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拓展训练感悟范文

时间:2022-05-26 21:33: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拓展训练感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拓展训练感悟

篇1

二、拓展训练培训模式

1. 拓展训练涵义

拓展训练,字面意思是船要离港招集船员的旗语,后解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投向未知的旅程,迎接一次次没有未来的挑战。“拓展训练”在1946年就形成该种意识,起初是为提高战士们面对突发灾难时的生存能力,二战结束后,英国出现了Outward Bound管理培训,后扩展到学生和工商从业者,在1963年开始真正推广开来。到1994年刘力创办第一所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并命名为拓展训练被引入国内而迅速风靡全国。

现阶段的拓展训练通过将生活、工作中的事情演变为典型的活动、游戏等,让培训人员在策划的活动中参与进来,在活动在感悟带来的思想冲击,并迁移到后续的工作中,改变以往的行为方式。

2. 拓展训练内容设计原则

拓展训练内容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目的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应服务于培训目的。二是适应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要符合培训对象情况。三是启发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应有利于转变新员工的已有观念和个人角色定位,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四是针对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是针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而进行有机结合的。五是安全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要考虑参与的员工综合素质、能力等,坚持安全第一、培训为辅。六是时间费用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要根据企业提供的资金和员工培训时间、整体素质等。

3. 拓展训练实现预期目标

拓展训练通常具有的环节包括团队热身、个人展示项目、团队项目和训练回顾总结。通过团队热身项目,加深新员工之间的熟知程度,消除进入职场的紧张感,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通过个人展示项目,考验受培训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展示个人能力。通过团队项目,以实现团队目标而改善受培训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特别是复杂、高难度的项目,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相互理解、认识、配合、信任等,形成良好的团队感。通过训练回顾总结,帮助员工消化、整理训练过程,深入感悟培训带来的收获,并将收获带入到工作中去,实现企业培训目标。

三、拓展培训在企业新员工培训中的具体应用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航天企业,始终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人力资源部门十分重视新员工培训,每年分别在4月份和8月份新员工培训中开展拓展训练,新员工人数为20人左右,每次一天时间,已连续采用我单位的培训方案6年。在拓展培训中,各环节项目应用都非常出色,并取得较好效果,已采用的培训项目有疯狂的快递、团队钻网、蛟龙出海、高空断桥、达芬奇密码、信任摔背、无敌风火轮、雷阵等。

四、拓展训练在企业新员工培训中的作用

企业通过拓展训练能够更快的了解新员工的能力及性格特点,准确的发现新员工的类型,对到岗后的岗位分配及定向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作用,人力资源部门考察分析后把每一位新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做团队建设,可以挖掘新员工的潜能,培养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炼个人意志,帮助新员工更快的进行角色转换。主要概括一下几点:

1. 增强新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其快速确定团队位置

新员工刚进入企业必然会由于外界环境、工作等不同,把握不住可能存在的变数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且由于职场环境和生活中不时存在的各种欺骗和陷阱等,使得新员工往往会谨言慎行,小心收敛自己内心想法,害怕得罪上级、同事等,不自觉形成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意识,员工与员工之间存在较大距离感。通过拓展训练项目活动,让新员工在游戏中营造出一种互相接触、互相帮助的氛围,调整员工心态,培养员工之间主动交流。在多个项目活动后,员工们经过了认识、自我表现、相互合作等,让员工们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友谊、温暖、协作、鼓励等情感,在团队中准确找到自我位置,快速融入团队。

2.培养新员工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从来就不缺少改变。面对外界变化时,人们怎么才能更好的面对和处理呢?只有创新,树立创造性思维,积极应对环境变化。拓展训练通过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途径,为员工提供了学习的舞台。

3.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团队目标

“无敌风火轮”项目就要求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协调好步调和速度,最终达到终点线,取得胜利。拓展训练后,员工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增加了更多默契,减少了争论;面对团队利益时,员工懂得舍弃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安排,严格执行团队任务,通过合作实现团队目标;明确了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在团队面前不值一提,一个强大有力的团队也是个人力量无法抗衡的。“聚则力生,和则力强”,这正是拓展训练为新员工团队带来的感悟和收获。拓展的不仅是知识、技能,还有更重要的意识、心胸、潜能,在之后的企业发展中贡献更多力量。

篇2

1.拓展训练的作用

拓展训练通过设定一系列的特殊情景和条件,让受训队员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使自己的心理发生变化,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最后完成任务。这种非常态的情景满足了人们对冒险的内心需求。

拓展训练的真正功能是:挖掘出自身更大的潜能,探寻更多外部的可能性。拓展训练激发出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力,使其提升到可能达到的巅峰是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拓展训练培养个人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使个人敢于挑战自我,磨炼坚强的意志,提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拓展训练,受训者多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挖掘自身潜能,改善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团队的作用,增强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改善与他人关系,更融洽地与团队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等。

2.职业学校体育课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2.1拓展训练的引入能够满足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当前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的项目主要以篮、足、排、田径和武术等为主,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而拓展训练则能够很好地回归自然,让体育运动为生活服务,学生亲自参与和感受拓展训练给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学习的同时使身心健康、团队意识、意志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就是拓展训练的魅力所在,同时也符合《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效果显著,这是其他课程做不到的。

2.2拓展训练的引入能够完善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

经研究发现,部分青少年学生由于运动技能欠佳而不爱锻炼,在体育活动中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找不到成功的喜悦,慢慢就失去运动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选择能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特长的拓展训练的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拓展训练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而是把集体参与和团队协作学习放在首位。这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可以有效提高。可见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教”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学习情境、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适合学习的外部条件,其作用是产生“学习”。“会”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从而在现实环境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并促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

2.3拓展训练的引入是社会发展需要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提高了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学生迎接未来挑战应该具备的。我国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所运用的体验式训练模式拓展训练,在完善自我观念、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教育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重要手段。在一些一线城市中很多大学和高中都已经将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体系,或者到校外拓展培训机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训练,或者将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堂中,从而突破长期以来体育课程的传统教育格局,不仅增强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而且丰富体育课程体系。

3.职业学校体育课引入拓展训练的基本思路

3.1拓展训练的教学目标

拓展训练作为项目引入到体育课程中的教学目标首先应遵循中等职业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七个领域:运动参与、增强体能、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目标,拓展训练除了实现运动参与、增强体能、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和职业素质这五个领域目标之外,也应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领域发挥其功能。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于进取、敢于挑战、顽强拼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实现心理健康目标。在课程标准中,设立社会适应这一目标领域,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对于职业学校学生也面临毕业就进入社会工作的情况,需要学生在学校就培养自己社会适应的能力,拓展训练恰恰凸显了这方面的优势。

3.2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拓展训练主要是由“体验”―“感悟”―“分享”―“经验”―“应用”五个阶段组成循环式的教学模式,五个阶段都很好地完成才会形成一个真正的拓展训练项目。第一学生通过拓展训练项目进行亲身体验,第二通过体验后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感悟自己的收获,第三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并听取他人的看法,第四通过互相分享分析成功与失败原因获得拓展训练带来的经验,第五将拓展训练所获得的经验应用到生活中。

3.3拓展训练教学内容

根据中等职业学生特点及学校软、硬件条件,进行合理的内容选择。职业学校学生多数由于初中成绩差而深感自卑与孤僻,可以选择“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等项目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同时增强自信心。教师也可根据学校场地、设施情况选择适合的拓展训练项目或自创改编合适的项目。

3.4拓展训练教学评价

篇3

高职“三生教育”实践不能脱离“工学结合”的大环境。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性的实践锻炼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的“三生教育”实践提供了优势。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为“三生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企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三生教育”跟进企业,以企业和实训基地作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使得高职院校的“三生教育”环境不同于以往校内环境,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社会实践环境,而是过渡到了企业和社会,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内容丰富。实践的教育内容模块也具有了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企业生动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实的教育平台、丰富的教育题材、生动的教育素材为拓展高职“三生教育”载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同时也给工学结合背景下,如何搞好高职“三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种基本形态。实训中和实训后正是学生思想观念波动大、心理困惑多、人生目标迷茫模糊、不良情绪集中、心理跨度大的阶段,也正是“三生教育”的重点阶段,而我们目前的实践情况恰恰是忽视和遗漏了实训中和实训后的“三生教育”,出现了“校内满堂灌、校外再不管、企业不过问”的局面,致使高职的“三生教育”脱节、断裂,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导致费了力却效果不佳,大打折扣。因此,高职的“三生教育”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实践模式,而是应与专业教学同时跟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笔者试图从工学结合的角度,构建高职“三生教育”的实践模式,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三生教育”实践的日常实效性、连续持久性和科学发展性,实现高职“三生教育”实践的常规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工学结合下“三生教育”实践模式——四个“复合”

