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10:0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北宋诗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2、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来源:文章屋网 )
礼尚往来
(下)
人物:金紫燕、穆双毅、隋世兵、霍智广、屠天信、
丁兰、文文、雪荷、文文妈、池丹云、李亚兵。
时间:9月6日中午。
插曲:距离。
(中午,别墅厨房。隋世兵在专心炒菜。丁兰、穆双毅在布置餐桌。)
(屠天信上楼请文文妈下来吃饭。)
(客厅,雪荷和文文边聊天边画画。金紫燕、霍智广收拾字画。)
(雪荷画了一个象文文的哪咤。)
文文:我要在这里画上云彩。
雪荷:画了云彩就没法画你的金甲天神了。
文文:我才不要他们跟我在一起呢!我要跟妈妈在一起玩捉迷藏。
雪荷:你又不早说。玩捉迷藏这个眼神就不对了。
文文:再画一张。
金紫燕:就要吃饭了。吃完饭再画吧!
雪荷:(对文文说)我没有冰画的好。等一会咱们仨一起画。
(看砚台)这方砚台是冰的?
金紫燕:文物级的。
雪荷:端砚嘛!北宋还是南宋的?
文文:(看出金紫燕不知道,问雪荷)北宋和南宋有什么区别?
雪荷:问你子弹姐姐。
文文:(问金紫燕)你知道吗?
金紫燕: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我选北宋。苏轼爱吃。
雪荷:这方砚一看就知道是南宋的东西。你选北宋是错的。
金紫燕:这上边又没刻出厂日期!
雪荷;你不懂就别装懂。我看过的砚台比你见过的人都多。我说是南宋就不会错。
文文:雪荷姐姐厉害!
霍智广:文文,这个姐姐不在这里长住。她走了你怎么办?你想清楚。
文文:我会怕吗?(看金紫燕)
金紫燕:走着瞧!(去厨房找隋世兵)
霍智广:(问雪荷)这砚台很贵吧!
雪荷:应该,但不是这些宝贝中最贵的。(看其它古文具)我不知道冰也玩古董。
金紫燕:(拉着隋世兵的胳膊到客厅)你告诉她们这砚台是哪个朝代的?
隋世兵:这方端砚是北宋苏轼用过的。要是早知道你们会谈到他老人家,
我中午就做东坡肉了。我的菜要糊了。
(回厨房,又回来)是子弹逼着我说的。
文文:噢!你威胁他!(对金紫燕说)
金紫燕:(不承认)你看到了!
隋世兵:不用争了,子弹蒙对了,是北宋靖康年间的。(回厨房做菜)
霍智广:(问雪荷)这几件古董哪个贵一点?
雪荷:很难讲。不过,那件都能抵得上这栋别墅。风格上古代皇族气息很浓。
我得仔细看看。(伸手要拿笔洗)
金紫燕:(抢先拿到手,收拾文房四宝装盒)菜好了,洗手,吃饭!
文文:不要闹了。(拉雪荷手)她真的生气了。去洗手,我带你去楼上。
(文文拉着雪荷去楼上洗手。)
金紫燕:(收拾文房四宝。问霍智广)你打听哪个更贵想干什么?
霍智广:我的事你别打听。
金紫燕:究竟有什么瞒着我?
霍智广:洗手,准备开饭!(去卫生间洗手)
(楼上,卫生间。文文和雪荷洗完手,出来。)
文文:(带雪荷到睡房门口)这间是我和妈妈还有子弹姐姐的房间。
旁边这间是冰的房间。
(推开房门)妈,吃饭了!
(文文妈在房里收拾好两个包。坐在床上想该怎么说搬走。)
文文:(看见两个包,走进门,小心的问)妈妈,你怎么了?
文文妈:吃完饭和妈妈搬出去好不好?
文文:不好!是谁惹你生气了?
文文妈:没有人。妈妈觉得搬到离学校近一点的地方方便你上学。
文文:一定有!我自己去问他们!(冲出门)
文文妈:你不要惹事!(要抓文文,没抓住,只好跟出去)
(雪荷跟去。)
屠天信:(出自己的房间到门口问文文妈)文文怎么了?
(餐厅,餐桌上六个菜已摆好。)
(厨房,隋世兵在炒菜。丁兰、穆双毅在一边看着。菜出勺装盘,隋世兵放下锅、铲。)
(丁兰端起盘子。)
文文:(冲下楼到厨房)冰!谁惹我妈妈生气了?(四下看,找家伙)
隋世兵:(看文文在找家伙有些怕)我没有,我一直都很乖的!不要拿铲子打我。
我真的没有!我发誓!
