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06:06: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排产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成果实施的内涵
生产管理由涉及到的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现场控制等组成。确定生产任务的一个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生产计划的重点在于根据市场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设计能力。一个完备的生产计划,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企业某一阶段的生产,在生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流程中的重要性
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行管理中也常常被称为“排产”。它是将销售部门的客户需求细划成可执行的生产任务,从企业的宏观到微观可分成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不同层次的计划对象、计划时间长短、计划细度和计划依据是不同的,从ERP原理可知,生产规划的对象是产品,规划时间一般是由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规划的依据不仅涉及到企业经营规划的目标,而且还涉及到企业主营业务的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而生产能力计划则按MRP开展的制造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计算出每个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提供生产调度依据,自动产生生产过程中的工单、领料单和所需额定工时数,为计算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提供计划成本信息。
(二)生产计划排产相关形成要素的基本要求
生产计划在ERP系统中对客户需求进行平衡之后,即可对其进行排产。但是,能否对生产计划及时有效的排产,各项相关基础要素能否全面充分的满足相应要求尤为关键。
1.技术准备
销售合同一般附带技术协议,对产品加工的数量、参数、工艺做了细致全面的要求。因此,技术准备不充分,生产计划亦无法顺利排产。技术部门应根据技术协议设计合理的BOM,使系统数据和图纸上的相关数据一致。工艺部门则据此搭建制造清单,针对生产单位的各个工作中心给定工时和材料定额。
2.物料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加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能否及时供应业成为制约排产的一个因素。供应部门应定时清点库存,保证系统数据与实物相符。同时,系统的各种物料的数据必须完整。
3.能力测算
对于生产计划来说,如果不明确生产单位的加工能力,无疑会大大降低其功效。所以,在排产之前,应对各生产单位的加工能力进行测算并维护入系统,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人的班次等。
(三)生产计划调整的相关辅助要素
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人力、财力和设备运行状态等)都时刻在发生变化,市场对企业的需求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生产任务的调整也称为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对生产计划的一个补充,是对生产任务出现突发状况时生产计划的一个临时调整。
三、成果实施的具体做法
在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保证生产计划达到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系统运行的要求,必须把握生产计划的各个相关要素的形成状态,充分完备地覆盖生产计划所需的各个基础条件。同时,在具体的排产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做到:长远目标与现实需要相结合;科学管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管理规范化与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相结合。
(一) 生产计划安排相关要素准备工作的实施
(1)销售科签订销售合同后,及时将相关信息(物料号、合同编号、客户、排产数量等)录入系统,确定无误后,通知生产计划由生产科根据当前生产的实际情况统一安排。
(2)技术科根据合同中的技术协议搭建设计BOM,维护系统中的产品、零部件基本技术信息(包括编码),保证BOM结构、数据等技术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做好图纸和BOM匹配下达。因设计变动或生产实际需要等情况,更改BOM和图纸时,技术科要及时通知工艺科,确保更改信息的及时传递。
(3)技术科在搭建产品设计BOM时,遇系统中未有的新物料(或外购件),可向供应科申请原材料编码,技术人员要准确注明该物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图号、国标号、单位等相关编码要素属性信息。
(4)供应科维护录入系统的原材料的全部信息(包含名称,材质,价格等),确保每种原材料都有其对应的库房。
(5)生产科工艺根据设计BOM搭建制造BOM,给定材料定额和工时,确保其相关信息数据的准确和完整。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可以对零件进行虚拟件的搭建,即几个同种零件在一起加工的情况。
(6)技术科、供应科、生产科工艺将前期准备的全部信息维护完毕后,对其进行确认。生产科计划员方可在系统中对生产任务进行自动生成,生成的每个小生产计划会具体到产品的每个零件。系统会根据物料需求计划(MRP)合理的安排每个小生产计划的加工时间、方式、工作中心等。
(7)计划生成之后,生产科计划员结合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对相应的小生产计划进行调整。
(二)生产流程相关基础工作的规范
(1)统一规范物料的相关属性。对于每一类物料,在名称、规格、材质、图号(标准号)等各种属性的标示方式上均要进行统一规范,使其基本信息清楚明确。
(2)统一规范技术标准化工作。在采用图号为自制件编码主体的编码规则的情况下,对于各类设计图纸要进行梳理,保证图号的标示方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排产流程顺利进行。
(3)统一规范电子图文档和ERP系统的数据接口。为使设计部门在电子图文档中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关技术信息,导入ERP系统搭建设计BOM,对两方软件的数据交换文件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规范,使之信息提取和导入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
四、成果实施效果
论文提要: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走向文化品牌竞争新阶段。本文以实现高起点的文化品牌战略为目标,从文化品牌战略规划入手,根据实施文化品牌战略的目标要求,对所面临的问题作出详尽分析,为实现文化品牌战略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和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人文化和知识化的创造与消费的社会背景下所建构起来的新理念和新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在文化与经济实现相融互渗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新实践与新发现。它以创新为灵魂、以广涵为特点、以提升为手段、以增值为目的,通过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为经济注入文化的内涵,对多种产业进行整合与提升,从而在二三产业的衔接、融合、易质与再生中实现创意化、高端化和增值服务化:它以促进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并通过文化这个介质的特殊作用而在全社会推动精神与智能的发展,实现社会机理的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升值。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均衡发展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时代选择,文化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为我们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使我们觅得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发展之路:既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全方位的。因为文化不仅涵寓着知识、技能、科学、伦理、道德与人文,而且也越来越主宰着经济的运行机制、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郑州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点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但是,人们对它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三是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四是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五是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需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六是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它应该具有提升人类生存,尤其是生活品质的内涵,更应该注重于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品质的内涵;二是它应该具有可以进行商品性生产、流通以提供人们消费的特性;三是它应该与虽然可以提供人们消费但同时又具有商品性特征的某些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相区别。
二、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中的问题
2006年郑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2.2%(现价速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1%,高于全省近一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9%。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核心层2006年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实际增长50.8%,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5.4%,共有从业人员4.3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5.9%。相关层实现增加值44.4亿元,实际增长5.0%,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7%,共有从业人员9.2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4.6%。其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在该层次中最多,同时从业人员以2.9万人领先。核心层、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5.4:10.9:53.7,从业人员之比为25.9:19.5:54.6。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可喜,增长幅度较大。无论是实现的增加值,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都增长迅速,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增长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在增大。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具体如下:
