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16 23:50: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户籍工作经验总结

篇1

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知识是日新月异。对于很多研究者来说,掌握一种或几种好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和研究结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从事社会工作者来说,方法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效果的可信度,同样也影响着知识的可信性和完整性。

音乐教育的从广义的讲,就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提高文化修养的音乐活动”。狭义的说,就是“按国家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无论从广义来说还是狭义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音乐教育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综合性,他的调查结果要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甚至大学的音乐教育学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更好的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由于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有时会被决策者运用于政策法规中,所以其研究结果一定要具有可信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运用的好坏,有时对研究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文献法

文献法可以说是适合任何一种研究方式的方法。就文献来说,它是一种信息知识的间接性的传递,它所指的“是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在文献中,有原始文献和二次文献两大类。其中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结、日记等都是原始文献;而二次文献指的是利用别人的原始资料编写的新的文献资料。

在音乐教育中,应该说原始文献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对许多研究者来说,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是相对比较高的。它是来自于音乐教育战线的最前沿的第一手资料,它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真实地反映出当前音乐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种现实性的资料对研究的理论来源和立论之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容的分析程序有这样几项:1.抽样所谓的抽样就是为了一定研究目的,从文献中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这种抽取法可以分层抽取,也可以随机抽取。2.编录编录工作就是对所选取的文献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二次文献相对于一次文献来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它是在多次印证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理论。这种文献可以指导我们在大的方向上不会犯基础性的错误。但它对于解决个体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局限。在选择二次文献是我们应该注意文献编辑出版发行单位的力量和可信度。

二手资料的分析步骤有如下几项:1.选择研究主题由于二次文献所应用的主题相当大。在搜集的资料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我们需要的部分。这就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在音乐教育中,必须把精力放在你的研究主题中,这样就便于从中寻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信息。2.寻找合适的资料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无论各方面,每天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在资料的寻找中还要做好资料的分类整理工作,这样就可以在需要时快速的找到。3.对资料的再创造资料找到后,往往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对于现有的音乐教育类文献资料,有时并不能直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结论答案。这就需要我们从资料的字里行间去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得出我们的理论。 转贴于

二.问卷法

问卷法是现代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资料搜集方法,在调查研究中,这种方法非常普遍。因此,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英国社会学家莫泽则称“十项社会调查中就有九项是采用问卷进行的”。作为音乐教育的调查研究其实质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调查工作,所以同样也适用此法。

在调查中,我们要首先确定调查的目的,做出假设,确定调查的地点,学生的分类群,问卷的分类方式和预见不可控因素。音乐教育的调查目的,首先要明确。这样就可以不会因为被信息干扰,偏离了调查的目的。对一些确是有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资料但却不是本次目的所要研究的,也可以加以保留,以待以后运用。在目的明确后,以目的做出一定的假设。比如:就当前所运用的教材情况,假设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教材运用的比较广泛。这样在进入调查地点后就可以加以印证。如果是就和自己的假设相一致;如果不是则寻找原因。确定调查地点,根据自己所要做的调查范围,是以城市学生为调查对象还是以城镇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这里,地域的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其中,城镇中又有城镇户籍学生和农村户籍学生的差异。这种地域和群体的不同对调查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地点和学生群体分类的确定对调查的结果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也是教育行业中最重要的调查方法之一。访问根据研究的目的、性质或对象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如间接访问和直接访问;个别访问和群体访问;重点访问和随机访问等。

访谈法有着一定的特点:1.访问是研究者与社会面对面的一个交往过程。在访谈过程中,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贯穿访谈的始终,并对访谈的结果产生影响。2.当被访者在某些问题出现误解是,访问者可随时解释和引导。3.访谈法在量的问题上是很有弹性的,能充分发挥访问者和被访者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研究者充分了解到他所想要了解的信息。

音乐教育的调查方法还有很多。在调查中,往往是各种方法相互穿插其中,每种方法的特点各有不同,所侧重的也不同。只要对各种的方法掌握得当,就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所做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行度。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一、新时期城镇规划概念性分析

村镇规划是对村镇长期发展的整体部署,包括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是村镇发展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直接指导依据。规划的内容有一是分析评价城镇自然以及经济资源。二是布局城镇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三是城镇经济的各个部门的发展水平、规模以及速度。四是对城镇规划的办法与步骤进行制定。进行规划编制时,要与城镇资源条件相结合,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完善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在效益得以提高的条件下进行,并进行平衡与比较,选择出最优方案。

