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25 00:41: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学媒体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媒体论文

篇1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加强教育的现代化,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培育出具有鲜明个性和信息素养的学生,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头脑中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已成为一种应用需要。

新一轮的基础改革强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将有利于强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以学具为主的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课堂无疑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方式会呈现多样化,学习内容也会宽泛很多,活动性作业将明显增多,学生与教师之间,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他们学习的兴趣会增强,求知的热情会增加。

基于以上认识,乐平市第一小学经景德镇市电教馆同意,申请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经总课题组批准立项,承担子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营造出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媒体协调使用,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研究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与品质。

3、通过实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科研意识的提高,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质。

四、理论依据

1、学习心理学一般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学具为主的多种媒体,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美国构建主义心理学家杜威提出:儿童生来就是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自己做实验,自己在行动中接触各种事物,从而获得有用的经验。因此,教学必须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为目的。

3、陶行知教育思想: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让他们有动手的机会。

4、创新教育的学生观。好奇、兴趣是创新得以诞生的前提条件,是探究精神的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数理能力和逻辑能力才得以培养和形成。

5、新课程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学习和教育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在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全新的课堂中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五、概念界定

1、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指在教学过程中,概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具及其它各种媒体的特点、功能,选择使用学具和其它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学具和其它教学媒体和课堂教学中的特有优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成教育信息传输、反馈、调节的优化组合的教学方式。

2、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指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教学媒体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观察记录法。

3、问卷调查法。

4、对比统计法。

5、经验总结法。

七、理论假设

1、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物化为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

2、物化的过程就是引入学具和其他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发展个性品质。

3、引导得法的学具使用、多媒体使用,能促进学学创新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

八、研究对象

学校友2—5年级5个实验班262名学生。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3月)

主要工作:

1、成立课题小组,做好课题申报、开题准备工作。

2、准备学具,配置其它教学媒体资源。

3、培训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研究阶段(2004年4月——2004年12月)

主要工作:

1、做好前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运用多种媒体,开展实验工作;

3、坚持案例分析,开展相互交流。

(三)总结阶段(2005年元月——2005年8月)

主要工作:

1、做好数据统计,写出对比分析;

2、收集整理资料,分类汇编成册;

3、拟写工作总结,迎接课题验收。

十、研究过程

本课题至今已经历了实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现对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一)积极主动创造条件

本课题实验对学生成长有益,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益,于是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完成了三大建设。

1、组织建设。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迎春为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教导处副主任郑旦为主任的课题实验管理办公室和以各年级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实验小组。组长调控实验方向,主任指导实验过程,实验教师实施课题实验。做到了分工分责,责任到人。

(1)、张荣老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2)、余竟成老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3)、徐金美老师主要研究激发课堂活力的策略。

(4)、黄晓瑜老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求学的策略。

(5)、邱笑阳老师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尝试学习的策略。

以上教师为实验点上教师,他们还负责发挥课题辐射作用、示范作用,帮助本组本校其他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

2、硬件建设

为使课题开展顺利进行,并保证实验效果,我们添置了以下硬件设施:各学段相关学具、教具、彩电、影碟机、摄像机、数码相机、投影仪、微机、扫描仪、刻录机。

3、资料建设

为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可行性,使实验留下可供对比、参考的有关数据,我们设计了前测问卷调查表,就学生是否欢迎学具等多种教学媒体进入课堂等问题开展调查,调查后统计得出结论:90%以上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课。自己能动手操作学具学习,课上有电脑课件、录像的演示,这是他们在数学课上最感兴趣的地方。

(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以学具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于反思后总结。

1、课题组成员在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严格依照计划要求实施实验。

2、课题组坚持每月开交流会,实验教师就各自实验中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每月写出特色教案、教学反思、每学期在校内上一节课题示范课。

4、实验教师在每阶段实验即将结束时,对照工作计划和具体实验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写出阶段实验报告。

5、实验教师在实验总结阶段将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一并上交课题组收集。

以下表格中数据可体现课题组成员日常课题工作情况

十一、实验成效

开展本课题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人。近三年的实验,我们认为主要取得以下三方面显性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媒体是教师构建学习情境的途径和手段。各种教学媒体既有自己的功能,又有其局限性。只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最佳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教师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为没有兴趣的课堂是残酷的,是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利用学具等各种媒体创设出不同的学习情境。

