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19:04: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瑜伽课程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成立机构,健全制度,保证义务教
育课程改革实验顺利推进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实验工作。
*年9月,我市成立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课程
改革的宏观决策,统筹规划,组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
责课程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年9月,我市召开全
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副市长李卓彬、教育局局长华同旭、教
育局副局长陈茂林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市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作了
动员和部署。*市教育局先后颁发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
意见》、《关于我市中小学*年秋季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的通
知》、《*市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制
定和颁发,为我市课改工作提供了依据。
参照市的做法,各区、县级市也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由区、县级市政府主管领导亲自挂帅,加强领导的力度。颁发各种文件指导、监控和规范课改实验工作。截止*年1月,我市各区、县级市共出台关于课改的有关文件153项,从制度上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我市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课改通讯》,目前已出9期,登载课改文件,宣传课改理念,报道课改动态,交流课改经验,对促进课改信息畅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认真学习,强化培训,把握课改精神实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坚持新课程实验的正确方向
教师是直接推动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新一轮课改成败的关键。切实抓好新课程实验相关人员的全员培训工作,决定着课改实验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市对新课程师资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共举办培训1585场次,培训665706人次。其中,*区共举办培训328场次,培训588900人次;番禺区共举办培训82场次,共培训13444人次;海珠区共举办培训550场次,培训11538人次……。我市新课程教师培训内容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类,通识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现代课程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评价改革等内容。学科培训内容包括:学科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说明,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新教材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在培训方式和培训策略上,强调培训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突出参与式,体验式培训。许多区、县级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芳村区采取“由点到面、辐射互动、研训结合、保证实效”的原则,实施三级培训的策略;*区把新课程培训分为“两段”、“三类”,即“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两段,“通识培训”、“学科专业培训”和“校本培训”三类;荔湾区以先导性培训、全员性培训、同步性培训、研究性培训、骨干培训构成集中性培训,通过业务部门经常性到校调研指导等方式开展过程性培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把握课改精神实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教研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实施
各级教研部门是引领与推进新课程实验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以课改作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教研室作为课改参谋部、指挥部的作用,使教研室成为课改工作的研究室和指导室、教学管理的业务室、教师培训的导师室、收集与传递信息的情报室,教研员成为课改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和促进者。特别是各级教研部门开展的听课调研活动,通过面对面与教师、学校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的肯定与欢迎。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宏观指导,*市教研室中小学各学科针对我市课改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评价方式、课程资源开发、保障条件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指导意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提供指导。
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是经常性开展新课程实验教研工作,促进课改工作深化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近三年来,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为实施新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作好理论准备。各学科教研会都组织了全体理事以及各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多次的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去认识本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使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义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如:地理教研会采用了“集体学习、科组学习与个人学习”三结合的方式,音乐教研会先后在*城区和番禺组织教研员进行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学习。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例如,中学数学教研会在市教研室中数科直接指导下,制定了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引领和常规的教材教法研究这两个互动的平台、互动的策略去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在*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的引领之下,对其中包含的一百多个子课题分成6个子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同时,以这些专题研究为依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了教材教法分析,到农村薄弱学校对口“扶贫”等工作。化学教研会加强对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由市教研室化学科牵头,成立了“*市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中心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重大课题;沟通各区(县级市)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信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到学校听课调研,及时提出对教学质量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策略。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教师上岗培训。三年来我市实施的市、区、学校及教研会举办的四级培训中,市教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此外,还开展了一些专题学习,例如英语教研会开展的英语课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教学方式的转变、任务型学习的模式、教与学的策略、评价测试理论、合理处理教材等。四是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化学教研会提出了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带动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英语教研会成立了5个专题理论研究小组:高考备考策略研究小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小组、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研究小组、初中新教材教法研究小组和竞赛小组。每年召开年会,为教师们提供了宣读论文、交流心得的平台,并开展了论文评选活动。音乐教研会启动了《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课题。目前各区已基本完成选点、确定实验班级和实验人员、进行方案研究等实验工作。五是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许多教研会向教师提出了要求:在每堂课的实施过程中在要对照新课标认真备好课,在课程实施中做好课堂空间的管理、课堂时间的管理、课堂行为的管理。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进行课后反思,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进,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许多教研会还不定期地举办优质课的观摩、学习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录像”、“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五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教研会在教研活动上多次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指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例如英语教研会通过举办“初一英语词汇竞赛”、“初一英语手抄报”、“初二英语听力竞赛”、“初三英语综合能力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TopShow”表演等活动来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是开展发展性评价研究,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会按照*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规划,组织各区、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探讨与研究,构建适宜本区教学实际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以校为本开展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是打造学习型学校,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举措,是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实现理念与实践相统一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活动在各区、县级市学校蓬勃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区以区域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举办了“*区小学校本教研研讨会”;芳村区积极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如对比教学模式、课例分析模式、课题研究模式、观摩研讨模式、学校沙龙模式、论题答辩模式等,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从化市召开了“以校本教研为主线,以案例研讨为突破口,推动农村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的现场会;荔湾区全区启动了“校长负责、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个人反思”的校本教研;白云区构建了以区教研室为指导、以学片为核心、以学校校本教研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天河区采取“以点带面、滚动发展、从局部到整体、层层推进”的工作策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如“联系人工作制度”、“区域校本教研评估制度”、“校本教研沙龙与开放日交流制度”、“教研员体验教学制度”、“联片教研工作模式”等,被教育部定为《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项目》国家基地。
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点,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组织开展新课程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共8683节,其中,海珠区多达3476节,从化达1030节,*区达888节。这些活生生的课例一方面反映了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课例的研讨,又推动了新课程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课题引领,深化科研,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科学化水平
以科研带动课改,以科研提升课改,把教育科研的重心转移到课改实验中来,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策略。课改实验启动以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课题展开行动研究,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生活的一部分,校校有课题,人人勤钻研已蔚然成风。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申报立项关于新课程实验的科研课题共计1894项。其中番禺区达686项,*区达638项。越秀区以区域性三大重点课题《教学行动研究与现代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究》、《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性评价研究》统领新课程实验的教育科研工作。天河区颁布了《新课程实施研究课题指南》,开展课题负责人培训,并通过评估、规范全区的科研工作。*区实施课改实验与与教育科研同步,形成“实验过程课题化,实验总结科研化”的经验。黄埔区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为思路,从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花都区在全区各校建立和完善科研制度,加强立项课题管理,把集体备课和一般教研活动纳入科研轨道,开创了“一般教研科研化”的新思路……
(五)加强课程管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课改实验损失,保证课改实验质量
义务教育新课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强课程管理,以保障新课程的正常、良性、有效运转。我市按照广东省关于“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课程设置模式”的要求,确定课程设置,认真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各区、县级市根据*市教育局制订的《*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试行)》,制订本区、县级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实施意见,并指导学校编制科学可行的周课程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市和各区(县级市)由教育行政领导、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代表组成教材选用委员会,从有利于课改的稳定推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出发,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认真确定本区、县级市的选用教材。各区、县级市按规定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积极开发地方与校本课程,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共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549门,其中番禺区多达171门,海珠区达152门。
评价是加强课程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育局颁发了《*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意见(试行)》,以发展性评价作为*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核心主题,推进了我市在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有力促进新课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一批试点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两年来先后在市六中、南武中学、人民中路小学、*市卫生学校召开了四次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现场会,以《*课改通讯》为阵地,出版了三期《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专刊》,多层面、多角度展示了我市中小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防止课改过程中轻视知识,忽视质量的倾向,切实保证和提高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市教育局*年6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通知》,建立全市性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抽测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控。到本学期为止,我市已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各年级进行34科次纸笔质量抽测,在二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组织英语口语和生物等学科的非纸笔抽测。并对已进行抽测科目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发现问题,改善教学,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最大限度降低了课改所带来的质量损耗,确保了课改实验的质量。
(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形成区域性推进新课程实验的策略与特色
