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8 00:24: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政治学习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题资料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资料,是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一个课题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它不仅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更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保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占有量及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因此,全面地搜集、整理和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是课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于2014年5月成功申报了自治州级课题《绿色的化石》,历经一年的研究,现已进入结题阶段,现将在课题研究中如何搜集、整理材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指导教师对程序性材料的搜集整理
程序性材料也就是计划性材料,是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计划方案、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的收集整理。
我们在课题《绿色的化石》准备阶段时,通过实地勘察,要求课题负责人制定出翔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计划、课题申报表,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以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形式保存。因为在以往的材料收集中,课题组教师往往将材料上报过之后就随处堆放,没有保存的意识,在课题结题时,出现材料缺失,到处找材料的现象。因此,本人在课题立项时,就要求课题组教师,将所有的计划性材料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保存,以便于后期修改、补充、完善,保证课题资料的完整性。
二、指导教师对专题性材料的搜集整理
专题性资料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些事关整个课题运作的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资料。
1.在我们学校课题实施时,我们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进行了课题专题性研究,根据四个季节特点,材料分别命名为“春之华”“夏之茵”“秋之韵”“冬之恋”专题材料集,要求课题组教师对四个阶段学生的原始作好收集、积累、整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批改后将学生作品进行打印,和学生原始作品一起收集、归档。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作品的真实性,又保证了学生作品资料的完整性。
2.指导教师对课题的所有图片资料按照课题的四个阶段进行分类、归档、编辑。因为,在四个专题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活动图片比较多,如果不进行分类、编辑,混合起来使用非常麻烦,且如果以后再想使用,无疑于是在大海捞针。所以,将图片资料分类、归档、编辑,做好电子存档,既是对课题研究活动的佐证,也是课题研究活动的一项重要表现形式。同时,要求课题组负责人将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洗印出来,合理进行使用。
3.对学生在课题活动中创作的各类手抄报、美术作品等,要求课题组负责教师及时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做好电子存档后,再在展板上展出,保证了资料使用的延续性。
4.对于一些实物性的材料,如彩绘的石头、雕刻的树根等一些难以保存的资料,这些实物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创作的过程,能够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如果不能够把它们归类到课题材料中,难免有缺失和遗憾。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及时地分类,用相机拍照,以照片的形式保存下来。这样就很好地将实物性的材料转化为文字图片等材料,便于课题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
三、指导教师对成果性材料的搜集整理
成果性资料是指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与课题研究结束时,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这些总结对课题终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义。将这些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上升为经验性的可供同行借鉴的材料,最为典型的就是课题论文。
一、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需要三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对新课程有个粗略的了解,听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时听讲。
在老师授课时,学生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如何讲解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的,并做好课堂笔记。教师所作的板书,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和提炼的,对研读教材大有裨益,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的。
(三)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因为,知识是连贯的,这一节不打好基础,就影响下一段落的学习,此外,复习一定要及时,才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会做题。
做题,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做题,不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方法,增强驾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编写规律,初中政治课程也不例外。如果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编写规律,也就能悟出其学习规律。初中政治课的编写的规律大致是主题的介绍,意义的讲解,然后提出要求这三大部分。当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结构与规律后,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与规律,而不至于只知道一节课的内容,却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
三、抓住内涵
学习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重在学习观点,树立起正确学习政治的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思考,当前这堂课学到的观点是什么?而对于每一个观点,不能光了解观点的表面,还要理解其内涵。挖掘内涵,往往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什么
“是什么”,就是所讲的主题是什么,即先介绍主题,提出观点。
(二)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阐述这个观点的意义。政治课程的编写者,往往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来表达观点。
(三)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课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学习好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联,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内涵。
四、学会变通
初中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不会变通,有些学生认为,教材好学,题目难做,所以,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变通。
老师在出卷时,不可能将课本上的内容照搬到考试卷中,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变通。学生学会了变通,才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能力,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程讲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变通。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回忆老师在授课时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回忆一下老师是什么角度来思考的,予以借鉴,才能加深答案的深刻性,并保证答案的全面性。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分析的思路和思考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观察思考
集思广益,是“借力使力不费力”的良好学习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同学的做法,仔细倾听老师的说法,善于琢磨,善于观察思考,总结政治学习的方法,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把握政治学习材料的分类,并明确各类材料的立意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明晰,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政治课程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较少,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被重视学生所重视,甚至在有的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从思想上轻视,认为初中思想政治可学可不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程的学习是连贯性的,高中政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果,在初中政治学习中不打好坚实基础,务必影响高中政治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所以,教师在教授初中政治课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端正了学习态度,促使初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投入精力和时间,促进政治学习的提高。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的暂行规定》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吉林市教师师德五条禁令》、《昌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的十条工作纪律》,学校并将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每位教师和学校签订了三个责任状。
(1)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状。
(2)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责任状。
(3)杜绝乱收费,乱办班责任状。
3、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了《我的师德观》录像,学习了马宪华、林占春同志的先进事迹,并组织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去昌邑区一实验小学听全国十杰教师林占春的事迹报告,林占春朴实、生动的报告深深地感染了每位教师。回校之后,学校组织了讨论,谈感想,谈体会,特别是教师听了局长的讲话,决心以林占春为榜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力争在几年之内,成为一名林占春式的名教师。
