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10-02 18:48: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理财调查报告

篇1

二、调查数据分析

具统计本次接受调查同学中男生占32人,女生占36人;而其中文科类占34人,理科类占11人;艺术类占4人,工科类占19人;大一、大二占45人,大三、大四占23人。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没有;300-500元的18人,占27%;500-800元的44人,占65%:800元以上的6人,占8%。消费在300-500元的同学伙食费占不到1/2,在交际费和衣饰费等方面支出较多,生活相对宽松。500元以上的学生伙食比例降低,用于其他方面费用较多,部分有享乐主义观。在学习用品、书籍方面消费占100元以上的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钱记账的习惯吗”时,仅有28.5%的大学生回答“有”,64.8%的大学生回答“没有”。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庭供给,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3%,有18.2%的学生是家教、兼职或勤工俭学及贷款和奖(助)学金。

某高校网站bbs上发表“一百两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三千是大户。”这的确是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真实写照。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主要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

篇2

一、高中生理财的必要性

近年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压岁钱管理相比从前会更宽松一些,相对有独立能力的高中生就更是如此了。由于人们普遍的认为成年后就应该自己生活并自己理财,而法律上界定成年与否的标准是年龄,大部分高中生的年龄在16周岁到18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一般被认为心理年龄成熟度较高,就得到了比较普遍的、程度比较大的理财自由。

可惜的是,课本中的理财知识非常少,仅仅有一句“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和一些关于股票债券的笼统概括,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高中生阶段的未成年人自以为对金钱有所了解,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对金钱的概念更多的限于数额。不知读者是否听过身边的大学生们说起“钱原来这样值钱,以前父母给付钱的时候都没什么感觉”之类的言语,笔者曾多次听到学生这样抱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部分学生高中时期都跟父母同居,生活起居由父母供给,平时的支出由父母控制,到了大学后,财务完全由自己来进行打理的时候,他们才渐渐的开始有了明确的金钱概念。因此,高中生非常容易因为金钱概念的模糊而花钱大手大脚。

根据一份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约20%左右的高中生拥有超过5000元的年存储额,而年存储额超过1000元的高中生则大约有62%,该调查报告在最后根据调查人数和全国高中生总人数(不含港澳台)大致预计,全国高中生一年的总存储额大约为一百五十亿元。笔者私以为,这样可观的数额不论是被没有金钱概念的拥有者随意挥霍掉、或是躺在银行中等待每年的微薄利息,都是很可惜的;因此,倘若高中生多多接触金融理财知识,这样资源浪费的情况就能大大改善。

二、合理利用金融方向的书籍、报纸与新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尔基的名言。此言不假,想在要对金融理财有更多的了解,读书看报是最直接的了解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新闻,可以通过了解国家的政策,帮助高中生从侧面的了解经济背景。

(一)通过书籍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国内外金融方向的书籍大约分为入门、中级、高级等。一般来说,针对高中生的年龄段,能够涉猎一些入门书籍,对一些经济学原理有所了解,并拥有对经济体系的运转有所看法也就足够。在所有的此类书籍中,内容最为严谨的大都是教材,故而下文笔者将介绍几本适合高中生作为读物的经济学教材。首先,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金融方向内容的人大多知道曼昆,他绝对称得上该领域的大家。而这本教材大多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使用,内容基础、行文优美有趣,很适合高中生略作赏读。其次,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该作者研究的内容横跨多个相关的领域,因此他的书行文竟是难得的结构宏大,糅合甚多元素。此书对于高中生这样的初学者而言,可以快速的帮助他们在思想中构建一个对经济学的认知框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上述的两本书虽然出自大家之手又各有优势,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公允性,很好的补充了前两者的不足。最后,由我国知名学者梁小民、宁承先、尹伯成等人编纂的相关书籍大都行文严谨,均适合高中生选读。

(二)通过报纸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受益于证券市场近年的繁荣,金融类报纸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其实,理财包括的不只是支出,更多的是怎么样投资。近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股市,然而高收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因此笔者虽推荐高中生可以阅读一些财经报,却并不建议受高中生此类报纸的影响而轻率的将手头尚算微薄的资金投入股市。最值得一看的金融类报纸有:《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联播。虽然大部分的内容似乎是民生、我国与各国的互相访问,却会从侧面看出当下值得投资的产业和项目。

三、理财类应用

目前应用市场上有大量的理财应用,通过下载其中比较合适的应用,关注它们的推送消息,可以对金融理财知识有所了解。这一类应用在设计时由于面向的人群较广,会考虑到使用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将使用方式设计的比较简单,不会有太专业的理财模块直接划分。

虽然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理财应用较少,但也不是没有,此处推荐几个较为合适的应用:压岁宝、快乐宝、未来宝和财富宝等。这几个应用针对高存储性的高中生群体设计,比较适合高中生使用。

理财夏令营这个模式最早在美国出现,别名“省钱夏令营”。是的,就是通过夏令营教导孩子怎样适度消费。不过,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也称它为“赚钱夏令营”,通过参加这样的夏令营,可以帮助高中生进行理财实践。在美国早期,此类夏令营通过教导孩子们对入门的经济规则和财富观念帮助其培养较好的投资理财素养,最直接的是帮助他们防止因大手大脚过度消费成为“卡奴”甚至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众所周知,这是美国人的消费常态。当这种模式运营的夏令营进入中国时,考虑到中国家长一手包办家庭财政的模式,更多的会帮助理财知识还为零的中国孩子了解金融理财知识,并通过让他们尝试建立自己的账户并进行管理的过程优化他们的理财思维和模式,这能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金钱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渐渐的对投资有涉猎,进而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这会使得他们在金钱管理上拥有比同龄人更超前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总体来说,对于理财基础薄弱的高中生群体这样的夏令营其实值得一试。

高中生可以直接与长辈交流,一般来说,长辈的理财经验多是比较丰富的。而平辈中已步入社会的兄长姊姊,甚至同学朋友中理财比较成功者都是可以交流的对象。同时社区、银行和学校举办的理财讲座应积极参加,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与讲师进行交流,相信可以有所进益。

四、结论

在高中生阶段,孩子就应该自己接触金融理财知识,避免日后因突然的理财自由而产生无法负担的债务,或者是月初大手大脚月末啃泡面的中国大学生常态。大致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尝试使用理财类应用、参加理财夏令营以及与经验丰富者的交流等方法丰富自己的金融理财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晨.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途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

篇3

当前大学生经济独立能力较差、理财能力不强,很多学生甚至出现期末经济拮据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走向社会,体会不到赚钱的辛苦,主要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对钱从来没有过多的担忧,没有经济压力,对钱没有概念,随意挥霍。经济独立是解决学生理财能力差的一个重要途径。提倡大学生经济独立,经济独立后将会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经济压力,有利于其理财能力的提高、人格的独立。《民法通则》的规定,年满18周岁即为成年人。成年人就意味着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应当自己负担生活费用(当然包括学费)而不再依靠父母的抚养,即所谓“18自立”。只不过在许多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却普遍认为子女走上工作岗位才算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此之前,子女抚养还是应当由父母承担,包括其上大学的各种费用。做父母的是这种观念,做子女的也是这种观念。

目前,大学生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有最低不足每月300元,最高超过每月2000元;但近半数新生的月生活费在501元至1000元间。这表明家境十分贫寒的学生仍然存在。然而搜狐教育调查结果:57﹒7%的大学新生表示父母家人并没有教过自己如何理财;在回答“零花钱不够用怎么办?”时,66﹒27%的学生表示“问父母要”,表示“自己想办法挣钱”的仅有33﹒73%。这表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据《2006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大学校园里,已使用银行信用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25﹒6%。更有22﹒3%的大学生计划在未来申请信用卡;在消费结构中大学生在IT、数码产品方面的支出占到了较高比例,这说明,当前大学生不仅经济独立意识较差,而且消费意识超前,没有理财意识。只有经济上获得独立,才能从人格上真正独立,从而激发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在学校未来4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未来需求。大学生在走向社会、迈向成功之前,尤其需要具备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灵魂。大学经济独立是符合现实条件并且对一个人成长非常有帮助的。大学里有充裕的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学习之外的时间,而且,经济独立可以很好的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工作能力。从家庭层面上讲,很多大学生来自经济能力一般的家庭,大学里昂贵的学费已经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家庭的经济负担,为父母分忧。从社会层面上讲,经济独立可以让大学生更早的接触到社会,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时可以从容的融入社会,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大学生经济独立非常必要。

