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03-19 20:45: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调查报告

篇1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初中调查报告格式二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9年4月15日晚。地点:家庭网络。调查对象: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情况。调查结果:

篇2

[3]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篇3

无处不在的“”:一个个蒙着面,藏着刀,身上机关无数。要问他们的真实身份?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学习科目喽!语、数、英什么的还好说,好歹小学时和它们一起度过了六年,怎么着也混了个脸熟,要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们,应该还是游刃有余的。可怕的是一下子冒出生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生面孔”,要把它们弄明白非一日之功,万一中途偷个小懒,稍微掉以轻心,说不定它们给你一飞刀,再来一暗箭,弄得你披红挂彩,防不胜防。

神出鬼没的“活跃分子”:这些活跃分子可是我们的大爱,什么体育课、电脑课、音乐课、美术课什么的,既好玩又没压力。可是由于它们太活跃了,所以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稍不留意,它们就玩“失踪”,几天不见踪影。据调查,这些“失踪案”在初中会经常出现,它的发生率大约比小学生涯高出40%左右。

深谋远虑的“幕后高手”:幕后高手分为两大门派,一是“家长门”,一是“老师门”,两派功夫各异,却宗旨一致。私底下两派还会互相切磋对付我们的招式。据“前辈”(我们的学长)们反映,最常见的招式是上课时间久一些,作业布置多一些,学习时间长一些,考试次数多一些,惩罚力度大一些

心怀不轨的“破坏分子”:因为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增大,我们常常会疲于应付。这时,破坏分子就会乘虚而入,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招数破坏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学习,降低我们的成绩。所以,为了防止它们“入侵”,我们必须从早到晚保持高度警惕,以上战场的精神全力拼搏,浴血奋战。

天哪!这么说来,初中生活真如地狱一般?

“NO!”呵呵,对初中生活充满向往的同学们开始发言了。

“我个人认为,初中生活苦一点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不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

“初中阶段是逐步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过程,也是日后记忆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觉得,家长也挺辛苦的,为了我们,他们不辞辛苦,劳心伤神,也怪累的。”

“其实我还是很期待上初中的……”

篇4

清远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2014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三、基本情况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其中县城学生发放160份,乡镇学生发放140份),回收XX份(县城学生回收155份,乡镇学生回收102份),回收率XX.6%(县城XX.9%,乡镇72.9%),县城学生共提出了135条建议,乡镇学生提出了62条建议;《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XX份,回收54份,回收率为XX%,语文教师共提出了32条建议。

四、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归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XX.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XX.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5.语文教师应当多些研究“导入”“总结”等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40.1%的学生最喜欢语文教师“导入语言”,其次是“总结语言”,占24.5%,再次为“评价语言”,占19.8%。

(二)语文教师方面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XX.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XX.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篇5

引言:

研究的问题:肯德基消费群体分析

研究的背景:西方快餐在国内的日益火爆。

研究的目的:了解消费群体,发掘火爆的原因。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结果及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肯德基有132个座位,青少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剩余5%是陪同来的家长们,大部分家长对这里的食品感兴趣,主要陪孩子,;有少一部分家长愿意在这吃。

我认为,以西方快餐主要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之间比较受欢迎,并没有完全被中国所接受,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年龄段里。

小结:

此次调查研究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调查出了消费群体,但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有一定局限性,可以更加深入研究,深究其原因。

结论:

肯德基、麦当劳消费群体主要存在于儿童与青少年中,并深受欢迎,说明他们接受能力强,但是我认为,中国青少年在消费这些西方食品的同时,也应坚持对中国传统的接受。

初中生肯德基消费群体的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肯德基的满意和喜爱程度,以及消费者选择肯德基这种洋快餐的理由,我特地在天河区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一)调查范围

我们此次调查是以肯德基天河南路店为中心,进行实地调查。

(二)调查对象

因为我主要是调查消费者选择肯德基的理由,还有他们对肯德基店的满意程度,所以我们主要选择了经常光顾肯德基的年轻人以及小朋友。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问卷共设计了8个题目,其中有关肯德基情况调查的题目共有6个,有关被访者背景资料的题目共有2个,内容基本涵盖了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多个方面的情况,以便于我们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查。 四、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这次关于肯德基消费者行为分析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方法采用了人员面访方法。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审核问卷

检查回收的调查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重复、遗漏,保证记录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2.汇总整理

对经过审核的问卷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汇总整理。

3.统计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计算相应的频数与百分比,做出所需的表格与分析图,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相应分析。