我市区域广阔,不同区、县级市之间经济、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新课程实施。各区、县级市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步形成了区域性推进课改实验的不同策略和特色。*区以“整体启动,同步推进”为原则,以“分段视导,全程跟进,全面指导,分点突破”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策略,注重试点带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试点检测校、学科试点和中心备课组的示范、辐射作用。天河区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等组成课改专家组指导课改实验,以评价改革研究作为推进新课程实验的突破口,深入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研究、口语评价研究、学生学业多元评价研究;建立由教研室牵头,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区进修学校、电教站参与的联合督导工作机制,全方位了解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和解决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确保课程改革依法规、按计划、创造性地实施。从化市针对农村山区县市的特点,提出了“着眼整体、着力乡镇、以城带乡、以研促改”的工作思路,采取“以校本教研为主线,以案例研讨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农村课改向纵深发展”的工作措施,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山区推进课改实验的有效途径。番禺区确定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培训提升、研究推动;评价导向、典型引路;专项突破、深化改革;把握契机、实践创新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区—片—镇—校本”和“教研员—特约教研员—中心教研组成员”的教研网络及督导评估机制,开展教学新秀、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案例等评比活动,促进大区域课改工作。……
(七)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借鉴是提升课改实验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编制、出版关于新课程实验的论文集、案例集,召开报告会、研讨会、现场会是进行课改实验工作总结、交流的重要途径。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编制、出版反映课改实验成果的论文集、案例集共计544件,其中,*区、海珠区分别多达162件。各区、县级市在课改实验中组织召开新课程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展示会共计1437场次,其中海珠区达379场次,*区达234场次,从化市达157场次。这些类型会议中,现场展示会因其准备充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研讨深入而辐射范围广,影响力较大。如:*年4月*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场会在*区召开,700多人参加了大会,*区的做法及经验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大推进了我市课改实验的进程。*年4月的“*区小学校本教研研讨会”,200多人参加了现场研讨活动,*区校本教研的做法及经验得到推广,也进一步推进了对校本教研的研究与探索。从化市于*年3月和*年12月的两次课改现场会,展示了他们在农村地区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的探索与突破,参加研讨人数均超过1000余人,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各区、县级市的课改现场会不仅在全市范围内搭建了一个探讨问题、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水平和工作成效。
二、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初步成效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课程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断转化为教学行为
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内容与实质逐步理解、认同,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校长的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生观的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仅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得到体现,这与以往教学中“目中无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发现,很多实验教师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始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结论,同时注重学生思考、比较、选择、判断、质疑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衡量学生。
其次,课程观的转变。新课程实验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仅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对课程内容不断解读、不断创新,对课程资源不断开发、不断整合,增强了课程调适意识与课程创生意识,新课程让教师感到了一种民主、开放的文化氛围,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再次,教学观的转变。新课程实验中教师不再把教学过程当成简单的“讲授——接受”过程,而是成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对话与交往的过程,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与分享的过程,师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
教师观念的更新,课程意识的增强,端正了教学指导思想,大大改变了教学面貌。正如*三中在总结中所说:我校在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以来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互动教学、开放式考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等日益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迸发出积极投身课改的热情,学校的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中在总结中写道:课改以来学校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教师启发式教学多了,学生提问和发言多了,课堂气氛也变得十分活跃起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被大量使用,往日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已基本得到遏制。形成多种多样的学生评价方式,考试分数已经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个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大的动力,也是促进课改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市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提高,对课标的理解日益加深,对新课程实施的自觉性日益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验在我市正积极推进和稳步实施。
(二)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新课程实施的中心,促进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角色有所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沿着有效的方向发生积极的变化
课堂上的变化是衡量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继续深化课堂教学优化研究,探索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优化活动。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大量的课堂教学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市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并积极地尝试和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途径与原则。可以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总体面貌在新课程推动下还是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课堂教学目标的变化。老师们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想象、试验、质疑、发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经历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结论与过程有机融为一体,知识、能力与情感和谐发展。
(2)课堂上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平等,课堂气氛变得和谐与活跃。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出现了平等、民主的关系,课堂的气氛格外活跃与和谐,大大克服了原有课堂上教师“一言堂”与“一讲到底”的沉闷状态。
(3)教与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纵观全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日趋灵活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有所尝试和运用,照本宣科、单纯说教的现象正在减少。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价值引导者、新课程的探索者与研究者。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教师不再拘泥于按教案的程序机械展开教学,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在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有成效。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重组内容,整合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搭建阶梯、拓展思维、引导探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4)课堂日益走向开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在新课程实验的课堂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思想有所解放;教材不再是死的教材,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调整、拓展,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突破了课堂的时空局限;学生与老师更加紧密地交流与沟通,可以有各自独立的理解与个性化的表达,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与辩析,师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在课堂上教师注重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成份,运用教育机智,适时调整预设环节和改变教学策略,展现了师生活动的真实性与鲜活性。
(三)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缩小了实施的课程与学生获得的课程之间的落差,保证了大面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中,始终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理解各门课程的育人目标与内容特点,认真钻研新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努力掌握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我们一致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市教研室在充分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教学实际,制定了《*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现阶段研究专题,以及教研方式改革等等,帮助教师更好理解新课程,把握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这些学科指导意见,可以说是我市教研人员与实验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进行积极探索的阶段成果。
除此之外,各学校、各学科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图书资料、网络媒体、社区家庭都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建成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库,教师的教学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重要转变。在这方面,我市大部分学校都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网络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开发、积累、创造了大量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资源,扩大了教师的视野,超越了狭隘教学内容的束缚,激活了师生经验,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尤其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不断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力支持了新课程的实施。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与技术得到广泛普及与运用,新的适应新课程实施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在建立
两年多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与支持作用。发展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评价目标与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重视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接受性等先进理念逐步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多元评价技术与方法得到普及,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与学生、教师的发展过程自然融合,使评价真正发挥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发展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新课程的实践探索活动中积极尝试,改革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创造了大量鲜活的、有一定价值的评价研究经验。比如,我市初中历史学科的开放性考试实验,小学数学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探究,中大附中的多元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华康小学的“表现性”评价探讨,广大附中运用发展性评价进行作文分点升格训练的经验,南武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123中学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方式”,协和小学为学生建立“小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手册”,109中学“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六中开展初中语文听力水平发展性测试与评价的探讨,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步步探索的足迹,标志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正不断为广大教师所理解、所运用,并在新课程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调控、促进等作用,一个包括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以及相关评价在内的、具有*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在发展中逐步构建。这个评价体系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理念、内容、形式方面都带有创新性,重视了传统评价方式与现代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成果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已在我市众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杠杆。一些学校以发展性评价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学校内部考试改革,初见成效。
(五)适应新课程实验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课程创生与开发能力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开设,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新的学校文化正在建设之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赋予了学校和教师较大的自的同时,也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市基层学校在努力重建学校管理方式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首先表现在校长管理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充分信任教师,依靠群体力量和智慧,增强教师自主意识创新评价制度,都是大家共同的做法。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各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制定了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保证了新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落实。比如,越秀区豪贤中学就十分注重探索在新课改视角下的学校管理策略,在新课改中重建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再生学校课程文化;海珠区实验小学则以过程管理、教师管理、质量管理为内容构建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有效推动了新课程实验目标在基层学校的有效实施与达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课程设置中给予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空间,一方面体现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之中某些内容的开放性,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国家设置、地方指导,更重要的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另一方面是三级课程管理概念下提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这都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应该说,*市中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市教研室对*年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专项调研结果分析,我市有很多学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比如海珠区52中学、芳村区何香凝纪念学校、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区中星小学、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白云区江高镇中心小学等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做了深入、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学校的实施策略与课程体系特色。作为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的增城石滩港侨中学确定了《增江河流域探究》作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主课题,该课题主要结合增城的母亲河“增江河”沿岸的文化、历史、环境、生态、风土人情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学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的精神;海珠区教研室中学部以群体力量参与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指导,发挥了很大作用。
