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11:05: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香榧的功效与作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香榧果仁由于其具有润泽肌肤、延缓衰老的功效,同时富含维生素A等有益眼睛的成分,对眼睛干涩、夜盲症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自古以来就是皇室贡品的宠儿。《尔雅》中就有这样描述香榧这种果实的诗句: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于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其仁黄白色可生啖。
2、香榧果营养丰富,风味香醇,具有保健、药用价值和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香榧种仁经炒制后食用,香酥可口,是营养丰富的上等干果。
3、香榧除了加工成干果作为美味食品外,还是名贵的中药材。香榧子性味甘平,入药具有杀虫、消积、润燥的功效。现代医学临床证实,香榧对驱除蛲虫效果显着,对治疗痔疮、小儿遗尿症也有一定的裨益。
(来源:文章屋网 )
1 香榧概述及意义
香榧(Torreya grandis)系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榧属(Tonga),又名细榧、真香榧、枫桥。香榧是集果用、油用、药用、材用、绿化、观赏等多用途的优质经济品种。香榧果食用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除了加工成干果作为美味食品外,而且是名贵的中药材,其性味甘平,入药具有杀虫、消炎、润肺的功效,除外,香榧的树皮可提制工业用的栲胶,香榧木材纹理直,硬度适中,为制船、建筑、枕木、家具及工艺雕刻等良材。
2 外形特征
香榧为常绿乔木,自然生长的香榧实生树,直立高耸,一般形成挺拔的尖塔形树冠。香榧树树皮有纵裂,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叶片披针形,革质,花单性。雄株树冠高耸,枝粗长,叶片长而色较淡,雄球花着生于枝条叶背面,单生干叶腋,每1花枝有雄花芽12~28个。雌球花生于结果枝中上部,成对着生于叶腋间,每结果枝有雌花6~9对,少者仅l~2对。果实椭圆形至长圆形,在植物学上属于种子。香榧种子即果实剥去假种皮部分,通常称香榧子,也称种子。
3 栽培技术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林果,国外没有种植香榧的记载,就连国内也少有研究。香榧虽然在我国栽培已有1300多年,但栽培成活率和存活率低是长期以来香榧无法实现大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了解香榧的适应性掌握其栽培技术,对积极推动和合理开发这个优良物种,实现香榧的产业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1 培育壮苗
3.1.1 实生苗繁育。9月上旬果实假种皮由青绿转成黄绿时即可采收,去除假种皮,种子进行层积沙藏,保持适中的干湿度,沙藏种子11月下旬开始陆续发芽,至翌年3月底发芽率高达90%以上,当胚根长0.5~1.5 cm时即可播种。播种株行距15 cm×30 cm,种子横放胚根向下,浅覆土(约为种子横径的3倍),以柴草覆盖,保持床面疏松湿润。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土。苗期不耐强光高温,须及时遮荫,荫棚高1.8 m,透光40%~50%;盛夏视干旱情况每隔10~15天浇透水1次;除草要及时,第1年尽量用手拔,第2年可轻锄浅铲;适量施肥,以稀粪和0.1%尿素液较安全;害虫主要是地老虎,播前进行土壤消毒,出苗后进行诱杀防治,霉季易发根腐病,须拔除烧毁病株,然后松土,用1%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控制蔓延。
3.1.2 嫁接苗繁育。接穗从优良、健壮、丰产,稳产的30~50年生的树冠中上部采取,嫁接2年生小砧木的接穗用1年生枝;嫁接大砧木的接穗,应采用粗壮、充实、顶芽健全有3个分枝的2年生枝。嫁接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树液已经萌动而芽尚未萌发时进行。嫁接方法:小砧木接采用切接、劈接,大砧木接采用插皮接。嫁接后再培育2年后,苗高50 cm左右时可定植造林。
3.2 幼树抚育管理
