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疗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15 18:08: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疗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疗法论文

篇1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们选自2008年2月~2009年12月内科门诊,经胃镜确诊消化道溃疡60例,凡溃疡直径在1cm左右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在22岁~55岁间,十二指肠溃疡34例,胃溃疡26例。

1.2Hp的检查方法

上消化道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GU和DU的病人,于上消化道纤维胃镜检查时,在胃窦部距幽门口约2cm处取胃粘膜组织2块,其中1块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查Hp,阳性者进一步用病理检查法(HE染色和嗜银染色)检查Hp。上二项检查均阳性,可作为观察对象。疗程结束时重复上述检查,此次只作病理检查,上二项检查均阴性者为Hp清除的病人。

1.3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二组,第一组为治疗组,采用Losec治疗,剂量20mg清晨1次口服,4周1疗程;第二组采用Cimetidine作为对照组,800mg睡前1次口服,治疗4周。4周后分别作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服药及观察方法,单独用药组给洛赛克(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每日1次,口服,连服4周。联合用药组给洛赛克20mg,每日1次,口服,连服4周,同时服用阿莫西林500mg,每日3次,口服,连服2周。每周详细记录症状变化1次,4周后重复上消化道纤维胃镜检查,记录溃疡愈合情况,并取胃粘膜组织用上述方法观察Hp的清除情况。PU愈合后的病人追踪观察半年,半年后行上消化道纤维胃镜检查,观察PU复发的情况。

1.4疗效评定:(1)痊愈:溃疡愈合,周围炎症消退。(2)显效:溃疡愈合。周围炎症仍在。(3)好转:溃疡大小缩小超过原来50%以上者。(4)无效:溃疡缩小不到原来50%或无变化者。愈合率以1、2项合并计算。

二、结果

2.1Losec与Cimetidine治疗消化道溃疡愈合情况:Losce组30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6例,胃溃疡14例;愈合28例,愈合率(28/30)93.3%;未愈合2例,为(2/30)6.7%。对照组30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溃疡12例;愈合20例,愈合率(20/30)66.7%,未愈合10例,为(10/30)33.3%。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Losec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明显高于Cimetidine组。

2.2Losec与Cimetidine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和胃溃疡(GU)疗效对比:(1)DU愈合情况:Losec治疗DU16例,愈合15例,愈合率(15/16)93.8%,而Cinetidine组DUl8例,愈合12例,愈合率(12/18)66.7%,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表明Losec组治疗DU的愈合率明显高于Cimetidine组。(2)GU愈合情况:Losec组治疗GU14例,愈合13例,愈合率(14/14)92.9%,而Cimetidine组治疗GU12例,愈合率8例,愈合率(8/12)66.7%,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表明Losec治疗GU的愈合率明显高于Cimetidine组。

三、讨论

消化性溃疡基础病因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局部粘膜侵蚀。洛赛克是一种强抑酸剂,每日20mg,即能有效地抑制壁细胞(H+/K+)-ATP酶,阻断壁细胞受体任何刺激,而发挥强大的抑酸分泌作用。能使24小时胃酸持久被抑制,胃内PH值4以上,为溃疡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是洛赛克快速,高效愈合溃疡的机制。本文报导Losec治疗消化性溃疡4周愈合率为93.3%,对照组66.7%,这与国内陈寿玻等报道。20mg/日,4周愈合率96.8%相仿。治疗30例消化性溃疡,仅有1例病人口干,提示洛赛克疗效可靠,副作用少,近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胃镜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对鉴别良、恶性溃疡有很高的准确性,并可检测幽门螺杆菌。典型的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深浅不一,边缘光整,底部洁净,上覆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症水肿。溃疡愈合期边缘上皮细胞增生,肉芽组织纤维化变成瘢痕,瘢痕收缩使周围黏膜皱襞向其集中。根据溃疡表面和边缘的不同情况,内镜下将溃疡分为活动期(A)、愈合期(H)和瘢痕期(S),其中每个病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可鉴别良性溃疡抑或恶性溃疡,尤其是胃溃疡患者一定要作为必查项目。

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溃疡病出血居首位,胃酸分泌的抑制对控制和预防胃十二指肠出血在理论上有很大意义,体液及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只有在pH>6.0时,才能发挥。在少量酸的情况下,血小板的聚集及凝血块的形成就会受到抑制,新形成的凝血块在胃液pH<5.0时会迅速被消化,故抑酸剂的应用对控制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故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及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的使用起到关键的作用。但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不能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特别是不能抑制餐后及五肽胃铋素刺激的酸分泌,24h对胃酸抑制程度为35%,而洛赛克作为H+-K+ATP酶的抑制剂,抑制胃壁细胞泌酸的终末环节,每日静脉注射洛赛克80mg,可使胃内pH>6的时间占24h的89%~95%,可基本消除胃酸对血凝块或血痂的消化溶解作用,加强止血作用。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甚为重要,如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调、吸烟与酗酒等。消化性溃疡经药物治疗后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仍需要继续给予维持量的药物治疗1~2年,对预防溃疡复发有积极意义。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在应用降低胃酸药物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根除Hp感染也是预防溃疡复发的重要环节。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如NSAID、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情绪波动时,可适当服用一些镇静药,如地西泮等。在正规治疗时要培养良好的依从性,理解消化性溃疡若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

参考文献:

[1]曹世植.现代消化性溃疡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04.

篇2

1心律失常类型

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类型十分广泛。几乎包括所有的心律失常。可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两大类。

1.1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是起搏功能的抑制,房室传导阻滞。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和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

1.2快速型心律失常分为室上性和室性。室上性有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导阻滞和非阵发界性心动过速。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有以下几种:①室性早搏;②室速。分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匀速型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型室性心动过速,加速型心室自主心律等。③室颤。

2药物治疗原则

首先考虑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性,防止猝死,其次为缓解症状。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药物,力争以最小的剂量和副作用取得最满意的疗效。由于病因不同、个体差异等,用药和剂量应做到个体化,必要时可监测血药浓度。尽量单独用药,无效时,先增加剂量,再考虑联合用药。应充分了解、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治疗开始、增加剂量和联合用药时,尽可能心电监护。

3常用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和抗缓慢心律失常药,前者又分为四类,其中II类和IV类分别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将在抗高血压药物部分介绍,此处重点介绍I类钠通道阻滞剂和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

3.1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3.1.1奎尼丁普萘洛尔亦能延缓心机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减慢舒张期除极速度,降低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亦可使单向传导阻滞转为双向传导阻滞而消除折返运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都有效,对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或儿茶酚胺物质过多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效果最好。对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有效。在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时,与强心苷合用,对于减慢心室率,亦有良好效果。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也有效。但因有抑制传导作用,故对传导阻滞的患者禁用。此外也适用于心绞痛和高血压患者。复律剂量:第1天口服0.1g,如无过敏反应,第2天口服0.2g,1次/2h,共5次,再无效第3天重复5次,仍无效第4天改0.3g,1次/2h,共5次,再无效则停用;复律后改为0.2g,1~3次/d,治疗期前收缩剂量每次0.2g,3~4次/d。

3.1.2利多卡因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并非十分安全。抑制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相对延长不应期;提高室颤阈。属Ib类。用于转复和预防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适用于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锑剂中毒等并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本品只能供静脉使用,先静脉推注50~100mg,静脉推注速度范围为25~50mg/min,无效在5~10分钟后重复,但静脉推注总剂量不超过300mg,有效则按1~4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在老年,心功能低下者,必须注意推注剂量及速度。

3.1.3美西律是一种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抗惊厥和局部麻醉的作用。本品对心肌的抑制作用较小。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疼痛有人应用美西律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疼痛患者,总有效率为100%。服药后症状迅速缓解或减轻。用本品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疼痛有效,可能与此药阻滞Na+通道,抑制受累神经纤维的自发电活动有关。用法:美西律100mg/次,口服,3/d。若效果不明显,可渐增剂量,最大剂量为600mg/次,4周为1个疗程;美西律300mg/次,2/d,饭后服,1周后减至100mg/次,3/d,维持4~5周。如本病合并心脏病患者,使用时须注意有无抑制心肌收缩力或导致心律失常的情况。