此外,我市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资源优势,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富有个性的学校课程。比如,广雅中学就有《简明校史》、《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指导》等十多门校本课程的开发,89中学的《科技·人文·绿色》综合课程,97中学的《艺术人生》、《健康人生》和《情系珠江》,番禺区星海中学的《心理健康》,白云区矿泉中学的《校园文化》课程,南武中学的活动类课程等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市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个做法是用课题引领的方式进行试点,作为广东省和*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广东地域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及其开发策略”和“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市教研室牵头,在*市内15所中小学进行试点,通过“培训——总结——开发——研制——推广”的程序,开发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总结出不同的开发路径与模式,在国内相关领域和一定范围内产生很大反响,其课题也纳入了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之中。近日,作为该课题研究的首批成果——由东川路小学、协和小学、京溪小学、环市西路小学、石湾中心小学编写的五本著作正式出版,体现了我市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另一个在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滚动立项的课题——“*市中学语文学科教师编制实施校本课程的研究”是从学科角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十多所中学开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也在整理之中。从全市范围看,尽管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仍有很多误区,开发的课程的水平也有高有低,但是仍不乏一批有一定价值与水准的校本课程涌现,为新课程实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将为学生个性张扬、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促进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将大大推动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
(六)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新课程实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契机。所以,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课程理念与课程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主体精神的确立,整体意识的增强,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传授,使老师们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教学中的问题。
(2)专业知识的扩张,学习能力的提高。按照新课程实验的要求,老师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真正地成为终身学习者,不仅向书本学,向同伴学,还要向学生学,到社会实践中去学,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3)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提高。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学习选择和利用书本之外的课程资源,学习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他们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4)教研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实验所提倡的校本教研已在我市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学校创设的一种新的教研文化和教研方式。广大教师在理论引领之下参与到学校课程实施的研究之中,发挥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学,开展研讨,探讨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性、普遍性的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策略,这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不仅创造了一种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也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外,在新课程实验中各区县、各学校围绕着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广泛地开展行动研究,使这种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蔚然成风,逐渐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工作的需要,由此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并以科研带动课改,以科研提升课改实验水平,这应该说是新课程实验带给我们的可喜变化,也是课改深入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这次课程改革由于时间紧迫,涉及面广,理论上准备不足,实践上各种条件不够充分,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与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特别是学校一级课程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这次课改,国家在课程管理体制上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明确了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最终落脚点在学校,因此,学校的课程管理意识和水平,将对新课程实验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旧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当前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课程管理的意识不强,课程管理水平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把课程管理简单视为课程执行,把课程管理过程看成是一种机械的“上传下达”的被动过程,从而在课程实施中以标准划一的课程内容要求学校和教师,使不少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出现了趋同的倾向。二是在课程管理上存在有厚此薄彼,随意加减课时的现象。某些学校在管理上仍然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目标,把管理的重心过多地向某些传统的考试科目倾斜,同时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削弱了对“非考试科目”的投入,使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得不到全面落实。有部分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最能体现学校课程管理自主性,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具有不可低估作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实施或是有名无实,或是以课外活动取代课程的实施;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脱离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重形式轻内容、重材料编写轻开发过程等现象不在少数。在新课程实验中,学校如何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有选择地开设地方课程和有针对性地开发学校课程,提高学校管理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二)对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尚有偏差
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理念的更新,还是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要求都较以前历次课程改革的力度大,触及面广,然而,不少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
在对新课程目标的理解上,一方面是混淆了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区别,常常把理想的课程目标当成标签,机械地把它贴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以至许多课堂教学常常缺乏学科特点,目标欠具体,内容重点、难点不清楚;另一方面是人为地肢解课程三维目标,某些新课程实验课例把教学过程割裂为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若干个阶段。把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割裂开来,看不到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需要统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同时实现的。
在对新课程内容结构的把握上,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方面是改革步子不大,拘泥于教材,过分偏重知识教学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是矫枉过正,出现了过多以学生活动取代知识学习的现象,如部分课堂教学削弱间接知识传授的力度,把课程实施重点放在学生通过体验构建知识体系,把获得直接知识与接受人类发现、整理的间接知识的过程人为地割裂开来;部分教师把教学内容的重点过多地偏向与学生兴趣和经验相联系的生活内容,而忽视了学科内在的规律,把强调课程面向生活、教学联系现实与重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对立起来。
在教学资源的处理上,存在着过于依赖文本和忽视文本两种倾向。一方面不少学校和教师仍然把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忽视生活资源,缺乏充分利用文本以外课程资源的能力和信心,以致学生所关注的教学内容比较匮乏,课堂教学成为搬运教材和教参的过程;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网络资源和其他非文本资源的作用,而忽视了文本资源包括教材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导致了教学过程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常常忽视了我国传统教学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尽管令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但是一些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活动,形成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在对待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在摒弃了过去的“满堂灌”的做法之后,不少教师在运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由于忽视了课程的内容,忽视了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要,不加区别地一律把“讨论”、“互动”派上用场,甚至在难以形成问题的内容上也让学生去开展“探究”和“发现”,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之间的联系,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出现了课程实施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倾向,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课程实验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广大的一线教师。但从当前面上的情况看,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成为阻碍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绊脚石:一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师在专业修养和学习能力、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加强。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是脑袋指挥不了身体,思想上认识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但陈旧的教学手段仍在使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东西仍然残留在教学过程之中,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还不太多,形成了新课程要求与实践之间的较大的落差。二是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学科型的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实验的目标落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正确地把新课程目标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融合成有机整体,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将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经验、面向生活与社会的变革和适应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需要等方面,我们的办法还不多。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办学条件困难的学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或因缺编而随意顶替,甚至不能正常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三是当前教师的负担普遍过重。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的学习任务、教学任务不断加大,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有所缩少,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束缚。
(四)新课程实验的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支持系统尚需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应该把课程改革当作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当前仍有一些政府部门,在思想上对课改重视不够,把课改等同于一般的教学业务工作,认为那仅仅是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的事,在经费投入、教师工作量计算、学校资源配备、班额控制等配套措施上给与的政策保障还远远不够。部分地区对新课程实验的投入不足,新课程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较为突出。当前,适应新课程要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的场室、实验设备、活动器材,在许多一般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显得严重不足;实验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的实验仪器标准迟迟没有下达,使学校实验设备的配置滞后;另外,中学新教材要求部分学科的实验量和实验内容较原教材要增加3倍左右,但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却没有增加,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的要求。
由于对新课程实验重视程度有差距,我市当前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新课程实验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方面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受地域、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学校办学条件所致外部条件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思想观念、工作态度、改革措施等内部原因带来的差距。个别区、部分学校对新课程认识不到位,培训走过场,措施不落实,对新课标、新学科、新教材的研究缺乏力度,新课程实验工作推进缓慢,与先进的地区、学校存在较大的反差。
课程改革并非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因为它关乎到整个国家今后的发展水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是,当前社会各界对课改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均较低,家长对课改的理解也远远不够。学校在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的活动中,难以得到社区以及各类文化、体育机构的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服务场所等配套设施远远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社会舆论尚未形成有利于课改健康发展的氛围,常常出现学校轰轰烈烈搞课改,社会和家长却对学校的做法大泼冷水的现象;社会和家长均不同程度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偏向。保障条件不完备和支持系统不健全,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
