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季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19 18:58: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临床路径季度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56-02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开发的一种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作为医疗护理的最终目标,它有力地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促进了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我科从2011年开始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入路径病例,从2013年对进入路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内分泌肾内科2012年一季度2型糖尿病127例进入路径病例中,护理上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中男91例,女36例,年龄44岁-83岁,平均年龄62岁,2013年一季度113例进入路径病例,同时进入临床护理路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进行护理,见表1。其中男84例,女29例,年龄47岁-86岁,平均年龄65岁。

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患者为出生28日内的各种重症患儿,室内物品均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拒绝陪护及探视,室内医护人员一般≤4人。2007年4月~2008年6月收治患儿232例,列为观察组,2006年4月~2007年3月收治的217例患儿列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父母及其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均P>0.05)。

临床路径实施方法:由护理部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医护专家共同组成质量控制路径制定小组,参与讨论并制定护理人员综合质量控制路径、患儿入院基本情况评估及告知质量控制路径、急救仪器、设备、药品质量控制路径、NICU内预防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路径。科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及监督,每月底总结反馈质量控制效果并上报到护理部,护理部每季度召开1次质量控制路径讨论会,分析研究各路径的内容、程序、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并逐渐实现质量控制路径的科学化、规范化。

护理人员综合质量控制路径:①政治思想素质:NICU护理人员必须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富有爱心并具有较好的慎独修养。通过组织学习,使NICU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树立起以患儿为中心,奉献爱心,奉献家庭、社会及未来的职业情操。②业务素质:NICU护理人员选派要求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并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③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进行量化评分,对分数较高者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患儿入院基本情况评估及告知质量控制路径:NICU建立护理入院录,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神志反应、哭声、面色、全身皮肤、全身营养、四肢活动、肌肉张力、呼吸、脐部、臀部、前囟、神经反射等情况及生活习惯,将上述情况作全面评估后告知家属并签字。

急救仪器、设备、药品质量控制路径:对NICU的急救仪器、设备、药品建立基数表,定点放置,处于应急状态,实行三级质量控制路径:一是每天值班护士对仪器、设备性能及药品的质量、效期及基数交接清楚,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日常养护班每周对所有药品、物品、器械全面检查保养,保证四无(无过期、无变质、无破损、无缺漏)、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维修检查),并记录,严把质量关。三是护士长每周对急救仪器、设备、药品质量及各班记录随机抽查1次,并在每周六晨会上反馈本周的抽查结果,每月底对NICU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在护理晨会上通报,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上报护理部。

NICU预防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路径:护士进入NICU必须更换工作衣,换鞋,带口罩、帽子,接触不同病人及同一病人不同部位时必须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奶瓶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体温计一人一只专用。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使用吉尔碘,有效期不超过3天。室内空气消毒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每日3次,每次2小时,每次消毒前先通风30分钟,然后关闭门窗消毒。护士长对执行情况每周不定期检查3次,对发现的问题在下周1晨会上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出整改措施,月底上报护理部。

评价方法:取临床路径实施前(2006年4月~2007年3月)与实施后(2007年4月~2008年6月)NICU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病人家属满意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差错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观察组232例,患儿家属满意219例,院内感染19例,差错2例;对照组217例,患儿家属满意195例,院内感染25例,差错8例;三者X2值分别为13.85、17.97、4.11,P值分别<0.01、<0.01、<0.05。

讨 论

护理人员综合质量控制路径的制定与实施,使思想品德素质及业务素质较好的护士以高标准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需要;思想品德素质及业务素质较差的护士感觉到不进步则有危机感,也逐渐以临床路径的标准要求自己,业务上注重基本功训练与提高。在工作中形成了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病人家属满意度。患儿入院基本情况评估及告知质量控制路径建立与实施,使患儿父母在入院时就认识到患儿身体受疾病影响的严重程度,使大多数家长在心理上对疾病有了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为防范护患纠纷建立了证据,也提高了病人家属满意度,同时使一些观察病情不细心的护士能按临床路径的内容细致地观察病情。

NICU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路径的建立与实施使护士的消毒隔离意识不断增强,在各项操作中能遵守预防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路径。护士进入NICU就首先想到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操作前洗手及操作中应用快速手消毒剂。奶瓶一用一消毒成为操作时必不可少的步骤。无菌操作规范化得到有效提高。室内空气消毒前开门窗通风30分钟,能不断将室内微生物带走,使室内微生物密度降低,然后在行空气消毒机消毒,能提高室内空气消毒达标率。通风可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增加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增加患儿舒适度,增强患儿体质,增加抵抗力,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3

   今年一年,在院党委、院长的正确领导下,泌尿外科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等级医院评审、医疗、科研和教学、医德医风建设、综合目标管理、护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开展等级医院评审的准备工作

   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等级医院评审的准备工作,组织全科医护人员统一认识,认识到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是医院今年的首要任务,认真学习医院下发的有关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文件,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在保证完成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完成等级医院评审的准备工作的各项要求,初步完成了科室必备的档案文件、培训考核计划及内容,尤其是注重等级医院评审的持续改进,力争做到了PDCA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良性循环。

   二、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工作中明确各级医务人员职责,在科室中认真学习《核心制度》,将核心制度落到实处,并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科室的主要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的环节管理,尤其是加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死亡病历讨论记录本》、《医疗质量与安全记录本》等的管理,重点注重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治,及时讨论病情,加强科室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落实,提高了医疗质量。通过组织学习文明服务医德规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科医护人员能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任何以医谋私,收受贿赂的不良行为,无任何违纪现象发生。

   三、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平时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诚恳认真的工作方式、细致耐心的思想交流,及时与与病人做良好的沟通。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要加强对科室成员的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面向社会、面向患者的新观念。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科室的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激发科室成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培育科室精神、树立医务工作者服务一流,技术精湛,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白衣天使形象。

   四、合理用药、尤其是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的管理及监督,加强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的规范和管理

   不仅对症用药,还注重药物的合理应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不仅要加强对药品各种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毒副作用的学习,还要经常与药剂科专家进行沟通,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在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用最少的费用、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最好的医疗服务,经过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效地降低了药品费用在临床总费用中的比例,切实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

   五、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规范医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

   科室对开展临床路径及工作非常重视,定期检查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并给以相应的奖惩。科室按照医院的要求设有专门的临床医生担任临床路径管理员,负责科室的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病例的统计、管理,定期分析本科室的执行情况,每月将信息上报医院职能部门。将临床路径工作分配落实到各个治疗组、每个医生,正确引导医生将此种压力有效地转化为动力,把临床路径工作主动地作为自己日常的份内工作。与病人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使病人能主动配合完成临床路径,并监督科室的工作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完成,有利于科室准确地找出各种不足的细节,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科室中认真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加深对临床路径的变异的理解,有效、灵活地管理和掌握临床路径的正、负变异,不简单、机械地拘泥于临床路径的表单,提高了临床路径的完成率。通过实施临床路径,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资源。严格执行临床路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主观过失而造成的漏查、漏诊,减少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低药品收入比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教学、科研和人材培养方面

   按医务科的要求顺利完成XX等临床、护理等专业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选派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担任其带教及授课任务,学生考试成绩优良。以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为目的,发挥老专家的技术特长,在培养中、青年医生,在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中起带头作用。每周科主任安排大查房,以使中青年医生在查房中得到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提高。对科内的青年医生实行强制学习制度,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同时对其临床技能的培训由专人负责。

   七、不足之处

   1、在等级医院评审的准备工作过程中,不断发现对等级医院评审的标准认识不充分和深刻,在准备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工作做得不细致,与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因为各级医疗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合适,科室部分病例的三级查房制度未能完全落实。

   3.临床路径及单病种工作开展得不是够深入和广泛。

   精选护士长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不知时间流逝,忙碌着就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作为医院护士长,是其他护士的榜样和典范,依据一定都影响这很多人,为了完成工作我积极参与,努力工作,做好榜样。

   在岗位上积极学习,虽然已经成为了护士长,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优秀,因为山外有山,我永远都是那个不起眼的一个,我要做好护士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每天除了要加到新到医院的护士,还要学习管理,学习其他的护理技能,在岗位上因为自己能力不足,遇到过多次尴尬的事情,其他护士问我相关的护理技能,我自己不能及时回答,这样不但影响到治疗,也影响到自己,感到非常的不自在,最重要的`,一旦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导致影响到病人健康这样我担任护士长也不安心,所以在岗位上积极学习。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因为我在这个岗位上更需要重视技能,需要给医院做出更多优秀典范工作,不能无所作为,多学,能力强了才能够让手下的护士做的更好。

   我也清楚,医院不是一个人的一员,是集体的,需要大家一起进步才行,对于一员人才培养方面我一直都很重视,每一个进入医院的护士,都有责任带领他们走更高。所以我更具一员的要求,对于在医院实习的护士让他们在岗位上多看多学,还经常给他们培训,很多事情让他们参与其中,而不是让他们只做看客,我必须要为病人考虑,也要为所有的护士考虑,至少他们在岗位上做的事情不至于让他们犯错。

