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1 21:52: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项目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最重要的热点之一。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新课程的实施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体系全方位的更新和整体连动,其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之一,也是新课程实施重要的切入点。这也是我们课题组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课题研究方向最终定位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原因。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重构课堂教学评价,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化,从而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把课堂教学引上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的正确轨道,是当前发展性教师评价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最重要热点之一。
可以说,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社会转型的呼唤,是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需要。它的社会价值在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在国外,以美英两国教师评价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最大。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反思传统教师评价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新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整合起来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新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弊端百出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始探索和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英国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并为教师后继发展给予指导和帮助为目的,强调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体教学活动之中,实行多元评价,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
英美两国日臻完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给我们的新课程发展性教师评价改革以很大启示:
1、以发展为核心,尊重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积极性。
2、科学利用学生的学业成绩。
3、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融合。
4、教师评价标准、方法和主体多元化,适应教师个性差异。
在国内,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虽然起步较晚,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对教师、课程、学校甚至区域性的教育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发挥了积极的意义。但就教师评价来讲,一直是困扰着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难题,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说,教师评价已落后于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师评价的真正主体是教师。目前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师评价实施和操作沿用传统的惩罚性、权威方式,有严重的管理主义倾向。
新课程开始实施以后,全国各实验区陆续开始了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工作。开展较好的有北京、上海、广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我省的大连市中山区、锦州市凌河区、鞍山市二路小学、沈阳市128中学也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借鉴。
三、研究内容和途径
1、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内容
我们课题组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是:采用教师自我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同事评价的策略,进行发展性评价。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采用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进行研究。
2、研究的出发点和途径
采用初期调查,整理教师原有教学材料,搜集全国各实验区在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方面的资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教学反思、课堂听课、评价访谈、教师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四、研究工作安排和进度
1、研究工作的安排
课题组组成与分工见下表:
姓 名年龄职 称专 业工作单位职务课题分工
47小 高教育管理中心小学校 长主持人
47小高教育管理中心小学副校长实验督导
41小高教育管理中心小学副校长实验教师
36小高教育管理中心小学科研室主任 实验管理
38小高教育管理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实验教师
38小高小学教育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实验教师
40小高小学教育王驿小学副校长实验教师
35小高小学教育王驿小学教 师实验教师
42小高教育管理六王小学副校长实验教师
32小高政教专业六王小学教导主任实验教师
37小高中文专业区教师学校教科研员实验教师
34小高中文专业新城堡小学教导主任实验教师
顾问组由新城子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管校长、教科研室和小学教研室主任组成;专家组由区教师学校教科研室、小学教研室有关专家组成。
2、研究进度与预期成果
序号研究阶段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准备阶段
03.9—04.1实验方案
评价方案实验方案
评价方案田凯师
陈 鑫
2实验阶段
04.3—05.8 论 文
评估报告实验教师
3总结阶段
05.9—11实验报告等
申报材料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田凯师
陈 鑫
3、子课题设置
(1)管理人员评价:由中心小学实验人员承担。
(2)教师自我评价:由六王小学实验人员承担。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人社部门作为企业博士后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与人才、经信、科技、财政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协调机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和协调作用;企业要树立博士后工作的主体意识,成立企业博士后工作小组,加强与区推进博士后工作协调机构的联系。
(二)制定发展规划。期间,按照“完善制度、扩大规模、注重质量、造就人才、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全区企业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各镇(街道、区)要开展企业发展能力的调研,以规模型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为重点,建好拟设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含基地分站,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后备企业库,把布局工作站(创新基地,以下同)与建立各类研发机构统筹规划、有机结合。
(三)创新工作机制。对规模小而技术创新能力强,暂不符合条件建工作站的企业,可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域性创新基地的综合服务功能,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先行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成熟后再创建;对暂不符合国家工作站设站条件的企业,可先申报设立省创新基地。对区内企业现有博士人才,可借助开发区管委会区域性创新基地这一平台,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流动站培养博士后,帮助企业集聚博士人才。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全区博士后科研工作载体有序高效运转
加大扶持资助力度,进一步发挥“择优扶持、择优资助”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奖优奖新的企业博士后政策体系。
(一)设站资助。经国家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下同)给予60万元资助;经省批准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含基地分站,下同)给予20万元资助。
