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9-12 17:25: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剂科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药剂科工作计划

篇1

1、继续加强我院医务工作人员对《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各医务人员对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全方位提高医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2、每季度不定期召开一次药事会议,对我院药事、医疗器械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

3、继续认真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增加药品价格透明度,规范购销行为,杜绝药品、医疗器械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拒绝商业贿赂。做好我院药品、医疗器械网上采购的各项工作。

4、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及疗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用械安全有效;加强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工作,对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实行严格的监控,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情况。

5、继续加强处方书写质量的管理,每月抽查并评析处方,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及我院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处方书写,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实时通报、处罚。

6、进一步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严格麻醉药品“五专一定”的操作规程。

7、加强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深度,更全面做好窗口及临床的药学服务工作;并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报告工作。

8、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新的年度中我们将通过科室自身考评、考核等多种方式提升科室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

9、努力改善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不断扩大、增强药剂科为医院、科室服务的能力和范围,避免因沟通欠缺产生对工作不利的因素,保证临床用药及时、安全。

医院药剂科工作计划20xx年(二)20XX年将根据加强医院医德医风,提倡三好一满意及治庸问责和科室药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在去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设定新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以下是20XX年工作的工作计划:

一、制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根据我院药事委员会的药品遴选结果,制定我院20XX年的用药基本目录,并保证目录内的药品供应,保证临床的用药需求。

二、认真执行药事管理相关制度。开展药事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收集临床用药意见及新药申请,做好新药的前期审批工作及后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反馈工作,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保证群众的用药安全。

三、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与各科室的合作,主动收集及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时反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四、完善职效考核制度。制定药剂科职效考核制度,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坚持执行全面质量考核,通过对各种制度、考核标准的严格执行,实行弹性工作制、整顿劳动纪律,使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五、加强药品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加强药品储备管理,每月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在购进验收、入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每月进行药品储备质量、效期等盘点,将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严格执行国家药监局《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备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杜绝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和医院的经济损失。

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人才培养。制定药剂科继续学习制度及业务知识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服务技能和态度的培训,提升药学人员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率。每月组织一次业务知识学习,按时按质完成。在繁忙的工作中,按时完成院务布置的任务。通过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药品管理的法律知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对病人的责任感。

七、在工作中一定做到诚意、亲切、和谐的态度。对病人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做到“八心”真心.爱心.耐心.细心.热心.诚心.恒心.宽容心,语言亲切,态度和谐,构建良好的就医环境。不能与病人及病人的家属争吵,语气要委婉,不能有被投诉现象发生。

八、要求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院方规章制度。在岗时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窜岗、不干私活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未经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任意调班、代班。科室人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上班时不能窜岗,坚守自己的岗位。

医院药剂科工作计划20xx年(三)20XX年药剂科将根据加强医院医德医风,提倡三好一满意和药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在去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设定新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以下是20XX年药剂科工作计划:

一、制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根据我院药事委员会的药品遴选结果,制定我院20XX年的用药基本目录,并保证目录内的药品供应,保证临床的用药需求。

二、认真执行药事管理相关制度。开展药事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定期召开药事委员会会议,收集临床用药意见及新药申请,做好新药的前期审批工作及后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反馈工作,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保证群众的用药安全。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上级及院内各种文件精神,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服务技能的培训,并贯彻执行到位,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以质量第一,病人第一为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加强抗菌药物学习,进一步加强卫生部38号文件和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的各种文件学习,继续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把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力争控制在范围内,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五、加强药品管理,保证临床用药需求和患者用药安全。每月定期对课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在购进验收、入库养护等环节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混入我院避免因药品过期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和经济损失。每月对病区、药库、药房的药品储备质量、效期等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六、完善工作流程,防止发生差错事故。药房窗口服务工作是医院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反映医院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的窗口,更担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大责任。本着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完善工作流程,审方、发药由专人负责,调剂由专人负责,经过两道把关,基本上可以做到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从而减少病人的投诉,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七、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1、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贮存、保管、发放、调剂、使用、督查、报残损、销毁、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2、制定各岗位人员职责;

3、每季度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进行检查,并有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消除隐患;定期召开会议,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适时修订相关制度;

4、定期对涉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的医学、药学、护理、医疗行政管理、保卫等部门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的培训和考核。

