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2-05-26 09:47: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化学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化学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

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想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设置的教学任务,通过采取适宜的教学技能和对策,将教学原则当作指导,设置一套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如何优化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

一、总体掌握教材,完善课堂要素

当前时期的九年级化学教材,集文字和图像为一体,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学生对于教材十分感兴趣。在看到教材之后甚至会产生一下子将其看完的冲动,但是,当前九年级化学教材知识点分布十分散乱,不具备良好的系统性,学生即便看完教材也只是简单地了解部分与平时生活当中有着紧密关系的基础性化学常识,而对于化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较少,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十分不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可以仅仅依赖教材的知识顺序实施单一的讲解,而是将课程标准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教材和材料一一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分析,将知识重新整合起来,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知识和情感目标,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在教学方式选取上,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若自己是学生那么希望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自己是否喜欢或者说可以接受,以这个当做判定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不是适合的根据。在充分思考教学目标和思路以及方式之后再编写教案,这样能够再次梳理一遍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十分有利。

二、运用多种方式

1.兴趣导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使用趣味实验和故事等制造悬念,将要学习的课程导入,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化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引入神奇的化学世界。新教材当中有很多实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地给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碳酸钠性质与过氧化钠变质有关问题时理解难度较大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到实验室亲手实验探索,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很好地理解这种类型的问题。通过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学习的知识。

2.提高自信

因为大部分初中生在没有进行化学学习之前,对于化学就存在一种畏惧的心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并且,教师要时常对学生进行鼓励,灌输化学这门学科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是十分简单的思想,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进而在心理潜意识形成化学这门课程不仅简单并且十分有趣这一观点,在思想层面消除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畏惧情绪,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消除掉畏惧的心理,能够增强其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

网络技术可以将教育题材和文字以及图片和声音一同展示出来,教学课件可以将微观世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化学中那些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进而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创设情境,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现象。

4.利用问题和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学生的思维主要开始于疑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比,提出问题更加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在目前化学教学领域当中属于情境教学重点探究的问题之一,新课标提出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之后解答问题,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其科学素养。教学实践和探索活动的进行必须使用科学的方式和技巧。而化学教师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学实践人员,要求其必须不断探索教学理论,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想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化学素养,要求教师还应该将教和学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方法最优化。

通过本文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对于化学学习存在畏惧的心理,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探究和阐述,能够给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作者:袁聿大 单位: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

篇2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象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安排教学增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篇3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82-01

下面就中学化学教学方法谈谈我的看法。

1 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一样,都是在做上课的准备。笔者一向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每节课下课前都拟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要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经过预习,学生知道下一节课教材内容,知道问题所在,能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引入新课要生动有趣

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每堂课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学生创造探求新知的气氛。为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该课堂的引入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求知识,不断探求真理的动力。因此,巧妙地安排现象鲜明、色彩明快的小实验,课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氧的性质时,从演示实验引入。学生对这种秒不可言的情景立即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提出一些问题,氨为什么可溶的?氧有什么性质?烧杯中的试液为什么会自动的喷入烧瓶中?烧瓶中的酚酞试液为什么会变红呢等让学生思考,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课的环节。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及时抓住这个最佳时刻,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深入探讨本课的内容。

3 创设优化情境,采用生动的语言讲课至关重要

引入新课,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开端。上好一堂课,还得认真严肃地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课,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的优化情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力求精炼、娴熟、逻辑性强,要讲普通话。在讲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时,要给学生讲明前提条件、衡量标准、达到的状态和单位,四者缺一不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中的四个要点,然后针对每一要点分别提出判断疑问,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

化学理论教学往往是抽象的,为此,教师应字斟句酌,想办法变无形为有形,变乏味为有味,忌用呆板、空洞的语言作平铺直叙地讲述。这样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顺利延伸。

4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实验,逐步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学会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实验验证化学定律,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物质,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用化学语言描述化学现象等。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仪器的现状和连接方法,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产生的多种现象,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壁上产生的黑色斑点,又如磷燃烧生成的白烟,对每个实验都要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实验原理、操作要点等方面加以训练,使学生初步利用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5 教师给学生以鼓励和欢乐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教师以热情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用和谐的态度接近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教诲学生。指定学生回答问题,答问无论对错都应给与热情的鼓励,要给学生以鼓励和欢乐,绝不能嘲讽和压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6 注意知识的发展、应用、提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打破常规,放开思路,反思求异,联想对比。让学生在反思求异中求独特,在多种变化中求变通,在联想类比中求简捷,在反复思考中求顿悟。

“学无定法,贵在优选”通过对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最终达到是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学法的优化,以实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素质教育。

7 课堂结尾要总结上文,预示下文

篇4

一、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接受与掌握化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反应现象分析其中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理解化学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与理论知识.