   我们护士不同于其他岗位,在岗位上犯错,轻则会加重病人的病情,重则会让病人辞世,所以在岗位上我一直强调一点,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千万不要堵,应为生命赌不起,不到必要之时,绝不盲目去乱工作,我们首先必须要保证病人的健康。对自己的工作要负责,要承担责任,而不是像怎么丛就怎么做,一切都要建立在病人的安全基础之上才行,保证自己不会在岗位上留下遗憾。

   人需要的是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做护士的也一样,为了管理好护士,我经常会加强护士的管理,对于他们的工作安排,治病方案,都会做到具体如一,不会盲目的犯错,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集中力量完成工作任务,不会影响到工作,需要加班的时候会要求每个人员都来到岗位上。在岗位上我们多流汗,病人就少流血,多付出就能够帮助更多的病人。

   享受病人的尊重,就要有这份实力去承受,而不是沽名钓誉,不管有多难都要完成工作任务,做一个称职的护士。

   精选护士长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如流,岁月如梭,转眼2017年已经结束。回顾本年,在院部、护理部、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全科护理人员团结协作,在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理念上下功夫。大家齐心协力积极努力,提高门诊服务形象,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关注科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工作基本按计划顺利完成,但仍存在诸多的不足,现将全年护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工作量统计:

   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年门诊护士共接待病人15971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9%,收入53460321.7比去年同期增加60..8%,。护理团队满意度调查为95.6%

   二.、主人翁精神:

   科室内人人要有成本意识,护士长将各区物品责任到人抓好成本管理工作,尽量减少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每个人都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出发,人走灯灭电扇空调关,随手关门窗,防火防盗。全年无失火、失窃事件发生。

   三.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 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每月组织理论考试。

   2、 有序安排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部、医务部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以提高专业知识。

   3、门诊部对全体护士进行了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做到护士长亲自把关,人人过关,每季度行门诊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人员应急能力。

   4、、对新入职导医及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后上岗。

   5、 门诊有4名护士参加护理本科学习,有4名护士通过主管护师考试。

   四、科室下功夫抓服务质量、服务态度:

   大多数同志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有所转变,主动服务台的意识也正在形成。大家尽量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病人来回跑路。对特需患者,由导医帮助其交费、拿药、护送检查。对无家属或家属不在的病人倍加关心。但仍有个别同志语言较生硬,说话不注意时间、地点、场景,解释工作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健康教育不到位,护理满意度调查研究情况不理想。导医和护士的服务管理是目前和以后的工作重点,将进一步规范和督促大家的

   一些语言习惯,增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尽量使健康教育解释工作更科学,服务技巧更灵活,更能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六、 大家积极动脑子想办法:

   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与实际工作有冲突和不合理的地方,大家一起想办法完善和改正,例如完善和梳理了各区域的宣教资料;对门诊各区域的指引牌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力求引导牌醒目,明确,发动大家查找各区安全隐患,及时给予修缮,保证给患者提供安全的就诊环境。

篇4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三甲复审是医院医疗、管理质量提升的强心剂,能促使医院在短时间内重点突破薄弱环节,改进服务流程,理顺管理思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2013年我院启动三甲复审迎评工作,以落实《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评审标准》(以下简称《评审标准》)为抓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与PDCA循环理念相结合,打造精细化管理的医疗质量体系,推动医院全面提升医疗管理和服务能力。

一、医院精细化管理思路

2013年3月,医院正式启动三甲复审迎评工作,成立“三甲复审”领导小组。全院在《评审标准》的新要求下,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开展医院的自我监管和质量改进。按照责任细化、标准量化原则,院三甲办认真梳理分析《评审标准》,使每一条款都有对应的责任科室,做到责任落实到科、到人。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根据科室责任书,积极开展自评自查工作,对已达标的部分,形成惯性运转并持续改进;对未达标的部分,认真查缺补漏,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达标。

二、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实践

1.修订完善医院制度,组织院内培训。

根据《评审标准》的要求,职能部门组织全院相关科室对各类医疗制度、质量控制指标、服务流程、岗位职责进行了新增、修订、整理归类,共编辑近300条医疗业务制度。重点在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管理考核实施方案(2012年版)》的基础上修订了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指标,其中涵盖了质量指标、患者安全指标、医院感染控制指标、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指标、合理用药指标等评审标准要求的日常统计评价指标,并量化考核标准,使医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与制度修订配套,医院针对医疗核心制度、药品及感染相关管理制度、各类应急预案等组织了五十余场培训,第一时间将新增、修订的制度内容告知临床、医技科室,保证制度的良好执行。

2.加强质控监督,确保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

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医院质控办从医院层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质控监督。以院级质控检查为抓手,强化核心制度执行力,开展包括综合治疗检查、病历书写质量检查、单病种质量管理检查等多项检查,对重返ICU、手术室类指标、手术并发症类指标等各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定期向全院通报质控检查情况,并将具体问题以整改通知书形式下发到科室,限期整改。科室层面,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的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病区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根据本病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和月份计划,开展关于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等常规检查,以及开展评审标准中核心条款、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完善各项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利用鱼骨图等管理工具寻找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定期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通过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核心制度落实更深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在科级层面更加有针对性、专业化[1]。

3.医院管理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突出肿瘤专科医院特色

3.1开设肿瘤多学科综合门诊[2]。

为进一步完善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本院组织开展了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三个病种的多学科综合门诊,每周定期开诊,以帮助肿瘤疑难病例的患者获得最佳诊疗方案,缩短其门诊就诊时间,减少门诊转科次数。自2013年8月1日开诊以来,截至2014年10月22日,共开诊262例次,其中肺癌236例次,乳腺癌15例次,恶性淋巴瘤11例次。

3.2开展科(病区)主任主持集体查房(讨论)。

在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同时,医院积极探索促进科室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途径。2013年医院制定了《科(病区)主任主持集体查房(讨论)制度》。科主任主持集体查房强调要体现肿瘤专科医学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特色和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集体查房,包括重点病例查房、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形式。根据科室医疗工作需要确定查房频率,原则上至少保证每周集体讨论2次。查房后全体人员集中讨论查房的病例,由科主任主持,各级医师充分讨论发言,最后由科主任总结,做出集体查房意见。各主诊组严格执行集体查房意见。

3.3实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多学科联合会诊与肿瘤多学科综合门诊、肿瘤多学科综合查房一起组成本院的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主要对象是在诊断治疗中存在疑难或争论的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变更治疗方案的肿瘤患者和已收住院的非本专业肿瘤患者。联合会诊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综合治疗小组组长为首席专家,副组长为次席专家。首席专家保证本小组会诊活动的按期进行,保证会诊质量,综合多学科意见,形成治疗方案。目前已正式开展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胃癌及肠癌、肝癌、头颈部肿瘤、宫颈癌、食管癌八个病种的联合会诊。

4.构建信息化体系。

一是实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信息化。全院实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OA网络系统直报,各科室不再提交纸质报告。医务科每季度定期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网络直报不仅减轻了临床医生工作量,使上报途径更便捷,同时还为医疗管理部门提供了更精确的分析数据。二是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对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等19个临床路径进行修订,与信息科配合实现临床路径信息化。通过组织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成员学习临床路径实施流程、进行网络操作培训,提高临床路径各病种的入组率和完成率。

三、医院精细化工作成效

通过三甲复审迎评准备工作,全院医务人员对于PDCA循环理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初步形成“制定制度——责任科室落实各项措施——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自查——医院质控部门下科室检查——质控部门反馈检查意见——各科室自查改进”的良性循环,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常态化,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一步改善。

医院质控办、医务科定期开展各项核心制度专项检查,监测核心制度落实情况。通过2013年2次专项检查,医院的围手术期医疗质量明显提升,表现在:一是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的熟知程度有所改善,麻醉医师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规定的核查项目。二是手术风险评估、麻醉风险评估的落实情况有明显提高,抽查的所有病例中落实情况良好的病例分别占84.6%、61.5%。此外,麻醉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术前麻醉访视落实情况、手术部位标识情况等也得到明显改进。

2.医技科室利用管理工具改进服务流程。

三甲复审迎评工作全员动员,不仅在临床诊疗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医技科室更是针对服务时效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专业化的改进。检验科成立项目小组,利用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对标本、人员、仪器、流程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剔除不可抗因素如标本复检、仪器故障、标本量大等,确定导致不合格率高的关键性因素,提出标本接收及接收后的流程优化方案,如加强检验人员急诊意识,控制标本流转时间等,大幅度提高了住院、急诊标本检验回报时间(TAT)合格率。

3.临床科室输血相关专项检查成效显著。

医院根据三甲复审相关要求,完善输血管理,开展临床科室输血相关检查。2013年开展2次追踪检查,旨在短期内有重点地改进输血相关制度不完善、医务人员重视不足的问题。第一次追踪检查共抽查115份输血病历,发现主要存在2个问题:(1)输血同意书中未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及输血次数。(2)输血病程记录不完整比例达93.9%。为此,一方面,医院对输血知情同意书进行修改,增补了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以及输血次数。另一方面,要求各科室在书写输血病程时对“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详实记录。第二次追踪检查,输血病程记录不完整比例下降至48.2%。

