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23 02:47: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卫校护理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

篇1

2在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的状态,即拥有较大的词汇量,阅读能力尚可,但口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较差。这些短板在学生时代体现为阻碍对最新医学信息的接受和学习,而若延续至今后的工作中,则可能由于语言障碍,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从而得不到国际同行的认可[1]。为促进我国与世界接轨,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护理专业学生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在中职卫校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3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适用教材缺乏

在双语教学中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可直接研究和吸取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内容,但国外原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和内容与中文教材差别较大,教师备课的时间、精力投入大,学生理解掌握存在困难,且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难以推广使用[2]。

3.2师资力量薄弱

我校高水平的英语专业教师(通过CET-6、TEM-8)不多,大部分教师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只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听说交流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将护理专业知识用英语传达。

3.3学生外语基础差

学生普遍感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变相的翻译课,因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差,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有别、个人兴趣存在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自然不佳[3]。

4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4.1转变观念,加强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很多人对双语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双语教学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但护理学科的无国界性使双语教学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双语教学,真正下功夫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培养使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也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大意义,以更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

4.2选择适宜教材

学校可多购置国外原版教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在充分比较各种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改编或自主编写包含各学科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双语校本教材,并配套讲义和专业词汇表。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教材,可以吸收先进国家最新的护理教育理念,优化和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双高”是对双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授课教师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比较理想的双语教学人员是曾在国外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归国学者,当然也可以从现有师资队伍中选拔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定期去外语学院或者国外进修培训。我校护理学专业现任教师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教师有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外语教学能力总体有了极大提高,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2

根据目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中职卫校护生毕业后要进入社区为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要面对的是数量众多、形形的人群,这就要求护生既要有高超的专业医学技能,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语文课是提高中职护生基本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丰富,且应用广泛,接近社会生活。但是,中职卫校护生的语文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相当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语文成了他们眼中的一门难学和“没用”的课程。针对这种状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生有“趣”才能愿学,有“趣”才能“乐学”。要改变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学生不愿学、老师不乐教”的现状,也应以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为切入口,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压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中职卫校护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到要提高中职卫校护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引导“识趣”,使学生端正态度

中职卫校护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先天不足”。他们语文基础较差,阅读视野窄,语言积累薄弱,习惯于被动接受,加之以往在学业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学习心理障碍,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其次是“重此薄彼”。认为上职校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从属地位,单纯求“职”,轻“文”重“专”。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护生行动上的盲目性,对语文学习采取“鸵鸟政策”,以冷漠对待。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是工具科、知识科,更是能力科、文艺欣赏科。其次,说明语文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特别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以后所写的病历文理不通,错别字满篇,病人会怎么看?何况卫生宣传也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要用到一定的语文知识,从而说明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要求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语文课。每年新学期开学,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新生中,90%都是女生,她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将来要从事护士职业认识还比较模糊。为了激发新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给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给每一届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强调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风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还从实用出发,举例说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如在“说”的能力上,明确护理这项服务工作在与人沟通、交流上的重要性,介绍询问、指点嘱咐、问候劝慰是护理工作最常用和最需要的口语表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语文能力与优质服务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她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觉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体味“情趣”,使学生亲师爱学

“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也能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用手势、眼神、微笑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才能积极热情参与。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活泼,老师才会被学生欣赏,学生因喜欢老师并受其感动继而移情于老师的语文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著名作家魏巍在他的《我的老师》一文中说,他之所以喜欢语文并后来有所成就,是因为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对人和蔼、教法得当的语文老师,充分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中职语文教师要“爱”字当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和睦相处,建立良师益友的融洽关系,真正使学生觉得就像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样。于是学生信任老师,愿意接近老师,倾听老师的教诲,在师生的良性情感互动中,体味“情趣”,这必将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三、发掘“职趣”,使学生提高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唱“独角戏”,缺少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气氛沉闷。通常是教师诵读或学生听朗读录音,有的纯粹课文分析;有时教师想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回答问题,但学生回答得很“费劲”,耗时很多。这种状况的形成,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就以笔者所在卫校为例,大部分语文教师却对护理专业课缺乏了解,使语文教学成了一个与外界无信息交流的封闭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语文课与护理专业课的关联性,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专业课的整合,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带给专业学习的好处。教师为语文而教语文,学生为学语文而学语文,教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护生的语文教学要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用语文学习渗透专业,使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效“联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职趣”,并能提高职业能力。