栽后第1年重点是做好夏天高温天气的抗旱保苗。香榧树易遭日灼危害,需采用鲜草、松枝、竹枝、竹编筐或遮荫棚适时遮荫。一般3月底或4月初进行,宜早不宜迟。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遮荫棚,以减轻病虫发生,提高成活率,无条件的地方应在7月至翌年2月,在树冠投影下覆盖蒿秆或杂草等,以减少蒸发、降低土温、促使根系正常生长;冬季覆盖起到保温的作用,厚度一般10~15 cm。但在伏旱期后覆盖,严冬后应立即将覆盖物埋入土中,以避免霉变而引起立枯。幼树起每年松土锄草3~4次。除冬季施用有机肥外,其他季节追施尿素3~4次,薄肥勤浇,不施重肥。香榧生长缓慢,幼龄期宜适当套种豆类作物,既可为幼龄树提供侧方庇荫,改善土质,又能以耕代抚,增加近期收入。
3.3 成年榧树管理
成年榧树管理,重点是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
3.3.1 加强土肥管理。每年1~2月,深翻榧树周围的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并清除枯枝、落叶并埋入土中,7~8月浅锄1次,并割取杂草、嫩柴覆盖榧树根际,以降温保湿,提高抗旱能力。每年施肥2~3次,施肥时做到土肥拌和,施于根系(树冠正摄影)周围,不伤根,不集中施肥。
3.3.2 整形修剪。要求树冠低矮,以减少风害,以便于采接和管理。用大砧木嫁接的植株可采用多干圆头形;用2年生砧木嫁接的植株可采用单干自然圆头形整形,使树冠高度控制在4~5 m左右,不再向上生长。只疏剪部分过密枝、枯枝和病虫枝,不必精细修剪。
3.3.3 雌雄比例。对雄树加强松土、锄草、施肥等抚育措施,促使其生长旺盛,多开雄花。雄树不足或分布不均匀的地方,可在临风位置配置中花型授粉雄树,雌雄比例100:5;也可以用高接技术在雌株的直立骨干枝条上接上雄性接穗,一般5年即可开花授粉,逐步达到满足自然授粉所需的雄树数量。
3.3.4 保果措施。香榧的过度落花落果是造成香榧长期低产的主要原因。香榧落花落果有2个时期,一是发生在幼果发育膨大的前期(开花后的当年梅雨季),二是发生在果实膨大发育的中后期(翌年梅季)。对落花落果严重的香榧树适时适量地喷施“爱多收”1.8%水利剂能防止落花落果,增加产量。防止落花的稀释4500~5000倍液,用于保果的稀释4000~5000倍,即10kg水加2ml药。第1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作用是促花保果;第2次是5月上旬,主要是保当年可收获的香榧果;第3次5月下旬,年喷2~3次。
3.3.5 病虫害防治。成年香榧的虫害主要是白蚁和香榧小卷蛾。白蚁危害根部和树身,用白蚁专用诱杀包在蚁路上诱杀。香榧小卷蛾1年2世代,以幼虫危害,春季危害新梢,秋季危害叶。第1代危害期4~5月,第2代6~7月,一般在5月、11月下旬人士化蛹。防治方法:春季可与金龟子防治结合,在当年生结果枝尚未完全展叶时用10%吡虫啉粉剂0.1%~0.08%溶液喷雾防治,秋季防治方法相同。
4 香榧的采摘与后熟处理
香榧一般在白露前后成熟,但各产地的香榧所处的立地条件和管理状况不同,导致香榧成熟的时间也不同,所以香榧的采摘时间应因地因树而定。即在香榧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并有少量香榧的假种皮开裂露出种子时为最佳的采收期。要做到成熟一株采摘一株,不成熟不采摘。摘青的香榧由于未成熟,既影响产量,又极易腐烂变质,影响总体质量。香榧采摘后,要经过2次堆沤后熟,第1次是采摘后,将榧蒲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面上,厚度30 cm左右,堆头大的要在中间立柴片桩或稻草束通气,时间5~7天,在假种皮呈微紫色(脱核)时,即可剥壳。剥壳后将毛榧子进行第2次堆放,进行脱涩处理,即生理后熟。在室内地面上堆高30cm左右,上覆3 cm左右香榧假种皮保湿,经过15~30天,当香榧种衣由紫红色转为紫黑色或深褐色(表示已经完成脱涩)时才可食用。但以堆放到10月下旬~11月初为好(香榧的风味好),选晴天洗净晒干至种仁呈玉石色,即可贮藏或加工。
参考文献
1 韩宁林,王东辉.香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香榧,称“中国榧”,又名榧树、玉榧、野杉子,红豆杉科,属慢生常绿乔木,枝繁叶茂,形体美观,是中国原产的特有和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也是园林绿化的常用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榧寿命达数百上千年,民间又称“寿星树”,它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主产区位于浙江诸暨、东阳一带。其干果和果仁油可食用,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经济价值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它药用范围广,具有杀虫消积,润肺化痰,滑肠消痔,小儿遗尿,健脾补气,降血脂、去瘀生津的功效。