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考核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2-09-11 07:08: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业道德考核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职业道德考核情况报告

篇1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院要求无论形式内容都要主动进行创新。除由学校教师所组织领导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外,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学院的社会调查类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系统性,一般工作步骤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选题。在选题问题上,学校要求学生应当具有开阔的视野,要关注时事热点,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其次是实施。在实施活动前,学校会安排专业教师从事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或是访谈问题。实施阶段则完全放手,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随机应变,由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是总结。总结阶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并且在学校网站上公布调查报告。教师则会给予必要的点评,以及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经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对于社会的认识,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体意识。在实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思考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实践活动是深化思政教育内容的根本途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走向成熟的必要手段。在和调查对象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职业道德素质学院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学校4000多名学生先后参观了周逸群故居。在教师的悉心讲解下,学生们被周逸群烈士无畏的精神所感动,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学院充分认识到,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缅怀先烈的层面上,而是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到实处,转化为每个学生的精神力量。因此,学院将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爱国主义融入职业道德,引导每个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投入到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事业之中,能够遵守社会主义法治,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开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地引领和提升学科建设活动,将职业道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其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将很容易在市场经济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最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职场中的恶劣文化,引导学生走向真正意义的成功。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很容易被不良风气动摇、腐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增强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为今后的创业活动奠定基础。此外,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深化彼此的内容。在开展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可以起到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在对待职业道德问题上,不应该将它狭隘地视为是一种企业文化,而是要看到它的社会性。职业道德是当前最普遍的一种道德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样,将职业道德引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将思政内容转化到实处,加强思政教育的现实感。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现有的思政理论中,结合基本原理,分析职业道德的本质及其重要性问题,从理论层面提升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一步分析职业道德对于社会发展、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之中,丰富现有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创新考核机制,提升思政教育质量首先,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学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政理论,但是不以“知识”考核作为唯一的考核形式,将社会实践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思所感、所作所为作为考核的依据,由此所得到的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其次,采用动态化的考核模式。采用动态化考核模式后,考核内容不再局限于考卷,而是扩展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尤其是课堂学习情况,以及社会实践。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希望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思政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学校和企业、社会机构等建立思政教育联动机制,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对于积极表现的学生,将在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允许学生将各种形式的材料作为思政考核的依据,例如社区服务证明、义务献血证明、企业实习报告、评价等,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事社会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再次,改革笔试内容。虽然笔试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并不表示这种形式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事实上,笔试仍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考核方式。但是,当前笔试最大的问题在于,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记忆,而不是学生的情感。为此,学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注重学生主体感受作为重要前提,在题型上以主观题为主,要求学生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是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设立系部考核机制。传统思政教育是围绕“两课”开展的,考核也是围绕“两课”开展的。由于教育内容存在局限性,考核模式必然存在局限性。对此,学校打破了考核范围的局限性,设立系部考核机制,要求系部每学期开展一次思政政治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态度以及和同学间关系等。扩大考核范围,实则是建立了一种长效的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重要性,也是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后适应企业制度规范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艳

篇2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对学生品德的测评,要在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因此,改革现有的德育课学业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1 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调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为有效发挥德育课这个主渠道作用,我们必须推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只有实行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更加注重体现对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检验,德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当前的研究表明,德育课的学业考核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单纯的课程学习考核模式和课程内外考核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模式。单纯的课程考核模式即就课程学习情况本身进行考核,一般分为理论考核和行为考核两部分,采用期终考试与平时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70%或60%,对课程本身所要求的知识点、理论观点和能力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方法一般是期终考试,采取闭卷或开卷的形式。行为考核即平时考察,占总成绩的30%或者40%,主要包括课堂作业、回答问题、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情况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的优点在于对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比较集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等方面,考核指标比较简单,任课教师容易操作和把握。其缺点在于考核主体单一,且集中于对课堂和理论知识的评价,对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的考核较少涉及或难以涉及,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考核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课堂上老师所讲理论方面的考核上,没有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知与行相脱节,离基础课真正的教学要求相距甚远。

德育课考核的另一种模式是知行合一的综合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在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外,增加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在具体实施上,考核主体包括学生本人、同学、教师(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将学生自我考核、学生相互考核、辅导员(或班主任) 的评价及课任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考核和日常行为考核结合起来。这种考核模式重视将学生的道德行为纳入德育课学业考核指标体系,力图在教学评价中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将理论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与行为习惯评价结合,从而建构开放性的评价体系。然而,这种考核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少具体的考核指标,在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评价时,只能进行表层的外显的行为习惯的评价,难以涉及到对更深层次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行为导向的评价容易导致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甚至功利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倾向。

因此,通过研究分析目前两种德育课学业考核模式中存在的利与弊,我们的研究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实践引导,结合激励性评价与管理性评价,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并以定性评价为主,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并通过动态的学业评价体系,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从而能够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突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评价重点,从而实现通过评价模式改革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以评促教的目标,发挥德育学科教学主阵地作用,从而最终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2 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内容

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是新课题,我们深知自己还不具备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条件,只能从我们的认识和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在已有的理论指导下,反复实践、总结,对构建科学的、规范的、实效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2.1 制定《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标准

依据德育指导思想,制定完善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将考核渗透到与学科相关的活动范围,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知识到行为,行为到情感,从情感到心理,从心理到意志;并制定层次分明、操作方便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实施《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形式打破试卷测试单一局面,以项目式德育实践活动为重点考察学生,让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和相关资料记载实证考查相结合,真正做到实效性、科学性、时代性相结合,知行统一。

2.3 建立《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网络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网络,改变单一的德育课教师独立评价、随意性大、单一片面的主体考核的缺陷,贯彻全员德育观思想,让所有任课教师、班主任、同班同学甚至企业及社会机构都参与进来,从而体现考核的全方位、统一性、独立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

