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企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2-08-10 05:24: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疗企划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疗企划方案

篇1

盐酸依立替康为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抑制剂,在转移性结肠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和宫颈癌的联合化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胃癌、肺癌等实体肿瘤中应用依立替康进行同步放疗增敏的Ⅰ、Ⅱ期临床试验中也显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射增敏剂。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住院常规放疗相比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生存率,放化疗同步治疗模式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肿瘤的治疗。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我们对41例食管癌患者随即进行3DCRT同步化疗和单纯3DCRT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条件 入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无穿孔前征象(包括龛影、穿透性溃疡、扭曲成角),肝肾功能与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内科疾患,KPS >70,治疗前体重减轻

1.2 分组方法 41例食管癌患者随即分成同步3DCRT化疗(放化组)和单纯3DCRT组(单放组)。放化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0岁(40~71岁),病变部位:上段:8例,中段:7例,下段:5例,病变长度:(6.44±1.35)cm,单放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61岁(43~69岁),病变部位:上段:9例,中段:8例,下段:4例,病变长度:(6.38±1.43)cm,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3 治疗方法 化疗采用依立替康+顺铂方案:依立替康(CPT-11)65 mg/m2d1.8静脉滴注,顺铂(DDP)20 mg/m2d1-5静脉滴注,21 d为一周期,共化疗4~6周期.放化组:3DCRT在化疗第一天即开始化疗,行第二周期化疗时3DCRT不间断。单放组:单纯3DCRT治疗。

两组放疗条件相同,剂量相似,常规分割治疗,1.8~2.0 Gy/f每周5 d,总剂量达60~65 Gy,两组患者均完成本次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近期疗效 按照WHO实体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分为CR、PR、SD、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两组均在放化疗后评定疗效。

1.4.2 1、2年生存率与局部控制率,生存时间从第一次放疗或化疗开始计算至末次随访或死亡为止,局部控制定义:①食管X线片显示肿瘤消失,黏膜无破坏。②治疗结束肿瘤有残留,随诊过程中稳定或有缩小并维持两个月以上。

1.4.3 毒副反应 参照WHO有关抗癌药物毒副反应的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血白细胞下降,腹泻发生率,按RTOG评价两组患者的放射性食管炎反应。

1.5 随访与统计 随访截止2011年2月,应用SPSS 10.0进行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sup>检验,计量组间均数比较用 检验,P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评价 放化组获CR13例(65%),单放组CR11例(52.4%),放化组获PR4例(10%),单放组PR3例(14.3%), 放化组获SD2例(10%),单放组SD4例(19%),放化组获PD 1例(5%),单放组PD 3例(14.3%), 放化组有效率85%,单放组有效率66.7%,两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生存情况 两组2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单放组(P

2.3 毒副反应 放化组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0%(18/20),显著高于单放组38%(8/21),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生存情况(%)

注:P

表2 放化组与单放组的近期毒副反应比较(例)

注:P

3 讨论

食管癌的发病率居世界第8位,死亡率第6位,我国发病率最高[1],首选方法是手术治疗,但80%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局部病灶已经广泛浸润和/(或)远处转移[2],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是标准治疗,局部病灶已经广泛浸润和/或远处转移[2]但其生存率不高于5年,生存率多在10%左右,失败的原因是局部未控制,其次是远处转移,单纯化学治疗有其局限性,也不能达到根治目的[3], 食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传统常规放疗相比确实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生存率,而放化疗同步治疗已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

同步放化疗的理论依据在于:①化疗使肿瘤细胞同步化,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②化学干扰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的损伤。③化疗科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多数研究认为放疗联合化疗有望提高长期生存率AI-Surraf等进行的RTOG8501随机试验后显示,接受放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未27%,明显高于单纯放疗,国内季斌等亦报道化疗食管癌5~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4]。本研究结果表明,3DCRT和化疗同步治疗缩短了总疗程,减少肿瘤细胞治疗过程中的加速再增值功能,并且CPD-11、DDP除了有抗癌作用以外,还有放射增敏作用,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细胞不同时相,起到了协同作用。与单纯3DCRT相比,同步同步放化疗增加了毒副反应。本研究中同步放化疗组白细胞下降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但Ⅲ°和Ⅳ°毒副反应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了3DCRT同步放化疗与但放疗相比,毒副反应仅略有增加,且Ⅲ°和Ⅳ°毒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所有患者均能耐受。