还有润泽肌肤、延缓衰老和预防和缓解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药用,其内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和预防血管硬化、冠心病、抑制恶性肿瘤,淋巴肉瘤有抑制作用等。鲜香榧外壳,含有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多种高级芳香油的原料;假种皮、果壳与树叶可提香榧油、制作工业用栲胶;材质优良,是造船、建筑、家具等的良好用材。香榧虽然有长期的收益,但生长缓慢,收益较晚。总之,香榧是聚经济和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万年县充分利用本地喀斯特地貌山地和矿山弃土资源引种香榧,它对绿化荒山,增加林地覆盖率,林农增收,以及快速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增添神农宫国家级景区景观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香榧树特征
香榧为常绿乔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祖孙三代果实同生一棵树上的果树品种,果实成熟周期为二十九个月,树高20~25m不等,树干挺拔,树形冠状,老龄树浅纵裂突显,叶线形,长1~2.5cm,顶端刺状短尖头,终年不萎,基部圆或微圆,叶面有绿色光泽,背面淡绿色,常有3个集生于枝端,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对生于叶腋,种子大形核果状,基部有苞片,近无梗,胚珠直立,单生于假种皮上,受粉后假种皮包裹胚珠,其果长2~4cm种子卵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为假种皮所包被,假种皮淡紫红色,5年后有初果,盛花期4月中下旬,果熟翌年10月间。15年后进入盛产期,每棵青果可达10kg以上。
二、香榧适应性气候与土壤环境
1.生物学特征
据有关资料显示:香榧正常生长生育期年平均温度14~18℃,历年≥10℃平均活动积温7000℃以上,年极端最低温度在≥-15℃,最高气温≤43.0℃,无霜期日数≥210Td,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1200mm。
2.生态习性
香榧为亚热带比较耐寒的树种,雌雄异株,浅根性、半阴性常绿大乔木,喜温湿润、弱光凉爽的气候环境下生长,海拔200~800m,朝夕多雾的溪流两旁和直射光较少而散射光较多的山腰谷地是它最佳栖息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忌风口栽种。香榧树寿命高达数百至上千年。
3.土壤要求
香榧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喜微酸性到中性的壤土,即pH值为4.5~8.5,耐干旱耐贫瘠,红壤、沙(石、砾)灰土都能适应、还可在的岩石缝中扎根生长。一般情况下,香榧种植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设施齐全的区域为最佳。
三、气候条件
万年县地处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见下表
表 香榧引种地基本气候要素
四、土壤条件
作者经实地调研,引种地大部分山地为喀斯特地貌丘陵地带,土壤呈红色、褐灰色沙土和石砾土,土层较为深厚,经抽样检测大部分土壤pH值在4.5~8.0,为中性到微酸之间。
综上所述,根据香榧生态习性、土壤性质和气候资源情况分析,利用大源等乡镇喀斯特地貌山地和水泥矿山弃土资源,可以引种香榧,但pH值7的土壤不适香榧种植。
五、香榧种植技术与管理
1.香榧种植技术
香榧有野生和人工培植两种,这里主要介绍和讨论人工种植香榧。
1.1林地选择
根据香榧喜荫凉、湿润的气候环境和忌强日光直射的生物学特性,种植地应选择在海拔200~800m,向阳多雾、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的丘陵山地,且微酸至中性的壤土地为宜,鼓励村庄周边,房前屋后栽植香榧。
1.2育苗
1.2.1种子育苗
冬春季节,将已消毒灭菌催芽好的种子,撒在施足底肥的苗畦地上,行距50~60cm,株距10~20cm,苗出土后,应根据香榧苗出土时的根系分布深浅情况,浇水护苗,保持湿度。晴天时,搭棚遮荫,防止高温暴晒,同时还要加强中耕除草和防旱工作。
1.2.2嫁接育苗
香榧嫁接时间,初春季节香榧树液开始流动,此时是进行最佳的嫁接育苗时间,嫁接方法,可根据各自所掌握的嫁接技术而定,一般采用4~5年生的大砧木嫁接,始果和盛果期可分别比实生树提前5~6年,它不仅嫁接成本低,而且成活率高。嫁接后,应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及时解决苗期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1.3造林
