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辅导员范文

时间:2022-12-30 20:28: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企合作辅导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校企合作辅导员

篇1

协同源于希腊文synergos,本意是共同工作。所谓协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质主体,通过协调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

1.协同理论核心概念

20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协同理论,该理论认为,自然界是个统一体,它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互促进,促使整个系统形成各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新结构。相互促进过程中产生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揭示本质规律,从而实现各层次各方面的有机统一。最终形成整体大于各部分独立功能的总和,经常被描述为“2+2=5”或“1+1>2”。

2.协同理论发挥作用

协同理论指出,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发挥决定了整个系统是否产生协同效应。若要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需要各子系统的协调合作。其一,系统必须是开放式系统,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其二,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需要协同合作。只有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发挥各自的功能,减少内耗,相互配合协同,才能使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

3.协同论自组织原理

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指出: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即使在没有收到外部指令的情况下,也能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自组织要实现有序发展,协同是其必要手段,协同的最核心内容是自组织的形成。自组织强调组织内部的自我控制,及自组织主动选择吸收子系统,自组织是相对于他组织而言的。该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如果处于孤立状态,缺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就会破坏系统内部的有序结构,致使整个系统失去生机。

二、“校企合作”高职辅导员工作现存问题

辅导员校内工作系统中,校内职能部门、校内辅导员和学生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脱节现状有待改善。在传统的辅导员工作系统中,校内实行高度集中、决策迅速的纵向管理方式,容易出现职能错位、工作缺位、效能低下、职责模糊等问题,缺乏对辅导员工作队伍、资源、要素之间的整合,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造成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知寻求哪个部门。

在辅导员校外工作子系统中,校内辅导员和企业班主任存在各自为战、缺乏沟通等问题,因此导致有些工作内容重复,而有些内容却没有涉及。尤其是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教育侧重点不清,导致管理工作重复。

校企合作培养子系统中缺乏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整体协调的管理协调机构,在工作内容、方法、评价和制度等要素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工作体系还有待完善。

三、协同理论指导下如何创新“校企合作”高职辅导员工作

1.构建协同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辅导员校内工作系统整体协同模式

建立校内涉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相关部门主要有学生处管理、系部管理、学生事务中心、招生就业处、校团委、计财处、后勤处、医保处等。各部门可以通过相互渗透,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1)校内各职能部门育人目标一致,明晰工作共同愿景。制定校内相关部门的协同育人目标,将高职学生培育成品德高尚的生产实践者作为共同的终极目标,调动校内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协同效应,使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例如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应秉着以生为本的服务态度和育人为本的工作目标,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系部做好家庭情况调查反馈到学生处,而学生事务中心、校团委、后勤处、医保处可以提供一些勤工助学岗位,计财处积极配合,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减免一些费用。各部门合作形成最大力量,实现最好育人效果。

(2)校内辅导员工作涉及部门合作共赢的工作平台。首先,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在校内上课,包括校内普通课程和企业实训课,管理方面是校内辅导员和企业驻校班主任之间合作,但是要充分发挥校内辅导员的主体管理作用,主动出击。其次,校内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要以资源共享为落脚点,整合人力资源,加强服务学生的能力建设。最后,各个部门及辅导员、企业驻校班主任之间要有效沟通,及时解决校企合作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推进辅导员工作改革,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工作的有效管理。以协同创新为切入口,协同攻关,促进深度融合。

(3)各部门协作搭建利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平台。校企合作下高职辅导员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等新特点。辅导员在教师队伍中既是专业技术人员又是行政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是第一Y源的理念下,需要积极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例如由学生处牵头,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基础部、各学院党总支协作共同组织辅导员技能大赛,通过笔试(包括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主题班会、案例分析、谈心谈话和主题演讲等环节,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人力资本。

2.完善协同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辅导员校外工作系统整体协同机制

建立校外协同关系,同政府、培训基地、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享优质资源,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新的突破点,也为高职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

(1)建立和完善高职辅导员校外工作整体协同管理机制。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实施,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突显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摆正校企合作时各自的位置,如何做好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的思政教育工作,如何处理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关系。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整体协同管理机制,如建立和完善校内辅导员和企业班主任工作委员会、校企工作联席会、高职生工作联席会等,实现学生校外实习时的工作协调统筹。

(2)完善并优化辅导员和企业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加强校内辅导员、企业班主任、公司负责人之间相互协同和配合。避免工作内容的重复,辅导员和企业班主任在学生校外实习期教育管理有所侧重,校内辅导员侧重于做好实习生分组、成绩汇总、实习鉴定材料回收审核等工作,企业班主任侧重于实习期考勤、安全教育、职业就业推荐等工作。同时双方应及时沟通协作,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

(3)建立和完善高职辅导员校外工作整体协同评价机制。高校是非营利部门,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组织,双方立场不同,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也会有所侧重,同样的校内辅导员和企业班主任也会不同。因此在评价他们的工作时需要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将量化考核和质的分析相结合,达到激发工作热情的目标,调节双方关系,增强系统运行力。

