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13:55: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核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深入贯彻落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为核心,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对历年已脱贫人口全面检视、查缺补漏、固强补弱,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主要目标任务是:
完成2019年底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完成2014年至2019年已脱贫的171户808人贫困人口退出复核检视工作,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信。
及时将因疫、因灾、因病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非建档立卡人口,纳入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进行监测,落实帮扶措施,降低返贫致贫风险。
全面更新完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贫困户、贫困村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全镇脱贫攻坚成效。
二、重点工作
(一)贫困退出验收。对剩余的21户92人贫困人口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工作。原则上,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甘办发〔2018〕50号)中规定的标准、程序和要求,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补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标准和计算周期。2020年度省定退出验收收入标准为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计算周期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
2.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标准。“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的标准不再执行。今年退出的贫困村和历年已退出的贫困村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应降至零。
3.行业部门单项验收工作。各相关行业部门在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的同时,要对照省直行业主管部门最新调整完善的相关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指标解释执行(详见附件1)。年度验收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工作,按照调整完善后的相关标准执行。
4.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管理。对今年上半年新识别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按照标准和程序开展脱贫验收;对下半年因疫、因灾、因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甘脱贫领发〔2020〕16号)明确的标准、程序和要求,纳入监测范围,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返贫致贫。
5.行业部门数据比对。涉及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验收的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比对。退出验收数据,由扶贫部门与教育、发改、住建、水利、交通、民政、人社、卫健、医保、统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进行比对,审核退出验收达标情况;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数据,由扶贫部门与公安、司法、卫健、民政等部门进行比对,审核家庭成员自然变更情况。
(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按照今年贫困退出验收标准,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检视,主要检视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4000元,“两不愁、三保障”有无反弹、是否达标。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复核检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通过进村入户实地查验排摸,检视脱贫成效的真实性;通过更新完善相关信息系统脱贫数据,进行线上线下信息比对,检视脱贫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监测。按照“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标准,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途径,对新发生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予以识别,采集返贫致贫风险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基础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2019年以来识别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跟踪监测,更新完善家庭成员变化情况,了解享受帮扶情况,研判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变化情况,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予以完善和更新。
(四)完善脱贫攻坚数据信息。全面更新完善建档立卡以来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为验收、考核以及脱贫攻坚成效总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1.扶贫对象基础信息。主要采集发生变化的信息。家庭人口自然变更工作原则上以公安户籍为准,对户籍注销、迁出、服刑、失踪、死亡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减少;对户籍迁入、新生儿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增加;对户籍在一起而人员不在一起生活或人员共同生活而户籍不在一起的情况,按照实际居住在同一住宅内,常住或与户主共同生活的成员为准进行增加或减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在校生状况、家庭收入、外出务工等信息进行采录更新;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完善。
2.扶贫主体数据信息。更新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及结对帮扶责任人的职务、电话、帮扶结对时间等相关信息。
3.帮扶措施数据信息。针对扶贫对象享受的帮扶措施,参照行业部门政策落实台账,更新完善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贫困村和贫困县涉及的项目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就业、光伏、创业致富带头人、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兜底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
4.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针对脱贫攻坚普查、国家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核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核查,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修改完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时间安排
