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2-03-11 09:52: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的困扰,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孩子能否适应上这些变化,会在心理上形成怎样的认识,都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适应教育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一)在小学教育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在课堂上特别爱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上,这不仅使孩子自身的听课效率降低,同时还影响着周围其它孩子的听课状态。随着人们多动症的了解,孩子的多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焦点。具有多动症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活动过度,多动症是行为障碍综合症的一种。这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而这些都属于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孩子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使他们在学习得不到进步,还影响着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障碍。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给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这将让孩子受益一生。

(二)在小学教育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对学习厌学的现象。厌学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不积极的状态。小学生的厌学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在课堂上扰乱教学程序。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而且经常因为学习而情绪低落、焦虑,严重的可能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对孩子的心理变化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不但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在孩子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上也出现了问题。使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恰当的评价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或者是由于家长教育的方式使孩子产生了叛逆的心理等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改革。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开端,一定要打好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新时代人才所必须的一项重要素质。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的浇灌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大放光彩。有的孩子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难免有些不适应,而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小问题及时解决,调节孩子的情绪,使孩子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这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问题越来越大,最终可能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班主任要在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强化班主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习氛围。小学生无论从生理成长还是心理成长都处在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时期。班主任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孩子们认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充分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多姿多彩。

(二)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对于小学教育来讲,是孩子刚刚步入学校教育的阶段,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的印象直接影响着老师与孩子之前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善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心理素质。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全身心的投入,用真实的情感来教育学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性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为孩子创造一个浓郁的集体氛围。通过在班级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增强孩子们的集体意识,促进孩子之前的人际交往,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通过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不仅拉进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因此,通过班主任精心设计的一些集体活动,在为孩子们创造了浓郁的集体氛围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增进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使老师能够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所感,从而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一些问题,避免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巧妙地使学生融入集体的氛围,用心的感受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对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以东.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05).

[2]张金秀. 不能让孩子成为“易碎品”——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1).

篇2

高中生处于青春后期。“长大未成人”是对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总体评价。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指导:

树立良好的心理指导观 首先要正确看待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树立良好的心理指导观。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家长也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特点,树立正确的青春期中学生家庭教育观。班主任要多方位宣传青春期学生特点,树立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教育管理观,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结合青春期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心理指导,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青春期心理特点,生理卫生知识,使中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自我教育。

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高中班主任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还应该成为益友。在更多的场合,尤其在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过程中,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愿意接触、愿意沟通。他们的宣泄、倾诉得到解答、理解。不知不觉中会起到很好的疏通,引导作用。

理解与宽容 造成学生情感波动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生理状态,社会影响,认识过程。由于性成熟过程的急剧进行,受性腺激素的影响,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控制暂时失去了平衡,这种平衡的破坏直接影响青春期中学生的情感过程。从社会方面,少年不断增长的自我欲求与社会现实互相矛盾,致使他们的自我欲求难以实现,这种矛盾造成情感发展的困难。从认识方面,中学生知识经验不足,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偏激,走极端;对自我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也认识不清,以致造成情感出轨问题。理解和宽容会让他们感受温暖,体会感谢。

形成正确的交友之道 通常情况下,人们希望交往,需要朋友在自己忧虑及痛苦的情况下倾听自己的诉说。学生害怕孤单,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游戏。班主任此时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指导学生在交异性朋友时注意分寸,防止产生不健康的朋友关系。

正确对待与处理学生早恋 生理和心理上均日益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意识的萌发而对异性产生有意识的爱慕之情称为早恋。早恋带有盲目性、短期性、幻想性、隐蔽性。由于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尚无定向、思想尚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因此早恋大多只有一个结果――失败。对此,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指导学生学会正常的异往。正常的异往对社会进步、学生自身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交往中,强调学生的集体交往,反对个别交往、个别约会,同时指导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掌握分寸,做到真诚坦率、落落大方。②帮助家长、早恋的学生正确看待早恋。班主任和家长不能视早恋如洪水猛兽,粗涉,应充分认识到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广博和深沉的爱对早恋者进行疏导。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课程门类增多,内容加深,学业负担加重,要保持过去的好成绩不容易,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社会舆论形成的强大压力,使整个学校形成压抑的心理氛围。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寄托的希望越来越大,望子成龙会变成逼子成龙,这势必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和痛苦。