(文文抓过炒菜铲子指着隋世兵。有把铲子指向穆双毅。)
穆双毅:我也没有。(有些怕)
(丁兰端着盘子很吃惊的看着文文。)
隋世兵:(自语)她越来越霸道了!说翻脸就翻脸!我是那么好欺负的吗?
(霍智广洗完手。金紫燕收拾完文房四宝。两人来到厨房,看发生了什么事。)
(屠天信、文文妈、雪荷下楼来到厨房。)
文文:(用铲子指霍智广、金紫燕)你们两个谁惹我妈妈生气了?
霍智广:什么事啊?
屠天信:大姐想和文文搬出去。说找到个小旅店。暂时过度一下。真是个坏消息。
隋世兵:你怎么说?
屠天信:(看文文用铲子指着霍智广)火药,你怎么说?
霍智广:(看文文很凶的样子)我错了。我不该教文文,打坏人是对的。
现在我们都成坏人了。我没话说了。(低下头)
金紫燕:(教训文文)把铲子放下来。(过去抢下文文手中的铲子)
隋世兵:(瞪着霍智广)大人,开会!(去客厅)
丁兰:(拉住文文)咱们不过去了。
(文文想过去开会。雪荷站到文文身边。)
(客厅,隋世兵、文文妈、屠天信、穆双毅、金紫燕、霍智广开会。)
隋世兵: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举手表决吧!同意留下不同意搬走的举手。
(隋世兵、金紫燕、霍智广、穆双毅举右手。)
金紫燕:(看屠天信没举手)我帮你举。(又举起左手)
文文妈:文文这次又想打人了。这样不止一次了。这次还拿了铲子。
隋世兵:是我提醒她拿铲子的。我怕她拿别的锋利的东西,伤着自己就不好了。
文文妈:文文以前不是这样的。
隋世兵:我知道。我没教她打架。(看霍智广、金紫燕)
(霍智广、金紫燕低下头。)
文文妈:文文现在是学知识长本领的时候。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再加上她很欣赏你们。
欣赏就会模仿,我很担心,我不希望文文再受你们的影响。
屠天信:大姐,我们对文文负面的影响的确很多。我们会注意的会改的。
不要那么急着搬走好不好?外面的东西没家里的好吃。冰,饭菜做好了没有?
隋世兵:做好了。刚刚摆好。没事了,吃饭!
文文妈:(固执)我跟文文吃完饭就搬出去。
(隋世兵生气哼哼,喉咙里发出小狗护食的声音,威胁文文妈。)
霍智广:(看隋世兵真的生气了,对文文妈说)大姐,你不要说了。他真的生气了。
先吃饭。
穆双毅:有什么事吃完饭再说。下午文文还要上学呢!
金紫燕:是啊!吃饭吧!大家都饿了。
文文妈:行李我收拾好了。吃完这顿饭,我和文文就搬出去。
隋世兵:(有气无力)好哇。(拿电话打给林律师)林律师,有个案子交给你。
一个女人没工作,没钱,没房子。带了个8岁的女儿。
不麻烦的话,告她没抚养能力。让法院剥夺她对女儿的抚养监护权。
再把女孩送去孤儿院过度两天。找个好家庭领养过来。。。。
对呀!是你认识的。我们翻脸了!抓紧办,我等你消息。(挂断电话)
(对文文妈说)你不用吃饭了,走吧!
(文文妈气的手发抖。)
金紫燕:冰,你发什么疯!
隋世兵:是啊!我就发疯了,怎么样?
霍智广:你不要拿美国那套来唬人!就算大姐现在没能力抚养文文,
不代表你可以抢监护权。不要干缺德事,想拆散她们母女,当心打雷劈死你!
隋世兵:(嚣张)我会怕?!我就要拆散她们!我就要跟她斗一斗。
我就不信雷会劈中我!
