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2-10-16 11:41: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服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服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篇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总结报告1

本人性格外向活泼,全面发展,并具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很快的融入辛苦的新工作环境。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诚实好学,有责任心,紧迫感。本人在校期间不单学习服装设计和销售方面,而且还是一个资历较深的模特儿,有三年模特经验,有这方面的才华。可以策划出一整场出色的时尚秀或服装会等有关展示的工作。性格开朗、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有较强的色彩搭配意识、敏锐的市场时尚观察力。对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熟练,擅长服装设计、制版、陈列设计。能够独立完成从服装设计、制版、制作工艺,到销售、展示成列的全过程。平时爱好画画、收集图片、音乐、逛街等等。

熟悉不同原料的差易,学会判断和检测物料的质量。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因未来发展铺路。合理选择原料的供应商,订立合同关系,学习相关的合同法律知识。有时会涉及到仓库管理的相关方面,认识到怎样合理地进行采购。目地是为了学习和恐固我在学校里学来地制图和打板知识,同时更希望以后能够从事制图和打板地工作。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该周到。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我们自己。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总结报告2

1、具有针织工艺的生产经验,针织服装的检测经验,熟悉美国欧洲成衣梭织针织的所有报价,工艺,材料,大货的跟进,控管,能独立操作整个业务跟单过程。办事效率高,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认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内外采购客人以及工厂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2、多年针织行业的工作经验,熟悉针织大圆机,熟知从胚布到染整的整个工艺流程。熟悉常用针织面料的成分和性质,能够根据不同的面料特性制作相应的服装。熟悉整个生产流程,善于面料预算、质量把控。为人诚信、正直,责任心强,能承受工作压力,处事冷静果断,善于沟通,可独自领导团队整体运作,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3、我热爱服装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学习与设计相关的知识。简洁、大气的风格,并讲究细节的设计。喜欢用立体裁剪。善于色彩的搭配和各种工艺的运用,我认为对市场的理解是设计师最应该坚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设计与市场相互谐调才会产生合适的商品,设计才能产生价值。本人讲团队,善于思考,精力充沛。对服装和设计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希望能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总结报告3

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四年,应该说收获是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习、工作、处世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身的人生经验等。

在大学四年里,我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我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期末总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多次获得学校一等、二等奖学金,并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同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参加各种级别比赛和活动,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photoshop、coreldraw以及pgm、樵夫服装制版软件。顺利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服装中级技能考试。

篇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高等教育历来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与拓宽,毕业设计无疑是培养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环节,可以为未来的工程师接受终身的继续教育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围绕着当前影响高等学校的人培养质量的突出环节─―毕业设计需要积极进行改革探索,这对于培养适应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虽然毕业设计只是每届毕业生在校其间最后的学习阶段,但其意义却不仅仅是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本身,而是一套教学计划的应用实施、考核体系的完善程度反映,更是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检验。

一、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据调查得知,全国服装类院校七十余所,黑龙江省服装设计类高校近10所。目前省内几所高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固定模式。哈尔滨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内容包括论文、设计、成衣。黑龙江大学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同样是论文、创意设计、成衣。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任务书、设计、成品。但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的是,我院的毕业设计是为某服装企业有针对性的做新产品的开发。可见,在省外的一些高校里已经开始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公司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密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学校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也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服装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服装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也不断变化。作为高校服装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紧跟社会的脚步,必须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制定学生四年的教学方案,既要有职业院校的特色又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几届毕业生的反馈就可以看出哪些课程和内容安排的合理,哪些课程和内容还需要调整。及时修改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就业至关重要,尤其是专业类课程的安排。针对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我们做了认真而细致的探讨:大到哪一门课程,小到哪一章节,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和理解,在哪个学期开设学生接受效果最佳等。通过多位专家及专业教研室的讨论,结合毕业设计改革的尝试,我院服装专业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较以往也做出了大幅度调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全部开设的是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始部分专业类课程;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所有课程均为专业课程。如:服装品牌策划、服装陈列设计、形象设计等。每一门课程的学时量不大,课程种类丰富,重宽口径教学。让学生对服装设计领域的各方面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拓宽就业面。

三、我院服装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今年的毕业设计我们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写论文和服装设计分开的设计模式。我们从企业的运作模式出发,采用了模拟教学的方式,分别从工程和设计两个方向对服装生产的运营和服装品牌产品开发的运营进行模拟,完成毕业设计。

1.服装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的改革。对于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我院培养目标是能够为企业提供能够设计符合流行、符合市场的新产品的人才。结合这一想法,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重点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制定了以某品牌服装产品开发为主要思路的毕业设计方案。采用了模拟服装品牌运营的方式,让学生制定品牌服装的整套运营的策划方案。在策划方案的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服装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现有特征和对流行的分析,确定自己服装品牌定位。设计出自己品牌新一季的新产品开发,并根据不同品牌风格特征、品牌定位、品牌的销售推广的方式策划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

2.服装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改革。对于工程方向的学生,我院培养目标是能够在企业起骨干力量的专业技术管理类人才。在我院前三年的教学中,除专业基础类课程外主要从服装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向制定教学计划。在毕业设计中,让学生模拟企业服装生产运营,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总结了三年六个学期的教学成果,设计出符合现代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在模拟生产中,进行科学合理地生产管理,收集和分析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相关资料,有效地利用人力、设备、资金,以合理的运营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质量和利润。

通过以上的模拟,使学生总结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课中的实践经验,理清了服装设计和生产的程序。为学生进入服装企业从事设计、生产一线及管理部门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的关系