在面对学生的压力时,主要的方法就是变压力为动力。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让学生相信自己 古往今来,每一位伟大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教师一定要想出办法让学生相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起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欢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相信自己,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采取适合的解决方法 遇到压力,应教会学生冷静分析,想想自己的压力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压力产生?一定要抓住关键,把问题逐一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方法。

抛弃消极思想 一般说来,学生的压力、消极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周围消极思想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会分辨消极与积极思想,尽量让学生避免接触消极思想。教师本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成为积极阳光的表率,多与已经毕业并走向高校的优秀学子交流,感受生活的美好。

篇3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7-0010-03

一、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发展现状

1. 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没有得到广泛重视

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区县之间、学校之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别。专职心理教师逐渐进入学校,学校把这部分教师看成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没有看到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更多是靠班主任个人的悟性与投资来实现的,这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2.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存在偏差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部分班主任也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宫克文等人的研究中,调查了班主任“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有68.5%的人选择了“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策略”,有57%的人选择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48.5%的人选择了“问题学生的教育”,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部分班主任能够意识到自身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部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存在着偏差。

(1)有的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单纯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许多文献都在强调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林炊利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搞好班级德育,二是带领班级学生营造和谐、积极、乐观、向上的班级风气,并在研究中涉及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有重合之处,但绝不是同一个东西,将班主任的工作理解为德育与班级管理,有偏颇。陈文心在《当前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对文昌市安定县6所中学的班主任的7种最弱工作能力进行了等级排列,发现“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能力”排在了前列。可见,部分班主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工作的次要位置。

(2)部分班主任把自己定位于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工作重点放在了班级日常活动管理上,而心理健康教育仅局限于当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防大于治,只有做好了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教育工作,才能够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是当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需要转变的地方。

3.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缺乏

当前,部分班主任已经有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体现,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欠缺,仅靠着以往的经验积累远远不够。

谢红、屈光泽等人对班主任的教育方法进行了调查,其中调查了班主任教育能力的自评以及学生对班主任教育能力的评价,在“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一项上,认为很符合的班主任人数不超过50%,而学生的评价更低,只有20.5%。这说明,班主任心理教育能力严重不足,表现在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上。此研究还发现班主任在教育方式上可能存在简单模式化,不注意学生年龄的层次性差异。

二、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目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状况来看,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有助于缓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在一定时期内短缺的矛盾

近年来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出现的比例在逐渐上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由于自身角色的限制,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让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可以改善中小学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势单力薄的局面,能缓解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在一定时期短缺的矛盾,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 有助于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发展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学校来说,发展靠学生和教师,而学生的发展靠教师,这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成为了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必须成为班主任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助于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逐渐成为提高班主任胜任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效地开展培训对提升班主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纳入培训的重点内容,丰富了班主任培训的内容,对于全面提升班主任素质有重要作用。

3. 能为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科学的途径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国家、学校关注的焦点,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班主任从数量上远超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把班主任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普遍性、科学性以及现实性。

篇4

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心理障碍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第一要旨。每学期伊始,我为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总是“如何审美”,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种类,如何区别美与丑,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我不但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还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美去感染美,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培养自己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友爱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饱满的热情,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气质,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使学生在良好的熏陶中不断汲取能量,完善人格。

二、了解学生的需求,以爱导航。班主任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价值、无限潜力的人,要对他们以诚相待。“诚”就是要理解他们的需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天然合理的,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欢乐、忧愁、困惑,学会分析他们的行为动向,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

我班有位学生,因生活在缺少爱的残缺家庭中,他变成了一个散漫、冲动、好斗的问题孩子。怎么去帮助这个孩子?首先,我代表全班欢迎原本远离同学而坐的他坐到大家中间来。空间距离的缩短,是为了让他在集体的关爱中建立这样的自知:我不是特殊的另一类,我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同时也为了缩短同学间的心理距离迈出了第一步。然后,我努力创设轻松温馨的氛围,以爱作为沟通心灵的纽带,建立相互理解的信任。接着我又与他采用儿童拉钩的方式约定,用心里暗示的方法提醒他,并配合以全体同学广泛的潜移默化,用爱心去感化他。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尊重,给他在集体中重塑自我形象的机会,让他找回自信。现在的他变了,在教室里,可以看到他与同伴一起阅读讨论了;在校园中,可以看到他与同伴游戏嬉笑的身影。他的彻底转变令所有任课老师及同学都为之振奋,是爱,让他找到了自己童年的乐趣。