(文文妈挥右手一记响亮的耳光打中隋世兵在左脸上。)
(隋世兵耳朵嗡嗡响,眼前金星游动,头有些晕。但还是瞪起眼睛,凶光外露。一脸的凶相。)
(文文、雪荷、丁兰来到客厅,刚好看见文文妈打隋世兵一记耳光。)
(隋世兵凶狠的盯着文文妈,双手握拳准备出手。)
(文文妈被自己打人和隋世兵的凶相吓着了,不知所措。)
(霍智广一脚踹中隋世兵的肚子上。隋世兵后退。金紫燕抓隋世兵衣领把他摔在地上。)
(霍智广、金紫燕各放一只脚在隋世兵左右胳膊上,踩住他。)
霍智广:(平静的说)大姐,你们去吃饭吧!冰有点失控。这里有我们没事的。
(文文走到隋世兵头边,低头看躺在地上的隋世兵左脸红肿,很可怜。)
文文妈:我打电话叫贾医生来。(打人后有些心慌,拿出名片,要打电话)
金紫燕:不用了。冰过一会就没事了。
文文:(低头问隋世兵)你疼不疼?
隋世兵:(挣扎)废话!当然疼!救我!(苦着脸向文文求救)救我。
文文:你的脸疼不疼?(强调脸疼)
隋世兵:(停下来,眨眨眼。心想:坏了!她妈妈打我让她看到了,怎么办?)
文文:一定很疼,对不对?(很关心的问)
隋世兵:你说对就对吧!(犹豫)
文文:象打针那么疼吧?
隋世兵:差不多。让他们放开我!(愣愣的)
文文:我打针的时候就哭了。
隋世兵:(生气)废话!不要玩文字游戏了!我是大人了!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哭了!
文文:我妈妈也是大人,我打针的时候妈妈也哭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说她心疼。
(强调心疼)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综合体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变化,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设计必须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述定位是基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四个主要理念而展开的。
这里的学生的文化素养除了包括传统教学中强调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包括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阅读积累、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甚至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也是其应有之义。显然这是一个长期浸润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广东依据课改实际,确定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5本,选修教材是14本。
其体系思路大致勾勒如下:三线贯穿:活动、文体、语体;两两结合:活动与阅读结合,写作与口语结合;三种文体设置归类:记述类、实用类、文学类;四系列的选修课设置:诗歌与散文系列,小说与戏剧系列,新闻与传记系列,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和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这是《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粤教版语文的)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高度凝练。
高中古诗教学内容包括必修与选修系列的文言阅读篇目。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唐宋散文选读、《论语》选读、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唐诗宋词鉴赏、唐宋家散文鉴赏、《红楼梦》选读等。
新课程理念的开放式、动态性特征打破了以前设置在古诗教学活动中的藩篱。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可以自主设置教学课程,师生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个性,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持久深层效果。
诗歌是以精炼的语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为模糊发端,以公元前6世纪《诗经》的产生为起点,经过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延伸到当下。可以说,学好了诗歌,几乎就把握住了文学的命脉。由此可见,古诗教学可以看作是文学类文本课内外综合学习的交叉地、集中点。
二、古诗鉴赏学情分析。
诗无达诂,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参与作品审美对象并生成意义的再创造过程。《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中的“古诗文教学要点”提出:“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其鉴赏实际是一个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过程。从有限的语言去把握无穷的意味,需要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后面的诗意。可以先从解读诗歌的节奏、韵律、词语、句式、章法开始,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把握诗歌的意境。如有些诗歌可以再脑海里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出来的内容补充详尽,领会画面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还可以局部鉴赏,如:抓诗眼、品意象、悟哲理、赏风格、辨虚实、视开合、析名句、析妙语、析修辞、析‘炼字’,等等。”
如果说在必修课程的学习中有更多语文工具性特征考量的话,选修课程则更突出了人文性特征,旨在使学生丰富情感世界,具备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会用历史的观念和现代的视角观照古代诗文内容,传承传统文化,获得更丰厚的阅读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成立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古诗的教学内容可简单演示为:
《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唐以前一个单元(单元活动和表达交流活动为:《寻觅节日诗情》、《诗无达诂》)。
《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唐宋元一个单元(单元活动和表达交流活动为:《珠联璧合觅佳趣》、《中国古典诗歌诗词格律》)。