综上所述,与单纯放疗相比,3DCRT与以CPD-11+DPP方案的化疗同步进行,能提高近期有效率和局控率以及生存率。其毒副反应略有增加。因此,CPD-11+DPP方案化疗同步3DCRT联合治疗食管癌有优于单纯3DCRT治疗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Parkin DM, Bray F, Ferlay J,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 CA Cancer J CLin,2005, 55(2):74.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29-01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多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具体方案以及用药的不同对应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1]。为了提高胰岛素临床干预下见效速度,针对我院近年所收治的部分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取得了确切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随机分组形成A组、B组、C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A组4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2.8±1.9)岁;B组4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53.8±2.3)岁;C组4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2.6±2.3)岁。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干预过程当中,均根据患者体重指数确定给药剂量。体重指数≤25.0kg/m2患者,给药总剂量为0.4U/kg(天);体重指数>25.0kg/m2患者,给药总剂量为0.6U/kg(天)。

1.2.1 A组 A组采取三餐前注射短效人胰岛素结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干预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30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灵R,临睡前21:00pm给予诺和灵N。剂量分配标准为3:2:2:3。

1.2.2 B组 B组采取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结合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的干预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15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锐,临睡前21:00pm给予来得时。剂量分配标准为3:1:1(短效胰岛素),1:1(长效胰岛素)。

1.2.3 C组 C组采取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案为:三餐前15min内,皮下注射方式给予诺和锐30。剂量分配标准为:2:1: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治疗直至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时间、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控制标准为:空腹状态下检出值在4.4-6.0mmol/L范围内,非空腹状态下检出值在4.4-8.0mmol/L范围内。不良反应中,低血糖的衡量标准为:血糖检出值低于2.8mmol/L[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χ〖TX-*3〗±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当P

2 结 果

2.1 达标时间 A组患者接受治疗(9.25±0.63)d后达标,B组患者接受治疗(9.16±0.83)d后达标,C组患者接受治疗(7.82±0.51)d后达标。C组患者自接受治疗直至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9.8637,P

2.2 安全性 A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2例低血糖反应,以及1例心悸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B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1例低血糖反应,以及2例手颤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C组患者治疗期间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1例低血糖反应,以及1例心悸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X2=2.069,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对比常规短效胰岛素而言,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对血糖进行控制方面有更加显著的功效,可积极控制餐后血糖上升趋势,对于控制低血糖发生率有一定的价值[3]。而对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而言,在见效速度方面往往根据优势。而对于本文中经临床研究发现,短期疗效最为突出的C组患者,在治疗干预过程中,所使用方案为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具体所选择的药物为诺和锐30。此类药物属于典型的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当中含有70%比例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以及30%比例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以皮下注射方式给药,1-4h内可起效,且持续作用时间达到了24h。之所以能够达到良好短期治疗效果,笔者认为与此种强化治疗方案的以下特点相关:第一,保留了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餐后血糖上升趋势进行积极控制的优势;第二,能够在干预血糖水平的同时,提供基础性胰岛素分泌;第三,未加入两种或以上类型的胰岛素以及注射装置进行干预。在确保治疗期间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人为差错的产生。

综上所述,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在短期疗效方面优势突出,安全性与其他两种方案相当,值得临床予以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R730.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020-05

Effect comparison between OFL regimen chronochemotherapy and routine FOLFOX6 regimen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WU Lin1 LU Fanggen1 YIN Xianli2 WANG Qianzhi2 PU Xingxiang2 ZENG Deyu2

