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协议范文

时间:2022-11-07 19:59: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阿尔法协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阿尔法协议

篇1

1、《阿尔法协议》融合了角色扮演、潜行和动作等多种元素,玩家将体验到扮演现代间谍的感觉。玩家在高风险的地下军火交易时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导致一系列不同效果。你可以使用五角大楼的最新武器暴力解救被关押的恐怖份子,也可以躲在阴暗的角落展开秘密行动。可以说,整个游戏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攻略。

2、《阿尔法协议》是由制作著名的《星球大战:旧共和国骑士2》与《无冬之夜2》的Obsidian所开发的全新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玩家扮演的主角是类似007中詹姆斯邦德的间谍,名字叫做Michael Thorton,虽然经过专业的训练,不过还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宝马与丰田加深合作

2013年1月24日,宝马汽车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汽车产品,作为构筑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的一环,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燃料电池系统”、“共同开发运动车型”、“共同研究开发轻量化技术”的正式合作协议,这是去年6月份双方签署备忘录的后续进展。此外,作为去年3月开始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共同研究的第二阶段,两家公司就启动“后锂电池”即锂离子空气电池技术的共同研究签署了正式协议。

此外,就宝马向丰田在欧洲推出的车型提供柴油发动机一事也达成了协议。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丰田汽车与宝马集团将为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汽车产品而继续开展合作。

马自达将为阿尔法·罗密欧生产跑车

继2012年5月23日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和菲亚特集团汽车股份公司联合公告后,两家公司宣布签署最终协议,将由马自达于2015年开始在马自达日本广岛工厂为菲亚特旗下的阿尔法·罗密欧品牌生产一款双座敞篷跑车。新车将基于马自达下一代MX-5平台为全球市场开发。根据协议,马自达和菲亚特还将开发两款不同风格的后轮驱动轻型跑车。值得注意的是,马自达和阿尔法·罗密欧所开发的车型将搭载各自品牌的专利发动机。

奥迪亚洲

研发中心落户北京

随着全新奥迪亚洲研发中心在北京落成,奥迪公司将一进步加强在亚洲的创新能力。奥迪亚洲研发团队将主要致力于为亚洲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而作为奥迪全球的一部分,奥迪亚洲研发中心隶属于奥迪中国,并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

篇3

长着一头红发的英国人苏珊•佩恩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土地基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个基金目前管理的土地面积已达到15万公顷,主要位于南非、赞比亚和莫桑比克。佩恩将非洲视为“寻找阿尔法的最后疆界”。这里的“阿尔法”指的是回报远远超过风险的投资。原因很简单:在这个贫穷的地方,一些地区的土地非常肥沃,同时价格又较为低廉。在赞比亚,佩恩的土地基金购买每公顷田地的费用仅为350至500美元,大约是阿根廷和美国土地价格的十分之一。

像苏珊这种的投资者,正在全世界“抢占”农田。投资基金、政府和个人投资者纷纷参与其中,抢购和租赁世界上的耕地。因欧洲和美国的农田较为缺乏且价格昂贵,可供投资的新的农田,集中于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等地。

僧多粥少

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是公认最优秀的投资家之一。2002年为了在比索崩盘之后购买阿根廷农田,索罗斯等投资人创建了Adecoagro,现在它是阿根廷最大的大米种植商,而且在那里生产乳制品。而他个人占有该企业30%的股份。

如今,Adecoagro拥有或租赁约34万公顷在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地区的农田,这些农田用于种植咖啡、大豆和其他农作物。到2016年,Adecoagro计划将在巴西增加一倍以上甘蔗,即从如今的480万吨增加到1100万吨。

美国对冲基金“黑石”也成立了一个2亿美元的农业基金,其中用于购买农田的资金就高达3000万美元。包括黑石在内,多家对冲基金在哈萨克斯坦、苏丹、乌干达、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甚至饥饿的埃塞俄比亚,拥有广袤的农地。

此外,国家政府也纷纷跟进。“未来非洲”网站刊文说,在粮食危机的幽灵笼罩下,买卖或租用非洲土地的现象5年来呈爆炸趋势。2008年的食品危机更加剧了这一现象。沙特,阿联酋,中国和韩国是主要买家。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机构认为全球投资者购买的土地应该有3000万公顷,但这一估计几乎无法得到证实。事实上,我们能看到的是,投资者的胃口还远未满足。世界银行土地政策专家、经济学家克劳斯•丹宁格表示,仅在莫桑比克,外国投资者的需求是其现有耕地的一倍。而目前,莫桑比克政府已将400万公顷土地分配给投资者,其中半数为外国投资者。

价格上涨

随着全球投资者对土地的“抢占”,土地的价格已经升高,有些土地已经变得非常昂贵。在乌拉圭,阿根廷Adecoagro公司,及新西兰PGG Wrightson等外国企业,都大举收购农地。据乌拉圭农村协会(URA)统计,已有三分之一乌拉圭农地落入外国投资人手里。外国投资的增多,使得乌拉圭农地价格在过去三年涨逾一倍。

Wrightson公司旗下的NZ乌拉圭农作系统公司总经理汤玛斯说,西部距靠近阿根廷的农地销价已大涨,从2005年的每公顷3000美元涨到7000美元。而阿根廷肥沃的彭巴草原一公顷农地要价10700美元,比美国爱阿华州玉米带农地每公顷平均9657美元贵一成。

中国投资者也注意到赚钱机会。浙江就有不少有远见的农民还把眼光转向国外,在乌拉圭、俄罗斯、巴西,甚至在美国、日本、韩国,承包土地发展农业生产。据报道,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村农民王加建在阿塞拜疆承包50多亩土地,投资300多万元从事立体式农业化快繁基地,种起了蔬菜瓜果。

对于海外农场投资,国务院农业研究中心专家翟雪玲认为,国外投资环境――包括社会政局、法律法规和行政效率――不宽松,是我国企业海外种植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她说,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和农产品市场采取保护政策,设置障碍限制外国企业和产品进入。他们在劳务卡发放、投资比例和签证期限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很多国家签证时间只有3个月,而且审批手续繁杂,且限制一定期限内签证发放的数量。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南非、斐济等尽管资源丰富,但政局变化快,产业政策连续性很差。很多前任领导在任时签订的协议,到了新一届领导,就可能变化或取消,导致企业前期投入无法收回,损失很大。

篇4

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大规模缩减,上述事件并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但上述现象无疑再次宣告,投行随意创造金融衍生产品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指出,这是疯狂扩张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惹的祸。目前的ETF已经与我们理解的上证ETF等投资品种截然不同,是一连串衍生品组合投资计划,称为“合成ETF”。

合成ETF与次贷产品本质有些类似,所设计的产品包括衍生品在内的琳琅满目的产品,市场中45%的ETF是所谓的掉期基准ETF,通常与衍生金融协议相关,由投资银行设计,为避免风险,交易对手方需要购买其他产品对冲风险,或者为追逐利润,持有流动性极低的资产,导致传导链条极为复杂,所谓的对冲手段大多数时候骗人骗己,风险薄弱环节摇摇欲坠。

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行以ETF取代了臭名昭著的次贷衍生品,但臭气并没有消散。

早在今年四月,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曾经撰写名为“由最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最近的趋势依法的潜在金融稳定问题”的文章,对ETF提出警告,指出ETF不再是值得信任的既便宜又透明的交易工具。瑞银的巨亏,很快验证了他们的先见之明。

只要风险机制不改,金融衍生品与对冲交易的风险难以排除,魔鬼交易员将层出不穷,让普通民众更加厌恶金融衍生品。

ETF投资之所以受到追捧,就是因为亮眼的赚钱效应。业内预期,2010至2012年,华尔街来自Delta 1的收入平均增长9%。而此次瑞银议事魔鬼交易员阿多博利于短短五年间平步青云,从见习生一跃成为明星交易员,年薪达英镑七位数。而在三年前,法国兴业银行的“魔鬼交易员”克尔维耶尔(Jerome Kerviel)同样效力法兴Delta 1 交易。

事件将促使欧美等国尤其是欧洲进一步严控金融衍生品交易,直至将高风险、高杠杆交易变得无利可图,实际上,这些交易员未来只能到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谋生。

高盛关闭全球阿尔法(Global Alpha)对冲基金,则非内部风控顽疾,“势不能也”。据报道,全球阿尔法基金创建于1995年,以量化交易,根据计算机模型寻求微小的获利机会,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理念相似,2005年,该基金涨幅高达38%。

有人归咎于瑞士央行。正是9月6日瑞士央行决定,将瑞郎汇率与欧元汇率挂钩,让做多瑞郎者大亏其钱。由于金融杠杆高至30倍至50倍,市场小幅波动就会引发蝴蝶效应。

篇5

早在今年5月,俄罗斯中央银行以涉嫌洗钱为由撤销了私营的索德商业银行的经营许可证。两个月后,另一家私营银行古塔出现结算问题,7月5日一晚上,古塔银行就关闭了76个分支网点。与此同时,俄罗斯最大的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在莫斯科的几乎所有自动提款机前也排起了挤兑的长队,由此引发的对私营银行的恐慌,开始在俄罗斯蔓延。