2020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从9月初开始,至10月底结束。9月底前,完成未脱贫人口和未退出村的乡、县、市三级退出验收工作。10月20日前,完成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已摘帽县脱贫成果检视工作。10月31日前,完成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贫困村、户退出标注和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帮扶措施等数据采录工作;完成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及数据更新采录工作。贫困退出验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乡村初验(8月27日-9月12日)。各村要严格按照《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和2020年度贫困退出验收标准与程序补充说明开展验收,组织村“两委”、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对照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验收指标,逐村逐户逐项开展测评验收,提出拟退出贫困人口名单,贫困村退出申请,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示后,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非贫困村乡镇包村干部)、拟脱贫户签字后,上报乡镇审核;经乡镇审核公示后,形成初验报告和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由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签字认可后,于9月12日将初验报告及花名册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县级验收,并将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一并报相关行业部门审核。
(二)数据比对(9月13日-9月14日)。涉及贫困退出验收指标的县直行业部门,根据乡镇上报的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安排懂行业政策、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围绕政策落实、退出指标达标情况逐村逐户开展信息比对,确保行业部门数据与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相一致,符合行业政策要求,达到退出标准,并填写部门审核比对意见,出具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的审核报告,于9月14日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直行业部门将审核情况及时反馈至乡镇,乡镇按照行业部门反馈数据进行核实。
(三)县级验收(9月15日-9月19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县级验收组,按照乡镇和部门审核比对确认的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对照验收标准,逐村逐户逐项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对达到退出标准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由乡镇和县级验收组成员在《省贫困户脱贫达标认定书》和《省贫困村退出达标认定书》(县级自验)对应栏签字确认,将验收资料收集汇总后,形成验收报告,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各行业部门要结合数据比对审核和验收认定情况,形成行业部门综合认定报告,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9月19日前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市级抽验(9月20日-9月底)。根据县级贫困退出验收情况,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贫困退出验收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县级验收报告,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申请市上抽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诉权是公民在诉讼上享有的基本权利,《婚姻法》规定了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因此,提讼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权利,但当事人必须谨慎地行使这项权利,也就是说当事人离婚,并不意味着婚姻如何解除的问题,而只是通过当事人提讼,可以反映出这个家庭是有问题的,是有矛盾的,而当事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他们和好的障碍,有问题就要解决,然而如何解决,是否一定要通过家庭解体即离婚才能解决,亦即离婚是否是解决家庭问题的唯一有效方式,需要当事人慎重老虑,因为解决家庭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解决方式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正确的解决方式应该是:双方先冷静下来,把双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摆出来,看存在哪些问题,剖析一下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谁身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当事人在这些问题上去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多反省反省自己,多剖析一下自己,多做些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后要多注重加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夫妻间的矛盾就有缓解和消除的可能。引导当事人认识一个和睦、稳定的家庭须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等的基础之上,这些基础一个缺失就会动摇家庭的稳固。因此,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当事人就应该在哪个环节上多做努力,以妥善消化矛盾,如果遇到问题不是积极地去面对存在的问题,一出现矛盾就上升到离婚,是一个极端的做法,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离婚可能面临的问题
离婚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家庭问题,容不得半点草率,如当事人坚持离婚,应引导当事人对下述三个问题是否确已做了慎重的老虎。
1、当事人自身应老虑的问题
就当事人自身而言,如双方选择了离婚,离弃后不排除双方以后再重新组建家庭的可能,有的当事人可能会说离婚后自己单独去生活,其实这是回避生活中矛盾的想法。生活中独身家庭有矛盾是回避不了的。从科学的角度讲,有配偶的人较独身者长寿,因为有个生活伴侣,生活中也就有了感情交流和宣泄的对象,不会受寂寞和孤独困扰,因此更多的人会选择重组建家庭。然而离异后再选择,已是通常所说的“二婚”,有过一次婚变即有了“二婚”这个名份,有重新选择时,其选择面较初婚者而言应是窄了许多,因此可能会有许多的困难。同时,通过大量离婚案件的审理,我们发现一个基本的规律性问题:婚姻的稳定程度是随着原婚、二婚、三婚等依次递减的,而矛盾是递增的,解决问题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的,也就是说,相比较而言,原婚家庭里出现的问题是最容易消化的,如果原婚里的问题当事人不愿去面对和解决,很难想象以后如遇到比原婚里问题多的多的问题,解决难度更大的问题,当事人会有加倍的勇气去面对和解决吗?因此,如果新组建的家庭再发生问题怎么办?而有的当事人就由于缺乏慎重,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以致在婚姻问题上步入了离了再结,结了再离的恶性循环之中。
2、关于子女问题也是需要当事人摆在重要位置上考虑的问题
当事人生育子女,就有义务将子女抚养成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稳定、健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当事人如选择离异,将打破一种原有的基于相对稳定而产生的平衡,而是否有必要打破这种平衡,则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决定,子女却无从选择,但基于当事人选择的后果受影响最大的却是子女。因为当事人如选择和好,受益最大的是子女,而相反,受伤害最严重的同样是子女,子女以后将生活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里,由于当事人作为成年人已经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作为其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往往缺乏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偏见使这些离婚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僻、自卑、内向、不合群,出现人格障碍,甚至违法犯罪等,这就是由于当事人离婚所给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我们现实中有些父母往往只注重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好象物质方面的吃、穿、用满足于孩子的要求就是尽到了父母应有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注重对孩子精神因素的培养,殊不知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精神方面的引导、抚慰甚至对其以后的成长要起到更大的决定作用,如果当事人想抹去子女因父母选择分手而流下的行行热泪,或许多少可以触动一下其父母即双方当事人的理智的神经,激发父母一点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必要时也需要父母为子女在个人问题上作些牺牲,其价值则在于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庭。
