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08 00:39: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网络创业论文

篇1

变量测量。本文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主要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并根据预调研对问题项加以修改以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调查问卷采用了通用的Likert五点量表形式。其中,社会网络测量量表主要参考了程聪等的研究成果,分为关系强度、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度等三个维度。关系强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更加广泛的人脉”;“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三个问题项。网络强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与研究人员关系密切”;“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与重要伙伴保持频繁联系”;“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快速获得朋友的帮助”三个问题项。网络中心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不断认识新伙伴”;“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在相关行业都有新伙伴”三个问题项。大学生学习能力测量量表主要参考龙永等研究成果,分为机会识别与资源整合两个维度。其中,机会识别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创业信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对创业机会更敏感”;“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会积极寻找潜在创业机会”;“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创业热情更高”等四个问题项。资源整合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素质更高”;“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的知识能够推动企业进步”;“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与客户经常分享彼此的产业信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有能力与客户、供货商或伙伴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等四个问题项。有关大学生创业绩效主要参考了丁岳枫和杜建华等的研究,分为生存绩效与成长绩效两个维度。其中,生存绩效的测量条目包括“贵公司的产品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好”、“贵公司净收益率(净收益/总销售额)较高”、“贵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三个问题项。成长绩效的测量条目包括“贵公司的产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快”、“贵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快”、“贵公司的产品资金周转速度较快且资金链稳定”三个问题项。研究样本获取与信效度检验。关于研究样本获取,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以杭州地区的13所高校中展开创业或者有创业意向的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的形式主要采用现场发放问卷与邮件发放两种方式进行。本次数据收集活动从2012年9月开始到2013年11月,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486份,回收率为81%,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26%。从调研所收集数据的分布来看,在样本的学校与专业分布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关于样本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在本文中,信度我们通过Cronbach’sα系数来进行检验。社会网络、组织学习以及创业绩效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01、0.813和0.739,所有量表的Cronbach’sα都超过了0.7的标准,测量量表中的问题条目相关度最小的为0.431,高于0.4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另外,KMO最小为0.793,且因子载荷量的比例也都在50%以上。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综上所述,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

在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中,涉及大学生社会网络、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大学生创业绩效等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我们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对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具体来说,在整体模型检验中,我们采用AMOS17.0对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第一步,构建了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第二步,构建了加入中介变量条件下的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影响的中间变量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直接模型与中介模型的模型拟合指标中χ2/d.f值分别为2.46和2.43,均处于1到3之间,达到理论上的合理水平;GFI指标值分别为0.932和0.929,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CFI指标值分别为0.949和0.951,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TLI指标值分别为0.972和0.989,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RMSEA指标值分别为0.061和0.047,处于理想水平0.01到0.08之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本文中的直接模型和中介模型可以用来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直接模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457,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因此,我们推测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假设成立。在中介模型中,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31和0.325,显著性水平分别小于0.01和0.001。大学生学习能力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307,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大学生学习能力在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绩效之间产生了部分中介作用。

篇2

一、绪论

互联网自主创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成为一种重要的平台和渠道,但是虽然大学生网上创业的人群众多,由于没有创业过程中的专业指导,大部分网上创业仍旧处于第一阶段,仅仅经营一段时间后,就由于竞争压力、技术支持、资金来源、经营管理等各种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而被迫停止经营,因此很多初期创业时候的激情和梦想也随之破灭,这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互联网为今天的社会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马云、张朝阳、陈欧等网络创业者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收获了难以想象的成就,聚集了大量的个人财富。随着全球互联网创业热潮席卷而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开始利用网络创业,从事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在那些虚拟的交易平台上创造利润。目前,由于近几年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大学生网上创业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的问题并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对提高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问题的思考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风险意识差、素质薄弱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创业初期,对于所选定的网络创业项目缺乏严谨的可行性分析,项目产品面临的市场潜力有多大,目前所面对的竞争对手状况如何,自身在市场竞争方面具有哪些优势,是否能够突破技术上的难题,是否能够获得稳定的货源,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在创业初期就已经夭折在摇篮之中。在思想素质上,大学生普遍责任意识和自制力较差,做事不够果敢坚毅,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较弱,“填鸭式”的教育更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对自己网络创业项目缺乏全面的分析和合理长远规划,一旦在网络创业中失败,就会失去原有的创业热情;在知识技能方面,当前大多数大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网上创业能力的要求不对称,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网络创业困难重重。

(二)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资源不足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显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在师资问题上的短缺,已经是高校开创创业教育课程的重大瓶颈。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是由辅导员或者是其他专业相关的授课老师来兼任的,既没有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也没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这就导致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使得学生的创业能力得不到提高。在教育资源方面,首先,高校内部用于创业教育的经费不足,缺乏先进的创业教育设备,以及创业基地建设的不够完善,从而导致高校内部欠缺创业氛围浓厚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科技园或创业实践基地,无法供给网络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去进行操作。此外当前高校对校园内和校外学生创业项目和活动的支持力度还很欠缺,这样不仅会使高校内部无法形成良好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更会打击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兴趣和信心。

(三)网络创业融资渠道狭窄

网络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近乎免费的平台,但是经营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后盾,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再好的网络创业计划都会成空。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融资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银行贷款,二是找风司,三是向亲朋好友筹资,可是这三条路并不好走。对于银行来说,大学生网络创业贷款相比其他金融投入风险大利润小,其还款能力缺乏保障,大学生网络创业也没有正规的抵押资产和完善的信誉体系,大学生往往贷不到款项。如今愿意为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提供创业贷款的银行并不多,而且推出的融资产品更是具有贷款率高、还款期限短的特点,所以这在大学生网络创业中间并不受喜欢。向亲朋好友筹集资金方面,就对于普通家庭的而言,孩子完成学业已经在家庭中花费很大了,再为子女筹集创业资金更是难上加难。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缺乏人际关系,周围的朋友大多都是面对相同的窘境,对于网络创业者来说不大可能筹集到资金。因此,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来说,资金无疑是最大难题,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创业将会寸步难行。

三、提升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可行对策

(一)提高网络创业风险意识、创业素质

大学生网络创业应该树立资金风险意识,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运营成本,避免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做好货源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准备好第二供货渠道,一旦出现了货源的问题,可以及时的采取另外的方式进行解决,以保证正常运营活动的开展;同时做好创业资金运营管理方案。最后,大学生网络创业要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网络创业风险的认识,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构筑互动沟通的运作机制,形成一种拼搏向上的团队作风,促进网络成功。网络环境的虚拟性、网络创业的特殊性要求网络创业者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网络创业过程中,大学生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网络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并快速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感,开展精确的网络营销方案,提高网络创业的成功率。

(二)加强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和丰富教育资源

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是教师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对于创业教育师资的人选,最好选择有创业和企业任职经验的教师,但是对于当前的情况是有企业经验者的大部分都不在具体的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实战经历。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高校应该建设一支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有针对性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基础知识的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另一方面也要聘请一些具有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技术专家等到学校做创业教育的兼职讲师、教授,使其学校拥有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战经验。高校内部应加大用于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完善创业教育的硬件设备,加大对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如建立创业氛围浓厚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科技园和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实践平台和资源。此外高校也应加大对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完善和健全高校内部学生创业活动体系,从而为高校内部开展多元化和实践性强的创业项目及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拓宽大学生网络创业融资渠道