2.4 形成《职业道德与法律》考核评价结果分析与报告

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最终为了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考核评价结果不仅反映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更应体现评价目标的实现与否。通过准确全面分析与报告考核评价结果,鉴定德育评价质量,减少德育评价存在的负面效应,纠正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德育评价的教育功能。

3 结束语

本研究力求从实践层面对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模式进行探索,针对不同专业制定《职业道德与法律》评价标准,以项目式德育实践活动为重点考察学生综合素养,结合卷面考评、师生平时观察、家长评价反馈、企业专家评价和相关资料记载等考核方式,构建学校、学生、家庭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网络体系,并通过准确全面分析、报告考核评价结果,鉴定德育评价质量,最终实现考核评价的教育和检验功能。

【参考文献】

篇3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的死记硬背,不能够有效地和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和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一起讲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分析。很少针对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进行专门的授课。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没有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说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道德和一般的个人道德品质混淆在一起,不能分别两者之间的差别。

二、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教育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学科本位主义,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如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等已成为教育学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学生终生发展。”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化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将来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发展理论创新的能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定位为:“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服务应用,促进发展。”教育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承载着提高学生教育素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生能力的任务。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传统学前教育教学中,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就是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学习概念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日常教学中一些重点并没有长久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从改变教学和考核模式入手,构建“全程式、多元化、现场化”的新型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而针对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一)入学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入学教育中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分解、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校四年中的主要课程的方向和内容,初步设定将来的就职方向,树立最初的就职理想。让学生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热爱并向往自己的专业。并且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伟大,增加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启发学生从心底里热爱这份事业。

(二)心境教育

通过分析不同文件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不难看出,热爱的儿童、爱护儿童是我们职业道德的核心。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发现班内每个孩子的优点,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儿童和热爱儿童。

(三)承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相较于其他的毕业生有很大优势,通过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本职业作出承诺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助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将我们工作的对象置于我们职业生活的首位。虽然有时我们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上班,但对我们选择的职业要有职业的坚守。

(四)理论结合实践教育

鼓励学生利用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一线,设身处地地像一线优秀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可以到幼儿园参加园内组织的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活动,体会职业道德教育的真谛。

(五)专题报告会教育

请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校做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报告会。可以请专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爱护孩子,如何尊重家长,如何支持幼儿的发展。真正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处教育契机中。

四、教育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与服务方向以及本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完美结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想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见改革坚持到底,改革非朝夕间即可完成,更不是游走在纸上的文字,想要颠覆从前的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打破曾经的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和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比例,全方位、立体地打造专业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梯度性、全方位性。

篇4

管理会计本身作用的重要性因素虽然现阶段管理会计作用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但是管理会计作用的重要性却始终是客观存在的。

进行经营控制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某个部门或是某个环节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如将原料或购买的配件加工成成品、为客户提供服务等过程)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在某一作业活动完成后,将跟踪监视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得出已完成作业活动的效率和质量等管理会计信息,并向雇员和他们的管理者提供这些信息,从而达到控制和改善操作的目的,使以后的同类作业活动能够完成得更高效、更有质量。

进行产品成本和客户成本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是指管理会计能够将设计和生产产品或进行服务的作业活动的成本进行计算,并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上的过程。管理会计进行产品成本计算,能够得出生产产品时在各个环节成本的分配情况,从而反映出成本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与预期相同。而客户成本计算是指将推广、销售、分发和管理费用计算到每个客户上的过程。管理会计进行客户成本计算可以得出为每个客户服务的成本,进而可以为以后管理者进行客户成本合理分配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进行产品成本和客户成本的计算,管理会计可以在成本分配方面提供真实反映成本在各个方面分配比例的信息,为决策者以后进行成本的合理分配提供有力的依据。

进行管理控制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还包括管理控制,即对有关管理者和经营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管理会计在这方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确立严格的考核措施,将反映管理目标和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管理及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正确考核管理者和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对于操作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预期有差距的,能够促使管理者在以后进行这方面管理时加以改进,而对于符合预期的,可以鼓励管理者继续发扬其优点长处。

进行战略控制管理会计能够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提供整个公司的竞争业绩方面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财务方面的,也包括在满足客户需要方面的。管理会计提供的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最高层管理者合理地进行公司整体宏观决策,使整个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按着预期目标和方向行进,从而不至于偏离正轨。总的来说,管理会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为企业内部的各个层次的从业人员和管理者、各种不同部门,乃至大大小小的生产环节提供他们各自需求的信息,从而为企业优化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提供有力的帮助,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能,并且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企业更需要先进的以对内管理为主的管理会计。因此,为保证管理会计职能的良好发挥,加强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因素

现阶段管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由于管理会计起步较晚,并且发展时期较短等原因,使得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较少,而且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没有一套完备的管理会计体系,最终造成现阶段管理会计人员观念普遍陈旧,管理会计知识浅薄,业务水平与能力较低,大多数的管理会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真正正规的专业培训,在管理会计职能发挥方面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是,许多管理会计人员却安于现状,学习热情低下,不思进取,滥竽充数,甚至不知道管理会计的职能。因此,现阶段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差,业务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已成为普遍现象。

易受不同层次从业人员利诱威逼,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管理会计信息被用在控制以及业绩考核方面的时候,可以突出反映出企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而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都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得企事业单位中的各种从业人员想方设法使与其有关的产品、客户或生产线在管理会计报告中显得比实际上更加有利可图,例如,部门经理希望误报信息,以便使没有效率的过程或是大量的多余生产能力的存在不会在管理会计报告中显示出来。此外,其他高管人员希望管理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按其自身意愿显示,从而获得奖金与晋升机会等。于是,他们就都会通过各种方法来笼络管理会计人员,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身的利益。因此,管理会计人员会受到来自不同层次的利益诱惑或是压力,最终使得部分会计人员违背操守,弄虚作假,而这样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是时有发生的。

