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5 01:14: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引导志愿者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三)团队精神要靠志愿者自觉的要求进步,通过志愿者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
(四)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志愿者的个体行为。
二、活动对象
(一)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全体成员
(二)校礼仪队全体成员
(三)各学院、志愿者类社团代表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安徽农业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培训部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 间:待定
地 点:待定
五、培训老师
志愿者礼仪培训:待定
六、活动内容
(一)活动前期准备
1.提前一周与xx老师联系,确认开展本次培训的时间、物品准备以及相关要求等具体细节。
2.相关负责部门提前做好场地申请与布置工作。
(二)活动流程
1.由主持人介绍开展此次志愿者培训的背景、意义及活动内容。
2.主持人介绍开展培训的老师——xx老师。
3.xx老师针对志愿着团队建设方面开展培训:(沙漠掘金)
4.主持人宣布此次培训圆满结束,感谢xx老师,老师离场。
(三)后期总结
1.培训部联合办公室做好此次培训的存档工作,包括培训计划、活动流程、培训资料等的收集存档;
2.培训部及时针对此次培训中出现的现象等方面内容做好总结并交由办公室归档。
七、注意事项
1.培训部应提前做好场地设备的调试工作;
2.确定时间后英语办公室取得联系,通知参与培训的人员提前10分钟到场并做好签到签退工作;
3.参与人员应带好纸笔,做好相关笔记;
4.维护现场秩序,防止突况。
5.除非遇到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我们会取消或者延期。如果遇到下雨情况,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内容和时间安排。
6.请选择运动裤或者休闲裤,我们不建议您穿牛仔裤或者紧身裤。
7.女生如果留有长发,请把长发扎起或者盘在头上。
二、活动对象
全校各学生团支部(含学生组织团支部)。
赞助单位:查字典
三、活动成果形式
各基层团委(团总支)须对本单位学生的团日活动成果进行收集、整理、统计、验收。成果形式包括:策划设计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计划参加人数 、活动创意人、活动负责人 、活动目的、活动形式 、活动步骤、活动宣传)、活动总结、宣传报道等文字、图片、音像等材料收集等。
四、活动安排
1、宣传发动(4月16日—4月20日):团日活动是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团属网站、广播、校园电视台、板报、海报、条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2、初赛(4月21日—5月12日):初赛由各基层团委、团总支自行组织评比,各团支部认真设计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切合主题的各类团日活动,并结合评比结果推荐优秀团队参加复赛。
3、复赛(5月13日至5月28日):每个基层团委、团总支将各参赛团支部的《“青春践行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大赛参赛活动申报表》、活动成果整理汇总后于5月28日下午5:00前统一报送校团委。复赛评审主要采用书面评审方式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最终决赛。1000人以上的基层团委、团总支推荐7—9个团支部参加复赛,1000人以下的推荐5—7个团支部参加复赛。
4、决赛(5月29日—6月10日):校团委将对进入决赛的主题团日活动进行现场观摩评比。决赛评审成绩由书面评审、答辩评审两部分组成,最终评选出各级、各类奖励。
五、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本次大赛面向各基层团委(团总支)设立优秀组织奖,希望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做好任务分解,努力将活动办出成效、办出影响。
2、主题鲜明,灵活多样。本次大赛各支部活动方案应切合主题,要求不拘泥于形式,各团支部可根据主题自行确立本支部活动方案,重在效果,使团支部每位成员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3、充分发动,广泛参与。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普遍性、整体性,鼓励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广泛吸引团员青年参与其中。
六、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佳创意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并予以适当奖金鼓励。
七、注意事项
1、方案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起草、实施,指导教师原则上须随队参加活动。
2、团队要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名称和口号,活动名称可围绕主题自命;在活动中团员都要佩戴团徽,有条件的团队还可在活动地点明显处悬挂团旗、党旗。
3、组织开展团日活动既要隆重热烈,生动活泼,又要注意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
4、对未参加此次大赛的团支部,不得参评本年度“五好红旗团支部”。
青春践行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大赛参赛活动
申 报 表
院系: (盖章)
团支部名称
团支部人数
活动名称
指 导 教 师
活动形式
参加人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负责人
联系方式
活动内容
(可加附页)
活动效果
(可加附页)
活动创新点
基层团委、
团总支审
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校团委
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青春践行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大赛评分细则
一、书面评审(满分100分)
1、团日活动活动方案(60分)
(1)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各要素表达清楚,流程明确、详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预计和应对预案(10分);
(2)内容充实、主题鲜明、影响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教育意义,能在学生之间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20分);
(3)形式新颖独到、程序连贯、氛围良好,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参加人数至少达本团支部人数的80%(10分);
(4)能利用海报、横幅、广播媒体等进行宣传,能发表团日活动通讯稿件(10分);
(5)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班级凝聚力,推动班风、学风建设(10分)。
2、活动总结(40分)
总结材料内容充实,概括全面,能总结出优点和不足,并有详细阐述和分析;能体现本支部团日设计的特色。
二、决赛现场陈述与答辩(满分100分)
决赛以公开答辩的形式进行,通过6分钟以内的ppt进行展示,并接受评委提问。
1、答辩者着装得体,举止自然大方,精神饱满(10分);
2、切合团日活动主题,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40分);
