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5 23:16: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预应力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预应力技术论文

篇1

一、我国预应力技术发展历史回顾

(一)房屋建筑中的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

五十年代初,大量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需要兴建,而结构材料,特别是型钢和木材奇缺,由于难以解决厂房钢结构屋盖与钢吊车梁的型钢用料,迫切需要改用预应力混凝土来代替。按照预应力经典理论,生产预应力混凝土必须要用高强钢材(钢丝和钢筋)和高强混凝土,要用专门的张拉千斤顶、锚夹具及其配套的专用机械与零部件,而在我国当年除书本知识外,真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要从国外进口,既缺外汇,又受帝国主义封锁,而苏联当时也刚刚起步,在人力物力上无力对我援助。在这一艰难时刻,原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前身)接受了国家计委的任务,沿着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走不同于国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强钢材预应力的发展道路,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

从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房屋结构中开发研制了一整套预制预应力砼构件技术,如屋面梁、屋架、吊车梁、大型屋面板、空心楼板等,其中预应力空心板年产量达一千万立方米以上。这一时期的预应力技术特点是采用中、低强预应力钢材,采用中国特色的预应力砼张拉锚固工艺技术。

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房屋建筑中预应力砼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其显著特点是采用高强预应力砼钢材及相应工艺技术,对整体结构施加预应力,技术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二十年间建设了一大批预应力砼工程,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63层预应力砼楼面的广东国际大厦;214米高的青岛中银大厦;单体预应力砼面积最大的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等。

(二)桥梁结构中的预应力砼发展历史

1955年,铁路部门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片跨度1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1956年建成28孔24米跨的新沂河大桥,从而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铁路上应用的篇章。四十多年来,经过铁路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预应力砼技术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制造架设跨度32米以下桥梁三万多孔,桥梁跨度不断突破,大跨径桥梁不断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主跨为168米的攀枝花金沙江铁路连续钢构桥,顶推法施工的跨度80米连续箱梁桥杭州钱塘江二桥,此外在南昆铁路线上新建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铁路桥梁。

1957年,公路部门在北京周口店建造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公路试验桥,为单跨20米简支T梁桥。1959年在兰州建成七里河黄河桥,为7孔主跨37.5米悬臂梁桥。后又建成新城黄河桥,桥型为5孔33米T型简支梁和孔66米系杆拱桥,奠定了我国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基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蓬勃发展,四十多年来,公路上建造了大量预应力混凝土桥,尤以大跨径桥梁居多数。如我国已建成主跨400以上斜拉桥七座,连续钢构桥继黄石大桥250米主跨后,虎门大桥达270米,主跨为世界之冠,这些桥型和其它桥型无论在跨度还是在施工方法上都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城市立交桥中的预应力砼技术主要是七十年代开始起步的,目前仅北京修建的立交桥就已达200座,其中最早的立交桥是1974年建成的复兴门桥,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方法施工;层次最多最高的是天宁寺立交桥;规模最大的是首都机场高速路上的四元桥。

(三)特种工程中的预应力砼技术发展现状

预应力砼技术在我国各种工程结构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主要有水利工程中的边坡加固,建筑物基坑开挖的支护等所采用的土层、岩层预应力锚杆技术,代表工程为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岸岩质高边坡加固和北京京城大厦深基坑支护;有竖向超长预应力砼技术的应用,代表性工程有中央、天津、南京、上海等电视塔的预应力砼技术;有环形预应力砼技术的应用,代表性工程有阿尔及利亚球形水塔,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壳,柴里煤矿煤仓,各种圆形及蛋形污水处理池,各种输、排水管道;有超重、超高物体提升预应力砼技术,代表性工程有北京西客站主站房大跨钢梁提升、上海歌剧院钢屋盖提升、虎门大桥钢箱梁节段提升等。

二、我国预应力砼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

(一)预应力材料技术的突破

1、冷拉钢筋技术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研制成功有中国特色的冷拉钢筋预应力砼成套技术,主要有钢筋冷拉工艺、设备、锚固技术及冷拉钢筋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冷拉钢筋制作预应力砼构件的生产工艺,冷拉钢筋预应力砼构件性能研究及设计方法。