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取得初步成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初期,医务人员主动性不高,报告数量远低于每百张实际开放床位要求的年报告数。为促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落实,医务科采取了三项措施:(1)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2)全院实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网络直报;(3)医务科每季度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013年共收到143份不良事件报告,较2012年增长146.6%。不良事件报告逐渐形成“被动→树立意识→自觉主动→行为习惯→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转变。

5.临床路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2013年,医务科对甲状腺癌等19个临床路径进行修订,组织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成员学习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并与信息科配合进行临床路径信息化培训,使临床路径各病种的入组率和完成率有所提高,平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治疗(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均有下降。2013年我院各病种平均入组率71.6%,完成率77.1%,达到三甲评审标准A级条款的要求。

小结

医院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更是医院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必要手段;尤其在按照新标准建设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过程中,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医院不断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方法、内涵引入医院的实际工作中,结合PDCA循环,使医院管理更加精确化、数据化,具有高效率、高执行力。

作者:郭琛 陈传本 王洋郁 张仕卿 董晰 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

篇5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目前,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使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医院的医疗质量。但是随着其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也不断出现。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针对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自2009年6月起制订了一系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管理办法,强化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水平。本人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对强化合理抗菌药物管理作初步总结,现报告如下:

1,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1.1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并制定和施行相关管理,建立管理网络:我院设立专门的临床合理用药督查小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等考评奖惩制度[1]。并建立临床药师查房制,应用“定期定点”模式实施专职药师查房制[2]。由督查小组筛选每个月疑似不合理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按科室和个人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成表,上交医疗专家组。由医疗专家组定期组织点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以督促各科室改进。药剂科负责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每季度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门诊和住院使用金额和数量前10位的抗菌药物进行排名,并按照每个月使用金额排名首位抗菌药物药品前10位医生进行排名,如有异常使用药品情况,启动预警机制,情况严重的交予用药督查小组,用药督查小组可按医院的相关制度作出严肃处理。另外,药剂科还应在临床作好密切监测和药学宣传。比如,“克林霉素针剂”门诊连续3个月排名第一,经调查因不做皮试,经验性地应用于一般外伤和急诊病人,我院启动预警机制,并督促临床合理性地针对适应证应用。

1.2实行分线管理:按照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分线管理制度》要求,将我院抗菌药物分为一、二、三线,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分线管理。结合HIS系统实行电子处方和电子病历管理,我院程序自行实行分级管理,即对医师使用权限进行限制,高级职称可使用所有抗菌药物,中级职称使用一、二线抗菌药物,初级职称只能使用一线抗菌药物,从药品库存和系统程序上控制。

2,普及管理知识,强化医护人员教育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将我院制定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规则和管理制度下发到各科,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学习执行,使全体医务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在药物应用方面,结合临床ADR监测,每季度编辑一期医院《临床药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按照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科室内对各类抗菌药物特点、选用原则、各部位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和耐药机制的学习讨论,强化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思想。

3,强化对病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

部分病人因外界的宣传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新越好、越高级越好、越贵越好”。药师能够通过电话和咨询窗口,就病人使用的抗菌药物给药最佳途径、时间、剂量和疗程等进行全面咨询,宣传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让病人正确地配合医生治疗,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4,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逐步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

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将经济学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治疗过程,我院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强化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环节控制,以达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就医人群的医疗费用的目的[3]。并按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内涵“符合临床指征且功效明确,价格适中”,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监测、分析、评价抗菌药物用药过程和用药后的疗效,探索优化治疗方案,使单病种中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5,效果

我院2年来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持续督查,引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使其逐步规范和合理,初步达到预期效果。领导重视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做好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条件,HIS系统自动化管理抗菌药物的三级使用;通过不同层面、反复的不合理处方点评和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执行,督导临床医师主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通过警示谈话、知识培训、科室通报和处罚等手段,督促临床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达到管理的目的。

结语

总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应进一步强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督,医院各科室应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研究,强化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参加、主动协调和沟通医、药、护、患关系,避免抗菌药物滥用,不断改进和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篇6

KeyWords:Career Planning; Nursing Talent; Train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医院人力资源部和护理管理部门将护士个人发展与医院发展相结合,对界定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与测定,确定护士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岗位,制定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序、方向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护士提供提高职业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1] 。

随着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社会及护士对护理专业理解上的差异,护士个人应该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未来,而教育者、雇主和专业机构在促成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发挥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 。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护理部合理应用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结合各阶段护士的心理特征与需求以及医院护理工作实际,制订培养和实施计划,积极引导护士职业发展,经过2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较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选取临床一线护理岗位中具有代表性的妇科、产科、新生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指明职业发展路径 为护士提供双生涯路径[3] 。见表2。①专业技术发展路径:从新护士到临床护理专家。护士入职后逐步成为注册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发展到主任护师,从N1级(基本级)依次晋阶到N2级(胜任级)、N3级(骨干级)、N4级(专家级),从责任护士发展为高级责任护士、市级专科护士、省级专科护士。②护理管理发展道路:护士入职后符合选拔条件均进入“护理骨干库”,发展晋升为副护士长(护理部干事)、护士长、科护士长到护理部主任直至护理院长。

1.2.2 组织支持与保障体系:①医院成立护士“职业生涯发展领导小组”,由护理院长、人力资源部部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组成,及时传递职业相关信息,营造正性组织氛围。②组建“职业生涯发展俱乐部”,专人负责,确保管理者和护士沟通渠道畅通。主要活动内容:新护士入职后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每人按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书写职业规划书。每季度进行专题辅导一次,入职一年开展“周年成长感悟”汇报会;对106名研究对象实施职业规划、调研辅导,2012年3月每位研究对象按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书写职业规划书,建立护士谈心计划,及时了解她们的困惑和问题,每半年召开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会,选取不同阶段护士各3名进行规划设计与心得分享,帮助她们实现不同阶段职业目标。③依托医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护士专业文件夹。专业文件夹记录了专业人士的专业成长过程,被视为论证专业成就的工具,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的专业发展活动记录、生涯发展计划、能力评估、照护与实践标准、个人和专业发展目标、获得的奖励与荣誉等[4、5],帮助和引导护士执行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表3: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

1.2.3 不同职业阶段规划与管理。 将研究对象分为职业确定、稳步发展、中期危机、维持阶段4个阶段[6] 。根据医院护理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职业阶段护士的特征与需求,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实际情况对护士实施引导和培养。

1.2.3.1 职业确定阶段特征:工作年限1~5年。为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护士由学校进入组织,在组织内部逐步“组织化”,并为组织所接纳[6]。培养与管理方式:①岗前培训实施新护士导向培训,帮助新护士过渡进入到护理专业领域[3]。重点培训护士的临床知识及护理能力、病患照护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分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分别为医院集中培训、护理部集中培训、护理部与科室4+1培训模式,最后为科室培训阶段,全程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带教,带教老师必须具有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的护师及主管护师。②个人与科室双选制:合理安排岗位,迎合个人与组织发展需要 。③规范化培训: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岗位技能培训。④引导护士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及时跟踪与评价。

2.2 住院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

从医院监审部对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中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研究对象所在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护士满意度均值为94.3%,2013年3月-2014年3月均值为98.2%,2013年较2012年提高了3.9%。

3.讨论

3.1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后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本结果显示,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后护士的职业价值观4个维度得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

本结果显示护士工作满意度8个维度得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后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篇7

一、预约门诊

(一)主要做法

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缓解病人“就医难” 的问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我院自2009年11月开始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至今已全面开展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医师诊间预约、出院复诊预约和微信预约等服务,并逐渐扩大预约挂号的范围和号源比例。同时已实现“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

(二)主要成绩

1、门诊部已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专人负责预约诊疗工作,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有逐年提高患者预约诊疗比例计划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效果分析评价。

2、2016年上半年预约诊疗率达到34%左右、复诊预约率≥40%。

3、无违反规定向患者收取或变相收取预约诊疗的任何费用。

4、已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2016年上半年门诊分时段预约就诊率≥55%。

5、进一步优化预约挂号服务流程,利用微信平台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微信支付、查询等,减少患者就诊排队次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三)存在主要问题

因信息系统无法满足预约号源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故“分时段预约”的实行目前是由分诊护士协调处理,易造成护患之间的纠纷。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信息科目前正积极配合本部门,进一步改进预约挂号信息系统,使预约号源能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更好地细化“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预约患者就诊时间,在预约优先的基础上,精细测算患者就诊时间,不断提高预约就诊精确度,从而有效分流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力争至2017年底,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逐年提高,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2、分诊护士加强对出诊医师进行培训及沟通,积极宣传复诊预约,力争至2017年底,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3、利用医院OA系统,加强对预约诊疗工作的宣传,多渠道让医务人员了解预约挂号方式及流程,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力争至2017年底,预约诊疗率≥50%。

4、加强对微信平台预约挂号、缴费的宣传,协助患者和家属使用微信挂号,解决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使患者可以弹性安排自己就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比例。

