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12:44: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县志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指前镇人民政府决心安全度汛,加强基层干部的防汛抢险技能,为即将到来的汛期做好充实准备。
此次参与培训的为指前镇水利工程第一线的指挥着与落实者,通过水利专家的知识讲座、参观全国文明示范村等多种方式齐头并进,促进中坚力量快速掌握实战要领,推动水利工程专业化应急抢险队伍建设进程。
6月10日防汛培训理论知识学习正式开始,区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吴洁同志给学习人员作防汛抗旱知识的重要辅导报告。
吴洁同志首先分享防汛抢险的经典案例,接着传达常州市今年防汛工作的新要求,最后对遇见渗水、漫溢、管涌、滑坡、漏洞、风浪淘刷、裂缝、塌陷和陷坑等常见险情时如何及时抢护做了细致讲解。所有学习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6月10日下午,所有学习人员乘大巴车到武进区湟里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西墅村参观学习。在村书记的热情讲解下,村干部们以谦虚的心态,参观西墅村的村容村貌,学习西墅村的文化历史
村书记说:“要以一种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墅村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乡村,建设家园。”
6月11日上午,太湖地区水工程管理处丹金闸管理所——徐克凡同志给学习人员进行授课。徐克凡同志主要就泵站和水闸安全操作规范、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利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细致讲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军官的军事训练是提高军官自身素质和综合军事能力、加强军官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军官的在职训练与通过院校系统培训是其中两个基本途径,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军官军事训练诸要素中,军事训练内容是核心要素,在军官在职训练和院校系统培训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区分军官在职训练和院校系统培训内容,是推动军官在职训练与院校系统培训有机衔接、持续有效提高军官能力素质的有力抓手。
一、军官在职训练与院校系统训练内容体系
(一)总装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体系整体构架
军队院校教育是军队根据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依托专门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受教育者德、智、军、体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的实践活动。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总装所属军队任职教育院校主要面向全军培养装备指挥技术人才、工程装备、车辆装备保障士官人才,面向总装培养科研试验与航天指挥技术人才、航天发射测控与科研试验士官人才,承担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现职干部任职培(轮)训和士官培训任务、全军军械专业士官培训任务。总的来看,总装院校面向军官的训练主要表现为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任职教育,不断提高在职军官的理论水平和岗位任职能力。
总装军官院校系统培训主要分为任职培训和任职轮训。任职培训内容体系主要由任职基础、任职岗位、任职拓展三种类型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构成。任职基础方面,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师旅团政治工作、联合作战基本理论、部队管理、现代装备技术、指挥信息系统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职岗位方面,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理论基础、部队工作、作战指挥、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职拓展方面,主要包括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知识拓展等方面的知识。任职轮训内容体系主要由基础、业务、拓展三种类型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构成。基础方面,主要包括岗位任职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业务方面,主要包括任职岗位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拓展方面,主要包括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知识拓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总装所属部队训练内容体系整体构架
总装部队军事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军事共同训练内容、专业技术训练内容和继续教育内容三大内容体系。其中,军事共同训练体系,主要包括入伍训练内容和日常养成训练内容等到专业技术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岗位职务达标训练内容、一专多能换岗训练内容、科技研究提高性训练内容和方案预案演练内容等;继续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经常性培训内容、任职前培训内容、军事高科技知识学习内容等。
(三)总装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与部队训练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对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体系和部队训练内容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总装院校系统培训体系和部队训练内容体系二者之间内容上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一是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扩展性。院校系统培训内容是以学科专业作为基础和依托、以学科建设为牵引进行建设的,课程建设也是依托学科建设来开展。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依据军官培养目标模型以及不同类型层次军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置,使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扩展性。
二是部队训练内容具有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部队训练训练对象有明确的岗位需要,指向性鲜明,部队训练就是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快速胜任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为基本要求,培刚岗位人员的上岗操作能力。训练周期短、以实践优先为显著特征,注重应用能力和实践发展能力的提高,针对性强。
二、院校系统培训内容与部队在职训练内容有机衔接
(一)区分基础培训内容与提高训练内容,做到充分凝合
从训练内容层次看,院校系统培训相对部队在职训练来说,其培训内容更多地属于基础性和扩展性的内容,比较注重任职前、轮训人员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潜在能力素质的养成,如装备保障指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部队管理基本理论等培训内容。而部队在职训练围绕科研试验任务开展,需要较强的完成试验任务的业务技能和科研攻关能力,训练内容则主要围绕提高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而设,如具体装备试验指挥组织、试验装备的保障、针对装备试验进行的科研创新研究等训练内容。构建内容体系时,应充分考虑针对不同类别层次的军官,合理设置院校系统培训基础性内容和部队在职训练提高性内容的互补性,把二者充分凝合为一体,形成院校系统培训以基础性内容为主体、部队在职训练以提高性内容为主体的军官培训内容体系。
(二)区分普适性内容与针对性内容,做到点线面相吻合