下面是两组对比分析数据。

1、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对比表

实验人数:262人

2、2004—2005学年度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课堂使用多媒体情况的对比

以余竟成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观察物体》为例:课始引入时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出示“6”,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它是几?得出结论:不同位置看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新授时出示教具:正方体箱子,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只看一个面,怎么看,是什么面?(2)怎样才能看到两个面?三个面?(4)还能看更多的面吗?学生通过亲眼观察、动手触摸,站在不同角度去体验,得出结论: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接下来分组做小游戏:木头人。各小组长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小组成员分别站定在某个角度,找准位置观察,引导他们认识什么是正面、上面、侧面,最后,同学们可以下位,到教室内找物体的三个面,并在相应的面上贴上写有名称的纸条。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很多学生找到了讲台、门窗、书本、文具盒等物体,有一位同学竟然别出心裁把纸条贴在了前来听课的一位老师身上,还一本正经地向大家介绍,哪是正面、上面、侧面,当时,课堂教学达到了,因为余老师十分灵活地肯定了孩子的发现力、创造力,赢得了满堂喝彩。

(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对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事情感兴趣。于是教学中,教师们便依据这些特点,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动画卡通人物、动物,在使用学具时选择各种具体、生动、漂亮的物体,为他们提供生活场景再现,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提高。而高年级学生对一些事物已有自己的见解,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愿意进行较深层次的讨论。所以,在他们具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教师不再注重只设计简单的直观的情景,而是要利用多种媒体给他们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自己尝试、参与、发现、归纳、概括、验证、总结中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便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是从学生的需求入手,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过程。

例如,张荣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多种平面图形组成的一幅美丽的图,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并想一想,你在哪儿见到了角?这一设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十分乐意地、积极主动地找呀、想呀,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张老师又通过示范折角,让学生动手摸不同的角,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接着,张老师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操作,巩固认识,最后又用了画角、比角、剪角、摆角等各种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学具操作率达100%,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个性品质得以发展。

再如,徐金美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学具操作,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2、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比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在这堂课上,教师精心设计了课件,耐心引导学生分小组用小棒搭长方体框架,带领学生展开探究与交流,整堂课设计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性极强,最主要的是,结论是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得出的,孩子们的能力和个性品质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展。这样的课扎扎实实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

(三)提升了青年教师专业修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题直接参与者,均为我校青年骨干教师,他们都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有立志奉献的精神,都乐意在课题实验中不断探索,努力进取,使专业素质有更大提高。近三年的实验,对这批教师的确是一次考验、一次锻炼,他们以实验为契机,结合新课标改革,积极主动地投身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不仅能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条件制作、使用教具、学具,而且懂得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网络加强信息的搜集;他们不仅自己善于反思、总结、积累,而且乐于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他们不仅丰富了自身理论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研究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带动了一大批各学科青年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在每学期的全市对外开放月、开放周活动中,郑旦、张荣、余竟成、徐金美、黄晓渝、邱笑阳老师都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示范课任务,他们无论执教哪个年级、哪门课程,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课和上课中,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效果非常好,在乐平乃至景德镇市都有推广价值。其中,郑旦、张荣、余竟成三位教师被评为乐平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徐金美被推选为乐平市第一小学唯一的校级“数学学科带头人”。

过硬的专业素质带来了一连串令人欣喜的业绩。课题组组长张迎春撰写多篇电教论文,其中《为有源头活水来》、《创设情境以情育人》获省级一等奖,《“优秀电影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有效性提高”课题实验报告》获省级二等奖,《润物细无声》、《将优秀电影融入思品课堂》获省级三等奖,她执教的自然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获乐平市一等奖,参与制作CAI课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获华东协作城市优秀CAI课件奖。课题组组长郑旦撰写论文《浅议合作学习》获景德镇市二等奖,她撰写的案例分析《利用多种媒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获中央教科所三等奖,她执教的电教优质课《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获景德镇市二等奖。课题组骨干教师张荣潜心钻研课题,撰写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合理的情境创设》分别获乐平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她撰写的案例分析《利用学具操作,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获中央教科所三等奖,她执教的《剪窗花》一课获景德镇市二等奖,她设计的CAJ课件《年、月、日》、《时、分、秒》获景德镇市二等奖。课题组骨干教师余竟成将课题实验和新课程改革灵活地融合在一起,她执教《观察物体》、《千克和克的认识》均获得景德镇市新课程改革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青年教师徐金美不仅多次在乐平市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乐平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而且撰写案例分析《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获中央教科所二等奖。青年教师黄晓渝执教自然课《水的净化》获中央教科所三等奖,他撰写论文《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获景德镇市三等奖,青年教师邱笑阳执教示范课《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获得了听课者一致好评。可以说,是本课题实验使一批数学教师在业务上走向了成熟。

十二、问题与建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堂上部分学生操作学具方法不当,而教师有时无瑕顾及指导纠正。