3.1.4普罗帕酮可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减慢传导、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旁道的前向不应期,消除折返。属Ic类。用于预防和治疗室性和室上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和预激综合征。口服剂量初始为每次150~200mg,3次/d,维持量每次100~150mg,3次/d;静脉推注每次70mg,若无效,10~20分钟后可重复1次,亦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24小时总量不超过350mg,

3.1.5胺碘酮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同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a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和轻度I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减低窦房结自律性。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由于复极过度延长,口服后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可以减慢心率15%~20%,使P-R和Q-T间期延长10%左右。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本品特点为半衰期长,故眼药次数少,治疗指数大,抗心律失常谱广。用于室性和室上性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扑和房颤、预激综合征等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口服每次150~200mg,3次/d,有效后改200~300mg/d维持;静脉推注2.5~5mg/kg,继续以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总量不超过1200mg。

3.2抗缓慢心律失常药

3.2.1阿托品阻断M胆碱受体,拮抗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使心率增快。适应证为窦缓、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窦房结功能低下而出现的异位心律。用法:口服0.3~0.6mg,3/d;静推或皮下注射0.5~1mg。副作用:口干、眩晕、皮肤潮红、尿潴留、快速心律失常及加重青光眼。

3.2.2异丙肾上腺素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心脏骤停等。舌下含服剂量每次10mg,每4小时1次;静脉滴注剂量为0.5~1m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滴入。

4讨论

抗心律失常药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醒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证及其副作用,正确应用。确定有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必要,避免滥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疗效好的药物,尽量选用疗效高而副作用小的药物。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前,注意纠正心肌缺血和心脏泵功能衰竭,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无效时再逐渐增量,尽量控制联合用药。注意配伍禁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药物时,注意相互不良作用与配伍禁忌。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时,应进行心电监护,长期用药者,有条件者监测药物血浓度。使用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好住院观察。一旦明确心律失常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应立即停用致心律失常药物。

参考文献

篇3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20%~90%[23],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33.1%[4],其中原发性者占36.06%[5],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是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西药对本病主要给予镇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宫缩甚或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概述如下。

1内治法

1.1辨证论治

1.1.1古方化裁王萍等[6]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为瘀结胞宫,经血流通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故治疗以通为主。经前5d开始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持续7d,5个月为1个疗程。药用:当归15g,川芎15g,香附15g,延胡索10g,白芍10g,蒲黄10g,熟地黄12g,五灵脂10g;偏气滞血瘀加桃仁6g,红花6g,乌药6g,木香3g,泽兰10g;偏寒湿凝滞者加炮姜6g,肉桂6g,小茴香6g,没药6g,茯苓12g;偏阳虚内寒者加吴茱萸6g,党参6g,桂枝6g,附子6g,艾叶3g;偏气虚血弱加黄芪15g,党参15g,白芍10g,炙甘草10g,茯苓10g;肝肾虚损加杜仲10g,续断6g,巴戟天10g。结果:总有效率为98%。齐津丽[7]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予以温经汤加减(桂枝6g,吴茱萸6g,川芎6g,炮姜6g,甘草6g,当归10g,白芍10g,半夏10g,党参10g,香附10g,乌药10g),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小茴香10g;四肢不温、腹痛者去桂枝,加肉桂6g,艾叶10g;呕吐、腹泻严重者加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气滞血瘀型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g,生地黄15g,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10g,香附10g,延胡索10g,甘草10g,益母草30g);小腹坠胀或痛连者加川楝子15g,乌药10g;胀痛加郁金15g,荔枝核15g,丹参15g。总有效率为91.67%。

1.1.2自拟方加减王冬梅等[8]依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止痛务求从宫治心”,认为原发性痛经除肾虚肝郁、气滞血瘀、寒凝等原因外,心理因素亦不容忽视。运用自拟宁心缓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腹泻者加砂仁、白术;腰痛明显者加杜仲、菟丝子。每于经前1周口服,连服3个疗程,效果显著。张树琴等[9]将此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分别用自拟痛经方艾附暖宫汤;八珍益母汤加减治疗本病96例,总有效率为95.83%。秦婵娟[10]用理气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经前胸胁胀痛加柴胡10g,青皮、陈皮各10g,川楝子10g;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加乌药10g,吴茱萸10g,干姜10g;腰痛加桑寄生20g,续断20g,羊藿30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10g,陈皮10g;腹痛剧烈,服上药5剂仍不缓解,加血竭3g。经前7d,连服7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95%。

1.1.3按周期辨证论治夏桂成[11]教授认为,对于本病的治疗,控制疼痛仅是治标之法,加强排卵之后的功能,杜绝瘀浊的产生,预防痛经的发作,才是治本之道,因此强调治疗重在经间排卵期,此期使用补肾调气血的方法,常用验方补肾促排卵汤(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片等)。经前阳长时的治疗尤为重要,要养血补肾,扶助阳长,常用右归丸加减服至经潮时停服。经期立专方痛经汤(钩藤、牡丹皮、丹参、赤芍、五灵脂、肉桂、广木香、延胡索、续断、杜仲、益母草、茯苓),临床获效显著。

1.2专方验方刘书婷[12]用妇乐汤口服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于经前3d开始,每日1剂,分2次服用,6d为1个疗程,连服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90%。李来平等[13]用补肾法治疗痛经191例,主方益肾调经汤,肾虚肝郁者加牡丹皮、栀子、柴胡;肾虚血瘀型加山楂,总有效率81.2%。潘彩萍[14]认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是痛经的主要病机,予自拟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126例,总有效率88.16%。

1.3成方治疗叶玲玲[15]用女金胶囊(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肉桂等23味中药)治疗痛经30例,总有效率96.67%。赵薇[16]用归芍合剂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总有效率97.06%。陈磊等[17]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经50例,每次1支,2次/d,连续服至月经来潮第1或第2d,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2%。

2外治法

赵宁社[18]以痛经散敷脐,月经前3d敷用,治疗痛经150例,总有效率100%。孙立虹等[19]取神阙隔盐灸,取关元隔姜灸,治疗辨证属寒凝气滞或肾阳虚者36例,痊愈9例,总有效率97.23%。郑玉敏等[20]以针刺配合艾灸,取关元、中极、气海、血海、三阴交、合谷等穴,于经前1周开始治疗,经至时停止,36例共治疗3个周期,总有效率94.44%。信妙鸾[21]以耳穴贴压治疗痛经1000例,气滞血瘀型取交感、子宫、皮下、卵巢,配肝,气血亏虚者取子宫、肝、肾、内分泌,配交感、神门,以王不留行粒贴压,总有效率99.66%。张琴明等[22]于冲、任、督三脉及膀胱经施推拿手法,使滞于胞宫的瘀血消散,气血通畅,气血运行恢复正常。钟文元[23]用足部反射疗法,采用全足施术,重点加强子宫、卵巢、生殖腺、下腹部、腹腔神经丛、胸、上下身淋巴结、腹股沟、脾及内分泌、免疫系统反射区,治疗痛经83例,痊愈15例,总有效率100%。

3结语

对于本病,中医治法众多,临床疗效较好。本病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有虚有实,虚有肝、脾、肾虚之别,亦有气虚血弱之分,实有寒凝、血瘀、气滞、湿阻之异,且常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相互为患。临症之时,应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缓解甚或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5.

[2]JamiesonDJ,SteegeJF.Theprevalenceofdysmenorrhea,dyspareunia,pelvicpain,andirritablebowelsyndromeinprimarycarepracticesJ[J].ObstetGynecol,1996(87):55.

[3]DavisAR,WesthoffCL.PrimarydysmenorrheainadolescentgirlsandtreatmentwithoralcontraceptivesJ[J].JPediatrAdolescGynecol,2001,14(1):3.

[4]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5(4):21922194.

