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2 18:35: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院实习手册自我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2沟通能力欠缺在实习中,很多学生比较在乎教师对自己的印象,老是担心自己的操作不过关被带教教师责骂,因此不敢与教师进行沟通;有些学生由于自己的操作不够熟练,担心患者指责,因此不敢与患者交流,也有些学生认为检验科与患者接触少,没必要交流;有些学生担心自己是中专生,学历低,而其他实习生有本科生、大专生,怕他们看不起自己,因此没有主动与其他院校的学生进行交流;有些学生整天埋头干自己的事,很少与教师、同学交流。以上这些现象导致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越来越弱。
1.3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检验科不仅有患者的血、尿、便、痰等分泌物,还有化学、放射性物品及其他危险品等,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与其频繁接触,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3]。有的实习生认为检验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少,职业防护与临床医生关系密切,与检验人员关系不大;有的实习生不穿工作服,操作过程中不戴手套、口罩等。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不仅不利于检验质量的提高,也会危害实习生的身心健康。
2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进行教学改革,将实验教学与临床接轨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充分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宗旨,紧扣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理论,结合医学检验临床实际工作,为学生以后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同时,实验考核应以临床工作中常用的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将临床操作标准作为考核标准。
2.2岗前培训,明确实习目的实习前,学校应将实习手册发放给学生,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手册内容,召开动员会,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讲解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临床实习虽然换了学习环境(从学校到医院),但不能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学习,并且要通过自学、参加医院的业务学习等方式更新医学检验知识。同时,在今后的实习中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2.3严格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健全临床实习管理部门,对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实行统一管理,经常派专职人员到实习点巡回检查。医院应对实习生进行短期培训,包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考勤和请假制度,加强医技实践、医德医风教育等。对违反医院制度的实习生给予严肃处理,使实习生对自己有所约束,确保实习任务的完成。家长应配合学校和医院对学生进行督促,了解学生是否按时上下班及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以便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2.4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检验科是医院防止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因此,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应组织实习生对医院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等进行系统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用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带教教师要对实习生强调操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等,操作后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另外,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各种器具及时消毒、清洗,对各种废弃标本分类处理,遇到操作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的情况,应立即消毒处理,并视污染程度向带教教师报告。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实习护生330名,其中本科生60人,大专生270人。
1.2 方法
1.2.1 确定教学重点
为了临床带教老师了解护生课堂教学重点,同时使护生了解临床各科实习重点,护理部组织了承接护校教学任务的临床带教老师和各科带教老师共同编写了《临床护理实习手册》(简称《手册》)。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实习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包括医院概况、实习生管理制度进院和离院办理手续和程序、临床实习程序、请假程序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医院感染知识、临床护理常用药物知识等;第二部分与教科书同步,按各组织系统分章节,每章包括了课堂教学重点、临床实习重点、本病种临床所涉及操作要求、出科考试成绩、自我评价及老师点评等内容。
1.2.2 循序淅进的教学方法
全体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将参加由护理部组织的为期1月的岗前培训,主要是对《手册》中第一部分进行讲解和学习;培训结束后实习护生按护理部安排进入各科室进行为期3周实习。护理部通过组织的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在各科选出1名大专以上学历、护师职称以上的技术骨干担任教学干事,负责制定本科室护生实习目标计划及量化考核的实施管理。教学干事对护生进行入科宣教、排班并指派带教老师。各带教老师和护生根据手册中相关教学内容及考核目标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和实习。第1周由带教老师讲解有关知识并指导护生进行技能操作,第2周由护生完成《手册》中要求的实习操作,第3周由老师根据考核目标对护生进行考核看其掌握的情况,评价结果在护理实习手册上登记。教学干事对带教老师和护生进行督导确保按每周教学目标完成实习。
1.2.3 建立评价体系
除《手册》中考核评价外,还采取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进行师生互评(见表1、2)。表1由老师填写,反映她们对带教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的掌握及与病人的交流能力等;表2由学生填写,反映学生对所到科室、带教老师及所接触到老师的评价,内容包括带教老师的职业操守及教学水平等。为保证调查的客观真实有效,在设计调查表时反复对照教学计划和参考临床教学专家意见自行设计。表1 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评价(略)表2 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价(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相对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发出教师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对实习生发出调查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30份,回收率为100%。