4、学校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年学习材料汇编》为蓝本,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校师德建设年领导组组长高校长从学习回来,进行了《顺应时代改变思维模式,更新观念达到教育创新的》师德讲座,学校还聘请了吉林市小学校长主编李博生同志进行了《学习型组织》的辅导讲座,会后教师进行了师德论坛,通过论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创新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自学,并写出千字文师德体会。同时,学校认真向教师传达吉林市教育局年16号文件,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并将《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暂行处理办法》复印,每位教师人手一份抄录在政治学习笔记本上,做到入脑入心入耳,并落实在行动上。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市教师师德禁令及其他师德规范均公示上墙,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真正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处。
通过学习,对教师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使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
1.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学校领导作了师德建设年工作的动员部署,每位教师引起了高度重视,增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自觉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师德修养计划。月日,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教师公开承诺大会,在会上学校领导传达了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年活动方案及学校的活动方案,举行了教师公开承诺签字仪式,教师代表、区师德标兵王洪迎宣读了教师公开承诺书,全体教师把庄严的承诺留给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在教师中实施了“五师”教育工程: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的暂行规定》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吉林市教师师德五条禁令》、《昌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的十条工作纪律》,学校并将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每位教师和学校签订了三个责任状。
(1)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状。
(2)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责任状。
(3)杜绝乱收费,乱办班责任状。
3、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了《我的师德观》录像,学习了马宪华、林占春同志的先进事迹,并组织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去昌邑区一实验小学听全国十杰教师林占春的事迹报告,林占春朴实、生动的报告深深地感染了每位教师。回校之后,学校组织了讨论,谈感想,谈体会,特别是教师听了贾局长的讲话,决心以林占春为榜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力争在几年之内,成为一名林占春式的名教师。
4、学校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年学习材料汇编》为蓝本,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校师德建设年领导组组长高校长从北京学习回来,进行了《顺应时代改变思维模式,更新观念达到教育创新的》师德讲座,学校还聘请了吉林市小学校长主编李博生同志进行了《学习型组织》的辅导讲座,会后教师进行了师德论坛,通过论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创新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外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自学,并写出千字文师德体会。同时,学校认真向教师传达吉林市教育局20xx年16号文件,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并将《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暂行处理办法》复印,每位教师人手一份抄录在政治学习笔记本上,做到入脑入心入耳,并落实在行动上。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市教师师德禁令及其他师德规范均公示上墙,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真正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处。
通过学习,对教师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使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
1、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学校领导作了师德建设年工作的动员部署,每位教师引起了高度重视,增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自觉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师德修养计划。20xx年10月15日,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教师公开承诺大会,在会上学校领导传达了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年活动方案及学校的活动方案,举行了教师公开承诺签字仪式,教师代表、区师德标兵王洪迎宣读了教师公开承诺书,全体教师把庄严的承诺留给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在教师中实施了“五师”教育工程:
(1)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中学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人类和社会在与种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人类真、善、美的力量,并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个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树立为人类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作为自己努力的理想,形成健全人格。在诸多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树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现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学生日常品德状况逐步列为考核内容,这就明确地指明了思想政治课应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思想觉悟的提高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没有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常用的音乐、舞蹈和生活片段体现政治的生活化。例如,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新闻,让学生更快速地了解时政,更好地把握政治学习的内涵。教师可以采用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角色体验的方式,或者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容易掌握知识。
二、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适应中招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实践的经验与体会。
1.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新型课程,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上,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很多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四、要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果我们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切入口,学生就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体验政治学科的魅力。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如青少年的消费观不正确,花钱大手大脚,可谓“父母赚钱,孩子花钱”,花父母的钱不心疼。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正确消费的情境,让学生去商超购物,要求他们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完成具体任务。在消费中遇到不合理的现象让他们独立解决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会明白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众所周知,政治课主要特点在于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特别注重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活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它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与塑造。这些内容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创设一切有利因素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完成思想上的升华。高中政治教学,由以前的主科变为副科教学后,许多学生对其极不重视,有些教师也是照本宣科,机械地教学,使得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没有教学激情。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正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时期,而政治教学就像一个引导者与规范者,指引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不走弯路、直面困难,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大餐,灵魂索引。为此,良好正确的政治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方法和技巧。从笔者的从教经验来总结,学好初中政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需要三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对新课程有个粗略的了解,听课时可以有的放矢,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时听讲。
在老师授课时,,学生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如何讲解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的,并做好课堂笔记。教师所作的版书,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和提炼的,对研读教材大有裨益,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的。
(三)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做到天天清。因为,知识是连贯的,这一节不打好基础,就影响下一段落的学习,此外,复习一定要及时,才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会做题。
做题,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做题,不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方法,增强驾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编写规律,高中政治课程也不例外。如果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编写规律,也就能悟出其学习规律。初中政治课的编写的规律大致是主题的介绍,意义的讲解,然后提出要求这三大部分。当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结构与规律后,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与规律,,而不至于只知道一节课的内容,却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
三、抓住内涵
学习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重在学习观点,树立起正确学习政治的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思考,前这堂课学到的观点是什么?而对于每一个观点,不能光了解观点的表面,,还要理解其内涵。挖掘内涵,往往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什么?