1、缺乏系统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观念。在品牌建设方面,品牌定位不准确、形象模糊,再加上品牌延伸不足,内涵缺失。如郑州,该市的文化品牌大多是孤立的,绵延3,600余年的商文化所赋予郑州的不止是一个少林寺那么简单,而这样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却被人为地忽视了。宝马这样一个顶级的汽车品牌,竟然与服装、表、眼镜、领带、笔,甚至化妆盒等这些时尚产品紧密相连。宝马品牌下的系列生活用品,与宝马车一同诠释出了完整的宝马世界:华贵,同时也是亲近的。阐释品牌精神的意义远远大于现实的商业利益。正确的品牌延伸要建立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之上,比如几乎所有大牌时装都会推出自己品牌的香水,因为香水往往被看作“服装的最后一道工序”。但同时,品牌规划缺失、推进无助,加上品牌设计滞后、人才不足,这些影响了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
2、文化产业品牌推广方法陈旧,推广策略不当。文化品牌是先进文化的结晶。一座文明城市更应当是文化建设高度繁荣的地方,而文化高度繁荣的地方,一定具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品牌,这是由文化品牌的作用及影响所决定的。文化品牌是文化精华的浓缩,凝聚着人们的理想追求,多种文化品牌的叠加效应,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新形象。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依托历史文化的品牌,因历史文化植根于本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品牌推广上,缺乏对文化品牌内涵的深入挖掘、找不准宣传的切入点、感染力和影响力均不强成了文化品牌推广的绊脚石。而在宣传推广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应用是其成效不够显著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郑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对策
振兴文化产业,应从高起点的文化品牌战略出发,从品牌的核心价值中提炼出品牌战略主体思路,在锻造文化品牌中构建郑州文化品牌的基本框架,形成以低成本锻造文化品牌、高起点构建品牌的战略。
1、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贴近时代和生活。锻造文化品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兴市”等发展要求出发,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要注意本地市场的培育,依靠本地优势把市场做强做大,更要注意开拓外地市场以及海外市场,只有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文化产业化发展才能获得更为广泛的空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文化品牌的锻造要具有全球视野。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要立足本土市场,放眼全球,将文化品牌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又要面向本民族、本地区,把这些都结合起来发展文化产业。
1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文化产品的特点
1.1典藏性
冀派内画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下来:精巧的形制、玲珑的内容、精炼的表达作为其独一无二的特色让无数观赏者叹为观止。
1.2创新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艺术修养的增强,受众对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文化产品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不仅是对冀派内画艺术品自身内容形式的创新,更要拓展相关衍生品的用途和门类的创新,甚至可以把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文化产品拓展到生活用品、家居用品、车载用品甚至网络用品的相关行业中去,在现代生活中把冀派内画艺术发扬普及开来。
1.3体验性
现代文博旅游的发展核心不仅仅是传统的实物型纪念品、收藏品,更要注重受众对艺术活动和艺术项目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可以把文化产品拓展到受众学习内画技艺、体验参与制作内画产品,利用现代传播平台传递冀派内画艺术语言和文化符号,甚至可以采用现代展示的设计手段把内画艺术作品扩大化、场景化,形成人在内画中的生动体验。
2“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元素提炼和设计方法
2.1实物产品
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文化产品相关实物产品可以分为内画艺术品、内画衍生品、印刷品、生活物品、服饰收拾、家居用品等形式和门类。传统的内画艺术品及其衍生品在传承的基础上更要从表现题材、构成形式、材质造型方面放开思路积极拓展。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文化产品除了传统的花鸟、山水、人物、历史事件等内画作品外,区别于冀派内画艺术品更要做到个性化和普及化。文化产品可以沿袭现代设计对于艺术性、技术性、经济性的原则:加重设计元素,简化工艺流程、普及产品类别,降低生产成本,从高端的艺术定制到普及版本的印刷品材料,从名家收藏的内画极品到孩童玩耍的玩具产品,即传承冀派内画的绘制、打磨等精工细作和工艺表现又拓宽文化产品的设计门类和使用对象。此外,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文化产品构成形式的变化还可以加入现代设计的表达语言:色彩、材质、光效,把现代设计对于空间的表现:空间序列、空间体验、空间构成的线性结构、放射性结构、轴心结构和格栅性结构序列化的形式应用在系列作品中,突出作品的现代感。设计的迅猛发展,材料和工艺的影响不可小觑。冀派内画特色文博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创新也要做好材料以及造型的文章。除了技术成熟的玻璃、水晶材质,亚克力材料(比如3D打印机常用的PLA材料)的易塑型、低成本和耐摔打又给相关设计提供了无数的实现可能。
就在五年前,国产日用化妆品市场几乎被逼到死角:丁家宜被全球第五大化妆品公司科蒂集团收购、大宝被强生收购、小护士和羽西被欧莱雅收购、丝宝被德国拜尔斯道夫收购……市场占有率靠前的几大国产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中国日化市场基本被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强生等欧美巨头垄断。
然而风云变幻,国产品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稳住根基,一点一点夺回被占领的市场,而高大上的外资品牌开始水土不服,正如国外媒体指出的:中国越来越像一个更正常的发展中市场,虽然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并不能保证每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都能获利。
卡尼尔败走麦城
卡尼尔在自己100岁生日的时候并没有收到一份好礼物,相反,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退出了曾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
听闻卡尼尔退出中国的消息,高现考并不觉得意外,他是河北邯郸永年县一个小有名气的日化老板,有两家名为“青春之歌”的日化专营店,一家小规模的美容院,在市内的商场亦有专柜,还掌握着下面乡镇的分销网络,销售欧莱雅、资生堂、泊美、za、佳丽宝、丸美、自然堂、雅丽洁、丹姿、百雀羚等品牌。
高现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己曾经销售过卡尼尔,但是销量不是很好:外资品牌的策略很不适应日化专卖店的情况,比如他们实行单品管理,某单品达到100支以上才会送5支到10支,而国产化妆品则是按整个销售金额返利,这样的结果就是几十样产品中只有几个单品销量不错,但一个品牌不是靠几个畅销单品就能支撑起来。
和日化专卖店的磨合始终不好,销售情况自然欠佳,2007年后,高现考的青春之歌不再销售卡尼尔。
这不是个案,全国范围内,卡尼尔主要依靠百货店和商超渠道销售,在化妆品店的销售额几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化妆品的销售分成这样四个渠道,第一是百货店渠道,第二是商场卖场,第三是化妆品店,第四是电商,但是前两个传统渠道目前已经趋于饱和,越来越向化妆品店下沉、倾斜,但是外资品牌在这一渠道并不占优势”,日化专家冯建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卡尼尔品牌成立于1904年,1965年被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收购,从2006年在上海家乐福开设第一个超市展柜起,卡尼尔在中国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而处在欧莱雅塔尖的一线品牌有兰蔻、HR赫莲娜、乔治阿玛尼,塔腰的有二线品牌碧欧泉、契尔氏等,而同处于塔底的大众化妆品品牌,除了卡尼尔和被雪藏的小护士,还有美宝莲、巴黎欧莱雅和The Body Shop。
卡尼尔的定位略显尴尬,比巴黎欧莱雅更低的价位,让卡尼尔更适合三、四线城市,为此,欧莱雅不惜收购再雪藏小护士以下沉渠道,但是卡尼尔还是没能站稳脚跟。
“美宝莲的销售额达到25亿元,巴黎欧莱雅也有15亿-20亿元,但是业绩最好的时候,卡尼尔也没有迈过10亿元的关卡,目前该品牌仅占欧莱雅在华销售收入的1%。”冯建军告诉记者。
中国是欧莱雅的第三大市场,欧莱雅宣布卡尼尔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亦搅乱了巴黎股市:当地时间1月8日,在巴黎股市欧莱雅的股票曾一度下跌3%,收市时,下跌幅度为1.86%,每股123.75欧元。
法国第二大银行法海外贸银行一位分析师说,股市将卡尼尔品牌退出中国的消息解读为:欧莱雅在中国遭遇新的挫折。
2月10日法国欧莱雅集团最新的财报显示:2013年欧莱雅实现销售额229.8亿欧元(约合314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2.3%;净利润为29.6亿欧元(约合40.4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2%。但是亚太地区增速明显放缓,销售收入为22.4亿欧元,增长5.1%,2012年同期为21.9%,是增长率下滑最严重的市场。
露华浓、媛碧知失意中国
1999年,露华浓在电视上投放了一不褪色唇膏的广告,此后十数年间,露华浓再没有在中国投放过电视广告。
直到2013年的最后一天,化妆品品牌露华浓更新微博:“涂上一支心爱的唇膏kiss goodbye!”为其品牌退出中国画上句号。
由于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下滑,露华浓公司决定裁撤整个中国分公司,涉及1100多个工作岗位,约占了全体员工的15%,其中包括940名美容顾问。
“露华浓曾在中国护肤品市场辉煌一时,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位列前十,但是近几年发展速度放缓,单柜产出量较低,市场占有率直线下滑,”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37年前,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广州友谊商店就开始销售露华浓唇膏了,那是当时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化妆品牌。后来,这个美国知名彩妆,将中文名字确定为”露华浓”,取自李白《清平调》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颇为诗意。
但是取了本土化的名字,却没有实施本土化的战略,不仅柜台设置、单品管理完全照搬美国模式,甚至不曾挑选一位中国面孔作为其代言人。
露华浓2012年全年销售为14.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不足3000万美元,仅贡献了2%的销售额。
“露华浓的渠道算是下沉了,但是以150个专柜计算,其单柜单产每月只有10万元人民币,而同样价位的美妆品牌美宝莲,单柜每月高达30万人民币,”冯建军表示。
同样,定位高端的媛碧知,也远不如同门兄弟曼秀雷敦在中国发展的顺风顺水。
2010年1月开始在中国经营高端护肤品牌媛碧知(episteme)品牌以及美容院业务,扩张鼎盛时期,媛碧知在中国共有7家专柜以及2家肌因中心(美容沙龙),分布于上海、北京、杭州、天津等地。
据媒体报道,乐敦希望在3年后实现该品牌海内外销售总额20亿日元 (约合1.2亿人民币)的目标,其中中国市场为10亿日元。
然而,“一方面,其自身在华渠道扩展缓慢,没有积极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媛碧知难以招架”,常轶智表示。
国产品牌绝地反击
“在我们店里,自然堂、丸美、百雀羚等国产品牌占了80%的销量,欧莱雅等外资品牌只有20%左右”,高现考告诉记者。