三、利用好主题班会,解决普遍性心理问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心理问题是普遍性的。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加以解决。一次一个主题,学生人人参与,大家集体讨论,往往事半功倍。例如:为了方便我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我在班级设立了“悄悄话”信箱。令我吃惊的是,在孩子们的悄悄话中,大多数是向我倾诉他们内心的烦恼的。比如,有的同学写“我发现同桌最近对我没以前热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几次考试我都比她好?”有的写“爸爸妈妈最近吵架,我一听见他们吵架就很害怕。他们为什么老吵架呢?”还有的说“王某某的钢笔不见了,大家都说是江某某偷的,可我明明感觉到了江某某委屈的眼神。”这些烦恼大多数来自同学间的相处,而这些烦恼也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足迹。

篇5

2.性别:女

3.年龄:13岁半

4.年级:八(2)

5.特长:写作

6.辅导教师:连巧红(班主任)

7.辅导时间:2010年3月至2011年元月

二、存在问题

与妈妈为敌:何琳特烦妈妈的“唠叨”,认为妈妈管得多,管得宽,管得严,尤其是妈妈偷看她的日记(她在发现妈妈偷看她的日记后,每次写完的事就在当页撒上白面粉,有指印可证),以致从心理上痛恨妈妈。为了报复妈妈,她在自己房间的门上写着“you are a pig”(你是一头猪),放学也不愿回家。她明明知道妈妈希望她学习成绩好,可偏偏不学习,考试时会的题目也不做。特意让成绩差,专门让老师请家长来,达到气妈妈让她痛苦的目的。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教育:爸爸是名领导,忙于工作,根本顾不上家里。妈妈是名工人,把生活的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与天下的父母一样“望女成凤”认为女儿的成功就是自己最大的功劳,对女儿实行高压政策,总认为女儿不及别人,她可以做得更好,且经常当面训斥何琳。何琳的每次进步,在她看来是理所应当,从未有过表扬,并经常拿何琳的不足与同学的优点相提并论。这样一来,何琳既对自己没有信心,又对妈妈很逆反,母女矛盾日益激化。彼此不愿面对,仇人一般。

2.思想模糊:何琳的家庭条件较好,衣食无忧,她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迫于妈妈的威力,勉强去学,就别提什么志向和梦想,也更别想让她刻苦、勤奋了(她总觉得自己也不是学习那块料)。

3.何琳自诉:妈妈总嫌我成绩差,斥责已是家常便饭。老师一让请家长,妈妈就罢工不做饭,唠叨个没完,甚至于辱骂,于是整个家里乌云笼罩,或者突发暴风骤雨,真是难过极了,根本没有沟通的可能,我唯一能做的便是趴在床上哭.......

四、分析与诊断

1.妈妈的教育方式欠妥当。

妈妈总是居高临下,对女儿又管得紧,曾追踪到学校。也缺乏耐心瓣教育和等待,急于求成,缺乏鼓励与赏识,多斥责和压制,殊不知压制往往带来反抗,致使女儿与她为敌。

2.何琳的模糊思想欠引导。

她以为自己是给妈妈学的,没有上进思想,没有什么学习目的,只要没人逼,她抓住一切机会放松自己,一进书房就坐在学习桌前磨蹭,妈妈希望女儿能言听计从,可女儿却我行我素,极力抵抗。

3.诊断结论:

班主任充当协调员,一方面劝说妈妈转变教育方式,一方面做学生的工作,使母女关系由恶性状态变为良性循环,使何琳能转变学习态度。

五、辅导策略

(一)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给家长推荐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使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使家长明白“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呵斥中有爱迪生”;使家长坚信“垃圾也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使家长懂得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不急切;善理解,少怨烦,营宽松,不束缚;使得女儿接受妈妈,理解妈妈的做法,亲近妈妈。

(二)激励何琳求知上进。以面谈为主,兼以家访和电话。其一是与学生多沟通思想,梳理与妈妈的敌对关系,使其谅解妈妈的不当举动和做法,明白妈妈的“父母心”,化敌为友,进而我爱我家。其二是引导学习立志苦学。老师搜集相关的古诗、格言使其自勉。比如:让其摘抄《有志》诗:“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为之,终亦成骐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书到用时方恨少”......使其懂得珍惜时光,发奋有为。其三是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从家访入手,时而送之“寄语卡片”;外出学习第一个长途电话打给她,让其感到总有一份情牵挂着她,爱人和被人关爱的感觉很美好......

