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5 23:16: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预应力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预应力技术论文

篇1

一、我国预应力技术发展历史回顾

(一)房屋建筑中的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

五十年代初,大量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需要兴建,而结构材料,特别是型钢和木材奇缺,由于难以解决厂房钢结构屋盖与钢吊车梁的型钢用料,迫切需要改用预应力混凝土来代替。按照预应力经典理论,生产预应力混凝土必须要用高强钢材(钢丝和钢筋)和高强混凝土,要用专门的张拉千斤顶、锚夹具及其配套的专用机械与零部件,而在我国当年除书本知识外,真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要从国外进口,既缺外汇,又受帝国主义封锁,而苏联当时也刚刚起步,在人力物力上无力对我援助。在这一艰难时刻,原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前身)接受了国家计委的任务,沿着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走不同于国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强钢材预应力的发展道路,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

从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房屋结构中开发研制了一整套预制预应力砼构件技术,如屋面梁、屋架、吊车梁、大型屋面板、空心楼板等,其中预应力空心板年产量达一千万立方米以上。这一时期的预应力技术特点是采用中、低强预应力钢材,采用中国特色的预应力砼张拉锚固工艺技术。

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房屋建筑中预应力砼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其显著特点是采用高强预应力砼钢材及相应工艺技术,对整体结构施加预应力,技术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二十年间建设了一大批预应力砼工程,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63层预应力砼楼面的广东国际大厦;214米高的青岛中银大厦;单体预应力砼面积最大的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等。

(二)桥梁结构中的预应力砼发展历史

1955年,铁路部门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片跨度1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1956年建成28孔24米跨的新沂河大桥,从而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铁路上应用的篇章。四十多年来,经过铁路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预应力砼技术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制造架设跨度32米以下桥梁三万多孔,桥梁跨度不断突破,大跨径桥梁不断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主跨为168米的攀枝花金沙江铁路连续钢构桥,顶推法施工的跨度80米连续箱梁桥杭州钱塘江二桥,此外在南昆铁路线上新建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铁路桥梁。

1957年,公路部门在北京周口店建造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公路试验桥,为单跨20米简支T梁桥。1959年在兰州建成七里河黄河桥,为7孔主跨37.5米悬臂梁桥。后又建成新城黄河桥,桥型为5孔33米T型简支梁和孔66米系杆拱桥,奠定了我国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基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蓬勃发展,四十多年来,公路上建造了大量预应力混凝土桥,尤以大跨径桥梁居多数。如我国已建成主跨400以上斜拉桥七座,连续钢构桥继黄石大桥250米主跨后,虎门大桥达270米,主跨为世界之冠,这些桥型和其它桥型无论在跨度还是在施工方法上都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城市立交桥中的预应力砼技术主要是七十年代开始起步的,目前仅北京修建的立交桥就已达200座,其中最早的立交桥是1974年建成的复兴门桥,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方法施工;层次最多最高的是天宁寺立交桥;规模最大的是首都机场高速路上的四元桥。

(三)特种工程中的预应力砼技术发展现状

预应力砼技术在我国各种工程结构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主要有水利工程中的边坡加固,建筑物基坑开挖的支护等所采用的土层、岩层预应力锚杆技术,代表工程为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岸岩质高边坡加固和北京京城大厦深基坑支护;有竖向超长预应力砼技术的应用,代表性工程有中央、天津、南京、上海等电视塔的预应力砼技术;有环形预应力砼技术的应用,代表性工程有阿尔及利亚球形水塔,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壳,柴里煤矿煤仓,各种圆形及蛋形污水处理池,各种输、排水管道;有超重、超高物体提升预应力砼技术,代表性工程有北京西客站主站房大跨钢梁提升、上海歌剧院钢屋盖提升、虎门大桥钢箱梁节段提升等。

二、我国预应力砼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

(一)预应力材料技术的突破

1、冷拉钢筋技术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研制成功有中国特色的冷拉钢筋预应力砼成套技术,主要有钢筋冷拉工艺、设备、锚固技术及冷拉钢筋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冷拉钢筋制作预应力砼构件的生产工艺,冷拉钢筋预应力砼构件性能研究及设计方法。

2、冷拔钢丝技术

六十年代前后,我国研制成功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成套技术,生产预制预应力空心楼板,由于冷拔丝费用低廉、工艺简单,预应力空心楼板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3、中强预应力筋技术

七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相继开发出热轧低合金预应力钢筋、热处理预应力钢筋和精轧螺纹预应力钢筋,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预应力技术的发展。

4、高强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技术

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十多条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生产线,生产能力目前己达到年产量三十万吨,这一技术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预应力工程技术的发展。

(二)预应力砼工艺技术的突破

1、预应力砼张拉锚固技术的发展

六、七十年代,我国研究开发了多种中低强度预应力砼筋张拉锚固技术,主要有螺丝端杆锚固技术、高强钢丝敏头锚体系、JM锚体系、弗氏锚体系等。七十年代中期,编制出版了常用预应力砼锚夹具定型图册。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技术人员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开发了预应力砼钢绞线群锚张拉锚固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预应力砼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大吨位(200——10000kN级)预应力砼锚具及配套张拉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8年该成果被《科技日报》评选为1987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2、无粘结预应力砼成套技术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发研制成功的无粘结预应力砼筋涂包设备、单根钢绞线张拉锚固设备、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等配套技术,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中现浇预应力砼结构的发展。近二十年来,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累计推广使用面积达到一千万平方米以上,出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

3、斜拉索产品成套技术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兴建大跨度预应力砼斜拉桥,为解决工程需要,上海浦江缆索厂与多家科研设计单位配合,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斜拉桥缆索成品生产线,使我国的斜拉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三)设计理论及标准规范的发展

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是按全预应力方法设计,八十年代初期以后,发展了部分预应力砼设计理论,目前预应力砼工程相应的规程规范已基本配套。主要有材料方面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标准;无粘结预应力砼筋标准;专用油脂标准;预应力砼筋用锚具、夹具、连接器产品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各种预应力砼设备及产品标准;各种结构设计及施工规范。

(四)工程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房屋结构方面,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砼楼盖技术;珠海机场候机楼和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采用了大面积无粘结预应力砼技术;首都国际机场停车楼采用了双向大柱网、大面积超长度有粘结预应力砼技术。

桥梁结构方面,上海杨浦大桥(跨度602米)等七座跨度400米以上的斜拉桥,代表我国斜拉桥技术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连续钢构桥继黄石大桥250米主跨后,虎门大桥达270米主跨,为世界之冠;主跨168米的攀枝花金沙江桥和钱塘江二桥等铁路桥表明我国的铁路桥预应力砼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特种工程结构方面,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壳,上海、北京电视塔,阿尔及利亚预应力混凝土球形水塔等一批高难度、高水平的特种结构预应力砼技术,表明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技术水平十分先进。

三、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展望

(一)新材料技术开发应用

预应力砼材料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预应力砼技术革命的先驱,预应力砼筋除了目前使用的高强度钢材外,未来新型预应力砼筋应是强度高、自重轻、弹性模量大的聚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醋纤维类非金属预应力砼筋。

(二)预应力砼技术在我国房屋建筑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1、预应力混凝土在多层大跨结构中的发展方向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旺盛的建筑需求,日新月异的生产工艺变革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迅速提高,使建筑结构正面临新的挑战。近代建筑结构正在向大柱网、大开间、大跨度、多功能方向发展,人们总想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和空间内获得最好的使用功能和最佳的投资回报。预应力混凝土正以其跨度大、自重轻、节约材料、节省层高、改善功能等突出优点,迎合了近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向。经验证明,8~18m柱网(或跨度)的房屋正处于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构经济跨度范围内,对于大多数多层工业厂房,各类公共建筑如文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航站建筑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常常是最佳的选择,它不仅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而且能明显加快施工速度。建设部、科技部均将其列入“九五”及2010年发展纲要中的新技术推广项目。