常轶智也告诉记者:近五年来,外资大众护肤品市场占有率从近60%,下降至45%左右,其在华的半壁江山已经遭到攻陷,而中国大众护肤品则在这段时期中快速增长。
记者采访的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国产品牌的异军突起,是造成卡尼尔们败走中国的外部因素,不仅如此,妮维雅、旁氏、露得清的份额都在下跌,被外资收购的小护士、丁家宜、羽西等发展也大不如前。
“国产品牌中,销售额超过15亿元的就有自然堂、丸美、珀莱雅、欧诗漫、卡姿兰、本草相宜和百雀羚等,其中自然堂排在首位,年销售额约50亿元,仅排在玉兰油后面,其销售额超过欧莱雅旗下任何一个品牌在华的销售额,”冯建军表示。
中国的日化市场还在高速增长,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去年达到26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头11个月国内美妆品销售同比增长 13.2%,据欧洲监测公司预测,从现在到2017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每年还将增长8%。
而2013年第三季度,一直作为欧莱雅业绩增长支撑的亚太市场罕见出现了1.2%的下滑;2013年前三季度,露华浓实现总收入10.2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除了在美国市场同比略增长0.2%外,露华浓在亚太地区、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加拿大市场均处于负增长。
雅芳最近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大幅下降67%;联合利华财报也显示,其201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销售增速只有9.2%,低于2012年的10.6%,也低于2011年的11.2%,连续三年下滑。
但是本土企业却表现亮眼:2013年上海家化三季报显示,其净利润增长45.14%;广州浪奇当季净利润也增长了15.86%。
除了占据第三渠道,本土化妆品品牌也在被外资品牌垄断的一、二渠道深耕,并进军高端市场,日化品大战颇有一触即发的味道。
伽蓝集团负责人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迄今为止,自然堂及伽蓝集团已完成了整个集团为期十年的龙计划的第一阶段目标,接下来,伽蓝及旗下品牌美素、自然堂、雅格丽白、医婷将持续强化市场渗透和渠道建设,强力拓展主业新领域,为竞争机会培训新业务,逐步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前三,同时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尽管国产品牌表现优异,但是在常轶智看来,目前国产品牌仍略显势单力薄,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已相继被外资企业收购,只有百雀羚、相宜本草、佰草集、自然堂等表现较好,国产护肤品牌真正崛起尚待时日。
2、十月中旬对各街道的普查工作进行评比,对完成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质量不到的必须进行反工。
二、积极开展安全技术人员的专培训工作:
从使月份开始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全区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未达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岗要求的,一率安排参加市安监局组织的上岗培训。对已达到要求的人员进行岗位自学及有组织的业务培训,以达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
三、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1、根据冬季特点,认真抓好各生产单位的防冬保暖工作,开展有真对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2、认真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及大形商场、超市、市场等安全防火工作;
3、认真开展“元旦”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确保节日之间的安全工作。
四、认真抓好全区安全生产的年终评比工作:
1、从十一月份起,对各街道、各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资料进行汇总,收集各单位的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填写好相关报表,统计好相关的数据,为年度评比工作做好准备;
3、拟定XX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评比办法;
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评选工作必须自下而上的开展;
我国创建名牌产品来自于两方面的力量,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多维压力,二是国内市场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名牌产品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集聚比较优势资源、分割国际市场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工业、树立国家形象的体现。国家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群,就必然在世界市场的游戏规则面前被挤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必须大力创建名牌产品,更迫切需要创建世界知名产品。近30年的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企业通过创建名牌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正在成为自觉行为。
一、创建名牌产品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逐步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全球资源控制和全球市场争夺、其他国家广泛合作以取得比较利益优势的一种潮流。这种潮流有以下几种趋势:
一是社会生产过程在深度和广度上越来越全球化。主要表现是,国际分工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成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从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资本流动速度大大加快,资本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空前活跃。国际金融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日趋明显;
三是国际贸易迅速提高了各国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度。国际贸易内容不断增加,从传统的商品领域扩大到技术、金融服务领域。同时,贸易规模迅猛扩大。世界贸易正以高于世界生产1.5到2倍的速度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是跨国公司的发展。首先,是跨国公司之间以相互购并、资产重组、业务重组等方式绕开关税壁垒和国家之间其他方面的障碍,在生产、金融、贸易等领域不断进行全球扩张。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1999年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资产总额共计389892.8亿美元,公司平均资产额779.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472.3亿元;营业总收入共计114634.1亿美元,公司平均营业收入229.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02.9亿元;利润总额共计4402.7亿美元,公司平均利润8.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3.1亿元。有人统计,如果把世界上国家和跨国公司的经济总量比较,国家占49%,而跨国公司占到51%。其次,是跨国公司本身数量规模的扩张。据联合国统计,1976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公司才422家。而1999年排位世界第500家公司的平均销售额已达到89.02亿美元。在70年代末期跨国公司仅有1万多家、海外分支机构10万余家;1997年分别达到53万家和45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达3.5万亿美元,总资产12.6万亿美元,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25%,出口额更高达7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1998年11月10日联合国贸发会议的《98世界投资报告》断言:巨型规模的跨国公司将主宰未来全球的经济。(《关于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背景条件的研究》,孙立堂,2000年4月,省略)
经济全球化趋势,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包括:通过资源要素的世界性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扩张中实现成熟产业和技术转移,有利于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缩短技术研究和应用周期;各个国家经济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提升整个人类的经济文化水平,特别有利于促进落后国家改进企业管理制度;各个国家都根据自然资源禀赋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工业发展情况取长补短,获得相对优势和相对利益,并通过相互经济交往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应全力创建名牌产品
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而言是相对的。经济全球化是企业竞争跨越国界的结果,是国家竞争的产物。对经济落后国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大于机遇。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国家经济质量的比赛和较量,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获得的利益及利益的多少,取决于其经济质量之间的相对差异。
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集中表现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所交换产品品位的差异。目前国际分工的基本形式是垂直型国际分工和水平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发生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之间,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种是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另一种,是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迄今为止,工业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而向其出口工业制成品,仍然是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重要分工形式。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分为产业内“差异产品分工”和产业间水平分工,即不同产业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分工和贸易。水平型国际分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我国主要以垂直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无论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产品在技术密集程度、劳动密集程度、附加值程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改革开放深化,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9593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6.1个百分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与1989年相比,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由第八位跃居世界第六位,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偏低,高技术产品、高竞争力服务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过小。