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08:17: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钢筋的连接工程比较常见,主要采取的连接方式是搭接。根据工程的需要可以对钢筋结构产生焊接的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钢筋连接的稳定性。直螺纹机械是对梁筋结构进行连接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和程序来做好钢筋的连接。
1.2钢筋施工
由于框支梁的钢筋需插入柱内1.2~1.5m,所以柱内混凝土必须待框支梁的钢筋绑扎完毕方可进行浇筑,浇筑时应避免钢筋移位和混凝土污染钢筋。框支梁钢筋绑扎时应先搭设临时钢管支撑,待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并拆除柱模后,重新搭设正式的框支梁支模架。梁宽≥850mm时框支梁除按设计要求配筋外,为保证钢筋骨架在就位后的施工中不变形,须在梁上部下排筋下面加设Φ22≤200ram的横向支承钢筋支撑上部钢筋骨架,并沿梁骨架两侧加设Φ22@100mm的斜撑垂直支撑筋。预埋剪力墙钢筋安装定位后,应沿其两侧在梁、板面筋上加焊一根≥10通长的定位钢筋,使预埋插筋在混凝土振捣时不会移位,同时在剪力墙(或暗柱)筋预留段应绑扎至少3道箍筋或分布筋,以保证预留位置的正确。
2.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技术
(1)混凝土浇筑方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斜面分层布料的施工方式,可见,施工过程需要根据坡度,层次来进行。同时做到循序渐进,将插入式振捣方式应用到实际的混凝土浇筑当中。每一个混凝土泵选择设置5台左右的振捣棒。布置程序分成三道。其中包括出料点,坡脚处和斜面中部。这三道程序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对混凝土材料的振捣时间,距离以及插入深度等进行控制,进而提升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现象。
(2)防裂施工技术措施。混凝土裂缝问题比较严重,其影响因素就是材料的配置比例以及温度的变化程度。在施工之前,要降低梁体的温度,在梁体的竖向设置相应的管道,主要用来降低温度。通常情况下,管径要控制在25㎜左右。另外,在混凝土结构升温的过程中,要严重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在材料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百分率的粉煤灰,用这一配料来代替水泥,主要是用来其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程度。最大限度地提升混凝土才来哦的和易性特征。除了这些工艺,还需要加入适量的缓凝剂,减少水泥材料的水化热值。总之,如果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不相同,就会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不仅如此,还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特点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浇筑和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的加剧,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厚板转换层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施工技术与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厚板转换层的施工中,现代预应力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预应力技术是建筑行业的新技术,适宜在厚板转换层这种受力结构复杂、跨度大、挠度控制等问题突出的结构中应用,因此,探讨现代预应力技术在厚板转换层中的应用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1、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形式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呈现出一种多功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下部大空间、上部小开间的商用高层建筑就一定要设置好转换层,只有设置好转换层才能够承受上部框架的重量,转换层的结构较为复杂,包括空腹析架式结构、梁式结构、板式结构、空腹析架式结构等等。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主要以使用梁式结构居多,据统计,使用梁式结构的转换层占到了整个建筑比例中的80%以上,在这种结构中,一般使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劲性钢筋混凝土等组合结构的形式进行施工,其中,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比例最高,转换梁的结构主要以钢和混凝土组合施工的形式进行,这种组合形式也将会成为未来高层建筑业的施工模式之一。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式
2.1高层建筑结构厚板转换层施工流程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流程一般按照测量放线、转换层模板安装、板底以及暗梁钢筋的绑扎、首次混凝土施工、施工缝隙的养护、版面钢筋的绑扎、二次混凝土施工、养护的流程来进行。
2.2转换层模板支撑的施工方式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常常使用一次性模板、荷载传递法支模、叠合浇筑法支模、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下面就对这几种方式进行简要介绍:
2.2.1一次性支模施工方式
使用一次性支模进行施工,需要从转换层的底部上底层地面或者地下室的地板衍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模板支撑材料,一般情况下,一次性支模施工方式适宜施工现场可用支撑性材料多,转换层位置相对较低的施工情况。
2.2.2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方式
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方式主要将施工荷载以及转换梁自重通过支撑系统传递到高层建筑的层板之中,支撑楼板的设置数量应该根据图纸的要求来进行,此外,还可以将转换层支撑柱传力利用起来,通过梁下排列体系将作用力传递到高层建筑的楼板中。
