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调研总结范文

时间:2022-07-17 07:2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培训调研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培训调研总结

篇1

20xx年度

《公司员工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总结报告》

参考资料

 

 

编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录

XX公司年度培训调研总图………………………………………………………………………4

管理人员年龄结构…………………………………………………………………………………5

管理人员工龄结构…………………………………………………………………………………6

管理人员学历结构…………………………………………………………………………………7

管理人员培训目的…………………………………………………………………………………8

管理人员培训原因…………………………………………………………………………………9

管理人员培训时间安排……………………………………………………………………………10

管理人员培训课时…………………………………………………………………………………11

管理人员培训地点…………………………………………………………………………………12

管理人员培训频率…………………………………………………………………………………13

管理人员培训方式…………………………………………………………………………………14

管理人员培训方法…………………………………………………………………………………15

管理人员培训讲师…………………………………………………………………………………16

管理人员内部培训讲师……………………………………………………………………………17

篇2

培训策划:笔者;

培训时间:1个月;

培训设计:引导+实练。把传统的课堂式培训和工作实践结合;

培训要点:

一、 市场的定义。有点教条主义的味道,但笔者不是单纯的把定义告诉受训者,而是让业务员在一个月的实践后把定义告诉笔者,引导业务员去思考问题。在实际的培训中,往往培训者都会把问题的答案现场告诉受训者,无论用什么形式,都不会让受训者有很多思考过程,从而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操作和总结过程;

二、 市场调研。

1、 由于受训者基本都是有一定经验的业务员,笔者在课堂并没有过多的讲如何操作市场调研,只是强调了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和一些基本工具的准备:(以一个适销于现代渠道的产品为例)(1)、终端(包括超市、百货店、社区小卖场、连锁店等)数量、终端分布特点,尤其要搞清楚未来的居民区分布规划和终端的经营状况;(2)、竞品调查。了解包括对手产品线的规格数量、品质形象、包装的受欢迎程度、是否畅销、推进手段、哪些会对公司产品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哪些是公司产品未来的竞争品,从而把资源相对集中,不去注意根本不会和公司产品竞争的产品;(3)、渠道调查。主要是目前市场渠道的分布特点、经营状况、集中程度、竞争对手已经进入的渠道分布,从中找出竞争对手的渠道分布弱点,发现自己的机会;(4)、价格调研。主要要摸清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程度以及对价格做出分析,从而发掘公司产品价格定位的独特之处,寻找市场进入机会;(5)、促销调查。有针对性的布置调研项目,主要是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比较习惯的做法以及哪些比较成功、为什么成功以及当时的环境和促销产品的特点等,从中分析发现公司产品进入市场后的促销机会以及如何进行利益最大化促销和促销战略的制定等,找到自己的市场机会点;(6)、市场维护调研管理。重点调查对手的陈列维护状况以及维护人员状况:陈列位置、面积大小、有没有集中或者分散陈列、产品标签的色彩搭配、是否注意与环境保持一致、是否与品牌相搭配、是否保持经常的产品清洁等以及维护人员的是否勤奋等;

2、 如何制定市场切入方案。此项培训在一个月后进行。一个月后,业务员将上次的培训在实践中应用并得到如下答案:(1)、新市场的定义非常清晰,尽管每个业务员的答案不一样,但基本上符合市场的情况,也都非常踏实的做了分析和总结,基本上达到当初的目的。比如在A省市场业务员的定义为:公司的产品没有涉足的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公司从来没有开发过,业务员心中就有了非常清晰的判断;B省业务员的定义是:公司有些产品没有销售过的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公司已经进入,但有些产品尚没有进入,业务员在心中也对自己的目标市场有了基本判断。笔者再在第二次培训将新市场的所有定义联系实践加以诠释,受训者就比较容易领悟。顺利的进入下一个培训实践。

(2)、市场调研总结培训。虽然每个市场的特点不一样,但受训者兴致都被充分调动,真正体会到自己正在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然后得出自己目标市场调研结论,并且在实践中可以将受训者心中的某些疑问得到印证,加强培训的效果。受训者不会认为培训就是一项任务,而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指导。当然,笔者作为培训者,事先就做好持续一个月的培训指导计划,随时指导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疑难。

(3)、如何制定市场切入方案培训。如果沿袭传统的培训方法,培训者会告诉受训者大致的要点,受训者只要按部就班填写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受训者的参与性与成功欲望,效果只有受训者自己心里明白,市场方案的真实性与可行性也只有实践后才知道。笔者培做课堂训时,没有告诉受训者如何去做方案,只讲了一个案例,并要求业务员在完成市场调研后自己完成区域市场切入方案,然后在单独总结,集中培训。既是培训又是指导,由于是受训者花费大量心血做的方案总结,因此,在培训课上,大家踊跃发言,最后笔者总结:

A、 市场切入策略:比如A市场。由于A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公司没有丝毫基础,业务员自己提出首先有针对性选择渠道,选择宣传模式,其他业务员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笔者综合后建议业务员考虑采取缓慢渗透的整体策略,并解释什么是缓慢渗透市场,大家一下就明白了;

B、 市场切入方案。首先由区域业务员根据自己调研得到的情况,自己提出方案。然后大家讨论,最后由笔者总结分析:铺市方案是局部还是全面的?在规模较大费用高昂的超市是暂时放弃还是有选择性的进入?告诉受训者在局部铺市时,特定区域内铺市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的饱和,否则效果可能会打折扣;经销商是否还有大量库存,如果有,还要考虑经销商的库存消化等等;选择促销方案。其实促销就是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信息传达的快速通道,指导业务员要学会考虑成本—效益比率最大化,所以要选择多样化、密集化和高频率;指导业务员自己做促销结论计算: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是统一促销还是分散促销效果更好,并且具有长效性;在特定市场内,方式、规格、价格、时间均相同的促销,让业务员自己分析是否能够起到联动效应?从而大大提高促销效果和效率;

篇3

第一,培训需求调研不全面、不科学,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培训需求。在新形势下企业员工需要学习提高的东西很多,但就单次培训而言,他们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哪些,工作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这才是单次培训中最重要的需求。如果培训调研流于形式,方法不科学,或者根据经验和个别人的看法拍脑袋是不能真正全面发掘出培训的真实需求的。

第二,培训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和具有针对性。部分培训实施计划没有经过严格审核、专家论证和企业求证。培训师备课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做到充分准备,致使授课内容离学员要求相去甚远。

第三,培训实施过程不够严谨,不能严格遵守培训计划。授课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培训教学大纲不能严格执行,不能严格贯彻到培训师的教学内容中。同时也欠缺对现代教学方法掌握,不能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培训评估不及时、不全面,培训效果不及时沟通。学员满意度评估可有可无,有时做了反应层评估,也不做统计分析,更谈不上反馈与改进。学员考试流于形式,考试针对性不强,通常是全部合格,学员学习没有压力,对个人能力和工作都无提高和改进。

