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10-12 12:16: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网购市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购市场调查报告

篇1

网购消费者中第三方支付工具拥有情况网购消费者中有63.2%拥有支付宝账号。调查结果显示,财付通用户相当于支付宝用户22.2%。

第三方支付用户和中国网民数年同比增长率支付宝用户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

第三方支付交易额最高省份从交易额来看,广东位居全国第一,与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位居前五名。

首次网购时选择的支付方式超过八成的消费者首次网购是在淘宝上进行的。2008年以来首选支付宝的比例达到77.4%。

网上购物规模和渗透率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年龄第三方支付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比为77.8%,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学历第三方支付用户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非学生用户个人月收入在3-5000元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职业年轻白领是最典型的第三方支付用户,超六成支付宝用户家庭月收入超过了6000元。

调查数据显示,在各品牌购物网站中,用户使用最多的是淘宝网,85.7%的网上购物用户使用淘宝网,其次是易趣和拍拍网,当当网排名第四,腾讯(qq)排名第五。

用户细分

篇2

1996年秋,时任台湾财团法人公共关系基金会执行长、世界新闻传播学院公共传播学系系主任的张依依教授来北京,约请大陆公关学者撰写论文参加第二年首次在台北举办的“海峡两岸公共关系学术暨实务研讨会”。由于同为国际公关协会(IPRA)会员,台湾公关界前辈钟荣凯教授与我协会的朱传贤副会长和我先前就已熟识,而钟教授又是张依依教授的老师,所以经钟教授介绍,张教授来京后即与我接洽商谈会议代表邀请事宜。经双方共同努力,由我率团一行lO多人的大陆公关界代表团,于1997年4月18日至4月22日在台北参加了这“一场横跨海峡两岸的公关盛事”(张依依语)。

在这个研讨会上,大陆学者共有9人,其中有我和廖为建、纪华强、涂光晋、李兴国等教授,参加座谈的则有来自大陆业界和学界的代表,如中国环球公关公司的田哗、朱南,广州方圆公关公司的谢景芬,以及余明阳、程曼丽等教授。会议开场演讲题为“中国大陆与台湾公关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由于这是大陆公关界首次向海峡对岸介绍大陆10多年公关之发展,我当时凭借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工作多年的优势,结合当时正在做的“中国公关市场课题研究”,对其发展历史做了一个较全面的梳理,撰写并发表了《中国公共关系咨询业市场一一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论文。可以说,这是我协会的第一份中国公关行业的市场调查报告。在这篇论文中,我首次提出了中国公关咨询业发展中“跨国本土化”的两条线索。

此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每年做一次中国公关行业调查。至少有五六年的时间,尤其在我主持的前几

“外资公关公司擅长’规定动作’,注重标准化套路、程序,而大部分中资公关公司却擅长。自选动作’。如果。自选动作’没有规范的程序作保障,就很难保证质量;而单纯追求规范却容易缺乏创造性,难以有重大突破。”年的行业调查中,基本上也都是按此两条线索展开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到今天,我依旧认为“跨国本土化”是中外公关公司发展的方向,当然现在此趋势也包括中外企业(组织)内职能性的公关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年之所以选择公关公司(公关咨询业)作为中国公关市场调查的切入口,这与历史和现实有关,毕竟早年推动中国公关市场和中国公关职业发展的主力是公关公司。令人遗憾的是,当中外企业的公关部这些年有了相当瞩目的发展,而今天的中国公关行业调查中却始终未见其任何踪影,不知这个市场还算完整否?

2003年:拐点到来

若以1O年为一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公关市场的第一代应以外资的国际公关公司为先锋和主力。1984年,世界上最大公关公司之一的伟达公司率先在北京设立其办事处;1985年,另一家国际公关公司博雅公司也以与新华社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并促成中国第一家本土公关公司一一中国环球公关公司的成立;同年,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关公司――中法公关(Interasia)诞生,该公司后于1993年被爱德曼公关公司并购。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国际上的奥美、爱德曼、福莱、罗德、凯旋一先驱、万博宣伟等公关公司相继挺进中国市场。1995年6月2日,中外8大公司在京签署“对在中国开展公关业务的职业标准立场”文件,其中7家为国际公关公司,本土公关公司仅中国环球一家。可见当时中国公关市场(尤其是以公关公司为主的咨询业)的基本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IT产业的发展带动和催生了以本土公关公司为主的中国公关公司新生代,其中的代表有蓝标、宣亚、迪思、新势、灵思等。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2001年的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首次推出中外公关公司排行榜,分列中外10大公关公司(“TOPlO―international”和“TOPl0-local”)。