2、冷拔钢丝技术

六十年代前后,我国研制成功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成套技术,生产预制预应力空心楼板,由于冷拔丝费用低廉、工艺简单,预应力空心楼板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3、中强预应力筋技术

七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相继开发出热轧低合金预应力钢筋、热处理预应力钢筋和精轧螺纹预应力钢筋,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预应力技术的发展。

4、高强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技术

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十多条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生产线,生产能力目前己达到年产量三十万吨,这一技术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预应力工程技术的发展。

(二)预应力砼工艺技术的突破

1、预应力砼张拉锚固技术的发展

六、七十年代,我国研究开发了多种中低强度预应力砼筋张拉锚固技术,主要有螺丝端杆锚固技术、高强钢丝敏头锚体系、JM锚体系、弗氏锚体系等。七十年代中期,编制出版了常用预应力砼锚夹具定型图册。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技术人员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开发了预应力砼钢绞线群锚张拉锚固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预应力砼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大吨位(200——10000kN级)预应力砼锚具及配套张拉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8年该成果被《科技日报》评选为1987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2、无粘结预应力砼成套技术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发研制成功的无粘结预应力砼筋涂包设备、单根钢绞线张拉锚固设备、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等配套技术,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中现浇预应力砼结构的发展。近二十年来,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累计推广使用面积达到一千万平方米以上,出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

3、斜拉索产品成套技术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兴建大跨度预应力砼斜拉桥,为解决工程需要,上海浦江缆索厂与多家科研设计单位配合,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斜拉桥缆索成品生产线,使我国的斜拉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三)设计理论及标准规范的发展

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是按全预应力方法设计,八十年代初期以后,发展了部分预应力砼设计理论,目前预应力砼工程相应的规程规范已基本配套。主要有材料方面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标准;无粘结预应力砼筋标准;专用油脂标准;预应力砼筋用锚具、夹具、连接器产品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各种预应力砼设备及产品标准;各种结构设计及施工规范。

(四)工程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房屋结构方面,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砼楼盖技术;珠海机场候机楼和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采用了大面积无粘结预应力砼技术;首都国际机场停车楼采用了双向大柱网、大面积超长度有粘结预应力砼技术。

桥梁结构方面,上海杨浦大桥(跨度602米)等七座跨度400米以上的斜拉桥,代表我国斜拉桥技术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连续钢构桥继黄石大桥250米主跨后,虎门大桥达270米主跨,为世界之冠;主跨168米的攀枝花金沙江桥和钱塘江二桥等铁路桥表明我国的铁路桥预应力砼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特种工程结构方面,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壳,上海、北京电视塔,阿尔及利亚预应力混凝土球形水塔等一批高难度、高水平的特种结构预应力砼技术,表明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技术水平十分先进。

三、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展望

(一)新材料技术开发应用

预应力砼材料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预应力砼技术革命的先驱,预应力砼筋除了目前使用的高强度钢材外,未来新型预应力砼筋应是强度高、自重轻、弹性模量大的聚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醋纤维类非金属预应力砼筋。

(二)预应力砼技术在我国房屋建筑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1、预应力混凝土在多层大跨结构中的发展方向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旺盛的建筑需求,日新月异的生产工艺变革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迅速提高,使建筑结构正面临新的挑战。近代建筑结构正在向大柱网、大开间、大跨度、多功能方向发展,人们总想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和空间内获得最好的使用功能和最佳的投资回报。预应力混凝土正以其跨度大、自重轻、节约材料、节省层高、改善功能等突出优点,迎合了近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向。经验证明,8~18m柱网(或跨度)的房屋正处于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构经济跨度范围内,对于大多数多层工业厂房,各类公共建筑如文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航站建筑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常常是最佳的选择,它不仅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而且能明显加快施工速度。建设部、科技部均将其列入“九五”及2010年发展纲要中的新技术推广项目。

2、高层建筑结构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方向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砼扁梁用于高层建筑的楼盖,具有降低层高,简化模板,加快施工等明显效果,受到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普遍欢迎。预应力混凝土除用于楼盖外,有时还用来解决大跨度、大空间部位柱网转换时的转换梁、转换桁架,以及复杂柱网情况下的转换板。此外8~l8m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外墙用的装饰保温复合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目前,高层建筑的外墙材料大都是红砖、小型砌块、实心混凝土或玻璃幕墙等,墙体材料的改革势在必行。