简言之,中心还未建立与现代培训相适应的科学、高效、可控的管理体系和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要提升培训质量,就必须进行质量监控,不仅要对培训研究、培训准备、培训教学、培训组织以及学员后勤管理工作等培训“中间环节”进行质量监控,还应该“抓两头”,紧扣培训受托企业和学员的根本需求,做好培训评估工作,将所有可能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

培训质量监控内容与影响因子

培训质量监控内容

通过借鉴ISO10015培训质量标准体系的管理模式,并结合培训标准化操作流程,本文将培训质量监控视作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准备、培训项目实施、培训项目评估四个子系统(如图1所示)。每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独立操作模块,通过对各子系统质量影响因子进行有效监控,推动培训工作持续改进。

培训质量影响因子分析

如图1所示,培训质量保证的基础是学员的培训需求,根本落脚点是学员的满意度。因此培训质量控制就是对影响培训质量的每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控制,要求规范操作,提升质量。下面就从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准备、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四个方面对培训质量影响因子进行阐述。

(1)培训需求调研质量影响因子。影响调研质量的核心因子是调查问卷设计、调研对象和样本选择、访谈组织、信息甄别与统计。

1)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调查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收集的信息是否有用,也直接决定了调研的成败。在设计调查问题时,一定要非常清楚本次调研的目的,通过调研想要获得哪些信息,最好列出目的清单,然后紧紧围绕调研目的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2)调研对象和样本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调研对象选择合理性影响到收集信息的可信度。一般而言,跟培训对象相关的人员都应该成为调研对象。调研样本数量也影响到收集信息的效度和信度,在时间、经费、精力等允许情况下,一般要求尽可能扩大样本量,增强调研信息的代表性。

3)访谈方式是否具有科学性。访谈方式是否有效也影响到信息收集的效果。因此,此环节应该选派具有调研经验专业人员进行提问,或者调研之前对参与访谈的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有效进行提问。

4)调研收集信息的可信度。填写调研问卷人员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会认真对待本次调研,往往随意填写。针对此种情况,要求调研人员在问卷中写明本次调研的目的,减少应付式填写的概率,同时在统计问卷时要剔除无效问卷。

5)调研信息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很多调研工作往往重视调研过程,对调研收集的信息整理与数据挖掘却不太重视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整理调研信息,导致整个调研虎头蛇尾,使调研没有效果。

(2)培训准备工作质量影响因子。

1)培训实施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培训方案设计应该以培训需求调研信息为依据,体现培训对象的需求。

2)培训师资选择合理性。培训师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授课效果。应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选择与之匹配的培训师。

3)培训大纲针对性。培训大纲是否具有针对性直接决定了授课内容准备的方向性。因此培训大纲也应该以培训需求调研信息为依据,体现培训对象的需求。

4)培训教材/讲义和PPT针对性、新颖性。培训教材、授课PPT首先在内容上要体现培训对象的需求,能够为培训对象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其次,在呈现形式上要美观,赏心悦目,具有吸引力。

5)培训方式、资料针对性。培训方式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影响因子。成人学习特点要求采用行动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热情。准备的案例也应该具有针对性。

(3)培训实施工作质量影响因子。

1)培训师的授课技巧。无论培训内容多么好、多么具有针对性,如果没有好的培训师将之表达出来,有效地传递给学员,也将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培训师的授课技巧是培训实施环节中重要质量影响因子。

2)教学组织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破冰?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组织研讨?什么时候讲授知识等等,都影响到学员学习兴趣和知识接受度。因此,培训环节设计与组织的合理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3)培训对象的参与度。学员参与课程教学,才能激起学习兴趣。现代培训教育强调行动学习,让学员在行动中学习、思考、总结、提升。

(4)培训评估工作的质量影响因子。

1)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学员课后做反应层评估时往往基于某些原因即使内心“不满意”选择的都是“满意”。为了了解学员真实想法,除了做问卷类的反应层评估,建议可以采用个别交流、座谈会、企业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培训效果,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评估信息的统计与反馈。目前实际状况是有评估调查无评估统计与反馈。中心虽然做了反应层评估,但却没有将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也没有将学员意见反馈给培训师,致使反应层评估形同虚设。

3)培训评估总结报告。培训评估总结报告是反映培训效果的总结性文件,通过评估报告可以使培训师和相关部门领导了解培训效果,为下次培训改善提供方向。因此培训评估工作最终必须形成评估报告,这也是质量闭环管理的最后一环。

培训质量三级监控体系建设

要提升培训质量,就应该发挥各层级的质量监控作用,使每一个质量影响因子都得到层层把关,建立起培训质量层级监控体系。就培训中心而言,应发挥项目负责人、业务组长、教学部门主任三个层级的质量监控作用。项目负责人(一级)是培训项目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带领团队完成培训项目整个运作过程,是培训质量监控第一道关口,应确保培训项目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按照培训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提高培训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业务组长(二级)是培训质量监控第二道关口,主要是对培训项目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必要的协调工作,确保培训工作及时有序开展;部门主任(三级)是培训质量监控第三道关口,主要是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进行审批,提供部门之间的协调援助,检查培训项目执行情况。

根据培训质量监控循环图,应将培训质量三级监控体系分为培训需求质量监控体系、培训项目准备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培训实施质量监控体系、培训评估质量监控体系四个子系统进行监控。每一个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应该包括工作流程、管理职责、管理流程三大部分。工作流程用于说明工作程序、具体工作内容、质量监控标准和完成时间标准;管理职责需要说明项目负责人(一级)、业务组长(二级)、教学部门主任(三级)各自的职责与工作要求;管理流程旨在说明三级主体的管理程序,每步工作应该如何流转。只有建立起了四个子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职责、管理流程,三级监控主体才能清楚每个质量影响因子应该如何监控,何时监控,监控标准是什么。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省培训中心管理培训部建立起培训质量三级监控体系,在培训PDCA闭环管理四个子系统中分别建立了“工作流程与内容详解图”“三级主体职责与工作内容图”和“管理流程图”,使三级监控主体明确了在培训项目管理中各自应该做些什么、什么时间做,做到什么程度。实践证明,三级监控体系建设确保了培训项目实施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是培训质量提升的有利抓手。

篇4

1、自学调研知识。在十一期间,理论部布置了一份读研书籍的观后感的作业。通过这次自主学习,对调查研究有了大致的了解,丰富了于此有关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打好了基础。

2、参加了刘楚云师姐“关于社会调研问卷设计”的培训活动。在此次培训上,师姐主要是在问卷问题的设计上培训。使我对调查的具体内容、方向有了具体的认识。在培训中,师姐还总结了很多在实践中重要经验,对日后问卷问题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3、参加周志荣老师的培训活动。周老师主要针对社会调查的形式、流程等方面。使我调研的相关程序和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4、参加社协的培训活动。王宇丰老师讲的“有关于我们如何选题和如何写调研报告的”培训使我对社会调研的目的、研究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在选题和写调研报告两个方面,王老师丰富的经验使我在这两个部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通讯社新闻写作指导培训活动。林钻辉老师先是系统的讲授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然后对采编部的几篇新闻稿的讲评。在这次培训中,使我对新闻写作的格式,规范新闻用语,以及新闻语言的表达有了深刻的认识。