阿尔法银行面对危机,股东们注入了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银行实行了紧急工作制,召回所有度假中员工,并租用飞机运送现金,以保证银行不间断运行,但还是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直接损失达2.4亿美元,并被迫出售了手中持有的俄罗斯第三大石油公司TNK石油公司的股份,以换取8亿美元的注入。

与狼狈不堪的私营银行相比,两家国有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和俄罗斯外贸银行(99%股份为俄罗斯中央银行持有)则成为这场“七月危机”的大赢家。

在古塔银行挤兑停业、阿尔法银行以及其他私有商业银行大批客户流失时,俄罗斯第二大商业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仅7月第一个星期的存款就激增16亿卢布,吸收存款总额增至386亿卢布。

7月16日,俄罗斯外贸银行与古达银行的股东签署协议,以100万卢布(约合35000美元)的惊人底价收购了古塔银行86%的股份。外贸银行总裁说,这只是一个象征性价格,外贸银行实际得到的是古塔银行的分支网络和债务。有报道说,俄央行为此将向俄罗斯外贸银行提供7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俄罗斯商业银行的老大――俄罗斯储蓄银行也获益匪浅,银行股价表现惊人良好。俄罗斯著名投资资讯机构3-dialogue的分析师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投资者对俄罗斯储蓄银行的稳定性不必有任何担忧,因为在任何情形下,联邦政府都会支持俄罗斯储蓄银行,并提供给它充盈的货币。

大批储户因恐慌而把自己的钱从私人银行转移到国有银行,这种情况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就曾出现过。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俄罗斯国有银行在私人存款市场上的份额就会不断增长。而俄国有银行的这一业务在近三四年是持续下降的。

莫斯科大学金融学专家科罗廖夫认为,国有银行机构在金融系统所扮演角色的加强,正是俄政府期待的结果。一场危机下来,私有银行有的倒闭,有的被并购,苟存于世的也元气大伤。“国有银行连连得分,政府与寡头之间的天平又向政府倾斜了许多”。

俄银行改革借鉴

普京成功连任俄总统后不久,俄中央银行和财政部起草了《2004-2008年银行部门发展战略》。颇为耐人寻味的是,7月1日,也就是此次“7月危机”爆发的前一天,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还高度称赞此《战略》,表示“必须维护民众对国家银行系统的信任,《战略》应该以银行系统的稳定为目标,防止危机威胁单独的市场主体”。

根据《战略》,俄罗斯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将要实施一系列措施以保证银行系统的稳定,其中包括:在2007年1月1日前注入数量不低于500万欧元的个人资本保障金,把充分资本水平(资本和资产之比)从2%调高到10%。俄银行的不低于500万欧元的资本化制度将从2005年开始实施,到2007年推广到全俄其余银行。

此外,俄有关部门还将提高银行系统的透明度,加强金融监管。其中一项颇令各国人士关注,对中国金融界显然也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的措施是:根据正在起草的新法案,银行必须公开自己的真实股东,而不是从前的名义上的老板;此外,还将提出“问责股东”的概念。

篇6

作为采用Alphabus平台的首发卫星,Alphasat I-XL卫星将世界上性能先进的大型通信卫星之一。与Inmarsat公司2005年发射的Inmarsat 4f1/4f2宽带移动通信卫星相比,Alphasat I-XL卫星具有更高的功率、更大的容量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发射重约6000公斤,有效载荷功率达12KW,卫星在轨设计寿命15年。该卫星还具有以下多个特色:一是将使用国际电联最近分配的L波段新频段,可为卫星电话用户提供多达750个品质显著改进的频段,可为卫星电话用户提供多达750个品质显著改进的频道;二是在有效载荷上采用了新一代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使卫星电话用户获得更好的通信质量及更短的下载时间;三是星载缝隙天线的发射器达12米。

根据Inmarsat公司与欧空局最近签署的协议,Alphasat I-XL卫星除了为Inmarsat公司携带大型商用通信有效载荷外,还将为ESA携带3个技术实验有效载荷。

篇7

中国航空业每年使用2 000万吨航油,而中国每年消耗的食用油约2 900万吨,废弃食用油具有成为生物航油可持续原料的潜力。将地沟油炼制为生物航油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化为生物航油,另一种是先转化为生物柴油再转化为生物航油。

100种最濒危动植物或2020年灭绝

巴西天竺鼠仅存60只左右

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是什么呢?一个由8 0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盟组织呼吁:挽救地球上100种最濒危的动物、植物和真菌。他们称,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这些生物到2020年可能灭绝。

巴西天竺鼠在一个小岛上生存,现存数量在60只左右。阿勒莱皮侏儒鸟生活在巴西东北部一个几十平方千米的狭小区域内,现存数量不到800只。

机器狗:又快又好使

最近美国军方演示了最新版本的机械狗,被命名为“LS3”,绰号“阿尔法狗”。阿尔法狗是一种四腿的机器人,不久后便会成为士兵们最好的朋友,跟在士兵后面帮助他们驮运装备。这种机器狗可在搭载180千克重物的情况下连续行走30千米。

西伯利亚发现猛犸象活细胞

有望克隆复活

《冰河世纪》里的长毛象(猛犸象)曼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家最近的一个发现,让这种灭绝的动物重现人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012年8月,科研团队在俄罗斯东部雅库特一个100米深的永久冻土地下,发现了一副独特的猛犸象残骸,其体内有保存非常完好的“活细胞”。这一发现为克隆复活猛犸象计划带来了曙光。

200万年前的冰河世纪,猛犸象从非洲象进化而来。猛犸象的大小约是现在大象的两倍,同时这些庞大动物长着有助于它们击退捕食者、从冰雪中掘出青草和灌木的长牙。大多数猛犸象在1万~1.2万年前灭绝。已知最后幸存下来的猛犸象生活在西伯利亚海岸附近的费兰格尔岛,它们大约在公元前1 650年灭亡。有种理论说,是早期人类的打猎和气候变化造成猛犸象的灭绝。

“猎豹”机器人奔跑速度超博尔特

篇8

金融危机催生了全球汽车业的“乱时代”:市场需求萎缩,汽车企业巨额亏损,战略车型开发困难重重。乱世的纷繁迷雾下,汽车业舞台上有一个形象却愈加鲜明。他不仅成为美国权威刊物评出的瓦格纳最佳接替人选,而且极有可能在半年内成为克莱斯勒的新CEO。

57岁的菲亚特集团CEO塞尔吉奥・马尔乔内,就在丰田社长渡边捷昭无奈退位,大众集团CEO文德恩忧心于集团内耗,雷诺-日产联盟掌门人戈恩疲于协调雷诺与日产发展时,马尔乔内的美国攻略被业界评价为“买了一张彩票”。

乱世多出英雄人物。马尔乔内的乱世整合计划才刚刚显形,能否获得英雄般的业绩还要时间来作答。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品质风貌、作风思维,将成为被命运眷顾的根本原因。

冷静清醒

“汽车行业需要彻底改造,并且要速战速决。我不欣赏美国政府对汽车企业的援助,也不赞同欧洲政府的犹豫不决。”――马尔乔内

马儿乔内购得“美国彩票”并非运气好。正如美国媒体评价:他凭借努力踏实的作风获得了美国政府的信任。他的谈判组在两次“激烈而公正的会晤”后,美国政府终于将机会给予了这支马尔乔内领衔的“坚决解决问题的工作组”。

冷静、清醒,是马尔乔内的风格,也成为他的团队的风格,成为乱中取胜的关键。

他的冷静清醒早于4年前就已显现。2005年情人节前夜,马尔乔内力主菲亚特集团与美国通用汽车结束5年“婚姻”,获得15.5亿欧元“分手费”。这笔交易的意义,在通用汽车陷入破产困境的今天更为清晰。

他的冷静清醒,使他有时接近一个悲观主义者。在2008年9月的巴黎车展上,他预测欧洲汽车市场今年会下降5%,两年后全球将只剩下6家车企。而菲亚特集团销量在顶峰不过260万辆,菲亚特的规模很难达到“安全生存”的标准。

正是“悲观”的战略观,让马尔乔内果断出手。2008年12月宣布将意大利20家工厂中的14座临时关闭一个月,并开始酝酿一系列纵横方略。菲亚特已向欧洲申请50亿欧元的信用额度,有意收购标致。

他的冷静气质,与财务经历密不可分。26年前,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两年职业经历使他成为一个“扭亏专家”。他梳理了菲亚特多余的产品平台,改变了重复劳动、无人负责的低效率管理局面,2008年菲亚特成为少数几家仍盈利的汽车厂商。

因为冷静清醒,马尔乔内不讳言从丰田学习了“世界级的制造主动性,零浪费、零缺陷、零存货”。“这倒没什么惭愧的,这些理念是丰田原创的,这套方法在丰田非常有效。坦白讲,我们距离他们还有些差距。我们非常欢迎这套理念。”他说。

