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03:56: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校行政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法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39-0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对管理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来越高。因此,行政工作的绩效考核也成为高职院校继续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的考核方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可分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两类。其中,行政工作绩效考核大部分采取的是印象考核的方法,也就是定性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存在着很多不可规避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高职院校行政工作绩效考核人员逐渐开始采用定量考核的方法,也就是量化考核,就其结果来看,量化考核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高职院校行政工作印象(定性)考核存在的缺点
考核是人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穿于人事管理全过程的基本管理手段,定性考核就是考核中的一种具体的考核办法。所谓定性考核是对被考核者素质和工作绩效的质的方面的考查核实,一般采用综合分析的形式,对被考核者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以求从本质上反映考核的结果。一般采取自然观察法、个别谈话、小型座谈会等方式由被考核者所在组织进行考核,最后给予被考核者基本的、客观的评价。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行政工作进行定性考核具有以下缺点。
1.1 各行政职能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工作性质不同,缺乏
可比性
一般来说,这些定性考核方式主要是根据评价主体的主观感觉、经验对被考核对象进行评价,所依据考核指标的主观性较大。而且定性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每个评价主体所依据的评价标准都不同,因此,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同一个行政部门的行政工作会做出不同的评价,同一评价主体对不同的行政部门的行政工作相同的行政行为也会做出不同的评价,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高职院校行政工作的不可比较性。同时,评价标准具有很强烈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受评价主体的主观控制,这也就是晕轮效应和光环效应产生的原因。
1.2 被评对象的评价依据和评价主体的评价标准都具
有主观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行政工作实行定性考核,容易出现考评对象的评价依据具有主观判断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也是定性考核存在的固有缺点。首先,被评对象的评价依据主要是一些主观判断的信息,如工作作风、工作行为等。被评对象述职时的展示程度和公众形象共同构成了评价的主要内容。述职会受到被评对象的主观表达能力和事前所做的准备影响。如果没有表达出平常工作的突出实绩或者扎实的工作作风,就会影响考核主体对其去年一年所作工作的绩效的认可,进而影响测评者对其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被考核者的考核结果就会比其实际工作绩效要差得多,这对于被考核者来说也是十分不公平的。反之,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没有突出的表现,然而由于其口才较好,在考核总结时能夸夸其谈,往往会得到考核官的认同,进而获得比其应得的更好的成绩。客体的公众形象则是指被评价的客体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给同事和群众所留下的印象,一般来说,这个印象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象。有些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注重工作的完成的质与量,只注重其形象工程,以获得考核官和群众的好感,进而在考核时获得较好的成绩,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
除此之外,评价主体的评价标准同样具有主观不确定性。由于不同的人的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在各种表象中往往会有一个相对影响比较大的表现因素影响考核主体。虽然是这种表象不是理性因素,但是会极大的影响到行政工作考核的结果。在此方面,量化考核显然相对更加公平。
1.3 评价具有片面性
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与评价客体的关系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如果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私人关系较好,那么评价主体评出较高的分数,而不管被评价者的客观情况如何。因此,其评价结果也只能代表评价主体的个人意见,并不能代表该事情本身。除此之外,如果评价的信息是评价主体的一面之词,那么会极大的影响评价的客观性。
2 高职院校行政工作量化考核的意义
所谓量化考核,也就是定量考核,是指运用数据形式,对被考核人员的各项考核因素进行定量记分,通过定量记分获取考核结果的考核方法。“量”的设定是定量考核的关键,定量考核并不是某一项工作内容的考核,也不是一次性的考核,而是对高职院校行政工作岗位职责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的考察和记载,同时,它也不是一项短期的活动,而是一项系统又长期的考核,这就是为什么“量”的设定在绩效考核中这么重要的原因。具体来说,“量”的设定也就是考核的分值和项目等。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并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概念,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一般来说,定性考核是定量考核的基础。相比起定性考察,定量考察在行政工作考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当前的绩效管理工作来看,高职院校行政工作考核机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行政工作考核机制只注重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不注重其产出和结果,以及对高职院校的贡献,这就造成大量行政人员来学校工作时的质量低下,很多行政人员来学校只为打发工作时间,并不注重工作质量的高低。实行定量考核之后,可以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动和成果进行量化分析,这就会有统一的可以操作的量化标准,为学校奖金的颁发提供客观可行的依据。在量化考核的情况下,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将可以计算,成果多的话奖金就多,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行政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