二、突出规模经营,精心谋划布局,整村整乡地“扩”
规模扩张是果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我们依托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在全市确定了西部葫芦河流域、东部泾河流域和南部阴湿山区三个果品优势产区,把适宜发展果业的85个乡镇作为重点,按照块上突破、带上延伸、区域规模发展、整村整乡推进的要求,调整结构,合理规划,狠抓硬推,梯次发展,联村跨乡连片规模栽植。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每年从上年开始,及早谋划,合理倒茬,做好苗木和栽植地块的准备,当年春秋两季在全市组织开展果园新植大会战,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栽植标准、统一核查验收,坚持大苗大坑、大肥大水栽植,套杆覆膜,栽植一片成活一片,果园面积迅速扩张。尤其近几年,全市每年都以20万亩的新植速度发展,栽植区域由川塬地向山台区延伸,栽植规模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拓展,栽植苗木由大调大运向自繁自育良种、授粉树合理配置转变,栽植工程由简单粗放向水电路配套、科学建园方向迈进,初步实现了葫芦河、李店河、水洛河流域和国道312线苹果适宜区全覆盖,全市果园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29.2%,栽植乡镇由原来的43个发展到目前的69个,建成果树万亩乡镇54个,千亩以上果树专业村447个,农民人均果园面积0.85亩,从事果业生产的农民27.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4%以上。果产业发展较快的县,近四年每年新植苹果10万亩,全县果园面积已达到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户均8亩、人均1.7亩,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350元以上。
三、依托科技支撑,主攻质量效益,坚持不懈地“管”
质量管理是提升果产业效益的关键措施。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初步走出了科技支撑、规范管理、绿色高效的果园管理路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操作规程。在果园管理上。市上制定了“金果”11项果品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坚持一栽就管,常年抓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优果工程,主攻果品质量效益。全市多次组织开展“果园建设管理年”活动,每年集中实施春夏秋冬四大果园管理战役,全面落实幼园“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全拉严管、四年挂果、五年丰产、合理间作”和挂果园“树形改良、配方施肥、保肥节水、综合防治、单果管理”的提质增效技术,大力推广起垄沟灌覆膜肥水偶合、果园覆膜压砂种草、树穴注水等实用技术,下功夫巩固一类园、提升二类园、消灭三类园,全市每年落实提质增效面积50万亩以上,70%的幼园和80%的挂果园全面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县、乡两级建立了行政技术承包责任制,县级领导每人抓一个万亩乡镇,乡镇领导每人抓一个千亩村,业务部门每个技术干部抓一个万元园,每个示范点有一套管理办法,有一名领导负责,有一名技术干部指导,挂牌示范,重点突破,创建丰产园23万亩,万元园5万亩,建成了一批市级示范基地、县级样板园、乡村示范点。积极争取国际国内专业机构的质量认证,取得了全国绿色食品、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出口基地67万亩的认证。在果农培训上。市上成立了果树技术服务专家组,制定技术培训方案,巡回县区诊断把脉、提供良方,开展现地培训指导。县区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练兵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每年培训果农10万人(次)以上,持证农民技术员达到4500多名,果品重点乡镇基本达到每户有1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现代果农。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市上组建了果业开发办公室,建成了果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金果信息中心。县区整合加强了果业技术力量,在、两个果品大县,分别建立了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市级气象预测预报站。果品重点乡镇成立了果树工作站,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果业科技服务网络,全市有500多名果业技术人员和7000多名农民技术骨干常年从事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通过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果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优果率达到61%,商品率达到98%以上,苹果产地价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其它产区。
四、狠抓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想方设法地“推”
建办龙头企业是果产业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张,我们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果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狠抓果产业深度开发。采取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等多种途径,大办龙头企业,拉长加粗产业链条,不断增加果品附加值,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参与分配机会。市上于年组建了金果集团,拥有7家成员企业及4个果业协会,注册资本3010万元,为果品生产加工出口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建办各类涉果企业(公司)200多家,其中果汁、果酒、果醋、果仁等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果品20多万吨;果袋、纸箱、发泡网等关联企业14家;果品营销企业170多家,有11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全市机械制冷贮藏量达到16.4万吨,自然通风贮藏库1900多孔,储藏量近20万吨,总储藏量占果品总产量的50%。拥有果品分级、清洗生产线4条,年处理商品果5万吨。年,“金果”直接出口欧洲、南美洲和东南亚,鲜果直接出口7500多吨,创汇545万美元,苦杏仁出口1051吨,创汇309万美元,两项合计出口创汇854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81%,果汁出口货值232万美元。全市年果品贮藏、加工、营销、运输等关联企业产值3亿多元,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1.8万人。果业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95个,登记在册的果品营销经纪人1409名,年中介收入1300万元以上。今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已开工兴建9个果品气调库、3条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个果品交易市场和金果加工出口中心。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经营格局。
五、实施品牌战略,拓展营销市场,大刀阔斧地“创”