为图个人安逸,懒散做事由于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是对内的,管理会计并不像财务会计一样受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约束,并且信息的制定是偏向于主观、判断性质的,信息的准确度要求没有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度要求高,这就使得管理会计人员自身发挥的空间较大。而就目前来说,许多管理会计人员恰恰抓住这些方面,为追求个人安逸舒服,做事不认真,散漫成性,在工作方面不能做到尽职尽责,不能准确反映会计信息。

进行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法建议

依据目前整体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并针对管理会计行业的自身特点,特提出以下加强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法建议。

净化企业道德环境,创造高道德标准的企业文化由于管理会计工作不同于财务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主体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层次(即把企业等组织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对这个唯一的主体进行资产评估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集中反映与概括说明,并不涉及局部的具体问题),而管理会计是多层次的,它不但可以将企业等组织作为主体,还可以把企业等组织内部的局部或者个别部门作为工作主体,甚至可以将某一个工作环节作为工作主体,对这些主体的日常经济活动等进行控制、评价以及考核,会涉及局部的具体问题。因此,在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由于管理会计工作主体的多层次性而可能引发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因素的多样性,不同于财务会计主要受到来自上级和自身的影响,管理会计是受到上下级以及自身共同影响的。当管理会计人员看到其他同事、上级或组织的领导者进行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活动时,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感到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和认可的。此外,当其他层次的从业人员为达自己的目的而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利诱威逼时,面对各种压力,即使有很强定力的管理会计人员也是不能抵挡的。因此,净化企业道德环境,创造高道德标准的企业文化对进行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明确阐述每个职位的道德责任,并将雇员的职业道德表现明确列为业绩审查的一部分。培训雇员,使其掌握足够的知识确认可能遇到的道德困境,并学习如何处理。确定一套及时、严格、标准统一的处理违反职业道德准则的方法。确认雇员可以做出道德决策,或报告违反道德准则的地方,不必担心组织内上级、下属或是同级的报复。企业可以在加强企业内部道德控制系统的同时,围绕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这一核心目标,对贿赂管理会计人员或是威逼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弄虚作假的从业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教育,为管理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也可以提供一个秘密交流渠道,使管理会计可以直接向总裁、首席运营官等高层管理者报告他人对自己的利诱威逼,而不必担心遭到报复等。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管理会计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要靠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只有加强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管理会计人员树立诚信等职业道德观念,有坚定的个人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他们从心理上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的认识,使其不至于“随波逐流”;也只有从整体上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最终才能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管理会计在校生和社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从初学阶段抓起,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完善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目前来说,虽然财政部会计司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也就是再教育办法有规定,即不完成每年规定的专业学时教育,会计证不得年检,但是后续教育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如网上再教育),极易造成会计人员不需做到真正再教育就蒙混过关的现象。③加强对单位会计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管理会计人员所从属的上司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管理会计人员,表现在其所领导的管理会计人员效仿其威逼命令下级管理会计人员。因此,培养管理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加强单位会计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加强责任部门对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管由于管理会计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可以从多种途径、渠道获得信息,所以其造假的隐蔽性较好,不容易发现,这就要求责任部门在监管力度和方法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正面的监管固不可少。虽然管理会计造假行为隐蔽,但是假信息总会有破绽。责任部门可以依据管理会计在其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中所用的数据和方法进行重新的整理和计算,从而可以验证管理会计信息是否属实。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使用监听装置和监视装置来实现对管理会计的监督。其次,实施侧面监管。责任部门可以秘密安插一些人手对管理会计行为进行侧面监控,随时提供具体的支持,并提供相应的秘密通道,使其可以直接报告管理会计违反道德准则的地方,同时为报告者保密。

篇5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道德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在其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标准,它是社会职业道德在独立审计领域的具体化。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方面不达标,严重忽视了查找上市公司舞弊的职责.例如,担任‘红光实业”1996年年报审计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过失,甚至没有对一些重大的应收账款进行必要的函证,也没有对公司的主要的存货进行必要的盘点;“大庆联谊”1997年年报虚增利润2800多万元,募集资金没有按上市公告书说明的投向使用,“哈尔滨会计师事务所”在年审中未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第二是职业品德及职业纪律方面达不到标准,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对上市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例如,“沈阳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东北药”1996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违反国家财务规定,将亏损虚报为盈利1995万元,但该事务所对上述虚假陈述予以掩盖,出具了含严重虚假内容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st黎明”采用大量的虚假销售,假签购销合同等手段将1999年实际亏损3448万,谎报为盈利5231万元,‘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却为该公司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的成因

(一)注册会计师缺少格守职业道德的外部压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出于逐步确立和完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欠规范,社会公众对报表的利用程度不高,.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要求不高,注册会计师缺少格守职业道德的外部压力。《上海证券报》1999年2月对投资者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58%的被调查者认为股价与企业业绩关系不大.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与投机并存,而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多,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投资者不多。会计信息到底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涨,因为这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因此,注册会计师格守职业道德的压力无形中减轻了许多.

(二)注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外界对会计职业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会计职业界本身的专业水平却提升缓慢,从而导致会计职业界整体供求矛盾突出,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暴薄无遗.

1.注册会计师考核制留下后遗症.应该讲,现在会计职业界胜任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历史渊源,那就是在1991全国开始第一次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以前,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是通过考核而不是考试取得的。由于当时考核的标准弹性较大,偏重于工作经历和年资要求,而且考核的主体是各地方财政部门,他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甚了解,各地方的考核标准也不甚统一,这使得早期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的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这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发展留下了不少隐患,如年龄结构偏老,知识结构陈旧,对许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型业务无法胜任等。

2.注册会计师考试较为宽松.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美国规定只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才可以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且要有会计、商法、经济学等相应学科的学分,从2000年开始各州会计委员会拟将考生报考学分要求从120学分提高到150学分,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已将考生的学历要求提高到了硕士研究生水平.相比这下,我国现实规定要求实在太低,只要专科毕业,不论其所学专业,也不论其是否系统学习过会计课程都可以报考,这样很难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我国目前取得收稿日期:2002一07·08总第269期王宏宇: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途径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连中专学校或专科学校都没有上过,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更谈不上对会计和审计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这样的人员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资格后很难胜任工作。