二、城镇规划基本原则分析

第一,以人为本,农民是主体。对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是第一位的,对农民的意原充分尊重,将群众认可、参与以及满意当作根本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的工作,通过群众的智慧来把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城乡一体化,进行统一发展。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对新型的城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推进,对户籍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命名农民市民化的脚步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统一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坚持以规划引领,用示范带动。对规划的引领以及指导作用进行强化,在进行美好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时要具有科学性,一定要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建设。根据统一的规划,集中的投入,走试点先行的道路,进一步完善配套,保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第四,坚持生态第一,把特色彰显出来。在生态强省建设的过程中,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对于农村的植物造林工作要大力开展,在森林以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方面要不断加强,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局面得以实现。另外,在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与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相适应,把城镇的特色突出出来,保持田园原有的风貌,把地域文化的风格

体现出来,在农村文化传承方面要多加关注,预防千村一面现象的发生。

第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指导。结合各个地区发展的基础,人口的规模以及资源的情况,还有民俗文化的不同,在分类指导方面不断加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政策,现在主要是以旧村改造以及整治环境为主,不能大拆大建,预防基本农田被中心村建设占用。

三、现阶段我国城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我们国家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外在问题。一是城镇的规划编制质量不同,有一些规划是在多年以前就进行了编制,对于村庄以后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没有过多的预计,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与村庄发展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还有一些规划对于城镇居民点存在的特殊性没有充分的考虑,往期选取了很多土建工程对城市型社区进行了建设,最后导致失去了城镇的地方风格。除此之外,以前城镇规划也不够全面,还有一些规划只对建房进行了规划,没有交通规划,给排水系统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规划,对村民安全项目也没有太多的涉及,这些内容都是城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二是没有健全的城镇基础设施,城镇居民点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在发达的过程中,因为不具备科学的规划指导,在建设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房屋没有整齐的排列,各个年代建设的房子都有,道路也不通畅,公共活动场地以及绿地普遍缺乏,在用地结构上非常不平衡。除此之外,因为城镇居民点的布局较为分散,规模不大,并且也不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在公共设施运营方面的维持非常困难。所以,给每一个村庄都配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我们国家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内在问题。一是城镇规划建设没有足够的思想认知,过去各级政府对于村庄的建设都不够重视,重城轻乡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在城市支持城镇方面的战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村庄的规划建设中,实质性的办法非常缺乏。村委会在村庄规划的重要性方面也没有深刻的认知,使得建设出现严重的混乱场面,不但对土地造成浪费,而且,还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二是城镇规划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进行城镇规划的过程中,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也是把争取过来的农业项目资金都用在养、种以及加工等产业的扶持中,在城镇居住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的提升方面,是严重缺乏资金方面的支持。另外,农民的增收较为缓慢,对规划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限制。近些年以来,国家在惠农政策方面的实施有很多,但是,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农民的增收还是非常的困难,这也对城镇进一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二元的结构下,长期对城镇没有足够的投入,直到现在很多城镇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没有足够的编制规划的费用,对规划的编制启动造成制约,给后期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再者,城镇规划建设缺乏公众有效参与,传统的城镇规划是一种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上的规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方法,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使得规划不能体现满足村民的普遍愿望。村庄规划中即使存在公共参与,也只是被动的、初级阶段的参与,仅停留在有限知情权和监督实施的较低层次上。首先,公众参与范围小、广度和深度不够,较少涉及

参与主体利益平衡等深层问题。其次,目前的技术手段多为问卷调查、一些意向性地选择和规划成果展示,它们仅被作为辅助设计手段,起不到协调、平衡作用。

最后,城镇规划建设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偏低,多年来的建设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旧的建设由于缺乏后期资金投入尚未完成,加之新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又十分庞大,对城镇建设所需资金试图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解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至今难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

四、当前我国城镇规划管理完善性策略分析

第一,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措施,城镇规划建设不仅受到村庄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还受到区域内重大项目建设、现有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城镇规划建设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统筹规划,才能统筹协调村庄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政府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当地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地域资源经济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的生态和经济系统效益,通过科学设计,提出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方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城镇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村庄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

第二,大力引导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地方的城镇面貌与城镇发展直接体现了领导部门对城镇建设的认识与决策水平,规划管理部门应从长远、社会各个方面考虑,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不要盲目建设与急于求成。同时,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对于破坏城镇生态环境、违背农民意愿的建设应坚决制止、追究责任。此外,政府应将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放在

首位,立足于公共利益,注重每一项规划措施的社会效益。第三,使农民参与规划的水平得到提高,在城镇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其中的主体,所以,在进行城镇建设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传统的规划模式进行改变,要把农民的支持与参与放在首位,把村民的决策参与度提升上去,把村民对各项决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进行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要给农民一定的决定权,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把长远的城镇规划建设方案制定出来,城镇规划一定要具备科学性,才能把规划建设引上正确的道路。所以,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建筑以及建设的标准进行科学界定,预防与实际脱离。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我们在实际的建设中,一定要本着节约资源、美化环境、服务共享的原则进行城镇的打造,并且要把其特色突出出来,把城镇建设成具有城镇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以及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中心点,为我们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主义新城镇道路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利. 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规划初探[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