知人善任

“领导者的真正能力是他领导他人的能力。因此我希望的是,能够在我身后有一个真正强大的组织。”――马尔乔内

出色的CEO都有共同之处,就是知人善任。马尔乔内对CEO的“权责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过去一直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你能获得最高特权之一,但这是不对的。你需要每天都为自己赢得这个领导的权力。”他说。

马尔乔内每天面对的是菲亚特集团的18.5万名员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在5分钟内给产品造成足够的伤害。他的方法是,“通过一种非常平坦的结构来有效率地运营整个组织,否则不会取得对这个组织的控制权”。在这个结构中,马尔乔内可以和集团的高层管理者充分沟通,而每个高管在自己的领域也有类似的结构,以及充分的沟通。

在漫长的管理岁月中,马尔乔内怎样领导他的管理团队?他坦言,“菲亚特是个彻底的知识精英的集合体。在这里,除非你自己赢得领导权,否则你没法领导别人。我们每年要审核我们的管理者两次,此外不断地和领导阶层互动。”

欧美汽车企业的CEO,面对的最棘手问题莫过于裁员。在收购欧宝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裁员”。可实际情况是,如果不裁减员工,欧宝在德国的4个生产基地就无法维持运营。马尔内乔与强大的工会打交道的方式是“与工会进行谈判,又不使参加谈判的任何一方丢脸。非常强硬,但决非冷酷无情。目的是获得工会的信任”。他向工会承诺,“一旦盈利,我们将重建公司业务并且重新招聘。”

马尔乔内甚至将CEO的工作与神职人员相比。“在工作之外,CEO个人的处事风格会缓解工作角色带来的极端性。你得通过日常简单的事情将这个角色的非现实性联系起来,平衡这个角色,正如那些神职人员所做的。”

马尔乔内的算盘

2004年6月,当马尔乔内接手菲亚特时,这个欧洲小型车之王已经在2001一2004年连续亏损了120亿美元,手头的现金就像现在的通用一样,只能够让它再苦撑几个月,那些差劲的表现足以让通用反悔当初的“婚约”。

出生于瑞士的马尔乔内,在进入菲亚特之前,马尔乔内是世界最大的商品检验公司瑞士SGS公司的CEO。期间,他裁减了该公司850个办事处的大部分员工以及一半以上的管理层。上任后仅一年,SGS公司就恢复了赢利。此前在他任瑞士巴塞尔Lonza集团CEO时,该集团净收入也增长了3倍。

马尔乔内在进入菲亚特之前曾经发誓:如果到2007年菲亚特汽车公司无法赢利,公司就应解雇他,但是到了2005年,马尔乔内就改变以了菲亚特多余的平台、庞杂的产品、重复劳动、无人为企业负责的现状,成功地实现了盈利。到2007年,菲亚特在全球销售汽车223.4万辆,与2006年相比,销售额增长12.8%,利润增长13.1%;实现营业利润8.03亿欧元,是2006年的3倍;即使是今年受到金融风暴影响,菲亚特集团在意大利本土市场的68.9万辆的成绩,也仅比2007年下降11.87%,成为2008年少数几家仍可实现年初目标和盈利的汽车厂商。

马尔乔内是个悲观主义者,在2008年9月的巴黎车展上,他就预测欧洲汽车市场在2009年会下降5%。他还认为,经过这一轮洗牌,在两年后全球或将只剩下6家车企,其中一家美国企业,一家德国企业,一家欧洲日本企业联盟,或许这个联盟还有美国伙伴,一家日本企业,一家中国企业,以及一家有潜力的欧洲企业。而这些在未来能够生存的企业,一定得是年产550万辆以上的“沃尔玛式”的企业。

而2000年左右,菲亚特销量达到顶峰时才不过为260万辆,如果要达到马尔乔内的安全底线,那么单靠菲亚特自身力量是根本不可能的。2008年11月,菲亚特汽车销量下滑25%,马尔乔内不得不在2008年12月宣布将意大利20家工厂中的14座临时关闭一个月,而48000名菲亚特员工则不得不接受这次长休假。

马尔乔内认为,2009年的市场如同“你去游泳,却从不知道你能否在水中站起来,因为底部是如此的不稳定,你无法感觉是否触到它,菲亚特做好了过一个艰难的2009年的准备,但坦率说,这并非易事。”

而克莱斯勒正是马尔乔内的菲亚特雄心的第一块拼图。

拼图游戏前景

汽车世界的拼图游戏,成功的例子不少,如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但是反面事例,也不在少数,而且,如果合并不成功,其后果往往都却是灾难性的。

当1998年戴姆勒集团和克莱斯勒合并时之时,这桩世界上最大的并购被认为是合作互补的绝好例证:戴姆勒有克莱斯勒欠缺的高级轿车,克莱斯勒则有戴姆勒亟欲发展的小型车;戴勒可以整合克莱斯勒在北美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克莱斯勒则可以利用戴姆勒在欧洲的网络,提高自身的品牌地位。

可是现实并不那么如意,戴姆勒实际上不太愿意和克莱斯勒分享设计,害怕对奔驰品牌造成负面的影响,合作多年,除了一部300C外,双方从未在部件、结构设计、采购等方面有过分享,与此同时,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留下的市场空白却被蜂拥而来的日本厂商牢牢占领。合并之时,克莱斯勒还是美国三大中赢利能力最强的,销量也达到了300万辆。但到2007年8月戴克分手时,克莱斯勒已经巨亏16亿美元,销量也缩水至200万辆出头。

不过好在从目前看,马尔乔内的三块拼图:克莱斯勒已经虎落平阳,PSA需要它抱团取暖,广汽虽然看上去处于强势,但技术的咽喉仍然被菲亚特扼住。只要它想扼的话,它也可以效法马自达在长安和一汽之中翻云覆雨。况且,美国和中国市场,对于菲亚特来说,本来几乎是一片空白,菲尔特除了现成的技术,对这两地并没有资金的投入,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输掉的。

从历史上来看,意大利人本来就更加灵活和有TEAMWORK精神,菲亚特可以说是输出平台最多的车厂之一,和福特、PSA、塔塔、铃木都有过合作,何况目前已经面临时艰,因此不会像克莱斯勒的前度刘郎德国佬那样刻板和唯我独尊。

而在生产层面,虽然菲亚特的最大车型仅相当于克莱斯勒的最小车型,然而好在从2003年开始,克莱斯勒已投入数十亿美元,按照灵活生产模式对其生产系统进行改造。据悉改造完毕后克莱斯勒将有78%的产品通过灵活生产线进行生产,这一比例将高于丰田和本田,仅次于日产的88%,这也将有助于克莱斯勒的工厂更顺利地进行小型车生产。而在广州,广汽已经有飞度、雅力士的制造经验,再造一条小车生产线,并非难事。而且由于有了自主品牌的“背书”,即使菲亚特的国产车型在初期销量不佳,也可以在为自主品牌提供生产线或零部件的交易上得到弥补。

目前看来唯一不那么明朗的就是产品。近日据Automotive新闻报道,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共将引入7款车型,其中其中4款车将会冠以克莱斯勒品牌包括旗下品牌销售,其他3款车将以菲亚特或者阿尔法罗密欧品牌销售。据悉第1款将要在美国生产是菲亚特500。根据协议,作为A级车型的500将会取代PTCruiser的产能,在克莱斯勒墨西哥Toluca工厂生产,并被冠以克莱斯勒或者道奇品牌。菲亚特还将提供B级车平台生产挂克莱斯勒和道奇商标的GrandPunto。新款阿尔法罗密欧MiTo也是基于这个小型车平台开发的,Coupe车型也将在克莱斯勒和道奇组装生产。在协议中,其他引入的平台还包括C级车型,这个平台将会支持阿尔法罗密欧Alfa147.C-Evo,菲亚特Bravo的重大改进平台也会被克莱斯勒引入。而至于双方共有平台的开发,克莱斯勒VPJimPress表示,开发平台需要3-4年时间。而马尔乔内早就表示:“我宁愿去拿来别人现成的结构,然后把阿尔法的造型放上去。如果我能只花费1亿欧元就做成这件事,那么我看上去就像个英雄。”这样看来,意大利人将会比美国人更加实际。

篇9

28岁的蒋磊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的鏖战商海的大老板的样子,更像在中关村经常能遇到的那种认真、随和又聪明的大男孩。

蒋磊自小就喜欢与军事有关的东西,尤其爱看军事小说。当初办网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想到这一做,竟做成了全球最大的中文军事网站。

如果让蒋磊给自己一个评价,他会说出4个字:傻大胆儿。

17岁统帅“铁血”

12年前,16岁的蒋磊被保送上了清华大学。

此前的蒋磊,可以说是“跳着”、“玩着”走过来的。他出生在四川南充,父母都是教师,上小学时从三年级直接跳到六年级,14岁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最特别的是,蒋磊接触计算机较早,“小学就会编程”。“1997年,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起步,那时候我在上高中,已经开始关注互联网上的军事论坛了。”蒋磊说。

在清华,蒋磊学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对宽松的校园生活,让精力旺盛的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

