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5-01 23:51: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就业实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就业实习计划

篇1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尝试将三个环节合并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三个环节同时开展,延长至整个大四学年,实现一体化的新模式,既保证各环节的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生就业。

关键词 实习;就业;一体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特别重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1-2]。这两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还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

但是在很多高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这两个环节是同时进行的,一般安排在大四学年。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学生为了找工作往往无心参与这些毕业实践环节。造成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又反过来影响学生就业率[3-5]。因此,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想办法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1传统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实习单位出于经济效益和产品成品率的考虑,一般不会安排具体的工作给实习生。大多只是停留在参观,了解生产流程上。由于实习学生可能会干扰到正常生产,学生在生产现场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无法实现锻炼动手能力。师资方面,一般是很多学生只有几个老师带队,指导力量不足。实习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实习的时间和质量都难以保证。久而久之,毕业实习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达不到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

1.2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大多由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开题。由于跟企业接触少,选题往往脱离工程实际,跟现有技术相比太过陈旧,基本上就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

老师方面,指导工作量过大,平均每位教师所带学生数过多,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对每位学生进行详细指导。

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忙着考证、找工作、考研复试等等,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少,很多学生靠答辩前突击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1.3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应用型的专业,如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毕业设计所用知识又与企业脱轨。导致学生能力不能满足工作单位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就大大减弱,大大加大了就业难度。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体化教学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三个环节的开展时间由一年延长至整个大学四年,这就有效解决了各环节时间不足的问题。从入学就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使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学生结合以后的就业意向可以寻找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的积累,同时加强所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加大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较早的熟悉工作环境,毕业后就可以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就业时争取在实习单位就业就相对容易多了,即使去相关单位就业,也有了比较好的工作经验。

对于没有联系校外实习的学生,可以聘请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在校内实习时给予相关指导。

新模式教学中,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比较宽松,时间安排也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然而,为了保证学生能切实提高各种使用技能,新模式下,必须采取统一的、严格的、高标准的考核要求。从根本上来控制教学质量。

3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条件

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管理和实践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这里对教学实践条件的建设方案加以分析。总体可以有三种方案。

3.1学校内部建立接近企业的实验基地、实习工厂

在实习工厂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环境。此方案要求资金投入比较高,实施起来建设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使用权限和管理自由度最大。学生在实验基地开展毕业设计和实习时,学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

3.2开展校企联合办学

这种方式要求在学习初期就有很明确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计划。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在企业实习,最后实习的积累可以完成毕业设计。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跟企业需求最接近,很好就业。这样实习时间很长,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理论知识的应用得到应用,毕业设计题目贴近企业的技术需求,毕业设计准备充分。通过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学生因为实习和毕业设计锻炼的技能最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也能够很快的完成职业转换。但是这种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的密切配合。

3.3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通过工厂实习的方式

学生自己在企业中找到指导老师,在企业里面实习,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方式需要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老师的合作。

4总结

一体化的新模式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者有机融合, 使三项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给出了几种可能的实现条件。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毕业后,学生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葛祥友,莫徽忠,黄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大众科技,2013,4.

[2]苏聪聪.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研究[J].科技信息,2012,30.

[3]周庆元,包文殊.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篇2

二、实习生角度的思考

(一)实习生计划给大学生带来的利益

1、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通过实习,实习生可以得到更多有关实习企业的信息,接触、熟悉岗位、单位业务,真正认识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与自身能力的差距。同时,实习生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职业倾向如何,亲身体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明确的自我认知,明白学什么,要什么,能够得到什么,需要自己付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思考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对今后的择业方向做出更客观理智的规划。

2、进入知名企业的敲门砖

目前,跨国公司及国内知名企业几乎都具备了完善的实习生制度,通过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及薪酬制度等一系列方式来全面考察员工,并直接从实习生中招聘优秀的人才留在企业工作。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实习生是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最理想、最便捷的方式,只有进入了实习生的行列才会有机会进入向往的企业工作。