品牌打造是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无论在果产业发展初期,还是在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始终注重品牌建设,牢固树立大品牌、大市场的理念,全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拓展延伸国际国内市场。集中打造品牌。在、、三县分别取得“泾龙”、“陇原红”、“紫荆红”等普通商标的基础上,市上于年提出了统一打造“金果”一个品牌的思路,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成功注册了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金果”,随后又取得了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年,“金果”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入选奥运会特品。“金果”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这些年,我们在品牌打造上先后取得了六张国家级名片,使“金果”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大市场、大流通中有了一个靓丽的身份证。大力推介品牌。市、县两级舍得在宣传上投入,在推介上下功夫,连续多年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组织涉果企业和种果大户,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果蔬展会、节会,宣传推介品牌,洽谈合作项目,签定销售定单,进一步提高了“金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金果”畅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四大洲10多个国家,出口量逐年增加。依法保护品牌。全市上下珍惜和保护来之不易的“金果”品牌,加强商标的授权使用和管理,强力推行外销果品防伪保护措施,在6个生产基地县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操作规程,在7个重点销售企业建立“金果”质量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侵害品牌权益的违规行为,确保了“金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1 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薄弱
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对消防安全管理重视不够,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对火灾隐患视而不见,整改不力。从企业消防管理现状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的现象比较严重。单位消防管理人员对于如何开展消防管理所知不多。还有一些隐患单位投入巨资对隐患进行整改,但在后续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安装的消防设施和系统形同虚设。
1.2 火灾隐患较为普遍,火灾风险因素较高
企业由于大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多处于企业发展初期,加之受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在消防投入和管理上跟不上,很多消防安全因素未能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工艺流程等方面未按国家标准进行消防设计、施工,也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有的甚至在施工中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取消消防设施,导致消防安全基础条件较差,安全防范得不到保证,很多企业长期带险运营生产。据调查,很多规模企业在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设施等方面都存在重大隐患,部分规模企业车间、仓库和住宿合而为一,用火用电管理混乱,疏散通道堵塞,消防水源缺乏,灭火设施不好用,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严重后果。
1.3 员工消防意识薄弱,消防素质整体较低
企业员工流动性强,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且上岗前基本未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对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都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用火用电常识匮乏,无证上岗较为普遍,带险操作习以为常,极易因违章操作造成火灾事故。而火灾事故发生后,又不会使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也不懂得正确的逃生方法,不知道如何现场处置,以致小火酿成大灾。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生的几起大火就充分暴露出了这方面问题,教训可谓深刻惨痛。
2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大火毁灭的不仅是生命、财产,还有企业的形象、企业的信誉。从这一点上讲,消防工作滞后的企业可以称为畸形发展的企业。人们显然是不愿意与这样的企业合作的。创业百日功,火烧当日穷。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其发展、壮大往往都需要经历一段艰辛的历程。可以说,成功企业的背后都凝聚了众多人的智慧与汗水。企业做好消防安全不仅关乎自身长远发展,也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安全发展的企业,才是健康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抓好自身消防安全,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2.1 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包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各部门(车间、班组)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重点岗位防火责任制。每个单位都应当有一名防火安全责任人,具体负责抓好本单位的各项防火安全工作。
2.2 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单位既可以制定若干不同方面的消防安全制度,也可以制定一个综合性的消防安全制度,但内容应该包含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能够保障消防安全。通常来说,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2.3 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
一是每一个单位都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消防设施”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防火门、各类自动灭火系统等,通常是指固定的消防系统和设备;“消防器材”主要包括灭火器、环降器、防烟面罩等,通常是指一些移动的灭火器材、自救逃生器材;“消防安全标志”主要包括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的标志、灭火设备的标志、火灾时疏散途径的标志、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物质或场所的标志等,它是指用以表达与消防有关的安全信息的图形符号或者文字标志。二是定期组织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这是单位很重要的职责。只有这些消防器材设施和安全标志是完好、有效的,才能使其真正的发挥预防火灾和扑灭初期火灾的作用。所以凡是设有相关消防设施器材等单位,都必须定期组织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验、维修。此外还应该和具备维修保养资格的企业签订检查维修保养合同,并委托其至少每 12 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测试和维修保养。
2.4 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防火检查”是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指单位组织的对本单位进行的检查。该检查必须落实到单位的方方面面,既要有检查制度,也要责任到人,有检查、有记录,抓好落实。一旦发现任何的异常情况,应该立即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解决;如果个人或本岗位没有能力解决,应该马上报告上一级消防安全责任人解决。
2.5 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1、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3、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4、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把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全程、全方位评价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学生个性、特长。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平台。
