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范文

时间:2023-01-14 22:05: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诊断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诊断学

篇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4287

国内刊号:22-1257/R

邮发代号:12-17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133-02

物理诊断学是由基础迈向临床的桥梁学科,不仅对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其独立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学好物理诊断学对于医学生整个医学生涯来说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不断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在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的实际带教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1.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学生普遍兴趣较高,学习热情高涨,但随着课程的深入,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欠缺,出现课上走神、课后抄袭、考试应付甚至作弊的情况,严重影响学习效果;2.男女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性别差异。例如女生会花时间预习和复习功课,课堂上能够专注听讲,操作方面模仿能力强,但创新能力稍差,而男生很少预习及复习功课,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容易感到厌烦、分心,操作方面模仿能力较差,但创造力更强。成绩考核时女生整体实力比较稳定,处于中上水平,但成绩优异者多为男生,且男生成绩差异较大,其中不乏不及格者;3.学生在人文方面的教育还有欠缺。由于目前升学、就业压力,学生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与病人的交流,体格检查实践时错误百出,不仅不能获得详细的病情资料,而且影响医患关系。因此我们参照有关文献以及先前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认为要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向。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理论的更新与完善。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主动加强本专业知识的更新,只有紧跟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技术的发展,以不断学习为己任,才能始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1]二是要主动加强“自主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改革教学方法,逐渐适应大学教育新的要求。“自主学习”是近些年提出的教育理论,对于大部分医学教育者来说还相对比较陌生,对于“自主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内容还不太熟悉,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对“自主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尝试改革教育方法,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加深自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2]

其次,提供给学生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教学互动化,使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带教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设计提问、讨论、演示、病例见习和资料查询等形式的交替使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授课,不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进知识点在头脑中的记忆和灵活应用,形成批判性思维,并使临床应用能力更强。[3]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探索问题的本领,才能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终身。

第三,让医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临床,与患者进行交流,对实际的病例进行探讨,这样他们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知识水平、交流技巧等的不足,也逐渐清楚他们的态度、知识、行为和决定能对现在和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和自我反省。

二、重视性别差异

俗话说“男女有别”,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心理上、思维方式上、智力上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上等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男女平等,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却发现女生越来越优秀,而男生各方面越来越落后于女生,男生的性别弱势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上被忽视的性别差异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表明,左、右大脑半球功能存在不对称性,也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在语言方面有先天优势,而男性在空间、逻辑、运算思维上比女性强。女性比较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而男性比较擅长以概念、公式、规律等为内容的逻辑记忆。男性和女性在先天的优势不同,也就决定了其后天学习的方式也不同。一份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女性倾向于接受单一的教学模式,如视觉(通过图片、图表、流程图等的学习)、听觉(通过听大课的方式学习)、读写(通过读写的方式来学习)等的方式来学习,而大多数的男性则倾向于接受多种方式联合的教学模式,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习。

基于男女生先天差异及学习方式上的差别,首先, 应增强教师自身的性别教育意识。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开设性别教育的课程,帮助教师了解男女生的身心差异,掌握针对男女生性别差异而采取“因性施教”的有效方法,能适度地引导、调节和干预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公平。其次,应改革教学方式,尊重性别差异。例如带教男生的过程中需要在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方面多下工夫,讲授的过程中不能以说教为主,课程设计中应该要求男生多参与授课过程,从病理生理角度讲授怎样操作才是合理的,引导男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学习,在学生相互练习的时候要反复纠正错误,并告知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临床见习时则应鼓励男生多与患者交流,并进行体格检查实践,通过实践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带教女生的时候应注意多通过提问、讨论等的方式启发女生思维,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考核形式应多样化,考核成绩时不再单纯以笔试来评价学习效果,应该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如听诊、病例分析等)来考核,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也体现了对于性别差异的尊重。

三、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古往今来医学与人文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源远流长,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却呈现了弱化的倾向。脱离了人文的医学势必将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21世纪的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教育,更要重视人文教育。当然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从学医伊始就应该贯彻始终,物理诊断学的学习是使学生将学到的人文知识在临床上实践的开始。

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好“言传身教”。在带领学生进行小班课见习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医患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并同意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询问和检查,交流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病人向学员讲解与患者拉近距离的技巧、向患者解释病情的技能、应对患者的艺术等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时刻强调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比如,应该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体格检查应只暴露需要检查的部位,不要过长时间暴露;天气寒冷时更应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等等。

其次,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医学人文的理念。在实践中,学生会直接感受到临床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取得患者信赖的基础,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体会到对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再次,在实践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见习及实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不轻易打断学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见习及实习之后,在总结的过程中再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纠正所犯错误,讨论怎么样做可能更加完善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对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体现了老师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功。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正确的体格检查以及规范的临床基本诊疗技术操作仍然是诊断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重视性别差异、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来不断提高临床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21世纪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忠.主动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2):62-65.