3.实施协同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辅导员校内外工作系统整体协同平台

建立与校内和校外系统的协同关系。协同论认为,在整个环境中,千差万别的系统间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只有实现各种资源在校内外互通有无、互相渗透,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

(1)努力打造“校企合作”下高职辅导员校内外工作系统信息化的平台。要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需要努力打造一个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一体的系统工作平台,满足校内辅导员、校外企业班主任、学校各职能部门、学生、家长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和资源共享。使用同步化管理的信息模式,便于校领导、校内辅导员、校内教师、企业师傅、企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2)努力打造“校企合作”下的高职辅导员校内外工作沟通交流平台。为提高“校企合作”下的高职辅导员校内外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沟通畅通有效是必要条件,可以使各方促进了解,形成共识。首先,在思想理念上进行沟通,只有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才能实现行动上的整体协同。其次,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创建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校园文化环境、社会实践环境和企业文化,最终实现全员育人的工作局面。最后,构建和谐工作关系,利于各部门及人员间顺利开展工作,互相理解支持,利于发挥整体作用。

(3)“校企合作”下的高职辅导员和企业班主任工作方法互补,实现效果最优化。不同的管理方法适合不同的目标和内容,相同的教育管理目标和内容也可能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管理效果。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多种方法的优势互补,实现最大化的管理效果。校内辅导员利用课堂班会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规范和监督,企业班主任利用企业实习操作、职业规划、市场调研加强学生专业指导。两者共同发挥优势,培养学生成为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4)教育资源协同共享,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学校各部门和企业各自的资源独特,要善于分析资源优势,利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有限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尤其是现在处于大数据时代,需要共建共享网络管理资源,共同提升学生管理效果。只有各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形成互助的教育管理系统。

4.实现高职辅导员校内、校外、校韧馊个子系统协同合作

篇2

之前,我简单的认为辅导员只是一个学生管理中的辅助角色,从事的工作仅仅是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督促学生学习、协助解决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等一些琐事。通过培训学习我才真正意识到: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的选拔首要标准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教育部令第24号)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行为上的管理者、更是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尤其是现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的青年,独身子女的优越感尤为突出,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就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在培养他们成才的同时教育他们成人,成人则比成才更重要。应把“博学、仁爱、善思、笃行”的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工作中,从思想、生活和成长中去关心他们,当好学生思想教育的“指挥员”、生活的“管理员”、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 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的认识

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一方面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又团体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些都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挑战,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①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的首要条件,高尚品德的示范者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只有辅导员自身具备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感染学生,起到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目的;②要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随着知识、信息传播迅速的加快,学生的知识面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扩大,这对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挑战。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学生工作的内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增强说服力;③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优秀的辅导员应当是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不能仅仅依靠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见解来开展工作,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丰富内涵创新方法,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增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获取较高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④要具有健康积极的工作心态。辅导员工作琐碎,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工作中难免会有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要胸怀宽广,善于自我调节缓解压力,面对学生发生的各种情况能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用豁达的心胸包容学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微笑做好学生工作。

3 高校辅导员工作技巧和方法

3.1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辅导员威与信的关系。辅导员威信是指辅导员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信誉,是指辅导员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辅导员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以原则规则树威,以人格情感立信。威信中的“威”具有摄人的力量,但离开了“信”所包含的信任、信誉等含义,再强大的摄人力量也起不了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而只能使得学生表面屈从,内心反抗。

其次,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首先要提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艺术性。以人为本,尊重和欣赏学生,“人治和法治并举”。完美的教育、管理艺术,合二为一。坚持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公平性。

3.2 以“五心”为契合点,增强工作实效性。①“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育手段、教育力量;②“细心”体现在做工作应做到心到、口到、眼到、腿到;③“耐心”能促使学生交心;④“责任心”是干好工作的基础;④“恒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石。

篇3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28-01

1 对校企合作成果的认可差异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而言,包括课程、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合作使培养的人才紧跟市场需求,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人才培养符合职业人培养逻辑,课程教学理念跟上了时代需求,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了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得到提升,教学资源得到更新,学院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方面均得到了积极促进。

从政府引导角度,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规律。而这一规律在现阶段体现为办学主体的变革。避免职业教育成为本科教育的翻版,同时也深化了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征。对企业而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双证课程”的开发等;而以“订单班”为标志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则更偏重于企业角度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校企双方共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在企业人力需求上得到了满足。在保证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资源共享基础上,企业能驱动人才培养规格最大化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对学生而言,由于有了更好的求职机会,通过适应工作需求的岗位知识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人的素养,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就业。这一多赢局面目前的尴尬在于,一方面学校存在过于依赖政府对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推动,另一方面企业依赖学校加强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适用”。同时学生依赖于学校完全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和预定的工作岗位提供。而政府则依赖于将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纳入到职业教育的框架中,保证双方达成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一致。