从训练内容的覆盖范围看,院校系统培训以共性和普适性内容为主体,而部队在职训练以针对性和指向性训练内容为主体。考虑到院校参加培训的学员通常来自不同单位、不同系统,培训内容设置时要考虑共性与普适性,其培训内容是一个层面,不同层次的军官,培训内容具有不同的层面;而部队训练主要是围绕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展在岗训练,其训练内容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不同专业或方向的训练内容形成一条有向线,而岗位需求构成了训练内容的关键点,形成以点带线的结构。如针对装备保障指挥中级指挥人员院校系统培训,不同专业方向都设置装备试验指挥培训内容,而部队在职训练则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或试验系统确定指挥训练内容。在构建军官培训内容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把二者有机结合,通过对点线训练内容的拓展,形成院校系统培训内容的层面,从而使军官培训内容的点线面相吻合。
(三)区分研究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做到有机结合
从训练内容的形成规律看,院校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其培训内容通常是对部队实践活动发展的高度总结与提炼,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对部队实践活动具有一定指导性。而部队在职训练内容则是具体实践活动的梳理与归纳,如装备操作规程、试验指挥流程等,是对相应实践活动的梳理,它们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对理论研究起着支撑作用。院校系统培训内容如果脱离了部队实践支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部队在职训练如果摒弃理论指导,就会失去明确的指导。因此,构建内容体系时,要把院校理论研究性的培训内容与部队实践性训练内容有机结合。
(四)区分综合性培训内容与专业性训练内容,做到紧密辏合
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看,院校教育在实施军官培训时,更侧重培训内容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突出培训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部队在职训练内容通常以科研试验任务专业岗位需求为指向,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构建内容体系时,把院校系统培训内容辏合于以任务岗位需求的轴向上,形成以任务需求为中心、以专业训练内容为辐向、以院校培训内容为辐面的内容体系。
(五)区分前瞻性培训内容与现实性训练内容,做到深度耦合
部队在职训练内容通常是以任务现实需求为基础进行规划,以满足完成当前任务实际为目标,如针对任务开展的针对性训练、方案预案演练等;院校系统培训通常是在对现实需求进行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培训内容,如针对中级指挥培训学员开设的综合演练课程。构建内容体系时,应对前瞻性培训内容与现实性训练内容进行深度耦合,保持内容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六)合理区分个体训练内容与部队整体训练内容,做到关键内容契合
坚持以*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面真实地记载我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和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治、教化、存史”功能,为我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目标任务和内容要求
(一)目标任务
为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历程,体现我县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人文资源和交通便捷等特色优势,本次修志的主要目标任务为:1、续修庐江县志,由县政府组织编修出版。2、编修“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一镇”即汤池镇志,“一矿’’即庐江矿业志,“一山”即冶父山志,“一校”即庐江中学志,以及庐江交通志等,分别由汤池镇、国土资源局、民族宗教局、庐江中学、交通局等单位牵头组织编纂出版。有条件的部门和乡、镇、村及企事业单位也应开展各类志书的纂修。力争到20*年底全部完成庐江县志续修出版、“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志书的纂修出版工作。
(二)内容要求
庐江县志续修的上限为19*年,下限为20*年,具体内容大体由下述五部分组成:1、承前简述;2、续志正文,即志书主体;3、专题记述;4、补遗和考订,对上届志书的补充和订正;5、附录和索引。县志续修字数约80—100万字。
“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为新修的专业志,上限不限,下限截止20*年。具体内容大体由下述三部分组成:1、卷首,简述历史渊源,阐发事物端倪;2、类目,即志书正文;3、附录和索引。各专业志字数控制在30万字以内。
无论是县志续修,还是“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都要做到观点正确、体例科学、结构合理、内容真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
三、方法步骤
整个修志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年上半年,为成立组织、宣传发动、任务分解阶段。
(一)建立健全组织,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采取聘用和抽调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县地方志办公室修志工作人员。
(二)制定修志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修志工作动员大会,开展修志人员培训工作。
(三)拟定续志篇目大纲,按照篇目大纲内容将续修任务分解到各有关供稿部门和单位,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制。
(四)承担“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纂修的部门和单位成立编纂领导组织,确定编纂人选,着手做好各自志书的篇目大纲拟定、资料搜集工作。
第二阶段,20*年下半年一20*年上半年,为编纂阶段。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县志续修的承编内容要求撰写初稿,初稿完成后,经班子集体审定,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于20*年*月底之前报县地方志办公室。
(二)承担“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纂修的部门和单位为县志续修编写资料和文稿的同时,要组织各自志书的编纂。
第三阶段,20*年下半年一20*年上半年,为总纂合成阶段。
(一)县地方志办公室根据各单位供稿内容组织县志总纂合成。
(二)“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志书实行总纂合成。
第四阶段,20*年下半年,为评议、审定、印刷出版发行阶段。
(一)开展县志评议,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审稿,报市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定稿,并编制索引。
(二)“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志书,实行评议审稿,由县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定稿,并编制索引。
(三)县志和“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及交通志等志书,经县政府批准后,按(安徽省第二届三级志书印刷设计方案)交付印刷出版,分书版、光盘版和网络版。
(四)召开新闻会,举行志书首发式,广泛开展志书发行工作和读志用志工作。
四、保障措施
编纂志书,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层次的一项艰巨的社会主义文化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一是及时成立了工作机构。根据要求及时成立了以蒋燕为组长、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发展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办干部人人参与的局面。二是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根据《县直单位发展提升年活动绩效考核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县志办《关于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具体措施和要求》,并按照各阶段工作步骤,细化活动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三是全面动员营造氛围。县委、县政府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会议召开后,我办及时召开了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会,全面部署了发展提升年的相关工作,迅速掀起了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营造了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全力以赴,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1、县志发行有新成效。