下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进一步深化的对策与意见
针对前一阶段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今后的新课程实验,我们将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深化”的推进策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理解新课程实验的精神实质,把握课改大方向,积极探索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措施。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级政府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支持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促进教育发展是政府所承担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放在本地区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上,充分调动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加大对新课程实验支持的力度,继续在人力、物力和各种配套政策上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新课程实验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要积极、主动协调社会各级部门和相关机构,要通过各类媒体继续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报道,为新课程实验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关心、支持课改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共识。
(二)各级教育职能部门和中小学,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继续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各项工作
各级教育职能部门,要尽快拟定新课程实验设备设施配套计划,逐步充实新课程实验的各项物质条件;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管理者的培训,努力把校长培养为认识明确、引领到位的课改先行者;市、区(县级市)教研部门要积极做好新课程实验的调研、指导工作,继续完善市、区(学片)、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的建设,为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创设空间,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保障。
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作用,各学科教研会要在新课程培训、教学研究、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近期,*市教育局教研室准备颁发《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意见》,各级教研部门和学科教研会要认真抓好指导意见的落实,以促进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
中小学要继续提高课程管理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制度;要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的能力;要善于利用学校在社区的优势,利用家长学校和学校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家长展示新课程实验的过程和成果,争取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对新课程实验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正确把握新课程实施的内涵和把课改工作重心向薄弱环节倾斜
正确把握新课程实施的内涵,要求学校和广大教师要正确认识课改的方向和课程实施的内涵,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教学内容改革与课堂教学优化为重心,促进我市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实验,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当前,我们要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存在的落差问题,在努力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的关系、学生主体参与与教师正确引导的关系、各种教学方式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课程实施中文本资源和各种课程资源的关系及其综合运用、开展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和加强质量监控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促进广大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
把课改工作的重心向薄弱环节倾斜,是根据课改需要而提出来的一项工作策略,指的是为推动课改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新课程实验的重点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学生倾斜。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基础性教育,新课程实验决不是为了培养少量优秀的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下阶段新课程实验的工作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要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采取政策倾斜、对口帮扶、分层指导、分科突破等手段,努力缩小我市各类地区、各类学校之间在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差距。另外,对部分困难学生,要注意调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等,鼓励他们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发展,通过课改大面积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
(四)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感到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仅仅把它局限在教科书、教参、教辅资料上,而不注意组织师生挖掘和利用符合学生经验、易于形成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由于课程资源意识淡薄,导致了大量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被加工、转化成为课程内容,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一方面是继续充分运用学校现有设施,如扩大图书阅览室的功能,开辟学校植物园、动物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把整个学校变成学生可参与的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如建立种植、养殖园等劳动基地,或与学校周围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是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所处的环境资源,如地处农村的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城市学校的社会、科技、文化资源等等,将其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各级行政部门要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的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的互相联系与共享。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使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成为可能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完善*教育科研网、*教研网、*名师网和各学科教研网的功能,强化它们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一、空中瑜伽的概述
空中瑜伽(Aerial Yoga)又叫反重力瑜伽(Anti-Gravity Yoga),是由美国人克里斯托弗哈里森创编的。它主要是利用悬吊半空的绳索吊床来支撑平衡,使练习者在完成瑜伽动作的同时克服自身的重力。通过这样的练习方式能加强并延展肢体,达到深层伸展。
二、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荆州市7家开设了空中瑜伽的瑜伽馆,馆内会员120人,空中瑜伽教练12人。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练情况统计
由表1所示,空中瑜伽教练年龄集中在21-30岁之间。从从业年限来看,从事瑜伽教学1-5年的占50%,所占比例最大。而5年以上的占比例较小。从教学资质的方面看,仅有42%的空中瑜伽教练参加过空中瑜伽教练培训班。从教练来源方面看,体院学生或老师比例最大。
综上所述,荆州市瑜伽馆空中瑜伽教练普遍较年轻,多数教练具有多年从业经验,不足之处是部分教练并没有专业空中瑜伽的培训经历,不能给会员带来优质的空中课程体验。
2.会员练习动机情况分析
由表2所示,在空中瑜伽环境下练习瑜伽,因为利用反重力体式好做而练习人数最多,而因为空中瑜伽具有新事物的吸引力好奇尝试的居于第二。由此可知,在空中瑜伽中体式更容易练习。
3.俱乐部会员的认知度环境满意度分析
由表3所示,从认知度方面来看,会员完全了解的仅占7%,基本了解的占63.3%,不了解的占29.4%。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很多会员知识通过网络、广告宣传突进了解,在练习过程中教练也只有简单介绍。对俱乐部环境满意度来看,基本满意的占53.5%。由此可看出,瑜伽馆在空中瑜伽方面的宣传力度不高,会所环境基本让会员满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会员年龄与性别情况分析
由表4所示,从年龄结构上得出会员在18岁以下的占2.7%,人数最少。而25-35岁的占总人数45.5%,居于首位。从性别上看,走访的俱乐部无一例外全是女性。
由此可见,瑜伽会所中主要针对女性会员,年龄和性别严重不均衡,在男性练习瑜伽方面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对空中瑜伽的知识加大宣讲力。
(二)开设空中瑜伽课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教练员水平因素
瑜伽教练的水平直接影响瑜伽练习者练习的效果和俱乐部的经营状况。部分空中瑜伽的教练只是参加过传统瑜伽的学习,只通过视频及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未参加过空中瑜伽课程体系培训,专业知识以及经验方面缺少,对会员的锻炼进行指导会有影响。部分教练在空中瑜伽练习时,对练习的注意事项及体式的讲解有缺失,要注意提醒会员不要盲目追随教练的示范动作,应该循序渐进的练习。
2.空中瑜伽馆环境因素
由于练习空中瑜伽需要借助特殊的器具。这种器具名为“反重力吊床”,由一种丝质纤维制成,两端与室内天花板悬垂下的锁链项链,距地面不到1米。吊床打开时形似秋千或吊架,闭合时又如豆荚。因此会员在家练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现在虽然普通小区看的瑜伽馆规模相对都较小。而能开设空中瑜伽课程的都是市中心较大的。
3.练习者自身因素
练习者应该深入了解空中瑜伽的内涵。练习过程中的麻痹、局部发热现象,虽然有助于打通经脉,调节身体劳损,但是要注意要在导师的引导下做到自己能做的足以。要学会用呼吸去配合体式从而达到身心合一,不要一味追求完美,而对身体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俱乐部的管理者应该从多方面考虑,聘用高素质且具有相关职业素质及任职资格的高水平教练,在聘用时进行考核,对于能够赢得会员满意度高的教练,定期组织送去培训,掌握空中瑜伽的最新信息。调动教练的积极性,提高其自身水平。
(二)完善场馆设施
为练习者提供辅助器材、更衣室、储物柜、良好的沐浴环境。建立全面的会员档案,定期回访,询问会员锻炼情况及近期身体状况,为会员提供合理的锻炼建议。
(三)加大空中瑜伽宣传力度
经调查分析,荆州市瑜伽馆开展空中瑜伽存在对空中瑜伽不深入了解,教练员理论及应用水平不够,教学过程中讲解不全面。会员对场馆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瑜伽教练应该深入了解空中瑜伽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汲取经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教育处于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不再满足于单纯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多专业为了拓宽研究领域开始吸纳相关于原专业领域的很多分支。例如体育艺术专业的诞生,就是体育事业迈向艺术领域的飞跃式的一大步。体育艺术专业实际包含的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瑜伽等项目都是需要大量的艺术元素去填充的。这些项目跟体育和艺术都是密切相关的。“瑜伽教育”则是体育艺术专业中最具有特色一门课程。从健身角度出发,揭示身体运动规律,挖掘人文内涵,阐述哲学,提升人性的一门综合教育课程,尤其对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瑜伽教育”是一门万能课程,是可以帮助他们在多个方面完善自我的,不可多得的课程体系。“舞动瑜伽”是“瑜伽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其中一门分支课程,本文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完善“瑜伽教育”这个课程体系,为高等教育献计献策,引领高校教育课程的新纪元。
1 体育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1.1 生活不规律,早早出现“亚健康”
现代大学生由于生活节奏的变化,饮食习惯不好,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造成大量的本科生在年轻时出现亚健康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也直接影响了学习质量。
1.2 缺乏责任心,有较高的自我满足感
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的缺失,不光是体育表演专业学生,大多数的本科生都存在对社会周遭缺乏责任心,自私的现象很严重。不关心他人,只关心自己,看问题只看表面,没有勇敢坚定的社会主人翁精神。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会了一点知识的皮毛就目中无人,自我感觉良好,这一现象也为高校的本科生教育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1.3 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高校本科学生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来源是通过参加全国本科生文化课统招考试,被录取的学生。第二部分学生来源是具有一定的体育或艺术特长的学生,通过联考或校考方式取得合格证书的学生,参加全国本科生文化课考试合格后,填报志愿后被录取的学生。多数的学生在升入大学后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不具备合理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对专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的。
2 “瑜伽教育”——“舞动瑜伽”的本质
2.1 “舞动瑜伽”的概念界定
指通过语音冥想,使身体有意识地自由呼吸、自由运动、自由舞蹈 ,以此感知身体,抒感,体现身心灵统一的一种表达形式。
2.2 “舞动瑜伽”的课程背景
“舞动瑜伽”是“瑜伽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一种教学内容。它是在完成瑜伽体式的基础上,融入了舞蹈元素,使学生在舞动之间感受到瑜伽给身体带来的能量流动和身心灵的统一的意境,它是显现瑜伽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健身育人的一种表达方式。
2.3 “舞动瑜伽”的特点
连贯的语导读,通透的呼吸,流畅的动作流动,自由的身体舞动,无束缚的思想解放是“舞动瑜伽”的特点。
2.4 “舞动瑜伽”的实践价值
2.4.1 通过科学合理运动负荷提高大学生健康指数
“舞动瑜伽”的运动方式是在传统的“瑜伽”体式基础上进行韵律的流动,在大学生身体负荷可以承担的基础上逐渐提升。选择流动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起来后的身体各个系统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加大了瑜伽练习的运动效果。
2.4.2 精神放松唤醒大学生真善美的超我状态
由瑜伽体式牵引了肢体的自由舞动,使学生体现身心灵的统一,了解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在瑜伽教育课中达到修复本我,完成超我,完善小我,追求大我的教学目标。充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2.4.3 通过音乐和语言导读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舞动瑜伽”的音乐属于偏慢的有节奏感的风格类型,这一类型的音乐会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身体自由舞动是对心灵自由的引领。教师的语音导读无论从音色、音调、语速都可以帮助学生无意识地放空自己,写下来自多方的压力,给自己描绘一个多方位立体的放松空间,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心理疾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舞动瑜伽”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现阶段出现的不良现象,是一门可以在高等院校本科生范围普遍推广的优秀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多方面素质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3.2 建议
建议“舞动瑜伽”课程以普修课方式开设。建议“舞动瑜伽”课程运用“联接式”的创新教学模式。建议“舞动瑜伽”课程的教学过程。
(1)呼吸与冥想,使学生达到自然轻松的本我状态。(2)体式运动感知肢体运动与呼吸的配合,让身体和意识渐渐苏醒,唤醒身体的能量。(3)精准体式练习,提高体式动作的稳固和精确度,有意识地不断修复身体,姿势与呼吸间的配合,达到身心合一。(4)自由运动与自由舞蹈,在身心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通过导读语音,在运动中融入舞蹈元素,使学生自由舞动,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进而进入一种空无,忘我的意境。(5)冥想与呼吸,有空无状态慢慢地回收意识,调整呼吸,渐渐清醒,感受内心的无比平静与愉悦,思想清澈与明晰。
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课题号11BTY05
参考文献
[1] 廖玫.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
[2] 刘明燕,苏健.瑜伽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
[3] 郭春兰.瑜伽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4] 徐俊英.中国与印度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以瑜伽在我国的传播状况为视角[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3