二、日间手术

按照《昆明市医疗保险中心关于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的试行办法》,我院成为昆明市“日间手术”工作开展的试点医院。根据目前我院实际情况采用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日间手术患者的入院预约、入院评估、出院评估、出院随访由科室分散管理。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在各自病区划出固定1-2张床位作为用于收治日间手术患者,医技科室按照绿色通道要求完成检查及报告,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在病房进行,手术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室对日间手术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手术,入院健康教育由病区负责,出院第一天随访由手术医生负责进行随访,专科护士和日间手术管理部负责对患者术后第3、7日进行随访和满意度调查。

三、医疗质量

2016年上半年医疗质控部全体同仁,在医院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按年度工作计划及我院2015-2017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逐项开展工作。医疗质控部重点加强了危重病人管理及病历质量管理。继续常态化的监管全院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工作。(一)质控部作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病案管理委常设办公室,上半年协助主任委员召开了相关的质量与安全会议。会上讨论和/或出台了《手术分级授权—医师手术权限限制及再授权制度》,《医疗安全管理经济处罚办法》,《关于病历质量管理考核与绩效挂钩的规定》。会上还用HQMS、DRGS数据对我院的医疗质量进行了分析,用DRGS进行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使我院的医疗质量得到很大提升,2016年上半年,我院中低风险死亡病例持续为零,出院病人疑难系数(CMI)及DRG总量,DRG组数逐月增加,费用消耗指数及时间消耗指数逐月下降,住院超30天患者人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降到9.7天,较去年同期的10.22天下降0.52天。2016年3月全省29家三级医院DRGS排名我院已由去年的16名越居到第8名。

(二)年初,质控部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多部门的协作下,实现了医疗质量系统化管理。每季度按PDCA循环进行全方位的医疗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册,以季刊《医疗质量分析》形式发向全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电子病历的时间质控管理已见成效。

(四)急诊高危病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稍<60分钟,急诊留观病人平均留住时间<72h,均符合国家卫计委三甲要求。

(五)日常质量监管已常态化。

四、信息推送

(一)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除了基本的现场预约外,我院还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医院官方网站上进行门诊预约挂号;

近期,我院更是推出了微信服务平台,让患者随时随地便可进行挂号预约以及诊间支付业务。

同时,我院已在筹备开展基层医疗直接预约挂号业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够轻松进行预约。

我院的医院网站已建立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站中查询就诊医师及就诊时间,并进行预约。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服务平台预约挂号,患者可根据智能导诊系统提示进行智能导诊,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及医师。

使用微信平台的用户,还可实现就诊费用在线支付、实时查询检验/检查报告等,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方便患者就医。

为患者提供药品、费用等自助查询服务

在各门诊、住院部大厅均设有自助查询机,可以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信息、住院费用清单等实时查询服务。

在门诊、住院部大厅等设有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机,患者通过检验条码,可以在自助报告机上打印检验报告。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医院平台,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各项检验/检查报告,实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各项检查指标及病情。

(二)开展和规范远程医疗服务

已建成山灞远程医疗中心,依靠山灞远程医疗网络,可以与国内及省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依靠互联网技术,已可与和我院有合作交流的美国、法国等国际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面向集团化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目前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已计划建设区域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囊括支持三甲医院、县级对口支援医院及社区医院。

目前,我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只支持可视化双向语音服务,根据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我们将积极完善服务,计划将提供对医疗设备(如内窥镜、听诊器、超声机等)的远程交互服务。

(三)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实现临床路径的电子化操作、管理及监控。

(1) 医生只能按照该病种的标准模板进行治疗,实现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

(2) 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异及完成情况均进行信息记录,可很好地对临床路径进行监控;

(3) 系统可自动生成每个路径或每个病种的实施情况统计表,便于进行效果评价及过程改进。

(四)规范单病种质量控制

对于单病种的流程及上报实现电子化操作,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单病种结算登记,系统自动生成单病种月/季统计表,实现单病种上报的自动化。

(五)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围绕电子病历及医院管理,已建设完成的业务信息系统有: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病房医生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移动查房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病区护理工作站、移动护理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技系统、医学影像传输和存档系统、病历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系统、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药房系统、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排队业务系统等。

同时围绕临床业务也投入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如:病历质控系统、病案业务系统、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药库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资产设备系统、人事档案系统、院长决策支持系统、OA系统、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医疗平台及多媒体查询。所有系统均已上线使用,并运行良好。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正对手术麻醉系统进行实施调试,完成上线后,可实现手术预约排程、术中安全核查及质控管理、患者临床信息调阅、手术监控及远程会诊、器械清点、围术期移动查房等功能,实现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工作的电子化。

另外,还计划进行门诊分诊系统的实施,实现门诊患者的自动分诊,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改善就诊环境。

(六)实现与上级管理部门信息平台数据共享

已完成云南省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的互通及共享。

(七)建立投诉信息上报系统

篇8

王建安:连续性诊疗破解碎片化服务难题

一直以来,浙医二院都在坚持走品质之路,坚持患者与服务质量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

谈到医院精细化管理,王建安认为连续性治疗是最重要的,即患者的就医全程是否保持连续性。“目前,在中国不少医院的诊疗过程是碎裂的。所谓碎裂,是指医疗人员之间、患者诊疗过程的不连续性,我们叫做‘缝隙医疗’。在管理过程中,医院一直在营造患者的有机无缝隙对接。这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他阐明连续性诊疗之于精细化管理的价值。连续性诊疗或称无缝隙医疗,是优质医疗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时间结点的连续性、员工之间的连续性,以及不同物理地点医疗内涵的连续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优质医疗的较好表现。

在浙医二院,精细化管理主要落脚于四个方面。

第一是正确地识别患者。从2010年开始,浙医二院识别系统将原有患者病案号改为“姓名+编号”的方式,保证了病案号的唯一性。这不仅是为保证医疗安全,而且有助于患者得到连续性照护。

与此同时,医院以患者的身份确认为轴,将接诊、检查、诊断、治疗乃至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服务连接在一起,形成连续性诊疗,贯穿患者就诊全程。医院对患者身份错误所致的伤害实行“零容忍”,通过患者病案号的唯一性,辅助实现患者医疗就诊的连续性、准确性与便捷性。当然,实名制挂号推行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医院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增强病案号管理,真正实现全部病案号的“唯一性”。

第二,建立“以患者为核心”的全院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急救、转运、全程照护,因此如何做到无缝链接是非常重要的。在患者转运系统方面,医院拥有浙江省唯一已启用的急救直升飞机停机坪和世界领先的方舱救护车,配备院前、院中实时对接信息化系统,并建立了立体式快速转运通道和专用电梯,确保院前转运的全方位保障。其中,一站式急诊中心的应用也是连续性照护在空间上的重要保障。

在应急呼叫系统建设上,浙医二院也实现了无缝链接。全院开通24小时应急专线,并设置统一急救广播代码。由于部分患者需要心肺复苏支持,所以2011年医院建立了999院内急救系统。几年来,医院999急救成功率持续上升,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三,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始终坚持全人全程照护和服务。全人全程照护,实际上就是无缝隙医疗,也是连续性照护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最初的院前预约诊疗,门诊急诊、检查检验中的无缝候检,到住院手术,直至患者康复出院后的随访和全程管理,整个过程体现的都是连续性诊疗中的质量与安全。在临床路径管理上,坚持推动标准化诊疗,加强临床路径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沟通,促进疾病不同诊疗团队和区域的连续性。

第四,借力于“互联网+医疗”,建立大陆首家四级远程医疗网络服务体系,并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世界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开展门诊化的国内外远程会诊服务,与国内187家医院开展合作,进一步辐射到县医院和乡村卫生院。

陆群:从细节抓感控 促医患安全

当前,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

医院感染防控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面广,涵盖医院范围内的所有地方和全部人员。由于医院感控人员有限,在全院进行感染防控工作难度大。因此,浙医二院转变了感控工作思路。“我们通过系统追踪和个案追踪,发现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作出风险评估。根据国内标准+国际指南+医院特点,采取医院感染管理新模式。用监测数据说话,通过干预措施努力降低感染风险;单一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到自制等几个方面。”陆群介绍说。

浙医二院坚持感控工作与临床工作相融合,开展目标性监测,并探索干预措施。如开展SSI、CLABSI、VAP、CRUTI监测,并实施BUNDLE干预措施。在CLABSI防控措施中最大无菌铺单已从ICU扩展到麻醉手术部,在全院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感染率明显下降。对MDRO开展监测,采用电脑提醒和监督隔离落实工作,特别是对MRSA、VRE、CRE的监控,努力降低感染发生率。每季度全院进行多区域追踪监测,全年约达800次;对重点科室采取重点追踪,如ICU、手术室、血透室等;定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水、消毒液、内镜、透析液、手术室及供应室环境等。这些措施对感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在各类评审中,无论JCI还是国内其他评审,对细节的把控是医院感染防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很多感控细节,如院内防护用品放置位置、临床科室清洁物品储存、医院的食品安全管理等,都是医院日常工作中所必须注意的。

特别是院内食堂的安全问题,是很多医院没有考虑到的死角。浙医二院感染管理科则将其纳入院内感控的重要内容。食品安全也存在感染风险。感染管理科制定了20多项与食堂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冰箱温度24小时监控、食品有效期等。这些细节方面被归为医院安全的全程管理体系。医院的被服医疗安全也是对感控工作的检验。如医务人员的被服处理、患者的被服清理等,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甚至患者死亡。