2、高层建筑结构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方向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砼扁梁用于高层建筑的楼盖,具有降低层高,简化模板,加快施工等明显效果,受到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普遍欢迎。预应力混凝土除用于楼盖外,有时还用来解决大跨度、大空间部位柱网转换时的转换梁、转换桁架,以及复杂柱网情况下的转换板。此外8~l8m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外墙用的装饰保温复合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目前,高层建筑的外墙材料大都是红砖、小型砌块、实心混凝土或玻璃幕墙等,墙体材料的改革势在必行。

3、预制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将加速发展

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各种优点,如质量控制水平高,构件耐久性好,模板周转率高,损耗小;与现场浇注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相比,省去了留管灌浆工序或无粘结束的注油挤塑工序,省去了管道费用、涂包费用和锚具费用。在道路及运输吊装条件较好,运距不太大(200公里以内)的情况下,预制构件常常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工业化国家中,预制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的比例很高,美国占70%~80%,法国、德国约占60%。现代的预制工业,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工业。现代化预制厂的主要生产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高效率施工机械与管理模式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现代预制工业已摆脱了构件品种、规格单一,建筑与结构功能脱节的旧模式。很多工业发达国家的预制构件已能将建筑装饰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保温、隔热、水电管线等多方面的功能,与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各种要求,又不失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高效率。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国内房屋建筑中最大量的预制构件仍是6m跨以下的空心楼板,工业建筑中的屋架、吊车梁、屋面板等。随着大柱网、大开间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长跨预应力砼空心板、T形板、大型预应力砼墙板等必将逐步兴起,预制梁板现浇柱,或预制梁、板、柱与现浇节点相结合的各种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体系预期会迅速发展,这种结构体系可以把预制与现浇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纯装配式建筑对产品尺寸的高精度要求,结构整体性差和节点耗钢量大等缺点,又避免了现浇结构现场湿作业工程量大,受制于现场施工及气候条件,耗用大量模板、支撑等缺点。在材料消耗上,预制也有显著优点,以8~12m跨度的预应力长跨空心板为例,与无粘结预应力砼现浇平板相比,一般可节约混凝土30%~40%,节约钢材50%~60%,免去涂包和锚具费用,减轻楼面结构自重10%~15%,节省模板、支撑等,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其他结构领域的发展趋势

桥梁结构领域中,预应力技术既是一种结构手段,又是与施工方法结合形成一整套以节段式施工为主体的预应力施工工法或专利,主要有预应力悬臂分段施工技术、分段顶推施工技术、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技术、块体节段拼装技术、大节段预制吊装技术等。这些施工技术与预应力技术是紧密相关的。现有桥梁的改造、加固技术亦是研究开发方向。

预应力技术的其它应用也体现了一种施工方法或专利技术,如预应力锚杆技术、重物提升技术、滑模顶推技术等,预应力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创造一种新型施工方法或专利技术,这亦是它的发展趋势。

(四)设计理论将有重大进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更为协调一致

我国当前的预应力混凝土房屋建筑设计水平相对还比较低,急待完善与提高,主要表现在: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特点对结构的整体布局,概念设计、方案对比、综合技术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薄弱,设计理论上过分强调了裂缝对耐久性的危害,对某些预应力砼结构的抗裂要求过严,造成用钢量的显著增加,而对影响耐久性的其它更重要因素如保护层厚度,以及灌浆质量控制,无粘结的全长密封,尤其是锚具封端的严格要求则重视不够。结构分析方面,则常常把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准则不适当地套用到预应力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例如剪力墙框架结构中,由预应力平板与柱构成的等代框架,以及由预应力扁梁、柱构成的框架,由于预应力配筋的方向性以及耗能特点,通常不宜考虑承受过大的地震内力,对这类结构的设计准则应有所区别,但目前有关的规范还都未涉及,有待补充与完善。随着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设计队伍的壮大和设计水平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一些重大设计理论问题上取得共识,实现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协调一致。

(五)预应力工艺将进—步完善,专用产品质量提高

篇2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由于不会对周围环节造成污染,同时施工产生的噪音小,不会引起地面震动等等,所以可以接连、日夜施工,这样就能够极大降低施工造价,缩短建设施工工期;打桩的施工难度较小,但是施工功效高,可以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干净,有利于施工文明的打造;桩身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构成,密度大,检查以及修正难度较小,抗腐性能力较高;可以赋予桩单位截面积本身一定的承载力高,这主要是由于桩被打入土层之后,土层由于受到挤压作用,密实度会大大提升,进而地基的承载能力也会提升。

1.2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劣势

利用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建设,由于需要将桩打入土层,土层由于受到挤压作用,尽管密实度会大大提升,但是地面可能会隆起,如果施工区域及周围存在地下管线或者是建筑物,则管线与建筑物的质量以及使用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压桩力超过桩身的承载能力,则桩身可能会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还会被夹破、夹碎;如果施工区域存在地下障碍物或者是坚硬地层,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需与引孔施工配合这样,进而导致造价成本提升,导致施工进度减缓。

2、有效提升使用静压施工方法开展预应力管桩基础部分施工质量的措施

2.1施工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使用静压施工方法进行预应力管桩基础部分施工之前,应当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对工作的准备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之前,设计方以及施工方应对图纸进行严格会审,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若在会审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的解决问题,防止施工变更问题的出现;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编制,并详细注明各施工工序的质量要求,使每道工序均做到有条理可依;针对技术措施的特点制定严格的审批条例;第二,做好技术操作。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以及施工图纸要求开展施工建设,并积极落实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中的条例、规定,并尽量避免违章操作行为以及违章指挥行为的出现。

2.2对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2.1对预应力管桩桩身的进场质量进行合理控制

由于预应力管桩主要是由混凝土材料构成,所以需确定混凝土抗压强度与使用要求以及设计要求是否相符,并根据设计规定要求以及相关规定标准检查桩身的弯曲度、表面质量以及外径等。管桩在进场之前,应当对管桩的各个质量证书进行检查,如检测报告以及合格证等等,并对管桩进行抽检,若管桩质量与施工要求不符,则应退回管桩或者是其他处理,防止由于管桩质量达不到施工要求,而导致管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桩身破裂或者是倾斜等问题。

2.2.2对预应力管桩的运输以及堆放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由于预应力管桩桩身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重,桩体质量可能会受到桩身支点设置变化的影响,所以在运输以及堆放过程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桩体质量出现变化。另外需选取有排水装置,其坚实平整的场所存放管桩,并根据打桩顺序存放管桩。

2.3有效提升施工质量的措施

在使用静压施工方法进行预应力管桩基础部分施工时,为了保证管桩基础部分施工质量,需对以下几点进行严格控制:对桩位偏差进行严格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每根桩的具置,并防止桩身在放置过程中出现偏差问题,通常单桩误差应不超过一厘米,群桩误差应不超过两厘米这样才能够保证管桩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做好桩位复测施工。由于受到施工现场地质情况,以及施工人员施工经验的影响,再加上静压桩通常是挤土桩,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下一个桩体很容易压偏或者是挤偏上一个桩体,就此可以利用桩位复测法严格控制各个桩体的位置,防止桩体出现桩位偏差问题;做好桩机就位对中施工。在桩位复测施工完成之后,需对桩身进行调整,以使桩身和标记重合,并对桩的垂直度进行调整,使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范围之内;对压桩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压桩施工时,需对桩的制压速率进行合理控制,这主要是因为若地基受到的挤压力增长过快,会导致桩体与邻桩以及附近土体之间的挤压力量过大,进而出现土体隆起情况,从而致使邻桩出现移位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到附近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篇3