3 讨论
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 正在实现社会角色从学生到实习护士的转换, 面对陌生环境会产生好奇、恐惧、紧张等心理[1]。系统化整体教学模式将护生做为一个整体的人,对其从实习初期到实习结束期间心理进行分析,按其心理特点将每科为期3周的教学合理安排,对其行为加以循序渐进的引导,使护生尽快克服陌生感。
《手册》中对课堂教学重点、临床实习重点、本病种临床所涉及操作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护生在进入一个科室实习前便可根据《手册》指导有选择性的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在进入科室实习后便可迅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所见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记忆,同时也对指导了临床实习,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能够迅速进入状态。尤其是在实习初期,有效的避免了护生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脱节,使课堂学习与临床实习快速衔接。
为确保教学质量,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临床带教老师选拔,本着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面试笔试,挑选一批有带教热情、知识丰富、操作熟练、高素质的带教老师,作为科室总带教老师,负责护生的实习安排、实习期间的督促检查、处理违章违纪事件并定时抽查科室内其它老师带教情况,安排全科护理查房,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试。通过目标教学和护生反馈使老师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做好带教工作,增加了责任感。在医德医风、工作责任心、品德修养、举止等方面都给护生以良好形象,用自身的人格力量、道德力量、情感力量、自身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引导学生[2]。
护理部定期召开师生互评会,通过座谈会或问卷方式及时了解护生心理动态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护生进行指导与督促,了解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护生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对带教老师进行管理并按要求改进。建立奖优、淘劣的激励机制等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定期评选优秀带教老师, 表扬和奖励优秀带教科室, 以增强带教老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不称职的带教的老师及时更换。这些措施可督促临床带教老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带教能力和水平, 提高临床带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将优秀实习生充实到临床一线,进行锻炼和培养,使她们看到了希望和前途,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对带教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1 消化内科护理
人员锐器损伤现状 护理人员是针刺伤的主要群体,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被针刺伤者达33万人次;1985—1999年间共有55名医务人员感染HIV,13名可能感染HIV。截至2000年底已有24名被确诊为HIV感染的护理人员中因皮肤刺伤被感染者为20名,占84.2%[5]。 2003年英国报道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其中41.2%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而国内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高达每人每年3.5次,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3]。 消化内科临床中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率较非临床高5~12倍[6]。一次污染锐器损伤引起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可能为0.3% ~0.5%及4%~10%,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 以传播[7]。 美国在1988年就有了减少注射针刺伤的计划,1989—1990年制定了预防注射针刺伤指南,1990—1992年成立了注射针刺伤小组委员会,以保证在护理人员中减少注射针刺伤的例数[8]。我国于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指出建立预防锐器伤害管理组织是实施锐器伤害管理的根本保证[9]。但在具体落实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 危险因素分析
2.1 锐器损伤发生的环节
2.1.1 针刺伤 发生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有抽吸药液、拔针、分离针头、回拔套管针芯、整理手术台上的用物及处理废弃物等。
2.2.2 锋利器具割伤 主要环节是工器具匆忙传递或拿取方式错误而伤及自己或他人。
2.2 锐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风险因素来源,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对一般锐器损伤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识别,见图1。
2.2.1 护理人员风险
2.2.1.1 工作疲劳 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少,无法满足病人数日益增多的需求,护理人员常常在疲惫状态下工作,导致自身预防保护的意识及反应不够灵敏。
2.2.1.2 护理人员性格、态度 在锐器损伤发生的频率与护理人员的性格态度有关,即性格急躁、工作较粗心大意者发生频率远高于那些性格沉稳、工作细心的护理人员[10]。
2.2.1.3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违反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在工作过程中,护理操作不规范,常在给患者注射的过程中被针刺伤,从而增加受伤机会。
2.2.1.4 缺乏经验 工作年限少,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容易违反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从而增加受伤机会。胡春玲等[11]对42名实习护士职业防护问卷调查显示实习期间锐器损伤达100%。
图1 因果分析法-发生锐器损伤风险 2.2.2 医疗器械风险
2.2.2.1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下降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器械长期频繁使用,其弹性降低。如持针器的弹性降低后,在缝合的过程中,缝针极易发生转向,从而刺伤手术操作者。
2.2.2.2 针头风险 针刺伤中空心类针头为主,集中于皮下注射针头、头皮针、输液器针头等。针头越粗、刺入越深感染的机会越大,所以在处理针头的过程中,谨慎操作[12]。
2.2.3 医院组织、管理风险
2.2.3.1 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对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岗前培训缺乏有关锐器损伤的内容。
2.2.3.2 缺乏防范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 多数护士都是在工作中被污染锐器刺伤后才意识到污染锐器损伤的防范,因此制定防范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很有必要。
2.2.3.3 无锐器损伤事故处理流程 虽然大多数护士能正确认识被HIV、HBV、HCV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制定锐器损伤事故处理流程非常重要。