差距是从细节开始的,所以不能轻视细节。“一直以来,我院一直关注国家在院感防控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杜绝传染病和恶性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高度重视与支持感染管理部门,狠抓高风险项目,降低感染管理风险,大力营造浙医二院的感控文化,促使医院的感控工作更上一层楼。”陆群总结道。

目前,浙医二院正在开始新一轮的质量改进计划,将继续以安全为目标,调动全院员工积极性,共同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兰美娟总结到:医疗质量和安全就像一个球,只有通过外界的评审和医院内部的举措,才能完成医院品质的管理之路。

李伟:设施管理保安全

医院的安全管理内涵,包括医疗中的“人”和“物”,即人员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废弃物和高危化学品处理的安全等等。其中,人和医疗设施的安全在医院管理中是第一位的。党委副书记李伟从管理目标、管理路径和风险管理等几方面介绍了浙医二院的经验。

关于设施安全管理,浙医二院始终如一的目标是为患者及其家属、医院员工和来访者提供安全、功能齐备的支持设施,降低并控制危害和风险,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保持医院安全有序的环境,确保医疗工作安全有效地运行。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方法和路径。浙医二院的经验是采用6S管理和PDCA的方法,确保持续质量改进,并在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项目,对各部门进行实地追踪,以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医院设施的安全。

在医院设施安全管理的PDCA实践中,浙医二院实行设施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管理委员会要求,定期审核及定期修订的医院设施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在每季度组织全院范围的巡查,定期向医院质量管理安全委员会呈报,形成有效性报告。

篇9

一、医疗服务改善相关情况

(一)巩固切实有效举措,形成医院工作制度

1、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电话预约、微信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2、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培训等服务。

3、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我院现有临床路径病种74个,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并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

4、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5、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1、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脑卒中等,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我院将麻醉,医学检脸、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2、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实现各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3、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我院正在建设医联体内信息化管理,努力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

4、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我院计划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等相关工作。

5、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我院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6、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7、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8、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

9、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

10、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 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

二、医疗技术临床管理

(一)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医院制定了《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批制度》、《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重大(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等医疗技术管理的相关制度。

(二)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规定,我院2019年12月修订了《仪陇县中医医院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分级管理制度》(仪中医发[2019]50号),成立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组长由彭建院长担任,办公室在医教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明确了相关职责。对医疗技术进行了分级,同时针对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了准入管理。

(三)建立了我院临床科室手术科室分级目录,对开展手术、麻醉科室的人员进行资质、资格审核、授权,再授权。

(四)落实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每年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伦理管理委员会对我院新开展或准备开展的新技术/项目进行审查、授权。

三、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方面

(一)护士队伍建设

注重护理队伍建设:2016-2020年我院共招考聘用了护理人员54人(包括在编65人和临聘119人),同时配合医院人事安排对新进护理人员,落实了岗前培训,同时相应科室亦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科内岗前培训及必要的专科培训。

(二)护理人员培训

1、于2017年9月根据护理人员岗位分级管理要求,落实了护理人员的分层评定与考核,护理部每年一次考核和再评定。

2、“十三五”期间共组织院内学习培训496.5学时,其中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340.5学时,培训人次达4932人次,培训内容包括新进护士岗前培训、各类操作规范、规章制度、中医知识与技能以及护理知识新进展等,2020年主要针对N0-N3级护士行中医基础知识的反复培训及我院重要西医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重点放在急诊急救方面)。

(三)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1、我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至2017年3月,我院全面铺开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数达100%,并在门诊、手术室等非病房科室积极推行相关优质服务内容。

2、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继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培训,特别是新建科室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认真落实为患者全方位的、全程的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中医特色及人文关怀。各科的陪检陪送、基础护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基本能配合到位,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0﹪以上,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3、根据医院相关激励措施文件,每季度评选5名优质护理服务明星,上报院部进行表彰。

4、开展难点:我院地处基层,患者不饱和,季节性明显,春冬季患者较多,明显集中在春节前后,且我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患者较多时,不能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相关要求。

(四)护理质量管理

1、各科继续按照随查周评月考核总结的护理质控流程进行科内护理质量环节把控,护理部随时巡视督查各科落实情况。每周二、周四参加医院组织的上下院区行政查房,及时发现并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加强与临床科室的管理交流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护理部每周一至二次夜查房及各科护士长每天轮流夜查房,巡查夜间护理工作运行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协助解决护理疑难问题,以达到质量安全的最大化,有效地保障了我院临床护理工作良好运行。

2、优化整理出了我院“2016年护理质量管理考核评价标准”、“2016版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制定了全年考核计划进行实施考核,护理部每月定期组织护理质控小组对各专项护理质量及月重点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院部,与科室绩效挂钩。

3、完成了我院《护理管理手册》的第5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组织管理体系与岗位职责,实施了护理岗位分级管理,优化了相关护理核心制度与工作制度及护理应急预案处理流程等,同时编制了我院《护士手册》。进一步优化了2017年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与考核方式,对《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评分标准》进行了第4次修订,每月认真落实重点考核,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院部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及时将考核的结果反馈到相关科室,要求科室有针对性的做出整改,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

(五)护理岗位管理

2017年9月完成各层级护士的评定与公示,并修订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下发各科室,要求科室组织学习。医院推行岗位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有效的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护理部对护士长、护理员,科护士长对护士、护理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与职效挂钩。

(六)区域帮扶指导

对辖区内(大寅、岳来中心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主要帮扶措施有:人员派驻,院内护理技术指导,院内理论知识培训,院内一般技术操作与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于2020年我院承担了9个乡镇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七)中医/老年/妇儿等特色专科护理

2016-2020年6月我院共开展26项中医护理技术,开展较好的科室有针康科、内科系统、五官科和普外科。医院护理志愿者队伍多次院外义诊为市民行耳穴贴压、腕踝针、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较好的发挥了祖国医学传统技术。培养专科护士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八)延续护理

我院下属金城社区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人员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定期组织义诊及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对辖区内的慢性病人进行疾病回访,对辖区内的新生儿,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各临床科室落实病员随访制度,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

(九)存在困难及问题

1、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仍未完全得到改变,因待遇提升不大,所以虽然有各项激励机制,但个别职责落实仍有不主动现象。

2、由于护理人员待遇不高,离职人员仍保持较前增长态势,使护理队伍的持续稳定得不到保障。

3、因低年资护士多,护理人员职称配比也不合理,影响科室护理人员职称架构,实施层级管理有难度,整体专业服务技术水平欠缺,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

4、床护比未达标,护士常有超时拖班现象,尤其是在内分泌科、普外科和妇产科。

5、由于医保控费等原因医用耗材使用品质就低不就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及许多一次性卫生耗材和治疗项目不能收费致使今年各科费用较往年明显降低。

6、外出参观学习机会仍不够,知识技术水平提升欠缺。

7、中医护理技术受医保制度影响,不能更全面地实施治疗方案,项目数量和治疗频次的限制在疗效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康复管理方面

(一)加大科室管理力度

首先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反复学习《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各种核心制度等文件及反面材料。今年科室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作为工作的“重头戏”之一。为此,一方面加大对医生的管理和惩戒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付费,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平均住院日仅为 天,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抓好医德考评制度落实。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的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

(二)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我科今年共招聘了针灸推拿专业医师5名,康复治疗专业 11名。外派进修 5 名。同时,我科人员利用带教青年医生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科内学习及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日交班,布置工作;每周一次,强调安全,质量,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两彻底:(1)彻底整改。(2)彻底查办。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1)入院时:全面查体,详细病史,严格用药;(2)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 (3)出院时:注意事项,复查标准,热情相送。

4.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加强全面质量控制。科室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严格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我们抓好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常规学习,要求重点抓专病知识学习,提高诊断符合率,提高治疗效果,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重视患者的诊断治疗,以高度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高超的医护水平提高了治愈率,保证了患者就诊和治疗效果。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达到相应级别医院的要求,专科的ICD-10诊断正确率达99.6%;专科重视中医药疗法,注重理法方药准确性,建设期间疗效水平有显著提高,中药治疗率达99.6%;专科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变性疾病、中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肩周炎疗效水平有显著提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执行,提高患者满意度,缩减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制定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病、面瘫病、肩周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并突出中医特色治疗。

(三)加强学科建设,促业务快速发展

继续沿着“突出中医重点专科特色,发挥优势,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业务发展思路。(1)继续加快重点专科建设步伐。对有发展前景、有专科特色与优势人才出去进修学习。(2)倡导多科室的参与合作,采取协同攻关、优势互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辅助科室的齐心协力,为专科业务发展提供保障。

(四)存在问题

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精心服务、爱心关怀”还没有成为每一位员工都认同的价值观,需进一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或外派进修;科内康复设备配置欠合理,而且没有充分运用起来,制约科室进一步发展;科室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专科影响力也有待提高,医院医疗技术形象虽然得到广泛认同,但是还有很大空间提升。