2.2.3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
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主要使用叠合梁的施工原理将高层建筑的转化量分成两次到三次进行浇筑施工,一般支撑系统只能够承受第一层施工载荷和混凝土的自重,在使用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进行施工时,要做好叠面层的处理工作。
2.2.4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
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需要在高层建筑的转换梁之中埋设好钢析架,并将埋设好的钢析架与模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以便承受施工的荷载以及整个大梁的自重,对于大梁使用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施工方式,对于转换梁的施工一般使用钢骨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上层和下层的在同一个施工位置,对于转换结构的下层可以使用埋设型钢法支模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完成之后,做好承载力的验算工作。
2.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方式
2.3.1做好混凝土配比的控制工作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转换层厚板的厚度较大,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使用分层浇筑的施工模式,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时,要控制好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施工方式,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二层和三层的水化热程度较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改原材料的配比,一般可以在原材料中添加粉煤灰、矿渣以及高效减水剂,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小水化热程度。
2.3.2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要意识到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满足高层建筑的整体性施工要求,在浇筑过程中,要从转换板的中心位置逐渐向两侧的浇筑线路进行,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两侧浇筑速度的一致性,保证脚手架可以受力均匀,防止侧移情况的发生。在浇筑中要慎重的使用振捣器,防止由于选择和使用不当导致混凝土后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初凝前的一到两个小时用长刮尺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在施工滚筒进行碾压,减少裂缝的产生。
2.3.3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方法,在目前,对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方式主要是蓄热保温法内降外保法两种,在使用蓄热保温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要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之前做好保湿工作,在内部温度降低前做好保温工作。内降外保法就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埋设循环管,利用循环管的冷却作用降低内部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一般在使用内降外保法进行养护前,要对混凝土的表面洒水,在进行后期的蓄水养护工作。
2.4做好钢筋施工的控制工作
2.4.1控制好钢筋的安装顺序
在进行钢筋施工时,要确定好钢筋的尺寸和钢筋绑扎的顺序,与图纸进行详细的核对,方可进行后续的安装,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安装顺序从建筑物分层暗梁下部、板底、钢管支架、纵向钢筋、套箍筋、穿腰筋、固定、暗梁控制、板面双层钢筋铺设的顺序来进行。
2.4.2做好钢筋的连接控制工作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要使用钢筋闪光对焊、套筒冷挤压、锥螺纹连接以及电渣压力焊的连接方式进行钢筋连接,连接方式的选择主要由钢筋的尺寸、直径和型号来决定,对于直径在28mm以上的钢筋可以使用锥螺纹连接和套筒冷挤压的连接方式进行,对于直径在25mm以下的钢筋,可以使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的方式进行连接。
2.4.3做好钢筋的绑扎工作
钢筋的绑扎包括钢筋支撑架和钢筋连接的绑扎两个内容,在钢筋成型后的绑扎过程中,由于钢筋的长度较长,在绑扎时要搭设好相关的支撑架,使用闪光对焊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对于钢筋连接的绑扎,要按照钢筋的顺序来进行,在钢筋的下部,要放置好分隔筋,按照顺序一一进行绑扎,直到左右的钢筋绑扎完成,对于钢筋的上部位置,也要按照同样的顺序来进行,直至所有的钢筋绑扎完成。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建设同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厚板转换层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施工技术与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转换层是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施工基础,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l]李坚新.