设站资助主要用于工作站的设立支出、设备购置等,原则上在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团队),并完成开题报告后拨付。
(二)项目开题资助。工作站设立一年内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并举办博士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给予设站(基地,下同)单位4万元项目资助;开题第二个项目的,第二个项目给予5万元项目资助;开题三个及以上项目的,第三个及以上项目给予每个6万元的项目资助。工作站设立一年后再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并举办博士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每个项目给予3万元项目资助。
(三)博士后在站资助。根据博士后科研项目进程给予新进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生活补贴,完成项目开题报告补贴5万元,完成项目中期考核后再补贴5万元;博士后科研项目获国家、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分别给予1万元和0.5万元科研奖励补贴;博士后科研成果获得发明专利的每项奖励3万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每项奖励0.2万元;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列入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每人不低于20万元的资助(免交个人所得税)。
(四)博士后落户资助。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留在企业工作并落户我区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10万元安家补贴;被评为市姑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50-250万元安家补贴。落户资助分5年等额发放。
(五)落实企业博士后工作经费。每年安排企业博士后工作经费不少于30万元,用于创建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团队)以及组织企业博士后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
上述所需经费,已明确经费渠道的,按其规定执行;未明确经费渠道或不足部分,由区、镇(街道、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其中,区级财政承担部分在区人才开发资金中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专项经费列支。
三、深化工作内涵,完善全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服务措施
企业博士后工作坚持走“建管并重、量质并举”的良性发展之路。要从管理制度、服务措施、保障体系着手,深化博士后工作服务内涵,不断完善我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服务措施。
(一)开展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估活动。区人社部门应加强对设站单位博士后招收、经费使用、研究项目进展、研究成果质量、工作制度建设及落实、研究设施配置、博士后研究人员生活保障等情况的指导、评估,促进全区企业博士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设站单位应成立以项目指导老师为主体的专家考核小组,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考核工作,抓好开题审查、中期考核、结题评估三个重要环节,指导、协调博士后科研工作,完善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纪律约束、优胜劣汰等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
区人社局对建站一年内未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站,应提出督促意见;两年内未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站,应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对考核评估不合格的工作站,由区人社局向审批部门反映其工作情况,直至按有关规定取消设站资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任务也在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各个科研院所对于自身科研项目的效率要进行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上,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全面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所应当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拟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探索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1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优点
对于科研院所来说,实施全过程管理有以下优点:
(1)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2)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3)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改善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
基于上述优点,本文拟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探索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2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具体的过程出发:
2.1 在立项之前,需要对科研项目中的具体职责进行确定
科研项目实行统一归口、分级分类管理体制。研发中心是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把握公司产品整体技术的发展轨迹,管理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工作;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控制研发进度和研发成本,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负责组织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知识产权管理;负责组织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负责组织科研项目成果奖励申报。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组织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的预验收或预鉴定,参与成果奖励申报。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合同签订、项目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奖励申报等。
2.2 在立项过程中,应当做到
立项原则是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资源环保效益。研发中心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化,调查国内外市场和重要用户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和收集的《科研项目建议表》,提出《科研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研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根据《科研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结合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对项目的攻关目标、关键技术、创新点、技术路线、技术经济指标和经费预算等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创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审、论证,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并形成论证意见。申报项目经评议和筛选后,研发中心编制公司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书并呈报技术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达实施。年度科研项目计划的调整由研发中心报请技术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销售部门和技术部门可根据调查分析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使用情况和用户改进要求,不定期向研发中心经理提交《研发项目建议表》。公司员工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建议,可由所属部门不定期向研发中心经理提交《科研项目建议表》。若聘请专家参与计划编制、立项评议、项目管理等有关咨询工作,所聘专家必须具备符合标准的基本条件。
2.3 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当做到