工作部分

1、良好的完成学生工作初以及校通讯社的值班工作。本学期,我良好的完成的值班任务。在工作中,懂得了办公室工作礼仪,能够仔细认真主动的完成老师交代的工作。

2、参与了百年校庆有关的校歌部分的采访工作。在接到小组任务后,小组交流并分工合作,很快的拟定了采访的主题,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在校庆表演彩排时采访了公管学院、林学、经济、信息学院等数个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良好的完成分配的采访任务。

3、参与关于德育在线的改版调研。此次调研分为,找资料、设计问卷、问卷调查、输入数据、分析问卷数据、得出论文报告等工作。我主要参与了分析各大高校思政在线的特点,并从中对比分析了我校德育在线的状况,根据所找的资料设计15道问卷题目,完成50份的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中,最后对所得数据分析结果做了论文报告。                              

总体分析

篇5

二、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1)任务一:确定营销调研主题。通过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由同学分组明确调研主题,列出确定营销调研主题步骤的提纲。通过该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销调研的含义、种类和程序,掌握确定营销调研主题的步骤和方法。(2)任务二:编制营销调研计划。学生明确了各组营销主题后,要求学生分组编制一份营销调研计划书。通过该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销调研计划书的格式,理解编制营销调研计划书的要求和原则。掌握营销调研计划书的评价方法。(3)任务三:选择营销调研方法。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选择使用恰当的营销方法并实施。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理解各种不同调研方法的特点、形式和应用,并能够根据不同调研对象和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并能对各种营销调研方法进行评价。(4)任务四:设计营销调研问卷。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独立设计一份符合调研项目主题的调研问卷。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了解问卷的类型和一般结构,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重点掌握营销调研问卷的设计技巧。(5)任务五:抽取营销调研样本。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方法抽取调研样本。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重点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操作技术及特点应用。(6)任务六:实施市场营销调研。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对访问人员的培训,收集调研数据。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组建好调研团队,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并能对调研工作进行初步的评估。(7)任务七:整理分析营销调研资料。根据学生收集回收的调研资料,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对调研问卷进行回收、审核、校订,对调研资料进行编码、录入和处理缺失值。能够利用Excel绘制各种统计图表。(8)任务八:提交营销调研报告。学生总结整个调研活动,撰写营销调研报告。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调研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理解调研报告的撰写原则和方法。

篇6

在很多地方,教师培训都是自上而下的,主管部门确定培训的单位,承担培训的单位再确定培训的师资、接受培训的对象和具体培训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的方案,发文至基层学校。基层学校的教师往往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的教师培训,抽出时间赶赴培训的地点。由于培训方案的制定缺少普通教师的参与,培训就缺少了一定的针对性。

在组织教师培训之前,教育行政部门部门不妨先进行一个调研,看看教师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教师需要什么形式的培训,教师需要什么时候进行培训是比较理想的等等。这样的调研结果出来之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组织教师培训的单位再邀请教师参与制定培训的具体方案。在教师参与培训方案的时候,教师由于得到了尊重、受到了重视,肯定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尽力把培训方案制定得比较科学、合理。当这样的培训方案再下发到基层学校的时候,那些将要接受培训的老师就能够对这样的培训感兴趣,对这样的培训产生一种期待感,主动地去参加培训。

培训过程重视教师主体性,让教师培训不成为走过场

前段时间,有个教师在QQ群中说:“我们学校年年暑假要培训一个月,实在是烦啊。”除了培训时间长之外,当网友问及他为什么讨厌这样的培训的时候,这个教师说:“领导天天在台上读报纸,教师在台下听,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已经得到了共识,但是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共识吗?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培训的主讲者在台上唾沫横飞,而台下的教师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报,甚至有的教师听得睡着了而在打呼噜,这不是很不雅的一幕吗?当有人在说台下教师的素质低下的时候,台上的培训主讲者是不是也应该进行反思了?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培训内容要引起教师的兴趣之外,培训主讲者的培训方式也应该要有所改变,应该重视教师的主体性。

在很多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会和现场嘉宾和观众进行互动,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节目的现场效果也比较理想。在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主讲者如果重视教师的主体性,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进行培训,根据现场教师的反应来临时取舍一些培训的内容,并适时地加入现场互动环节,让教师真正地参与到培训当中来,那培训的效果应该要好得多了。

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重视,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那培训的主讲者也不至于尴尬,培训也不至于成为走过场的一种形式。

重视培训之后的评价方式,让培训激发教师的主体愿望

篇7

本研究重点对两类人群进行了调研。一类是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者。管理者参与了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案的开发、实施、管理及评估的全过程,并在其中充当统筹者、领导者的角色。由于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以各个院校为单位进行,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14所高职学院抽取了共28名调研对象,包括学院人事处处长、副处长,教务处处长、副处长等。另外一类是高职院校入职3年以内的新教师。新教师不仅是入职培训关键参与者及最大受益者,而且也是入职培训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对其展开深入调研能够对培训需求及问题有更为深刻的领悟。本研究在19所高职院校中回收有效问卷280份,并对样本的教龄和来源做卡方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样本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研框架

本研究选取了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资及培训评价五个核心要素展开调研。分别从组织管理、实施载体、操作手段、实施人员、反馈机制五个层面对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由谁组织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展开培训、由谁实施培训、培训效果如何五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工具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调研。根据目力所测,目前尚未有关于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现成的调研量表,因此本研究在搜集文献资料、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设计了“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和“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需求调研问卷”两份问卷作为调研工具。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分别请15位教育专家、高职教师及企业专家就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并在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小范围的前后施测,检验结果取得了较高效度和信度,符合统计学要求。对于调研结果,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的统计方法。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主体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主体作为培训项目的供给方,参与培训方案的开发、培训师资的遴选、培训计划的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的反馈,发挥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不同的培训主体,由于行为风格、资源优势以及统筹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培训效果。在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中,采取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学校自行培训的方式,占到了调查院校的53.6%;部分学校委托高校进行培训,这种形式占到了28.6%;学校和高校联合培训占14.3%;其他形式培训占到了3.5%。从调研数据中发现:

1.市级层面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缺位。

在调研的高职院校中,虽然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但无不例外都由各院校自身通过各种渠道来对新入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高职院校各自为战,缺少省(市)级层面的统一培训。

2.校本培训是目前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的主流形式。

校本培训以新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培训主阵地,培训的师资一般以本校的校长和经验教师为主,其优势在于以校为本的特色化培训、组织灵活、便捷经济。