四、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对象主要是肯德基周边及内部的年轻人及部分老年人和学生,参与此次调查活动的男生占总人数的52%,女生占总人数的48%,其中,50人中,18~25岁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46%,25~40岁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44%。在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审核、数据录入、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

(一)对于人们去肯德基的原因也大有不同,调查结果示:

大多数人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去肯德基的,换一种说法来说就是喜欢吃肯德基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人们对肯德基的喜爱呢?我觉得原因有两个:首先:肯德基面临着很多的竞争者,除了他们最大的竞争者就是麦当劳以外,还有想麦肯炸鸡、麦乐鸡和农场农夫烤鸡等等。其次: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多人都认为肯德基是垃圾食品,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二)消费者对肯德基的服务质量也不是很满意,具体结果表示:

篇6

古诗词在初中教材的分量占到了三分之一,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擦也占有相当分值,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同时,对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除了在传承语言文字方面的重大意义外,对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素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古文深奥难懂等原因,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比较准确的掌握初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的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于2014年着手准备,开展了“初中古诗词学习调查”活动。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以本校初中三个年级的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着眼于整体水平和综合调查,涉及古诗词教与学的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课堂教学(对古诗词课堂的态度以及参与度),二是关于自主学习(古诗词课堂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以及课后对古诗词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我们采取随机调查,抽样分析的方法。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出初步的调查结果。现对具体调查内容展开论述。希望可一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以期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古诗词学习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分析

1、你是否喜欢上古诗词课?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学习古诗词时,你喜欢什么样的讲课方式?

A老师讲为主 B学生自主学习 C老师引导学生自学 D学生讲学生评

3、古诗词课上,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你一般是:

A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B积极思考,但不主动回答问题

C不积极思考,只希望听别人回答 D老师抽到是再思考问题

4、在古诗词课堂上,你做笔记吗?

A经常记 B老师要求就记 C偶尔记一点不能坚持 D没有记过

5、你在古诗词学习中喜欢发现并提出问题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6、你在古诗词学习中喜欢同老师或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7、你在古诗词学习中长和其他同学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没有

8、在古诗词课上是否使用工具书,你的做法是:

A能按阅读的需要查阅工具书,并记录下来 B偶尔查,有时也记录

C老师要求就查,自己不主动查 D从来不查,也没有工具书

9、你学习古诗词时是否注意提示或注解?

A能充分利用它们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文意 B偶尔看一看,但不特别注意 C完全凭阅读时的兴趣来处理 D从来不看这些东西

10、你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问题怎么办?

A喜欢独立思考,实在不懂时才问别人 B遇到问题时马上就问别人

C偶尔问一问 D从来不问

11、当我们面对课后习题和批注式预习时,你能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吗?

A会 B有时关注 C不关注

12、你会按照学习目标来进行学习吗?

A完全按照 B自己添加或减少 C随意

13、每一课时学习完后,你会主动按照学习目标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吗?

A会 B不会 C老师要求下会

14、你会不会在完成本课的学习的时候,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下系统的梳理?

A会 B不会 C老师要求下会

15、你会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梳理吗?

A会 B不会 C老师要求下会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以上调查结果,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心理状况、特征以及日常学习中的习惯。

(一)学习兴趣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还是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其中有部分学生对古诗词课堂的兴趣甚至是相当浓厚的。而很多学生更愿意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学或者老师能够直接把课堂教给学生。

(二)学习习惯及方法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古诗词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近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有少部分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2)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有上课经常记笔记的习惯,其他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要求下做笔记。(3)超过百分之八十六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古诗词中喜欢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4)占比例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喜欢和老师同学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一起分析讨论以及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5)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工具书以及文中的提示和注解初步扫除一些障碍,更好的理解文意,并且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6)对于课时学习目标、课后检测、以及对课时及单元的梳理,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做这样的工作,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坦诚只有在老师要求下才会做。

综上,目前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当中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更主动的参与到古诗词课堂学习当中,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现在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对教师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而新课改却对教师有了新的定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定位就把学生看成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学习课堂,让学生尽情的展现自我、发现自我。

二,指导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方式

篇7

一、调查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广大教师把大量的课堂活动引入课堂,目的是更好地坚持新课改“以人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活动开展了,但组织课堂活动不当行为却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本文是对现在九年级四个班进行一次课堂活动基本现状的调查,希望能够发现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不当行为及其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是现九年级四个班学生,共112人,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其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活动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以及对课堂活动的认识等。

结果如下:

1.对课堂活动的兴趣程度:不感兴趣0%;一般1.8%;感兴趣40.2%;很感兴趣58%。

2.思想品德课堂活动的次数:3次或3次以上60.7%;2次37.5%;1次1.8%。

3.每次课堂活动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吗?从来没有0.9%;偶尔91%;经常5.4%;从来都是2.7%。