3、接受职业化培训,转变角色

企业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有助于帮助他们尽早实现角色的转变,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实习生的角色转变不会一步到位,他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需要接受职业化培训。培训过程中,企业为实习生量身定做培训课程,除对公司概况、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等进行介绍外,还要针对实习生初涉职场这一特殊情况,增加压力缓解、时间管理、职业道德、工作心态等培训内容,帮助实习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认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氛围,实现从思想到行为全方位的快速的角色转变。

4、获得可观的薪酬待遇

大学生利用暑假或者寒假业余时间到企业实习,不仅可以接触社会、熟悉行业、认清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二)实习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

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实习生,无论实习期间从事什么工作、实习的目的是什么,都要抱着虚心学习、展现能力的态度,而不能认为实习就是一个形式,对实习工作不重视等不正确的想法。同时,实习单位的选择,首先要和自己的兴趣和人生规划尤其是职业规划相结合,还要考虑到所修专业等因素,最好能将兴趣、人生规划和专业三者相结合来进行理性选择。

2、实习生与企业应签订实习协议

实习生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没有正式确立,实习生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又相当匮乏,在实践中实习生的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因此,签订一份实习协议显得非常重要,在实习协议中,双方就实习期内实习时间的约定、实习期间实习报酬的约定、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发生伤亡的处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知识产权归属的约定等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份完善的实习协议可作为实习过程中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

三、企业角度的思考

(一)实习生计划给企业带来的利益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实习生制度是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只要在企业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会提供一切能够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帮助社会来培养人才,让实习生真正地了解社会、了解公司运作,有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平台。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企业更应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企业能力范围内,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出了《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支付给在本企业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从财政上予以支持;现在,许多行业主管部门又陆续推出了各种实习补贴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这些政策对一些创业初期的企业,或者中小型企业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另外,从企业自身来说,一些短期内空缺的人员岗位,或者是一些不需要招固定员工的岗位,也可以交由实习生来承担,节约企业的开支。

3、提高招聘的准确性,丰富企业形象

实习生计划是招聘和甄选的延伸,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经过有效观察、评测,企业对实习生的知识水平、岗位适应情况、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等都会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在全方位准确了解实习生基础上选拔人才,提高了招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企业推行实习生计划,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利用大学生的口碑营销来树立起企业的品牌,丰富企业的形象,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1、防止成为“黄埔军校”

企业应该精心打造实习基地,更加有计划地招收实习生。有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不一定想真正加入该企业,而在于将实习经历作为进入其他知名企业的跳板。因此,企业在招聘实习生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人岗匹配,需要利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了解实习生的兴趣爱好、未来职业发展预期,综合各种信息推断学生寻找实习的动机,避免成为为其他企业培养人才的摇篮。实习期满,要收集实习生对公司和工作的反馈,特别是注重收集选择离开的那部分实习生的意见,为改进下一年实习生计划做准备。

2、新《劳动合同法》过分保护劳动者权利,劳动关系没确立

在劳动关系方面,一方面,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是否建立劳动关系还没有统一说法,但是目前司法实践中主流意见基本上倾向于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另一方面,教育部、财政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实习生的权利义务也做了一些规定,如“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实习单位应向实习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这样,造成了很多时候实习生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难以处理。因此,从中小企业作为实习单位的角度出发,与实习生签订一份实习协议很有必要的,可在协议中明确实习报酬的标准、实习纪律、实习生过错造成单位经济损失的处理、实习生人身意外保险、学校在实习过程中的职责要求及学校的法律责任等。

篇3

然而,面对持续旺盛的人才需求市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确遭遇了“滑铁卢”,曾经的热门专业变得“门前冷落”。一时间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系为了生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被迫”改名、停招、撤销。如此现象令人费解同时,也不得不让人对IT职业教育者不自信乃至不能坚守的深思。其实,稍加分析、稍加调研,便知问题根本不在于专业本身,而在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也就是人才的“产销不对路”。贴近所需,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技能需求同步,则是专业新生的解决之道。本文结合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构建“三化人才培养模式”。

2、 “三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中国的IT产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以“专注行业应用,提供行业定制服务”为特征的细分市场时代。教育服务无差别化的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企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个性化、职业化的培养模式呼之欲出。为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在保证学生较为扎实的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专业基础上,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产业和教学相结合、认证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按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岗位化、方向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三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如下:

岗位化:也称职业培养岗位化。人才培养以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为要求,实施职业化人才培养,同时将职业资格认证(行业认证)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方向化:也称专业培养方向化。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依赖职业岗位群理念,结合专业人才需要,选取“数据库运维与应用开发、网站建设与WEB应用开发、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支持”三个职业岗位群,作为专业的学习方向,实施小班授课。

个性化:也称人才培养个性化。依赖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知识积累,有区别加以方向定置选择,达到因材施教和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专业方向选择放在第四学期。

3、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三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对威海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区及人才需求反复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办学思路、各发展目标以及专业服务面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就业面向等方面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威海,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辐射山东,以服务海洋产业信息化为主,服务于海洋业、商业、工业、农业、金融、政府、通信、教育、医疗和卫生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与应用,助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威海、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IT产业链中的数据库运维与应用、网站建设与WEB应用开发、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支持等岗位(群)需求的技术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目标定位准确。

职业岗位定位:主要任职于以海洋业、商业、工业、农业、政府、通信、教育、医疗和卫生等领域,从事数据库管理员(DBA)、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和二次开发程序员、信息管理系统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员等岗位的工作。

3.2 面向工作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

3.2.1 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我们淡化专业意识,面向相应的职业岗位群,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作为课程整合和重组的原则,组建模块化、专业方向化的课程结构,创造性地构建高职教育的复合型课程体系结构。

针对该专业三类岗位群涉及的核心技术岗位二十几种能力及课程的整体性原则,设计对应能力的课程模块。

3.2.2 教学环节的重构

通过“学训学训”分段递进式教学过程,使得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逐步提高,形成职业技能的螺旋进阶。纵坐标方向上课程体系表现为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逐步成长。

3.2.3 专业方向的课程组织

篇4

关键词: 陕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类型与模式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ctivization;type and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57-02

0引言

2008年以来,陕西省相继组建了多个职业教育集团。但是集团化办学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适时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对指导我省集团化办学实践,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具有深刻的意义。

1职教集团类型及组织模式

目前,国内外职教集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以教育主导性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结合型、股东主导型;以职教层次可分为中职职教集团、高职职教集团和中高衔接职教集团;以成员的性质可分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多元合作型;以地域范围可分为区域型、全国型、国际型;以联结方式可分为契约联结型、资产联结型、资产―契约混合联结型职教集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模式,一个职教集团可能不会限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同时属于多种类型。

近年来,我国的职教集团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模式,如“河南模式”、“天津模式”、“海南模式”、“江苏模式”、“山东模式”等等。有的通过“城乡联合、以城带乡”方式组成省级行业型和县市级区域型职教集团;有的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组建区域性(社区型)职教集团;有的依靠学校特色和行业背景组建成学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有的组成中高层次衔接的区域型和行业型职教集团;有的组成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也有在组建原则上比较宽松的混合式的集团。我国职教集团组织模式呈现了一种丰富多彩的局面,对我省职教集团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2陕西省职教集团发展现状

为了解决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陕西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在全省实施了“一网两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2008年,省政府把职业教育列入“民生工程”重点项目之首,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则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7年下半年,陕西省教育厅成立了集团化办学调研组,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目标一致、自愿参加、权责对等、优势互补”的职教集团组建原则,积极稳妥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2008年4月,陕西省以重点职业院校为龙头,以骨干专业为纽带,通过校际、校企间在教学、管理、资源等方面的联合,组建了陕西机电、陕西电子、陕西化工、陕西经贸、陕西现代服务五大职教集团。2009年2月,经西安市教育局批准,西安轨道交通、西安软件服务外包、西安动漫、西安旅游四个职教集团成立。此后,在政府引导下,陕西装备制造业、陕西交通物流、陕西航空、陕西建筑建材、杨凌现代农业等六个职业教育集团相继成立。目前,全省专业性或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已达14个。另外,陕西现代工业、汉中职教集团两个集团已经通过主管部门批准,将于近期组建成立。

这些集团以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办学规模大、实力强、质量高的一批知名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相关院校、行业及企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升了陕西省职业教育办学实力和水平,增强了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近日得知,陕西省从2010年开始启动职业教育3年攻坚计划,将通过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建10个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和5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可以预见,陕西省的职教集团数量在三年内将超过30个。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将在我省得到较快地发展,并将在职业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得角色。