八、建立临床药师制,初步开展临床药师工作,明年初选送1人到上级医院进行短期学习,再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取得资格后,开展我院临床药学工作。

九、按照“处方点评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主要检查抗菌药的规范使用、用药的适宜性、药品的用量、处方的规范书写,重点对大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并在医院内部通报处方评价结果。

十、严格执行“双十制度”,每月统计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药品,对连续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药品,经院药事委研究或分管院长同意后,分别给予降低购进价格和限制销售数量的处罚。对每月开具销售药品前十位的医生进行统计,通报单个品种超300支、两个品种合计超600支及开具每个品种第一名的医生,并上报院部进行处罚。

篇2

2.加强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加强监测和预警;邀请不良反应工作专家来我院作专题报告,且通过网络了解最新动态,及时向全院医护人员宣传。

3.认真做好门诊、住院每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为无指征不恰当滥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增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4.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咨询,宣传药品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用药习惯,引导群众合理用药。且将用药咨询的案例在全科进行讲解,提高药学专业人员的素质。

篇3

2、与临床密切配合,在临床需要时及时参与临床会诊与死亡病案讨论。

二、处方抽查

1、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对所有该类药品处方进行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调剂部门。

2、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每月抽查该类处方100张,进行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检查。

3、普通处方(含急诊、儿科处方):每月协助调剂部门与科主任完成对该类门诊处方抽查的汇总工作。

4、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每月填写处方评价表。

对于处方中出现的问题,在每期《临床药讯》中予以登载,提示临床医师注意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

三、病历抽查

1、每月抽查每科住院读书心得体会病历各2份,检查用药合理性(特别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将检查结果反馈给临床并评分后交质管部纳入病历质量考核。

2、每季度按计划抽查三个临床科室的住院病历各10份,检查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临床科室。

3、每月抽查手术病历30份,检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4、每月调查100份住院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

四、药品使用分析

每季度分别对门诊药品、住院药品的使用金额、使用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用药合理性。

五、药物不良反应

督促并收集各临床科室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指导相关人员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每月25日前上报四川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

六、《临床药讯》

每季度出版1期《临床药讯》,包括处方分析、用药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信息角等栏目,全年共4期。

七、药品质量抽查

篇4

认真落实《____市基层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督促旗县区深入推进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着力解决防疫员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待遇,稳定防疫员队伍。建立和完善防疫员考核管理机制,对防疫员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防疫员电子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

(二)做好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督指导工作。

在完成动物诊疗机构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管,指导诊疗机构建立健全服务、疫情报告、卫生消毒、兽药处方、药物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并将诊疗许可证、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及各项规章制度公示上墙。规范消毒、处理等记录的填写和保存,规范处方、病历的使用和归档,对不符合规定的诊疗行为及时进行指导和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督办。

(三)继续加强对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

篇5

二、主要工作

(一)落实“十一五”规划,加大技术服务网络规范化建设力度

开展优质服务示范所、室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镇所村室服务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今年,市里将对2004年以来获得省市级优质服务所称号的服务机构进行回顾检查、评估,并对达到优质服务示范所的乡所进行评选表彰。各村(居)要以此为契机,按照规范建设、依法执业、人文关怀、综合服务的要求,认真开展创建星级服务室活动,六月份开展自查自评,六月中旬上报自查自评报告。

(二)加强能力建设,继续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等活动

1、将“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引向深入。按照区里要求,镇计生办将对全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备战全市的技术服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

2、开展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年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各村要认真组织学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消毒技术规范》、科技大练兵资料汇编等书籍。要加强日常质量监督管理,明确专人负责。

3、镇所村室在承担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任务的同时,在执业许可的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特色服务。

(三)做好“两检四术”工作

加强经常性、孕前性技术服务工作。狠抓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和环孕检,提高避孕措施及时率、有效率。对全年的“四术”总量进行评估,对量化指标和实时监测指标每月汇总、分析。

篇6

(一)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平台为支撑,全行业参与的创新体系,广泛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推进行业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结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将交通运输发展融入创新型城市建设战略的大局中,通过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在养护装备、工程材料、物联网和现代服务业等多层面的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集聚发展。

(二)加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加快推进既有公路桥梁养护、检测和新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总结,确保课题研究按序时进度计划如期完成。加快推进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城市客运运营与服务技术、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技术等专项研究并取得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养护和安全高效运输等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力争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成果实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

