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

时间:2022-05-27 15:59: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篇1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宏观统筹。一是谋划推动“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建立X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编制出台、统筹实施X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X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市示范办),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在X区落地。

二是协调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起草形成《X市X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2020-X年)》,并编制相应2020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于X月X日全市首个与X交易集团签订交接协议。目前,X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三是稳步推进各项综合经济工作。

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深入研判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科学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区2020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分解方案,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

牵头成立X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助力辖区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起草印发《X区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和启动建设。抽调党员干部驰通卡口和挂点社区一线防控,统筹协调辖区地铁工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救灾物资保障,牵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助力平稳疫情期间物价。

(三)攻坚提速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力促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统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高效执行政府投资计划。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班长制和每周调度机制,科学分解年度任务,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0年X-X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速X%,计划完成率X%,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实行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全方位协调存在问题,加快建设进度,X-X月,X个在建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X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X%,预计年底能X%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牵头梳理全区年度重点推进项目X个,并制定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统筹推进东进攻坚、新基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

三是引导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

牵头编制《X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水平和效率。探索采用市场化经营权配置、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设施REITs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四)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统筹做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全力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改革;建成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超过X万条,涵盖辖区内登记的商事主体约X万个,累计访问量达X万次;研究制定《X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全面铺开企业信用画像;优化“信易贷”服务、推动“信用+审计”联动、扩大“信用+执法”范围,全方位探索“信用+”应用模式。推出“信易贷”线上申报平台。推动成立X区信用促进会。

(五)推进节能减排引领绿色发展。

一是大运AI小镇成功获批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二是通过线上宣传模式创新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实现节能知识无接触式传播。三是大力推进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监管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落实市区各项经济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体制机制,围绕“十四五”时期X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各领域中心工作,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为“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顺畅开展奠定基础。三是科学制定2021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科学监测和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特征,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四是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统筹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编制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争取双区建设在X落地结果。

(二)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2021年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民生、保基础、保重点”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坚决剔除不必要和无效投资,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坚持固投任务双重分解,执行按月通报和“末位督办”,全力以赴保持投资强度;充分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和审批服务专班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三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改革,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推进文体项目标准提升研究和应用工作,适时开展其它建设标准提升研究。

(三)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2021年市、区两级重大项目计划的组织申报和编制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式发展,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为X区经济发展夯实根基、打好铺垫。二是加强谋划梳理,认真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编制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项目库。三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和“承诺制”,提供高水准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四是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加紧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示范线项目开工建设,统筹推动各龙头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篇2

 

近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以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核心,以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线,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循环利用的协同减碳作用,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循环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资源保障。

 

规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形成较大规模,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循环经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5%左右,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强制分类区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提升10%以上,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面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全回收。

 

聚焦4项重点任务,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规划提出,河北省实施4项重点任务,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循环发展。

 

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开发60项绿色设计产品,创建200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22年底前完成全省年产危废量100吨及以上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园区循环化发展,鼓励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到2025年,创建绿色园区20家。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产城循环链接。

 

加快完善循环型农业体系。完善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秸秆基本实现农作物全面综合利用。建设完善废旧农资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地膜新国标执行力度,推广使用0.01毫米以上标准地膜,到2025年,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回收。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到2025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

 

大力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合理布局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争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1至2个。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到2025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提升10%以上。大力发展二手商品市场。推动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建立完善覆盖京津冀、辐射东北和华北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标志产品;实施垃圾分类,到2025年设区市、雄安新区、张家口市崇礼区、廊坊北三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率先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完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到2025年,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分别达到90%、85%以上。

 

实施10项重大工程与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规划提出,河北省实施10项重大工程与行动,即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进行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

 

实施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以石家庄、唐山等人口较多的城市为重点,开展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统筹废旧物资“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建设,合理布局便民交投点,在商超、学校、办公场所等探索推行智能回收设施。到2025年,设区市基本建成较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鼓励各类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申报国家、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相关专项科研项目。围绕典型产品生态设计、再生资源高质循环、高端装备再制造等领域,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突破一批绿色循环关键共性技术等;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迁西机电再制造产业园等为重点,着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产业。支持瑞兆激光等再制造服务企业发展。加大再制造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建设再制造技术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争创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

篇3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围绕“一谷一城”建设和“十四五”规划,以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矿泉水、饮料、食用菌为重点,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进一步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

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突出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矿泉水、饮料、食用菌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优势企业,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我市产业迈向新台阶。

三、工作机制

选择我市重点产业,按照“一位县(处)级领导、一个部门牵头、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套工作专班”模式,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县(处)级领导担任链长,形成领导挂帅、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由链长牵头定期专题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重要事项,会商调度重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绿色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总体组织推进、协调调度工作,实时汇总、梳理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性难题,提交市政府及产业链链长统筹协调解决。