4.课堂活动内容与你的生活联系:次数较多32.2%;一般60.7%;较少7.1%;没有0%。

5.课堂活动的内容难度:简单33.7%;一般2.7%;较难11.6%;难34%。

6.通过课堂活动,你的学习方式是否有些改变?没有7%;一些51%;改变28%;彻底改变14%。

7.与讲授法相比,你认为活动教学法更有利于你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吗?有利于16.1%;一般10.7%;没察觉66.1%;不能7.1%。

8.你认为课堂活动是否有利于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你的思维?是的5.4%;没察觉62.5%;一般31.3%;不能0.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我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不当行为及其原因:

1.当前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不当行为

(1)活动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

活动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现在有的老师一上课就开始组织活动,看到活跃的课堂气氛似乎就对教学效果满意了,结果与教学目标一对照,相差甚远。此外,还有的老师以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各种活动形式轮番上阵。这种课堂教学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三维”目标并没有落实,课堂活动终究流于形式。

(2)教师成了课堂活动的主角

课堂活动应服务于全体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体验和锻炼。但我发现有的课堂活动很多,形式丰富,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防止“节外生枝”,教师把大部分的任务给揽了下来,这种掠夺学生发展空间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3)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他们只有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有些活动由于情境的创设缺乏真实性,学生的体验脱离了实际生活,在活动与思考的过程中往往凭空想象,其学习就达不到课程目标。

(4)参与活动的学生少,覆盖面不广

众所周知,学生的全员参与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的安排如果是少数学生在“表演”,大多数学生做“看客”,那么活动的实效性就大大削弱。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只关注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而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关爱,这样会造成每次课堂活动时,这一部分学生总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5)活动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

课堂活动的内容若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便能找到答案,容易滋生自负,从而对活动失去兴趣;若过于复杂,学生自己解决不了,便会垂头丧气,从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以后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但有些课堂活动的内容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衡量课堂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只要我们的课堂活动存在着以上一种或几种缺憾,就无法达到思想品德课所要求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2.教师组织课堂活动不当行为的原因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

思想品德课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并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而不是活动。但是我们对此理解得却不透彻,片面地认为只要由活动主宰课堂、气氛活跃就是新理念,在实践中有形式化、表面化、绝对化的倾向,其实是错误的。

(2)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欠缺

教师对活动过程考虑不完善,教学机智、应变调控能力欠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活动的开展收放不自如,使学生盲目地活动,往往只停留于玩,而不是从玩中学,从学中玩。

篇8

一、研究背景

写作评价在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写作评价既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写作学习水平,又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使得学生的写作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得到提高和发展。但是,现实中的初中语文写作评价往往以"学生写,教师评"为主,教师也常以"选材真实,语言具体,条理清晰,思路清晰"等批语或者分数、等级评价,甚至有的教师大概扫一眼,只批注一个"阅"字和日期。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评价结果总以分数的形式表现,这种评价制度重视的是评价结果,并不关注作文的人,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具有激励和反馈性质的评价,从而使写作素养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通过实物分析、观察和问卷等研究方法,整理和记录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现实状况的相关信息,理清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改进初中语文写作评价提供策略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本研究被试学校的教学主管及一线语文教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将建议渗透落实于日常教学行动之中。

三、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实物分析法以及问卷法进行研究。观察法,主要针对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进行记录;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从学生角度侧面了解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现状。

1、研究工具

笔者进行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维度有:初中语文写作口头评语的评价频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又细分为评语类别、评语的针对性、评语的启发性、评语的情感性)、评价态度、评价效果等几个方面。

2、研究对象

选取临汾市尧都区的临汾一中初一作为抽样对象,课堂观察的场所为初一284、287、288班的作文讲评课(每周一次,两节语文课相连的大课)。调查于 2013年 5月至6月进行,笔者观察了初一284、287、288三个班的语文作文讲评课各3节,共9节。在观察结束后,笔者将录音逐字转化为书面文本,将声音信号变为文字信号,共记录236条口头作文评语。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综合统计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汇总如下。

1、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主体

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评价占评价总数55.7%,学生评价共占44.3%,可见课堂作文评价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的形式占主导地位的,即以双主体讲评为主。这一点可以通过写作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问卷调查结果得以证实。

2、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内容

(1)在评语类别方面,从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在调查的学生当中,有62.9%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使用的口头评语经常是肯定性的积极评价,有0.8%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使用的口头评语经常是否定性的消极评价,有36.3%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使用的口头评语是肯定与否定评价参半的。