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及产品,基本上是适合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密集型产品。1992年~1999年间,平均出口额占同期工业产品总出口额的36.1%,其中又以“服装业”产品比重最高,为24.6%(《90年代中国工业产品外贸优势变化及入世后的战略选择》,张伟,《统计研究》,2001年12月)。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正处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转折点上,正处在培育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时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所能选择的路只有一条: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应竭尽全力创建名牌产品,特别是创建世界名牌产品,在创建世界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创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创建名牌产品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创建名牌产品,是我国产品鼎立于世界的必然选择。但我们创造名牌产品的困难重重,任务艰巨。当前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1.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经营与国内发展的关系
名牌产品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世界级名牌产品。世界名牌产品是在国家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来自两个市场同类产品的6种竞争压力和两种非同类产品的竞争威胁。一是国内市场上的三种压力:国内市场上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压力、国内市场上国外同类名牌产品的竞争压力和国内市场上同类非名牌产品的竞争压力。二是国际市场上的三种压力:国际市场上国际同类产品的竞争压力、国际市场上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压力和国际市场上同类非名牌产品的竞争压力。两种非同类产品的竞争威胁,是指非同类替代产品和互补产品由于调整价格等策略形成的威胁。因此,跨国经营的名牌产品必须处理好国际经营与国内发展的关系。忽视国内市场经营会造成后方空隙,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从而使国际市场失去可靠而稳定的基础。不重视国际市场经营又会降低国际化经营程度,也就不能成为世界级名牌产品。两者相比,我国更应该提高名牌产品的国际化程度。据有关方面统计,1991年世界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排名55位的蒂森公司,1989年销售收入为340亿德国马克,其中48%来自国外;美国摩托罗拉公司1990年销售收入的44%来自国外。肯德基在世界7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0多家分店,1993年销售额71亿美元,其中37亿来自海外,占销售额的52%。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中,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50%以上的企业多达一半以上,其中可口可乐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占70%(利润80%来自海外),而雀巢和飞利浦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相比之下,青岛海尔集团,1996年销售收入62亿人民币,出品创汇5700万美元,外销比例也不到10%。(《我们离世界名牌有多远》,党宝珍,《今日浙江》,2001年03期。)
可见,我国名牌产品更应该加强国际化经营,提高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和知名度。
2.正确认识和处理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技术是制约名牌产品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名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就总体而言,我国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同类先进技术有较大的差距。有关资料表明:从我国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方面来看,大约只有20%左右达到国际20世纪60至80年代水平,而其余80%是40至50年代水平,甚至还有30年的设备(《我们离世界名牌有多远》,党宝珍,《今日浙江》,2001年03期)。《洛桑报告》分析构成科技要素的26个单项指标中,与企业技术创新直接相关的就有15个。与参评的其他46个国家(地区)相比,我国这15个指标的排名普遍靠后,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指标排在30位以外。这些都说明,我国在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方面赶上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还有一段路程(《分析: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下降值得认真反思》,赵明,国研网,2000年07月06日)。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名牌消费品有了快速发展,有不少名牌产品甚至走向世界,这主要是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我国企业在创建名牌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技术引进对提高我国技术水平的重要意义,制定有控制的技术引进战略,继续引进关联效应大、行业空白或急需、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以促进和支撑我国名牌产品的发展,加快我国企业创建世界名牌产品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国现有技术基础和大国地位,决定了我国企业更应注重技术创新。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企业引进的技术规模和技术质量都达到了在许多行业足以开展自我技术创新的需要,也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创新队伍,有能力通过自我技术创新推进名牌产品创建工作。现在缺乏的是社会创新机制、社会创新观念和创新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专家刘世锦提出,中国应发挥“特大型国家”的竞争优势。这种“特大型国家”优势不仅仅是大市场优势,也包括独立技术开发能力的优势。因此,创建名牌产品尤其是创建中国的国际名牌产品和国际名牌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的技术创新。应该放眼世界、着眼未来,选择优势技术行业和新生行业制定远期技术创新战略,确定远期技术创新目标,争取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的国际名牌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焦点首先应该是“科教兴企”。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自我技术创新成本高、周期长,通过发展“三资企业”同样能达到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目的。可以设想,中国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名牌产品就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技术优势,就永远在世界名牌产品群中没有出头露面的机会。仅靠“三资企业”不符合大国的风范。
3.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在品质与广告宣传的关系
“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对小商品经济条件下近距离销售的质地优良产品的一种赞美。在经济信息化的今天,优质商品、名牌产品也需要广泛传递信息。实践中有两种偏激的认识和做法:一是仍然奉行“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认为只要质量稳定、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就会有市场,做促销是一种浪费。二是认为“促销出名牌”,坚持大量做广告就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把广告作为强化市场竞争的法宝,把产品市场的竞争等同于广告形式的竞争。这两种认识都不利于创建名牌产品。按第一种观点难以创建名牌产品,现在市场上雷同产品多、远距离销售多,增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不了解产品信息就不会认知购买。按第二种观念更难以创建名牌产品,企业通过媒体传递产品信息的目的是让有购买能力和欲望的潜在用户接受这种信息,认识和比较产品带来的效用价值,激起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必要的,在短期内也有重要作用。但在理智消费的今天用户已不像过去那样容易受广告的诱惑,过多过滥的特别是不真实的广告已使人讨厌甚至被视为一种“文化污染”。少数片面追求广告效应和急于营造名牌产品的做法已受到市场的惩罚。创建名牌产品必须处理好内在品质与广告宣传的关系,以质量为依托,在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强化广告促销手段。
4.正确认识和处理“创”与“保”的关系
“创”名牌产品和“保”名牌产品,都是企业创建名牌产品不可缺少的过程。“创”是基础过程,“保”是延续过程,两者缺一都会对名牌产品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创”有“虚创”和“实创”。“虚创”是指通过广告、推销等方式将一般产品“包装”为名牌产品的过程,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名牌产品创建。“实创”是指根据名牌产品成长规律,一步一个脚印铸造产品质量、树立产品形象、积累品牌价值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及社会贡献率的过程。目前企业“创”名牌产品的途径主要有:争夺人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强化管理、联姻结盟等。但有些企业由于对“保”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辛辛苦苦创立的名牌产品过早地成为“昔日黄花”。但无论是企业保护、地方保护和国家保护,都难以真正形成保护名牌产品正常发展的环境屏障。首先,表现为法律观念淡薄没有及时注册而被抢注,我国2000多万家企业,实际使用中的商标超过500万个,而注册商标仅80余万件,商标注册率不到20%。其次,表现为品牌资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拥有国际名牌产品的大公司涌入,利用一些企业急切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心理,通过合资、合作、控股等形式使我国许多名牌产品市场萎缩,大量名牌价值流失。再次,表现为名牌产品失真,假冒名牌产品猖獗,影响了名牌产品的市场形象、市场占有率和出口。1998年被假冒的146家企业所造成的利润损失总额是15.91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在创立名牌产品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创”与 “保”的关系。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实事求是地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认识到“保”名牌产品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保不住也就创不好名牌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名牌产品“保’不到位的关键是有没有群众举报、新闻监督和责任到人的三联动的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孙立堂:关于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背景条件的研究,2000年4月,省略)