这些矛盾因出发于不同的利益追求,实际减弱了校企合作的成果。在教学目标上,培养“适用”人才,还是“有用”人才存在争议;在就业竞争力上,学生满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人才的规格,与高学历人才存在差异;在企业人力资源追求上,岗位适应性与廉价劳动力存在矛盾;在政府引导层面,无论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规格乃至企业需求都不是单一部门能够决定的。

2 如何理解政府角色

政府引导始终与其职能定位相关,政府的职能应通过法律得到明确和恰当的界定,同时拥有民主和透明的决策程序。在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启动的示范建设计划尽管起到了高职改革的积极作用,但在政策上,作为政府引导的政策毕竟不同于由高职院校自发而形成的需求,对此,“外源性的政策借鉴在执行中应保持政策变迁时必要的内部连贯性和继承性,重视对政策学习借鉴中的动机与实效进行评估监控,防患政策执行中目标与中心任务的偏离现象”。

有论文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间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规则资源等多个方面,最后显示“目前,学校所能获得的校企合作方面的经费支持主要来源于中央的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企业获得的校企合作方面的财政和税收优惠基本没有”。

由于政府掌握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众多资源,而校企合作从改革办学主体的层面需要企业的介入,这一行为本身必然会带来利益驱动这一重要问题。如果市场上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供企业使用,企业对培养符合自身岗位需求的职业人将存在明显的投资冲动。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与当前社会人力资源环境的关系就成了主题。对政府乃至高职院校而言,经常需要探讨的是企业经营利润来自哪里?人在企业中的利润奉献情况如何?

缺少对社会当前人力资源需求现状的分析,进行自上而下一刀切的校企深度融合的改革,往往意味着在政府引导下的从众行为,尽管“浅层次的校企合作会导致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下降,教学成本提高”,对高职院校而言,其主管部门毕竟是政府而不是社会或者企业,在校企合作的惩罚机制未建立以前,深层合作的利益驱动往往还是依靠政府的资金及倾向性政策引导。

3 校企合作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篇4

高校辅导员,一支专门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队伍,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教师群体,是每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导师,承担着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作用。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辅导员的角色地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单一的政治引路人转变成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和研究者等角色于一体。

1.狠抓学习不松懈

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由于我校招收的是高职学生,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期间就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到了大学这种相对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至于整个人都松懈下来,整天无所事事,缺乏自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上懈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自我要求降低、独立自主能力差等,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入校时就抓起。

作为辅导员应该经常查课、记考勤、定期开班会、讲评学习情况、进行考前纪律教育、考后及时总结等,促使学生重视学习,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树立良好的学风。学生有了学习压倒一切的观点,动力有了,主动性就出来了。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念,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里所收获的毕生财富。

2.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

在辅导员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中,突出“导”的作用是辅导员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这里所指的“导”字,是特指“指导”、“引导”和“疏导”,这是一种和谐的、抛砖引玉的工作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加顺利地落实教育内容,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

学生工作极其琐碎,凡是有关学生的事情,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尤其是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环境,会产生许多迷茫,甚至有些内向的学生会有无助的感觉。如果辅导员凡事都亲力亲为,工作效率很难提高,因此班干部队伍的培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辅导员根据 新生在军训时期的表现,可以从中挑出热情和积极性高的同学做班级临时负责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选出学生心中的班委成员。经过指导,使他们不断地完善工作方法,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使之真正成为辅导员的左右手。

最后,辅导员在信任班委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考察和督促,并适时地做出指导,引导他们更好地工作,这样既能更好地培养锻炼他们的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同时,也达到了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学生的效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班级的一些琐碎工作交由班委处理,辅导员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大事和突发事件,这样学生工作才能有更好的保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为大学生,应该是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思维能力,能够客观冷静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每个正常的、普通的大学生无论是在年龄、体质、思维各方面都已经经历了成长阶段,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少量社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管理应注重自我管理,而不是依赖校方、老师或家长。从正面来说,大学生应注重自我管理,有利于提高自立能力,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3.不断总结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随着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大学生的特征也越发缺乏共性,面对个性突出的青年学生,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开展学生工作就成了辅导员工作的难点。作为辅导员,不仅仅是要管理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他们,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工作方法:

3.1主动了解学生

辅导员要主动与学生们交流,建立各种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个别学生由于高考失利,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即使他们来到大学,也会有一种落差,这就造成他们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这种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对这些学生长期地给予关怀,真正地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成为工作外真正的朋友。

3.2做好“引导”工作

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指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活动引导等等。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教育,关键是要发挥好学生组织、学生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同学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

3.3严格管理讲方式

辅导员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对屡犯错误,不肯悔改的学生更要大胆管理,严格按校规校纪办理。另外,还要注重工作方式,大学生都是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不能像对小孩一样当众批评,要给其留够“面子”,私下批评,正面疏导。

3.4转变工作观念

篇5

辅导员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学校事业的发展凝聚着辅导员的心血和汗水。学校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辅导员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当前,辅导员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与过去精英教育时期相比,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为艰巨,工作更为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辅导员如何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紧迫问题。我认为,应当认真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管理体制、培养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赋予了新的任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迫切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从思想观念上解决“不适应”的问题。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特别要强调确立“三种观念”。