[5]刘馨.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进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4):65.

[6]王萍,张兰柱.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287.

[7]齐津丽.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23.

[8]王冬梅,闫宏宇.宁心缓痛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7,25(6):6566.

[9]张树琴,李津鹏,安峥嵘.辨证治疗痛经96例[J].陕西中医,2005,26(5):396397.

[10]秦婵娟.理气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0):28.

[11]夏桂城.中医临床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

[12]刘书婷.妇乐汤治疗痛经患者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430.

[13]李来平,孙家荣,高云.益肾调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9例疗效分析[J].现代中医,1996,9(2):73.

[14]潘彩萍.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76例[J].广西中医药,2003,26(3):47.

[15]叶玲玲.女金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3):3.

[16]赵薇.归芍合剂经前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1995,15(6):23.

[17]陈磊,潘碧琦,陆强益,等.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5):2223.

[18]赵宁社.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1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2):43.

[19]孙立虹,杨继军,佘延芳.神阙隔盐灸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689.

[20]郑玉敏,王晓滨,王东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7):23.

篇4

老年便秘是指老年人由于体弱久病,或进食纤维减少,活动减少及脱水麻醉剂使用等原因,造成大便秘结不畅,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属中医“阴结”、“阳结”、“脾约”等范畴。对老年人来说。大便排出不畅时,过度用力屏气的话,会增加腹压,血压也同时升高,可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中风猝死等[1]。笔者采用针推药结合治疗老年便秘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一、临床资料

全部70例均为68岁以上住院病人,最大92岁,其中男41例,女29例,病程均在2周内。经中医辨证主要证型为:气血不足、阳虚寒凝、阴液不足、气机郁滞、肠胃积热所至便秘。

二、治疗方法

2.1针灸方法

取穴:天枢、支沟、上巨虚、足三里,均用泻法。加减:热秘泻曲池、合谷;气秘泻行间、太冲;寒秘灸天枢、气海、神阙、关元、上巨虚(每次取3穴);食滞泻里内庭;虚秘补血海、三阴交、照海、脾俞、胃俞(每次取3穴),灸关元、气海。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2~0.38mm、长35~50mm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20min钟。体弱者15min。留针期间每5min行针1次。上下午各治疗1次/d。7d为1疗程。

2.2推拿方法

(1)腹部操作:取穴及部位:中脘、天枢、大横、关元。操作要求:病人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先以轻快的一指禅推法在中脘、天枢、大横、关元穴治疗,每穴1min,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约10min,再以指按揉中脘、天枢、大横穴并用掌摩横结肠、乙状结肠。(2)背部操作: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操作要求:患者俯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先以一指禅推法治疗背部两侧膀胱经,沿肝俞、脾俞向下推,往返5min,然后用按揉法在肾俞、大肠俞、长强穴治疗,往返3次。再以擦法擦热长强。热结便秘:加按足三里、支沟、曲池、合谷穴、长强、大肠俞、胃俞。气滞便秘:加按揉中府、云门、膻中、章门、期门、肺俞、肝俞、膈俞,以酸胀为度。手法刺激不应太重。再加摩气海,斜擦两肋。阳虚便秘:加横擦肩背部及肾俞、命门,再直擦背部督脉,均以透热为度。气血虚便秘:加轻揉肝俞、脾俞、内关、心俞、足三里,再将腰骶部擦至温热。可酌情配合捏脊三遍。治疗期教患者每天晨起自我按摩。具体方法:仰卧屈膝,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揉摩腹部5~10min,舒适为度;以中指指腹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用力稍重;以拇指点按足三里,有酸胀感为宜;以双手掌放于腰骶部上下往返直擦3~5min,使有透热感。治愈后患者长期自我保健按摩,晨起和晚睡前各1次。推拿1次/d,7d为1疗程,各疗程间相隔2d。

2.3中药治疗

(1)气虚便秘:特点为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大便并不干硬,神疲气怯,舌嫩苔薄,脉虚。药用黄芪、茯苓、山楂、木香、佛手、香椽、麻仁、白蜂蜜等。(2)血虚便秘:特点为大便秘结,面色苍白,舌淡脉细。药用当归、麻仁、玉竹、生地、熟地、元参、佛手、香椽、枳壳、生黄芪、白蜂蜜等。(3)冷秘:特点为大便难涩,腹中或有冷痛,喜热恶冷,舌淡苔白,脉沉迟。药用当归,仙灵脾、肉苁蓉、木香、枳壳、麻仁、生黄芪等。(4)气秘:特点为大便秘结,噫气频作,腹胀痛,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药用木香、槟榔、佛手、郁金、枳实、麻仁、柴胡、鸡内金等。(5)热秘:特点为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苔黄燥,脉数。药用大黄、炙枳实、白芍、生地黄、元参、生芪等。疗程:连服7d,早晚各1次,7d为1疗程。

三、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排便通畅,大便1~2d次;好转:大便基本正常;无效:针灸、推拿、服药2个疗程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其中痊愈32例,占45.7%,好转30例,占42.9%,无效8例,占11.4%。总有效率达88.6%。

四、典型病例

患者,男,75岁。2年前患心肌梗塞卧床1月,治疗期服潘泻叶汤剂缓解便秘。出院后排便困难,少则3、4d不便,多则7d以上不便。长年需用泻剂帮助排便,有时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甚或腹痛、腹泻。苦于药物弊端,患者前来接受针灸推拿。时诊:体瘦乏力,面色淡白,口唇微绀,腰痛腹冷,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沉迟,属虚秘、冷秘。依法服中药汤剂配以针灸推拿,7次后排便正常。患者长期自我按摩,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五、体会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弱,肠道传送无力,故成便秘。以虚秘、冷秘、气秘为主。在治疗时,不可妄用泻火通便之药,而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同时加入理气健脾之品。根据病因,分别施用健脾、益气、温阳、养血、润燥等法,以治其本。摩腹能调和脾胃,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肠蠕动;推揉中脘、天枢、关元、大横能通利气血,行气导滞,宽肠通便;按揉足三里、上巨虚、支沟能通三焦气机,畅行气血,升清降浊,通腑下气;推脊柱两侧腧穴能疏通经络气血,调五脏六腑。针灸取穴治疗与推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消化液分泌不足,肠道紧张性降低、运动功能失调,腹肌与盆肌张力降低,或精神神经因素、药物因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影响,容易导致习惯性便秘。针灸配以推拿,可宣通气机、畅行气血、升清降浊、通腑导滞、疏肝理脾和胃、补肺健脾益肾、养阴润肠,共奏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

篇5

 

吾师党中勤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党中勤教授熟读中医经典,精研现代医学,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擅长肝胆、脾胃病的诊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载,其中对胆囊息肉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党教授治疗胆囊息肉(直径<5mm)的经验加以整理,以供同道参阅。

1 对胆囊息肉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胆囊息肉没有病名记载,党中勤教授认为,胆囊息肉属中医学“胁痛”、“胆胀”、“积证”之范畴,病位在胆,涉及肝脾。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肝胆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胆囊炎伴结石) 等有关。。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胆腑郁滞,日久气滞血瘀,发为有形之物。胆囊息肉临床表现以胁痛最为多见,《诸病源侯论》有“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与正气交搏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提出该病的发生于肝胆经有关。胆液为肝之生化聚成,生理功能以同行下降为顺,胆汁的储藏排泄为肝的疏泄功能加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亦包括胆的疏通畅泄。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排泄不畅亦会影响肝的疏泄,所以本病病位在胆,病源在肝,胆病应从肝论治。中焦脾胃为气机之枢,但脾胃的升降运动亦有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脾无肝胆不能升清,胃无肝胆不能降浊。因此脾胃有病可以影响肝胆,肝胆功能失调亦可以影响到脾胃,所以临床上胆囊息肉的病人常出现食少,腹胀,这都是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所引起的。