蒋磊上网只有一个目的:上军事论坛,看军事小说。就像女生喜欢化妆品一样,很多男性都喜欢军事题材的东西,蒋磊正是这样一位铁杆“军事迷”。当时,论坛里许多连载的军事小说经常看不完整,看了前面几集就找不着后面的了,因为论坛大多是按照回复量来排序的。于是,蒋磊就想自己建一个军事网站,专门给网友提供完整的军事小说。

进入大学后的第二年,即2001年,蒋磊创办的网站“虚拟战争”正式开通了。当时,几十元就可以买个域名,蒋磊一边学计算机,一边做网站,而且完全是兴趣使然,没有任何商业色彩。

“与现在相比,那时的网络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有赚钱的意识,我可能会选择汽车、IT等种类的网站来运营了。”蒋磊说。

凭着一股子热情,蒋磊做的“虚拟战争”迅速集聚了大量志同道合的军事迷,社区访问量很快就从开始的100人发展到1000人,并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势头,17岁的蒋磊俨然成为“虚拟战争”的统帅。

但是,随着网站的壮大,有网友反映网站名字不好记,建议改一个响亮一点和有特色的名字。“因为很多网友都喜欢历史上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有人建议用铁血这个名字,我觉得不错就用了。”“铁血网”就这样诞生了。

66美金广告费

铁血网最初是靠低成本运作,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网站运营盈亏持平。

一段时间后,蒋磊发现进入网络的门槛很低,但要长期办下去,而且办出特色来,就要加大投入。于是,他开始考虑挣钱的问题。

蒋磊还清楚记得,网站的第一笔业务收入是66美金。那是跟境外的一个广告联盟(类似Goolge联盟)合作的。“美国有个网站,在我们的网站上打了一个小广告。”没多久,蒋磊收到从国外寄来的一张66美元的支票,这是他通过网站收获的第一笔收入,时间为2001年5月。

蒋磊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约600多元,拿着这笔资金,他立即买了铁血网的域名,又租了一个服务器。在此之前,铁血网使用的一直是别的网站提供的免费空间。

这点钱转眼间就花光了,蒋磊继续扮演他赔钱赚吆喝的草根站长的形象。网站基本上是自娱自乐,网友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甚至在网站没钱买带宽的时候,也是网友募集了三、四万元才得以度过难关。

这种局面维持到了2004年,一位地产商主动找上门来,愿意为网站投入100万元。

蒋磊坦言,这100万元是铁血网获得的第一笔“天使投资”,虽然那位地产商拿走了铁血网的控股权,但也确实解决了网站的燃眉之急。同年4月,蒋磊注册了北京铁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接着,一连换了十多台服务器,网站开始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公司也从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搬到了现在的创业大厦。

作为国内惟一一家专业区,铁血网成立3年就拥有了数百万会员,每天流量达到几十万,服务器经常处于几近崩溃状态。为了维持网站正常运行,蒋磊提出了对军事小说阅读实行收费管理的想法,但却遭到一批骨干网友的抵制。

蒋磊妥协的结果,使铁血网失去了一些优秀军事小说作者,从而也流失了部分读者。等他再次决定收费时,这个版块已伤了元气。

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处境多艰难,蒋磊对铁血网的“军事”定位坚定不移。如果说他最初开创铁血是因为爱好与兴趣,那么,10多年一直坚守一样的风格,就是一种韧劲和专注了。

一位网友告诉记者,10年前他就是铁血网的忠实“粉丝”,不管其他网站风格如何变化,铁血网的军事定位从未动摇,从区的细分,到军事阅读的稿源,包括后来的军事题材的游戏和电商,铁血网都无愧中国互联网军事类第一门户网站的“头衔”,“军事”几乎就成了铁血网的代名词。

11件美军风衣

2006年是蒋磊的又一个坎儿。

100万元扔进去,很快就烧完了,但网站并没有像蒋磊和投资者所希望的那样:访问量直线上升,然后赚钱,上市……

蒋磊心里其实很明白,网站的主要收入就是广告,但他和他的团队并不懂得广告经营,只能守株待兔等商家找上门来。由于当时不懂宣传,铁血网的面又比较窄,许多广告商还看不上。

经营出现困难时,那位取得铁血网控股权的投资人也和网站管理团队产生分歧,严重的内耗,让公司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蒋磊说:“这一年,差不多是我生命中最艰难的一年,网站眼看要关闭了。我实在不舍得我费了很多心血、得到那么一大批铁杆军迷拥戴的网站就这么倒了,所以,我退学了,开始全身心管理铁血。”

当时,蒋磊正在上硕博连读,硕士已读完,博士也读到了第二年,但为了保住网站,他决定放弃,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网站之中。蒋磊说他父亲“知道后都气哭了”。

退学后的蒋磊尝试过开发付费电子杂志,甚至还花了两年时间做网络游戏,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他还是下决心想方设法把控股权收回来。

这一步,直到2008年才真正实现。蒋磊与另外一个合伙人凑足200多万元,赎回了控股权。

2008年,国内的电子商务已经初具规模,重新坐上大股东位置的蒋磊跃跃欲试,而他看中的商品正是符合铁血网风格的军品。

在此之前,军品只能在旧货市场才能“淘”到,即使有一些军品店,往往正品和仿品混合,价格还比较贵。蒋磊注意到,海外一些网站盛行代购,他们凭借正版军品可以赚到丰厚的利润。而在当时,国内消费者对B2C(B是Business,指企业,2是to的谐音,C是Customer,即消费者,是一种借助国际互联网开展的在线销售平台,俗称“网上购物网站”)的概念也逐渐认可。于是,蒋磊瞄准了正版军品这个领域,他的想法就是:做铁血网自己的B2C网站,而且只卖正品。

起初,蒋磊想与军品实体店合作,但在对市场进行分析之后,他立即否定了这个方案。原因在于,线下市场还不成熟,正品仿品混杂,同时,一些实体店商家也担心与网站合作会冲击自己线下的生意。

蒋磊决定自己开拓货源,他为自己定下的标准是:质量有保证的国外军品。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外军品供应商大多只给军队供货,他们的商用版军服也多为大批量交易,有的品牌还限制对华出口。再说,选哪种品牌的军品,蒋磊心里也没数。

一次偶然的机会,蒋磊发现论坛里有个小组,非常关注美国的一款军用风衣,那个风衣是1965年美国在越战时采用的,小布什、史泰龙、成龙等都曾穿过。网友们说,很多电影里都出现过这款军服。

于是,蒋磊给包括该品牌在内的20多家军品供应商发了邮件,希望成为其在中国的。结果只有美国阿尔法(ALPHA)一家回复,其他的供应商都看不上这个年轻的B2C网站。

蒋磊小心翼翼地进了11件美军M65野战风衣,这是当时阿尔法最小的起批量。没想到风衣“上架”不到一天,全被网友抢光。

蒋磊说,他“开心得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他没想到,“军迷”们的购买力如此惊人。随后,他陆续进了几十件M65风衣,同样畅销,获利几万块。即便是单价几千块的皮衣,也经常卖到断货。

2007年,铁血网已经拥有了近千万会员,固定会员约占60%到70%。而这些有购买能力的网友,集中在25到45岁,多为铁血网的忠实粉丝。

蒋磊终于发现,自己苦心经营的网站,原来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1亿元的销售额

蒋磊自称是那种机会来了就绝不放过的人。2008年初,他决定成立铁血网君品行,并迅速组建团队,做起了真正的B2C,而且很快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家实体店。他以与阿尔法的合作经验为敲门砖,各个击破,与30多家国外知名军品品牌达成了合作协议。

如今,君品行已经成为美国阿尔法服装在中国大陆最大的经销商及瑞士Traser H3军表中国大陆总。君品行的付费方式也从先打款后发货发展到现在的货到付款。

2008年400万元、2009年2000万元、2010年5000万元、2011年1亿元……国外军品品牌后,铁血网的销售额一年一个台阶。

“用这个平台做电子商务,就如同抱着一个频道做电视购物的广告。”蒋磊说,君品行“还会有两三年的高峰期”。

蒋磊分析,铁血网之所以能做到今日的区“大佬”,是因为同行竞争压力小,线下传统店铺还没有形成知名连锁,当然能够拿到一手货源,也保证了可观的利润空间。

“我原来很忙,现在不忙了。”蒋磊告诉记者,在他的公司中,80后在员工中所占份额高达90%。君品行的总经理是一位70后,他与蒋磊的理念很接近,蒋磊说,他给中层的权限非常大,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而他要做的,就是考虑方向性的重大决策。几年前小说收费的那次挫折,让他从此对每一次重大决策都格外谨慎。

“下一步的动作,将是深度挖掘军事迷们的生活需求。”蒋磊透露,铁血网君品行打算创办自己的绅士自有品牌,走男士奢侈品路线,比如那些能够日常穿着、又具备军品特征和要素的服饰—户外冲锋衣、登山鞋等功能性产品。如果再向外拓展,那就是所有的男性消费品市场了,比如钱包、皮带、烟斗、打火机等,甚至男性内裤。尽管目前这一部分的销售只占到铁血君品行的20%,但在蒋磊看来,这才是刚刚开始。