篇10

(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深化医改的必然趋势,也是2014年十大卫生惠民项目之一,必须主动攻坚,积极谋划,全力推进。以取消“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改革范围、合理确定调价规模、合理落实补偿政策。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合理的补偿政策。在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改革经验,梳理提炼工作亮点与创新举措,注意培植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继续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行医疗资源联合体模式试点。二级医院要与乡镇卫生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还要通过对口支援体系,拓展对口支援内涵,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三)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以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为核心,探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建立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加大人事分配自,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对改革进度与成效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时监督与综合评价,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进行。

二、着力改进医院服务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重点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促进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针对门急诊服务、住院服务、围手术期关怀、出院服务等,通过预约挂号、简化门急诊和入院、出院服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和结算服务、导医服务等,促进服务流程的顺畅便捷。创新服务模式评价机制,促进流程优化再造,对候诊时间、服务态度、诊疗环境和操作规范等开展全程式体验,重视“患者体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预约诊疗开展情况的监测与管理,提高预约诊疗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014年,二级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直连上线,专家门诊就诊率、患者预约率进一步提高。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4年,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在9天左右。

(五)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实行弹性排班制,延长门诊时间。继续开展医务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开展“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农村、社区以及康复、养老等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打造科普志愿者服务品牌。继续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下级机构认可上级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分级分流和引导病人优先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加强全市各二级医院、中心卫生院组织高年资医师每月二次的送医下乡活动,做好送医上门活动,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血糖、B超、心电图等检查。丰富“健康大讲堂”内容。进一步做好“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周活动。继续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

(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着力搭建护理管理平台,动态反映护理人员工作指标轨迹,逐步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护士岗位管理试点,人民医院、中医院要进一步细化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促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开展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改革专科护士市级培训资格选拔方式,完善各类培训方案,持续改进培训质量;改革年轻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方式,促进临床护理专科建设发展。开展专项检查和年轻护士能力考核。加强医疗机构护理队伍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岗位培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切实改善服务质量。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试点,将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2014年,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保持在85%以上,其中A类病房数不低于上一年度。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七)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实行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常态管理,建立健全重症病例病情评估、紧急会诊抢救、重点病例巡诊、远程会诊、特殊病例高级专家坐镇指导等各项制度,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规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开展院前急救技能比武和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推进院前急救提档升级。完善院前急救网点,做好为民实事工程。创新院前移动急救系统,优化急救流程,缩短急救半径,提升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加快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尽快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统一受理、统一调度、就近抢救和快速反应能力。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规范化建设,加强院前急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方案和制度。密切关注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患有上述两种疾病且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救治的患者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薄弱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加强医院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水平。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八)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修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科学布局区域医疗机构,促进优质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延伸。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事业。公立医院不得新举债建设。2014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例力争达18%左右。推进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检查检验中心、临床会诊中心等医疗资源集约化试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群众就医的可及性。

(九)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对周期内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动态考核。建立完善动态考核机制,努力提高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鼓励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医院积极创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大力发展儿科、急救医疗、康复、传染、精神等薄弱临床专科,制定并落实专科医疗事业发展规划,促进护理、老年医学、康复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十)加快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加快卫生信息化二期建设,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强势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区域业务协同,加快推动应用居民健康卡,尽早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不断完善卫生信息网络,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协同化、便利化,构建智能、惠民、便民、高效的卫生信息体系,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十一)支持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按照政府规划引导、行业提供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护理延伸服务体系建设,适度放宽规划限制,加快扶持康复医疗机构和护理院,使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布局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鼓励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转型等形式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重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对养老服务的支撑,健全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融合的协作机制,加强业务协作,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加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继续转型建设老年护理院。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加快促进医院转型发展,在天汾西宁、东元、向阳、聚南、寅阳建设老年护理院(因病托老病区)基础上,拓展服务,增加床位。

(十二)全面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对接机制,实施对口支援目标管理。重点加强以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人员、技术、管理为重点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二级医院要落实定期下派任务,结合受援单位特点,重点加强“科室对科室”帮扶,带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鼓励二级医院建立整合型医疗团队,探索建立以疾病或系统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覆盖、无缝隙”对接。按照既定的对接关系,选择2个以上特色专科,派出相应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义诊活动,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二级医院要强化对基层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建立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派院长、骨干医师制度,实行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四、着力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规范实施医院等级评审,促进持续改进。

(十三)强化医疗机构准入与日常监管。严格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督导检查。强化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日常监管,修订完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记分管理制度,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医疗机构管理信息化,加强医疗机构信息数据报送管理,完善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提高数据查询利用效率,推进医疗机构执业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十四)强化执业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依法加强执业医师和护士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医师资格考试、注册、执业、定期考核全程管理,逐步实现全程管理信息化。完善医师注册管理,加强动态监管。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启动医师执业行为记录记分管理。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落实各种身份性质执业护士同岗同酬制度。

(十五)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医疗技术的准入、退出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专项检查。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准入管理。严格实施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质控各专业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质控和监管力度。完善质控指标体系,加强质控信息的反馈,完善质控信息系统,逐步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

(十六)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切入点,落实“三合理规范”,扩大管理覆盖面、专业及病种。二级公立医院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药占比,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临床路径信息上报制度,开展临床路径应用情况评价,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水平。

(十七)持续加大基础管理力度。以落实核心制度、基本规范、“三基”训练为重点,狠抓医疗机构基础管理。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每季度不少于1次,并及时通报。继续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处方质量检查,组织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强化基本制度、规范落实。开展医嘱处方、病历、影像等诊疗行为的公开点评,每季度不少于1次。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加强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盲区。

(十八)加强医疗机构药事和临床检验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辅助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管理。大力推进临床药师制建设,加强临床药师培训,提高临床药师能力和水平。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建设管理。切实加强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管理。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突出重点科室,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强化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督查;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进一步细化互认要求,扩大互认项目;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减少和杜绝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十九)规范实施医院评审评价。健全医院评审员库,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同质化市级医院评审员队伍。全面、规范开展医院评审和复核工作。建立等级医院评审跟踪点评机制,对评审周期内医院运营与管理情况开展实时评价,加大日常考核成绩在医院评审得分中的比重,努力杜绝评审前突击、评审后松懈的情况出现,确保医院规范管理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将PDCA循环管理理念体现在医院管理的每个环节,做到长效管理,持续改进。

(二十)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完善目标性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开展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的明查暗访,严格医疗废弃物分类、暂贮、收集、运输等全程管理规范,落实集中处置规定,严防流入非法渠道,规范未经污染的塑料输液瓶等耗材管理。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备,组织开展岗位培训、中青年骨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落实《省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机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

(二十一)加大医疗广告管理力度。加强医疗广告的监督检查。完善医疗广告监测制度,强化广告审批回访跟踪制度,建立医疗机构不诚信“黑名单”。加强与工商、宣传、公安等部门信息沟通,及时通报并公示违法违规医疗广告查处信息,形成监管合力。继续组织开展打击违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医疗广告,及时公开查处信息,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十二)严格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加强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无偿献血,完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机制,动员全社会支持并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拓展无偿献血招募模式。组织开展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关人员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闻舆论引导和临床合理用血培训。开展无偿献血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强化血液安全管理,落实血液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稳步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采供血机构核酸检测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互助献血工作,严厉打击利用互助献血组织非法献血的行为。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加强医院输血科能力建设,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专项治理活动,力争全市医院临床用血总量与上年持平。

(二十三)开展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大力弘扬“崇德敬业,守信笃行”无红包精神。完善长效机制,加大“红包”行为惩戒力度。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禁医务人员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企业捐赠资助外出旅游,严禁开单提成,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坚决查处乱收费、大处方、开单提成、因不负责任导致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事故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广泛开展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卫生行风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调查结果与医院管理评价相融合。规范院务公开内容,加强科学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患者的监督。

五、着力深化平安医院建设

平安的医疗环境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的期待,要通过平安医院创建,在全社会传播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护人员的正能量,促进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推动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二十四)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严厉打击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机构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健全完善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四位一体”建设,提高医院安全应急防范能力。加强坚决打击“医闹”行为。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医院内部安全管理调研督查,提高医疗机构安保技能,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避免伤害医务人员事件发生。

(二十五)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严格执行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严格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继续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运行机制,提升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依法、及时、规范处置医患纠纷,涉及赔偿或补偿金额超万元的,必须引导至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创新完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患沟通谈话室建设,组织开展沟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制作沟通技能视频指南读本,提高医务人员沟通处置能力。

(二十六)进一步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医疗风险基金制度,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在参与医疗责任保险的同时,投保医疗场所公众责任险、医务人员意外伤害险等其它险种,提高医疗责任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指导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医疗纠纷处置专家讨论分析机制,对经医疗鉴定、专家分析确实存在管理及质量问题的医院和相关人员,落实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及告诫谈话制度,充分吸取教训,确保质量安全。

六、着力推进其他医政工作

篇11

一、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编制床位320张,开放床位200张。

(一)人员结构组成

截止2018年12月底,医院现有职工460人。按照使用性质:在编170人(含返聘2人,借调34人),临聘290人;按照卫生专业技术:专业技术人员437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95%,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3人,中级职称40人,注册执业医师96人(其中中医类别68人),注册护士254人,医技人员80人。