3.高职院校与高校联合培训实践初探。

值得欣喜的是,有部分高职院校主动与高校合作培训,虽然比例不高,但也为培训中多主体参与提供了实践范本。不过这类高职主要集中在办学条件优良、经济实力雄厚的院校。另外,在搜集和整理被访新教师关于培训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新教师都提到了培训主体单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要求上。部分新教师表示,校本培训固然可以帮助新入职教师充分感知所在院校的特色、文化和组织氛围,却得不到外校教学名师、高校专家学者、企业专家的指导。也有被访教师表示,完全委托高校进行培训的形式往往不接地气,理论知识传授居多。

(二)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内容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内容作为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受训者最为直接的需求,其设置和开发的过程渗透了培训理念和价值观,不同类型课程设置比例直接影响着培训结果。因此,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是成功的培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对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内容的调研中发现,开设比例最高的五门课程是:高职教师管理相关政策(87.6%)、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80.3%)、高职学生发展特点(79.3%)、高职教育的特征与发展形势(79.3%)、高职教师的使命(75.6%)。而开设比例最低的五门课程分别为学习情境开发(44.1%)、高职教育教学设计训练(45.2%)、德育工作案例分析(45.9%)、职业教育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50.5%)、教学名师观摩与研讨(50.9%)。在需求调研中,呈现了与现状调研中相同的15门课程,每门课程后有5个必要性层级供受访者选择。以拟开设课目在“非常有必要”这一选项上的百分比的高低为依据,教师视野中最具开设价值的五门课程,分别为教学名师观摩与研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高职教育教学设计训练、高职学生发展特点、高职教师生涯发展案例。将调研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后发现,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内容有以下特征:

1.培训内容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在开设比例最高的五门课中,理论课居多。而对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比如高职教育教学设计训练、教学名师观摩与研讨等,却出现在了开设率最低的五门课中。

2.培训内容供求关系失衡。

开设率高的课程新教师的需求往往较低,而新教师最为迫切的需求却无法在培训内容中体现和满足。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培训主体对于高职专业教师能力结构把握不当,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培训内容设计方式,脱离培训对象的真正需要。

3.培训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

如前所述,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的来源广泛、专业差异复杂,如此多元背景的培训对象却在同一培训内容下进行“加工”,严重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

(三)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法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方法是培训教师和培训对象为了实现共同的培训目标,完成特定的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因此,培训方法是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渠道。在对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法的调研中发现,被调研的高职院校全都采用了讲座式;将近七成的院校开展理论教学;而只有11.6%的院校采用做中学的形式;采用现场观摩和研讨的院校不到四成。然而,在需求调研中教师最认可的三种培训方法分别为做中学、现场观摩与研讨、教学设计与实践。将讲座式和理论教学作为最有价值培训形式的受访者仅有3.9%和3.1%。基于现状和需求调研数据的分析,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法主要有如下的特点:

1.静态单边的传统培训形式占主导地位。

目前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法以课堂讲授和理论教学为主流形式,做中学和现场观摩等培训方法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部分院校被采用。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忽视培训对象的主体性与个体资源,忽视成人学习规律,单纯灌输知识。而受训者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接受专家传授的知识为主要任务,与培训教师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

2.培训方法与培训内容之间默契度低。

目前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中,鲜有培训教师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对培训方法进行差异性选择。例如,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培训目标是丰富和提升培训对象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而在调研的大部分学校中仅用单一的讲授法授课,无法提供培训对象“做中学”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师资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师资作为培训方案的实施者,在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之间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培训教师不仅需要将静态的培训内容,辅之以合适的培训方法,来影响培训对象的知能结构,而且要让培训对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引起共鸣。因此,培训师资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对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师资的调研中发现,有87%的高职院校都聘请了高校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也有超过半数以上的高职选用本校教师,而邀请企业行业教师的院校仅有30.4%的比例。然而,在征求被访者关于培训师资选择中的意见中了解到,希望优化培训师资构成,进一步加大教学名师、企业专家在培训师资队伍中的比重,同质单一的培训师资结构会影响新入职专业教师能力均衡发展。也有其他受访者提到,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师资,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培训教师的专业特长。基于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师资的现状与需求调研,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型师资与实践型师资比例失衡。

与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的症结类似,培训师资的选择也以理论型师资为主,实践型师资为辅,尤其缺少企业方面的专家。并且有部分高职院校过度依赖专家学者,在资源选择、整合及利用中自身缺乏主动性。在目前培训师资比例失衡的情况下,新入职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令人堪忧。

2.培训内容与培训师资匹配度低。

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应该根据培训师资各自的专业特长进行匹配。然而在调研中发现,有一定比例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而是根据管理的便捷性和经济性让本校教师或专家学者包办一切。

3.资金问题成为培训师资选择的一大顾虑。

目前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是各自为战的状态,其资金来源主要由各院校自身提供。对然各高职院校也表示希望多聘请各领域专家能手参与培训,但资金的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

(五)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评价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评价作为培训过程的反馈环节,注重培训对象的满意度和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培训中相关课程资源的生成情况和对培训本身的研究。因此,培训评价不管是对培训对象而言,还是对培训本身而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对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评价方式的调研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撰写培训总结,占到了91.3%;现场汇报总结的方式占到了69.6%;也有34.8%的学校采用设计具体作业;设计职业规划的学校占21.7%;另外分别有17.4%的学校以考取资格证书或者提交相关论文进行评价;仅有8.7%的学校进行技能操作考试。而在需求调研中发现,教师们最认可的三种培训评价形式分别为现场汇报总结、设计具体作业与技能操作考试。在访谈过程中,部分受访者也表示,希望培训评价能够渗透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以更加规范和量化的方式促进新入职教师能力的发展。将现状和需求调研数据分析比对,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式有以下特征:

1.“重形式、轻考核”现象突出。

在需求调研中,意外发现受访者对于技能操作考试这一评价方式的需求较高,而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对于类似考试的评价方式相对排斥,理论考试需求较低),两者之间形成反差。这反映了培训对象对于了解自身专业实践技能变化的迫切需求。间接说明,目前实施的培训评价已经沦为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考核效能低下。

2.评价方式及价值单一。

评价方式单一,高职院校采用较多的评价方式主要集中于撰写培训总结和现场汇报总结两种。并且,目前采用的评价方式关注培训结果的较多,关注培训过程培训对象的变化以及培训本身的评价方式较少。

三、对策建议

(一)培训主体:从独立分散走向资源统筹

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是一项兼具系统性、复杂性及特殊性的工程。目前采用较多的校本培训固然可以对本校教师进行特色化培养,但其资源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在提高国内职业教育教师质量水平浪潮的推动下,仅有学校层面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新入职专业教师的需求。构建高职、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多元主体的培训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其中一条途径就是,充分发挥地市层面的培训功能。搭建地市层面的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平台,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规模大,覆盖面广。地市层面的统一培训能够通过政府部门的硬性要求,保证每一位新入职专业教师,在入职初期接受一定时长的培训。第二,统筹力度强。地市层面培训拥有更强的资源统筹和规划的能力,能够将分散在高职、高校和企业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充分调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第三,规范化运作。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地市层面培训在制度上更有保障。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小组,设立专项基金,出台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管理办法,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积极性。

