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最后一课分析范文

时间:2022-08-24 20:1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都德最后一课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积累字词表达爱。正如文中所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是啊,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被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因此,无论是谁都要牢牢记住自己国家的语言,只要民族语言在,国就在,家就在。在这种爱国情感的感召下,学生在学习字词时都非常认真,不仅字词的书写都正确,而且还用一些词语(如:祈祷、懊悔、哽住、踱步、诧异)进行了说话训练。如:我祈祷我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永保强国之列;我真懊悔以前没有认真学习汉字,以至于作文时总写错字;看到玉树同胞也遭地震之难,我的喉咙哽住了,不禁在想――真的是多难兴邦?……一句句肺腑之言,一句句用词说话,怎能说不是――满腔爱国情,词语表达爱!

探究问题品味爱。我和学生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用心灵去触摸文字,用“相知”去感悟人物,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戴着三角帽的郝叟老头儿,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由调皮发生转变的小弗郎士,穿戴庄重、神情凝重、语言沉重的韩麦尔先生。围绕这些人物及当时的环境学生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句又如何理解?

为什么小弗郎士会在下课时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

……

探究问题是对心灵的一次考问,在考问中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爱国馨香,在爱的品味中学生的心灵将会被净化。因此,结合本课可以说探究问题就是一次爱的教育。徜徉于此而想于斯――在我们的面前:不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吗!不也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鲁迅吗!不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吗!

因此,我说探究问题既是品味爱,也是延伸爱!

分析人物体会爱。小说的爱国情感从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身上得以具体体现。因此,这节课上我抓住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体会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首先,分析小弗郎士的性格特点。

贪玩幼稚怕老师,理解敬重爱老师,懂爱国。即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以前的怕老师到最后一课上用“可怜的人”“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而表达对韩麦尔先生的同情、理解、敬重;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憎恨敌人中表现了小弗郎士的转变,这一系列转变都围绕着爱国而发生。心中有了爱,人才会转变。怎能说不是爱国深切!

其次,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

1.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穿着。

2.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言行。

3.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终了时刻的神情、语言和动作。总结起来就是――穿戴庄重、语言柔和、内疚自责、痛苦万分。一位光辉的爱国者形象便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正所谓痛之切,爱之深!

再次,分析小弗郎士这一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

2.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平时不爱学习的调皮的孩子,用他 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一个调皮的孩子都能这样爱国,其他人又情何以堪呢?更加渲染了爱国情感。

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既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又深深体会了一次危难时刻的爱国情怀!

拓展延伸传递爱。

根据本文的主题思想,我相应地布置了两种作业,既可做到爱的传递,又可做到读写结合的训练。

1.链接生活:

(1)阅读爱国主义著作,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

品质。

(2)大处可以爱国,小处亦可以爱国。说一说身边的爱国主义事迹。

(3)自己平时都有哪些不爱学习的表现?应该怎样克服?

2.实践探究:

若干年后,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下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重逢时的场面。(200字左右)

篇2

话题作文“爱国”“感恩”等,不可泛泛而谈,作文中应有生活,有具体完整的内容,要接地气,从广阔的生活中选取小事小情来表达主题。

如莫怀戚的《散步》借一家人散步这一小事,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肩负重任的大主题,就给人以小见大之美,让我们不仅从这个散步的小小生活画面体验到一种互敬互爱的家庭成员间那浓浓亲情,更是从文中人物与环境感受到那美好的“生命”意识。都德的《最后一课》以一堂小小的法语课表达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凭普通景象联想得感悟

生活中的自然景象,“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多角度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找到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

美丽的彩虹横跨在天际让我们联想到可由此岸渡到彼岸的桥,还能感悟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哲理。台湾作家席慕容的散文《贝壳》从海边小小的贝壳写起,贝壳虽小,可“制作”精致;贝壳里的生命虽短暂,却活得一丝不苟,与贝壳里的生命比起来,我们人的生命更长,更有优越性,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作者借贝壳抒发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力量,引起读者的深刻思索。

三、靠细小情节描绘现神奇

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

篇3

小说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在小说教学中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小说讲述的含义,更要在教学中有一定的拓展。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到小说背后蕴含的故事。教师可以对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进行介绍,让学生分析出作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写出的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有代入感,更好的学习小说。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对法国的作者都德进行介绍,再为学生讲述都德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这篇小说。学生在了解人物背景之后对小说的阅读也能够更加代入情感,提高审美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最后一课》文章结尾,老师写下了“法兰西万岁!”,老师为什么要写下这五个字呢?老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书写,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做阅读记录