2 治疗原则以疏肝利胆健脾为主

对本病的治疗,党教授常强调中医药疗法,胆附于肝,肝胆因经脉络属,功能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胆胀在发病过程中,往往肝病及胆或胆病及肝,形成肝胆同病。因此,胆病须治肝,治胆须调肝。一是疏肝理气以利胆,若肝郁气滞,症见胁肋胀痛,善太息,暧气不止,纳差胸闷,舌淡,脉弦或沉弦者,此类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治应疏肝理气以利胆,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5g枳实12g赤芍15g青皮10g姜黄9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佛手12g。二是疏肝清热以利胆,若肝胆郁热,症见右胁灼热而痛,口苦而干,心烦少寐,面赤,头晕目眩,胃院满闷或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应以疏肝清热以利胆,常用左金丸、丹栀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药用:黄连6g吴茱萸3g牡丹皮10g栀子12g柴胡15g黄芩12g郁金15g川楝子9g白芍15g等。

3 灵活辨证 随症加减

胆腑以通为用,治兼和胃通腑,胆气以通降为宜,胃则受纳、腐熟水谷。胆与胃在生理上存在着“胆随胃降”的关系,能共同调畅脾胃肝胆之气机,协同胃腑受纳、腐熟水谷杂志网。胃失和降,则影响胆之和降。反之,胆的病变亦影响胃之和降。在胆胀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失和降的症状。治疗本病时,应注意降胃通腑,通过恢复胃之通降,达到疏利肝胆气机之目的。临床上,很多患者是以胃脘不适症状反复不愈前来就诊,常伴口苦、纳呆、痞满等症。

若燥热内结阳明,症见胁肋灼热胀痛,腹胀便秘,口苦口臭面赤,午后潮热,舌红、苔黄而干燥,脉弦滑数者,可用大柴胡汤、清胆汤等泻热导滞,通腑利胆,药用大黄6g枳实12g柴胡15g郁金15g莱服子18g延胡索15g白芍15g等。若湿热郁滞肠腑,症见右胁胀满而痛,胸闷纳呆,恶心欲吐,腹部胀满不适,大便粘滞不爽,或身目俱黄,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者,方用茵陈蒿汤、枳实导滞丸等加味以清热利湿,通腑利胆。药用茵陈12g大黄3g栀子9g金钱草15g茯苓15g柴胡12g姜半夏12g郁金15g枳实10g木香10g槟榔15g等。若肝胆气逆,胃肠气滞,症见胁部胀痛,腹胀脘痞,矢气频频,嗳气不止,舌淡,脉弦者,方用六磨汤加减。

4 注重身心调护,与药物治疗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中医药疗法,这种来自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担忧,日久成抑郁状态。进而这种情志的失调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或导致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临床上,党教授很重视对病人的精神疏导,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有严重精神焦虑患者,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期间嘱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宜吃清淡少渣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宜适寒温,避免劳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当的身体锻炼能辅助本病的康复。

5 病案举例

篇6

要做到

“五个注重”:

一要注重循序渐进。

小学阶段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小学生的思想既存在单纯、可塑性强的特点,又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弱点。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

逐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要注重班风建设。班级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要注重因人施教,营造温馨班级,

充分发挥学生各自长处,

为班集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引导学生自觉投身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当中,促动孩子们在积累个人学识的同时,积极投身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培树自觉主动为大家、为班集体、为社会服务意识。

三要注重言传身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传播正能量,

做学生的榜样,

这是师者的天职,更是教师的毕生追求。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

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要把管理与育人、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育,以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要注重正面教育。

教育好下一代任重而道远,

需要体现于日常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工作之中。

教师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使小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

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们开放、创新、竞争意识。

工作中要“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

引导学生一起成长进步。

五要注重实践活动。

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广泛的实践活动。通过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堂内外系列实践教育活动,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互动机缘”,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优良养分”。

诸如开展文明服务、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淬炼学生的品格情操,从而促其不断自我成长,培养出新一代

“四有”新人。

总之,

篇7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654-03

Clinical Route Managment of TCM and Analysis of Control Models

CHENG Lan,WANG Weirong,CHEN Jinli,LI Jun,YANG Rongyuan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02,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CM clinical route managment was explored in order to integrity quality control model. Methods: The three-grade quality control model including individual case administer, project team and hospital was primarily established. The ending control and course control were combined and the latter one was emphasized. Results: Course control was better than ending control and multi-stage control was better than single control. Conclusion: Integrated control model can be more helpful to carry on and manage TCM clinical route.

Key words:TCM clinical route;management;quality contr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1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0707004)

作者简介:程兰(1963-),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临床路径管理能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增加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疗费用、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提升医院管理效率、促进学科建设\[1\],而临床路径管理实施过程的质控则是上其有力保障。

1 中医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特点

临床路径是指由医院内的一组成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根据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种被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诊疗模式。此模式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准确的时间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服务对象康复的延迟以及资源的浪费,使他们能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2\]。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药学人员、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联合为某一特定诊断的患者制定的一套最佳的、标准化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与管理模式。

1.1 中医临床路径的特点

中医临床路径中,中医诊疗措施在表单中的体现多为非直接医嘱内容,如“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完成辨证施护”,其中“辨证”的内涵基本反映在病情记录中,而病情记录的客观性、准确性也就是辨证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的影响。

1.2 中医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特点

基于中医诊疗工作的核心——“辨证”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的影响的特点,中医临床路径的质量管理,更强调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体现。监控时应以路径方案为准则。路径方案规定了必须采用相同的治则治法,则治法不同属于变异,如路径方案确定某病种的某种辨证分型,其治则为祛邪,治法为活血化瘀;如果采用了软坚散结的治法,虽也属于祛邪的治则,但和活血化瘀治法不相符合,故属于变异。另一方面,如果治法相同就符合了路径方案,不强求选方一致,那么相同治法下的不同方剂,任用其中一种均可。如同属活血化瘀方剂的血府逐瘀汤与身痛逐瘀汤,可根据医生的判断加以选用,而不属于变异。当然,如果路径方案规定至中药汤剂中的药味,甚至是药量,那么只要是药味或者药量不符都需作为变异记录,并纳入变异管理的范围。任何变异的判断原则都是以路径方案为依据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也不例外。”在一般日程化的诊疗措施管理的基础上,还须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2.1 辨证的准确性 目前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已经把单病种主要的临床证型分列,但不可能包含所有的临床情况,所以在临床辨证时,在病名诊断符合的前提下,临床医生须先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发进行客观辨证,得出辨证结论后再与路径列出的证型进行比对,注意不要忽视临床辨证的多样性。即:以最常见的证型来作为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的标准,而对于较少见的证型,以变异情况进行记录和解决\[3\]。

1.2.2 治法治则与临床辨证的对应性 一旦临床诊断确定符合纳入条件,则治法治则遵循路径的方案制定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变证,就需由上级医生对变证进行判断。

1.2.3 方药与治法治则的一致性 目前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在每个变证之后都有推荐方,甚至个别路径把可能的变证及其方药的加减法都已经列出,所以临床上如果医生严格按照路径的方案执行的话,只要辨证准确,方药不会有太大的偏离。但个别医生有可能掌握的临床验方与路径的推荐方符合度不大,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以治则治法为准绳进行判断,只要所用方药符合治则治法的,就应该按符合处理。

2 中医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模式

中医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内涵的质量控制。

2.1 前馈控制

临床路径作为单病种管理的手段,其通过把临床诊疗规范日程化,使不同业务水平的医务人员的在诊疗工作中都能遵循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诊疗规范,并通过变异管理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诊疗方案的优化中。这种作用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中尤为突出。

既然“辨证”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的影响,中医临床路径的质量管理,如果要做到使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充分体现,就必须从诊疗方案的优化、实施前的培训和协调着手。

2.1.1 诊疗方案的优化 重点在中医药疗法应用的环节及时间确定,主要体现在临床路径构建的环节上,强调要针对不同的中医药疗法在不同治疗环节的最佳疗效体现,对不同中医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时间进行设定,如: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才开始“电针足三里”治疗,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排便后停止。这样既可以高效利用医疗资源,也更能体现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环节优势。