在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的需要。另一方面,立足实践与应用,注重能力训练与迁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如应用文写作应分为两个板块来进行教学,一是通用应用文,一是专业应用文。通用应用文中一般常用简单应用文可穿插于各综合练习之中。专业应用文则可根据各专业的要求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熟悉本专业应用文的知识,并掌握本专业应用文的写法,如护理观察记录的写作;护理记录的作用;护理记录的语言特征;护理记录表达方式的选用;护理记录中的常见错误;护理论文的写作(病例报告、调查报告、护士查房、综述、述评、文摘),能驾轻就熟地进行运用。护理应文写作、医学论文的写作不同于作家的写作,有特殊的目的和要求,还具有法律效应,因此,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由护理专业教师承担。在护理专业增设护理写作课,对护生进行医学语体写作知识教育,将医用写作的基础知识融于语文教学中,既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又为护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这需要两方面条件的支持:一是编纂成熟的护理写作教材,二是具备比较熟悉护理专业内容和专业要求的语文教师。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贴近护理专业特点,满足护生职业岗位的未来需要。护理工作过程离不开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如向医生汇报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后勤部门协调等,因此护士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其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为此语文教师除了需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之外,还应多接触和了解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境,训练学生在护理工作情境中的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比如通过不定期地组织卫生宣讲比赛,要求学生讲一则卫生保健知识或卫生常识,如《怎样预防感冒》、《如何正确洗手》、《胃的功能》、《肝的功能》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把语文学习和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感受“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促进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语文学习不应该是一门苦差事,而应是一个享受语言文学乐趣的过程。所以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

要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并不容易,首先要改变、更新教学观念。一堂课从头到尾由老师讲下来,那么学生会对这样的语文课感兴趣吗?学生不感兴趣,则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那么这堂课是注定失败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应更新,教师应建立正确的新的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而非主宰,同时也应建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而非装知识的容器;其次是教学方法不断求新。语文课吸引学生的原因一半来自教材,一半来自教学方法。教师不能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化教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材范围广,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讲课方法。如果都是相同的,那学生就觉得乏味。教师可适当讲一些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有利于教材理解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讲一点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成语故事、词语趣谈等,还可以讲一点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如科学用脑、记忆方法等。用这些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再次是不吝啬表扬,给予学生享受成功的心理乐趣。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不断学习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上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学生如加分等特殊的奖励;最后可以适当地改变语文教学的考核方式,改变目前单一的考试方式,探索用其他合理的方法考核学生。比如可以根据语文第二课堂的活动的情况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适应不同兴趣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和读写的要求,又能更加全面与合理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杜绝“背多分”现象。

五、养成“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

语文教学应是他教与自教的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叶圣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1]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2]“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则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本领,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值得培养的好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背诵的习惯,发声朗读的习惯,写作学习的习惯,口语交际学习的习惯,等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课习惯的主渠道,要使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强化视听结合,朗读背诵;要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点、批、划、评,勤思考,做好读书笔记等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当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学会了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习的兴趣就能保持,就能终身受益。

教无定法,只要抓住学生与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爱学、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瑞玲.浅谈中职卫校语文新型课堂模式的几点体会[J].科教研究,2010(21):40.

[2]戴筱杰,李霞,陈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现状[J].现代企业教育,2012(6):58-59.