篇3

1、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 

随着大学生所接接触的网络创业信息越来越多,特别是身边案例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可能在听一次创业讲座后就会激情慢慢的投身于网络创业活动中,在项目的选择等方面没有理情的去考虑,完全是凭着一股激情。但是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网络创业不是当初所听到的或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在没有专业的知识和团队的鼓励时,他们大多不能忍受其中的艰辛,而选择放弃。 

2)缺乏必要的网络创业知识和技能 

网络创业并不是随随便便都能成功,特别是想做得特别好的话。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创业意识、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良好的心态也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时不可缺少的。如果这两点具备了其它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有过学习或资源整合实现,另外,还需要大学生有所把握机会、人际交往、市场开拓以及团队合作等全方位的才能。由于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指导还刚起步,高校的创业相关的课程和培训还不是很健全。所以他们对系统的网络创业知识严重足。 

3)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在众多的创业项目中,真正想能做得比较大,还是需要资金的支撑。他们的项目因为大多比较简单所以找风投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高校,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甚至为生计发愁,家人也不太认可他们的创业。所以,当他们在创业是经常会遇到经济上的難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时,只能选放弃。 

4)缺乏创新意识与经营能力薄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目前大部分学生创新意识不足,提到创业,就是看别人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最主要的网络创业还是以淘宝开店为主。大都不愿去创新,不愿去冒险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项目。并且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种也没有计划,经营能力薄弱。 

2、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爱安稳、守旧这些传统文化习惯的束缚,河南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一直不是很浓。大部分家长特别是河南这样一个商业不是很发达的内地城市区,大部分家长不希望孩子创业,怕孩子上当受骗或是影响学业。认为学生只有好好学习,在学校学好了知识才能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对创业这种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还是有一些抵触;从高校来看,特别是本科类高校,大部分老教师已经安于现状不再有激情不可能带学生一起创业。而对于一些年青教师来说他们是有热情带学生一起创业的,但是,目前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还是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一直把接受的教育主要是理论实战经验比较少,也不能很好的带学生创业。特别是领导重视对大学生网络创业重视度不够。导致目前河南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文化氛围明显低于沿海城市。 

2)创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调查河南的在部分高校没有专门为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训室,所谓的创业实训室也都是一些专业机房许多专业一起使用,比如几个学生现在有想法他们没有自己的一个工作环镜,都是在宿舍或是流动教室里进行。不能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另外,在整个校园的无线网络也不健全,不能保证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上网。 

3)学校缺乏创业实践教育 

目前,河南省的创业教育还是起步阶段,许多高校通过创业讲座的形势来开展创业教育。只有极少部分院校虽然把创业教育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但也只是理论上进行指导。缺少真实的实战练习。导致学生的创业也大部分只是纸上谈兵或是开开网店而已。特别是网络创业本业就是一个新兴事物,没有专门的这方面的教师,所以缺乏创实践指导老师,导致高校的创业实践教育匮乏。 

二、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网络创业作为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一种主流创业方式,对大学生自身提高,以及当地经济发展,高校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上文提到的诸多问题,对高校和创业学生提出以下建议: 

1、对高校的建议 

1)不断加强创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创业基地和创业基金 

学校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是要保证学生宿舍网络畅通,最好有全校园覆盖网络保证学生能随时上网。可以模仿义乌工商学院的做法,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室,刚起步的大学生可以先在宿舍做,有一定成绩的可以申请入驻校园创业园,做得更好的可以直接开办公司。另外,高校应为创业大学生统一联系货源渠道,为他提供仓库等一些基础设施和场地。另外,高校可以设立专项学生创业基金,对有创业梦想,当前期有资金困难的学生或是项目进行支持。 

2)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引导大学生创业非常重要。高校可能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海报栏及社团。积极营造创业氛围,鼓励在学生创业,他们重分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另外可以定期邀请,学校优秀毕业生或者在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来举办面向全校师生的讲座;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感染更多有创来梦想的同学,可以专门设立创业方面的奖学金。甚至可以模仿义乌工商学院满足月收入不少于多少钱元或者信用等级多高的可以充学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氛围。

        3)尽快建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校的创业教育 

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创业师资团队,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光要开一些创业的讲座,还有经常性的开一些创业相关的公选课。特别是要把创业教育做来一个体系引入到相关专业,要把创业课程做为一个课程体系引入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让创业教育成为一种必修课程。也可以专门的开设网络创业课程,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另外,学校统一出面为学生联系可靠的货源。使学生真正有进行创业的可能性。另外,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图片设计、网络营销、物流、商务谈判等知识都溶入到网络创业中。通过网络创业这样一个载体把专业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和利用。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组织开展各类创业赛事 

各类创业竞赛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体验,对于激发学生创业欲望提高整个校园的创业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创业赛事的练习过和中学生要写创业计划,并对计划进行实施,期间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会不断的去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有利于赛后继续自己的创业项目。同时将竞赛中选的部分应用性强的科技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这样也有利于造就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5)加强创业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是创业教育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创业氛围,决定着学生创业发展的高度。所以高校一定要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按排一线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创业者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所创新。鼓励青年教师自己亲自去参与到一些创业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创业实战经验,要积累一批良好的创业师资。 

6)推行创业导师制 

在创业方面可以在借鉴国外创业导师制,挑选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聘请创业成功者组建导师团。然后把学校里有想法,有梦想的学生选出来,给也们配备专门的导师,从项目可行性的调查,到项目的实施运作等各方面进行全程指导,为他们的顺利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对大学生的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自己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调查研究,从在大学生自身方面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创业思想和素质 

网络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业形式,它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它的过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波折,所以它要求网络创业者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思想和素质。网络创业的大学生应当加强坚持不懈、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方面的素质,在创业过程中,都要不断的利用自己所学,开动脑筋,积极挖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2)正确处理网络创业与学业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创业具有:锻炼学生能力,积累经营经验;解决学生经济难题;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开拓了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诸多好处。但是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所以,大学生在网络创业时一定要处理好网络创业与学业的关系,使自己在网络创业的过程中不但不对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反而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巩固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3)要有团队意识 

比尔·盖茨说过:“团队运作是成功的保证。”大学生网络创业时,可以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共同组建创业团队。这样一方面,团队具有良好的知识体系,有利于自己创业项目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专业,所以在思想认识及专业特长方面各有优势,有利于成员之间在网上开店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辅导,实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有利于各成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利于创业项目的长期发展。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河南省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网络成败的各种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从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通过文献阅读、实证调研、数据分析及案例对比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在网络创业方面具有很多其它群體所不具备的优势,有利于他们进行网络创业创业。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创业项目选择、项目经营情况、收入情况等方面还不是很理想还存在很多问题。二是通过对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总结出影响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败的关键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高校和大学生两方面提供了建议。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作者简介:马,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高校讲师,电子商务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创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基金项目: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2014年度课题(JYB—2014—222) 

参考文献 

[1]张永富.基于电子商务的个人创业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篇4

本文基于网络素养视角下探究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引导来源于2016年影响较为广泛的“徐某某”电信诈骗事件。2016年8月,某省高考录取新生徐某某的考生信息被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窃取,并假扮教育局、财政局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名义骗取徐某某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在得知被骗后,徐某某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该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学生网络安全又被推向舆论的浪尖。因此,如何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素养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网络素养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信息接收、信息解读、网络安全、网络利用、网络伦理道德1。网络安全与网络素养的关系是包含、融合和发展的关系。网络安全是构成网络素养的重要部分之一,网络安全进一步发展了网络素养的内涵和外延;网络素养包含了网络安全,缺乏网络安全的网络素养注定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