2.1.2 实施前培训 本项工作中方案培训与西医临床路径相同。在中医诊疗技术方面需解决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辨证论治的一致性。

①辨证的准确性:强调各证型的辨证要点;确定伴证/变证的排除标准。伴证(兼证):主要证型符合,同时伴有其他对主证影响不大的证型。变证: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出现与原来证型完全不一致的情况。有阶段性变证与本质性变证之分。

临床辨证与路径列出的证型进行比对时,得出的结论大致有3种:其一,临床辨证与路径的辨证一致的,可以直接纳入;其二,临床辨证与路径的辨证不完全一致时,须由主治以上医生进行判断才能决定是否纳入,如:“肛瘘”患者,临床辨证为“湿热下注夹瘀”,国家局的路径中的证型为“湿热下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由该路径项目组的临床负责人作出判断和决定,该辨证中“湿热下注”为主,“夹瘀”为一般性伴证,对诊疗工作基本不发生影响,如果这种兼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应作为证型的变异进行处理,即纳入路径管理并记录证型变异,这种变异资料就有可能成为日后优化路径的依据之一;如果“肛瘘”患者,入院时临床辨证为“湿热下注”型,若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感染扩散已经在“湿热下注”的基础上出现“湿毒蕴结”征象,则应为本质性的变证。其临床处理原则与路径相距甚大,应退出路径管理。其三,临床辨证为该病种的少见证型,与路径的辨证不能进行类比,则不予纳入。即符合纳入标准而被纳入的就按路径管理,没有被纳入的则不属于这里讨论的范畴。

②治法治则与临床辨证的对应性:关键在于对伴证和变证的处理。

伴证的处理:如“肛瘘”患者,临床辨证为“湿热下注夹瘀”,可以归入“湿热下注”证管理,在中医治法中“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加上“化瘀”,作为一般性变异处理。

阶段性变证:如“肛瘘”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不慎感受风寒,出现“外感”症状时,其时治则临时调整为“急则治其标”,治法为“疏风散寒”为主,在表症祛后,就要再次及时调整,回归原法。作为一般性变异处理。

本质性变证:如“肛瘘”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感染扩散已经在“湿热下注”的基础上出现“湿毒蕴结”征象,其临床处理原则与路径相距甚大,应退出路径管理。

③方药与治法治则的一致性:治则治法一旦确立,选用推荐方剂则可,个别路径把常见伴证对应的方药加减也一并列出,方便临床医生引用。

但当临床医生认为在推荐方剂之外还有效果较好的的常用的方剂的,则建议允许其在不违反治则治法的前提下使用,并进行记录,以便阶段性总结时进行疗效对比,有助于诊疗方案的优化。

④操作培训:对路径方案中涉及的由医护人员操作的特色疗法项目,如骨科的手法整复,又如腹针治疗,要求工作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操作练习,做到人人过关。

2.1.3 临床与医技的协调 本项工作在中医诊疗技术方面主要是要解决中药、中医特色疗法的介入的及时性问题。

①医技科室:与检验科、病理科、心电图室等等医技科室的协调与西医临床路径相同。

②药学部:(1)中药汤剂:约定不同时间段入院的纳入路径管理的患者从接收到处方到汤药送到病区的时间、非煎药室上班时间中草药的配置时间。在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以及中药的煎煮质量的前提下让患者能及时吃上汤药。

(2)中医特色治疗:专科病种的诊疗方案中涉及针灸、药浴等等中医特色疗法的,需要与针灸科、传统疗法科等等科室约定纳入路径管理的患者从接收到会诊申请到相应治疗的具体时间。保证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

2.2 现场控制

为最有效和直接的控制方法。在中医诊疗环节,重点现场抽查个别住院患者的辨证准确性,症状-证型-治法-方药的一致性,使用中成药是否辨证,甚至针灸手法的补泻是否与辨证符合等等,变异情况抽查变异记录。一旦发现问题,现场予以纠正。

2.3 反馈控制

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中,反馈控制应把重点放在定期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一旦发现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尤其是辨证与方药的把握方面的问题,就需要组织项目组进行总结分析,甚至重新进行培训。这在路径工作启动的早期尤为重要。

2.4 阶段性优化

每年进行总结,重点对中医药疗法介入的环节、时机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路径的诊疗方案进行优化。

2.5 质控基本架构

2.5.1 一级质控(个案管理者质控) 由科室质控人员(医疗、护理)对每天/全部纳入病例进行质控,重点在必选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诊断的准确性,中医针对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诊断。在暂时没有将临床路径进行电子化管理的单位,须从启动路径管理开始,定期向项目组报告纳入情况和基本的运行情况。

2.5.2 二级质控(项目组质控) 为项目管理组指定质控员对各路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在中医诊疗环节,重点现场抽查住院患者的辨证准确性,证型-治法-方药的一致性,是否辨证使用中成药等等,变异情况抽查变异记录。在暂时没有将临床路径进行电子化管理的单位,须从每个病种启动路径管理开始的第1~2例开始,定期向医院管理部门报告纳入情况和运行情况。尤其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报告。一般需对照相应病历资料进行质控:如表单中“中医辨证治疗”项目,如果病历中“症状”、“辨证”、“治法”、“方药”符合的,则为符合;如果没有完成或不符合,则需检查其变异记录,包括变异类型的判断。

2.5.3 三级质控(医院质控) 由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医疗、护理)对各路径执行情况、质控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同时收集临床医务人员在执行临床路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提出的意见,及时给予协调、指导。

总之,中医临床路径的管理,基于中医诊疗工作的特点,在形式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内涵的管理。其中以前瞻管理与环节管理为主,以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症状”、“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合理的延续成为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在此同时,中药饮片的质量以及中药的煎煮质量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朱士俊.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3(10):594-596.

\[2\] Graybeal KB,Green M,Mc-kenna B.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he overlake model\[J\].Nurs Manage,1993,24(4):42-45.

\[3\] 张敏洲. 中医临床路径构建思路与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05(3):37-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

ClassificationandDifferentialTreatmentofChineseMedicinetoHeadacheSyndrome.LiYing.CountyChineseMedicineHospital,Ningnan615400,Liangshan,Sichuan,China.

【Abstract】Theheadacheisacommonclinicalsymptom,mayoccuralone,orinavarietyofacuteandchronicdisease.Ontheclinicalheadachesaredividedinto:yinastheniayangresistheadaches、congestionheadache、upwardinvasionofliverheadache、asthenicyincausingexcessivepyrexiaheadache。Usedifferentiationtherapyonthedifferentsyndromecharacteristics.

【Keywords】Headache,DifferentialTreatment,ChineseMedicineCurativeEffect,PrescriptionTreatment

1阴虚阳亢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胀,多头顶痛为著,眩晕。伴有腰膝酸软,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甚或则恶心欲呕,或兼有胁肋胀。舌质正常或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弦细。

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佐以止痛。

药用生赭石30克,怀牛膝30克,生杭芍20克,生龟板25克,生石决25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以上先煎),寄生20克,杜仲炭20克,天麻10克,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肾母子相生,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肾阴不足,木少滋荣,风阳升动、循经上扰清空所致是证。故以龟板、寄生、怀牛膝、白芍、杜仲炭、滋补肝肾以潜阳;生石决、生龙牡、生赭石、天麻,重镇平阳以熄风;、牛蒡子止头痛。诸药合用,肝肾阴复,肝

阳潜藏,头痛得愈。

2瘀血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有定处,经久不愈,舌质正常或暗青,舌下系带青紫,脉涩。

治宜活血通络止痛。方用川芎丹参饮加减。

药用:川芎15克,丹参20克,全蝎5克,蜈蚣2条,益母草15克,玄胡20克,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遵久病入络之古训,宗王清任通窍活血汤旨意,自拟丹参饮。其中,川芎、丹参、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血循环及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且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多,丹参对改善微循环、加快微循环血流量有明显而肯定的效果,故为主药而命其方;全蝎、蜈蚣通止痛,尤对顽固性头痛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益母草活血祛瘀;玄胡活血行气止痛,尤其止痛效果显著,作用部位较广泛;、牛蒡子止头痛。诸药相伍,则瘀血得化,脉络得通,头痛可止。