2.2.4 环境风险
2.2.4.1 医院环境 护患比例、窄小的床位间距,而护士短缺、配备不足。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任务重,还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全方位的照顾,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量属超负荷状态。易使得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中发生锐器损伤事故。
2.2.4.2 患者配合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服务者与帮助者的护士处于主导地位,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实施正常护理工作的基础。如病人静脉本身的原因或者带教时由实习护士穿刺,未能“一针见血”,病人认为护士技术差,没有同情心,让他当了回“试验品”而心中不悦产生护患矛盾,这时护理人员容易因为患者的不配合而发生针刺事件。
2.2.4.3 患者家属配合 医院在重视患者的同时,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如果陪同患者的家属被晾在一边不管不问,无人理会。无视于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缺乏与患者家属应有的交流与沟通。这常给救治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家属在心理承受力不足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失态行为,如愤怒的攻击、不安与吵闹等。干扰正常的救治,给患者和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后果。
3 预防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 (1)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如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以减少自身感染的机会。用过的物品应立即放入脏敷料的盛器内,不要随地乱扔。 (2)培养抗压能力,工作细致、心态平和,不急躁。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这样可减少忧郁和焦虑,舒缓工作压力,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这样才能避免使用锐器的护理操作中减少发生锐器损伤。
3.2 组织锐器损伤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一组资料显示,8个月实习护士的前4个月与后4个月锐器损伤的总次数为28∶7[13]。说明实习护士早期对锐器损伤的认识不足,工作环境不熟悉,操作不熟练更易造成损伤,进一步证明锐器损伤防护培训的重要性。低年资护士发生锐器损伤最多,临时聘用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的年发生率是正式护士的1.65倍[14]。首先低年资护士岗前缺乏锐器损伤的意识;其次低年资护士操作多,经常操作者发生锐器的危险是不经常操作者的2.23倍;另外,对业务不熟练也是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所以在加强低年资护士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应当加强锐器损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岗前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严格带教。经过适当的培训可大大降低锐器的损伤[15]。
3.3 改善、使用安全医疗器械
3.3.1 经常检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发现医疗器械性能较差时,应及时更换。
3.3.2 采用先进的预防锐器伤护理器具 注射器的针头是造成针刺伤最常见原因,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如可收缩针头、带保护性针头套,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目前,我国北京等地区的一些医院已开始使用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可以自动回套的针头[16]。
3.4 完善组织、管理
3.4.1 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 国内护理有关锐器损伤的规范很少,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17]:(1)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 (2)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 (3)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 (4)针头无需重新戴帽。 (5)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 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6)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 (7)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注射器、输液器用毕就地拔下针头,无须戴帽。51%的护士在回帽的过程中受伤[18]。
3.4.2 制定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污染锐器刺伤后,现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体内;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包扎伤口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据英国医学会调查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致感染。因此一旦被锐器损伤后必须做好伤口处理。首先要保持镇静,既而迅速敏捷地按照常规脱去手套,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部分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边冲边挤),擦干用10%碘伏或70%的酒精擦拭伤口[19,20] 。
3.4.3 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需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等意外损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3.4.4 重视预防接种,提高护士免疫力 定期对消化科护理人员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HBV的危险,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护理人员,被污染了HBV的锐器损伤不存在感染的危险[21]。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2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33.
3 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4 陆连芳, 孙惠娟,杨国真(编译).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5 徐明花.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保护对策.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 31(4):42.
6 Horford W E,王俊生.临床麻醉手册.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
7 李映兰. 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8 高 霞(译). 美国护理人员对注射针刺伤的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3.