3 高职院校行政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的具体建议
3.1 制定公平合理的科研量化管理办法
高职院校行政工作的管理考核,首先要为行政人员创造和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也是符合亚当斯公平理论要求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可以包括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为行政人员的整体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和平台,在促进其自我调适和自我提高的同时,把鼓励或压力转化为进步的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2 选取合适的考核项目和方法,明确考核的具体内容
高职院校行政工作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被量化,这主要是高职院校的非生产经营性和非营利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考核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一般是公共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具有终端性和可见性。因此,只有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细节,将每个项目细化为具体考核内容并加以量化,高职院校行政工作量化考核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具体来说,在量化考核工作中,可以使用工作量信息公开对比和规定工作数量等方法,比如,可以选择在学院网站各个岗位的工作细则,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工作量化考核目标。同时,公开各个岗位的考勤加班天数、工作内容(量)饱满程度,工作进度,同期工作效率对比数值,使用的最新工作方法频率,产生的实际效果的数量等量化信息数据,使得各个岗位的总体工作完成情况有明显的数量差异上的对比。同时,由于信息的公开,对工作不够敬业的行政人员,会感到空前的压力,也将自觉在工作中花费更大的精力。
也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规定相应数量可以量化的工作任务,作为年度考核目标。如,对校企合作岗位管理人员,规定每学年开拓一定数量的实训基地;对成人教育岗位,规定每学年拓展几项新业务;对于宣传岗位,规定每学年撰写一定数量的上报中英文新闻稿等等。
3.3 提炼不同岗位的工作要素,建立完善的量化考核评
价体系
首先应该收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考察研究这些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强度等各类信息,并据此进行岗位分类,再将分类结果向各个行政岗位的教职员工反馈,与各类岗位的对象评价群开展座谈、实岗调研等工作,对各类信息进行查缺补漏,提炼出量化考核指标。再以此为基准,对各个类别的工作内容、范围、效率做一量化。通过层次分析法、数据挖掘等手段,对各个考核指标的内容、方法、强度等主要因素方面予以权重,从而构建一个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工作量量化指标体系。
3.4 建立实施过程的监督机制
行政工作量化考核是一项细致复杂、涉及面广、考核问题较深入具体的工作,只有建立一套与量化考核系统相适应的监督体制,量化考核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和完成。高职院校行政工作量化考核的重点应该是行政工作的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以及办法的执行等方面,这是与其特点相适应的。除此之外,当量化考核结束之后,结果应该被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考验和监督,增加考核的透明度。要形成一个无形与有形相结合的监督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相互监督的作用。通过建立这种完整的监督机制,可以营造一个公平工作的行政工作的环境。
3.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在绩效考核工作中,无论任何评价方式,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一定存在各种各样的优势和不足。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也同样如此,一味追求定量考核会使得行政管理工作过于机械、过于功利,实际操作中,应适当结合定性考核的方法,两种方法取长补短,全方面多角度综合评议,最终达到绩效考评结果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群众满意度高的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行政工作量化考核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政策性强的工作,因此,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只有改进目前高职院校定性考核的方法,努力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引入定量考核的概念,大胆尝试,才能使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胡彦.对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26).
[2] 朱国华.高校科研工作量化管理系统的开发[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3,(4).
[3] 刘越,张岩.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量化的理论限度[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5).