在西方一些国家,大多数大学生不会过分依赖父母,我国是一个讲究亲情的国度,如果父母有能力,对子女多几分关爱,亦无可厚非。但对于大学生自己来说,“18自立”应当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可以从家庭经济状况、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出发,通过勤工俭学、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逐渐学会自己走路,自立自强。

学校可以加大对奖学金的提供比例、数额。各个大学都设有奖学金制度,靠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也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的途径。大学时代,学习知识是大学生的本职,学生如果通过学习获得经济收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让他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从而激发他们更好的学习。学校也可与社会联系,为学生创造其他获得收入的机会,比如与中介合作为学生提供家教、兼职教师,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处身于象牙塔内,但是也有自身无法回避的弱点:没有实践经验,缺乏真正的技能。因此,大学生只能寻找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赚钱。

大学生一般吃苦较少,比较崇尚个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攀比心理较重。所以,大学生经济独立的关键之一在“节流”。大学生开源的途径较少,所以要通过培养理财意识,通过节流达到经济上的独立。学生理财,最重要的就是参与和学习,养成良好的理财观念。很多家长认为“上大学只要把书念好就行”,这种观念对于培养人才是不利的,好习惯应尽早培养。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有关理财的讲座,比如教给学生基本的记账方式,让学生自己应该建一个账本,把平日收入支出明细记录在案,这个工作虽稍显繁琐,但对于避免浪费,养成良好的理财观念颇有裨益,可以让大学生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学校可通过校报、广播、政治课、心理辅导等教育手段,逐步的帮助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使学生能对自己有理性的定位。通过宣传让学生意识到经济独立的自豪感,让大肆挥霍父母钱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耻。

篇4

到底大学生是不是应该分期消费呢?消费分期商家盯上无信用卡的大学生一族,对这种商业模式道德风险的争论一直存在。

近日,北京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张麦昌律师对媒体分析,商家明知大学生不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分期付款买高档手机,大学生很可能承受不起,商业上存在一定风险,之所以仍办理这种业务,是因为摸透了家长心疼孩子,不会眼睁睁看孩子因为欠款成为被告的心理。

而互联网基础数据研究机构速途研究院的《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数据却“无视”了专家的担忧。报告显示,有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进行消费,而78%的家长对此持赞成态度,认为子女在分期消费的过程中可锻炼自己理财的能力,控制支出。

消费分期可以解决没有申请到信用卡的大学生的资金问题,帮助其合理规划,量入为出,同时各个平台大数据打通条件下,也会增加其个人信用,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趣分期相关负责人对《投资与理财》记者表示。

因而,大学生如进行消费分期,一定要寻找正规平台,理性消费,综合评估自己在未来几个月之内,资金能够保证偿还分期贷款的情况下,可以分期贷款。 电商分期费率更低

目前,大学生可选的分期平台主要分三类:一类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二类是捷信等消费金融公司,三类是趣分期、分期乐等网络分期平台。由于第二类业务重心不在大学生上,大学生会从第一、第三类平台中挑选。

对于没有消费贷款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挑选适合自己的平台首要看申请条件、额度、期数、费率、违约处罚等产品信息透明度等。以月手续费费率为例,目前各家平台的分期费率相差巨大,最高可达1%,最低低至0.3%,而互联网分期平台利率普遍高于电商分期,电商分期中,苏宁消费贷款月费率为0.498%,京东白条3~24期的月费率均为0.5%,阿里花呗3~12期月费率为0.72%~0.833%,大体上看,花呗比信用卡高一点,也比白条和苏宁高一些。

除了看费率外,大学生选择分期平台时,注意不要被其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宣传误导,还应注意其违约金、服务费等附加费用。融360分析师建议大学生在签订合同前要看清违约条款以及提前还款条约。在考虑分期期数时,要注意比较不同期限的分期费率差额,往往期数越多费用越高。 负债理财风险高

作为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群体,有观点认为,大学生 合理利用消费分期,“巧消费”不仅可缓解短时间的经济压 力,而且还能增加手里资金的流动性,将资金用于理财。

金蛋理财CEO邓巍认为,大学生负债理财并非不可 行,负债能增加可用资金量,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运作 得当的话,可以获得不小的收益。但是负债理财整体的风 险会更高,因为进行理财 投资的一部分资金不是自有资 金,而且还需承担还息的压力。

篇5

家庭理财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需要提高对个人理财行业的认识,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一背景下,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尚在探索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如何改善课程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有利于完善个人理财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

一、加强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理财社会需求增长较快。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理财需求增长较快,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群中,约78%的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1995 年至2005 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 18%,而据该项调查预计,在未来 10 年里,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1]。金融投资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理财规划师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眼光和视角正在成为高校理财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为富余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门路,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财行为和理财观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将证券投资列为投资首选渠道,但真正具有实际股市投资经验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2]。

二、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和系统性。

高校个人理财类课程综合性突出,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生拥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房地产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诸多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高。个人理财类课程以居民家庭理财规划为主要服务目标,包含着投资规划和生活规划两大类内容。投资规划不仅包括证券投资规划,如股票、债券、基金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规划,而且还包括外汇、黄金等方面的投资规划。生活规划包括了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房地产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二)实务性和专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经济活动单位,都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费的问题,个人理财是以实现居民家庭的财务自由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力分配活动,包括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家庭理财集中在投资上,很多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需要平衡好自身财力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因此,个人理财包含着比投资内涵更广、更为实际的内容。个人理财是在居民家庭难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状况下诞生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规划师行业。理财规划师包括了注册金融策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特许财富管理师等诸多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除理财规划师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适应学生理财需求的教材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获得增加对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的了解,加深对已有金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而理工类和医学类等其他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则想通过对理财课程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做好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从目前已有的《个人理财》或者《理财规划》教材来看,案例分析较少,而对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成为重点,如股票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已经了解过,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这些教材授课,学生就会认为再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意义不大,从而对《个人理财》课程由新鲜、好奇逐渐转向厌倦情绪。目前各个高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专业多是财经类,因此,教材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个人理财》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的选修课,很少作为专业课出现。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性强的个人理财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金融投资工具和会计、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知识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实务性强需要学生多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财多体会、多实践,所以各高校分配给专业选修课的 30 多个课时就显得不足。另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轻视该课程的倾向,因此,随着对个人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过多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各高校对个人理财课程的课时分配只是在32 课时上下。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捉襟见肘,而强调实践教学又会使学生的知识整合度欠缺,加上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

除了该课程的教材过多重视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性内容外,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老教师们一般不愿涉足,这给年轻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转换上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而言,如果年轻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快速下降。

(四)教学案例较为简单个人理财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生活情景的简化模拟,案例教学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章节、某一种理财知识准备,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使学生对案例本身的认同度不高。

除了个别教材在最后一章设置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种类理财知识的案例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能将简单的两三种理财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对案例本身的问题设置等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还欠深入。

四、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财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的调查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大学生,理财观念和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投资理财能力差异也较大。在个人理财课程开课前,可以设置简单的理财课程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摸清大学生的实际理财状况,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注重学生解决生活模拟理财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较好的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二)对个人理财课程重新定位。

解决个人理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变个人理财课程的选修课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延长教师的授课时数,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兼顾,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到理财课程教学中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理财需求。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会加大对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使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切实提高其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善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有以下 4 条: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和理财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理财知识的案例讨论中,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类型的理财规划,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理财信息,提高实际理财能力;二是开展理财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促进学生理财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投资界专业人士举办理财规划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的、前沿的理财业务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四是和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观,实际感受理财业务的运营流程,体验理财文化,加深对实际理财市场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严谨性。