1.Department of Digestion Internal Medicine,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8, China; 2.Deparmet of Medical Oncology, the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Xingya Medical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 Tumor Hospital,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overall survival of OFL regimen chronochemotherapy consisted of oxaliplatin (OXA) combined with fluorouracil (5-FU) and calcium folinate (LV) with FOLFOX6 regimen routine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CC). Methods 109 cases of untreated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received OFL regimen chronochemotherapy and FOLFOX6 regimen routine chemotherapy respectively. 55 patients in the chronochemotherapy group using Melodie programming pump, OXA 25 mg/m2 per day, d1-d4, from 10∶00 to 22∶00 at peak time 16∶00; 5-FU 600 mg/m2 per day, d1-d4, from 22∶00 to 10∶00 at peak time 4∶00; LV 200 mg/m2 per day, d1-d4, usage was the same like 5-FU. There were 54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chemotherapy group, the drug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ly as OXA 100 mg/m2 iv,d1, LV 400 mg/m2, d1 iv, 5-FU 400 mg/m2 ivgtt, d1, followed by 5-FU 2400 mg/m2, continued iv by drip for 46 h. Each cycle was repeated every 14 days and patients must receive at least 3 cycles for evaluation.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efficacy and toxicity and the secondary end point wa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RR)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in chronochemotherapy group and routine chemotherapy group were 54.5% (30/55), 48.1%(26/54) and 72.7% (40/55), 68.5% (37/54)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s differences (P > 0.05). The PFS in chronochemotherapy group and routine chemotherapy group were 6.3 months and 6.0 months respectively, which had no statistics differences (P = 0.476). The OS were 17.8 months and 15.9 months respectively which had statistics differences (P = 0.003). The frequent side-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ausea, vomiting, neutropenia, alopecia and fatigue. The toxicities in chronochemotherap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routine chemotherapy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OFL regimen chronochemotherapy have obvious lower toxicities and better tolerance than FOLFOX6 regimen routine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The chronochemotherapy tend to obtain benefits on overall survival and worth further perspective study.

[Key words]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Chronochemotherapy; Oxaliplatin; Fluorouracil; Toxicity

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趋见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于新药的应用和治疗策略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ACC)的生存期。FOLFOX6方案目是前公认的ACC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但毒副反应较大,长期应用耐受性较差。研究证实,时辰化疗可以减轻毒性[1]。本研究2009年12月~2012年1月对109例ACC初治患者分别采用OFL方案时辰化疗和FOLFOX6方案常规化疗并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2年1月共有109例初治ACC患者进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时辰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时辰组55例接受OFL方案时辰化疗;常规组54例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两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多为K-ras不明或野生型,并有可测量病灶,肿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除外。ECOG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治疗前血象、肝肾功能、心功能正常,无重要器官病变。所有患者均无化疗禁忌,均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基线水平均衡可比,具体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给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或肘静脉PICC管置入)。奥沙利铂(OXA)和亚叶酸钙(LV)均由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时辰组采用法国Aguettant公司生产的Melodie多通道编程输液泵,事先电脑编程,按照正弦曲线给药:奥沙利铂(OXA)25 mg/m2每天,d1~d4,10∶00~22∶00持续静滴,高峰为16∶00;氟尿嘧啶(5-FU)600 mg/m2每天,d1~d4,22∶00~次日10∶00持续静滴,高峰为凌晨4∶00;LV200 mg/m2每天,d1~d4,用法同5-FU。常规组54例白天给药,OXA 100 mg/m2静滴, d1;LV 400 mg/m2静滴d1;5-FU 400 mg/m2静推d1,随即5-FU 2400 mg/m2持续滴注46 h。上述方案每2周给药,至少使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

1.3 辅助治疗

两组患者化疗前常规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白细胞低于3×109/L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防止延迟治疗。出现神经毒性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对症处理。出现血小板减低低于30×109/L时予以输注血小板。

1.4 评定标准

客观疗效按照WHO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RECIST1.0进行[2],在治疗中每1~2个周期按标准评定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RR),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评价标准[2]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制定的毒性评价标准(CTCAE第3版)分0~4级评定,完成1个周期即可以参加毒性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自首次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或失访或毒性不能耐受,总生存期(OS)自患者开始治疗至死亡或失访。全组患者随访至2013年6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有4例失访,随访率为96.3%。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PFS和OS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和绘制生存曲线,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55例OFL方案时辰化疗组患者共完成312个周期化疗,54例FOLFOX6方案常规组患者共完成265个周期化疗,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时辰组CR 1例,PR 29例,SD 10例,PD 15例;常规组无CR病例,PR 26例,SD 13例,PD 17例,RR分别为54.5%(30/55)和48.1%(26/54);DCR分别为72.7%(40/55)和68.5%(37/54),两组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46,P = 0.576),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3,P = 0.678)。