(二)房屋建设

医院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5000平方米。

(三)设备配套

医院有大中型设备共计40余台件。其中较大型设备有:日本东芝原装680彩超、DR数字成像摄影系统、80KW高频数字医用诊断X射线机、7180生化分析仪、德国狼牌腹腔镜、欧美达麻醉机、经颅多普勒。近两年新增V150型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膀胱镜、体外碎石机、皮肤镜、分娩镇痛仪、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等仪器。

(四)科室设置

医院临床科室设有内儿科、妇产科、急诊科(肺病科)、骨外科(骨伤科)、康复科、推拿科等6个(其中,康复科、骨伤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肺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医技科室有超声科、放射科、检验科等10个科室;门诊部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等10个科室;职能科室设有院办公室、医务科、总护理部等13个。

(五)医疗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8年截止12月底,共接诊患者70866人次,其中门急诊患者59746人次,住院患者11013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7%和11.8%;手术601余台次,平均住院天数9.5天;业务收入4080万元,药占比为21%。

二、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加快推进会宁县第二医共体建设工作

根据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宁县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会政办发〔2017〕158号)文件精神,于2017年11月,全面推行会宁县第二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工作,与丁沟、中川、新添、侯川、党岘、杨集、老君、平头、会师镇等9个卫生院在坚持统筹规划、公益导向、上下联动、群众受益的原则上,组建第二医疗共同体,落实统一部署落实、统一人事任免、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薪酬分配、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资源共享、统一财务监管的“八统一”管理。成立以院长为理事长,其他班子成员和九个卫生院院长为副理事长的理事会。制定医共体章程,明确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管理体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工作规则等。规定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根据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建设健康会宁实施意见要求,我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细化工作方案,与所帮扶的 9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进行了面对面地座谈。基本摸清了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底情与实际需求,建立了联系方式,接收人员进修培训、选派急需专业人员基层指导及支援医疗设备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协作共识,计划2-3年内完成基层支援单位的所有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并根据基层卫生工作开展需要,随时选派相应人员帮助相关业务工作,一定程度上助推着分级诊疗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2、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甘卫宣传函〔2017〕880号、甘卫宣传函〔2018〕134号文件精神,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

医院负责人多次参加市、县级和县卫计局组织的健康扶贫工作培训班,学习健康扶贫政策理论知识,在单位召开全院职工大会集中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同时医院利用电子屏幕、发放宣传彩页、医院宣传栏和利用现代电子化网络(微信、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QQ等),大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医院组团式帮扶医师下乡入村入户,逐户逐人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指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

3、扎实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

我院2017年与九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联系并开展健康扶贫、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定期派遣医师团队到九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业务查房、现场工作指导和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等活动。2018年4月10日,我院举办“会宁县中医医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培训会”,2018年4月16日,我院举办“会宁县中医医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促进会”,安排落实部署工作。期间多次组织学习《甘肃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指导方案》(甘卫发〔2018〕98号)、《白银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方案》(市卫医政发〔2018〕19号)、《会宁县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会医改办发〔2017〕10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理论上加强全员业务素质,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靠实了工作责任。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扶贫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抽调临床医师岗位工作人员和市、县、乡、村组建成"1+1+1+1"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医务人员的现场入户查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彩页。目前,第二医共体已全面完成5866位贫困因病致贫返贫人群健康帮扶措施制定及手机app录入工作,完成11577位其他人群健康帮扶措施制定及手机app录入工作,印制并发放健康扶贫政策与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彩页1.5余份,与235个贫困户签订初级包、与304个贫困户签订中级包,建立由帮扶对象和签约团队人员组成的健康帮扶工作微信群15个。对544个贫困户量血压、测血糖、听心率等简单的诊断,现场通过针灸、拔火罐、按摩等方式治疗3021人。

三、医疗重点业务开展情况

(一)医改重点环节重要工作开展情况

1、全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

我院严格按照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新农合部分住院病种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收治县级医院分级诊疗病种内患者,严格控制不合理转外就医。我院根据运行情况,还做了补充通知,并和科室签定协议书,积极引导参合农民,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较去年同期药占比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2017年11月21日到2018年12月25日我院共出院11013人,其中分级诊疗出院7158人,普通病种出院2532人,分娩372人,建档立卡患者2105人,分级诊疗病种患者占住院总患者比例由去年的66%提高至76.2%,分级诊疗外病种转诊率为10.8%。自2017年6月1日起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2018年6月1日起,全面落实建档立卡患者的补偿比例比不低于85%。

2、加强绩效考核管理

    我院将绩效考核管理作为优化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优化管理模式,助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科室倾斜。在具体实施绩效考核当中,将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特别是突出了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不再将绩效与经济指标挂钩,将成本核算运用于绩效管理中。

3、药事管理  

一、调整组织结构,细化人员职责    

随着等级医院建设工作的开展,医院人动,各项药事管理分组需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药事管理组织结构及委员选定进行2次调整与重新设置,保障药事工作开展的科学合理性。现有药事委员会由医务部、质控部、临床内科、外科、药剂、院感、护理、检验7个部门委员组成,共21人。

二、建立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控制监测网络,确保用药安全。在药事管理控制过程中,药剂科对药品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分划,建立起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控制监测网络。共分4个小组,层层管理,药品质量控制信息由固定的药剂科各部门质管员与临床科室医疗及护理药品质管员进行收集、反馈、记录为加强对全院药品质量进行监测控制,及时调整管理方法,药剂科质量控制小组召开质量控制管理会议4次,对药品储存、养护与摆放进行分析整改。药剂科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分别对临床医技科室及药剂部门进行药品到院验收、入库、重点养护、出库、退药、效期管理、账物相符、调剂准确、使用正确、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教育等质量控制检查。

三、把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识培训作为医务人员竞聘上岗、执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引导医务人员正确、规范使用基药和目录内药品。

4、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我院全面实施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服务。护理部加强制度建设,狠抓规范落实,紧紧围绕提升服务质量、防范护理隐患两个目标,突出各项制度的核心问题,抓重点,抓薄弱环节。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优化门、急诊和出入院患者工作流程。2018年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的落实,拓展服务内涵,改善临床护理服务,全院开展优质护理,覆盖率达100%,患者满意度为97%,开展中医适宜技术30余项,在急诊急救过程中,中医药参与率达到100%。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医院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明显增加,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防范了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为了更好的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护理部垂直管理体系,实行护士分层管理,APN弹性排班,制定科学的绩效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考核办法,使护理管理逐步正规化。

5、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应用

全面加强院科两级质控,制定实施2018年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积极编制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督促临床科室分级诊疗病种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目前医院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为9种,2018年临床路径全院共入径471例,入径率为5.5%。

(二)中医药工作

1、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建设重点专科 

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科室优势病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骨伤科于2015年4月被命名为省级重点专科,科室特色疗法主要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接骨散治疗骨折等;肺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科内以冬病夏治、自拟宣肺活血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等肺部疾病,取得很好的疗效;脾胃病科和肛肠科目前正在申报市级重点专科;中医妇科成立于2015年,目前编制床位12张,开放床位12张,在职职工6人(新增大学生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3人。心病科成立于2015年,目前编制床位15张,开放床位15张,在职职工6人(新增大学生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3人。

2、发扬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传统疗法由各科室的学科带头人牵头,继承和发扬我省名老中医及民间的多种传统疗法,使其在我院得到广泛的开展及应用,主要有:平衡针疗法、火针疗法、眼针疗法、耳穴疗法、火罐疗法、中药熏蒸、按摩、多功能理疗、蜡疗、艾灸、骶疗、割治挑治、传统运动等三十多种疗法,针灸疗法治疗面瘫、耳穴压豆治疗胃脘痛、推拿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艾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热盐包疗法治疗妇人腹痛、拔罐疗法治疗肩关节及肩胛痛、穴位注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穴位埋线治疗坐骨神经痛、三部推拿法治疗不寐、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二十余项中医适宜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积极培养人才。近年来医院连续每年支出10-2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经费。其中,聘请了2名德高望重的副主任医师全天坐诊;根据天津市和平区与会宁县政府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引进天津市和平区2名医疗帮扶专家到我院带教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4月选派1名医师到天津眼科医院进修学习,选派高宁等6名专业技术人员于2018年5月赴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选派靳羽文等17名专业技术人员于2018年5月赴甘肃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时限为3-12月不等。另根据《关于印发白银市医疗人才“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卫医政发﹝2018﹞24号)文件精神,和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结为帮扶对象,与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组团式”帮扶协议,成立重症医学科、康复科、儿科联盟,定向培养联盟科室医护人员。通过进修培训,真正建立起一支本地化、留得住的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

2、组织各类人才培训

2.1师承教育工作。第三批师承教育第一年工作已如期完成。通过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提高下级医师的诊疗水平和临床经验。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和完善的中医药学科梯队。

2.2人员培训。今年全院参加学历教育31人;院内各项培训(包括中医适宜技术平台讲座)人次累计达1200人次:首届新中医培训班、市一院首席专家授课、院内感染控制、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护理技能及岗位练兵活动、医患沟通、医疗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以及院内副高级以上、省内专家等的专题授课。

