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22:43: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剂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张教授十分重视教材的改革和建设,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多年来,他参加了《药剂学》3种版本(朱金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年;顾学裘主编、张汝华副主编,统编教材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奚念来、顾学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的编写。他主持编著和与人合著的书还有《常用药物制剂》(辽宁人民㈣扳社,第1版,1975年;第2版,1979年), 《药物制剂注解》(顾学裘主编、张汝华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1981年), 《片剂的制造工艺和原理》(与郑俊民合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是我国第一部侧重于片剂理论著), 《工业药剂学》(张汝华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出版), 《国家级药物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张汝华主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8年出版)。
张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剂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对药剂学及其下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率先在国内开展粉体学新领域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粉体学是物理药剂学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领域,是固体制剂研究和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固体制剂的原料、辅料及中间体的粉体学参数国体制剂的处方设计、生产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是固体制剂从传统的经验生产向科学的量化生产转变的技术之上纪70年代末,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对粉体学在固体制剂中的应用极为重视,且广泛用于生产,而我国存此领域的研究还处空白。张教授为改变这种情况,积极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中。两年中,他埋头于资料室、图书馆,查阅近30年米就爱关的文献资料,记录卡片上千张。与此同时,他带领其团队大胆实践,克服多种困难,自己设计纽装了测定”力参数的仪器以及润湿角测定仪等。这些仪器成本低、性能好、精度高,可测定压片过程中多种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原料、辅料的压缩特性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全国统编教材《药剂学》中,第一次写进了“粉体学”一章。其研究成果对改善我国固体制剂的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教授能急国家之所急,积极地进行科研立项。他承担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可压性淀粉”的研制。由于对粉体学已有研究,此项目方案设计科学,提前两年即完成了任务。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并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的表彰。“八五”期间,他组织承担的“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和“粉体工学及其在片剂中的应用研究”两个攻关项目均按期完成,通过了国家验收。他指导完成的另一个攻关项目“粉状纤维素”的研究,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在中西药物制剂研究中,他与人合作研制的“妇宁康”片获辽宁省科学进步奖;合作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益津降糖口服液”获国家新药证书;主持研究的“盐酸尼卡地平葡萄糖注射液”获国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在药物细粉末包衣技术研究中,他研究出具有肠溶性、缓释性和掩盖不良嗅味等特点的微型胶囊生产技术,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其“制备无味药物微囊的喷雾干燥工艺”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他又将上述专利技术应用于“红霉素肠溶散剂”、“阿奇霉素细粒剂”、“罗红霉素细粒剂”等多个国家级新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均获国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并转化生产,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新药阿奇霉素细粒剂(微囊化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张教授一生为人正直、心胸坦荡,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勤奋工作、不懈追求。张教授一生工作出色、成绩卓著,发表学术论文134篇,申请专利10项,荣获国家优秀专利奖、辽宁省技术发明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曾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于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殊荣。
张汝华教授作为我国药物制剂学科的前辈、学术带头人,成为了我们后来者的光辉榜样!发表文章
2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纳米结晶生物药剂学特性的影响
药物纳米结晶可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包括口服、注射、经眼和经肺等,这增加了纳米结晶的应用范围。不同给药方式也会对药物纳米结晶的体内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综述了药物纳米结晶经口服、静脉、吸入等方式给药后的生物药剂学特性。
2.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一直是最安全、最方便的给药途径。对于口服制剂而言,溶解度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将药物制成纳米结晶后,其溶解度增加,对黏膜的吸附能力增强,同时可延长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从而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实现药物对淋巴介导疾病的靶向给药。有临床研究表明,胃肠道淋巴组织的派伊尔结(Peyer'spatches)中巨噬细胞所摄取的纳米结晶药物可通过肠系膜淋巴管转运至胸导管,从而进入全身血循环,这样可有效地避免常规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并可实现靶向治疗淋巴介导的疾病[12]。有研究者指出,口服药物纳米结晶一旦被胃肠道吸收,就会很快通过门静脉转运到肝脏并被代谢,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13]。参与体循环的纳米结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排泄,但主要是肾排泄。肾脏组织切片及尿液成像结果显示,纳米结晶颗粒越小,越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14]。西罗莫司纳米结晶是由惠氏制药在2000年推出,经美国FDA批准的首个口服纳米结晶药物。与西罗莫司口服液相比,其纳米结晶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1%[15]。纳米结晶的尺寸效应已成功用于改善阿瑞匹坦(Emend®)的体内生物药剂学特性,口服阿瑞匹坦纳米混悬液比普通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高了2.1倍[16]。有研究表明,难溶于水的非诺贝特在进食和空腹条件下的生物利用度差异较明显,主要原因是胆汁和餐后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能促进吸收。而非诺贝特被制成纳米结晶后,溶解度增大,在任意状态下服用都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17]。