[2]张伟:90年代中国工业产品外贸优势变化及入世后的战略选择.统计研究,2001年12月
[3]党宝珍:我们离世界名牌有多远.今日浙江,2001年03期
[4]赵明:分析: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下降值得认真反思.国研网,2000年07月06日
6月5日,竞拍方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对媒体宣布,永久收藏这批古籍。
6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北京市文物局发函,称“此项收购由国有文博单位南京图书馆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实施”。
6月13日,北京大学通过官方网站消息:北京大学决定行使北京市文物局出具的“京文物〔2012〕561号”文件内容所规定的国家文物收藏单位的优先购买权,对“过云楼”藏书按落槌竞买价进行收购。
6月20日,北京市文物局向媒体转述国家文物局对此事的复函内容,称“北京大学和南京图书馆皆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且均参与了‘过云楼藏古籍善本’的竞买,因此,应依据拍卖规则确定受买人。”——函中并未直接说明归谁所有。
6月21日,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在官网公告,称公司已收到北京市文物局对“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事宜的复函,复函中对藏书的归属做出了明确批复,并要求匡时拍卖“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南京图书馆进一步落实完善竞买及购藏事宜”。
至此,这场沸沸扬扬争夺战停息,却已然被视作是一个文化事件,对于收藏、拍卖和出版界来说,有着诸多信号。
古籍拍卖市场趋于理性
1993年,古籍善品的拍卖在中国嘉德首次落槌。
在艺术品拍卖中,古籍拍卖虽属高端品类,却一直只能算是小众市场。究其原因,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了断裂。加上古籍收藏的门槛本就比较高,懂得鉴赏、有能力收藏古籍的人并不多,且多数藏者又只买不卖,造成古籍拍卖的圈子小,流通性差。此外,多数古籍早年被博物馆、图书馆收走,流于民间的数量并不多,品相也不佳。因而,古籍的拍卖一直萎靡不振。
但自2006年底以来,古籍的拍卖市场一直升温,至2009年、2010年达到高峰。嘉德、德宝、海王村等拍卖公司,以及朵云轩、上海国际等古籍拍卖专场都成绩不俗。2002年,中国嘉德以990万元拍出《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2010年,“明诸家书札八十五通”以3528万成交;2011年,歌德古籍善本专场以600余件的藏品,创下总成交额2821万元的成绩;中国嘉德春拍上,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16册从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次激烈叫价,最终以4200万元落槌……
宋元古籍、明刻善本、版画类古籍、名人尺牍等形成良好的拍卖气候,拓展了升值空间。尤其是宋刻本,一直是古籍收藏中的“重器”、拍卖版块的热点。在古籍善本收藏界,就有“家财万贯,不辱宋版书一页”、“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
此外,大陆各大拍卖公司同各国古书商进行了广泛接触,达成古籍善本海外回流的多种意向,与各国古书商现场交易。
但因为受到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自去年秋季开始降温。拍卖数量和成交总数相比去年,甚至不到去年的一半。而“过云楼”藏书的拍卖,无疑是在降温过程中缔造的一个高度,证明了文化因素对拍卖品的影响。
“过云楼”藏书拍卖的第二天,中国嘉德也宣布曾藏于南长街54号院的梁启超家族旧藏将于今年的秋拍中亮相,可见此次“过云楼”藏书,吸引了各界对古籍市场的关注,带动了古籍拍卖市场。而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唤起了社会对古籍的重新认识和关注,将社会各界的目光引向古籍保护与收藏。
以书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最终拍得“过云楼”藏书,倒是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如果此次“过云楼”藏书被私人藏家买走,在私人收藏家手中流藏,在未来几年内必定会抬高拍价,而且也会是学术界的遗憾。
不同于商业投资行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围绕“过云楼”藏书作一系列开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永远收藏这批宝藏;将选址,投资兴建藏书楼;在适当时间,向公众展示这些国宝;为学术界研究提供方便,举办学术研讨会,计划举办国际研讨会;将专门投资,建立数据库,使过云楼藏书全部内容永久传承,更加有效地被利用;将成立专门小组,做好国宝的保管和学术利用,等等。
目前,已有消息透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南京图书馆制定了整体的合作框架,其中包括“过云楼”藏书的整体出版;6月与法国凤凰阿歇特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根据此项协议,阿歇特将利用其国际影响力,推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日后影印出版的“过云楼”藏书推广销售,以及共同出版《过云楼传奇》的英、法文等国际版本,将过云楼的传奇故事向世界诉说。
此外,亦有不少跨界合作。例如利用旗下的凤凰传奇影视有限公司拍摄“过云楼”和顾氏家族的影视剧。
[DOI]10.13939/ki.zgsc.2015.23.110
文化品牌是对特定文化载体高度抽象的表达,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能够将文化现象中包含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准确表达出来。文化品牌可以不受时空的禁锢,蕴含消费者的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人们在消费文化品牌时也对其形成特定的认同和感情依恋,从而表现出对特定品牌的一贯忠诚和持续消费。文化品牌可以引发人们对相应文化背景的关注,这种关注又可转变为品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品牌的发展最终将促进产业的兴起。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进展,传统的文化品牌在核心精神不变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百姓口中日常的老品牌、老字号也开始拥有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内涵,逐渐成为具备经济学意义的文化品牌。这种随着经济的发展依靠文化形成特殊品牌进而带动以此为核心的产业经济的现象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定的文化品牌往往凝结着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文化诉求,也能引导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品牌的形成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又能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1 什么是品牌
品牌是商品的牌子,也就是商品的商标。品牌可以明示商品的来源,区别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品牌是消费者与商品的中介,当同类商品物质属性的差异越来越小时,品牌就具有排他性,成为消费者购买特定商品的纽带,引导消费者形成消费倾向性。例如消费者买凉茶时,不说“来瓶凉茶”而说“来瓶加多宝”或“来瓶王老吉”,选择可乐时说“百事”、“可口”,喝牛奶时要“蒙牛”、“伊利”、“特仑苏”。商家与商家占领市场的主要手段变成了打造专属品牌,尽快建立好品牌的知名度,就能换来产品销售量。一方面宣传了商品背后的企业,另一方面也为创设新的品牌打下基础。
进入21世纪后,品牌的作用更加明显,商品经济时代品牌可以快捷和牢固锁定用户群,品牌可以兴起一个产业。目前每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标志,更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的象征。“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展现美国的富裕,也见证着美国进入工业化以来的文化和发展脚步;“海信”、“海尔”、“澳柯玛”印证着青岛经济的飞跃,也记录着百姓生活逐渐好起来、丰富起来的过程。品牌代表着商品,品牌展现背后的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也都寓于品牌之中。
2 文化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原理
2.1 品牌的基本理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品牌是能够与目标顾客达成长期利益均衡,降低目标顾客选择成本的排他性品类符号。浅显地说,消费者能够始终忠诚如一地选择某商品的理由就是品牌。优秀的品牌拥有很高知名度、具备较高价值,最核心的因素是他能够与顾客构建深层次的关系,顾客和消费者能通过选择这个品牌而反映出自己的身价。通过这种隐秘的关系,消费者与品牌的显性和隐形价值紧密绑定为共同体,自然消费者将会长久主动的购买并忠诚于这个品牌,即使价格高昂消费者也情愿选购。所以,品牌价值是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优势品牌自身价值很高,它的价值也能提升消费者的身价,为选择它的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利益。
品牌能在顾客的印象中产生认知和倾向性,可以缩减人们在购买同类产品时的时间成本和精力。钱颖一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换句话说,经济学的核心应当是研究人类的选择行为。消费者面对诸多同质化的商品,他们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大多是靠品牌的效力来选择差异趋于零的各商品和服务。品牌能传达专门的信息,锁定目标顾客,帮助他们降低选择成本。尚有研究认为,品牌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诉求,表现出一段历史、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的变化。例如济南的西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从最早的城市西部的杂货市场开始,凝聚几代济南人消费习惯和生活观念的改变,逐渐形成以“西市场”这个深入人心的品牌为名称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使这个历经沧桑的市场逐渐产业化,生机勃勃。品牌就是能够这样以深人人心的形象、强大的情感冲击力吸引着目标消费者,使他们形成选择这个商品的倾向性。品牌认知和品牌倾向性造就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品牌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在消费者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消费者也对品牌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和意义,心口相传,逐渐兴起一个以品牌为先锋的产业。总之,品牌反映出消费者心里的购买态度,如果顾客对某个品牌具有良好的态度和忠诚,当面对诸多差异化极小的同类产品时,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品牌靶向性。即使顾客不会每一次都选择同一个品牌,至少他们在选购时不会忽视它的价值。
2.2 文化品牌