篇3

方法

1实验方法

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2教学方法

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实验组带教教师从临床采集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如急性阑尾炎等),并对资料加以适当标准化整理和筛选使其成为典型病案,每名教师熟悉并掌握1个典型病案的相关临床资料,成为该病例的TSSP。每个TSSP依次配合学生完成病史采集和相应查体。先让学生进行病史采集,TSSP予以配合作答,并可配合体检。随后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采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指点,详细讲述方法和技巧。课后每个学生完成1份病历。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两组学生的病史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分,课后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挑选5~6名学生作为SP培训对象,带教教师从临床采集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如急性阑尾炎等),并对资料加以适当标准化整理和筛选。由专业临床教师编写病史,让学生牢记病史和询问项目的正确表述,再到临床挑选典型病例让学生观摩2次,使之感受真实病人的情感、语言及肢体语言。教师进一步讲解并演示标准体格检查的手法和要求,并着重培训相应病种特有的外科体征,要求SP能熟记并可演示。为求逼真,培训时要求他们能加入真实病人所常见的一些情绪和表情,例如,急躁、责问、痛苦、虚弱、甚至拒绝合作等[4]。每名SP熟悉并掌握1个典型病案的相关临床资料,成为该病例的SSP。每个SSP依次配合学生完成病史采集和相应查体。先让学生进行病史采集,SSP予以配合作答,并可配合体检。随后教师就学生在病史采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指点,详细讲述方法和技巧。课后每个学生完成1份病历。

3评价方法

①期末理论考试。②技能操作考核。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等5个维度19个项目,均为闭式多项选择问题。于诊断学教学前及结束后集中发放问卷,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全部收回问卷均有效,回收率为100%。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第一阶段传统组与SP组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标准化病人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见表1.

2第二阶段传统组与TSSP组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见表2.

3第三阶段

传统组与SSP组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见表3.

4每个阶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学生先后经传统教学方法和SSP方法教学,学生意见认为SSP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例最高(P﹤0.05),结果见表4.

讨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比较发现,以课堂讲授为主、病房见习为辅的传统教学因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见习学生缺乏必要的配合,可用于见习教学的病例越来越少,学生普遍反映看得多、动得少,能力提高慢。如何进一步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对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探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是现今诊断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显示,在《诊断学》教学实践问诊和体格检查环节,标准化病人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效果优于标准化病人教学和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

篇4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

4.3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4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5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6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 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9.

[2] 羊裔明,吴谨渚,欧阳饮.医学生诊断学考试方法的探讨.

医学教育,1991,(6):27-29.

[3] 梁仁,陈远存.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篇5

1.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医学信息更新换代迅速,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在诊断学实验室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优势,将临床上的真实病例、患者的患病特征用文字、图像、动画、操作录像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室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规范检查手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提高实验室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现代化的诊断仪器设备及诊断科的一些工作流程展示给同学们,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诊断学实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临床诊断的初步了解,吸引学生学习诊断学实验的兴趣,间接地促进学生对诊断学的求知和探索[1]。

1.2模拟临床诊断过程

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模拟临床诊断过程,让学生自己扮演医生和病人角色,参与到病例诊断中,按照询问病史、查看相关辅助检查临床资料等程序,让学生学会在真实工作中如何采集病史、收集临床资料,引导他们学习根据临床资料为病人做出临床诊断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讨诊断学理论。

2教学内容的创新

以往的诊断学实验室教学总是选取固定的几个检验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学内容局限且简单,学生很快操作完,课堂时间剩余,易导致课堂纪律涣散,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临床脱钩。诊断学实验室教学要以临床的实际需要为准则,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把与临床联系密切、实用性强的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临床病例,讲清讲透,并且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讨论病例、分析检验报告单,让学生有如到了临床的感觉,将学生从被动接受慢慢拉向主动思考,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得到训练。

3教学思维的创新

一流的老师教思想,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三流的老师教知识。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成为开拓未来世界的主力军。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于教师教学思维的创新。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2]。

3.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诊断学实验室教学中,教师要在熟练掌握书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讲授的基本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新构建,要以问题为中心和切入点,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整个授课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思考问题。