篇3

护理岗位调查的内容与分析

为切实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以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别对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医院)及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用人单位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70份,实际回收852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83%。调查问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医院的院领导、护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护士长。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调查(1)政治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认为我校毕业生法制观念一般或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4.17%、90.92%;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的培养。(3)业务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评价较差的方面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指导与宣教能力、急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普遍反映良好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调查调查表明,认为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各占42.82%、18.70%、16.12%、15.58%;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物理、数学、政治、化学,各占66.53%、56.91%、48.51%、40.24%。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为这些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从调查排序可以看出,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法律基础、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人际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

(二)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

中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近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并且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前途,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及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表明,选择在毕业后到二级以下医院就业的占58.26%,选择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占10.09%,选择到乡镇医院就业的占5.96%,还有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占19.72%,说明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面对现实,实现就业目的。

在对“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的调查中,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占66.05%,选择通过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占25.22%,说明当前在中等卫校中“就业导向”仍是主流。

在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中,认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46.79%,认为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23.39%,认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17.43%。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的课程,另外认为增加实习、见习时间,特别是社区见习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与对用人单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基本一致。对于教学方法,所有学生均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法,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占38.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学生占31.65%,喜欢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学生占29.82%,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就业途径方面,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学生占48.16%,选择由家长找关系的学生占36.69%。在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是看中护理专业能学到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这说明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核心。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要充分体现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与现代护理理念,应通过岗位需求调查,提出课程改革措施。

篇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创建于1957年,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学校坚持“素质为先、技能为本、医技为主、全面发展”的培养宗旨,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学校聚焦国际先进标杆,引入国际行业标准,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芬兰、澳大利亚、挪威、荷兰、新西兰等国的院校开展护理教育教学合作项目,形成了国际化合作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凸现办学特色与品牌效应,成为上海一流、国内知名的卫生相关类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学校。

学校目前专职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占84%,拥有教学经验和临床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达40%。学校目前拥有数十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常驻外籍教师。建立了一批权威的专业发展指导专家和一支高素质的实习、实训带教队伍,分布在医疗设施齐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其他三级甲等医院及相关行业内

(一) 专业设置:护理专业;护理(中英合作)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药剂专业。

(二) 校训:秉学厚德 擎术济生

(三) 教学环境

学校设校本部、嘉定校区、临床一分部(瑞金医院内)、临床二分部(市九院医院内)、临床三分部(新华医院内)等校区,设有浦东新区、金山、宝山等分校。校本部位于周浦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占地面积29.46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名学生。建造了计算机教室、数码互动形态学实训室、多媒体语音室、报告厅、图书馆、运动场地以及5万余平方米的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现代化生活和学习环境。新校区采用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无纸化办公的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形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控制体系。拥有国家财政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的4个中等职业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上海现代护理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医学检验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口腔医学技术公共实训中心;

上海市现代药学公共实训中心。

(四) 升学就业

学校各专业教学基地广泛分布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各附属医院及其他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区中心医院及市区各牙防所和齿科制作所等,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各级医院和医药企事业单位等。

2010年,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校和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衔接载体,开展护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实行自主招生,包括中外合作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年限为6年,毕业后颁发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双毕业证。

(五)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与国外医学教育界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和教材,教育合作项目达37个,初步显现国际标准融入教学过程的办学特色,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长期聘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外籍教师执教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拥有国际化的智囊团——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成员是来自美国、英国、芬兰、挪威、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学护理系主任和专家。作为本市职业教育单位代表,与鹿特丹ROC 教育集团签订了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

已与9个国家的19个院校实行学制互通、学分互认。通过选拔资助优秀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及教学实习单位学习进修,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外交流学习能力,并获得护理专业国外临床经验和相应学分。此外,学校每年接受多批次国外留学生来临床教学基地参加见习和实习、撰写实习报告和论文,获得学分。

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教改的基本情况

1.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师、事业、行业共同发展,教学和临床向结合,教学工作进医院,外聘医护工作者进学校。实现学校老师和医院老师1:1。

2.模块化课程设置

主要有:人文素质模块、基础模块、 临床模块、护理基础模块、核心课程模块和实验实训模块。

加强人文突出素质;加强专业基础突出课程综合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动手能力;体现“够用、实用原则”。

3.对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观点;对课程如何设置提出了“贴近临床,贴近学生”。

4.实践教学模式

实行了操作流程“规范化”,自己学校老师编写了一本关于操作流程的书本;“实训、见习、实习”一体化,有大量的医院支持保证了教学改革的实行。

5.如何做到“工学结合、定岗实习”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6.对怎样以能力为本质量观、推动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做了探索;对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也做了工作。

三、亮点

(一)教学实验一体化

很多理论课在实验室上,上完了理论课,学生马上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习理论更加具体化,效果较好。