(2)在评语的针对性方面,笔者翻阅的240份学生书面作文评语中,61.2%的评语是针对学生的写作知识技能的,如"本文的首尾呼应,中心突出,选材独特,构思巧妙"。评语中涉及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与方法的只占9.2%,如"环境描写可以更丰富一些,最好单独成段,以渲染气氛。"针对学生的写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的占29.6%,如"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最近表现不好,有什么事能跟老师说说吗?"等。

(3)在评语的启发性方面,问卷中开放性题目之一是"你希望语文老师给的口头作文评语和书面作文评语有哪些改进?"有接近 1/10 的学生,希望作文评语可以多让他们有些思考,老师、同学能多提意见,或直接修改、提供对比。可见,作文评价的启发性有待进一步突出和加强。

3、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态度

课堂观察结果显示,从评价者的态度来说,态度诚恳和蔼的占99.2%,态度冷漠的占0.4%,评价中带有讽刺嘲笑的占0.4%。从被评价者的态度来说,态度积极的占99.6%,无所谓的占0.4%,消极的占0%。可见,写作评价课堂中评价者的态度是以"诚恳和蔼"及"认真"为主的,而被评价者,相应地,也是以"诚恳和蔼"和"认真"为主色调的。

4、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效果

课堂观察结果显示,对于"你觉得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对你的口头评价是否是诚恳的?"的问题,选择"非常诚恳"、"比较诚恳"、"不太诚恳"和"不诚恳"的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 78.6%、20%、0 和 1.4。对于"教师使用的口头作文评语是否会帮你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的问题,选择"经常会、"偶尔会"、"几乎不会"和"不会"的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80%、20%、0 和0。可以看出,课程中使用的口头评语基本上能让学生认可和信服,但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 优化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对策与建议

(一)关注学生个体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教师作为评价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自己的感受体验中事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评价时,将注意力和侧重点放在作品所阐发的感情上,从积极和正面的角度,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多接触社会,多与人沟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真善美。

(二)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每篇习作

教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作文的评价,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写作态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文,要有不同的评价,评价应该体现出个性化。应该把作文评价当作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方式之一,评价应该具体易懂,生活化一些。这样,学生也能够通过作文评价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优势与不足,了解教师为什么这么评,知道自己下一步如何修改,从细节中、从反反复复的交流中体会教师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提高语文感染力

教师要使自己的口头作文评语和书面作文评语精彩,收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教师在课前需整理讲评的内容,认真思考并组织好课堂教学语言;课中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生成教学语言;课后要及时反思课堂中语言使用的成功与不足。总之,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的修养,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梅再波.作文评语四讲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5,(2).

篇9

Abstract: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we make a survey on the chan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uarantee system of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eachers’teaching method, students’learning method,scientific inquiry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suggestions.

初中物理新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1]如何将这些先进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当中,是课程改革计划变为现实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客观分析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情况,为进一步调整、修订新课程改革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南部、中部、北部各取一个市,每一个市随机抽取参与课改的初中物理教师30人(男15人、女15人)、学生100人(男50人、女50人)。

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主要从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保障系统、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课程评价制度五个方面入手编制,采用单项选择题、开放性选择题和开放性问答题的形式呈现。

实施调查时,研究者委托当地教研人员,亲自将问卷发放给教师和学生,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教师问卷86份,有效学生问卷281份。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

1.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对物理课改的重视程度是顺利推行物理新课程的根本保障。本次调查中85%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此次物理课改,其余教师认为不重视或持不清楚的态度。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他们对物理课程改革的适应情况是课改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适应了本次课改,近30%的教师还不太适应。为了搞清楚物理课改的影响因素和教师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此次物理课程改革当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缺乏,二是传统思想对教师的束缚。这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合理解决,物理课程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无法顺利推行。教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9.72%的教师选择独立解决,84.72%的教师选择与同事商量解决,只有2.78%的教师向教研组长反映,1.39%的教师向校领导反映,1.39%教师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消极态度。可见,绝大部分教师遇到困难并不向上级反映,造成上级并不清楚教师存在哪些困难。如何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解决课程资源匮乏问题,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评制度,是物理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图1 教师在物理课改中遇到的困难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2](211—213)以校内资源为主、校外资源为辅是本次课改的指导思想。调查显示:在教学中,教师除使用黑板、粉笔等常规的教具外,73.61%的教师表示常使用模型、模具演示,61.11%的教师常使用幻灯机,51.39%的教师常使用挂图,41.67%的教师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12.50%的教师常使用录音机,8.33%的教师常使用录像机,6.94%的教师常使用一些其他的教具。此外,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见图2所示。