团体心理活动是高中日常心理工作和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以往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往往以发现学生问题、解决学生问题为主,我们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心理技术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共同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但是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运用什么形式、开展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并主动进行挖掘和发展是评价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一个人自我发掘和成长状况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生长点”,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在心理学领域,关于探究“生长点”方面的研究和指导有很多,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好品质的一门学科,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问题的发掘和探究上。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团体心理活动的实践
刚开始从事心理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我个人认为不过就是上上心理课、普及一些心理知识、对学生进行一些个体咨询、做一些专题讲座等,总体来说就是在学校的工作中处理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在接触到积极心理学之后,我发现在学校面对全体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活动的空间非常广阔,而且效果比单独做问题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更加明显。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我在学校做团体心理活动的一些思考和总结,还请大家指正。
(一)借助拓展活动,塑造学生积极的行为
在最初阶段,学校将团体心理活动开设为校本选修课,活动对象是高一年级新生。由于学生们对于心理这个名词都感到很新鲜,而且觉得心理选修课的课业负担肯定不重,于是报名参加的学生达到80人。我原计划设定的活动主题为“团队的建立”,由于人数的超编只能改变为“心理活动课”――将80个学生分成4个大组,组与组之间进行一些竞争类的心理游戏。当时的团体心理活动借用了拓展活动的形式,在很快的时间内达成了团队的组建,学生们在课上一起活动,没有压力,过得很高兴。但是除了高兴,我的团体心理活动还带给了学生什么呢?我觉得没有。因此,我决定小范围内改进这种活动形式。
第二学期,我针对上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整,限制了活动人数,并对来参加团体活动的学生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对心理方面感兴趣、并能主动完成一定的任务,同时可以为自己的团体做一些牺牲。学生都有一定的惰性心理,很多学生一听说要完成任务,就不来报名了,这样我就筛查出真正在主观上愿意参加的学生。这期团体活动我既没有定主题,也没有针对学生做特定意义的专项辅导,只是做了一些拓展活动的常规流程,进行了“团队的组建”,每次活动间隔为一周,共活动8次。这期的成员是24个学生,我按照我所学过的和体验过的知识,将学生们打乱分为两组,从团队的破冰期开始,一直到团队的高效工作期,每次活动设计一个小专题,让两个团队在相互竞争中达成一种内在凝聚力。由于人数较少,我可以清楚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作出指导和反馈,在这个团体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表现,自然地成长。这个团体活动的最后一次,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在团体中的成长作梳理,并且找到自己的成长点,大家对这个团队都表现出了不舍之情。
以拓展活动为形式的团体心理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感到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活动与社会上的团体拓展活动是有很大区别的,活动的形式在初期很重要,但是越往后发展,团队中就要注入新的东西。拓展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塑造学生的积极行为,但是持续时间往往不长,学生在团体中表现得确实热热闹闹,但活动结束之后,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影响和改变并不大。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塑造学生的积极行为,还要追寻更深层的成长,要在学校团体心理活动中加入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东西。
(二)借助团康辅导,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团体康乐辅导(团康辅导)与以往我们接触到的拓展活动和历奇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团康辅导更注重的是一种在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而拓展与历奇活动主要是以任务的达成为目标。我觉得这种情感体验对学校团体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乌溪沙训练营中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关于团队的创立过程,也就是当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时,如何让这个团体在情感上更融洽,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从而使这个团队更具备凝聚力和战斗性,这是以往的拓展和历奇活动所不具备的,而且可以将这种积极的效果保持到团体活动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团康辅导程序结构解读:
1.心理历程
2.评价系统
使用过程评价、自我发展评价、终极评价及行为塑造技术。
3.不同阶段的活动介绍
(1)团队建立期(热身、互动)
带动唱:如《中国人》、《让爱发光》
初步认识:人名串串烧、组员特色介绍
加强记忆:抛狗仔、抛鸡仔(引出指导语差异、建立团队建的竞争)
队旗、队歌、队呼、展示形式、掌声的创作(在团队中建立分工,发挥每人所长,建立和谐团队)
(2)团队凝聚期
表扬前一天的优秀队伍
队旗、队歌发表 (荣誉感的增强)
突破难关:团体凝聚力的增强,以时间作为任务达成的限制,从而迫使团队在最短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并加以实施
参考活动:同心圆、迷宫、鼻触瓶、解毒圈、传递球、飞毯
(3)团队工作期
当以上所有的程序进行完毕之后,我们所组成的团队就成为一个工作整体,大家在团队中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角色,如:领导者、策划者、执行者、监督者……在后续的活动中,团队中的成员会不自觉地在团体中扮演自己的角色,以使本团队的效率达成最高。这时,时间不再是衡量任务完成的标准,而任务的能否完成成为最重要的目标。
参考活动:过电网、罗马炮架、核辐射、寸步难行、多边形组成、变形虫……
(4)在细节处唤起积极情感体验