毕业设计是门综合类实践课程,它是汇集所有专业课程的集合体,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类课程。专业课程的内容与安排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整体效果,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反之,适应当今企业用人岗位的需求,根据我院服装专业的特色来改革毕业设计的形式,从而调整相应课程与课程内容的设置。这一从属关系可归纳为:课程-毕业设计-就业。作为一名高校专业教师,如何将三者安排的合理且环环相扣将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我院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就是围绕培养这一目标进行修改。毕业设计的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有着重要意义。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篇4

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是文化、技能与未来生产实践相结合、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建设者。这就给现代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当今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不但要有设计、绘画能力,还要懂制作。笔者曾经在外资企业深圳某羊绒设计公司从事服装设计与管理工作,深感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如在招聘服装设计师时,企业要看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设计图纸水平高低,还要看设计方案中是否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资料,包括服装材料详细描述(各种材料的品种、数量、品级、价位和面料、服饰配件等)、制作工艺流程、整体预算等,还要将个人的设计方案介绍给客户,想方设法说服客户接受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考察人员时,既要看其设计能力、工艺、成本、实施经验,还要看具体处理、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所以说,现在一方面是市场需要综合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怎样避免这一尴尬局面?这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服装设计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艺术服装类学校的最大优势是聚集着大量的服装设计人才,而教育创新就要发挥学校的各种优势。笔者大学毕业后在教育岗位工作了多年,这期间曾到外资企业进行设计、管理工作,后又回到教育岗位,在教学工作之余,兼职到外资企业做服装设计、品牌策划及生产管理,对服装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对服装设计、工艺制作、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了解较多,学习并积累了有关材料、工艺、成本、品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对服装设计人才市场的需要有一定了解。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市场需要综合人才,而学校在服装设计方面的优势又是设计公司和服装企业所需和缺乏的。所以,走市场与学校、企业相结合的道路,既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又能弥补各方面不足和所需,努力创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和“三赢”的有效运行机制。

1.在学校,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引领者、具有前沿性的服装设计公司,可以吸收名牌企业、公司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发挥其市场营销、引导开发市场和对市场需求把握较准确的优势。同时,可以利用学校设计人才集中、专业性强的特点,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引导市场审美的新产品,服务于各种客户的需求,降低设计公司对大量设计人员的管理成本。

2.学校的优势是专业服装设计人才资源相对集中。在教学中,对于实践训练和对市场的了解成为高年级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部分。在高年级教学中,安排学生到服装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可利用学生的技术专长资源及原有的设备资源,为客户与市场提供具有一流设计、一流加工技术的服装产品,这对于从事服装设计教育的学校而言,不但节省了工艺制作、设备的经费和场地的投入,还可以把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践、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机会针对市场任务去学习、训练创新思维,也能够在限定设计任务的课题设计中,尤其是在毕业设计中,对服装企业需要的设计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既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能够为服装工艺设计的创新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因此,学生就能够缩短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具体的设计任务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把在学校学习的设计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利于其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三、以毕业设计为平台,力求使优秀学生作品向地方产业转化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是三年制高职,课程安排占5个学期,第六学期是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第一学年前两个学期安排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从第二学年到毕业,以服装设计、服装制图与工艺作为主线的实训课程贯穿始终,尤其是每届毕业设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重中之重,安排在第五学期完成,占8个学分。具体程序如下:

(一)毕业设计前的实习(利用假期的时间)

在第四学期放假前,由指导老师及实训老师动员每个学生发放毕业实习指导书。如,1.实习时间:2011年7月至8月底实习,2011年5月6日返校。2.实习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服装设计主题、类型,通过艺术系联系相应的服装企业、服装设计公司,或者自己根据专业兴趣、就业方向寻找相应的服装企业、服装设计公司等。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已确定的毕业设计项目的草图设计、设计初稿,回来后先由指导老师打第一次成绩(占40%)。在实习企业分别派3位指导老师进行监督管理。3.实习要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1)实习完成后填写艺术系统一发的实习报告单,实习结束后由班长收齐交给毕业指导老师,再统一交到服装教研室。(2)实习要分3个组进行,自愿组织实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班长将名单报到服装教研室。(3)每个学生要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实结报告(市场考察报考)(需打印),由班长收齐后交给毕业指导老师,再统一上交到服装教研室。(4)购买、收集个人设计主题所需要的服装面料、辅料、配饰等。(5)收集学生个人所实习企业、公司的相应资料,以及在该公司所参与的设计项目资料。(6)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向系里汇报自己的实习情况(系里安排实习交流会)。(7)下一个学期的返校时间为该年9月1日。

(二)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毕业设计类型

毕业设计与制作是考核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几年教学的最好总结,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就业及下届的生源及学校声誉、教学质量。结合地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生产需要,确定毕业设计作品类型。具体包括:礼服(包括创意服装设计)、职业服装、休闲服装(包括运动休闲服装设计)、民族服装(包括少数民族服装,特别是内蒙古民族服装、服饰)、针织服装(包括针织、梭织配套休闲服装设计)、儿童服装。

(三)毕业设计具体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

1.毕业设计说明书

(1)毕业设计的任务:A.学生独立设计、制做完成一个系列的服装,最少5套(必须完成)。一切费用自理,作品在成绩评定后归个人所有。B.另一个系列,可与学生合作、学生个人与厂家挂钩。学生可根据要求自行联系服装公司及厂家,进行系列时装设计,合作方式需签订合同或协议。一份由指导老师备案,一切费用和利益由双方商定。

(2)毕业调研的内容与形式

毕业调研是毕业设计选题的主要依据,是毕业生选择专业设计课题的基础,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及搜集相关资料,为毕业设计拟定主题。