为加大《县志》发行力度,使县志工作更好地服务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今年我办“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县志发行方式,县志发行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高位推动。积极争取乡镇和部门领导支持。对续志的发行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统计,对末完成发行任务的部门和乡镇进行督促,为全面完成发行任务奠定了基础;二是突出发行重点。将县志发行重点由乡镇调整为县直单位、中小学校、企业、个人(获得副高以上职称者)、社会团体;三是强化考核。召开办公室会议,研究制订了县志发行目标考评方案,把发行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挂钩。通过加大发行力度、突出发行重点、扩大发行范围,县志发行取得较好成效,一年来累计发行县志300余册。
2、部门志编修有新突破。
《县军事志》的编纂工作结束后,我办积极争取县政协领导的支持,于去年9月份正式启动了《县政协志》的编纂工作,经过全体编纂人员10月的艰苦工作,于今年六月份完成该志书初稿。初稿经再三修改后于9月份装订成册送县政协审定。今年8月份,我办又争取县交警大队领导支持,启动《县交通警察志》的编纂工作,目前已完成交警大队自成立以来所有档案的查找工作,正在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有的篇章正在试写,预计明年2月份可形成初稿。与此同时,我办还协助县人大做好《县人大志》的续修前期工作,明年3月份正式启动《县人大志》的编纂工作。
3、地情资料收集有新举措。
今年,我办结合《年鉴》和《年鉴》的供稿工作,在收集整理地情资料方面做到多跑腿、勤动脑,变被动收集为主动收集,改坐等收集为上门收集,不断创新收集方法。将县情资料分为政府综合口、工交口、农口、科教文卫口、财商贸口等几大块,实行分口收集、分类整理、专人负责、电子存档的办法,使县情资料收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为今后年鉴和续志的编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有新进展。
结合我县招商引资的重点,我办充分发挥地方志书的综合资料文献作用,积极协助县招商局、大汾镇政府等有关单位,从我办所保存的资料中查找县内矿产分布情况、种类属性等,为招商引资服务。此外,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及省内其它地方人员询根认宗,或印证有关历史事件,来信来电来函要求我办提供相关资料,我办均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其提供服务。对县内人员来我办咨询,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的,我办均做到热情接待,高效优质地提供服务,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今年,共接到县内外来信来访50多人次。
5、《年鉴》和《年鉴》专稿任务圆满完成。
《年鉴》和《年鉴》供稿任务下达后,我办及时与县委办、县政府办汇报和沟通,确定我县2010年年度工作亮点。为保证供稿质量,我办先后选派2位同志参加省、市主办的年鉴编辑业务培训班。编辑人员深入相关部门和乡镇搜集、整理一年来我县在城镇建设、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认真整理编纂文字和图片资料,及时上报《年鉴》和《年鉴》编辑部。为宣传,推介,扩大我县对外知名度,花费2万元在《年鉴》彩页专版中认刊了两个彩页专版,集中宣传展示我县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统筹兼顾,各项中心工作有序开展。
1、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
今年我办以“全面发展、跨越提升”为主题,以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县志发行、部门志编修和地情资料收集为抓手,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为动力,力求不断创优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实现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办于2月25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及时成立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的“发展提升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展了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的工作。对照“发展提升年”活动各阶段的要求,我办认真组织实施,结合本办工作实际制定措施:围绕《县志》发行,提升县志工作更好地服务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水平;围绕部门志编修、地情资料收集、提升本办人员素质;围绕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激发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精心组织创先争优活动。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我办积极响应省地方志办主任刘斌同志提出的“创先推动方志事业新发展,争优促进方志事业上水平”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一是按照“五好”要求建设领导班子。(即学习好、团结好、作风好、纪律好、政绩好)。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水平。三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牢固竖立廉政意识,搞好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各级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四是强化内部管理约束机制。扎实推进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政令畅通,使办公室各项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周密部署“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办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一次全会和王萍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精神。组织观看了杨善洲先进事迹。党员干部深入调研,走访群众,开展谈心活动,查摆问题。着力治“慢”,强化实效观念,克服和改变“慢”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做到快捷、规范、高效;着力治“散”,构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解决少数干部工作作风散漫、纪律涣散等问题;着力治“浮”,把办公室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注重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明确每名干部的责任和职能,激化全办干部的工作热情,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自觉性
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记载着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是继承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她以独特的社会功用,为我们各级、各部门领导提供了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审视过去,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去把握和创造未来的地情资料信息平台,为“资政、教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是我们各级各部门工作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这一新特点,高度重视这项基础性工作。自觉地把地方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切实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志在促进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学习,明确责任,努力提高依法修志能力