2悬浇箱梁预应力技术的施工要点分析

2.1做好正式施工前的图纸审查

图纸审查是悬浇箱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的首要技术要点,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图纸审查时,首次应该按照图纸认真复查预应力束的孔道位置等,确保各孔道位置与横、竖向管道不存在矛盾。其次,应该根据设计施工流程图开展内力分析试验,从各段块的施工荷载和截面受力情况分析设计图纸的合理性。第三,要对箱梁底板进行详细审查,确保箱梁底板的设计合理性,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转折过大甚至张拉后应力集中的现象。第四,图纸审查工作也不能忽视对箱梁翼缘板端部高度的审查,确保其能够达到15cm以上。另外,如果箱梁底板宽度超过8m,单箱双室结构的采用也应该作为重要的审查内容。

2.2测量监控技术要点分析

为了确保悬浇箱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和效果,对于悬浇结构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全过程动态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梁体线形是否时刻保持与设计图纸相一致,有效避免了勉强合拢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其次,为了减小因气温变化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该在日出之前进行日常测量工作。再次,在观测过程中,应该在每个承台都设立观测点,也要对0#段进行基础沉降和墩身压缩状况进行定期测量。第四,在施工中,除了要对挂篮变形进行观测之外,也要重视和加强观测挂篮与滑道、滑道与钢枕、钢枕与梁顶混凝土之间的非弹性形变,做到精确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此外,悬浇箱梁应力监控的过程也必不可少。通过对梁内应力变化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施工问题,有效避免箱梁裂缝问题。

2.3墩顶现浇段支撑系统施工要点分析

墩顶现浇段支撑系统主要有两种,即满堂支架和墩顶托架。设计荷载的计算应该将混凝土自重和模板支架、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重量以及风载、冲击荷载等因素充分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墩顶现浇段支撑系统如果是满堂支架,其结构应该设计为桁架结构,并对支架基础和步距进行精确计算。其次要对支架基础进行地基处理,对沉降数据进行观测、计算和控制,避免施工中不均匀沉降的发生。第三,要对支架充分预压,确保抛高值的准确性。对于托架形式的支撑系统,应该采取自支撑体系构件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托架顶部各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保证受力的均匀性。其次,预压工作也必不可少,从而可以消除非弹性形变,计算出弹性形变量,为悬浇施工立模标高的测控奠定基础。为了减少形变,模板底梁应该采用钢楔。

2.4混凝土施工要点

首先,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要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不同阶段箱梁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做出全面考虑,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对于早强外加剂的使用要慎重。其次,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弥补设计张拉控制强度,混凝土强度会被提高,此时就必须采取强度、龄期双控的措施,否则容易造成混凝土荷载过大,箱梁结构的质量也会深受其害。第三,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注工作就应该完成,从而确保为支架沉降变形留下充足的时间。还应该注意的是,如果0#块体积太大,可以将浇筑过程改为两次,而第一次的浇筑高度也应该到达腹板顶倒角处。第四,在悬浇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应该从0#块根部方向开始,对称浇筑。为了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先浇平底板范围,然后再按照施工顺序分层浇筑。第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认真对待清理工作,一次性清理到位。同时要对块段接缝进行质量控制,防止施工缝、裂缝问题的出现。

篇4

2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问题

2.1预应力的构件发生断裂现象

最主要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点:在构件中,经常会发生裂缝的现象,荷载对桥梁的作用使得桥梁发生裂缝在所难免,相关的规范允许部分的预应力构件发生限制条件内的裂隙,部分在预制场内部的构件就应该避免干缩与温缩在张拉之前出现裂缝。这样的裂缝是具有不一样的特点的,通常它们会在构件的表面分布,并不均匀,裂缝较细,梁板等构件的裂隙大部分是短向的分布,位置并没有规律性,部分时候还会出现在箍筋位置。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伴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部分裂缝会变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更严重的还会发生道路或是桥梁的塌陷,造成安全事故等,使得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

2.2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力失控

预应力的构件会发生张拉力失控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进行预应力的施工作业时操作的不规范,尤其是对预应力张拉控制的不得当就会影响到桥梁的质量,影响的效果较大。施工的过程当中要保证张拉作业都是采用预应力筋的伸长量与张拉力双制的,主要是张拉力,测量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对其进行准确的校核。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严谨,所采用的千斤顶并未通过计量标定,相关的施工人员也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对专业的知识不熟悉,工作的过程并不能按照要求的规定实施,对技术的使用不规范,这些都是影响张拉力,导致其失控的主要因素。这就会造成预应力构件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技术性问题,从而导致了道路及桥梁的施工隐患。

3改进预应力技术应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间的合作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技术人员应该同施工设计人员保持顺畅的沟通与良好的合作;并且,技术人员还应该要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对现场的施工行为进行有效指导,做好对已经施工完成的部分的检查工作;而且,还应该将工程设计方案交给施工人员,告知其重要的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使得其能够明确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和密切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混凝土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所以,技术人员还要将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方法告知施工人员、向其详细交代工程施工的张拉程序和注意事项,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按照合同上的规范要求完成工程的施工工作[5]。

篇5

1.2在多跨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在多跨连续梁的施工过程中也能够使用到预应力技术,这是因为在结构的层面上看,多跨连续梁分为正弯矩区以及负弯矩区两种施工的形式,在一般的情况下,存在支架的为负弯矩,跨中的为正弯矩。因此在多跨连续梁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抗剪承载能力以及抗弯承载能力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在此情况下就可以使用预应力技术来进行加固的处理。

1.3在加工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一般而言,在加固公路桥梁的过程中都是需要使用到预应力技术,这种技术往往能够进行补强构件,并且将结构性能进行增强,从而建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在较大的程度上进行提升,在这种方式下,就能够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也能够满足目前我国对于交通运输的各种要求。

2.如何在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使用预应力技术

2.1选择预应力的锚具在使用预应力技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预应力的锚具进行相应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主要是需要选择摩阻锚固以及机械锚固。对于机械锚固而言,时需要使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在预应力钥材的顶部形成一种和锚钉工作状态以及相应的条件相同的高强度的钢丝,或是使用一些高粗度的钢筋。这种器具的特点就是施工过程中连接十分方便,同时应力的损失比较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灌浆之前,那么就需要使用重复的紧扣或是放松来对预应力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对于摩阻锚具而言,主要是对楔形锚具的使用,并且能够将预应力钢材形成一种锚旋,由此可见,这种锚具具有巨大的适用范围以及种类,因此目前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但是不足的是,需要进行重复的张拉或是进行连接,同时也会具有较大的预应力的损失。

2.2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选择在对锚具进行选择后,可以对钢绞线进行选择。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主要包括了低松弛的钢绞线,普通的预应力钢绞线以及低松弛预应力的坝丝,冷拉预应力的钢丝以及矫直回火预应力的钢丝。在这些预应力的钢绞线中,低松弛钢绞线是一种最为应用广泛的预应力钢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具有施工简单、轻便美观以及施工简洁的特点,目前在我国的公路桥梁使用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2.3对预应力的体系进行设计在对预应力体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使用OVM以及XYM来对预应力体系进行设计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体系的顶板纵向钢束往往是使用平竖弯曲来结合在仪器的一种空间性的空间的曲线,同时在腹板的顶部需要使用一种承托向上的集中锚固,并且需要和低板钢束应该和近齿板处的锚固尽可能地进行接近。在这样的一种布述下,主要有三点特点。在第一点上,能够将最大力臂的预应力进行了保证,从而能够将力学效应得到了最好的保存以及发挥,同时能够让预应力在全部的截面上能够使用一种较短的短传力路线进行相应的分布。在第二点上,顶部饿束锚能够定在承托上,也不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齿板构造设置,也就能够完全的通过受力需要来控制和设计箱梁的尺寸。在第三点上,在水平方向上,顶部以及底部的钢束能够按照相同的形状进行固定,在这样的方式下,就能够保证集中的锚固点产生的横向力就能够被消除。