图2 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

从图2可以看出,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集中在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19.44%的教师去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8.33%的教师去校外图书馆收集资料;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也得出一致的结果,仅有28.33%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有些方面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其余学生认为校图书馆不能满足自己物理学习的需要。可见,校图书资料更新慢、数量不足、与教学内容脱节等局限性,使得校图书资料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此外46.48%的教师认为学生从来不去校外图书馆等地去学习。校内图书馆有待进一步扩充更新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校外图书馆虽然便利,但并没有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和利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条件差会直接影响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在本次调查中,66.67%的教师认为实验条件差,该现象是物理课程资源缺乏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为条件差而放弃实验,28.23%的学生认为物理老师经常使用日常简易器材(如易拉罐、火柴、手电筒等)做实验,36.7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时这样做,21.09%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会这样,10.54%的学生认为老师从不这样做。可见,大部分物理教师在努力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利用日常生活的简易器材进行实验教学,以此弥补学校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学观念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是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物理教师教学观念决定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传统教学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此次课改提倡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调查发现:72.22%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物理学习上的个别差异,75.00%的教师使学生间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气氛;19.44%的教师采取个别指导的办法促进学生学习,其余教师采用与家长合作等办法来帮助学生进步。由此可见,物理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了让不同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物理教师创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由于受到考评制度的影响,93.06%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55.56%的教师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31.94%的教师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如何定位物理教育目的,对物理新课程改革起着主导作用。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物理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在培养学生特长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2.教学行为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此次调查中显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仅8.50%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会批评学生,其余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并启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提出超出教学要求的问题时,38.89%的物理教师采用包办的方式为学生详细解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止,58.34%的教师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学习,建议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仅有极少数的教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告诉学生所提问题超出了教学要求,不必再考虑。

此次新课程改革,期望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此次调查中63.89%的物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9.72%的物理教师从教材的实际考虑,6.94%的物理教师从教学条件考虑,19.44%的教师综合以上方面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常常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教学,他们还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调查显示:51.3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35.37%的学生认为有时进行,13.2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很少进行或根本不讲授学习方法。

教师教学辅助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也是物理课改的关键所在,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布置大量课外作业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已经不再是物理教师常采用的辅助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科特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知识;还可以采用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2](130—134)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1.学习兴趣

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主要区别是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本次调查中,49.66%的学生对学习物理非常感兴趣,43.88%的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其余学生兴趣极低或不感兴趣。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34.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79.93%的学生表示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物理。以往有研究表明,物理课程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之一。该结果与本次调查结果不同,主要原因是课改以来,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探究、实验等,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习兴趣得以发展。

2.与他人的交往

与他人的交往、互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成功完成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了解STS,树立科学世界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着重了解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结果显示:68.06%的物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充分,其余教师认为不充分,学生更多是被动听课。从学生角度来讲:37.41%认为经常与老师交流,59.52%经常与同学交流。当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时,35.7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老师及时的帮助,35.03%能够得到同学的及时帮助。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教师认为和学生互动充分,但大多学生认为与教师交流互动不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帮助,更多的转向同伴求助。为了顺利推行物理新课程,教师可以创造更多的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其精髓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性。 [3]本次调查中33.79%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能够自觉地学习物理,57.14%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29.59%的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在实验过程中37.67%的学生表示由物理老师或实验老师提供实验器材和用品来进行探究,14.73%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和用品,38.01%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7.88%的学生和同学商量一起选择,1.71%的不属于上述情况。在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时,42.18%的学生按课本的要求观察,47.96%的按老师的要求观察,5.44%的按照自己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其余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物理的习惯尚未养成,在小组实验中大多学生依照老师的安排和书本的提示进行实验和观察,还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总的来讲,70.83%的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已经不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46.94%的学生认为物理学习负担不重,轻松愉快,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见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虽未全面养成,但其学习方式正向主动的、多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悄然变化。

(四)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也是科学素养形成的过程。 [1](22)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正确看待并实践科学探究,了解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薄弱环节,是此次调查中我们关注的问题。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部分物理教师因为没有领悟该教学方式的精神,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致使24.91%的学生认为几乎每节课物理老师都安排科学探究,7.51%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安排科学探究。调查还发现,虽然有84.69%的学生认为,科学探究对学习物理很有用,能帮助记忆、理解和应用知识,但38.91%的学生认为,科学探究活动花时间过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其中主要原因来自四个方面:(1)教师对探究活动的误解与滥用,造成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腻烦;(2)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指导监控不到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盲目性很大;(3)组织纪律差,造成时间的浪费;(4)学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中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展开深入调查。