品牌的类型有很多种,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个品牌的文字表述都反映自身历史和诞生的理由,因此,所有的品牌归根结底属于文化的范畴,也即本文述及的文化品牌。与明显透露着商业气息的商品品牌相比,文化品牌更多融合了具有历史或现实意义的文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处于国际上领头羊地位的强势品牌走人我国,冲击国内市场。起初,他们以优秀产品质量和先进营销理念占据一定市场,获取了高额利润。随后,这些品牌开始扩大生产增加规模,不得不面对与我国同类品牌的竞争。我国的制造业在90代已有了巨大的发展,迫使国际品牌不得不构思新的营销理念,当他们发现这些国际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历史因素缺乏中国消费者的代入感时,立刻着手打造符合我国消费者胃口的文化理念,例如肯德基喊出“打造中国人的健康早餐”这一口号,而麦当劳则推出最富含中国人饮食情感的“麦当劳豆浆、油条”等菜品。一个产业的发展会经历卖产品、卖概念、卖情感三个阶段,产品和概念是某件商品的外在属性,易被模仿,而情感则是把目标顾客的文化历史心理因素和情感追求当做产品的形象推出,引起与目标顾客的情感共鸣,具有不可复制性。国际品牌进入我国市场往往在卖产品和卖概念阶段拔得头筹,但随后必然迎来商品的同质化和商家的优胜劣汰。当一个品牌进入卖情感的阶段,就到了树立起一个文化品牌的起点。只有树立起这个具有目标消费者代入感的文化品牌,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并成为长盛不衰的优势品牌,形成产业。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这些以文化为依托的品牌也会不断被赋予更多内涵,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济学界认为,当今经济社会已经历了从商品经济时代过渡到资本经营时代,又进入品牌经营时代的三个时期,而品牌经营也从经济领域发展延伸到社会文化领域。社会文化有两重性:第一是非商品性、非商标性,它的本原是公共资源,属于社会集体,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处于自发和共享的地位。第二是转化性和商品性。文化本来就具有经济成分,可以被用来消费。它受到商品经济的驱动后能转化为商品,转化为名副其实商品行为,加以经营后成为文化品牌形成产业,也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的内容品牌化后,文化本身的特性、象征功能以及人们的追求都会一步步地促使它变为名牌,获得稳固而长期的具体形象,人们都会向这个名牌代入自己的生活方式、荣誉感和体验感,强烈认同这个文化品牌,造就人群的消费倾向,关注的人多了自然有助于其兴起一个产业。举例广西桂林刘三姐,文学作品中她代表了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的机智、勇敢、善良、美丽,能歌善舞,敢于同欺压百姓的恶势力作斗争的优秀品质。经过戏剧《刘三姐》和《印象刘三姐》的演绎,刘三姐的形象更加鲜明具体深入人心,她不仅继续受广西人民的热爱,而且逐步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欣赏的优美的艺术形象。经过文化的宣传,作品中的刘三姐逐渐变成“刘三姐”这个品牌,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例如广西桂林推出很多以“刘三姐”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和纪念品,南宁烟草集团更是推出“刘三姐”牌香烟,成为广西最大的烟草品牌。因此,文化品牌是一种潜在资本,一个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可兴起巨大的产业,这种隐形的价值往往大大超越有形资产。
3 文化品牌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1 打造文化品牌是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
多种多样的文化内容是打造文化品牌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文化资源种类繁多且丰富,但很长时间以来没有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许多文化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整合和培育。另外还有一些文化资源已萌发文化产品的迹象,但仍比较零散而粗放,多是在某一地区内深人人心或是心口相传,缺乏与品牌的关联,因此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都较为一般。如前述广西桂林“刘三姐”品牌,本是广西各族人民喜爱的形象,经多种形式打造后和她相关的文化资源得以激活和整合,“刘三姐”逐渐由一个地区级文化品牌上升到国家范围的文化产品,后加以引导则培育出一系列的文化产业,以文化形成品牌,以文化品牌带来产业效益。
3.2 构建文化品牌是规范文化市场、指引文化消费的首要途径
文化品牌是规范文化市场、指引文化消费的必经之路。某个文化形象和称号在一个地区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它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汲取不同时期百姓的思想诉求,经久不衰,成为现象级的文化品牌。如山东的“帆船之都”、“天下泉城”、“中华泰山”甚至如现在的“青岛啤酒”,都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或一个企业,而是齐鲁大地人民典型思想和风貌的凝聚体,这些品牌散发出的气息已远远超越其有形表观,对勤劳、仁义、时尚的山东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很深的影响。因此,帆船、泉水、泰山、青啤这些品牌足以引起人们的景仰和崇尚,对省内和省外的民众形成强大的心理感召。文化市场以这些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品牌为发展路径,必然得到统一和规范,顾客在文化品牌的指引下理性和深入消费,品牌经济有序发展最终形成产业。
3.3 文化品牌能够形成品牌效应,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目标任务
用5年左右时间,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全面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1.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各农业龙头企业应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六大支柱产业中要形成10个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个以上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六大支柱产业争取一只以上国家或行业标准立项,省市地方标准立项2-3个;争创2-3个国家或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开展GAP、HACCP、ISO14000认证各1-2个。
3.开展各类品牌认证。要大力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以下简称“三品”)认证。力争认证“三品”100个,争创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3-5个,市级名牌产品或知名商标10个,市名优农产品20个,并在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方面实现零的突破。
4.突出重点品牌打造。通过有目的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突出加强对十大产品品牌打造,利用其品牌优势,带动农民致富,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具体十大品牌培育方向详见附表)。
5.加大品牌农产品的推介力度。推介是品牌创建的动力。要认真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会、招商会,利用媒体宣传品牌,利用“节、会”打响品牌,利用超市展销品牌。每年按计划组织大型推介活动,集中展示我区的农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不断拓展农产品的营销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扶持政策
1.继续执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品牌农业建设的意见》(政发〔〕84号)文件的有关奖励政策。
2.鼓励企业提升标准档次,凡企业标准上升为省地方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以标准正式备案为准),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30万元。
3.鼓励企业开展认证工作,凡企业通过GAP、HACCP、ISO14000认证(以认证证书为准),一次性奖励2万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成立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和区农业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农工办、区发改局、科技局、财政局、农业局、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由区农业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各镇(开发区、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抓好辖区内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要做到每年工作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形成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宣传力度。要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意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进一步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意识。要积极推介的品牌农产品,通过各种展销活动,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各有关单位要通力合作,认真组织好区内的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同时积极发动有关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类展销推介活动。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加剧,增强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必须选择品牌发展战略,重视旅游文化产业中的品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才能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本文针对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现实情况和行业发展方向,提出旅游文化产业应找准自己的品牌定位,注重品牌文化建设,通过品牌设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 品牌设计
全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温总理指出,旅游业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集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于一体,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各地争相开发各种旅游资源,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设计及推广。河北省旅游资源很丰富,也需要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格局,尽快建设一批旅游品牌及其相应的支持体系,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目前正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为重点,立足海滨海岛、湖泊湿地、森林草原、冰雪温泉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生态休闲和冬季旅游等结构调整型项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经济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同样也是品牌的竞争。
河北省旅游景区品牌设计现状分析