(二)学生知识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对中专层次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少,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老师反映比如问学生量血压的具体步骤,同学可以根据操作来回忆具体过程。如果只上理论课,同学一点印象也没有。

(三)三位一体化培养,即:“顶岗实习、院校结合、订单培养”

院校结合:学校内部的结合

与医院的结合:聘请师资

合作教学(把教学任务下达到医院。如果学校的标准和医院的标准不一致,采取:制定专业操作考核规程,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或者教师去临床一个月进行培训)

订单培养:在实习之前,针对各个医院、科室的标准来培训,强化训练2周,自己老师来做(自己老师先去医院学习,学习后回来培训学生)。

以上是在陈标校长和张荣军老师的带领下,以及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领导和数名老师的介绍下,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所了解和学习到的。通过数十天的学习,我对我校示范校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合适的定位,

四. 我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 在教学方面:

1.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教学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挺好,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2. 订单培养,对实习学生帮助应该会很大。能够缩短学生适应医院环境的时间,使学生一下到实习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3. 人文素质方面训练, 参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实训基地的时候,正好遇上几名同学在一楼值班,我们进去后,同学很有礼貌的问候了我们,总体感觉同学们的形象气质很好,还有就是他们的实训室都是由同学轮流管理, 这样也发动了同学们的自主自觉性.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二) 对毕业学生的考核方式:

我认为如果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需要对学生实行三个阶段的考核:

1. 课程实施后理论和技能考试

2. 实习前验收考核

3. 毕业前技能考核

经过以上层层把关验收,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走上社会也能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三) 应职业化人才要求,深度开展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

以典型医技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三不缺。让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早期认识专业,早期规划职为发展。让学生在校学业,临床见习,顶岗实习。

(四) 教学和临床结合, 双师型队伍建设:

这个方面我们学校今年已经实行了,就是医学教师有机会必须进医院,熟悉岗位,培养好的学生前提就是先培养好的老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实还可以请行业兼职教师,就是医院里有经验的医护工作者进入学校教学或带教。实现医

院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五) 结合我校和我地区实际:

我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于2000年8月,是由原日喀则地区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合并而成。十年来,我日喀则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多种形式办学,不拘一格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为西藏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教育方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农牧区,面向现代化。

随着西藏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西藏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们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式和要求,真正培养出适用型,素质型,创新型护理人才,实验实训教学是基础,良好的实验室实训室条件是前提。

鉴于以上原因,结合我校实际我对我校示范校建设有以下两点见解:

1. 全力建设实验和实训室:

我认为我校本身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执教人员,在这次示范校建设中进一步建设我们的护理实验和实训室显的尤为重要。我希望通过两年的努力,大幅度提升我校护理专业整体水平,形成以护理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医学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形成以创新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鲜明特色的护理专业示范点. 在这里我希望学校能发动各专科任教老师根据需要申报所需设备以避免我们项目组老师在采购设备方面出现遗漏。

2. 全力打造精品课程:

邀请专家组成校内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每年度的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并对课程建设提出宝贵建议。组织专家与负责教师就推进新一轮的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研讨与总结。针对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各专业系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分工,重点建设薄弱之处;

篇5

语文教育在中职院校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巨大,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中职院校忽视语文教育,这样就导致学生总体素质的下降,也给医学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忽视语文教学工作。职业技术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同时也是在教育水平基础上进行专业和知识技能教学的工作,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当前来看,语文的教学在中职卫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语文教育存在模糊的认识,过分的注重医药专业教育,使得语文的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位置。不仅学校在这方面存在错误认识,学生自身在语文学习中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第二,语文教学不适应新形式的需求。中职卫校当中的语文教学工作和当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枯燥无味,且课程的模式和结构单一化明显,教育方式以及课程教学的模式也不适应中职学校的要求,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语文教学工作和专业教学缺乏必要的融合。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职业学生培养其语文素养,让其在今后工作当中更加得心应手。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老师只注重语文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在和专业相融合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护理专业,其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要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时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以此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要重点突出,这一点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