1.信息辨别能力不强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对信息判断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而言一旦遇到虚假信息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如网络兼职,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是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一个很好途径,而电脑、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促使很多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兼职手段,而是涌现了部分网络兼职群体,也出现了很多网络兼职网站。虽然网络兼职具有不受地域限制、信息流通更快捷等优点,但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却增多,如个人信息被盗,骗取押金、冒充亲人骗取钱财等。同时,大学生对二维码风险、公共wifi、伪基站风险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网络成瘾

包括“游戏瘾”、“购物瘾”、“社交瘾”等网络成瘾问题。长期处于网络成瘾会导致大学生学业荒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身心受损等严重后果。如网络购物,虽然突破了传统商务模式的障碍,无论对消费者、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网上商品的物美价廉和便捷性也极大吸引了大学生消费群体。但是网购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虽然现在网络支付手段和环境相对安全,但也难免有不法分子投机取巧,利用不法手段窃取用户支付信息导致财产损失2。此外长期沉迷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会造成大学生超前消费,意志消沉,从而构成网络犯罪。

3.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也是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在刷微博、朋友圈和其他APP上获取资讯时候,“三观”尚未成熟且理性思维尚缺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尝新心理,导致错误的信息判断,网络舆论暴力、网络涉黄、网络诈骗、网络涉谣等现象出现。但是部分大学生不能合理规划个人消费,盲目攀比,或者部分大学生需要资金支持个人创业,如果遇到不正规不合法的网贷渠道,风险意识较弱的大学生必定成为弱势群体,倘若大学生欠下债务而无力偿还就有可能走向犯罪。

三、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引导

1.建立网络安全防护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保障下,要建立网络安全产业链,构筑网络安全壁垒。一是从法律保障和安全监管角度出发,与时俱进地推动和完善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做好法律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力和打击力度。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推出为保障网络安全,为信息化健康运行奠定了有法可依的基础。二是从社会监督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形成行业监管氛围;三是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个体企业还是企业之间都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严格自律。由此肃清网络环境的不良行为,对净化网络环境,为互联网良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拓展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

将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再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要贯穿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课堂教育、教材融入和科研课题研究基础上,在大学生之间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实践教育,通过正反案例分析、情景再现互动、技能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自我提升网络安全意识虽然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尚未完全踏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容易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加之法律观念淡薄,从而导致一些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大学生自我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是现实需要。首先,学习计算机使用知识。大学生要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利用计算机为个人发展服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确辨别那些是有害信息、有害软件,通过知识的学习铸造一道网络安全心理防线。其次,加强自身法制观念。因为必要的法律认知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约束,但也更是一种保护手段。再次,要提高社会实践防范能力。大学生面临着从学校过渡到社会人的关键阶段,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踊跃参加的活动之一,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思想的成熟,对危险预判的缺乏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是现实问题,是一项紧迫且必需完成的任务。网络安全作为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网络安全引导是我们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将开辟网络素养教育更多途径,丰富网络素养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

[2]吴泽鹏.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安全状况报告》,2015.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69-03

一、网络创业、网络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一)网络创业

龚志周(2009)认为,"网络创业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电子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卢向华(2009)认为,"网络创业通过互联网创建和组织商业活动,并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过程。" 笔者认为网络创业应该体现以下六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网络创业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2)网络创业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过程;3)网络创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4)网络创业需要创新;5)网络创业能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效益;6)网络创业能产生在任何领域。

(二)网络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网络创业教育在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基于以上关于网络创业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网络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整合资源、创建组织以开展新业务商业活动的教学活动。

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拓展和延伸,高校实施网络创业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还需遵循网络创业教育的特征,以便更好的面向大学生实施网络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教育具有普及性、创业性和实践性三种特征。

1.普及性

所谓的普及性就是任何一位大学生都可以进行网络创业。一般的创业活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都能获得成功,它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识的积累。实体经济创业初期需要一定的资金对硬件设施的投入,造成行为者进行创业的门槛。但是网络创业门槛低,资金投入小,如只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有一台电脑和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网络创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上购物在大学生中普及,使得大学生网络创业具有了普及性。

2.创新性

网络创业机会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平等,但是进入不意味着能取得成功。网络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创新,如微信是一种免费为网民提供的跨平台通讯工具,是移动终端的创新产品;巨鲸网为网民免费提供正版音乐是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可见,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业综合素质教育。

3.实践性

网络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创业者掌握网络技术和创业知识,还应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创业者置身与真实商业环境下,通过实践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进一步将知识内化转变成能力。因此,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网络创业教育是以实践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活动。

二、网络创业课程建设的理念

网络创业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网络创业技能,形成互联网思维,创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构建组织,开展商业活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培养创新的网络创业人才提供了可行性教学策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认为:(1)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投入为基础的;(2)学生通过特定情景,结合已有的经历和体验,对正在学习的新的、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知识建构;(3)师生之间通过提问方式相互讨论,进行探究性思考。总之,建构主义作为网络创业课程建设理念具有可行性。

三、网络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教育目标定位是课程体系的核心,为课程开发确定了方向。笔者根据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以下简称"泰勒原理")中提出的"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践者、网络创业教育研究者和专家的意见进行研究,结合网络创业内涵、网络创业教育及特征分析,确定网络创业教育目标分成基础性、普及性、提高性和高级性四个层次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的基础性目标是让学生对网络创业进行了解,对网络创业产生兴趣为目标的。该目标的具体要求包括:培养学生对创业精神的理解;认识进行网络创业需匹配的良好素质和心理品质,如创新力、领导力、决策力和风险承担力;产生网络创业梦想。基础性目标是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提供拉动动力。

(二)普及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网络创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具体要求。普及性具体要求有:掌握筛选网络创业想法的方法;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掌握企业法律形态选择及相应企业承担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系统学习网络营销和财务管理知识,掌握营销方法,能预算启动资金,通过财务报表评估财务状况;了解创业计划书框架,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技巧。网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网络创业的成功基础。

(三)提高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提高性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创业技能为核心目标,并促进学生体验网络创业。该目标包括:掌握构建网络店铺或者独立网站的技能;掌握店铺装修、商品图片拍摄技能;掌握商品定价方法和促销策略;系统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知识,掌握维护客户关系的技巧;学习物流知识,掌握配送技能。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创业技能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

(四)高级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高级性目标是让学生进行创业实战,形成互联网思维,能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该目标包括:掌握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设计;掌握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重点形成互联网思维,帮助学生调整战略应对市场的变化。

四、分层次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是实现网络创业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课程设置成为构建分层次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设置时,主要解决设置哪些课程、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课程间如何衔接、如何处理现有学分冲突等问题。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遵循泰勒原理要求,组织学习经验时要注意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大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通过构建网络创业课堂环境,结合网络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对网络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度。(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模拟项目升级到真实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网络创业技能和网络创业能力。(4)坚持开放性原则,进行校企双方资源整合,协同培养学生。开放教师队伍,引进具有强素质的企业人士授课或辅导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开放课程内容,通过企业引进与社会实时案例,培养学生网络创业综合素质;开放课堂形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教学内容整合,解决网络创业与课程学习的冲突;开放课程考核方式,网络创业技能性课程内容通过实践效果来考核教学效果。