5、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校坚决贯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端正办学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公平教育,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组织机构
1、坪山中学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委员会:
(1)机 构:
主 任:林俊红
副主任:张福杰、庄汉华、黄锦娟
成 员:陈玉明、张世明、汤育兴、陈建军、蔡世林、何柳清、
王启福、齐宏亮、唐卫平、胡劲涛
(2)职 责
①学习评价工作的有关文件
②认定评价组成员
③对各班评价工作进行指导
④认定评价结果
2、评价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组
(1)评价组
组 长:庄汉华
副组长:黄锦娟、王启福
成 员:齐宏亮、胡劲涛、唐卫平、李剑锋
潘惠琼、初三各班主任
职 责: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组下设12个小组(见附页)
(2)监察组:
组 长:张福杰
副组长:张世明
成 员:陈玉明、钟志强、况增产、邱向非(家长)、林木潮(家长)
刘牧慧(学生)、龙琦(学生)
职 责:监察评价过程,接受咨询,保证评价工作的透明公正。
(3)信息处理组:
组 长:陈建军
副组长:蔡世林、何柳清
成 员:张鸿斌、郑玉清、包丽萍、李剑锋、黄文广
职 责:负责对师生文字资料、数据信息的输入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培训,并做好保密工作。
三、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
1、评价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8个步骤:
2、评价工作方法:
严格按照《深圳市XX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和《坪山新区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的通知精神,做好如下七方面工作:
(1)组织建设 (2)宣传培训 (3)资料整理 (4)学生自评
(5)学生互评 (6)家长评价 (7)教师评价
四、评价工作进度
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中学2011年初中毕业生
综合表现评价主要工作进度表
时 间地 点工作内容组织者责任人
4月9日前制定学校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方案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庄汉华、黄锦娟
4月20日前小会议室学校评价委员会成员,初三教师、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学习、培训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张福杰
4月20日前信息中心评价系统安装完毕信息处理组蔡世林
教务室核对毕业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李剑锋
4月20日前初三各班教室初三学生家长培训(第8节)评价组初三各班主任
4月25日前学生数据准备工作,整理平时成绩,收集和确认特长与获奖记录,采集相片评价组各班评价小组、李剑锋
综合系统的其他相关设置,学生数据和评价小组教师数据导入系统并核对信息处理组蔡世林
4月25日前学生、家长撰写评语,评语录入、导入系统评价组 信息处理组初三各班主任 陈建军
4月25日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测试评价组胡劲涛 唐卫平
班主任撰写评语评价组初三各班主任
4月26日电脑室学生上机互评,教师上机评价评价组庄汉华、黄锦娟
4月27日完成所有数据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张福杰
4月28日小会议室审核评价结果,导出教师评语、总等级,维度等级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庄汉华、黄锦娟
4月28日至5月5日学校受理复议申请张福杰
5月11日学校导入评价结果上报新区公共事业局教育科蔡世林
6月20日前总结材料暑假前上报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教育科庄汉华、黄锦娟
五、信息采集
根据评价工作中的“五个维度和十五个要素” 认真做好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汇总整理学生日常表现,个性特长,获奖情况,成长记录,五个学期期评成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情况,担任班团干部情况。
六、评价等级及结果反馈
1、综合表现评价的等级
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档,每个毕业班以在校生为基数,各班评为a的学生不超过40%,其他等级不设定比例。
2、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结果4月28日反馈给学生。
七、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根据水利部开展《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了按期高效优质完成规划编制任务,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内容
(一)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
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主要任务是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等。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2、确定3000km2以上的江河主要支流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依据国家已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和我省的相关规划,我省黄河流域的渭河干流及泾河中下流河段,长江流域的汉江上游汉中平川段,要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同时做好汉江安康段、嘉陵江上游汉中段、丹江商洛段及黄河主要支流洛河、伊洛河、延河、无定河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向流域机构和水利部汇报,争取支持。要以流域为单元绘制江河主要支流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 4、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对于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涉及防洪安全的大中型病险水闸,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确定除险加固名单、实施安排。
5、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确定水文测站布局,提出中小水库防汛报警通讯系统建设方案;以优化水库调试运用方案为原则,确定我省配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洪水资源化水平,提出洪水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及洪水保险制度的设想和实施步骤。绘制我省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分布示意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消防三级管理体制。消防三级管理体制的形成,提高了消防监督管理的效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消防三级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明显进步。
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是我国三级消防管理体制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我国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积累和暴露了很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我国的消防监督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消防管理体制是消防监督三级管理体制,这一体制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末形成的,1987年由国务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对这一体制做了明确说明。细则中规定我国的消防监督工作主要是由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和公安派出所三级机构进行管理。三级管理体制还对各地公安系统的消防监督机构做了说明,公安局和公安分局需要设立消防处和消防科,要有专人进行负责。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也要进行科学规划,要专人负责。要形成专门地、科学地、规范地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