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对实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次调查中,40.28%的教师认为学生经常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在选择科学探究的课题时很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问题主要来自教学重点。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从操作的角度把研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40.28%的物理教师认为学生在集体或个人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制定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探究计划,其余教师认为学生只能提出少部分计划甚至提不出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是成功进行科学探究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大多学生认为在科学探究中,简单的实验可以获得成功,复杂一些的失败居多;与老师一起做的实验可以成功,但自己做的时候更多是失败。学生在实验与收集数据时遇到困难,31.94%的物理教师认为学生会直接向教师获取答案,47.22%的物理教师认为学生主要通过同学之间讨论来解决问题,19.45%认为学生主要是独立解决。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只有9.18%的学生会直接问老师,54.76%的学生自己仔细思考,独立解决,31.97%的学生与同学讨论解决。在此可以看出:教师认为学生遇到困难时依赖性很强,而学生却认为自己有很强的自主性。

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的。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每位成员在学习上的想法都为整个小组所共享,个人的知识建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此次调查中,89.38%的学生喜欢自己所在物理实验小组,这部分学生中,72.83%是因为大家团结,有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中64.63%的学生能认真听取小组同学的见解,并与自己的观点比较分析。科学探究的尾声是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63.27%的学生认为是和同学讨论、交流后完成报告的,28.57%认为是独立完成,只有3.40%的学生认为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总的来讲,虽然近40%的学生认为科学探究过程花时间过多而影响自己学习,但90%以上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持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在科学探究的不同阶段,学生遇到问题时大多采取自行解决或向同学寻求帮助,很少向教师寻求帮助。该结果和“与他人交往”项目的调查结果一致。该现象告诉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等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探究过程中的指导。

(五)课程评价制度

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 [2](14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评价的方向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 [1](133)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和教师的观点比较见图4。

图4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由上图可以看出:学校和教师用多元评价机制评价学生,且观点基本一致,在少数项目上略有差别,学校更注重期末综合评估,而教师更关注学生平常的考试。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只有56.46%的学生认为学校评价机制可以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在下一步的物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和物理教师应更加关注利用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引导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其中,课堂教学评价是物理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次调查中,73.72%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有条理、清楚明白,19.45%的学生认为启发性不够强,也不够活泼,但有条理、清楚明白,其余学生认为条理不够清楚,枯燥乏味。此外,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物理教师认为最能反映教学质量的项目如图5所示。

图5 物理教师认为最能反映教学质量的项目

图5给我们的启示:各学校可根据该项目设定具体方案,因为这个评价项目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发展等,又能反映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如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能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即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转变难。当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以崭新的面貌走进中学课堂时,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向一线的物理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放弃旧的教学思想,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是成功进行物理课程改革的起点。如果一线教师无法接受新的教学思想,那么课程改革将中途夭折,或实施结果与原先的理想相去甚远。在此次调查中发现:51.34%的物理教师反映教学思想难以转变,完全适应此次物理课程改革的教师仅占35.71%。此外,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与上级领导部门之间几乎没有平等的交流,教师遇到困难时,只有2.78%的教师向教研组长反映,1.39%的教师向校领导反映。

2.实验条件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没有丰富的、合适的课程资源,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就很难变成中学的实际教育成果。本次调查中61.61%的物理教师反映教学资源缺乏,66.67%的教师认为实验条件差是教学资源不足的根源;88.89%的教师认为经常采用的辅助教学方式是学生动手做实验,而只有52.38%的学生表示经常动手做实验。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可动手操作的实验太少,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单纯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对实验步骤了解得不透彻,对其中的原理不能深入理解,达不到实验的效果。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物理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3.课程培养目标的错位。评价制度对课程的实施起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直接影响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此次调查中学校和物理教师已经注意到用多元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但52.78%的教师对评价制度心存疑虑。令人注目的是,93.06%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仅31.94%的教师重视学生特长的有效培养。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没有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也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一味地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误解。此次物理新课程改革,期望通过科学探究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部分物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科学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几乎每堂课都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在本次调查中有24.91%的学生反映物理教师几乎每节课都会安排科学探究活动。

5.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差。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得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此次调查发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仅有14.73%的学生表示是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和用品;在观察实验现象时仅有5.44%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40.28%的教师认为学生经常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提出一些问题,43.06%的教师认为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并在写出实验结果后给予合理分析。此外,很多学生反映,由于探究小组管理疏散、缺乏纪律的约束,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书本的指导与提示,没有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建议