(二)培训内容: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传统培训以知识导向型培训模式为主,它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或强调学科知识,或强调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内容的设置往往也是知识本位,只关注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学习了哪些知识。然而,随着知识观从知识本体论向知识价值论的转变,以关注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能做什么的能力本位培训得到重视。另外由于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特殊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做好深入调研,把握培训对象的内在需求,关注个体差异和先前学习经历,以此作为培训内容设置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应紧紧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进行培训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切实提升新入职教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为核心,从具体的教学环境中选择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技能有机整合和编排。

(三)培训方法:从静态单边走向行动导向

如前所述,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多以静态的、单边的培训方法为主,严重影响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为了扭转当前此种局面,行动导向培训方法的实践是其中一条解决途径。行动导向的培训方法,又称为行为导向、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培训法等,强调“以培训对象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使培训对象经历“尝试行动”、“自觉行动”到“自发行动”的过程,在“行动”中获得专业知识与教育知识,发展专业实践能力与教育实践能力。其主要做法有二种:其一,做中学。打破传统的“先学后做”的培训方法,让培训对象“边做边学”,或者“先做后学”,在实践中体味真知、发展能力。使培训对象成为课程真正的主人,这不仅能提高培训对象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也能增强其培训兴趣,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其二,多种培训方法交替使用。行动导向培训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讲座法、案例研究法、参观教学法、现场培训法等。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要有计划、有选择的匹配相应的培训方法。

(四)培训师资:从同质单一走向多元高端

现阶段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师资构成相对单一,主要以专家学者和本校骨干教师为主。但是,由于职业教育自身的“跨界”属性,其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自然也体现出这一特性,即高职教师不仅仅要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必须能够掌握所教专业的实践技能,以及传授实践技能的教学论知识,这就必然要求在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队伍的选择上也体现出这一“跨界”特征。因此,需要打造多元高端的培训师资队伍。所谓“多元”,就是要丰富培训队伍中教师来源与背景的多样性,增加教学一线教师和生产一线企业人员在培训队伍中的比重。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教师的特长。所谓“高端”,就是要选择各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培训教师来对培训对象实施培训,当然在选择时不能只以培训教师的职称为遴选标准,更多的需要考虑具有真正实力、代表性、接地气的培训教师。

篇8

零售商业每年的年终年初都是旺销季节,这时企业上上下下都忙得不亦乐乎,如果此时再忙于工作总结分析和出工作报告,岂不是忙上加忙,忙得一塌糊涂?有可能一下耽误两头——销售工作没搞好,工作总结报告也没做好。

企业一般都是以年度作为工作的总结和分析,这样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情可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折不扣地违背经济规律——因为企业经营的淡旺季不一定是与年度自然规律相吻合。

试想:企业上下都忙于经营促销,哪能够静下心来做工作总结呢?这时即使出了一份工作报告,也是应付差事,根本总结不好,分析不透,这样开始了一年度的工作,就如同瞎子摸象,跟着感觉走。要把工作完全做好做到位,岂不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北京某商厦,过去都是在每年的三月销售淡季开始做工作总结报告,而在年终年初三节(圣诞节、元旦、春节)期间,集中精力搞好经营销售工作。这也许是该商厦曾经红火的原因之一,只可惜他们的工作报告却是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限工作报告,这其实是一份过时的工作报告,是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合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实践上做正确了,而在形式上又落入了俗套。

不同的企业其经营的淡旺季节不同。一般商业服务性企业,其淡季在三月份和六七月份,生产性企业其淡季在年终岁尾。但也不一定,产品不同,淡旺季也不同。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即使同一类产品,其淡旺季节也在变化。而且,一年之内的淡旺季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周期,有可能是两个周期甚至更多,因此,这样的企业就应该以一个淡旺季周期做一次工作总结分析计划,而不是和政府那样一年做一次。因为,企业错过一个盈利时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从而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

注意:企业的工作总结分析应放在淡季的初级阶段进行,这时刚好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分析,从而为做好下一个工作季度的计划报告奠定基础。  建章立制

企业的组织游戏规则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随着企业内外各种要素的改变而改变。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制度都可以朝令夕改,制度也需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至于什么时间制度需要稳定,什么样的制度需要相对稳定,这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旺季制度需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旺季制度改变太频繁,改动幅度太大,容易动摇军心,影响员工的心理稳定,从而影响业绩。淡季做些改动,同样也会影响到军心,也会迫及到员工的心理活动,但毕竟是淡季,对企业的经营影响不大。

在淡季,企业才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并静下心来研究企业规章制度存在的过时和不合理的地方,总结评价在刚过去的那一个旺季里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及时发现阻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规章制度中的不合理的成分,并加以修改。

淡季建章立制,还有时间发扬民主,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修改、补充、制定、建立当中来,增强制度的完整性、民主性、可操作性。如果是旺季,员工都忙于经营活动,再让员工来参与制度的修订工作,用一线人员的话来讲就叫“裹乱”——事实是旺季员工根本就没有工夫参与制度的制定工作。

注意:企业的建章立制工作应放在对前一个工作季度的工作总结之后,在下一个旺季到来之前的战前动员之前。 做好员工的培训学习

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还是员工,如果不学习,都将赶不上竞争者的步伐。

但是企业学习应安排在什么时间呢?是否是每天都要学习,任何时间都是学习时间呢?显然不是。淡季员工工作任务相对较轻,大家有精力学习进去,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

淡季无论是经营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回顾前一旺季工作的得失,以及竞争对手的特点,决定学习什么内容以及需要充电的内容。

不然不学习,或者淡季把员工裁掉,只留下看门守摊的,到旺季再临时招些散兵游勇,临时组织游击队,对企业、对市场、对竞争对手都不熟悉,怎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呢?