河北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拥有以休闲娱乐健身、自然生态观光、红色革命主题、历史文化宗教为代表的多种旅游资源体系,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旅游开发观念陈旧,品牌意识淡薄。尤其在经营方面,缺少对旅游品牌经营的科学规划,对品牌发展方案缺乏科学论证,操作过程不规范,脱离实际,造成资源破坏、人力物力浪费。对内部员工的服饰和语言行为缺少规范。对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旅游景区的形象设计和推广,各景区视觉宣传形式杂乱,各自为政,在国家范围的产品广告中,几乎见不到关于旅游产品的广告;在网络营销蓬勃发展的今天,代表景区形象的网站设计还没被普遍重视。
第二,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缺少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景区之间同质化竞争,旅游品牌毫无个性可言,建设中甚至破坏了景区固有的风貌,形成不中不洋、不今不古的奇怪视觉效果。
第三,开发过程中急需引入绿色设计和低碳环保理念。开发中存在一厢情愿的主观意识,急功近利,过多的追求所谓的形式美和硬件建设,盲目建造大量粗陋的“标志性”景观,既破坏了原始生态美又耗费大量的资源。
品牌设计的含义
品牌设计是企业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作用于受众感官的设计,它不仅能协助企业正确的把握品牌方向,而且能通过有效沟通使受众认知并接受企业。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互相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旅游品牌设计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其市场定位确立的,有利于消费者准确感知旅游经营者经营理念的系列设计,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其中视觉识别系统是在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的支配下,运用各种视觉元素来展示企业独特魅力的系统设计,它便于消费者的直接感知,对传播旅游景区经营理念、建立品牌知名度、塑造旅游区形象、提高消费者认可度和忠诚度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文化产业与品牌设计
旅游文化产业形成品牌需要经过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和品牌管理三个阶段。下文主要探讨前两阶段。
(一)品牌定位阶段
品牌定位是企业为了造就差别优势,针对消费者心理或生理需求,在客户心目中寻求和确定最佳位置,通过设计品牌形象、强化产品特征和创新经营特色等活动来塑造鲜明个性。关于旅游企业应如何进行定位,美国一些旅游营销学者曾提出称之为5Ds的模型。即:识别需要,确定目标顾客最看重的利益或要素。决定形象,决定向目标市场推出的品牌形象。辨别优势,确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有别于或优于竞争者。传递设计,将这些优势纳入产品或服务之中,运用营销组合手段将这些优势传递给目标市场。落实承诺,将所承诺的利益提供给消费者。定位的关键是企业要设法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出比竞争者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特性。随着各行业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定位的类别主要集中在领导者定位和跟随者定位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的定位。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头脑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两倍、第三个品牌的三倍。所以在旅游区众多的竞争优势中分离出独一无二的诉求点,以点带面至关重要。如《石家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一个中心,三大片区,一条风景道,一条休闲带”:一个中心即中部都市文化商务休闲区,三大片区即西北部红色旅游片区、西南部山地生态旅游片区、东部平原乡村田园观光片区,而石家庄旅游形象和宣传品牌确定为“红色西柏坡,绿色太行山,情义石家庄”。这其中定位和发展规划出现了矛盾,规划中的中部都市文化商务休闲区,面对北京、济南、郑州、天津的竞争,恐怕很难起到龙头作用,真正在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应该是红色西柏坡。平山县斥巨资完成了西柏坡市概念性总体规划,将突出旅游功能、“水城”特点,以建设“西柏坡市”和打造“大西柏坡”旅游格局的实际行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沿河湖建,水绕新城流”的格局。打造江南园林城市还是还原北方文化突出红色主题更重要,西柏坡的核心竞争力是红色,以西柏坡的红色元素为主题向外延展,还是新建一个水城中间包围西柏坡,这里面的矛盾是耐人寻味的。
二是跟随者的定位。具有领导地位的企业毕竟很少,多数都处于跟随者的地位,仿效和跟随竞争对手也需要技巧,必须学会找出差异,然后填补上去。一般思路是从尺寸上的差异、价位上的差异、开辟新的战场、换个战场、借助竞争者等方面进行定位。比如石家庄旅游规划中的绿色太行山,等于为河南也做了广告,河北太行山比河南太行山更绿吗?不如借长城来做文章,大众心目中的长城是穿越河北太行山蜿蜒西行的,这里形成了太行山独有的地貌和古战场,也是和的主战场,可以和红色西柏坡旅游主题遥相呼应。
(二)品牌设计阶段
形象定位是进行形象设计的前提,它是以目标受众对旅游地的认知预期和旅游地资源特色、文化背景为基础,综合构建的核心内容和形象设计原则,它是对旅游地形象化的高度概括,能给受众丰富联想,使旅游产品进入潜在消费者心目中,诱发其消费的欲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利用旅游形象化定位树立了牢固的品牌形象,如西班牙、加勒比地区、夏威夷以阳光、海滩和民俗为整体形象,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杰作作为整体形象。国内旅游业虽然已经开始注意旅游形象的建设,但对旅游形象缺少系统、科学的定位和推广。
一个旅游区的形象需要诸多景点和服务来支撑和塑造,品牌设计以管理理念为依据,通过内部行为规范、外部行为规范、视觉形象规范等系列化设计来完成形象定位,塑造品牌形象,其形象既要在景区内加以推广,又要对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推广,也要对目标市场和潜在游客进行推广。
1.内部行为规范主要指旅游企业管理机制及其相关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涉及旅游景区内部和旅游相关服务行业,如交通、住宿餐饮、商贸、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员工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旅游地的形象,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都要以旅游理念为指导,遵循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企业要定期举办职业培训,规范员工的仪表和行为,使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充分体验到精神和物质层面的享受,甚至可以弥补旅游景区本身的某些不足。旅游区居民是景区的组成部分,是景区历史文化的缔造者和继承者。其中有一些人直接从事旅游业,他们的行为也影响着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不直接与游客正面接触的居民,往往以原有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传统服饰、消费行为等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当地居民固有的系列特征构成了一种旅游区特殊的识别形象,即居民形象。它是旅游形象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要素,包括当地居民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好客度。
2.外部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旅游产品推广、客源市场开发和外部公共关系等几个方面。旅游产品推广是旅游形象的重要环节,是潜在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最直接和最初步的感知。旅游产品的性质、类别、组合和包装等行为都显示出旅游企业形象的一个侧面。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目标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是旅游发展的明智之举。公共关系是旅游文化产业为了生存发展,通过大众传播,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投资环境,影响目标群体的科学与艺术。客源市场促销、外部公关以及环境保护、旅游节庆、会展旅游等活动,都属于行为识别系统的构成部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地开展对外行为的规范来树立旅游形象。总之,通过行为识别的规范,可以对内产生认同感和一致性,对外展示旅游企业的实力和魅力,从而提高市场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3.视觉形象规范。实践表明,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感受外界刺激的83%来自视觉。旅游区视觉形象系统是指景区的对外视觉形象,是经营理念和行为的外在表现,以体现经营理念和人地协调性为原则,是旅游地的有形物直接作用于人脑的视觉表现,是最直观、最易被感知的形象。对旅游区形象的系统化、具体化、可视化的设计,是建立旅游区形象的中心环节和重点。优秀的视觉形象系统,不仅有助于传达形象,影响旅游者对旅游行为的决策,也有助于旅游者在景区的旅游消费活动。
视觉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标志、图案、颜色、字体等,在设计中力求达到“友好的情感交流、独特的识别记忆、精确的概念传达”。另外旅游景区建筑风格、景点设计、交通规划、夜景、灯光照明、文化设施、服务设施、员工服饰、导视系统、旅游纪念品等,所有可以体现景区特点和美感的事物都是视觉形象的设计对象,设计的原则与周围环境应协调一致,切忌喧宾夺主,以方便实用、营造环境氛围、强化游客的感官刺激、得到视觉上美的享受为目的。视觉形象设计的效用依靠有效推广,只有将其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才能形成视觉形象的沟通和传播。应用中要特别关注关键区位的视觉形象表达:一是第一印象区。即景区出入口处和对外交通的站点等,这些地方是游客形成第一印象的地方,将会影响他们进入旅游区的感受以及离开城市后的印象。二是光环效应区。“光环效应”是社会学术语,形容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现象。光环效应区能放大游客对旅游区形象的印象,因此,旅游区形象的视觉形象在这些区域应特别注意。光环效应区主要包括景区中心商务区、游憩商业区及核心景区。三是地标区。即旅游地中独有的、标志性的形象特征所在地,是旅游者心目中旅游地的代表性区域。
在旅游形象识别的五大组成部分,即地缘识别系统、人文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中,地缘识别和人文识别是形象设计的基础;理念识别是形象设计的灵魂;行为识别是形象设计得以实现的媒介;而视觉识别则是形象设计的外在表现。这五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和支持,共同构成旅游区形象不可缺少的部分。
总之,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中,需要加强品牌管理,在旅游精品线路定位开发、基础设施完善、景区项目招商、客源市场开发、市场促销力度、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都需要引入品牌设计的观念。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把品牌的规划与营销传播结合起来,最终形成“品牌资产”。只有这样,旅游文化产业才有可能大放异彩,呈现勃勃生机,实现由自由开发向品牌开发转变,由知名品牌向著名品牌跨越。
参考文献:
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家居服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家居服产品丰富,品牌各异。新世家族、汝斯芬、绮瑞等品牌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安之伴、玉茄子、佰伦世家、妮可儿等品牌主打韩式风格,新洁霓、莎倩、姬の玛等品牌尽显淡雅风范,还有温馨时尚的家居亲子装品牌亲情等等。
品牌化发展筑根基
回想起当初进入家居服行业时的情景,妮可儿服饰总经理陈晓璇颇有感触,“汕头当时多是做睡衣的企业,彼此间竞争都很厉害”,而这时国外家居服开始逐渐进入国内,一番调查之下,陈晓璇惊喜地发现这是个比他想象中还大的市场,“因为国内的家居服行业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市场潜力的挖掘还不到10%”。