[4] 赵春玲.高校教师量化考核体系的设计与初步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64-01
一、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内容
哲学现在所处的困境之原因是:有用的知识越增加,哲学则越忙于完成其与人生无关的任务。[1]只有对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改造,并通过正确和批判的思想清楚研究道德教育的不当态度,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社会事物和人生问题的研究上真正起作用,成为探究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么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了,因为教育的意义本身就是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2]实用的道德理论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发展的,人性化道德教育就是尊重个体、提高个体的道德能力的实用道德教育。正如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所说,教育应“把注意放在人身上,亦即我们孩子们身上的普通形式上,放在真正的人性上。而杜威正是如此,他的人性化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新个体思想、从做中学的知行观、关注生活的道德价值观。
二、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价值观念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回到现实的道德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由现实道德生活中的实际教育问题延伸和展开,并落脚于现实道德生活的实际教育问题。人性化道德教育应当解决现实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促进个体实际道德经验的不断生长。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道德教育观念,主张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抽象的思辨概念之上,而是应把道德的探讨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1.教育的起点是生活
杜威的教育理念是实用主义的传统,即为了生活本身,更是为了当下的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个体和群体的生活经验在教育中得不到不断更新的时候,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当下的生活,实际上,生活是一个不间断、无间歇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和完善而产生的,并且向前向上发展,它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时间段,而是为了整个人生。
2.思想政治德育是一种社会生活
道德教育在道德生活中促进个体道德成长,道德教育通过教育过程引导个体面对实际的道德情景,激发和培养出相应的理智的反思能力,形成个体自身独特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去解决实际的道德冲突。道德教育是道德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道德生活则是道德经验不断更新和成长的过程,道德教育与道德生活的过程是一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一起开始,一起继续,一起结束,并且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开展才有意义和价值。因此,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社会生活的始终。
三、杜威人性化道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启示
1.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要通过批评性探究帮助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还要提倡学生在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个性发挥。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以宽容、珍视的心情看待学生的价值探索。[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只有它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得以实现。
2.创设体验式活动学习的德育模式
我们道德教育低效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封闭的、孤立的,与社会相脱节。学生大多忙于学习书本知识,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他们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直接关注社会、自然、文化的机会日益减少,而代替它们的是通过文字、符号、图像等获得的间接经验增加。这样学习的都是别人整理过的知识,会造成心灵成长的缺陷,造成了学生信息丰富、经验贫乏的现象。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走出封闭的课堂,推行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德育模式,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
3.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使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有生命力的过程。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生活、现实严重的脱节,学生习得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和周围的环境。因此,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不仅仅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道德,更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进,必须要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实践上来,将学生自觉道德实践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克服传统德育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方法的弊端。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继续加强道德理论课程的教授,理论课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知识,给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方向。但是,在授课的同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比如,课上的案例分析讨论,学生的自我展示、小组展示成果等。学校还应重视并组织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道德情景的体验,让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内化自身品德,提升道德素质。例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观察等,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要积极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积极联系社会友好单位,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认识社会,通过实践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力。
参考文献:
一、娴熟的业务能力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基地,行政人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并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必须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熟能生巧是良训,行政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熟悉本部门工作的业务范围和工作方法。“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想要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必须勤于学习,向前辈学习,并加强自身学习,了解与熟悉本职工作,认真阅读涉及本职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努力学习本职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到业务熟练,练就过硬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纷繁复杂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二、语言文字能力