(二)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高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是学生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即根据人才培育目标,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并按照一定比例、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系统。因此,根据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确定以目标、时间和组织为维度的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型(见图1),实现分层次的教育目标。时间维表示课程安排的时间进程,一般以学期为单位。目标维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组织维是指课程组织过程中应遵循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甚至可以拓展到教学方法层面。

图1 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型图

将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截面,切面平铺内容的具体情况可见表1 。

表1 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一览表

组织

内容 (学期)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时间

1 大学生创业指导 创业社团

2 创业基础 网络创业论坛

3 网络创业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大赛

4 网络创业 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

5 网络营销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6 电子商务战略管理 网络创业沙盘

7 项目运作与管理 网络创业实战(毕业实习)

8 网络创业实战(毕业设计)

第一课堂是组织理论教学的关键,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延伸,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是与第一课堂共同实施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统一规划,能有效的解决学时不足问题。

《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基础》和《网络创业案例分析》是常识类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及创业时具备的素质和创业时要做好哪些基本准备。网络创业论坛邀请网络创业的毕业生或社会人士进校园,分享网络创业经验,通过榜样力量,强化学生对网络创业素质的认识,激发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意愿。市场调研大赛强化学生对市场机会的分析和识别能力,通过调研发现商机,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垫底基础。

《网络创业》和《网络营销》是网络创业技能类课程,为学生将要进行网络创业提供技能支持,促使学生实施网络创业计划。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目的是促使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和《项目运作和管理》使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拓展网络创业所需要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已经在实施的网络创业项目的存活率。网络创业实战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联系起来,配置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网络创业能力。

(三)网络创业教学方法体系

根据网络创业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始终贯彻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生转化成主动参与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商业游戏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运用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也可以运用。这些教学法不但可以单独应用,还可以两三种相结合进行应用。

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和案例紧密结合,在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对创业理论的学习和网络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网络创业案例教学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的网络创业案例分析,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经验和教训上升到理论层面。因此,教师要把握案例的编写和选取,尽量从企业中获取详实的资料,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

在网络创业大赛活动中,应用多种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学生根据当前社会前沿和自身兴趣,选择网络创业项目和辅导教师参与大赛中。接下来,根据网络创业项目开展需求,寻找技术、财务、商务等知识结构的人才组建创业团队,根据队员能力和知识结构,分配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队员从角色角度思考项目实施问题,当遇到困难时或需要团队成员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时,将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在团队中产生创新、可行的想法以便解决问题。比赛答辩环节中,采用角色扮演对项目进行精彩展示和回答评委问题。 可见,在整个网络创业大赛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在项目中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项目构建的情景中,以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随着项目推进,动态的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四)网络创业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分层次课程体系实施需要通过师资、制度、实践平台三方面来保障。

师资是课程质量的关键,要推动分层次网络课程体系的实施,教师要根据课程教育目标进行匹配。要达到提高性和高级性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业经验。因此,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除了有专家学者,还要有更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创业教师实践基地,提升教师自身网络创业技能;也可以聘任企业家和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指导。

通过学分制度保障分层次课程体系实施。将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纳入学分管理制度中。建立创新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生在网络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奖将获得创新学分。

建立真实和孵化器两种实践平台,帮助分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真实实践平台无需创业学生承受风险,重在提升学生网络实践技能;而孵化器实践平台重在提升学生互联网思维方式。真实业务实践平台由校方构建,以教育为根本,不以盈利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平台体验从创建新企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过程,即完成创业计划书,企业融资和还款,开展招聘、网络推广、市场开发、业务运作和财务管理全过程。孵化器实践平台为实施网络创业的团队提供咨询、资金、场地和物流四方面的支撑,保障网络创业项目顺利实施,让创业学生在市场真实体验创业过程中,积累网络创业经验,并为网络创业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具有处理数字化、传输高速化、信息海量化以及信息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网络不仅是信息传播技术领域带有根本性的一次突破的变革,强烈地推动和改变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对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政治趋向等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网络的扩展和延伸以及它作为校园综合信息中心地位的形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底,中国网民达1. 37亿人,其中学生占32.3%。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1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提供了新的充足的可用教育资源和现代化的手段。

第二,这一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及平等性等特点,有助于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能”型,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智能”型模式转变。

第三,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大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大创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形成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环境,创造了更为开阔的空间和更为便利的条件。

1.2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网络空间上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中良芳互现,高校在思想、行动和技术上的应对准备还相对滞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面临着转变观念和更新知识的挑战。

第二,西方腐朽文化借助于互联网进行强势传播和扩张,会导致思想活跃、可塑性极强的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加分析地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对我们所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动摇。

第三,互联网的范围之广、扩展之快、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其开放、自由、隐匿、异化、快捷和难以控制等特点,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局面,大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困难。

第四,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网络世界的互动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体制和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2. 1引导功能

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课题,互联网络中的交流和相处,会产生新型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抓。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和行为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高网络自我教育的功育巨。

2.2育人功能

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是新世纪合格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通过举办网络技术培训班、组织学生制作个人网站、主页和应用软件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科技竞赛、电脑大赛等活动,在加强学生之间交流技术和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

2.3教化功能

利用网络强化对大学生的教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主要任务。高校党政工团等各个部门在网页中,应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辟一系列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学生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的栏目,不断强化网络的宣传、教化功能。

2.4管理功能

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招生情况、就业信息等内容及时,进行网络化管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网络教育的管理服务功能。

3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路

思路一,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载体。一是通过网络展示校园文化活动中师生的精神风貌和优秀成果,树立典型,加强教育和熏陶。二是可以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电脑爱好者可以开展网络技术、电脑创意活动,以激发大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文学爱好者可以在网上开设论坛、编辑杂志,创作反映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网络文学;还可以开展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辩论赛、网上读书活动、网上征文、网上书评、影评等。通过活动将广大学生吸引到网上来,形成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

思路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一是要坚持主旋律,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深人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二是要贴近学生,找准切人点,着力在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主题网站的认同感上下功夫,做文章。三是要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四是要增强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思路三,加强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规范网络行为。一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下,对立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石三是要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网络法制,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并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网络管理规则的制定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和法制意识。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实现网络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思路四,加强网络监管,维护网络运行安全。一是要通过技术·法律等手段,对网上的有害信息进行强制性的检查和过滤。二是要通过设立国家级“信息海关”,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人口,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输人我国。三是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依法加强对国内骨干网、区域网、校园网的管理,规范网上秩序和网上行为,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篇7

当代大学生能否保质保量的就业,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级单位接受毕业生的力度较前几年有明显的下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压力。2008 年以来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难以继续维持的局面,这样的经济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就业单位问题

就业空间正在逐年缩小,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因此,这就给用人单位肆意的以一些硬件条件不合为由拒绝招聘提供了借口。他们不从实际出发,提出例如只招收“985”“211”毕业生,或者只招收男生这样的不合理的用人要求,盲目的提高了人才的标准,形成了用人市场的人才高消费局面。这种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同时也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压力。一些人才单位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错误的认为把时间用在培训应届毕业生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三)高校问题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培养人才最终是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要适应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一方面,有些专业人才过剩,这样,就给这个专业造成了很多的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缺乏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导致没有相适应人才去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无形中为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部分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只开设在一个学期内,这很难满足学生就业心态多变、社会就业形势多变的需要。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整个大学的教学当中,导致大学生认识不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到大四的时候再进行就业指导为时已晚。