(三)加强成果总结与转化应用。加强已有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通过深化研究、试点应用、综合集成等形式,研究制订技术标准、指南和指导意见,促进成果标准化与推广应用。认真组织学习2010-2012年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汇编,加强成果推介和技术供需方信息交流。探索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措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在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环节,加大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力度,限制和淘汰落后技术,突出科技成果研发和应用单位的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考核,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四)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与技术培训。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养护中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示范。重点开展旧路面废料循环再生、温拌(橡胶)沥青路面、新型护岸结构、运输组织智能化等技术示范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规模应用。加强技术培训,结合年度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沥青路面养护、桥梁安全监测和节能减排等领域进行专题培训,及时宣贯近年来研发的新技术,促进全行业技术进步。

(五)建立交通地方标准工作体系。组织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申报年度标准制修定项目,组织各个标准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在此基础上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地方标准”的相关制定、和宣贯工作;协助做好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的宣传、实施和培训。

(六)加强交通计量检定工作。贯彻落实2013年交通工程专用检测仪器检定校准、公路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等计划并组织实施。认真组织各项计划实施的中间检查和年度总结,做到年初计划下达,年中抽查检查,年底总结,确保计划落实,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

(七)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开展2013年度省QC小组优秀成果申报推荐工作,促进优秀QC成果在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工作,促进QC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配合开展省交通设施产品抽检工作。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科普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管理工作。

二、信息化工作方面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建设、运维长效机制,加强对信息化标准的执行及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信息化部门要主动协调各业务部门加强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和前期设计工作,并逐步建立完善稳定的协调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有效推动各信息化项目加快实施,不断提升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着力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加快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数据采集处理,整合交通出行信息资源,提升门户网站和96196交通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智能公交信息化建设交流和技术指导,强化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提高IC卡刷卡配置率,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稳步推进城乡公共交通省域“一卡通”建设。加快推广全省出租汽车“一号(96520)召车”服务和手机自助招车服务。

(三)加快推进交通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把握行业特点和关键环节,依托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我市甩挂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重点运输过程监管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车载终端和监控平台的双达标工程,强化重点营运车辆GPS联网联控管理,建立道路运输市场动态运行信息监测体系。配合省厅完成“北斗双模”车载终端安装任务,并在“二客一危”、重型载货、半挂牵引等车型中大力推广应用,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

(四)协调推进水运信息一体化建设。推广内河航道便捷过闸系统,推进水路交通运输情况监测预警、船舶电子签证等研究工作。加快“平安航道”调研和分析研究工作,依托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完成盐河航道智能信息化整体架构设计工作。全面推进内河水上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12395内河应急指挥接处警软件系统在重点水域海事机构部署工作,强化重点渡口视频监控,完善内河水上应急资源信息库。加快推进内河港口信息化建设。

篇7

1 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中药饮片生产与加工、中药制剂生产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专业岗位(群)都需要中药制剂分析的技术人员,也正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之一。

该课程具有理论综合性明显、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综合了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知识,是研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WWw.133229.coM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理念,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杂质限量检查的基本技能,以及中药制剂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一般程序和主要内容,了解中药制剂分析发展的现状和动向,使学生成为中药制剂质量检测和分析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 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该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课程的界限,按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融为一体,同时将教学场所与实训场所(生产车间)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2]。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项目化设计进行探索,首先要对相关企业的中药制剂分析岗位人员的有关工作和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并确定课程内容和组织框架后进行试运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企业的评价进行改进。

2.1 工作过程分析

典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确立是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聘请来自企业或药检所的有关中药质量检测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中药制剂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项目)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典型的工作过程,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和工作过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中药制剂分析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原材料的鉴别和质量检验、中间产物检验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检验,并对这些中药产品作出真伪优劣的质量判断。典型的工作过程包括阅读理解药品标准、外观性状检查、定性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数据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2.2 教学内容的选定

按照国家职业大典的对应工种要求,针对本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专家对本课程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为“针对岗位,理论够用,突出技能”。以此确定教学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药品标准的有关知识、取样和提取技术知识、定性定量检查有关技术知识、原始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书写的相关知识、职业素养的有关理论以及有关的操作技术。

2.3 项目化设计

项目的选取和设计是项目化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在了解企业人才需求、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来完成,这两部分分别形成了教学的两个维度,组成了教学项目的内容矩阵,形成了项目化的内容组织架构(见图1)。