3、预制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将加速发展

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各种优点,如质量控制水平高,构件耐久性好,模板周转率高,损耗小;与现场浇注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相比,省去了留管灌浆工序或无粘结束的注油挤塑工序,省去了管道费用、涂包费用和锚具费用。在道路及运输吊装条件较好,运距不太大(200公里以内)的情况下,预制构件常常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工业化国家中,预制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的比例很高,美国占70%~80%,法国、德国约占60%。现代的预制工业,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工业。现代化预制厂的主要生产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高效率施工机械与管理模式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现代预制工业已摆脱了构件品种、规格单一,建筑与结构功能脱节的旧模式。很多工业发达国家的预制构件已能将建筑装饰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保温、隔热、水电管线等多方面的功能,与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各种要求,又不失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高效率。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国内房屋建筑中最大量的预制构件仍是6m跨以下的空心楼板,工业建筑中的屋架、吊车梁、屋面板等。随着大柱网、大开间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长跨预应力砼空心板、T形板、大型预应力砼墙板等必将逐步兴起,预制梁板现浇柱,或预制梁、板、柱与现浇节点相结合的各种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体系预期会迅速发展,这种结构体系可以把预制与现浇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纯装配式建筑对产品尺寸的高精度要求,结构整体性差和节点耗钢量大等缺点,又避免了现浇结构现场湿作业工程量大,受制于现场施工及气候条件,耗用大量模板、支撑等缺点。在材料消耗上,预制也有显著优点,以8~12m跨度的预应力长跨空心板为例,与无粘结预应力砼现浇平板相比,一般可节约混凝土30%~40%,节约钢材50%~60%,免去涂包和锚具费用,减轻楼面结构自重10%~15%,节省模板、支撑等,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其他结构领域的发展趋势

桥梁结构领域中,预应力技术既是一种结构手段,又是与施工方法结合形成一整套以节段式施工为主体的预应力施工工法或专利,主要有预应力悬臂分段施工技术、分段顶推施工技术、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技术、块体节段拼装技术、大节段预制吊装技术等。这些施工技术与预应力技术是紧密相关的。现有桥梁的改造、加固技术亦是研究开发方向。

预应力技术的其它应用也体现了一种施工方法或专利技术,如预应力锚杆技术、重物提升技术、滑模顶推技术等,预应力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创造一种新型施工方法或专利技术,这亦是它的发展趋势。

(四)设计理论将有重大进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更为协调一致

我国当前的预应力混凝土房屋建筑设计水平相对还比较低,急待完善与提高,主要表现在: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特点对结构的整体布局,概念设计、方案对比、综合技术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薄弱,设计理论上过分强调了裂缝对耐久性的危害,对某些预应力砼结构的抗裂要求过严,造成用钢量的显著增加,而对影响耐久性的其它更重要因素如保护层厚度,以及灌浆质量控制,无粘结的全长密封,尤其是锚具封端的严格要求则重视不够。结构分析方面,则常常把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准则不适当地套用到预应力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例如剪力墙框架结构中,由预应力平板与柱构成的等代框架,以及由预应力扁梁、柱构成的框架,由于预应力配筋的方向性以及耗能特点,通常不宜考虑承受过大的地震内力,对这类结构的设计准则应有所区别,但目前有关的规范还都未涉及,有待补充与完善。随着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设计队伍的壮大和设计水平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一些重大设计理论问题上取得共识,实现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协调一致。

(五)预应力工艺将进—步完善,专用产品质量提高

篇2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由于不会对周围环节造成污染,同时施工产生的噪音小,不会引起地面震动等等,所以可以接连、日夜施工,这样就能够极大降低施工造价,缩短建设施工工期;打桩的施工难度较小,但是施工功效高,可以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干净,有利于施工文明的打造;桩身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构成,密度大,检查以及修正难度较小,抗腐性能力较高;可以赋予桩单位截面积本身一定的承载力高,这主要是由于桩被打入土层之后,土层由于受到挤压作用,密实度会大大提升,进而地基的承载能力也会提升。