2.2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具有起效快、给药剂量小及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但难溶性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常需要使用一些可能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溶剂及辅料,这极大地限制了难溶性药物静脉给药制剂的应用[18,19]。药物纳米结晶在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辅料,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静脉给药。设计药物纳米结晶静脉注射制剂时,须考虑网状内皮细胞及肝脏、脾脏中肝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一般尺寸较小(<100nm)的药物纳米结晶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捕获,静脉给药后cmax及AUC与普通制剂相比均有大幅提高,起效更快、药效更强。粒径小于100nm的药物纳米结晶表现出类似真溶液的性质,而大于500nm的纳米结晶则主要积累在肝脏中。纳米结晶的这些特性可用于制备特定的靶向药物[20]。已有多种难溶性药物,如冬凌草甲素、伊曲康唑和姜黄素等已被制成纳米结晶用于静脉注射。
2.3吸入给药肺部的表面积很大,约有100m2。药物吸入肺部后,能迅速进入体循环,起效较快。有研究证实,黄芩苷纳米结晶肺部给药产生的药效与静脉注射相当[21]。由于长期暴露于外部环境中,肺部较易通过呼吸道接触到致病源、过敏原和病原体,因此呼吸道的纤毛会将吸入的大颗粒及时清扫出体外。与传统的气雾剂和粉雾剂不同,药物纳米结晶粒径小,生物黏附性强,不易受呼吸道清扫作用的影响,药物能更好地吸收。有研究表明,药物纳米结晶雾化后与吸入式粉末分散体相比,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治疗慢性哮喘的布地奈德溶解度差,普通干粉吸入剂生物利用度较低,将其制为纳米混悬型气雾剂后,起效时间由14.4min缩短至8.4min,半衰期由5.4h延长至6.6h,最大血药浓度提高了1.8倍。此外,一定尺寸的药物纳米结晶进入肺泡后可被巨噬细胞吞噬而富集,该现象可用于治疗因肺泡巨噬细胞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2.4眼部给药由于眼部存在复杂的血眼屏障,眼部给药一直是一种难度很高的给药方式,大多数药物是以溶液或悬浮液的形式给药。传统制剂用于眼部给药时,眼球转动(眨眼)及流泪会快速降低给药部位的药物浓度,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往往须重复给药才能达到治疗剂量。为延长眼部给药的作用时间,将药物直接注入眼球或使用凝胶制剂是常用方法,但疗效并未显著提高,并可能导致视力模糊和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药物纳米结晶有较大的表面积,在眼部具有一定的黏附性,可提高药物的吸收程度,延长作用时间。Ali等利用纳米沉淀和湿法研磨组合技术制备了氢化可的松纳米结晶,结果显示,与氢化可的松普通制剂相比,药物纳米结晶在兔眼部的作用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有研究将毛喉素(降眼内压药)制成纳米结晶,与普通混悬剂作用时间(4~6h)相比,其降压作用时间可延长至12h。
2.5透皮给药药物在角质层的渗透率决定了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由于药物纳米结晶的尺寸较小,能通过角质层间隙,透皮能力大大增强。分散后的药物纳米结晶还能长时间停留在局部皮肤上,缓慢释药,从而延长作用时间。将L-抗坏血酸制成亲脂性长效纳米制剂用于透皮给药,可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31]。
3药物纳米结晶的生物药剂学特性在体内靶向性研究中的运用
药物选择性差会降低疗效,同时增加不良反应。如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多为非选择性药物,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虽然很强,但由于体内分布广泛,常规治疗剂量对正常组织器官也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因此,设计具有靶向机制的药物传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靶向给药系统可使药物选择性分布于病变部位,使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大,提高药物疗效,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着力于开发靶向药物纳米结晶以拓宽药物的应用前景。如bupravaquone[用于治疗感染卡氏囊虫的艾滋病(HIV)患者]制成纳米结晶后表现出更好的靶向性和稳定性,与微粉化制剂相比,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0%,疗效提高了2.5倍,且治疗剂量大大降低。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涂覆的阿托伐醌纳米结晶与微粉化阿托伐醌悬浮液(Wellvone®)相比,其血脑屏障透过率提高了30%,对小鼠脑中弓形虫的杀灭作用增强了60%。研究表明,大鼠静脉给药后,相比于单纯药物,纳米结晶药物在脑、肝、脾等部位的蓄积量显著增高。纳米结晶的表面改性可使其具有靶向于特定目标组织细胞的特性。用荧光标记物对纳米结晶进行表面标记的方式已被广泛用于诊断研究中,如通过连接荧光素-5-马来酰亚胺的硅烷来改变硅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晶的表面性质以适应实时生物细胞的运输,结果观察到前成骨细胞中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结晶发出荧光长达24h。有人还预测,纳米结晶可能会实现生长因子的细胞内传递。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血管丰富、血管壁间隙较宽、结构完整性差,淋巴回流缺失,这使得大分子物质和纳米结晶微粒具有选择性高通透性和滞留性,这种现象被称作实体瘤组织的高渗透和长滞留(EPR)效应。药物纳米结晶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在机体内可实现与普通微粉化药物相迥异的生物分布特征,在实体瘤EPR效应的影响下产生被动靶向作用,从而降低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增强其抗肿瘤效果。研究表明,与普通的喜树碱溶液相比,喜树碱纳米结晶在肿瘤部位的蓄积量提高了5倍,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有研究表明,和冬凌草甲素溶液相比,冬凌草甲素纳米结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系和SMMC-7721细胞的体内抑制性更好,显示出较强的凋亡活性。多西他赛纳米结晶静脉给药后在肿瘤部位的蓄积量较多西他赛注射剂更高,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不良反应也更轻。治疗抗性是肿瘤细胞抵消被动靶向的一种自适应策略。这会导致细胞通透性和血液供应的改变,导致纳米结晶的EPR效应和被动靶向性降低。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将能靶向于肿瘤细胞上过度表达活性受体的配体连结到纳米结晶上。Liu等报道相对于没有连接叶酸共轭稳定剂的紫杉醇纳米结晶,连接了叶酸共轭稳定剂的纳米结晶在高表达叶酸受体的KB细胞中优先摄取,从而增加了其体外细胞毒性。在另一项研究中,使用泊洛沙姆共轭叶酸修饰的PIK75纳米结晶可靶向于叶酸受体,药物在肿瘤中的蓄积量增加了10倍。
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大多为验证性基础实验,实验类型较单一,无意义的重复性操作过多;在实验教学所用的一些仪器、设备较落后,大多是手工操作,数量有限,基本只能保证7、8个学生共用一台机器,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验与企业生产实际差距大、甚至完全脱节;教学模式相对僵化、手段落后,通常是教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导致学生完全被动学习,只会纯粹模仿;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无法将考核成绩落实到个人,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思想是将教学的重心全部放在学生身上,积极、充分、彻底地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罗杰斯的理论,我们要在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彻底摈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习惯,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课教师在理论课部署实验课的任务,同时讲解实验课的简要内容,以及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在上课前统一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对将要进行的实验预先进行充分的讨论。小组长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任务,每次实验课之前做好任务分配表,分配好每位同学实验中的任务,同时每个同学都做好预习,写好预习报告,他们要在预习报告检查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讲解也由教师主讲,改为学生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解答,然后开始实验;实验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老师,做完实验后,小组讨论心得后班级再同时集体讨论,最后教师统一总结。