时间:2022-06-21 15:17: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拓客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圣诞节起源于西方,是基督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每年的12月25日,主要是为了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圣诞节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了国人的普遍欢迎,也因此,逐渐演变为一种在中国普遍流行的节日。
各大商家纷纷抓住商机,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美容院也可以将这一机会好好地加以利用。
活动主题:欢乐圣诞节,美丽大放送!
活动时间:12月22日——12月26日
活动方案:
1、凡进店顾客,一律享受免费抽奖机会,并可免费办理美容院会员卡一张。
2、在店内举办24元加1元换购活动,可享受基础的脸部护理,并获得面膜等小物品的换购机会。
3、活动期间,针对老顾客可一律凭会员卡享受五折优惠,每一位老顾客转介绍一位顾客可享受三次身体护理的机会。
4、活动期间,凡消费超过250元,可获得大礼包抽奖机会一次,奖品设置有各项护理等。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6-4587-03
Topological Sorting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Application Arranging Program
ZHU Jun-ju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China)
Abstract: Course Scheduling problem is a problem that all schools must to face. recently students along with the size of enrollmen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omplicated courses of various types of diversity, curriculum arrangement i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Although use of the programming based on AI design,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problems.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 such as, some course arrangement program, looks perfect apparently, or more efficient, even to the best optimal solution, but when it is putting in us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design of the course has a major mistake. Because there are some rings in the schedule, so the program drops into the dead cycl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aimed at how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Central Timetabling program to avoid mistake schedules. In this paper,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topological sequence of topological sorting algorithm on specific conditions, course arrangement proposed a solution, the specific results that demonstrate the topology of a sequence of courses which meet with the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lgorithm will use the data structure of adjacent table, stack, etc.
Key words: directed graph; topological sorting; course arranging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图来表示一些问题或概念,如IC设计、城市间交通道路规划、作业调度等。图和树一样,也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图和树的最大差异在于: 树描述的是数据元素(结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每一层上的数据元素可能和下一层中多个元素(即孩子结点)相关,但只能和上一层中一个元素相关,而图结构研究两顶点之间是否相连的关系,在图中,结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有可能相关。图结构提供了简单的方式来描述一个问题、系统或状况等。这种图的先后顺序关系便是我们所提到的拓扑图,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从这些拓扑图里面提取出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拓扑序列,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然而,基于有向图的拓扑排序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呢?