公司技术中心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开题论证并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经相关部门会签、研发中心经理审核后,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实施。开题论证时应确定一名项目组长,组成一个结构精干的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开发,中途不得随意变更。项目组长不得兼任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项目组长优先由各级技术专家担任。项目组主要成员一人最多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长依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制定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进度、人员、设备、实(试)验条件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组织项目的过程管理。研发中心组织专家或相关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监督指导和跟踪检验,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产品应采用国家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2.4 实施过程中的项目检查
研发中心对科研项目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检查,半年进行一次中期评估。项目组长应组织项目成员经常检查落实计划实施情况,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档案。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尽可能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条件。外委的科研项目,项目组长还应依据外委合同督促外委单位履行合同义务,定期对外委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组长报告,重大问题立即报告。项目组长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解决方案或向研究中心报告。
2.5 最后,在验收阶段应当做到
科研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应时进行验收。研发中心负责依据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计划任务调整意见组织验收。科技项目验收采取会议验收、现场验收、权威机构检测验收等方式。其中会议验收、现场验收由研发中心成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及科技、财务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组织,人数一般在7人以上。项目小组应在通过验收一个月内向研发中心提交《科研项目验收评价报告》及验收归档资料。研发中心对验收评价报告审核确认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科研成果登记,并完成验收资料归档。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的实现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他需要我们从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对这一制度中所有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挖掘与改善,从而真正能够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出一个十分良好的后勤保障,真正使我国的资源用在激发民族创造力的用途上来。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科研项目管理,但对科研项目管理侧重于科研质量管理,提高科学技术研发水平,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致使项目经费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近两年,国家在加大对科研项目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本文阐述了现阶段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探讨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要点。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不全面、不合理
很多科研项目编制经费预算的目的只是为了申报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时不进行详细的任务分析,不对市场价格进行相应的调研,从而致使项目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实际所需的全部成本,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编制的预算不能有效执行,难以通过预算来控制经费支出。
(二)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不完整、不规范
由于科研项目设计和立项的时间长而科研项目经费要经过层层审批后才能到帐。如果财务部门在立项成功或经费到帐后才单独建账核算经费,那么科研项目前期实验准备和设计论证等工作发生的大量前期费用就无法被认定。另外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通过个人努力争取来的,上交管理费用后的剩余经费可由项目负责人自由支配,因致使支出时不开具正规票据,专款不能专用;为科研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不进行资产登记,致使有物无帐,有帐无物,项目结题后资产后续工作处理缺失等现象的发生。
(三)科研项目开题不建账,结题不结帐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项目开题及时不建账,结题不及时结账,给会计核算和项目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对于结余和超支经费如何进行管理也缺乏明确规定;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管理措施,执行力度非常薄弱;科研项目完成后缺少对科研经费效益进行分析,没有完善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难以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二、强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注意要点
基于以上问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一定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要明确项目管理和财务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的职责,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财务人员全过程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全程控制、全成本核算。
(二)强化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申请人应详细了解有关信息,预算编制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根据科研项目任务书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开支范围,并对主要用途和理由进行详细说明。项目经费预算必须经过财务管理部门审核。
(三)规范核算管理
要按照科研项目性质和资金来源渠道,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分类管理和核算,每个科研项目要单独设账,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核算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工作要求:
⑴科研项目开题后,项目负责人必须到财务部门办理建账手续,提供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和项目经费预算明细;
⑵项目拨款必须汇入财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
⑶需要转拨的科研经费,需提供项目转拨批件、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
⑷项目负责人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按预算、按计划支配项目经费。在办理支付结算时,原始票据必须标注项目名称;
⑸项目支出中的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等费用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项目确需调整,且金额超过项目预算10%的,应根据管理要求报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审批,审批资料提交财务部门备案;
⑹科研项目发生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超过科研项目预算20%或单项外购、外协费超过1万元(包括1万元)时,必须提供合同和结算明细;
⑺科研项目购置的设备,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要求及时办理资产登记、保管、清理、移交、变更手续。科研项目购置和试制的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仪器设备(含样机)需要提供合同和招标资料;
⑻为科研项目开展购买的无形资产,入账时要进行有效的评估;
⑼对科研项目应承担的分摊费用,例如燃料动力、水电费等,财务部门入账时,必须写明分摊依据,并附结算单据;
⑽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与项目开展无关的费用坚决不予列支。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白条、过期发票、复印发票、名称不符发票不能在科研项目中列支;
⑾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上级部门验收后,项目负责人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结题,明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