“是什么”,就是所讲的主题是什么,即先介绍主题,提出观点。
(二)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阐述这个观点的意义。政治课程的编写者,往往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来表达观点。
(三)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课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学习好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联,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内涵。
四、学会变通
教师在课程讲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变通。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回忆老师在授课时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回忆一下老师是什么角度来思考的,予以借鉴,才能加深答案的深刻性,并保证答案的全面性。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分析的思路和思考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观察思考
集思广益,是“借力使力不费力”的良好学习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同学的做法,仔细倾听老师的说法,善于琢磨,善于观察思考,总结政治学习的方法,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把握政治学习材料的分类,并明确各类材料的立意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明晰,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需要三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对新课程有个粗略的了解,听课时可以有的放矢,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时听讲。
在老师授课时,,学生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如何讲解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的,并做好课堂笔记。教师所作的版书,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和提炼的,对研读教材大有裨益,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的。
(三)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做到天天清。因为,知识是连贯的,这一节不打好基础,就影响下一段落的学习,此外,复习一定要及时,才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会做题。
做题,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做题,不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方法,增强驾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编写规律,高中政治课程也不例外。如果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编写规律,也就能悟出其学习规律。初中政治课的编写的规律大致是主题的介绍,意义的讲解,然后提出要求这三大部分。当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结构与规律后,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与规律,,而不至于只知道一节课的内容,却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高中政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果,在初中政治学习中不打好坚实基础,务必影响高中政治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所以,教师在教授初中政治课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思想观念。教师在上政治课时,要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也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教师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抓住内涵
学习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重在学习观点,树立起正确学习政治的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思考,前这堂课学到的观点是什么?而对于每一个观点,不能光了解观点的表面,,还要理解其内涵。挖掘内涵,往往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什么
“是什么”,就是所讲的主题是什么,即先介绍主题,提出观点。
(二)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阐述这个观点的意义。政治课程的编写者,往往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来表达观点。
(三)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课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学习好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联,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内涵。
四、学会变通
教师在课程讲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变通。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回忆老师在授课时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回忆一下老师是什么角度来思考的,予以借鉴,才能加深答案的深刻性,并保证答案的全面性。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分析的思路和思考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观察思考
集思广益,是“借力使力不费力”的良好学习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同学的做法,仔细倾听老师的说法,善于琢磨,善于观察思考,总结政治学习的方法,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把握政治学习材料的分类,并明确各类材料的立意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明晰,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完全是学生的自发活动,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引导、支持、导向作用。在探究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储备和调用知识,激活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潜能,以便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1、精心设计问题探究的情景。
目前高中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因此,在高中政治探究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奇的情景,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激发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和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问题进行独立思索,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
2、教授学生必要的探究技能。
在高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政治探究活动注重“过程与方法”,完成探究任务与实现探究目标之前,教师可以适当教授给学生一些探究技能,如收集信息的技能、组织活动的技能、操作的技能、传达的技能。如在经济生活中,开展中秋前后月饼价格变化的调查之前,要引导学生多想想:调查什么方面?谁做调查?向谁做调查?为什么要调查?怎样调查?调查表如何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立足点、有着手处。
3、提醒学生探究的关注要素。
探究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的。有些探究教学或满堂灌,或满堂看,或满堂问,或满堂闹,都违背了探究的初衷。为了使探究取得实质性效果,就要在探究活动开展前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他们曾经忽略的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无关的方面转移或聚焦到在政治探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上来,引导学生对事物发展中那些关键的特定要素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索。如我国轮胎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的探究中,要求学生重点探索企业的应对策略,不必过多探究美国政府为什么实施对华轮胎“特保案”。