六、效果

将近一年的辅导教育,何琳从心里上已经完全接受和理解妈妈了。她说“不”的时候少了,说“能”的语气坚定了,她的成绩已渐趋跨入上等行列,妈妈也转变了自己的讲话方式,在尊重女儿的前题下,与女儿有效沟通,母女关系融洽了许多。

篇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班主任是与其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因此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能否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评价一个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心理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心理发育的三个矛盾上:其一,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这一时期学生身体的第二性征开始显现,而伴随着这些身体上的变化,其心理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对异性好奇,渴望得到异性的欣赏。但是由于心理发育的迟缓,多数中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其二,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和社会性形成相对迟缓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学生成人感意识觉醒,开始关注自我形象,并注重他人的评价,但是由于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他们在塑造自我形象时往往以崇拜的明星为标准,从而导致其在外形塑造与年龄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自我分化,形成理想我与现实我这两个形象,并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的意识。其三,感情需求外露与内隐的矛盾。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巨变,必然会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但是对于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学生们一方面希望找人诉说,一方面又羞于启齿,从而导致心理矛盾。

二、初中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针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上文分析的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矛盾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利用谈话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干预,班主任在干预中应该坚持几点原则:①保密原则。对于学生诉说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严格保密,在未经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把谈话内容透漏给任何人,包括学生家长。②倾听为主,辅导为辅。许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缺乏倾诉对象,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倾听工作,让学生主导谈话内容,待学生倾诉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③科学提问。初中生由于思维发育不成熟,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时班主任就要根据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用提问的方式主动帮助学生定义心理问题。

(二)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的状态、风貌、活力等因素都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制约着学校的发展。班主任在对班级整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善用多元智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心理健康知识的表现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优化教学活动,利用观察、合作学习、演讲、推理、角色扮演等形式活泼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优化因材施教,例如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利用活动中的分工,充分尊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优化评价效果,利用多元化评价模式,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以形成自尊、建立自信。其二,开展科学的心理辅导。即班主任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开展班级活动,以实现对班级整体心理辅导。心理班会课是实现班级辅导的有效形式,心理班会课可分为专题讲座课和心理训练课两种,前者适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辅导,后者适用于班级全体参与,并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嫉妒”这一情绪问题出示题目,或者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情景,并让学生分角色演示情景,教师可以在处设置疑问,让全班讨论,以引起学生对嫉妒危害性的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引导,并对学生进行情绪辅导。

三、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在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了解心理学常识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从而使初中生在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下快乐地成长。

作者:胡强 单位: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篇7

    职校生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入学基础一般而父母期望较高,文化素质较低而学业难度较大,专业技术水平一般而社会就业录用要求较高。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有些问题如果不能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及时解决,就会对职校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应当帮助职校生正确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班主任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教育、指导、帮助、爱护的职责。因此,在当前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目前职业学校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中考失败打击自信心,产生自卑

    由于中考的失败,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一次创伤,加上社会上的人对职校存在着偏见。进入职业学校,有些学生自然地会觉得抬不起头,低人一等,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找不到自我,很盲目,有较强的自卑感,一旦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就非常痛苦。

    (二)羡慕别人立志不踏实,期望过高

    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总对自己都会提出一定的目标。而职校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目标期望过高,常常不切合实际,有些学生看问题过于片面。在就业问题上,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高学历,而他们期望的是低学历、高收入。他们只看到成功人士风光的一面,认为很多东西都不必付出努力,便可以随手可得,却忽视了他人艰辛的一面。

    (三)做事简单不顾虑后果,行为偏激

    职校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阶段,生理发生剧变,特别是外形、机能的变化莫测和生理发育成熟,然而心理发育却跟不上生理发育的节奏。他们血气方刚,遇事容易冲动,一言一行稍不留意就会火冒三丈,做出过激的行为。如:好讲哥们义气,愿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报不平,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又会追悔莫及。