A.调研范围。a.服装市场销售动态,国际、国内服装市场及不同地区服装市场的现状、特点、发展潜力及变化趋势。b.企业产品的开发与研究。针对某一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生产能力等客观因素,将产品面料、款式、工艺等与同类产品做比较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c.对某地区风土人情进行调研。如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民俗服饰的现状与流行时尚做横向研究。d.南北服装款式,流行及价格的比较及分析。e.流行预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国际、国内服装流行预测信息,对本地区流行规律加以分析,并做出对下一季度的流行预测。

B.调研方法。a.学生根据自身环境、条件参考上述调研范围,选择调研方向和重点(也可自行选题),并取得指导教师的认可。b.调研地点,可视情况具体联系。

2.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

(1)设计作品册:一册(8K)

A.完成2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B.确定毕业设计作品主题,符合产品类型要求。

C.设计说明书,500字左右,包括设计主题、灵感来源、设计说明等;D.构思创作完成两个系列的服装设计草图(每系列5套以上),经指导教师审阅,反复修改,确定其中一个系列进行毕业设计、制作。E.完成所确定系列服装的彩色效果图(8K图纸)1张,表现技法不限。F.纸样设计,准确绘制每一款的服装生产图及相应的1 : 5纸样设计图(用8K图纸,钢笔绘制)。G.样衣制作: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样衣制作,要求样衣与效果图、生产图吻合。H.封面设计要新颖。内容包括学校名称、设计主题、设计者姓名以及指导老师姓名、班级、时间。

(2)设计作品展板一面:(1K),内容包括:系列服装设计效果图、设计作品主题、灵感来源等。

(四)毕业设计方法

(1)收集资料

重点对地方经济效益好的服装企业、品牌进行长期的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其设计风格、服装的定位、销售层次、销售情况等,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文件档案,作为设计的第一手资料。

(2)信息分析

对收集到的众多服装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归纳、整理,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形成一个初步构思及框架,并以设计草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3)进行设计

通过上述信息,给产品定位,进行服装的整体设计,画服装效果图,制作成成衣。

(4)设计作品的产业转化

对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反复修正,与教师共同商量定稿,再进行工艺设计――打板――复板――产品展示――经销商进行定货、评定――小批量试生产――投放市场――市场运作――销售策划、策略――信息反馈――再设计。

(五)让学生作品直接参与地方服装产业转化

(1)学生设计主题的确定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联系相关服装企业,根据企业产品开发需要和市场流行趋势及市场需要,结合相关企业的实际生产、设备、工艺情况,确定学生设计主题,进行设计。

(2)学生作品,即服装效果图成衣化,具体流程:服装设计构思――服装设计草图――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制作平面图――工艺制版――工业推板――复板――制作成品,学生在电脑上设计完,将完整的设计图、工艺图、意匠图用E―mail发到企业产品开发室,进行打板。样板回来后,学生提出修正意见,再用E―mail发到企业进行复板,直至到成品。整个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作品展示会。包括服装动态表演和静态展览。先在学生内部进行作品展示,针对每一作品展开讨论,互相学习,进行探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改进设计。

(4)选出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服装动态表演和静态展览,会上,首先可以邀请相关产品的服装企业领导、产品开发人员参加,可当场订货;其次,邀请当地宣传机构的人员参加,进行大面积宣传。

(5)建立学生作品网站,扩大对外展示、宣传。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在网络、教室、市场、企业中穿行,使其在市场大熔炉中得到实际训练,企业也直接从学生身上看到了潜力,可决定学生的去留问题,从而创造就业机会,也使整个教学处在一个产、教、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中,从而提高学校的声誉及综合竞争力。

(6)根据每期办学经验和市场需要,可随时调整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内容、课程、课时等,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市场需要,从而提高学校的生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篇5

(一)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出优秀作品

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从最初的设计灵感、出设计稿、选材料到最后的制版与制作,需要具备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专业主要设计、制版两个不同的岗位方向,由于专业方向不同,很多学生并不具备非常全面的综合素质。设计方向的学生创意思维较强,设计灵感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差,无法做出质量精良的作品;制版方向的学生虽然工艺制作水平较好,但设计作品缺乏创意,不具观赏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是导致毕业设计作品难出精品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缺乏独立、吃苦精神,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缺乏独立、吃苦的训练,而毕业设计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学习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经常求助于教师,希望教师能够帮忙解决,时间久了就产生依赖心理,渐渐失去了毕业设计的创作热情。

(三)毕业设计的课程特点给教学监督、管理带来难题

毕业设计课是以学生的设计制作为主的课程,教师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学院前几年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设计课,毕业设计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独立设计制作完成,教师只是不定期抽查和指导。因为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松散,导致设计作品整体质量不高。课程缺少监督和管理机制,学生成绩只能依靠自觉性和自律性。教师没有全程辅导,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也只能爱莫能助。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院将毕业设计安排为一门正式课程,有专门的教师上课、管理。但毕业设计又是一门实践课程,对于设计灵感的采风,材料的选购,不同的工艺制作方法,都不可能做到统一时间安排。所以,建立灵活机动的监管机制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是做好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的关键。

二、分组协作法在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分组协作教学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学习,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分组协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一)分组协作教学形式适合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

毕业设计是学生三年学业成果的展示,所以一般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完成一个系列的设计作品。因为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导致制作质量不高。而且学生专业方向不同,能力不全面,这也是致使毕业设计作品质量不高的原因。基于这种情况,毕业设计采用分组协作的方法十分必要。毕业设计小组一般由3至5名成员组成,共同完成一个系列的服装设计作品。减少工作量有利于提高作品的质量。毕业设计分组还要打破设计和制版专业的限制,将全部服装专业学生合在一起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设计和制版专业的成员组成,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解决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分组协作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设计作品质量