篇10

莱禄福葡萄酒是德国原装进口一种低糖、低酒度、低热量的100%优良葡萄酿制而成的绿色天然饮品。是德国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经双方协商,乙方接受有关条件,甲方同意授权乙方作为甲方  地区(省会市级、省级)商,专权经销德国莱禄福葡萄酒。地域为  范围内。

一:地区商资格及期限

1:地区商必须具备有工商及酒类经营执照。

2:地区商必须支付保证金人民币: 万元。期满后十五天内总商将退回有关保证金。

3:期限叁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二:销售定额数量

首次订货不少于 箱共 支。以后每月订货量不低于 箱 支(可分次或一次订货)。每年为 箱共 支。

每两箱(24支)赠送一支小瓶(375ml)葡萄酒或相应量的大瓶装葡萄酒作为促销用酒。

三:价格

1:总商对地区商的价为: 元/支(750ml装,不包括运费及保险费);地区商对区域内分销(或经销商)的价格由各商确定。

2:建议全国市场销售价为人民币: 元/支.750ml装(本价格不包括娱乐场所、酒楼、宾馆的销售价,该价格由各地商确定)。

四:订货及结算方式

1:商订货必须提前一个月预订并支付50%预付款,余款提货前付清提货。运费及保险费费用由乙方负责。

2:由于莱禄福葡萄酒对中国属于限量计划销售模式,所以商应将每年度订货或下一批订货计划提前一个月预先通知总商,总商根据各商先后订货供应。

五:双方责任和义务

甲方(总商)

1:统一全国策划宣传、广告,统一制订有关市场定价和定位。

2:向乙方提供葡萄酒有关进口手续、商检资料和有关产品介绍。

3:确保地区商订货的供应和合同的执行。对各地区商应一视同仁,先后顺序发货。

4:及时协调各地区商区域销售关系,统一组织各地区商的销售业务培训和德国厂家交流活动。

乙方(地区商)

1:在甲方授权区域内建立销售网络,选择和确定分销或经销商,保证完成年度销售计划和额度。

2:自行确定区域内的销售批发价和特定场点(娱乐场所、酒楼、宾馆等)的市场价格。

3:及时向总商反映有关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和市场定向。协助总商处理与周边区域商的关系。

六:违约责任

1:甲方若违反本协议或不能按合同供应货源。乙方有权提出中止合同并要求返还保证金和直至要求有关赔偿损失的权力。

2:乙方若违反协议或未能完成协议规定的订货量,甲方有权提出中止合同并处罚保证金和直至要求有关赔偿损失的权力。

七:期满的中止和延续

按本协议执行期满,甲方(总商)应将保证金在期满后十五天内返还给地区商。同等条件下,地区商有优先延续地区的权利。

篇11

拥有更广阔国际视野的中国对冲基金的崛起,也将推动中国资本的全球投资步伐,并激烈冲击欧美成熟市场的资产配置策略,使得加大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资产配置成为新的共识,这又将为A股带来新的机遇。

感谢金思维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徐春、盛诺金基金管理集团董事总经理聂军的大力支持

进入9月,中国首只对冲基金面世的消息颇受关注: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宣布,已签订一份采用对冲基金策略的专户“一对一”协议,并向证监会报备,并称其已研发出多种对冲基金策略和产品。

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分别于今年3月和4月推出后,2010年就被金融业内人士视为“中国对冲基金元年”。如今,首只采用对冲策略的基金投资产品崭露头角,显示中国对冲基金已经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而资本市场的这一新玩法,将为A股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中国对冲基金面临爆炸式增长

在美国,对冲基金的迅速膨胀始于1990年前后。据凯思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郑方介绍,其背景有二:一是对冲工具的发展,尤其是1973年产生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在经过十几年的完善后,成为大家都接受的定价工具;二是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像统计套利、数量分析,都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做支撑”。相比当时的美国,“当前中国的计算机系统比较先进,交易系统也并不差”,因此,随着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中国对冲基金也面临爆炸式增长。无论从当前中国“准对冲基金”的规模,还是国内金融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看,其前景都不可低估。

雏形初具:海外军团与三大预备队

事实上,本土资金背景的对冲基金早已出现,目前,针对中国市场的对冲基金有70-80家,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数量日增。不过,囿于国内政策、对冲工具等方面的限制,它们基本在海外注册,主要交易H股或A股之外的其他品种,其中表现较好的包括景林资产管理公司等。目前,随着国内条件的具备,其中不少基金已在考虑拓展国内业务。

此外,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有望率先转型对冲基金的包括三大阵营: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和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这三类产品都追求绝对收益,可归入阿尔法投资,其收费模式也类似对冲基金。据安信证券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付强统计,目前,三者管理的资金总规模约为2000亿元,其中,阳光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财都发轫于2004年,前者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后者约800亿元;基金公司“一对多”的专户理财于2009年9月启动,规模约为300亿元,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把这三类阿尔法产品视为“准对冲基金”,那么,其与公募基金2万亿元的资金规模比约为1:10。目前,美国对冲基金的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与10万亿美元共同基金的比值也恰好是1:10。可见,中国“准对冲基金”的规模已非常强大。

而且,中国尚有巨量的资金可望进场。招商银行和贝恩国际公司的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士达3000万,他们拥有9万亿元的投资额,其中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达1万人。此外,巨资在握的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社会福利基金、捐赠基金等,未来也将进行更为广泛的大类资产配置,对冲基金亦能从中分羹。

公募基金也对冲

“准对冲基金”之外,对冲策略对公募基金也不乏引力。此次易方达推出国内首只对冲基金,不只意味着中国对冲基金业的起步,而且显示,它从一出生就融入了方兴未艾的公募基金对冲基金化的国际大潮。

在美国,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化的趋势正愈演愈烈,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由于对冲基金的回报更好,共同基金为增加回报,已经开始推出对冲基金产品,一些另类工具也逐渐被借鉴到诸如130/30基金、市场中性基金、可分离阿尔法等新型基金产品中。据盛诺金基金管理集团董事总经理聂军介绍,共同基金甚至比对冲基金更多采用一些比较激进(aggressive)的策略,如130/30策略。在这一策略下,100万元的投资不仅能买入130万元的股票,还可以用30万做空(买入和卖出的股票是不同品种),由于同时做多和做空,可以规避某些系统风险,净头寸(net exposure)还有100%,而“在对冲基金里,净头寸100%是比较高的,现在一般对冲基金的净头寸大概是30-40%”。

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投资人的转变,一方面,他们倾向于购买便宜的贝塔产品,另一方面又愿为真正的阿尔法支付高价格,传统产品由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麦肯锡公司和机构投资人美国协会对全球管理资产规模在10万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调查显示,对冲基金等阿尔法产品、数量化基金等贝塔产品已经成为当代资产管理产品的发展与创新主体,并挤压着传统的积极管理的境内产品的定价和盈利。

按照基本投资特征,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分成三大类:居中的是传统的境内积极管理产品,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产品和货币市场产品;在其上端的是高阿尔法产品和国际投资产品,以私人股权基金(PE)、对冲基金、结构化产品、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和国际股票基金为代表;下端的是所谓“便宜的贝塔产品”,包括纯粹的指数型产品和数量化积极管理产品(QA)。

根据付强的分析,近几年,高阿尔法产品和便宜的贝塔产品的发展速度几乎是传统产品的2-3倍,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数量化基金,其2006年规模增速接近40%;次之的是PE和对冲基金,其增速为25-36%;而同年传统产品的增速只有5-18%(图1)。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高阿尔法产品和便宜贝塔产品的恢复速度也更快。截至2009年底的两年间,全球对冲基金规模几乎已经恢复到其历史最大峰值,ETF则已超过了历史最大规模的1/3,而全球一般股票型基金则离历史最大规模尚有25%左右的距离。这一趋势也正在中国上演,2007-2009年,中国指数基金产品的发行规模增长2266%,而传统股票型基金缩水40%,属于阿尔法投资的券商集合理财规模增长261%,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也从无到有,阳光私募虽录得负值,但这与监管机关暂停其新开账户有很大关系。

面对这一变化,传统的资产管理公司纷纷调整业务定位和产品策略,并涉足另类投资领域。据统计,其中2/3的公司已开始提供包括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结构化产品和房地产信托基金等另类产品,并从中获得了超过1/3的收入比例,而本世纪初该比例几乎为零。于2007年底召开的第21届国际投资基金协会(IIFA)年会甚至宣称,另类投资将在2012年贡献整个投资基金行业51%的收入。

随着这一趋势的沿续,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在产品形式、投资策略上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有消息称,以指数化投资著称的先锋基金管理公司(Vanguard)也将较快推出其第一只对冲基金。