二、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对策分析

上文中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第一,转变思想,重视语文教学。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观念问题,学校老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相对落后,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卫校要想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就必须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基础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老师转变重专业轻语文的思想,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加强语文基础学科的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学好语文对于其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改变学科本位观念,要从生活走向语文,再由语文走向生活。要能够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多样化。

第二,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继续进行。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吸收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工作来讲,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工作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开展。

老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成才。如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文学作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进而优化其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交流时会更有帮助。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的结合教材内容,提供给学生自我发展方面的话题指导学生写作。例如老师可以结合议论文单元布置作文题,让学生结合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医学事件和问题展开写作。

篇6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职业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卫校护生择业时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有岗位,而是不了解职业,不了解自己,在就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通过就业指导,向护生宣传有关就业政策、介绍职业信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1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2003年发生“非典”以来,医院对护士需求量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充裕,许多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卫校招聘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这样的形势下,一部分护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只要进了卫校,毕业后就能有稳定的工作,有了“铁饭碗”,期望值很高。因此,他们在就业时反而无所适从,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1.1盲目眼从玩象

部分护生在就业时存在盲目性。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他们不是有目的地进行正面了解或实地考察,而是盲目跟从,一个报名,大家一哄而上,相反,较适合于自己的单位却无人问津。

1.2对口就业现象

部分护生及家长在择业时过于强调学以致用和对口就业。他们只把工作目标锁定在医院,对一些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美容护理等岗位不感兴趣,认为护士工作较稳定、待遇高,该专业就应在医院工作。就业观念比较狭窄,没有创业、创新的精神。

1.3眼高手低观象

双向选择为学生就业创造了丰富的择业机遇,但是机遇不去把握,就会擦肩而过。有的护生只想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对一些民营医院、农村乡镇医院不屑一顾,好高骛远,从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导致一个个机遇在眼前溜走,一无所获。

1.4就近就业现象

护生就近就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他们常以路远、回家不便为由,不愿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工作。这2年,外地一些医院来我校招聘护士,学校积极组织,向学生推荐,但学生兴趣不高,愿意前往工作的人很少。

2就业观念指导

2.1讲授职业知识。介绍社企职业

从本地区的医院和职业状况出发,系统介绍各种职业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任职资格、求职途径以及需求情况等,结合专业方向,为护生择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2.2进行择业观教育

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将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相匹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教育护生认识到将来所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更应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

指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只要基本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应尽快就业,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通过宣传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典范和先进事例加以正确引导。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介绍求职经历和工作体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择业、就业和事业关系的认识。教育毕业生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国家的事业和单位的命运结合起来,激发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2.4加强爱岗敬业精神教育

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是指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事业。要使毕业生明白,当今社会是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不再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但是,不管工作岗位怎么换,敬业精神不能丢,无论在哪里工作,只要工作一天,就要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若能在应聘面试时,体现出敬业精神,将会大大增加就业的机会。

3就业准备指导

引导护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当你即将踏上就业的旅程时,有没有问过自己准备好了吗?我该准备什么?如何准备才能确保就业成功?就此给予充分的就业准备指导。

3.1心理准备

护生择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但充满自信并不是盲目乐观.对困难应有充分的估计。由于影响择业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比较复杂。导致大多数人的择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对一些尴尬局面、挫折等问题应提前考虑。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充满自信。所以在择业时,既要为成功作好充分的准备,也要能勇敢地面对失败,作最坏的打算。在择业过程中轻装上阵,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择业的成败。

3.2就业材料准备

就业材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个人简历、成绩表及其它各类求职证明材料等。

过去护生的就业材料以学校的“推荐表”为主,往往没有个性特色。就业材料是求职者的一张名片,是与用人单位沟通的重要桥梁,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凭借它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表达自己的愿望;用人单位可以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寻找他们渴求的“千里马”。所以应指导护生准备好既扣人心弦又符合实际的就业材料。就业材料必须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使人一目了然。

4就业面试指导

一般面试以谈话的形式出现。多数护生对面试准备不充分,临场发挥失常,对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因工资、待遇、住宿条件要求不当而失聘。

择业过程中的面试是相当关键的一步。面试既是应试者的第一个表现机会,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一次评估,是双方能否“一拍即合”的最佳机会。因此对面试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校要进行模拟训练,作好充分准备。