1.3.1移栽
冬春是香榧的最好移栽季节,选择苗时,应选二年生的一类无性系,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主侧根多,有3个分枝的优质嫁接苗,苗高≥50cm,径≥1.5cm。幼苗移栽地尽可能保留林地原有的植被,确保侧方有自然的或人工防晒措施,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造林地,一般要求坡度≤15度,全垦或洞穴方法种植均可;幼苗种植地提倡林粮果套种;15-30度坡地,应梯田整地,保留梯坎肩植被,并套种粮油果等经济作物;≥30度的坡地以鱼鳞坑块状整地为宜,洞穴宽≥80㎝,深60㎝,施足基肥,幼苗四周应保留原有的落叶乔木或灌木草植被,但郁闭度不宜过高,适度即可,能达苗、木、草共同和谐生长最好。移栽苗应选择带土球或容器苗的,移栽时做到浅栽、高复、压实,表面覆盖松土,浇定根水,苗根部适量覆盖一层杂草等措施,改善局部气温条件,防止日灼伤,因而降低幼苗的成活率 。
1.3.2种植密度
香榧是经济效益时限极长,生长极为缓慢的树种,由于它的树体庞大,枝繁叶茂,一株成年老树可占地数百m2,因考虑它前期收效缓慢问题,初植时,其间距可适当密些,以4×4或4×5m,亩栽35株左右为宜。
六、抚育与管理
1.幼树期抚育
移栽后,1~5年的幼树,在炎热的夏秋季节,防止强阳光直晒,应采取遮阳避荫的措施,如遮阳网、间作速长经济作物或果树等;同时在幼树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抚育。中耕除草时,在幼树的周边应保留原有的自然生长小灌木、杂草等植被和加强肥水力管理,春秋季施速效有机肥为主,采用环沟法施肥,冬季施迟效性有机肥,各1~2次,施肥时不能与幼树或根系直接接触,以防烧皮烂根,致使幼树死亡。
2.实生树期施肥与整技
2.1实生树期施肥
实生树期间,冬季应施足基肥,花前花后或果实采收后,再追施一次无公害有机肥,如农家肥、生物肥、专用复合肥。其林地可套种绿肥,覆盖秸秆、杂草果壳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2实生树期整技
林实生树抚育应以耕代抚进行。成林后进入开花结果期,对雌雄株要合理的搭配,并保留一定数量的雄株,株间较密的成年树,不必精密整枝和间伐,可任其自由生长,整枝时,应疏密生枝、剪病枯虫枝;实生树盛产果期,力求树冠低矮美观,呈宝塔状,树高控制在5m左右,以便今后人工对香榧的辅助授粉;实生树成林后,如株间较密的应间伐和伐去种植时其周边所保留乔(灌)树,以提高阳光的照射率。
2.3病虫害防治
香榧树病虫害较少,主要预防地老虎、苗木立枯病,栽种时,在其树周边土壤表层播撒克百威或浇辛硫磷即可;对刚出土的幼苗或嫩芽发生细菌性褐腐病时,用敌克松200倍液等药液喷雾灭病菌。常有白蚁活动的地区,应及时喷施白蚁防治专用药剂。
七、香榧树引种思考及建议
香榧是亚热带比较耐寒的树种,雌雄异株,浅根性、半阴性常绿大乔木,基于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和气候环境特点,为万年县引种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通过对万年县的气候、土壤PH酸碱度以及香榧生长习性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该县可以种植香榧。
2.香榧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也是世界上稀有珍贵树种。它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特征,因此,在引种前期,应有长远的种植规划、经济估算和保护措施。
3.大源周边乡镇和盘岭附近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可以种植香榧。它不但有持久的经济收入,还可为神农宫景区再添优美的景观树。
4.由于它的生长周期较长,应根据目前林地现状,科学发展。实施时,不需全垦,可在灌木丛林中,按照所需的间距和地形特点,洞穴种植,此举可以保护原有的生态,成林后再根据香榧生长情况,进行疏密间伐,以保证有足够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景春,《地貌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周泽松,《水文与地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灾害性浓雾[M].气象出版社.1994,7.
[4]陈世斌、魏遐,《新编地貌学教程》,气象出版社,1997.5.
