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2-10-17 01:47: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19-02

毕业设计是带有研究性质的专题研究、分析、设计、报告,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开发和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设计旨在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通过对具体题目的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形成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我院2008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是围绕机电产品零部件的制造生产工艺及夹具设计、加工某零件对夹具(刀具、量具、工具)的设计开发或改进设计,给出设计课题,让学生根据具体零件对夹具(刀具、量具、工具)的设计开发或改进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既有实际意义,又能指导学生未来的工作。根据我院2008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现状,笔者大胆地对毕业设计教学活动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笔者作为指导教师,给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主要包括具体零件加工用夹具、刀具、量具、工具的设计或改进设计。毕业设计课题的内容很实,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鲜更实用。旨在使学生历练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掌握进行机械设计的方法,也就是说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对具体题目的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所选课题进行全面了解,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根据个人的情况,结合具体课题的应用需要,草拟出毕业设计题目:(1)零部件的制造生产工艺及夹具设计;(2)专用量具的设计开发或改进设计;(3)新型刀具的设计开发或改进设计;(4)专用工具的设计开发或改进设计;(5)实训中心工具箱改进设计。要分别对每个课题列表进行详细说明,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如需要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等。然后供学生选择,类似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指导教师给出的课题要描述清楚,做到既要实用,又要学生熟悉,真正使选择该课题的学生从毕业设计一开始就有兴趣,愿意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想办法完成。

毕业设计资料收集、分析计划阶段的创新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论点,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查询相关资料和文献,对资料进行收集归类。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资料袋,在搜集到的每一份资料上注明出处,便于以后的参考文献标注。查找资料可以通过学院的教学资源库,如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以及图书馆的专业书和工具书等,通过复印标注、整理、编号、归类。对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研读,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优秀实用的资料,从中找出并标注出较好的设计理念,启发课题设计内容构思,确定课题设计概要目标,并与指导教师交流。该阶段在酝酿时间上不能过于强求。如某学生选做实训中心加工工具箱改进设计,一周后拿不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很着急且无从下手。我问他:你觉得实训中心加工工具箱有哪些不足?他列出:工具箱笨重搬动不便、门打开容易挂伤、图纸摆放不便于阅读、分层不合理、工具箱的外形不合理、茶杯没有摆放位置等。我指出可针对以上不足对工具箱进行可行性改进设计。最后该学生的毕业设计发表在《煤矿机械》杂志上,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又如某学生选做车床卡盘扳手的改进设计,由于资料收集少,难以完成。我问他:你觉得车床卡盘扳手有哪些不足?他列出:不安全、麻烦(刀架、卡盘两个扳手)等。我要求他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出一种多功能车床安全卡盘扳手,其设计成果发表于2012年1月的《机床与液压》杂志上,并获得了国家实用专利授权。

毕业设计阶段、修改阶段的创新毕业设计阶段要求先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草图,请同组的学生指出错误,指导教师再从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每位学生的设计图要修改3~4次,都要经过同组学生互审后再由指导教师审查。这样,在相互交流中,学生在绘图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错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慢慢得到了纠正。绘图顺序一般是先用手工草图绘制进行交流修改,再用CAD画出完整的图定稿,必要时再用PRO-E生成造型图。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视图表达时,应参照国家制图标准,遵循用简洁的图示完整地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原则。学生的视图表达有时略显稚嫩,指导教师要多鼓励。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要制定总体设计计划,编制论文组成结构,细分各分论点,草拟论文稿。指导教师要对课题题目、文摘、关键词、目录、图、表、计算、参考文献标注、英文翻译等进行细致的规范和指导,并检查论文格式、错别字、病句、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总而言之,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和论文书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成败,指导教师要严格把握审核毕业设计的课题,审查文本结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细节的处理。

毕业设计成果展示创新在学院毕业答辩委员会的领导下,机械工程系统一安排了答辩,并推荐优秀毕业设计参加系里的公开答辩,对答辩安排和分组以答辩公告的形式进行公告,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得到充分展示,让同专业学生能有相互学习交流、比较、优秀成果共享的平台。笔者指导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08级即2011届毕业的13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截至2011年4月底,我将其中6位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改编向有关刊物投稿,已被全部录用。分别为:《新型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设计》(《煤矿机械》2011年第五期);《千分尺的改进设计与应用》(《煤矿机械》2011年第七期);《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改进设计》(《煤矿机械》2011年第九期);《多功能游标卡尺的改进设计》(《煤矿机械》2011年第十一期);《安全卡盘扳手设计与应用》(《机床与液压》2012年第一期);《可转位复合刀具的设计》(《机床与液压》2012年第二期)。还有两项设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即上述两个学生设计的车床工具箱和多功能车床安全卡盘扳手)对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给予充分展示,一方面,是对优秀毕业设计学生的认可鼓励,另一方面,可为下届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将学生优秀的毕业设计改编成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或者使其获得专利授权,得到社会认可,也可以对社会做出贡献,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时,也为自己增添了成功的砝码。

总之,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对机械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的认识并拓展了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了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参与实际工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太景,丁雷.新型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1,32(5):114-116.