一、绪论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瑜伽作为一种集身体锻炼、情绪调节、心灵放松相结合的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喜欢,因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练习瑜伽人群数量的增加及对瑜伽认识的不断加深,顾客需求会越来越细分化,从而使瑜伽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目前的瑜伽馆经营存在一些如:顾客流动性大、营销方式单一、竞争力不强等[1]问题。由于瑜伽属于运动健身领域的服务性行业,无论从商业健身所提品的特性来看,还是从开展体验营销的难易程度来讲,健身产品都更适合体验营销,所以瑜伽馆营销的研究必然与体验息息相关,而体验就是顾客在瑜伽馆经历的过程中会产生的一切体验感受,因此顾客的体验因素是瑜伽馆体验营销研究的基础。本文将瑜伽理论、体验营销理论与顾客体验价值理论相结合,通过对瑜伽馆顾客消费态度及关注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明确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所包含的真实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的重要程度对瑜伽馆开展体验营销进行了探讨。为瑜伽馆经营者更好的进行顾客体验价值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提供更多营销方式的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瑜伽理论
瑜伽起源于印度,瑜伽(Yoga)一词来自梵文的YUJ[3],意味着“连接、结合、合一”。是一种流传了千年的运动方式,经过后来人的研究总结,慢慢发展成一门集哲学、科学、艺术于一体的博大精深的学问。公元前300左右帕坦伽利的《瑜伽经》诞生了瑜伽的基础理论,后人又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瑜伽形态,瑜伽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一般来讲,瑜伽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体态姿势锻炼、呼吸的调理练习和冥想的方法,达到改善生理、心理、精神层面的目的,从而实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本文对瑜伽的定义基于上述理解,认为瑜伽是一种结合各种动作、呼吸练习、冥想练习的锻炼方法,通过持续的练习帮助改善身体状态、达到精神和心灵上的放松平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修习。
(二)体验营销理论
体验营销是在1970年代阿尔文・托夫勒提出的体验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种经济形态下,顾客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人们不但关心产品或服务本身所具有功能上的利益,也开始重视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消费心态的满足和个人情趣偏好所产生的体验和感受。这充分体现了在目前市场上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同质化的情况下,良好的体验感受成为顾客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B.H.Schmitt(1999)认为体验营销是一种被体验感受所影响和驱动的营销模式,是企业以达到顾客体验需求的最大满足为目标,以产品或服务本身为载体,通过各种综合方式满足人们的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情感、情绪等多种体验需求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他指出体验营销战术工具由交流、信誉、产品、品牌、环境、网络和人组成。由此可见体验营销的核心概念就是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过程,来满足顾客的体验需要而达到吸引和保留顾客、获取利润的目的。李小芬(2006)指出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体验营销关注的四个方面:市场定位、服务质量、顾客价值、品牌体验管理。上述体验营销理论及体验营销策略的研究对本文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顾客体验价值理论
在营销的研究上,关于价值,始终与顾客相关。价值有三种释义,一是名词,代表产品的价格,二是动词,包含产品中的劳动,三是形容词,隐含积极的作用。而体验也总是和顾客的主观感受联系在一起,体验是一个经历和过程,也是一种感觉。彼得・德鲁克早在1954年就提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决不是产品,而是价值。由此可见营销学上所讲的体验和价值都与顾客息息相关。霍尔布鲁克Holbrook(1999)认为顾客体验价值和消费价值都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两者统称为顾客价值,是一种有互动并属于个人感受的体验。他明确提出顾客体验价值的核心本质:就是顾客自己的个人消费价值观。但是顾客的消费价值不仅包括消费过程中客户的经济价值,也包括个人社会价值和享乐价值映射出的复杂综合的消费体验价值感受。他认为研究信息的获得可借助于顾客消费态度、消费行为的调查和个人体验感受的表达,而对于顾客体验价值研究来说,其核心是影响体验价值感知的因素是什么。
在影响顾客体验价值的基础研究中,国外学者Sheth, Newman和Gross(1991)认为从顾客体验的视角来看,影响顾客价值的因素包含五个层面:功能性价值、情感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尝试性价值、情境性价值。张荣、夏燕红(2010)在李建州和范秀成关于服务业的顾客体验价值维度基础上提出了茶馆的顾客体验价值因素,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杭州地区茶馆的营销策略。李小芬(2006)指出健身俱乐部的顾客体验价值因素包括:顾客期望、产品、服务过程、健身俱乐部形象、人员、关系、体验、价格、顾客其他付出等因素。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瑜伽馆的顾客体验价值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问卷主要收集关于瑜伽馆的顾客消费态度、关注因素的相关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来了解瑜伽馆现有顾客的消费态度、对瑜伽的一些关注因素和看法,分析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所包含的具体因素,了解顾客的参与目的。调查问卷的主要目的就是收集和获得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的研究信息,本文选择了瑜伽运动兴起比较早、瑜伽产业发展比较迅速、市场规模相对成熟且瑜伽馆类型比较全面的北京市场作为调查区域。调查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以北京地区的瑜伽馆的经营规模大小(以教室数量为准)来选择样本,个体调查对象选择以每个被调查瑜伽馆现有的顾客信息表确定顾客总量,然后逐次进行编号,再随机从编号中抽取调查样本。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顾客基本信息;二是调查瑜伽馆顾客的消费态度和关注因素,从而来分析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功能性体验价值、情感性体验价值、社会性体验价值)的相关因素;三是调查瑜伽顾客的参与瑜伽运动的目的。访谈法主要为瑜伽馆顾客反馈的消费和需求信息及营销方面的信息,采用非结构式访谈,主要访谈对象分两类:一类为瑜伽馆经营者和营销学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一类为瑜伽领域知名导师和资深教练。对瑜伽经营者的访谈侧重于顾客反馈的对瑜伽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信息,瑜伽馆的营销手段等;对营销学领域专业人士的访谈主要是体验营销与瑜伽馆经营模式的关系、体验营销与顾客体验价值的关系等方面。对瑜伽知名导师的访谈侧重于瑜伽运动的特点、瑜伽习练者的现状;对资深教练的访谈侧重于顾客来练习瑜伽的目的、练习过程中的反应及关注的因素、对教学内容的建议等,通过对四位专业人士的访谈为本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补充。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的结果分析
1.在瑜伽馆的顾客体验价值因素中所有相关因素的重要程度统计显示,功能性体验价值中产品、环境、价格的重要程度都很高
其中产品因素所涉及的教练专业能力、教学水平是顾客最为看重的因素接近90%;在课程设置上也希望有多种课程类型选择。环境因素所涉及的教室条件诸如干净、练习辅助设施等重要程度较高;对场馆位置希望是离家或单位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瑜伽场馆的环境、装修设计风格也是顾客看重的因素。在价格方面主要是会员卡的价格要合理,物有所值,这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也很高。
情感性体验价值中人员服务与关系的重要程度比较高。其中人员服务的两个细分因素员工态度和服务过程在调查结果中的重要程度分别是75.7%和63.5%,重要程度更明显,也即是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在关系的三个细分因素中会员与瑜伽馆、会员与员工的重要程度比会员与会员的重要程度要高,所以会员活动、情感交流促进会员与瑜伽馆及员工的关系融洽是比较重要因素。
社会性体验价值相关因素在顾客心中的重要程度相对较弱。其中形象的两个细分因素中品牌形象、行业口碑在顾客体验价值中的重要程度分别为67.5%和47.2%。品牌形象的重要程度相对高一些,体现的是顾客在价值观和身份上的认同;传播的两个细分因素中瑜伽文化传递的重要程度相对重要一些。由此可见: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产品、环境、价格、人员服务、关系、形象、传播七个方面,与本文理论框架中所提到的影响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因素是基本吻合的,但每一个因素中所包含的细分因素重要程度有所不同,重要程度数据在50%以上的是瑜伽馆顾客重要关注的因素,是顾客体验价值的具体体现,这些因素对体验营销策略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瑜伽馆开展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和方向,也是体验营销的重点。
2.顾客参与瑜伽运动目的的调查是为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因素进行补充,同时对瑜伽馆开展体验营销提供积极的建议参考:从调查数据来看顾客来练习瑜伽的目的各不相同,排在前五位且50%以上强烈参与目的的项目依次有:保持健康为79.7%,提高身体柔韧性72.9%,调整体形67.5%、身心放松59.5%,缓解病症58.0%。这些不同的参与目的为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的相关因素,如产品、服务、关系等主要因素中的细分因素如课程设计、服务过程、与会员关系等方面提供了参考、补充和建议。
(二)通过访谈法发现的结果和分析如下
在对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因素的访谈中发现:顾客对瑜伽馆的服务水平、环境、设施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如练习辅助物的提供、瑜伽场馆条件、服务内容的丰富、软性的情感沟通、瑜伽相关产品的售卖等也希望更全面。在会员服务上要求更细致如上课预约、课时提醒等。而且随着瑜伽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行为的成熟,会员变得越来越专业,对教练专业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瑜伽馆的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展示及文化的传播。
在对目前瑜伽馆营销方法及开展体验营销的访谈和分析如下:在目前瑜伽馆所开展的营销活动中,主要为节假日的会员卡促销活动,日常会员活动的开展较少。现有的瑜伽课程类型以现代瑜伽为主,可以根据不同的会员情况开设其它瑜伽课程,丰富会员的选择。同时由于顾客的需求细分化、人性化,除了核心产品外,与会员的关系也是留住顾客的原因之一。而整个行业的发展对瑜伽教练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专业知识、讲课能力、沟通能力、亲和力等这些都体现了教练的专业水平。瑜伽馆开展体验营销关键是抓住顾客体验感受的主要因素,而场馆环境是直接感受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瑜伽馆环境的设计、气氛的打造也很重要。
整个访谈结果是对调查问卷结果的补充和完善,首先对影响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一些佐证和补充,其次对瑜伽馆开展体验营销提出了一些策略上的探讨和建议。通过调查分析顾客的消费态度,明晰了瑜伽馆顾客体验价值所包含的因素,每一个重要的因素对瑜伽馆的体验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五、基于顾客体验价值因素的瑜伽馆体验营销策略讨论
前述分析指出,瑜伽馆的顾客体验价值因素与体验营销的要素是高度相关且一致的,顾客体验价值各个细分因素重要程度对体验营销的策略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每一个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瑜伽馆如何开展体验营销,进行了策略上的探讨。希望为瑜伽馆创造出卓越的顾客体验价值,解决瑜伽馆现在的问题,提升顾客稳定性和场馆竞争力,实现瑜伽馆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功能性体验营销
1.产品体验营销策略
产品的两个细分因素课程设置和教练专业能力在调查结果中的重要程度都很高,是瑜伽馆开展体验营销的核心。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在课程设计上通过开设不同锻炼目的、锻炼方法、不同级别的课程,如减压、理疗、瘦身的课程、瑜伽呼吸法课程、现有类型课程的初、中、高级别课程,对现有课程类型进行补充,使瑜伽馆的课程更加丰富、完整,为顾客提供多样的选择,增加瑜伽馆的竞争力;在教练专业素质方面,首先教练是瑜伽课程的提供者和执行者,瑜伽馆要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提高和保持高水准的教练专业能力,包括教练的专业知识、讲课能力、沟通能力、亲和力等,才能让顾客感受到的休验价值充分体现。其次瑜伽馆要有吸引和留住高水平教练的条件,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及鼓励。瑜伽馆只有将核心产品的优势集中体现出来,让顾客感受到最大的体验价值,才能形成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2.环境体验营销策略
环境的三个细分因素教室条件、场馆环境、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在调查结果中的重要程度在66%-75%之间,也是瑜伽馆体验营销策略的重点。所以瑜伽馆的体验营销开展要在硬件设备上提高完善。在教室条件因素中如教室面积大小、宽敞程度、干净状况、通风条件、练习瑜伽的辅助工具、灯光设计甚至墙壁、窗帘的颜色都会对顾客的体验感受产生直接的影响,必须尽力创造良好的教室条件,伴随会员上课的整个过程,让顾客产生更好体验价值;在场馆环境因素的打造上要注重创造良好的空间感受、装修设计要有风格格调、同时又能产生放松、舒适的场馆环境和氛围,将瑜伽馆的环境打造成一个会员愿意多停留的空间,增加会员在瑜伽馆轻松、休闲的时间;在地理位置因素上,从调查结果来看瑜伽馆位置的重要程度高达70.2%,所以瑜伽馆的位置选择的基本要求是近和方便,根据调查结果中主要目标人群的总体特征大致有两个主要区域:一是繁华商业中心,写字楼集中的区域,位于上班人士的单位/公司附近;二是中高档社区集中地,对于休闲在家或者下班回家之后的人士提供方便。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交通的便利性,如地铁站的附近,交通枢纽地带等,还要考虑顾客停车的方便性等,顾客来练瑜伽时,必定要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体力。让顾客在路上付出的时间、精力越少,体验成本就越低,心理上就会越感到轻松、愉快。
3.价格体验营销策略
在瑜伽馆中价格的主要是会员卡,这个因素在调查结果中的重要程度接近71.6%,对价格的预期是合理也有就是物有所值,同时希望能有折扣和优惠活动。物有所值主要体现在瑜伽馆核心产品的提供上要保证品质、让顾客觉的值得。折扣和优惠活动可以从会员卡内容增值上着手,增加会员卡服务项目、周年庆等特殊节日的促销折扣等让顾客感觉到会员卡带来的物超所值,使顾客心理的满意度提升。
(二)情感性体验营销
1.人员服务体验营销策略
人员服务的两个细分因素员工态度和服务过程在调查结果中的重要程度分别是75.7%和63.5%,与营销专家的访谈也看出,员工是与会员情感关系构建的关键。在瑜伽行业中,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是一对一的营销,通过人员所提供软的相关体验要素,如员工热情积极的服务态度可以让顾客产生最基本的认同和满足,让顾客有被高度重视和尊重的感觉;而服务过程中的细心、快速、高效等增加顾客对瑜伽馆提品或服务的好感和信任度,如顾客会对教练、课程内容及课程时间安排等提出建议,对这些问题和建议能够快速高效的解决,会使得顾客的服务过程体验印象深刻,从而让顾客的体验价值提升。
2.关系体验营销策略
关系的三个细分因素中会员与瑜伽馆、会员与员工的关系是比较重要的要素。在会员与瑜伽馆关系的构建上可以通过组织和提供各种活动增强会员的粘性,如瑜伽相关的主题内容讲座、健康养生知识讲座、户外活动等提升会员与瑜伽馆关系,这也是瑜伽馆与会员在瑜伽课程之外在专业领域形象的另一个构建方式。在会员与员工之间关系的构建上,通过与瑜伽馆经营者的访谈提出了关系构建中细节的作用,所以会员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关系,主要通过情感上真正的关心,如瑜伽的练习、会员情绪的变化、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上的虚寒问暖,使会员感受到员工的关心,使会员的体验感受更亲切,更真实。
(三)社会性体验营销
1.形象体验营销策略
形象的两个细分因素中品牌形象、行业口碑在顾客体验价值中的重要程度分别为67.5%和47.2%。依据对调查结果和健身营销专家的访谈结果,所以体验营销重点在品牌形象,这是瑜伽馆在其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无形资产。瑜伽馆要建立自己的核心文化,在顾客心中慢慢形成某种意义上的身份和文化认同,有形展示的部分形象要统一、有格调,满足顾客的审美情操,也是体现会员的一种消费观和价值观,象征这个会员群体的总体品味和认知水平。
2.传播体验营销策略
传播的两个细分因素中瑜伽文化传递是重点。结合瑜伽参与目的调查结果瑜伽文化传播在内容上应侧重于瑜伽自身所产生的效果、瑜伽的品味、瑜伽的生活态度等文化、社会价值共同认知的方面,可以通过精致的图片和优美的文字来传递,让已参与其中或潜在参与的群体追求和认同这样一种价值观,形成一种圈子文化,从这个群体中体现顾客的一种价值认同,表现出来的是身份、思想和时尚的社会层次。
综上所述:通过对顾客体验价值重要因素的结果分析及以此为基础所开展的体验营销策略讨论,建议瑜伽馆体验营销的开展应着重在瑜伽馆的产品提供、环境设施、会员卡价格、人员服务水准、与会员的关系构建、品牌形象建设、传播内容上,通过这些不同层面的体验感受上的满足,达到顾客最大的体验价值,最大限度保持顾客的稳定性、产生营销的最大效果,为瑜伽馆开展体验营销找准切入点、提供更多的营销选择,同时为瑜伽馆经营者提供更加开阔的思路,全面提高瑜伽馆的竞争力,实现稳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菁.瑜伽在印度\西方\中国发展之比较研究.民族传统体育,2012,2(15).
[2]李小芬.对商业健身俱乐部体验营销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3]Patanjali.瑜伽经,约公元前300年.
[4]冯颖.女子瑜伽消费行为研究-以深圳女性为例.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郑明.顾客体验价值视角下的酒店营销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0.
[6]B.H.Smitt.体验营销.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7]李小芬.对商业健身俱乐部体验营销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8]马连福.体验经济:触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9]李小芬.对商业健身俱乐部体验营销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6.
[10][11]方征.顾客体验价值理论研究综述.经济纵横,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7.
[12]李建州,范秀成.三维度服务体验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06(2).
[13]皮平凡.酒店顾客体验价值理论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
[14]张荣,夏燕红.关于茶馆行业顾客体验价值驱动因素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医学分院、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二)主要研究方法