通过这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新形式讲解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通过实验、讨论、总结,反思自己在预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参考其他小组的成功之处,使实验设计得以完善。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将多媒体教学用于实验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药剂专业技能实验实训教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以其对视觉的强烈冲击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开始逐渐替代传统教学。我们在实验实训的多媒体教学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等教学信息,通过播放实验录像、设备原理动画展示和药厂车间培训资料等多媒体素材,使学生能得到传统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先进的实验实训模拟软件:药物压片技术仿真软件,学生在机房即可通过软件操作模拟药厂压片车间的实际操作,通过回答问题和点击具体操作,在虚拟压片机上进行装机、生产、清洁和检测等操作,整个流程完全符合药厂的压片工段要求,练习后学生通过软件进行考核,合格者进行实际装机操作,这样出来的学生基本在压片工段可直接上岗,是用人单位最欢迎的技术人才。本次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在每次实验后,所有实验结果及其实验过程都会通过数码相机记录在案,优秀作品及效率最高的小组将于下次在多媒体投影中展示实验成果,并留存实验室,通过多媒体技术让竞争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开放实训室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放一部分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使用仪器和设备,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之前学生需跟实验老师进行预约,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品,学生准时进实验室试验,方便同学复习之前的实验,也可以在开放性实验室中试验自己的处方设计。
(五)兴趣小组的建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做实验就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药剂学有兴趣的同学,我们专门成立了药剂学兴趣小组,由专业教师带领,尝试未编入实验课里的其它药剂学实验实训。在兴趣小组里,有些同学做出了市售的尿素霜、护手霜等生活用品,一部分同学的压片机操作水平已经得到了药厂师傅的肯定,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在2010、2011年的江苏省药物制剂压片比赛中,获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荣誉,这些荣誉大大地带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些低年级还未接触专业课的同学也可报名参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建立,让药学专业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二、实验考核模式的改革
实验实训考核是检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我们将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作为总分的40%,其中平时实验成绩占40%、期末实验考核成绩占40%及见习成绩占20%。
(一)平时实验成绩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无法做到人手一套实验用品,通常是每组七八同学围着一台设备,却只有一两个同学操作,其他同学只能在旁边进行观看或者做些辅助工作。这样的实验,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其实并没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上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我们设计了以下考核公式:
单次实验成绩=预习报告成绩×20%+系数×考评员打分×60%+实验报告×20%具体操作方式为:每次实验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去其它组作为考评员打分,考评员的任务是通过对照实验校本教材所附的打分细则,对小组实验进行评分,作为小组成绩;小组长在每次实验后对每个组员的表现及其分工难易程度,编写难度系数表,范围0~1,两者都由课代表统一交给老师,由老师在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打分后统一计算成绩。考评员的成绩为所在小组的平均分,并且在实验中,老师会随时抽查,看考评员是否有渎职行为或评分细则不到位的情况,可随时给予考评员扣分。
这种新颖的方式让同学们对待每次实验都异常认真,因为每一次实验就是一次小考试,所以学生没有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每个同学都积极要求参与实验。没有参与实验的考评员则积极地通过开放式实验补上了实验操作。这种考核方式使互教、互帮、互学的学习气氛逐渐加强,促进了学生药物制剂技能操作水平的显着提高。
(二)期末实验考核成绩
在平时实验中,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但是由于人数太多,基本上没有学生有机会完整地做一个剂型,同学如要在期末实验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平时对其他同学的操作多观察,以及在课后多进行开放式实验。期末实验考核分两部分:
1.单项考核:在所有实验中抽取考核项目,独立完成,老师根据评分细则给个人评分。
2.合作式考核: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固体设备多的特点,由小组合作设计某片剂从制备到检测整套流程,老师给予小组评分作为个人评分。
(三)见习成绩
加强中药制剂的监控,提高药剂的质量水平:进行增强中药生物制剂溶解性的研究,使其逐渐达到标准化与规范化。我们主要对吐温-80进行研究,如何提高其增溶性,并观察吐温-80与增溶能力的相关性。在安全性高的基础上,加强中药制剂的监控,提高药剂的质量水平。
2随着我国对科研项目的不断重视,从事科研的人员也不断增多,我国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中医药事业日渐衰退,导致中药药剂学科研人员不见增多,相关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2.1对中国传统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主要方法,而中药制剂的理论基础是创新的关键。现在中药药剂的制作在设计方法上出现了严重的不足之处,在外形上表现为“粗、大、黑”等特点,在药理作用上吸收能力较差,不能完全发挥中药的药效,所以,中药制剂很难与国际接轨,无法打开国际市场。因此,我们应重视中药制剂整体理论体系的建立,完善药剂设计上的不足,传承中药的优势,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使我国中医药事业更具竞争力,才能使我国中药制剂与国际接轨,打开国内市场及国外市场。
2.2加大中药制剂的监控力度,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对新上市的中药制剂进行再评价,提高药品制剂的安全性。虽然有多种中药的药性差不多,但作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对于不同病情给予的药量也不一样,这样就会出现药品质量安全问题。虽然我国对药品的研发和管理较为重视,但对新上市中药制剂的再评价重视程度较低。在用药过程中就会出现患者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或药物应用对象不合适等问题。所以,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我们应加大中药制剂的监控力度,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
3中药药剂学学科的发展目标与趋向
(二)课堂互动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一些内容。而工业药剂学的内容本就繁杂,若满堂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沉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不利于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由灌输式的教学改为启发、参与式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例如讲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剂型和工艺,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制剂的处方、设计方法和制备过程等内容,课堂上再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教师和其他同学则通过旁听和提问的方式参与。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堂内容的考查以往每当课程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布置课后的思考题或习题等,这常常会导致同学之间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此,我们以实际生产中涉及的综合性问题设置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自己去解决,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种考查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知识,效果良好。