在进行团康辅导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给我的感触很深。在最后一天的总结会时,导师公布了各个队伍的得分总和,我所在的队伍得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领先第二名二十多分。这时,导师对我们说:“下面,我来为冠军和亚军队伍颁奖!”然后,他念到了第三名队伍的名字,颁发了第二名奖,又念到了第二名队伍的名字,颁发了第一名。我感到茫然了,左顾右盼,发现同组成员之间也很迷茫。这时我们的导师不再提这件事情了,我们觉得心里很别扭”,看着获奖组的成员们欢欣鼓舞的样子,觉得非常不公平。这时,导师突然说:“我们现在颁发特别大奖给……”当听到我们队名的时候,我们觉得异常开心!导师总结说:“其实,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当你以为理所当然是你的时候,你往往会失去,而我们往往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收获,所以第三名的队伍和第一名的队伍,你们的感触应该是最强烈的!”我的心中触动很大,反思整个训练过程,发现像这样在细节上的精心设计是很多的。
导师指导语的时机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团康辅导活动中指导语的准确性也非常值得思考。当团队建立之初,在开展“抛鸡仔”的活动时,一开始导师的指导语要求“小组每一位组员将玩具鸡仔抛给对面的组员,同时叫出对方的名字。每一位组员都被叫到名字之后,玩具回到最开始的组员手中,游戏结束。我们比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大家把玩具鸡仔抛来抛去,力求尽快结束以赢得比赛,最快的小组大约用时两分钟。当进行两轮之后,导师将指导语变换了“请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手都摸到玩具鸡仔,同时大声叫出对面组员的名字,完成的组高喊完成,我们看哪个组最先完成。”有些组没有听清导师的要求,还在将玩具抛来抛去,有一个小组认真研究了导师的话,然后所有组员摸着玩具,一起喊出对面组员的名字,他们仅仅用了两秒钟。其他组没有意识到指导语的变化,处于茫然状态,同时觉得这个组作弊了,认为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这时导师笑了,将指导语又重复了一遍,大家恍然大悟。作为导师,这种细节设计需要我们慢慢回味、细细体验,思考之后的体悟会更加深刻。
(三)与德育处和年级组工作相配合,营造学校融洽的心理氛围
将问题解决在没有发生之前,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校团体心理活动的主要目标。如果说对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调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那么一对一的解决往往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与德育处配合,找出在每个年级的集中高发问题,将它作为团体心理活动的主题,从而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打一剂预防针。如:对高一适应情况不良的学生,如果他有主动希望改善人际关系的愿望,我们开设了提升交往能力的团体;针对高二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我们开设了激励团体;针对高三年级压力大,有时会破坏公物的情况,我们开设了合理减压团体。这些团体以海报招募为主,教师推荐为辅,在加入团体之前首先进行座谈和量表的测试,如减压团体,我们通过SCL-90量表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想加入团体的学生现阶段的压力状态,这样就做到了有针对性,让真正需要在团体中成长的学生加入到适合他的团体中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的时候,他在团体里往往就能找到支持,同时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除了做小范围的心理专题的团体活动,从上学年开始,我们开始与德育处和年级组配合,做好学校积极心理氛围的创设。如: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针对新组建班集体的凝聚力问题,我们推出了年级性质的团体活动,邀请班主任参加并作为团体一员,使师生关系在比较快的时间内得到拉近。在活动中自然涌现出了一些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为教师选择学生干部提供了参考,同时,班级间的竞争在无形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问题与反思
我们还在不断地努力,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尽可能照顾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学校范围内全方位地塑造一种积极的氛围。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不是孤立的单打独斗,而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大氛围下顺势而为,我们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又是对他们工作的有力补充,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切入点,让学校感到离不开心理工作,这应该是心理教师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所感受到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
1.可以提高班级建设管理质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可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
3.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欢迎。
5月4日,大理水电公司组织青年员工开展“学做相长实干笃行――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题的学习活动,全体青年在“学技术、学理论、听讲座、谈体会”中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五四青年节。结合机组检修中的问题,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开展新调速器知识培训,讲解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措施,使青年员工尽快熟悉掌握新系统,为机组修后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随后召开团员大会,就“如何做好团青工作,发挥团组织优势和青年带头作用”和“如何结合实际开展好团的‘一学一做’学习教育”两个主题进行座谈讨论。
小湾电站:“开讲啦”五四主题团课
5月4日,公司团委书记彭俊瑜到小湾电站开展“五四”主题团课活动。团课从小说《人民的名义》引入,结合书中人物情节和公司发展,与青年员工分享关于信仰、做人做事、团青工作、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的感悟,鼓励青年员工多读书、多学习,教育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团课讲完后,青年员工纷纷阐述自我观点,开展了精彩互动,包括青年员工如何保持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如何应对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及如何开展团青工作等问题。期间,小湾青年代表热情洋溢的跳起了民族舞蹈,激情昂扬的朗诵了著名诗篇《翻开五月的日历》,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为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集控中心:绿色青春行 创新庆节日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加大非公企业团建活度,着重通过“联”字促活,针对已建团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认真做好“联”字文章,即“工团联合、行业联合、区域联建、社团联动”的“四联”工作方针。通过”四联”形成了共青团对象的整合、社会资源的整合以及活动方式的整合,促进企业青年的活力。
二、完善区域共建机制,活跃区域青年