服装设计专业是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毕业设计不仅需要一个创意性的设计灵感,还需要将设计灵感付诸现实的款式设计、工艺制作等许多环节中去,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工作过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个系列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是很难的。毕业设计小组成员各有所长,通过合理分工,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繁重的任务,使毕业设计作品达到最佳效果。

(三)分组协作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应企业职场要求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是模仿企业生产的仿真训练过程。毕业设计课程的小组划分,将不同班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从陌生到熟悉,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因为所学专长不同,又可以相互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彼此的专业技能。通过分组可在促进学生的相互研讨、相互学习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分组协作使学生之间逐渐产生了凝聚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也提高了职业素养。

(四)分组协作可以加强相互监督,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毕业设计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学生的上课时间难以得到统一安排,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通过分组协作可以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并且共同的学习目标能够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明确分工能够加强个人的责任心,组长的统一协调,组织安排起到监督、约束作用。这样在无形当中,每个人都会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珍惜劳动成果,自然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

篇6

[作者简介]张富云(1974- ),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艺术设计、服装教育。(河南 开封 4750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18-02

毕业设计是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实践活动,同时毕业设计环节也为学生顺利踏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服装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因此,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科学构建,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搭建一个便于学生发挥艺术才能、企业找到所需栋梁的平台势在必行。

一、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必要性

(一)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环节相冲突,使毕业设计时间明显缩水

高职服装专业是三年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安排,毕业设计环节在第五学期开始,第六学期结束。看似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充足,但是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还面临着另一个重要的实训环节――毕业实习。大多数学生为了毕业后顺利就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毕业实习上,毕业实习的工作内容成了重心,毕业设计只能利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地进行。由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应付现象,作品质量低劣,无法达到检验专业学习水平的标准。

(二)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设计专长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毕业设计主题由专业统一制定,每一年的设计主题重复率较高,缺乏创新性、时代性和真实性。无法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桎梏了学生的设计专长,出现了毕业设计作品千人一面的现象。

(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多是学院派,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指导方法局限

目前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全部来自于专业教师。一方面,由于教师之间存在教学经验、治学态度、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指导教师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设计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即使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也因长期从事课堂教学与实际服装市场设计相脱节,反映在指导学生时存在设计理念的滞后、使用设计素材的单一、设计工艺的局限等突出问题。

(四)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过分追求艺术展示与舞台效果,不能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缺少商业价值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下产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大多属于前卫设计,宽大的廓型、烦琐的堆砌,学生们似乎走进了一个炫耀与卖弄的怪圈,简单追求视觉的刺激而忽视了服装原有的内涵。归根结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与市场实用价值的背道而驰。学生们只求通过夸张的艺术造型、炫目的舞台效果来征服大家的眼球,殊不知这样既轻视了服装商业价值的检验,又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初衷,因此这种局面的扭转刻不容缓。

二、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原则

高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开放、新型的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遵循多样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配备、方案的制订、作品的形式、实施的场所、动态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涉及毕业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改革,体现多样与灵活。变专业统一指定设计主题为学生自主设计与学校安排相结合,变单纯完成毕业设计为完成设计作品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应对服装领域中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职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中心任务。对于动手能力极强的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各项环节包括毕业设计模式都应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进行设计与实施。

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模式更注重指导学生对于服装设计作品的领域、设计题目、形式的选择。通过对职业环境的模拟或让学生直接参与源于生产实际的真实题目,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树立明确的职业意识,熟练掌握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树立服装商品价值,从而达到快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企业需要的培养目的。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毕业设计环节举足轻重,所以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带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课题必不可少。创新性表现在学生进行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创新思想、创新造型、创新材质、创新工艺等方面,许多学生通过创新的设计展现出熠熠生辉的设计才华,成为他们以后踏上设计师之旅的起点。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合作的毕业设计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帮助学生将创新进行总结和提升, 形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

(三)团队性与双赢性相结合的原则

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提倡参与设计环节的两个主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可以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设计环节,达到双赢。这也是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区别于传统毕业设计模式最突出的一点。

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团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老教师与新教师组合、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老教师与新教师的组合可以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起到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新教师积累工作经验,同时新教师在专业中所展示出来的新设计思想与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值得老教师进行借鉴。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充分体现了在专业领域中的优势互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在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解决了指导教师缺少和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专业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的过程中,接触并学习到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提升了业务水平。

学生的团队组合可以采用自由结合的形式,允许2~3名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根据专业特长承担不同的设计任务。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应具有综合性特点,能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内容,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要有独立完成的部分,又要通力合作。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专长,又体现团队合作的丰硕成果,还为学生进入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艺术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要积极引导毕业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毕业设计过程充分认识到服装设计工作的内涵,加强对人性的理解,提高对服饰文化的分析和驾驭能力,剥掉设计作品中不切实际的光环,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沟通,将设计作品中艺术性与商品性完好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不能闭门造车,只盯在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上,要让他们走向市场、收集设计资料与流行趋势,或以某个服装品牌新产品开发为切入点,了解产品的风格属性、消费对象的特点,通过在原有产品上增加或扩展新元素、新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风格与想法,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遵循的程序是: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指导书―学生选题―制订毕业设计方案―学生完成。该模式在实施时存在两大弊端:一方面,毕业设计的选题是由指导教师单方面限定,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需求,所以学生在选题时只能遵照固有的范围,或盲目选题、或只选容易做的课题,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在传统模式下,毕业设计题目一旦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过程,学生都要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进行,这种状态下,不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受到抑制,而且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观念、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1.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打破毕业设计选题由专业统一制定的模式,采用以下两种途径对设计选题进行改革:(1)实战型毕业设计选题。根据学生的毕业实行岗位,倡导他们积极地采用实际工作中的服装产品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或者采用来自服装品牌的服装产品开发项目、以“真题假做”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2)自拟型毕业设计选题。启发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己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写出设计方案,经审批后,进入毕业设计实质的研究开发阶段。