注意:企业对员工培训充电应放在淡季的中期进行。旺季刚结束对员工进行培训,效果会很差,因为这时大家还沉浸在刚刚过去的旺季的得与失之中。淡季的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充电,他们可能来不及消化就得投入战斗,同样影响培训效果。只有淡季的中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才能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效果才会好。

据说家乐福采取的培训更为灵活,它把“淡季”的概念运用在每一段时期,甚至每一天。在综合超市每天的运作中,总有一些时刻,A部门的人在忙,B部门的人却有1~2小时的空闲,此时家乐福会在保证不空岗的情况下,将B部门的人招上楼去进行业务培训,甚至可以一次只招部分人去培训。 搞好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每一个企业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什么时候进行市场调研却是学问。

如果是旺季进行市场调研,根本没工夫;即便调研了,如果再临时调整经营方向,也许会大大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可能事与愿违。

企业调研应放在淡季进行,这时调研的好处是:一,无论是员工或是领导都有时间和精力,调研不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二,调研工作可以得到员工的广泛参与,对下一步工作将有最直接的效果。三,调研后,企业可以组织大家进行研讨,写出调研报告,以便在下一个旺季到来之际,对经营工作有的放矢,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胸有成竹。

注意:调研时间应放在上一个旺季刚刚结束、淡季刚刚来临之际,这时大家对刚忙过去的旺季经营活动记忆犹新,旺季经营活动信息还都存留在大家的记忆里,如果这时组织大家进行研讨、沟通市场信息是再合适不过的时机了,而有的企业在旺季一过要么是无情的裁员,要么是沉浸在欢乐的庆功之中,给员工放假远游,这两种做法都需要重新修订。 演练活动

演练是企业(尤其是商企)淡季进行的重要准备活动。企业要想在旺季到来之时,抓住市场机遇,为客户进行满意服务,争取达到满分,淡季的演练活动就必不可少。演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提升企业的整体服务能力和竞争优势。让员工明白,服务技能才是服务客户之根本,仅有好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演练的目的。

注意:调研活动是在上一个旺季刚刚结束、淡季刚刚进入的时候进行,而演练活动刚好相反,应是在淡季的后半期,下一个旺季快要到来之际进行。

演练的人员不仅是一线人员,管理人员也要参与演练,领导要有意识地参与其中。

演练内容必须是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是下一个旺季到来之际必须应用的,尤其是新添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要反复演练。

演练活动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直接操作演练,可以是技能大赛,提高大家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演练活动一定要有组织有考核,并和奖金效益挂钩。 开展思想动员工作

有人认为企业就是盈利的,员工按照制度规范和业务规范操作就是了,思想动员工作是落后的,或没必要的。其实不然,思想动员工作非常重要,目的是把全员的精神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

现在人们一方面承认人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层次性的多元化,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却把员工当作最简单的经济动物来对待,认为钱是万能的,用奖钱、罚钱来简单地解决问题。这种矛盾和悖谬表现了管理者的无知和无奈?抑或是管理者的应付了事还是管理者邯郸学步?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06

[本刊网址]http://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大学校园的数字化建设可谓如火如荼,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却跟不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速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数字化校园的用户(即教师、学生、各类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如何构建更适合学校的培训模式?更高效地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已成为全面提升院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提出

数字化校园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的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1990年提出的,当下发达国家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已经超过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深入到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时期,创造出各种交互式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的新形式,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展示出数字化校园在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强大威力和广阔前景。而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开展建设多年,依然处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在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校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4031条记录,而以“数字化校园”与“应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42条记录,关注到应用方面的研究比较少。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以本科院校研究为主,高职院校的研究并不多,特别在应用方面的研究更少。

当前,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如何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对用户(即使用者)进行培训。怎么样进行培训?采用什么形式培训?如果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这些是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职业教学法的角度考虑,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对数字化校园用户进行培训的探索。

二、“任务驱动型”数字化校园用户培训模式之实践

“任务驱动型”培训模式,其主要特征在于立足实际的工作,在专家或培训者的指导下,围绕构建的任务,通过对多种学习资源的应用,调动学员主动地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培训目标。

为配合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做好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工作,将“任务驱动”培训模式运用到数字化校园用户培训实践中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数字化校园“轻应用”的问题,提升数字化办公、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一)做好需求调研,精心设计任务

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必须做好培训前期的调研,弄清用户的真实需求,厘清影响培训效果的真正问题,调研应根据应用的需求进行分层分类的调研。调研工作主要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组建团队首先进行小规模的、开放性的调研,聚焦数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分类分层的调研问卷;最后进行全校性的问卷调研,收集整理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任务驱动”型用户培训模式最重要的是任务的设定,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结果,依据应用类型分为教学型应用任务与管理型应用任务两大类,分别组织培训团队根据应用的轻重缓急,结合实际应用的目标,精心设计任务。

(二)巧妙分解计划,合理推进任务

围绕数字化校园应用的核心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必须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应用任务的落实。任务的落实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可将其分解成操作性模块,采用多元化培训方式,让受训者接受并融人培训。

1.集中培训模块。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理念提升,观念转变,邀请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校内外专家为受训者进行“数字化校园应用”方面的讲座,让教师们了解当前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前沿信息和先进理念,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实践。 2.实地考察模块。以交流考察的形式进行经验性、拓展性的学习,组织受训者到其它高校实地考察数字化校园应用的现状,进行比较学习,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特别注重与使用同平台的高校的对比,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拓宽视野,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提升新思路与新方法。

3.自主学习模块。以受训者在岗主动学习、反思的形式进行自省性的学习。受训者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针对岗位平台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的突破平台使用的重点与难点。注重与同事之间、与工程师之间的交互学习,同时注重自己的经验的积累与分享,做好平台使用的日志。

4.专家诊断模式。以校内培训团队与校外专家及系统工程师进行专业指导为主要形式,帮助各岗位的平台应用绩效进行诊断,分析存在的不足,找出改进与提升的方法。

5.总结提升模块。以平台应用的总结交流与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注重各平台的不同应用模块之间的交流,提升协作能力,让平台应用效率更高,趋向更合理,加强横向的联系,强化数字化校园应用的经验分享。

(三)组建培训团队,攻克难点任务

培训团队的专业引领是十分重要的,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团队,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以校内专家为主体,邀请校外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参与,强化培训团队的力量。整合多部门的资源,让受训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任务,对受训者存在的应用的薄弱环节与难点,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与评估作用。探索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策略和实施办法,并对应用过程质量进行监控,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水平。

(四)培训方式多元,做好任务实践

打破常规的培训形式,根据培训内容与任务的特点,实施多元化的培训,特别注重参与式、体验式培训,最终的目标是实践应用。在讲座中实行随机提问,加强专家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以平台为小组进行学习,用平台的案例进行教学,注重小组的团队协作学习;校际考察时,注意各岗位对接交流与讨论,同时加强培训过程的指导与管理,让研讨、辅导、观摩、交流、实践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

(五)多元评价总结,落实任务深化

培训的重要一环就是评价,评价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因此,要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培训的实效性。从前期的调研评估到培训结束后的问卷反馈,从受训者的总结报告,研修日志到培训整体项目的自评,全面地关注任务的推进,评估落实到细节,保证任务落实。

三、“任务驱动型”的数字化校园用户培训模式之反思

在“任务驱动型”数字化校园用户模式培训中,虽紧密结合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的实际,着眼于解决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施实践取向,融合了多元培训方式,保证了培训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但反思整个过程,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培训需突出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在任务驱动的培训中,培训任务的制定与设计无法离开受训对象的调查与了解,特别是培训需求的调研。只有加强了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才能找到培训的突破口,找准培训的具体“任务”。“任务”切入点小且能以点带面,同时紧密围绕数字化校园的应用问题开展,让受训者完成任务的同时,推进了数字化校园应用工作,推进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培训需注重参与性与多元性