(四)大学生本身的问题

有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上,把毕业看得过重,不能正确地对自己定位,错误性地提高个人就业期望值,不利于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不足,学业不精,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差;同时社交能力欠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新型模式

(一)“360°无死角”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360°无死角”,是包括个人、高校、就业单位和政府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一新型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既要独立存在,充分发挥其功能,又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这一目标而努力。

1.毕业生――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是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首先,毕业生的个人性格、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岗位或就业去向。大一到大三期间,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的针对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参加一些比如就创业园,就业沙龙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当中应当克服不正当的求职心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和就业可能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要有择业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求高薪,而是应该本着积累经验的目标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高校――培养就业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是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摇篮,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因此,高校应该严把“质量关”,为培育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竭尽全力。就业能力也被称为可雇用性,就是关于获得工作和可以被雇佣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得到初次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新的就业的能力。国外一些大学已将其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指标。第一,高校要对毕业生进行恰当的就业思想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减轻就业心理负担;第二;针对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第三,通过讲座形式进行创业理念,创业过程的教育;通过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践性训练,激发他们的创业思想,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

3.就业单位――培养就业能力的支撑。有就业单位的支撑,才能有毕业生施展的平台。当下,就业单位应适当改变用人原则,消除学历观念,更看重能力,给毕业生锻炼自己的机会。此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构建用人单位选用大学生的新理念,新机制。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

4.政府――培养就业能力的保障。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就业率稳定上升的保障。政府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新增一些职业,为失业者提供临时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佣失业青年,为那些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助;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及环境,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各项改革;鼓励大学生去落后或特定的地区,派遣选调生,缓解就业压力,可以减免学生的贷款,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

(二)“特殊化”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特殊化”是指针对特殊类别的学校,特殊毕业生所采取的特殊手段。

1.针对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特殊化”。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是很高,这与他们的院校类别,专业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农业院校,其专业相对”冷门”,社会需求不明显,或工作环境较差,学生不愿去,使得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雪上加霜。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对于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应该发挥农业类的专业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就业观点。

2.针对特殊毕业生群体的“特殊化”。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特殊的群体在毕业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更应该逐步加大。首先,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应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多与老师沟通探讨,深入学习,扎实研究,提升自我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设立专项经费和帮扶项目,建立特困生信息库,对特困生重点关注,全程跟踪。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安排校内就业岗位补贴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认定“双困”毕业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并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3.特殊时代下的“特殊化”。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的创业文化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因此,提倡大学生网络创业多元化,将极大的带动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创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价值。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鼓励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支持毕业生学以致用。其次,加大支持力度。应该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帮助,更重要的是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降低失败率,让大学生网络创业少走弯路。最后,加大诚信教育,增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防止毕业生网络创业受骗。

参考文献

[1] 王维,曹英楠.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

[2] 刘宏鑫,易小祺.“十二五”规划方针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对策浅析[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1.

[3] 陈康敏,彭小孟.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10).

[4] 文少保.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1).

[5] 赵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

[6] 齐柳.新时期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研究[G].中国电力教育,2012(4).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59 -03

一、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 2015年1月至6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 2 万亿,同比增长 42.8%,占我国进出易总额的 17.3%。近几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已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的特点。目前,跨境电商主要的平台包括三类:国际B2C跨境电商平台,国际B2B跨境电商平台和综合类跨境电商平台。以速卖通、亚马逊和eBay为代表的国际B2C跨境电商平台,具有门槛低、启动资金少和操作过程简单等特点,十分符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相比之下,以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环球资源网和中国制造网为代表的国际B2B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以天猫国际和美国新蛋网为代表的综合类跨境电商平台,入门门槛、启动资金和操作要求都很高。

二、大学生创业模式类型

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创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业模式的选择是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中,大学生创业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式。

(一)依附式创业模式

依附式创业模式是创业者在与一些运营良好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建立合作或依附关系的同时,借助公司的各种资源不断发展业务,开拓市场,实现自己公司的盈利和发展的一种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的优点是启动资金较低,相对来说风险较低,能够规避创业初期的很多风险。其缺点是,自己公司的自主性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在公司创立初期使用和运行。

(二)网络平台创业模式

网络平台创业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营销的一种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的优点是可操作性非常大,对创业者的时间和空间要求不高。网络平台创业模式在传统零售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之间架起桥梁,并且促使二者进行独特的融合,有着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其缺点是:首先,大学生多采用粗放型经营模式,大多使用网络,没有十分明确的创业规划指导,在技术型创业上较为欠缺。其次,时间、认知受限。虽然经营网店在时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在创业初期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做充分的前期准备。而很多大学生对网络创业的认识不够,创业时多属于试水性质,单枪匹马作战,难以坚持。同时,这种模式缺乏规范化管理。大学生网络创业个体经营居多,这就局限了店铺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大学生在承受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能力不强。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匹配、客羯矸萑现の侍狻⑼络欺诈等等因素都影响了网络平台创业的成功率。

(三)核心科学技术创业模式

核心科学技术创业模式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创业的一种创业模式,多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业。优点是:在集思广益的同时,最大地发挥团队成员的作用,产生很好的效益,从而可以积累资本,使公司可以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这种小型企业的业务量起伏波动很大,而且相对来说门槛较高,需要的启动资金也较多。在没有外部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难以成功运作。另外要求创业者既要对所踏足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具备创业素质,需要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抗压能力。而大学生由于本身缺乏经验,对渠道信息的变动不是很敏感,很难做出迅速反应并提出对策。所以这一类型的企业存活时间不长或者短时间内就需要转型。选择这种创业模式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要对自己及团队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创业者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

(四)模拟孵化创业模式

模拟孵化模式是一种理论与环境相结合的一种创业模式,具体的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比赛或入驻创业园。许多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在校期间参加大赛的经历,熟悉了创业的基本流程,储备了相关的创业知识,从之前的创业者那里借鉴了创业经验,接触、了解了社会创业的大背景、大环境,从而在自我创业时能够从容不迫。其中也不乏一部分项目,由于在高校孵化园中运作较好,还会得到社会的赞助、合作等等。有的作为成立公司的资本,转到社会去发展。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在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孵化园中,信息的及时性和产品的流通性都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且风险较小。

(五)概念创新创业模式

概念创新创业模式是建立在大学生独特的创意之上的创业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是大学生在一些新兴领域运用自己的奇思异想所进行的创业活动。概念创新在艺术、装饰、网络教育培训等行业运用比较集中。该模式要求创业者拥有新奇的想法,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该模式有资金需求低的特点,便于创业者进行创业。但要求创业者思维灵活,对市场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对行业动向有敏感性。在关键时候,要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六)积累演进创业模式

积累演进创业模式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基于行动的学习”项目提出,该模式倡导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选择资源需求少、易操作的项目。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最终实现自我突破,成就事业。这种模式对于创业者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在创业的初期没有成熟的创业条件和运行机制的创业者。他们凭借个人极强的社会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事做起,逐步摸索出与自身相符的创业之路。该模式对创业者的要求不高,很适合由若干人组成的团队进行创业,并且创业者面临的未知程度也很低,通过逐步积累,成功率很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创业特点

(一)具备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过有关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具备在互联网上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能力。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外语沟通能力普遍较好,善于开发国外客户。这些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极大优势。