在理财教学中,需要精选案例,建立教师自己的理财案例库。选取案例可以从教材和经典案例中直接拿来,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师从网络、身边的案例等搜集,并进行加工,以适合教学需要。可以选择从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中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案例所要体现的某2 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财知识,注重案例的适度综合性,同时又要保证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有直接应用的价值更好;也可以从已有的几个简单案例进行整合,将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财问题放到同一个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理财规划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既能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到新学的理财知识上。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所用案例的适用性、综合性和严谨性,不断整理财案例库,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命力,使之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14-02

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当前 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出现一些新变化与新问题。2005 年大 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 4819 元,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 居民人均年收入。万事达卡 2008 年 5 月份对北京、上海、广州、 成都及台湾五个地区 30 所大学的 2500 多名在校本科生、硕士研 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的“2008 年大学生 理财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近 80%大陆大学生对高校的理 财教育表示不满,75%受访大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 相对于其他人群,大学生收入不稳定,消费心理不成熟,因而非 常有必要接受相关理财教育。

一、国内外大学生理财教育研究现状

1.理财观的概念的由来

理财观是指个人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 与运用。如何认识财富、获取财富和管理财富,不仅有助于有效 控制大学生的财务安全,同时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着重要意 义。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正确的教 育和引导将有利于他们良好理财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建设和谐、 安全的大学校园。因此,如何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理财教育 的基本准则,创新教育路径,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理财行为和 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德育 工作的重要课题。

2.国内外大学生理财教育研究现状

目前在西方,个人理财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个人理财或者个 人财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而在我国,理财近几年才成为热 点问题,大学生产生了对个人理财的强大现实需求,但对于如何 理财又普遍缺乏相关知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教育 中父母很少与孩子谈“钱”的问题,本身也没有接受过现代的理 财观念和理财技能方面的教育,也很难讲清楚现代的理财观念和 理财技巧。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仅仅只有不到 30 年的时间,人 们对培养大学生的“财商”的重要性,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由此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大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 关建议。孙秉欣(2008)认为,大学生理财教育应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使他们系统掌握理财基 本常识与理财基本技能,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生活中,提高社 会适应能 力、 生存竞争 能力 与社会责 任感 。曹素芳 和彭 兴富

(2006)认为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 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 他们的理财观得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将有利于他们良好理财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培养大 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有利于建设和谐、安全的 大学校园。由上述可见,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理财重要性的 认识上,提出应开设相关理财课程,也有学者指出高校应以社会 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但怎 样将理财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校园建设联系起来,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则很少涉及。

3.我国大学生理财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投资股市、信用卡消费等都是合 法的,高校很难通过制度禁止学生的行为。因此,如何为学生在 学习理财知识和进行投机冒险之间构筑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 是高校应当重视的新课题。人是思维的动物,信念系统和思维是 行为的基础,认知的扭曲会导致一个人的不当行为。大学生在他 们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认知曲解,也构成了导致其错误理财 观念和物质主义的重要的主观因素。高校不仅要传授理财基本的 知识,更要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观。

(2)高校单一的评价机制,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刻板灌输,缺 乏人性化的教育,学习成绩的不好引来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从而 使大学生经常在学校体验到挫败感,沉迷炒股等不健康理财行为 就以特有的角色进入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并与其个性等 因素相结合。聚焦于发展大学生的能力和潜质比强调他们的问题 更为有效,高校教育应能够减少工具理性,以学生成长为本,发 展积极心理品质(荣辱观、责任感和成就动机等)。

二、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理财教育路径选择

1.建设和谐的校园理财文化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 空间的属性,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用公式 B=f(PE)来表示, 其中 B 表示行为,P 表示个人,E 表示环境,人类行为是个人与 其环境的函数。因此,许多大学生之所以形成不好的理财习惯, 与周围的校园理财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培养和谐的校园理 财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理财具有较大影响。“科学”是和谐校园 之基石,所谓“科学”,指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 使校园生活有张有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理财教育理应成为 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学校应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传授相应理财知识、加强校园理财文 化建设、加强家庭教育与配合等,具体措施比如开设相关讲座、 大学生道德实践、典型个案宣传等。

2.通过“体验式学习”学习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 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不同于应试教育的灌输及强化,提倡通过知 识内化和主动接收的方式进行学习。现代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很 强,对外界知识的接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偏好,只有掌握正确的 方法,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外部世界所形成的信念中,核心信念是 最根深蒂固的、被接受和被认为是绝对真实的信念。核心信念通 过中间信念的过渡作用转变为人们的自动思维。从而自动思维、 中间信念、核心信念共同构成了一个人解释自我与世界的认知体系。如果仅仅采用说教或灌输的应试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理财观教 育的话,往往只能触及到他们的表层思维或中间信念,而对于核 心信念的触碰是很少的。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更能够将知识内 化、认可并吸收,从而达到知识学习和价值观内化双重目的(如 左图)。

参考文献

1罗丽榕.加强大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集美大 学学报,2004(3)

2孙秉欣.大学生理财教育论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篇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129-02

大学生是指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他们所学的都是些专业化,较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因而他们是国家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大学生们的观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到国家人才队伍的建设。

1 大学生理财现状

与以往崇尚单一、节俭的大学生相比,如今大学生的消费追求丰富,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第一,大学生消费方向不确定但是相对集中,集中于中级商品消费,消费的成本较小,但浪费的空间仍然较大。大学生目前的开销来源大部分由父母提供,家庭支持是大学生花销的首要来源,奖学金、助学金、兼职收入、投资收益和社会捐赠等也是大学生的收入来源。

从大学生消费和性别的关系来看。大学生消费与性别有很大关系。性别对消费的方向和对消费的要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女生消费的冲动性较大,同时常常消费在日用品、服装、化妆品以及装饰品上的比例较大。同时女生由于喜欢追求时尚而易受消费广告和促销的影响而购买一些没用的商品。而男生喜欢交友同时喜欢实用性强的物品,所以消费的方向和女生不同,男生则侧重于网络、社交类,如请客吃饭等,花费较大但是购买冲动较小。总体来说,男生、女生的消费节省空间都比较大,正确理财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

从大学生消费与年级关系来看。高年级同学明显较低年级消费合理且消费观较为正确和理性。究其原因,可以阐述如下:首先,高年级同学科学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对于理财的理解较为深入;其次,高年级同学打工的经历以及社会经验较为丰富,所以开始渐渐学会合理的消费和理财;再次,低年级同学由于来到新的环境中有新鲜感,同时由于以前消费主要由父母长辈指导,而现在由自己支配,所以难免会存在消费不合理以及消费浪费现象。

从大学生消费与家庭状况的关系来看。大学生的家庭状况直接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和方向,因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尽管有打工现象存在,但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家庭父母的供给。所以可以看到,家庭贫困的学生消费较少,较为合理,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消费存在浪费现象。

从大学生消费与家庭居住地的关系来看。由于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因此家庭居住地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力较大。家庭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大学生消费较高,同时存在较多的浪费和攀比现象,但是家庭居住地在农村地区的大学生相比较而言消费水平较低,同时理财意识较强。

第二,大学生的理财观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理财意识薄弱,理财能力有限,理财规划不科学。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尚未明确理财的真正含义,对理财存在误解或者理解片面,片面认为理财只是节约或是开源。

理财观念层面。金钱观方面,大部分同学的观念较为准确,认为金钱很重要,但是也不能代表生活的所有;消费观方面,大部分同学缺乏理性的消费观,消费缺乏计划性,较为盲目且易冲动;投资观方面,大部分同学了解甚少,投资知识较少,同时认为投资离自己较远,有学习投资理财知识的兴趣,但是觉得目前投资尚早;创业观方面,绝大部分同学知道创业的事迹,同时希望创业,但是不知道创业的方式和方法,无从实施。