数字化校园应用的培训对象主要是教师,对于常规的讲授式教学,他们已经非常熟悉,无法激发学习兴趣。要提升培训的效果,达到培训的目标,必须激发受训者的学习热情,最好的方式让其参与培训,身临其境同时培训的方式要实现多元化,如:小组研讨、交流等,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学习能力,诱发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到学习者的能力的提升。

(三)培训需整合多方资源

数字化校园应用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这是全校性的大事,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涉及的部门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信息中心,教务处等,如果不能整合这些资源很难做好数字化校园应用的推进工作,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推进效果差强人意。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数字化校园用户培训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更加注意任务有效性,探索自主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受训者带着问题来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提升了技术的理论素养,强化了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

参考文献:

篇10

“四标”即四个标准化建设:一是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培训组织架构,明确各级人员的任务、责任和目标;制定相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培训工作,形成培训体系标准化。二是建立需求调研模型,制定计划编制导则,规范计划编制内容,建立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的年、季、月培训计划,形成培训计划标准化。三是以责任明确、规范高效为原则,梳理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等工作流程,并不断优化、整合,注重节点控制,形成培训过程标准化。四是建立评估模型,注重量化评估手段,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实现流程的持续优化和工作的持续进步,形成培训评估标准化。

“一精”即以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为手段,以细节控制为主要内容,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培训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运行,支撑并推动“四标”建设。

基于“四标一精”培训管理模式的实践

1.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培训体系标准化。

企业成立以经理任组长、分管培训副经理任副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组织牵头协调,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实施,相关各部门具体落实,确定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全员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公司、部室、班组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公司、部室及班组培训管理的内容及培训职责。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上级培训要求,企业结合实际,制定了《“十二五”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修订完善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普调考和离岗培训管理办法》等标准制度。建立健全了教育培训经费管理细则和教育培训监督、约束、激励机制,一方面做到培训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保障了培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构建调研模型,规范计划编制,形成培训计划标准化。

构建调研模型。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是实施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培训需求调研依据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三个层面进行。人力资源部每年11月左右向各单位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培训需求调研活动,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并形成需求调研报告。

规范计划编制。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按照“5W1H”(Why、What、Who、When、Where、How)的原则,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方式等。根据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制订季度、月度培训计划和具体培训班的培训方案,对各类培训班的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以及授课教师等进行细致的安排。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实施培训的,承办部门要在计划办班前一周填写月度培训计划调整申请书,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调整,确保培训计划的刚性管理。

3.优化培训流程,规范管理节点,形成培训过程标准化。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以计划为指导按照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管理流程开展相关培训、竞赛工作。

专业培训管理。一是规范培训项目。根据月度培训计划,在每期培训前,培训中心和承办单位均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培训项目实施安排表》,主要包括培训项目、项目编号、主办单位、培训地点、报到时间、培训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师资安排、预计天数、培训学时等内容。二是加强培训组织。制作培训班通知模板,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规范培训报名,根据培训通知,参培部门按照培训班报名回执表表样,上报本单位参培人员,并督促参培员工按时参加专业培训。三是规范培训考核。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对相关部门的办班情况进行考核,对按计划完成的不奖不罚,对未按计划开展的进行扣分处罚。四是规范培训评估。培训评估采取理论考试、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评估结束,及时将评估意见反馈到培训中心、实施部门、学员所在单位及人力资源部,为下一步培训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五是规范培训档案。培训结束一周内,对培训过程中形成的考勤记录、培训课件、考试试卷、评估表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技能竞赛管理。一是优化竞赛方案。根据人力资源部下发的竞赛计划,相关专业部室初拟竞赛方案,培训中心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并对方案进行修订、改进,经领导审核后下发。二是优化竞赛实施。组织成立命题小组,由专业部室相关专家担任命题成员,保证试题的合理性、正确性;聘请第三方监考、第三方阅卷,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三是强化竞赛考核。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根据竞赛成绩提出考核意见,对获奖单位进行奖励,如获得团体前三名分别给相关单位加3、2、1分。对不及格涉及的单位进行处罚。四是规范竞赛总结。组织召开总结表彰会议,进行竞赛点评,公布获奖名单;统一定制证书和奖杯,对先进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

4.运用量化手段,开展过程评估,形成培训评估标准化。

培训全过程评估的原则是以培训的基本流程为主线,将一个培训项目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依据对各阶段测度的设计、培训目标的量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来设计全方位的矩阵式流程评估。

第一阶段:培训前评估。此阶段中,主要包括需求分析与调研、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师的选聘、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的论证等,由专家、领导或同行参与评估,其他环节由专职人员进行评估。在子流程的设计中注重评估点的细化。如,培训需求子流程中涉及组织层面、岗位层面和个人层面需求清单、分析结论和建议等评估点,列出了是否依据胜任岗位能力要求,找准了能力需求的缺口;是否提出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点;是否确定了可行的目标;是否通过问卷、座谈、个人访谈等方式做过详细的需求调查与分析等。

第二阶段:培训中评估。将此阶段分为培训实施准备和实施过程两个子流程,其中以开班前准备、开班典礼、考试考核、项目总结为重点。采取定性和定量,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估的各环节进行评估。如,随机听课、检查听课笔记、工作日志、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定量测评、考核分析学员成绩、召开各层面座谈会等方法。

第三阶段:培训后评估。此阶段主要采取“柯氏四级评估法”进行,运用三个层次调查的方式开展,即学员自评、有关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和重点人员访谈。实施培训后评估,由评估小组形成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反馈到培训中心、实施部门、学员所在单位及人力资源部。

5.追求精细管理,推动“四标”建设,不断提高培训实效。

细化基础管理。通过梳理、制定、修订有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分工;通过健全、统一文件资料、培训记录和台账等,增强培训档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篇11

上半年,主要是开展基础工作,修改完善试点方案,制定劳动力开发就业计划。各试点地区要在总结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调研工作,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劳动力开发就业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试点方案和劳动力开发就业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使所确定的试点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对策措施切实可行。

下半年,主要是研究制定针对试点内容的政策措施。压滤机滤布各试点地区要根据本地区试点内容,研究拟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方案或计划中所提出的对策措施,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着手拟定。既要总结吸收实践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又要大胆探索,有政策突破,有制度创新。

试行城乡统筹就业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城乡就业融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研究农村劳动者进入城镇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探索如何建立面对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

开展转移培训试点的地区,要研究建立统筹规划、分工明确、协调运作的培训工作机制。探索如何依托现有条件和设施,扩展农村职业培训和推动培训的市场化、社会化。

开展西部开发就业的试点地区,要围绕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推进,研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西部劳务协作区的协作机制,为扩展西部劳务协作奠定基础。

开展返乡创业试点的地区,要研究确定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的计划目标和方式方法,完善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工作人员培训、经费安排、宣传发动等工作。按照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全面实施试点工作。