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期刊论文],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28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the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s growing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 is usually the underlying commercial upper part of the accommodation, so we need additional conversion layer constr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rsion layer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s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do more in-depth study.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conversion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通常是底层进行商用,上部用于住宿。底层进行商用时往往希望有比较大的空间,而用于住宿的上部则需要多墙多柱,在两者之间往往需要加设转换层。在各种转换层中,大梁式转换层应用最为广泛,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大梁式转换层施工复杂,技术瓶颈多,因此,对于大梁式转换层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大梁式转换层的特点
对于高层建筑,当某一层的上下层因其平面用途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时,该层便是转换层。根据转换层的功能,通常分为三类。
(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改变
对于某些高层建筑,其上部结构为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些高层建筑加设转换层后,使得上部剪力墙变为下部的框架,这样就可以实现比较大的空间。
(2)上层和下层柱网改变
对于某些高层建筑,其上层和下层结构形式不需要改变。这些高层建筑希望转换层实现的目的是将下层的柱距增大,在下层形成一个大的柱网。
(3)上层和下层的结构类型及柱网均改变
对于某些高层建筑,其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以及柱网轴线都需要改变。这些高层建筑加设转换层后,使得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非对齐布置,而且上部结构因为转换层的作用能够错开轴线。
除了上述的三种分类,转换层在实际工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结构形式来看,转换层有大梁式、箱式、板式以及空腹析架式;根据跨数的不同,转换层有单跨式、双跨式和多跨式;也可以根据转换层采用的材料来分类,像钢筋混凝土式转换层以及钢结构转换层。
3、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针对高层建筑大梁转换层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其施工技术的特点。
3.1叠合浇筑技术
实际工程应用中,二次浇筑工艺应用较多,通过二次浇筑后,将混凝土变成叠合梁。根据这个原理,转换层所需要的转换梁或者转换厚板便可以叠合成型,通常需要进行叠合两到三次。先浇灌一次混凝土形成一个大梁,然后利用这个梁去支撑再次浇灌的混凝土,同时可以承受施工载荷。两次浇灌的砼形成一个叠合梁,利用这个叠合梁支撑后续浇灌的砼以及施工载荷。这种施工技术的一个特点是,转换梁下面的钢管在支撑时,只需要考虑首次砼的重量以及施工载荷,这样钢管的负荷得到了极大的降低,模板的使用也大幅减少,砼的浇灌是分层进行的,这样变避免了当需要大体积砼时水化热过高的问题,从而减少因为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所造成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要谨慎处理叠合面,可以采用特殊的构造来处理叠合面;这种浇筑方案最大的优点是减轻转换层底部梁的承载力,不再需要另外增设支撑系统。
因此,当采用叠合浇筑技术时,增设支撑系统以保证支撑稳定已不再重要,转换层底部钢管只需要承受首次砼的自重以及施工载荷即可。我们在选择叠合面时,要注意选择受压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有效约束,即配制结合钢筋和有粗糙凹痕的叠合面。
3.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首先需要保证其均匀密实,通常选用粒径在5到30mm的碎石作为粗骨料,选用粗砂作为细骨料,检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以及针片状崩料,保证其在规范要求内。要预先配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而且水泥用量不能过大,这样便降低了混凝土水化热。掺入FDN,初凝的时间最好在6到8小时,延迟并降低水化热峰值。
3.3钢筋的连接和绑扎
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采用大量的钢筋,而且刚进的型号繁多,再加上转换梁的截面比较大,其上下钢筋布置复杂,因此钢筋的连接以及钢筋的绑扎便显得尤为重要。
3.3.1钢筋的翻样以及下料
高层建筑转换大梁采用大量的钢筋,主筋很长,每一根主筋如果其就位出现差错,返工量都非常的巨大,所以为了能够使得钢筋顺利施工,其翻样和下料便尤为重要。
(1)首先要弄清楚设计意图,然后进行钢筋翻样;分析研究相关的设计文件和说明,熟悉现行的规范规定。在对钢筋进行翻样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考虑施工的方便。
(2)通常情况下,转换大梁的主筋需要在柱节点区进行弯起锚固,施工量大而且难度非常大。鉴于此,本文的建议是:向下弯曲转换大梁最上一排的面筋,然后锚固,一直到底筋以上;位于底筋的主筋,选择其最下一排,将其上弯25°,其余的不再弯锚,也不弯锚负筋。节点空间得到了增大,方便了混凝土的灌注以及振捣。
(3)转换梁上部有主筋接头,其位置按照要求需要设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跨长内,下部的主筋接头,按照要求安设在支座三分一直跨长内。转换梁内含有大量的主筋,因此主筋下料时,每根钢筋接头位置都需要调整好,这样才能保证其焊接接头能相互错开满足施工要求。
(4)对所有转换梁的主筋进行编号,编号的规则可以按照就位顺序,这样方便了安装就位以满足规范要求。
3.3.2钢筋连接方式
转换层中含有多种类型钢筋,钢筋受理情况在不同的位置上也不尽相同,所以,钢筋在连接时要综合考虑各部位的受理情况以及施工难度。
(1)首先考虑转换层中大梁的主筋,其连接方式一定要保证可靠,而且不能损害钢筋,冷挤压连接法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多。