3肝气上逆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略胀,疼痛每因气郁恼怒等情志变化而增减。伴有胸胁胀闷,时太息,性情急燥易怒,舌苔薄黄,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降逆止痛。方用柴胡舒肝汤化裁。

药用:柴胡15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枳壳15克,川芎10克,生赭石25克,怀牛膝20克,青皮15克,川楝子10克,15克,牛蒡子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升主动,情志调节功能与肝气关系密切,且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气为血之帅。肝脉贯膈,布胁肋,上达巅顶。暴怒伤肝,疏泄失常,肝气上逆,血随于上,而发头痛。故以柴胡疏肝汤疏肝理气,加生赭石、怀牛膝重镇降逆,引血下行;苔薄微黄,是气郁化火之象,故加川楝子以清肝热;青皮疏肝理气;、牛蒡子止头痛。合之,使气血调达,归于和平而痛即止。

4阴虚火旺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晕,面红是而烘热。伴有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偏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数。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08-03

背景:目前抗肿瘤治疗有肿瘤切除、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基因疗法。外科切除肿瘤组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肿瘤治疗手段。化学疗法是另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但是化学疗法选择的药物如紫杉醇、阿霉素等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常常在高剂量高细胞毒性和低剂量低效率之间进退两难[1],因此靶向性给药系统成为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肿瘤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染色体的改变致使基因故障。尝试修复失活基因的抗肿瘤的基因递送已见报道,且能达成肿瘤细胞对抗肿瘤细胞的致敏性[2],这就是目前的基因治疗方法。综述将就同时给予抗肿瘤药物和基因的抗肿瘤给药系统的载体构建,药物和基因的递送及递送效果。

一、纳米载体的构建

一个优良的纳米给药载体应具有:(1)修正药物的不良药学性能比如低水溶、对生物屏障的低渗透性或在体液中不稳定;(2)提供达到最大药效的合适的药物释放速率;(3)避免在非靶向位点的暴露与相互作用;(4)靶向位点甚至是细胞内靶点的最大化给药。通过组装合成的两亲共聚物(ABC)用于实验药品和制药学上的纳米递送系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合适的纳米共聚物载体的结构灵活性与胶体相比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3]。纳米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liposomes)、胶团(micelles)、纳米球(nanospheres)、类脂质体(niosomes)、纳米胶囊(nanocapsules)、固体脂肪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微乳剂(microemulsions)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4]。核壳模型是同时给予抗肿瘤药物和基因给药载体的主要模型,两亲的阳离子外壳包裹疏水或亲水的核心,共同组成给药载体。Lu X等用β环糊精聚乙醇胺共轭阿霉素形成阳离子外壳,含野生型p53基因的质粒形成核心包裹在内,组成同时给药载体[5],是典型的设计给药载体的模式。这种多功能载体在给予阿霉素和pDNA的疗法应用方面有很大前景。Wiradharma N等利用含有3个氨基酸区的两性寡肽(FA32)作为给药载体,同时给予阿霉素和p53的工作,同样也采用核壳模型,得到的FA32载体可作为疏水性的抗肿瘤药物和基因的同时给药载体[6]。Xu Z等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修饰过的叶酸纳米组装载体FNA,包括pDNA和硫酸鱼精蛋白、多烯紫杉醇的浓缩核心,基于DOPE的聚乙二醇硫化物和聚乙二醇硬脂酰叶酸组成脂质包膜[7],更是典型的核壳模型。

二、载体的靶向

载体的靶向包括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肿瘤组织因具有附近的静脉高渗透率导致大分子在肿瘤组织累计的EPR效应,与非共轭的药物相比,与聚合物共轭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块附近达到10~100倍[8],这是抗肿瘤载体的被动靶向的主要方式。Fan H.等设计的同时给予阿霉素和pTRAIL基因的载体就是靠载体的纳米量级在肿瘤组织富集的。

主动靶向较之被动靶向更为有意义,能更加提高载体的靶向性,提高给药效率。肿瘤细胞是快速增殖细胞,会过表达增强营养摄入的受体,包括维生素、糖类、生长因子等[9,10]。当纳米载体表面修饰上这些受体的配体。Kaneshiro T.等利用3代多聚L-赖氨酸聚合物构建了一个靶向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阿霉素和siRNA的共给药平台,可有效靶向过表达整合蛋白的恶性胶质瘤细胞[11]。Patil Y等利用生物素作为靶向受体共轭在载体表面,提高载体对过表达生物素受体的肿瘤细胞的靶向性[12]。

三、药物和基因的递送

在载体的构建中,为了避免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影响,在载体构建时往往将基因和药物的装载分离开来,基因和配合物形成核心,而抗肿瘤药物常常选择和包膜共轭的形式来完成载体的构建。大多数的同时给药载体都选择了这种方式来隔离基因与抗肿瘤药物。Fan H.等构建的同时给予阿霉素和pTRAIL基因的载体就选择了由pTRAIL基因形成载体核心,而阿霉素与包膜上两性分子共轭[13]。Lu X.等设计的载体也是将阿霉素和包膜组分共轭,然后p53质粒单独作为核心[5]。所有的基因(pDNA、siRNA)都是核心的组成部分,但是药物的身份就不是那么固定了。有研究者在构建载体时同时将基因和药物作为核心,而不采用药物与包膜共轭的方式。比如Xu Z.等构建的FNA载体,先将pDNA和硫酸鱼精蛋白形成共聚物,然后再与多烯紫杉醇共同形成浓缩核心,最后核心与包膜组成完整的共给药载体[7]。目前这类载体并不多,但是这类载体的前景却是非常好的,因为一个载体就可以灵活地递送不同的药物,而不用考虑药物的亲疏水性。

四、递送效果和疗效

篇10

 

1 奶牛皮肤真菌病的诊治

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该病传染快、蔓延广。

1.1 临床症状

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病初成片脱毛区域如小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一部分皮肤隆起变厚形似灰褐色的石棉状,病初不痒,逐渐开始出现发痒表现。

1.2 实验诊断

1.2.1 直接镜检:刮取患部痂皮连同受害部的毛,浸泡于20%氢氧化钾溶液中,微加热3~5小钟,然后将所采病料置于载玻片上滴蒸馏水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看到分隔的菌丝或成串的孢子。

1.2.2 真菌的分离培养:将采集的被毛、痂皮等病料,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灭菌吸纸吸干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添加1%酵母浸出液,同时为了抑制杂菌繁殖干扰,每毫升培养液添加0.125毫克的氯霉素),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10天,在培养基表面形成棉絮状的白色菌落,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棒状的大分生孢子和分隔的菌丝。

1.3 防治措施

1.3.1 分群隔离:对所有牛只逐头保定检查,有临床症状的牛只全部转群集中在同一牛舍内,病、健牛只固定人员饲养,不得串舍。

1.3.2 强化消毒:采取全方位的卫生清理和消毒,牛舍要求每天上、下午两次清扫,两次用消防水龙头冲洗,两次用来苏儿、百毒杀更替消毒,舍外包括人员、用具及场地等每天进行一次清现和消毒。

1.3.3 具体治疗措施:对于发病牛整个治疗工作分为三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① 用灰黄霉素原粉饮水对症治疗,每头5克/次,2次/天。② 先用温的来苏儿溶液浸泡过的毛巾对患部浸润→用牙刷去掉患部痂皮→用5%~10%碘酊涂擦患部→最后用达克宁外涂。③ 对于去掉的痂皮集中清理,洒油烧掉,保定牛只用具、人员和场地消毒处理。