第一维度是导入部分,即中药制剂分析工作过程的理论学习模块。按照中药制剂分析的典型工作过程单元的顺序来组织,其教学主要在传统教室进行。

第二维度是主体部分,即中药制剂分析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块。按照项目化教学模式来组织,在一体化实训基地完成其教、学、做,并适当采用开放式教学,以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时间,从而提升项目化、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项目的组成主要为含某类成分的典型中药制剂的全检为一个项目,形成本课程的项目序列。每个项目按照其中所涵盖的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工作过程单元来组织子项目。

图1 教学项目化内容结构图

3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

3.1 设置一体化教学场所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是践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场所和条件保证。在实训室的布局上,我们尽量按照中药制剂生产企业检测中心的功能分区、布局和设备配置等来设置教学场所,此外也考虑设置理论教学区及讨论区并配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管理上参照企业检测中心的相关运行和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

3.2 实践项目化教学

在项目具体实施中,教师事先讲解该项目的有关理论知识,再根据项目的工作量、难易程度以及涉及的设备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2~3人为一组,个别情况下3~5人为一组。每组按照“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教师审核-实施方案-出具检测报告-项目总结”的流程完成该项目。同时要求在实训中参照企业的格式要求,做好原始记录、数据分析及处理,并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从旁指导并监控项目实施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3.3 考核评价教与学

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学生、促进教学的功能,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参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中药检验工,中级工),有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并推进“双证书”制。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为主要衡量指标,以知识的积累为辅。具体实施时,整个课程的考核以项目化模块的考核为主,而项目的考核以实践过程考核为主。课程总成绩由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综合而成。每个项目的考核和评价以方案设计、原始记录、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记录、检测报告、操作过程、仪器使用、实验习惯(包括安全、卫生等)、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的总结与反思等作为依据。

4 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据来选择或开发教学项目,而项目则根据工作过程来展开并完成,即通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来创设“学习情景”,使技能训练职业化;并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自主化。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达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4.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重构教学内容,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远离职业工作任务和生产实际的弊端,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有机地融为一体。

4.2 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我们的项目化教学中采用的是开放式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协作精神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积累,并通过对项目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和突破。

4.3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项目化教学所凸显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使学生可以明确、概括性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从整体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确立对自己工作的信心,并培养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4.4 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来自生产岗位一线的兼职教师的介入,使项目化教学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引入了对生产极为关键的操作经验和生产经验,在更深层面上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5 课程项目化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1年来对上述方案的试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能力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但在实施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实训室与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只经过小改小革,教学区与试验区混杂,精密仪器室与本实训室不在同一楼层;②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部分项目需分段进行,导致项目实践缺乏连贯性;③暂时只能使用原有教材与自编讲义相结合的方式。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拟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各部门联动,真正按照企业检测中心对实训室在硬件条件上重新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改造;其次,与各相关专业、相关部门协调,对教学时间的安排作更有利于项目化教学的调整,以便有较长的连续时间段和更长的实训室开放时间来保证项目的实施;第三,编写配套的教材并争取出版,与职业技能鉴定作更加紧密的结合。

篇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0-02

药剂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主要由医院药剂科或药学部承担。药剂科作为医院的重要技术科室之一,也是医院经济运行的重点。在新医改政策即将推行的情况下,充分认识药剂科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切实搞好医院药剂科的管理,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我院全面推进计算机信息化后,使得医院药剂科也逐渐开始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模式,繁琐的工作程序得到大大简化。对比分析了本院药剂科在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工作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根据原卫生部下发的《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功能规范》[1],本院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药剂科管理当中,药剂科从全院水准出发,经过调研分析、设计程序、编程测试、论证、复测等,制定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流程,并投入运行和应用。本次研究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应用前后的处方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进一步分析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于合理用药的作用。

2方法

2.1药品调价同步化:没有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之前,当药剂科根据有关物价部门的通知,对一些药物进行调价时,首先是药品进行调价,之后将药品更改信息下发到各部门,由于程序等原因,在调价的同时具有不可避免的时间差,而这一短短的时间差,就可能造成医院药品价格的混乱,而信息系统的使用,则可以避免这一时间差,全院统一调价,准确一致。