(二)资金不足

由于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进货的途径主要是市场直接进货、厂家进货或者网店代销,资金不足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前两种方式的资金压力比较大,同时创业者往往还要承担货物囤积,卖不出去的风险。就资金压力较小的网店代销来说,其购买的货物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收货时间不能保证,这些都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境。尤其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更是显著,收货周期较长、转汇成本较高等因素都是跨境电商平台下大学生网络创业所面临的难题。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下的产品都是通过竞价排名来获得客源的,因此网络营销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网络竞价排名需要的是对某产品的点击量,而这就需要相应的网络营销费用。但是高昂的网络营销费用对于没有创业资金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再加上电子商务平台的门槛在不断提高,资金不足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三)选品资源在平台上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大学生的进货渠道可选择性较少,其在产品的选择上极易出现雷同的现象。选品资源的无差异性也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导致很多大学生在产品选取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缺乏差异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而大学生由于在相应行业产品知识上的缺乏,也并无其他的解决方法。

(四)综合能力相对缺乏

综合能力的匮乏也是大学生业的短板。创业过程依靠的是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而大学生没有行业专业认识度,也缺少企业专业培训的机会,缺乏对客户对象的分析和数据的整合能力。正是由于综合性能力的相对匮乏使得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只能依靠前人的经验,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四、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

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综合考虑自身的优势和条件限制,可以尝试选择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创业。

(一)基于全球速卖通网络平台的创业模式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该模式巧妙避开了大学生创业初期在行业门槛和资金等方面的劣势,其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较低的入门门槛更是对于大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在跨境电商背景下,该模式具有极强的嵌合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有利。全球速卖通是一个以海量产品和多店铺为主的平台,在操作要求和产品品牌方面要求不高,限制性较小,比较适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个人创业。全球速卖通前后贯穿了产品上架、下单付款、包裹发货、收货确认到最后的卖家收款一系列过程。速卖通相较亚马逊成本低一些,但是没有自建的海外仓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在创业时可以采用普通邮寄快递和第三方物流集运模式,在物流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借助速卖通“物贸一体化”和竞价排名,发挥发货速度和价格上的优势。

(二)基于学科竞赛的模拟孵化创业模式

模拟孵化模式是一种理论与环境相互结合的创业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和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学生对交易磋商、客户开拓、平台运作、单据缮制等具体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外,很多高校成立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创业条件。许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熟悉了创业的流程,储备了充足的创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可以沉着冷静的应对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也不乏一部分项目,由于在高校孵化园中运作较好,还会得到社会的赞助、合作等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参加学科竞赛积累业务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创业园的有利条件,组建团队,入驻创业园,开展跨境电商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袁丽. 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J]. 江苏商论,2014,(12):35-36.

[2]胡玉玺. 跨境电商平台下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究[J]. 智富时代,2016,(10):84.

[3]吴佳琪. 浅谈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J]. 信息技术,2016,(21):180.

[4]万细梅 朱光喜. 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 青年探索,2017,(01):21-22.

[5]张磊. 跨境电商平台下网络创业问研究[J]. 商,2015,(18):99.

[6]谢海玲.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以速卖通为例[J]. 品牌,2015,(12):59―60.

作者简介:

张博,男,江苏宿迁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篇9

一、网游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网游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许多游戏讲究合作,比如说魔兽世界,里面有60人的团队一起刷一个BOSS(大怪),大家必须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任务。重视合作精神和配合技巧,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网游的平等和公平性能够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平等,但网游中的世界却是平等和公平的,对于每一个人,游戏中的规则都是相同的,玩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成为的角色,不受条件的限制,不必担心别人的眼光,这个时候不仅心理上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激发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道德情感,于是,他们在网游的虚拟社会中寻求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

3.网游规则的遵守利于大学生遵循社会道德规则。据有关调查发现,游戏中的规则玩家基本上都会遵循社会道德。因为游戏有很严格的规章,而且大家会很严格地执行,在此种情况的影响下,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觉遵守现实社会中的规则。

(二)消极影响

1.行为方面的不良影响。不少大学生沉溺于网游,对网游的依赖就像吸食鸦片一样,一接触网游便异常亢奋,整天沉溺于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阻碍了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

2.学业方面的不良影响。统计显示:有近86%的学生因过度迷恋网游而导致学习下降,有1/3的学生因无节制地上网致使成绩挂红灯而重修,有3.6%的学生因过度沉迷上瘾最终荒废学业,勒令退学。由此可见,网游对大学生学业影响尤为严重。

3.身体方面的不良影响。长期网游的学生通常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孤僻,长时间面对电脑,不注意劳逸结合,甚至通宵达旦,容易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身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4.人生价值观方面的消极影响

(1)网游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由于我国的网游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数还是引进韩国、日本及欧美的网游,游戏中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会与中国固有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出现冲突,而且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形成时期,他们面对着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和激荡,难以正确地抉择,这时玩网络游戏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2)网游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和独立性。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慑于道德自律手段,道德意识相对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而在网络空间,外在的约束机制已经减弱,甚至有时不起任何作用。有调查显示,10.77%的学生认为具有暴力情节的游戏很好玩,并没有什么不好,这说明网游中大量的暴力情节会逐渐淡化大学生的是非标准。

(3)迷恋网游导致大学生自杀和犯罪。华中师大教育心理学刘华山教授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上指出,迷恋网游可能诱发大学生自杀。长期沉溺于网络可以导致自我人格力量的发育不良或蜕变,引发犯罪和其他暴力行为。

二、大学生纷纷网游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

1.学校原因。科学进步,社会发展是高校硬件设施越发先进,可是管理却未能及时到位,学校在教学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有漏洞,对于旷课、逃课、晚归、夜不归宿等行为查处力度不够,不少工作由学生会出面,往往效果较差,给学生上夜网提供了便利。

2.家庭原因。由于目前高校生源多数还是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甚至城市学生的父母也有过多欠缺,在科技发达加速度过快的今天,家庭方面不能给予较好的指导。另外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管教过严,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自己做主,但这种独立的愿望又得不到满足;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孩子为所欲为,不能抗拒外界的诱惑和刺激。

3.网络环境原因。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当今社会,在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他们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专门针对高校特点大搞活动吸引大学生光顾,好社会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相对廉价的游戏成本。

(二)个人诸多因素和网游的特征

大学生远离亲人,面对着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周围亲人朋友的远离,环境文化的差别,心理的断乳,使得刚入校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往往有一种迷茫感。而网游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社会化全球化、多媒体化、超乎现实又最逼近现实,即虚拟化、平等化、自由化、超越时空化。以上网游的特征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虚荣心、从众心、好胜心、自尊心及孤独感、失控感、挫折感、迷茫感等,促使玩网络游戏的现象在大学生中泛滥。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游成瘾中的任务

(一)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网络的学习和了解,丰富自身的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如果辅导员自身都没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触网”的体验的话,我们将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彻底地解决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也很难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深入了解信息社会学生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尽快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充分了解网游,便于因材施教,做到趋利避害,更多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不仅关心网游者,更要注意有网游趋势的学生的转化。

(二)其次,要搞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培训。习惯和嗜好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尤为重要。做好大学生的入学辅导,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进行校风、学风教育,强调学校规章制度,以学风促考风;作为辅导员,要对新生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大学学习与高中方法的区别,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安排学习与休闲的时间,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搞好班级网络建设,建立班级学生电子档案,因材施教。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辅导员就可以随时从计算机调出任何同学的档案了解状况,从而使辅导员可以对每一位同学的基本状况了如指掌。同学们在辅导员本人面前难以敞开心扉,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家则可平等交流,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同学们都可以在辅导员网页的留言板上进行交流,在这种相对独立自由的条件下,甚至匿名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愿;辅导员也可对同学们关心的问题给予答复,从而实现师生不见面的感情交流。