理财知识层面。总体来说,大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了解到了一些理财知识,但是相当的零星且不深入。大部分了解的知识为课本中提到的如市场经济、市场运行规律、商品经济、货币流通等。但是对于财务知识,投资知识所知甚少。大部分同学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理财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做起为时尚早。

理财能力层面。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理财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市场调查力和分析力以及创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2 大学生理财现状的形成原因

(1)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以及“德本财末”的思想为中国主流思想,同时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束缚了成长中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财富创造观,束缚了他们创新、竞争能力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重点在于传统美德教育,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而没有对子女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再者中国家庭历来重积蓄节约而轻消费。“节俭”是传统美德,但“节俭”过度却抑制了“开源”,抑制了投资,轻视消费的同时,也导致资本的闲置,不能“让钱生钱”,拖延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此外,由于我国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对于子女的消费缺乏严格的限制和指导,对理财教育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校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模式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升学率和就业率成为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理财教育大多不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内,理财教育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校教育没有发挥出教育的前导,使学生失去了接受理财教育的最佳时期,导致了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的缺失。

(4)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抑制了国民整体商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市场经济的刺激和西方经济思想的误导,导致了金钱至上观念滋生蔓延,恶化了生产、消费、投资环境。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的环境、国民的观念等都会影响其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从而理财能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3 关于理财的建议

学会理财对于大学生拥有、使用和保护个人财富资源的效率十分有益,因此促成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财行为,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十分必要。

第一,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正确的协调好开源和节流。所谓的“开源”就是通过自己的一些劳动,包括智力和体力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大学通常的开源渠道有获取奖学金,做临时促销、做书面翻译、做家教等多种形式的兼职,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大学生还可以做一些基金定投等投资,通过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至于“节流”则体现在将有限的钱要花在刀刃上,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把握好恰当的消费时机,并随时掌握市场动态,以最少的消费获得最大的回报。

第二,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推广理财教育。美国学者安德森(Anderson)于1982 年首次科学系统地提出了理财教育的概念,他指出,理财教育就是能够让人们学会如何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订详尽的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理财计划、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大学生一些相对较大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消费不合理、没有明确的消费观念等,此外在投资、储蓄方面的能力不足和意识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今,中国正由大国走向强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绝不能轻忽。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场所,在培养专业素质的同学,也不能忽视了对于大学生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而理财能力则是其中大学生所必须着力培养的。因此,高校可以将理财教育纳入到学位教育中,例如理财课的选修课等;可以塑造校园的理财氛围,例如间断性开展理财知识讲座、理财知识竞赛等。 第三,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加强引导和促进理财行为。政府引导作为另一个主要力量加入到促进科学消费和树立科学消费观的实践当中,政府不仅可以利用税收等手段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引导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经验,将理财教育的视野延伸至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中,由整体到个人、由政府到民间团体的各个角落,在这样强大的理财教育下,理财本身也是一种产业化的运作。

第四,从社会的角度看,全社会参与,同树科学理财观。学校充当核心、发挥主力作用,政府引导,立法保障,只是树立科学理财观的一部分。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科学的理财观终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生、家庭和社会应各尽其责,为理财教育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主张消费,推荐商品的娱乐媒体,要区分刺激消费与吹捧商业,在娱乐媒体和大众媒体的双重角色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作用,只有这样理财才不会是一个停留在字面上的专有名词。

参考文献:

[1]刘光岭.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观念体系的变革[J].德州学院学报,1996(1).

[2]高佳.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外国教育研究,2009(1).

[3]梁治.受益一生的理财计划[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

[4]郑葵,程芳.谈加强当代大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要性[J].文化教育,2009(2).

[5]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篇8

消费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日常购物方式进行调研。在对购物方式调查的题目中,有86.9%的同学同时选择了外出购物和网上购物。并且,调查结果显示,网购商品种类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帽、鞋、袜、饰品、零食到学习用品,甚至各类电子产品。由此可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

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评价与存在问题

受近年来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亦表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消费结构来看,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饮食消费为主体,交通通讯、电子消费等消费项目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从消费方式来看,电子消费方式深受90后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其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从收入来源来看,仍然以家庭供给为主,与消费结构的多样性相比,其收入来源则相对单一。整体而言,上海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上海市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来看,其消费水平基本适当。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饮食消费健康意识淡漠。问卷调查显示,饮食消费虽然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占较大的比重,但通过对其饮食消费细目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在饮食消费上随意性较大、健康意识淡漠。

1.1校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饮食安全存在隐患。在对每周校外就餐多少次的调查题目中,选择3次以上的学生占比32.6%,甚至一些高年级学生经常性地在校外就餐,学校周边的小餐馆、小吃摊生意异常火爆。然而,如上就餐场所在原材料采购、餐具使用卫生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1.2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知识匮乏。调查问卷显示,3成以上的学生不经常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价值不高。在被问及日常饮食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时,76.8%的学生选择的是菜品的口味,而非营养均衡,多数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并且,不少学生喜欢油炸食品和重口味食品,而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量不足。

1.3零食、饮料消费过度。大学生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女生更加偏爱零食。调查问卷显示,8成以上的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零食消费平均占大学生饮食消费总额的26.9%,这也是大学生平均饮食消费较高的原因之一。并且,部分学生经常以零食代替正餐。另外,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日常饮水量不足,没有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甚至有部分学生经常以饮料代替白开水。

2.电子消费追赶时尚`,娱乐化倾向明显。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消费作为新兴消费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从随身听、游戏机、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电子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开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学生在电子消费中普遍存在如下不良现象:

2.1求新求变心理突出。调查问卷显示,73.5%的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时尚和品牌,而非实用性。新外观、新款式、新功能的电子产品通常更受大学生的“青睐”。不少同学坦言,在电子产品消费中喜欢追赶潮流,“更新换代”较为频繁。这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化倾向。

2.2电子产品娱乐化。当前大学生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娱乐功能所占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功能。调查显示,78.6%的学生表示,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外,他们经常用手机玩游戏、上网等。同时,70%以上的受访学生表示,除了毕业写论文和找工作,平时真正用电脑处理文档、查阅资料的时间并不多,远远低于用来玩游戏、看视频等娱乐的时间。甚至一些学生对电子产品有成瘾性依赖症,习惯性地在课堂上玩手机、电脑等,使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3.缺乏明确的财务规划,冲动消费、从众消费行为突出。

3.1缺乏财务规划。调查显示,65.4%的大学生对于每月的消费开支没有明确的规划,95.7%的学生没有记、账习惯,7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较差。在对月消费额较高的学生进行访谈时了解到,不少学生持有“有钱就多花,没钱就少花”的消费观念,以至于出现“月初富翁、月底负翁”的境况。虽然月消费额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学生会对日常生活以外的开支,如去娱乐场所消费、买高档化妆品和服装等有较为理性的节制,但他们也表示,对于每月的开支很少有明确的财务目标和规划,大多数学生属于“跟着感觉走”。仅有少部分学生有较为明确的消费计划,特别是月消费额较低的学生,除饮食、通讯费、交通费等必不可少的花销外,额外支出较少,消费相对理性,属于“精打细算”型。

3.2冲动消费、从众消费现象突出。由于缺乏明确的财务规划,大学生的冲动消费现象也较为突出。调查显示,78.2%的大学生会受商场的促销、打折等宣传活动影响而购买当时可能并不需要的商品,比如衣服、食品等。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消费中的羊群效应。调查显示,无论是衣服、鞋帽、饰品,还是各类电子产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72.9%的大学生表示,其在商品的购买过程中最信任的信息媒介渠道是同学或朋友的经验传授。这一方面与大学生活高度的聚群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从众心理。甚至有些学生通过其消费行为的趋同性,以保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和自我认同感。

引导科学消费行为,加强高校理财文化建构

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对理财能力的培养和理财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理财能力的培养和理财文化的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其科学的消费行为,加强高校理财文化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引导科学饮食消费行为。