4.1面试前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现在了解信息的途径比较多,护生可以通过查看用人单位的网页、宣传广告等了解情况。医疗单位一般都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可以实地考察,了解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医治的对象、床位数、医务人员队伍、工资待遇等情况,以分析该医疗单位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自己能否胜任该工作岗位,从而权衡去该单位的利弊,以决定自己的取舍,做到在面试时心中有底。

4.2熟练叙述个人简历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60-02

作者简介:王菲,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护理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本文拟对《基础护理学》精品课建设方面的探索进行讨论,以期通过交流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和护理人才培养的水平。

1.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到医院带教护理学生,参加护理技术技能培训和护理专业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有目的地培养,来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通过选派专职护理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提高“双师”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育人水平,重视师德教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

3.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专业培训或考察,使之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加强《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基础护理学》要称得上“精品”,起码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导向性特征,这主要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为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应充分考虑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贯彻“厚、宽、精、新”的原则。“厚”指基本知识要宽广,基本理论要深厚;“宽”指知识面要宽;“精”指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精简课时,精选课程,精炼内容,加强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新”指发挥本学科优势,鼓励学科交叉,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本学科教学,把科学前沿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

本课程尝试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把临床上最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能融合到课程的知识点中,整合教学内容。同时,以典型的护理病案为教学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不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以,通过本课程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护理学》分理论教学和护理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护理实训教学是护理的基本操作,由任课教师课堂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为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技术也不断得以补充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授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本课程以护理实训为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交流法、案例教学法、护理技能示教和练习法等。另外,通过书本及网络信息获取知识,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学生自学情况,或再次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总之,形成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护理技能示教和练习方案、讨论形式、作业类型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护理工作的社会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护理质量是否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开放护理技能练习室,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工作的能力。总之,加强护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目前,我们已有模拟护理站、模拟病房、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技能示教室、护理技能练习室、护理技能测试室等,由任课护理教师、护理实训指导教师根据课程统一安排学生进行护理技能操作的练习。因此,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护理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因此,应建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将考核重点放在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并且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平时考查要有明确的、科学的考核办法及计分比例。对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要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评分细则,考核的内容及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不同阶段的作业量、作业形式或内容要相对稳定,既要达到做作业的目的,又不使学生的负担过重。以护理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能力为基础,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主要采用护理理论闭卷考试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

篇8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内科护理教学质量,将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不断的向人文教学模式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就必须要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的内容,将传统人文学科与人文精神等有机结合,并且渗透到内科护理教学当中,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对教学改革方向起到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以本校护理专业201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的2个班级,分别定义为A班与B班,对两个班级学生实行差异性教学模式,A班级使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B班级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人文知识教学,在一段时间之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论证人文知识 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渗透效果进行分析。

1.教学方法

采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第2版的教材为主要指导教材,配合相同的教学大纲,以我校教学计划为主要依据,以保证两个班级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方面的一致性。A班级采取我院常规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教授于学生。B班级的学生不仅要讲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还需要将人文知识不断的渗透到教学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人文精神的气息,保证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实行,教师需要时刻保持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将护理工作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以及和病人之间沟通的方式等教授给学生[1]。

1.1 典型病例教学法的应用

内科护理学教学重点一般都侧重于内科疾病护理,如果在上课之前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来选择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来当成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最后选出代表发言,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促进同学与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沟通[2]。

1.2 伦理教学的应用

介绍艾滋病(AIDS)的护理时可提及相关的伦理问题,包括社会歧视、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公民权益受到限制等。不仅普通人群存在对AIDS患者的歧视,甚至临床医生、护士因缺乏AIDS知识也会存在惧怕乃至歧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课堂可见当中放预防AIDS方面的宣传教育片,配合一些名人看望AIDS患者的照片,通过这种方式将伦理学逐渐渗透到教学中[3]。

2.差异教学结果分析

经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教学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考察发现,在专业知识认知程度方面,B班级学生在该方面的所有指标以及在考试时的正确率均要好于A班级,在人文精神认同程度方面,采用“护患关系的伙伴关系”以及“临床工作中提供符合文化特点的护理”这两个问题对所有学生进行提问,在答案的正确率方面,B班级要明显好于A班级[4]。