2、实验组织过程中,有时存在欠及时交流的现象,课题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3、课题研究成果,就具体操作做法谈得多,上升到理论的策略层次则明显不足。

篇2

2采用网络互动平台为主的协作教学策略

改变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现状,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学习是当前此专业课程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良好平台,一方面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实时地、在线地提供信息交流空间与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为他们提供非实时地的信息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建立Moodle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专业课程的实际内容进行在线学习与讨论,甚至可以实施作业提交与合作交流学习等。是采用网络互动平台为主的协作教学策略的流程图。从这个流程图来看,教师、专家与技术人员等可以在教育机构以及软件企业的支持与指导相互合作打造网络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展开教与学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网络互动平台上安排教学问题、教学案例、创设学习情景,向学生导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主题以及学习重点等,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巧设各种学习疑问。其次,教师和学生可以采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与探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亲手自己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设计实验,然后进行自主探究。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协调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合作小组,引导每一组的小组成员实施交流与讨论。第四,针对各个小组的学习交流成果,教师可以给予科学评价,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深入探究。第五,教师可以全面归纳总结一下学生所取得的各种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篇3

,基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的媒体以其日益丰富多彩、灵活自如的表现和形式,已发展成为一种信息产业。同时,各种各样的媒体也被引入教学领域,不仅为教学工作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而且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媒体的使用还不尽完善。笔者认为,教学媒体究竟能否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还应落实到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问题上,这一点恰恰是许多教师都掌握不好的。人机匹配涉及人机恰当结合的问题,对它的深入了解将会为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恰当使用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求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人机匹配的定义

人机匹配并不是什么新兴起来的概念,自远古起,它就已经存在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之中,只是当时没有人提出“人机匹配”这个词语。《辞海》中将“匹配”解释为:组合最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人机匹配”简单地理解为:把人与机器恰当、适合地组合/结合起来,以达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这里所指的“机”是广义的,包括人在任何情况下所使用的所有人造器物。当然,人使用“机”的意图和作用也是极其广泛、多种多样的。

在人机工程学这样一门让技术人性化的科学中,强调将人和机器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人机系统。处于同一系统中的人和机器只有协调合作,才能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但人和机器要做到协调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人的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很难控制。

二、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

(一)教学媒体的发展和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体。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从教师的体言传授和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这两种渠道获取信息外,教学媒体便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学媒体的发展相继经历了语言媒体、文字媒体、印刷媒体和媒体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教学媒体的科学性、技术性、多样性越来越强,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教学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它能够记录、存储、再现并远距离传送各种教学信息,还能加工处理信息并与学习者进行交互;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总之,现代教学媒体的种种优越性使远程教育、个别化学习、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等成为了可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人机匹配的启示

就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而言,“机”就是指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从最传统的粉笔、黑板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机。而“人机匹配”则是指人与教学媒体的恰当结合,也可以说是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人机工程学指出,要“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把人作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工作效率更高。”这说明在人机匹配中,要把人作为主体和中心点,人不是被动地去适应机器,而是与机器共同组成人机系统来完成任务。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用户是教师,教学媒体是教师教学、科研、开发、管理与改进教学的工具;教学媒体应该适应和满足教师的各种需求,二者组成的人机系统要很好地协调工作,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人机系统中的“人”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的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对某些教学媒体如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一直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有些教师即使已经认识到了教学媒体的优越性并将它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他们并不能恰当、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有时甚至盲目滥用,根本不考虑有没有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能不能接受,也就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了。

在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系统中,教学媒体不仅要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学生方面的因素。因为教学媒体是教学教、学生学的工具,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学习。所以,虽然教师对所使用的教学媒体有自主选择权,但他们也不能只凭主观臆断,除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外,更多的要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和教学媒体的协调合作来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服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而每个学生又有各自学习的个性特征。即使是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个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事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这些都是很难掌握和控制的。

三、如何提高人机匹配的效率?

就广泛意义上的人机匹配而言,如果想要最终获得最优的工作效果,就必须做到人与机的恰当结合,这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所选用的匹配方式要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能够使人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所在;要使人操作起来方便、省力,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其信息流程和信息加工过程要使人容易接受和掌握,差错要少;要有利于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最大效率,但又要避免对人提出能力所不及的要求;不能把人安排作机器的辅助物,机器是为人服务的等等。这些是任何形式的人机匹配都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也不例外。

再者,教学媒体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由于它在教学的实际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并不是可随意选择的,所以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还需要符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围绕着教学和教学目标展开;符合学生的心理;并非任何一门(节)课都需要使用教学媒体,要适时、适度地使用;不存在超级媒体,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恰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长……