二、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新课改教学理念是推行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好实际操作性较高的化学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选择化学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内容呈现给学生.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必须满足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课程本身与生活紧密相连,化学教材中很多实验都是开放性的,教材中并没有直接阐述出实验结果.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化学实验的结果讲解给学生,学生表面明白了实验现象,实际上学生对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会产生许多疑惑.高中生是一个具有创造能力与判断能力的群体,仅仅告知学生实验结果,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认同感.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设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实验、演示、观察、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化学的奥秘,从而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三、高中化学教学形式多样化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等,而不是死记公式,套用公式做题.虽然新课改中教材的难度稍微降低,但是在知识面上需要拓展,为将来学习高等化学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板书、口述、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情况,引导学生在实验前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实验结束后分组讨论实验心得,在合作交流中认识自身不足或者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中,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以实验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篇5

现在,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以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为主要教材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并辅之以相关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难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将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简单易懂的知识系统,则需要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大量学习时间是在课堂,少数时间用在课外学习。因此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选择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教材,并且补充课后教材或学习资料,课后教材应该具有总结性、系统性。

除此之外,还应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上更新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把最基本的原理作为讲授的重点,把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生命科学发展动态以及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在教学中。

2.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在新陈代谢中可以先提出疑问“人能长生不老吗?”“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为什么人要吃饭?”由此引出新陈代谢,然后再接下来讲“新陈代谢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构成”,等等。这种引导式的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成为新的教学模式。

类比式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DNA合成的章节时,我们可以把这个复杂的合成体系类比成大厦的建设,DNA相当于设计图,是整个工程的模板;A、T、C、G这4种碱基相当于工程的砖和水泥,稀有碱基相当于其他一些用量少的填充物;拓扑异构酶相当于把设计图拆解成一个一个小单元;DNA聚合酶相当于搬运工;引物相当于老师傅带头, 带领年轻工人工作;碱基错配相当于用错砖头或者水泥,大厦就不稳定,甚至会倒塌。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就加深了。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设计4~6人一组,围绕教师给出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前面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呼应。现在大学生基本是90后,课堂上面活跃度比较高,讨论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参与到讨论中。小组讨论后,各小组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回答。最后通过讨论过程达到认识问题、明白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还可以增进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PBL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且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幕后主导人。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学评价。在PBL教学中需要选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案例。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容易获得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从而提高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 考核方式进行创新

期末成绩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期末的一张试卷中,期末考试应该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对知识的考核形式应该更加的多元化,不仅题目的灵活性应该相对加大,而且应该加入设计实验题目。在考核形式上,一方面增加口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课成绩,这里的实践课成绩为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方法的活跃度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二、结语

生物化学教学就是要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和“教到什么程度与学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而激发学生兴趣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习效果。因此,结合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篇6

引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各学科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调整,高中化学作为发展学生素质能力的课程,在新教学理念的要求下,教学方式也作了很多尝试,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重点介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在教学方式上一些新的突破。

一、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1.1联系生活法。高中化学教学通常都要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特别强的知识,很多高中生反应,在学习高中化学的相关课程的时候,很难理解,学习起来很吃力,这成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化学课堂趣味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很低,课堂表现冷淡。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将教学方式转向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不仅可以使化学课堂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而且与生活相联系之后,让学生感觉课程有了接近性,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联系生活法是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有益的实践。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学中,第三章的内容是:金属及其化合物。在讲解这一章内容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出自己家里的一些金属制品,然后再让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日用金属制品进行相应的分析,如,这些金属制品中包含了哪些金属元素?当这些金属制品失去了利用价值之后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所提及的金属制品因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减少了陌生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联系生活法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还原到生活当中,增强了学科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

1.2课堂实验法。高中生虽然三观已经初步形成,但在日常行为上的表现仍然是比较好动的,他们在去认识一件事物的过程中,用到的最常用的方法依旧是通过实际行动去观察和了解。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所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尽可能的使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一些通过讲解看不到的化学现象,在这样的科学面前,学生会展现出更对的学习热情,也会有更大的求知渴望,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新时代对高中学生素质的提高的要求。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第四章中,有一个知识点是硅胶常常被当作干燥剂使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更多的是倾向于老师的一番解说,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硅胶可作为干燥剂的概念,而硅胶是什么,硅胶长什么样,硅胶吸水性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很少提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可能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改为课堂实验法之后,老师在对这一章节的讲解,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硅胶材料,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去了解学生想要了解的问题,寻找学生想要寻找的答案。