加上渗透在其它各个朝代、各种文体里的相关话语表述,可以说之前的必修课的学习已经为《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以后需要的是整合略显松散庞杂的知识点,对经典作品进行反复研读,在诗歌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推进。
我们的古诗选修课的设计,就是在作品的和内涵上下足了功夫。
三、以《唐诗宋词元散曲》的教学为例。
有个经典的笑话:有个老师问学生唐诗是哪个朝代的?学生答曰:宋朝。满座皆惊。即便诗歌不唯唐独有,但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璀璨时期,诗人众多、诗歌成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歌源头《诗经》到堪称“百世之诗”的浪漫主义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唐诗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时代的不同,社会的变异,其后的宋词和元曲在形式上、内容上、风格上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一)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学习。
1.通过已知收获心智,注意知识的前后贯通,形成高屋建瓴的视角。
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背景溯源、知人论世是必须的阅读准备。教师可以给学生略作提点: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王孟李杜;中唐元白;晚唐小李杜。前两组为唐诗之旅(上),后两组在唐诗之旅(下)。
《唐诗宋词元散曲・唐诗之旅(上)》的第一单元的首篇就是《王维诗四首》。王维是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扣住“山水田园”四字,让学生明确:山水田园诗的存在,源于老庄哲学,成于(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盛于唐代王(维)孟(浩然),影响和追随者有其后的柳宗元(如《江雪》等,初中学过的《小石潭记》等文章都是有迹可循的)和韦应物等。
类似的,在阅读李白的作品时,也可以整理出浪漫主义的发展线索:屈原(庄子)―李白―李贺―苏轼―陆游―辛弃疾―高启―龚自珍―郭沫若……
在形成了一种拉网式的扫描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曹操的《观沧海》里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么为什么曹操榜上无名呢?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吗?这实际上是在帮学生辨析专业创作与偶一为之的区别,以及区分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的划分标准。把握住了知识的主干,其余的枝蔓可以在这棵树上渐次开花,直接结果是主次分明,思路清晰。
朝代、肇始、发展、分层、承继、地位、评议等,这些词语不可轻易使用,但是一经使用,便权威定位,实现内容的前后内外对接,理清知识体系中的亲缘关系,也是接纳、吸收、排放的动态学习过程。
2.唐诗宋词元曲要学会对比阅读,有可比性的作品要注意挖掘它们的同中异、异中同,如同一位诗人的不同作品、不同诗人的类似作品,等等。
这只是一个简表,却有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内容,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深入思考。
另外,风格流派、创作特征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更加确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纲举目张”的过程,旨在帮学生构建宽广的文化视野和系统的知识坐标体系。教学思路基本为“系统专题归类”。只有提纲挈领、宏观认知形成了,文本的创新才有可能,文本的解析才不会游离于阅读实践之外。
即使是课外阅读,也必须配合教材进行,那么和教材相关的链接就必须体现出一种取向。这种取向必须唤醒学生对名家的关注与思考,强化学生的心智阅读,使学生将行为规范到意识的建构中,从而发现经典作品的经久艺术魅力,开拓思维空间,彰显出作品的人文价值。
(二)学生自发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洋溢着诗性的浪漫与诗味的包容。
从应试层面来讲,诗歌鉴赏作为历年历次高考的必考项目,如果学生不从感性和理性兼备的知识能力上做好储备积淀的话,则不可避免地会失败。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诗歌学习的实用性特征,由介绍作者、讲授规律、运用规律三部分生硬拼凑而成,带着工具理性型的思维去操作,带着一大堆概念术语上路,而套用也许可以蒙混过关,却如同一个冷血的解剖者,有了精密的装备,却少了审美的品位,失去了诗歌的本真精神。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将学生分为十一个小组,每组成员为5人左右。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如“萤之光”、“毓灵轩”、“九天翔龙”、“鸿飞霄”、“瀚海”、“潜虬深潭”等,无疑是受到了诗歌语言意境的启发。学生因为有了最初的角色定位和团体氛围,兴趣盎然。
在课余时间,我要求每个小组人人走上讲台讲读诗词作品。操作程序是首先提前布置分工任务,每个小组包办一个专题,考虑到他们的复述资料和理解判断可能会出现临场事故,便让他们准备简单的课件和一些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定点定专人完成。要求是:对于课文的把握要基本到位,凸显主要的问题,只要有所学,即使只有“一得”也是“得”。如果个别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选择读诗背诗的方式,或是回答现场同学的问题。
学生的表现有很多亮点,因为交给他们的多是拓展阅读的课文,难度相宜,有较大发挥空间。如在讲酬赠诗和咏物诗时,学生鲜活的表达和周到的理解便让我颇感欣慰。
当学生有个性化解读的判断时,只要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而不可武断否定。比如对王维的评价不及李白杜甫是因为王维丧节失贞吗?隐居是“逃避孤守”还是“以退为进”或者仅仅是“休闲养生”?李商隐的《无题》类诗歌,和作者的自身政治境遇有关还是暧昧恋情的表达呢?《鹊桥仙》为什么观点独特?诸如此类的讨论包括结果,教师要有力地顺势引导,不能先入为主地下定论,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取证考察,这样在过程中才能显示出真正的意义。
最后还有一些补充,并非可有可无,也就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辅手段,营造最好的学习情境,让诗歌审美鉴赏具备长期后续效应。