    (四)娇生惯养造成性格固执,自私自利

    由于家长在中小学生阶段的精心呵护,在家中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不管是否合理,达不到目的决不罢休,他们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也不会关心别人,自私自利,依赖性很强,缺少独立性。

    (五)学习基础较差,养成不良习惯

    职校生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对头,考试经常不及格,多次打击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学习兴趣,学习缺少了动力,学习成绩更加糟糕,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把学习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从游戏、网吧、小说中才能找到一些快乐,找到一些自信。

    二、职校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职校生正从青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由于生理、教育环境的变化,思考问题的成人化,而中考的失败又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情绪,复杂的环境和心理,绞结成了许多困惑。激烈的竞争、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生活事件中的烦恼等等,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产生浮躁、抑郁、失落和焦虑。

    (一)职校生心理障碍的客观原因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重点高中,上大学才有前途,而进入职校就等于在成长路上领到了一张“红牌”,加之社会对职校和职校学生的偏见,企业对职校学生过高的要求。同时,他们在某些方面能力偏低,对社会认识,不够合理,对是非缺乏理智的判断,对自己发展感到困惑。在社会和家庭双重影和刺激下,心理压力增大,常有身心疲惫之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家庭中受到父母长辈的精心呵护。他们没有或缺乏过集体生活的心理准备和经验,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的陌生的面孔和各种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的突变也容易诱发心理上的障碍。学校里有老师的指导,几乎没有受过挫折生活的磨炼,一旦进入职业学校就要面临生活上的独立。当遇到这些困难时,思想上一时转变不过来,凭着主观的和推测容易把困难扩大化。由此产生自责、烦闷、忧虑、情绪低落的消极心理。

    (二)职校生心理障碍的主观原因

    大多数职校生的职业理想往往与所学专业相吻合,而职校生所追求的目标往往比别人高,几乎人人都有远大的抱负和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生活在这种情境下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因素及环境的影响一旦碰到不合己意的问题和难题。在理想和现实的无情碰触下,常常失去心理平衡。

    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教师都要有一颗爱生之心,要投入最真挚的感情,爱如慈母。作为班主任,在接纳新生之后,应该尽快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尽快叫出他们的姓名,使学生对班主任自然的多了份亲近感,少一份陌生感。有时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把他们的名字全部叙述一遍,使学生觉得他们已在老师的注视关切中了,也让他们在心理上对班主任产生尊敬和信赖。这样就可在短时间内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信任,相互关注的师生关系。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些谈心接触的机会。从感情上贴近他们,精神上支持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尽可能地传递给他们来自班主任的温暖,使他们感到并不孤单,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性格。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职校班主任应采取如下策略。 

    (一)帮助学生自我认识

    关注自我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人的一生,始终在寻找自我,实践自我,完善自我。尤其是职校生,很少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一部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以为无所不能,目空一切到无以复加程度的“自我膨胀”。一方面可以说是年轻人的心高气盛,有自信,但大部分学生是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的盲目自信。如05级新生揭*同学,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特长。而黑板报都由她独立完成,并获得了喜人成绩。 她不仅绘画有天赋,服装专业也有一定的基础,深受老师和同学喜欢,由于她的自我骄傲,自我欣赏,在成功的同时,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缺乏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比较随便,以自我为中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得同学对意见很大。

    而另一部分学生常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以为无能为力,垂头丧气到无所事事,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如毛*同学,开学以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因为自己中考落榜,家庭、社会对她的影响很大。加上他们对职业学校的鄙视,因此进入职校自然感觉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她茫然,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何方。对任何事情都无热情,从不与人交流。

    以上两个例子,她们都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自我”所表现出的心态,是对“自我”认识上的一种错觉,同时也是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我们教育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理解、适应与包容,还得学会协作、防范、与保护,为自己的心理增添一扇半掩的门。教育中既不能打击揭*的自信心,又要帮助毛*树立自信心,班主任应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才以平常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利用各种机会让揭*为同学服务,改善同学之间关系,帮助毛*找到自己的优点,给她在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们都走出了自己的阴影,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心情开朗,学习上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二)教会学生自我保护

    每个人都应当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而现在的学生特别是职校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渐渐地,就成了笼子里的那些可怜的、丧失了本性的动物,只知道饭来张口,觉来闭眼。可社会是现实的,更是残酷的!他们那从不设防的心灵往往成为一触即破的易碎品。加上他们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有素训练,因此,一旦置身于社会,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除了挫折,还是挫折。