积极推进庄市区域团建,上半年庄市区域青年联盟、光明园区团委开展了形式各样的活动,下半年为推进庄市团建全域化,以“大片区、小社团、整体化”,为思路,将庄市分为以光明村为阵地的光明片区团建,以区域青年联盟为主体的高教片区团建,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的区域村团建,实现庄市片区团建全域化,为整个庄市区域青年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通过区域共建开展各项活动,推进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实现区域团建资源共享、团建活动共推的新局面,通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搭建好街道青少年服务工作的新平台。
三、加强青年阵地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中大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从理论型、学术型社团到娱乐型、服务型社团,涵盖了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需求。总体而言,社团组织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物质投入不断增加、参与面、受众面不断加大,影响和效果不断提升。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有的社团组织结构松散,会员流动量大,缺乏组织纪律约束,随意性较大;有的社团缺乏骨干,成员仅凭兴趣凑集,无计划活动;有的社团内部管理较混乱,活动经费管理不严密,出现社团负责人盗用或乱用社团经费等等,从而导致不少社团缺乏良性发展,社团的活动、计划和思想缺乏连续性,难以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
二、社团的职能
1·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
2·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每一类社团实际都包括了许多种形态各异的具体小类,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首先,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学生从中受益。
3·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加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4·社团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技能是具体操作的工具性要求,而能力则是内在的活力,相较之下,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另外,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社团是学生团队意识和向心力培养的良好阵地
由于学生社团是学生凭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发形成,并在活动中坚持“兼收齐蓄,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得社团成员的团队意识比较强,也就是凝聚力和向心力比较强。
6·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团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提升层次,构建载体,凝聚学生,示范群体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不同的项目和层面,社团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和层面,而且是学校党团职能部门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实抓手。实际证明,社团建设的全面与否、规范与否、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丰富多彩,全员参与的注脚,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否夯实的重要保证。
三、社团建设及管理的新模式
学生社团作为一支新兴力量正迅速发展壮大。如何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如何规范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成为团工作的一大课题。
(一)加强社团自身建设
1·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会员分工明确,合作融洽,组织纪律各项制度健全,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2·有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领导核心。社团的负责人要有热心,有积极性和责任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为他人服务奉献的精神,不为个人出风头。
3·有较好的工作计划和社团活动。一个发展好的社团离不开档次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这就要求在有健康的工作计划的同时,必须有立意新、品味高、策划精的社团活动。
4·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帐目由专人负责,建立经费收支帐目,社团负责人或其他成员不得随意处分和占有社团财物。
5·在事先征得学校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社团可以聘请若干政策水平较高、学术造诣较深或在某些方面有专长,关心学生社团活动的专家、学者或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顾问或名誉社长,对社团活动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导。
6·加强交流与合作,联合高校其他社团进行面向更广泛学生的大型活动,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实现社团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7·加强对外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得到企业和社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开展。
(二)建立规范的管理模式
1·严格活动审批。对社团活动实行“五个一”申报审批制度:即提前一个星期申报、一个基于调研基础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套完整的活动方案、一份明确的社团活动责任分工、一个较完备的安全预案。严把社团活动的审批关和质量关。
2·规范干部培养。在公开竞选、民主选用的基础上,学校定期举办团学干部培训班、不定期组织社团干部去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利用寒暑假组织社团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社团干部队伍。
3·巩固活动阵地。为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生力军作用,要依托社团建立各种日常活动阵地,既促进了社团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也能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占领网络阵地。社团依托互联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反映社团风貌、开展社团活动和展开社团风采的阵地窗口,为社团形象的展示和互联网德育系统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积极探索社团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寻找和培育共青团工作的新阵地,已经成为高校团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议[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D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248-01