(一)三位一体——“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的复合

1.三位一体的内涵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种基本形态。“三生教育”也可相配套的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的三生教育。所谓“三位一体”即工学结合不同阶段“三生教育”实践的一体化。就是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工学结合全过程中的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的具体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个阶段“三生教育”的复合。所谓“复合”,不是简单的对接和链接的结合,而是有机的叠加和重合的融合。实现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生教育的复合,可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三生教育”的连续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三位一体的内容

(1)“实训前”三生教育

顶岗实习意味着学生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新角色的扮演、管理方式和人际关系环境能否适应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挑战。因此,“实训前”的三生教育非常重要,应该围绕如何快速适应企业进行,如开展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和实训中高职学生的自身定位教育。

(2)“实训中”三生教育

顶岗实习通过让学生在社会、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对社会、企业及“社会人”、“企业人”所要求的信息有较真实的体验,能自觉地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磨炼和自我完善。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免因为心理跨度大而出现心理困惑多、不良情绪集中等问题。此时,要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跟踪指导,特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心态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挫折教育,及时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有效保障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

(3)“实训后”三生教育

就学生个人而言,经过几个月工作回到校园后,感触颇多。“三生教育”要趁热打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习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反思与总结。

(二)见识、感悟、体验三种实践方式的复合

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形成学生个体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素质的过程。学生的素质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要素组成,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行为是目的。通过见识实践以实践的方式实现认知上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感悟实践,实现情感上升华、理性上感悟,通过体验实践,实现行为上欲试,培养行为能力,建立正确的行为。从见识到感悟再到体验的实践方式遵循了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符合其态度和观念形成、行为养成发展的特殊规律。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过程中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建构主义在本质上真正恢复了教育视野中的学生主体性,体现了以学生的成长为本、发展为本的教育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见识、感悟和体验实践方式的复合,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关注体验者的体验过程,重视关系互动和情绪、情感的作用机制,强调“三生教育”的情景性、建构性、生产性和创造性。[2](P12)

1.见识实践

见识实践就是把大学生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人生道理经过概括、提炼,用简洁的文字、明了的图片、典型的事例,制成可视、可听的课件与图片,让学生一看便懂。通过展厅布置,以实物、课件、图片等视听类资料的形式创建见识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参观平台的过程中,通过平台设置的场面和画面感同身受,从而实现对三生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的德育实践观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实践不仅仅指做与行,更包括了主体的各种见识、体会、体验。见识实践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知问题,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认知教育,而是以实践为主要手段和方式的认知教育。传统的德育认知教育是一种单向传输式教育,以灌输知识为中心,只注重认知、推理,重认知轻内化,重灌输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现代学习理论指出,通过学生实际的做与行,使认知实现内化,形成一定的品质和能力,进而外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见识实践扬弃了德育传统教育模式的片面性,突出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见识实践的教育方式不仅赋予了“三生教育”以知性品质,更强调了见识实践是“三生教育”中一个特殊的实践形式。[2](P3)

2.感悟实践

感悟实践就是在见识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所创设的特定场景进行活动训练,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等活动项目,使学生的认知、情感、领悟和行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感悟道理,从而确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的一种实践训练活动。感悟实践项目是实施感悟实践教育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三个部分。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思想观念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积极变化,而这种变化首先来源于学生对外界情景的感知。当这种感知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上逐步深入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逐渐认同,并开始用理性去指导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在感悟实践过程中,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和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增强他们良好的品质意识和行为能力。感悟实践所创设的特定场景能为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余地,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思考的结果和做人的感悟,既能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又重视行为训练,既进行了做人做事的教育,又训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为统一起来。在此过程中,感悟实践实现了活动训练和人生感悟相结合;实现了理性认知和行为训练相结合;实现了情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2](P110)3.体验实践体验实践是指建立在以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高尚情操、爱心、责任感、正义感、意志力和健全心智,树立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为目标的“三生教育”实践教育模式。体验实践包括校园体验实践和社会体验实践两大方面。校园体验实践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校内实践活动,如校内工厂实习实践、校内工作岗位实习实践等;企业体验实践主要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体验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经验,从而达到学生个人能力的有效扩张,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从而形成使自己终生受益的人生观和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的教育目的。通过体验实践,把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论付诸于人生实践,锻炼能力、砥砺品格、健全心智、提升素质,把人生的感性认识实现理性的升华。见识、感悟、体验三种实践方式的复合整合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可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目标。

(三)三师一友的复合

“三师一友”指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3]“三师一友”的复合指学校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相复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三生教育”格局。在“三师一友”工作机制下,发挥企业的作用,创新教育主体,在实习单位建立“三生教育”实训基地,把“三生教育”延伸到工厂。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我们根据学生专业实践课多和实习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沟通,直接在实习单位建立“三生教育”实训基地,邀请实习单位领导、负责人和实习带队教师一起组成学生“三生教育”实训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学生“三生教育”实训。在实习开始之前,由德育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带队教师共同制定周密的“三生教育”实训教学计划。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领导、实习指导师傅和实习带队教师负责实施,德育理论课教师也要经常到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同企业职工一样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三师一友”工作机制使“三生教育”渗透到“工学结合”的全过程,在专业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企业实习的各个环节,形成宽泛而多层次的教育主体,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篇4

高职“三生教育”实践不能脱离“工学结合”的大环境。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性的实践锻炼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的“三生教育”实践提供了优势。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为“三生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企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三生教育”跟进企业,以企业和实训基地作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使得高职院校的“三生教育”环境不同于以往校内环境,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社会实践环境,而是过渡到了企业和社会,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内容丰富。实践的教育内容模块也具有了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企业生动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实的教育平台、丰富的教育题材、生动的教育素材为拓展高职“三生教育”载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同时也给工学结合背景下,如何搞好高职“三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种基本形态。实训中和实训后正是学生思想观念波动大、心理困惑多、人生目标迷茫模糊、不良情绪集中、心理跨度大的阶段,也正是“三生教育”的重点阶段,而我们目前的实践情况恰恰是忽视和遗漏了实训中和实训后的“三生教育”,出现了“校内满堂灌、校外再不管、企业不过问”的局面,致使高职的“三生教育”脱节、断裂,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导致费了力却效果不佳,大打折扣。因此,高职的“三生教育”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实践模式,而是应与专业教学同时跟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笔者试图从工学结合的角度,构建高职“三生教育”的实践模式,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三生教育”实践的日常实效性、连续持久性和科学发展性,实现高职“三生教育”实践的常规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工学结合下“三生教育”实践模式——四个“复合”

(一)三位一体——“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的复合

1.三位一体的内涵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种基本形态。“三生教育”也可相配套的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的三生教育。所谓“三位一体”即工学结合不同阶段“三生教育”实践的一体化。就是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工学结合全过程中的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的具体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个阶段“三生教育”的复合。所谓“复合”,不是简单的对接和链接的结合,而是有机的叠加和重合的融合。实现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生教育的复合,可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三生教育”的连续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三位一体的内容

(1)“实训前”三生教育

顶岗实习意味着学生到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新角色的扮演、管理方式和人际关系环境能否适应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挑战。因此,“实训前”的三生教育非常重要,应该围绕如何快速适应企业进行,如开展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和实训中高职学生的自身定位教育。

(2)“实训中”三生教育

顶岗实习通过让学生在社会、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对社会、企业及“社会人”、“企业人”所要求的信息有较真实的体验,能自觉地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磨炼和自我完善。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免因为心理跨度大而出现心理困惑多、不良情绪集中等问题。此时,要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跟踪指导,特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心态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挫折教育,及时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有效保障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

(3)“实训后”三生教育

就学生个人而言,经过几个月工作回到校园后,感触颇多。“三生教育”要趁热打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习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反思与总结。