针对以上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教育。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其思想理念的更新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教师把握新课改理念,提出如下四条建议。(1)重视主力军的培训。一线物理教师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各学校或各地物理教研组应大力开展观摩教学与有指导性的教研活动,有效带领物理教师转变教学思想。(2)关注生力军的培养。高校毕业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力军,高校应该依据中学教学的需求培养物理教师,保证毕业生将新思想、新观念带入中小学校,而不是进入学校才开始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3)加强学校和教师的对话。学校要合理安排与教师的交流,鼓励教师讲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4)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实验器材的开发。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努力开发校外资源,以校内资源为主,积极开发利用当地高校、工厂等单位资源是缓解实验器材不足的主要方法。此外,教师自制教具,合理开发身边简易器材进行实验,同时可以调动学生自制学具,发动学生探究、收集资料、丰富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解决部分资源缺乏的问题。与当地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制度,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实验器材及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解决实验条件差的有效途径。

3.学生自主性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科学探究的功能,合理利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其次,合理安排科学探究任务,对过难的任务,教师指导要充分或调整任务难度,避免给学生太大的挫折;再次,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鼓励学生自主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探究计划,完成探究任务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论证。

参考文献:

篇10

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就对他们进行了美术基础的测试,包括他们对美术的了解和对美术的看法及喜欢程度。整体来说,七年纪和八年级甚至整个学校都没什么美术基础,但相对来说七年级美术基础又稍微弱那么一点,而且他们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八年级好一点,但他们相对的叛逆心理也更强而且对事物也稍微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由于学生没有美术课本再加上农村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与局限性,那我也只能自选教材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并根据学情,对每一课都尽可能地设置有趣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导入,以趣启智,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育者都是主导课堂的主体,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要一直一直的传授知识,要有固定的教案,要按计划和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课堂时间进度和程度都不会和计划有太大出入,能出色的完成教学计划的老师才是成功的教育者。但我认为,在美术的课堂上,课堂的主体该是学生!初中生上美术课并不是要培养未来的艺术家,他们也不可能全都成为艺术家!上美术课他们学的不仅仅是画画更应该是一种欣赏美的能力以及用创意的思维思考事情的方式!也就是说给他们一块画布,让他们尽情的做自己的艺术家即可,于是,老师的作用也就不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了,引导与启发反而变得更加重要了!或许要做一个真正优秀的美术老师比做一个优秀的语数英老师要难上千倍吧!

于是,每当上绘画课要动手画的时候,即使我会应学生的要求做示范,但我却绝不允许课堂上出现跟我一模一样的东西。当然,由于农村美术条件的局限性我也不太可能给他们上太多的绘画课,由于学生太顽皮的局限性我也不太可能带他们到小溪边捡石头做彩泥鹅软石的创意课,也不太可能带他们到田地里玩捏泥巴做雕塑以及做创意稻草人的游戏当然领导也不允许学生出去上课泪不过,幸好这学校虽然很破却有一个多媒体教室,这可大大的方便了我!笑于是我就只能主要以上欣赏之类的以及生活中对他们很实用的课拓展他们视野的咯!如:黑板报的版面设计,美术字(宋体 黑体 变体),简笔画,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秘密)大地的画家米勒(了解米勒的生平认识巴比松画派及懂得一些基本的油画欣赏方法),黑白装饰画(最简单方便的黑白艺术让喜欢画画却没有画材的孩子也能画画),做自己的服装设计师(大概了解服装的发展史 服装的种类及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而懂得如何搭配衣服)当然,中间偶尔也穿插一些有趣的放松的东西,比如说讲完黑白装饰画外出写生一次让他们学以致用,利用不穿的旧衣服 废报纸 田里的稻草等生活中的一切废物给自己或同学设计一套衣服同时策划一个环保服装秀才艺大比拼

篇11

一、调查目的

我校于2010年申请立项的《农村初中阶段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高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因此,本课题组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关注他们,给他们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其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开展调查研究。

我们将在这次调查研究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及建议。

二、调查时间

2010年11月—2011年7月

三、调查对象

张掖市第六中学的18个班近910人。

四、材料分析

(一)综合调查数据

张掖市第六中学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9%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4,随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占学困生的大多数,其中大多是居住在农村的学生。

2.部分孩子的父母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家人的期望值很高,比较溺爱他们。

3.班级里贪玩的学生比较多,课堂纪律不好,自觉性比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老师讲课不能完全听懂;老师对他们的提问也还不够多。

4.大多数学困生喜欢上课,但上课发言还不够积极。有进取心,但怕动脑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四)学困生家长情况

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特别注重各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2.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

3.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五、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有效调查、统计和分析,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可将其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个人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受农村条件制约,初中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人数有限,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无心学习,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是碍于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及时做笔记;课后则不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外不阅读,阅读量少之又少。