推进团建创新是共青团组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团组织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团建创新的原动力。团组织必须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单位发展要求的团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出以吸引成员自觉参与为主的管理模式和自我发展的工作方式。团建创新工作是一个探索性的工作,对如何组织开展团建创新工作进行一些探讨是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以自己所在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团建工作为例,对团建创新工作进行探讨。
一、关于开展团建创新工作的目的和原则
通过开展团建创新工作,更好地团结、凝聚共青团员、青年,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认同感、归属感,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促进团组织的发展壮大,为构建和谐单位作贡献。团建创新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立足促进单位发展、服务青年需求”的原则。
二、团建创新工作应具有的五种功能
一是塑形:通过多种活动,搭建团组织与所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和展示的平台,树立团组织的良好形象;二是荐才: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提供青年增进知识、锻炼自我的平台,提高青年员工的综合素质,并将脱颖而出的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多种渠道进行推荐;三是服务:通过组织程序和机构,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服务,畅通渠道,沟通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情况、信息,为所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所科研事业的发展;四是凝聚:通过参与海洋文化的打造,构建全所的团员、青年自身成长与所海洋科研事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组织凝聚力;五是激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的活动,让团员、青年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
三、团建创新工作应具有的“四性”
一是前瞻性:体现在工作的覆盖面和对象的选择上,要有前瞻性,既关注学生团员青年,又关注职工团员青年,还要关注广大其他需要团组织关心的非团员青年;二是兼容性:体现在团建创新工作要与全所科研业务的发展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三是针对性:体现在针对不同层次青年的不同情况和特点,注重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四是灵活性:针对全所青年数量大、分布散、层次多,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不一、专业特点和青年实际不同的特点,在团建创新工作中,要注重组织设置、人员组织、活动形式、工作方法的灵活性。
四、关于团建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1.扩大团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创新形式,组建基层团组织。一是独立建团二凡团员在三人以上的,均应按照团章规定,建立团的组织;二是联合建团:团员不足三人且青年数量较少的,可以就近与其他单位联合建团;三是网络建团:当团员所处地域较分散,难以聚集在一起形成实体基层团组织的。可充分利用单位网络资源,建立网上团支部及网上组织生活平台;四是流动建团:在团员青年外业人数多、时间长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临时流动团支部,设立“外业团员青年之家”。
2.巩固团组织工作的基础,创新方法,建立和利用好宣传活动阵地。一是依托各种力量建立青年服务基地,使团的工作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广泛的青年之中;二是充分协调与青年事务有关的资源,争取各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对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培养青年人才的活动阵地;四是实施青年人才资源信息的建设工程,掌握青年人才的信息数据,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举荐输送。
3.抓住团组织工作的灵魂,创新内容,组织好各项主题活动。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质量和频率、青年员工的参与面、受益面和提高率是对团组织工作成效的检验。要使活动长期开展而且要有持久的吸引力,需要引导组织中的团员、青年加强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根据各自特点,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可以海洋文化征文、“单位发展我成长”讨论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增强组织中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以科技论坛、专题讲座、质量教育、素质拓展、岗位成才等活动为载体,培养他们一专多能,成为单位急需的精通专业业务、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点子”征集、座谈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感受到被人理解、源自沟通的快乐;通过开展义务劳动、体育比赛、歌手大赛、中秋博饼、生日祝福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源于亲情、友情的快乐。“两新”团组织活动的开展元固定模式,总的要求是因地制宜、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尊重青年员工的人格、针对青年员工的特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
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的德育功效,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探索中,从学生需要出发,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民间组织,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社团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 社团-----学生自我意识的摇篮,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
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成为青年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是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社团建设中要突出体现一个“自”字。
