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9 13:09: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课堂活动礼仪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同的教材由不同的施教者处理,最终体现在一节课中的内容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中,既要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对基本理论的传授,同时又不要局限于课本,敢于安排一定量的实践内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教学设计从“教什么”入手,在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从“怎么教”入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媒体,具体直观地表达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以确保教学取得成功。
如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由李老师(具体单位和姓名略去。下同)与谭教师共同执教。这两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建构。李老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自己的研究心得将本课整合为“一、印象・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二、考证・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拷问・明清――敢问路在何方?”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给学生以强有力的思想冲击,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也符合高二文科班历史教学的需要。谭老师敢于打破教材格局,重组教材内容,重新选取“军机处、奏折、礼仪、科举制”四个视角,“多角度看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他们俩都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这两节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李老师在“拷问・明清――敢问路在何方?”一目的教学中完全可以进一步优化,不至于拖堂。谭老师则只选取“军机处”一目进行教学,似乎有点背离课标的要求。
二、落实课程理念,有效引导学生“活学”历史
教学的有效性是作用在学生身上,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习惯于只论及教学的技法。一堂历史课上得好不好,首先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比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环节、教态、教具使用等,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关注不过是他们的发言次数、活动气氛而已,也就是看其对教师教学配合的程度。当然,这样的教学有效性是很难被学生认可的。再有一个传统的有效性指标,就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即我们常说的“在这节课上基本知识落实了没有”。因为我们把知识等同于教科书知识,所以这类评语意在强调对课本知识的落实,结果使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成了历史教学特别是其中的知识教学的通病。
但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个规矩,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学生的需求而言的,即使我们依然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但设计不是为教而做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为学而做的生成性过程。英国学者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 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从教科书的角度看,主要安排了三个目,即“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两位教师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都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活学”历史。如谭老师用多媒体打出下列材料:
[视角1]唯以一人治天下――军机处
材料一 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视角2]君臣间的秘密――奏折
材料 原为密知地方情形, 四季民生, 雨如何, 米价贵贱, 盗案多少等事!
后内外臣工无论是本职、本地或临近、偏远省份的一切地方之弊, 吏治之勤惰, 上司之职操, 属员才品的优劣, 营伍是否整饬, 百姓生计如何等等, 都属奏事范围。
并凡有作弊,或关系民生者,皆可风闻入奏!
[视角3]尊君卑臣的礼仪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忽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具有的交际,仅把英语的教学过程简单认识为语法的讲解、单词的记忆、句型结构的分析,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令英语教学陷入了枯燥乏味的状态,使学生本应具有的英语学习兴趣消失殆尽,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一、英语情感教学的内涵
英语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方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认识和引导积极的情感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经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在此,笔者结合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问卷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提出实施技校课堂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二、学生英语学习情感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本校2012级电工两个班10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英语学习情感因素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占75%的学生还是想将它学好的,占62%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但从各项情感因素分析,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还明显滞后,表现在:缺乏学习兴趣的占38%;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占36%;不能克服害羞和焦虑情绪的占20%,有时能克服的占70%;在课堂上会产生疲劳感和枯燥感的占38%;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占54%。另外,学生喜欢平易近人、关爱和尊重学生、英语专业知识广博、教学方法和技巧灵活的英语教师。学生喜欢的英语课是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将知识融入游戏或活动中,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或训练。
三、实施英语情感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习过程变得容易,触景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创设情境化教学,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触景生情,以情悟理”。
所谓情境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此过程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由快乐派生出求知需要,真正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巧用导入创设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笔者在教授Sports and Hobbies一课时,首先播放奥运精彩片段,通过震撼的画面和铿锵的配乐引出教学主题,勾起学生对运动的热情,接着通过提问和讨论,结合图片展示,引出新词汇和新句型进行教学,最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几种情境创设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多种器官,教学活动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获得了愉快高效的学习体验。
2.实施激励教育,增强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影响。教师应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亮点,运用激励教育点燃学生求知、进取的自信心,调动他们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保持恒久的学习动力。
策略一:实施成功教育,即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学生获得好成绩、正确回答问题、圆满完成课堂任务或练习等,均可视为成功,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笔者在巩固对话环节设置朗读、背诵和表演三个层次;角色表演分戏份多与少,台词难与易的几个角色;学习单词分朗读、拼读和默写;听力和阅读分直观题和推理题等。这样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策略二:实行言语激励,即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亮点进行恰当的言语激励,增强其自信心。课堂上轮到学生发挥时,笔者总是微笑着倾听或静观,若完成得好,说句clever,perfect,a good job等进行表扬和鼓励,完成得不好就微笑着说“Good”,然后委婉地指出错误。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要求进步的决心就更大了。
策略三:树立榜样教育,即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通过在班上树立与其水平相当但取得进步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让学生取得替代性经验,这样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榜样更能发挥激励效用。
3.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缓解学习焦虑
调查显示,在英语课堂学习时,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形有很多,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英语、发言时犯语音错误、被教师纠正错误、无法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等。学生因焦虑而导致的过度紧张,造成学习效率下降。焦虑成为困扰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可忽视的情感因素。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焦虑,满足学生安全感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沟通共鸣,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平稳的情绪,并调动积极的学习情绪。融洽、友好的生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包容,互相帮助,加强学习合作。教师是决定和影响课堂人际关系的最大核心。作为教师要率先垂范,转换角色,要从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变成“参与者”,以真诚的态度、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积极营造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把英语教学融入活动中,能有助于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值日汇报、唱歌、角色扮演和游戏等,在其过程中多与拘谨、焦虑感强的学生沟通,分配适合他们的简易任务,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