(三)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不够“琼民源”案可谓手段恶劣、影响严重,然而对涉案中介机构的处罚却是:对“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处以警告,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暂停签字会计师3年的证券业务资格。“红光”造假案件是近年来证券市场上影响极坏的又一个重大案例。证监会界定的该公司的涉案结果是:编造虚假利润、编取上市资格、隐瞒重大事项、挪用募集资金买卖股票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参与造假行为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人员受到的处罚是:没收非法所得30万元,并罚款60万元;暂停该所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认定相关签字人员为证券市场永久禁人者。笔者认为,对中介机构的处罚与其带来的危害相比来说,对他们的处理实在太轻。现行制度下,造假被发现的机率还不大。因此,从收益与风险对比的巨大反差来看,注册会计师们敢于以赌博的心态来造假,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注册会计师有意或无意地为上市公司出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已经使得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已经失去了信誉。注册会计师要想取信于社会公众,维护职业信誉,有效督促注册会计师自觉履行服务于社会公众的职业责任,促进其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使其有效发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为注册会计师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1.规范会计市场的运作。规范会计市场的运作,努力消除行政干预和地方垄断主义,使注册会计师真正具有独立性。这样会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自然减少,被审单位购买会计行为也将灭失,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的利益驱动也将不存在。

2.在全社会范围内宜传诚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如果全社会都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人人以诚信为本,注册会计师也不会愿意成为众矢之的的。其实我国有许多优秀注册会计师,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但也有一部分“中间者”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职业道德基石动摇,随波逐流,最终走向拜金主义的歧途。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在作怪。3.宣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以职业道德观与行为的影响,使其逐步深人注册会计师的思想

--> 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认识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宜传教育的手段除了报纸、电台、电视以外,还可以采用公益广告、城市塑像、组团宣传等方式进行,而且应以正面宣传为主,但要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以理服人。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1.提高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应逐步提高注册会计师报考条件,规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才能报考。因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相对来说素质较高,系统学习过各类基础课程,计算机英语基础知识都具备,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应该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把好注册会计师人门关,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将素质低的人员拦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大门外。笔者认为应该实行分级考试制度;适当增加考试内容;调整考试难度;配套增加注册会计师后继教育考试。

(三)加大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其向证券交易委员监会或国家审计署负责,并有权处罚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和违规会计师。对影响重大的案件,应进一步提交司法处理。违规案件的处罚力度应加大,绝不纵容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确保监督与制裁机制的良性运作。

四、结束语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已逐步走向规范运作的轨道,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认定制度不断完善,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能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l]于玉苗.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cl.中国会计教授加00年会论文.

[2〕李勇.会计毕业论文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闭.注册会计师,2000,(1).

[3]张立民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j].注册会计师,2000,(2).

[4]郭照敏.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j].注册会计师,2000,(8).

篇6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在教学中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的小结。

1 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在统计领域的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比如有针对性地选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因虚报、瞒报、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而被绳之以法的事例,告诫学生统计必须遵守《统计法》,它是每个统计人的职责和义务。同样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纪守法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表明统计是服务于社会的,要赢得统计客体的支持和赞誉,统计人必须做到严守国家、企业、个人的秘密,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孕育德性的基础;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建立一个公正有效、有序运行体系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国民经济的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识我祖国,爱我中华”。

2 利用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使用小案例教学法与行为教学法,结合具体情景,教给学生体现职业素质的具体方法,制定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社会与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和道德方面的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上网、看电视、看报纸杂志,去国美电器,去菜市场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查阅及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一个社会调查活动项目为中心,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2.1 分组准备阶段

向学生阐述考评方法、步骤,列出各步骤完成的时间表,让每位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推选出小组长,拟定调查课题,申报课题,确定调查范围,写出调查方案。

2.2 分组调查阶段

每个小组根据本组课题查阅资料,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打印并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调查进程,当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问题时,及时进行点拔。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动手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责任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

2.3 分组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各组对问卷汇总整理,画出整理表,撰写调查报告提纲,应用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撰写调查报告并打印,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2.4 学生讲解阶段

这是一个知识的主流反馈阶段,各组制作口头报告PPT,主要针对各组调查报告进行陈述和归纳,把调查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制作口头报告PPT,以恰当的形式传达给其他同学,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5 交流心得体会阶段

小组间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选出调查报告优秀小组到各班汇报,各班互相学习。

2.6 教师评价阶段

上述五个阶段每一步骤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学习成果,教师给出相应阶段的分数,即最后每一组的档案袋中有五项内容。在小组合作考核教学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考核所追求一种境界,小组成员间的使命互助活动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合作学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存在竞争,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成绩既是个人成绩又是小组成绩,各小组既是调查者也是被调查者,小组之间也要互帮互助,把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考试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某一小组或某一人有一点一滴进步时,教师和小组成员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从而发挥合作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7 体会与收获

学生选择的调查课题内容广泛,有中职生的学习态度、理财观、人际交往、礼貌礼仪、职业生涯规划、技能训练、安全消防知识、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是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行为的检查与反思过程,同时是对小组长领导能力的检验过程,在调查报告中,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育活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小组口号也有创意,有“让微笑充满校园,自信从我们开始!”充分展示了当代中职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篇7

一、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我国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由此而引起会计职业关系愈加复杂,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实中会计工作却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各方的信息需求,其重要根源就在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性质了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我国经济成份丰富且复杂,经济业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及人事关系都比过去更为复杂化。为了适应复杂的经济生活日益频繁交往的人际关系,调整好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2.树立会计行业良好形象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从根本上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与我国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也有直接关系。还关系到会计行为的规范程度,更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少数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营私舞弊、铺张浪费,严重损害了会计这一职业的形象,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会计行业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服务于社会,树立整个企业的良好形象。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和会计工作质量的需要。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提供的,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经济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真实反应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才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如果会计数据失真,会计数据就成为虚假报告,这不仅影响到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而且还会造成更坏的影响。因此,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水平势在必行。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从学校教育做起。人们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严格的教育培训慢慢形成的。目前,很多的会计人员都是从各类各级院校学习后,才走上工作岗位的。在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并且重视该专业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财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灌输社会道德准则与规范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将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潜意识中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2.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法制就是必须建立健全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严格执行。随着我国新的《会计法》颁布实施后,又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但是我国现有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与完善。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失真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严格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大会计工作的执法力度,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法乱纪问题,必须严肃查处,依法给予处罚,绝不能姑息。