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深入地学习好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落实好《条例》,运用《条例》来指导、推动地方志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继续深入地抓好《条例》的学习。《条例》是地方志工作的根本依据,学习掌握《条例》是地方志工作长期的任务。在学习中准确把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真正做到了解《条例》,熟悉《条例》,能运用《条例》来解决地方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把各级各部门领导作为学习的重点对象,通过学习,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摆正位置,当好“角色”,以自己的模范言行落实好《条例》,促进地方志工作的健康发展。要把学习和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地方志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使地方志从工作体制、运行机制等各方面步入良性循环发展。
(二)努力提高依法修志能力。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地方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对地方志工作的行政领导和组织管理职责,在工作中,要认真解决重视其它工作而忽视地方志工作的错误作法,不断提高协调解决地方志工作和其它工作矛盾的能力,为地方志工作从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县地方志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条例》的作用,切实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职责,依法管理地方志文稿和地情资料。确保地方志工作管理有序,卓有成效。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二轮修志工作在我县已全面启动,现已步入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各级、各部门务必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添补措施,确保*年6月份底以前完成部门志,*年12月份底以前完成分志和部分乡镇的《乡镇志》。
(一)、学习理论政策,加强党性修养
结合全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同志5月12日在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展宝卫同志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一系列中央及地方政策、文件,以及**县志等一部分反映地方情况的书籍。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增强了我对中央及地方政策的认识和了解,找准了开展具体工作的依据,提高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也对党的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加强了党性修养。
(二)、在工作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根据展书记提出“尊重企业家,鼓励创业者”的精神,团县委开展了“企业家牵手创业青年”活动。为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在认真筛选了三名创业青年后,我积极组织、多方联系争取得到企业老板的支持。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有些人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但最终我成功的为***等有志创业的青年和东升机械的***等企业家搭建起了联系的平台。在这次活动中,我多次和这些创业青年们一起研究小额贷款政策,帮助他们出谋划策。类似活动的开展既让青年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让我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为青年服务的业务水平。
二、躬行不倦,在工作中增才干
(一)、细心、耐心、责任心做好党政办工作
党政办的工作虽然有章可循,但是情况多问题也多。要提高工作水平需要办公室人员付出极大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在党政办我主要负责网站管理、史志、材料打印签批及发文登记工作,同时做好党政办的日常工作。
1、网站管理
网站管理是我最近刚刚接手的一项工作。由于网站长期没人维护,信息还是07年的,更新难度大、任务重。接到这一任务以后,我努力学习摸索网站管理技术,多次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学习。办公室人员多,电脑不够用,很多时候我都是白天收集整理材料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上传信息。
2、史志工作
史志工作虽然不用天天做、时时做,但是史志工作的每一份材料都需要字斟句酌才能完成。5月份,县史志办公室在编纂**县志的过程中需要一份03年至07年的**镇社会、经济、文化情况汇报。为完成这一任务,我先后多次到经贸办、统计站、财政所等部门核对数据,为做到材料全面详实的反应**情况,我先后几易其稿,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3、材料打印签批工作
为严格财政支出制度,建设节约型机关,09年以来,**镇改革材料打印制度。每一份材料打印都需要签批后方可打印。这份工作任务量大,时间要求严格,每天要打印的材料都有几十份。遇到紧急任务就要和加其他部门一起加班。但是,我从未因为加班而产生抵触情绪,对于每一位来党政办办理打印批条的人员都做到热情接待。
4、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
党政办作为窗口部门,承担着上传下达、接待来访、盖章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在这些具体工作中我和党政办的同志一起,坚持高标准做事,低格调做人的原则,确保做好每一件小事;确保工作职能不在我的手中削弱;确保每一位来办事的人不在我的接待中受冷落。
(二)、变“独角戏”为“大联欢”做好团委工作
共青团在乡镇的工作面临着社会角色相对模糊,“弹性责任”没有边界,履行责任缺乏抓手的困境。接手团委工作以后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和许多乡镇一样**镇团委也面临着开展工作只有团委书记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状况。为打破这一尴尬,我主动和妇联、教办、劳保站、等部门联系,共同开展工作。
1、破解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题
09年以来结合团县委“企业家牵手创业青年”活动的开展,我和劳保站、经贸办等部门工作人员一起致力于破解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难题,通过多方努力共争取小额贷款30多万元,扶持***等农民工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帮助***等人在济南消防支队、山东**电源等企事业单位找到了工作。
2、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教育工作
09年上半年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主动和学校联系,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我与小树共成长”、“争做文明志愿者”“感恩父亲节”等一系列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教育意义强的活动,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引起了较强反响,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3、健全团的组织建设并做好新团员的发展工作
为打破农村团组织名存实亡的现状,充分发挥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力量,根据团县委的要求下,**镇任命15名大学生村官为村团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五月份,认真组织三中、二十二中进行了推优入团工作,共发展符合入团标准的团员95名。对新入团的团员青年进行了培训,组织他们进行了入团宣誓仪式。
一、原因
地方作为基层图书馆的定位目标,不仅是其服务对象,也可以成为其宣传的品牌。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相比,基层图书馆自足于地方,通晓于地方,接近地方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经济,可被看作最接地气的图书馆,因此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同时,地方特色具有独一无二性,宣传地方特色或者融入地方特色正是基层图书馆出类拔萃的良好途径。再次,由于城市化进程迅速,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地方特色淹没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是基层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图书馆建设不仅可以从加强自身场馆环境建设出发,还可以与地方相结合,打造属于地方的特色文化。“与地方紧密结合”不仅是基层图书馆的特色也是其优势,也是其应尽的义务。