课堂实验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乐趣,让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符合人文主义的要求。

1.3疑问探究法。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它所向学生传输的内容绝对不止课本上那些已经呈现了的简单的内容,课本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对相关原理的了解,在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学习,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高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经过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锻炼,他们有能力自主进行学习,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转变角色,从以前的主导教学到的引导教学,因此,在教学方式上也要相应改变,主要以设置疑问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中有一个小节的内容是: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在讲授这一节课程时,老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就向学生提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给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提出问题的依据。在没有讲述相关知识之前就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学生在没有系统学习课程之前,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来源于他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可能来源于他们之前多方知识的积累,甚至可能只是来源于他们的主观臆想,但都无碍于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所期望得到的不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应该看到的是学习在解答问题时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了剖析,进行了相关探究,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疑问探究法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能力,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需要被提升的也正是学习的能力,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是符合高中生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结语。高中化学是提高高中生素质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可能一一说尽,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的就是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主,只要围绕这两个中心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值得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尝试。

参考文献:

[1] 贾碧.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2):314.

[2] 罗培荣.论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2):63-64.DOI:10.3969/j.issn.

1672-8181.2012.22.058.

[3] 王海亮.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革新[J].新课程:上旬,2012,(2):89-89.

篇7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它有在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但是,新课程探究教学法的实行却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教师自身对科学探究教学的定位错误。一些老师认为采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就是彻底把课堂教给学生,对学生的监管不足,一些学生对自己的监管并不足,同时,许多学校化学实验资源严重不足也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1实验教学的内容

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是等级层次不同的概念,我不能说我们知道的实验教学活动就是教学,同时也不能认为教学活动在实验室实验中开展,那么实验式教学和化学教学有什么关系,实验式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化学教学的范围更广。但是实验式教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包括有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化学基本概念类实验,化学基本定律实验和基化学础理论的实验以及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化学实验式教学的基本过程有: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整理知识,接下来组织联系应用,提出反馈评价,然后提供技能应用情景。

2实验探究的意义

良好的实验探究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讲授教学法带来的不足,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被提高。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实验探究法获得的,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记忆更牢固,同时它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2.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式教学自身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生体验和进行化学活动时,在获得化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也渐渐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科学态度,探究能力一旦形成,便能使学生了解真正的科学本质,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增强。

3实验教学法在实验部分课程中的应用

实验类课程是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际方案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一种课程设置,下面我们用一种具体事例具体分析。我们通过高中课本“金属钠的性质”这节课进行讲解,设计运用实验式教学的教学片断:首先,上课之前我们询问学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那是非常活泼的一种金属,那么活泼金属钠进冷水里是怎么样的呢?是和平时我们见到的铁一样,直接沉在水里,还是别的样子?现在大家看一下课本?实验中,在那里我将需要注意的第一个实验进行之前解释开来:观察钠的变化?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表现?注意钠溶于水是否有声音?钠放入水后,向水中滴两滴酚酞,注意观察水的颜色是否有变化?然后进行实验。试验结束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探讨实验现象。并让学生总结出来实验现象,最后由教师补充。

4实验探究法的教学策略

4.1举例引入型教学策略:举例引入型,就是通过学习的迁移,把已有的实验经验,在新的实验中得到应用,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验经历,通过学习的平移,从而为新的实验得出结路。例如,我们中学学过的在制备氢气的时候用的启普发生器,制备氧气时是固固加热实验装置。在制备氯气的时候是用加热装备,根据各种实验的实验装置以及实验特点,我们就可以在遇到新的制备气体实验时,根据分析试验用的仪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4.2举例引入型教学策略:举例引入型,就是通过学习的迁移,把已有的实验经验,在新的实验中得到应用,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验经历,通过学习的平移,从而为新的实验得出结路。例如,我们中学学过的在制备氢气的时候用的启普发生器,制备氧气时是固固加热实验装置。在制备氯气的时候是用加热装备,根据各种实验的实验装置以及实验特点,我们就可以在遇到新的制备气体实验时,根据分析试验用的仪器。4.3通过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我们日常的生活经历是我们最初的对化学的体验。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开始对周围产生疑问,这就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因此,从日常生活出发,从现实问题中引出我们所要向探究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实验探究引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我们对“铁和铁的化合物”这一节创设问题情境是,我们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的苹果被削皮后会变成黄色的,市场上我们所见的苹果汁含有的成分有维生素C,然后我们接下来继续引导,我们至少Fe3+和Fe2+在溶液中又是什么颜色?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再让学生检测苹果汁里的成分,进一步进行探究,逐步得出结论。