3.2创设学生讨论环境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临床病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病例的难度要符合教学进度,如果太简单,则不能达到训练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目的;若太复杂,学生讨论时间过多,而且会觉得无从下手,也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学生讨论诊断过程后设计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写出规范的诊断报告。各组将设计的治疗方案和书写的诊断报告做成PPT,派代表进行阐述,主要是学生互相提问,相互讨论,教师给予相应指导,对所设计的治疗方案进一步完善,直到方案切实可行。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报告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篇6

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学生首先接触的临床医学课程,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对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而言,既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基石。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其趋势是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模式发展,但是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新的诊断技术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诊断学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诊断中,问诊、体检等物理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1]。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诊断学临床实践和体检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过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探讨,现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诊断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重视物理诊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物理诊断学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讲解。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标准、统一的诊断学知识,必须重视集体备课,共同参照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编写、拍摄的教学资料,统一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检查手法,学方案。对于初次从事诊断学教学的年轻医师,应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帮助其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讲解技巧,并从带教实习课和见习课开始,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一)改变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多是传统的“灌输式”及“填鸭式”[2]。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见习时,教师示范,学生则多以看为主,动手机会少,也没有动手的意识;考试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问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于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物理诊断学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环节,一是课堂讲授,二是实验课,三是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学科内容。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教师首先应该对所讲授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对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工作体会融合于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诊断学内容繁多,理论课讲授应该做到基本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3],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查体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实验课或见习课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练习。物理诊断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论课讲授中,应充分利用诊断学教师多为临床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优势,在讲解中多举临床病例,以增加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犹如接触病人一样,提高学习物理诊断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中记忆。比如,在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时,可以穿插一张自发性气胸的胸片,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单介绍该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疗方法——胸腔穿刺术,并介绍胸腔穿刺抽气时,胸骨角是一个重要的定位标志,使学生在理解中记住了这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临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和对话。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4]。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地交互作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地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又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使一些抽象的症状、体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与记忆。比如心脏检查这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泵”作用机制,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图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做为一名诊断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以其能将自己精彩的教学构思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对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比如在讲解肺与胸膜的触诊时,先讲解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触到的震颤是如何产生的,引出产生原因为喉发音沿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膜腔,传导到胸壁,由手掌触及。理解了产生机制,语颤增强及减弱的临床意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与记忆了。物理诊断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检体诊断,检体诊断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检体诊断的理论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师授课辅导,个别答疑,还可以手把手进行操作示范,近距离接触还有利于师生互动了解、因人施教。课堂讲授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挂图、标本来辅助教学,比如讲授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时,可利用肺的解剖标本讲解,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为增加趣味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一些简单的体检时,可以穿插1~2分钟学生自检或相互检查,以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体征,比如各种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可以利用录音、录象、VCD等直观形式辅助教学,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三)实验课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物理诊断学,要适应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变,讲究学习方法,不应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物理诊断学课程安排可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实验示教课,播放生动形象的体检录象或光盘进行示范,统一手法,规范操作,再由教师示范并指出常见体检错误和注意事项,最后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相互之间检体练习,教师巡回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手法。随着科技发展及教学条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诊断实验室,学生在学完理论课进入临床见习前,可采用教师辅导或自学形式在全天开放的物理诊断实验室的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系统上进行检体训练,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记忆,熟练检体内容,培养正确的检体手法,为进入临床见习打下基础。同时,这一教学手段也有效的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四)通过临床见习,强化临床技能。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问诊、体检及病历书写是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好这些技能对临床医生是终生受益的。由于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目前的物理诊断教学大多是理论讲的多,实践体验少,学生缺乏与病人接触与交流的亲身体验,不知如何进行问诊与体检[5]。物理诊断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与患者良好的沟通,熟练问诊、查体。这一步的完成主要依靠临床见习。临床见习是完成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一步。在课时分配时,应增加见习课时,如肺与胸膜的检体诊断应安排两次以上的见习。见习前带教老师应精心挑选病人,向病人解释以取得配合帮助,并安排好见习顺序,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多接触各种病种和体征。见习可以分为四步完成,第一步是安排观看体格检查录象或光盘熟悉见习内容;第二步是教师示范问诊、查体,嘱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如何问诊、查体;第三步是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锻炼沟通交流技巧,练习问诊方法及检体手法,学习异常体征,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第四步是设计、组织典型病例讨论,联系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主动性思维,使学生从中得到诊断疾病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见习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培养。为解决临床见习中学生多病例少的矛盾,可以通过增加教学医院、适当给患者一些报酬以取得配合、收集并制作典型少见病例的声像教材等方法改善教学条件。