(2)转换层上的柱钢筋以及剪力墙上竖向分布的钢筋多选用电渣压力焊。
(3)转换层上的主梁腰筋以及钢板筋等多选用闪光焊接。
(4)其他部位,受力较小时,可选用绑扎连接。
3.4混凝土浇筑工程
转换梁混凝土浇筑,其浇筑量大,速度快,时间长,因此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项:
(1)尽量在白天进行混凝土施工,要连续不间断的输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要分层进行,每层大约在300到500mm。每层浇筑完后间隔1.5到2小时。
(2)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遵照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振捣为辅的原则。当出现泛浆时停止振捣,振动器的插入点不能距离振动棒太大,应在其半径1.25倍的范围内。
(3)对楼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用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振动器联合使用,平板振动器成排搭接使用,防止混凝土漏振,保证其密实度。在柱墙筋上设置高度标识,还要有可以移动的高度控制件来保证楼板混凝土的厚度,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4)泵送施工时,布管要根据施工顺序以及施工缝的留设要求,在管泵送前,提高送水压力,管和泵体充分湿润,也可以在泵管上覆盖湿麻袋,这样可以使得混凝土的温度降低;此外还要注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4、结语
由于大梁式转换层突出的特点,使得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是不断的更新发展,但是大梁式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依然有非常多的问题和技术瓶颈。本文根据大梁式转换层的特点,对其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于大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以及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康元平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钢筋的连接和安装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加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吊装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建筑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立安全施工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复杂和必要的,应该针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工程概况
深圳市某超高层工程由地下室、裙楼、二座呈镜像对称分布的塔楼组成。建设用地面积14788.29 m2,总建筑面积157425.87 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30158m2,裙房约20234 m2,住宅约100696 m2,幼儿园约1600 m2。建筑基底面积8750.65 m2,容积率8.55,建筑密度59.17%,建筑高度:149.95m。本工程为超高层高尚住宅楼,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防火分类: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人防工程等级:六级。结构类型:核心筒-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地上48层,地下4层,裙房2层,19~20层、35~36层设有避难间。其中:①地下室:共四层,结构层高为3.9m、3.9m、3.9m、5.85m,地下四层至地下二层主要用途为车库与各设备用房,人防地下室设在地下四层,人防面积2542 m2;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②裙房(2层),建筑层高分别为6.0m、4.8m,主要用途为商业用房。③塔楼(50层),转换层在3层、建筑层高为3层8.1m;3层以上(4~50)为住宅,建筑层高为2.9m。
本工程钢结构构件的分布情况为:在主塔楼-2至3层顶框支柱KZZ1a、KZZ1~KZZ5,设计采用型钢混凝土柱,转换层采用劲钢梁。劲钢柱56根,劲钢梁31根;型式为两个焊接H型钢交叉而成,壁厚25mm;总用钢量1200吨,由此可见,本工程钢结构吊装工程量是相当大的。另外,由于本工程是旧村改造工程,拆迁面积有限,造成现场施工用地紧张,工期紧凑,因此,钢结构吊装施工是本工程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三.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前准备
为了使吊装施工快速、安全的开展,在吊装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检查设计图纸并对图纸进行学习、审核和会审,对图纸中的不详、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地向甲方交谈,并对其交谈结果进行确认。
2.组织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与安装规范要求,掌握安装工程验收标准,并备齐相关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规范及质量表格。
3.钢构件的加工制作质量以及型号必须符合规范与设计的规定,并有出厂技术文件和合格证明。
4.施工现场必须满足其施工的要求,路面无障碍、地面结实、标高与轴线符合要求。
5.必要的工器具必须准备好,如吊索具、扳乎、垫木、装机械、扭矩扳乎、焊机、乎持电动砂轮、电钻、撬棍、焊钳等。
6.焊条、螺栓、涂料等连接材料必须有相关质量的证明,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以及设计的要求。
7.对施工机械进行组装、调试,使其有良好性能。
四.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关键技术
1.吊装顺序
不同的建筑工程有着不同的吊装顺序,就本工程而言,其吊装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则按照实际情况决定。
2.钢梁吊装