二、实验教学篇
工业药剂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正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既有验证又有巩固的作用。
(一)实验内容传统的工业药剂学实验内容通常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依葫芦画瓢,不太需要思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重视综合性实验,辅以设计性试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是实验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4]为避免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出现重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忽视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偏向,弥补验证性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在问题导入式实验教学法、示教系统演示性实验教学形式及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三个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夯实基础。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和相关课程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锻炼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实验,能对实际科学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这类实验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延伸,具有综合性、典型性、探索性和部分设计性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各种参考资料,根据实验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地操作、测量、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研究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实验,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虽然设计性实验的周期较长,又容易出现失败的结果,但却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教师首先应选定合适的实验题目,根据实际的实验经费条件,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开设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
(二)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的形式方面,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每做一项实验之前,学生都须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都必须做出相应的书面汇报。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定为平时的考核方式之一。这样做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内容的展示方面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动态演示可直观地剖陈实验过程的基本原理。再次,由于实验室设备与药剂工业生产设备差别较大,进行实验室教学时还应结合相应的工业流程进行讲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82-02
药剂学作为培养新世纪医药专门人才的主干课程,在药学等相关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工业药剂学是在药物制剂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了材料科学、机械科学、粉体工程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主要讨论药物制剂的工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为了提高工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为医药工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药学教研组就如何让药剂学理论与工程知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
工业药剂学是在药剂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剂工艺设计、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和实际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但就课堂教学而言,内容非常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采取图片与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设备比较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如在粉体学章节的教授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十分枯燥,公式理论偏多,而实际应用实例偏少。我们就采取从各种渠道将一些直观的磨粉设备、传输设备和储存设备等用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出来,并就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过程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有利于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了避免出现教师一个人“炒冷饭”的场面,我们就一些具体剂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书本和文献,了解制剂的配方、设计方法和制备等过程,以3~5人为一小组,到课程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只是在旁边讲解和引导。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让同学们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
二、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重复老师讲过的内容和步骤,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该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虽然我们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先实验,后报告”的实验程序进行了调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虽然老师在每次实验前都对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进行检查,由于缺乏有效的督查机制,无法把此事落到实处。实验课进行过程中,尽管教师已经把实验操作步骤、方法等都写在黑板上,并且逐一讲解,但仍有不少学生由于事先没有预习实验,不知道该怎样着手操作,多次发生放错试剂、用错仪器等现象。实验完毕后,通过查看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内容雷同的报告。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前的预习作业,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具体操作动作的规范和对出现一些问题的分析解答。比如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这一实验,我们让学生自己先去查阅文献,总结一下主要有哪些缓释剂型以及其缓释原理,对缓释制剂处方中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制备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随时对一些实验步骤和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实验完成之后,各个小组互相对对方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该制剂的原理、制备工艺和性质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下次实验前,通过抽查几位学生,叫他们回答上一个实验报告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报告写得很好,但问题回答不上来,实验成绩照样很差。