2.2简化药房盘点:之前没有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时,门诊药房在每个月需要专门的人员对本月所用药进行盘点,以便于医院对用药情况统计了解,而应用后,就简化了这一工作[2]。每次向药库领药的种类和数量,计算机可自动记录,方便了药品的查询并且为医院节省了人力、劳力。

2.3防止不法分子的作假:之前传统的手工账可以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存在有账无物现象,。另外很多大医院均发生过对小处方划价单进行模仿,从而到药房换取大处方的恶性事件,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能自动完成记账、结账,建立药品数量、金额明细账及总账,杜绝虚假账,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患者的交费记录清晰的显示在发药的窗口,发药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计算机上的显示给予精确的发药,从而避免了诈骗的发生,降低了医院的损失。

2.4信息化管理前后处方评定:运用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我院药房开始实施计算机工作模式以来,故随机抽取月门诊处方300张,共3600张,作为研究对象,处方样本按照我院门各个科室分层随机抽取。

2.5统计学处理:

3结果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应用前后处方用药情况比较,具体见表1、表2。

表1 应用前后处方评价指标比较

时间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抗菌药物使用百分比(%) 注射剂使用百分比(%) 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

使用前 13.25±3.27 57.91 91.51 68.92

使用后 2.13±0.48 38.89 98.48 87.34

从表1可看出应用计算机信息化后,我院处方的书写质量得到了提高,处方用药品种数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注射剂使用率下降,基本药物使用率上升,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表2 应用前后患者关怀指标对比

时间 平均就诊时间/分 平均发药时间/分 药物调配百分比(%) 药物标示完整率(%) 了解全部处方用法患者的百分比(%)

使用前 13.25±3.27 5.64±1.27 27.91 91.51 68.92

使用后 2.13±0.48 1.87±0.82 18.89 98.48 87.34

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药剂科实现计算机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完成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程序,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服务质量、药品质量、工作作风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4讨论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可以说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分支,而医院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将与医院各类信息交换有关的过程的一个总和,其具体任务是完成医院中各类信息的收集、传输、存贮、加厂及使用,以保证医院各个部门能够高效、合理、有序的完成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3]。计算机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逐步深化的,层层递进的,早期多应用单个科室,时机以及技术成熟之后就应用到医院各个科室,逐渐形成以计算机管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本次研究通过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应用到我院药剂科之后的处方合理用药情况以及工作效率的观察,可以发现,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之后,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杜绝了以往出现的药品供应不上、药品价格不统一以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药剂科工作效率, 对于其他科室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指导和资料帮助。

综上所述,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应用于药剂科管理工作当中,不但对于药剂科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全院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提供高效的产品服务、优质的管理服务、全面的信息服务,全方位的展现药学服务优势,切实保证患者的根本权益。

参考文献:

篇9

1 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中药饮片生产与加工、中药制剂生产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专业岗位(群)都需要中药制剂分析的技术人员,也正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之一。

该课程具有理论综合性明显、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综合了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知识,是研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理念,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杂质限量检查的基本技能,以及中药制剂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一般程序和主要内容,了解中药制剂分析发展的现状和动向,使学生成为中药制剂质量检测和分析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 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该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课程的界限,按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融为一体,同时将教学场所与实训场所(生产车间)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2]。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项目化设计进行探索,首先要对相关企业的中药制剂分析岗位人员的有关工作和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并确定课程内容和组织框架后进行试运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企业的评价进行改进。

2.1 工作过程分析

典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确立是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聘请来自企业或药检所的有关中药质量检测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中药制剂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项目)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典型的工作过程,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和工作过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中药制剂分析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原材料的鉴别和质量检验、中间产物检验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检验,并对这些中药产品作出真伪优劣的质量判断。典型的工作过程包括阅读理解药品标准、外观性状检查、定性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数据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2.2 教学内容的选定

按照国家职业大典的对应工种要求,针对本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专家对本课程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为“针对岗位,理论够用,突出技能”。以此确定教学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药品标准的有关知识、取样和提取技术知识、定性定量检查有关技术知识、原始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书写的相关知识、职业素养的有关理论以及有关的操作技术。

2.3 项目化设计

项目的选取和设计是项目化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在了解企业人才需求、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来完成,这两部分分别形成了教学的两个维度,组成了教学项目的内容矩阵,形成了项目化的内容组织架构(见图1)。