2.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1)双向选择形式。改变过去指定教师辅导指定学生的模式为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学生根据对老师的研究领域的了解,结合自己的设计选题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选择学生。双向选择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与契合,提高设计工作效率。(2)导师小组指导。改变以往“单一导师制”为“双导师制”,即由不同专业方向教师或校企双方组成导师双人组,参照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施以不同的指导。(3)采用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指导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课堂辅导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校园局域网、QQ、E-mail等方式增加辅导的时间与内容,更加便捷地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事半功倍。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型毕业设计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中真实的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资源开展毕业设计,既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又达到服务企业的目的。此模式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准确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合作对象。企业最好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大影响力,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设备、场地资料等条件,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意向。

2.明确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的题目应结合企业的生产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安排,由企业根据服装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提出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可以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项目,也可以让单个学生参与到某个部门承担部分工作内容。无论何种形式,都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与今后的就业衔接为目标。

3.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形成校企合作设计指导运行机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为保障与企业的生产要求不脱节,合作单位要选派综合业务素质好的人员,联合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地完成,及时解决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学校和企业应成立专门协调小组,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毕业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改进指导方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合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型毕业设计模式

近几年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全面提高了高职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并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因此,把每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分为两个,“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与工艺”赛项,每一个赛项都呈现出实践性、规范性、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等特点,具备非常全面的考核项目、技术要求、评分办法等系列内容。学校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以分组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大赛型毕业设计。

学生们通过大赛项目的历练,不但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部分优秀作品还可以参加竞赛,获得奖项的学生,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增添了竞争实力,同时也为学校挣得荣誉,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

四、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严密的保障体系,秉承“精心筹划、跟踪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原则,全面提升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三点:(1)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形成完善的组织结构,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2)制定各项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如审题制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规范、毕业设计作品进展报告手册、毕业设计报告册标准、毕业设计总结规范等内容,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监督管理。(3)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四方立体评价结构,制定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严把作品质量关。

[参考文献]

[1]丁邦俊.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王功.浅谈高职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业时空,2010(12).

篇7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服装行业发展中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教育“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围绕上海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学科交叉、重视新兴技术的专业特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满足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

紧紧追踪上海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艺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和强化艺术与技术结合特色,将学科链对接产业链,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将创意思维培养与实际课题训练有机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对接。培养适应一线职业技术岗位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技能性强、适应性强、竞争性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

一、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化服装产业,加强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把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补、融合的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优良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从事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工程管理、服装工程设备配置与运行、服装企业信息管理、服装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服装高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等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标准要求,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设计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针对我国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依据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凸现我校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和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特色,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指导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专业培养标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列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领域标准)。

> 了解服装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

> 了解服装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熟练掌握服装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 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

> 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试验;

> 掌握现代服装制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微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 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

> 熟悉现代服装制造装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 掌握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方法和系统的应用;

> 掌握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

三、艺工复合课程革新设置

在艺工复合课程革新中,我专业瞄准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的方向,开展教学内容改。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艺工结合”,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要实现知识、能力复合,首先要建立艺工结合的课程体系。但艺工结合不是简单地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艺工课程的共存比例、模块结构,要注重“艺”与“工”内容的融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有机地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1]。

以服装设计学为例,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主要专业课,从基础的服装设计入门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成衣设计实践与操作,最后结合毕业设计完成具体的成衣设计企划和成品的操作训练。课程主要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市场调研、成衣设计实战能力的培养,采取课堂讲授、团队组合市场调查分析,全班交流讨论,独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成衣设计和设计师基本素质的全方位训练;强化学生们对品牌服装设计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该课程的设计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服装品牌风格设计拓展训练。

由于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成衣设计与生产”。不同于高级时装设计,成衣设计是按照一定的号型规格系列标准,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制作的衣服。同时有高级成衣和大众成衣之分,因此针对市场需要,要求课程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基本的款式设计能力。通过对成衣市场的调研分析以及商品企划的具体操作和训练,逐步掌握基本的服装商品的企划方案到成衣单品的设计,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展开掌握整体的规划、设计整合能力及设计方案制定的基本技能。该课程区别于服装设计学课程的地方是针对性更强,方向明确,主要针对市场和成衣这一块的内容来进行基本的设计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以及产品设计的整合能力。

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合作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在综合性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小型项目任务,结合企业的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更密切的产学合作教育,加强企业与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企业的大中型项目作为教师科研课题,再由此带动更多小型项目的课程导入。交互循环使产学研合作得到切实的成果展现。

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的具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的成衣品牌设计、制作、展示的分段一体化企业服务流程,根据企业实际的阶段性需求,给予分段服务或一体化的项目跟进。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宗旨,提供企业自身市场以外的创新途径探索。

四、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服装工艺实习、服装工程认知实习、服装工程岗位实习、服装工程见习实习、职业装课程设计、针织服装课程设计、礼服课程设计、创意成衣课程设计、工业样板企业实践、服装生产管理企业实践、采风、毕业设计等。

1.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

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和主线,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服装制作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科技教育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是学生全部学完课堂教学任务后,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的实践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各生产环节,跟班劳动,巩固和加深理解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知识,了解服装企业运作的过程,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获得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接触,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受到生产技术工作的严格规范化和科学技术严密性的熏陶[2]。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对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从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语实践的一种初步尝试,是设计与工程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考核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应围绕“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专业目标和理念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服装产业和市场需求的素质高、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艺工融合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陈建勇、徐定华、关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篇8