总结

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关键的是让学生以实验探究为载体,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用科学的试验方法,程序化的实验流程完成教学活动。教师不要过分关注实验结果,要关注学生的试验流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怎么探究。言而总之,通过实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测试能力得到提高,并且知道怎么去学习。良好的实验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在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

[2]田秀青.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篇8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无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还是智力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要积极实践,有效探索化学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

教学实践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者,自己说了算,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就行了,如果学生有反对意见,认为是给老师过不去,其实这是教师的心态没有摆正,要知道学习是师生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组织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最佳的。

二、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技巧、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教学基本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课堂提问应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后要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之中,特别是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很难有效回答问题,可能会失去信心,不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如果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喜欢听,教学活动自然活跃、欢快,当然教学效果就佳。

三、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

(一)让第一节化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先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巧妙的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好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篇9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由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的元素化学部分是《无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元素化学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无机化学》中的元素部分内容庞杂、材料琐碎、零散,多属于描述性内容。各章都按照两条线索,即“通性―单质―化合物”和“制备―性质―用途”一一罗列,包含大量的化学事实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使得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相当困难,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对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看懂不难,但由于内容庞杂,学习起来枯燥无味,难以掌握。因此,元素化学教学历来是《无机化学》中的老大难问题[1]。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元素化学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精选内容,重点讲解;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联系;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等。

1.精选内容,重点讲解

为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理论课的授课时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元素化学的授课时数从72课时减少至目前的32课时。虽然课时大量减少,但要求并未明显降低。面对内容繁杂、反应众多的元素化学,教师如果面面俱到,对各部分均用同样的精力进行教学,显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对于简单的叙述材料不讲或少讲,如各元素的存在及单质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自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反应,如氯化氢的制备,作简要的讲解;对于重要的反应或具有规律的反应,进行重点讲解,如高锰酸钾被还原的产物与介质的酸碱性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运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如热力学原理和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原理[2]。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教学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元素化学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很多,而且有些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会随条件而变化,因此,运用热力学原理判断一些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是必要的。如在学习反应HAsO+2H+2I=HAsO+I+HO时,学生要根据I/I和HAsO/HAsO的电极电势判断反应方向,根据计算可知,反应方向与介质的酸碱性有关。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学生既能知道结果,又能知道原因。

2.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实际

化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氯化钠时,笔者介绍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加碘食盐,不但介绍了食盐中为什么加碘,还说明了加的是碘酸钾,与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不加入碘化钾,而加入碘酸钾”。学生在积极讨论后掌握了碘化钾和碘酸钾的一些性质。再比如学习银的化学性质时,笔者提问:“为什么银首饰在污染较重的化工区表面容易变暗?”激发了学生对银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拟定学习提纲,确定几个重点问题,据此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2个问题,而每个问题至少有2组负责。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预习、查阅资料,并写出讨论讲稿。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讲解,然后讨论。学生由于有备而来,往往就某一问题进行激烈讨论甚至争论,在讨论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直到最后达成一致。由于这些成果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所得,因此学生很有成就感,印象也很深刻。

(3)多运用对比和归纳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元素化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对比法可做到事半功倍。比如在对硅元素和硼元素进行教学时,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二者从单质的性质到化合物,如氧化物、氯化物、氢化物等的性质非常相似。元素化学涉及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很多,把具有共同点或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这些散点连接成线,进而形成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比如一些金属氧化物能够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醒学生不断进行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总结出的金属氧化物的数目不断增长,如二氧化锰、氧化高铅、三氧化二钴、三氧化二镍等都能发生此类反应。

3.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联系

在高等院校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独立进行的。由于条件限制,教师一般不在理论课上做演示实验。笔者利用既讲授《无机化学》理论课,又指导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有利条件,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笔者首先保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一致,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既能发挥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又能通过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比如利用棕色环实验鉴定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跟离子,理论课上虽然笔者讲述了这一原理,但是仅通过一次讲述,学生很难掌握。因此在实验课上,笔者对这一原理又进行了讲述,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仔细观察现象。由于有思想准备,实验很成功,学生不仅观察到明显的棕色环,而且对实验原理有更深的理解。