二、 探究中求真,引领学生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真实目的是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及与人合作交流,达到“以知促知”、“以智启智”、“以能达能”互动共赢的过程,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只惟实、不惟书,只惟真、不惟师,想他人未敢想,言他人所末曾言的创新品质,在知识交流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互相促进地实现“三维”目标。
1、合理分组,把握时间。
在一个由40到50人组成的大班中开展探究活动,为了节省时间、防止混乱、人人参与,教师要划分出探究小组、指定或推荐出组长。先在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出代表来交流和讨论。在探究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哪些内容让学生单独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后探究;哪些内容合作探究,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教师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具有普遍迁移价值的知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学习。对一些学生自己探究起来非常困难,又不是关键或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要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对一些触及政治敏感问题的则不必去探究。
2、矫正不足,共享成果。
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宣布他们的解释,使别的学生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论证过程、挑出逻辑错误、指出解释中有悖于事实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解释。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能够促使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入,有助于学生将实践所获得材料,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终,学生能解决彼此观点中的矛盾,巩固以实践为基础的论证,加深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
3、循序渐进,逐步放手。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方向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体验,离开生活的探究活动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探究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不一定非要一次探究清楚,由于受到发展水平、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及经验背景的限制,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探究完。如关于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探究,我们要求高中生懂得国家、企业、消费者、劳动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至于这些主体具体怎么来应对,不能要求学生掌握过深,以后到大学或工作中可以再去探索。
三、 探究后求用,发展学生
高中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其最终归宿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也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长期探究活动的开展,要使学生在态度、能力、知识、观念、理解、经验等多个方面均有所发展,促使学生形成以下素质,达到学以致用。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充实感和兴奋感。
2、使学生通过探究建构起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
3、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并获得科学推理、交流与合作等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2-01
很多教育者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思维的碰撞,尤其是对于信息量较为繁琐且枯燥的政治学科,一些教师还习惯延用传统教学的“死记硬背”方法,加之很多学生缺乏对政治学科的正确认识,所以课堂常常陷入“僵局”。初中政治教学应该是充满情绪与思想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时刻保持活跃的状态,他们那些波动的情感、灵敏的思维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使政治课更加精彩。情境是可以将学习内容“活化”的最佳途径,它将知识融入了情境之中,从而使知识更深刻的意义与活力得以彰显,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方可以由境入情,并于境中求思、境中求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心理效应进行了探索。
1 用环境激发心理效应
黑格尔曾经说过,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很容易对教学资源形成心理效应,从而加强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严格来说,学生的想象力源于他们对事物产生的心理效应,而通常这种效应是通过环境刺激而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实践中,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围绕三个层面来开展。
首先,教师需从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利用好教室这一教学媒介,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效应,提高学习效率。教室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学生的座位安排,以及教室的色调和墙壁装饰等等。其中,座位的安排是重中之重。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的积极性、兴趣爱好以及学生们的交往情况,结合日常的学习小组设置,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和积极交流的学习环境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此外,教师还可改变教室墙壁的色调,如采用乳黄、乳白等色调,以减轻教室色调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同时在墙壁上张贴名人字画,或趣味故事和鼓励标语等等,从而为学生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需要利用好当前的网络资源,通过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的采集,以及教学课件的运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资源环境,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教师可帮助学生适当减轻“书包”的重量,将纸质的学习材料转化为轻便易携的电子材料,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网络课堂”。例如,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新闻或政治材料,并将它们制作成PPT,或刻录成光盘,教师可将这项活动作为一项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如此,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效应,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魅力和人格魅力,以情感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媒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以
激发学生的心理效应。在实践中,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探望孤寡老人,进行公益宣传,等等,使师生、生生在活动中建立情感,影响学生们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用故事引发心理效应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大多数初中生潜意识里认为政治课枯燥乏味,这导致很多学生在政治课上缺乏参与热情,学习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此,在以环境引发学生心理效应的基础上,教师可运用一些小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使学生通过与故事互动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以“杜绝不良嗜好”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不良嗜好的弊端,同时学会如何杜绝不良嗜好。结合课程目标的设置,笔者在课堂上采用了提问、导入故事、故事分析的模式来组织教学。
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乐嘉有所了解吗?能否准确说出他的身份?
