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12 10:37: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83-02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美术虽然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再加上社会、学校及家庭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必然导致学生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在一些学生眼里,美术课基本上成了自修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美术兴趣谈几点见解和主张。

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美术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作品不是艺术家凭空想象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的文化情境,就是一件美术作品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应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美术鉴赏课中《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当鉴赏《蒙娜丽莎》这件作品时,先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价值、如何迷人等有关知识和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就会更专心鉴赏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美术教学要尽可能在一些情境教学中进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引发学习兴趣。如教学美术鉴赏中的《心灵的慰藉》时,可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先用视频播放佛教歌曲《音贤菩萨灌顶歌》,在那生动的视频和优雅的歌声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渲染下,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表现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这样的情境中导入新课,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福建省大田县地处山区,乡土美术基础雄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参观实物,了解审美客体的构成,可增强感性认识。利用乡土美术,拓宽美术课的渠道可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可充分利用这里较为繁荣的民间剪纸艺术,让学生贴近生活,促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各异的风土人情》时,笔者把剪纸艺术作为本课重点教材。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周围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民间艺人,请他们示范表演剪纸技巧,展示剪纸作品,参观当地收藏剪纸作品展。学生们在夺目的色彩效果的剪纸作品面前,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充满乡土味的艺术作品面前心灵被震撼,在淳朴的民间艺人的言语中,促发对民间美术的喜爱和内心的原创力,进一步深化了民间美术的教学。在教学《地域的永恒魅力》时,教材中有福建永定圆形土楼,而大田县本地就有与永定土楼相似的大型城堡,这城堡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笔者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那里进行实地教学,学生们在导游的带领和解说下,充满着欢快的心情观赏这座城堡,感受土楼的魅力。这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欲增强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鼓励审美,培养兴趣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37

资料与方法

仪器:①湿化学分析仪: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干化学分析仪:VITROS 250干化学仪。

试剂:酶法试剂;KIT LOT:804RDG苦味酸法试剂;KIT LOT:D050735干化学法试剂;KIT LOT:1529-4754。

质控品:RANDOX公司提供;水平2:KIT LOT,360UN;水平3:KIT LOT,187UE/3。

校准液:RANDOX公司提供;水平2:KIT LOT,298UN/2;水平3:KIT LOT,193UE。

肌酐干粉试剂:KIT LOT,75-09-05。

结 果

相关性试验:随机抽取临床病人标本50例,分别用三种方法同时测定,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得到两两比较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t检验。结果如下:干化学法与苦味酸法:y=0.6364x+36.097,r=0.7668,两法无显著性差异;苦味酸法与酶法:y=1.0134x-4.6111,r=0.7780,两法无显著性差异;酶法与干化学法:y=1.1767x-10.272,r=0.9654,两法有显著性差异。

线性试验:称取肌酐干粉试剂1g加水5ml,稀释100倍后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16份标准品溶液,分别用苦味酸法、酶法及干化学法进行测定:标准浓度(μmol/L):75、150、250、500、75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5000、7500、10000、12500、15000。苦味酸法结果(μmol/L):74、147、245、486、753、981、1476、1881、2203、2414、2565、3055、3565、4021、4327、4528。酶法结果(μmol/L):76、153、256、507、759、1015、1538、2045、2569、3085、3560、5124、7581、9851、12080、13750。干化学法结果(μmol/L):72、145、240、482、755、972、1443、1925、2379、2715、3125、3668、4205、4621、5026、5125。酶法线性:12840μmol/L;苦味酸法线性:1820μmol/L;干化学法线性:2420μmol/L。

精密度试验:取无黄疸、溶血、脂血标本10例配制混合血清分装20份,分别用苦味酸法、酶法和干化学法进行测定。苦味酸法:X=89.25μmol/L,SD=0.94,CV%=1.06%;酶法:X=89.57μmol/L,SD=0.78,CV%=0.87%;干化学法:X=89.35μmol/L,SD=1.31,CV%=1.47%。

抗干扰试验:取病人标本制成混合血清,利用胆红素氧化酶在肌酐测定前进行预处理,分别用三种方法各测定3次,其肌酐均值为102.2μmol/L。分别配制7份不同浓度的胆红素标准,以1∶9的比例加入待测定样本中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测定,同时测定总胆红素浓度。肌酐计算值为92μmol/L。总胆红素单位为μmol/L。