3.会计行为环境净化。会计人员不仅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整个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财会人员道德理念的形成与巩固,社会的各种不良因素会严重影响和干扰他们的职业道德。会计管理机构和主管部门对那些打击报复和干扰会计工作者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惩处,以解决会计人员被打击报复的后顾之忧。只有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才能使财会人员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4.严格会计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对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实力。可以以年度为考核周期,对考核成绩优秀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能力或职业道德达不到要求的进行筛选,考核结果分别由会计人员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建立会计从业资格档案。为今后挖掘人才潜力,逐步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择优上岗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财会管理工作整体水平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总而言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配合。改善社会经济环境,构建科学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就必须加强我国会计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道德约束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杰.谈谈会计工作中的道德问题[J],论会计自律机制,2002.02.

[2]陈汉文.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师定期考核是指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组织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进行的考核。

第三条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医师,其定期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定期考核应当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五条医师定期考核分为执业医师考核和执业助理医师考核。考核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

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

第六条卫生部主管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其负责注册的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

第二章考核机构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者医疗卫生行业、学术组织(以下统称考核机构)承担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一)设有100张以上床位的医疗机构;

(二)医师人数在50人以上的预防、保健机构;

(三)具有健全组织机构的医疗卫生行业、学术组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布受委托的考核机构名单,并逐级上报至卫生部备案。

第八条考核机构负责医师定期考核的组织、实施和考核结果评定,并向委托其承担考核任务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考核工作情况及医师考核结果。

第九条考核机构应当成立专门的考核委员会,负责拟定医师考核工作制度,对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保证考核工作规范进行。考核委员会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医疗卫生管理人员组成。

第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委托的考核机构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进行监督,并可以对考核机构的考核结果进行抽查核实。

第三章考核方式及管理

第十一条医师定期考核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考核机构复核。

第十二条考核机构应当于定期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要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

考核机构可以委托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通知本机构的医师。

第十三条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要求对执业注册地点在本机构的医师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评定意见,并于业务水平测评日前30日将评定意见报考核机构。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本机构医师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应当与医师年度考核情况相衔接。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规定建立健全医德考评制度,作为对本机构医师进行职业道德评定的依据。

第十四条考核机构应当先对报送的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参加定期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并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业务水平测评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形式:

(一)个人述职;

(二)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考核或考试以及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

(三)对其本人书写的医学文书的检查;

(四)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

(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形式。

第十五条考核机构综合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评定意见及业务水平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并于定期考核工作结束后30日内将医师考核结果报委托其考核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书面通知被考核医师及其所在机构。

第十六条医师认为考核机构的考核人员与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考核客观公正的,可以在考核前向考核机构申请回避。理由正当的,考核机构应当予以同意。

考核机构的考核人员与接受考核的医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第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向考核机构提供参加考核医师考核周期内的行政处罚情况。

第十八条在考核周期内,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或者有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应当提前进行考核。

需提前进行考核的医师,由其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向考核机构报告。

第四章执业记录与考核程序

第十九条国家实行医师行为记录制度。医师行为记录分为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良好行为记录应当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的奖励、表彰、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取得的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应当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和诊疗规范常规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的医疗事故等。

医师行为记录作为医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条医师定期考核程序分为一般程序与简宜程序。一般程序为按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进行的考核。简宜程序为本人书写述职报告,执业注册所在机构签署意见,报考核机构审核。

第二十一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医师定期考核执行简宜程序:

(一)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

(二)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其他医师定期考核按照一般程序进行。

第五章考核结果

第二十二条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

第二十三条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可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考核时仅考核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

第二十四条被考核医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考核结果之日起30日内,向考核机构提出复核申请。考核机构应当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医师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书面通知医师本人。

第二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考核结果记入《医师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并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

第二十六条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由考核机构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允许其继续执业,但该医师在本考核周期内不得评优和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机构应当认定为考核不合格:

(一)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

(二)未经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在注册地点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进行执业活动的;

(三)跨执业类别进行执业活动的;

(四)代他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五)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六)索要或者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其工作人员给予的回扣、提成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七)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者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者提成的;

(八)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的;

(九)未按照规定执行医院感染控制任务,未有效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造成疾病传播、流行的;

(十)故意泄漏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十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师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报告、调查、处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二)考核周期内,有一次以上医德考评结果为医德较差的;

(十三)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或者扰乱考核秩序的;

(十四)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被行政处罚的。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不按照本办法对执业注册地点在本机构的医师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或者弄虚作假,以及不配合医师定期考核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经责令仍不改正的,对该机构及其主要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九条考核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两个考核周期以上的考核机构资格。

(一)不履行考核职责或者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

(二)在考核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三)在考核过程中显失公平的;

(四)考核人员索要或者收受被考核医师及其所在机构财物的;

(五)拒绝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或者抽查核实的;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考核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弄虚作假、、、,按《执业医师法》第四十二条处理。

第三十一条医师以贿赂或欺骗手段取得考核结果的,应当取消其考核结果,并判定为该考核周期考核不合格。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医师的考核工作由核准该医疗机构执业的卫生或中医药行政部门委托符合条件的考核机构按照本办法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所称业务水平包括医师掌握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应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本办法所称工作成绩包括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一定阶段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政府指令性工作的情况。

本办法所称职业道德包括医师执业中坚持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以及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状况等。

第三十四条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医师的考核还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