9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感染控制杂志, 2002,1(1):33.
10 勘萍,陈育红,黄云南,等. 我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现代临床护理,2003, 2(3):11-13
11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2 高建华, 孙丽华, 姜京进.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 355-357.
13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4 Trim J C,Elliott T S 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itive strategies. J Hospit Inf,2003,53: 237.
15 Peate W F.Preventing needle-sticles i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workers. Joccup Environ Med,2001,43(6): 554.
16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17 吴安华,徐秀华. 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原则(英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 799.
18 应菊青,徐国英,王晶,等.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204-206.
19 王晓伟, 门爱民,冯悦玲. AIDS及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21(4):509.
20 李杏,郭耐强. 浅谈HIV职业暴露的应对措施.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 23(7):332-333.
21 Dumpis U, Kovalova Z, Jasons J, et al. An outbreak of HBV and HCV infection in a paediatric on cology war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prevention of further spread. J Med Virol,2003, 69(3): 331-338.
3.4 完善组织、管理
3.4.1 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 国内护理有关锐器损伤的规范很少,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17]:(1)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 (2)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 (3)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 (4)针头无需重新戴帽。 (5)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 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6)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 (7)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注射器、输液器用毕就地拔下针头,无须戴帽。51%的护士在回帽的过程中受伤[18]。
3.4.2 制定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污染锐器刺伤后,现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体内;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包扎伤口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据英国医学会调查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致感染。因此一旦被锐器损伤后必须做好伤口处理。首先要保持镇静,既而迅速敏捷地按照常规脱去手套,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部分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边冲边挤),擦干用10%碘伏或70%的酒精擦拭伤口[19,20] 。
3.4.3 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需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等意外损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3.4.4 重视预防接种,提高护士免疫力 定期对消化科护理人员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HBV的危险,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护理人员,被污染了HBV的锐器损伤不存在感染的危险[21]。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2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33.
3 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4 陆连芳, 孙惠娟,杨国真(编译).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5 徐明花.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保护对策.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 31(4):42.
6 Horford W E,王俊生.临床麻醉手册.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
7 李映兰. 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8 高 霞(译). 美国护理人员对注射针刺伤的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3.
9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感染控制杂志, 2002,1(1):33.
10 勘萍,陈育红,黄云南,等. 我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现代临床护理,2003, 2(3):11-13
11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2 高建华, 孙丽华, 姜京进.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 355-357.
13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4 Trim J C,Elliott T S 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itive strategies. J Hospit Inf,2003,53: 237.
15 Peate W F.Preventing needle-sticles i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workers. Joccup Environ Med,2001,43(6): 554.
16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17 吴安华,徐秀华. 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原则(英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 799.
18 应菊青,徐国英,王晶,等.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204-20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7-02