笔者认为,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人机匹配效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与教学媒体的交互、学生与教学媒体的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要素,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三个要素。教师传授教学内容,学生接收,教学媒体是传递媒介,由此可见,教学内容始终贯穿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的交互关系中。如上图所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体建立以下三种情况的交互:(1)教学媒体能够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完全接受了教学媒体并能够方便自如、恰当地使用它们;(2)教学媒体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学生为出发点传递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从教学媒体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中学习知识、获得乐趣并能利用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3)教师能以学生为中心点安排教学活动,利用教学媒体设计学习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中与师生共同合作交流……只要将这三方面的交互处理好、实现好,教学过程中的各大要素就能各显其能、融会贯通,真正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学会的,这需要教师多年不断的探索发现、学习,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媒体的日益发展对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媒体知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校方面要加强教师关于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外,国家和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高对教学媒体的重视程度,尽快让先进的教学媒体在各级各类的院校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设计出更多符合各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等等。如果各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促使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最终将能够得以实现。

篇4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作为山东省东部欠发达地区的临沂市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包括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改革。为了解高中多媒体教学情况,笔者走访了临沂三中、临沂四中、临沂四中分校(乡镇高中)、临沂师院附属中学等几所高中,对各学校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情况、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观”、“多媒体教学技能”、“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临沂市高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意识较淡薄

虽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8年暑假山东省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但目前临沂市高中“经验型教师”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表现出了抵触情绪。他们认为,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他们的思路清晰、讲述条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有时反而讲不明白重难点;年轻教师虽然对课件制作技术掌握得稍好,但由于教学负担重、压力较大、缺少充足的时间,制作出的课件质量也不能保证,根本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2.教学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美观漂亮却内容匮乏的黑板报。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但许多课件都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三大功能。而且由于课件的开发技术还不成熟,整个教学都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的。因此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组织课堂活动,不能像教师一样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觉察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回答,结果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屏幕、记笔记,学生淹没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学习变得既枯燥又使人疲劳。

3.学生的多媒体“排斥心理”

现在的高中生还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枷锁,相对于多媒体教学,学生更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们早已习惯了“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之下,当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他们反而不适应。在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还认为教师这是在“偷工减料”(因为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省去大量的书写板书的时间),或不负责任。

二、高中课堂有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1.加强硬件资源建设,建立软件资源库

现在计算机装备还没有普及到每个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更少,而拥有校园网的仅有市区的几所学校。还有一些学校的装备很落后,已不能适应多媒体教学,因此增加硬件设备或将现有计算机升级,是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前提。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临沂市区有些学校(临沂三中、四中)硬件建设还比较好,但是软件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学课件却极其缺乏,教师为应付教学需要制作出的教学课件质量不过关,而且每个教师都要为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堂课的教学制作课件,这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如果学校可以购买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或者找既懂教学又有技术的教学者开发教学资源,制作一些质量上乘的教学课件,逐渐建立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以便随时拿来使用,那将大大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软件开发中要特别注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单一媒体教学的不提供,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媒体的协调作用。

2.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

(1)根据不同科目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课件类型

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航,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根据教学任务或活动主要将课件分为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题库型、教学游戏型等。

课堂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一般是为了解决某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而开发的,它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提示,反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主要用于课堂演示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型的课件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反映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提供相应的形成性练习供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并设计许多友好的界面让学习者进行人机交互活动。利用该类型的课件,学生可以在个别化的教学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模拟实验型的课件借助计算机防真技术,提供可更改参数的指标项,当学生输入不同的参数时,能随时真实地模拟对象的状态和特征,供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探究发现学习使用。题库型的课件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游戏型的多媒体课件与一般的游戏软件不同,它是基于学科的知识内容,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不同的科目,要根据学科特性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课件类型。

(2)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体现课件的实用价值

应用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多媒体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学,辅助学生的学习,因此,既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又注重课件的实用性就显得尤其重要。高中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较强,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既不能把课件变成教材的翻版,将需要讲授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搬到课件中,提供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加入过多的图片、动画与声音效果。

3.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转变,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还要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否则,再先进的设施也只是一种摆设,一种渲染现代化教学气息的道具。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004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山东省于2008年暑假开始了面对全体中小学教师的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临沂市的所有中小学教师也都参加了,并进行了技能测试。这次远程培训对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一次培训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全国或全省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不是一件易事。对学校而言,也可以通过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硬件的能力。只有这样,把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等多种目的才成为可能。

三、结束语

高中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提供是新课程提高教学的必然途径,是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手段。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如何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这一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仍然是值得关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违背教学的初衷,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4-1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