3.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带教质量调查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共计发放调查表40份,调查表的内容包含了巩固专业思想,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水平以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等5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显示在巩固专业思想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50%,B组学生共计95%。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20%,B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40%。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5%,B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15%。在增进团队意识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55%,B组学生共计90%。在实习过程当中将病人作为中心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50%,B组为100%。从这一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内科护理教学当中渗透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十分显著,并且使用这一方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思维创新能力,一举多得,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教育方式。

3.结论

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时候,单纯的增加人文学科是满足不了学生要求的,所以应当将基本教育与综合性的教育职能相融合,使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的基础教育相互补充。本文通过实例对比的方式对人文教育渗透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证,调查显示经过人文渗透教育法培训出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所以在课程当中加入人文精神教育,让人文知识不断融入到护理教学当中,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专业认知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修养与人文精神[5]。

以人为本教育模式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提出并重视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当中不断的渗透人文知识,让学生的见习过程中和患者相互沟通,学会如何根据患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积累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来锻炼自身的人格与气质,护理工作人员个人的内在品格也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熊良圣,熊杰平,郭玉华,龚媲姝,王莉莉.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1(04):241-242.

[2]吴建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4-06.

篇9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3实验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篇10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3实验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篇11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项目〔《护理礼仪》品牌课程建设〕(桂职改2013-44)的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2-01

现代医疗事业发展背景下,护理行业服务范围逐渐由单一的临床护理领域发展至社区、卫生保健等领域,同时对从业人员提出了高要求。中职护理教育作为我国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结构的一部分,是为我国医学领域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载体,然而现阶段,我国总体护理服务质量并不高,主要是由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为关键点是课程体系的设计,《护理礼仪》是提高学生护理礼仪的专业课程,护理礼仪也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临床工作素质。为此,加强对基于职业能力的《护理礼仪》品牌课程建设实践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重视《护理礼仪》课程的重要作用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就医已经有了更多自,无论是对医生还是护士,患者都能够自主进行选择,正因如此,临床护理人员将面临着更大挑战。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发展模式,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是否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直接影响护生整体素质。重视《护理礼仪》课程建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难度较大,护理工作质量高低与患者安危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技术与礼仪两方面,学生在接受护理礼仪课程后,能够强化护理行为效果,提升护理质量,且能够使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增加自信心和责任心,最大限度上减少护理工作失误,提高护理质量,以增强学生日后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护生的就业率。中职学校学生构成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往往注重就业率,而在面试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等,做到各项工作规范、有序,不但会增强自信心,还能够给考官留下更为深刻的影响,从而显著提升学生就业率。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的重中之重是课程体系的建设,现阶段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职卫校要积极打造将职业能力作为基础的《护理礼仪》品牌课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事业发展。

二、基于职业能力《护理礼仪》品牌课程建设有效途径

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主流发展趋势,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理念及能力方面教育。为此,在打造《护理礼仪》品牌课程过程中,要将职业能力作为根本,侧重对学生护理礼仪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教学目标,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护理礼仪与护理专业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学生特点,确定课程目标,实现护理礼仪与护理专业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就业中能够充分展现自身内在美与外在美,同时,教师要认识到《护理礼仪》课程本质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除了关注系统知识,还需要重视实践运用,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另外,教师作为品牌课程建设的关键,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为此,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掌握现代医疗事业发展趋势,并强调护理礼仪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就业岗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端正对该门课程的态度,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充分汲取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二)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据调查发现,很多中职院校将护理礼仪课程设置在专业核心课程之前或者之后,并不是与护理教学同时进行,缺乏实践训练,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要结合《护理礼仪》课程特点,将该项课程与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开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具体了解护理工作内容,并掌握礼仪沟通技巧,以增强学生对护理礼仪知识的印象,相比较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护理礼仪课程是一门相对轻松的课程,同时开设该门课程,能够缓解学生压力,并在学生掌握各种疾病护理知识时,更加深入的认识礼仪,为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礼仪技巧