四、主要目标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矿泉水、饮料、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精心打造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核心品牌,着力形成和巩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底,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企业营收增幅均超5%以上。

五、主要内容

(一)调研梳理矿泉水、饮料、食用菌等产业子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各产业子链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主要平台、相关上下游配套、制约瓶颈等情况。

(二)坚持龙头引领,推进产加销一体,根据调研情况研究梳理各产业子链的“五清单”(龙头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产业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做到产业有序发展。

(三)围绕各产业子链的上下游环节,结合实际制定做大做优做强各产业子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链上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实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四)研究梳理支持各产业子链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五)建立各产业子链发展日常调度和对接沟通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扶持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六、重点任务

(一)培育龙头企业。利用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深化产品加工和强化市场拓展。各产业子链牵头部门领导干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分类指导、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等方面的困难,帮助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实力。重点扶持农夫山泉、通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生源、厚爱等重点加工型企业,培育一批年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形成各产业子链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让各产业子链龙头企业强起来。

(二)发展示范基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富民产业等标准基地建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制度,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让各产业子链原料基地规模大起来。

(三)提升产品加工。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支持加工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四)强化品牌建设。坚持品牌化经营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及品牌产品创建等,创响一批“国字号”“省字号”“老字号”区域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挖掘传统、风俗等特色文化并融入品牌建设中,促进农产品溢价增值,让绿色食品品牌树起来。

(五)完善冷链物流。支持加工农业企业建立自动化立体冷库、中转保鲜库等设施,培育流通企业联建区域配送中心,建设仓储、运输、配送全程的“无断链”冷链物流体系,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畅通起来。

七、时间安排

(一)6月底前,成立市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领导小组,建立各产业子链专班。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梳理“五清单”。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议。组织开展一次产业链供需、产融、技术等对接活动。

(二)7月底前,完善各产业子链发展的扶持措施。

(三)8月底前,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浙江对口合作企业对接,洽谈合作项目。

(四)12月底前,在工作推进中,及时梳理一批问题台账,集中协调解决一批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八、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是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是应对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联动,确保链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4

12020 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2020 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数量约为40.9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就业空间压缩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通过对省内部分高校的调研,截至到2020 年6 月,已签订就业协议或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比例不足65%,低于往届,2020 年9 月后,随着各类招聘工作的陆续开展,就业形势得以缓解。其就业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经济下行持续影响就业

2019 年河北省GDP总量为35104.5 亿元,排名全国13 ,首次被挤出前十,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说明河北省仍处于经济转型期和蓄势期,与京津及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就业渠道不宽。人才培养是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省内各高校与新经济模式的对接还需要一个磨合期,短期内还不能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与人才规模的匹配。

1.2 经济波动对就业造成消极影响

2020 年河北省受国内外经济波动的影响很严重,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消极影响。一是企业招聘岗位减少,导致很多已签订就业协议或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二是校园招聘工作延迟,线上招聘还不成熟,难以达到线下招聘的效果;三是很多毕业生推迟了出国留学计划,加入到国内的求职队伍中;四是各地机关、事业单位招聘都延期举行,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的拥堵;五是由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很多企业提高了人才门槛,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变得更窄。1.3 产业布局调整长期影响就业2020 年,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失业成为世界性的焦点问题,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全球化的阻力持续加大,国家间、区域间的人才流动受到一定制约。国外就业市场萎缩,造成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大量人才回流,对新毕业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2 新时期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力以赴保障就业形势的稳定。突出高校毕业生这个重点,落实创业社保、创业担保贷款等补贴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到基层就业。通过政策落实,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稳住了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盘。为“十四五”时期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准确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课题组立足衡水学院及周边地区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抽样调查,深入了解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及现状。从就业意向来看,想要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的占到47.7%,想要到企业工作的占32.6%,想要推迟就业继续深造的占16.1%,想要自主创业的占3.6%;从就业地选择来看,想要到一线城市就业的占24%,到省内各市的占57%,到县乡基层的占15%,到国外留学就业的占4%;从对就业前景观望态度上看,认为就业受到影响,年内就业困难的超过80%。通过问卷调查,展示出2020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个趋势:(1 )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竞争人数增加和就业岗位萎缩的双重压力,迫使一些毕业生不得不放低就业姿态,重新调整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准备通过继续深造,避开就业高峰。2020 年有可能会有一定体量的毕业生“库存”,对今后数年的就业岗位形成冲击。(2 )就业方向正在发生变化。我国经济模式正在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驱动,受贸易摩擦影响,有意愿出国或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在相应减少。同时,由于二、三产业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相对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目标。(3 )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我省就业模式转变。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已经5 年多,三地间形成了良性有序的人才交流态势。党的十以来,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承载就业能力不断提升。2020 年上半年,尽管受到一定影响,河北省GDP名义增速依然上涨0.42%,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经济发展势头及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省内就业建设家乡,体现了经济转型对就业质量的驱动效应。(4 )积极的人才政策为大学生扎根河北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人才的政策,主动为各类人才创造就业机会,服务毕业生就业。通过“人才绿卡”、定向选调生等政策的实施,提升了清北以及海内外名校的各类英才入冀的数量,为稳定毕业生就业、巩固壮大人才队伍做了制度上的安排。