三、完善考试制度,促进学习积极性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考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记所学内容。我院物理诊断学考试一直采取理论考试和体检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经过实习期后,毕业前再进行一次检体操作考试和一次问诊、病历书写考试。通过以上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即重视理论课学习,也不会忽视临床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但熟练掌握了物理诊断学的理论知识,也强化了临床技能,为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为了给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医生,做为一名物理诊断学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探索,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云剑,赵景宏,杨惠标,等.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12(5):606~607

2.林宇.提高《诊断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6(10):1192~1193

篇7

诊断学为一门桥梁课程,是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过渡的一门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1]。包括理论知识和见习课两大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临床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它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诊断技能、防止疾病的误诊、误治至关重要,是临床各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诊断学见习是学生接触到临床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初次接触患者,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检体诊断学教研室的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本人亲身的带教经历,就检体诊断学见习中需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

1见习带教老师的相关思考

1.1见习带教老师素质的重要性与理论授课不同,学生与老师的更多接触是在见习课上,见习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强弱、带教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甚至一部分理论知识的答疑,也在见习课上。因此见习带教老师的素质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1.2见习带教老师素质的提高措施1.2.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岗前培训于北京宣武医院进行,达到规范教学内容、检体程序、检体手法的目的,同时学习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学[2]。医院组织带教师资参加学校举办的师资培训班。能让带教老师,短期内提高带教水平,但是一些查体手法的细节,不能全面掌握。仍需要其他方法来补充。1.2.2院内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能拘泥于走形式,需要从往年带教经验和经历方面,进行集体备课,分析往年学生的查体成绩,总结学生的常见问题,商量授课对策,统一方法,对教学内容和程序有统一的要求。1.2.3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反馈系统。使新老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传、帮、带。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良的教书育人的意识,是新教师学习的榜样。同时,新教师具有较新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网络知识,可以给老教师一些启发。1.2.4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反馈系统。学生其实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带教中,我们发现学生可以发现一些我们认识不到的问题。这些新鲜因素,对于教学改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需要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必要时候需要提交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办公室,为检体诊断学的更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3见习带教老师知识更新1.3.1直接参加首都医科大学检体诊断学的集体备课。在见习带教过程中,不同学院的带教方法有较大的差别,究其原因与知识更新速度不同有关,故应让见习带教老师参加检体诊断学的集体备课,而不是教研室主任,只有一线带见习的老师才知道问题所在,为了解决问题就需要真正的集体备课。1.3.2理论知识的更新。检体诊断的见习不仅仅是正常人的查体,而是需要掌握一种手段去发现病变,因此理论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尤其是临床知识,故需要见习老师在各专业的异常体征方面积累经验。比如:肺部异常体征中异常呼吸音的判断,循环系统中杂音的判断需要带教老师有丰富的经验。1.4见习带教老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必备要素,每次入病房见习,均需要带教老师充分的准备,无论从患者病历资料的准备,患者及家属的思想沟通,病房医疗安全的兼顾等方面,均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高质量的完成见习任务;见习后的归纳总结等等都需要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2如何引导医学生的思考

2.1不同方法调动不同性格学生积极性新时代的学生在性格方面表现不尽相同,差异程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教育体制的变化日益严重,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老师讲,学生听”,互动不多,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出现差异化。因此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交流,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性格的学生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不同,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需要正确引导,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鼓励,主动给予机会,激发表现欲,增加交流沟通能力,展现真实能力[3]。2.2实践活动的轮流责任制见习实践活动对于医学生的能力锻炼是很重要的,为保证公平性以及更好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见习活动的我们实施轮流责任制,作到公平、公证,在学生心里塑造“人人平等”的信念,避免给学生贴标签。2.3实时考核系统以往的教学采取期末集中考核,检体诊断学见习内容较多,包括一般检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腹部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每一部分要点颇多,如果采用一次集中考核,可能手法的精确性不能很好掌握。因此我们认为授课1周后,实时考核,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质量[4]。2.4增加入病房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对于医学的兴趣有促进作用在我们的带教过程中,发现每次进病房,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真度都明显提升,患者是激发学生“救死扶伤”信念的良好刺激,另外,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多接触患者能够消除学生对患者的恐惧感,消除目前不良医疗环境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一点,可以提高学生沟通的能力,这个是模拟患者不能代替的[5]。

3考核系统的思考

3.1考官的一致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考核,必须有一致的标准,与理论考核不同,见习考核受考官主观性影响,因此在考核方面,我们需要对考官进行培训,知识更新,统一标准。避免学生不知道“谁是对的”。以往的教学中,带教老师教一套,辅导老师辅导一套,考核老师点评一套,套套标准不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认可度。3.2考核后的反馈系统分数不是目的,考试对于老师老说,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因此考核后的问题反馈,尤其是共性问题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个性问题,需要单独与学生一对一再次辅导,不能选择放弃。总之,检体诊断学是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十分重要的课程,是医学生所有临床学科的基础,对医学生成为一名称职的医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优质的完成检体诊断学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黄跃芬.关于检体诊断学实践技能教学的改革和探讨[J].淮海医药,2009,27(3):273-274.