3.预应力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

在预应力技术的质量控制上,主要是需要在预应力锚具以及预应力的钢绞线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通过对钢绞线以及预应力锚具进行较好的选择,就能够保证在日后的预应力技术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进行。同时在进行预应力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较好的设计,并且也需要按照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以保证预应力技术能够真正的达到要求。

篇6

本组病例150例,其中男76例,女74例;年龄15~73岁。其中多器官复合伤(颅脑、肺、腹主动脉、肝碑破裂)82例,心脏破裂、心包填塞18例,气管、食道、颈动脉伤5例,股动脉破裂5例,产后大出血8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32例;有3例在急救车转运途中电话联系后直达手术室,16例经急诊科送手术室,其余由院内病区急送手术室;本组患者输血量2000~8000ml;接电话通知至患者抵达手术室时间1~20min,3例未接电话已见患者;先送手术通知单的65例,通知单与患者同时到室73例,12例未送手术通知单。2手术室建立应急管理预案

2.1应急人力管理:门卫接到紧急手术电话通知时,准确记录并转告当班护士,该护士掌握相关信息后,对人力需要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设巡回护士1名,手术难度大时须增至2~3名,器械护士1~2名,多台手术时调动机动班人员,院内5min到位,院外20min到位,由高职级护士具体分工。配送人员各就各位,随时准备送检、取血等。

2.2应急物品管理:根据掌握的病情及手术方式、手术名称、特殊要求和预见性,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各自迅速准备物品,随即开始手术。

巡回护士按“巡回护士工作流程”准备相应手术物品、设置空调室温及湿度、除颤器、电刀、超声刀、中心吸引器、灯光、氧气或其他气体进行接驳测试,保证其功能正常运行。视患者危重状况准备开放多条静脉通路的相关物品,备温盐水或冰盐水等。接手术患者时进一步掌握病情,将患者推进手术间,开展一系列紧急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清点台上所有物品及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随时供给台上一切手术用物,如需用一次性植入性材料时,需将条码、合格证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与病历一起夹好[1],以备存档。

器械护士根据诊断和术式,按照“器械护士工作流程”准备其专科手术器械,如各类缝线、显微器械、特殊器械、专科引流管等。开启无菌物品前检查包装、有效期,保证质量和安全。随后进行外科洗手,上台整理台上器械,并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台上所有器械物品。关闭切口前、后核准器械物品无误方准关闭。需要保留标本时术毕则按“病理标本处理流程”处理。

2.3应急药物的管理:备好各种常用及抢救药物如升压药、止血类药、止血药、呼吸和循环系统兴奋剂、利尿剂、钙剂等,及时按规范执行口头医嘱,双人查对后使用,其安瓶留至术毕再核对。

3结果

本组有6例在术中或术毕死亡,其余均安全完成手术。150例紧急手术均遵循紧急手术预案,论文充分发挥了层级管理的作用,规范了手术室相关人员的行为,未发生任何物品缺漏及护理缺陷。通过几年的实践,手术室各层级护士、配送员、门卫等工作人员均能按流程完成相应的工作,工作更主动,医护配合更默契,加强了手术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

4讨论

4.1建立紧急预案的必要性: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节奏快,同时病人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2],它的突然发生既难以预料又无法完全避免,是科室日常服务工作所难以承受的,往往会造成护理工作的无序和混乱,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能常备不懈,将会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或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4.2预案的建立增强了护士对差错事故的防范能力:预案的建立体现积极预防的护理原则,重视对护理各环节不安全事件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4.3预案的建立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预案的建立完善健全了紧急手术的处理程序,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根据应急预案的程序进行处理,避免或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使病人在紧急情况下仍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4.4预案的建立有助于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我科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和应变能力比较欠缺,通过对预案的学习和实施,提高了护士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使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仍能按程序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7

在生产运营中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就是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企业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达到全局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这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在价值工程成本与功能关系曲线中,曲线C1表示随着产品功能提高,制造成本也逐渐增加;曲线C2表示产品功能不断完善,使用成本逐渐降低,曲线C1+C2代表使用成本与制造成本之和即总成本,其最低点就是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低点。价值工程就是寻找功能恰到好处的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点,即经济最优点。依据价值工程原理对发电企业的价值主线进行分析,影响供电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机组供电煤耗,二是燃煤的采购价格,这些因素都与燃煤热值密切相关。发电机组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入炉煤热值提高会使机组效率提高,供电煤耗降低,供电成本下降。入炉煤热值与供电煤耗的关系曲线相当于使用成本曲线C2。入厂(采购)煤热值越高,会使采购成本增加,标煤单价上升,供电成本增加。入厂(采购)煤热值与标煤单价的关系曲线相当于制造成本曲线C1。根据价值工程原理,无论机组供电煤耗和燃煤采购价格怎样变化,一定存在一个燃煤热值最佳点,供电成本最低。找到最佳燃煤热值,采购和生产这个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1确定入炉煤热值与供电煤耗的关系。

华能河北分公司多次对机组进行热力试验,共化验煤样、灰样和渣样百余份,采集DCS数据数千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数据分析和绘图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得出了不同机组负荷下、不同入炉煤热值与供电煤耗之间的关系曲线和数学关系式。

2.2确定入厂煤热值与标煤采购单价的关系。

华能河北分公司燃煤采购分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两类煤源的供货量才能找到真实关系。利用运筹学中规划求解的方法,将计划内煤种的实际供货量作为约束条件,确定采购不同热值入厂煤的最低标煤单价,将入厂煤热值与标煤单价数据绘制点线图,拟合出趋势线,最后得到不同入厂煤热值与标煤采购单价之间的关系曲线。

2.3寻找单位燃料成本最低对应的最佳燃煤热值。

将供电煤耗与标煤单价两者通过热值相结合,得出数学关系式和燃煤热值与单位燃料成本的对应关系曲线,通过非线性规划求解,最终确定单位燃料成本最低时对应的最佳热值。即存在一个最佳燃煤热值,使单位燃料成本最低,燃煤热值偏离最佳热值,就会使单位燃料成本上升。

二、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结果,改进生产运营管理

华能河北分公司通过试验和数学分析,确定了影响发电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指标——最佳热值。发电企业采购环节按照最佳热值采购原煤,生产环节按照最佳热值掺配和掺烧,即能达到单位燃料成本最低,实现燃料采购与生产需求两者协同。

1.改进燃料采购管理

传统燃料采购方式是根据月度电量计划、煤场库存量、库存结构、标煤单价,燃料采购部门主要以标煤单价低为采购原则制定月度采购计划,未考虑生产需求对煤炭的质量要求。根据月度采购计划进入煤炭市场进行采购,对煤炭入厂的时序未作明确要求,造成燃料采购和生产需求极不协调,导致发电企业的安全、经济指标和电网客户需求无法实现最优。改进后的燃料采购方式是根据月度电量计划、煤场库存量、库存结构、燃料采购部门提供的煤炭市场最新情报,价值工程办公室依据当前计算的最佳热值,设置煤质约束条件,通过规划求解,得出最合理的燃煤月度采购指导意见(含到厂时序)并下发至燃料采购部门制定月度采购计划,燃料采购部门根据月度采购计划进入煤炭市场进行采购。新采购方式以发电企业的“单位燃料成本”(元/千瓦•时)最低为核心控制目标,既考虑煤炭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又考虑发电机组对煤炭的质量要求,同时对煤炭入厂的时序也做了明确要求。新的管理模式能够优质地满足电网客户及环保排放需求,对发电企业自身运营的安全性、经济性也有显著的提高。