(一)服务观念。

高等教育由免费教育向收费教育转变后,除了保留公益性的事业性质外,还具有了服务产业的特征。实行收费教育后,学生对接受教育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接受高等教育义务变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包括辅导员,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服务第一,把履行管理职能寓于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之中。想学生所想,帮学生所需,切实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把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重要标准,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心理健康状况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二)平等观念。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要求建立的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关系不仅体现在人格上,而且体现在教育工作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又要接受学生的监督。现在,经常有学生对教师、辅导员甚至领导提意见,说明学生的平等观念强化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平等观念要随之确立起来。只有真正确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职业观念。

辅导员工作有其本身的客观规律,有其专业性和职业性要求。每个辅导员都应当强化职业意识和专业意识,尊重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你尊重了自己的岗位,岗位就会尊重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辅导员岗位上认真地付出,就肯定会有收获,取得成果。持之以恒就会成为专家,甚至成为大师。尊重自己的职业就是尊重自己,这是一条真理。

二、夯实基础

做好辅导员工作既要具备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又要具备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本领。适应新的形势,履行好岗位职责,要求我们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

(一)加强学习,掌握武器。

辅导员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引路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因此,要把学习政治理论,掌握思想武器作为加强辅导员能力建设的首要环节。多学一些的理论,多学一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好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掌握分析情况、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弄清楚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坚持什么,扬弃什么,等等。这样,我们做工作才有“本钱”,讲情况才能入情入理,处理问题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二)勇于创新,掌握方法。

做好学生工作,就要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运用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比如,典型示范是我们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因此,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运用典型推动工作。又如,针对当代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的特点,要善于运用双向交流的方法,通过开展对话、座谈、讨论等形式启发引导,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灌输式”的传统做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再如,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应更多地运用“以多促少”的方法,着眼于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一些诸如“文明宿舍”、“文明修身”的达标活动,通过这些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抑制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的歪风邪气等。

(三)讲究艺术,掌握技巧。

搞好学生工作,不仅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还要讲究艺术,把握技巧。工作的艺术和技巧体现在说话办事的方方面面,总体而言,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因人而异。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应根据不同人员的心理需求、性格特点、素质状况,采取不同的工作和管理方式。二是因时制宜。就是要把握火候。有时该急办的就急办,该拖一拖的就不要贸然从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三是因地制宜。就是说话办事要看场合,如开展表扬和批评,都要讲究地点和所处的情境。地点和场合选择不适当会产生负面效应,适得其反。

三、摆正关系

在大学校园中,对学生而言,光有老师不行,还需要有更多的朋友。有了朋友,才有更多的交流,生活才能阳光灿烂。辅导员要正确摆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善于与学生交朋友,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摆正关系,必须有爱心。

学会爱学生是最有效的教育。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要讲感情,要有情有义,要像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一样对待他们。对所有学生不能有亲疏之分,不能有好恶之别,有情才有义。我们对学生有情,学生才能对我们有义,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情况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特别要强调,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同样的爱。有的学生为什么要自杀,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因为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歧视,得不到爱心,失去生活的乐趣。对学生有了爱,就会激发起自身对学生工作的满腔热情,做学生工作就会充满希望、坚定信心,与学生交朋友就有了感情基础。

(二)摆正关系,必须能知心。

所谓知心,就是要与学生建立共同的语言,相互之间能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以心交心。做到知心,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是相互的,但主要方面在辅导员。辅导员与学生相处要有诚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从维护学生的利益出发,想学生所想,帮学生所需,千方百计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辅导员即使在解决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负面问题时,也要有关爱之心,从好处着眼,立足于帮助和教育,尽量避免对立和做出伤害感情的事情。

(三)摆正关系,必须要知情。

辅导员要做到对学生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言行举止等能够洞察秋毫、了如指掌,只有不断地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做事情、讲道理才能合乎情理,让人信服。否则,只能是“对牛弹琴”,甚至“情况不明决心大”,把事情办砸。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学会调查研究,要经常性地深入公寓、食堂、教室,与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在知情的基础上做到知心。

总之,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的内容、形式、方式,而且新的工作内容、形式和方式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够把握新世纪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时代的特征规范,掌握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不断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及效用,全面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范畴和实质,使其在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发挥最积极高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讲话.2006.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也不断加深,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在此大背景下,近15年来民办高校也得以迅速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有700多所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三百多所),在校学生人数达500多万人次。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从生源质量上还是从国家政策支持经费上都很难和公办高校相比较。辅导员是民办高校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成效。因此,新时期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民办高校的组织文化体制下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举措。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校都投入了很大精力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辅导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仍然面临不理想的状况,民办高校辅导员政治、经济待遇明显处于学校底层,辅导员的自我成就感普遍较低。另外,民办高校辅导员职责不明,他们除了负责学生的事物管理以外,还承担了相关的招生、教务等本因该不是他们承担的工作。这些都是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导致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民办高校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聘用期限短