[2]张健,刘玲玲,刘力戈,等.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病案,2011,12(2):65-66.

[3]翁一洁,江丹贤.检体诊断教学方法新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96-1197.

篇8

诊断学的命题和组卷操作,早期都是使用纸质题卡依靠手工抽拼来完成的。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育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基于互联网的无纸考试模式应运而生[2]。现代化题库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测验项目的存储、浏览、修改、增删以及试卷的编辑、打印等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已跟现代测量理论相结合,通过合理的组卷策略,这样就能智能地自动生成试卷。组卷策略是试题库研究的一个难点,它直接影响到试卷的知识覆盖面,难易程度以及组卷成功率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试题库的推广使用。将一个好的组卷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可以节省教师出题制卷的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避免因不同教师出题而产生的试题内容及重点,难度的差异;可以使教学与考试分离,有利于对教学质量的统一评估;可以使考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自动组卷代替了手工组卷,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组卷的有效性。

1 现行诊断学考试命题的问题

1.1试题内容形式化 当前的考试内容的拟定上,多是依据教师主观的思想来确定,试卷中关于记忆力的考核内容很多,但关于理解能力的测评内容却很少,然而考试不代表检查,理论基础再强最终也需要运用到实践当中,而这样的考试形式无疑的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面对期末的学习考试,学生必须要临阵磨枪的强化快速记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十分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的。

1.2命题审批把关不严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的医学院校都在持续的扩大办学规模,然而教学资源方面却十分匮乏,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量上也不堪重负[3]。而各医学院校所制定的相对规范的命题审批制度却仅仅只是纸上谈兵。院校领导对于任课教师所编制的评测试卷没有进行谨慎严格的把关和监督,审卷的疏漏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比如错题、漏题、分值不准、题目表述不明确等问题。

1.3试题题型老化落后 我们所常见的试题题型无外乎就是判断、填空、选择、简答等等,这类的题型更多的是记忆考核,学生没有发挥才能的空间。试卷上反应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综合分析性题目较少,并且由于标准答案的限制而无法使学生自由的展开思维,缺少一定的创新性。由于题型的老化和传统,学生早已在多年的学习和考试当中轻车熟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用很多所谓的"应试技巧",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

2 我院诊断学考试命题的应用

医学试卷组卷一般分为五大步骤。管理员可以预先定义考试试卷和各种题型的排列顺序,满足各种考试、测验、练习;试卷的题目可以由题库中随机取题生成试卷;按题型、知识点、难度定义出题数量,由系统自动生成试卷,不满意还可以进行自动换题或手工换题。具体实施如下。

2.1命题原则和细则的制定 针对教学计划和大纲对考试内容、实施计划、题型分值、难易度和考试时间进行设定,保证该套试卷范围合理,难易度适当。下图是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学员诊断学考试做制定的命题原则。

设计命题细则:通过具体的授课内容确定分值、题型,并针对该层次的学员,设定具体的考试内容。

2.2题库抽题 通过命题细则智能组卷:根据命题细则在系统中设定试题数量和难易度范围随机抽取试题,进行智能化组卷。

2.3审题 试卷审核教员(非授课教员)参照命题细则对具体试题逐一审核,对不符合要求试题进行修改和更换。

2.4组卷 系统根据出卷要求自动生成试卷并排版。

2.5审卷 系统生成WORD试卷后,由该学科教研室主任对整套试卷逐一审查,包括试题、答案、版式等,确认签字后才能排版印制。

本在线测试系统经过多年实际教学的使用,完全满足教学测试的需求,系统大大简化了随机组卷策略的组卷步骤和相应组卷算法。系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出了符合实用要求的随机组卷策略,该随机组卷策略容易实现,且从题库中进行随机组卷的时间大大缩短,达到应用范围广、安全性与可靠性高以及组卷质量高等预期目标,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使组卷更加的科学合理[4]。

参考文献:

[1]张崇东.医学考试命题的要求与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3,6(21):62-63.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说过:“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但我国农村卫生资源极为匮乏,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卫生执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较低等现状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普遍存在。①为加强该队伍的建设,我校从2010年9月起开设了四年制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作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各专业学科(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等)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基层医学人才,本文将对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分析