3 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策略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影响,保障大学生就业,要从以下两个思路去探究。一是正视机遇与挑战,短期内挑战大于机遇,需要积极应对就业岗位减少、就业结构调整的困难,解决就业的燃眉之急;二是做好对就业形势转变的应对,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布局展开前瞻性谋划,筑牢高校毕业生就业基础。

3.1 深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和稳定就业的根本在于产业发展,发展是稳定就业的决定性力量。“十四五”期间是我省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模式转型提升,经济新业态不断成熟,才能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新的方案,拓宽就业渠道。河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上重要的一极,中央赋予了河北每个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各个地区区域资源禀赋优异。以城市集群带动产业集群,以功能定位定义职业方向,必然会极大增强区域对人才的吸引力,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3.2 深挖第三产业的就业潜能

从就业方向来看,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产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城镇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对就业的贡献率接近50%。党的十以来,突出以发展服务业和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特别是为大学生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河北省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总量去产能向结构性优产能转变,未来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要由规模化向细分化、多样化、个性化转变,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会承担更多的就业责任,成为河北省就业最大的“蓄水池”。但中小企业承担风险能力较差,生命周期不稳定,需要政府予以更多关注和支持。今年中小企业受波动较大,对于民企就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冲击最为直接。各级政府为了帮扶民营企业恢复生产,稳定就业,制定了一些援企稳岗、减费降税、贷款资金支持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降低了成本,维持就业岗位的稳定。但决定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人才,各级政府应该立足经济转型的历史契机,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扩大产品市场,特别是注重内需市场的开发,培养引进更适合河北省经济发展模式的高精尖人才,不断提升经济活力,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3.3 新的就业模式催发新的就业机会

2020 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支持“宅经济”等新业态,引导生产制造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云服务”,鼓励发展共享员工能新的就业模式。一方面是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影响,开辟新的就业模式,另一方面是主动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功能。这些新型职业形态具有门槛低、成本小、技术含量高、市场面宽等特点,适合年青人的特点。鼓励毕业生在新型岗位就业创业,不仅可以拓宽就业面,缓解的就业压力,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3.4 规范化网络招聘平台

当前,线上招聘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尽管还有一些功能上的不完备,但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得到了大多数企业和求职者的认可,或将成为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主要形态。2020 年上半年,通过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网络招聘会、河北省春季大型网络招聘会及各地市春季网络招聘会、“毕业生云就业”等专项活动,全省累计举办网络招聘854 场,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 万人,成为特殊时期推动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平台,成效显著。大力发展并规范网络招聘平台,着力点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服务流程,便捷服务手段,不断提升信息匹配的精确度;二是丰富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开发网上面试、签约、报到等多种功能;三是完善制度,建立诚信约束机制,避免违约、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3.5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经济下行压力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角色的转换还不到位,就业观念还不成熟。2020 年是“非常规”就业的一年,但大多数学生的就业之路绝非一片黑暗,而是曲折中蕴含着希望,甚至机会大于挑战。毕业生对于当前就业形势,应有积极的心态和充分的准备,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正确处理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利用就业的空挡期,不断积累知识,主动适应社会,扩大就业能力的边界。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改革红利,把就业眼光投向一线岗位、基层岗位、小微企业,更多地尝试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在就业中磨练本领,快速适应社会。

3.6 精准开展就业帮扶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就业创业指导培训体系。信息化社会对于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而每个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规划都不同,需要提供更加规范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二是用足用好就业帮扶政策。面对就业难题,各级政府、高校应积极应对,为企业纾难解困,与企业和毕业生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不断完善落实各项就业帮扶政策,将暂时应对就业困难的举措,转化成稳定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对全市住房工作的重要批示,以及×市长在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工作会议上有关物业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动员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和广大物业服务企业,凝心聚力,强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全市物业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谐幸福宜居×做出新贡献。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对全市物业管理工作作总结部署。