我国的三级管理体制确立以来,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个体系对于我国的消防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个体制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基层一线的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对于整个消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三级管理体制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暴露出的问题最多。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要要加强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反思我国公安派出所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二、派出所消防监督存在的问题
公安派出所是我国公安系统的的第一线,处于基层。加强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又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派出所的人员编制少,警力不足
我国公安派出所处于一线,是基层单位。他们面对的任务非常繁重,但是他们由于人员编制少,警力不足等原因,使得他们无法正常履行自身的职能。据调查,我国基层派出所的警力非常有限,像我所在的地区江西抚州的基层派出所一般都保持在八到十个人左右,人员编制非常少,不能满足派出所的现实需求。基层派出所管理的往往是一个乡镇或者是一个区,管理范围广,涉及人员多,管理事项复杂。面对繁重的工作,警力有限的派出所很难正常的履责。消防监督工作本是公安派出所自身职能的一部分,是必须要履行的职责,但最终由于警力有限无法把这项工作搞好。
(二)、消防业务水平低,难以适应繁重的消防工作需要
消防工作是一门专门地技术,它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才能做好,可是在我国的公安派出所中,担任消防监督的往往是非专业的警员。这些警员对于消防工作了解不深,面对繁重的消防任务,他们难以胜任。
消防工作涉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加强消防监督工作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保证。基层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专门地消防知识的培训,面对严峻的消防形势,他们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派出所消防执法的整体水平不高
消防执法是消防监督中重要的工作,消防执法的目的是为了把各种引发火灾的各种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消防执法是要依法对于违背消防法规的各种主体如企业或者小区进行依法执法。
目前我国公安派出所的整体消防执法水平不高,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消防执法水平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有下面几个因素,一是执法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着,消防监督工作也越来越复杂,面对复杂的环境,公安人员无法适应。二是公安人员自身素质不过关,对法律知识掌握的不够,对于消防法规的理解不透彻。这是造成消防执法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个就是个别执法人员的违纪行为导致消防执法落实不到位或者是执法失效。
(四)、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不够主动、积极性不高
在公安派出所中,长期以来对于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重视不够。警务人员对于消防执法监督重视不够,态度不积极,工作方法也有待改善。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消防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于平时的检查监督,这是消除火灾因素的主要措施。派出所警务人员在落实过程中应对此保持高度重视。
上述四个问题是造成,我国消防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工作中必须注意克服这些问题。
三、公安派出所担负消防监督执法任务的法律关系
当前,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对于派出所担负的消防监督执法任务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委托关系。二是行政授权关系。
先来说委托关系,行政委托是行政主体把自身的行政职能,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的行为。我国的《消防法》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明确规定了消防机构把消防监督检查的职能委托给了公安派出所。
再来说行政授权关系。公安派出所的消防检查职能除了可以通过委托获得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法律的授权获得,这些法律有很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公安派出所在消防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强消防执法监督工作,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专门地采取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公安机关的责任心。提高思想认识主要是要让警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就是要建立专门地消防机构,消防监督执法要有专人负责。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是公安机关必须履行的职责,要以高度负责地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
(二)、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针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个警务人员身上,每个警务人员都必须有自己的任务。自己在落实过程中,必须要以严谨地精神来完成自身的任务。
(三)、规范公安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执法的程序和法律文书。在消防监督执法中常常因为程序不规范,从而导致执法过程中出现分歧的现象。公安派出所要规范消防监督执法程序,努力做到依法监督。
(四)、将消防工作纳入公安工作总体目标,落实责任,明确奖惩。消防工作是公安派出所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对于消防工作要放在总体目标之内加以考虑,要在全所建立科学公正地考核激励机制。
(五)、加强消防培训,提高消防业务水平。警务人员的消防素质亟待加强,对于警务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努力提高警务人员的消防水平。消防人员的素质提高对于提升派出所整体的消防监督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建立消防机构与派出所互通信息的联动机制。派出所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要注重对外界的沟通,要与消防机构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七)、积极指导,热情服务。针对市场企业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从而产生的一些列火灾因素,要积极指导。同时也要把企业当做服务对象,热情服务。
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是我国三级管理体制中重要的一环,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公安派出所的民警要按照上文提到的七条措施来进行努力。
以政府支持为依托,建立健全防范企业突发事件的监管体系,对可能出现的区域内企业突发事件尽早预测识别,提出预警预报,采取措施妥善处置,确保辖区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各职能部门要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防范和化解各类突发事件。
(二)统一领导原则。企业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街道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进行处置。