高校行政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高校行政工作非常繁杂,高校行政人员必须具备认真倾听和理解的能力。上级领导在指派任务时,行政人员不能漏掉重要信息。面对咨询问题的来电,行政人员需要用心聆听,然后耐心解答。行政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对外宣传、向领导汇报工作、发表意见、与同事沟通和协调分配任务等诸多场合,具备这些能力,都会让行政工作更顺利地进行。行政人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公文,要草拟各种文稿,这就要求行政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具体而言,行政工作人员的文字必须具备短小精悍、切中要害、实事求是的特点。
高校行政人员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能够认真学习党报党刊,阅读时事政治,充实自己的学识和阅历。高校行政人员需要有自己阅读的高度和角度,能够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不断汲取知识,逐步成长。写作能力是高校行政人员的基本功。行政人员总会遇到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申请、报告、宣传材料等一系列考验写作能力的问题,因此,高校行政人员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积累以提高写作能力。
三、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是相互之间传递信息,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图的过程。协调是在沟通的基础上,与对方达成共识,融洽关系,形成合力的过程。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高校行政人员要运用纵向分析、横向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的工作,要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来分析、协调好各种关系,推动高校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助推高校行政事业前行。高校行政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地与上下级、校内各部门、上级主管单位及社会其他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提高处理好各种关系的能力,这样才可以使行政工作顺利完成,创造一个和谐的外部工作环境。
高校的行政工作纷繁复杂,事务性工作多,要求行政人员识大局,顾大体,积极与同事进行沟通,理顺各种工作关系,促进工作合力的形成。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时要举重若轻,争取面面俱到;但不能因为怕担责任而举足不前,畏首畏尾。关键时刻,要有协调好各种行政事务的工作能力。
四、卓越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素质。管理能力,即能独当一面,完成自己分管工作的能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各部门、各岗位的行政干部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人能够独当一面,才能做好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以达到提高整个学校行政管理质量的目的。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每一方面都是一门大学问,终其一生都未必能成为专家。因此,高校行政人员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端正职业态度,不断学习,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高校行政人员要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向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等领域的突飞猛进发展,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取得共识,并且不断调整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DCA循环流程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的各个领域,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加快高校的发展步伐,最终与国际先进的高校管理水平“接轨”。
2、高校行政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由于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其自身存在着突出的问题:(1)工作效率低下。相关的行政事务诸如学校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应对相关情况的措施,其周期过长,其一般性行政工作由于涉及多个行政部门配合,工作面广,工作的效率始终处于低速运转状况;(2)服务意识淡薄。多数的行政工作者其相应的思念观念并没有随之而改变,其理念、意识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行政工作层面,并未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起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工作理念;(3)监督机制缺失。下级对于上级以及平级人员之间的相应监督确鲜有有效的措施与手段,往往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系列问题的产生;(4)人事制度僵硬。多数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安置了大量的教职人员家属,安置性的岗位不但致使人员缺乏对于工作的热情,也使得年轻富有活力的人员无法获得相应的工作机会,从而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果。
3、PDCA循环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的应用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管理程序,分别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
P阶段(计划阶段)对应PDCA循环管理流程,日常校务计划安排等工作内容,包含了选择工作任务、设定工作目标、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制定措施与对策的过程,从最初的工作计划任务的制定,到相应工作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的确定,然后提出相应的工作方案,直到为了完成相应的工作方案而出台的相应措施或者对策,整个计划阶段就已经包含了对最终工作的结果的预设。
PDCA循环管理的D阶段(执行阶段)对应着组织实施工作计划、校内外信息沟通以及校内各部门协调控制等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主要的内容就是相应的工作措施与对策的实施,并且包含行政工作在实施中的校内部门与部门之间、高校部门与社会外界的信息等多渠道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共同协调完成最后的工作任务。
C阶段(检验阶段)对应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果检查总结内容,即确认相关的工作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工作的相关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对于相应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且与预期目标等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或者超过预期目标,则可以进一步总结分析得出宝贵经验进行推广;如果未达到相应的目标,则需要总结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值得改进的地方。
A阶段(处理阶段)基本对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奖励惩罚等相关内容。奖励惩罚只是处理阶段其中一项工作任务,其处理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并不完全在于奖励先进或者惩罚后进,更主要的是在上一阶段总结的基础上,继续谋求工作的改进与改良,乃至最终以期建立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得相同类型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使得工作更有效率,工作结果更有效益。
4、结语
与所有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领域相同,高校行政管理同样以注重工作效率为核心价值目标,PDCA循环管理是流程管理学科中最为常用的管理模型,对于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同样具有创新之处。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淡薄、监督机制缺失、人事制度僵硬等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涛.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巧玲.高校行政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3):94-97.
[4]张雅君.浅谈高校发展中行政管理的作用[J].文史博览,2006,(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