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瑜伽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1.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4所高校中,所有的学校都有教案、音像教材;4所学校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分别占总数的75%;有图解或文字教材的学校2所,占25%,这种教材有的学校是自编的,有的是选用瑜伽导师编写的配套教材。有的学校教师认为:瑜伽课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本人决定,学校没有具体要求,这种随意性的、无计划的教学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文字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较系统的健身常识、锻炼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运用的体验,将文字教材真正地与动作实践融为一体,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锻炼的教科书”。
2.瑜伽课的教学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是用“瑜伽法”和“自编瑜伽套路”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师通常是根据各校制定的瑜伽教学的目的任务来选择的,尤其是“自编瑜伽套路”,它的针对性较强,但“自编套路”动作选择的差异性较大。“瑜伽法”是经过锤炼总结出的一百多个动作,在选用基本姿势的同时,教师把它纳入了自编套路,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垫上肌力练习、形体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其他”等部分。多数学校选用“垫上肌力练习”作为技术部分的辅助教学内容,是因为这种利用身体自抗力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局部的肌肉力量,还方便运用而不受器材的限制;部分学校选用“形体练习”,形体训练和瑜伽属于两种不同的锻炼手段,且有各自的项目特色;还有部分学校在瑜伽教学中配合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瑜伽课场地状况。经过调查,抚州州市4所高校中,其中2所设施齐全,2所设施稍简单。参照国内一些体育院校场地标准、一些瑜伽健身场馆的场地状况,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瑜伽场地的最低标准应该是:场地设在室内,面积至少80平方米,地面铺地砖或地板,有音响、镜子、瑜伽垫等。
(二)高校瑜伽课任课教师的现状
调查可知,抚州市4所学校中,75%的瑜伽教师年龄在24―35岁之间,这说明瑜伽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部分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吸收了瑜伽知识的多种新鲜因素,但相对经验不足,有待继续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36―40岁的瑜伽教师占18.75%,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上这部分教师是各大院校推广瑜伽的主力军。瑜伽是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师的瑜伽教学年限都不长,在学习新兴项目的同时配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这部分教师推动瑜伽在高校发展的原因。因此,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年龄优势,老教师要发挥传授经验的纽带作用,为高校瑜伽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学历集中在本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学历层次较低。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高,应该说这种分布与瑜伽教师队伍年轻化有关。对于瑜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不断加强瑜伽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瑜伽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情况分析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意识。
2.以需求和爱好为支撑,加大课程的自主选择。
3.以特色校本课程为依托,创新教学内容。
(二)打造特色教师队伍
我校体育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和独具特色的教师团队,经过不断的积累、交流、学习和校本研修,有着较强的体育课程执行力,在区市教学研究领域,有着独到的体育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体育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分别能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跳绳、瑜伽、棋类、武术和毽球等项目的教学课,供学生进行自愿选择。
(三)完善特色课程体系
1.整合体育与健康学科国家课程,根据学校现状及学生的需求、兴趣与爱好,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特色校本课程。
2.除田径和体育健康专题(2学分)作为每名学生必修项目之外,学校在征求学生的意愿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跳绳、瑜伽、棋类、游泳(正在筹划)、武术、毽球(9学分)。
3.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地点在操场、多功能厅、体育馆、舞蹈教室、瑜伽教室。每个学生完成18学时获得1学分。每节课40分钟,实行走班上课。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过程中,既要教授为学生身心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要注意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课后做好反思记录,根据每名学生情况,实施个性指导,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5.社团课程。成立学生体育社团,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专用教室作为社团活动场地,进行体育社团活动。
二、实施步骤
(一)教学设施
2013年,完成体育馆改造,进行多功能厅、舞蹈教室的复建,增建乒乓球台,完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筹建学生社团活动场地。
(二)特色课程
2013年上学期,完成特色校本教程开发,形成特色校本教案并具体实施。特色社团初步形成;2014年形成完整的体育学科特色课程体系和社团活动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保障:六个固定
固定时间:学科特色实施和社团活动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固定地点:每项运动项目都有固定的实施场地。固定负责人:每项活动既有学校负责人,也有学生负责人。固定检查反馈:实施过程中,每天检查,每周反馈。固定任务: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内容,按计划,定任务,保证学有内容,动有收获。固定学期总结: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每学期既有文字总结,也要有课程活动实践总结。
(二)发展保障
1.安排校内专业教师作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及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保证每个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2.聘请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体育与健康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特色校本课程研发和社团活动,为特色学科发展和提高、学生健康人生规划,提供专业支撑。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练习方法。瑜伽锻炼对塑造形体、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此项目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目前广州市部分高校已将瑜伽列为大学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为了使瑜伽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断推广和发展,笔者对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各高校瑜伽教学的现况,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发挥瑜伽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发挥瑜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使瑜伽更好地融入大众健身,为此新兴项目能够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8所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1.2主要研究方法
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
2.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2.1瑜伽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2.1.1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
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所有的学校都有教案、音像教材;有6所学校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分别占总数的75%;有图解或文字教材的学校2所,占25%,这种教材有的学校是自编的,有的是选用著名瑜伽导师编写的配套教材。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校较少。
没有相关教学文件的学校教师认为:瑜伽课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本人决定,学校没有具体要求,这种随意性的、无计划的教学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文字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健身常识、锻炼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运用的体验,将文字教材真正地与动作实践融为一体,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锻炼的教科书”。因此,各高校应加强理论教材的建设,它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1.2瑜伽课的教学内容。
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瑜伽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内容。实践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呼吸―法―冥想”为一体的“哈达瑜伽”体系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是用“瑜伽法”和“自编瑜伽套路”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师通常是根据各校制定的瑜伽教学的目的任务来选择的,尤其是“自编瑜伽套路”,它的针对性较强,但“自编套路”动作选择的差异性较大。“瑜伽法”是经过锤炼总结出的一百多个动作,在选用基本姿势的同时,教师把它纳入了自编套路,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这说明高校瑜伽课的教师在瑜伽运动不同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垫上肌力练习、形体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其他”等部分。多数学校选用“垫上肌力”作为技术部分的辅助教学内容,是因为这种利用身体自抗力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局部的肌肉力量,还方便运用而不受器材的限制;大部分学校选用“形体练习”,形体训练和瑜伽属于两种不同的锻炼手段,并且有各自的项目特色;还有一部分学校在瑜伽教学中配合身体素质练习,如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1.3瑜伽课场地状况。
经过调查,广州市8所高校中,有5所在室内(其中2所设施齐全,3所设施稍简单),还有3所在室外上课,1所无固定场所(其中所配备音像设施也不够齐全)。参照国内一些体育院校场地标准、一些瑜伽健身场馆的场地状况,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瑜伽场地的最低标准应该是:场地设在室内,面积至少80平方米,地面铺地砖或地板,有音响、镜子、瑜伽垫等。根据这个标准,广州市作为经济较发达城市,瑜伽课场地设施状况良好,大部分高校拥有室内场馆。
2.2高校瑜伽课任课教师的现状
调查可知,广州市8所学校中,75%的瑜伽教师年龄在24―35岁之间,这说明瑜伽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部分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吸收了瑜伽知识的多种新鲜因素,但相对经验不足,有待继续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36―40岁的瑜伽教师占18.75%,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上这部分教师是各大院校推广瑜伽的主力军。瑜伽是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师的瑜伽教学年限都不长,在学习新兴项目的同时配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这部分教师推动瑜伽在高校发展的原因。因此,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年龄优势,老教师要发挥传授经验的纽带作用,为高校瑜伽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学历集中在本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学历层次较低。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高,应该说这种分布与瑜伽教师队伍年轻化有关。对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直观性强、充满美感、能够调节身心的瑜伽运动而言,瑜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不断加强瑜伽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瑜伽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3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情况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广东省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活动动机中,强身健体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把瑜伽作为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放在首位。审美动机占26.96%,说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审美主体,瑜伽特有的美感和魅力吸引着他们。而娱乐、调节心智、培养精神意志、增进友谊等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需要和追求心理需要。由此表明了大学生从事瑜伽运动是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多元化需求。
3.对策与建议
3.1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展情况较好,与社会上瑜伽运动的推广呈同步趋势,将高校瑜伽与社会体育相结合。
3.2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教师数量无法满足瑜伽教学的需求,且现任瑜伽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还存在明显不足,故应加大培训在职教师的力度。
3.3目前瑜伽教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哈达瑜伽体系,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瑜伽教材的建设比较薄弱,针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还是空白。应组织编写适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加强瑜伽理论教材的建设。
3.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学校成立瑜伽俱乐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发心”的品牌定位
钟楼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这里正是悠季瑜伽初生的摇篮。不久前,由于被国家回收还原修缮,悠季瑜伽不得不与其暂别。在告别仪式上,创始人尹岩颇为感慨地分享了他们在2003年制作的第一个折页,折页上书写了选择悠季瑜伽的五大理由:来自印度的瑜伽真传;综合体式呼吸冥想的全套瑜伽课程;能度身定做的瑜伽服务、小班授课;天人合一的习练环境。
尹岩表示,创办之初写下的这五大理由,是悠季理念的精到阐释,其关键在于“发心”。佛语中,“发心”一般指发菩提心,强调真善。当年,这位曾在浪漫之都巴黎生活8年、研学电影艺术、从事时尚媒体行业的精英女性,却是怀揣传播纯粹瑜伽,让更多人受益的理想主义而创建悠季。用她自己的话说,开办瑜伽馆并非她的初衷。在深刻体会到瑜伽所带来的身心平衡时,她不遗余力地请来印度瑜伽大师莫汉,教授她和身边的朋友们。由于朋友们对莫汉老师的挽留,她才决定要开办瑜伽馆。
悠季发展至今,尹岩认为,“发心”的真诚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发心”注定了悠季的开办不是从财务运营出发,而更多是在瑜伽专业和分享中进行探索和努力。在创办之初,尹岩曾将它定位为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它只重视两个因素:一流的师资——瑜伽教师莫汉和天人合一的习练环境。这直接导致其服务性工作的缺失。在他们组织的一次山海关室外习练活动中,由于未能妥善安排食宿问题,会员们在归途中“忍无可忍地爆发”了。他们的话至今让尹岩记忆犹新,“他们说要不是冲着悠季的老师和课程,我再也不踏进悠季半步,可之后他们又说,不去悠李能去哪呢?”
这件事让尹岩一下从单纯的理想主义中清醒过来。她意识到,光有专业是不够的,必须有配套的优质服务,才能让会员获得更好的习练感受。自此,悠季才开始逐渐配齐后勤、客服、运营等部门。在创立之始,悠季的教师团队占员工总数的70%,而随着其他部门的不断完善,这个比例逐渐降到30%。在尹岩看来,这个变化过程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出生时,他的五官、个性都已注定,后天所做的是不断学习和完善。悠季的定位在它创办时就已确定——传播和分享来自印度的纯粹瑜伽文化,9年的成长中,悠季逐步迈入规范化的企业运营。
多维度打造品牌
媒体出身的尹岩在圈中有很好的行业认同,媒体资源丰富。而她的创业搭档莫汉老师,则是来自印度的著名瑜伽大师。二者的个人品牌影响力对于悠季的品牌传播有着天然的正面效应。同时,或许与其曾在时尚杂志的工作经历有关,尹岩是个具有高度品牌意识的人。在悠季创办之初,她强调一个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悠季为谁而做?受众人群是谁?给他们的购买理由是什么?这些都要非常具体清晰。”她认为,悠季应该首先是一个瑜伽文化的传播者,其次是一个专业的瑜伽师资培养平台和大众学习瑜伽的会馆平台。
为达到既定目标,悠季至今已出版6册瑜伽书籍,合称为“悠季瑜伽丛书”。这套丛书只选择关乎瑜伽本源的大主题,大部分采用国际瑜伽经典著作版权引进的方式,如用于介绍传统瑜伽基本要素的《呼吸法控制法》、《瑜伽法》,国际顶级瑜伽大师B.K.S艾扬格展示如何借助瑜伽来改变和提升自己的著作《光耀生命》等。尹岩说,这些书都是学习瑜伽最需要了解的知识,成为瑜伽习练者的必读书目。而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读者都会看到尹岩题写的前言文字,用于介绍悠季瑜伽选择出版此书的目的,达到推广悠季品牌的效果。同时,悠季还会配套出版音像制品。其与央视传媒合作拍摄的32集大型瑜伽教学片,在瑜伽人群中广受欢迎。
她还曾创办可免费下载的电子刊物《瑜伽文摘Yoga Digest》。这份声、图、文并茂的杂志内容涉及大师课堂、体式探秘、习练讲解、养生静修以及瑜伽生活状态等各个方面。在出刊的第一天,即有数万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下载,并有10余名读者报名为杂志义务提供翻译等工作。