2.改进燃料库存配送管理

传统燃料库存配送方式是燃料管理部门在燃煤入厂后,便对燃煤进行直接配送和库存堆放处理,在堆放和配送方面主要凭借员工的经验,对最终燃烧发电的煤炭质量没有科学、量化的指标进行控制,对于电网不同时段的负荷要求,不能做到以最低“单位燃料成本”为目标的现有存煤科学分配,有时会造成用电高峰带不满负荷、用电低谷易引起锅炉燃烧不稳等现象,出现明显的燃煤资源配置浪费。改进后的燃料库存配送方式是燃料管理部门在燃煤入厂后,通过“三检两化”及时得到煤质的信息,依据发电运行部门的要求和煤场库存结构相关数据对燃煤进行配送和存放管理。在配送管理方面,对于电网不同时段的负荷要求,按照计算出的最优配煤方案进行燃煤精确掺配和输送,采取“煤场掺配、筒仓掺配、环给掺配”三级掺配方式,保证供给发电机组的燃煤煤质均匀,实现以最低“单位燃料成本”为目标的现有存煤科学分配。在燃煤库存管理方面,根据燃煤不同的煤质,采用“分层分区堆放”方式进行堆放存贮,基本实现了煤场数字化管理,同时结合燃煤配送情况,将煤场现存煤状况及需求信息及时回馈至燃料采购部门,保证燃煤供应煤质均匀、按时序入厂,库存结构合理、稳定。新的燃料库存配送方式改变以往仅凭经验进行存贮和掺配的做法,在保证满足电网公司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了发电最低“单位燃料成本”量化控制,同时确保了燃煤资源配置最优。

3.改进运行操作管理

在传统的运行操作过程中,由于燃料掺配与机组的要求严重脱节,运行人员对煤质状况无法掌控,能耗指标又不能在线实时显示,运行人员只能凭借经验对机组进行调整。情况严重时会造成电力供需不平衡,影响电网对用户正常供电,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改进后的运行操作方式是运行操作人员根据燃料管理部门的掺配信息及试验结论推荐的最佳热值范围,依靠及时准确的来煤信息、机组效率等监视手段,在不同负荷段时刻保持控制最佳热值与对应的机组负荷相匹配,达到“单位燃料成本最低”。通过改进机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燃煤最佳热值的自动控制,使控制更加精确及时,实际“单位燃料成本”更接近理想目标,提高了运行操作调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新的运行操作方式,提高了对电网调度指令反应的灵敏性,能快速响应电网需求。

三、构建供电成本可视化信息系统,实现新的生产运营管理高效、可控

华能河北分公司确定利用信息系统平台,使“单位燃料成本”由月度统计核算变为当日统计核算,提高企业对外部市场和内部情况变化的敏感度。“供电成本可视化信息系统”包含以下五个子系统:

1.入厂煤验收系统。

用于入厂煤的检斤、检质数据采集,显示煤种、矿点、节数、目测热值、抽样弹筒热值、综合弹筒热值、在线热值、低位热值、硫分、挥发份以及各班组翻卸量、停卸原因、目的地。

2.煤场管理系统。

用于显示煤场总量、煤场综合硫分、煤场综合热值、贫煤总量、贫煤综合硫分、贫煤综合热值、无烟煤总量、无烟煤综合硫分、无烟煤综合热值,可自动更新,并且通过煤场三维示意图显示各标段煤质信息。

3.入炉煤质监视系统。

用于显示筒仓、原煤仓各标段煤质信息以及存煤总量、综合硫分、综合热值;各筒仓、原煤仓存煤总量、综合硫分、综合热值,自动更新。

4.运行绩效考评系统。

将可视化系统与现有运行的绩效考评系统相结合,当供电成本变化时,通过运行绩效考评系统可分析出主要影响因素。

5.供电实时成本在线系统。

通过上述系统提供的数据,实时计算单位燃料成本,并提供历史数据和曲线显示,用于对燃料成本的分析,并为三个关键环节的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四、建立新的生产运行、评价、考核体系,保证生产运营管理持续高效

成立相应的生产运营管理改进组织机构,设立能效监督室,配备专职经济运行分析工程师,全面系统推动价值工程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工作。经济运行分析工程师负责协调组织各部门,制定运行、评价、考核体系相关制度文件,定期召开专项会议评价体系运转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效果,下达考核意见,按照“PDCA”循环持续改进完善体系。

1.运行体系。

按照发电企业价值主线目标和职责要求,燃料采购、燃料管理、机组运行等部门协同工作,控制减值因素,时刻保持发电生产运作处于价值最大化状态。

2.评价体系。

企划部门按照月度下达的目标任务,对燃料采购、燃料管理、机组运行部门的协同工作效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保证体系运行处于受控监督状态。

篇8

一、集群的定义

广义上说,相互独立的一些系统构成了一个组就是集群。一个客户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的行为像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一样。

从狭义上讲,集群是一些相互独立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提供服务。对于客户来说,这些计算机的行为就好像一个计算机一样,但是其处理能力、可靠性、IO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二、采用集群的目的

采用集群技术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性能.一些计算密集型应用,如:天气预报,核试验模拟等,需要计算机要有很强的运算处理能力,现有的技术,即使普通的大型机其计算也很难胜任,这时,一般都使用计算机集群技术,集中几十台甚至上百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来满足要求。提高处理性能一直是集群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降低成本.通常一套象样的群集配置,其软硬件开销要超过$100,000。但与价值上百万美元的专用超级计算机相比已经相当便宜。在达到同样性能的条件下,采用计算机集群比采用同等运算能力的大型计算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提高规模扩展性(Scalabilitry).,计划扩展系统能力的用户必须购买昂贵的最新的服务器,才能获得额外所需的CPU,驱动器和内存。如果该服务系统采用集群技术,则只需要将新的服务器加入集群中即可,对于客户来看,服务无论从连续性还是性能上都几乎没有变化,好像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升级。

增强可靠性.据统计每年由于系统停运,全美国损失40亿美元。在零售业,平均每次停运损失140000美元,保安业每次停运平均损失450000美元,集群技术使系统在故障发生时仍可以继续工作,将系统停运时间减到最小。集群系统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也大大减小了故障损失。

三、集群类型

最常见的三种群集类型包括高性能科学群集、负载均衡群集和高可用性群集。

1、科学群集

科学集群是并行计算的基础。通常,科学群集涉及为群集开发的并行应用程序,以解决复杂的科学。科学集群对外就好像一个超级计算机,这种超级计算机内部由十至上万个独立处理器组成。但它却使用商业系统,并且在公共消息传递层上进行通信以运行并行应用程序。

我们常常听说又有一种便宜的Linux超级计算机问世了。这种超级计算机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群集,其处理能力与真的超级计算机相仿,但是硬件以及运行维护费用要比真正的超级计算机低很多,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并行群集系统之所以可以达到如此高的带宽和低延迟,是因为它们通常绕过使用协议,如TCP/IP。虽然网际协议对于广域网很重要,但它包含了太多的开销,而这些开销在节点相互已知的封闭网络群集中是不必要的。节点之间可以使用直接内存访问(DMA)来进行通讯,它类似于图形卡和其它设备在一台机器中的工作方式。因此横跨群集,可以通过任何节点上的任何处理器直接访问分布式共享内存。

同样也可以使用低开销的消息传递系统,在节点之间进行通信。消息传递接口(MPI)是并行群集系统间消息传递层的最常见实现。MPI存在几种衍生版本,但在所有情况下,它为开发者访问并行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公共API,这样开发者就不必手工解决如何在群集的节点之间分发代码段。