1.2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劣势

利用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建设,由于需要将桩打入土层,土层由于受到挤压作用,尽管密实度会大大提升,但是地面可能会隆起,如果施工区域及周围存在地下管线或者是建筑物,则管线与建筑物的质量以及使用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压桩力超过桩身的承载能力,则桩身可能会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还会被夹破、夹碎;如果施工区域存在地下障碍物或者是坚硬地层,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需与引孔施工配合这样,进而导致造价成本提升,导致施工进度减缓。

2、有效提升使用静压施工方法开展预应力管桩基础部分施工质量的措施

2.1施工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使用静压施工方法进行预应力管桩基础部分施工之前,应当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对工作的准备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之前,设计方以及施工方应对图纸进行严格会审,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若在会审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的解决问题,防止施工变更问题的出现;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编制,并详细注明各施工工序的质量要求,使每道工序均做到有条理可依;针对技术措施的特点制定严格的审批条例;第二,做好技术操作。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以及施工图纸要求开展施工建设,并积极落实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中的条例、规定,并尽量避免违章操作行为以及违章指挥行为的出现。

2.2对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2.1对预应力管桩桩身的进场质量进行合理控制

由于预应力管桩主要是由混凝土材料构成,所以需确定混凝土抗压强度与使用要求以及设计要求是否相符,并根据设计规定要求以及相关规定标准检查桩身的弯曲度、表面质量以及外径等。管桩在进场之前,应当对管桩的各个质量证书进行检查,如检测报告以及合格证等等,并对管桩进行抽检,若管桩质量与施工要求不符,则应退回管桩或者是其他处理,防止由于管桩质量达不到施工要求,而导致管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桩身破裂或者是倾斜等问题。

2.2.2对预应力管桩的运输以及堆放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由于预应力管桩桩身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重,桩体质量可能会受到桩身支点设置变化的影响,所以在运输以及堆放过程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桩体质量出现变化。另外需选取有排水装置,其坚实平整的场所存放管桩,并根据打桩顺序存放管桩。

2.3有效提升施工质量的措施

在使用静压施工方法进行预应力管桩基础部分施工时,为了保证管桩基础部分施工质量,需对以下几点进行严格控制:对桩位偏差进行严格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每根桩的具置,并防止桩身在放置过程中出现偏差问题,通常单桩误差应不超过一厘米,群桩误差应不超过两厘米这样才能够保证管桩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做好桩位复测施工。由于受到施工现场地质情况,以及施工人员施工经验的影响,再加上静压桩通常是挤土桩,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下一个桩体很容易压偏或者是挤偏上一个桩体,就此可以利用桩位复测法严格控制各个桩体的位置,防止桩体出现桩位偏差问题;做好桩机就位对中施工。在桩位复测施工完成之后,需对桩身进行调整,以使桩身和标记重合,并对桩的垂直度进行调整,使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范围之内;对压桩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压桩施工时,需对桩的制压速率进行合理控制,这主要是因为若地基受到的挤压力增长过快,会导致桩体与邻桩以及附近土体之间的挤压力量过大,进而出现土体隆起情况,从而致使邻桩出现移位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到附近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篇3

2悬浇箱梁预应力技术的施工要点分析

2.1做好正式施工前的图纸审查

图纸审查是悬浇箱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的首要技术要点,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图纸审查时,首次应该按照图纸认真复查预应力束的孔道位置等,确保各孔道位置与横、竖向管道不存在矛盾。其次,应该根据设计施工流程图开展内力分析试验,从各段块的施工荷载和截面受力情况分析设计图纸的合理性。第三,要对箱梁底板进行详细审查,确保箱梁底板的设计合理性,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转折过大甚至张拉后应力集中的现象。第四,图纸审查工作也不能忽视对箱梁翼缘板端部高度的审查,确保其能够达到15cm以上。另外,如果箱梁底板宽度超过8m,单箱双室结构的采用也应该作为重要的审查内容。