二、解构与重构的构成形态表达

解构主义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具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评,具有很强的“反形式”“反美学”的特点。同现代主义相同,早期的解构主义一直在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存在,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构主义对设计领域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了服装设计领域。在服装设计中,解构设计的手法带有明显的“破坏性”,破坏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将设计的意义扩大到多元的范围。法国著名设计师让保罗•戈提埃(JeanPaulGaultier)是早期因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而轰动世界时尚舞台的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因(AlexanderMcqueen)后来居上,他们都从全新的角度以哲学家般的思想来创立新原则,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在解构的设计语汇中寻找艺术的支点。他们的设计思想与风格至今仍然对服装设计师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是以中央圣马丁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为例,在2014年的作品中,散乱、突变、动态感、残缺等解构设计的表现语言很明确地强调与突出了服装设计的表现力与创意。从某一方面来看,构成形态的表意性已经超越了服装的实用功能。在作品4中,设计者从全新的角度来阐释服装的设计观念,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创立新原则,强调各元素的综合,把质素不同的面料重合在一起,通过荒诞组合、随意结构堆砌,呈现出不确定、破碎的设计语汇特征,把构成形态的观念带入设计语汇中;在作品5中,服装的结构被重新分割,服装结构的传统样式和细节被完全进行改造,抛弃比例、形式美法则等基本要素,没有优劣判断标准,整个作品在构成形态上有着极大的可再创造空间;在作品6中,传统服装的面料搭配方式被彻底改变,用破坏的方法解构了面料的完整性,同时不受限制地重构了服装的新面貌,这是一个拆解、重组的构成手法,其设计意义也在于不断流变的设计过程。当下,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逐步形成了一股影响世界的强大设计潮流,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思想上追求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特征。它打破了正统的设计原则与规矩,重构新的结构形态,以新的构成形态理念占据未来的设计空间。

三、构成形态的符号转译

服装设计是一种综合的语言符号系统,具有“表征”和“被表征”、“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在语言符号系统方面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种符号类型: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图像符号服装设计的表层意义,是“所指”的东西,是服装材料与结构的外在表现;指示符号是“能指”的东西,是服装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象征符号是服装设计构成语境的引申意义,是在一定的生活方式背景的观照下,经过设计与思考而呈现出的深层意蕴和象征意义。在构成设计活动中,设计者通常在动态的设计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通常来自于设计者自身过去的审美经验和情感。当设计活动开始时,在相关因素刺激下,引起对过去情感经验的反应。服装设计作品的构成形态正是这种审美经验中的视觉与知觉作用联系起来的一种视觉语言,去除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并以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强化了服装构成形态语言的抽象性符号化特质。“联想”是设计思维活动的关键,构成与服装设计的动因,服装设计构成形态中,通过“联想”进行设计符号的转译,最终会使服装设计产品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篇9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整合了服装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与制作、面辅料选择等课程的内容,把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通过实际应用来学习知识点,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完成项目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1.“项目课程教学”的推出

“项目课程教学”就是以任务驱动为目的的项目化教学。本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中放入项目课程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承接企业的产品开发任务,在教学中由学生完成开发任务。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企业的设计流程来做,根据企业的设计风格和品牌定位要求,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由各个课程的教师交叉授课和指导,共同评价。

2.社会用人需求分析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中,集中反映了以下问题:1)综合能力薄弱。2)敬业精神较差。3)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不够。其中团队协作能力差的表现尤为突出,表现为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集体凝聚力不够,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不够。很多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并不是轻视这方面能力发展,而是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得学生重视个体发展而轻视合作,缺乏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3.前期教学现状分析

服装设计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向学生介绍服装设计原理,再进行市场调研,绘制效果图,三四门关联的课程往往独立授课,缺乏综合训练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未曾安排企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以实施,没有接触企业的产品设计流程,缺少感性认识。

专业没有进行过以团队为工作对象的教学项目的实施,毕业设计是每个人根据毕业任务进行,由学生个体完成,缺少团队精神的培养的途径。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把前期的专业课程以项目课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联合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方案设计,在实践教学理念、实践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学生作品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并逐步把学生成果推向市场。

4.项目课的教学环节

1)对服装设计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方案设计

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课程能力、知识目标、内容设计、能力训练目标项目设计,以及作业设计和考核方案等进行设计。

2)项目内容选择

我们以缺乏设计力量的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进行校企合作,签订横向合作项目合同。由企业提供面辅料和产品开发要求,由课程教师团队实施合作项目。在大三第五学期,选择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完成了美欣达北京订货会产品设计与制作,湖州电视台主持人服装设计与制作,湖州青青果服饰有限公司2013年产品开发方案,湖州宝帛服饰有限公司2011年款式开发设计等项目。

3)教学过程的组织

(1)人员组织: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设立小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市场经理四个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竞选合适的岗位。由辅导老师团队进行考核打分录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

(2)项目内容落实任务下达:教师将该任务分成若干个主题,由小组来选择主题进行设计。

(3)市场调研阶段:调研2013年春夏流行趋势内容,调研相似童装品牌3~4个,内容包括产品概况、市场定位、设计风格特征、色彩款式面料特征、店面陈列特点等各个方面内容,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的方式方法和进行的过程,锻炼学生资料整理总结的能力。

(4)设计阶段:根据企业要求和老师的主题表现,根据自己对该品牌的解读,进行款式设计,要求每人设计20款,由小组的设计总监把关,统一自己成员的款式风格。选择其中40款和老师沟通修改。在和企业沟通,选择款式进行制作。该环节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品牌驾驭能力,还有个人服从团队的精神。