2、负载均衡群集

负载均衡群集为需求提供了更实用的系统。如名称所暗示的,负载均衡群集使负载可以在机群集中尽可能平均地分摊处理。负载通常包括程序处理负载和流量负载。这样的系统非常适合向使用同一组应用程序的大量用户提供服务。每个节点都可以承担一定的处理负载,并且可以实现处理负载在节点之间的动态分配,以实现负载均衡。对于网络流量负载,当网络服务程序接受了太多入网流量,以致无法迅速处理,这时,网络流量就会发送给在其它节点上运行的网络服务程序。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个节点上不同的可用资源或网络的特殊环境来进行优化。

与计算集群一样,负载均衡群集也在多节点之间分发计算处理负载。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缺少跨节点运行的单并行程序。大多数情况下,负载均衡群集中的每个节点都是运行单独软件的独立系统。但是,不管是在节点之间进行直接通信,还是通过中央负载均衡服务器来控制每个节点的负载,在节点之间都有一种公共关系。通常,使用特定的算法来分发该负载。

网络流量负载均衡是一个过程,它检查到某个群集的入网流量,然后将流量分发到各个节点以进行适当处理。它最适合大型网络应用程序,如Web或FTP服务器。负载均衡网络应用服务要求群集软件检查每个节点的当前负载,并确定哪些节点可以接受新的作业。这最适合运行如数据等串行和批处理作业。那些系统还可以配置成关注某特定节点的硬件或操作系统功能,这样,群集中的节点就没有必要是一致的。

3、高可用性群集

可用性(availability)当集群中的一个系统发生故障时,集群软件迅速做出反映,将该系统的任务分配到集群中其它正在工作的系统上执行。

考虑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易错性,高可用性群集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群集的整体服务尽可能可用。如果高可用性群集中的主节点发生了故障,那么这段时间内将由次节点代替它。次节点通常是主节点的镜像,所以当它代替主节点时,它可以完全接管其身份,并且因此使系统环境对于用户是一致的。

高可用性(HA)群集致力于使服务器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响应速度尽可能快。它们经常利用在多台机器上运行的冗余节点和服务,用来相互跟踪。如果某个节点失败,它的替补将在几秒钟或更短时间内接管它的职责。因此,对于用户而言,群集永远不会停机。

某些HA群集也可以维护节点间冗余应用程序。因此,用户的应用程序将继续运行,即使他或她使用的节点出了故障。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会在几秒之内迁移到另一个节点,而所有用户只会察觉到响应稍微慢了一点。但是,这种应用程序级冗余要求将软件设计成具有群集意识的,并且知道节点失败时应该做什么。

HA群集也可以执行负载均衡,但通常主服务器运行作业,而系统使辅助服务器保持闲置。辅助服务器通常是主服务器操作系统设置的镜像,尽管硬件本身稍有不同。辅助节点对主服务器进行活动监控或心跳观察,以查看它是否仍在运行。如果心跳计时器没有接收到主服务器的响应,则辅助节点将接管网络和系统身份。

在群集的这三种基本类型之间,经常会发生混合与交杂。可以发现高可用性群集也可以在其节点之间均衡用户负载。同样,也可以从要编写应用程序的群集中找到一个并行群集,它可以在节点之间执行负载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集群类别的划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

四、集群的科研应用

1、科学群集与并行计算

科学集群是并行计算的基础,在科研领域,如:天气预报,核试验模拟等领域,科学集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因为科学集群涉及为解决特定的而设计的应用程序,需要有一定的学科背景知识,所以这里不作具体介绍。

2、负载均衡群集的远程

对于教育应用来说,负载均衡集群是应用面最广,最有潜力的集群应用形式。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系统的用户将成几何方式增长。由此而导致教育类网站的访问量大幅增长。由于教育网络资源很多是多媒体素材,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等,这就会产生极大的网络流量负载以及额外的处理负载。

在这种情况下,单机的处理能力很快得到饱和,一种方案就是升级系统。升级系统的会导致服务器工作在降级模式下或服务器关机,对于客户来说,其效果和服务器遭受DOS攻击时的效果时一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网站在升级的过程中,比如(同学录),会不能访问或者有个提示:"系统升级中,请稍后再访问"。这个"稍后"的概念通常是半天左右;而大家也可以注意到,象google这样的网站,在比(中国同学录)的客户访问量上要大很多的情况下也几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google采用的是集群服务器。Google系统升级在后台进行的时候,其处理和IO负载被自动分发到集群中的其他服务器上,所以对于用户而言,几乎感觉不到在响应时间方面的差别。

另外一种方案就是添置新的服务器,但是在网络上,一台机器唯一的对应于一个IP地址,一个IP唯一的与一个域名绑定,客户需要在访问一个URL的时候得到相同的响应,而不是来自不同主机的不同响应。这就要求新添置的服务器和原有的服务器应该对外看起来就像一台服务器一样,而不是多台服务器。而这正是集群所产生的效果。

当教育网站的处理能力和IO能力超出单机的负载能力时,考虑性价比、运维成本、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集群技术就成为最佳的选择。下面给出一个集群技术在教育科研网中的应用实例。

五、实际应用方案举例

方案名称:宁波市教委教育与科研网络整体系统

按照宁波市教委的意见,要求在2010年基本上实现全市范围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与管理。依据宁波市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增长趋势,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由此,教科网的构建成为整个目标的关键一环,其中包括了教育与科研网主干、教委办公系统、教委网上平台、网上学校、资源、内部E-MAIL等部分。而基于Turbolinux的整体教育解决方案以其出众的性价比、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出色的担当了这一重任。

1、项目背景

1999年宁波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3078所,在校生95。28万人,教职工5。72万人。是年,全市新增了公安海警高等专校等5所学校,使全市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总数达到11所,在校生超过3万人。全市共有11185名学生升入全日制高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5%。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4所。成人中专22所,在校生4。2万人,有普通中学326所,在校生25.1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习的比例为78。81%,据全省第一,普职招生比例保持在4.1:5.9,城区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小学1195所,在校生43.38万人。幼儿园2024所,在园幼儿15.05万人,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3.64%。全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100%。可以看到,宁波市的教育状况走到了全国领先的地步,而整个教育系统的上网也就提上了日程。

2、业务挑战

宁波教科网由于组成部分多,多功能需求也就比较复杂,大体包含以下部分。

2.1大容量邮件

根据规划,需要将市教委直属机关、宁波市区所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电子信箱集中放在教育和科研网络中心的电子函件服务器中。因此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容量估计需要10万。而且,今后可以依据需要扩充。

2.2LDPA;

为了保证整个网站的一致性和安全性,需要采用LDPA认证。

2.3支持Webmail:

为了方便使用,必须支持Webmail,用户只要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完成所有的邮件操作。

2.4Web

宁波市教委网站市一个为全市3000所中小学提供网上服务的平台。该平台应该以方便使用为目标,各个中小学、教委机构通过注册用户自己的网上信息。网管中心负责整个网站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工作

2.5办公自动化系统(OA)

教委办公信息系统的实现市整个教科网的软件实现的第一步,所以它不仅要在功能上能符合现在教委业务的需要,而且在整个体系结构上必须和以后要实现的学校办公系统,教委义务管理系统、学校业务管理系统之间有很好的接口。另外在市教委系统和各县(市。区)教委系统之间有较好的接口。

2.6网上学校

包括课件、教师、学生、练习、答疑、讨论、点播、交互等多个部分

2.7资源

包括各种音频、视频、文本、动画等资源

3.项目实施

3.1Web系统

通过Turbolinuxserver和turboClusterserver构建WebServer集群。实现Web、FTP等服务的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方案。WebServer为Apache。对于基于BS结构的OA系统。可以通过此接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服务。