当前不少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健康饮食意识淡漠,饮食消费行为随意。因此,大学生饮食消费干预措施和饮食健康教育亟需“跟进”。

1.1提升学校食堂服务质量,减少学生外出就餐机会。其一,丰富学校食堂菜品种类,增加特色小吃、点心,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饮食需求;其二,深化特色化经营模式,适当增加特色餐厅,以满足学生生日、节日等特殊就餐需求;其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缩短采购链条,大力推进平价菜制度,提高学生饮食消费的“性价比”。

1.2普及营养健康常识,培养科学的饮食态度和消费习惯。其一,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作用,定期开展营养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普及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基本常识;其二,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入手,培养其科学的饮食态度,尤其要培养大学生按时吃早餐和科学消费零食的习惯;其三,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实行积极的干预措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大力推广营养餐。

2.引导大学生电子消费行为回归理性。

2.1加强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观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和现实需要购买电子产品,并充分考虑其实用,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或者过分追求时尚和品牌,从而使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趋于理性化。同时,应充分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为电子产品消费开支金额相对较大,通常是由家长“买单”,因此家长应从经济源头上控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度消费。

2.2严格加强高校课堂纪律管理,减少电子产品娱乐化的不良影响。如今,大学课堂上玩手机、玩平板电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视电子产品为玩具的学生不在少数。虽然有些高校对此也出台过一些相应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流于形式。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也与课堂纪律管理不严格有关。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使电子产品对大学生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尽量弱化。

3.加强理财教育,建构理财文化。

消费与理财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加强理财教育、建构理财文化必不可少。理财专家指出,大学时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时,增强其“财商”的培养,在大学校园建构和谐的消费、理财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1培养理财观念。大学阶段是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的形成阶段。然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2.6%的同学认为自己尚未步入社会,除家庭外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没财可理”。还有学生认为“财是赚出来的,不是理出来的”、“理财是富人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并且,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不少在校大学生将理财等同于投资,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票、买基金等。由此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对理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误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因此,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篇9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四、倡议

在大学生群体中买书买报的少、买衣服化妆品的多,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消费不当,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结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了解消费市场、正当消费,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受到社会与学校领导的关注。

2.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xx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篇10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立足于调查研究,总结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提出引导大学生走出误区的对策,旨在树立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这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探究

引言:

构建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即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首位的方针。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社会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合理的消费理念。

在当前低迷且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严重的供需关系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但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意识的超前和消费能力的滞后,使他们消费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引导他们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消费观念,加强培养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一) 调查总况: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书杂费、考证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休闲娱乐消费(旅游、娱乐等)四大方面。但主要开支如下:

一、购买服饰:大学生购买名牌的商品,不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而且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满足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选择名牌产品对大学生交往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服饰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二、伙食费:除了在食堂就餐,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7%。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5-17次各类的聚会。大学生聚会一般会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12%的同学会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也是造成伙食费占大比例的原因之一;

三、手机费用:在手机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消费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瑞盟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在整个购机人群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是学生购机兴趣却是最高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升高,且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大学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而随之,话费也成了一个开支较大的项目;

四、其他费用:比如恋爱消费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逛街、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重要的开支之一,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在校外租房居住,也是支出较大的一项。

(二)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科学的、合理的、理性的,但个体差异较大。有98%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其经济独立性差,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很多时候拘泥于跟风随大流,缺乏理性地思考。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从众、冲动的消费。

纵观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和行为,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归纳为:

1.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尤为突出;

3.大学生对品牌的认可度很高,是炫耀性的消费心理。

(三)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心理扭曲:

消费心理是指人们通过货币与信用支出,在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与劳务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而大学生炫耀性的消费心理,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虚构。一些人习惯将自己拥有的某种优势作为炫耀的资本,同时通过争强好胜、超越别人,以此得以满足自尊和心里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在推崇世俗化的今天,往往会形成畸形的消费心理;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的消费观引导不够等,正是这些不良因素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许多大学生走入了消费误区;

3.受家庭和社会因素影响,价值观出现偏差: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报刊、电视等媒体观点以及父母、朋友等的观念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的不健康的消费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消费趋势:

通过研究当代大学消费状况,结合社会消费风气以及国家大力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等情况,可以得出其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会向营养型、质量型的方向发展;

2.学习花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人际交往消费的成本日趋昂贵;

3.休闲及娱乐的方式和消费呈现多样化;

4.从众消费、简单模仿的消费情结将日趋明显。

(五)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

1.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显得十分迫切。教育大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以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情况相适应,科学地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的角度来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的消费。学校可以多多开展如三下乡等活动,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上的消费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成为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2.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篇11

⒈经过几年蓬勃的发展,信用卡已经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找到一个很好的位置,但是就其本身在我国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中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⒉大学生是一个初具消费能力的团体,而且年轻希望尝试新鲜事物,又渴望处处彰显自我独有的个性。所以,对于信用卡来说,大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极具潜力的市场。

⒊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不仅仅要的是一张信用卡,而是一张独属于他们并且能够代表他们的信用卡。

⒋**银行这次推出的i卡就是为当今“敢消费,敢花钱”的大学生量身订做的一张信用卡,它不仅有吸引人的外表,更有出众的服务。让i卡的每一个使用者“起航梦想、人生”。

⒌为大学生带去新鲜的“先消费,后还款”的理财观念,同时提醒“个人信用体系”的重要性,提高**银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促进“i”卡的申卡量。

二、策划前提和目的

⒈前提:

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国外的消费理念融入中国,成为当下流行的趋势。而大学生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层次,更加容易接受这种风潮。

②我国信用卡历史虽然已有将近20年,但真正达到迅速扩展规模的,却是从XX年开始的,故而有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将XX年作为中国信用卡的元年。网络的普及,使得年轻人更迅速的接受外来信息,融入外来文化。

③郑州市的大学生数量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而迅速增大,目前与我行在开展大学生信用卡发放中形成有效竞争力的只有招商银行一家。我们的市场份额有待提高,今后需要争取的工作量还很大。面对高校云集的郑州大学生群体,我们信心十足。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预期能将大学生i卡的销售业绩提升到一个更高行业层次。

⒉目的:

①促进“i”卡的办理量。

②传播品牌所倡导的“人生理财,从学校开始”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个人理财观念及理财习惯,善于运用钱财,有度消费,创造未来的品质生活。

③促进在校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的先进消费理念的形成以及提醒其“个人信用体系”在日后生活中的重要性。

④进入高校宣传借记卡与信用卡的实质区别,让大学生了解**银行以及“i”卡。

三、策划的环境分析

⒈相关背景:

①信用卡与1915年起源于美国,其前身为“信用筹码”。1986年,中国银行在北京分行发行了国内首张信用卡——长城信用卡。至1993年止,中国银行在全国有200多家分支机构开办信用卡业务,有特约商户5000家,发卡量达35万张。

②XX年起,信用卡逐渐在大学生校园中崭露头角。截止至XX年,已有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都推出了大学生办卡业务。

③XX年9月,**银行大学生信用卡i卡,为大学生提供优质、优惠的理财服务;并引导大学生对金钱作出合理规划,帮助他们实现期望的梦想。**i卡,起航梦想、人生!