生答:乐嘉是主持人。
导入故事:这一答案并不准确,事实上,乐嘉不仅是主持人,还是一名心理学导师,以及FPA性格色彩的创始人。他16岁在宁波中专金融专业毕业,17岁进入银行工作,20岁成为雅芳公司的直销培训师,37岁提出了FPA性格色彩理论。从16岁至今,乐嘉一直保持着良好生活习惯,这得益于他对人类性格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的FPA性格色彩理论将性格分为红、蓝、黄、绿四种,指出青少年的不良嗜好是其中一两种色彩占主导地位导致的,并客观指出青少年的不良嗜好主要包括抽烟、喝酒以及网瘾。
故事分析:通过多媒体简单介绍FPA性格色彩理论后,引导学生就乐嘉的身份和成长经历进行分析,重点让学生分析性格缺陷和不良嗜好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如何拒绝不良嗜好。
如此,通过熟悉的电视人物来实施教学,抓住了初中生的心理,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共鸣,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要。
3 结语
总之,激发学生的心理效应于教育者而言,既是大智慧,也是小技巧,只要教师能够立足教育改革之本质,着眼于学生认知之实际,就能够创造出合情、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知识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心理效应,从而赋予政治课堂以新的活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90-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对学习材料充满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断发挥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内在学习潜能,这时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但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不强,即使被迫进入学习状态,其内在的潜能则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依然很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要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一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很难得到有效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高职思想政治内容较为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性较强,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而高职学生学习都凭感觉,普遍不喜欢枯燥的思想政治学习,学习不积极、不主动。(2)高职学生的个人素养问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卑心理较强,认为自己不如其他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较低,同时,看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学习目的性不强,在政治学习过程中时常表现得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会抵制学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要正视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发展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诚实守信的态度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爱国热情,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在教育的路上要能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成果发展创造条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职业人才。
二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能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时常给予学生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另外,教师要爱护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困难,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重视,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和对自己的重视,才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步骤,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有效提升。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2.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学生不喜欢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喜欢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多的限制,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注意这两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不断思考完善中,学生可有效掌握有关内容,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依据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能在研究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互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交流,不断研究教学,不断形成新认识、新观点的教学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提升、思维得到发展、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应通过互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进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互动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交流,不断探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探究话题,搜集整理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案例,研究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原因;搜集整理本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了解自家的收入情况,为自己的家庭制订更合理的理财方案等,这些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学生搜集到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活动,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较突出,学生的认识在不断的探究中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不断激发内在潜能,有效学习政治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44-01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潮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关于预习环节能力的培养
明确目标,预习先行: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后(预习时也有讨论),重点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和寻找、确定重点、难点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则是准备展示时突破难点的方案。 树立预习就是正课和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因为新教学模式下基本上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大部分的问题都是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解决的。如果课前学生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对前后知识没有很深的了解,是不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在预习阶段大家要做到:
(一)明确学习目标,以此为指导,明白这节课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阅读课本,要认真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
(三)做预习笔记,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基本知识点);
(四)同时还要阅读课外学习材料,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或拓展知识面;
(五)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为展示课做准备。
二、关于学习环节能力的培养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一)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一)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三)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1 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主体性
很多学生认为政治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之后又没有多大实用价值。老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最后还是考条条,用不着花过多的时间听课和研究。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认识问题,我给学生讲学习政治的目的意义在于:“明知、明理、辨非、辨向。”明知,即懂得有关政治学科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明理,即明白道理。如为什么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等等道理。辨非,即通过掌握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运用懂得的道理,去判断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从而形成辨别是非,分清黑白的能力。辨向,即学生在辨别是非的基础上,明确自己今年前进的方向,所走的道路,以及所奋斗的目标。通过教育,绝大多数同学都发挥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积极性。
3 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
实践研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主、自我调控、自我决断等方面;主动性是在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其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兴趣等方面。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发展目标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战能力等方面。根据“主体性”的要求,现代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首先,要学懂基础知识,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使学生相信理论的真理性,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学生对基本观点“不信”,除了客观的社会原因外,还有年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去思考、分析、比较,才能使学生消除思想上的疑惑,解开认识上的疙瘩,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信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申疑到信,最后达到知行统一,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内因去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1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余力。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因此,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生动、形象地讲清这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对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2 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积极动脑、动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既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即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又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即是否全班学生都参与,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把培养优等生与提高后进生同步,教学中,后进生比学习尖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怀,更需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对他们要更多鼓励和爱护,讲课时,应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给他们发言,多给解答的机会。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也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耐心,使学生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样学生凭借老师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已的积极参与得出结论,学习的参与程度高,积极性、主动性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