(5)打样和制作环节:由技术总监牵头,带领大家进行样板设计,遇到具体问题由负责人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商讨解决办法。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碰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适当给予表扬和加分。样板由指导老师确认后进行工艺制作,并由市场经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验收。

5.项目课的意义

1)解决了以往学校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矛盾

深化工学结合内容,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本项目由企业提供面辅料,确定设计范围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产品设计,最后由企业来选择评价。

2)加强了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以往的教学课程中,每个科目都是单独开设,缺乏综合训练的过程。本次成果围绕服装设计师职业能力目标,从服装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养成出发,按照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来组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款式设计创新与系列拓展能力,注重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能力的培养,强化设计的创新意识。

3)解决了学生作品缺少行业生产实际评价的矛盾

篇10

(2)企业合作式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与企业签订合约,成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立长期联系,除毕业实习外,学生还可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不同实习单位可以锻炼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如在服装企业的专卖店实习,可锻炼学生的营销能力,在设计部门实习,可以提供设计能力,在生产车间实习,可以了解服装生产的整个流程,提高自己的工艺能力和全面的管理能力。同时打造精品暑期实习项目,每年暑期选一个集团或企业,根据实习岗位选拔优秀的学生,由企业负责培训,学生上岗实习,为期一个月,由企业支付酬金。对表现好的学生进入人才库进行跟踪,在其毕业时优先考虑就业。如本专业与绫致集团合作,从三个年级中选拔30多名学生在其旗下的四大品牌专营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产品销售,卖场陈列,销售数据整理分析等实习。学生们通过这样的锻炼,对专业的认知更加成熟。

(3)专业赛事式实践教学。参加大赛是学生得到多方面锻炼的好机会。本专业团队教师十分重视服装设计大赛,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将每年的赛事特点和主题融入服装设计的课堂训练中。本专业学生参与的服装专业赛事,覆盖了时装设计,时尚买手,皮草设计,面料设计,时装画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共获得110项专业奖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95项。如2012年8月进行的中国泳装时尚买手大赛,同学们经过专业培训后,通过店面陈列、实战销售、知识问答等环节的比赛,经过7天的激烈角逐,在27所全国院校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亚军。

(4)毕业秀场式实践教学。通过举办毕业作品会的形式,让学生从作品设计、服装制作、宣传拍摄、制作作品集、举办会宣传、模特选用培训,彩排至正式演出的所有环节均亲力亲为,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

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服装设计学网络课程,完整地呈现了服装设计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特色,教学资源丰富,为服装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同时为了拓展教学空间,增强交流与互动,还建设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网站和吉大纺织服装微信公众平台,在公众平台中开通了专业快讯、课堂实录、教师有约、秀场直击、市场解析、服装技术与纺织科学等栏目,通过每天及时最新的专业资讯让学生掌握时尚前沿与专业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在线课堂讨论,让学生与教师及时互动,这些平台与课程网站共同支撑服装设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3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优秀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培养,3人赴加拿大,韩国,美国留学1年,2人次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访问,经常性参加国内各项专业交流与学术交流。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开阔了眼界,扩大了交流范围。

篇11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在教育部“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下,全国本三类高等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本三类高校共计300余所,在校生200余万人。随之而来的本二和本三、本三和专一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当前本三高校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特色、注重品牌,质量、特色、品牌是本三高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作为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在本三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下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08年开始实行的“3+1”实践教学模式做一点探讨。

二、“3+1”实践教学模式是服装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1.服装大市场环境决定了服装专业教学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全国纺织看江苏,江苏纺织看无锡。”地处长三角服装产业带中心的无锡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无锡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000余家,红豆、海澜之家等服装品牌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十大名牌和销售50强前茅。服装产业已成为无锡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无锡市委、市政府对于无锡纺织服装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已有了明确定位:继续保持在中国纺织业的优势地位,把无锡逐步建成全国新型面料和高档服装的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展示推广中心、批发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为了顺应无锡服装产业的定位,促进服装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把培养具有现代服装创意设计基本理念,具有较强服装创意制作技能和营销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2.服装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了服装专业“3+1”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据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服装招聘专业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招聘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求职集中的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东莞、苏州、泉州、宁波、南京、金华、无锡、温州。以上省市地区所占人才意向工作地点68%以上。招聘职位所需学历要求为专科及专科以下占68.9%、本科占29.2%,本科以上占1.9%。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专业开展了“3+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在校专业学习,一年的校外企业实习,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

结合长三角地区服装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本三学生实际能力,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材为目标”的原则,我们对服装专业教学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调整,可以总结为:“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

“三个职业方向”是指,在大二上学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有意识引导学生着重在服装设计、营销展示、制版工艺这三个市场需求最大的职业方向发展。这三个职业方向又具体细分为女装、童装和职业装行业。为了保证学生能围绕这三个就业方向更深入学习,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相应教学内容的偏重,增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在大三下学期专门开设与三个方向相关的前沿研究、专题设计课程;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课题也主要围绕这三个职业方向进行。

“四个基本能力”是指,每个服装专业学生不论今后选择什么职位方向发展,必须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服装整体形象设计能力、服装制版制作能力和服装营销展示能力等四个能力。为了配合学生四个能力的培养,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进行服装制版师、服装跟单师、色彩搭配师、服装设计师考证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改革