1.3.4 健康牛只的预防措施:① 对于健康牛只饮用添加灰黄霉素原粉的水,每头4克/次,2次/天。② 对于健康牛只在各自固定的运动场进行日光浴,在天气晴朗时每天中午12:00至下午4:00进行日晒。牛只入舍时运动场随即实施清理和消毒。

2奶牛风湿病的诊治

中兽医称风湿病为痹症。现代医学认为风湿病是一种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常侵害肌肉、关节等部位。虽然牛关节风湿病比较少见,但不注意防治危害也较严重。

2.1 病因分析

风湿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久卧湿地,寒风侵袭,汗后受风或旋即下塘暴饮冷水,夜受风寒,突遭雨淋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2.2 临床症状

病牛往往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患部肌肉或关节疼痛,背腰强拘,跛行,并随适当运动而暂时减轻。病牛喜卧,不愿走动。重者肌肉萎缩,感觉迟钝,失去使役能力。

2.3 防治措施

全身疗法。常用10%水杨酸钠注射液200-300毫升,5%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500毫升,或0.5%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00-160毫升,分别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5-7天。体温高者,可加用青霉素和维生素C注射液等。

局部疗法。对慢性风湿病,可用酒糟热敷,方法是将酒糟炒热后装入麻袋,敷于患部;也可用醋炒麸皮(麸皮6千克、醋4.5升,充分混合,炒至烫手,装入麻袋)热敷。论文大全。热敷时,需将牛拴在温暖厩舍内,使之发汗。

中药、针灸疗法。可用通经活络散或独活寄生汤加减,如配合电针或火针,效果更好。加强护理,主要是避免受风、寒湿侵袭。

3奶牛的冬痢的诊治

冬痢是牛群中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季节性腹泻,发生时间早的可在10月中旬以后,迟的在次年4月底以前,以春节前后发生最多。牛群中一旦暴发冬痢,将会迅速蔓延。病程为1周左右,死亡率很低。但由于发病头数多,严重影响产奶量。论文大全。发病后一般在3~4年内不再发生,因此认为本病痊愈后具有一定的兔疫力。发病原因至今仍未搞清。

3.1 临床诊断

可根据发病季节、发病规律及特征性的病状进行诊断。冬痢的潜伏期很短,一般感染后3天就发病。论文大全。发病迅速,呈急性暴发性传播。一个牛群常在一夜间就有20%发生腹泻,大多数牛在2、3天里发生同样的腹泻。粪厦呈水样,粽色,有腥臭味,常呈喷射状排出,约有50%~80%的病牛粪便中伴有鲜红的血液和血凝块,体温、呼吸、脉搏、食欲和饮水都接近正常,只有少数严重病例(5~10%)精神沉郁,腹围缩小,体躯发冷、衰弱,有时不能站立。乳牛产奶量明显下降。犊牛发病晚而轻或不发病。

本病应与沙门氏菌病、饮食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等病相区别,特别注意粪便中有无血液,血液的新鲜程度及全身症状等情况。沙门氏菌病,粪便中虽可血液,但多呈急性、发热及败血病,死亡率较高。饮食性胃肠炎虽有腹泻,但较少含有血液,而且曾有食人腐败变质问料的病史。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有高热及白细胞总数减少,并发生鼻镜、口腔,舌、食道、前胃、皱胃和趾间损害。冬痢则无以上变化。

3.2 防治措施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根据各地经验,冬痢无需特殊治疗即能自愈。但对于症状较严重的病例,须进行一定的对症治疗,以缩短病群。一般采用磺胺眯,每头50克,或痢特灵,每头2克,灌服1~2次。也可用肠道防腐收敛剂,如松馏油、克辽林等,每头30~60克,混合灌服,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对脱水严重和衰弱者要进行补液,并适当控制精饲料喂量,以供给营养丰富的糊粥为好。

4奶牛自汗症的治疗

4.1 临床症状

奶牛自汗症又称盗汗症,老龄、犊牛、瘦弱及产后的母牛多发,膘情良好的牛在春秋气候多变时易发病。患牛得病后脊、腰、双肋汗出如露珠,心率加快,呼吸急迫。有的体温偏高、鼻流清涕、鼻鸣、头低耳搭、行走如酒醉、不喜饮水。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生命危险。

4.2 防治措施

4.2.1 中药疗法

(1)产后虚弱、体瘦患牛,可以应用补气健脾、固表止汗的方剂:太子参50克,黄芪100克,白术60克,防风50克,麻黄根60克,浮小麦40克,牡蛎40克,五味子40克。如出现心率加数、四肢站立不安加茯神、枣红、生麻各30克。共研细末后连服2~4剂。一日一剂。

(2)气候骤变、寒风邪气侵袭致病的患牛,宜采取祛风散寒、鲜肌固表的中药方剂:桂枝60克,白芍50克,黄芪80克,生干姜40克,何首乌100克,防风40克。出现腰背,关节强硬可加入葛根60克,灵仙、川断、牛膝各50克,共研细末后连服2~3剂。一日一剂。

4.2.2 西药治疗

静脉输入25%葡萄糖1000毫升、0.9%氯化钠1000毫升、10%维生素c 50毫升、安溴100~200毫升、40%乌洛托品80~100毫升。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1毫升含有效成分10毫克的包装)10~20毫升,一日1~2次,连续2~3天。有利于改善急性微循环障碍。

5 奶牛产后截瘫的诊治

奶牛产后截瘫是一种急性风湿病。

5.1 临床症状

病牛体重540 kg,心跳弱,P 98次/min,R22次/min,T 36℃,结膜潮红,口色淡红,粪便稀,四肢发凉,驱赶时前肢呈打弓式,想站而站不起来,刺后肢无反应,两腿屈曲,食欲稍减,反刍正常。

5.2 防治措施

篇11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23-19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CM balanc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older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preoperative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adjustment,postoperative wound swelling, alleviate swelling faded and wound healing promoting of rehabilitation of Xie shi perioperation period. Methods Sixty 10~15 year-old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is taked TCM acupressure method after surgery;The other surgical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s adopted,the wounds heal naturally. Results Both The degree of swelling and the time of Take out stitches wound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degree of swelling of cleft lip postoperative reduced obviously by TCM balanced perioperativ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It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severe cleft lip in old patients.

Key words:cleft lip;massage;swelling

唇裂有碍美观,还可造成吸吮功能障碍,切牙发育畸形、突出,前牙牙槽裂开等。影响吃奶,病儿吃奶时很容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炎等。外科手术是治疗唇裂的唯一方法,现在对于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研究都比较多。穴位按摩或针灸、中药等中医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的平衡康复过程中,本研究通过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对大龄唇裂手术的干预研究,了解其对大龄唇裂患者术前身心状态调整、术后减轻创面肿胀度、促进肿胀消褪及创面愈合康复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整形科收治的10~15岁的单侧三度唇裂患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

1.2病例选择

1.2.1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

1.2.2 病例数估算:总的样本数确定为有效病例数共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例数相等,各为30例。

1.2.3 随机分组:采用前赡性科研方法,选择合格受试对象60例,借助SPSS13.0统计分析系统,产生60例受试者所接受处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随机安排,即列出流水号为01~60所对应的治疗分配遵从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试验组(1~30)和对照组(31~60),使两组之比为1:1。

1.2.4 对照方法:均由同一位医生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手术区域不注射任何肿胀液,术中均采用电刀止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手术前采取风池、颧、颊车、内关、合谷、心俞等穴位按摩法,手术后采取风池、颧、颊车、内关、合谷、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按摩法;对照组手术前后则采取常规方法,创面自然愈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在切口的肿胀程度及拆线早晚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1.2.5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计算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通过卡方检验得出Pearson 卡方值为15.429,P=0.00