第一维度是导入部分,即中药制剂分析工作过程的理论学习模块。按照中药制剂分析的典型工作过程单元的顺序来组织,其教学主要在传统教室进行。

第二维度是主体部分,即中药制剂分析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块。按照项目化教学模式来组织,在一体化实训基地完成其教、学、做,并适当采用开放式教学,以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时间,从而提升项目化、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项目的组成主要为含某类成分的典型中药制剂的全检为一个项目,形成本课程的项目序列。每个项目按照其中所涵盖的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工作过程单元来组织子项目。

图1 教学项目化内容结构图

3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

3.1 设置一体化教学场所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是践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场所和条件保证。在实训室的布局上,我们尽量按照中药制剂生产企业检测中心的功能分区、布局和设备配置等来设置教学场所,此外也考虑设置理论教学区及讨论区并配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管理上参照企业检测中心的相关运行和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

3.2 实践项目化教学

在项目具体实施中,教师事先讲解该项目的有关理论知识,再根据项目的工作量、难易程度以及涉及的设备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2~3人为一组,个别情况下3~5人为一组。每组按照“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教师审核-实施方案-出具检测报告-项目总结”的流程完成该项目。同时要求在实训中参照企业的格式要求,做好原始记录、数据分析及处理,并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从旁指导并监控项目实施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3.3 考核评价教与学

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学生、促进教学的功能,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参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中药检验工,中级工),有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并推进“双证书”制。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为主要衡量指标,以知识的积累为辅。具体实施时,整个课程的考核以项目化模块的考核为主,而项目的考核以实践过程考核为主。课程总成绩由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综合而成。每个项目的考核和评价以方案设计、原始记录、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记录、检测报告、操作过程、仪器使用、实验习惯(包括安全、卫生等)、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的总结与反思等作为依据。

4 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据来选择或开发教学项目,而项目则根据工作过程来展开并完成,即通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来创设“学习情景”,使技能训练职业化;并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自主化。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达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4.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重构教学内容,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远离职业工作任务和生产实际的弊端,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有机地融为一体。

4.2 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我们的项目化教学中采用的是开放式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协作精神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积累,并通过对项目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和突破。

4.3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项目化教学所凸显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使学生可以明确、概括性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从整体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确立对自己工作的信心,并培养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4.4 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来自生产岗位一线的兼职教师的介入,使项目化教学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引入了对生产极为关键的操作经验和生产经验,在更深层面上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5 课程项目化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1年来对上述方案的试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能力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但在实施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实训室与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只经过小改小革,教学区与试验区混杂,精密仪器室与本实训室不在同一楼层;②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部分项目需分段进行,导致项目实践缺乏连贯性;③暂时只能使用原有教材与自编讲义相结合的方式。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拟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各部门联动,真正按照企业检测中心对实训室在硬件条件上重新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改造;其次,与各相关专业、相关部门协调,对教学时间的安排作更有利于项目化教学的调整,以便有较长的连续时间段和更长的实训室开放时间来保证项目的实施;第三,编写配套的教材并争取出版,与职业技能鉴定作更加紧密的结合。

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37-02

药事管理学是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是根据药事管理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和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符合学科体系下知识认知的规律,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笔者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引入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课程教学设计中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即“工作过程”和“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是指在不同职业和同一职业的不同时段的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结构相对固定”是指思维的工作过程是固定的,即资讯一决策一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价。工作过程是技能、知识和态度整合的载体,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学会与人共处。高职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强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高职教育的需要设计工作过程,实现职业目标和教育目标的融合。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的主题学习单元,是同一范畴的3个以上课程单元。以职业资格为基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之间呈现出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习逐渐熟能生巧,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获得完整的思维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类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并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能力目标,教师可对药事管理学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步,进行药事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确定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第二步,根据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即课程体系构建。第四步,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细化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第五步,根据分解出的学习任务实施课程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了9个学习情境(见表1),既遵循了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又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按照比较学习的原则,对药品、人员、生产、经营等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同一个范畴的9个工作过程构成的课程单元——学习情境的学习中,通过重复步骤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方法,又在不同药事管理内容的比较中,提升自己的药事管理和监督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依据典型工作过程,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步骤,以小组(3~5人)为单位进行。以下以情境4“特殊药品的管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严谨求实的良好职业素养。