个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能够反映诗歌学习的趣味性特征,比如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即兴“画配诗”;让学生用简单的材料做菜,然后用学过的诗句给菜式命名;将杜甫的诗歌《又呈吴郎》改编成一封正式的书信之类的文体改编,仿写诗歌、宋词等;诗句可以按照主题、语言、风格、内容归类,用周记本做好记录,等等。
观看视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播放《唐之韵》的视频文件,大量翔实的史料、视像将文本以另一种摇曳多姿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也是形象思维的指认重生。但老师必须提醒学生,视像资料的生命力终究比不上文本印象,却能对文本的解析产生如虎添翼的明星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88-02
近年来,许多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和学者都对日本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把日本文化解读为唯美文化,有的则把日本文化称为武士文化,其实,这些都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文化,包括日本文化,是有很深的内涵与多样性的,在历史的发展中也总是在“变”。也就是说,文化是特定社会的文化,不一样的社会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某一时代具有某一特征。而作为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则具有人类的共性(世界性),同时也具有民族的特定性(民族性),还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稳定性),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也在吸收不同时代的特点(变异性)。本文挖掘出了日本文学潜在的特征,以此来研究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一、日本文学发展历程
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因此具有独特的特征。在一个时代中,日本文学可以作为主流文学被人们所认可,也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被传承下去,而不被新型的文学所淘汰,因此现在的日本文学身上还有许多旧的文学形式,并没有被新文学全部代替。例如日本的抒情诗,在古代的抒情诗格式中,短诗是主要的形式,而室町时代的俳句则可以看作是短歌的演化产物。俳句中也包含日本的传统文学特征,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闲寂感”。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被人们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他将这种“闲寂感”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种别致的风雅美,拓宽了日本诗歌美学范围。历史进入20世纪,日本接收了大量的欧洲文化,因此日本文学又呈现出了另一种形式,这些多种多样的日本文学形式,例如平安时期的“物哀”、江户时代的“风流”等不仅没有跟随旧时代一通消亡,反而被新时代所接受,继续传承与发展。总而言之,日本文学的发展特征是新旧共存而不是新文化代替旧文化,具有较强的历史统一性。
二、日本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概述
我国的文化不受城市的约束,而日本不同,文学活动只集中在较大的城市中,尤其是京都。公元9世纪以后,日本多数文学活动都活动于京都,其他城市则逊色很多。18世纪以后,江湖文学兴起,江户与京都逐渐成为了文学中心,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变,京都一直都是文化的中心,直到明治维新,东京才逐渐成为了文学的中心。
另外,文学的阶层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平安、镰仓时代,文学阶层主要是贵族、僧侣等人;江户时代的文学阶层主要集中在武士、町人、商人和农民。文学阶层的不同自然导致了文学形式、素材的不同。
日本文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学家都会被编入一个封闭的集团内,例如平安时期的贵族集团、德川时期的武士集团等,会得到该集团内部人员的支持。
三、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一)倾向“物哀”,远离政治
世界上大多数文学作品都与政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尤其是中国的文学,与政治联系很密切,我国诗人白居易就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者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许多作品也与当时的政治有很大的联系,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但是日本却不是如此,日本文学呈现出了很强的脱离政治性,明显区别于世界文学。下面本文就对日本文学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加以探讨。
1.日本文学脱离政治的原因浅析。上文我们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日本的不同文化阶层,这些文化阶层都对政治不感兴趣,例如古代的贵族、中世纪的武士、近代的农民等,另外还有自然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从事这些文学的人也同样不关心政治,犹如局外人一般。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日本文学原理政治的独有特征。
2.日本文学的倾向――物哀。所谓“物哀”就是指人们受到客观事物的触动而产生的或悲或喜的优美、纤柔的情绪,是日本传统审美观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也与世界文学有着较大的区别。例如传承了日本文化与传统的《源氏物语》中,“物哀”一次出现了十四次,使“物哀”成为了独具一格的日式浪漫。日本文人在遇到一些事物后用语言文字将心中所想书写出来,就形成了“和歌”或”诗歌”。所以说“物哀”是日本文人表达心境的一种方式,把人类最真实的感动表达了出来,对日本后世的人生观与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崇尚“物哀”是日本文学家的普遍特征,他们一般看中柔美的情绪,特别重视腼腆、文雅等风格。再者,女性的情感普遍比男性细腻,这使得古代的文人中有一部分都是女性。女性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写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使日本文学的哀怨、惆怅等风格更加明显和深刻。甚至有学者说,是女性造就了日本文学惆怅的基调。