总胆红素浓度μmol/L:25、48、82、141、205、317、462。苦味酸法结果:89、81、72、65、54、30、-15;酶法结果:93、91、95、90、87、85、87;干化学结果:90、89、90、87、81、76、78。酶法与干化学法在总胆红素为462μmol/L时基本无干扰,苦味酸法在总胆红素为82μmol/L有明显负干扰,甚至出现负值。

讨 论

肌酐是肌酸代谢终产物,人体每天肌酐的生成量相当恒定,血中肌酐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肌酐浓度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爱损的指标[1]。目前测定血肌酐的方法主要有苦味酸法、酶法及干化学法等,苦味酸法成本较低,但易受干扰物质的影响,且对管道易造成污染[2];酶法虽价格较昂贵,但因其基质效应影响小,结果稳定,重复性好,较受欢迎;干化学法具有方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综上所述,由于我科室同时采用干化学与湿化学两种方法测定肌酐,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干化学法与肌氨酸氧化法相关性良好,并无显著性差异,酶法具有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在用干化学法测定肌酐时应注意标本可检测范围,另外,当同一实验室对同一实验同时有2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对于不同的方法都应确定其自己的参考范围,建议以酶法为基准[3]。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学习;教育技术;普通话

0 引言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普通话多媒体学习系统在普通话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普通话培训,能创造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可以高效、快速地推进普通话培训工作。

1 普通话教学的地位及现状

1.1 普通话教学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企业部门及教师岗位严格要求普通话达到一定水平,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及社会许多行业人员参加普通话考证,为就业增加筹码。如今中国已经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想学习普通话。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国家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其中普通话的普及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镇干部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其言行代表着整个地方的形象。因此,乡镇干部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交往,统一规范的语言对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1.2 普通话教学现状

传统普通话教学是讲练式学习模式,口耳相传式教学,学生被动地进入角色,根据教材中的训练材料进行泛读。这只会让学生为了说话而说话,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在人力、物力上都不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它还应该与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学生”联系在一起。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自主型普通话多媒体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普通话教学的现状,笔者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普通话测试大纲为标准,利用教育技术,开发了普通话多媒体学习系统。现代教育技术不只是一种认知工具,更是促进人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在系统中,我们主张通过有效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并充分利用强化练习以及情境、协作、会话等优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以满足学习者学习个性化、协作性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用有声动画演示发音口型技巧,加强交互性学习,处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2.1 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指的就是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成绩,也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在系统运行中,我们主张通过有效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并充分利用强化练习以及情境、协作、会话等优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以满足学习者学习个性化、协作性的要求。其目的是设计与建立一个的自主性的学习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教学系统是以自主、协作学习理论为基础,始终围绕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而设计。它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协作性学习。

2.2 系统结构

本系统主要由知识体系、测试练习、娱乐学习、交流互动、帮助工具等s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1)知识体系模块

该模块针对语言学习介绍,可分为基础、难点、重点和考点四大块。基础部分展示每个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剖面图,动态地演示口型和舌位的变化过程;声调的五度标记法图解;声、韵母的发音技巧和隔音符号。难点部分包括各种音变和轻声规则及其例句和大量的典型的词语、例句。重点部分是学习者的学习的关键,覆盖普通话的文章内容,考点是针对往年考试的试卷的解析和读音演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汉字反查工具对遇到的难点字词的读音进行搜索。在系统的朗读与说话训练处,采用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规定的朗读作品与说话范文,通过图片、文本、表格、声音和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不同学习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块,使学习者有个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2)测试练习模块

系统随机产生一套试卷(建立数据库),测试者通过虚拟测试来模拟现实中的整个考试过程。试卷是参照国家普通话测试水平测试的内容。在这之前,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电子测试必读本,了解有关测试内容、评分标准、等级评定。在虚拟测试中,有关普通话测试的流程和相关的常识为学习者在以后的测试中创设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心理环境,帮助学习者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测试有时间规定,精致的时钟让每一个学习者时刻注意,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3)娱乐学习模块