⑿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应保持相对稳定,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或变更,如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项目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
⒀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鼓励对研究工作进行创新,但对于涉及降低研究目标、改变研究内容、延长研究期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陈述理由,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并将变动方案提供财务部门;
⒁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难以取得研究结果的项目,科研管理部门可建议撤销或中止。科研项目撤销或中止后,财务部门应及时结算,收缴经费。
(二)组织结构在ERP系统中,一个项目由项目定义和WBS两部分构成,项目组织结构的分配具有唯一性。项目定义就是将科研项目基本属性按照编码规则来进行表达,例如,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类别、项目起始时间及项目负责部门等科研项目的基本属性。项目编码包括数字和字母,在ERP系统中它具有唯一性,即从项目创建到计划实施,再到验收结题,整个过程中项目编码是保持不变的,它是一个项目身份的象征。另外,WBS就是按照项目开展的阶段、功能以及对象等,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成不同层级的较小的单元,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样的单元更易管理和维护。WBS是一个划分等级的模型,是ERP系统管理科研项目的关键。ERP系统在WBS上维护了很多信息,在对WBS细分后,就可以将预算细分至底层WBS,为后续操作奠定基础。顶层WBS编号保持和项目定义编号一致。扩展的WBS编号在上一级的编号后面加二位流水码。在管研院ERP系统中,WBS分解结构如下:第一层级WBS与项目定义保持一致;将项目过程管理和经费管理作为第二层级的WBS;又将过程管理中开题、实施和验收以及经费管理中的各个经费科目作为第三层级的WBS,若经费科目中有更详细的明细可继续添加第四或第五层的WBS。
(三)项目立项阶段科研项目通过论证,经任务下达方下达后便可在ERP系统中创建,通常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将项目在系统中进行下达,另外要创建的内容有:任务来源、项目种类、项目承担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等。同时,在系统中需对项目合伙人进行角色分配,项目合伙人即与项目相关的人员,每个人员都有特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对应着不同的权限和职责。系统中通常有项目经理、项目财务、计划工程师、一般人员等角色。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角色分配给项目负责人,且仅分配给一个账号;计划工程师可分配给项目质量负责人、项目归档负责人等多个账号。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实施,可对项目相关信息进行创建和维护,而财务人员、其他成员及公司领导等人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仅需要查看项目的相关信息,系统中仅赋予查看权限。项目基本信息以及结构创建后,便可在ERP系统中下达该项目,即启动项目。
(四)组织实施阶段科研项目启动后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系统中涉及到的流程主要为:项目进度跟新流程、项目计划录入流程以及项目计划调整流程。系统中,项目负责人可对下达后的项目进行进度更新,以便项目相关人员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例如项目已下达、中评估完成、验收通过等。另外,在已创建的项目WBS上可添加相关PS文本,包括开题设计报告、计划任务书、项目阶段检查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对外委托验收报告以及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档。系统中项目计划录入功能实际上就是项目预算的分配。项目预算就是项目经批准的成本,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分批下达或按比例下达。预算一旦下达,系统便可自动控制项目成本,这种控制一方面是项目总体预算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各层WBS预算的控制。实际成本发生在底层WBS上,通过对底层WBS预算的控制来控制整体成本,各层间的关系是上层预算大于等于下层的预算之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需要对项目个别科目的预算进行追加或扣除,可以通过系统中的预算补充和预算返回功能来完成。
(五)项目验收结题科研项目经任务下达方验收通过后,可将项目形成的所有文档进行上传。项目的最终文档包括项目验收评价报告、财务决算报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证明、项目研究报告、技术有形化资料、外协验收材料、自验收评价报告等。文档上传成功即可关闭项目,此后系统中除查询功能外任何其他功能都将失效,这就保证了科研项目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应用效果
(一)各岗位权限和责任更加明确ERP系统中每个业务岗位的责任和权限都有明确规定,每项业务都是分级操作和分级审批,操作流程和审批都有流转痕迹和跟踪记录,这样能够增强各岗位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
(二)严格规范项目实施程序ERP系统中,没有列入计划的项目将不能在系统中进行下达,计划外项目也就无从开展,这样避免了一些项目组在项目尚未获批的情况下私自启动项目的情况,保证了每个科研项目实施的严肃性。同时,随着系统的规范化,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和岗位操作流程也随之逐渐标准化、规范化,这一系列标准规范的操作、标准规范的命名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在管理科研项目时变得更利于组织、实施和控制,并且在管理过程中避免了一些人为行为。
(三)实现信息反馈的时效性ERP系统上线后,可自动监测项目的实际发生费用即项目实际成本,例如某项目试验费,所发生的每一笔试验成本都会及时反映在系统中。当发生费用即将超出预算时(一般在完成预算的95%时),系统便会及时发出警报并会通过短信、E-mail等渠道将信息反馈给项目经理、财务人员等,这一功能体现了ERP系统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和及时性。
(四)科研项目经费实现精细化管控ERP系统中,每一层级的项目工作细分结构能都实现预算管控功能,项目预算可分解到每个科目,每个科目对应的WBS都有关键指标预报警告功能,从而实现了人工控制向系统控制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思想认识不足ERP系统的实施并不只是对管理手段进行更新,随之变革的还有管理观念、组织过程、操作流程等,这就要求一定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这样就会涉及到部分管理人员或研究人员工作量甚至工作性质的改变,极易导致相关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另外,企业领导、科研人员对新系统缺乏一定的了解和信任,习惯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这些往往会导致系统运行过程出现矛盾和瓶颈。因此,要有效实施ERP系统,就要全面转变观念和意识,全面要求员工参与运行,同时要积极应对和克服来自各方的阻力和压力。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有学习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才会有改革的信心,实施ERP才有群众基础。要让员工有接受新思想新方法的热情,就要让员工充分了解到ERP系统的内涵和精髓,领悟其管理的先进性。同时要及时总结出ERP系统建设的成果并加强宣传,通过组织企业之间的交流、考察、学习等手段来提高认识,从而让全体员工改变传统观念,从根本上接受ERP系统。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系统出现成指数倍增长的连锁错误。要保证其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要严格控制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各种数据、报表。而目前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够理想,系统运作中常常有不规范的业务操作,甚至有些员工仍保留原有传统的运作模式。因此,系统运行管理必须进一步制度化,必要时采取强制手段推行,逐渐让员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要制定更加规范的制度,增加系统运行监控的力度,确保各项业务操作都能在线实时完成。同时,严格操作纪律、细化操作标准,保证基础数据质量,从而保证ERP系统平稳运行。
(三)部门衔接沟通不畅ERP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综合平台,它涉及到企业的多个部门如科技处、财务处、内控处、研发中心等,前后连贯的业务流程使相关部门之间产了一定的依存关系。而正是因为这种依存关系的存在,倘若出现一个部门的错误操作或是部门间的不配合、相互推诿,就会导致ERP流程中断,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只有科研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操作模式,是ERP系统平稳运行的一个关键。在ERP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来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联系。另外,通过电话、E-mail和现场沟通、协助等方式也是进一步实现各部门之间默契配合的有效办法。(四)相关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ERP系统运行后,根据调查,一些员工对ERP的实施过程缺乏了解,甚至个别人员对如何使用都知之甚少,因此对其支持程度也相对降低。另外,随着ERP系统包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操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大部分使用者来说都没有信息专业背景,这些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还有所欠缺,可能无法应对不断提升的工作量和工作要求。因此,在ERP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人员培训。从企业各级管理层到普通岗位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理论,对ERP系统涉及的人员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阶段进行软件具体功能和操作方法的培训,及时使用多种方式对ERP系统使用成效与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如网站专栏、会议等,使员工能够主动的将岗位工作、实际业务流程与系统运行结合起来。