通过实行这一手段,有效杜绝了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药剂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规范、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三、学校教学与工厂实习参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无论你怎么增加实验内容,始终和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有一定的距离。而对工业药剂学来讲,工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又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本专业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理论教学与工厂实际相结合,我们在短学期中都会组织学生去相关的工厂参观实习,让他们熟悉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有助于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相关实习内容的了解,我们在具体的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安排了与工厂实习内容相关的设计性实验。例如某工厂主要生产阿司匹林片剂等相关产品,我们在安排实验内容时,开设了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剂型的选择和制备等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习前对相关药物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制备、质量控制等原理。如此一来学生在生产实习时,对于课本知识从实验室到工厂实际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药品实际应用的结合,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专业视野,提升了专业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工厂参观实习后,同学们发现工业药剂学一点都不枯燥,原来很讨厌该课程的一些学生也渐渐的转变了想法。他们通过与工厂师傅的交往和沟通,增强了对本专业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会请一些工厂的工程师和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将工业药剂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动态,如新药物及剂型的开发,社会关注的药学方面热点等问题,将讲座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衔接,加深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进一步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理论、实验教学、工厂实习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相结合,从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到生产工艺和设备,多角度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工业药剂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仅是我们对工业药剂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探讨和总结。鉴于我们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时间不长,经验还十分有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多多努力,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药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海燕,王永理.《药剂学》教改方案及实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39-42.
[2]吴卫,黄洁.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08,24(5):32-33.
药剂学作为一门以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药剂学也迎来了其飞速发展的时代。新辅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不断涌现,药物制剂新标准的实施,使得药剂学的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药剂学的发展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注重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补充,是非常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前沿知识的兴趣的。如在药剂学课堂上介绍生物技术制剂新实例、新型抗癌药物制剂的改良以及发展情况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药剂学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设计,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在药剂学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以典型药物制剂为载体,根据药物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选取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对典型药物剂型制备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明确制药企业药物制品生产的流程,主要包括原料药的筛选,针对不同病症进行的药物剂型设计,尤其是药物新剂型及制剂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药物处方设计的优化,制剂的制备工艺优化调整,新制剂的质量控制,这些过程基本涵盖了目前制药企业新产品研发及生产的全部过程;同时涵盖质量控制、安全意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地帮助了学生在毕业后与企业相关岗位的对接。
2强化实验教学,增加校外实践
“启发式”教学讲授新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引入实例,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继而引入新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注射剂的分类时,先给出两组图片,液体形态注射剂和固体粉末型粉针剂,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区别,包括外观、包装、适用药物和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提问、讲解和总结。“小实验”教学法我校缺乏相关的实验实训平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教导学生采用实验的形式,对基本原理进行探讨和总结。比如在讲授“表面活性剂”一节时,由于表面活性剂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洗衣粉、肥皂和洗洁精等。因此,我们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玻璃杯、硬币和大头针,让学生自己去证明表面张力的存在,并找出实验操作的关键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在水中添加洗衣粉,让学生改变条件再次进行相关实验,观看实验结果,并找出结果改变的原因。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也能引起学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对理论教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比式”教学药剂学相关剂型和制剂,种类繁多,学生经常会对各种制剂混淆。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对比式”教学。比如阿奇霉素,既有胶囊剂,又有干混悬剂、干糖浆剂等剂型。可以将这些制剂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同一药物,制备成不同剂型的目的和优势在哪里。同时对相关制剂的制备过程、质量要求也会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手段“丰富化”