(二)见识、感悟、体验三种实践方式的复合

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形成学生个体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素质的过程。学生的素质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要素组成,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行为是目的。通过见识实践以实践的方式实现认知上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感悟实践,实现情感上升华、理性上感悟,通过体验实践,实现行为上欲试,培养行为能力,建立正确的行为。从见识到感悟再到体验的实践方式遵循了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符合其态度和观念形成、行为养成发展的特殊规律。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过程中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建构主义在本质上真正恢复了教育视野中的学生主体性,体现了以学生的成长为本、发展为本的教育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见识、感悟和体验实践方式的复合,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关注体验者的体验过程,重视关系互动和情绪、情感的作用机制,强调“三生教育”的情景性、建构性、生产性和创造性。[2](P12)

1.见识实践

见识实践就是把大学生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人生道理经过概括、提炼,用简洁的文字、明了的图片、典型的事例,制成可视、可听的课件与图片,让学生一看便懂。通过展厅布置,以实物、课件、图片等视听类资料的形式创建见识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参观平台的过程中,通过平台设置的场面和画面感同身受,从而实现对三生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的德育实践观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实践不仅仅指做与行,更包括了主体的各种见识、体会、体验。见识实践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知问题,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认知教育,而是以实践为主要手段和方式的认知教育。传统的德育认知教育是一种单向传输式教育,以灌输知识为中心,只注重认知、推理,重认知轻内化,重灌输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现代学习理论指出,通过学生实际的做与行,使认知实现内化,形成一定的品质和能力,进而外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见识实践扬弃了德育传统教育模式的片面性,突出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见识实践的教育方式不仅赋予了“三生教育”以知性品质,更强调了见识实践是“三生教育”中一个特殊的实践形式。[2](P3)

2.感悟实践

感悟实践就是在见识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所创设的特定场景进行活动训练,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等活动项目,使学生的认知、情感、领悟和行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感悟道理,从而确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的一种实践训练活动。感悟实践项目是实施感悟实践教育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三个部分。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思想观念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积极变化,而这种变化首先来源于学生对外界情景的感知。当这种感知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上逐步深入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逐渐认同,并开始用理性去指导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在感悟实践过程中,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和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增强他们良好的品质意识和行为能力。感悟实践所创设的特定场景能为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余地,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思考的结果和做人的感悟,既能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又重视行为训练,既进行了做人做事的教育,又训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为统一起来。在此过程中,感悟实践实现了活动训练和人生感悟相结合;实现了理性认知和行为训练相结合;实现了情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2](P110)3.体验实践体验实践是指建立在以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高尚情操、爱心、责任感、正义感、意志力和健全心智,树立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为目标的“三生教育”实践教育模式。体验实践包括校园体验实践和社会体验实践两大方面。校园体验实践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校内实践活动,如校内工厂实习实践、校内工作岗位实习实践等;企业体验实践主要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体验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经验,从而达到学生个人能力的有效扩张,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从而形成使自己终生受益的人生观和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的教育目的。通过体验实践,把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论付诸于人生实践,锻炼能力、砥砺品格、健全心智、提升素质,把人生的感性认识实现理性的升华。见识、感悟、体验三种实践方式的复合整合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可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目标。

(三)三师一友的复合

“三师一友”指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3]“三师一友”的复合指学校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相复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三生教育”格局。在“三师一友”工作机制下,发挥企业的作用,创新教育主体,在实习单位建立“三生教育”实训基地,把“三生教育”延伸到工厂。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我们根据学生专业实践课多和实习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沟通,直接在实习单位建立“三生教育”实训基地,邀请实习单位领导、负责人和实习带队教师一起组成学生“三生教育”实训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学生“三生教育”实训。在实习开始之前,由德育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带队教师共同制定周密的“三生教育”实训教学计划。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领导、实习指导师傅和实习带队教师负责实施,德育理论课教师也要经常到企业进行跟踪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同企业职工一样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三师一友”工作机制使“三生教育”渗透到“工学结合”的全过程,在专业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企业实习的各个环节,形成宽泛而多层次的教育主体,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篇5

三天的拓展训练在严寒夹杂着雨雪风霜中紧张结束了,留给我的反思如同恶劣的天气一样刻骨铭心。

三天时间里,我们做完了《没有任何借口》、《众志成诚》、《同舟共济》、《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相依为命》、《巨人梯》、《雷区取水》、《孤岛求生》、《月球行走》、《高空跨越》、《挑战NO.1》、《千手观音》、《盲兵布阵》、《毕业墙》等项目的挑战。不管项目成功与否,都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感悟,项目结束后,我总结了一句话概括了我的心得。挑战、超越、体验、分享、成才。

在《众志成诚》项目中,我们第四期拓展训练营创造了奇迹,我们用1.6秒的成绩打破了记录。当我们整个团队肩靠肩,背靠背互相给对方力量的时候,铁铮铮的汉子感动了,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体会到了凝聚力的重要性,更加体会到了团结一心的力量,这些都是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是这个团队的魄力,使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一、信任是个人的胸怀,是团队的气质

拓展训练中,只要是一个队相互合作完成的项目,都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彼此信任,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完成项目。在《信任背摔》时,当我站在1.6米高的背摔台上,看见下面手和手搭起的坚固人墙时,我没有紧张,因为我相信我的伙伴,当眼望天空的刹那,我确信我是安全的。虽然我的动作没有体操健儿完美,但我体验到了信任是多么重要,那是一个人的胸怀,是整个团队的互信,是这个团队的气质。

二、高品质的沟通是个人成功的基础,是团队卓越的前提。

在几天的拓展训练中,让我体会颇深,凡是一个队要协作完成的事,就得有周详的计划,有良好的检查,还有好的处理方法,有正确而又向上的追求。这些都免不了沟通,高品质的沟通,对于团队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团队只有建立起高品质的沟通,才能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才能有计划、有思路的完成任务,才能最大的创造经济效益。一个团队能否卓越,看整个团队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能力。一个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个人才。高层的思想要通过沟通传达给下面的执行者,中层的意见、执行力是通过沟通让员工落实的,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直接关乎企业的生产力。什么是团队,团队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带着一群长耳朵的人。

三、8米高空跨越的不仅仅是1.2米,而是挑战自我的超越。

站在8米高的断桥上时,我知道我的安全是有保证的,但我还是胆怯,当教练下达“预备跳”的的命令时,由于准备不足,我没有跳过去。此时,我在调整自己,我在深呼吸,我在与我内心的(ego)小我做斗争,第二次,我战胜了自我,我克服了潜意识的害怕,我跳过去了,当时我是激动的,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断桥。人生抉择时,没有保险绳,没有强有力的团队支撑,只有自己,甚至只有一次机会,自己能做的,只有调正心态,战胜自我。那样才会是一马平川,才是康庄大道。其实,阻止我们成功的,并不是我们不能完成和不可能完成的事,而是我们深信不疑但其不然的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会坚强的走富有挑战的道路,做一个有气魄的男人。

四、细节是品质、默契最关键。

《穿越电网》、《雷区取水》、《孤岛求生》、《月球行走》、《千手观音》几个项目无不强调细节和团队之间默契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月球行走》时,要求我们团队的每个人注重细节,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千手观音》项目中,我们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我们团队没有高度的默契,我们很少关注内心中真实的自我,而对表象的事物关注太多,我们无意识的行为和微乎其微的力量会对整个大局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些项目我们虽然失败了,但我们总结了经验,我们整个团队没有抱怨,团结一致、默契度也越来越高,在后面传乒乓球游戏中,我们默契的配合完成游戏的时间比其他队提前了两倍有余。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我们产品的品质,也是我们每个人对待产品的人品问题。

此次拓展训练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同时也做失败了几个项目,不管成功与否,我挑战了自己,我体验了培训,我分享了心得,我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时也超越了自我。我们雪狼队是成功的,雪狼队的野马伙伴我也是成功的。我相信,经过此次训练,我会更加成熟,并将这些体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在不断挑战中成长、成才、成功。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和经济的全球化,人才已经成为了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因素,所以企业竞争就是团队的竞争。企业凝聚力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团队归属感是产生凝聚力的基础,所以培养团队归属感是企业人才管理核心任务。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培训,对企业的团队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团队凝聚力,强化团队的合作精神,培养团队归属感。

拓展项目“信任背摔”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户外游戏,但是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团队的归属感,强化团队合作精神。这个项目要求站在1.5米的高台,然后背向垂直往后倒下,最后由下面的团队接住。拓展训练首先通过心理挑战去促使团队之间的信任建立,然后团队拓展过程促使学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关怀,让拓展的学员感受到家的味道,最后拓展训练达到培养团队归属感的目的。