当前,民办高校对辅导员多采用临时聘用制度,这样势必造成了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不会长久。辅导员大多选择考研、考博或者跳槽,很多的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考上了硕士、博士或者转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学校不得不一次次重新招聘新的辅导员,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当成是一种临时性职业的现象的产生。

(二)经验欠缺,工作芜杂繁复

随着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民办高校也不断地扩大招生的规模。当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素质、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出现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这就必然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加剧。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多半是由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的老师担任,他们大多由学生直接走上辅导员工作岗位,普遍缺乏工作经验。经验欠缺使得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芜杂繁复,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长期以往,不少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厌恶感。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工作超负荷大、角色模糊、社会支持度不高、职业发展前景模式、自我效能感低是辅导员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综观所有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我们都能发现:工作负荷过重——体验到工作过量与职业倦怠产生存在高相关” [1]

(三)工作环境质量不尽人意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民办高校中63%的辅导员认为其办公坏境不尽人意。这显然跟新时期民办高校建设的时间短有关。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为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有20%的辅导员认为办公室的设备配备不齐全,导致很难较高效率地完成相关的教学实务。剩下的17%的人勉强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2] 。这项调查基本反映了为节约成本新时期民办高校在办公环境与办公设备上投资的力度还不足的现象,这样势必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从而不利于辅导员积极性的提高。

三、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制度

民办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选拔、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厘清辅导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关系,避免让辅导员承担他们不应该承担的工作的现象发生,使辅导员能安安心心做好本职工作。

(二)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合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在新时期,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要注重个人品质、情操的培养,按照“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在修炼个人的品质同时,还需要学习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影视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指导和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起来,适应新时期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充分满足辅导员对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需求,辅导员工作同样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3]辅导员居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线,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生活都应该有全面的了解。但新时期民办不少辅导员认为自我实现、尊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样自然也就很容易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经济待遇,优化辅导员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主动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充分满足他们对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辅导员在进入企业实地走访和对学生进行管理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做借鉴,运用原有的方法进行管理,会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总结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独立学院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挑战

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思想变化复杂,情绪受身边环境影响更加明显。给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难度。繁杂、单调的工作取代了丰富的校园生活,学生容易出现烦躁,身体不适应等状况;当今学生普遍眼高手低,当期望与现实反差较大时,就会出现情绪低落、行为反常、消极怠工等现象。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我们有必要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疏通,使学生能客观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正确应对身边环境的转变。

(二)安全问题愈发凸出

学生的安全问题是该项目面临的最大的挑战:(1)车间生产安全操作隐患。学校和企业把学生安排到基层一线岗位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就容出现安全事故。(2)生活交通安全隐患。学生大都处在22-25岁爱玩的年龄,在下班后去玩,会带来交通、饮食方面的安全隐患。

(三)学生实践、总结、升华的能力薄弱

首先,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的理论学习氛围不如学校,学生回到宿舍只有少数人对实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大多数都是倒头大睡,错过了提炼升华的最好阶段。其次,学习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企业要利用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来设置培养计划。再次,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到企业实习被动学习,学习目标模糊。

(四)企业对学生的过程管理需要在辅导员配合下不断完善

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必然希望学生能够尽早融入企业中。因而,辅导员需要积极主动了解企业文化和特点。一方面要与企业进行沟通,以积极地心态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与企业的管理人员保持联系,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工作进展情况,并代表学生对企业不合理的地方发声,进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通过对合作企业的走访,以深圳腾盛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为蓝本,前后共历时2年的时间,去企业后与学生同吃住,同上下班。关注学生实习初期、中期、后期、毕业就业后的心态变化,结合自身经验将遇到问题的思考罗列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学习。

二、学生实习前后遇到的问题

一是辅导员对校企合作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学生能否接受企业,校企联合培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辅导员起着重要的纽带关系。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如果辅导员对政策了解不足,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那么对学生的动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打折扣,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出现被动局面。

二是辅导员在学生专业方向和职业认知水平上参差不齐。首先,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较年轻,大部分跟自己专业不想关,不了解学生今后专业发展趋势。在学生实习期内不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第二,辅导员能力参差不齐,在遇到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不能很好地处理企业与学生的关系,桥梁纽带的作用不明显。

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首先,职责不明。目前各系做校企联合培养利用当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动员,对校企合作模式下职责的规定没有明确的细化,各个系部目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人承担着学生管理的全部工作。除了要应对日常班级管理,还要处理本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与实习学生、用人单位沟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激励才更容易调动辅导员参与校企工作的积极性。

三、辅导员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工作的有效措施

第一,加强责任意识。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遇到一位负责的辅导员,将会对他人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辅导员,要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8

[作者简介]陈方辉(1979- ),男,河南永城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王志凤(1972- ),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成长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dfdy02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89-01

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化成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辅导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措施和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大学生身心素质与教育诉求都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征。

一、高职辅导员工作特性

1.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9月教育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会”,会上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8月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都必然要求高职辅导员要了解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内涵,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自身的发展必须与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相适应。