2.2测量监控技术要点分析

为了确保悬浇箱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和效果,对于悬浇结构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全过程动态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梁体线形是否时刻保持与设计图纸相一致,有效避免了勉强合拢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其次,为了减小因气温变化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该在日出之前进行日常测量工作。再次,在观测过程中,应该在每个承台都设立观测点,也要对0#段进行基础沉降和墩身压缩状况进行定期测量。第四,在施工中,除了要对挂篮变形进行观测之外,也要重视和加强观测挂篮与滑道、滑道与钢枕、钢枕与梁顶混凝土之间的非弹性形变,做到精确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此外,悬浇箱梁应力监控的过程也必不可少。通过对梁内应力变化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施工问题,有效避免箱梁裂缝问题。

2.3墩顶现浇段支撑系统施工要点分析

墩顶现浇段支撑系统主要有两种,即满堂支架和墩顶托架。设计荷载的计算应该将混凝土自重和模板支架、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重量以及风载、冲击荷载等因素充分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墩顶现浇段支撑系统如果是满堂支架,其结构应该设计为桁架结构,并对支架基础和步距进行精确计算。其次要对支架基础进行地基处理,对沉降数据进行观测、计算和控制,避免施工中不均匀沉降的发生。第三,要对支架充分预压,确保抛高值的准确性。对于托架形式的支撑系统,应该采取自支撑体系构件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托架顶部各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保证受力的均匀性。其次,预压工作也必不可少,从而可以消除非弹性形变,计算出弹性形变量,为悬浇施工立模标高的测控奠定基础。为了减少形变,模板底梁应该采用钢楔。

2.4混凝土施工要点

首先,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要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不同阶段箱梁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做出全面考虑,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对于早强外加剂的使用要慎重。其次,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弥补设计张拉控制强度,混凝土强度会被提高,此时就必须采取强度、龄期双控的措施,否则容易造成混凝土荷载过大,箱梁结构的质量也会深受其害。第三,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注工作就应该完成,从而确保为支架沉降变形留下充足的时间。还应该注意的是,如果0#块体积太大,可以将浇筑过程改为两次,而第一次的浇筑高度也应该到达腹板顶倒角处。第四,在悬浇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应该从0#块根部方向开始,对称浇筑。为了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先浇平底板范围,然后再按照施工顺序分层浇筑。第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认真对待清理工作,一次性清理到位。同时要对块段接缝进行质量控制,防止施工缝、裂缝问题的出现。

篇4

2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问题

2.1预应力的构件发生断裂现象

最主要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点:在构件中,经常会发生裂缝的现象,荷载对桥梁的作用使得桥梁发生裂缝在所难免,相关的规范允许部分的预应力构件发生限制条件内的裂隙,部分在预制场内部的构件就应该避免干缩与温缩在张拉之前出现裂缝。这样的裂缝是具有不一样的特点的,通常它们会在构件的表面分布,并不均匀,裂缝较细,梁板等构件的裂隙大部分是短向的分布,位置并没有规律性,部分时候还会出现在箍筋位置。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伴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部分裂缝会变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更严重的还会发生道路或是桥梁的塌陷,造成安全事故等,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

2.2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力失控

预应力的构件会发生张拉力失控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进行预应力的施工作业时操作的不规范,尤其是对预应力张拉控制的不得当就会影响到桥梁的质量,影响的效果较大。施工的过程当中要保证张拉作业都是采用预应力筋的伸长量与张拉力双制的,主要是张拉力,测量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对其进行准确的校核。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严谨,所采用的千斤顶并未通过计量标定,相关的施工人员也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对专业的知识不熟悉,工作的过程并不能按照要求的规定实施,对技术的使用不规范,这些都是影响张拉力,导致其失控的主要因素。这就会造成预应力构件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技术性问题,从而导致了道路及桥梁的施工隐患。

3改进预应力技术应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间的合作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技术人员应该同施工设计人员保持顺畅的沟通与良好的合作;并且,技术人员还应该要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对现场的施工行为进行有效指导,做好对已经施工完成的部分的检查工作;而且,还应该将工程设计方案交给施工人员,告知其重要的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使得其能够明确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和密切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混凝土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所以,技术人员还要将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方法告知施工人员、向其详细交代工程施工的张拉程序和注意事项,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按照合同上的规范要求完成工程的施工工作[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