围绕着“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同时根据目前国内特别是无锡及周边地区服装市场急需服装工艺和营销管理人才的现状,以及周边同类本科服装院校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精简和重组,增加如服装视觉营销类(服装展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外贸跟单类(纺织品进出口、服饰英语)课程,增加服装制版、服装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校内实践课程的比重,减少了服装设计课程比重;增加了色彩写生、流行趋势考察、民族艺术考察和企业实习等校外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比重已占整个课程比重的38%左右。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学校“3+1”实践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资源和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技师担任专业课外聘教师外,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现在已和红豆集团、真维斯集团、无锡哥帝服饰有限公司、南致服饰上海有限公司、无锡大华制衣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进行了接触,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使多数学生都能走出校门,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践工作,将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与企业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服装专业教学实行主线式教学,根据从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制作到服装展示营销的完整流程,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注意到各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作业的系统性和上下承接性,学生每学完一阶段专业知识,就会通过较大型实践活动或展览来检验其实践动手能力。

服装教学注重实践操作,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约为1:2,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们在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市场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像服装设计课、服装营销课都增加了市场调研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市场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

各专业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四学年之中,主要是由各专业老师在内容上尽可能围绕着专业课程组织和实施,以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展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搞好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来我们不仅组织了多次毕业生毕业作品汇报演出、服装立体裁剪作品展、个人形象设计培训讲座等,参与了每年的校迎新晚会走秀节目、各类社团活动等。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服装比赛,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增长实践才干。

六、总结

虽然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时间只有短短5年,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从在校生获得的各种荣誉奖项、2届毕业生的100%就业率和每年服装设计专业火爆的招生人数来看,“3+1”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笔者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3+1”实践教学模式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篇12

《服装专题设计与制作》是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重点课程。“服装专题设计”就是针对某种类型的服装所进行的专项设计和生产加工,例如:职业装、休闲装、童装、礼服、家居服等的设计加工。这门课程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设计制作系列服装,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学有所长,走向社会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技能型人才,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选用优质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教材,是由人社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材根据服装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实操教学的内容,注意引入服装行业经常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在表现形式上,《服装专题设计与制作》改变了以往教材枯燥繁琐的文字描述,采用大量的现场操作照片、彩色图片和实物照片,再配上简单明了的文字说明,使教学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知环境。

2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服装专题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与其它的专业课:《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结构制图》、《服装裁剪与制作》紧密相关,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学生制作毕业设计作品,可以检验学生在学校两年学习的成绩,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一次“大阅兵”。这就要求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知识结构全面,既懂理论,又会实操,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教师要不断钻研业务,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技能操作水平。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讲授《服装专题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时,理论教学部分,建议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从教材、刊物和互联网上广泛收集图片、资料、视频等,利用幻灯片展示,使教学生动、直观、形象。实操教学部分,建议带领学生到服装制版室、服装实训车间,通过启发引导、示范、辅导等方法,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里顺利完成服装的设计与制作。每一专项服装的设计和制作都应按项目设计的要素、装饰手法与搭配技巧、项目制作实例等环节认真准备,让学生对每一环节都认识清晰,力争掌握。除了具备丰富和扎实的理论教学经验,教师也应该多去企业实地考察,比如:广东东莞联泰制衣有限公司、广东佛山溢达制衣有限公司、襄阳天王服装厂、襄阳三五四二服装厂,学习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对于教师来说,企业见习经历是非常宝贵的,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在技能水平上均会较大的提高。所以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经常到企业学习,对于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教书育人很有帮助。

3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摸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板书、挂图等,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向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教学方法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以下是新的教学方法:3.1多媒体教学法。《服装专题设计和制作》的理论知识部分采用教师制作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3.2模卡教学法。教师亲自缝制服装零部,将每一步骤固定在硬板纸上,按顺序排列制成教学模卡。教师在讲授服装部件时,可以对照模卡做示范,学生分小组观看。每组学生看完后,马上去裁剪、制作,制作的过程中不太清楚的地方学生可以看模卡,回顾老师制作的要点。通过模卡辅助教学,学生学起来非常直观,教师教起来也很轻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在服装专业课教学中正在推广,鼓励教师们积极制作模卡,也获得了教师们一致的赞同。3.3启发教学法。教师启发学生的灵感、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设计制作晚礼服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服装展示厅,欣赏往届学生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教师对照晚礼服给学生讲解设计亮点、结构制图和缝制要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做。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愿望。3.4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服装设计制作的任务,制定教学方案,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在设计制作职业装时,教师首先给出学习任务:设计制作一套职业装。然后围绕这个任务,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职业装的定义与分类;职业装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素等理论知识。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自己对职业装进行款式设计、结构设计、选择购买面料、辅料、裁剪并制作,通过修正样板,修正样衣等步骤,最终达到设计作品的目的。对于每位学生制作的职业装成品,教师通过之前制定好的考核评价表进行评价,给出学生综合成绩。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总结、讨论,找出本次学习活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等。3.5一体化教学法。现在职业教育正在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一个过程。

4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每年招收的新生是十六、七岁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地指导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细心地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状况,及时的进行疏导。可以将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次,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对于不同等次的学生,教师在要求上可以不同,优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差生可以要求低一些,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学习有兴趣,对未来有期待。

5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的管理,培养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5.1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每周布置足够量的作业,比如:每周画两幅服装画;绘制两款1:5结构制图;打一套1:1的裁剪板;课后理论作业;服装缝制练习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和晚自习时间充实起来,每天都有收获,日积月累,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不断地提高进步。这样能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双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5.2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职业素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给学生讲《工匠精神》、《一生应具备的优秀品质》、《高素质员工的28堂必修课》,让学生观看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视频等,学生品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和提升。只有思想教育跟上去了,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才能真正地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

6结语

关于《服装专题设计与制作》教学,教师在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当顺应时展,不断摸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做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