其实,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投资理念相通,只是操作手法不同。郑方解释说:“同样不喜欢一只股票,公募基金可以不买它,对冲基金则可以做空它。在完善的风险控制下,只要在契约中告诉基金持有人该产品有对冲机制,公募基金也可以做对冲。”不过,中国长青资本有限公司总裁、原高盛美国ETF自营交易部和量化套利组合高级主管申毅直言,公募基金向对冲策略的转换存在一定困难:“美国只有5%的共同基金真正使用股指期货工具,因为它们对做空技术的使用不熟练。比如,银行研究人员出来做对冲基金的成功率最低,90%以上一年内就死掉了,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做空的概念。”

尽管仍然需要时间的打磨,而中国公募基金毕竟已向对冲基金化迈出了第一步。对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寄予厚望的金思维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徐春乐观地表示:“我们有理由期待,无需结构性分级就能提供杠杆或反向交易的公募基金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

本土资金之外,海外对冲基金也已瞄准中国。东方证券副总裁、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王国斌即表示:“中国通过贸易、资本的流动和企业的海外上市,已经和全球资本连通了,要做空中国很简单,在我们的国门以外有足够的工具,足够的流动性。为什么年初有唱空中国的声音,因为海外有很多资金都已经布局了。因此,即使中国不鼓励国内的对冲基金发展,国外有关中国的对冲基金也会很快发展起来。”无论是今年9月,与哈继铭同属中金公司宏观经济研究小组的分析师邢自强转投由史蒂文・科恩(Steven Cohen)创办的对冲基金SAC Capital Advisors,还是索罗斯香港办公室的开幕,都显示出海外对冲基金正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对冲基金的爆炸式发展,可谓箭在弦上。

深刻影响中国资本市场

如同十年前的PE,虽然国人对于对冲基金心存种种偏见,而它的成长性毋庸置疑。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犹如一条鲶鱼,将为中国金融业带来新的竞争机制,并从多个层面重塑中国资本市场。

分流投资者

对冲基金的发展,势必分流传统资产管理机构的资金来源,并将从投资策略上深刻影响共同基金,推动其涉足另类投资领域,投资者机构化和长期化的趋势也会加速。这方面,美国同样提供了一个范例。

传统上,美国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在现金、固定收益和股票中进行资产配置。而在见证科技泡沫之后,由于对冲基金拥有更高的收益/风险比率和非相关性等优势,养老基金等机构迅速成为其主要客户,使得近十年来,对冲基金投资者结构机构化的趋势明显。按照纽约银行在2006年的估算,2010年机构投资于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将达到10000亿美元,占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50%,其中,65%的机构资金来自于养老计划(Retirement plans)。在日本,现今存活的对冲基金中,基本上每一个都有退休基金在支撑。

同时,个人投资者也转而投向对冲基金组合,对传统的共同基金形成资金分流,对冲基金组合规模因此迅速膨胀。据上海博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希介绍,从2000年至2008年中期的8年内,对冲基金组合(相对单策略基金)占整个市场资本量的比重从17%上涨到45%。

在中国,追求绝对收益的对冲基金,无疑更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其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和具激励性的收费模式,也将令当前公募基金经理出走私募的潮流愈演愈烈。未来公募基金如何增加吸引力,是否涉足另类投资领域,值得业者深思。

重塑独立投行盈利模式

公募基金之外,对冲策略的引入也将冲击券商传统的盈利模式。

国内券商的核心业务与美国的独立投行类似,包括经纪、IPO、财务顾问及自营四部分。不过,到2009年,靠天吃饭的经纪业务仍为国内106家券商贡献了80.74%的收入,而美国投行则早已从倚重经纪佣金收入过渡到以自营收入为主,1975年5月1日是其中的分水岭。此前,美国投行的经纪佣金由政府规定,研究报告捆绑在交易佣金里出售。此后,随着联邦政府的改革,一些折扣券商得以在佣金上进行竞争,此后投行的佣金一路下滑,至2007年,包括收购美林的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在内的多数银行都提供零佣金的交易费。而通过etrade在线交易,5万美元以上的交易佣金为9.9美元,5万美元以下的交易佣金仅为19.9美元。

不断萎缩的佣金,将美国投行推向自营业务这一新的盈利点。以高盛为例,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其2007和2009年的自营收入分别为460亿和452亿美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在64%左右。实际上,2009年,高盛管理的资产规模是8710亿美元,由于不像共同基金那样受到严厉监管,可以广泛使用各类金融衍生品和自由出击股票、货币、大宗商品、衍生品等各个资产领域,高盛实际上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

在中国,券商之间的佣金战目前已经拉开,佣金率从2007年的0.25%左右迅速下降至现在的0.06%左右,一些机构客户或高端个人客户更低,据一位券商人士透露,其通过电话销售渠道给出的佣金率是0.05%,略高于0.04%的盈亏平衡点。可以预见,券商收入模式转型已是必然。尽管在中国严格的金融管制下,国内券商较难重演高盛的故事,但券商仍可能在自营业务中引入对冲策略,这将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变数。

同时,一些采用量化交易模型的对冲基金的异军突起,也将冲击当今主流的基本面投资模式。据专门从事量化交易的美国GSB奖台基金的创始人及总裁郭胜北介绍,以价格为基础的量化模型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优于大多数其他投资方法,在未来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动态控制使统计套利等量化模型的优势更加突出。因此,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通过销售相关研究报告获得基金佣金分仓的券商研究模式也会受到影响。

平滑市场波动,提升市场效率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冲基金发展的最大意义还在于提升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

徐春就表示,随着对冲工具的完善,中国新股定价偏高、二级市场市盈率高企的现象将逐步改观。一旦股价偏离真实价值,做空的压力就会促使其回归,在这一机制下,市场波动将趋于平滑,效率将得以提高。

在王国斌看来,共同基金因为只有一种策略―买入并持有,其发展往往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美国股市上世纪70年代的泡沫是共同基金的发展造成的,中国2006年开始的股市泡沫也是同样的原因”。而对冲基金,“不管从组织形式,还是对投资者和管理者盈利的要求,抑或从对市场相关性的隔离等方面来讲,都对市场提升有效性有帮助。无论美国这些年金融市场的波动趋缓,还是其金融市场崩溃后的恢复,对冲基金都功不可没”。

王国斌认为,金融企业的核心资本在于人,对冲基金合伙制的组织机制能够让员工成为老板,厘清决策程序;收费方式所具有的激励机制又能最大限度地引入人才,因此,其堪当中国金融改革突破口的大任,“面对已经进入或布局中国的海外对冲基金,中国必须开放对冲基金领域,对冲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地位不亚于试验田。对冲基金一打开,其他所有通道都会打开。

中国对冲基金崛起,

改写全球资产配置模式

国内对冲基金行业的成长前景,已经吸引众多在海外拥有丰富运作经验的本土籍对冲基金经理回流。他们和那些早前在海外注册的本土资金背景的对冲基金运作人一样,大都拥有海外教育或从业背景,这使得中国对冲基金较国内其他投资主体拥有更强的国际视野。它们的崛起,不仅将推动中国资本的全球投资步伐,也会激烈冲击成熟市场旧有的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使得加大对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配置渐成新的共识;中国股票配置比重的提升,又将为A股带来新的机遇。

颠覆旧理念:

中国股票被严重低配

依据历史数据分析,主流的投资策略通常认为,发达市场具备产生长期而稳定投资回报的优势;投资新兴市场可能得到较高回报,但也必须承担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之监管体系、准入制度和流动性等限制,其风险调整后的回报率可能并不太具吸引力。因此,全球大型机构在战略性资产配置过程中,普遍采用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体、新兴市场为补充的基本策略,一般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约占5-15%,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分散风险。

“海外机构的全球资产配置基本以MSCI指数的配置为基准,中国资产大概只占2.18%,很明显是低配的。”嘉泰新兴资本创始人、曾任伦敦对冲基金GSA资本公司合伙人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资深投资顾问的张一清认为,中国资产被国际投资者低配,固然由于国际资本不能投资A股,只能投资H股,因此,MSCI指数在编制中把A股排除在外,只计算H股,从而导致了中国资产的低配,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指数按市值来配置的方式,眼下已不再合理,其原因有二。

首先,成熟市场风险较低、新兴市场风险较高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以前是成熟市场借钱给新兴市场,现在反过来了,发达国家因为负债率很高,信用下降,投资风险也加大了”;第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转移,带动了新兴市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大大缩小,因此,过去主流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新兴市场高风险、低生产率的看法,现在已经站不住脚了。

“投资者必须改变配置基准,以经济增长背景而不是市值为基准。”为此,张一清构建了三个指数,分别是GDP规模指数、GDP规模指数与GDP长期成长率指数的平均数指数、GDP长期成长率指数。计算结果显示,这三个指数的表现远远超越作为比较基准的MSCI指数,实现了回报更高、风险更低(图2)。其中,GDP长期成长率指数11年的年化回报率为8.3%,超过同期基准指数的3.28%;而年化标准差为16.91%,也低于同期基准指数的17.2%。