一、近年来全市物业管理工作回顾

近年来,物业管理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市物业管理工作稳中求进、难中向好,较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一是行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物业服务企业总数达到×家,其中本地一级×家、二级×家、三级×家、暂定三级×家、外地来连企业×家,物业管理项目达到×个,管理总面积突破×万平方米,从业人员×万人。去年全市新增物业服务企业×家(含外地来连×家),新增物业管理项目×个。

二是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完成了《×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的拟定工作,并组织行业专家集中修改,广泛征求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相关主体意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讨论。同时还启动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修订,完成了一批制度办法起草工作。

三是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资质过期的×家本地物业服务企业依法予以资质注销,对×家备案过期的外地企业清理出我市物业服务市场。为整顿市场环境,促进物业服务企业主动履职,先后组织海州、连云区等就小区管理服务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小区,责成属地主管部门和街道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去年各县区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项检查×余次,进一步增强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契约意识和服务意识,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总体有所提升。

四是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升。在市区×个物管小区开展了园林绿化提档升级活动,新栽树木×余株,种植草皮×万平方米。开展物管小区排水系统专项整治,确保汛期物管小区安全。认真开展物管小区市优达标创建活动,×个物管小区达到市优管理服务标准,涌现出一批创建先进单位和物管示范小区。同科汇丰国际、苍梧三期、金鹰国际城等小区始终保持较高管理水平,经得住检查,受到业主好评。

五是物业维修资金、物业服务用房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了市区电梯、消防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适时调整了市区物业维修资金缴存模式,提高了维修资金交存率。去年市区共拨付使用物业维修资金×万元,涉及×个小区,惠及业主×万户,同比增长×%。加强物业服务用房配置和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多家未按规定配置或违规使用物业服务用房的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采取了限期整改措施,切实维护了广大业主的权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物业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宜居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与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标、与我市“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物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物业服务总体水平不高,热点难点问题亟待破解等等。

二、下步物业管理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对于全市物业管理行业来说,要转变思维方式,抓住关键举措,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物业管理工作良好开局。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物业管理法制化建设。

推动出台《×市物业管理办法》,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八个配套文件:以市政府办名义出台《×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指导意见》;会同市规划局制定《×市物业服务用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市物业应急维修管理暂行办法》;会同市工商局修改印发《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市物业服务质量考评细则》《×市物业管理项目经理等级考核办法》《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规程》《×市物业服务保证金管理办法》。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有法可依,为依法监管打牢基础。

(二)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效能。

一要推进建立属地管理、综合管理和行业管理有机结合的物业管理体制,健全“指导监督在市级,主体责任在县区,具体负责在街道,矛盾化解在社区”的物业管理运行机制。二要推进县区、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机构、经费和人员“三落实”。年内市区及各县要全部完成街道物业服务窗口的设立,年底全市将统一组织检查考核。

三要推动相关部门职责进小区。在各物管小区统一设置“物业管理公示栏”,公示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及联系人、联系电话,接受业主监督和投诉,及时查处小区违法违规行为。四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将前期物业招投标管理、物业服务质量保证金管理、物业服务用房交付使用监管、限额以下物业维修资金使用审批等权限下放到各区,充分调动基层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五要优化行业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已建成的智慧物业监管服务平台,整合行业发展的各类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监管效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切实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一要继续开展市优物管小区达标创建活动。按照年初既定目标,确保全市×%以上物管小区达到市优标准,为全面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树立更多典型。二要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努力打造干净物管小区。在小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标语,在小区出入口悬挂创建横幅。各县区要结合“干净、方便、顺畅”×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干净物管小区”专项行动。

三要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做好后续管理服务。×月×日前全面完成全市×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努力改善老旧小区硬件设施条件。四要强化执法检查,净化市场环境。县区物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职,主动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度,及时将服务质量差、管理水平低、投诉问题多的物业服务企业列入黑名单。要加强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维护招投标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突出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行业监管措施。

一要尽快完成物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各县区、各物业服务企业要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做好数据整理报送,力争在上半年完成全市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项目和项目经理基础信息、信用信息的征集和系统录入。二要完善信用考评机制。按照企业自评、县区初评、市局评定的程序和信用评定办法逐级审核确认,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三要做好数据成果运用。今年年底前要全市第一期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报告。从明年开始做到每季度一次,促进守法守信经营。

(五)强化公众监督和行业自律,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一是举办“最美物业人”“最美物管小区”公众评选活动和物业管理行业三个“十佳”评选活动,努力提升业主依法维权适度维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职履约能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二是制定行业自律规则,组织全市物业服务企业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管理服务素质。扎实开展项目经理培训,培优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岗位先锋。同时,扎实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加大一线作业人员培训力度。

主要保障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