3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分析

3.1 陕西省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特色

3.1.1 广泛合作,辐射示范效应好陕西省职教集团化办学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已经组建成立了14个职教集团。这些职教集团包含了584个成员单位,其中加盟院校230所,成员企业及行业协会或研究所354家,集团在校生人数将近90万,有效带动了陕西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区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办学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

3.1.2 政府引导组建,院校主导运行陕西省的职教集团均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组建,其中省教育厅批准6个,西安市、渭南市政府批准5个,省信息产业厅等厅局批准3个。牵头单位都是高、中职院校,其中高职院校6所,中职学校7所,本科院校1所。各集团均通过了集团章程,集团内采取理事会的形式协调成员关系,牵头院校为理事长单位,主导并协调集团的运作和发展。

3.1.3 行业性特征明显我省的职教集团均有鲜明行业性特征。加盟14个职教集团的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研究所多达354家。这些行业企业与集团成员学校可以在职教集团框架内建立深层次合作的人才培养的机制。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进一步贴近企业用人要求,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毕业生的就业率。

3.1.4 区域性特色突出我省的职教集团有10个位于省会城市西安,其余4个分布于西安周边的咸阳市、渭南市、阎良开发区和杨凌开发区,都处于陕西省大力推动的“西咸一体化”和国家批准开发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域范围内。这些集团依托于陕西省或西安市重点发展的多个支柱产业,是具有明显的西安地域特色的职教集团。

3.2 陕西省职教集团发展的困境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社会各界继续研究并解决。

3.2.1 政策上的认同与保障不足陕西省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缺乏从政策上的支持,至今没有出台指导和规范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文件,教育主管部门的配套措施以及多部门的联动机制还未形成。14个职教集团的主管部门就达6个,没有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职教集团内部互相沟通的平台。

3.2.2 集团组建和运行模式单一我省的14个职教集团在类型上都属于契约联结、学校主导型,并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以及西安区域性特征,类型和模式上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就不能彰显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活力以及辐射示范效应,更谈不上多元类型主体的共生发展。

3.2.3 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省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利益是企业社会行为的根本驱动力,在现有体制下企业参与集团只能获取很容易得到的人力资源,很难从集团的运作中直接获取收益,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热情。另外,安全问题也是企业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障碍。

3.2.4 未能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陕西省14个职教集团都是按照契约形式联结组建的,此模式中成员之间关系较为松散,集团对成员的约束性不强。一方面,成员学校之间很难进行实质性整合来形成集团办学优势;另一方面,还没有设计出调动企业积极性的运作机制,企业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

4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思路

4.1 统筹规划,配套政策政府应该担负起统筹规划的职责,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合理引导和宏观调控,以推动职教集团协调、稳妥地发展。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制定本省职教集团的发展政策,研究其发展规模和运作方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建立保证集团运行的长效动力机制。

4.2 模式多样,机制创新为了提高职教集团的生命力和活力,必须改变我省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单一的局面,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区域型合作职教集团等等。必须通过组织结构及运作机制的创新,妥善解决好成员之间资产、体制、利益等问题,做到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补,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方“共赢”,才能使集团化办学之路走得更远。

4.3 完善制度,大力宣传保证我省职教集团有效运作的深层次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很多集团内部的合作只停留在协议层面,或者是初级阶段,集团制度建设将是职教集团内涵发展的长期任务。必须加强宣传力度,扩大职教集团的影响力,提高社会的认知度。要营造出政府大力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教集团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加深各成员单位参与共建的意识。

4.4 规范发展,打造品牌我省的职教集团既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依照职教集团理论,在政府规划和指导下有序规范的建设和发展。又要坚持陕西地区办学的个性化,根据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办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形成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职教集团品牌,辐射和带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

5结束语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在陕西省的实践,推动了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同时,职教集团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等主体共同协作、改革创新、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卢力群.努力把陕西建设成为全国职教强省.职教特刊(华商报),2010,5,30.

[2]涂三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9,(1)(上):8-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