护理礼仪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且信息量较大,但由于课时数有限,为了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要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将护理学专业教学目标作为主要依据,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渗透素质教育,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设置专题教学内容,如护士仪容、服饰体态礼仪及护士言谈礼仪等。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并适当增加针对临床护理工作方面的礼仪知识,突出专业特点,为品牌课程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课程特色

不同于其他课程,《护理礼仪》课程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协调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展现更加直观、具体的礼仪知识,如服饰、发饰搭配等,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开展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形式,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操作练习,例如:让学生扮演护士,处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礼仪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整,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效突出课程特色,提升课程品牌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礼仪技巧。据科学调查发现,良好的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压力及痛苦。为此,教师在授课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面对特殊患者的礼仪教育,如对于化疗患者,可以将“化疗”称为“治疗”,减少患者紧张情绪等。

(五)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改革

护理礼仪课程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与人们爱心的结合,能够将学生内在思想、气质等激发出来,并在工作中以礼仪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此,在打造品牌课程建设中,要积极创新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三种方式进行考核:一是书写心得体会,使学生将自身在礼仪课程中学习的感受写下来;二是礼仪行为展示,诚然,这种形式较为单一,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护理礼仪》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等方面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打造品牌课程势在必行,在具体实践中,要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根本,根据中职学生特点,从课程目标、时间及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渐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并不断完善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文化课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区别之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培养适用人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得力措施,是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特别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有效之举,同时缓解了高考压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文化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生源质量不高,大纲要求高于学生实际水平,文化课教学面临尴尬。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高中的普及,中专卫校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文化课的教学因此出现“教”与“学”不适应的问题。 

从各科看来大纲要求几乎都不比高中逊色,并且加有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以数、理、化为例,高中生学习这些课程用5-6学期,而中专生则用1-2学期将其学完,显得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而学生的实际水平则是:入学前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兴趣差、意志力薄弱。而过高的教学要求,不仅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作用不大,反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厌烦。 

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不适应。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希望能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终身教育的需要打好基础;二是为学生学习医学课程打下文化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职教系统内部认识偏颇,使文化基础课缺乏分量,得不到学生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为了抓住专业技能这根中职教育的生命线,从主管部门到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去平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4.文化课教师负担过重,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中专卫校扩大招生,班数增多而教文化课的教师并没有增多,文化课学时减少但内容并没有减少,这就使文化课教师负担加重,教学质量下降。而文化课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完善也不被重视,所以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很宽松;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这便导致了文化课教学的考核评价不够客观,起不到激励作用。 

三、中职教育文化课教学的改革方向 

1.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注意将文化课内容与医学知识结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护理专业物理课的电磁学部分中“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对专业学习帮助不大,教学过程中可将类似的内容删掉;原子能级是在化学课已经学过,物理课就可以不作重复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医学实际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医学知识的学习要有文化课的知识作基础。例如,在物理的教学中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体温计相联系,用气压的知识去讲血压计的工作原理;将光学知识与生理、病理知识有机渗透,使学生学到光学知识的同时明确透镜知识与眼的成像、近视、远视的矫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知道光学发展对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等。当然,这就要求文化课的教师学习一些医学知识,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结合。 

2.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中职教育要根据生源状况来改革、完善文化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对文化课教学的认识。文化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培养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要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3.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树立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的思想。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重点内容专门设复习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指导学生练习,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纠正出现的错误;非重点内容结合医学实际大胆取舍,或以简单的图表归纳比较,降低教学难度。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质量。根据文化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教师可发挥现代在教学手段的作用,以增强学生直观认识,提高课时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语文课《雷雨》一文的教学中,播放话剧《雷雨》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故事的背景等有直观认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在讲授复合三角函数图象时,将复合前简单的三角函数分别画在不同的投影片上,根据需要组合,得到复合函数的图象,解决以往课堂上板图耗时的问题,提高了课堂利用率;物理课在《血液流动及血压计》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态效果、血管的动态变化过程及血流声响效果与解说相结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接受知识。 

四、结束语 

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中职教育的生命线是传输专业技能,是短期行为;而提高文化基础知识是提高专业技能的保障,是长期行为。学校不但应该根据终身教育理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对学习的认识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