1.1学生特点分析

当代中职学生大多都是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也存在这种情况,他们被称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这样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②且组织纪律性、自律性相对涣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消极懈怠、兴趣不高、缺乏热情、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专业认识淡薄。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动手能力强,常常会在上课当场提出很多角度多样的问题,故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

1.2诊断学学科特点分析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其内容包括症状学、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由于各种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互不相同,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内容多、方法较难掌握,实验室检查项目多、临床意义复杂等,再加上学生在上这门课程以前还未接触临床,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知识点多、零碎,且难学难记,以致出现没有兴趣、没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的现象。

2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并依据《农村医学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以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为导向,我们积极改进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方法,以期让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作为一个积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课程中的体格检查,仅凭教材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影响。多媒体教学是现阶段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信息有机地整合在诊断学多媒体课件中,直观地显现出来,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多媒体教学可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不过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较多的章节,必要时应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效果会更优。

2.2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CBT),是利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中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的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典型案例,将教材内容完全融入案例中,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及讨论分析,层层深入并作出相应的诊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的做法,强化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课后还要进一步梳理与学习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总结出本次案例讨论中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不断提升自己。CBT的应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提高了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质量。

2.3加强PBL教学法的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③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④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深入备课,把教学内容设置到若干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并将文字材料发给学生,课堂中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总结。PBL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症状学教学,如在讲授发热时,教师课前根据该章节内容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发热?”“体温调定点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发热?”“发热的病人病史采集应注意什么?”等等,将学生分组并安排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查阅教材并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中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然后学生派出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补充并做总结。中职学生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都不高,PBL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较多,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PBL教学法除了应用在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症状学教学外,还应加强其在诊断学见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Dammers等⑤研究发现真实病人是PBL教学法中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激发器”。在诊断学临床见习中,学生面对的不是文字材料而是真实病人,更生动、具体,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将问题贯穿在整个见习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诊断学见习的兴趣,且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

2.4适当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又称仿真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不无裨益,⑥主要适用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病史采集教学。课堂中创设模拟情境,6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学生扮演病人,进行症状模拟,另一学生扮演医生,进行病情判断模拟,完成病史采集模拟训练过程,其他组学生对其病史采集过程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沟通技巧。此外,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为以后的临床见习、实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活力的学科前沿。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其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到临床上,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产生了分子诊断学。鉴于分子诊断学不断成熟发展,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国内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分子诊断学的相关课程。由于课程教学是本科生学科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本科生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僵化、应试化、程序化等问题,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同时分子诊断学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学科,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得以发明和应用,学科内容需要实时补充。鉴于以上原因,实行教学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就本科生分子诊断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目前本科生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本科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教学形式较多采用多媒体形式,大部分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共享缺乏,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单一(播放PPT教案为主),忽视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制作过于花哨,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在本科生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分子诊断学考试存在诸多弊端,考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试时间往往集中在期末,考试形式以闭卷笔试为主,内容和方法都比较单一,局限于教材。考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也使得教师在命题和批改考卷上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造成学生往往突击背诵,只背考点便可获得高分,使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通过押题来应对考试。教师只通过批改试卷来评价学生成绩,导致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无法体现创新。

这种学习和考试模式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更无法体现出本科教育的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现有的本科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建立适合培养创新型本科生人才的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制度

1.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分子诊断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材覆盖内容宽,针对检验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对不同的掌握内容进行增减取舍。如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概念: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分子克隆、DNA测序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等需要作为课程内容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分子诊断学发展迅速,各种新理论、新技术不段涌现,需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对于当今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也需要需要给学生作补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子诊断学是一门内容抽象的、技术型和经验型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普遍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了解程度来调整内容编排的顺序,增强各个章节知识上的连贯性。此外,本门课程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也需要很好地和理论课结合起来。

2.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根据美国教育家Thomas L.Good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其会发现在校内外都有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性情。教师不仅要呈现知识,而且要为学生学习努力搭建平台和作出回应。学生不仅是吸收或复制输入,而且主动了解和构建意义。活动和作业的特点是,完成任务要求问题解决或批判思维,不仅仅是记忆或复制。高级思维技能并不是作为单独技能课程来进行教授的。相反,高级思维技能是在教授科目内容知识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在此过程中,通过批判性思考或创造性理解,让学生吧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或者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进行决策。”总结来讲就是教会学生不仅仅是接受课堂教师讲授的内容,还应该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会发散思维,具有创造性和自我学习主动性,会借助各种手段对知识进行补充,如上网检索和利用图书馆资源,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在把握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动画、声音、文本、图片可综合运用制作成课件,形象、动态、全方位、多角度演示给学生。同时,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库,加大对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制作所需软件的设置,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源库、教学策略库等,并做到实时更新,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介绍新近发展的重要技术及应用,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组学等,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研究领域,如肿瘤、遗传性缺陷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检测、诊断与治疗的发展情况。