3.2数据库系统

通过TurbolinuxDataServer+Oracle8i和TurboHA构建Database集群,提供高可用性的数据库,数据库为Oracle8i,通过TurboHA实现双击热备份功能。对于OA系统,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库服务

3.3Mail系统

通过TurbolinuxServer和TurboHA为Mail系统提供稳定的系统平台

3.4OA系统

根据具体需求合作开发,使用TurbolinuxDataServer+Oracle8i为开发工具,该软件提供构建复杂的网站的开发、部署、服务等全套方案。系统硬件平台采用基于intel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

4.效果评价

该系统构建已经完成,预期的功能都已经得到很好的实现。对于宁波教委的日常工作、网上教育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这只是整个教科网构建的第一步,而宁波市教委也正在大力推广应用Turbolinux教育解决方案的经验,争取早日实现全市全校网上教学的宏伟目标。

篇9

1景德镇市香榧分布和优良类型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

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篇10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主要有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电渗析、气体分离和渗透蒸发等。表1是几种主要的膜分离过程及其传递机理、推动力、透过物、膜类型的比较。

2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由于其能耗低、无污染以及具有防止杂菌污染和热敏性物质失活等优点,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各个领域,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1膜分离技术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

2.1.1在果蔬汁生产中的应用

传统的果蔬汁加工工艺,不仅损害风味和营养,而且能耗与生产成本较高。超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的日益发展增加了果蔬汁等饮料的生产中保持其原有风味以及营养物质的可行性。

2.1.2超滤在果蔬汁生产中的应用

①果蔬汁脱苦。E.Hernandez等研究了利用超滤和二乙烯基聚苯乙烯树脂吸附的联合过程,对葡萄柚汁进行脱苦,结果发现,由于超滤过程除去了一些苦味前体物质和易被树脂吸附的大分子物质及悬浮小颗粒,树脂的使用寿命和脱苦效率明显改善,柚皮苷和柠檬碱可被完全除去,明显提高了果汁的风味。②果汁澄清。运用超滤技术能够制出稳定的苹果澄清汁,除去易引起苹果汁发生浑浊沉淀的大分子物质,解决连续化作业的难题,确保了色值、透光率等技术指标的持久稳定,对浓缩青苹果汁出口非常有利。

2.2膜分离技术在浓缩果汁中的应用

浓缩是果汁加工中的最主要工序,传统的果汁浓缩多采用蒸发技术,在高温下果汁中的热敏性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容易受到高温损害,因此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果汁的浓缩,最常用的就是反渗透技术。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苹果、梨、柑橘、菠萝、葡萄、番茄、西番莲等果蔬汁的浓缩。分渗透技术在浓缩果汁时适用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低分子无机物或有机物水溶液的分离。操作压力为0.1~10MPa,较易控制。

2.3膜分离技术在饮料业中的水处理中的应用

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水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饮料质量的好坏。而通过使用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分离水中的其他杂质,大大提高水的质量,进而保证饮料的质量。

2.4膜分离技术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

从油脂加工技术的发展来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大型的先进油脂企业才开始运用膜分离技术,现在已在大豆蛋白提取、菜籽蛋白提取和脱毒、油脂精炼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混合油预分离、尾气回收、油脂副产品的深加工等方面也引起了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的重视。①在脱酸、脱色中的应用。传统的脱酸工艺是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即通过向油脂中加碱中和其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者通过蒸馏将游离脂肪酸脱除的方法进行油脂的脱酸工艺。脱色为利用活性白土的吸附作用将油脂中的色素脱除以达到脱色的目的。使用超滤技术可以将油脂的脱酸和脱色工艺合二为一,省去了传统工艺中的许多工序,使得油率大为提高,还可降低脱色的白土用量和处理废白土费用,及减少脱色白土所吸收中性油脂的损失。②在油脂副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磷脂的制备:膜分离技术从植物油中直接制备磷脂不仅可省去精炼工艺中脱胶工序,而且可以省去投资较大的旋转薄膜蒸发器。

2.5膜分离技术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

膜过滤在葡萄酒生产行业中应用广泛,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单元。通过超滤法分离葡萄的沉降物,不仅能够起到除菌抑菌的效果,还可以提升葡萄酒的品质,使其变得更加清澈,增加良好的口感。使用超滤膜除酒石与死端过滤,其中用硅藻土作为介质,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除酒石对葡萄酒中单宁色度的分离功效,要比硅藻土过滤更好,对于微生物的过滤来说,除酒石也具有非常优秀的效果。从总体上来说,通过使用超滤膜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葡萄酒的质量,对于其香气的保留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减少葡萄酒在处理过程中损失程度的同时,提高了成品酒产量。

2.6膜分离技术在酶制剂浓缩中的应用

传统蒸发浓缩能耗高,热相变过程生物酶易褐变活,超滤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已在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等酶制剂的生产中得到应用。如使用板框式膜组件进行发酵液中真菌蛋白酶浓缩,经20h循环操作,可使300L料液浓缩至10L,酶的回收率为96%。

篇11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性质和特征

(一)含义美国会计学家雪普(Karherine Schipper)1989年在其发表的《盈余管理》一文中对盈余管理做出如下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为了获取某些个人利益(而并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而对对外财务报告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干预。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会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或使管理经济学论文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美国另外两位会计学教授玻尔·哈利(Paul M.Healy)和詹姆斯·瓦伦(James M.Wahlen)在1999年联合发表的《盈余管理文献的回顾及对会计准则制定的意义》一文中通过对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的回顾,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作了如下的归纳和总结: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构建经济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二)性质和特征从上述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大体归纳出盈余管理的性质和特征:

1、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要将企业的财务报表从其“应有”状态转换为编表者所“期望”呈报的结果,以满足编表者或部分人的利益需要。改变的结果将会使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高度分离的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公共产品。随着上市公司的股权的高度分散化,能够参与并影响公司对外报表呈报过程和结果的参与者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和有关的利益集团的代表,而广大的中小股东一般只能依赖公司对外呈报的财务报表来获取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转方面的信息并据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经济决策,从而造成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的结果将会使公司的真实状况不能全部反映在对外呈报的财务报表中,这必将会使广大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判断发生错误,从而做出非最优甚至错误的决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盈余管理是与公共利益背道而驰的。

2、盈余管理和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运作是相对立的。虽然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是合法的,但是,盈余管理是有悖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悖于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雪普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中,提到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些私人利益,这显然是与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运作相对立。现代财务报告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中立性原则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报告的不偏不依。盈余管理的结果将背离中立性原则,由此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向。

3、盈余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当局,即公司的经理、董事会以及其他有现实和潜在利益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为拟发行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提供中介服务的券商、会计师和律师。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上述主体有权利和机会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或对上述选择施加影响等。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另外,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把每年上市企业数作为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企业的干预力度会明显加大。

4、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的多样选择性、会计估计事项的不确定性,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利管理的时间因素。在一定的目标导向下或利益驱动下,对上述客体进行组合就可达到预期的要求和目的。但是,上述行为最终的着眼点在会计数据本身。因为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最终的结果都要使损益表中的利润金额发生预期改变。

5、盈余管理得以实现是因为会计准则中存在漏洞、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存在多种可选择性,从而为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盈利,但可以通过对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应和分布。盈余管理行为主体只不过通过对经济交易的事前人为安排和策划将这种潜在的条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行为,它只不过利用了这些漏洞和选择性而已。

 

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

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或过程;利润操纵是指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论文库尽管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都会使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损害,但是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区别:

(一)法律法规的认可不同鉴于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在制定会计准则或规范时,都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其目的是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以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这种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成为可能。盈余管理行为尽管不是准则或会计规范制订者最初所期望的,但是其至少在形式上没有违反会计准则或规范,没有超出现有法律法规范围,它是在现有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框架之内进行的,具有合法性和合规性;利润操纵则是通过采取违规违法的行为达到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其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当利益,因此该行为为法律法规所禁止。