演示实验在理论教学中是必要的,对于一些操作简单且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进行演示实验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反应除了有物质的状态变化之外,还伴随颜色的变化。比如在学习氯化汞和氯化亚锡的反应时,笔者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中不断滴加氯化亚锡,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并让学生根据现象推测发生了什么反应,有哪些物质生成。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学生不但记住了反应方程,还对反应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4.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包含的信息量较大,能够适应当前缩短课时的要求[3]。比如在讲解乙硼烷的结构时,虽然教师在黑板上可以画出结构图,但立体感不强,不够形象。在教学中笔者事先用专业软件画出乙硼烷的结构图,通过此图学生知道了乙硼烷分子中各原子的位置,对氢桥键也有了深刻认识,很快掌握了乙硼烷的结构。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多媒体可重复播放,可使每个学生能够看清实验现象。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得以解脱,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曹敏惠.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篇10

在这几年的物理化学的教学中,通过本身的了解以及多方的查询资料。深知物理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在药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门重要的药学类基础课程,并且对于其他的自然科学理论课程中而言,物理化学课程居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因此,如何运用好的物理化学教学方法,使学生更轻松、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知识,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善思、敢想、有创见,是物理化学教学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担任物理化学教学的几年里,鉴于本人自身教学经验及查询资料组织总结了如下一些方法,希望与同行老师们能够相互切磋,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物理化学中概念抽象,对于新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而言,好多的概念不好记,也容易混淆,后期授课过程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趟而厌学的现象。除此,物理化学中公式繁多,每个公式都是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数学的表达式得到的,所以都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学生往往是理解记住了公式,却忽视了其适用条件。所以,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推导才能熟练应用。如在推导热力学基本函数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关系式:dU=TdS-PdV,知道H,F,G的定义,就可以逐步推出其他三个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H=TdS+VdP;dF=-SdT-PdV;dG=-SdT+VdP;比如通过焦耳实验确定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函数U=f(T),可以接下来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推理焓、热容等与温度的关系,只有亲自推理印象才会更深。当然,在授课过程中,还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药专业方向,有关一些繁冗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地舍去,只需强调其适用条件,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更加突出物理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二、联系与实际相结合

物理化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具有实际意义,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推导和公式不单单是一些符号和字母,其中很多的理论知识不仅与大家熟悉的生产生活有关而,更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例证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释实际现象和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例如在讲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时:水总是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气体总是自发地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流动等等,而他们的相反过程虽然可以发生,但都是需要外力做功来完成的。在此处可以启发学生去发现并尝试解释生活中的自发现象,最终得出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是--不可逆性;在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时,通常可以研究人体能量代谢与代谢速率为例子引入问题和进行推理,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药物稳定性预测、药物的生产过程等;如讲真实气体临界状态时,我们给学生提出临界点是物质非常重要的特性,它导致了一种新兴技术的发展,即超临界萃取技术;讲述渗透压概念时,可以将其与医院常见的打吊针相联系;讲述渗透原理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反渗透的应用包括海水淡化、环境中污水处理等;讲述界面现象时,对描述弯曲液面饱和蒸汽压的开尔文公式的定性定量讨论,可以解释人工降雨原理,喷雾;讲相平衡时,学生可以明白炼油厂中的精馏塔如何利用相平衡原理来实现组分的分离;讲述界面现象时,对描述弯曲液面饱和蒸汽压的开尔文公式的定性定量讨论, 可以解释人工降雨原理,喷雾干燥工艺原理,液滴蒸发现象;讲胶体化学时,学生可以从胶体化学的角度讨论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解释卤水点豆腐;讲化学动力学时,可以问生病吃药时,为何不同的药一天吃的次数不同? 在高山和山脚下煮鸡蛋为什么所需时间不同? 引这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再次,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现代科技成果、前沿发展动态、重大发现、科研课题,不但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内容,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物理化学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具体和抽象等辩证思维方法。

三、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高校教师通过科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现代科技成果、前沿发展动态、重大发现、科研课题;通过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可以不断地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生动、翔实,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不但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在实践中融入自己的科研方面的内容,会使得课堂内容充实而丰富,这样教师既容易讲,学生也愿意听,更易于接受。