拓展项目“有轨电车”是一个经典的团队合作性项目。拓展项目要求八人同穿一双鞋,然后从始点走到终点,小组所用时间最少的团队获胜。拓展项目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有人穿大鞋、有人喊口号,通过分工合作、团队配合共同完成拓展项目。拓展训练就是通过团队合作去强化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的。

进行拓展项目“极速圆木”的过程中,圆木桥过度摇晃会导致团队部分人员掉到了桥外的安全网上,通过团队之间的帮助、鼓励、关怀、安慰培养团队之间的感情,让团队的人员感受到家人一般的温暖,让参与拓展训练的学员感受企业归属感。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为期两天一夜的拓展训练结束了,但留在心里的震撼却是永恒的。训练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这次训练,是一次身心的大洗礼,是进一步推动我全力以赴作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训练,而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完美体现。经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急速60秒这个游戏让我感触颇深。这一项目要求我们在六十秒的时间里将暗藏着数字信息的30张卡片按照数字顺序排列起来。游戏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我们两个小组都各自为了自己小组的成绩而努力着,却没有想过我们两组其实可以信息共享、互相合作这个原理。其实在工作当中,我们也常常这样,没有双赢思维,只想住自己团队的获胜,而往往却没有哪个团队取得好成绩,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合作,那我们的成绩不是更上一层楼了吗?

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感恩的心”。在这个活动中,训练老师把学员们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哑人,一组扮演盲人,携手共同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在这段路程中,当我被蒙上了双眼,暂时失去视觉,看不到任何东西的时候,我开始感到茫然无助,甚至有些担心,因为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将要去哪里,更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握住了我,尽管我看不到,但心灵却格外的明亮;尽管他不曾对我说一句话,但是我却分明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扶持、关爱和保护。坎坷中,他为我趟出坦途;危险处,他为我扶持保护,帮助我探索周围的世界。渐渐的,我不再担心,越来越坦然,越来越自信,因为我知道,有自己的伙伴在身边,他是那么体贴,那么无私,那么高尚。终于,他引领着我走完了这段旅程,这时在我的心中只剩下满满的感动。回首我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疼爱我们、为我们日夜操劳的父母,给我们教诲的老师,曾经帮助我们的人,给我们伤害的人……所有这些人丰富我们的生命,给我们成长,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我们生命中的各种人。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挫折时刻有坚定的信念,它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未来,去挑战那充满荆棘的人生旅途。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逆境中才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它让我们充满希望充满力量,顽强拼搏,不放弃一丝努力。

篇6

1.拓展训练

1.1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BOUND,中文译为“拓展”或“外展”。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时英国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通过强化的、富有刺激性和冒险精神的专门训练,锻炼年轻海员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二战后,该训练几经演变,适应了现代人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其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保留下来.成为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潮流中的一项新时尚,成为素质培养的一种时尚活动和企业培养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各类群体,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团队精神训练等方面。通过拓展训练,参与者能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

1.2拓展训练的概念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在中国,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的模式。它使学员通过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体验和感悟.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自我认识。

2.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原本不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显得更加缺乏,体育师资力量和专业结构也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体育需要。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在不断地革新.而高校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再学习的机会又相对较少。很多体育教师对“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这几年的高校体育教学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状态,学生的健康水平也不同程度地下降。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较为局限,主要是以体能训练为主.还没有有意识地延伸到精神的层面.不太注重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主要以个人竞技项目为主。一些集体项目也没有充分发挥项目的核心精神(团队合作)。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已对这些运动项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提出,选项体育课、俱乐部制体育课、保健体育课等类型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相继应运而生,且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现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现代教育思想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依然摆脱不了体育的课程资源集中在高校的现象,难以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体育课程教学

2.2我国高校学生现状分析

自从1980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独生子女已成为现在年轻一代的主体.他们出生在我国政治上拨乱反正的时期,教育上重新振兴之际,正是我国从动荡向整治转换的过渡时期。他们在成长期经历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在新1日两种体制的转变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双重挤压下发生着急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因为没有体验过父母经历过的政治风波、贫困生活等。而缺乏前辈所具备的吃苦耐劳的韧性和“我为人人”的理念.人文素质较为缺乏:他们因为是独生子女.存在不少心理健康问题,但时代却赋予他们强烈的个性和不受约束的性格.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倾向;他们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热衷社会实践和学习实用技能,就业行为日趋理性实际,人际交往务实主动,个人目标比较急功近利:他们摆脱了前辈曾受到的封闭的桎梏,在东西方文化意识的交织中游弋,视野开阔,自主性强,增长才干的欲望强烈。

2.3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2.3.1拓展训练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内容、形式上的单一性。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一些心理拓展训练的方法,并把一些在企业中训练员工的方法借鉴到体育课中来,福建华侨大学通过定向越野课、户外拓展课的实践教学发现,拓展训练内容的引进,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内容、形式的单一性很有意义。

2.3.2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拓展训练的活动内容都是为获得某些预期的效果而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地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悟道理。同时,拓展训练又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获得知识。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不用或少用器材,如“面对面介绍”、“大胆解说”、“数字传递”等.只要有一块不大的平坦场地就可以进行练习,雨天可以在室内进行。

2.3.3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拓展训练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会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态度是决定自己获得成功的关键,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影响行动,行动产生最后结果。面对一项任务、一个困难.心态是积极的.脑海里会涌现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态度是消极的,思维将受到限制。拓展训练的培训目标就是要告诉参与者.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启示人们积极的态度是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3.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实施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3.1实施的基本内容

拓展训练的内容是为解决参训者的心理问题而设定的各种练习项目。从参与人数上分,主要包括个人挑战项目、双人协作项目、团队合作项目;从训练环境上分,包括场地训练项目、水上训练项目、山地训练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参与者之间能够相互理解、沟通,共同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认同团队精神,并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竞争的能力。

3.2实施的基本过程

拓展训练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信赖关系的确立、目标设定、挑战极限、高峰体验、幽默与愉快、解决问题等六个步骤。

3.2.1信赖关系的确定

信赖关系是拓展训练开展的基础。从第一个“破冰”项目开始,通过组建团队的过程,同伴之问迅速建立起一种亲切的、相互信赖的关系.并在接下来的项目之中逐渐强化这种信赖关系。

经过一天或者两天的训练,团队成员之间会结成一种非常友善、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开展任何活动的基础。

3.2.2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拓展训练发挥团队作用的有效因素。在每个项目中都有一些特定的困难或问题有待团队成员一起解决。设定团队目标可以使全体成员学习如何分担团队的责任。

3.2.3挑战极限

挑战极限是最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拓展训练慎重地设定了许多看起来是危险的。使参与者感觉到心理压力的活动。这绝不是单纯地追求惊险感觉的活动,而是要让参与者挑战心理极限,克服困难,去真正地释放心理压力。

3.2.4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人在进行某种技能学习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努力过程中所获得的最高的体验。高峰体验可以使每个拓展训练参与者有机会拥有自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称最满足、最幸福的瞬间为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形式多样,但核心是真正认识自己。在自己身上寻找到自信。因此.马斯洛把高峰体验称为最肯定的自我一致性体验,并认为人可以在一生中数次体验到这种高峰体验。拓展训练设置一系列特殊的情境,让参与者释放潜能.在困队的支持下积极挑战人生,这是非常容易激发参与者高峰体验的课程。

3.2.5幽默与愉快

拓展训练安排了很多有意添加幽默的游戏,使参与者在训练中产生愉,如同返璞归真的孩童一样,在追逐和嬉戏中充分释放和排解积压已久的心理压力,并且这些游戏几乎都是需要团队成员有身体接触,在相互协助中完成的。这从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3.2.6解决问题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在面对问题时应该持有何种心态,采取何种步骤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解决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拓展训练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经验。

4.拓展训练建设与设置

4.1拓展训练建设方案

参照全国已开设拓展训练教育院校的做法,高校有以下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4.1.1自行组织开展。

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将拓展培训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并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内容,购置与之相配套的拓展培训器材,利用本校资源,并借助本校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建立训练基地。在训练中要注意师资的选拔与培养,可以外聘拓展培训专业教师任教或担任顾问,也可以通过送培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师资.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4.1.2与专业拓展中心合作建设。

专业拓展培训中心相对来说经验丰富,同时具有场地优势。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高校与专业拓展中心合作,开展拓展训练项目,既可以解决“自建”经费问题.又可以在更多更广的项目领域中开展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培训。

4.2训练内容的设置

目前市场上拓展训练内容很多。根据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主要培训对象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先行开展以下训练项目:分组热身、信任背摔、盲人方阵、造桥、逃生、鳄鱼湖、交通堵塞、双赢、瞎子摸号、荆棘排雷、孤岛求生、友情传递、电网、齐眉棍、天梯、空中断桥、空中单杠、造塔、性格展示、集体木鞋、合力过桥、四绳桥、绝壁、攀岩等。以上训练项目投资不大.操作较为简单,大部分可在室内进行。现从个性培养、团队精神打造、计划的制定与资源利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几个方面选择如下几个项目作简要说明:

4.2.1性格展示

你从其他参与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为什么你在各式各样的物品中选择了此类物品?解释其特征。你对其他参加者的了解达到何种程度?是不是积极沟通?