我们都知道一个复杂的工程通常可以分解成一组小任务的集合,完成这些小任务意味着整个工程的完成。例如,汽车装配工程可分解为以下任务:将底盘放上装配线,装轴,将座位装在底盘上,上漆,装刹车,装门等等。任务之间具有先后关系,例如在装轴之前必须先将底板放上装配线。任务的先后顺序可用有向图表示――称为顶点活动( Activity On Vertex, AOV)网络。再例如,一个建筑工程的过程,通过对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用拓扑图表示为如下所示,我们可能要问:该项工程或系统能否顺利完成?如果一个工程队在一个时段只能做一件活动,应该按什么顺序完成这些活动?还有,比如我们现在的排课问题,也其实是一个拓扑有效序列的求解过程,在此类问题中,课程我们可以用向图中的结点来表示,然后课程之间的先后关系,我们可以用图的弧来表示,弧头是弧尾所指的结点的后导课程,弧尾是弧头的前驱课程。按照此种定义,我们从中提取出一个课程相互关系的结点元素的序列,便是我们所要求解的拓扑序列。
1 排课问题的描述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排课,然而,课程之间有着特殊的制约性质,我们还得考虑,比如计算机核心课程里面的数据结构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因此各个课程之间都有着严格的前后约束关系。其次,我们假设每个学生选课的情况是一个时间段只能选取一门课程,而且前后的几个时间段必须是严格的连续的关系。再次,各个时间段选取的课程不能是以前已经选取过的课程,在这里我们为了简单起见,假设选取的时间段为一个学期。最后,我们从建模后的拓扑图中提取出一个拓扑序列作为一个学生的各个学期的选课顺序。综上所述,该条件下排课问题的建模如下:
1) 各个课程之间有着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
2) 两个相邻课程之间的跨度为一个时间段,具体就是一个学期。
3) 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只能选一门课程。
4) 选择一个拓扑序列便是一个学生的各个学期的选课情况序列。
2有向图的存储结构设计以及堆栈的定义
2.1 有向图的定义与解释
有向图是一个二元组,其中:
1) V是非空集合,称为顶点集。
2) E是V×V的子集,称为边集。
直观来说,若图中的每条边都是有方向的,则称为有向图。有向图中的边是由两个顶点组成的有序对,有序对通常用尖括号表示,如表示一条有向边,其中vi是边的始点,vj是边的终点。和代表两条不同的有向边。
2.2 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是表示顶点之间相邻关系的矩阵。设G=(V,E)是一个图,其中V={v1,v2,…,vn}。G的邻接矩阵是一个具有下列性质的n阶方阵:
1)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一定是对称的,而有向图的邻接矩阵不一定对称。因此,用邻接矩阵来表示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时需要n2个单元来存储邻接矩阵;对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则只存入上(下)三角阵中剔除了左上右下对角线上的0元素后剩余的元素,故只需1+2+...+(n-1)=n(n-1)/2个单元。
2) 无向图邻接矩阵的第i行(或第i列)非零元素的个数正好是第i个顶点的度。
3) 有向图邻接矩阵中第i行非零元素的个数为第i个顶点的出度,第i列非零元素的个数为第i个顶点的入度,第i个顶点的度为第i行与第i列非零元素个数之和。
4) 用邻接矩阵表示图,很容易确定图中任意两个顶点是否有边相连。
2.3 邻接表
邻接表是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对图的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n个顶点建立n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包含顶点Vi的所有邻接顶点。又称链接表。其中:
1) 在有向图的邻接表中不易找到指向该顶点的弧
2) 在有向图的邻接表中,对每个顶点,链接的是指向该顶点的弧。
对于有向图,vi的邻接表中每个表结点都对应于以vi为始点射出的一条边。因此,将有向图的邻接表称为出边表。邻接表的形式说明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边表结点
int adjvex; //邻接点域
struct node *next; //链域
//若要表示边上的权,则应增加一个数据域
}Edge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顶点表结点
VertexType vertex; //顶点域
EdgeNode *firstedge;//边表头指针
}VertexNode;
typedef VertexNode AdjList[MaxVertexNum];//AdjList是邻接表类型
typedef struct{
AdjList adjlist;//邻接表
int n,e; 图中当前顶点数和边数
}ALGraph; //对于简单的应用,无须定义此类型,可直接使用AdjList类型。
在本文中将采用的储存结构便是邻接表,至于为什么要采用邻接表而不采用邻接矩阵,我们将在后面予以分析。
2.4 堆栈的定义以及堆栈在本文中的作用
堆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概念,但是很多人甚至是计算机专业的人也没有明确堆栈其实是两种数据结构。堆栈都是一种数据项按序排列的数据结构,只能在一端(称为栈顶(top))对数据项进行插入和删除。要点:堆:顺序随意栈:后进先出(Last-In/First-Out)。
在本文中为了快速有效地输出拓扑序列,应该要对待输出的结点进行暂存,并且由于后面待输出的结点需要与前面已经输出的结点发生联系,因此,如果采用数组或者其它的数据结构存储便会比较麻烦,在这里我们综合考虑到堆栈的特质,我们采用堆栈作为待输出结点的缓冲区域。
3 拓扑排序算法的描述
3.1 拓扑排序算法思路
1) 在图中找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并把它输出;