(四)开展班级电子竞技活动,提高网游者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国家都有专门的电子竞技比赛,电视上也有专门的解说,那么当然可以将电子游戏纳入班级文化活动,不要一味地禁止,而要正确地面对网络游戏的存在,使学生具有归属感、成就感。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网络创业,成为网络创业人才。

(五)辅导员应该多了解网游学生的近况,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慎独意识。

(六)加强宿舍管理。对于宿舍电脑的管理,要以宿舍为单位,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规范,同学间相互监督,辅导员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引导宿舍电脑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寝室间的学生差异,也可采取把玩游戏的学生分开,把他们调到学习氛围好的寝室中,良好的寝室氛围会有助于他们的改变。

(七)加强班级纪律建设。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旷课、逃课、晚归、夜不归宿等现象加大查处力度,尤其夜不归宿更是严惩不贷。

结论

网游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仅靠辅导员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们相信,在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网络游戏的建设和发展会日渐成熟和完善,网络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健康、文明。这不仅仅对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健康成长有益,更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有益。

参考文献:

[1]杨丹.大学生上网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8)28.

篇10

[3]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篇11

一、引言

大学是年轻人提升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最佳的时期。“思想决定行为,行为成就习惯”,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对大学生学习目标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次调查以国内某普通大学为例,该学校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该校有在校学生人数近3万人,本次调查共分类抽样调查了该校2114名学生。该校有研究生、一本、三本、自考、专科五类学生,这五类学生的学习目标一定有差异,如果将大学生这个大的团体中的每个成员以及每个目标看作一个结点,成员与目标之间有关系就连成一条边,那么整个团体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网络”。那不同专业类别的同学在学习目标方面有何特征与差异。通过研究分析,有助于学生社团的组织、辅修课的开设以及考研率的提高等。

二、实施方案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方法和文献研究进行研究。我们实际调查了2114人,其中,本部人文经管类400人左右、本部理工类450人左右、本部农林生科类400人左右、东方科技学院(三本)500人左右、研究生200人左右、自考70人左右、专科30人左右。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同时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分析比较在不同的学习目标,基于复杂网络来研究分析不同专业类别的同学的学习目标的特征与差异。

复杂网络是构成复杂系统的基本结构,每个复杂系统都可以看作是单元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复杂网络关注系统中因子相互关联作用的拓扑结构,是理解复杂系统性质和功能的基础。在得到的数据中,大学生与目标都看作一个结点,成员与目标之间有关系就连成一条边,那么整个团体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网络”。构建“学生―学生关系”数据,测量的是每两位同学有相同目标的个数。转换的方法为在同于2-模数据中,学生A所在行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学生B的对应项,然后加总,因此,只有每对学生有同一目标时,乘积才为1,即结果矩阵二者对应之值才是1。因此,在这“学生―学生关系”数据中,各个目标上的总和就等于对应那一对学生共同的目标个数,这测量了关系的强度。计算结果得到的网络总是对称的,并且对角线上的数是代表该学生共有多少目标数。下文将创建1-模‘目标-目标’关系数据并分析。原理同“学生―学生关系数据”。

三、分析不同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

对2214名同学进行调查,将学习目标进行如下的编号:(1)找份理想的工作(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2)找份理想的工作(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3)考研究生;(4)考公务员、选调生等;(5)出国留学;(6)创业;(7)参军、当兵;(8)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或魅力;(9)其他;(10)目标不明确。利用Ucinet软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图。将调查数据进行2-模到1-模的转换,如图2所示。于是便创建了“目标-目标”关系数据,记录了两个目标之间共有的大学生数。如第3行第4列的85表示有85位同学既有考研究生的目标又有考公务员、选调生等的目标。

下文将创建“目标-目标”关系数据并分析。计算结果得到的1-模网络图总是对称的,并且对角线上的数是表示有对应行上目标的学生人总数。从图中也得出结论,在1-模图第一行中,都是目标为找专业相关工作的大学生,其中有244位同学的目标既有找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理想的工作的目标又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或魅力的目标,(如下表一所示)244/869=28%,可见这两个目标的关联性较大,目标为找专业相关工作的大学生中有28%的也想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或魅力。第五行中,都是有出国留学目标的大学生,其中有45位同学准备考研,45/195=23%,说明这两类目标的关联性也较大,其中有1位同学准备参军,1/195=0.5%,说明这两个目标关联性较小。从这个1-模图中便能看出任意有一种目标与另一种目标之间的关联程度。

四、不同专业类别的同学学习目标的特征

本次调查中,在1-模“目标-目标”关系网络的对角线显示了选择该目标的大学生学生总数。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目标1:找份理想的工作(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该校41%左右的同学的大学学习目标是找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这类目标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类同学大多喜爱所学专业,一般会表现为上课认真、学好专业、注重实践。当然也有一少部分同学对专业并不感兴趣,同时又没发现其他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于是只好随波逐流,毕业后先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目标2:找份理想的工作(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由于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对其他方面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们便为自己的新工作新目标而奋斗。他们会通过自学、换专业、修双学位、参加相关培训、跨专业考研等方式让自己能成功找到一份与所学专业无关的理想工作。有11.3%左右的同学会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他们在大学里并没有盲目的学习,他们有了合适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对他们的就业与职场发展都有帮助。

目标3:考研究生/博士。从本次抽样调查得知,该校有近26%的同学目标是考研或考博,比目标是考公务员或选调生的人多出近1倍。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求职者的学历以及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本科生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也越来越难,于是越来越多大学生打算考研究生。除了缓解就业压力这一原因外,还有一些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将来想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想圆自己进名校的梦想等。2013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80万左右,而全国只招收50万左右研究生,这近乎1比3的录取比例依然体现出考研竞争的激烈。

目标4:考公务员、选调生等。公务员经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铁饭碗’,公务员工作稳定、薪水福利可观、作息时间有规律,这些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报考,因此考公务员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曾有报道说某一公务员岗位有近千人竞聘、也有新闻报道大学毕业生毕业争当清洁工。这些事实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向往着公务员。选调生是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选调生一般会被派送到农村及偏远地区工作,许多大学生不喜欢那样的工作环境。该校有14%左右的同学目标是考公务员或选调生。不过今年该地区对选调生新的报名要求之一是学生必须来自985、211类的高校,而该校不属于985与211,这种形势下该校目标为当选调生的同学比例应该会大幅下降。

目标5:出国留学。国外大学大多宽进严出,大多大学本科3年、硕士1年,相比较中国硕士3年而节约了两年。许多国外大学条件优越、软硬件设施好,出国留学不仅能体验世界名校的学习氛围、还能增多个人阅历、体验国外的文化,将来还可在国外就业。不过出国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比如外语能力、经济情况等。该学校有9%的同学目标是出国留学,其中该学校专科类同学中出国留学的比例最大,有52%的同学会选择出国留学,这些专科类学生都来自该校国际学院。