1、“变官办为民办”,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因此,学生作为社团建设的主体,学校在成立社团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生的特长,信念,突出学生的需要。
很长时间以来,学生社团极其化身“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组织建设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倒挂,往往是老师组织,学生参加,通过建立“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制度,确保社团的顺利开展。社团类型的确定往往因老师工作和教学的需要而定,学生在这些社团中选择参加学校并进行人员调配以确保社团的“生命”,指导老师提出活动意见,学生只需按要求参与,而往往“获奖”的,“表现”的,“指导”的总还是集中的“特长生”。所以往往使社团形式单一化,大多数同学对社团缺乏积极性,制约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变官办为民办”,社团建设由“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打破原有的老师组织,制定教学计划,发动学生参与的“第二课堂”形式,建立学生“业余社团”。针对学生自身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展示的欲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建业余社团,变“教师需要”为“学生需要”,从学生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兴趣出发,来确定组织合种社团,开展哪些活动,需要谁来参加,邀请谁来指导等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2、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社团建设要注意形成社团特点,发掘社员的个人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人特长,为青年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方舞台。因此在社团建设的众多事务中,教师应走回幕后,处于指导位置,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青年学生担当起处理社团事务,决定发展目标,实施发展计划,总结调整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尝试,让学生感觉到:“以前没有做到的现在做到了”,“经过努力可以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成功在于尝试”……使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充满兴趣,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3、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
业余社团的建立,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的来完成一项“事业”,让青年学生在工作中感受“付出与收获”,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体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养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在集体生活中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确认识“自身成长与集体的关系”;学生更加关心社团的成长和发展,主动的去想办法,出主意,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社团-----青年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服务社会的通道,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
学生社团是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通道,是学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因此,在社团建设的形式和方式上,应注意社团的开放性,向社会拓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的常青树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棵常青树,在不同的时期都对青年学生的发展起到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一个组织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因此,社团建设中,我们应该把握:
1、把握时代性,强化导向性
把握社团建设的时代性特点,强化社团建设的导向性功能。社团建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在融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侧重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原则性,突出多元性
为了做实做细天一商圈团建工作,团区委摸底调查区域内140多家企业,通过发放调查表、宣传单,摸清天一商圈各企业35周岁以下青年人数、团员总数、团支部成立情况,了解商圈内青年兴趣团队情况及活动需求,建立楼宇团员青年信息库;走访相关街道、管理部门、天一商会以及企业代表,征求商圈建团意见。以此为基础,邀请15家企业(商家)和管理部门负责人,召开了天一商圈团建工作座谈会,运用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理念,阐明了天一商圈团建工作宗旨,提出了“组织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活动、投放一张卡名、构筑一个平台、举行一次招募、建立一个信息库”的“六个一”工作启动方案,为加快推进商圈团组织建设创造外部环境、奠定有效基础。
二、分类指导,优化商圈团组织设置
天一商圈经过几年来的集聚、优化、整合,企业规模和组织建设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大中型企业,团组织比较健全,团员相对集中;二是非公企业,团员人数一般在10人以上,虽设有团组织但组织活动几乎空白;三是个体私营企业,团员数量少,组织不健全,而且大部分员工为外来务工青年,流动性大。
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的德育功效,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探索中,从学生需要出发,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民间组织,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社团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 社团-----学生自我意识的摇篮,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
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成为青年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是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社团建设中要突出体现一个“自”字。
1、“变官办为民办”,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因此,学生作为社团建设的主体,学校在成立社团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生的特长,信念,突出学生的需要。