开题报告会的意义
集中开题报告会会议形式准确、流程安排妥善,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专人负责。整个过程中,医学研究生、导师及专家、会议组织者均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度和责任感,期间有融洽一致的学术探讨,也有立场鲜明的理念争辩,这些宝贵意见和过程都是能够有效避免研究生在课题的最初阶段发生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伊始既能够准确把握科研需求的脉搏,是一场意义深刻的研讨会,也是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提升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医学生作为健康的捍卫者对综合素质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想制定好一项满意的开题报告,基础要打得牢,功夫要下得深,视野要开得广。因此医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牢靠的专业知识以保障基本实践的可能性,更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以联系实际应用以及专业的撰文能力以反映自身的思想;其次,大量文献资料的汲取以及相关领域新进展的探究也是行文的必要准备,否则在前人已经研究成熟而精尖的方向下手只能是效率与资源的双重浪费;最后,所谓“能力让人脱颖而出,思维让人与众不同”。如何站在巨人的肩上有所作为,将现有的知识与自身的智慧有机结合选择一个高效而精准的方向并进行研究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才是考验我们的真正课题。因此,开题报告的准备过程实则给了医学研究生在更多方面素质的提升上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为开题者指示了明确的开题依据所谓“言而无文,其行不远”,这种以书面材料上交、经研讨确定开题方案的形式,使开题报告真正具有提纲掣领的实际意义。开题报告会中医学研究生通过这一系列准备过程深化了自己对于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如何开展研究项目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想法。与此同时,研究生导师及各位教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更是为开题者指示了明确的开题依据。开题项目一经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更改,这使得集中开题研讨会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确立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向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并举的,而研究生管理是一项全面而长远的工作。如何让医学研究生今后更好地投身到临床管理以及各项前沿科研项目的进展中,在各项科研工作中都能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以及如何使研究生管理走上规范有效、创新实用的健康发展道路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甚至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于是我院抓好时机,顺应时展与实际需求,将研究生教育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自主创新、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值得提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报告开始扩即用简炼的文字说明研究目的,然后围绕这个目的,采用逻辑分析的办法阐明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具体分析此项研究完成后将在多大范围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贾带来多大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课题产生的意义和价值方面证明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在这一部分里,不仅要实事求是的介绍国内及国外进行了或正在进行着哪些有关本课题的研究;他们采用的是何种方法、已取得了哪些成果、达到了什么深度和广度等,还要有理有据地分析目前研究已达封的水平、还有哪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今后此项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等等。这些简述和分析说明了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研究课题的获准提供充分的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这部分应当简明扼要地说明该课题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通过什么途经、采用哪些具体方法、最终将取得什么成果等。此部分内容应使用同行专家和业务领导部门确认该课题的研究路线正确、方法科学、先进,结果可靠,可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在对具体研究方法的陈述上不必过详,它有别于实施方案,因此,文字不宜过去。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长
开始说明研究工作全部完成的期限。二些大型课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那就要据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条件将研究的全过程划分为几个阶级。在开题报告中,应写明每一个阶段规定在哪几年进行、完成何种研究内容、提出什么研究成果,预期达到何种效益等。对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课题,也需要在研究的具体内容的顺序上,依据获得成果的逻辑关系,作出明确的安排。在制定研究进度时,要注意留有余地,以确保研究计划的如期完成。
(五)研究条件:
每个学校提供的格式可能不一样,一般包括学校标记、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完成时间等信息。
2、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主要有导师提供,学生自选,科研项目等等。这个并不重要,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写学校自主命题。
3、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这其实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你最应该花时间去思考的。这部分主要说明你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而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是否适合研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举例说明具体应该怎么写:
(1)以“共享单车”为例,可以从“押金难退”、“乱停放”、“不同区域投放量失衡”等方面阐述存在的现实问题。
(2)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公司存在……问题,本课题通过……研究,针对……,完成……,以期解决……,达到提高……,获得……的目标。
4、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些学校要求写文献综述,有些学校只要求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说说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是对参考文献的高度概括和综合阐述。
写作思路:
(1)简要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关于什么问题的;
(2)国内、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就相关课题取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
(3)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性及价值,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5、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讲清楚主要设计内容和设计过程(基本思路)。可以简要列出研究大纲和内容结构。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资料获取情况、实验条件、难点重点等。其实就是可行性分析,说明自己有能力完成该研究。一般可从资料准备情况、仪器设备可用、研究对象可获得、时间允许、本人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来写。
7、创新点
本研究有哪些创新,可作出哪些贡献。例如可以这样写:提出***,解决***问题;开发***,解决***问题;改进***,解决***问题。
8、论文进度安排
就是你的论文或者项目的进度和时间安排,例如下面这个时间安排表: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基本具备。