试用期护士是指通过应聘方式到医院准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还未能独立胜任护理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1]我院是一家民营医院,如何高效、快捷的进行护理教育培训,使试用期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培养临床护理中坚力量奠定基础,已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任务。为此在带教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应用于临床带教,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带教对象 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共招聘新护士25名, 其中大专学历22名、中专学历2名、本科学历1名;男护士1名,女护士24名。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岁。
1.2方法
1.2.1 设计思路 在对试用期护士的岗前培训中,我们采取院科两级的培训方式。护理部层面的培训着重于各科适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核心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护士礼仪、护患沟通、日常护理技能、急救护理技能等的培训。此外,着眼于科室层面带教方式的改革,开院至2012年,沿用以往常规的带教模式,对试用期护士的培训有固定的带教老师和框架性各专科的带教内容,但带教的期限不够明确,教授与考核的内容不够细化,2012年底开始,我院根据新入职护士试用2个月定科室的决策,护理部设计了2个月为时限的专科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2.2 试用期护士培训及鉴定手册的涵盖内容 该手册包括:护士基本资料栏、培训目标、前1个月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后1个月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周小结、月评价、定科评价表七个方面。
1.2.2.1试用期护士个人资料栏 个人细化填写姓名、出生年月、地址、联系方式(含亲属)、特长、毕业学校、所获得的荣誉、资质等基本信息,便于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新护士进行全面了解。
1.2.2.2 试用期护士培训目标 目标:①培养新入职护士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②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技能;③熟悉科室各班岗位职责;④掌握科室一般护理工作流程;⑤熟悉工作物品摆放的位置;⑥熟悉科室各类仪器的操作使用;⑦掌握科室常见的护理技术;⑧掌握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⑨熟悉专科急救知识技能;⑩提供患者整体性的护理。同时阐述培训的方法、专业能力评分与考核的方法。
1.2.2.3 阶段专业能力培训及评分表 护理部、护士长与带教老师结合专科和培训对象的特点设计了六大模块(主要含:病室常规、护理表单、常用护理技术、常用药物消毒剂的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专科业务理论技能),180个左右的细化培训项目。设身处地地从新入职护士的角度出发:细到科室工作同事的认识、一件物品的摆放位置、一张张护理表单的熟悉等都逐一列为培训和考核评分的项目,记录培训考核时间,体现培训进度,由带教老师和试用期护士共同完成。
1.2.2.4周小结 对照阶段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进行周计划的设定和学习情况小结,由带教老师和试用期护士共同探讨、协商完成。
1.2.2.5月评价 对上月学习情况的评价和下一步学习的需求。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试用期护士的评价三个方面。由护士长、带教老师、试用期护士共同完成。
1.2.2.6 定科评价表 试用期护士入职2月,以2个月为试用期的带教结束所进行的总结评价。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试用期护士的评价三个方面。
1.2.3 实施细则 在2个月的培训阶段,护理部统一设定为两个时段来完成。
1.2.3.1 前1个月 试用期护士入职的前1个月,本期要完成的专业能力培训项目占总项目的70%,实行一对一专人的带教方式。前期带教的主要目标是使新入职护士尽快熟悉医院及科室环境,熟悉医院及科室主要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掌握本科室的常见病护理常规,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物的使用,能胜任本科室常见的基本技能操作项目。
1.2.3.2 后1个月 为护士入职的第2个月,该阶段护士已基本熟悉本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各班次工作内容,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护理工作。科室开始实行跟岗位带教。此阶段的护士开始尝试跟不同的带教老师上不同的班次或接受不同的专业能力训练。更多地接受专科岗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独立承担各班岗位职责打下基础。
1.2.4 培训方法和评价标准 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培训方法分为:院级讲课、科级小讲课、一对一传授、自学四种形式。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完成都有带教老师或护士长的考核评分,项目评分分四个层次:完全掌握(90-100%)3分,基本掌握(60-80%)2分,初步了解(30%-50%)1分,完全不会0分。
2 结果
类比2010年到2011年同期试用期护士的带教工作,首先依据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短式量表调查,带教双方对职业需求的满意度提升7.16%(特别是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团体归属感、工作自方面);其次,以往的带教模式下2012年新护士经过二个月的试用期培训,录用率为92%,2013年新护士的录用率为100%,新护士定科合格率提升了8%;再者,新护士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
3 体会
3.1 《手册》使新护士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能自主评估学习进程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缩短了新护士进入临床的被动与陌生时期,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2]激发新护士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新护士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由浅入深的教学培训,加快了新护士的成长。
3.2《手册》使带教老师更加明确了带教的目标和任务,全新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相长 目标明确的带教方式,既发挥了新护士的主体作用,也彰显了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3]采取结合临床及自身的综合评价方式,提高了新护士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临床带教老师在明确目标和任务的同时,势必提前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再学习与深入研究,带教双方在教学探讨、沟通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3.3 密切了带教双方的关系,增强新护士对集体的归属感 新护士入临床即有专门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新护士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让新护士减少了对新环境的恐惧与焦虑,能更快地融入集体的怀抱。
3.4 《手册》是护士职业生涯管理的组成部分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根据专业发展和需要,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引导护士认识自我、正视专业、计划未来,有利于护士的专业生涯发展与专业成长[4]。
4 小结
通过《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我们还体会到在临床带教中还应重视试用期新护士临床带教管理中的特殊性,因人施教。新护士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医院,他们在临床经历、护理经验方面差别较大,故带教老师很难按事先设计好的带教计划进行带教,带教管理中要重视这种特殊性,注重因人施教[5]。
参考文献:
[1] 郝婷婷,闫翠萍,麻思理.浅谈新护士临床带教工作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8):504-505.
[2] 尹安春,张新宇,姜丽华等.“示教病房”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