[5]周淑贞、张如一、张超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枣子枣树产地在我国分布最广,最著名的品种是金丝小枣。
将鲜枣直接晒干即成红枣。商品红枣,有小枣大枣之分。而中医所称大枣,则是包括大枣、小枣在内的。煮食红枣,喜吃枣的用小枣,喜喝汤的用大枣。蒸糕做点心宜用大枣,制枣泥也多采用大枣。一般家庭制枣泥的方法是:取枣10斤;先去核,煮烂,过筛,脱皮,加糖5斤;另取面5斤,加油0.25斤,一起拌和熬制而成。枣泥作馅心,供烹调,在甜食中用场很大。所谓黑枣,是将鲜枣煮8~5分钟快熟时捞出,投入冷水,枣皮遇冷皱缩,经晒干或晾干,再反复熏焙而成。红枣与黑枣的营养价值相似,枣肉中除糖外,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B1、B2、C、P和胡罗h素,还有矿物质,其中钙、磷较多。在绿叶蔬菜缺少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感到不足,可吃枣来弥补。英国有一个“果食病院”报道,在136个虚弱病人中试验,凡连续吃枣子的,其健康恢复速度比单靠吃维生素药剂的快3倍以上。红枣是养血补脾的好补品,中国著名古方,治疗亏虚的仲景十枣丸,治疗浮肿的五珍散,都是用红枣配制。用红枣30枚,黑木耳30克合炖,治疗贫血、神经衰弱、过敏性紫癜等症,疗效很好。黑枣同生猪油隔水蒸溶服食,有健肾强筋,皮肤的作用。黑枣去核,嵌核桃仁和猪油,在文火上蒸熟,也是很好的滋补品。河北省保定地区有一种用枣制成的特产叫脆枣,是用优质枣子晒至七八成干,去核,再放在火上烘焙而成。它中空无核,入口酥脆香甜。那里农民过春节,将脆枣穿在线上,象佛球一样挂在儿童脖子上,供儿童随时摘食。苏州有一种土特产HH枣泥麻饼,以黑枣为主要原料,很受游客的欢迎。枣儿还有个功用,吃了葱蒜之类的食物后,再吃一=枚枣子,便可消除怪味。
粟子一名板栗,古代与桃、李、杏、枣并称五大名果。栗子以红油皮良乡栗子,名闻中外。还有镇安大板栗,怀柔地区的虎爪栗子,邢台一带的大明栗子,也是全国有名的良种。栗子营养丰富,含糖及淀粉60%以上,蛋白质8%,脂肪5%,还有维生素B1、B z。肉质软糯香甜,用作主副食均佳。糖炒栗子、粟子鸡、粟子糕等,都是中国著名食品。栗子入药,有益气、补肠胃之效。《食物中药与便方》中说: “老年肾亏,小便频数,腰脚无力;每日早晚各吃生栗子l~2枚,细嚼缓咽,久之有效。”但粟子不易消化,不能吃得过多。粟子磨粉煮糊,加糖,喂小儿,可治腹泻。栗子受潮、受热、受冻,都会造成果肉变质。家庭少量贮藏,用黄沙掺埋加封,可留存至春节后。
核桃亦称胡桃。中国核桃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的是河北唐山地区的石门核桃,即薄皮核桃。其它如云南昌宁的无壳核桃,河北永平的露仁核桃和遵化的茶核桃,四川西部的和新疆阿克苏,库车一带的薄壳核桃,陕西的陈仓核桃和阴平核桃,都属名种。核桃仁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脂肪63%,蛋白质15.4%,糖类10%,还有钙、磷、铁、胡罗卜素及各种维生素。《本草纲目》中说:“吃核桃仁可使人肥健、润肌、黑须发,通血脉,补气养血,并能防治虚寒、腰痛等症。将核桃仁放在温水中浸泡后,剥去仁衣,捣烂加白糖蒸化,每次取两汤匙冲服,有润肺,补肾、平喘、止咳的功效。将核桃仁捣碎和阿胶、黄酒炖化,是冬令妇女滋阴补虚的好补品。常食核桃,不但血胆固醇不会升高,而且还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很适合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食用。核桃仁也是制茶食如月饼、糕点等的重要配料,江苏南通传统的土特产――嵌桃麻糕,就是嵌的核桃仁。
柿、枣,栗、核桃,统称铁杆庄稼,也叫木本粮食,分布二十多省,是植树造林中大力推广的品种。我国的这四种干果,和世界各国相比,资源最多,质量也最好。
春节干果中,还有香榧、桂圆,莲子等。比较起来,这几种应算是“珍品”。
香榧以薄壳香榧为最佳。种仁含油5l%,蛋白质10%,碳水化合物28%。一般香榧食用,要经过炒制。先将进行粒选,再按颗粒大小分作大、中,小三堆,拌掺白沙用猛火急炒。炒时按大小分锅,或~锅中分大中小三批,按先后分别炒制,以免生焦不匀。炒熟后过筛去沙,随放盐水中浸泡片刻,捞出再入锅炒干即成。香榧味香而脆,还可加工成各种精美食品,如椒盐香榧、糖球香榧、香榧酥等。《本草纲目》记载,香榧有润肺、止咳、滑肠、除肠道寄生虫之功。对驱除蛲虫,效尤显著。每晨空腹时,嚼食炒熟的香榧30-60-90克,治蛔虫、钩虫、蛲虫、姜片虫、绦虫,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