2.2 远期疗效

至随访至截止日期,所有患者均出现进展,时辰组和常规组的PFS分别为6.3个月和6.0个月,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 = 0.509,P = 0.476),见图1。至随访截止,时辰组和常规组分别有4例和2例尚存活,两组OS比较显示,时辰组和常规组的OS分别为17.8个月和1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 = 9.059,P = 0.003)。见图2。

2.3 毒副反应

两组109例患者共完成化疗周期数577次,均可评价毒性。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乏、脱发和口腔黏膜炎等,两组在化疗后期均出现神经毒性,多表现为轻度,所有毒副反应多以1~2级为主,肝肾损伤不多见,其他毒性少见。在血液学毒性中,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在时辰组为58.7%(183/312),低于常规组的67.2%(178/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37,P = 0.038),且3~4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在时辰组明显减少;在非血液学毒性中,恶心呕吐在时辰组总的发生率为37.5%(117/312),而在常规组为55.5%(147/2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647,P = 0.000),且3~4度恶心呕吐在时辰组的发生率更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也有类似情况(χ2 = 11.379,P = 0.003),而其他毒副反应两组差异不明显。见表2。

2.4 治疗延迟情况

将化疗延时定义为2周期化疗时间间隔延长3 d以上。OFL时辰组因毒副反应导致化疗延迟者为29个周期,化疗延时率为9.3%(29/312),而在FOLFOX6组延时者为41个周期,化疗延时率为15.5%(36/2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29,P = 0.029)。

2.5 后续治疗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发现,两组患者不尽一致。时辰组接受二线及以上化疗的比例为96.4%(53/55),常规组为87.0%(47/54),余9例患者仅接受中药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129,P = 0.093)。在时辰组中,K-ras野生型患者3例均接受了二线西妥昔单抗治疗,而常规组2例野生型患者因经济原因未接受。同时,时辰组32例K-ras状态不明的患者有26例在后续治疗时进行了K-ras检测,结果检测到野生型10例,这部分患者均接受了二线及以上西妥昔单抗治疗。而常规组26例K-ras状态不明的患者仅有13例接受了K-ras的检测,检出野生型5例并接受了后续西妥昔单抗治疗。另外,在时辰组中接受二线及以上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为33例,而在常规组为23例。总体来看,两种靶向治疗均接受的在时辰组为6例,在常规组为3例,时辰组后续靶向治疗比例为67.3%(37/55),常规组为46.3%(25/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88,P = 0.034)。在时辰组中另有3例患者一线治疗后肝转移灶可手术切除,常规组则无手术切除病例。

3 讨论

“生物钟”及生物节律是存在于生命体的普遍现象,以此为基础的时间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发展促使时辰化疗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周期性生物节律的调控不但影响生理活动呈昼夜节律性变化,也影响着药物包括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毒理学[3]。有证据表明,由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周期性节律不同,化疗药物在不同时点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影响不同,使在不同时间进行的化疗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4]。因此,时辰化疗是根据生物节律的理论,在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用药时机,通过尽可能的增加肿瘤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研究证明,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呈昼夜节律,从午夜到凌晨进入S期的细胞数明显高于日间,对于增殖分裂活跃的如骨髓细胞、消化道和口腔黏膜细胞等尤为如此,而癌细胞的分裂则受宿主生物周期节律的影响较少,作用于S期的5-FU,其代谢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也呈现昼夜节律[5],夜间活性较其他时间提高40%~50%以上,高峰一般在凌晨4∶00。因此,由于DPD活性节律的调节,凌晨4∶00左右5-FU的血药浓度最高,且此时机体对5-FU的耐受性相对较高,在这一时段给予5-FU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铂类药物如OXA等的时辰给药原理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昼夜节律有关,GSH是体内重要的还原剂,GSH的巯基可保护体内蛋白质和酶分子免遭氧化,避免铂类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而不影响其抗癌活性。同一个体GSH的昼夜分泌常常有几倍的差异,高峰期通常在下午,因此OXA的最佳给药高峰点在16∶00[6]。