培训目标:短时间内让大家互相了解,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4.2.2双赢

使学生在合作中能本着双赢的理念,达到双赢的理想局面。

培训目标:使学员深刻领会双赢的真谛和双赢的重要作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2.3电网

使学生懂得个人如何在团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体会“团队中没有无用的人,只有被放错位置的人”,懂得群体决策的方法及意义,认真的态度与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培训目标: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4.2.4空中断桥

培养在风险面前自我控制的能力;挑战自我,战胜自我,重新认识自我;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迎难而上;恐惧与犹豫是影响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

篇7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26-01

通过对现代企业的员工参加拓展训练的研究发现,拓展训练通过各种体验式的活动,让参训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后天习得的优秀特点和品质,特别是对现代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并大大的提高了参训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尤其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又称体验式培训,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一次次挑战。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主要是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提高盟军运输船被击中下沉时年轻海员的生存能力。所谓拓展训练,其实就是一种体验式培训,它不是简单的体育加娱乐的游戏,而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或者说是改革,它通过学员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体验和感悟,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自我认识。拓展培训师在整个训练进行过程中以一面镜子的身份出现并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使参训人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看到镜子中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改进并加强,增强参训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能力,使参训人员从思想上改进并加强,增强团队意识,加强了参训人员为了集体的荣誉合理“牺牲”自我利益的精神。那么,企业需要员工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呢?

1、企业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化高科技生产的必备条件,员工只有接受了文化教育,在工作中,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才更强,综合素质才会提高。

2、企业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员工在工作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对集体对工作能有正确的认识,做到不抵触、不消极、不懈怠,能积极主动的面对工作,在工作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且不断的充实完善自身能力,提高工作技巧。那这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是一笔财富。

3、企业需要员工具备团队精神,要想做好一件事情,绝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而必须经过不断地协调、沟通、商议、集合众志成城的力量,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才能作出为大众所接受并进一步支持的决定。

4、企业需要员工具备领导才能,企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为其工作,但在选择干部人才时,必须要求其具备领导组织能力。某些技术方面的专才,虽然能够在其技术领导内充分发挥,却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担任主管干部的职位,所以企业对人才的选用必须从基层开始培养干部,经过各种磨练,逐步由中阶层迈向高阶层,使其适得其位,一展其才。

5、企业需要员工具备创新观念,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主要在于不断地创新。科技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商场的竞争更是瞬息万变,停留现状就是落伍。一切事物的推动必以人为主体,人的新颖观念才是制胜之道,而只有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才能促成进一步的发展。

篇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97-02

拓展训练从在中国出现发展到现在,其理论体系及相关研究已越来越完善。拓展训练中体现出来的体验式教育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在非传统课堂教学的环境中亲身的去学习和感受,得到提高。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已有所体现。

一、拓展培训的概念

1.拓展培训的概念。拓展培训源于英文Outwo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2.拓展培训起源。拓展培训起源于二战。在二战中,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通过观察,人们发现能够逃生回来的海员都意志坚强、求生欲望强烈且协作能力强。经过战争中的经历、思索,德国人库尔特・汉斯创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及人工设施,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遇险后的求生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这是拓展培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法和创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认为,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续下来并引用到其他领域。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体能训练发展到人格训练、心理训练、管理训练等。

中国香港于1970年成立了香港外展学校。1995年,户外体验式培训由北京的“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现在的“人众人”教育集团)引入中国。“拓展训练”一词是最早将其引入国内的“人众人”培训机构对其的命名,也是“人众人”的注册商标。

二、拓展培训的应用范围及理论基础

随着拓展培训的不断发展完善,除了作为户外运动的分支,拓展培训还与许多别的学科交叉联系,例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等。这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在拓展培训中加以运用发挥,将拓展培训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大,从简单的军事生存训练发展到管理培训、教育培训、心理培训等等范围,参训人员也得到增多,涉及各行各业。

提及拓展培训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体验”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在获取经验和产生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管理的理论,运用于拓展培训。关于管理学中的“沟通”、计划制订、领导、组织、控制等理论,都在项目中有所体现。

1.作用。拓展培训的作用,在于他与常规教学的不同的情景设置,给参训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拓展培训自然、“险峻”的情景设置,满足了人们的冒险的需求,让参训者可以再安全的前提下去冒险去体验,以从中感悟到各种理论,发掘自身潜能。有学者说:“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从这样的情景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缺陷、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的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

2.优点、好处。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拓展培训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研究拓展培训,我们发现拓展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参训者的个人潜能,使人身上最出色的部分得到升华。总结来说,拓展培训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帮助参训者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培养参训者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参训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有利于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拓展培训的体现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故知新”、“身体力行”都是儒家一贯的教育主张。“温故知新”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会。也是说回忆过去,能更好的认识现在。“身体力行”是说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在拓展培训中,培训师会不断地诱导参训者去身体力行地完成培训项目。在分享过程中,温故知新的方法也是时刻存在的。培训师不断地引导参训者回顾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简单的、大家熟知的道理进行分析,使参训者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得到提高。

1.孔子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给他一条鱼,不如教授他打渔的方法。同样在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钻研,使学生充分领悟知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认为老师应当循循善诱,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对于这句话,东汉郑玄的解释比较确切,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何晏《论语集释》引郑玄注)这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来思考,只有在学生处于想懂却懂不了,想说却说不出的状态时给以诱发引导,这样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种老师对学生不断诱导,启发其学习的方法在拓展培训中有很大的运用。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者不断启发诱导,让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领悟到要学习到的知识。

在教学方式上,孔子多采用对话方式,提倡内省。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对话中,孔子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予子夏,而是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令子夏自己去体会。《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另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这段对话中,孔子并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弟子们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不对弟子观点进行评说,只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弟子自己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拓展培训的分享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拓展师在完成项目过程后对参训者进行分享的过程,让每位参训者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点明培训项目中的知识点,让参训者得到最深刻的知识体验,以达到最好的培训目标。

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这句话是说,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会掌握的比较牢固,掌握的牢固,就会积蓄的很深,积蓄的深,就会取之不尽,左右逢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独立的思考。

在拓展培训中,处处体现着要参训者自己学习知识,在项目过程中自己体会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等素质,通过这种深刻的体会将这些素质转化成参训者的自身素质。

(二)墨家的教育思想

1.墨子的教育思想。《经上》曾经指出:“知、闻、说、亲。”《经说上》有解释说:“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这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是亲知,就是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二是闻知,就是传授得来的知识;三是说知,就是推论得来的知识。在这三种知识来源之中,“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在亲知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亲身经历以得到知识,是拓展培训的精华所在。参训者亲身参与到各种培训项目中来,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条件下不断地经历、体验,以得到关于事物的亲身感受和见解,从中感悟到培训项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2.庄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思想中表现出了三种认知方法和途径:感知、思辨和体悟。从教育方面来考虑,这说明学生学习知识是逐步发展的。在这一认识途径中,有很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个人思考。

庄子的思想中有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他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者,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庄子的这句话,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从教育方面来理解可以说学习不是单一的读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书房,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对于他们对自然的观察、独立思考,努力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培训中,正是运用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让参训者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培训项目,使得参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到知识和哲理。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极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拓展训练不光注重学生能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注重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拓展训练思想、方式的体现。将古代教育思想中观点和拓展训练结合,丰富了拓展训练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拓展训练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椿.古代教育思想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篇9