其次,实施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学生参与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知识要点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教师是工作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资讯。教师通过典型案例提出工作任务。观看盐酸曲马多在批发市场和药店可随意购买的视频,提出工作任务,即特殊药品的管理。第二,决策。分小组查阅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计划。小组讨论,确定药事管理的具体内容、环节,分析典型案例。第四,实施。各小组按照讨论结果,分别从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相关企业(批发店、药店),药品使用单位(医院),新闻媒体等不同角色按照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对特殊药品盐酸曲马多进行管理。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汇报各自的管理依据、办法。第五,检查。教师组织学生就本次任务的实施情况及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最后教师给出结论,总结知识点。第六,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归纳,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方法

各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均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学习情境中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原理,而且提高了项目计划、实施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考核

篇11

摘要:在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相对传统的学生谈话工作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深化学生谈话工作的效果越来越受到辅导员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学生谈话工作的作用及重要意义,并在对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利用网络环境深化学生谈话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谈话工作;现实需要;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25—02

收稿日期:2014—06—12

作者简介:朱长旭(1983— ),男,辽宁锦州人。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莫过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长久以来,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或鼓励、或教育、或安慰、或帮助等目的。随着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沟通方式等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网络环境中的交流也逐渐成为学生谈话工作的主要方式。

一、辅导员谈话工作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面对面谈话是一种最常见的交流方式,也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基本功,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效果与辅导员的谈话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长效性也正是在大量谈心工作的基础之上实现的。谈心是师生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辅导员则是这个过程的主导者,其谈心的方式、方法是影响谈心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恰到好处的谈心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使学生逐渐建立对教师的信任,从而使辅导员能够进一步融入到学生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在网络环境下深化学生谈话工作的现实需要

(一)学生网民逐渐增多,网络对学生的影响逐步加深

当今,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的重心、工作方式等都相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2008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2.53亿人,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网民的主体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而年轻群体中又以学生网民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了30%,学生网民已经达到7600万人。

(二)网络环境可以弥补传统谈话工作的局限性

首先,传统的谈心工作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辅导员对于谈话的目标、过程、方式、场所等必须要准备细致,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谈心工作的作用必然会受到影响。网络环境减少了学生与教师面对面谈话中产生的尴尬和抵触情绪,交流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更容易观察谈话工作的效果。传统的谈话结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再次与谈话对象进行谈话,间断性地了解学生的变化。而网络中的言论相对自由,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志、留言或空间等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谈话后的状态。

第三,在网络环境中谈话形式多变,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谈话工作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变化,可以是短讯、微博,也可以是评论、留言等。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缩短谈话工作之初将学生引入话题的时间,还可以将一次总体的谈话过程分解成只言片语,延长谈话对学生起作用的时间,而且可以同时和几名同学进行单独谈话,大大提高了谈话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

(三)网络环境适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学生接受某种意见而让自己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是对该种意见不反感,愿意去尝试、调整,从而选择接受这种意见。传统谈话工作由于其面对面的谈话方式,往往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的出现。加之随着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他们对事物的批判态度以及行动上的反抗意识都愈发强烈。因此,利用网络环境,采取教育目的隐蔽、教育方法间接的谈话方式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冲破学生的心理防线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网络环境下深化学生谈话工作的可行性

(一)网络的超时空性使谈话工作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在网络环境中开展谈话工作不受课时和教室的限制,无需辅导员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安慰、批评等。这种交流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辅导员掌握了学生经常上网的时间段即可,例如每天晚饭后、周末等。在谈话过程中,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谈话内容,而且可以同时介绍身边同学的情况,扩大了辅导员对于学生群体了解的范围。

(二)网络交流的多样性使谈话工作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方式

在网络环境中,辅导员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谈话的内容、目的深藏于各种交流及载体之中,因此,这种谈话工作的作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不定期的评论、留言,也可以是大规模的群组讨论,还可以是论坛中跟帖发表看法,等等。

(三)潜隐性使网络环境下的谈话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网络中的交流、谈心工作将变成一种没有实体的教育形式,它可以在校园内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使学生在信息交换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在“无形”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开展谈话工作存在着很强的潜隐性。

(四)网络交流的无意识性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配合辅导员完成谈话活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中丰富的活动形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渠道,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无意识地吸收其中所隐藏的教育内容。