自创立以来,悠季几乎在每一次中国瑜伽行业盛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中国瑜伽博览会的唯一支持者,并为其配备了规模壮观的国际瑜伽大师讲师团。中国瑜伽日也是由悠季发起,号召所有瑜伽机构在每年10月的第二或第三个周末做瑜伽开放日。
无疑,悠季的品牌宣传巴路极为清晰。尹岩曾这样总结:“我是要告诉受众,练瑜伽好、什么样的瑜伽好、怎样练习更得法,然后再告诉你悠季提供这样的瑜伽。”
专业树立权威
悠季对于专业的追求促使其在中国瑜伽领域不断创新。它第一个引进全球200小时的瑜伽教师培训体系,又第一个开发了瑜伽理疗的师资培训,还开创了历时3年的哈他瑜伽教育学师资培训体系。同时,它也是中国瑜伽行业中哈他体系和艾扬格体系的积极推动者。
“经常有人说,悠季影响了中国瑜伽的专业取向,它不是一个瑜伽机构,而是中国瑜伽行业的领航者。”说到这里,尹岩流露出小小的骄傲。由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悠季已经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它经常被其它同行学习甚至复制。“很多机构的价格、教培等都是在悠季的前提下进行相关调整,我们开发出一个新课程,就会有人从某个地方赶到我们的课堂。”尹岩表示,这是悠季的压力,也是一种收获,她自信悠季的影响力和专业性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瑜伽这种需要更多人文积累的特殊业态,你可以用巨资打广告,但如果没有更强的人文定位和专业权威性支撑,它就是昙花一现。”据了解,近年来,悠季每年都以50%的速度实现财务增长,而悠季的市场推广费用始终控制在年收入的5%以内。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最古老的健身强体术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的健身俱乐部、美容会所、一些社区的健身场所开展得非常红火,它以自身特有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健身爱好者的青睐和喜爱;同样瑜伽在南昌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深受人群的欢迎,到处都能看见瑜伽场馆、瑜伽会所等。但由于其城市地理位置和信息的传播性,加上瑜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了解其真正内涵和实质的人较少,这使其健身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这种过快的升温使各地新开的瑜伽馆及教练员匮乏,也助长了某些人不择手段趁机捞一把的不良行为的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既使得瑜伽修炼者不得其法,又严重阻碍了瑜伽在南昌的发展。
一、南昌健身场所瑜伽开展现状
我在走访南昌八家具有较大规模的健身场所,发放问卷调查后,总结出了南昌健身场所瑜伽的开展现状。
(一)对健身场所的调查研究
1.投资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俱乐部投资人自身不是瑜伽修炼者,加之其商人性质,这样就造成了瑜伽会所只是在一味地模仿,在发展规划、训练的系统性和手段方面缺乏科学目标。
场地设施状况,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不属于政府公益利事业范畴,政府没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场地器材的改善与投资,而场地设施是影响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因素。硬件场地设施主要是指场馆设施包括器械设备及配套设施等,目前南昌市主要由经营者投资状况决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层次也逐步提高,人们对场地的要求越来越高。瑜伽会所是一个经营单位,经费投资规模不大,环境一般,就目前状况来看投资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
3.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
调查结果表明:这8家会所的20名瑜伽教练员40%受过专业瑜伽培训指导,而通过自学或其他方式掌握瑜伽的人占到了60%(见图1),其中练习瑜珈年限不足1年的有2位教练,有瑜伽教练等级证书的占36%,其他人员只通过面试考核便可录用。练习年限1―2年的教练有10位,四年以上的教练只有2位。同时从教学经验数据统计表来看(见表1),从事教学年限的由半年到4年以上的都具有,可见瑜伽教练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4.健身场所瑜伽无成熟的教学体系
在访谈和回收问卷后,我得知8所中有5所会所对瑜珈课程进行了初级、中级、高级的瑜珈课程。可这8所会所都没有教学大纲,教材也不固定,主要以市场上买的VCD、DVD作为教学素材,在初、中、高级班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干脆回答就是没有,会所也没有具体的要求。成熟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助于学员练习后复习和巩固,因此,瑜伽教材的创编和规范势在必行。
(二)对练习者调查与研究
1.练习者对瑜伽的认知
通过统计,瑜伽运动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宣传及开展(表2),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激发起了很多人从事瑜伽健身锻炼的好奇心,但是在这庞大的健身人群中有很多人只是比较表象地了解瑜伽运动(表3),却不了解瑜伽的文化。
会员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瑜伽运动之后,就会对锻炼这些运动项目时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有初步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缓解压力、健身、改善形体这3个选项,是练习者的主要目的。(见表4)
通过表5我们可以发现,瑜伽练习对压力缓解、调整心态具有明显的效果,(这一点,Berger和Owen在研究大学体育课程中也得到了证实:瑜伽具有稳定自主神经,减低压力与消除精神紧张,安定心理、增进情绪的效果)。可以说,这两项选中频率很高,分析其主要原因,跟练习者平时学习、工作紧张、就业压力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心理不稳定,容易感到疲劳、焦躁等都有直接的关系,调查的数据客观地反映了瑜伽练习的实际效果。
(2)学员对教练教学工作的评价。
所调查的几所会所,学员对教练教学工作满意度都比较高。(不满意的只有9人,也只占调查总人数的4.78%)统计数据表明:瑜伽练习后学生在自我满足感增强的同时,对教练的教学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为自我选择的,瑜伽强度不大,简单易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合理,教练教学方法运用恰当。
(3)学员对场馆设施的评价。
关于瑜伽场馆、器材设施状况的调查,我们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学员上课的场馆环境;二是瑜伽器材能否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就场馆设施的状况来看,大部分认为场馆空间还可以,但是环境一般,很多场馆的瑜伽垫消毒情况一般,安静度不够。就瑜伽器材的总体状况来看,调查结果表明:认为练习器材能保证每人一份,大部分学员还是比较满意的。总体看,场馆设施总体状况良好,基本能满足学员的需要。
(4)瑜伽练习后,学员对项目本身的喜欢程度。
调查结果令人欢欣鼓舞,这说明:瑜伽,作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南昌开设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可以看出,我们所调研的这几个会所,瑜伽课赢得了大家的充分认可,绝大多数人认为瑜伽适合作为自己的终身体育项目,也有必要在会所继续开设。
二、结论与建议
俱乐部管理者对开设瑜伽课程的重视程度很高,但由于自身对瑜伽的认识颇浅,造成这一类健身俱乐部在发展规划、训练的系统性和手段方面缺乏科学目标,没有针对健身者个人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缺乏专业教练的贴身指导,对会员又没有建立系统的跟踪、检测和保健机制,因此针对性不强,导致健身消费者存在“瑜伽只适合女生练”等误区,且数量流失快,健身效果差;而专业健身指导员数量及专业水平的不足,忽视了选拔优秀教练或教练员外出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性,并在宣传过程中夸大了瑜伽的健身功效。最后导致会所达不到意向中的经济效益。
三、推动瑜伽在南昌的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场馆设施,树立正确经营管理理念。
各会所在开设瑜伽课程时,首先要完善场馆设施,特别是场馆卫生等方面,确保通风设施良好,空气清新流通,要选择专业瑜伽垫,注重清洁消毒处理,严格控制学员数量,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清晰地看到教练的每一个动作。给学员提供最舒适、最方便的练习场所。做到以人为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对学员负责,真正为大众服务。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瑜伽的宣传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将瑜伽之精髓,其作用和目的更好地传给学员,教师是直接的传授者,所以对教师具备的素质要求更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Yoga Teaching for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XU Wenfeng[1], WANG Xuefeng[2]
([1] School of Sport Arts,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00;
[2]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00)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critical, so college students have to fully focu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select some students can not only exercise the body can regulate the minds of students in sports is concerned,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universities focus. The yoga training happens to be a function of both of these two sports, yoga is not only able to relax the students' minds, gentle their emotions, making them more mature, but also exercise their strong physique. Moreover, yoga can also help students body shaping and improving their temperament, cultivate their good exercise habits. Here I will elaborate on teaching yoga to students the benefit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yoga, yoga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nhanced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college; yoga teaching;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1 瑜伽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1.1 平静心灵
大学生普遍存在心浮气躁、无法静心凝神的心理疾病,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都是不利的,而大学期间又是学习生存技能的时期,所以这种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的现在及未来都具有莫大的危害。高校要想办法舒缓他们急躁的情绪,平静他们躁动的心灵,培养他们不急不躁、脚踏实地的作风,打好成功人生的基础。瑜伽是平静心灵的最有效方式。练习瑜伽要进入冥想状态,如置身于山水之间,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极大放松。练习瑜伽,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呼吸法,每一次的呼吸都补充了生命所需、排出了生命所弃,以深长舒缓的呼吸放松身心,平静心灵,进入冥想状态,与周身环境融为一体。在高校开展瑜伽教学,教习学生练习瑜伽,引导他们进入冥想状态,平静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更加成熟。
1.2 塑造形体
高校学生仍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骨骼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他们普遍喜欢上网、玩游戏,长时间保持坐姿,这不仅会导致他们身体疲累,体力达不到生活、学习的要求,也会导致他们精神不济,甚至影响他们的日常情绪,对生活缺乏乐观、学习缺乏兴趣。而瑜伽的各种动作恰好可以伸展肢体活动各个关节,缓解身体的疲累,调节身心状态。此外,瑜伽也可以健美体型,培养个人气质,这些外在条件对于学生的自信培养十分重要。引导学生练习一些增强自身柔韧性、较为缓和的瑜伽动作,努力将瑜伽练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健美他们的体型,培养并提高他们的气质。
1.3 强健身体
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成功的基石,要保持身体健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必要的。瑜伽练习也是体育锻炼的一部分,舒缓身心的同时也可以强健身体。瑜伽练习中最重要的深呼吸法,能够提高机体代谢功能;瑜伽动作中的某些体式,可以充分伸展学生的各肢体部位,缓解他们的肌肉疲劳,增强身体柔韧性,强健体魄;在引导学生做瑜伽时,可以适当调整练习的强度,改善他们的体制。长期坚持瑜伽锻炼,可以使学生保持身体健康并提升体质。
1.4 运动习惯
在高校开展瑜伽课程,引导学生练习并长期坚持做瑜伽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瑜伽练习和太极拳一样,大部分人群都可以进行,老少皆宜。瑜伽很多动作,容易学习模仿,对练习的环境要求也不高,而且不要求实践运用,所以适用性很强,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此外,瑜伽很多动作都较优雅,再辅助以轻缓悠扬的音乐,练习者在心灵得到宁静的同时也可以强身健体。
2 提高高校瑜伽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2.1 提高学生学习瑜伽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于瑜伽学习的兴趣,对于改善瑜伽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瑜伽锻炼,对于学生具有诸多好处,在瑜伽教学中要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激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练习瑜伽也符合现下年轻人的需要,比如瑜伽能够强身健体,而且也可以美体减肥,这些功能都能引起高校学生的强烈兴趣。瑜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为他们选择一些相应的瑜伽动作,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认真训练。
2.2 鼓励学生练习双人瑜伽
双人瑜伽的一些瑜伽动作需要两位练习者相互配合才能得以完成,这种瑜伽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对于瑜伽的学习。高校学生处于青春期,喜好激烈运动,耐性小,不能持久,而瑜伽练习一般较为舒缓,时间一长他们便会坚持不下去。鼓励学生进行双人瑜伽训练,相互配合,可以减缓学生初学瑜伽时的排斥感,而且双人瑜伽也可以彼此相互督促,不仅能够帮助彼此坚持下去也可以提高学习瑜伽的效率,更能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2.3 改善瑜伽练习的环境
虽然瑜伽练习的外在环境要求不高,但是改善瑜伽练习的环境,对于瑜伽效果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瑜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收集一些高雅舒缓的瑜伽练习背景音乐,并时常换放,尽量减轻学生们的厌烦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也可以时常将瑜伽练习场地选在舒适的外界大自然之中,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冥想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4 采用科学的评价机制
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评价教师瑜伽教学与学生瑜伽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改善瑜伽教学体制。以多元方式进行评价,除了教师评价之外,也可以采取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大家相关评价的方式;不仅要进行常规期末总结式评价,也要进行过程评价;除了对瑜伽学习成绩评价之外,也要对学生的学生兴趣度进行评价。通过全方位的瑜伽教学与学习评价,了解瑜伽教学与学习的真实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瑜伽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瑜伽练习,不仅能够舒缓练习者的心灵,助其美体塑形、培养个人气质,也可以强健练习者体魄,而且由于瑜伽具有难度不高、易于学习、适用性强、环境要求不高等特点,深受练习者的喜欢,所以其普及性越来越高。在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对于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诸多好处,所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瑜伽课,但是瑜伽教学还不够成熟,瑜伽教学的效果还有待提高。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双人瑜伽等方面,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瑜伽教学改善,提高教学效果,这对于瑜伽教学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目的要适应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变化,使教育更好地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奈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应当易于接受经常的修正。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应当根据所有有关的事实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而不是仅仅根据理性用思辨的方法来决定。”这一观点得到教育界的肯定。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高校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被动参与体育,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课外体育形同虚设,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短缺,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这就需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宗旨,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更科学、更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为高校瑜伽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需要
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主体性”,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满足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造就一代人格更为健全、发展更为均衡的人。同时,人本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在一定心理空间内个体行为的改变过程,是一种意义学习,这里所谓的心理空间就是指个人的经验世界。意义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视个体的经验。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