包括展览厅(脱口秀、播音精品)和小游戏(绕口令、翘鼻板)等。学习者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普通话水平。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4)交流互动模块

它给学习者提供一个非实时交流知识的空间,采用B/S架构,Flash结合Access数据库,ASP作中间桥梁。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提问,也可以相互解答。ASP动态处理数据库得到数据,传到Flash中,Flash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5)帮助工具模块

当学习者认识字词,不知拼音情况下,可以利用汉字反查工具帮助查找。帮助可以给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字词问题。

2.3 系统界面

本系统设有良好的使用界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界面设计注重学习者的心理学因素,提供丰富的色彩,形成美观的画面。色彩的运用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用色彩来强调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内容。整体的画面框架内容紧凑,画面间的跳跃有动画过渡。笔者把系统化分成各个小细块,通过导航进入。本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重点突出人机交互作用。

2.4 开发和使用环境

系统开发环境的软件要求是Window2000操作系统平台,所需的辅助软件有Dreamwaver8和Flash8。开发语言使用JavaScript。动态传递更新数据,在IIS5.0基础上,结合Access信息数据库。软件将转化成网页形式,用户有网页浏览器,就可以使用该软件。

3 系统特点

该系统在设汁开发过程中始终围绕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强调内容的丰富性、学习的趣味性、操作的交互性,系统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

3.1 自主性

系统给予学习者很大的选择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它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独立性。系统根据自主学习思想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加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3.2 交互性

系统能够与学习者直接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信息做出相应的反馈,并激发学习者相应的心理变化。系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和效率,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3 协作性

篇4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快乐学习落到实处。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课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连接使用者(学生或教师)和计算机系统的重要作用。计算机教学课件一般由教师自己设计、编制,编制时必须遵循教学原则,要符合科学性、艺术性,要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做好优化设计工作。

课件设计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不可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充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方法,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信息同时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良性刺激。充分利用现代课堂教学论的已有成果,优化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规律实施教学。

课件制作必须遵守教育性原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包括版面设计、颜色搭配、字体设置和美化修饰等,除美观、形象、生动之外,还要使所呈现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因此,屏幕设计风格要统一,过渡要自然。如有的课件制作者过多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动画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这些动画上而不再注意教师的讲授,从而失去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本来目的。

课件设计中课程内容设计要逐步细分:课件展现的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内容都应被逐步分解,直至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最小单元,以利于提高课件的质量。

课件要有较强的交互性: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强会使检索更方便、速度更易控制、分步提示更清晰、评测内容调度自动化程度更高。可对学生的反应给予相应的反馈信息,通过及时反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强化。

课件设计要尽可能简明有条理:多媒体课件要把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及总结归纳的结论,以最简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问题一目了然。不要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不用说明的问题全部显示。例如:有的内容学生还没看完或没想明白,就换页了,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有些内容如果可有可无,则不用显示,不然只会增加学生的听课负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课件要具有启发性:学习进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自己为主体的积极建构,“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应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展开探索的翅膀。

课件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应该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制作得精美一点。采用二维动画可以产生预期的效果,三维动画立体感更强,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件设计中要注意课件能普遍适用:不同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课件不应因学生能力的差异而在教学功能的实施上受到影响,应让每个学生都能以个人学习的形式用它进行学习。

根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课件的设计过程一般要经过前期规划、教学设

计、素材采集与制作、系统集成、后期工作等阶段,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有及时的反馈与修正。在具体的课件制作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优化工作:

一、文字设计: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时要做到: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有些文字材料,如名词解释、数据资料、图表等,可采用热字、热区交互形式提供,阅读完后自行消失。对于一屏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引入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效果,也可伴有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对于一些重点的字、词、句,除了采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字形加以强调外,也可以运用动画、闪烁等技术,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选择的字体要醒目,一般宜采用宋体、黑体和隶体。文字和背景颜色搭配的原则一是醒目、易读,二是长时间看了以后不累。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

二、声音的设计:课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声。在课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音乐和音响效果的设计时应注意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同时不能用得过多,背景音乐要舒缓,不能过分的激昂,否则会喧宾夺主。

三、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设计:课件中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占较大比重,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像等画面设计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