虽然当时国内对“家居服”概念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睡衣”这一狭小领域,行业不成熟、消费理念落后,品牌运作的企业少之又少,款式、概念同质化现象严重,但在1999年创立妮可儿服饰伊始,陈晓旋就确立了以家居服为核心产品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在他看来,“产品的价值最终需要品牌来提高和实现,只有通过品牌与消费者进行内心的诉求互动,抓住属于我们的忠诚消费者,才能使我们做强做大。”之后,正如他所预料的,家居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品牌战早已悄然拉开帷幕,只有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家居服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谈及品牌当时的定位,陈晓璇说,那个时候正好是韩剧在国内热播,由此带来“韩流”文化在国内的流行。对于追求韩式潮流家居服的时尚消费大军,陈晓璇在“创造一流产品,塑造一流品牌,打造一流企业”的企业宗旨下,从韩国引进了妮可儿品牌。妮可儿以“健康时尚、舒适精致”为设计理念,将韩国时尚的舒适温情家居文化带给国内消费者。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陈晓璇渐渐懂得,家居服不仅仅是衣服的概念,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难得闲暇的时尚舒适生活方式。由于摸准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产品定位清晰,品牌运作到位,很快陈晓璇就尝到了市场高速成长的甜头。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家居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向往高品位生活,想要能与之匹配的时尚、环保、健康家居服,针对这类消费人群,陈晓璇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法国高端家居服品牌——新洁霓。
新洁霓主要采取的是与法国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借助国际化设计团队进行产品研发设计,开发出专属于新洁霓的家居服新品。陈晓璇介绍,产品将睡衣与正装的优点融合起来,打造出浪漫、舒适、时尚、高雅的新式家居服装,适合穿着于多种场合,令消费者的身心更加惬意自在。“新洁霓象征着高雅、绚丽、舒适的家居文化,为东方人带来优雅、时尚、多彩的家庭生活理念。”陈晓旋如此解读道。
家文化内涵的倾情诠释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穿着服装,也区别于一般的内衣、睡衣,家居服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具有“时尚”的精神文化内涵。顺应人们需求而产生的家居服,既是一个概念,又是一种追求生活品质的观念,比较内衣、睡衣、休闲内衣更深刻地对现代家庭进行了诠释。可以说,它是在现代物质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家的挚爱与对亲情的投入。
正是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汕头家居服年轻的企业家们提出了让时尚情调从家的温馨中溢出的口号。他们组织设计营销人员到欧美发达国家,调研与家有关、能体现家文化的一切国际服饰品牌,聘请有多年国际大品牌设计经验的著名设计师主导设计、创新团队,开展以家庭时尚为主题的服饰设计创新,斥巨资引进了日本、德国、法国的先进服装生产线和电脑绣花、印花设备等现代化生产设施,用生产经营高级时装的方式开发家居服饰。
一、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原则
文化是一种抽象性的事物,有着感染人吸引人的魅力,旅游文化直抵旅游者的灵魂深处,影响旅游者的审美以及旅游者价值观。旅游文化是对地区旅游活动的一种非物质化的反映,它作为一种模型化的概念体系深嵌在旅游资源之中。在对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一)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要有地域性
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地区的旅游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越性,而要保证优越性就需要在设计中能够和地区的旅游资源结合,使品牌在设计中很好的发挥出对地区旅游资源的宣传效果。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的地域性是从上来宣传旅游文化产生的背景,从地域性上来看,旅游文化的产生受到规制,而与此同时因为对旅游文化地域性的强调,就将地域的标签打在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
(二)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要具备创新性
旅游文化产业在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较小,因为与此相关的同行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要保证在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就需要能够使自己的产业品牌设计具备创新性,创新性是从旅游文化资源中发掘的,立足于资源,从形式上来开拓,创新意味着融入到更多的时尚因素,并不必然是对传统的排斥。具备创新性的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在设计中要能够极具内涵化的将旅游文化表现出来。
(三)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要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从旅游文化的现状来分析的,首先在旅游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也就是说旅游文化包含很多部分,而这些部分多数不存在交集的情况,分布在不同的领域,但是在抽象的文化层面上共同组成了旅游文化产业,因此在品牌的设计中要能够综合这些类型的文化,尽可能的将这些文化表现出来。旅游文化产业品牌的设计要具备将历史的文化与当代的旅游文化集合在一个品牌之下,从多种维度来思考综合性。
二、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问题
一些地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同质化的旅游资源市场中因为缺少对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因此使得地区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真正的利用效果却不是很好。在旅游市场中需要对这些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并树立品牌,然而在品牌设计却遇见一些问题。
(一)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观念淡薄
品牌设计应用于经济市场中的产品交易较多,而很少出现在旅游文化产业,因为旅游文化在开发市场时主要是凭借地区资源的独特性,独特性已经为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市场打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正是这种思考方式将地区旅游发展限制在故步自封的境地,区域旅游资源未能及时的跟进市场发展的动态,因此很难做好对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更不用说对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的关注。
(二)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资源整合度不高
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中需要尽量的融入地区旅游文化资源,能够将旅游文化资源放在同一个品牌设计中宣传,从而加强资源的影响力,在资源宣传的协同效应下,能够发挥出整体性的效果。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中资源整合度并不是很高,主要方面是对地区的旅游资源整体规划上不健全,在资源的整合中更不能将优势凸显出来,因此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设计中也不能做到特色。
(三)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理念冲突
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理念冲突是从设计创新的元素与实际生活中的行动方案之间的出入而言的。一些地区在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中因为对时尚的观念引入,因此会着重对这些理念的宣传,然而在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建设中往往因为对其过分的推崇导致了在资源上的浪费。理念上的冲突还表现在理念之间的矛盾。一些地区的旅游文化从历史资源而来,带有浓厚的历史味,而要在现代社会中流行就必然要和现代人的心理相结合,因此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逻辑冲突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会导致品牌设计的不成功。
三、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的策略
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意味着旅游开发具有较大的潜力,而要真正的发挥出旅游资源的优势还需要能够有效的进行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设计。立足于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的问题,着眼于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的预期效果,其优化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立足于地区旅游资源,增强地域性色彩
旅游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需要有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而地区的旅游资源就是其品牌设计的基础。地域性的旅游资源一般都具备有较强的区域文化,凭借其独特性,因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文化产品品牌设计在发展中立足于地区旅游资源,优化整合资源优势,创新创造出具有品牌感染力的形象。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是从大众的眼光中来说的,而其旅游资源基础受众来源则是小范围的群众,因此在立足于地域特色的文化中要能够结合地区的人文历史,使用地区的语言能够简洁的将品牌设计内涵表示出来。
(二)分析消费者心理,明确定位旅游文化品牌设计形象
旅游文化品牌设计最终的消费对向是来自各个地方的消费者,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消费者进行分析,从这些消费者的实际心理出发,塑造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文化品牌设计形象。旅游文化品牌设计形象强调创新性,但是这种创新不能脱离消费者的生活,在艺术的表达与现实的接受能力上要能够有一种权衡。[5]在定位旅游文化品牌设计形象中要能够融入更多的符合消费者心理趋向的元素。就旅游资源而言,消费者在欣赏时可能侧重点不同,因此对旅游资源价值提取上也有不一致。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要考虑到这种分层的现象。
(三)借用多种传播手段,加强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推广
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之后需要能够扩大受众群体,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感知其存在,而在互联网社会之中,利用视频影像的方式来推广旅游品牌已经成为了普遍的形式。利用影像的方式将旅游资源直接的立体化的展现给了受众。受众在观赏影像的同时也接受到了地区旅游文化的再教育。而在新媒体时代,单纯依靠影像的方式已经达不到营销扩展的效果,在对旅游文化产业品牌的推广中需要打好组合拳,使用多种方式来传播扩散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同时旅游文化产业品牌的设计要注重带给消费者以视觉体验,使消费者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旅游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