4、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6、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7、中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注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分析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
2、课题的意义。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作理论和技术可行性上的论证。
3、课题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方法。写明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5、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6、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应于第三学期末,至迟于第四学期六月底前完成;脱产学习一年的教育硕士、中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应于脱产学习的第二学期末之前完成;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和同等学力人员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完成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的当年9月份进行。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完成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科研项目中的档案整理工作也越来越多。科研项目,即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在现实生活中,纸质档案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求,电子档案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电子档案具有简便、省时、易携带等特点,已经逐渐取代纸质档案而存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客观地对待每一件事以及每一个事物,客观面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优缺点,并适当对其加以利用。
一、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优缺点
(一)电子档案的优缺点。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行业随之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当代的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渗入。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全新的发展。在信息发展迅猛的今天,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事业中,还是在社会交流与国际联系中,互联网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电子档案紧紧依赖于计算机而存在,因此电子档案的优势显而易见,且其记忆速度和运算速度高达数亿次每秒。能够大大缩短查阅资料上浪费的时间,优化了资源检索过程。电子档案具有存储时间长、存储容量大、储存困难等特点。在科研项目中,电子档案可对档案资料进行长时间的储存,科研档案在科研管理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记录过去的科研成果以及过程,而且对于今后的科研计划、科研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电子档案长时间的储存功能显得格外重要且必不可少。此外,电子档案还能利用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对科研项目中的文字、图形、表格等各种形式的载体进行原件保存。但是,电子档案储存难度大,因其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强,一旦计算机受到病毒等的侵害,就会造成不可恢复性的损失,这不仅会对科研项目中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危害,还会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的成果。总而言之,电子档案的便利性,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电子档案的存储地址一般在电脑上,不占空间,甚至仅需要一张光盘就可以储存所需信息,存储量大且运算和记忆速度已经达到数亿次每秒,与人共享方便,可通过笔记本U盘等随身携带,可节约大量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共享他人资源的优势。除此之外,电子档案可以长时间保存相关信息,不会随时间的延长造成资源的磨损或毁坏,人们可以快速查阅期望得到的信息。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社会,只有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作用,才能高效地与世界接轨,获得全球最新信息,完成信息全球化交流,促进自身产业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利弊并存,均不可忽视,电子档案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表现在构建、储存、保护、防丢失等方面。其一,在电子档案构建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建立妥善的资料格式,以达到资料的完整与完备性。其二,电子档案的储存是关键步骤,相关工作人员要牢记资料的储存路径及位置,不可因自身原因造成丢失等严重后果。电子档案的最大缺点即存储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电脑黑客的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许多机密性文件可能因为黑客的侵入而造成严重的更改或是毁灭。因此。想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以及不被侵入,就要严格做好防盗措施,设立严密的防盗网络,保护电子档案完整不被侵害。
(二)纸质档案的优缺点。科研项目中的档案管理仍然离不开纸质档案的帮助,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都离不开纸质档案的使用。大量的纸质档案在人工查阅时可以加入电子档案元素,利用电子档案的便利性对纸质档案进行编码和记录,通过检索号就可快速获得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的纸质档案。除此之外,在书写上,纸质档案能够直观、简明地表现出其简单性,以及在阅读方面的便利性。与电子档案相比,纸质档案保存安全,不易丢失,可盖印章、按手印、签字,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没有当事人的电子档案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其缺点也不可避免,纸质档案占据空间,查阅不便,整理麻烦,而且容易磨损和损坏。因此,对于纸质档案的广泛使用,需要对其纸质进行筛选,并且妥善保存、管理。
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与利用
(一)两者相融相合的必要性。电子档案的发展促进了纸质档案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电子档案的产生也进一步代替纸质档案而存在,电子档案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还可以减少金钱的浪费,不仅能够简化纸质档案管理,还能够高效地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转化,使得科研项目的完成更加高效。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相互转化关系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各自的优势,对于纸质档案应加以妥善保存,同时建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联系,使得只要输入有效关键字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对纸质档案进行搜索。就科研项目的长远发展来看,电子档案永远无法完全取代纸质档案的位置。因此,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必将共同发展,只有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并建立双向联系,电子档案为纸质档案梳理位置及信息,纸质档案为电子档案提供有效库存和档案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不仅可以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还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科研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只有综合利用电子与纸质档案的优缺点才能有效完成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两者的优缺点特征明显,因此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尽量结合两者优缺点整合利用过程,相关人员要尽最大努力对档案的优点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而对于其缺点,要尽量避免,实现两方面优势互补,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利保障条件。两者之间要扬长避短,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科学性,其在科技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因此要加以重视,而纸质档案在签约、签字、印章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此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加以保留。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必然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结束语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但每一项文化遗产必然有它不可取代的优势,因此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都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整合利用与共同发展构成了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只有结合科研单位实际,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有效地整合各类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才能全面提升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捷,陈凤兰,李秋风等.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双套制"刍议[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9):12-13.