四、在网络环境下深化学生谈话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占领博客阵地,加强交流,深化学生谈话工作

博客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并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和更新,因此,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微博,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深受当代大学生的推崇。大学生通过博客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博客记载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美好时刻,更可以结识朋友,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二)建立大学生主题网站,营造交流氛围

建立以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大学生主题网站,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抓住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建立学生论坛、贴吧等,通过观察网站中学生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建立网络群体

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改进,电脑、网络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工具。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QQ、飞信等聊天工具,建立网络群体,与学生随时在线交流,了解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参与学生在群内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的思想主流。辅导员还可以在群内发送校内外的各类新闻,提高学生对群的关注度,努力在群中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从而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通过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有效地开展谈心工作,对每一位辅导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具有实效性、长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泉,王娜.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7(6).

[2]高金环.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

篇1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28-02

现代意义上,药剂科作为医院实施药品、药事管理的核心工作部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医院药品的供应与调剂;2)对医院制剂的合理配制;3)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指导;4)对药品质量的全面监督与检查。由此可见,药剂科的工作水平除会对医院方面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以外,更会决定患者药物干预的效果与水平,与医院自身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在我院药剂科的日常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有待改进。现针对该问题做详细分析与探讨。

1 医院药剂科管理现状及不足分析

在当前国家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关注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包括《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条例》、以及《药品管理法》在内的多项法律法规均使得药剂科室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但,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人员、管理模式、药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人员方面的不足:药剂科人员配置方面素质不够均衡,缺乏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者。当前,药剂科在分类上仍然属于医技科室研究范畴,从而使得药剂科对于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要求不高,大多只对工作人员的处方、发药能力进行考核,上层要求的不严致使药剂科工作人员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整体学术水平更新不快,发展缓慢。

2)管理模式方面的不足:药剂科室在医院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为临床用药供应药品,同时还需要进行药品采购,药房调配,对症开药等方面的工作。但,并未涉及到临床药学的相关知识。研究显示,在药学理论研究不断更新发展的背景之下,医药结合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凸显,对于药剂科室来说,需要自传统意义上的药品供应模式转变为“医”、“药”相互结合的模式,提高管理的学术性水平以及服务的技术性水平。

3)药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众所周知,临床药学是以对药物防病治疗合理性作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研究重点分析药物与人的关系,因而与医疗质量关系密切。但,在当前药剂科室的人员配置条件下,受到学术氛围不浓、医院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药学开展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真正意义上带动药剂科室工作自供应型向应用型的转变。

2 医院药剂科发展建议分析

研究指出,医院药剂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当以科学性、专业性、多元性作为发展的主流方向。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对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的改进与优化,提高药剂科管理整体水平。结合该发展目标,对药剂科的发展做出如下建议:

1)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根本:药剂科室可以坚持2次/周,利用0.5~1.0h的时间,进行常规讲课培训,同时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专项培训。同时,对工作人员的特长与优势进行评估,根据不同优势,分配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科室还需要鼓励药剂师参与到社会性的函授学习以及学术、研讨会议当中,积极接受再教育,对取得成绩的药剂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促使其持续、主动的提高综合素质。

2)以管理模式的规范为基础:药剂科室需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实OEC管理模式,给每位工作人员发放笔记本,要求在工作前一天做好计划,在当天工作执行中,根据计划标注实际落实的工作内容,明确还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同时,还需要分清工作责任,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针对药剂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及时改善。同时,还需要引入绩效管理模式。根据药剂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将计划分解至小组及负责人上,制定绩效考核的具体标准,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岗位薪资结合起来,全科公布,提高透明度。

3)以药学管理的发展为核心:药剂科室需要成立专门意义上的药学信息室,并通过药学网站,为全院各个科室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同时,还需要注重对药物的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期间需要严格遵循GCP相关要求,体现药剂科科室建设的品牌性价值。并且,还应当加大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通过对各类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案例的累积,制定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案,在提高药物干预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可靠性水平。

3 结束语

药剂科是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开展过程中的核心部门之一。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着面向患者所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因而值得重视。当前,在医院药剂科的管理工作中,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不足与缺陷,有待改进。本文即针对该问题展开了详细分析与探讨,望能够有助于医院药剂科室管理质量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凌华.加强药剂科管理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5):64.

[2]王智颖,张淑兰.综合性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8):117-1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