大学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们班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户外拓展训练,我并不了解所谓的“拓展训练”到底是要做些什么,还以为仅仅是为了让团委放松疲惫的身心而设立的一个名目罢了。在这一天,所留下的余味却依然留在我的心里,这余味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多的是意志上的磨练和人格上的完善。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学习注入生命活力。真的,在这次的拓展训练中的活动中,都体现了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在一开始设计自己团队的队名、口号、队歌、队形,就预示了此次活动的整个过程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短短的一天半时间,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撞击和震撼,这种撞击和震撼我会铭记终生!在我们的团队中,为什么工作中总是浪费时间?为什么事情办起来总是不顺利?为什么?为什么?在一个个项目中,在辅导员的点拨下,我们找到了答案:

一、优秀的团队首先应该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愿景,以及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制定的计划。

二、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轻重不同,每个人都应该各司其职,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的团队才会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每个岗位的人都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会取得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好成绩。

三、团队中的沟通特别重要。这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隔阂、和睦共处、亲密无间的真诚与舒畅。

四、信任,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信任朋友和同事,其实是给自己机会,因为协作和团结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古人尚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讲究方法论的人会少走弯路,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既定目的,仅凭个人技巧而不讲方法者往往半途而废,或者几经反复,费尽周折才达到目的。

当完成活动后,大家坐在一起,联系我们现实中的工作生活进行讨论:

第一,团队目标应明确,所有的人都应知道该干什么。

第二,团队中所有人应保持一个积极上进的心态,如果今天我们的活动中,大家不是士气高昂,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活动能完美地完成吗?

第三,纪律与执行力,如果大家不能牢牢抱成团,坚决执行上层的决策,逞个人英雄主义,各自为政,结果只会一团糟。

第四,沟通是一座桥梁,联结人的心智,有完美的沟通,就一定会有完美的结果。还有一点就是我个人认为,我们还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能否做得更好。

所有的活动,大家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有出力的﹑有出谋划策的﹑有监督示警的,总之是在一个有序有组织的状态下完成的。按现场活动中对各位成员的临时表现进行分工,虽不是最优,但一定是较优。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尽快调整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全力配合,将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及时提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决策,从而将失误扼杀在摇篮中,使得各位成员配合默契,在短时间内将一个个项目成功地完成。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个班级、一个团队,各成员之间的能力和特长就应该能够取长补短的,只有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健康向前发展,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利无害的。显而易见的是,企业的进步依托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高度互动、高度合作的组织,没有一个协作作战的团队是不可能取得企业的发展的。每个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多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能不能超越困难,实际上就是看我们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勇气去面对,能否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我们身上,而我们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

大学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二)

很荣幸能参加xx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虽然拓展训练已结束了,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相处,可在这短暂的一天里,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欢呼,一起讨论,一起感悟……一天的融洽,使我们亲如兄弟姐妹!

“拓展训练”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一项大型的户外拓展活动。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但是并未亲身参与其中,所以也不知道所谓的“拓展”究竟是何内容。x月x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平生第一次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学院给我这次机会参与素质拓展训练,使我受益非浅、感受颇深!

在电视上看到训练很多都是高空项目。心怀忐忑不安和好奇,当我知道训练场地是操场的时候,我似乎有些失望。早上六点多起床。当我们他今天经常的那一刻,我们已经被赋予了人生中的一次新的转变!因为他激励了人的斗志,激发了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的发挥了人的团队能力。x点左右,训练正式开始。我们队x个人。教练给了x分钟让各队创编队名、队训、队歌和个人代号。我队考虑后决定取名“狼之队”,队歌就是“精忠报国”的前两句,队训是:不抛弃不放弃,我给自己起了个代号叫“狼牙”。刚开始我们建立团队文化,并熟悉团队文化。

在这次拓展中,既有各队项目又有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就能很好完成的项目。它的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个体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

“信任背摔”、“逃生墙”、“感恩的心”那些别开生面而又有深刻内涵的训练项目,如经典电影深入脑海,犹在眼前,尤其是“信任背摔”,更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莫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触动,还有“感恩的心”,那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触动。

“信任背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熔炼团队精神的训练项目,背摔队员需双手*,站到1.7米高的平台上,背对台下,尽可能水平摔,虽然台下有很多手交织在一起,搭起一张安全的“弹簧床垫”,可真正当我站到1.7米高的水泥台上时,原本很轻松的一颗心却被紧紧地揪起。在经过短暂的心理调整后,我大声高呼“我是狼牙,我准备好了,团队准备好了吗?”,随着台下那整齐、有力的回应:“准备好了”,我接着喊\"相信团队\"下面回应“相信自己”我感觉到他们的声音已经将我安全托起,我还有什么不信任的,跳!我勇敢地向后倒下,来不及回想,他们已经把我稳稳的托起……通过这次“信任背摔”,使我深深的体会到:1、信任;2、责任;3、换位思考。

下一个项目是“逃生墙”,这个项目,使我感觉是对我们团队意志的考验,3.7米高的墙,上去的人不许回来,没有任何工具,保证20人安全逃离,当时就想着怎么过去?后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男生趴在墙上,先让女生踏过……虽然我们这些作为人梯底座的队员不知肩上、手上受了多少“践踏”,我们心甘情愿。最后,我们很快通过了逃生墙,心里的那种感觉,是说不上来的。

最后一个项目是“感恩的心”,那是心灵的触动,从我被蒙上双眼,到项目结束,我的心里便经历了很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实素质拓展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心灵的触动,但是这一项更深刻,那种深刻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一天的素质拓展结束了,但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我将忘不了那一个个艰辛任务的完成;忘不了那一次次汗泪与智慧的交织;更忘不了那一幕幕团结互助的情景。户外素质拓展项目有效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大家相互间的信任地和协作精神,提升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队员的潜能,使队员们感受到了克服困难的愉悦,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出色的团队精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决不轻言放弃,多一些勇气和毅力,很多机会就不会溜走,要相信自己。我坚信通过这次训练,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会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战胜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次拓展训练给了我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我将会把这次拓展活动中所感受到的一切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完善到我们这个大团体,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把我们共同的人生目标进行得更好!

大学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三)

x月x日我代表我们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早上去训练地点的时候,我并不了解所谓的“素质拓展训练”到底是要做些什么,还以为和军训差不多。在这一天,所留下的余味却依然留在我的心里,这余味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多的是意志上的磨练和人格上的完善。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学习注入生命活力。真的,在这次拓展训练中的活动中都体现了,有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在那里和教练们相处,让我感到很亲切、很愉快。首先把所有的人召集在一起,1、2、3报数,然后按数字分成x个小分队。展示队名、队训、队徽、队歌。同学们都是那么的积极,认真的完成每一个任务。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穿越电网,这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在两根杠杆中间拴上两绳子,与地平面刚好构成三线,将上面又分割成十几个小格。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刚刚一人能过得去,但是不能碰到绳子,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得重来,而且要记时间的,有相关处罚,队长要罚做俯卧撑,从两个起,之后就是2的N次方。一孔一人过,只有大家团结一致,计划计划。先让瘦小的而又有力气的先,之后就往过传,就这样一个接一个过去了。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会遇到很多难题,要对自己有信心。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吸取失败教训。还有一项活动是走风雨人生路。有眼罩遮眼,活动中不能用言语交流,完全是靠别人帮忙扶着完成的。在活动中,我们共同扶持着走过弯曲的山路,冰凉的水路,崎岖的草地路,爬过各种难以完成的坡地岩石。大家互相取暖,照顾着自己的队友······

训练是结束了,拓展只是一种训练,是体验下的感悟,是震撼下的理念。我相信每一个人体验完了,震撼完了,都会从拓展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发,但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生活的困难当中,还需要一个更长的磨练时间。

强调团队精神,这可能是大家这一次参加训练的最大感受了。在几个团队的项目中,我们有的取得了成功,也有的失败了。这些项目要求我们同生死,共患难,用集体的智慧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个班级,一个团队,各成员之间的能力和特长就应该取长补短的。只有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健康向前发展。每个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多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能不能超越空难,实际上就是看我们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勇气去面对,能否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我们身上,而我们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

我很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的拓展训练!