2) 从图中删除该顶点及由它发出的弧;
3) 重复第1、2步,直到所有顶点都输出(顶点输出序列为拓扑序列)或剩余顶点中找不到没有前驱的顶点(图中存在回路)。
3.2 拓扑排序伪代码
1) 计算每个顶点的入度indegree[];
2) 栈S初始化;计数器count初始化;
3) 扫描顶点表,将入度为零的顶点入栈;
4) 当栈S非空时反复循环:
step 3.1 弹出栈顶元素i;打印i;count加1;
step3.2 将顶点i的各个邻接点的入度减1;
step3.3 将新的入度为0的顶点入栈;
5) if (count
3.3 拓扑排序算法程序代码
Status ToplogicalSort(ALGraph G){
FindIndegree(G,indegree);
InitStack(S);
for( i=1;i
if (!indegree[i]) Push(S,i);
count=0;
while (!StackEmpty(S)){
Pop(S,i);printf(i,G.vertices[i].data);++count;
for(p=G.vertices[i].firstarc;p;p=p->nextarc){
k=p->adjvex;
if (- -indegree[k]) Push(S,k);
}//for
}//while
if (count
else return OK;
}//ToplogicalSort
4 实例分析
4.1 排课问题的数学建模
如表1所示,各个课程号代表的含义,以及各个课程相对应的先修课。
如图1表示了各个课程之间的拓扑图,其中结点表示课程,弧代表前后两门课程之间的约束关系。
4.2 实验模拟初始状态下各个结点的入度统计与邻接表的状态
图2为各个顶点的入度统计图;图3为初始状态下邻接表的状态。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结果
运行的结果表明,本课程安排不存在回路,因此是一个恰当有效的课程安排方案。并且可以产生多种拓扑排序的序列供学生选课方案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
1) A,B,C,D,E,F,G
2) A,C,B,D,F,E,G
3) A,C,B,D,E,F,G
5.2 算法复杂度分析
由于本算法采用了一个一阶的循环,因此循环体内的语句将执行N个单位次数,另外由于使用了堆栈作为数据暂存结构,则复杂系数为E,因此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E)。
5.3 思考
在本文的算法里面,对于待输出的结点是采用堆栈作为暂存,而堆栈最大的特点是“先进先出”,但是本算法里面根本没有运用到堆栈的这个性质,而仅仅是用来作为数据的暂时存储,这里我们其实也可以采用队列的方法。
另外,我们也完全可心采用邻接矩阵的方式对有向图进行存储,而不一定是采用邻接表进行存储。但是由于在求解每个结点的入度的时候,我们需要扫描整个邻接矩阵的一行或者一列,而对于N个结点,则需要扫描N*N次,因此时间复杂度则为O(N*N),因此,采用邻接表的效率要高一些。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工科大学生学习拖延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将以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为基础,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社会学习理论。根据工科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和原因分析进行针对性地设计。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创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都将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和特点进行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从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中产生。通过宣传,公开招募、进行访谈,筛选出中高等程度拖延的学生20名,随机抽取10名参与团体辅导。
二、团体辅导的目的
1、帮助成员理解学习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减少个体不良情绪。
2、检视个人学习拖延的现状和原因。
3、意识到时间的管理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4、制定可操作性的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拖延
三、团体辅导的内容和程序
本次团体辅导分为4个阶段,8个单元,每个单元2小时。每次1个主题,围绕主题安排具体活动。
第一单元:我们的相识
播放《相逢是首歌》音乐。首先“我是小记者”、“心情彩虹”、“心有千千结”、“交换名字”的活动使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彼此熟悉,形成初步的了解。紧接着“讨论小组名称、口号、标志”澄清团员的期待,明确团体目标。最后订立团体规范,请各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整理成自己团队的制度。将最后的制度写在黑板上,每个成员都同意之后拍手示意,形成《团体契约书》。
第二单元:时间去哪儿了
通过“棒打薄情郎”、“时间银行”、“格言俗语大比拼”、“60秒的价值”、“生命历程”认识什么是时间以及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时间,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了解自身时间的使用情况。布置家庭作业:思考学习生活中你是如何利用与分配时间的?
第三单元:我做时间主人
首先反馈上个单元的家庭作业,小组讨论与分享。接着开展“同舟共济”、“成长三部曲”、“绘出我的生活馅饼”、“时间我把握”、“我的一分钟”的活动,让成员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第四单元:你,计划了吗?