二、方式
1.参与文献编纂,宣传地方特色
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地方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科技等发展状况[2],而基层图书馆作为与地方文化最为接/!/近的图书馆,应该发挥此优势作为外界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目前由于基层图书馆资源整合、专业技术、人力不足、财力有限等原因,地方文献整理之工作较难单独展开,但是基层图书馆可以与专业的地方文献研究办公室合作,做好服务工作并开展专题信息服务,例如提供图书资料,参与资料收集,成书展示宣传等,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进入到与地方文献相结合的工作中。2011年,我县宣布开展新一轮《肥西县志》修复工作,并为此成立了肥西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党史研究室,而我馆作为本县历史资料收藏较为丰富的藏馆之一,不仅能提供相关历史文献,还可以依据与其他地方馆的合作与其交流地方文献以及编纂经验,并通过图书管理工作经验搜寻相关领域工作较为出色的研究人员、历史资料和研究方法。目前《肥西县志》编纂工作依旧在进行。
2.记录地方文化,培育特色文化
2014年最美基层图书馆之一的陕西省陇西县图书馆,致力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收集秦腔、陇剧等地方文化,将其视频资料分类整合,刻制成光盘,送到城市社区和农家书屋,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信息[3]。我县图书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剧是本地特色剧种,千年古镇――三河、刘铭传故居、多所淮军故里“圩”建筑等也坐落于我县,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三河大捷、刘铭传将军等英雄古事迹,“圩”建筑的古韵也将成为历史,相关地方史和民俗学专家对此也进行了收集。为了使其进一步传播,我县图书馆可以将所有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书集并举办相关展览,例如专题展、摄影展、相关知识竞赛等,同时也可将书本资源转换成集视频、图片、语音为一体的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进行传播。
3.利用特色资源,提升服务内容
每个地方具有属于本地的发展特色和优势资源,基层图书馆建设可以发挥本地优势资源的价值,借一己之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文化发展。作为全国四大科教之城的合肥,科研已成为合肥的特色和优势。2012年,英国《自然》杂志了《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合肥自然基础研究能力位列全国第三。面对着丰厚的科教资源,不仅是图书馆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也可以成为其对外展示的精品内容。我县图书馆可以与合肥市的科研院所结合,举办相关书展或者科研院所进校园、进乡镇等主题活动,把我馆塑造成乡镇读者进一步认识科学的“科技馆”,推动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同时合肥高校图书馆具有基层图书馆没有的专业、学科与实验室以及各类高级人才的优势[4],我县图书馆可与其开展资源共享服务并前去学习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弥补自身的不足。
4.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本馆特色
只属于某一图书馆的特色则会成为该馆的最大竞争优势,也是图书馆建设中首要宣传的内容。省市级以上图书馆近年来奋力打造属于自身的图书馆特色,而基层图书馆却苦于资源的匮乏在特色建设上难度较大,但是也有一批基层图书馆在打造“本馆特色”上工作出色。安徽省无为县图书馆>!总结本馆特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属于本馆的图书馆文化;调研别馆,学习其经验了解自身不足,同时可以比对出自身特色,沉淀为后期的“本馆特色”。 5.建设数字资源,传播服务形象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一、维西县同乐村歌舞“阿尺目刮”的概述
维西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主要流传在维西自治县的叶枝、康普、巴迪等,他们生活在澜沧江沿岸一带的高半山腰。20世纪80年代傈僳族“阿迟目刮”被第一批收集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中,当时的艺术工作者主要以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作为采集点来进行记录,以及2006年同乐村的“阿迟目刮”舞蹈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之中。因此,本文以同乐村作为田野调查地。“阿尺目刮瓦器”为傈僳语的称呼,当地人喜爱称呼为“山羊的歌舞”。“阿迟”为“山羊”,“目刮”为“歌”的意思,“瓦器”是“跳舞”意思,全称的意思为“山羊的歌舞”,目前都简称为“阿迟目刮”,如果“瓦器”不加就单指“歌”的意思。维西傈僳族的省级传承人李碧清老师告诉我,以前他们不叫“阿尺目刮”,他们统称“目刮刮”、“目刮邓”、“瓦器器”,汉语翻译为“歌舞”的意思。“阿尺目刮”的称呼。这源于唱的是“山羊调”(唱的山羊调,并非是内容是歌颂山羊,是因歌唱时,声音带有独特的颤抖音,听起来像是山羊在歌唱,才得名为“山羊调”),模仿的也是“山羊”,而“阿尺”在傈僳族音译为“山羊”的意思,因此得名“阿尺”。“目刮”(莫刮)傈僳语音译为“歌”或“调”。“瓜其”又写作为“瓦器”,即舞蹈,才取其名为“阿尺目刮瓜其”、“阿尺目刮瓦器器”,意思为“山羊的歌舞”、“阿尺目刮舞蹈”。曾经还有还被称为“倮当目刮”、又或者为“矣乃扒瓦器”,(“矣乃扒”傈僳语意为河沟上游的人,也就是河沟上游的人跳的歌舞)。对于“倮当目刮”称呼的来源,笔者进入田野点进行采访了林永辉老师,林永辉老师是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收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中傈僳族歌舞“阿迟目刮”的艺术工作者,他说“倮当目刮”这个称呼是当时的领导赋予给它的名字,县领导以及一些搞艺术的经过研究之后,对个称呼的解释为维西周边都是山都是沟,“倮”是“那条下来的沟”或“在这个沟里的”,也就是箐沟的意思;“当”有2个含意,一为“在”的意思,二为“装下”的意思,二者连起来直译就是“沟头的上的舞蹈”或“在沟里的舞蹈”或“箐沟中装下的歌舞”,翻译过来为在半高山上跳的歌舞,解释的不太集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完全,我并不认同“倮当目刮”这个称呼的解释,而且’阿迟目刮’的称呼是老一辈都这么叫,但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之下这样的称呼是一种笑料,傈僳族人也很不喜欢,觉得很好笑,这样的称呼是直接把傈僳族人说成羊子,觉得是一种侮辱,尤其当时的领导是很不喜欢的。但是我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老人们的叫法,坚持和尊重流传的称呼,没有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记录。因此,才保留了如今这个称呼”。
二、同乐村“阿尺目刮”舞蹈的现状
随着艺术工作者开始对它挖掘,外界对它的关注越来越多。笔者在进入村落进行调查时,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发现,当地传承人所跳的“阿尺目刮”有着“传统”和编创之分,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下,舞蹈形态随之进行不同的表演。当地村落里“阿尺目刮”舞蹈形态延伸出了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村落生活场景的舞蹈形态;另一种是为他者展演的舞蹈形态,舞蹈动态和表演形式更为丰富,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相比“传统”舞蹈为他者所展演的舞蹈形态里不只是在动作层面上发生了变化,在舞蹈的功能上也发生了变异。村民们在村落生活场景中所跳的“阿尺目刮”主要以传统步伐和舞蹈形式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本民族的舞蹈动态传承下去。经当地人的介绍,过去歌舞“阿尺目刮”在时期一度处于灭绝的境地,目前传统动作传承下来有“别别玛”(基本步法)、腊腊邓(进退步)、洒托闭(三步剁)、“撒种子”等等动作。新编创的步伐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的开展,人们对于民族舞蹈了解与重视的不断上升,随之旅游业的开发以及审美的需求的提高,传统的舞蹈步伐,太多单一,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以及更好传播与发扬歌舞“阿尺目刮”的传承。呈现出的舞蹈动态是当地艺人在传统的步伐的基础之上再模拟“山羊”的动态进行加工和编创而来的动作。例如 “羊羔吃奶”、“山羊喝水”、“山羊抖雨”、“山羊打滚”、“山羊扒土”、“山羊受伤”、“山羊斗舞”、“山羊望主人”等以及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还创编的“栽秧”等模拟生存劳动的舞蹈动态。
