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27 13:59: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听说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由国家教委审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走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其中明确规走: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可见,听说教学同读写教学同样重要。

听说读写是四种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听和读以理解意义为中心,说和写以表达意义为中心。听和读同说和写之间是相通的,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前提,说和写对听和读起着消化和促进的作用。听和说是运用口语接收和传递信息,读和写是运用书面语接收和传递信息。而书面语只不过是文字符号写出来的语言。一般地说,说得出就写得出。

听和说同读和写,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听和说越来越显得重要了。现在,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某些文字表达被“说”所取代,听和说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远大于读和写。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和写、轻视听和说的观念和做法己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因此,语文课不仅应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且也应该加强听话教学和说话教学。

所谓听话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听话的基础知识,结合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说话实践活动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听话能力的教学活动。听的能力非常重要,正如读是写的基础一样,听是说的基矗不错,人自幼就会听话,但是听的能力有高低,效果有好坏。听话的过程是对语言感知的生理及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边接收、边理解、边储存语言信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人在接收声音语言的瞬间,要进行分析、综合、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语音感受力,准确理解语义的能力,以及对话语的品评能力等。要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听话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组织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大量的听知训练。

所谓说话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说话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准确、简明、流畅、动听地表情达意的教学活动。说话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其中包括:组织内部语言(即思维)的能力,快速语言编码(即组织语言)的能力,运用语音、语速、语调和态势语准确表情达意的能力等。人的这些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专门的说话训练和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话教学的说话训练。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通过朗读、复述、转述、看图说话、讲故事、口头作文、口头回答、对话交谈、会议发言、讨论、演讲、即兴演说、辩论等方式,有序有方地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轻视听和说的现象,我们应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加以“治疗”。

首先,应该看到不少教学工作管理者和语文教师,对语文科教学目标理解得还不够深刻,对语文科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规律认识得还不够清楚。每学期伊始,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对阅读和写作教学有部署、有辅导、有要求,而对听话和说话教学则往往没有明确的质与量的要求。语文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备课,讲课,开展教研活动,也大多以读写教学为主,以为在讲课中多启发、多提问,就算是在进行听说教学了。即使有听说训练,也只是附属于读和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篇2

(一)利用听说结合式活动,加强听说教学

听说读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综合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日常的朗读课文以及写作,都不是听说训练,而是读写训练。教师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度大,使听说训练的开展广泛度不足。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自尊心的影响下,他们不乐于开口,影响了其实际交际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听说教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听说学习活动中,也可以利用听说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去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听说训练。像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三分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些乐于交际与表现的学生会踊跃地进行自我介绍,那些害羞的学生会因为课堂氛围的活跃乐于参与到交际中,实现从无话可说到愿意说话的过渡。其次,教师要利用有效的听说活动来保持学生的说话兴趣。要使听说教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大教学的难度与深度,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爱上表达,保持学生说话的兴趣。当经历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如果教师一直让学生说三两句话,学生的表达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去开展讨论,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促进听说训练效果的明显。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心目中荷塘月色的画面进行描述,与附近的伙伴进行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听说练习中。另外,教师要因材施教,在听说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听说学习需求。一些学生喜欢演讲类的活动,教师要适当组织课堂演讲,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一些学生则喜欢辩论,其听说技巧较多,教师就要针对课堂内容为学生安排辩论的命题,促进学生爱上听说学习,乐于跟着教师的引导去进行听说训练。

(二)利用口头式作文活动,加强听说教学

口头作文活动,是进行听说训练的良好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语文思维的形成。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系,教师将听说教学与听说训练进行结合,会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快速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也可利用某一事件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成为小小评论家,利于学生出口成章,在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收获更多。在口头式作文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从简单与略难的顺序,引导学生从作文的主题讨论、构思表达以及片段展示做起,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针对“苏州园林”这一主题,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物,自己理想中的建筑物。再提出“我最爱的建筑物”这样的写作主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之后让学生到讲台前去分享自己写作思路,学生一起说一说,听一听,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更让听说活动开展地更加自然且有效。

篇3

二、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学生差异性的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

篇4

我有幸独立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我校2005年级259名博士研究生为期三个月的医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至今刚过一年。回首这段教学经历,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体会颇深。其中,最让我自豪的是,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中国教师用全英给博士研究生讲授医学英语,且取得了成功,这在建校史上还是史无前例、开天辟地的事。

一、了解你的“对手”——我校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有人对我校96年级研究生医学英语水平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1。结果如下:

公共英语水平考试通过率:84.8%;

医学英语水平(自评):好(2.1%)、中(31.5%)、差(66.4%);

未修过医学英语:80.6%;

英语口语:好(2.4%)、中(15.9%)、差(59.6%)、从未开口说英语(22.1%);

英语听力:好(13.5%)、中(38.9%)、差(47.6%)。

这就是“国情”,是我教学中必须面对而且要认真应对的课题。首先,公共英语水平考试通过率既然高达84.4%,这是个唯一鼓舞人心的信息,说明他们的词汇量至少达到了5000~6000左右。这足以满足切远远超过了日常口语交际所需的基本词汇(2000~3000),就看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潜能了!当然,后面的几条结果更证明了医学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虽然有的教授说“博士研究生还有必要学医学英语吗?”有道理,但是永远不要脱离“国情”、“校情”。

怎么办呢?