在药剂学的教学中,我校与多家医药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了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参观制剂车间组成和GMP认证车间分类,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在实践中的若干个疑问和问号,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知识的渴求程度也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强。
1.2师资条件参与指导实训的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生产设备操作技能、系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及实训教学管理经验、必要的岗位操作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施教能力。为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我校借助于“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模式,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本校的专业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订“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教学方案,编写教学大纲及操作性强的实践教材,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训操作。这种“双师型”师资团队模式解决了本校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难以顺利指导学生实训的问题,既保证了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又为校企间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7]。
1.3管理制度首先要制订仿真生产实训车间管理制度。实训车间具有真实的药品生产环境,管理制度可借鉴优秀企业车间的管理办法,既能保障实训扎实有效开展,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车间氛围。其次要明确对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严格要求专兼职教师,使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按照课程计划共同完成实训教学工作。
1.4软件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中药制剂仿真生产实训”软件,对制剂生产设备、生产场景进行三维模拟。在参与实地生产实践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中药制剂生产实践等仿真互动,可完成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综合考评等多个教学环节,为参与实地生产实践做好准备。虚拟的生产场景虽然与真实场景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没有条件进行实地生产实践的情况下,仿真模拟软件也是较好的辅助学习工具。
2优化教学设计
仿真生产实训课程的实施要有周密的教学设计,只有做好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设计包括实训课程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的设计。首先,在前期中药药剂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习实训课程理论知识,教师根据具体剂型选择相关的生产录像视频,在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化药物制剂生产设备、车间管理制度及各岗位操作基本要领。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仿真软件模拟生产环节,使学生对制药企业现状、制药行业岗位设置及GMP操作流程有初步认识和了解,对生产技术要求及药物质量控制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做好仿真生产实践教学设计。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按照设计—预习—操作—矫正—评价的顺序,层层推进教学。具体来说,实训前教师设计重要设备的实训题目,安排学生分组预习,并将内容问题化,如高速旋转压片机的实训模块,要求学生预习后写出标准化岗位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等,包括压片岗位操作法、旋转式压片机标准操作规程、旋转式压片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场地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设备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注意事项等,经教师审阅指导后,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实训内容进行操作,记录实训数据,发现问题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纠正,认真书写实训报告,最后由教师讲评和学生间互评。
3实训课程的实施
3.1单元模块操作实训基础单元操作包括固体药剂的粉碎、筛析、制粒、干燥、压片、包衣、包装、质检等模块;液体制剂的配料、过滤、检验、灌装、封口、灭菌、质检等模块。结合具体环节穿插GMP车间的规范要求,如生产前确认记录、生产记录和清场记录的填写,更衣、洗手、称量操作、车间物料的发放、生产区域卫生及消毒要求等。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先安排15~2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现场陈述实训方案,包括实训目的、实验材料、设备操作方法和要点、质量标准、注意事项等,再由教师补充和提问,全班学生互动讨论,做到对实训过程、原理、方法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有意识地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例如在进行压片机实训时,教师有意改变压片机的片重调节器、出片调节器、压力调节器的位置,设置障碍性问题,或从黏合剂的种类、用量、颗粒的大小和硬度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通过解决障碍性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3.2综合设计性实训在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环境、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之后开展综合设计性实训。要求学生利用实训车间条件设计综合实训题目,按照生产操作流程完成探索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训工作量较大,如果没有团队合作和合理的分工很难完成实训内容。因此,采用10人为一组,并选出一人担任组长的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复习理论知识,分组查阅文献,在教师的引导下拟订制剂的处方、设计工艺流程、制订质量标准、细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全面模拟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组内学生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文件记录、制剂制备、质量检验、安全保障、清洁清场等任务,力求真实地模拟生产岗位的工作内容。这种综合设计性实训是一种主动性、探索性的教学,学生将制剂处方设计、工艺、质量控制等相关环节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会有效解决制剂研究、生产全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宏观掌控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实训效果评价