    如03级服装班学生,在学校期间,大部分学生追求的目标都定得比较高,几乎人人都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对外面的大千世界很向往,无心读书,一心想就业。而一旦走向社会她们反馈回来的信息竟是意料不到的。由于自身的因素及环境的影响,在理想与现实的无情碰触之下,她们才意识到自身与社会的要求距离太远了,她们向往服装美的艺术,却对服装业的就业环境倍感失望,多数同学学习失去了动力,班级纪律变得混散,违纪学生增多。

篇8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对学生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在情感上最接近学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更能从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去影响学生;班主任方便通过观察、直接接触、与家庭教育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和长期追踪辅导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培养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方面,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绝大部分人而言,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因此必须着重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即进行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业和事业成败、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性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着眼于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更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要定位在“发展”、“优化”和“开发”上,而不是心理问题的预防甚至“矫正”上。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 

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定向的作用。人文主义代表马斯洛承认“青少年不能没有导向”。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尚未最后定型。在社会转型期,在意识领域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他们中许多人还不能独立地自我选择,需要班主任进行价值干预,进行澄清和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第二,自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痕迹。应该帮助学生产生内在自信、自助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三,疏导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再是强制灌输而是强调体验感悟,不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多采用活动性和生活性的教育方式,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安排游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内化德性。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要通过疏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服从的能力。

第四,整合性原则。 

班主任要视野开阔,深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尽量做到取长补短。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突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应接受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毋容置疑,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客观上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追求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班主任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产生自助、自信的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还需要不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如可以开展班级主题系列活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如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将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篇9

高中生正在经历人生的动荡期,他们要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升学压力,在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如何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认识不足

高中生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其发展的根本,因而在培养高中生心理素养时,要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的人格更为健全。当前大部分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度不够,导致实际操作中将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看成一类,教育过程中不能分而治之,导致学生也混淆概念,出现很多问题。另外,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班主任将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对学生进行升学教育,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导致学生出现很多心理问题,班主任却无从察觉。

2.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态度不积极

目前很多高中生从理论上十分承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心理上认同度就减弱较多,虽然班主任在教学上也试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但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有种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并感觉日常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这也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学校领导层观察,部分学校领导也没有给予班主任更多的支持,更多是警告学生上课认真学习,努力考取好大学,这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外部动力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二、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1.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

(1)教师可以先加强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学习,这是调整教师心态的良好方法,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巩固,使教师有着积极乐观和健康稳定的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莫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投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避免心理亚健康给学生带来不适当的教育行为。(2)教师在掌握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内容以后,才能多角度地分析和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学生制定良好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让学生的心理矛盾得以化解,否则,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只能运用简单的说教处理方式,一旦教师没有把握好开错“药方”让问题恶化,会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心理创伤”,将得不偿失。

2.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

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能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工作实效性。现代学校的主要标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现代高中教育的重要思想体现,高中生现在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若不能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综合资源时需要建立职能部门,要求班级、个人、心理教育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发挥教育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求不断统筹校园心理健康中的文化建设、心理建设和教育规划、心理咨询等诸多问题。

明确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承担的主要辅导作用,鼓励学生在因地制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家庭环境,因而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高中生正是心理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所以家长更要了解孩子的当前状况,不能一味地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学校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营造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孩子时刻处于焦虑中,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同时学校可以适当地开展文艺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态,家长和学校都认为这些活动会耽误学生学习,高中生当前的要务就是努力学习,其实学习是需要劳逸结合的,如果一味地学习不去放松会让学生心理压抑,也不会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心理健康理论研究

在教师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理论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很多方面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新的发展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出现很多新情况,由于新问题的出现,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工作中需要加大理论分析状况,在科学论证中,实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基础。在课题调查中,引入学生座谈的教学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教学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探索教师工作开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经验和新途径,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科学化。

人在发展中如果心理发生变化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今后发展道路,甚至可能产生极具颠覆的影响,班主任是一个学生人生重要的导师,可以在关键步骤上指引学生,因而高中班主任可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教育的对象实施各个层面的影响,进而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发展中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灵世界,让学生面临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压力。