很长时间以来,学生社团极其化身“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组织建设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倒挂,往往是老师组织,学生参加,通过建立“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制度,确保社团的顺利开展。社团类型的确定往往因老师工作和教学的需要而定,学生在这些社团中选择参加学校并进行人员调配以确保社团的“生命”,指导老师提出活动意见,学生只需按要求参与,而往往“获奖”的,“表现”的,“指导”的总还是集中的“特长生”。所以往往使社团形式单一化,大多数同学对社团缺乏积极性,制约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变官办为民办”,社团建设由“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打破原有的老师组织,制定教学计划,发动学生参与的“第二课堂”形式,建立学生“业余社团”。针对学生自身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展示的欲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建业余社团,变“教师需要”为“学生需要”,从学生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兴趣出发,来确定组织合种社团,开展哪些活动,需要谁来参加,邀请谁来指导等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2、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社团建设要注意形成社团特点,发掘社员的个人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人特长,为青年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方舞台。因此在社团建设的众多事务中,教师应走回幕后,处于指导位置,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青年学生担当起处理社团事务,决定发展目标,实施发展计划,总结调整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尝试,让学生感觉到:“以前没有做到的现在做到了”,“经过努力可以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成功在于尝试”……使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充满兴趣,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3、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
业余社团的建立,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的来完成一项“事业”,让青年学生在工作中感受“付出与收获”,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体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养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在集体生活中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确认识“自身成长与集体的关系”;学生更加关心社团的成长和发展,主动的去想办法,出主意,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社团-----青年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服务社会的通道,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
学生社团是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通道,是学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因此,在社团建设的形式和方式上,应注意社团的开放性,向社会拓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的常青树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棵常青树,在不同的时期都对青年学生的发展起到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一个组织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因此,社团建设中,我们应该把握:
1、把握时代性,强化导向性
把握社团建设的时代性特点,强化社团建设的导向性功能。社团建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在融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侧重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原则性,突出多元性
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经实施十多年了,国内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体育赛事大量举办,在专业体育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国民体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承载着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意识的任务。中职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不断完善,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之外,传统的课外体育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体育社团作为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正在中职校园中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社团是由体育爱好者为了共同的体育目的,进行一定的体育活动而自愿结成的群众性组织。作为体育课的有效延伸,体育社团可以通过一定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推动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中职学校中体育社团的建设,对体育社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身参与体育社团管理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提出如下看法。
一、提高认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体育社团建设以及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中,虽然存在着一些学生体育社团,但是学校对社团的重视不够,经常是学生自发成立了社团之后在学校备案就完事,学生体育社团大多由学生会管辖,学校很少加以管理和指导,在社团制度管理、活动场地、活动经费、活动开展情况等很少过问,大多是任由其发展。而学生体育社团中,其组织大多是学生,活动开展也是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进行,难免出现一些管理混乱、经费缺乏、活动开展缺乏教师指导、难以长期坚持等情况。要积极建设中职学校的学生体育社团,学校要提高认识,认识到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重视,在经费、技能、管理上给予支持和指导,推动体育社团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发动,认真建设学生体育社团