1.科研档案的含义及作用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凝结了高校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创造的科技成果、经验和思维,其中储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方法等。因此认真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合理利用科研档案,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目前,依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将科研档案大致分为科研项目档案和科研综合档案。
2.1科研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2.1.1科研项目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开题报告与课题论证材料,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申请报告及批件,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任务书、合同,课题研究计划等。科技材料有:文献调研、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市场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报告,开发工作方案等。
2.1.2研究实验阶段
立项后的项目进入实验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表、进展报告表,计划调整与撤销报告等。科技材料有:重要的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文件和图纸、技术说明、使用说明,阶段工作小结,重要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带等。
2.1.3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工作总结,科研投资和经费决算材料,鉴定证书或视同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验收评价意见,使用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材料有: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论文和专著,工艺技术报告,技术诀窍报告等。
2.1.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需要收缴的管理文件有:成果被引用情况材料,成果宣传报到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推广投产后反馈意见,技术展览会的材料等。科技材料有: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材料,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等。
2.1.5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科技成果登记表、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及批件,获奖材料(奖章、奖状、证书),专利申请书和证书等。
2.2科研综合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综合档案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科研工作的文件及学院的上报材料,学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关于科研机构设置的请示、批复,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学院科研成果受奖情况,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任务,学院上报的科研计划、总结,学院科研成果登记表及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学院评选先进科技工作者的文件材料,学院召开科研专项会议的文件材料,学院组织开展的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举办或承办的课题研讨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科研活动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学院编印或出版的科研论文集以及反映学院科研动态和成果的报纸、刊物等。
3.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结果性和部分依据性材料,项目实施性材料归档较少,这使得科研成果档案在为连续性研究提高参考和使用时,出现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不完整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科研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在收集科研成果档案时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结果性材料,重点是收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诸如论文、著作等,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却很少关注和收集。此外,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意上交或推迟上交,有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这些都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
3.2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占主体力量的是兼职人员。一方面,大多没有受过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对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作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科研档案管理。
3.3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大多参照、借鉴常规性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做硬性要求,监督力度非常小,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
3.4科研档案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科研档案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只将科研档案向从事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并未将成果应用于教学等环节,使得科研成果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4.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4.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保管、鉴定等做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科研档案的形成、管理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部过程同步进行,使科研档案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
4.2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学院可创造一系列的档案培训、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机会,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4.3明确科研档案分工
明确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相关人员,如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建立科研档案规定职责,制定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形成职责明确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 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2]倪刘根. 我国商业企业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档案学通讯,2012,05:86-89.