(四)落实医院各项制度

我院制定了医疗质量医德医风考核实施细则,每月将考核结果汇总后进行公示,其分值兑现在当月绩效工资中;县卫生监督所每季度对我院依法执业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有关配置医护人员比例设置岗位;全面加强血液管理工作,血液管理符合有关规定,临床成份输血达到100%;公共卫生科常年开展门诊和住院病人疾病谱排序,截止12月底共报告传染病126例,传染病报告及时率达100%,无迟报、漏报现象;院内感染上报病例17例;完成上报高血压病例654例;完成食源性疾病监测并上报30例;加强医院控烟工作,通过人员培训、电子屏播放和等多种形式宣传,逐步达到无烟单位;每周进行由院领导主持,科主任、部门负责人参加的1次行政查房,将病历质控、三级医师查房、会诊、重危病人讨论等相结合,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每月召开1次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进行病历和处方点评、合理使用抗菌素和“八个排队”,对不合格处方、自费药品使用量、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排名在前者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的处罚。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医院各项工作有了些许的发展,无论从人员引进、设备配备、医院建设到医德医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盼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严重的缺编现象得不到缓解,对拟进卫生人才的稳定性受到很大制约;二是由于业务需要,临聘人员剧增,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子女就业问题,但另一方面加重了医院发展的负担;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标准化医院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无论从科室设置、硬件配备,到后勤保障都相对落后;四是中医中药发展保护性政策支持欠缺,表现在建设滞后、人员紧缺等方面;五是新时期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要求正如对待自己的健康一样,期望值很高,医患矛盾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除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升之外,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篇12

的工作宗旨,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认真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真正将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全程、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从根本上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政策,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按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一2015年)》要求,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目前,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已延伸至特殊科室,真正意义上做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6月份全院召开了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会,7月份在特殊科室(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手术室、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全面启动优质护理服务,各科室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和活动计划,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创新服务,修订和完善各部门工作制度,改变排班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二、推行护士岗位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1.按照《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民大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护士岗位管理相关政策(管理制度、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护士配置、护士晋级),修订绩效考核办法

2.年初对全院护士进行了岗位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大家对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目的和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按照医院的条件和各科室的具体情况,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激励性的用人机制。

3.为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稳定护士队伍,医院采取护士转聘及评选优秀护士等激励措施。5月份护理部协助人力资源部对20名护理人员由聘用制护士转为院内人事;并评选出47名优秀责任护士,在5.12护士节进行了表彰,护理部副主任万秋英和呼吸内科护士长朱敏荣获湖北省优秀护士光荣称号。

三、加强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1.修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常规、流程和标准

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湖北省《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完成了《民大医院护理常规》、《民大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及《临床护理操作流程》的修订与编写工作。在原有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上对《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考评标准》等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改,使临床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定期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年初,护理部制定了专项督导检查方案,每季度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查对制度落实、护士依法执业等质控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督查,督查后当面给予书面反馈。科室在三天内给科护士长上交整改措施,科护士长在一周内督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上交护理部,科室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后如在一周内未落实整改措施,将按标准扣分,同时计入

“温馨病区”竞赛活动相应项目中。

(2)2013年,护理部全年共召开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4次,护理质控讲评会和护理安全会议4次,护士长节假日、夜查房共144次,对检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3)全年共召开护士长例会共12次,护理不良事件安全讨论会4次。努力营造非惩罚性报告制度的病人安全管理文化,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全年主动上报不良事件202例,对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定性,作出处理意见,提出防范措施。本年度严重护理差错较去年明显减少,无护理事故及纠纷发生。

3.专项督导,保证安全

护理部修改和完善患者压疮、坠床、跌倒、管道脱落等管理和报告制度,并有相应的防范预案,各项管理措施到位。并对全院各科室压疮、坠床、跌倒、管道脱落等管理制度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整改,从而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全年上报压疮高危人群612例,发生难免压疮14例,难免压疮发生率2.3%;全年上报跌倒/坠床高危人群138例,发生跌倒/坠床1例,跌倒/坠床发生率0.7%;非跌倒/坠床高危人群发生5例。

4.预案演练,防患未然

全年全院共进行应急预案演练8次,对心脏骤停、针刺伤、汞外泄、围手术期、输血、跌倒等进行预案演练,并要求全院各科室进行相关的预案演练,让每位护士熟知演练经过,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

四、加强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1.

加强护士长管理培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护士长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全年选派护士长外出学习70人次;护理部举办了三期护士长管理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了培训学习,使护士长开阔了眼界,大大提升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护理部拟于2013年12月6至2013年12月8日举办2013年湖北省继续教育项目——护理管理培训班,浓重邀请著名护理学专家李冰、赵庆华、汪波教授为来自省内外150余名护理同仁授课。在培训班上三位专家进行了《卓越管理,构建优质护理长效机制》、《创新护理管理质量,科学控制护理质量》、《强化质量安全,提升品质服务》、《护士职业压力与管理》等多场精彩讲座。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不仅为护理同行们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还为培养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增加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恩施州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大大降低了护理风险。

3.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完成在职护士的分层培训,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护理部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强化“三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全年共完成全员性操作培训六次,参考率100%,考试合格率100%,进行专题讲座22次。

4.加大专科护士的培训力度。按照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要求,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等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2013年送出10名护士参加专科护士的培训并取得专科护士证书,其中:血液净化2名、手术室护士2名、糖尿病专科2名、PICC专科护士1名、产科护士1名、急诊急救1名,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有16名专科护士取得证书,为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品管圈活动,初显成效

全院各科室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调动科室年轻护士的积极性,参与科室质量控制,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解决科室突出的问题。5.12护理部组织进行了“民大医院护理品管圈交流评比活动竞赛”,其中眼科(明眸圈)、肝胆外科(肝胆相照圈)、泌尿外科(晨光圈)、内分泌血液内科(泌乐圈)、消毒供应中心(成长圈)获得三等奖,关节外科(蚁族圈)、风湿免疫科(时尚圈)获得二等奖,急救中心(点滴圈)获得一等奖。于11月份,医院派出关节外科(蚁族圈)、眼科(明眸圈)参加了全国首届品管圈活动大赛,通过激烈的竞争,从100名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复赛,最终获得优秀奖。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丰富了护士的知识水平,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五、加强专科建设,创优质护理品牌

(一)2013年4月,护理部经过积极准备,精心组织,在邹莉副院长的带领下,我院糖尿病护理专科、血液净化专科到武汉参加了由湖北省卫生厅举办的全省护理重点专科培训基地的初评答辩会。本次全省参与糖尿病护理专科培训基地答辩的共有31家三级医院,我院成绩88.6分,排名14;参与血液净化专科培训基地答辩的共有35家三级医院,我院成绩81.6分,排名18。5月14日,湖北省卫生厅评审团来我院,对血液净化培训基地进行了现场评审;

5月17日我院血液净化专业获得培训基地资格;10月,我院正式接受第一批培训学员(其中医生2名,护士6名)。

(二)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一病一品”活动,制定专科疾病临床护理服务路径,并制订成册,指导年轻护士的护理工作,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科室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的管理,各科室完成了医院规定病种的护理临床路径的制定工作,并应用于临床。

六、开展温馨病区的评选活动,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1.修订和完善了《2013年民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

2.全年共评出温馨病区18次,其中内分泌血液内科获得4次,神经内科获得3次,呼吸内科获得3次,普外二科获得2次,心内科获得2次,普外一科获得1次,脊柱外科获得1次,妇科获得1次,肿瘤科获得1次。奖励津贴11.2万元。

通过温馨病区的评选,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

七、开展特色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1.呼吸内科自制“呼吸操”光盘,每天下午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为了减少气管插管时的误吸,科室在通知麻手科的同时,由护士先置入胃管,将胃内溶液抽吸出来,麻醉医生到后再行气管插管,减少了插管的并发症,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成活率!

2.内分泌科购进立体式广告机一台,滚动播放糖尿病、甲亢及科室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还自制糖尿病饮食教育模具,将各种食物的单位交换份更形象的展现,让病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糖尿病饮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定时组织科室糖尿病病友会,进行讲课、讨论与交流、看图对话式个性化的健康宣教。

3.普外一科为了方便置管病人下床活动,进行护理创新,制作了防止导管打折和滑脱的保护袋。

4.

关节外科规范新药使用流程,杜绝用药差错发生。

5.部分科室建立了QQ群,如内分泌的“糖友之家”、心内科的“高血压之友”等,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使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使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

八、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1.

按照民大医院《2013年关于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2.加强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细化工作标准,规范护理行为。责任护士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诊疗计划,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3.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色,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4.

2013年2月23日,护理部成立了护士随访工作站,每两月进行一次全院护理满意度的随访调查,2013年全年全院护理总满意度为95.22%,责任护士知晓率99.2%,患者对优质护理知晓率89.7%。2013年共收到锦旗119面。

九、存在的问题

1.医院部分职工观念转变不到位,缺乏对优质护理的理解和支持。

2.医院的支持系统需进一步完善。

3.部分科室护士长排班不合理,不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

4.护士绩效考核未落到实处。

十、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2.继续开展品管圈活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认真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优质、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改善病人住院期间的感受,提高病人满意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