截至2003年,之前历年的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均是国际公关公司实力胜过本土公关公司。2003年的调查报告首次明确显示,参与调查的10大本土公关公司年平均营业额(4000万元人民币)超过了10大国际公关公司(3000万元人民币),但营业收入还是国际公关公司略占先。2006年起,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首次将中外公关公司排行榜合并成“CIPRA TOP20公司”,即以参与调查的公司按营业收入、人员规模、品牌影响、服务网络、客户情况和专业技术等6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推出中国公关市场“综合实力20强公司”。2006年人围排行榜的外资公关公司跌破10家,仅剩7家。此后,国际公关公司进入排行榜的越来越少,到2010年仅剩4家,这里固然有外资公关公司参与调查积极性的问题,但以此反映中国公关市场的全貌,显然有着明显的缺陷。

跨国本土化的挑战

不可否认,近20年来,中国本土公关公司(尤其是新生代)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竞争力也有了较强的提升。确实,进入本世纪以来,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明显超过国际公关公司。如果说,早年外资公关公司以先驱者的身份开拓了中国公关市场,本土公关公司则真正做大了中国公关市场。但早在2003年初,我在接受《中国科技财富》杂志采访时就指出:2002年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所显示的25亿元人民币行业营业额值得推敲。“事实上,我们是从中外TOPIO公关公司的营业收入来测算整个行业收入,因为调查只涉及了公关公司一方,而没有涉及公关公司服务的对象,如企业,所以以此推算来估量中国公关市场,显然属于不完全统计。”“我估计这个市场可能在16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模。按照国外通常的计算方法,公关与广告的比率大概为1:5。目前我国广告投放量在800亿元左右,那么公关投放应该是160亿。也就是说现在公关公司的营业收入只占到整个市场10%

20%。”(《中国科技财富》2003年第5期《中国公关市场:世界上最后一个商业名利场》)。

按2010年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估算,当年整个公关市场的年营业额已约为210亿元人民币,且以本土公关公司至少占2/3以上。但做大是否等于做强?“跨国本土化”的市场格局有无变化?这个市场是“向上突破还是横向角力”?实际上,在没有真正深入的市场调查、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所谓科学的统计只是一种片面的表象,其价值有限。在我们的行业调查中,最缺的是人均创利这个指标,因为在以人力资源、知识智慧为核心的公关业中,这个指标才是最能反映强弱和竞争力的。

篇3

一个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即时通讯软件就这样被停止了。一个员工对我说:“MSN通讯慢,我忍了;收不到邮件,我也忍了;要收费,我还是忍了;现在居然要停运,我忍无可忍了!”毕竟,MSN是一个拥有一亿多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在MSN服务质量每况愈下的这些年,世界各地居然还有近一亿人在支持它,这也是一种情怀下的一个奇迹。

MSN曾风光无限。它的用户界面及全球性等特征都成为中国网友特别是白领的首选,也成为互联网免费时代的身份体现。那时中国的小企鹅QQ刚刚开始,一个国外顶级品牌和一个国内品牌的PK战显得实力悬殊。但很快,互联网时代不再以品牌论英雄,不断满足用户体验变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就在2002年,当时我是微软中国总裁,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称,MSN在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份额正在被QQ侵吞,且QQ的市场增长十分迅速。报告还指出,QQ的独特功能“可以和陌生人聊天”是侵吞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这个功能符合中国人的个性,更符合互联网的需求。

我们立刻向微软总部递交报告,“强烈建议”在MSN中增加“与陌生人聊天”、离线留言等功能。如果不增加这个功能,MSN在未来和腾讯QQ的竞争中会失败。报告讲述了互联网和产品的区别:产品是不断提供新的功能去引导用户,而互联网是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高举高打”是产品的精英模式,而互联网需要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平民草根模式。

我以为我能说服微软总部,结果证明我错了。微软总部不同意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全球产品一体化是公司的战略,不可更改;第二,如果要为中国改变,除非能在中国地区保证大量的收费客户。

我知道微软的产品战略是全球一体化,但是我更知道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思维方式是落伍的。然而我更不敢保证中国互联网的收费用户能增长到满足他们的要求。当时我只能选择放弃。