⒉环境综述:

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信用卡持有者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0.3%,其中大部分为XX年、XX年办卡者。这个比例在全国大型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更高一些。而在郑州,大学生信用卡持有率不足10%,而且,根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大学生理财和信用卡观念调查报告》,约有5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信用卡服务,5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申请自己的个人信用卡。从两个数据间的差距不难看出,大学生的信用卡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入。

②我们**银行郑州分行与部分郑州高校签有合作协议,河南财经学院和郑州轻工业管理学院等高校学生普遍持有我们的理财宝借记卡,作为还款方式来讲,两卡关联的模式更方便了大学生使用i卡业务。

③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就功能而言除了“先消费,后还款”“信用体系”之外,在大多数学生的观念里借记卡与信用卡没有差别,一般的信用卡操作借记卡都可以完成。所以我们对信用卡与借计卡的区别与优势,一定要在营销过程中详加说明。

⒊综合结论

①部分同学认为“没有使用信用卡的必要”,其理由多为习惯使用现金支付、其余功能借记卡都可替代。

我们的对策:鼓励刷卡消费习惯的养成,强调“个人信用体系”在日后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我行将定期出具权威信用状。

②虽然郑州大学生的每月平均消费额不超过800元,但他们对信用额度的要求依然较高,大多集中在XX、3000元。由此可见,在学生心**用额度并不是一个消费水平,而是一个银行对大学生个人价值的评价度。

我们的对策:对大学生群体的授信层次将会提高,努力推出灵活的大学生专用分期按揭产品。

③在现有大学生持有信用卡中,招行因为较早进入市场而排在首位,我行起步虽晚但后劲十足,面对大量潜在客户,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开展一场i卡营销的战役。

④信用卡必备功能中,免年费成为最高要求,这与大学生现有的消费水平有一定关联,同时校园周边可刷卡店面也占有很大比例。

我们的对策:在学校附近开发商户,吸引更多的学生消费群。i卡刷卡免年费的口号一定要喊的响亮,积分活动一定要搞的有特色。

四、竞争对手分析

如今,抢占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银行共有5家,分别为: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其中,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因为大学生发卡规模较小、兴业银行未在郑州有所行动,故不作为主要竞争对手。

⒈主要竞争对手:招商银行“young”卡

young卡是招商银行推出的国内首张专属学生的双币国际信用卡,专为当代大学生量身定做,可以让学生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累积自己的信用,毕业后可以直接获发招商银行标准信用卡,并能出具权威信用报告,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信用基础。

招商银行的“young”卡与去年在部分高校进行小规模试点之后,于今年正式介入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其宣传方式主要为入校宣传、网络宣传以及pop,“young”卡得到了办理学生的亲睐,但因其借记卡并未在郑州高校中推广,相比而言我们的潜在客户更多,需求动力更足。

⒉广东发展银行真情卡

广发真情卡属贷记卡,由广东发展银行推出,分金卡和普通卡两种,均采用国内首创的透明卡版设计。此卡具有人民币卡全国通行、透支消费取现、无需担保人、报失零风险、安全网上购物等信用卡功能。于XX年进入郑州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但并未有大型的推广活动,而仅仅依靠各支行营销部工作人员在各大学进行设摊推销与推广,其力度远不及招商银行对市场的冲击。

⒊策划swot分析

⒈**银行大学生“i”卡分析:

①“i”卡意为“我的卡”,是为当代大学生量身定做的一款专属于他们的信用卡,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个性彰显、乐于挑战自己,对未来怀抱梦想且有自己独特的主见;卡版设计以苹果为主元素,寓意年轻的生活充满新鲜,红苹果与青苹果代表成长中经历的酸甜甘涩,更代表他们对未来的冀望。**i卡道出了大学生们的心声:我们是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善于投资未来,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就是我们的主张!**i卡还为持卡人提供其他功能及服务,例如,将每月账单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按时发送到持卡学生,使他们能及时对当月的花销一目了然,并能轻松地对自己的花费保持长期的观察。**i卡的取现手续费低至取现金额的1%,最低只需5元人民币,持卡学生完全可以在异地存款,本地取现,既方便又实惠。

②**银行的“i”卡与去年在郑州部分高校进行小规模试点之后,于今年全面介入大学生信用卡市场。我们的宣传不能仅局限于网络,应该更多的走进校园,走向同学身边,融入到学生的经济生活中,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大学生信用卡的顶级品牌,全面占领郑州的高校市场。

⒋小结与对策:

篇12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

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

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

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

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

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2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超前或没有计划的前提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帮助大学生做好理财规划,是一个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之所以说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离开亲人,有的人甚至千里迢迢地来到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增长才干,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另一方面因为年少,大多数大学生欠缺独立的经济来源,上大学的各项费用仍由家人供着。他们年青,有朝气,渴望干自己想干的事,可是就因为money有限。在愿望与现实之间,他们将做出怎样的抉择,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处在这样的年龄段、社会角色与人文环境下,他们的消费结构会是怎样?他们会如何支配自己手中的货币?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校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了解其呈现的特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我们小组对长春市的几所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因时间有限,我们随机在吉林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工商学院,长税信息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进行了调查。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是我们此次调查的态度。调查的数据一方面使我们了解了许多信息,明确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另一方也不禁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疑问。借此,希望能够和大学一起发现些实际点的东西。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调查对象:长春市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消费结构及消费倾向

调查范围:长春市高校,其中包括吉林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工商学院,长税信息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吉林农业大学。

调查时间:20____年11上旬至20____年12月上旬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

调查过程:

1.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组长进行制作成调查问卷。

2.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网上。

3.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调查人代替填写。

4.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5.撰写调研报告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样本概况: 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

一、调查数据汇总统计

1、生活费及其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月花销在400-550元水平的占10% ,550-900元的占57% ,900-1400元占22% ,1400元以上的占11%.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花销水平在550-900元,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大部分学生个人月开支与家庭月均收入有关。调查说明,大学生除了要支付每学年的培养费外,每月的开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家长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消费支出的来源是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前提,来源渠道和量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70%,勤工俭学占18%,奖学金和助学金占12%。勤工助学应该是大学生获得消费开支来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其比例却很小。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是很强。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不应该完全依赖家庭,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消费提供经费来源。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勤工俭学、兼职类的就业,增加消费开支来源。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行动帮助大学生加强自理能力,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自力更生来扩大消费开支来源,提高消费水平。

2、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结构

调查显示: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体现了人们的消费是否具有计划性。从调查结果看,23%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比较稳定,属于有计划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属于节省型,43%的人表示随意消费,属于随意型。相当多的同学对自身消费约束能力不强,在消费上呈现出随意性甚至奢侈的倾向。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又是独生子女,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成熟性。这主要表现在: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攀比性消费。一些学生从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与人比排场、讲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这既给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也影响了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3、消费方式模式

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项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达33.33%,其次是购物方面的支出占20.33%,再次是交通、通讯开支占14.63%,而交际,学习方面、娱乐方面、方面分别以13.01%、8.94%、9.76%紧随,可见,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中,食物方面的支出占据了绝对地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电话费、娱乐费用、交际费用和恋爱费用随生活费的变化而变化,而绝大多数大学生每月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消费支出却不足50元。而且,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在意自己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尚没有明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4、通讯费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移动产品已经成为当代通讯的主流,对大学生而言,移动通讯产品的占有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手机已经慢慢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承担的通讯费用。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属于中等水平。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3%,20-50元的占33%,50-100元的占43%。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00以上的占21%。如下图可观察到,大学生的通讯费用集中在50-100元,其次20-50元的同学也较多。

大学里现在流行五大件的说法。这五大件就是手机、电脑、数码相机、mp3、录音笔。

手机,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学生“五大件”中最为普及的一件。随着高校学生中手机用户的急剧增多,校园里的通讯业务市场成了一个巨大“蛋糕”,各大通讯运营商为了切割最大的那份“蛋糕”,不仅把营业厅搬进了高校,还纷纷推出了针对高校学生的校园优惠套餐。

学生应该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不光是电话费也好,或者其他生活费用也好,都要注意支出必须跟自己的支付能力成正比。在现代社会,打电话、上网都是大学生必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须注意节约,不要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外,要多花些精力在学习上,上课时间发短信是不对的。很多学生刚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对家庭的依赖性比较重,在自我克制的能力方面比较差,因此学校也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5、学习、娱乐费用

现在大学生用来学习的费用越来越少,而用来娱乐的费用却呈增多趋势。由下图可以看出,学习费用在50元以下的占60%,在50-100元的占27%,超过100元的占13%。

我们再看看大学生的娱乐费用,50元以下的占33%,50-100元的占35%,100元以上的占32%。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每月的娱乐费用明显高于学习的费用。