二、教室——语言学习的“国中之国”

我的几个国外老师和朋友在谈到有关语言学习的诀窍时,大部分都说:WholeEnglish,noChinese。举个大家最熟视无睹的例子,为什么一个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并已经学了13年外语的博士生,其口语尴尬得可能不及出国半年的初中生?为什么儿童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很快听懂并说一口流利的语言?归根到底,简单地说,英语学习就是思维训练的问题。

我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听完一句英语后的首个反应便是:先在大脑中将片言只语“翻译”成汉语后,再将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句子“再翻译”成英语,最后结结巴巴说出来,而且有时还来不及考虑语法问题。也就是将接受到的英语刺激与实物之间,加上两道翻译的手续。交际中的语速、流利程度都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此“速率”,如何进行交流?更何况参加国际会议!?

采用全英情景授课,使学生用英语思考,把教室变成学生语言学习的“国中之国”已是迫在眉睫!

虽然许多老师建议我用双语授课,而且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希望我用双语授课,但都被我婉拒了。我深深知道,阵痛和血污之后便是新生,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便是破晓的晨晖!

我克服阻力,坚定地使用全英授课。事实证明,在反复的语言刺激下,学生对英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少到多,又被动接收到主动联想,最后脱口而出,形成习惯,进而演变为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学习、使用英语时全身心的投入,进人角色。在交际过程中,当英语信息输入后,学生通过英语思维,直接输出英语。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构建这一“国中之国”呢?

三、精心设计,全方位搭建“国中之国”

首先,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培养语感

发给博士生们的教科书从头到尾160万字的正文(均摘自国外原版教科书)内见不到一个汉字!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从中医到西医、从结构到功能、从器官系统到分子基因等领域,还提供了大量的医学术语、构词法、病例报告、医疗文书等,加入了最新的有关非典(SARS)、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克隆技术等内容。堪称国内医学英语教科书的“巨著”。每遇到生词,除了自己动手查字典,做标注之外,别无他法。

其次,我推荐给同学们两本全英字典

OxfordLearner’sWordfinderDictionary和LongmanEssentialActivator。这两本字典被誉为discoveringbooks,explosivebooks和dynamicbooks,从活学活用的角度出发,把一个概念用许多种方式联想表达。我以temperature为例说明其用法。

第三,听力材料

摘自英国BBC近年来的力作HumanBody,内容与综合教程相互应,有视频和音频两种格式,约200分钟片长。材料注解后编写成册,设置练习,供课余时间内完成。占考核成绩的40%。还提供了48段完整的临床“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病例讨论-出院和随访”全套录音片断.第四,分班、分组,化整为零

我将259名博士分成4个班(分成20个班更好),每班10个组,每组不超过7人。便于提高教学效果,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小组的表现纳入最终的考核,激发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第五,处处留心

告诉同学们随身携带一本小汉英字典和一个MP3,养成随时随地学英语的习惯,看到或听到什么,立即用英语去想该怎么说。我把自拍的白云山风景照片,风景区介绍、群众性体育运动,如蹦极、踢毽子、摩星岭、桃花涧、明珠楼、亭子,甚至路牌(爱护绿化、森林防火等)等给学生看,让他们用英语描述或提出书写错误;禽流感来了,我会谈一点相关知识,之后,先由呼吸病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的博士从各个侧面介绍背景知识,再由其它学员展开讨论;BarryJMarshall和RobinWarren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后我又让消化病学的博士介绍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知识;我还要求学生将我上课用的笔记本电脑的配置用英文陈述;甚至从草地上捡起一朵紫荆花让学生描述……这可能就是所谓的BrainStorm吧。通过者些练习,让学生在所见所闻中“即所得”,养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好习惯。

第六,猜谜

有一次我将thalassemia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绝大部分不解其意。然后我将“地中海贫血”写在一张纸条上“偷偷”递给一位同学,并请他用英文解释给大家听。之后,我会提问其他一些同学说出谜底。如果不知道,则继续请另外一个同学,直到谜底揭晓。有时我会提示一些关键词,比如“anemia(口语:decreasednumberofredbloodcellsorhemoglobin(口语:theproteinthattransportsoxygenintheblood.)”、“geneticdisease(口语:diseasepasseddownfromonegenerationtoanother,ordiseasepassedfromparents)”、Mediterranean(口语:theareasurroundedbythecountriesofsouthernEurope,NorthAfrica,andtheMiddleEast)。

有时我从兜里“偷偷”拿出一粒骰子给一个学生,让他用英语描述,然后让其他学生猜谜。这里我希望学生能够说出以下几个关键词中的2~3个:smallcubes,withsixmarkedfaces,madeofplastic,eachfacewithonedotnumberfromonetosix,forgamesofchance,i.e.gambling。

另外,我还允许学生通过手势、动作、甚至画画来表达意思。

爱玩游戏是人的天性,通过“猜谜”,一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是活跃了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地表达!这无疑增强了学习实践口语的信心和兴趣,突破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第七,除了实践,别无他法

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践对象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实践与考核挂钩。具体做法如下:

每人必须做自我介绍(占考核的10%);

每组必须完成1个Topic的演讲,并接收提问和答疑,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演讲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占10%,组平均分即为每个组员的分数);

课堂提问并回答问题:至少问别人1个问题,至少回答别人提出的1个问题(占10%,积极发言的志愿者可获10%的加分);

第八,课外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