2.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有效提高职业能力,帮助掌握就业信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素养;打破原有常规教学,改变教学场所,学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高职学生存在着观念意识、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学习的主动性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仅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还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学习借鉴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绩效考核方式,把专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借鉴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职业性。

3.从高职院校文化沉淀来看。优秀浑厚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校升格或合并而成,建校时间短,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园文化的内涵不够深邃,校园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和专业教育功能不能够充分体现,积极上进的大学校园文化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高职辅导员要承担培育优秀校园文化的重任,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4.从高职科研氛围来看。科研是辅导员职业化成长的活力源泉。科研可以促使辅导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弥补专业知识的先天不足;使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上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增强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职业的忠诚度,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情况,辅导员队伍本身科研能力低,又缠身于事务性管理,难以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精力,导致辅导员队伍学术研究氛围差,很难达到学习与工作、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境界。

5.从高职学生特点来看。高职学生,学习起点低,文化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自信心不足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管理上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和

细化,要注重班级学风建设,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注重人文心理关怀,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和动力。

6.从高职辅导员构成来看。辅导员的来源分为两大块,一是校内转岗从事学生工作的,二是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的。前者了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和管理工作比较熟悉,对学生学业指导上具有突出优势,但是也存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问题;后者往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准备,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高职教育的专业背景,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了解,若按本科学生的管理模式,很难充分发挥对高职学生学业的引导作用。

二、高职辅导员培训对策

1.立足高职教育实际,加强职业教育认知培训。加强高职辅导员的职业教育认知培训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内涵提升的必然要求。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下,辅导员的职业化培训应该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继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资助育人、就业指导、突发群体事件和大学生事务管理等专业专题理论的学习;二是加强职业教育认知培训,包括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和“顶岗实习”学习方式等内容,不断培养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教育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

2.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在辅导员的培训层次和形式上,一方面,要坚持省级培训、校本培训、学习考察、学位进修、社会实践、学术研讨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紧紧依靠高校辅导员培养和研修基地,继续搭建入门学习、专题研讨和学历深造等专门平台,集中高校优势师资力量,组建高素质培训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签订辅导员队伍培训协议,建立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辅导员培训计划,选派毕业班辅导员以员工的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员工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生产过程管理、人事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实践①,以此来培养辅导员积累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并最终促使辅导员形成全面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

3.应用“工学结合”理念,创新培训方法。在辅导员的培训上,要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理论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是理论的支撑,二者不可偏废。辅导员工作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职业,在辅导员的培训上,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作实际和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计可行的实践培训方式,增加辅导员培训的吸引力,提升辅导员培训的效果,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技能。

4.整合师资力量,加强科研专题培训。科研能力是辅导员队伍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关键能力,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加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忠诚度,推动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科研能力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很难获取的能力,因此,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以建立知名专家学者为带头人的辅导员科研团队,调研学生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辅导员确立科研方向。其次,要培训辅导员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最后,要培训辅导员掌握科研的路径,增强问题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提升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突出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贡献。

三、结语

篇9

国家《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的创业方针政策,各高校要大力支持学生创业,弘扬创业精神。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意义

1.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养成

企业效益、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学生职业素养等的同步兼顾,企业文化在学校创业教育中的渗透必不可少。高职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适应企业文化的思想道德素质,将企业文化的技能和素质融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在校培养创业意识,利用企业文化的需求塑造自我,形成与企业需求一致的素质和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快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并更受企业欢迎。

2.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校企双方的深入融合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事实上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方式,这属于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因为以往校企合作的方式是实训和实习,学生对企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等不理解,所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而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可以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使得企业和学校共同受益。

3.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学制特色的形成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薄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自然肤浅阶段,引入企业文化先进理念,有利于突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特色,优化教学体系,实现专业和就业的无缝融合。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建议

1.教育队伍方面的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需要提高教育队伍的师资力量水平,而其中“双师型”是教育队伍水平提高的关键,而且需要转变专职辅导员的教育观念,为企业文化应用到学生创业教育当中,创造有利的教育条件。当前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将企业文化应用到学生创业教育当中,但教育队伍的现实水平无法满足实际教育需求,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存在的教育队伍建设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打造教育队伍。

(1) “双师型”教育队伍打造。

所谓的“双师型”教育队伍,指的是执教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师资格,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水平,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对思想教育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之一。作为教育事业的引领者,以“双师型”为理念的教师培养准则,将从教师资格和专业技能水平双重视角,塑造既有教师资格,又能进行创业教育与指导等专业技能的教师。譬如思想教育的辅导员,学校在招聘的时候,除了需要综合考虑其思想教育专业水平,还需要考察他们对创业形式、职业指导是否了解,以便进行专业方面的沟通和指导,也就是说,无论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如何,都需要在就职之后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校可采取定期培训进修的方式,引导辅导员学习创业理论等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双师型“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协调专职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专职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了发挥专职辅导员在教育当中的作用,学校需要对专职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协调,稳定辅导员队伍,并构建有利于辅导员相关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生思想教育的连续性特征,从聘任、职称、待遇方面,完善保障辅导员的制度,譬如提高辅导员待遇和重视辅导员工作成果,引导辅导员进行职业的规划,增强他们在学校工作中的归属感。除此之外,学校对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尤其是在将企业文化应用到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以后,要尽量删减事务性的工作内容,缓解辅导员的岗位压力,一方面学校要明确辅导员在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岗位职责,为了提高企业文化在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在规划岗位工作时,建立企业文化在工作中应用效果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设计辅导员规范学生行为,要求以“企业文化”作为衡量标杆之一,围绕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有效指导。在机制方面,学校辅导员只有同时兼顾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以及学校将辅导员的工作与报酬、职位等挂钩,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评价和反馈工作效果,才能够让辅导员看到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教育工作的方式。辅导员薪酬待遇的适当调整,是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尤其是企业文化与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相融合之后,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复杂,更需要将各方面的资源进行适当调动。