篇10

1高中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分析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和学生之间的竞争,再加上对未来感到迷茫,让高中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适当的心理教育是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或者通过开班会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重要,但是心理健康同样不能放松,对心理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才会适应和调节;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可能并不困难,但是教师要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优秀品德的学生可能不简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育工作在高中阶段同样重要,如果学生心理素质优秀,自控能力较强,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能够做到能屈能伸,在与人交往时能够做到正直善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帮助,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人总是怀着偏激或者猜疑的态度,那么德育教育就很难正常进行;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与班主任畅所欲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实际上为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再者,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大致心理状况,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未雨绸缪,有助于更加顺利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2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问题

除了上课时间之外,班主任大多数时间都与学生相处,例如班会、自习和活动课等,在相处中班主任能够发现学生细微的情感和心理变化。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密切,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都比较了解,因此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也愿意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任课老师则是完成教学任务后就离开教室,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与学生没有接触,对学生也缺乏了解,即使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专职心理教师,虽然能够通过讲座或者面对面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频率一般只能达到每周一次到两次,开展心理教育针对全校学生,范围较广,而班主任可以对自己的学生更加了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范围也更小,因此效果相对于专职心理教师也更好。虽然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如果班主任和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那么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鼓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评价学校好坏和学校领导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升学率,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承受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因此狠毒班主任认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够关注,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3.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这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健康的心理能够起到调节情绪、促进学习的效果,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要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学业成功还要重视心理成长,学校领导可以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考核体系,针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能力培养,通过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才能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3.2完善硬件条件

为了保证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在寒假和暑假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专家针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有些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并未班主任配备电脑,让班主任能够随时查阅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成果,帮助班主任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在很多教师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提高了班主任整体心理健康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较好。

3.3建立完善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学生和教师相互信任,在交流与合作中就会减少很多阻碍和问题。在学校中,如果学生对班主任有充分的信任,那么学生的行为就会有利于班级发展,班主任也能更加顺利和深入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学生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材,教师严厉的批评了学生,导致学生对实验课兴趣大减,不能很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看到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尽量不要否定和批评,而是多去表扬和鼓励。

篇11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班主任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修养,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

鉴于班主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作用及班主任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心理问题最好的医生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提高认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融洽的人际关系、坚定的信心、诚挚的爱心、顽强的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启迪使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释放、排除。

二、创建平等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心理气氛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其内心世界,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平等、健康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成功之路,也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三、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利用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从不同侧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建立正常人际关系

通过组织召开《怎样与人交往》、《我为班级作贡献》等不同主题的班会,使学生正确、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通过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并对班内同学正确、全面地进行了解,客观地悦纳别人,克服自卑、自傲心理。这样,让班内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学会宽容别人、尊重别人,真诚待人等交往技能,建立正当的人际关系,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挫折,各种不如意的事是难免的。做到承认它,战胜它,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任性、自私等不良倾向,心理脆弱。班主任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劳动及各种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挫折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学校,振奋精神,用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3.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可由班级优秀学生组织成立咨询小组,共讨成长中的烦恼。也可通过师生之间朋友式的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4、班级要努力建设好文化阵地

办好宣传栏、黑板报等加强班级的文化氛围,做到小环境育人,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得鞭策。

四、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小学生中,由于家庭不和、长辈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导致部分小学生在与人沟通、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障碍,在学习、情绪、意志、个性、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而有些是心理问题。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班主任应在自然情境下展开心理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育与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新生的入学教育,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克服新生的胆怯心理,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1.故事法

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不能靠警告、禁令和各式各样的惩罚,要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方法来维持班级纪律。可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或举行故事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遵守班级纪律的好习惯。

2.游戏法

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时可采用游戏法,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课文,精心设计合作式游戏项目。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合作、交往的重要性,使他们克服妒忌、自傲、孤独心理,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取得成功。

3.表演法

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提供广泛参与、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对学生进行自理教育时可采用表演法,让学生编排小话剧看看谁的自理能力强,将他们在家的表现搬到舞台上,让学生自己评判,找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

4.娱乐法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然而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心理负担,有的教师也推波助澜,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面孔,从不露一丝笑容,致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不高。聪明的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放松,使学生的心境进入愉悦状态,以淡化不良的情绪。在课间休息时可让学生听听音乐,看看动画,讲讲笑话,这些都有助于缓和神经紧张,使学生变得乐观、积极。

三、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等,往往是因人而异,采用团体指导有时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对一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认真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