四、适当运用辅助工具

现代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深入教学,尤其多媒体已经普及化。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许多教学内容形象化,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当前学时不足矛盾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讲解相平衡的知识时,利用水的气液平衡动态效果来演示相变的过程,就显得直观、形象。授课过程中要多了解学生理解、记录隋况,多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意见,适时做出调整。同时,在实验教学方面也可以尝试用多媒体,我们学校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学生可以自由登陆学院网页进行实验内容的提前预习,总结,效果良好。

总之,教好物理化学课程并非易事,以上只是本人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还在不断研究、探讨和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11

新课改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而言的。很多时间,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让学生发言,也只能针对个别的同学,多数学生都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的教占了主动,学生学习被动,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反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大家集体来解决。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没有任何心理顾忌,即使说得不对也不会担心在全班学生面前出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不同,互相取长补短,从中能看到自己学习中的差距和不足。在思维碰撞中激发灵感的火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的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教师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听听他们的发言,及时发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离开教师和书本就手足无措,遇到考试中的新题型,就不知如何作答,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因此,教师要从教知识转为教学生学知识,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要给予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新课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包括教材预习,学案使用等。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预习中,学生要对教材内容全面地了解,弄清知识的大概,找出自己的不懂之处,也可以自己试着去解决。这样,在课上听讲时,就能有的放矢,根据预习的掌握情况,选择听讲的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是学习的准备,为学生在课上学习打好了心理基础,学生不会因为忙着听讲,顾不上记笔记,或者忙着记笔记,跟不上教师的讲,缺乏了课上对知识的理解过程。相反,学生对知识进行了预习,课上就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及时探究思考,跟上教师的思路,当堂就能掌握知识。课前预习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预习。预习不是盲目地把教材内容过一遍,而是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学会思维。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应的阅读、质疑、分析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学会学习。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这样才能起到督促、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预习有实效。例如,教师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教师课上检查预习效果,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预习中的问题,学生能看得懂,就提倡学生先自己解决,如果有不理解的,教师要给予点拨。例如,学生刚学习化学时,对分子的性质会感觉很抽象,教师就适当给予点拨及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于课本上没有涉及的隐形知识,学生无法看透的内容,教师在课上要加以补充。

2.课堂学习的好习惯

课堂上指导学生要力争做好“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口到”“脑到”。一个会学习的学生必须要用好课堂有效的时间,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

3.养成课后巩固的好习惯

复结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即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二是应用性的复习,即课后练习题。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做到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搞好实验教学。化学的教材内容不是靠教师讲就能让学生明白的,一些化学现象、定理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到,才能真正地把知识内化理解。

在现实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激励他们设疑,引发想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引导激发学生多做实验,开放实验室,适当布置家庭小实验等等,使学生多实验、多体验、多观察。

篇12

目标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总结的一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只要给学生提供适合于其特点的帮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水平。”布卢姆的方法和理论为教学电影票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们指出了常规教学的框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化学教学中,我对目标教学法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目标教学法”的特点,一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五个基本步骤:一、前置补偿;二、认定目标;三、目标导学;四、信息反馈;五、矫正回授。

一、前置补偿

不管教师的工作多么有效,在课时或学期的每一阶段里,群体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误差。前置补偿的作用就是对已产生,但又未消除的误差进行矫正,为新课学习扫清障碍。例如,在讲“氯气”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氯气.氯气在生活中不是常见的物质,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氯气的化学式和主要特征,那么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那些生硬的文字而已.考虑到这个层面,教师最好是准备一瓶氯气,引导学生从气味、颜色、可燃性方面来总结氯气的主要物理特征.然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这种化学物质一般都会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如用氯气来给自来水消毒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一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准备实验器械,来为学生演示消毒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这种化学物质的了解.通过氯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这一点,让学生了解在氯气消毒之外,过量的摄入,也会成为一种有毒物质,危害大家的生命.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氯气的作用和性质,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化学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具有两面性,要合理正确地运用,提高效益。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共同确认的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认定的时机和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最适宜的时机是导入新课这一个过程中,用投影的方法,展现目标,让学生获得这一课教学目标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唯物主义观点以及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新课讲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双向交流,学法指导和能力指导,防止单向传输。

四、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质疑、达标检测或单元检测等方法获取教学进展和存在问题的手段,发现误差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为矫正作准备。例如,在讲“铁”后,教师可以布置课题:铁的性质有哪些?让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实验过程,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并且写出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变成实验的指导者,让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都参与其中、交换意见,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