(三)分工协作原则。街道各职能部门在处置企业突发事件时,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做好工作。
(四)信息共享原则。鉴于企业突发事件具有时间、类型、程度、范围的不确定性,各相关部门要在信息资源利用上相互提供支持。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防范或处置街道辖区内可能造成金融安全、群众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企业突发事件。
四、组织机构
街道成立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__同志任组长,__、__、__、__、__、__为副组长,成员由街道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党政办。
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协调小组。
(一)职工安抚工作协调小组,组长__。
由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牵头,街道党政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__管理办公室组成。负责突发事件中企业职工的安置分流等安抚工作。
(二)维稳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组长__。
由派出所牵头,负责突发事件中,聚众闹事、哄抢企业财务及伤害他人等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三)财产处置工作协调小组,组长__。
由__管理办公室牵头,及时摸清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企业的贷款情况、民间借贷及互保等情况;根据企业意愿,提出企业债权债务处置预案;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好协调实施工作;会同企业做好资产清查工作。
(四)法律援助工作协调小组,组长__。
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负责对突发事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司法援助;并为领导小组提供法律咨询。
(五)资金链维系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组长__。
由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牵头,负责监测辖区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和资金链维系情况,做好企业运行安全的预警、预报工作;根据企业意愿,提出企业资金链维系预案并协调实施。
(六)舆论宣传组,组长__。
由街道党政办牵头,负责突发事件企业状况和有关法律、法规的统一宣传报道工作,防止谣言的产生和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各工作协调小组的牵头单位要负责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并落实好专人负责。
五、工作程序
(一)突发事件的预警
1、预警信息。建立预测预警网络,加强对企业运行、裁员、银行贷款等情况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企业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将突发事件企业的监测预警纳入日常工作。
2、预警报告。一旦发现企业裁员、银行贷款等原因可能引起企业突发事件,各职能部门要立即向街道领导小组报告,及时掌握动态及趋势判断,提出预防措施建议等。
(二)预案的启动和结束
当辖区的企业可能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突发事件,或企业出现突发事件的趋势逐步扩大无法遏制时,即启动本预案。
本预案启动时,领导小组及各工作协调小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有关人员应及时进入现场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处置的进度和相关情况。需向社会公布的事件,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掌握舆论导向。
深刻认识治理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和违规出借资质行为的必要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据《招标投标法》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遵循“严查、严处、严管”的工作原则,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既要严厉查处挂靠、借用资质和违规出借资质行为,又要寻找原因,努力从源头上解决挂靠、借用资质和违规出借资质的问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对挂靠、借用资质和违规出借资质行为的专项治理,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市场主体普遍受到一次严格自律、依法经营、履约诚信的教育,提高对挂靠、借用资质和违规出借资质问题危害性的认识,依法严肃查处一批挂靠、借用资质和违规出借资质案件,使挂靠、借用资质和违规出借资质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同时要出台一些规章制度,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治理范围和内容
治理范围为2011年以来新开工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及绿化工程项目,以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为治理重点。治理内容为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等单位和个人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挂靠、借用资质和违规出借资质行为。
四、治理工作重点
1、工程项目建设中是否存在无资质承揽工程,是否存在借用他人资质或者超资质承揽工程。
2、是否有出借资质或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承揽工程。
3、工程项目建设中是否存在中标单位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未派驻相应人员。
4、项目经理是否到岗并实际履行职责;工程管理“五大员”是否到岗,是否与招标确定的人员一致;现场项目经理及“五大员”与中标人是否有合法的劳资和养老保险关系。
5、工程项目建设中是否存在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和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总承包单位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专业工程分包给他人的行为。
6、工程项目建设中是否有其他不符规定的发包和招标行为。
7、工程款拨付凭证是否规范及是否存在其它涉及工程挂靠、借用资质、违规出借资质行为。
五、工作安排和步骤
专项治理工作从2013年6月1日至9月15日,我局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建管科、法制科、质监站、安监站、开发区建设分局(建管所)、园区建设分局负责人及一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工作班子,各相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专项治理分自查自纠、专项检查、依法处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自查自纠工作阶段(2013年6月1日—6月30日)。
由各建设单位组织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等)进行自查,在规定时间上报自查结果。自查内容为:按照整治重点提出的7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各单位总结自查自纠的工作情况,将工作基本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处理情况和工作建议形成文字总结材料,于2013年6月30日前报我局建管科。
(二)、专项检查工作阶段(2013年7月1日—8月15日)。
在各建设单位组织自查的基础上,我局建管科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我局将进行分类汇总,对各违法行为进行定性分析。
(三)、依法处理工作阶段(2013年8月16日—9月15日)。
根据检查的情况,下发整改通知书,对有关违法行为按规定实施处罚,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从严惩处。
根据市委、政府维稳工作方针、政策,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有关科室、二级单位分工负责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局系统干部职工或服务对象因环境污染纠纷进京、入呼、到市委政府集体上访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反映。