目前,中国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设法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之养成持之以恒的健身习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课内外二合一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使学生受到系统的体育、健康、娱乐和生活的教育,并让其掌握会健身、会休息、会玩乐的技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作好准备。
3.优化课程结构的需要
我国教育大辞典认为“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学科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课程不仅是正规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有机统一起来。上述课程的阐释为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创设一种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通过相互影响,学会如何学习。在概念体系理论中,亨特强调了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即环境允许人们在各个阶段有效地活动,以便于取得下一阶段的成长。亨特还明确地阐明了不适是成长的先兆,为了刺激发展,我们应该有意的使学习者和环境不相适应。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课内教学—课外训练—校外实践”三种教学环境。即通过课外高校瑜伽训练强化课内高校瑜伽教学,通过校外实践对课外高校瑜伽训练的效果进行检验,然后把在校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课堂里。让学生在不适中快速成长。具体见下图。
(1)课内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课内教学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高校瑜伽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另外,要了解并能熟练的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在技能方面,学生在课内需掌握高校瑜伽动作要领。在进行专项技术练习时要达到60%以上的成功率,动作的准确率要达到85%以上。
②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部分共有五个阶段的活动组成:导向、讲解、组织练习、指导练习和独立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课程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新概念或技能进行讲解,并做示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练习时间,对所学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巩固。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对学生练习结果的精确度是否保持稳定进行评估,为需要的同学提供反馈。确保学生的进步。
③实施条件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现有一个室内瑜伽场地,硬件设施完备。图书馆内有关高校瑜伽技能学习、高校瑜伽欣赏、高校瑜伽运动的发展史等图书和杂志有三十余种,可供学生业余时间翻阅学习。另外瑜伽课的老师为副教授,拥有丰富的教学和比赛经验。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④教学评价
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差异,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到激励性评价。对后进生,中等生做自身纵向比较,设立后潜能生进步表,中等生提高表,优秀生荣誉表,使每一个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这一部分的分数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程度直接打分,占总分数的5%。另外,我们会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学生的出勤情况,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2)课外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通过团体活动,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与人交往和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另外,在技能掌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的准确程度达到90%以上,更种动作技能的发球成功率要达到80%以上,准确掌握作为高校瑜伽裁判的基本能力。为进行校外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
②实施过程
在课外教学阶段,我们通过学生建立的高校瑜伽协会这个小型社会团体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进入院瑜伽社团以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在小组内安排一帮一互助学习队,然后给各小组设定目标。为了使小组获得好的成绩,学生必须尽快的适应并且进行合作学习,如:有些同学反手技术较好;有些同学擅长高压;有些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但实践不行。小组要通过对各人的长处进行研究并融合,以取得进步。在这一教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并起到一定的组织管理作用。
③实施条件
学生通过申请成立了院瑜伽社团,社团的招收对象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全体学生,学生自愿参加。协会里设有会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瑜伽课的老师会利用课外时间轮流义务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
④教学评价
在课外社团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除了定期进行系统的测试,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并记录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况。日常观察,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还是进行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收集必需信息的一种手段。在课外训练中,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地做好日常观察工作,才能比较真实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生的认知变化情况,为真正地做好相对评价提供前提条件。
(3)校外教学模式
①教学目标
在校外实践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使学生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另外,学生通过校外实践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整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校外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需求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自己学会有效地做出与自己有关的教育决定,逐渐培养起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施过程
校外实践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安排学生在健身场所做健身指导、教练员或者陪练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如果碰到技能或情感方面的问题需及时的和教师老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这一阶段对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什么时候做一个纪律严明的老师,什么时候是指导员,什么时候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③实施条件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温州市区,具有高校瑜伽场地的温州大学,以及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学院等共7个高校瑜伽健身区,另外瑜伽馆有21个。安排学生在课外、双休日或节假日长期做健身指导或瑜伽陪练和教练。另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健身场所竞聘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工作,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④教学评价
在校外实践阶段运用外部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外部评价包括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因此,我们通过要求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书写个人学习小结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及自我教育等这些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的重要品质。
2.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运行及评价
(1)课内外二合一模式的运行
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状态。
首先,二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周期设为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学习和每周两次的课外训练。技术是根本,学生必须在准确牢固的掌握了高校瑜伽的基本技能之后才能有效地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保证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安排其进行校外实习。实习阶段遇到的技能问题可以回归课堂,重新进行学习。具体的课程安排流程:一学期——(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一学期——一学期——(校外实践、课内学习、课外训练)。
其次,就是教学环境的变化,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学生进步和能力提升的一切有利条件,使学校的高校瑜伽场地设施及温州市含有瑜伽场地的健身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课内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评价
课内化二合一教学模式的评价应充分体现考评制度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引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考试方式上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内容上就是期末技术考试+平时表现+业余锻炼+实习单位评价+体育知识相结合;考核的方法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另外,提出以下设想:只要学生参加课内教学的出勤率达到90%,业余锻炼的出勤率达到规定次数,就可以获得60分基础分。
三、小结
课内外二合一教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技术、身心、交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校瑜伽健身指导,而且还能培养出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为我国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等相关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目前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高校瑜伽课内外二合一”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小平.28天瑜伽养生计划.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8-31
纹理清晰的木质地板上,放置着几个蒲团,供人打坐之用。天花板上覆盖了一层乳青色的纱帘,一直垂落至窗边。风起,纱帘飘散,露出挂在墙上的牌匾—是北京一位书法家题写的“元和堂”三个大字。禅修室里,桌上的一张古琴很是显眼,而几盆绿色植物则悄然点缀着属于角落里的宁静。元和堂的主人迷罗每天都会在这里静坐—点一支自制药香,放上舒缓的音乐。
前些日子,迷罗离开了北京,到佛教律宗的祖庭—终南山净业寺闭关静修七日。在山上,他过起了纯僧侣式的生活。每日清晨五点半,他就起床打扫寺庙,跟着庙里的和尚诵经练功,也会翻山越岭,寻访隐居深山的高僧。在净业寺里,吃的是纯粹的素食,学的是僧人们的养生之道,三个小时的瑜伽练习和五个小时的静坐,则是他每日的必修功课。“乘春风自在,入林壑深幽处,处绝谷佳境中,听梵呗声声,是内在净化的好机会。”迷罗说。
从国学到中医
采访时正值清明时节,雨水丰沛、春暖花开。迷罗便应和节气,在元和堂里亲手熬制了清明润脾和胃药茶,教授学员们针对清明时节所设的养生课程。迷罗的养生课程很独特,不是纯粹的中医讲堂,也不是简单的瑜伽健身训练。在他的课上,你可以一边听着古琴的悠扬琴声,一边品着药茶的甘香。这一天,他在课上先是讲授了一种和脾健胃开穴法,接着又教了一招祛湿排毒秘方,再来一个养颜古法秘诀,最后是介绍一套清明养生餐谱,当然,其中还少不了一些帮助养气健身的瑜伽套路……简单说来,关于养生的各种技巧,在迷罗的课程里都能觅得。
人们给迷罗的头衔是“京城最帅瑜伽导师”,平日里,刚过而立之年的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时尚型男,掩不住的是眉宇之间的英气。人们经常看到他身着一袭中式服装,以养生专家的身份,出现在电视机的镜头前。迷罗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家人便让他开始研习国学。一手漂亮的书法和国画自然是不在话下,至于国学经典《弟子规》、《道德经》等,更是他从小便日日研读的书籍。
国学的研习使迷罗对中医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在迷罗看来,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它属于国学的一部分。“很多中医的经典,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都是古时候的医药经验总结。需要有国学的功底,才能够把它们研究深透。”因此,在迷罗的课堂上,最基本的一门课程便是研习《黄帝内经》等古著经典,“这是养生入门的基础,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迷罗看来,养生能将疾病扼杀于萌芽之前。“人们都有自我疗愈康复的能力,中医的治疗正是调动自我内在的疗愈能力。通过中医的调理,把内在的身体正气养足,就可以对付各种疾病。”在家乡,迷罗的家族是当地有名的长寿世家—他家中老人们的平均年龄都在90岁以上。迷罗的姥爷便是一位老中医,家中的老人们大多都懂中医,平时也特别注重养生,体质非常好。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迷罗也逐渐爱上了中医。
元瑜伽的养生之道
虽然早早地接触到了中医,但迷罗对于中医仍是一知半解。真正开始摸到中医入门,还源于迷罗小时候得过的一场大病。迷罗是早产儿,自幼身体便非常孱弱。而小时候,又因一次高烧引发了心肌炎,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加糟糕。为了使迷罗有强健的体魄,家人便让他拜了当地有名气的一位师傅学习武术。师傅见迷罗心脏不好,便不再教他武术,而让他转向学习动作轻柔、修身养心的瑜伽。另一方面,师傅对中医造诣颇深,迷罗便跟着他学习中医之道,“从小,师傅就给我讲中医的道理,我给师傅捣药、配各种药丸,他给乡亲们看病的时候,我就在一旁跟着学。”跟随师傅研习瑜伽和中医后,迷罗的身体好了起来—各项身体指标逐渐在改善,早搏、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也都迎刃而解。“身体不好的时候,每个月都得感冒一次。回头看看这五年来,我连感冒都没有再得过。”
很多人不能理解,迷罗这样的年轻人,为什么会爱上中医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职业?迷罗笑说自己并非另类,只是中医世家的氛围影响了自己。虽然身为教师的母亲并未继承姥爷的衣钵,但她将学医的期望寄托在迷罗的身上。本就对中医很感兴趣的迷罗,在父母的支持下,一步一步走上了自己的中医之路。
“以前总觉得中医就是拿草药看病,但现在我认为中医是一门更加超前的医学。”有了师傅的言传身教,迷罗的中医之路豁然开朗。上了大学,迷罗开始接受更为系统的中医学习。由于专业是中西医结合,迷罗接触到了很多国家级的名医,也中西融合地平衡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迷罗坦言,学习了系统医术之后,自己对中医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很难解释诸如经络、气血这样的说法,但这并不是迷信。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医的奥妙,必须更好地去学习、去挖掘。”迷罗说。
如何将中医发扬光大,同时推广养生的理念?迷罗的答案是,改良。二十多年的中医研习和瑜伽训练,让迷罗发现了当中的联系。于是,他试图把中医和瑜伽结合到一起,以期达到养生的目的。他给自己这个天马行空的“创造”起了一个名字:元瑜伽。顾名思义,元即元气,元瑜伽即养元的瑜伽。“元气可以指代我们的基本能量。如果处于元气充足的状态,那么我们的精气神就会很好。”迷罗介绍,中医古书中有记载,于人而言,元气犹如树之根。“如果树的根坏掉了,这棵树就会逐渐枯萎死亡。”迷罗所做的,便是借用瑜伽的练习姿势和气息调节以养元气,同时配合中医,将养生学渗透到生活的各方各面。
在迷罗看来,元瑜伽不是一种锻炼方式,而是一种健康的活法。和普通瑜伽相比,元瑜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中医来指导、按照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来养生:在迷罗的字典中,“养生”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个词背后,涵盖的是饮食习惯、经络穴位乃至于瑜伽动作的相互配合。“元瑜伽训练的时间和频率都是无限制的,因为它直接融入在生活之中。哪怕你在等公交地铁的时候,也可以配合着呼吸抬抬脚跟,促进腿的血液循环之余,还能减轻心脏的负担和压力。”
向老天爷要健康
每天清晨一睁眼,迷罗便从床上跳到瑜伽垫上,进行一个小时的瑜伽晨练。晨练过后,他便开始自己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到了下午的五点到七点之间,他又会来到禅修室,进行自己的瑜伽练习—用他的话说,这是一天之中的体温最高点,身体对于疼痛感和疲劳感的感觉度会降低,最适合肢体的运动。
谈到自己的养生观,迷罗笑言“按时吃饭、早睡早起”便是最基本的要求:“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我的养生观很简单,就是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习惯的力量可以很巨大,但同时也可以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所以每个人都要有好的习惯。”他将自己的养生观带给了更多人。六年前,迷罗创办了元和堂。来到这里学习养生之道的学员大都是企业的高管和白领,当中也不乏政商圈的精英人士。由于经常在电视台录制养生类节目,还有门户网站特地为迷罗开设了健康讲堂。许多电视台主持人与他接触后,都对元瑜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成为了他的学生。因为对养生之道的共同兴趣,演员方青卓和迷罗成为了好友,不拍戏的时候,方青卓便经常来到元和堂,跟着迷罗练一练瑜伽。
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是现代人平日里最常面对的困难。迷罗的学员几乎都是有着一定社会地位的高端人群,所面对的压力尤为巨大。迷罗的解决方法是,定期带着学员们去外地,海边、山间、森林里……在大自然的环境里练习,亲身体验天人相应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