总而言之,日本的文学家都比较认可艺术必须要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要高于政治和现实。他们认为,一旦文学与政治有了联系,那么这种艺术将不再是高雅的,沦为庸俗了。所以,尽管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但是崇尚“物哀”这一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物哀”也成为了评价日本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条件。
(二)既注重继承沿袭,又注重吸收变异
从整个日本文学发展史来看,日本文学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并且将这些文化化为己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日本的古代文化与中国一脉相承,汉朝以来,中国各个朝代的文化对日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于日本的文字都是由汉字演化而来的。古代的日本文学家对中国的文学都非常熟悉,例如《源氏物语》就是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挖掘了很多素材,才使得文中的贵族生活描写的如此细腻,再例如日本的一些神话和故事,都能从中找到中国的影子。这些文学家对中国古籍的借用不仅限于文字方面,他们往往能抓住文化的内涵,将之不露声色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中国的一些文学大家在日本也是享誉盛名,诸如白居易、苏轼、罗贯中等,中国的文学作品同样受到了日本人的追捧,像《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的流行,对日本的读本创作就有很大的影响。
汉诗作为日本文学的主要形式在日本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其风格的转变都受到了中国很大的影响,例如其最初的汉诗集《怀风藻》中的诗篇就可以看出是受了中国古诗从六朝到唐诗转变的影响,内容也受到了中国宗教观念的影响。日本的小说也有许多“翻案”文学,这些作品对于日本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9世纪,日本发动了明治维新,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开始把眼光放到全世界,开始向世界追求知识,这促进了那个时代的。在这一运动推动下,欧洲的文化传到了日本,迅速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推动了日本的近代文化活动,使日本文学也加入了世界文学行列。传入日本的欧洲文化中,有英国的功利主义、法国的自由民权以及美国的实用主义,后来还有德国的国家主义,这些文化对日本人民的思想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造成了日本文化的重大转变,使日本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欧洲文学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内,日本的文学流派逐渐增多,无论是哪个流派都有借鉴西方的审美和美学理论。例如川端康成创建的新感觉派,这一流派强调把日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在日本古典文学“物哀”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方的现代流派观点,在变现形式和手法上也对西方文学多有借鉴,例如乔伊斯的意识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而当代的日本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就更为明显,例如三岛由纪夫等人的创作等。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收,日本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关于日本文化的多元化,日本学者加藤周一将日本融合的文化分成了四类:(1)大乘佛教中的哲学;(2)中国的儒家学说,尤其是朱熹的观点;(3)西方的基督教;(4)马克思注意思想。加藤周一还说:在日本文化背后,可以看到三种世界观,即外来世界观、传统世界观、文化的外来世界观。
(三)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纵观日本的文化史,日本文化一直在不断融合外来文化并变为己用,不断为日本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日本文化能够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另外,日本文学还有另一种特征――盆景趣味,这是日本文学抒情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将中国的文学与日本的文学结合来看,两者都具有阴性特征,也就是说中日两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偏向于细腻、多愁善感的女性思维。在接触了西方文学后,日本文化并没有将这一特点摒弃,而是在与西方文化对抗中不断寻找能够壮大自身的元素,使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的连贯性,这也可以看做是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本文化是独立发展的,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又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冲击,于是日本文化便将这些外来文化加以融合,丰富、壮大了自身,从而传承至今。从历史角度看,日本在大发展时期,其民族文化也是最传统的,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文化就一直在回归东洋文化,近些年的日本文化热也说明了这一特征。
参考文献:
[1]周萍萍.追寻“物哀”――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J].理论界,2010,(01).
[2]王升远.越界与位相:“日本文学”在近代中国的境遇――兼及中国日本文学教育孕育期相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3]刘炳范.基于民族主义的矛盾性――战后日本文学战争反思主题评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