[2]罗太景,姜辰峰.千分尺的改进设计与应用[J].煤矿机械,2011,34(7):177-178.

[3]罗太景,宋杰钰.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改进设计[J].煤矿机械,2011,36(9).

[4]罗太景,吴杰.多功能游标卡尺的改进设计[J].煤矿机械,2011,(11).

[5]罗太景,裴武兴.安全卡盘扳手设计与应用[J].机床与液压,2012,(1).

篇2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工业获得了飞跃性发展,整个制造技术不断升级,机械制造与相关接近专业应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以适应机械制造企业的人才需求。

先进制造技术在各制造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急需大量掌握加工技术及工装设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紧密对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学校必须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对加工制造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实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以行动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改革教学模式,并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继续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加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教学管理与生产现场管理接轨,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深入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把纯理论课《机床夹具设计》改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研究与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当前市场对高职机械制造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课程标准的制定

1.1 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依据机械装备、工程机械、机床、汽车等制造企业中工装夹具设计与制造(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典型机床夹具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基本知识内容,掌握机床夹具装调的基本方法,掌握专用机床夹具设计步骤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1.2 课程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

(1)熟悉典型机床夹具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熟悉机床夹具中各种常用的定位元件与定位方法;(3)熟悉机床夹具中各种常用夹紧装置与夹紧方法;(4)熟悉机床夹具的夹具体和其它装置;(5)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步骤。

1.2.2 能力目标

(1)查阅机床夹具设计的标准、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2)按零件加工要求合理确定机床夹具的定位装置的能力;(3)按加工要求合理确定机床夹具的夹紧装置的能力;(4)按夹具中的定位元件和夹紧装置要求确定夹具体和其它装置的能力;(5)能按零件加工要求完成设计一副中等复杂程度的专用机床夹具。

1.2.3 素质目标

(1)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2)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3)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4)具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在教学中以专用机床夹具为载体。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副专用机床夹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把知识内容溶入到教学项目中去,由老师单一讲授和学生单一听课的教学形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大大的提高。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块与项目设计。(表1)

表1 课程教学模块与项目设计

3 教学课时分配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总课时间为46学时。(表2)

表2 课程教学课时数

4 教学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结合现场操作、课堂提问、模块考核、技能竞赛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各任务模块可参照表3进行评价。

表3 课程教学模块考核标准

5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演示:在第一个教学模块中打破常规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进入机床夹具拆装室,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基本上直接来自普通高中。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接触到机械加工类设备及工装设备,更别说去进行操作。如果先进行理论教学,不仅增加了授课教师的讲解难度和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因为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教师首先对选定的拆装课件进行拆装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教师对演示过的课件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对其中涉及的机床夹具在各类机床上加工特定的零件及在机械制造中发挥的作用、机床夹具的组成、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夹具体及其它装置、夹具设计方法等理论内容进行针对性、分模块内容深入讲解。

第三步:实践:按课程模块进行,对课件进行初次的感官认知和相关理论讲解后,分组让学生根据机床夹具拆卸工艺流程对机床夹具实物进行拆卸,清洗后按机床夹具的组成归类零件,测绘各组成部分的零件,并画出一张完整的装配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对机床夹具的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机床夹具的整体结构就有一个清醒认识。再通过后续的模块练习和相关知识学习,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的较好结合,从而掌握知识与动手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第四步:评价:整个课程教学按模块进行,学生的动手实践也是分模块进行的,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找出不妥之处进行讲评,采用边修改边讲解的教学方法,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一个教学模块内容完成后,对学生都有一个评价,综合五个模块内容就有总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达到促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的目的。

6 结论

经过我院高职机械类专业班级的教学实践,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内容与考核方案逐步完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动手能力普遍增强。实践证明,《机床夹具》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研究与改革发展的需要,能提升本课程教学效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拓.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床夹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肖继德,陈宁平.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29-02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对机械专业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世界工程技术迅速发展,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中国的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机械工程教育人才体系。

民办高等本科高校是充分利用我国公立高校的办学资源,拓宽多元化办学渠道,在高等院校大众化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民办高校办学还在发展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本科层次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机械工程素质,现场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由于机械专业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对民办高校本科培养机械类专业应用型的人才质量产生影响。大连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十分必要改革,建立能够适合民办高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1 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民办高校机械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大连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工程实践和技能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将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实践体系能够促进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将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在能够在机械行业一线成为应用工程师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建立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分为四个阶段包含五部分内容,有机械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工程实践、个性创新实践和综合实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体系见图1。