三、同乐村“阿尺目刮”舞蹈现状之原因分析
(一)动作形态的变迁
舞蹈在具体的变迁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为量变,即在原有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也称为文化积累;另一种为质变,即传统舞蹈性质的变迁。动作属于舞蹈的主体,传统舞蹈的变迁首先体现于身体语言上,包括舞蹈的动作、舞蹈篇幅等,同乐村的“阿尺目刮”舞蹈属于量变的范畴,即原有传统舞蹈基础上的丰富和完善傈僳族“阿尺目刮”的舞蹈形态,舞蹈不管是从传统的步伐还是新编创的步伐,都未离开典型的“踏地为节”动态特征。笔者对维西县同乐族“阿尺目刮”省级传承人李碧清老师采访时,他说:在维西县叶枝镇有傈僳族、纳西族、藏族、彝族等等,其他民族的人都会跳“阿尺目刮”的舞蹈,但是傈僳族的人们一般不跳其他民族的舞蹈,只跳本民族的舞蹈。
(二)传承方式的变迁
在传统舞蹈的传承上,民间通常有一套相配套的传统方式,一般而言要么是群众之间互相传承,或者拜师学艺,或艺学家传等传承方式,艺学家传也就是所谓的“门里出身”。笔者对同乐村的村民进行采访时,了解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全球化的西学东渐的趋势,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具体到了实际的生活中,同乐村的人们很少会对传统的舞蹈报以像过去般的喜爱,尤其是科技渗入,人与人之间只需要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方可进行信息交流,知晓天下之事,由此村民的闲暇时间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娱乐综艺节目以及东西方大片的面前,传统“阿尺目刮”舞蹈的表演显得越发的无力与单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越来越少,很少会自发的组织去进行舞蹈的传承,加之多数村寨里,许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在村寨里只剩一些小孩和老人。聚在一起跳舞的传承方式除了一些偏远的少数地区还在延存之外,许多地方越来越微弱。如今传承方式发生了改变,主要是以商业利益的驱动和政府有意识的组织。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始,“阿尺目刮”舞蹈的传统方式从民间的自发行为向政法有组织的培训靠拢,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激励群众传承自己民族的舞蹈,加之商业旅游的开发,利益的驱动,许多务农的人们很愿意选择展演的活动,这样比在田地里干一天的农活要来的实际些。据当地的文化馆的人说,他们不定时组织一些村民进行集中的学习“阿尺目刮”舞蹈,舞蹈方面的教授者是由省级传承人李碧清老师来担任,学习的内容是更为丰富的新编创的舞蹈形态,每天培训学习也都有一定的费用,训练一段时间,根据学习的情况会颁发学习证书,如果村里来了重要的任务或者有游客来,学习过的村民就有资格进行展演的活动,当然这样的组织形式其目的也是为了使得更多的人传承“阿尺目刮”舞蹈。由此得知,原本传承民族历史记忆和文化习俗的“阿尺目刮”舞蹈,随着传承的方式的改变,过早的失去其功能的意义。
(三)传播带来的功能变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随着社会的变化,城镇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加速,伴随关注度的上升,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要求日益增加,在经历了文化模式的解构与文化因子的碎片化后,许多民族地域的舞蹈自然而然的从村寨中的神圣祭祀活动或自娱性活动走向一种展演性活动,舞蹈的文化功能随之发生变迁,舞蹈从神圣走向世俗;从仪式走向形式,不再与、神圣仪式或者世俗生活、自娱自乐等相关联。当地的艺术家以及当地传承人为了满足观看者的需求,在传统的艺术上进行加工,丰富其艺术形式。舞蹈已不再是原本形态的复制和延续,而是对传统舞蹈形态的一种更新和再创造,从而形成了新的舞蹈表达,重构传统舞蹈的功能。由于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转变,“阿尺目刮”舞蹈也随之进行变迁。如今的“阿尺目刮”为了满足“他者”的需求,脱离了原本的语境,在给“他者”展演时,随着语境的不同展演形式采取的是传统舞蹈的跳法与“传统”舞蹈中衍生和编创相结合的进行表演。问起其原因,传承人李碧清老师说:“传统的步伐太过单一和枯燥,观看的人不喜欢看到这些,他们喜欢看更丰富一些的,那么我就在原来跳法上根据我生活的经验和长期观察山羊的状态进行改编,并对其进行编创,舞蹈表演的队形多数采用即兴的形式,主要对“阿尺目刮”舞蹈动作进行改编的成分较多一些…。” 从这点可以总结出,进行动作的发明其主要原因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他者”的审美需求。对于民族主体而言消除了时间和场所的天天表演自然变成了“假跳”、“假演”的形式,从最具代表性的信息传播工具变成了一种满足“他者”的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产品性质的歌舞形态。展演的时间也是从该民族主要节假日或者每逢村寨中发生重要的事情变成了以满足“他者”的需求来确定,每天随时都将进行展演;表演的目的不再是祈求神灵的保护或者满足自己娱乐的需求和精神的享受而是把表演的对象确定为涌入村寨的“他者”。基于以上的因素,为了更好的吸引“他者”的眼球,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当下审美的需求,当地文化馆和传承人组织,或者也会邀请艺术家进行参与,对传统舞蹈进行创编和发明,让原本单一的动作多样化,并丰富其舞蹈的动态,使得舞蹈形式更具艺术化。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致使舞蹈变迁的重要原因。
结语
每一个民族或者任何一个社会文化会在继承或扬弃的过程中发展,任何民族的舞蹈变迁应以民族传统的舞蹈文化作为存在和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点,如若脱离本民族的传统舞蹈,那么舞蹈的变迁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阿尺目刮”舞蹈的变迁不管是在经济全球化还是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承载者,笔者认为需首要认识到傈僳族的舞蹈文化,基于文化自觉的过程下,才能尊重与传承好自己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虽每一个民族的传统舞蹈都会面临着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困境,时刻j将受到商业舞蹈和西方舞蹈的冲击与侵蚀,如果不能很好的有序的协调的处理好,必然会造成文化的丧失。毕竟“传统是人们创造活动的积淀,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而发展” 舞蹈的变迁的话题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许多的学者都对此给予了许多的关注,变迁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它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政治环境、个人需求的而引起的,而P者认为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的是如何去进行保护和传承,以及保护和传承之间有关“度”的思量,尽量避免那些快要消失还没有消失的舞蹈形态。
参考文献:
[1]鲁健彪,《傈僳学研究(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
[2]鲁健彪,《傈僳学研究(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
[3]侯兴华,《泰国傈僳族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整体研究与个案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4]《傈僳族简史》编写组、《傈僳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11月
[5]杨宏峰,《中国傈僳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6]林永辉,余何德、余海忠翻译,《维西・傈僳族民间歌舞集(1)》,[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2012年2月。
查清全县范围内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单位、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设施、纪念地旅游胜地、建筑物、海域、水系、陆地地形等12大类、117小类地名的类别名称、标准名称、别名、简称、地名发音、罗马字母拼写、少数民族语书写、使用时间、地理位置、地名含义、来历、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语种、密级、多媒体信息等基本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地名基础信息资料,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完成对重要地理实体地名标志的设置,做好普查成果验收上报,为履行各项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提供重要依据。