2.教学模式方面的建议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必要要求,鉴于高职院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存在的教学模式问题,我们需要站在学校实际和学生本体的角度,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面对存在的现实性教学问题,并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为企业文化应用于思想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1)突出教育的“能力本位”。

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以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为基本目的,要求将课堂的创业教育与实际工作中接触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结合能力,同步提高学生求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属于现代教育制度背景下的新型学习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所提到的“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理解学校创业教育对企业文化应用的必要性,让学生以创业就业作为学习的目标。在实践教学当中,以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以正确的理论导向,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实际工作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品行修养水平。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在学习创业理论的同时,还要求强化职业道德,学会主动追求人生信念和参与人际交往,不断在学习当中磨练个人意志,根据专业设置定位职业目标,以全面突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能力本位”。

(2)突出个性的培养。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改变,使作为当今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行业也在迅猛的发展着,这使酒店企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肩负着培养酒店专门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如何配合并协助学校和企业顺利的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对今后院校的发展和该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首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无论是对学生、对学校还是对实习单位,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进入到酒店实习能够更好地促进并提高职业技能,加强巩固管理理论的实践学习,在实习过程中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因此学生在酒店的顶岗实习对今后的就业及个人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顶岗实习也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过程该专业可归纳出教学环节中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企业来讲,酒店在管理机制方面的不完善和福利待遇过低等原因,造成了酒店员工流动率高,然而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可使酒店降低人力资源和管理的成本,提前进行人才储备,校企合作最终实现校企同兴共赢。

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

2.1学生缺少吃苦精神,对企业要求过于理想化。

学生刚走出校门,对社会对酒店行业还没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开始学生会对酒店的实习岗位过于理想化,以至于心理落差很大。另外,很多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习期间对酒店的报酬以及工作量的安排都极为不满,带有抵触情绪,以至于严重影响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学校缺少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实习之前,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多数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学生只计较个人得失,且好高骛远,无法做到勤奋敬业,团结协作。以至于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对该行业的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合作意识的认知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缺乏。

2.3酒店在与学生沟通,以及薪酬、奖惩机制方面的不合理不完善,造成学生心理压力。

在工作中企业往往很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得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时多采取逃避的方式来应对。还有很多酒店在薪酬的发放、对员工的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建立都极为不合理。实习学生在酒店客房、餐饮等一线服务时,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酒店的人员流动性大,加之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心理上缺少安全感,以至于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厌恶感和不适应性。

3.辅导员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多数高职院校会派本专业中与学生关系交往较为密切的辅导员老师深入实习企业进行实习指导和跟踪管理。辅导员能否科学有效的开展实习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将对学生整个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以及校企合作关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笔者结合辅导员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实践和探索,针对学生思想上和管理上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做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3.1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准备工作,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建立完善的联络机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初期对工作还具有较高的热情,但是随着实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他们对工作会逐渐失去兴趣。因此,辅导员在学生进入酒店之前,一定要配合好本专业训教部门给学生们做好实习前思想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要详细介绍实习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并结合历届酒店专业学生的实习经验加之案例分析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实习意义、目标和任务。其次,应加大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力度,通过电话、qq等便利快捷的通讯工具与学生、企业和学生家长都建立好沟通,了解学生动态,切实从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学生。定期去实习点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并通过实习指导会议,强化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在企业或在外因缺少安全意识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做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帮助建全和完善培训、奖惩机制。

指导实习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应建议企业为学生们提供轮岗制和更多的技能培训机会。因为通过岗位轮换和各种培训活动可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的了解酒店各部门的工作程序及工作特点,激发学生工作热情,良好的技能培训能使学生尽快融入到酒店的工作中。对于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突出的学生应在实习表彰大会上给予一定的物质或奖金作为激励。而对于实习期间表现不合格的学生应反馈给学校,对其给予批评教育并根据实习学分的相关要求进行严格处理。

3.3勤走访,加强实地巡查,做好工作记录。

辅导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期间一定要勤走访合作单位,加强实地巡查力度。定期召开实习指导会议,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同时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其次,要将实习指导日志和总结分阶段性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实习指导方案,才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为今后的学生顶岗实习积累宝贵的实践管理经验。

4.结语

辅导员老师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学生顶岗实习期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只有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案例讲解为载体,提升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意识,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去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才能科学有效的开展实习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才能进一步来提高实习管理的有效性。而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水平,才能为酒店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雅婷.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现状思考[J].企业管理,2009,(7).