根据张一清的计算,如果按照GDP规模配置,中国资产的占比应该在7.82%左右,远高于MSCI指数的2.18%。如果按50%的GDP规模、50%的GDP成长率(GDP表示现在,GDP成长表示将来)来配置,中国资产应该和美国一样重要,都占17%左右。如果100%按GDP成长来配置,中国应该配置26.32%,美国市场反而降至10.99%(表1)。再以GDP长期成长率指数来计算,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金砖四国的配置比例应为46.33%,较基准指数中的5.91%大大提高,甚至比G7(美英法德意加日)加上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的总和还要高,这些国家的配置比例会从77.72%急剧萎缩至34.25%。

对于目前A股估值偏高和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导致GDP增速下降的可能,张一清表示:“有两个指数其实都考虑了估值因素。A股估值比较高,一是因为流动性限制,二是中国市场确实是高成长。虽然以后中国GDP增长率会降下来,但有部分产业总是会上升。”对今后十年,他认为无需太担心:“中国刚刚崛起,还有很多投资机会。比如,中国有14亿人口,假如30%进入中产阶层,数量就是4亿,而美国中产阶层的比例达到70-80%以上。当然,这一过程中肯定有障碍,但人们致富的渴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尤其不缺乏这个动力。”

张一清第一次提出“中国股票低配论”,是在一次基金国际论坛上,这一观点得到很多基金的认同,“他们也意识到,现有的很多投资结构不合理。一些比较小的、所谓的聪明钱(smart money),如大学的捐赠基金、管理良好的退休基金,已经重配了新兴市场,投向亚太地区的国际资本暗流涌动。一些大钱如保险金,比较保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增配。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都想投中国,未来有更多的人跟进。那么,中国这个市场的深度够不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海外机构进入中国后,本土对冲基金的竞争力问题,张一清表示:“海外机构有比较丰富的投资经验,本土机构的优势在于对信息源的把握,各有优势。本土基金只要善于学习,善于把握市场的变化,永远有优势。它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产业发展、对本土企业家的理解,外资没法比。”

国际资本增配带来的A股机会

在中国股票被严重低配上,本土对冲基金―景林资产香港主管曾晓松,持有和张一清相同的观点。

曾效力摩根大通的曾晓松在2010年7月接受本刊采访时同样提供了一组MSCI指数的数据:2010年7月,在摩根士丹利全球股票指数(MSCI AC World Index)中,中国股票的权重只占约2.44%,低于加拿大、瑞士或澳大利亚,而2009年中国的GDP已占全球GDP总量的9%,超过这三国GDP比重的总和,这些国家的成长性更不能与中国同日而语。2010年二季度,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投资者配置的中国资产比重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比重完全不成比例,即使今后中国股票在摩根士丹利全球股票指数中的权重只翻一倍,到4.9%,也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曾晓松看来,6月重启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掀开了人民币国际化新的篇章,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最值得全球关注的财经事件,投资者应该关注由此带来的机会,尤其是中国股票配置比重提升带来的A股投资机会。

景林资产的创始人蒋锦志及团队2001年就开始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投资中国股票,十年间,景林目睹了中国股票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性逐步上升,形成了一个包括A股、B股、H股、红筹股以及新加坡S股、美国ADRs等股票类别的中国板块,但与形成国际投资中一个专门的资产类别(如日本股票)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尚未国际化,导致资金进出中国都受限制,只能通过QFII、QDII间接进出。“一方面,QFII额度常常爆满;另一方面,今年A股出现了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蓝筹、绩优股较H股折价的异常现象。现在很多国际投资者想买这些蓝筹公司的A股,但没有QFII额度,只能去买香港上市的A股指数ETF,导致这些ETF出现了对净值的大幅溢价。”曾晓松表示。

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框架下,国际投资者必然不断加大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这无疑意味着中国概念股会有重大机会,景林资产尤其看好消费、保险、科技、通讯、媒体、医疗、新能源等高增长的行业。“若人民币保持升值的势头,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都会受益,还会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股票,享受升值的好处。”如今,海外资金借道纷纷香港,瞄准内地的投资机会,正验证着景林的这一判断。

走向全球投资,

需国际经济判断和事件驱动型策略

中国对冲基金的崛起,不仅会带动国际资本从发达市场流入新兴市场,也将引领中国资本走向全球化配置。

“为什么中国资本需要全球化配置?因为经济总是有不好的时候,分散配置资产,有助于规避风险。”张一清表示,“从全球看,投资机会确实挺多。美国、欧洲的很多投资机会其实不比中国差,比如,2009年美国的投资银行债、高级债有60-70%的回报,而风险比股票低得多,很安全。很多人看到这个机会,但是钱出不去,投不了。在资金进出的两边都放一个闸门,对全球资本都是一个低效配置。”此外,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往往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某一部分,比如作为资源国的澳大利亚、巴西也会不错;中国消费升级也会带来很多全球的投资机会,比如可以投资LV、Gucci等国外相关的公司。因此,中国投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中国经济成长。曾晓松也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内外股市的走势趋同,并不意味着资产全球化配置的方向错误,只是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策略和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对于国内投资者,选取有优秀团队和长期出色业绩记录的外币基金进行配置,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做法。

篇12

现在欧盟又想出了一个“新招”, 北京时间8月27日凌晨消息,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出台的版权法改革草案,欧洲新闻出版商将被赋予向谷歌等搜索引擎收取版税的权利。

胜者苦恼

几个月前,“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的新闻让世界好几天热闹不已,然而真正的胜利者是站在“阿尔法狗”背后的团队,谷歌DeepMind公司,这是一家以开发人工智能软件为主业的,神经学家兼智能软件学者Demis Hassabis等人联合发起的英国初创公司,被长于在人工智能领域密集并购的谷歌以4亿美元收入麾下。

谷歌早已不需要靠并购在欧洲展现胜利的姿态,因为谷歌在欧洲已经取得了不凡的成功,但这种成功给谷歌带来财务利益的同时,却是越来越沉重的非财务压力和法律缠斗,谷歌被欧洲各种力量追究得越厉害,反证其越成功。

这似乎已经是谷歌在欧洲的“宿命”。问题在于,谷歌在欧洲最强劲的追究者是执掌欧洲发达经济体联盟的最高机构欧洲联盟European Commission。

谷歌在欧洲搜索引擎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90%以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为谷歌带来现金流的业务之一是所谓搜索排名算法,这套至今令全球使用者和市场监管者无法全部窥见其庐山真面目的“搜索算法”,对依赖互联网生存的各种各样的公司或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谷歌的搜索算法决定了搜索结果在搜索者浏览器结果页面的位置,按照眼球经济法则,排名越靠前的结果被网民点击的几率越大,能否排在首页的前10位很关键,一般而言网民“懒得”浏览前10之后的东西,更别提排到第二页的结果。

此时有些基本依赖网络关注流量生存的公司开始留意谷歌的搜索排名问题,这些公司的流量来自谷歌搜索页面带来访问者的点击,坊间开始流行这样的说法:排在谷歌搜索结果前面位置的,往往是与谷歌公司有关的业务或公司,例如谷歌的购物部门的商品信息。

事实上谷歌的互联网衍生业务越来越多,包括比价业务,谷歌早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搜索结果提供商,也在拓展自己的内容领域。

欧洲的互联网公司们发现,如果其业务与谷歌相关业务重叠,排在搜索结果前面的似乎总是谷歌“自己家”的东西,比较典型的有谷歌天气、谷歌地图等,出于“同行是冤家”的基本逻辑,谷歌很容易被质疑“私相授受”,也即搜索结果向自己的业务部门倾斜。

其中比较早也不依不饶地与谷歌缠斗的一家网站叫Foundem,这是英国一家专门从事商品价格搜索比较(比价)的互联网公司,2009年,Foundem“发现”自己在谷歌排名的位置“下降”了,于是将谷歌诉至欧盟委员会,认为谷歌在排名上做了“手脚”,导致自己排名下滑,有意思的是,之后的4年,Foundem一直在指责谷歌对其进行“惩罚性打压”。

差不多同时的另外一家投诉者是如雷贯耳的微软Microsoft公司的欧洲分支,一家叫Ciao的在线服务商。

微软旗下的Ciao针对谷歌的广告销售体系,谷歌宣称其网络广告价格由公开拍卖方式确定而非谷歌定价,但包括Ciao在内的多家网络公司指出,谷歌设定最低限价的做法与价格操纵无异,遂诉至欧盟委员会。

还有一家投诉者来自法国,网络公司ejustice.fr也是一家专业搜索引擎公司,业务范围是法律,ejustice.fr与英国的Foundem遇到同一类问题,认为自己在谷歌的搜索排名被“降低”了,当然也认为谷歌的万能搜索起了“不公平”的作用。

首战平局

欧盟布鲁塞尔总部的反垄断专员显然关注到这些投诉,并且决定进行初步反垄断调查。应该说谷歌在欧洲的业务胜利是促成欧盟委员会反垄断专员采取行动的外观因素,在欧洲网络搜索市场绝对领先的地位和能够决定网络公司业务盛衰的排名机制,不能不令其处于一个“众矢之的”的位置。