在学生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遍做记录的习惯,记录阅读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文章大意。小说段落较多,情节跌宕起伏,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记录下来重要的内容,可以快速的说出小说大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记录阅读内容的方法和重点技巧,结合学生自己的平时阅读,逐渐学会如何阅读小说,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卡片的方式进行记录。首先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阅读,读通句子,读准生字,读懂课文,再要求学生对重点的语句进行划线并归纳总结。将自己的总结写在小卡片上。接着,让学生根据重点字句,写下自己对字句的看法,获得情感体验与个人思考。在学生对内容产生自主思考时,教师可以给出舞台,让学生在讲台中展示自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小说的审美体验。

三、深化学生理解小说的表现形式

对小说表现形式的理解是学生学习小说的关键,初中生对于小说的阅读常常是产生兴趣,但对于文章的深层涵义,不愿意主动进行思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小说的深层涵义直接告诉学生,使得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只需要等待教师告诉答案就好,不会主动进行思考。这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小说全文,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做一个课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教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这一章节,教师可以从《水浒传》这本名著出发,让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好奇心,再给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词语,给学生阅读的方向,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这些重要情节来理解小说表达的情感与写法。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要素,只要教师以引导者的方式帮助学生阅读小说,才不会让学生停留在表面的阅读小说中,会深化小说的表现形式。

篇4

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拓展思维的方法

1.进行扩句训练

2.仿写训练

3.片段写作训练

尤其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不仅能巩固已有知识,学生也容易写、乐意写。

(1)根据已有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展开扩写。

如:《木兰诗》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续写。

如:在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续写“下课之后”或“散学以后”。

(3)猜想补写。

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4)特定的场景描写。

①给定一个具体的意境。如:进教室的瞬间、大雨中前行、深夜古巷。

②根据给定词语写一段话。如:爷爷、橘子、傍晚、嬉笑、哭泣。

③给定一个感情基调。如:写一个“以乐景写哀情”的场景。

(5)刻画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借助对人物描写所用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正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等手法。

4.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感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恰当的表述,这就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忙修改,老师更应该给予点评加以鼓励。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写成小作文。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1.推陈出新训练法

(1)观察:感觉全新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文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由于光线变化而带来的全新的视觉感受,优美而又富有科学性。如果没有平时对自然景物变化细致入微的观察,断然写不出如此美妙诱人的文字来。

(2)积累:材料翻新

积累材料才会翻新,才会有话可说,才会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才会有思如泉涌不择地汩汩而出的基础,才不会在老材料堆里兜

圈子。

(3)思考:观点创新

《赤兔之死》这篇考场满分作文曾轰动全国。凡读过《三国演义》的没有不知道吕布坐骑赤兔宝马的,可把赤兔马与诚信联系起来,借赤兔言诚信,这位考生却是第一人。善于思考才会有观点的创新,观点创新才能调动人们潜意识中似曾相识的东西,使之喷涌而出,震撼人们的心灵。

(4)提纯:语言求新

例如: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急不可耐地跑到了十八岁,父亲极不情愿地走到了五十岁。

(5)借鉴:技法革新

请看白居易的一首诗:《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至,时闻折竹声。”白诗写雪很别致。由于写的是夜间之雪,所以不能直接写。①作者采用侧面烘托:“冷”知雪至,“明”知雪厚,“折”知雪大。②调动感觉:一句为触觉,二句为视觉,四句为听觉。短短四句诗,技法独特,值得借鉴。

(6)实践:常写常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熟能生巧,常写才会常新。

2.聚合抽象训练法

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也就是说即使龙泉太阿也离不开磨刀石的砥砺作用,何况一般顽铁?),而训练中的砥砺,我们以三字概括(严、速、美):严,即把关从严,要求从严,决不苟且;速,即定时写作,兼顾质量,决不拖交;美,即卷面美观,工整清洁,争得青睐。

4.生疑提问训练法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总之,在语言有了丰富的积累后,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自然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没有东西可写,而是随手拈来,甚至还会精挑细选自己最想要的材料来展现自己的作文世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