篇9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以及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全社会会计队伍的状况,则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整个会计事业的发展。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随着人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逐步确立,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和素质正在不断提高。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比较突出。

第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人为地制造了大量会计舞弊案件。

第二,追求私利监守自盗。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物质利益诱惑,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一些人不顾道德约束,伪造、变造、隐秘、毁损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注册会计师违背审计准则。一些注册会计师出于行业竞争压力或受利益驱动,在从事审计签证服务时不能坚持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与企业串通进行会计造假,并为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虚假审计报告,严重误导了报表使用者。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难以胜任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的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备。目前我国仅有适用于注册会计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而无适用于其他会计人员的具体职业道德准则,一些职业道德要求只是散见于各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中,会计正常教育和继续教育尚无足够的职业道德内容,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第二,缺乏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会计人员的工作的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应聘人员“熟悉各种税法和服务技巧,能够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益”,还有一些领导为了其政绩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一旦违背其旨意,会计人员则面临下岗的困境。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第三,会计法律和体制不够完善。现行《会计法》中虽然明确了会计违法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及应追究的刑事责任,但对会计违法人员所应承担的法律制裁处罚力度不够,并且难以量化。现行会计机构的设置和领导体制还不完全具备会计人员监督管理者当局所必需的独立性,而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同样不具备独立性,因此难以对企业以及企业领导进行有效监督。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一,确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首先,从根本上杜绝单位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使会计人员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可以独立执业,这是会计人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供信息的前提。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包括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各种法律、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利于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是否失范提供法律依据。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及约束力,这样才能有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

第二,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在一个道德意识浅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为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不是仅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要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第三,完善监督机制、自律机制与评价机制。会计监督机制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体系。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是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义务中形成的一种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是以职业良心为核心的道德自律,应该逐步建立、健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并开展职业道德自律情况专项检查。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指社会和他人对会计人员及其工作活动过程中遵循职业道德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形式有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具体可采用考核评定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毛志宏.高级会计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叶陈刚,程新生,吕斐适等.会计伦理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10

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在其职业实践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高职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探索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以期不断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1.职业道德认知水平高,自律性不高

笔者发现几乎所有高职学生都充分认可职业道德的价值,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肯定。据统计,90%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对今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反映了学生普遍具有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潜在需求。但是,高职学生在充分肯定职业道德重要性的同时,却存在着自由散漫,上课、实训中迟到、早退、不遵守纪律等自律意识不高的现象。

2.就业动机复杂,缺乏对一线工作认同感

调查显示,近2%的学生认为从业的主要动机是“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8%的学生从业动机是“对社会贡献大”,35%的学生把“工作稳定与否”、40%的学生把“收入高、福利好”、25%的学生把“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作为自己择业的首先条件,仅有58%的学生甘愿选择在一线工作。学生们对一线工作的认同感不高,往往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场所极为关注,待遇高、收入稳定、工作环境好是学生的共同愿望。

3.敬业精神欠缺,功利主义明显

在敬业精神方面,有些学生认为新时期“敬业”不一定要爱岗,也有的学生认为“爱岗敬业”是有条件的。有些学生在实习中,对工作缺乏奉献精神,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及“工作没有做完,在没奖金的情况下,是否愿意无偿加班”,23%的学生选择了加班,64%的学生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3%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可见,当前部分高职学生奉献意识弱化,过于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功利主义倾向十分明显。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

许多高职院校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而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上的投入不够。不少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尽快上岗极力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安排专业课程,德育课的时间和空间被大大压缩。另外,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而职业道德教育的经费较少。财力保障是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经费的短缺必然影响到效果。

2.职业道德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中,强调职业道德是个人应该遵守、服从的一种规范,忽视个人在职业道德中的能动性发挥。具体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便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很难将所学的职业道德迁移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能将职业道德形成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心理结构。

3.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完整

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方案,仅停留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简单层面上。而教材体系又过于宽泛,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教材内容缺乏生动性和震撼力,导致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的思想困惑不能及时在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体系中反映出来,造成学生对教学的不满意;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教学过程中互动性不足,大部分教师依然把灌输作为学生掌握理论的唯一途径等等。现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内容显得薄弱,与社会的要求乃至高职生的实际需要都存在距离。

4.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缺陷: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完整,评价标准不够客观,使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力度和效果上得不到保证。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优秀,而走上社会后职业道德状况不佳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院校应当按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经费投入,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保障。高职院校的广大干部、德育工作者、教职员工都要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各方面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综合施教,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格局。

2.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居于中心地位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而是将对职业道德框框的服从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不应再让学生盲目接受和无条件地服从,而应让学生从认知能力、价值选择、价值评价上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决策能力。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把握学生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认可教育目标,对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化为自觉自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成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准确把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高职院校要结合时代特征、社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现实性的原则,在以下方面准确把握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重心:加强以“服务于第一线”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观念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于一线岗位的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精神,明确职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加强以“吃苦耐劳、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忍耐性和拼搏进取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规范教育,使学生珍惜、热爱自己的职业,立足本职,忠于职守,讲究诚信;加强以“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纪律教育,教育学生加强自我修养,把外在的职业纪律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并融化于心灵之中;加强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情操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服务观念,树立奉献意识,全心全意为社会做贡献。

4.改进职业道德教学模式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的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不可或缺,但是,要发挥“两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必须注重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案例教学,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及职业角色特点,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和职业场景,运用大量的案例为学生讲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发生的有关职业道德的事实;组织课堂讨论,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讨论来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使学生认识将要从事职业的道德规范,提前接触以后工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

5.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首先,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渗透”意识,并从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给予贯彻落实,共同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

其次,加强实践环节的职业道德教育。安排或聘请实训(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训(实习)。在实践中,让学生担任一定岗位的工作,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以“怎样才是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为题的职业道德实践报告,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职业教育。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通过组织演讲、征文、社会实践、实习和职业指导与咨询等方式,让学生认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反思自己在职业道德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品质和技能,通过社会调查、岗位见习、科学文化服务、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邀请社会各行业,特别是学生将来从事的相关行业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优秀毕业生、优秀教师到学校给大学生作报告或讲座,用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染和激励学生。