3.建立合理的考试制度

考试是测评学生对课本内容掌握程度比较好的检测方法。要建立有利于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考试评价方法,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合理优化考试制度。首先,实行考教分离的考试制度,这就可避免由任课老师出卷设计试题的主观随意性,防止学生押题、划重点的猜题侥幸心理,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其次,采用多种考试形式结合的测评方法。目前,闭卷式笔试方法为主,在试题设计上,应尽可能增加客观性试题比例,从而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过程和发散性思维进行全面考量,同时也能促进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除闭卷考试外,针对分子诊断学实用性很强的特点,口试、开卷考试、课题设计、课程论文等都可以作为辅助考试方法与闭卷考试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课程论文让学生独立调研某一领域的发展情况,或者设计实验解决某一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考核学生知识、能力及专业素养的目的。

对本科分子诊断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与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而且能为部分学生后续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更好地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透视课堂[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罗萍.根据不同对象实施《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J].检验医学教育,2002,9,(3):22.

篇11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学习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对中等医学教育各专业而言,无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该课程概念性强,知识点多,内容博杂,跨度大,抽象枯燥。学制短、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中等卫护校的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要保证诊断学基础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特别注重教学艺术,在“巧”字上下功夫,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大胆整合,巧取舍

诊断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做教材的奴隶,照本宣科,而是应在依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在遵循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基础上,在保持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原则下,大胆做好课程知识结构的重组,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服从教学现实和临床需要,精心地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该舍弃的就舍弃,该简略的就简略,该整合就整合,尽量少而精,凸显教学脉络,理清教学主干,将厚书变薄,减轻学生的负担。如常见症状为诊断学基础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按照“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的纲目编写,但该内容讲述的侧重点应是联系基础知识,讲清概念:提纲挈领,讲好病因;紧贴实际,讲透临床表现。而“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对于临床理论知识尚极为肤浅和临床实践阅历几乎为零的学生来讲,只能是一带而过,花太多时间讲述,会使教学主线模糊,“满堂灌”必然带来教师辛苦、学生吃力的结果。

2.讲透难点,巧用喻

诊断学基础教学内容难点较多,如果教师课堂讲授平辅直叙,难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课堂设计时要注意专业性与趣味性兼顾,尽力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教学的难点、重点不但要讲清、讲准,而且要讲透、讲活。要善于提炼、善于类比。如心源性水肿,从身体低垂部位(踝部或会)开始,严重的蔓延到全身可归结为“上行性水肿”,而肾源性水肿从眼睑颜面开始,然后波及全身,可归结为“下行性水肿”;可借用“风箱”原理,解释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何会出现“三凹征”;可用“气过水声”来总括湿性罗音(水泡音)形成;可用“头碰头”(I导联ORS波群主波向下,Ⅲ导联ORS波群主波向上)来比拟心电轴右偏,用“背靠背”(I导联ORS波群主波向上,Ⅲ导联ORS波群主波向下)来比拟心电轴左偏;用水是流动性的,水会形成波浪自然现象来促进学生对波动感、移动性浊音以及心包积液患者的心浊音界随变化而变化等知识的理解。总之,教师应善做有心人、善归纳总结,才能将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充满灵性。学生不但学有所成,同时也体会到知识的和谐美、自然美。

3.融会贯通.巧联系

诊断学基础实际是一门辨识疾病的方法学,是临床各科的工具书。除了知识结构具序贯性,还尽显了知识的交叉渗透,纵横汇联。如教师引导得力,极有利于学生临床思辨能力的形成和联想能力的丰富,达到既“撤得开”,又“收得拢”,由点而线到体的境界,这是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掌握知识的框架布局,注意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病史的问诊和病历书写的联系,使学生明白问诊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以规定格式的文字体现将成为病历的一部分;心浊音界叩诊和心脏摄片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心脏形态是否变化既可通过物理检查(心脏叩诊),也可通过x线拍片(器械检查)来印证,其实不同的手段有时是为了同一目的;黄疸的讲授和肝功能检查(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及尿胆原、尿胆红素检查的联系,使学生明白了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胆红素代谢检查和尿三胆检查之间的关系。其它如咳嗽、咳痰与痰液检查,腹泻与粪便检查,脑膜刺激征与脑脊液检查,LD、CK、AST与心电图检查,腹痛与腹膜刺激征⋯⋯等等都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可使知识由片面的、零散的、凌乱的变成完整的、全面的、有序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化抽象为具体,巧布局