二、普查范围
第二次地名普查共分为12大类、117个子类。
(一)行政区域名称,包括省、设区市、县、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公所。
(二)非行政区域名称,包括矿区、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贸易区、口岸、地片、区片、其它(如盐场)。
(三)群众自治组织名称,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四)居民点名称,包括城镇型居民住宅区、农村型居民的自然聚落(自然村、片村、若干小自然村的总称)、政企合一型(工矿区中的居民点、农场中的居民点);
(五)单位名称,包括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军事单位、其它。
(六)交通运输设施名称,包括铁路、公路、街巷、车站、水运港口、渡口、隧道。
(七)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名称,包括井、池塘、水库、蓄(泻)洪区、水渠、堤堰、发电站、其它。
(八)纪念地、旅游胜地名称,包括纪念地、遗址、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其它。
(九)建筑物名称,包括房屋(8层以上有名称的高楼大厦、有名称的大型建筑或建筑群、有特殊意义的房屋),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其它。
(十)海域名称,包括海湾、岛屿、群岛、滩涂、海岸、半岛、岬角、其它。
(十一)水系名称,包括包括河流、湖泊、三角洲、河岛、湖岛、瀑布、泉、峡谷、其它。
(十二)陆地地形名称,包括平原、盆地、高原、山、山脉、丘陵、山峰、山口、关隘、沼泽、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绿洲、洞穴、其它。
三、方法步骤
我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自年4月开始,至年12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4月15日——年4月31日)。成立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组织县内普查工作人员培训。
(二)普查登记阶段(年5月1日——年6月15日)。以各场镇、相关单位为主,进行地名基础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全面普查登记工作。
1、收集资料。包括第一次地名普查档案资料;地名补调、历年地名命名更名资料;海岛资源调查资料;县志、史志等地方各行业、单位志书等历史资料;统计年鉴及各有关单位统计资料;政府机关、专业部门下发的有关地名方面的文件、通告、简报等资料;各种专题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规划图、水利图、水系图、旅游图等图纸资料;家谱、族谱、碑刻、文物考古、遗址等资料。
2、编写地名普查目录。以工作图图载地名信息为基础,结合收集到的、相关地图、资料,编写地名普查目录,标注信息的来源和出处,并登记造册。
3、填写地名登记表。根据地名普查目录,整理、查阅和考证相关资料,填写地名登记表。
4、组织地名调查。各场镇对本地域范围内的地名数据资料进行调查登记,填报普查成果表。并对填报的地名普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类汇总,上报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地名信息有争议的,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现场勘查对照核实等方法,采集地名基本信息和属性信息,力求完整准确。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数据进行核实和确认工作。县民政局负责全县陆地地名数据资料的校对汇总工作。分组开展地名数据调查和1:5万矢量地形图校对标注工作。
5、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将历史资料、现实资料与外业调查成果相结合,进行核对、分析、论证,依照地名管理有关法规和规定,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的重要地理实体进行命名更名;对带有区域性或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方用字和地方读音的地名进行审音定字。
6、完善地名标志体系建设。根据《地名标志》国家标准,对无标志的地名补设地名标志,对不规范的地名标志改设标准地名标志,对已损坏或者破旧的地名标志予以更新。
(三)考证录入阶段(年6月16日——年10月31日)。
1、采集信息处理。根据实地核实情况和搜集的资料,对地名登记表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对实地采集的记录、照片、录像、录音进行检查、整理、编撰,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实地标注工作草图、新增和变化地物的测量结果,标绘整饰地名普查工作图,并标绘到矢量地形图上。
2、建立地名数据库。依据地名普查登记表等资料,将地名信息分类汇总,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场镇级、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标绘到国家数据库1:5万矢量地形图上。将地名在图上的位置、名称、注记和有变化的重要地物在国家地名数据库图形数据模块进行标绘、修改。对地名普查数据进行图形匹配,建立连接关系。将普查工作形成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形成扫描数据,导入数据库。将地名标志照片、普查中产生的音像等导入数据库。
(四)验收上报阶段(年11月1日——年12月31日)。在完成地名普查成果汇总的基础上,对普查成果进行自检,并写出自检报告,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全面完成地名普查工作总结和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将普查成果报送省、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职责分工
县第二次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认真落实国务院的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地名普查工作的重大事项,统一领导全县地名普查工作,协调解决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县第二次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职责:向领导小组提出地名普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督促、检查各场镇、各部门地名普查任务的落实情况;负责地名普查工作会议的组织;负责地名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调研和论证;组织地名普查的业务培训;掌握地名普查工作的进展;负责地名普查工作的汇总;完成地名领导小组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编制部门职责:负责提供行政、事业单位名称的相关资料。
县志部门职责:负责提供有关史志资料。
民政部门职责:负责对行政区域、烈士纪念地、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名称进行调查登记;负责全县地名普查成果的统计、复核、审查、汇总;负责将地名成果导入国家地名数据库;负责将地名成果拷贝后逐级上报;负责地名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
财政部门职责:负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经费保障,确保所需经费足额到位。
人武部门职责:协助对社会公开的军事区《地名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公安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全县农村门牌信息资料。
国土部门(海洋)职责:负责海域地名普查及相关资料的提供。
工商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国营企业单位、大型民营企业单位名称的相关资料。
住建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全县城区街、路、巷信息资料;提供8层以上建筑物、广场、体育场、公园以及其它相关地名资料。
交通运输部门职责:负责对交通运输设施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农林畜牧水产部门职责:负责对全县农场、林场、养殖场名称进行调查登记,并对其它相关设施地名资料的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水务、电力部门职责:负责对水务、电力设施和陆地水系以及其它相关设施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文体部门职责:负责提供文物、古迹、遗址、纪念地、文化部门、文化团体、有一定规模的私营文化场所及其相关设施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旅游部门职责:负责对旅游风景区及其它相关设施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教育部门职责:负责对全县各类学校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包括电大、进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各类民办学校。