无独有偶,比上述三家投诉者稍晚,德国反垄断机构卡特尔局收到数家德国报刊杂志出版商的投诉,这些出版商认为,在有关内容“数码文字、图片”的网络搜索结果中,网民往往被引导到谷歌自己的内容页面,他们认为谷歌搜索引擎“偏袒”自己的内容部门――谷歌地图、谷歌图片。

与此同时,美国的反垄断管理机构也在用狐疑的目光观察谷歌,当时谷歌正提出并购美国在机票信息网站ITA Software,谷歌庞大的身躯和高涨的影响力令其成为市场焦点,一些美国在线旅游提供商对媒体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依靠谷歌搜索引擎帮助,有类似业务的旅游网站将无法与ITA Software的业务竞争。

一个叫做Consumer Watchdog的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发表报告称,谷歌的万能搜索在网络地图业务方面帮助谷歌地图超越昔日的业界老大Mapquest,报告称,谷歌万能搜索推出之前,Mapquest占据美国网络地图服务57%的份额,其后降至32%,而谷歌地图则从20%飙升到51%,二者倒了排位。

面对欧盟的初步调查,谷歌开始道出自己的“委屈”,谷歌从事搜索排名的员工以博客的方式描述:比起其它“人工干预”的排名,谷歌的排名算法“更合理”,与搜索结果的内容质量和相关性的关联度更高。谷歌当时的欧洲业务高管也告诉媒体,谷歌“从来不搞所谓‘白名单’和‘黑名单’”。

谷歌工程师则认为,谷歌搜索提取的信息(包括排名)是用于“更好地为搜索客户服务”,提供更为可靠有用的资讯,用户在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时应该得到“最佳信息”。谷歌工程师还表示,谷歌开发的应用被靠前展示,是因为这个应用已经在用户中“流行起来”,并无私相授受。

显而易见,谷歌搜索为谷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按粗略估算,谷歌2009年在美国的相关经济活动规模为540亿美元,这仅是其经济活动规模的一半,另外一半来自美国以外。业界估计,欧美大多数网站有50%的流量来自谷歌的贡献,这就是为什么一旦谷歌改变算法或者网站在谷歌的排名下降,对受影响的网站都是灾难性的。2009年,谷歌承认对其搜索算法的修改有500余项。

在首轮调查中,欧盟竞争事务专员乔昆.阿尔穆尼亚Joaquín Almunia及其团队归纳的调查关切点是:谷歌搜索排名关照自身产品项目;与广告合作者签订排他协议挡住竞争对手;未经允许“复制”竞争对手的网页内容;限制广告商给竞争对手投放广告等。

2012年年中,阿尔穆尼亚正式向谷歌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谷歌“整改”其经营方式,否则将被提起反垄断诉讼,有可能面临持久的法律行动乃至巨额罚款。

为此,谷歌的响应是积极的,在2012年7月初向阿尔穆尼亚提交了一份非正式和解提议,其间,阿尔穆尼亚与时任谷歌董事长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面晤,澄清某些被阿穆尼亚尔及其幕僚认为有灰色嫌疑的元素。

外界认为,施密特用“来来回回”描述与欧盟监管方的沟通,表明双方正在进行反复讨价还价,阿尔穆尼亚并不认为谷歌提交的非正式建议书已经满足了所有调查关切,也即谷歌承诺的整改并不到位。

两周后,谷歌提交了修订版整改建议,阿尔穆尼亚收到协议后将在两周内予以答复,无非两种选择,认可谷歌的妥协,双方和解;不同意谷歌的建议,走向反垄断诉讼,按照欧盟相关法律,谷歌可能付出的代价是其全球营收(时为379亿美元)的10%,也即3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5亿元)。

不到一周后,媒体报道,谷歌与阿尔穆尼亚达成协议,据称谷歌方面做出实质性让步,报道认为,谷歌的让步覆盖了欧盟的所有关切,并且,谷歌承诺将这些整改推广到已经蓬勃兴起的移动搜索领域。

风云再起

2014年4月,“忍无可忍”的欧盟启动对谷歌的调查,欧盟为调查行动命名“猎巫”,这次的对象增加了谷歌的安卓系统,调查元素是“欺诈”、“垄断”。

欧盟的这次反垄断行动引发了一些美国硅谷风投者的愤愤不平,他们指责欧盟的行动是“打压先进”或者说有“红眼病”之嫌。

2014是欧盟换届年,之前努力与谷歌达成和解协议的欧盟竞争事务专员乔昆.阿尔穆尼亚即将离任,媒体认为阿尔穆尼亚与谷歌之间的妥协努力事实上已经失败,因为欧盟委员会在是年9月初否决了谷歌提交的最新版和解方案。

同时,新任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接替了阿穆尼亚尔,后来的过程证明,新来的女专员比前任要严厉得多。

在这一轮针对谷歌的挑剔大合唱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参加进来(也许与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地蔓延到其它行业有关)。

一些欧洲政界人物如时任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就建议,应该把谷歌的搜索业务与其它业务分拆,例如谷歌地图、谷歌购物等。而法国政府的想法是将谷歌当成“公用事业”一般监管,如同邮局和电信公司那样。

这些明显违反市场化原则的观点遭到谷歌的支持者反驳。支持者认为,在搜索市场上谷歌并非独一无二,有比谷歌创立得早的硅谷公司雅虎YAHOO,还有微软研发的必应Bing都可以搜索,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并非强迫行为,谷歌占有全球70%的搜索市场靠的是其可靠性和结果的合理性,换言之谷歌提供了用户信得过和喜欢的东西,广告商拥抱谷歌也在情理之中。

谷歌自身也在努力公关,力图减小旷日持久的调查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谷歌采取放低身段,花钱雇请公关公司游说的策略应对(也许这种软性战略多少拖慢了欧盟方面的行动进程)。

跟踪企业游说欧盟数据的调查机构European Transparency Register认为,2011~2014年期间,谷歌花费在游说欧盟方面的费用增加了一倍,2013年的费用是150万欧元,2011年这笔费用是60万欧元。当然,比起有偿游说文化更发达的美国,谷歌在欧洲的花费是小巫见大巫,2014年上半年,谷歌在美国花费的政府机构游说费用还是800万美元。

谷歌的柔性抵抗有多少作用不好衡量,而对方的行动并未停止。

2014年11月27日,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投票通过一项议案,有384票支持、174票反对、56票弃权。核心内容是向欧盟委员会发出呼吁,在反垄断执法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剥离谷歌的搜索搜索引擎业务,换言之即支持欧盟监管机构“分拆谷歌”。

当然,这一决议事实上没有法律强制力,是一个政治性表态,尽管如此,媒体认为对谷歌在欧洲的处境还是很大的打击。

2014年12月,谷歌在欧洲迎来首宗大额实质性罚单,荷兰数据保护机构Dutch Data Protection Agency通知谷歌,拟对其客户数据存储方式给出1,500万欧元罚款,荷兰监管者要求,谷歌属下各应用(如谷歌地图、谷歌健康、YouTube视频等)之间共享用户信息时,必须“经过客户同意”,还要求谷歌让客户知情,哪些个人数据正在被谷歌的哪些应用分享等等。

至此,谷歌在欧洲伴随其巨大成功的蹉跎之路,已经历时5年。

前路未穷

鉴于实质性法律行动的启动不易且冗长及种种政治博弈,谷歌当然未被“分拆”,但欧盟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表明,不会然谷歌轻松前行。

2015年4月,新任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针对谷歌核心业务开了“第一枪”,维斯塔格指控,谷歌提供的购物信息搜索“偏袒”自身购物服务,具有倾向性。

维斯塔格采取与前任不一样的战术,并不要求谷歌改变其搜索技术,但前提是算法结果要“公正”(不会刻意将谷歌的结果排在前面)。

如果此轮欧盟的指控能够成功成为法律行动,谷歌可能面临60亿美元(约合396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款。

谷歌当然不会轻易就范,2015年8月谷歌正式就此做出回应,拒绝对其搜索结果和显示方式进行任何改变,媒体认为,谷歌的做法事实上是将进程拖入长期消耗战。谷歌高级副CEO沃克Kent Walker公开发文反驳欧盟指控“从法律、证据、经济的角度都不正确”。

谷歌的背后有美国政界的站台,他们指责欧盟的做法涉及“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总统奥巴马2015年初访问欧洲时发表谈话,指出欧盟对美国高科技公司发起的调查“动机不纯”,背后是保护欧洲公司的商业利益。

2016年,欧盟与谷歌的反垄断战场开辟了第二条战线,这次欧盟瞄准的是谷歌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应该说欧盟的标靶选择还是比较重磅的,就如当年对微软的IE发起攻击一样,安卓是除苹果以外的绝大多数品牌手机采用的操作系统。按统计,全球80%的手机使用安卓系统,13%的市场在苹果手上。

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认为,谷歌有可能“迫使”智能手机制造商和内容应用商安装谷歌的应用产品,从而“压制”影响力微小的新创开发商在手机应用内容领域的研发。

欧盟的第二份指控把重点放在谷歌有没有对智能手机制造商研发安卓分支系统Android forks设置障碍,甚至利用安卓内核预装应用把手机用户“引导”到谷歌内容,也即“捆绑”行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