仿真生产实训教学的环节多且复杂,既有团队合作,又有独立创造,因此除了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外,科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采取过程评价和定性评价模式,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不以单纯的实训报告质量作为评价依据,应关注学生实训的全过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实训的主动性、基本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设备的调试与维护能力、综合实训方案设计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回答、提出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除教师评价外,学生也参与评价。此外,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书面总结实训过程中的认识以及不足,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体会和反馈意见,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实训教学的效果、能力培养情况等。只有不断完善评估体系,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 R28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a)-152-02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药剂学的临床实习目的是为了培养、训练学生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与社会的沟通能力,真正实现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我院药剂科肩负大量的不同层次的药学毕业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其中药剂学实习主要在医院制剂室进行,我院制剂室于2001年进行了GPP改造,并通过广东省药监局的验收,重新换发制剂生产许可证,现有制剂生产品种100多个,涉及剂型有片剂、颗粒剂、溶液剂等内服外用型剂10多个,相当于一个小型药厂规模,是药剂学临床实习的理想岗前培训基地。经GPP改造后的制剂生产模式与药厂的GMP模式基本相同,如何让学生将药剂学理论与现代制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理念相结合,顺利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成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作为制剂生产一线的带教老师如何带教,实习生又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值得探讨:
1 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
1.1 药学人员职业道德教
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因为作为未来药学专业领域的践行者,担负着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特殊使命,与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发生着重要的关系,是特殊的、重要的社会职业领域。须知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是一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它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质量好的药品能治病,反之则能致病。所以从事药品生产工作者必须备有很强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一定的职业素养。
1.2 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组织实习生进行与药品生产相关的《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的学习,向学生灌输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甚至将产品质量形象地比喻成一个企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大堤”[2],这一点由2006年“齐二药” 亮菌甲素注射液假药事件,及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得到很好的诠释。
1.3 实习期间组织纪律要求
组织实习生学习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制剂安全生产制度,实习期间组织纪律要求,同时介绍制剂室布局、架构及生产实施概况,和学生实习指南及要求。
2 明确目标,制订实施计划
2.1 成立带教小组及学生分组
成立以制剂室主任为首的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长、各剂型负责人、仓库管理人员和药检室全体工作人员为主的带教小组。根据我院制剂不同剂型所细分的制剂小组,将学生进行分组实习安排。
2.2 实习内容及带教实施模式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制剂(片、丸、颗粒、胶囊),合剂,普通制剂配制,药品检验。带教实施模式是以不同剂型的制剂生产工艺流程为明线,以贯穿体现GMP模式的药品生产为暗线,实施药剂学的临床带教。医院部分制剂生产流程见图1。
2.3 以中药片剂生产为例,展示制剂实习带教过程
首先带教老师向学生讲解我院中药片剂的生产及工艺流程,重点让学生熟悉掌握各工艺环节中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从中体现GMP的要求和做法。生产及工艺流程简单示意如下:
生产计划原辅料采购计划生产指令原辅料采购验收投料(如提取)减压浓缩干燥粉碎制颗粒压片包衣送检合格后包装成品检验合格后入库。
在执行上述内容的过程中,强调制剂配制必须按制剂配制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所用的原辅料必须符合药用标准,所使用的设备必须有状态标志,物料应有物料标示卡,所有的投料、称量操作必须双人复核,并双签名,每个工序操作必须填写生产记录,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签名,物料进行色标管理,每批产品都有一个完整的批生产记录,用于产品质量的跟踪与索源等。
涉及具体工艺如,①药材提取工艺,首先要核对投料,使用的设备为多能提取罐,本设备为压力容器,必须在密闭的情况下操作,不可随意打开。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操作压力容器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本设备可用于水提、醇提及收集挥发油,药材的提取效果与所用的溶媒品种、数量,提取时间、温度、压力有关。②药液采用减压浓缩,此法在中药制药行业中广泛使用,优点是温度低,有效成分不易被破坏,且浓缩速度快。浓缩所得的稠膏需送半成品检测水分,或用婆美计测定相对密度,作为工艺参数之一。③根据工艺要求需进行醇沉,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醇沉,用不同的醇沉浓度,醇沉后得到什么,醇沉前稠膏的浓度对醇沉的结果有什么影响。④另外,处方中有部分药材需要粉碎,以粉入药,目的是作为填充剂,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全面保存该药的药效,此时可以向学生设问,有哪类药材适合于粉碎入药,药材粉碎前需要干燥处理,不同药材干燥温度有什么要求,用于不同剂型药粉粉碎度有什么要求。⑤药粉与稠膏混合,干燥粉碎过筛后得干膏粉,干膏粉的粉碎度有什么要求。⑥制剂成型,按工艺要求,将干膏粉(干膏粉加辅料)混合均匀后与适宜的黏合剂或湿润剂(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制软材,让学生感受制软材、制颗粒、干燥颗粒时注意首先在低温的情况下挥尽乙醇,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将颗粒干燥到一定的水分后整粒,加入剂混匀,压片,压片时注意压片机的安全操作,清洁保养,压片应控制环境的温湿度(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45%~65%)及片重差异(每隔一段时间称片重一次)等。⑦半成品检验,检验合格后,素片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包装,包衣片还需进行包衣操作。
3 实习带教总结及体会
学生通过参与具体品种的生产实践,掌握同类制剂工艺过程,以及对其他制剂的配制工艺操作亦能触类旁通。明确GMP的基本是要保证药品质量,必须做到防止生产中药品的混批、混杂、污染和交叉污染,在硬件方面要有符合要求的环境、厂房、设备。在软件方面要有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的制度、完善的验证管理[3]。
了解生产不同剂型制剂有不同洁净级别的要求,一般片剂、丸剂、胶囊剂及颗粒剂在30万级洁净室,溶液剂在10万级的洁净室进行[4]。药检室卫生学检查的超净工作台,洁净级别为100级。制剂工艺用水的要求,洁净区内的着装要求,洁净区室与室之间及洁净室与走廊之间有压差要求,及干湿度的要求,和定期消毒等。
临床实习时间是短暂的,但也是十分宝贵的。实习带教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带教老师是基本操作技能的直接传授者,他们的教学态度、带教方法、带教水平直接决定带教效果[4],因此带教老师也要积极跟踪本学科的进展,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在实习期间只有多用眼用心,勤动脑动手,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实践,多做记录,全心全意投入实习中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学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与他人的沟通合作和谐相处,才能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药学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杰.制剂学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中医教育,2007,(2):83-84.
[2]Jungqvist L, Rernuller B. Hazard Analyses of Airborne Contamination in Clean Rooms Parenteral [J]. Science & Technology,1995,15:201.