在中职学校中,活跃着很多称之为“俱乐部”“协会”“社”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由学生自愿组织,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社团成员之间也有明确的分工,以确保定期、定时地开展社团活动。体育社团作为学生社团的一部分,在组建过程中,也要遵循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规律和体育运动特点,通过积极发动,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社团:
(一)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组建适合学生的社团
每所中职学校都因为历史沿革、地域特色及学校办学特点等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学校可以在已有的体育活动基础上建立体育社团;可以由对某一体育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自发组成体育社团;还可以根据某种技能需要或学生的专业特长,由各专业组长或体育教师带头组建相应的体育社团。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加入体育社团。
(二)建立规章制度,推进体育社团建设
学校要将学生体育社团组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明确具体负责的人员和工作要求,制定好实施方案,做好社团的组建、社团制度的健全工作,确定指导教师,对活动过程加以管理指导,收集整理好档案资料,并根据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反馈和评价,确保社团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三)确立本校特色,积极建设实施
建设学生体育社团,首先要选择兴趣浓厚且有较好体育基础的学生,形成骨干力量,利用学生自身来组织管理体育社团。同时,应安排指导教师,指导体育社团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运动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进行自我锻炼、自我保健及自我评价。同时由负责体育社团建设管理的学校领导组织体育组或学生会对社团组建、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三、加强指导,推动体育社团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指导
学校指导社团建立完善的活动制度,做到有章程、有组织、有管理、有考勤;在活动开展上确定时间、内容和活动形式;加强社团成员之间和社团之间交流,并及时记录、反馈社团的活动情况。
(二)对体育社团给予多方面的扶持
首先必须确保具有责任心的专业教师指导社团的体育训练和比赛,提高活动开展水平,也可以利用教师的专业优势,打造特色社团。其次是注重社团干部培训。定期对各社团干部进行体育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体育水平和组织能力,树立他们在社团内部的威信,处理好社团工作与学习生活、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将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三是要加强运动场馆建设,适当添置体育器材,保证社团有适当的场馆进行活动,促进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
(三)促进社团自身发展
活动是社团存在的主要形式,学校要鼓励社团充分利用周末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张扬学生个性魅力,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同时提倡互助互爱,共同进步,促进社团发展壮大。
四、结语
总之,对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设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顺应学生社团发展形势,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积极发动,加强指导,以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磨炼意志,提高认识,以促进中职体育社团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基层团队有形化建设,规范基层团建阵地。有形化建设是基层团建的基础,长期以来,部分团组织存在着重活动效应轻制度建设的思想,为此,团县委整章建制,要求农村团支部都要配齐“五有”,即有场所、有办公设施、有团建制度、有标识牌、有档案资料,健全、规范基层团建阵地,并把这项内容作为年终基层团建考核依据之一,积极实施激励政策。截至目前,90%的农村团支部都完善了“五有”设施,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三、实施党建带团建,强化领引力。党建带团建工作,根本在“建”,关键在“带”。团县委坚持“五带一优化”(带思想、带组织、带班子、带队伍、带工作发展,优化团的工作条件)的工作机制,把农村团的工作和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农村工作大局之中。同时,充分利用党委换届时机,坚持党建带、按期换、科学选、灵活设、封闭管、活动牵、科学考的工作思路,采取有利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在坚持党建带团建的过程中,我们以“推优”为重点,打造人才洼地,提高团干部进“两委”班子的比例,积极为党培养和输送400余名农村后备干部。
四、实施三项创新工程,夯实基层团建基础。
一是实施农村团支部换届直选试点工程。今年,团县委广泛发动,层层筛选,确立了7个农村团支部换届直选试点村,实施试点工程,确立了以建设“五有”(有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并适合团员青年特点的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经费和阵地)团支部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实践证明,经过换届直选产生的团支部班子,致富能力强,素质高,“青年满意,党政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实施管理区团总支工程。根据基层团的工作实际,我们在19个乡镇建立了162个管理区团总支,民主选举了团总支书记,负责本辖区团的具体工作。今年,结合新农村建设,管理区团总支以壮大团员队伍服务新农村建设、提高团干部素质和待遇、探索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实践证明,管理区团总支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促进基层团的工作的开展。
三是实施“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一助一”工程。在县域经济的基础上,传统的帮扶在环保服务、扶弱助贫、文化娱乐、科技支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探索以志愿帮扶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今年3月份,团县委举行了“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一助一”服务队出征仪式,团县委组织了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密切相关的环保、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网通、供电等部门的19个团委奔赴19个乡镇,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志愿服务日等,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开展长期志愿服务,现已开展志愿服务集中活动50余项,志愿服务达到6000余人次,在全县形成了志愿者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五、抓好“两点”,发挥好典型效应和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