6.建立职业道德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首先,改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考核方法。把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理论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在考核方法上可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主观卷与客观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同时可以辅之以论文答辩、专题演讲等考评手段,成绩评定以分数和等级相结合;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读书研讨、外出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在评估方法上,可以通过谈话法、观察法、评议法等,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自我测评与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其次,拓宽职业道德评价途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应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如学生在寒暑假里的社会活动、社会调查、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等都应成为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评价也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学生、家长、社区、实习单位也应对其做出评价,并且成为学生职业道德评价的一部分。

再次,重视考核评价的结果。为了增加考核评价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结果要与高职学生的实际利益挂钩。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考核评定成绩,可以直接与各类奖惩如评定奖学金、先进个人等相联系,也可以与就业推荐挂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8.

篇11

二是对学生的热爱,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对待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以及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特别强调要关爱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从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为此,也获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就是热爱儿童。”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热爱儿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三是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师范生在校期间,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否打好职业道德品质基础,特别是能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关键在于师范生是否具有教师职业意识,这将关系到以后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成败。

二、教育学课程实施师德教育的途径

(一)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知识教学,渗透师德意识教育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师德教育内容和资源,需要认真挖掘和提炼,从而使这些内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注重绪论课教学,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一节绪论课,要求师范生转换角色,用准教师的心理与姿态来学习这门课程,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这样拉近了师范生与教师职业之间的距离,使师范生无论是学习教材理论还是讨论问题,都意识到自己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局内人”。2.选择教材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实施师德教育。在学习《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个体功能》章节内容时,要从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的角度来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学习《教师与学生》与《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章节内容时,要让师范生明确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职业角色,了解学生生活的特点,学生的失范行为等方面知识。通过系统知识的教学,使师范生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提高师德认识,而这些知识本身就是师德教育的内容。实际上,教育学教材的每一章内容都蕴涵着一定的师德教育内容,需要授课教师给以足够的重视,善于挖掘和运用。3.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删减与拓展。目前,在众多《教育学》教材中,真正适合专科层次、适合本校师范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教材却并不多。内蒙古师范大学近年来一直使用“十二所师范院校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这本教材突出的特点是理论性、学术性比较强,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依据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制定了教学计划,对选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重组、删减、拓展。如,对教学章节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学习完《教师与学生》一章后,接着学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一章,以保证教学内容按教师、学生、学校的顺序依次呈现,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师范生接受的心理顺序,有利于师德教育的渗透。再如,对《课程》一章的内容进行重组,压缩理论部分,增加、拓展有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使课程部分既容易让师范生接受,又让师范生体会到课程与教师职业的相关性。拓展《德育》部分内容,让师范生在领略德育教育规律的同时,又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和激发师德情感改革教学方法是教育学精品课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依据师范类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本校“应用性”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要突出“实践教学”,即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师范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做”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一方面,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师范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要让师范生产生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感。1.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每堂课都要求1—2名学生针对某一教育热点或焦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再结合他们的观点巧妙地引入新课,不仅提高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师范生关注教育问题、关注师德问题的意识。如,针对某位小学教师往学生脸上刺字这一事件,有目的的组织师范生从多角度(学校、教师、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师范生对师德问题的关注。2.引入典型案例。教育学比较倡导“案例教学”,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注重于理论教授,往往会使师范生形成一种脱离实际、乏味空洞之感,难以接近教师职业。所以教师要注意收集大量案例,供师范生讨论、分析。如陶行知的“三块糖”、魏书生的“写优点”以及中小学优秀教师课例片段等,体验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爱”的情感对于学生成长的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引发师范生的推理和讨论,在一种真切的情感体验中去深思教师职业的深远意义,使师范生走近教师职业,形成职业意识。3.观看教育影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条件,每学期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和师范生共同观看教育影片,创设有关教育情境,让师范生在课上做观后交流。如在《德育》部分教学中,穿插播放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师范生为法国乡村音乐教师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意识到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影片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影片也让师范生明白一个道理:付出了爱,就会收获爱。4.组织模拟教学。如在《课堂教学》部分教学中,为了使师范生学会设计中小学课堂教学并模拟教学,将师范生分成6—8人一个小组,以中小学教材为内容,做课堂教学设计,按要求撰写教案,每个学生都要到微格教室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通过体验教学过程,感受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

(三)通过教育实践,观察、体验教育教学过程,规范师德行为在教育学教学中进行师德培养,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将师德培养的“实践教学”拓展到校外实训和见习等项工作之中。1.设计教育访谈实训项目。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为主题,组织师范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访谈计划,联系中小学,对在岗教师、校长、学生、家长进行现场访谈,写访谈报告,阐述访谈结论。师范生在访谈过程中,近距离接触一线教师,接触中小学生,既锻炼了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又体验到了访谈成功的快乐,增强对教师职业的情感。2.开展教育学课程见习活动。利用不同师范专业建设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条件,在做模拟教学之前,带领师范生到中小学跟班观摩课堂教学,师范生以准教师的身份观察各门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重点记录、评价本专业对应的课程教学,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下与授课教师、中小学生交流,以解决疑惑。见习之后要完成见习报告。师范生对课程见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课上是见习生,课下还能够践行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处处为人师表的同时,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