3 讨论

近年来围手术期医学发展较快,穴位按摩或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的平衡康复过程中,它可以极大的促进伤口肿胀的消退及愈合。刘学忠等[1]研究发现,药敷绝骨穴及绝骨穴按摩可以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王卓[2]研究发现,在相应背俞穴、足三里、阳陵泉施术,可以健脾利胃以生化气血、补益肝肾以强筋壮骨,可以促进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杨友群[3]对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每天按摩风池、印堂、内关、合谷、心俞、间使等穴位,证明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有缓解作用,能使患者术前的血压、脉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能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傅月珍[4]采用胰岛素湿敷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贾秀眉等[5]在手部手术结束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部按摩,能有效促进手外伤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谭金庆等[6]采用按摩疗法加针罐配合神灯照射综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结果显示穴位按摩治疗可以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促进因损伤而引起的血肿、水肿的吸收,帮助松解粘连,因而可使紧张痉挛的筋肉放松,气血得以畅通,达到舒筋通络的作用,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注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邹忠炜[7]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对人中、下关、颊车、涌泉、内关等穴位按摩针刺治疗可以用于急性脑梗塞发作的急救。邱娅等[8]研究发现,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麻木、疼痛,促使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恢复;王瑾[9]通过研究穴位贴敷疗法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中医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良性刺激穴位持续作用于机体,激发了大脑皮质对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副作用小,患者的依从性好,是一种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的独特的中医学外治方法之一;刘芙蓉[10]研究发现,风池 、太阳 、睛明、 攒竹、百会等穴位的按摩,可以起到疏筋通络, 行气活血, 解痉止痛,促进神经系统和体液因子的调节作用,促进疾病的恢复。

上述研究表明,穴位按摩通过疏通经络,使经气畅达,气顺血调,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对于帮助伤口的早期愈合、肿胀的消退确实有很大帮助。

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主要是采取针灸、口服中药、推拿、气功、食疗等自然疗法对围手术期进行良性干预。采用穴位按摩进行干预,调整治理全身功能,从而调动人体的抗病御邪功能;具有舒郁安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益气生新,从而改善伤口局部微循环障碍造成的瘀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可缓解术前焦虑和减轻术后创面肿胀的程度及促进肿胀的消褪及创面的愈合。

本研究基于上述理论,对大龄唇裂手术的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术后患儿肿胀程度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穴位按摩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在术后第1天,即出现明显的效果,同时谢氏穴位按摩还能加速患儿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可提前,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的缩短,减轻了患儿及其家属的学习及工作压力,有利于患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能够加速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康复,同时本方法简单易操作,低经济成本,值得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学忠,李万瑶.药敷绝骨穴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2010.

[2]王卓.推筋蒸熨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9):52-53.

[3]杨友群.穴位按摩对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生命体征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4B):56-58.

[4]傅月珍.胰岛素湿敷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5(9):425-426.

[5]贾秀眉, 张爱群,兰丽琴,等.手按摩在手外伤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医正骨,2014,26(5):63-64,67.

[6]谭金庆,源援基.按摩加针罐、神灯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60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5,21(6):15-16,34.

[7]邹忠炜,李广昌.穴位按摩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J].按摩与导引,2007,23(12):42.

[8]邱娅,李瑞娟,张静. 穴位推拿治疗中风偏瘫106例[J].陕西中医,2014,35(5):594-595.

篇12

1 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1.1 出现此状态的各项因素和如下几点有一定关系 ①其有不良生活习惯。现今人们的各项压力很大,应酬、工作加班等都要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规律地生活习惯会导致其出现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从而引起此状态出现。②社会方面带来的压力。现今人们都在不断进行学习,以适应现今各行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压力长期会给予人群带来一定的健康影响。社会方面的各项压力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理、身体等情况。如经济负担、法律纠纷、失业、丧偶、离婚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从而导致其出现健康影响。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少,这就让人们逐渐产生孤独的感觉,没有人可以进行倾述,心理方面的压力积压在心理,长期以往终会出现爆发的情况。且长期心理抑郁的表现会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生。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出现的亚健康状态追根到底就是其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会致使其出现性格改变、人格缺陷、行为异常、情绪激惹等情况,而长期以往都会导致疾病发生。③另外因为垃圾污染、废气、噪音、拥挤、住房紧张、物价上涨等因素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紧张,从而进入此状态3。

1.2 中医对亚健康疾病的认识 中医对此状态的主要分析为患者出现了肝失疏泄、情志失调的状态。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各种情志表现都可导致脏腑受损,抑郁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功能失调,导致其进入到此状态中。这也表明人们的心理影响在此状态中为很关键的因素。另外体内的阴阳失去平衡也会导致人体各脏腑出现异常,导致其进入到亚健康状态中。

2 亚健康疾病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多发生30—50岁的人群,此年龄段人群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此类人群各项身体情况再开始逐渐衰退。其易于出现脱发、大便次数增加、性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于疲乏等情况。这些表现是疾病的前期表现,这和此年龄段人群多缺乏运动,身体机能出现明显衰退等情况有很大关系4。很多人都会出现易怒、多猜疑、抑郁等不良心理表现,此类表现长期影响会给人们带来健康影响,且会导致身体每况日下。上述的表现也会影响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工作等活动,而工作、学习、生活出现影响后又会导致其压力增大,这让其不良心理更加加重,致使疾病发生。

3 对亚健康疾病的治疗

3.1 调养精神情志精神情志,又简称为“神志或神”,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概称。正常的神志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神志异常则是有损机体生理,导致疾病。因此,调摄神志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3.2 注意饮食饮食物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应以:①清淡素食为主,历代医家大都主以素食为主,如米面、杂粮、水果、蔬菜等,且应交替食,即是强调素淡饮食在养生学中的意义;②少食肥甘滋腻:过食肥甘滋腻之品既难消化,又易聚湿生痰、化热秘瘀,产生许多病症。③合理搭配饮食:提倡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肥甘滋腻,分清主次、合理搭配,互补不足,相得益彰。④忌饥饱失常: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过饱都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5。

3.3 中医中药疗法 肝郁气滞型:症见胸胁胀满,情绪抑郁或情急易怒,脉细弦、口苦咽干、月经不调或闭经、心烦失眠等临床表现,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应应用逍遥散加减方剂治疗,治则为健脾养血、疏肝解郁,方剂有茯苓、白术、当归、薄荷、白芍、柴胡等中药。如患者为肝郁化火的辨证时应加用栀子、丹皮等中药。辨证为心脾两虚型的患者可表现为脉细弱、舌淡苔白、纳呆便溏、气短心悸、失眠健忘、眩晕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应用归脾汤加减进行治疗,治则为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剂有酸枣仁、远志、茯苓、龙眼肉、当归、人参、白术、黄芪等中药。如患者辨证为痰湿壅阻型,患者可表现为脉弦滑、舌苔淡白腻、纳呆便溏、胸脘痞闷、头目眩晕、痰多呕恶、肢体困倦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应用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治则为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方剂有薏苡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等药物。如患者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患者可表现为脉细数、少苔、舌红瘦、口干舌燥、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形体消瘦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应用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进行治疗。治则为降火生津、滋补肝肾,方剂有泽泻、丹皮、知母、龟板、山茱萸、熟地等中药。如患者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患者可表现为脉沉细、舌胖淡、大便溏泻、小便清长、少气懒言、乏力嗜睡、畏寒肢冷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应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进行治疗,治则为温肾健脾,方剂有淮山芍、丹皮、茯苓、山茱萸、地黄、桂枝、附子等中药。

4 结 论

祖国医学中“疾”和“病”是各自不同的两个概念,此也是古人的辨证思维的体现。“疾”为一些隐藏的小的疾病,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治则会进一步发展,而发展成为“病”的概念。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随着亚健康状态人数逐渐增加,对它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医学拓展其视野,不仅关注疾病,更应解决病前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作为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具有双向转化的特点,处理得当可向健康状态转化,处理不当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发展6。因此,积极发掘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方面的认识优势,临床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是亚健康状态得到有效治疗,向健康状态转化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同时对亚健康状态者调节情志,如加强心理训练和自我修养,提高自控能力等也是促使亚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增垣,李美华.第三状态与心身医学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2001(01).

[2] Fukuda K,Strus SE,Hickie I.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approa ch to is definitionand study,1994.

[3] 杨菊贤.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2001(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