篇11

0.引言

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以往这种由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负责授课的培养模式,对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校外顶岗过程中,辅导员和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针对传统的培养模式,为更好的协调教与学关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系从10级开始实行了“三导师制”——辅导员、校内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共同的培养模式。

1.“三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点

1.1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流平台

传统培养模式中,下课之后很难见到专业任课教师,思想问题和学习问题都由辅导员来解决。一方面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原因,辅导员对专业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每班入学确定了辅导员和校内专业导师,他们共同参与管理和教学,依托班会、讲座、专业知识竞赛,为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多项交流平台。

1.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入学对所报专业缺少认识和未来目标不明确,常常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就业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了解,盲目就业,不愿从基层做起,嫌待遇差,频繁地换工作等。针对上述情况,从学生入校开始,由校内导师进入专业介绍和职业介绍,通过介绍施工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让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正确估计自身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1.3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学生顶岗是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由企业导师和辅导员、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通过校企三导师的交流,学校能够了解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从而调整教学计划和结构,实现教师科研与实践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2.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择

导师的影响是“三导师制”模式顺利良好运的重中之重,导师的指导和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导师的积极和敬业是关键。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引领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对学生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的思政人员来承担该项任务。

校内导师是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和特长,依据自愿原则选定所带班级。而且系部又按职称结构建立 “以老带新”的团队导师组负责同一个班级。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老教师、骨干教师也对青年教师的发展给予指导,使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得到快速的提升。

企业导师除了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技术骨干人员外,还邀请学生顶岗单位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跟踪随时随地的进行指导。

3.专业导师工作要点

3.1班会、学生座谈会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会活动或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主要为学生解决专业方面困惑和就业指导,特别是学生所关心的就业问题。通过介绍施工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让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正确估计自身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3.2 跟班听课,同任课教师交流

每月跟班听课一次,并每个月与所带班级的任课老师碰头座谈,通过了解学生出勤情况、教与学的动态,配合辅导员做好“学习成绩差、就业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3专业知识讲座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知识讲座,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关心的专业热点和迷惘问题等进行本专业知识讲座。增长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内容、学习方向,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自己将来的就业形式。

3.4专业技能竞赛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技能竞赛,结合每学期课程设置情况选择技能竞赛项目,通过专业导师和学生一起策划组织,导师帮助建立并指导学生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对专业技能兴趣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激发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了他们相互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竞争的平台。

4.实践案例记录

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记录表

5.结语

“三导师制”模式的推行,使我系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企业导师对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表示愿意签约顶岗学生。作者作为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找到了职业定位、角色转变和职业规划,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和沟通,能将自己的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践生成中的同时,也将不断吸收企业的精髓和丰富的经验,接受行业新技术新理念,使高等职业教育能更切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达到双赢的预期效果。

篇12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学校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体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主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1]。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改变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成为技工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针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想对策,建立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从领导机制,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这六个方面来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2]。

一、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

学校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领导;学生处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务处主要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任务;实训处主要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委主要负责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系党总支主要负责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辅导员或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他们的做事方式甚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把这项工作放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大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充分与学生接触交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当好学生的政治教育辅导员。

(四)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课教师要深入实训车间对学生进行管理,把教育培训的课堂延伸到实习现场,以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实践中针对技工教育特点,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开展的各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五)加强企业外聘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思想作风好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兼职教师,既可以传授学生丰富的实践知识,又可以及时地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他们能够结合自己企业的岗位要求来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波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有经验的外聘教师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文化、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引入实习教学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力量。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充分调动这支队伍,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干部针对班级里出现的各项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请示汇报,做好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络员,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桥梁。

二、创新教育方法,构建适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一)更新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发展,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应减少以教材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块,调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例[2],增加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观等内容的教育。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在专业课程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大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订。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按照生产环节的技能要求来衡量,但是,这不等于说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完全脱离学生所学的专业,而是应该按照国家教育大纲的要求确定其主要内容,并在具体的教育过程来来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一些要求,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三)利用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提炼的,为企业员工所接受的宗旨、精神和经营理念,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4-5]。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建立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理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在课堂上通过书本单纯讲授取不到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背景、为案例,结合企业的价值观、人才观,将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学生感兴趣,老师讲起来也不乏味,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企业先进文化的引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一)构建新校园文化体系,加强校园与企业的文化双向互动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该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具有职业特征的文化信息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互动。据调查显示,学生从校园进入企业,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表现出很多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要让学生最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环境,那么校园文化必须要与企业文化相互沟通、互动。

(二)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改革开放使我们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应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将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开展网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工具的广泛运用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适应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运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改革方向。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群、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个人博客、班级主页等,一是老师及时上传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二是方便学生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提高互动性。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管理,增强育人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述说自己的困难和苦恼,及时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尽早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Z].2011.

[2]韩颖.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66-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