放弃的结果是,MSN在中国市场失败了。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MSN还可以继续使用,但另一端的人已经不再用MSN了,中国用户总不能把MSN当纪念品放在桌面。放弃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当时的腾讯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我要是坚持一下,也许MSN就不会和我们说再见——也许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失误,让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微软很着急,为了在互联网时代继续辉煌,不惜代价试图收购没落的雅虎,更不惜85亿美元重金收购被eBay丢弃的Skype,微软在互联网时代真的有点把握不住自己了。

微软是精英,无论是创始人盖茨还是微软的员工,还有微软的产品,无一不展现着一种精英形象和气概,他们用精英模式创造了时代的神话,但互联网时代是平民草根时代,如果坚持用做产品的精英思维方式去从事互联网事业,微软可能还会继续付出代价。

虽然MSN无情地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但是我们还不会和微软说再见,因为我们还需要微软,至少现在,我们对微软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特别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更不用说我了。

篇4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迅猛发展。截止到2011年12月为止,国内B2C、C2C与其它电商模式企业数已20750家。

电子商务已成为各行业的延伸趋势,传统行业进入互联网也已经成为常态;老牌电商也开始加紧脚步转型向平台性发展。面对老牌电商的不断阔步前行和传统行业的纷纷进入,电商行业显示出一片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但是,高速的发展却使电商人才紧缺的问题愈加凸显。

众所周知,传统企业在开展互联网业务时,除面临运营模式(入驻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外包、资本并购)的选择外,还需选择合适的电商人才,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传统服装商业模式,学习借助网络开拓市场提高营销效率的方法,有效平衡网络渠道和线下渠道等。

但据业内专家分析,目前的电子商务人才,大部分都是从互联网业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精英,或是从媒体等其他行业转行的深谙此行业的人士。但显然,电商发展对于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是现有人员无法供给的。所以,电商人才短缺现象愈演愈烈。

人才紧缺 致电商挖角战

由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编制的国内首份电子商务人才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电商人才奇缺,近六成电商企业有急迫人才需求,其中电商运营人才、技术性人才需求最大。

根据此次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未来5年,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尝试发展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更加趋紧。预计今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人。这其中,又以电商运营人才、技术性人才需求最大,推广销售人才、供应链管理人才次之。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内资深电商人力资源专家崔立标表示,现在企业处在开疆拓土的阶段,运营、技术、推广是最迫切的工具性人才。随着企业向纵深发展,竞争不断加剧,决定商业本质的供应链人才会越来越热门。

而就人才需求的层次来说,高层次的管理层最为稀缺。因为企业普遍需要通晓电子商务全局的人才,希望能够统筹帷幄,从战略的角度上分析和把握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人才精英。其次是应用层次的人才,特别是销售和服务等部门的人才。

电商人才出现大量缺口,致使超八成的电商企业存在招聘压力。报告显示,81.82%的企业存在招聘压力,59.09%的企业预计在一年内会有大规模招聘。

而一些企业的发展动作决定了在短时间内就要拥有强大的人员配备,所以,费心力逐步培养便显得有些不现实,于是,电商行业挖角大战迅速展开。

去年团购发展火爆之时,就有高朋成立挖角团购人才导致多家团购企业合力抵抗的事件发生,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高朋有些人员工资甚至3个月之内从6000元爬升至30000元之多。如果不是深受挖角竞争桎梏,这样的现象必然不会发生。

服装行业电商人才短缺尤为凸显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1年度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自2009年起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0年增长速度迅猛,增长率高达100.8%。2011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2035亿元。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深入,“线上”市场日渐成为各家服装企业的必争之地,许多服装企业已开始自觉探索品牌建设与升级之道,特别是传统服装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企业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主体,如何由线下销售向电子商务完美转型是所有传统服装企业面临的迫切挑战。

由于服装电商发展迅速,电商整个行业的人才短缺在服装电商业内也显得最为明显。

电子商务中心推进人才战略

据悉,为了推进传统服装企业的电商之路,改善人才短缺现象,8月10日-12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中国服装网及赢动教育咨询有限公共同主办的“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高街研修班”,将就服装电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强化培训。

在服装消费需求巨大的市场环境下,服装网络销售额逐渐攀升,成为网络零售的第一大品类。传统服装行业在收到电商冲击之后,是固守城池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寻找合适的方式介入有待考虑。目前已有包括佐丹奴、美特斯邦威、阿依莲、江南布衣、李宁等传统服装品牌企业进军网络零售,且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迹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