三、排查报告。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时期和特殊敏感期,各单位要采取走访慰问、座谈、建立值班制度等措施,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预案启动。
凡发生系统干部职工或服务对象因环境污染纠纷进京、入呼、到市委政府集体上访事件,经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研究,发出启动市环保局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命令,各工作组接到预案启动命令后,按各自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处置任务。
五、应急组织机构。
(一)成立市民政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其主要职责:负责组织领导本局的维稳应急工作,部署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准备措施,督促检查各科室、二级单位应急工作的落实情况;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情况,派出现场领导小组,实施靠前指挥;决定请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具体事宜,研究解决有关应急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组:
1、信息报道组:由局办公室牵头,有关科室、二级单位参加。负责向各工作组传达局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并监督落实;收集各工作组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局领导报告;及时收集信息,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调处工作情况,组织协调有关科室、二级单位做好化解工作,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2、安全保障组:由局机关事务中心牵头,有关科室、二级单位参加。主要职责:协调和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现场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应急行动所需车辆的调配、物质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现场工作人员及重要设施、物质的安全保卫,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调处化解组:有关科室、二级单位参加。主要职责是:详细了解上访人员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掌握情况;对上访人员进行有关法规、政策宣传,并依法进行调解处理。调处意见在征得领导同意后,再向群众答复。处理结束后,要写出书面情况报告,报办公室。
六、具体要求
1、我们保存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在利用范围和对象上应做到:(1)对外公布开放档案,是达到最大限度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化举措。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放公布一切应该开放的档案,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同时不应忽视档案的安全保密,在保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情况下公布开放档案。对一些掌握不准的,应报请上级定夺或请有关专家鉴定。(2)在档案利用需要服务时,既要积极热情,又要坚持保密原则。凡对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一些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场合具有保密性质的档案,要严格把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利用手续,对不该开放利用的或不属知密范围的人都坚决不予提供,避免造成失密和损失。
2、加强归档力度。凡归档范围内的档案,都必须集中统一到档案部门依法保管,任何单位、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不归档,以保证档案收集的齐全和完整。
3、大力宣传《档案法》《保密法》。对档案提供者和档案利用者加强教育,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和保密意识,自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
4、用创新的精神指导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在档案开放利用和安全保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新要求。如对电子文件的完整、安全保密等问题,应该是在充分利用电子文件的过程中加强保密工作,在加强保密工作的过程中促进电子文件的利用。
5、加强监管、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凡发现有违反档案、保密等法律法规的要坚决依法处理,从而达到档案利用和保密互为保障的辩证统一,努力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体现其价值的最大化、社会化,又维护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使档案在利用中延续生命,焕发活力,促进档案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建设为指导,以实现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转化升值为方向,以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机械化还田和转运归垛为主要手段,坚持堵疏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力争使全街道农作物秸秆得到合理利用,确保不出现焚烧秸秆现象。
二、工作规划布局及主要任务目标
(一)工作规划布局:今年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清运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全街道规划布局图为依据,实行网格化管理。
即根据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小麦种植现状,以村为单位,划分为一个责任区域,细化到地块,明确每一地块具体的责任人,达到秸秆综合利用措施及禁烧清运责任无缝隙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目标:
1、抓好机械还田,结合今年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小麦机收,扩大秸秆机械还田量,实现小麦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率达到98%以上,充分利用秸秆还田规模大、易操作、见效快的特点,推进小麦机械收获秸秆还田工作。
2、抓好小麦秸秆清运、归垛、转运工作,街道办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村专门成立秸秆清运队伍负责各村及村村之间公路、田间道路、沟渠堰边范围内秸秆并在各村设立垛储点进行集中垛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意识。
各管理区、村要及时召开会议,利用广播、张贴通告、悬挂横幅标语、出动宣传车及在中小学深入宣传教育等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及秸秆禁烧的有关法律、法规,营造“焚烧秸秆违法,综合利用惠农”的浓厚氛围,从而使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成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层层落实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
为做好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街道成立以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以上领导干部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与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清运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清运工作的各项日常工作。街道办与各村、村与户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信息日报告制度。要求各村要将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及禁烧存在的问题每天上报街道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办公室。
(三)加大秸秆禁烧现场执法力度和督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