大学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四)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们选在这个周六进行计划已久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我们的地址是在一个专门的素质拓展中心,叫素质拓展野战营地,里面有各种专业的设施。在xx路车上,我们坐了十个多个站,终于,下车了,我们以为到了。谁知道x老师说了一句,步行五公里就到。大家惊叹!然后我们还是开始了步行,在半小时后,真正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大家略作休整就开始了今天的活动。项目三个:1.穿“电网”;2.跳马;3.蒙眼用绳结五角星。

我们被分成四组:长江一号,绝队,石头队,奔腾队。每队都有自己的口号和队歌。我们被告知,我们的活动是团队活动,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和协调。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今天的重点之一。

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很好地完成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相互团结,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完成目标。在拓展中,每个队员之间最关心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和配合好。队名,队歌,口号,造型使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本人目前在学生会或者以后出去工作而言,就必须有着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每一队的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都很团结。我们的五角星虽然没有得第一,但是我觉得我们队的五角星是编得最好的。

通过亲身体验拓展,我得到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深地领悟了人生。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懂得付出和信任,在付出和信任的同时,我们也正得到回报,也许得到的就是对方对你的信任。改变这个社会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和信任,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所有的感动,也许会是让心灵的震撼,也许会是细小微弱得无法清晰的感觉,只有你在生活中用心聆听,才能顿悟那些生动的音符。

岁月的车轮不知不觉中已从我的生活隧道中碾过了x个春秋,留下的有不易察觉的痕迹,也有在心灵中深刻的回忆。

时光,往往在我们徘徊,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而悄悄溜走。我们会感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前方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无法预测哪个转弯会成为你下一站的风景,要做的,就是足够真诚,勇敢地往前走。

让我感悟到的实在太多太多,感悟快乐,感悟生活,感悟幸福,感悟生命…所有的感悟,我将把它们化为一份动力,用心去做每件事,欣然地接受每一天,学会感恩和知足!

大学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五)

也是在校会的第二年了,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学生会这个大家庭的活动,说实话可能因为去年班级里面搞过一次类似拓展活动,所以对于这次刚开始确实没抱很大的期望。但经过一整天下来,抛开之前的顾虑,没有陌生,没有不好意思,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大家每个人都能放开,都可以很好得融入这个大家庭,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56-01

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而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中体育教学中,是现代教育的大胆创新,也是对传统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对适应现代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是很有必要的。第一、符合社会需求。在当今社会,所需要人才不但应有知识与技能,更应有良好心理品质。而当前,不少学生为独生子女,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个人意识强,团队意识较低。而拓展训练正好可解决上述问题,进行情操陶冶、意志磨炼、团队熔炼。第二、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在传统教育中,未能将教学拓展至精神层面,忽视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在素质教育下,教师则应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与方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调控力,塑造优秀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力。第三、培育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需创造创新性人才。在拓展训练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其重点之一。如电网、扎筏等项目,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思维,需要学生依靠自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2.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嵌入素质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生搬硬套的采用拓展训练的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拓展训练的特点在于它创造了一种非常规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使问题暴露出来,进而通过总结回顾来发现不足、改进不足。那么我们可以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些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去体验,然后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总结所得所失,从而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2.1 学员是主角这一点应当说是与通常的培训比较大的不同,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学员一直是活动的重心,学员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活动来感受,并从中悟出道理。培训师的讲解都是基于所有学员回顾的基础上展开的,而不是单向的阐述。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保证了学员的投入程度。

2.2 简单游戏蕴涵深刻道理;"背摔"、"断桥"、"电网","素质拓展训练"所采用的活动看上去都非常简单,其实这目中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几十年心理学、管理学、团队科学等方面论证,能够对个人心里素质和团队质量得到提升的项目,其科学性不言自明。

2.3 参训者情感距离被迅速拉近,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队员通常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培训师的调动充分融合,活动本身由于都面临着挑战,许多项目需要大家忘我的合作才能完成。、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策略。

3.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策略

3.1 创设轻松活泼训练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学生的课程学习心理告诉我们,越是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教学,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这是因为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了尊重和信任,更好地体现了其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予以激活,形成积极参与的学习自觉主动性。

拓展延伸训练,正是克服了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呆板和枯燥弊端,让学生能够在充分运用简单而行之有效的训练器材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必要延伸,从而能够有序参与和积极锻炼。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不妨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充分感受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体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友好;②创设"勇者无敌"的豪迈激情氛围,让学生在互相鼓舞和激励的过程中,认真参与和敢于冒险;③关注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能够在相互激励的过程中,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运动技能不断生成发展。

通过轻松活泼训练环境氛围的创设,能够让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成为学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行为。例如,在培养学生平衡协调能力过程中,可通过走吊索桥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通过互相帮助尽量多地通过吊索桥。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掉下河"的同学最少。这样的拓展延伸训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3.2 选择适合高中学生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 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野外、水上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在将拓展训练引入高中体育课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特点及不同层次高中的经济基础,选择那些在高中切实可行的训练项目进行推广,现分析如下:

适合各个高中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沟通项目:红黑大战、建绳房、数字传递、孤岛求生、信任行走、红外线、穿越迷宫、人梯等;破冰项目:螃蟹拳 、走姿、卧式传递、我是记者等;团队协作项目:坐地起身、快速传球、爱心传递、死亡电网、渡河等。这些项目都是在企业培训中经常使用的训练项目。虽然对场地、器材和设施都要求不高 。总体所需投入的经费可能还不足 500元。但对增强企业员工的群体凝聚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 题的能力却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目前普通高校现有的场地 、器材和设施,考虑到 500元是多数普通高校都能承担的体育经费,我们将这些项目列为适合各个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

篇1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体育素质拓展进入我国大学教育的时间很短,还缺乏透彻的研究,对拓展训练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对于拓展课程进入高校体育教学,国内各个高校也是持不同的态度,下面我们就简单地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课程。

1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拓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返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现代意义的拓展训练,一般是指把受训人员带到大自然中,通过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利用各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或个人经历一系列的活动,以达到增进团队精神和战胜自我的目的。因此,素质拓展课程在某意义上是把这种挑战性的项目带入课程教学课堂中,通过设置一些项目来促进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例如:个人挑战项目、个人沟通项目及团队协作项目等。其中个人挑战项目是通过一些小的活动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个人沟通项目是通过设计话题让同学们学会沟通及倾听;团队协作项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感悟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以上素质拓展课程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拓展课程虽然项目不大,但是形式很新颖,内容也很丰富,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及步入社会后的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仅仅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相比,素质拓展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充分认清自身的能力素质,充分提高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团队协作项目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心和人际关系的改善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帮助。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素质拓展的游戏中学知识、长见识及培养能力,让他们不觉得乏味,能在感悟中学到知识。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加强对素质拓展课程的研究。

2素质拓展课程的特点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主要是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等,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集趣味性和锻炼性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热情。素质拓展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方式截然不同,它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训练学生的目的,一些素质拓展项目充满快乐、刺激与挑战,学生可以在参与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可以在参与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挖掘个人的潜力。这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能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树立健康体育思想打下坚定基础。

二是集挑战性和体验性为一体,能够磨练学生意志。素质拓展课程中有一些特设项目训练,这些特设项目充满了挑战性,是素质拓展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设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障碍,在亲身的体验过程中,对自己树立起信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进一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三是集灵活性和易行性为一体,便于课程设计开展。素质拓展课程所需场地要求不高,且器材也可以自制解决,只需要保证安全即可,同一个培训目标也有多个项目可选择,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也可以延伸到课余时间内进行。基本上不会受天气、场地的影响,方式灵活多样,而且比较容易实施。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因校制宜,因学生制宜,设计适易于实施的项目与体育教学相衔接。

3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的建议

从上述对素质拓展课程的意义和特点分析来看,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将素质拓展课程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有效结合,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与趋势。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对素质拓展课程的理论性研究。科学的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加强的对素质拓展课程的体系研究,使之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的有机组成分,可以为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施开展提供理念借鉴和指导。

篇12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然而,目前高职教育重专业技能、轻职业核心能力的传统惯性已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其中,人际关系与处事技能的关键就是会沟通、协调、合作、注重团队精神等。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决定一个人生命的素质,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则是体现其职业素养、决定其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引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专业与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杨力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中,专业带头人与教学团队强烈感受到企业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期望远高于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对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精神,一致认为专业建设必须与职业核心能力接口、接点,这不仅是“职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学生设计自我价值、稳健快速成长,提升岗位适应力、迁移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校企合作“双赢”的重要基础。