目前大学生在校大多都属于享乐主义,经历过高考那紧张的生活之后,到了大学就一下就轻松起来。突然间离开了父母,再也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絮叨。这样的生活对于刚从高中走不来的学生是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如此轻松的生活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大学生没有了学习负担,自由自在的生活终于到来,这样的生活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就梦寐以求的。这样,娱乐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极差,大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生和娱乐的时间,使大学生们无限制的放纵自己,从此远离了学习。

在此提醒大学生们,考上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我们要继续前进,学习更多知识,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做打算,也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在学生初等教育阶段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这样大学生就会在大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6、交际费用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大概400元到1000元不等,而交际费用在50-100的居多,有21%的学生交际费用在50元以下,50-100元的占37%,100-200元的占20%,200-400元的占11%,400元以上的占11%。大多数同学的交际费用属于合理范围,但也有部分高支出的人群。

大学生交际消费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学朋友聚会。交际活动可以增进感情,可以交流沟通,可以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给自己多条出路。

一方面,交际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必要性,学生可以适当参加与朋友沟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际消费多了,家庭的开销增大了,对学习也会有影响,社交太频繁,人会比较浮躁,学习上的认真刻苦劲儿也会削弱。部分清醒的学生真正认识了这种所谓人脉费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与其花金钱、时间去搞人脉交际,还不如努力学习,学业有成,打造一番事业,不比把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对于“面子”和“应酬”上的开销应该适当节制。同学们完全可以在学习之余靠自己的能力赚取生活费,而对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应学会算着花,而不是大肆挥霍。

二、分析结果

1、理性消费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10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____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恋爱支出过度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恋爱消费—在大学里越来越多的人谈恋爱,而且消费也很高,由以上数据可得,男生比女生花费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

大学生还是纯粹意义上的消费者,但有一些人的消费水平甚至超过了生产者,这很不正常。当前,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出现的无计划性、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关。

大学生应该学会在不同阶段做好不同的事情,要按需而行,量力而行,把消费目标定明确,把“投入”和“产出”比较好,不要在大学期间做不必要的“亏本买卖”。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提高他们正确运用钱财的能力。

3、理财能力

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到每月是否有存款时,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没有”。有的同学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面对这愈演愈烈的大学生互相攀比之风,超前消费之风,我们应该呼吁:大学生,不能攀比,超前消费该量力而行,多向一些该花费的方面消费,譬如学习方面。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消费的行为,特点和方式,将左右和引领整个社会青年的趋向,所以大学生应该培养成科学和谐的消费观念。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能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理性消费。但也有部分学生消费时大手大脚,沉迷于盲目消费中,这样下去,不仅大大增加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学业。

三、对大学生、学校、社会的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一路走好。

下面从个人、学校、社会及家庭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

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对学校而言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3、对于社会及家庭而言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结束语】

本次调查虽然规模很小,但是调查的结果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本次调查是我们做的第一次调查,由于没有经验,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在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调查问卷的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设计的不合理,导致调查出来的结果无法更好的反映问题。还有数据的统计,图表的设计都还欠缺。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强,使调查很顺利。总体来讲对这次的调查还是很满意的。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3一、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三、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数据收集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并于网上发放,收回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四、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附调查问卷及原始数据)

五、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类消费,形象类消费(服饰装扮,化妆用品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及投资类消费等方面。经数据分析,当今大学生除基本生活消费外,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基本伙食等日常生活消费外,

形象及休闲娱乐类消费比重较大,而学习投资类消费比例甚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享受型等消费,而忽视了自身精神层面的提高。

由表2分析可得出,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14.1%的学生集中在300-500之间,500—1000之间的约为60.9%,20.3%的学生集中在1000-15000之间,高消费人群(1500以上)约占4.7%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较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费水平也有存在。

统计数据结果显示,79.7%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现实中购物,仅20.3%的学生习惯于网上购物。而有网购经历的学生网购年限及对网购的满意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其中大多数学生的网购经历多在三年以内,网购满意程度一般。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信任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质量、价格、外观、品牌等因素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同时也会受到情绪、他人意见等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和理性混存的消费观。而对于流星雨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攀比,盲目追求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其中一小部分学生也通过勤工俭学来承担自己的部分日常消费。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有大体计划,但都没有实施或坚持,而且他们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有超过二分之一的人表示较为满意,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满意,并想要尝试改变。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我们的这次问卷调查引起了他们对自身消费状况的重视,他们将更加注重和强化自身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习惯,这将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合理、成熟的消费观念有重要意义。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2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3大学生消费成多元化态势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除满足其基本生活外,在服饰、化妆用品等形象消费和KTV、旅游等休闲娱乐类消费和日常交际支出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向多元化发展。

4大学生更注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形象及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较大。5储蓄观念淡薄,理财意识需培养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已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用生活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个别同学有储蓄和投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提高和加强。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4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心理 方法 行为 核心提示

2011年5月8日至15日,本人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读了目前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本科类院校学生30人,专科类院校学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约为1∶1。

调查结果一

吃饭穿衣花钱最多

相关数据: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

调查和数据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其中,在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4.3%。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

调查结果二

恋爱花费每月百元

相关语录: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尽管我们俩出去玩都十分节省,每个月还是要花费100多元钱的。”某一名大二男生说,他和女朋友都是农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学,尽管经济不宽裕,但两人要是出去玩,买个糖葫芦、冰淇淋还是经常的。

“其实,有很多大学生都在谈恋爱,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另一大学生说,有些学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担心万一走不到一起,会遭到同学笑话或非议。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有200元。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调查结果三

聚会聚餐最高数千

相关语录: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要不人家会说你不够交情、不上路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消费态度

过半学生愿意打工

相关数据:当生活费透支时,有61%的同学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我来上学就已经花费了很多钱了,咋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呢。”某一大学生说,自己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本来就很一般,再加上自己上学花钱,家里都快承受不了了,自己说啥也不愿意向父母再伸手了。她告诉我,自己经济上的“额外”收入,都是她平时做兼职挣的。“我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再向家里要钱。”另一大学生说,有时候,一不小心,生活费用都花超了,只好向同学或亲戚借点,等到了假期,自己再找份工作,挣点钱补“窟窿”。调查中,我了解到,像这样的大学生占很大比例,调查数据也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在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

经济来源

大多学生要靠父母。

相关数据:目前,93.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尽管大学生消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3.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尽管爸爸、妈妈都是工薪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供我上学。”昆明理工大学大三某一学生说,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他说,只要自己能上班挣钱了,会全力回报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80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为4963.96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3.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分析有63%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费,而大部分(55%)的大学生则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总述(分析报告):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生活观、享乐观、人行价值等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支出来源

来源 父母 亲友 贷学金 奖学金 困难补助 勤工俭学 其它.大学生的支配额也已逐年增长。但对周围同学的消费选择也进行了调查,仍然发现大学生还是没有走出一些消费的误区 主要有——

误区之一: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很强。曾有调查说:(1)3.7%的学生,竟不知道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从未思考过钱是怎样花的,反正没了回家去拿,家里人给的时候也无定数,这类学生以城镇女孩居多;(2)有了钱就大手大脚地乱花一气,把本是几个月的生活费一块儿花,接下来只得过拮据日子,要么向家里求援,要么东挪西借;(3)在该买什么与不该买什么上没有主见,看到别人买啥自己也“随波逐流”,结果是钱花了于己用处却不大,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针对这种盲目性消费的内在分析:由个性觉醒而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对学生来讲,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当代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才成长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无论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家长和教师会明显地感觉到,如果再像对中小学生那样,仍然用自以为正确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将是十分困难的。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对消费又具有强烈的自主要求:(l)开始行使对家庭消费的发言权。(2)开始要求自我消费选择权。时下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他们喜欢紧跟新潮走,喜欢追求个性,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3)开始要求独立的消费支配权。当前,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圈也比较宽,频繁的聚会或外出,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足够数量的“私房钱”,供自己自由支配,才能得以实现。而大学生仍是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误区之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绝大多数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精神生活投资甚少。以购书为例,统计有23.6%的同学未曾光顾过书店。据我们统计,在我校所有男生寝室中借《英语词典》,结果仅借到6本,也就是说平均每15个人才拥有一部这样的工具书。至于购书的同学中,投资也很有限,每学期不过是五十到一百元,更多的便寥寥无儿。与之绝然相反的镜头是学生们对吃喝穿上的“慷慨”,穿名牌时装不乏其人,名贵的化妆品倍受青睐,在一校门外