二、国家项目指导小组工作安排

为指导好试点地区的试点工作,200 年国家项目指导小组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召开指导小组会。1月中下旬,在北京召开指导小组会,讨论审议指导小组工作安排。会后下发20xx年工作安排,以指导试点地区做好200 年度工作部署。

2.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把调研和指导试点结合起来。边调研边指导边检查,以调研促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研究、城乡统筹就业调研、农村职业培训工作研究、劳务输出调研。同时,指导试点地区所在省做好相关调研和政策研究工作。

3.开展专题研讨。七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我国农村就业问题的总体研究报告,提出促进农村就业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一季度,召开农村就业统计与调查专题座谈会;三季度召开小城镇就业政策研讨会;四季度举办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研讨班,交流试点工作情况,为试点地区提供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

4.对试点地区提供指导和服务滤布。

(1)上半年,指导各地搞好工作人员培训。

(2)二季度,指导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试点地区的农村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开展对口帮扶、技术援助、人员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

篇12

第一部分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场营销部自5月份成立以来,以公司煤炭产品销售经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配合煤炭经营分公司全面做好资源、产品与市场匹配工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党小组,以党建引领推动市场拓展

在中心党支部的引领下,部门及时成立党小组,加强党小组建设,树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互促”的理念,一是通过划分部门市场组与效益组积极推动落实党小组工作部署,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业务拓展活力和提质增效再提升实力,以党建引领推动市场拓展与公司品种煤增量增效行稳致远。二是规范和建立党小组内页管理制度,对标示范、打造标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小组+特色业务”工作模式,提升党小组工作能效,营造争当先进良好合作氛围,实现党建与业务的“互融互促”。

二、建章立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保证新成立的市场营销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市场营销部依据中心相关管理办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根据公司及中心定编定员指导意见,充分根据部门业务特色明确各岗位业务职责,编制了《市场营销部岗位说明书》;二是为营造竞争有序、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施行“激励先进、”的价值引导导向,促进部门工作成效稳中有升,依据《煤炭经销中心 2021 年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指导意见,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结合市场营销部工作实际,制定了《市场营销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为部门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开拓市场,提升公司品牌效应

2021年5月6-9日,公司副总经理王伟组织经销中心、洗选中心相关业务人员赴广西协助煤炭经营分公司广西办事处开展煤炭市场走访调研工作,开发下水原料煤市场。本次调研集中走访了华谊能化钦州化工、靖西天桂铝业、广西盛隆冶金、国投钦州电厂、国华北海能源等五家企业,建立了沟通渠道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针对韶钢开展第二批备煤试烧工作,受疫情影响,韶钢公司接货后,未能参与现场试烧工作。通过网络视频及线上沟通,每日跟踪现场写实情况,及时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做好神东煤试烧全过程跟踪,加强与客户效益分析论证,实现提质增效,确保神东煤的品牌效益。

四、分析效益,进一步优化销售方案

根据长协价销售量与现货价销售量,进一步分析神东商品煤质、量、价对神东经营效益的影响。

1.价格情况分析

2021年1-5月份,CCI5500动力煤指数总体运行区间639-895元/吨,平均767元/吨。集团年度长协价动力煤(5500K)平均挂牌价格区间569-614元/吨,平均587元/吨,较CCI5500动力煤平均指数低32(2月份)-308(1月份)元/吨,平均低179元/吨。

2.现货价与长协价销售分析

2021年1-5分月,神东自产动力煤现货销售比例8.5%-28.5%,现货销售平均比例17%,较年初计划增加2%,结合现货价和长协价分析,月度现货价煤量销售比例不均衡,现货价煤平均售价较长协价煤售价高约166元/吨,与实际价差低约13元/吨,按1-5月份销售煤量测算(499万吨),公司效益损失6487万元。

3.神东动力煤产量变化分析

2021年神东自产动力煤超量-54-38万吨,平均增量12万吨,超量比例-7.9%-5%,平均0.3%,神东组织生产中一月和五月动力煤月度超量比例3.8%和5%,实际销售中现货价销售比例完成11.4%和12.6%,未达到协议要求比例15%,超量部分均采用长协价结算。

第二部分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市场调研,了解行业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煤炭市场分析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煤炭经销中心生产销售“两贴近”措施落地,同时完成集团课题《陕蒙煤炭核心区煤炭资源流向分析及外购煤定价机制研究》、《商品煤质、量、价及运输路线对神东经营效益的影响》两个课题相关基础资料数据,煤炭经销中心拟计划组织对集团一体化运营中相关业务板块进行调研,主要调研煤炭铁路运输线路(10条铁路线:包神、神朔、朔黄、大准、甘泉、塔韩、新准、准池、黄万、黄大)、港口(黄骅港、天津煤码头和珠海煤码头)、经营分公司以及重点客户等进行调研。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研结果细分市场,反馈市场需求,制定定制化产品需求,配合煤炭经营分公司开拓产品市场,发挥好生产与销售的纽带桥梁作用。

二、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实现效益智能分析

目前神东煤炭集团企业内部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建设较为迅速,但是没有与市场对接的信息平台,对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市场信息量较少,信息更新及时性较差,缺乏市场信息平台来支撑市场发展研判决策,为了加强市场信息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拟计划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将营销工作嵌入煤炭生产、管控、采购、销售、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关注发电、钢铁、水泥、焦化、陶瓷等煤炭相关行业煤炭用量,为进一步分析神东煤炭供应提供信息支撑。

三、建立用户档案,充分掌握用户需求

根据ERP数据库筛查,共有用户数量800左右,目前已梳理出2品种煤用户数量201。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对神东自产商品煤用户进行调研及建档,了解用户需求,征集用户意见,与用户建立沟通机制,实现长期合作的目标。

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管理。按组开展华中、华东、华北、华南用户调研工作,形成用户用煤数、质量需求及公司品种煤产量、营销可行性报告。编制月度用户调研计划,收集整理用户期望,消除用户抱怨,建立供需良好关系。

四、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结合内部培训、外部委培、对标学习及员工自学等方式,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内部自培。根据成员原业务组织对内部成员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初期重点是对矿井开采工艺、煤质情况、接续和产量情况;选煤厂方面重点培训洗选工艺、煤质指标、产品结构等。

2、外部委培。针对外部市场环境,部门成立初期对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信息知识匮乏。联系北京矿大、徐州矿大组织进行集中培训,根据岗位设定,开展针对性技能提升培训学习。

五、科研工作

针对市场形势开展技术创新,细分市场,开发煤炭产品清洁利用途径,提高资源化利用和产品竞争力。首先重点跟踪已立项的项目跟进,同时根据年度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组织申请2022年立项。

六、开展效益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开展运输路线效益分析。从运输路线、各条运输路线之间的关系、铁路分段运距及运费、铁路方面相关政策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神东自产煤销售最佳运输路线方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