[3]卞咸杰. 探析英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以谢菲尔德大学为例. 档案管理,2012,06:78-80.
工学硕士重学术研究[2],而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则具有“石油”特色,侧重解决现场应用中遇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培养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需要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联合培养。因此,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现场进行实习、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等工作。为了提高质量需要在现场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应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在技术人员力量雄厚的现场单位建立工作站;二是在石油企业研究单位建立工作站;三是在现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现场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实现联合培养;四是工作站的设立应相对稳定,保持几年不变,有利于积累经验;五是工作站应有一定的接收能力,最好批量接收研究生,一般不接受单个研究生,这样便于管理,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监督,便于现场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一般在第二学年派遣研究生进入现场工作站,进行为期1年到1年半的联合培养阶段。
2.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团队的支持。
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组建和完善相关教学团队。校内导师应具有从事和开展石油工业科研项目及研究的经历和经验,应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并保持与现场工作站及现场导师的联系。专业学位硕士生需要到企业工作站去完成论文,应聘任现场导师,注意发挥双导师制的优越性。既要充分发挥校方导师的理论指导和学术水平,也要充分利用现场导师的现场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场导师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从事重要科研及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管理和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应实行校方导师负责制。硕士论文的指导工作由校企双方导师合作、校方导师主要负责,现场导师在技术环节上给以协助。同时双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应相互沟通,通过电话、邮件、视频等现代化渠道及时联系,协商解决论文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特别注意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生到达石油企业工作站后,应开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工作。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基础。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论文的选题一般应有在研的科研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作为支撑,避免“空中楼阁”及“纸上谈兵”。论文的结果应能够直接为企业的科研和生产服务,有利于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选题还应结合研究生的特长和基础,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论文工作。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需要在现场工作站举行开题报告会,双方导师及现场专家参加。作为评委,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关键等进行一一审查和点评。对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通过开题。
4.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加强日常的管理。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深入企业、在研究生工作站实习、研究,远离学校。所以,自研究生进站开始,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科研活动管理。要发挥现场导师的主动性,双方导师保持与学生的联系。校内导师应定期深入现场工作站进行指导,实行“每月汇报”“中期检查”“导师全程跟踪”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同时,学校应邀请现场导师来校,开展技术交流、学术讲座、研究生培养经验交流等。
5.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及答辩应注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专业学位硕士的毕业论文应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应体现借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所作课题能否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是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等均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作为研究生能够顺利出站、获得硕士学位、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考核标准。毕业论文答辩在学校进行,双方导师及校内外专家参加组成答辩委员会,听取研究生的论文汇报并质疑、评价论文的质量。
二、培养质量评估方法探索
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经历入学考试、培养过程、毕业论文答辩及就业4个主要过程。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各阶段成绩来评价培养质量的方法。分析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入学成绩、课程成绩、毕业成绩(含就业情况)的关联,跟踪分析培养过程各阶段的成绩数据,评价学生的成绩变化,根据其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形成评价指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入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绩点成绩、相对排名及绝对成绩,可作为研究生阶段成绩统计分析的基准。研究生的统考成绩,例如入学统考成绩、入学成绩排名、四六级成绩等,由于均为全国统考,具有可对比性。因此,以上成绩统计既可以作为生源质量的评价依据,也可作为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数据。
2.研究生培养阶段成绩统计分析。
研究生入学后进入培养阶段,此后的课程成绩、排名以及最新的四六级成绩可作为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对比原有的成绩数据,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专业素质的变化过程。课程学习之后,进入论文开题及论文研究阶段。该阶段的质量评估可通过导师打分及学术成果数量质量统计,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工作效率、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学术成果方面包括培养期间的情况、主要著作、获奖情况及专利发表情况等。
3.毕业论文答辩成绩统计分析。
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将进入答辩阶段,学位论文质量及评审专家的认可程度,是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