比较有名的是用香汤浴,这主要是麝香和一些中国中药配伍,则患洗澡浴汤,可有效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最终健身治愈效果。在古代,这是习惯用花煎水洗澡,如使用光圈叶片或烧开水,然后擦拭身体的孩子,然后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这些方法都不错,但很难处理,让人们少用现代的。随着中国医学的快速发展,学习,它是由浴室准备一次性量,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也很容易上手,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健作用。并且药剂学还可有效改变方剂剂型。方剂剂型被改变以后,导致药物可以去粗存精,使病患使用药物剂量减少。打个比方像七宝美髯丸,它主要由传统药物构成,且它的制备工艺较为简便,把七味药材依据一定方法炮制,研成细粉,然后借水与蜂蜜制成丸[5]。
二、方剂学为中药药剂学基础
方剂形成历史较为久远,该类书籍也较为常见。制剂学发展范围与途径同样具有选择性,且需要选择通过临床验证,具备明显治疗效果方剂使其发展。例如,选择一些旧中国的经验和民间单方和秘密等,其挖掘和继承,再由相应的加减,以创建一个新的。例如,古巴四逆汤被开发成四逆散四逆注射和口服和四逆汤滴丸等。此外,通过密宝丹发展为云南白药,但现在他们改变成粉末,胶囊,后来发展云南白药与云南白药灌肠液体复合酊。重要制剂学已取得一部分成就,都是以方剂作为基础获得的。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22-01
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属于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涉及面广。在药剂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很多基本理论、处方设计、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内容。药剂学与很多学科有密切关联,包括化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化学等。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药剂学各分支学科,包括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等。药剂学也是很多药学院校开设的主干课程,药剂学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药学毕业生的整体能力和质量,也影响到各分支学科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如何学好药剂学,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学好药剂学的主要方法。
1 明确药剂学的研究方向,建立学习方法
在学习药剂学这门课程之前,首先要明确三个问题:药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药剂学的研究方向包括哪些?药剂学是利用现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备成合理的应用形式(即剂型)的一本实践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贯穿于各章节的学习内容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对象是药物制剂。但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些要点。例如有些学生会问“如何分离中药的某些成分”、“某单体成分的药理活性如何”等类似问题,学生将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研究内容混为一谈,学习起来比较混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反复明确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学生应该清楚知道药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药剂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比较庞杂并且知识点较多,学习起来需要不断的记忆和理解。但在药剂学的学习方法上,可以以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和特点为纲,逐渐扩展内容到主要组成、制备工艺、所用辅料、质量评价、发展概况等方面。根据剂型概念和特点可以推断其主要组成成分及制备工艺等。例如,学习脂质体制剂新技术时,应以其概念和特点为基础,即脂质体是含有磷脂和胆固醇的双分子层的封闭囊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后再扩展到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包括溶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等)、脂质体的分类(包括大单室脂质体、小单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脂质体的质量评定指标(包括包封率、载药量、药物释放等)。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介绍脂质体的发展概况及新型的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及热敏脂质体)等。在学习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剂型概念和特点,找到制备工艺―分类―质量评定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是药剂学的各知识体系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
2 理解药剂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重点内容
药剂学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成型过程的相关理论、制备工艺及合理的处方设计。其原理渗透到各章节中,是学习药剂学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理解基本的制剂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制剂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例如,片剂是各药物制剂使用最广泛的固体剂型。根据片剂的特点,有三种压片方法,包括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粉末制粒压片等。那么如何选择各压片方法呢?湿法制粒压片法是最经典和广泛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药物和辅料均匀制备成流动性很好的湿颗粒,经整粒后再进行压片,有效地解决了片剂均匀度、流动性等问题。理解了这样的压片原理,可以进一步重点掌握片剂的四大辅料(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和剂),理解各种辅料成分及特点及随后的包衣技术。再例如固体分散体技术,主要原理是将药物均匀地分散在载体材料中,药物在载体中以微晶、分子溶液或低共熔物状态存在。固体分散体的意义是在于难溶性药物的高度分散,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能力。在掌握了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介绍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干法、喷雾干燥法、熔融法等,结合药物的性质选择合理的制备方法。并熟悉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包括药物高度分散在载体材料中;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水溶性、吸收及生物利用度;适用于油性药物的固体化;物理稳定性差、载药量小;工业化生产困难等。进一步理解固体分散体的鉴别方法,包括红外光谱鉴别法、粉末X射线鉴别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拉曼光谱鉴别法等。最后掌握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药物的无定型状态、微观形态、药物释放性质等。
3 重视实践及课外探索
由于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探索。广泛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课堂上所学习往往都是最基本和典型的制剂技术。如何将课堂上的制剂理论更好地用于指导实际制剂开发和设计尤为重要。因此,药剂学实验课特别重要。通过药剂学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制剂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药剂学问题的能力。在药剂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思考:为何将药物制备成该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包合物的实验中,采用具有空穴结构的β-环糊精来形成中药提取物包合物,利用饱和水溶液的方法来制备该包合物。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书本中所提到的包合物各种理论和实践。另外,学生应多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活动,以课题的形式带动学生学习药剂学的兴趣。在课题的进行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药剂学问题的思考方式、问题解决模式及应用实践。透过表象看本质,有效地加强各知识的综合运用。
总之,要学好药剂学要根据药剂学的特点及规律性,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研究方向和内容,突出重点,重视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对药剂学的综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