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从心理上讲,技校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若简单重复太多,学生兴趣也会锐减,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一般不宜长时间的满堂灌,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变换组织形式,力求让学生通过多动脑、动手、动嘴的方法来消除学习疲劳感,活跃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笔者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多种训练形式,如个体练习(单词或词组朗读、课前值日汇报、讲故事或回答问题等)、小组练习(结对对话或角色表演)、集体练习(英语游戏,歌谣,比赛)。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如观看幻灯、视频和听录音。适当地穿插英语电影和歌曲欣赏及西方文化介绍等。课堂教学组织遵循学生的好奇、好胜、好玩、好动等特点以及思维发展规律,既发挥老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最优化教学。
5.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的语言材料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现行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礼仪和习惯、生命安全、名人事迹、社会公德、科学素养等多种题材,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启发性。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教教科书”的做法,学会“用教科书教”。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所阐发的道理、所讲述的知识,学会将教材同化成自己的智能。除了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还要发现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利用教材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激活学生的个人情感。懂得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材内容和情感教育的结合点,运用融合、渗透的方法,自然无痕地寓情感教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力求收到教材以外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授Introduction中的看图说话部分时,通过讲述中国著名宇航员杨利伟为圆中华飞天梦,克服困难,顽强训练,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的奋斗故事,鞭策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自觉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面对学习困难的优秀品质,这比一般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令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欧阳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朝辉.影响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情感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13).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65-02
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越发显现出师生共同成长的特性。它真实鲜活,色彩斑斓;它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它充满智慧,给人启迪。课堂瞬间生成的活力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灵魂,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以笔者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为例,谈谈作者如何通过动态生成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来主动构建对新知的认识。
一、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老师在导入新课时,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教学前,老师先将孩子们的座位分成八列,即八个小组,然后可以这样引入:“今天老师很高兴能认识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和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能成为好朋友。首先我想认识的这位同学是坐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的,你们猜他是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指名学生并让他(她)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老师追问:“还有谁想要说的?”从而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得出很多种可能性。最后引出小结:“由于同学们的想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看来要想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有一个标准才行。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确定位置。”“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并且在生活、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让他们觉得很自然、很亲切。通过学生找到不同的对象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有一个标准,即寻找到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抽象理论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掌握新知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首先应提供给学生丰富而又典型的感性材料,而且最好是以梯度的形式层层递进、从易到难,使他们从直观形象到逐步抽象,最后内化新知。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通过学生坐的座位,使学生首先明确了数学上规定行和列的标准,继而使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借助座位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了学习兴趣。接着过渡到形象的直观图(教材的主题图),在直观图上找找同学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然后再逐步抽象到圆圈图,指出圆圈图上同学的位置。最后揭示“数对”的概念。由生活中的例子、直观平面图、圆圈图,最后归纳为用数对表示位置,由具体到抽象过渡自然,层次分明。整个过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对”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只有在感知大量事例的过程之后,才能能够建立牢固而又清晰的表象,逐步认识到新知本质的东西。老师在教学时只有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新知。
三、设计问题生活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存在数学知识,有许许多多的生活问题,需要我们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兴趣、信心。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说位置、找朋友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让学生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砖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等。同列不同行,同行不同列,列、行都不同三种情况的练习设计隐含了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让学生在这些比较中,深入地体会数对。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的两个数对的练习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还使学生逐步突破了学习难点。接着让学生充当小小的设计师,设计一下增添的地砖所贴的位置,这样既让他们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美感,还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必须将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立足学生生活,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演绎灵动课堂。
一、立足学生生活――求真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开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看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蕴藏的教育价值,认识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经验、资源等,并借助他们的经验展开学习,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再学习、再挖掘的思考、领悟、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构成了一个共同分享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学变得生动、深刻、多元、丰富。比如,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我的小小希望”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感受动植物生命的美丽,亲近并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动植物,愿意以实际行动爱护动植物,并逐步形成关爱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样的课堂,因为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爱学、乐学,课堂也就有了情趣。在“爱心小天使”活动中,教师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生活中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学生自豪地展示和家人一起照料鸟儿、树儿、花儿的照片,尽情述说送小蝌蚪回家的故事,忘情地表演自己喂养小兔子时哼唱的童谣……这样的交流源于真问题、真情、真感,课的真实就与学生的兴趣、愿望有了联系,在彼此分享、获得共鸣的同时,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立足学生生活――求近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社会经验密切联系的课程。如果课程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程本身便没有了意义。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的主题时,能感受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他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从而理解课程的意义并乐于探究。比如,品德与社会教材(泰山版)四年级下册“同在蓝天下”一课,有一个关爱残疾人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身边还有很多生活不便的人,他们需要关心和帮助,使学生看到社会为生活不便的人们所做的事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运用简单的体验活动,拉近学生和残疾人的距离,为此,我选用了自助与他助、信任与被信任的游戏教学。首先,让每个学生都蒙上眼睛,在教室里独自一人行走(适当设置障碍),体验个体的残疾人的无助甚至从心里发生的恐惧感(包括学生自己在内);其次,全班所有学生一半人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者,重新体验;再次,全班所有学生都扮演盲人,但需要两人一组,相互帮助;最后,学生交流扮演的体会。
上述教学活动是一个真实社会的模拟,残疾人也是社会人,和健康人一样的社会人。一个健康人所能够遇到的社会情景或环境,残疾人也一样可以遇到。在这几次不同的活动体验中,通过变换视角的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即由比较充分的身体活动去感悟其中的道理,改变了教条式的知识说教,使课程达到高效的效果,既拉近了学生和残疾人之间的距离,又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三、立足学生生活――求美
课堂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即便是一堂十分精彩、令人称赞的优质课,也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以学生的视角正视课堂中问题,从而打造灵动的德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