篇12

(一)委托关系与职业会计师的职责 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现代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系点,由于契约不完备性和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导致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化,而两者的对应便形成了企业制度。契约背后是委托关系,委托关系成立就带来了问题。Sunder认为,企业契约的有效履行需要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大小、参与方式与程度以及履约信息等进行了解,这便需要计量与监督功能介入,对参与者在契约联接体中的要素贡献与权益进行界定和反映,而这正是现代会计的功能所在。在受托责任关系的建立、运行与解除的过程中,委托人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委托人与受托人都能够接受的受托责任度量规则,以检验受托责任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保证受托责任履行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一任务在现代企业主要由会计信息系统来完成,而会计信息的提供主要是由职业会计师来完成的,因此,职业会计师在解决问题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会计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本质泽夫(Zeff,1978)认为“会计信息是有经济后果的。”职业会计师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是考核受托人业绩的依据,还是协调各利益集团关系的凭据,不同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如国外的“南海泡沫案件”、“巴林银行倒闭案”、安然公司案、世通公司案、施乐公司案等;我国的红光案、琼民源案、深原野案、郑百文案等。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给相关的利益集团(个人)带来了灾害性后果,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保证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减少不良会计信息造成的恶性后果,有必要对会计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以保证受托方对外提供真实、公允、完整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提供主要是由职业会计师来完成的,职业会计师在解决问题时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制定会计准则来约束与规范会计行为,实质上就是约束与规范职业会计师的会计行为,其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职业会计师提供的是一种会计服务,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认为,制定会计准则就是为了提高职业会计师所提供会计服务的质量。就职业会计师的工作性质而言,无论内部会计师还是外部会计师,其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性强且无实物形态的会计服务。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及专业性强的特点,直接、明确、量化的标准无法制定,只能通过对提供服务的程序加以约定,间接地实现对其质量的控制、保证与提高。因此,对职业会计师的职业服务提供程序的约束与规范就构成了对职业会计师会计行为的约束。这一约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关于会计服务提供程序的技术方面的约束;二是关于会计服务提供过程中职业会计师与相关利益者交互行为方面的约束。其中,前者作为专业技术,表现为各种专业技术规范,主要是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后者对职业会计师的工作过程(即交互行为)进行约束,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是前者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会计技术规范与会计职业道德共同构成了职业会计师的行为规范。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是确保会计准则能够按照制定者的要求,被会计准则使用者正确使用的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安排。可以认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履行。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人认为职业会计师在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者,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公司负责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替代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政策时行使估计和判断。然而,这种观点只是考虑了问题的表面现象,究其实质,并非如此,正是由于会计准则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难以观察性,才导致了公司聘请专业的职业会计师来代替其生产、提供会计信息。如何生产、提供会计信息,是否受公司负责人的影响或者指使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职业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在任何情况下,职业会计师的主要任务都是向社会提供受托责任信息服务,其职责是保护利益相关者(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职业会计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履行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必然性。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会计师的生命,没有会计职业道德,也就没有职业会计师这个职业。

二、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自我履行与强制履行

(一)自我执行机制 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道德共同构成了职业会计师的行为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准则得以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因而构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核心就是构建会计职业道德履行机制。人是自利的经济人,职业会计师也不例外,由于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机会主义和交易费用等,职业会计师往往有机会主义倾向,会不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做假账,对外提供虚假报告,该行为就是不执行会计准则,也就是不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不执行会计准则与不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其实质都是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为了解决职业会计师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问题,有必要构建一套机制来约束职业会计师的行为。而理性的经济人会在利益与成本之间做出选择,这使得构建一套机制来保障职业会计师自觉地履行会计职业道德、执行会计准则成为可能。

一是行业教育机制。对职业会计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计理论知识(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一方面,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而专业胜任能力是影响职业会计师职业道德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就会计职业道德的性质而言,其是人的一种情感,一种高尚的情操,不是短期培训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经常的、长期的且需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的教育过程。由于职业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稳定而强大的力量,积极的影响和调节职业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因此,进行行

业教育是保障会计准则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私人惩罚机制。基于人的理性,设置一套私人惩罚机制来约束职业会计师的会计行为是可能的。就会计职业道德而言,私人惩罚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1)会计行业自我惩罚机制。对于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职业会计师,包括职业会计师自己故意违背会计准则的造假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自身的贪污、舞弊;以及职业会计师受人指使或授意的造假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两种情况虽然表面上不一样,但其实质相同,结果都是不履行会计职业道德而违背会计准则,因此可采用相同的惩罚措施。首先是由人将其解雇,然后由会计行业自我管制机构对其施以各种惩戒,如罚款、吊销会计师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等,并视违规的严重程度来规定以后多少年或者终身不得再准入会计行业。这种惩罚措施既造成了职业会计师直接的现实损失,如被解雇和罚款;也造成了职业会计师潜在的未来损失,如不得再准入会计行业。(2)创建会计行业“黑名单”机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职业会计师具有区域流动性,为了避免职业会计师在某个地方因造假而遭到惩罚后,又流动到别的地方从事会计工作,可以借鉴金融行业“黑名单”的做法,由会计行业协会创建职业会计师“黑名单”系统,一旦某职业会计师违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就将此信息上传至“黑名单”,该职业会计师会立即声誉扫地,很难再进入会计行业。这种市场声誉效应将会导致职业会计师在未来进入会计行业时的成本增加。而会计“黑名单”对职业会计师也是一种潜在的未来损失。

三是行业激励机制。惩罚与激励往往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惩罚而没有激励,惩罚是不可能发挥其作用的,相反,只会打击人的积极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不仅是对物质利益的需要,还包括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许多精神上的需要。而在实际中,会计行业忽略了职业会计师的精神需要。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只能消除或减少不满情绪,没有激励人的作用。激励因素是起调动积极性作用的,主要为内部因素,如成就感、赏识、责任、提升、发展等。因此,对职业会计师进行激励非常重要。如由行业每年组织对职业会计师的考核评优活动或者举办类似“全国十佳职业会计师”、“全省十佳职业会计师”等评选活动,该评选活动可从两方面进行,即职业会计师的会计理论知识(可通过考试),以及职业会计师从业以来的职业道德履行情况,时间越长越有代表性(可通过考核)。对于评选上的职业会计师应给予重奖,并规定获此殊荣的职业会计师将成为下一年度的国家财务报告审核专家组成员。

(二)强制执行机制 基于人的有限理性,自我执行总是有边界的,因此,构建强制执行机制也非常必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