通过“计划管理”、“急救船”、“音乐欣赏”、“计划落实单”、填写“单元信息反馈表”的活动,促进成员们掌握时间管理的计划,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
第五单元:我有梦想
通过“超级模仿秀”、“梦想之旅”、“互相提点”、“音乐欣赏”、“目标制定”的游戏,帮助成员认识目标的重要性,制定可行性且具体的学习目标。最后布置作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做出计划实施表,并付出行动。
第六单元:持之以恒
首先反馈上单元作业,考查计划的实施效果,小组间互相讨论、分享。通过“耐力大考验”、“图片启示录”、“绊脚石”的活动,进一步完善目标与计划,认识到持之以恒对完成目标与计划的重要性。
第七单元:我能行
通过“你动我也动”、“现学现卖”、“事出有因”、“我能行”、“优点大轰炸。。的游戏挖掘自身的优势,提高对时间控制的信心,从而强化自信心,在学习中减少拖延。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65-01
1 大学英语拓展课的实施方案
根据河北联合大学制定的《2011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案》和2011级除英语专业外所有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情况,我校针对2011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共9门,分别为大学英语六级技能训练、商务英语、交际英语、英语文献选读、英汉翻译实践、英语应用文写作、新闻英语视听、英语演讲和英语口译。我校对大学英语课程这次实施的改革,是根据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内容,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以上的课程要求和2008级至2010级学生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自2011级开始我校合并后创立了“基础综合类课程+拓展课程”的“3+1”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其中基础综合类课程(读写课程+视听说课程)是基础阶段课程,意在通过1~3学期的学习,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而第4学期的拓展课程,根据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情况来进行划分并选课。通过四级以上的同学可以选择拓展课,没有通过四级的同学继续修读大学英语4课程。通过六级的同学可以免修该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
2 大学英语拓展课的特点
通过学生的选课情况和我实践小组成员的调查情况,总结我校大学英语拓展情况的一些特点。
(1)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这9门拓展课中,其中实用性强的课程,如交际英语、英语应用文写作和英语口译课程,选课人数相对较少,每个自然班在20人左右。这些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2)与学生所学专业学科联系紧密。如商务英语课程,经济和管理学院学生选课人数较多;英语文献选读,医学相关专业选课人数较多;英汉翻译实践,文学艺术类专业学生选课较多。这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能满足部分学生专业知识的需求。同时,使得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兴趣爱好,在这些课程中得以促进。由此更加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的优越性。
(3)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和英语水平要求高。如英语口译,要求学生听说能力较强,新闻英语视听,不但要求学生的听力能力强,而且对学生的时事背景基础要求较高。但是在调查过程中,84%左右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中,最难突破的也是最弱的就是听力和口语,希望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有效地突破语言障碍,从而在今后的就业中增强竞争力。
(4)体现学生考试型的需求。如大学英语六级技能训练课程,在我小组调查中显示,有近80%的学生要求希望能在教师和相关课程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并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虽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已经不再是我校考核学生是否毕业的唯一标准,但是通过全校尽700人的选课结果,可见学生对英语等级考试的重视程度。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选课人数过多,导致150人左右的大班集体上课,教学效果不如小班,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也很难快速地反映给老师。
3 大学英语拓展课的教学模式
我校开设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意在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目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拓展课程中,仍然沿袭了之前大学英语的“课下学习,课上展示”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课下教师布置任务,课上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如:课堂表演、读书报告、辩论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部分课程与英语专业的课程一致,所以教材选择的范围很广泛。但是同时体现出的问题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与大学英语的学生学习起点不同,这些教材未必适合拓展课的使用。教师如果能发挥主导作用,学生选择教材时如能给予更多的帮助,教学效果会非常突出。教师也可以根据个人和班级情况,自行编写教材,对资源进行整合,逐步整理出适合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发展的教程。
4 结语
大学英语拓展课是我校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尝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学生时间难以统一导致排课和选课困难;部分学生想要通过仅仅56个学时一蹴而就,就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不切实际的。根据我校专业设置的情况,扩展课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更加突出专业拓展功能,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拘泥于理论考试,而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体现课程的可操作性和专业性;同时拓展课的种类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学生不能选择自己理想的课程;再有由于一些课程大班授课,以至于缺乏课堂管理和督导。总之,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拓展课程自主学习资源库的建设,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努力把握校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办出特色办出成效,进一步探索研究拓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彻底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科内容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小兰.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