诊断学基础中诸如放射诊断、心电图检查等内容十分抽象,课时少的现实又加重了讲课的艰巨性。理论纵使讲得再多,学生仍是莫衷一是,有时适得其反。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尽量使这部分知识浅化、具体化,除了适当增加电化教学及实验等常规手段外,教学时的布局显得格外重要。如心电图检查讲授按常规至少应讲完总论(包括心电产生原理、心脏传导系统、心电图导联等知识)及正常心电图后才安排第一次实践操作,但如果讲完总论后就安排实践操作,在讲正常心电图时,同学就可对照实际做得的心电图来逐一分析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增加了学生的亲切感、现实感,减少了学生对深奥知识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顺序虽稍作变动,效果却不可同日而语。再如讲X线检查时,如果就用一些图示结合教材讲述,教师即使讲得口舌冒烟,学生却不甚了了,效果极差,但若能精选各系统的X线片,在课堂上紧贴理论现场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三均”现象、液气平面、心膈淹没征、靴形心、梨形心、肿瘤阴影、龛影、充盈缺损等等,不但气氛活跃,师生交流热烈,而且效果奇佳。形象化教学的优势可想而知。

5.注重实训和考核.巧安排

诊断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操作的培训贯穿于诊断学基础教学的始终,而且也是学生今后临床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学生毕业实习时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校内培训时,我们十分注重诊断学基础实训操作。如体格检查操作可分为一般状况及头颈部检查,肺和胸膜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直肠、外生殖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检查五次进行,每次2课时,每次每班(约60人)分为三大组,每大组由一名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教,先由带教老师操作示教、讲解(约l课时),然后每大组分6、7小组,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教师放手不放眼,随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及时规范或纠正学生手法(约1课时),并交代学生课后要反复训练、不断强化、加深印象。而且组织体格强化训练一次(2课时),主要由学生按顺序全身互相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教师再次剖析、指导、纠正,以达到熟练提高的目的,然后安排一次考核,考核时每个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分别抽触、叩、听诊各一题,共三题,按要求、标准进行体检,教师一边观察其手法是否正确,一边提出相关理论问题,由学生在床边回答,考毕教师当场评分,如有不合格者,以后再补考,此考核成绩单列,补考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如此通过对体格检查的反复训练和严格考核,促进了学生苦练基本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印证以上观点的事例尚多,难以一一枚举。但已足以说明:只要教师匠心独运,巧作处理,难教难学的诊断学基础将变得易教易学,教师对事业的呕心沥血将换来学生学习障碍的扫除,此我愿,亦众愿也。

篇12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涉及到动物医学专业的15门专业课,其覆盖面非常广,考试具有相当的难度,每年的通过率不足20%。《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课程的入门,又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以各种动物为对象,研究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的学科。本课程为临床各科如《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等提供诊断疾病的通用方法、原则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为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和必要的条件。2016年,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察内容包括19个单元、79个细目、270个要点。考试除了要求考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外,还着重考察考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综合分析2009年到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的试卷,其中涉及《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试内容占临床科目的20%左右。在综合应用科目中也有较多《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内容。可见该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大纲不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农林院校的教学大纲都把牛马疾病及症状的诊断作为《兽医临床诊断学》讲授的重点,对于犬猫禽等小动物的疾病诊断涉及较少。这与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的内容不符。而且很多学校讲授的内容不全面,不能覆盖执业兽医师考试的所有内容,导致考生考试的时候普遍觉得兽医临床科目的试题难度较大。

2.2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但是《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和生产密切相关。如果只是老师讲授,则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果差。而且实验课也多以演示操作为主,真正需要同学主动思考和创造性开展的实验很少。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目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视实践和病例的要求也不符。

2.3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核以考试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大,导致同学们普遍在考前进行突击备考,考试成绩不高,而且也不利于大家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传统的考核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这与执业兽医考试重视实践和应用的要求相距甚远。

3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与考核

3.1调整教学大纲

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应试指南,重新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使其内容上涵盖考试大纲的所有要求。当然地方院校的教学还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调整大纲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地方畜牧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方向。

3.2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同学们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传统的大班加45分钟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效果交差。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多从网络上进行。利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课题组与高教出版社合作,建立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在线课程。将教学视频、作业、测验以及其他辅助学习资料都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线下自学,进行测验,教师根据学生测验的情况以及在讨论区提问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延伸。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布置一些研究题目,使大家能够充分的进行资料查阅,研究成果整理和汇报,教师可对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呵呵指导。通过这些方式,真正的是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过程。

3.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