第一阶段:学生修完现代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后,进行机械基础实践。工程制图实践,时间为2周。工程制图实践进行一周手工绘图和一周计算机制图,使学生机械制图基本功加深,熟练计算机操作;工程训练4周,学生要完成车、铣、钳和焊接工种的工程训练,通过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对机械专业工程观初步认识;3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生动手拆装减速器,对减速器进行三视图绘制。机械基础实践阶段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加深了对机械基础知识掌握。

第二阶段:包含专业实践和工程实践。学生学习液压传动,机电传动和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课,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3周机械工艺设计训练和4周机液电综合课程设计。机械工艺设计训练时,学生独立绘制工序图,完成加工设备选用和机床加工参数的计算和选用。4周机液电综合课程设计,学生对机床、液压和电气知识进行相互融合。

工程技能实践主要包括数控机床训练,夹具课程设计环节和生产实习。5周的数控机床训练,2周数控车床训练,3周加工中心训练。在数控车床训练是对数控车床硬件和软件进行认识,进行手工编程,在加工中心训练时侧重于计算机自动编程。在学习完机械装备设计课程之后,培养学生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和工艺装备设计等能力,设置3周夹具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对的专用组合机床夹具进行设计,把机械制造技术理论和装备理论进行结合,提高了学生工艺和装备水平。生产实习为2周,学生去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机械加工现场,学生对机床、液压、电气、刀具;对工件的工艺过程,工装设备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第二阶段学生在掌握机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机械专业和工程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个性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具有学科特色的技能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工程能力竞赛、机械设计大赛、机械电子竞赛等。通过竞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硬件保证,使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CAD之后,以个性课的方式,学生可以采取自愿原则参加2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设计职业资格训练,2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设计职业资格训练。考试合格可以分别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设计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和三维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使机械制图水平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大学三年级之后学生可以采取自愿原则参加6周加工中心编程(中级)训练,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加工中心编程(中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使学生毕业就业的获得较好的通行资格。

第四阶段:综合实践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综合实践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实践是指校内毕业设计和校外毕业设计,对已去就业单位的学生以及由学校帮助联系用人单位,在校外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根据所在单位进行符合毕业设计要求的题目和内容进行。学校支持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给予提供校外毕业设计便利条件。设计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提供。校内教师进行图纸和论文的检查。校内毕业指导教师,教师选题由教学,科研和生产进行选题。第四阶段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机械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工程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的改革措施

2.1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和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对理论内容学分缩减,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方案中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总周数在大学四年教学不少于37周,实践教学学分占大学四年总学分的30%以上。

2.2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担任专业课的老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就到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没有机械行业的工作经历,因此实践经验不足、年青的教师具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工程知识存在很大缺陷。基于此类情况,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指导实习的老师从工程训练开始,首先对校内工程训练中心进行现场实习,提高基础工程实践能力。指导实习的老师对校外实习基地的产品、加工工艺、工装设备,生产流程进行观察,深入校外实训基地生产第一线。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去实习,培养工程实践素质。一年派出3名教师到企业上岗实习,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带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发展。

(2)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知识面加宽,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科研进行教授学生。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机械相关会议,加强了机械专业知识的交流,了解机械行业的发展的趋势。使青年教师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形成机械专业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队伍。

2.3 实践采用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内容上,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考核学生知识为主要部分、考核实践能力为辅助部分,考核方法不合理,对于实践能力没能较好的从成绩上体现。现把考核方式改为能力考核为主要部分、知识考核为辅助部分。在实践考核中并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加入,在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性质的考核中加入创新能力考核。对于实践中的职业资格实践考核,根据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培训、实训与考试的考核模式。

3 结语

通过对民办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构建了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在大连科技学院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为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培养高素质的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永成,刘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2-124.

篇4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事关毕业设计的成败,任课教师一定要竭尽全力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易。选题太难学生感觉无法完成任务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放弃学习,选题太易则易出现学生大多数时间无事可做的现象。选择适中的课题是执教老师首当其冲的任务。依笔者近几年的体会,选题应注重学生们生产实践的应用,既尽可能涵盖数控专业机械加工的理论基础知识,又避免理论性太强的课题。

二、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毕业设计课与传统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是一场挑战。毕业设计不是传统教学法的“我讲你听”模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非常强,更多体现的是现代教学提倡的“项目教学法”的延伸与提高。要求教师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知《机械制图》《公差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床夹具》《机制工艺》《金属切削机床》《AutoCAD》《数控编程》相关专业课内容,所选课题是对这些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教师本人最好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对本专业学生在未来生产实践中所要担负的任务有清楚的认知。

三、毕业设计的组织实施

首先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太多,以5~6人为宜;每组成员要注意学习成绩好中差兼顾搭配;每组学生要有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手工绘图、电脑绘图、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并打印相关的图纸及文档。

四、毕业设计选题举例

一个盘类零件,工件材料为灰铸铁,如右图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