4.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学困生无法适应中学教学。学困生在小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几年下来,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相对贫乏,达不到相应的升学要求,再加上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好坏全部直接升入初中,以及初中管理和小学管理及教学上的差异,致使学困生无法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未处理好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无法适应中学教学。

(二)外部原因(环境因素)

1.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游戏、网络盛行,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同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特别是现在农村学生读完中专、大学后,国家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织,“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家庭因素。

(1)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由其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困难。

(2)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差、教育方法欠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现在农村子女较少,大多数为独子独女,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养成自私、骄横的不良习惯;心理脆弱,对老师的批评记在心上。尤其是农村家长科学文化知识较差,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在思想上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老师配合。并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老师、学生的沟通,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的重视。这样造成学生有机可乘,养成在家无人管、在校欺骗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随着问题的积累,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沦为“学困生”。

六、转化的策略及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校情,课题组成员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些具有我校特色的学困生调适策略,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的实践研究。

(一)师生关系的建构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教师与后进生的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后进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后进生往往又会顺老师的期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学困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的心目中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针对学困生,我们要做到:“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向学困生多提供成功的经验,让学困生多体会学习的价值,多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减少学困生学习的挫折次数,以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及至优秀生。

(三)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内心世界的偏常,心理素质不好,学习行为习惯差,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内在因素。因此,在学困生的身边树立榜样,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他们原有的不良习惯;针对不同的学困生以不同的思想教育来影响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研究人员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好的学习方法相对缺失,对学习方法的探求也同样缺失,如果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探求学法的积极性,那么,长此以往必定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针对不同学科及不同学困生的特点,研究人员应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他们报以信心和耐心,为他们创造更多条件,参与更多实践。日常教学中,变课后辅导为课前指导、课内点拨、课后补差等。从而使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更有效地做到成功转化。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和我们课题组关于学困生研究的阶段性科研成果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发挥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方法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并强化学习动力。只要老师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定能让学困生昂首跨入优秀生的行列之中。

篇12

一:调查的目的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解决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对象

调查对象:六盘水市四中初中学生

一般对象:初一,初二,初三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和随机抽样,在六盘水市四中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80份收回65份,回收率为81.25%.

四:调查时间

2018年9-11月

五: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方面。在此共设计15个问题,12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具体内容见调查问卷及报告。

从而得出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分析:

六:调查结果分析

1.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

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同,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没有学习兴趣。但也有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现在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

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观,有6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高中或中专。仅有9%的学生没有考虑。同时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经济与教育相联系,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是初中毕业生挣钱多。其中11%的学生认为小学生挣钱多。有6%的学生认为是文盲挣钱多。

现在城市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学课程理念,有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存在的问题特别严重。有55%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只注重必修,而忽略选修。其中40%的认为现在教学注重学科而轻活动,而只有5%的认为现在课程设置没有存在问题。

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无学习兴趣,调查表明,完全不讨厌上学的初一占51.6%,初二占37.3%,初三占33.7%。认为乐在其中的初一占53.7%,初二占41.5%,初三占63.7%,其余则认为学习“很苦很累”或“无可奈何”,喜欢现行学习方式的占32%,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城市初中教学学生中,半数以上不喜欢现行的学习方案。

2.城市初中生的学习态度

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有15%的学生学习热情度处于中等,有16%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数额。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一是与教育者密切联系,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三是与公共性密切相连。79%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的热爱度高,而对学习性强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敢兴趣。有69%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几乎没用”。

3城市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现在许多学生都认识素质教育,他们都认为素质教育是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8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同时有76%的学生希望在劳动技能和活动课上学到较多和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其中,有63%的学生希望学校让学生在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毕业后有53%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6%的学生选择就业,11%的学生还没有考虑。

4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

城市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自认为经济条件好和我们大家都是初中毕业的

七: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虽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从而使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另外另外两个特点: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想结合,增加更多的实用术。虽然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趋于成熟,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所以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从当今严峻的就业来看,不仅中专生就是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八: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有更多的人责处于失业状态,从而淡化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使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使生存的前提。从而在学习中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4.家庭的影响

当前城市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在当今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从科技、经济、文化和教育政治等来衡量的。“科协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各国发展的主题。而作为21世纪年轻一代,责要要求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懂科学、懂技术的社会主义公民。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上述能力,那将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面对科技发达,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从而又使许多初中生导致了学习的懒惰、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等。面对此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

1.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用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至善、学会爱美。从而使学生皆知、皆信、皆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作为教师要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展先进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学习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他们借以滋生的土壤,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

3.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扩招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社会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