本工程钢梁安装经调整后必须满足下列技术要求:钢梁水平偏差为L/1000,目不应大于10. 0mm;钢柱的垂直度偏差为H/1000,目不应大于10.0mm;钢柱间距偏差为士4mm。吊装梁的吊索夹角一般不得大于60度,钢梁的吊点设置在梁的二等分点处,在吊点处的吊耳设置在钢梁上翼缘上,待钢梁吊装就位完成之后割除。钢梁拼装:钢梁在吊装前以地面作为工作平台进行涂装、拼装,用螺栓按要求紧固。钢梁绑扎:钢梁按合理的绑扎点进行两点绑扎。钢梁起吊:在钢梁两端分别绑扎一根缆风绳随钢梁起吊,起吊时保持钢梁两端平衡,钢梁超过钢柱柱顶200mm以上才能徐徐下降,与柱了对位,起吊时要注意风力对起吊的影响。
3.钢柱吊装
在进行钢柱安装定位时,应该注意在每一节钢柱安装完工后对其进行测量调整,在本工程中,要求如下:十字中心线偏差毛小于等于1mm;柱顶标高偏差为3mm;垂直度偏差h/1000,且不应大于10. 0mm。钢柱安装过程中偏差控制要点:地下室钢柱主要包括Z1钢竹柱、Z2箱形柱、Z3日字巨柱。安装时全部采用100t履带吊吊装就位,其最大吊装分段为Z3-3(分段3)钢柱,重量为32. 8t 钢柱安装后,应对柱顶作一次标高实测,根据实测标高的偏差值来确定是否对后一节钢柱的高度进行调整。标高偏差值为3mm,只记录不调整,超过3mm需进行调整。
本工程钢柱安装过程中结构稳定控制措施:
(一)采用揽风绳临时固定。
(二)采用码板进行加强。
(三)采用临时支撑进行固定。钢柱安装过程中垂直度校正措施校正的方法是:大多采用螺旋千斤顶作微调来完成垂直度的校正,校正过程中应边调整边测量,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吊点设置在预先焊好的连接耳板处。为防止吊耳起吊时的变形,采用专用吊装卡具,采用单机回转法起吊。采用4根钢兹绳起吊,起吊时,不得使柱端在地面上有拖拉现象。
五.超高层建筑吊装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1.在对超高建筑物钢结构工程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楼板混凝土建筑、栓钉熔焊、压型钢板铺设、焊接结构、测量校正、吊装、构件验收和构件制造等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在超高层建筑物之中的吊装工程之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具体而负责的工作,应该对在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矛盾进行及时的解决、如果没有对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不仅会使工程的工期受到损害,同时会使建筑物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可以分为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工期控制、材料质量控制、焊接质量控制、精度控制、构件安装、吊装前的准备、构件进场验收、构件制造等。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整体调整和单柱校正相结合的方式,使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3.在对钢结构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制造的规范、工艺和工程试验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在实验的过程之中,覆盖所有的接头要求和接头形式,针对在超高层建筑物之中的形式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灵活的选择。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富有经验的承包商,应该对其以往的焊接工艺进行评价,在制造钢柱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工艺措施,最终促进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使其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之中,安全施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其具有悬空作业和高空作业的特点,因此,十分容易产生在高空中坠下零件的现象,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减少这种安全隐患的产生,应该在施工的现场设立完善的监督安全小组,在每个安装过程中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不断完善员工的安全施工意识,在员工之中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
5.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将安全管理知识落实到生产之中。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之上,着重对薄弱部分加强保护,通过安全网的增设和树立安全护栏,使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和安全程度得到提高,最终提高超高层建筑之中的安全管理机制。
六.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关键技术对于钢结构吊装施工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对于确保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钢 邓利辉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0年31期
[2]李宏生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安全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8期
[3]崔晓强 胡玉银 吴欣之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被引用 12 次) [期刊论文] 《建筑机械化》 -2009年6期
[4]刘司华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工程的施工监理及安全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8期
[5]罗梦恬 国金中心高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干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 2008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