目标6:创业。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例子越来越多,如易得方舟,视乐美等。许多大学生对创业很有想法,在大学阶段积极兼职,如做小生意、开网店、还有开小公司的等。大学生们通过兼职或实习,提前体验职场氛围,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该大学也积极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如举办SIYB创业培训、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对创业兴趣,提升学生创业水平。该校有15%左右的大学生目标有创业,其中自考和专科类的同学中有20%以上的同学想去创业,这说明创业对广大大学生已并不陌生。大学生要认识到创业是有风险的,大学生的经济基础较差、从业经验较少,所以大学生创业前必须有个很好的计划,要对市场营销、对行业发展有较深的认识。

目标7:参军、当兵。该校有3%左右的同学目标是参军或者当兵,这部分大学生有的从小就怀揣着参军当兵、保家卫国的理想。该学校每学期都有大学生征兵活动,大学生应征入伍后,将去部队训练,不仅强生健体,练就军人气魄,同时享受军人的待遇与福利,还能包分配工作。参军入伍对国家、对个人都有深远意义。

目标8: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或魅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或魅力应该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目标。该校有29.5%的同学的学习目标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或魅力,足以体现该校学生对自身能力与素质方面的重视。不管大学生在大学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是大学确实是每个年轻人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与魅力的最好时期。

调查也显示,该校3.9%左右的同学目标不在包含在以上8种之内。该校有4%左右的同学认为自己目标不明确,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说内心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他们对社会、对职场、对所学专业比较茫然、特别是对于刚进大学的同学,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还不明确。这类学生需要多了解自己、多了解客观环境,才能慢慢确立自己的大学目标。

五、结论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分析不同专业类别的同学学习目标的特征以及不同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了解到目标“找份理想的工作(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以及目标“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或魅力”是该校同学学习目标的主要部分。我们还能通过1-模“目标-目标关系”网络图分析目标间的关系强度。利用这种思想,可以对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特征与关系做出详细地分析。只有41%的同学目标是找一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同学们除专业学习以外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提供条件让同学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增多对社团的关注与扶持,增多辅修课的门类等。有26%的同学目标是考研究生/博士,而通过调查,该校个别学院的考研成功率不到10%,因此,该校应注重提升考研率。建议比如说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共考研的同学复习备考,缓解冬季图书馆抢座压力等等。

参考文献:

[1]金枝.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D].研究生毕业论文,南京大学,2011.

[2]张娜.复杂网络社区结构划分算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9.

篇12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57-02

一、研究背景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举步维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G20峰会结束标志着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也逐渐走出低谷。但金融危机仍难言结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呈现样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理解和关注程度。本文以《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为例,探讨媒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如何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的。

二、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本文选择《中国青年报》作为研究对象。《中国青年报》是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时间上本文选择2010年1月1日至6月30日这半年的报纸为分析对象,通过阅读2010年上半年的报纸找到关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文章共计425篇。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大学生”的界定包括高职、大中专院校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对就业的限定包括了毕业生创业、当村官、考公务员、入伍以及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等途径。另外本文拟与《中国青年报》在正常年份的就业报道进行对比,选取刊登在《新闻界》2009年第5期上的论文《框架理论下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以大学生就业报道为例》为范本,把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与研究正常年份大学生就业报道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以充分展示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报道的特点。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中国青年报》2010年上半年大学生就业报道分为四个类别:报道的版面位置、报道的体裁、报道的主要内容以及报道的地域。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整理如下: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报道是媒体极为重要的议题

表1《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版面分布情况(共425篇)

版面位置 篇数 所占比例

要闻 47 11.1%

青年话题 7 1.6%

综合新闻 53 12.5%

教育科学 19 4.5%

思想者 1 0.2%

共青视点 12 2.8%

大学生村官 72 16.9%

创业周刊 60 14.1%

职业教育 42 9.9%

青年调查 133.1%

青春校园 9 2.1%

两会特刊(三月) 11 2.6%

KAB创业教育特刊(三月末) 15 3.5%

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商务应用大赛特刊(五月末、六月初) 26 6.1%

其他 38 9.0%

在2010年仅半年的时间里,《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议题的报道数量就已经达到425篇,超过了2007年全年290篇的报道数量。由此可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介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话题。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周刊、综合新闻和头版上。2009年4月24日起,《中国青年报》开辟每周一期半个版的“大学生村官”专版,全面展示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激励更多的有为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创业周刊”则是《中国青年报》关注大学生创业的固定版面。另外2010年3月“KAB创业教育年会暨第二届大学生创业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青年报》特别开辟了特刊对这次论坛进行全面报道。由此可以看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或者媒体首先提倡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就业以及自主创业。《中国青年报》在2010年5月底和6月初开辟了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商务应用大赛特刊,报道这次大赛决赛各方面情况,包括参赛团队的风采、参赛选手的感受、专家的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这说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力图通过报道就业活动给大学生以信心。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更全面地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

表2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体裁分布情况(共425篇)

体裁 篇数所占比例

消息 199 46.8%

通讯 92 21.6%

深度报道 45 10.6%

图片报道 25 5.9%

评论 22 5.2%

其他 42 9.9%

从表2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在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体裁上多采用消息和通讯这两种形式,而直接代表媒体立场和态度的评论体裁较少,仅有22篇。这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年份相比变化不大,但消息的比重由2007年的51.72%降至46.8%,同时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青年报》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呈现时选用了更多的报道体裁,图片报道被加入其中,并选用专访、自述等体裁来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呈现。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多采用以树立典型的方式进行报道

表3《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内容分布情况(共425篇)

内容 篇数 所占比例

就业政策 45 10.6%

就业现象 68 16.0%

求职创业案例 96 22.6%

就业对策报道 74 17.4%

求职创业指南 27 6.4%

就业创业活动 65 15.3%

其他 50 11.7%

从表3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在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选择上,更注重求职创业案例以及就业对策的报道。而金融危机前,“《中青报》在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选择上,更注重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及法律的解读和就业对策的报道”[1]。这说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媒体希望通过以积极典型的案例引导大学生就业。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于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就业关注不均

由表4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地区呈现并不平衡,这与金融危机之前《中国青年报》“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而较少关注安徽、湖南、云南、新疆、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1]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表4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地区分布情况(共242篇)

地区 篇数 所占

比例 地区 篇数 所占

比例

北京 41 16.9% 山西8 3.3%

上海 7 2.9% 河南 14 5.8%

天津 6 2.5% 内蒙古5 2.1%

辽宁 9 3.7% 安徽 62.5%

河北 2 0.8% 江西 93.7%

山东 8 3.3% 湖北 93.7%

江苏 32 13.2% 湖南4 1.7%

浙江 26 10.7% 陕西6 2.5%

福建 10 4.1% 甘肃 4 1.7%

广东 15 6.2% 四川 5 2.1%

海南 1 0.4% 重庆 41.7%

吉林 3 1.2% 贵州 10.4%

黑龙江 2 0.8% 云南 4 1.7%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综观《中国青年报》2010年上半年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笔者认为,《中国青年报》基本做到了全面客观的呈现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同时,《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仍有不足之处,如在“创业周刊”中报道创业成功的案例较多,忽视了创业过程中困难的报道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的就业报道切忌片面化

同样的报道内容,如果有了辩证的报道艺术就能起到不同的报道效果。比如报道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如果只渲染应聘之艰难,就会给受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如果媒体同时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形势的分析,那么这样的组合报道就更具有服务性。再如《中国青年报》开辟了专门的创业周刊,宣传成功的创业典型。但实际上,大学生创业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劣势,比如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还很低,创业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等。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要搭建起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桥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