卫生部门职责:负责对全县各类医院、防疫单位、卫生院、卫生所、私营医院、私营诊所以及相关单位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工信部门职责:负责提供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名称的相关资料。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责:负责对基本单位名称、编码的审核,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
统计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全县基本单位调查的信息资料,配合民政部门做好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
档案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全县相关地名档案资料,配合民政部门完成地名普查成果资料归档工作。
冀东油田:负责对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点、企业、以及相关地名等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各场镇:负责对本辖区内行政区域名称、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相关地名的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周顺增同志任组长,县政府农办主任孙星宇、县民政局局长王义民、县国土资源局(海洋局)局长蔺进清同志担任副组长,各场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详见附件),统一组织领导全县地名普查工作。各场镇、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精心安排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工协调,强力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地名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大精神,学习省州档案局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努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按照县委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依照各项工作步骤,全体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自我剖析、撰写个人总结,扎扎实实地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档案发展方向,树立科学发展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知识,使科学发展理论指导档案工作,为实践服务。
二、工作开展
(一)、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建设。全年共计划达标37个单位,到目前为止已有15个单位已予以验收,已通过验收的单位有:电力公司(由州县一同验收)、县政协、卫生局、交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农业局、发展计划局、文化局、旅游局、扶贫办、党史县志办、县委宣传部、金华镇人民政府档案室达到三星级标准,地方税务局档案室达到了四星级标准。另外一些单位档案室将在年底或下一年年初达标。
(二)、档案抢救保护。我局加大古老档案和破损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积极向省、州反映××档案待修复抢救现状、申请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积极购置档案抢救设备。今年申请到档案抢救经费5万元,共抢救濒危档案586卷,购置了打印机2台、扫描仪1台、笔记本电脑7台、数码相机1台,u盘5块等档案抢救设备,对科学有效保护馆藏档案的历史面貌和长久性,加强面上档案达标业务指导,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三)、档案提供利用。全年共接待查档人员679多人次,查阅案卷1200多卷(册)。其中土地祥查方面的档案利用占一半左右,有效地配合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婚姻档案、落实政策、工作查考、编史修志、也占近一半,查出米子坪电站档案资料及豆腐社档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有效地服务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工作中,做到热情服务、细心周到、让来访来查人员不管查到与否,都能够感受到温暖,改变了机关单位脸难看的局面,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四)编制了××县档案馆建设规划。及时按照省州要求,编制了14套申报规划,争取把档案馆建设立入中央扩大内需对西部档案馆建设的补助政策。
(五)、林改档案的业务指导和检查验收。由于“林改”工作政策性强、时间长、变化大、战线长、档案多,“林改”办抽调我局局长、副局长及两个业务人员多次参加全县“林改”档案的业务跟踪指导和执法检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使“林改”档案在工作中能村村按要求及时归档、规范归档。按州“林改”检查组本文来源:文秘站提出的几项整改要求,逐条完成整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六)、平安创建。平安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我局一直重视平安创建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 档案馆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职责明确,自平安创建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违法案件,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遵纪守法,无黄、赌、毒行为,无迷信、无上访,良好的环境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安定的工作条件,更是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七)、做好档案保密。我局按县保密局、保密委的文件要求,成立了××县档案事业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档案局计算机安全使用及保密管理规定等九项规定》,并印发到各科室和人员。做到人手一份,让计算机保密及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同时在计算机和u盘上标明使用者、或非,提醒干部职工严格管理资料。
(八)、信息公开和四项制度建设。档案馆是服务机构,被政府认定为信息公开的重点单位。我局自政府要求开展“四项制度”建设以来,引起重视,成立了××县档案事业局四项制度领导小组、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明确信息公开责任人、联系人、实行a\b角交换负责机制。区分信息和非,及时把各种信息在网上公开,方便群众了解档案信息,保证工作的透明度,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九)、加强电子信息化建设。有两台计算机安装了南天档案管理软件。录入了电子目录一万多条(其中馆藏目录有1200条),电子文档上千份,根据达标硬性要求向达标单位接收电子目录6万多条,部分已刻录成光盘,在档案信息化、电子化建设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服务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一是积极帮助扶贫挂钩村庆华村上党课两次,下乡慰问、帮扶两次,为挂勾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献计献策。同时,下派一名工作队员参加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其在金坪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20__年的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大档案馆建设的资金争取力度,千方百计推动档案馆的启动工作;
(二)、继续加强受损和不规范档案的抢救和重新整理工作,提高技术保护手段,增加档案的科学抢救含量。
(三)、进一步加大档案星级达标工作和档案业务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以促进全县档案《新归则》和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有效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