(一)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引入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承担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任务。这一定位明确解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进入职场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和能力要求,也说明了应培养学生专业群对应岗位工作职业综合能力的体征。其中,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职业综合能力固有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抓手。

(二)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引入职业核心能力

工学交替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与会计有关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需与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机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学生应按照企业会计工作理念、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工作节点、工作标准去做事,按企业用人要求去做人。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引入和产生的正面影响,不但关乎学生完成学业,对学生在未来职场的生存与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

(三)学生成长需要引入职业核心能力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内在需求表现为努力使自己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要求相一致,以获取好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自我价值。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弥补学校与社会现实之间真空的纽带,对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企业希望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企业迫切要求高职院校输送能吃苦、讲奉献、会做事、勤思考、懂合作、晓协调、善沟通的人才,希望学生能理解和执行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创新精神、历史传统、工作作风、管理制度。这些都显示了企业希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含有职业核心能力内涵与精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行为,实现“量”向“质”转换。

二、围绕职业综合能力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企业要求为主导,学生成长为根本”的原则,鉴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具有由初始局部行为向连贯转移的学习与能力提高过程的特征,围绕职业能力制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会计岗位群,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核心能力,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具有较高的继续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助理会计师证书,成为胜任会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确立职业综合能力目标体系时,明确规定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形成培养学生优良职业道德、高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会计制度解读能力、执行能力、经济业务处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审计监督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的体系,打造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一)专业能力

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指会计制度解读与执行能力,即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经济问题处理能力及创新能力,具体分为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其中,基础能力为从事会计业务工作而具有共性的基本能力,表现为珠算、电算化运用、人民币鉴别与点钞、票据业务处理、执行财经制度;岗位工作能力表现为出纳的凭证审核、簿记、银行结算、购货和销售货币资金往来核算、产品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纳税计算及经济合同审核和财务分析;拓展能力表现为统计分析、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知识、交往礼仪、团队管理、经济业务调查、经济活动预测与决策、公共事务管理、财经应用文写作。

(二)方法能力

学生需要练就的方法能力指会计人员基于个人,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即会计人员组织或完成岗位工作各项任务的能力。因此,重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拓展能力、处理矛盾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等,就可以夯实职业发展基础,促进学生对职业的进一步认识和感悟。

(三)社会能力

学生应该掌握的社会能力一为会计工作适应性能力,即工作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和学业能力;二为社会技能,即工作中接受管理、管理他人、谈话技巧、合作行为,情感表达、职业行为、工作态度,参与行为、任务解读、遵循指导、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完成任务能力等。这些关联与他人交往、与自我有关或与任务有关的各种行为,均对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实现有着重要影响,体现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作用。

三、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探索

如果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喻为植物的生长,那么,专业能力犹如土壤,方法能力则是阳光,社会能力就是水分,只有在三者合力作用下,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第一课堂融入职业核心能力

会计电算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方案时,通过换位思考,将企业要求作为主导,职场做人和做事规范作为标准;会计岗位群经济业务处理与工作流程作为载体;户外拓展与各类项目活动作为平台,全方位开展训练,让学生在感悟、归纳、评估三个环节中,将职业化行动内化为职业能力。

1.公共课程。将与人交流能力融入“大学语文”,数字应用能力融入“应用数学”,信息处理能力融入“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能力融入“大学英语”,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融入“就业指导”,培养学生形成符合企业要求的基本行为,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课程。在“财经法规”课程中融入企业的财经管理制度,让学生提高会计制度的解读能力与执行力。在岗位群技能课程体系中,把企业工作业务流程、工作标准、考核标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列入其中。再借助学习小组学习方式,让学习小组成员自行判断、分析和把握完成任务的项目,提出观点和看法,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因素,更重要的是依靠团队作用,逐步与职场情境吻合,达成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的教学要求。

3.实践课程。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时,嵌入岗位工作沟通、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学习模式、创新理念等项目,让学生较充分理解企业管理制度和执行方案,领导布置工作任务的主题与用意,同事的性格、工作方式与方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必要条件和支撑条件,使学生清晰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掌握应用职业核心能力的时机、环境与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第二课堂渗透职业核心能力

以各类项目活动为平台,通过各种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将掌握的方法应用于实践,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应用技巧,组成横向打造学生专业技能,纵向打造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矢量推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训练体系。

1.社团活动平台。引导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理解参加一个社团、发展一种兴趣、提高一种能力、增加一次机会的人生历练含义,踊跃参与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决策、协调能力,主动与企业“坚持工作能力和文化融通、坚持思想单纯与思维复杂相结合、坚持有原则信任”的用人三大原则接轨,在社团中发挥掌握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社团活动质量,为就业或创业创造先决条件。

2.户外拓展平台。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将一些户外小活动串联起来,整合成综合训练项目,并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他们认知、情感、意志和交往,并从行动层面提高沟通能力、凝聚力、领导力、决策力、竞争力、团队协作、改革创新、人际信任和心理素质,在参与、尝试、思考、碰撞、感悟后,在感受、分析、交流、讨论、合作后,主动去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时发现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并在非常态情景中,正迁移作用下,将潜力转化为能力,进一步推进职业核心能力的行为养成。

3.技能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商业协会举办的全国商科院校财务技能大赛、金蝶公司与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科技文化周、专业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财务技能竞赛等。通过一系列竞赛锻炼,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与人沟通、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有显著提升,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商业协会财务技能大赛一等奖,进入金蝶杯华东区六省一市决赛,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了心理素质,提升了抗压和挫折承受能力,又提高了自信、行为规范、执行力和岗位适应力。

4.就业和创业平台。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会计岗位群技能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会计师证书获取的要求,让学生从人品正、素质优、潜能好的基本条件开始,体验和感悟岗位任职标准、做人态度、做事方法、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养成善于与人协调、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在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和校外先锋广场创业基地里,按注册公司流程,公司生产、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意志力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心态,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协作发展、创新精神,成为淡定自若、执行力强的有用人才。

四、落实ODPAE系统化实施步骤

会计电算化专业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会计职业情景为前提,落实ODPAE教学实施步骤,系统化地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一)目标解读(Object)

让学生逐一理解与会计岗位群技能实务关联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行为目标的一些基本内容,树立支持行为规范的个人心态和正确观念,并在出纳、成本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循序渐进教学设计及“工学交替”环节过程中,接受职业核心能力目标及相关原理,认可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下的各项管理章程,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总目标及阶段目标的自我目标管理体系,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

(二)案例示范(Demonstration)

引用校外实训基地出纳岗、购货和销售资金往来岗、成本核算岗、财务报表岗等工作实际业务案例,让学生在感性层面上建立规范行为的映像,接受企业规范行为的熏陶。同时,教师通过案例展开的不同角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沟通、协调、理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行为风格测试和咨询创设条件。

(三)项目设计(Project)

依据企业会计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的典型任务及完成任务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纳原始凭证审核、借用资金核销、账簿登记、银行往来、财经制度等系列化典型工作任务及活动项目,帮助学生分析支持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或项目活动所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点及行为目标,对照SMART要求,促进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体会获取感悟。

(四)行为导向(Action)

学生在成本核算岗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实践活动过程中,以国家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及企业规范要求和行为引导自身行为,体验职业核心能力运用于企业规范执行行为层面上的感觉,并将教学目标解读中抽象的内涵与企业规范的行为目标融通,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予以重构,从而进一步强化规范的行为或习惯,顺利地完成设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五)过程考评(Evaluation)

教师或兼职教师与学习小组代表共同制订职业核心能力养成过程的考评计划,指导学习小组完成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各种原始资料搜集与积累工作,并对职业核心能力资料的逻辑关系和推理结论提供反馈意见,在感悟中遵循行为规范。同时,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先进行互评(25%),然后由教学团队测评(25%),再综合企业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评价(50%),最终得出客观的考评成绩,体现实践出真知的基本原理。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语言表达、意志、责任、沟通、协调、自我管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职场适应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养成,必须在换位思考前提下,以“企业要求”为主导,“学生成长”为根本作顶层设计,需要将内化为能力的活动融入课堂,在职业化情境下落实ODPAE系统化实施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与企业用人原则接轨,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