(二)运用的手段不同由于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所以手段的应用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利用应计制中存在的会计判断,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安排交易发生或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通过营运资金的管理进行盈余管理,达到修正企业盈余的目的。利润操纵则是以不合法的手段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如提前确认营业收入与推迟确认本期费用,利用销货退回的会计处理在年终搞假销售,长期潜亏挂账等。利润操纵的有些手段貌似合乎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但是突破了一定的限度,就成为不合法的操纵行为。

(三)行为的动机不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都会使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损害,但两者的动机有较大的不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合乎法律规范的利润调整,是管理者希望通过该管理而使企业的盈利能趋于预定的目标,其目的不外乎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税、使自己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才能得到认可。而利润操纵则是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余,实现不当获利的人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人。

(四)导致的后果不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两者动机和手段的不同,使得两者导致的后果有明显的差别。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在现代委托关系下,由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企业的管理当局须以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为目标,同时为了自身和利益安全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这些措施运用得当,常常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而利润操纵的后果恰恰相反,利润操纵者由于不顾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弄虚作假,虚构利润,最终将会损害企业诚信,坑害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同时也必然会使自己受到行政法律的处罚和制裁。

 

三、研究盈余管理的现实意义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规则的制定和规则的执行在某种程度上是规则的制定者和规则的执行者之间的一种博弈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实际生活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由于受到一定空间和时间环境条件的制约,任何一项规则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当一项新的规则出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台后,规则的执行都将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寻找规则的漏洞和缺陷以谋求局部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这种利益关系现行规则难以调整的时候,规则的制定者就会充分吸收规则执行者的“智慧”对规则做出修订以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当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到修订后的规则无法规范的时候,一套崭新的规则也就为期不远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也遵循上述博弈规律。盈余管理能够帮助会计准则制定者发现准则的不完善和漏洞,这一点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还将对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和会计实务变革,甚至企业的会计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助于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西方国家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对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是还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其意义主要有:

(一)盈余管理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应计制会计的认识,对现金流量表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金为王”的观念在工商管理界非常普遍。现金流量表和“现金为王”的观念为什么会在80年代末期开始流行开来,自然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但也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研究发现了大量的人为地操纵盈利的行为,会计数据成为数字游戏。通过研究还发现了操纵盈利的行为主要是来自企业管理层小心翼翼对应计制会计的局限性的过分利用,钻了很多应计制会计的空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将现金收付制发展成现金流量基础。

(二)盈余管理的研究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表现在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方面。沟通摩擦是盈余管理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发表经济管理论文为什么会有沟通摩擦,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要改善这个问题,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新准则的立项和制定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

篇12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人力资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在今天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禽由经营者掌握企业的决策权为特征的。所以经营者有普不同于所有者的独立利益目标和较大的经营自.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利用所有者的授权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使经营者为所有者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建立有效的国企经曹者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行为的积极性来源于对利益的追求。在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收益包括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两部分。货币收益可包括工资、奖金等收益:而非货币收益主要就说的是控制权收益即指凭借与职位相关的实际控制权而获得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收益;比如在职消费、福利以及荣誉感、成就感等。因此有效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应当是多样化的。具体包括:

1经济性激励机制

(1)近期激励机制

①年薪制度。年薪制是以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即一年为单位根据企业经营业绩.支付经营者报酬的一种薪酬制度。年薪是由基本年薪和风险收入组成。基本年薪主要反映经营者在市场上的价值水平,风险收入则是与经营业绩挂钩。一般基本年薪的水平是根据企业的性质、生产规模以及经营的难易程度来确定进行定期调整。只有在经营者恶意经营造成严重后果或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时才会即时调整。而风险收入主要是根据企业完成的经营效果像利润增长、市场份额扩大等情况以及风险程度来确定。实施年薪制.要以企业资产经营贵任制为基础同时还豁要有企业外部的独立的评估机构对经曹者在任期内所创造的资产和利润等进行考评。

②在职消费制度。在职消费与年薪制度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近期激励形式主要包括给企业经营者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支付给他们因工作需要而引起的一些消费开支。现在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将这一部分费用列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目前国企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一些经营者利用可以支配企业资产的权力随意在职消费大肆浪费了国企资财变相损公肥私。所以,我们应借鉴国外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加快我国国企经营者在职消费货币化的改革,规范和控制经营者的在职消费。若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应建立和完若经营者费用预算制度,明确规定经营者各项费用的用途、范围和限额,而且费用预算主要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来制定,并尽可能详细。其次,要加强对经营者在职消费的约束严格各项检查和监督制度。同时还要积极推行公开制度把经营者的在职消费情况以多种形式向股东公开.增加透明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2)远期激励机制

①股权激励制度。所谓股权激励就是让经营者持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股权拿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所以通过股权可以使‘权资利“在经营者的身上实现统一并且使他们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企业的长期价值。因此这种激励是一种深层次的长期激励。目前股权激励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甚至有不少企业把它当作搞活企业的“灵丹妙药”。它对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

②额外补贴制度。在国外一些企业还会给予那些曾经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但薪酬一直不高而又即将退休的经营者在退休以后一定的额外补贴.包括高额退休金以及高质最高水准的养老和医保制度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国企经营者退休后的政策与普通职工没有什么大区别。因此许多人便利用退休前的职务之便占国有资产为己有造成许多“59岁现象“。所议专门建立针对长期服务于国企的经营者的额外养老和医保的补贴制度.是使他们专心搞好国企、避免浪费国家资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制度。这种制度体现着激励主体对经营者的长期关怀必然会带来经营者持久的努力和对企业的忠诚。

2非经济性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要满足经营者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其精神褥要。比如良好的职业声誉、知名度的提高、政治资本的积累、成就感等。

(1)信任和挑战性工作激励制度

人有很多高层次需求都要通过工作本身才能得到满足。如完成任务时的成就感自身价值得到实现时的轻松感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时的得意感等。对人的信任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挖掘其内在潜力。因此企业所有者应充分信任经营者,为其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同时要注意根据科技的发展不断激发他们的开拓创新愈识使日常工作变得更有挑战性以强化激励的作用。

(2)声望、荣食激励制度

声望和荣誉是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的广为流传的名誉和茸荣。这种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授予经营者一些光荣称号如一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等;还可以是授予他们一定的参政‘议政的权力如聘请一些优秀企业家担任政府的“政策顾问”等。这不仅加强了他们为政府‘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还实现了他们自身的荣誉感达到了激励的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国企经营者约束机制

对于人的行为而言激励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有激励就必然要有约束激励的强度和约束的强度成正比。而对国企经营者的约束机制而言应该是内外结合的外部约束以控制和监督为核心包括外部竞争市场的监督法律法规及社会舆论监督税收、银行、审计、工商等部门的监督等;内部约束则是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核心包括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建立对经营者的考核制度的约束所有者以及企业内部的民主监督约束等。不同形式的约束机制对国企经营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要包括有:

法律、制度的约束机制。每个国家都会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借助法律的威慑力来约束和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趋同。同时企业制定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也会形成健全的制度约束机制而且各项规章制度都应该逐步完善并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一般企业应该至少建立和完替以下制度:经营决策制度、投资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产品质全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等。但是.规章制度不能只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应该切实地贯彻执行.并定期检查真正达到强化对经营者的约束。

产权约束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约束是企业的所有者。但是现在国企由于种种原因其所有者通常是不到位的产权约束非常薄弱。因此必须加快国企的产权改革组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由其代表国家行使出资者的权利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在企业的内部,还必须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等分层次的组织机构,明确规定他们的贵权利关系形成逐级负贵的纵向授权的领导体制避免了一人身兼数职权力过大的现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