四、五家餐馆终日高棚满座……

误区的产生试分析:由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各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大学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使之高大,或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一些家庭富有而本人学习成绩却不甚理想的“纹绮子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也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于是,重物质的消费蔚然成风。

误区之三:消费的模仿趋向。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趋势。男生为装出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随波逐流地学抽烟,勉强地训练喝酒,刻意用白酒增强“内功”,女生则对时装、化妆品、各类首饰是情有独钟。再者是模仿港台影视歌坛上的俊男靓女的包装打扮生活方式,追逐此消彼长的名牌,看通宵电影,上高档次的舞厅去感受罗曼蒂克氛围。校园中掀起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无不与这种消费中的模仿心态有关。消费的模仿趋向,在一定程度上也由消费的攀比产生,也就是下面将谈到的。特别是所说的从众心理,“人有我亦应有”的从众心理。消费流行与消费心理相互的影响关系也促成列模仿趋势的出现。消费心理直接决定了消费流行的形成;在消费流行的冲击下,消费心理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说,攀比成风也将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相互模仿。

误区之四:消费的攀比行为。同学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模仿式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某寝室某女生穿了件时髦服装,不久,同寝室的其他女生也会悄悄地穿上与之媲美的时装。某女生家本清贫,可为了跟上步伐,穿上一件流行时装,省饭节菜地节俭了一个多月才如愿以偿,某男生买了一名牌产品暂时领了校园新潮流,其他同学也不甘落后,聚“财”力争。这样你追我赶,相互攀比,导致了高消费不断升温。

由好胜心而引起的消费攀比心理。大学生争强好胜心理反映到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文化消费的潮流。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1)“人有我亦应有”的从众心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一些心理倾向,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就一般而言,对时兴的东西极端注意和极端不注意的大学生均属少数,而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是随着时尚的发展而转移的。(2)独辟蹊径的求异心理。喜欢变孩花样,寻求更时兴、更完善的东西,以达到身心各方面的满足,是大学生自发的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所变化和创新。领导校园文化消费的新潮流,是具有强烈好胜心和表现欲的大学生的梦寐以求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误区,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同时,学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应起好主导作用。要加强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狠抓校风学风建设。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唤】档挠槔址绞健⒔煌疃拖研形诤艽蟪潭壬鲜怯捎谏缁崛狈】档南盐幕绞降囊肌;谏缁峄肪扯郧嗌倌晟硇木薮蟮挠跋熳饔茫颐羌南M⒁览涤谏缁岬牧α浚凑站裎拿髦卦诮ㄉ璧姆秸耄疗笱斜硐殖隼吹牟涣枷研形龀趾徒⒋笱T靶路缙⑿孪盐幕纳さ恪?/p>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5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结构及消费理念,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标准,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合理的理财,更好的生活。这项调查不仅有利于掌握我院学生的消费概况,对塑造和培养我们良好的世界观体系在当前国情下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调查对象:各学校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单位:随机抽取所需的大一、大二、大三样本学生。

(四)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调查内容。

2.分发调查问卷。

随机各学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男、女学生各50人作为调查单位。

3.根据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根据样本的生活费数目、用于生活费的不同消费比例、用于娱乐方面的消费比例等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分布的相应参数。

第二,根据性别进行男、女学生两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三,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类进行三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四,根据年级的不同将大一、大二、大三的男、女生各自的生活费均值之差进行比较及区间估计。

第五,收集好完成的调查问卷,整理调查问卷和整合问卷内容,制出能清晰地反应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特点的表格和统计图,并总结出调查结果,写出最终调查报告。

4.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本小组成员分类统计,最后统一汇总。

2、调查小组共6人,根据个人专长分工,制定分工明细表。

成员分工:

黄秀清负责调查方案策划。罗顺妹负责问卷的发送与回收。李晓霞负责问卷的统计与整理。林聘娣负责核对数据与表格和图表的制作。林霞负责数据的分析。颜巧红负责PPT的制作。

(五)调查时间: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

二、问卷设计

首先,请原谅占用了您一些私人时间。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消费市场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势必会影响

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向。因此,我们希望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希望您能认真填写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点击选择

2.您现在所就读的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3.家庭住址

农村城镇城市

4.您每个月的生活消费是多少

500元以下

5.您每月有盈余吗

没有有,但不多有很多500---800元800---1000元1000元以上

6.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

父母给予勤工俭学奖助学金

校外兼职部分家庭给予部分勤工俭学

7.除了基本的伙食费和必需品消费外,哪些方面的消费占总生活费的比例比较多

交通,通讯(上网,电话)购物(服装,饰品)

学习用品(课外书报,学习辅导书籍等)

娱乐交际零食及饮料其他

8.您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如逛街、出游、聚会、唱K等)无100元以下100---200元200元以上

9.认为您家的经济状况是

非常富有富有中等一般

10.买东西,您比较注重哪一方面

品牌质量外形美观价格其他

11.在您身边的同学,会通过哪些途径去增加收入(多选)

做兼职炒股,基金开网店做产品

投资赚稿费其他

12.您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是

有钱就花,没有计划

按照一定时期的计划花钱没有计划,但对每一次的收入与支出都有详细的记录

有计划,但没有做好记录有计划也有记录

13.您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出现的超前消费现象

无所谓坚决反对

看其他家庭情况而论可以,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14.您对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

很满意没有考虑过,无所谓不满意

15.您觉得目前大学生消费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您对这些现象有何看法?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三、问卷发放: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52份。

四、数据整理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一、对月生活费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的图表,结果如下图所示。

二、对生活费使用方法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的图表.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费的使用是有计划,但没有做好记录。

三、对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的图表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处在100—200元之间的是大三最多。

四、对看待超前消费观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大学生看待超前消费观的图表,如下图所示。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有51%的学生认为超前消费观是可以的,但要引导理性消费。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我们基本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于月生活费均值的分析结果

1.通过对各个高职高专大学生生活费大概估计,发现在校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平均水平在500元—800元之间。

2.对于各个分类总体而言,我们以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为分类标准对总体又进行了划分,估计出全体大学生中各个年级以及男女生每个月生活费的对比。

(二)对于生活费来源的分析结果

1.描述统计的结果显示,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集中于父母供给,其他来源依次是:勤工俭学、校外兼职及其他。

2.对于不同年级而言,高年级生活费来自父母的比例比低年级的稍低,而勤工俭学的比例比低年级的稍高,奖助学金比例相差不大。

3.以上结果还是表明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面不够广,在校大学生生活费还是传统式的,以依靠父母读书生活为主。

(三)对于生活费使用方法的分析结果

1.各年级大学生对自己生活费的使用方法基本上都能按照一定的计划花钱。

2.大一、大二男生很大一部分认为有钱就花,没有计划;

大三男生以及各年级女生少部分认为有钱就花,没有计划。

3.各年级大学生有一部分没有计划,对收入与支出都有记录。

4.各年级男生有一大部分有计划,但没有记录;

各年级女生很大一部分有计划,但没有记录。

5.各年级大学生很少能做到有计划,有记录。

(四)对于每个月用语娱乐方面费用的分析结果

1.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超过200元以上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2.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100-200元之间占有很大一部分人,大二、大三相对较多

3.各年级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费用100元以下的占有一大部分人,大一、大二较显著

4.各年级大学生很少人没有将生活费用于娱乐方面

(五)大学生看待超前消费的分析结果

1.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超前消费,但要引导理性消费。

2.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超前消费要看家庭实际情况而论。

3.小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大家对超前消费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自律。

(五)对大学生消费的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