法国学者首先将时辰化疗应用于ACC的治疗,欧洲时辰化疗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7]结果表明,采用5-FU/LV联合L-OH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ACC较标准的FOLFOX方案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而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PFS提高;亚组分析显示,男性患者有OS获益。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8-9], 时辰化疗组与常规方案比较疗效得以提高,毒性降低,对消化道反应的改善尤其明显。另外,有研究发现[10],采用时辰化疗,患者化疗依从性更好,耐受性更佳,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FOLFOX6作为最常用的ACC化疗方案,不但在西方人群中有明确的疗效,在国人中也获得很好的结果[11-12],大部分患者能耐受,但是消化道反应稍重,采用时辰给药的方式可能对减轻毒性有一定的裨益。

本研究采用OFL方案时辰化疗与常规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ACC,时辰组的给药方法参照欧洲的研究[7],给药方式与笔者早期研究不同[13],由于采用了Melodie多通道编程输液泵,使得给药更为方便和精确。结果发现,OFL方案时辰化疗组患者平均完成化疗周期数为5.67次,高于FOLFOX6方案常规组的4.91次,说明时辰给药的耐受性较好。两组的RR分别达到了54.5%和48.1%,DCR分别为72.7%和68.5%,近期疗效均较满意,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尽管时辰组的疗效稍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从远期疗效来看,时辰组和常规组的PFS分别为6.3个月和6.0个月,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两组OS比较显示,时辰组17.8个月的总生存期高于常规组的15.9个月(P = 0.003)。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对两组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后续治疗存在明显差别,时辰组接受二线及以上化疗的比例稍高于常规组,且两组接受二线及以上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靶向治疗的比例也存在差别,时辰组后续靶向治疗比例为67.3%,高于常规组的46.3% (P = 0.034)。本研究发现,时辰组中大部分K-ras状态不明患者进行了再检测,而常规组中这一比例较低,两者的检出率不同,导致了两组二线及以上采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比例不完全一样,且由于经济原因,常规组2例已知野生型患者未接受二线西妥昔单抗治疗,而时辰组3例则均使用了二线及以上西妥昔单抗。另外,在时辰组后续采用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也比常规组多,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两组接受后续靶向治疗的比例不同。由于ACC生存期的明显延长得益于新一代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和多线治疗、维持治疗等治疗策略的改变[14],尤其是对于K-ras野生型患者,分子靶向药物的加入极大的改善了生存[15]。因此,尽管两组的PFS无差别,但由于后续治疗的混杂因素太多,造成了两组的不平衡状况,使得两组的OS出现了不同,影响到笔者对于结果的正确解读,这将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更加严格的分层随机和前瞻性处理来解决。同时,还应看到,本研究时辰组3例患者手术切除了肝转移灶,这也将导致OS结果存在偏差。两组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乏、脱发和口腔黏膜炎和神经毒性,多表现为轻度,所有毒副反应多以1~2级为主,但3~4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时辰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在非血液学毒性中,恶心呕吐和口腔黏膜炎时辰组亦低于常规组,尤以3~4级恶心呕吐为甚,再一次证实了时辰化疗在减轻毒副反应方面的优势。当然,应该认识到药物代谢和机体生物节律存在个体化的差异[16],不同个体的最佳给药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随着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地研究深入,探索个体化时辰化疗的研究必然成为未来趋势。

综上所述, OFL方案时辰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FOLFOX6方案,患者耐受性较好,有生存获益的趋势,值得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德传,刘庆春,钟志凯,等.时辰化疗临床研究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61-62.

[2]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46.

[3] Rosbash M,Takahashi JS. Circadian rhythms: the cancer connection [J].Nature,2002,420(6914):373-374.

[4] Lévi F. Circadian chronotherapy for human cancers [J]. Lancet Oncol,2001,2(5): 307-315.

[5] Abolmaali K,Balakrishnan A,Stearns AT,et al. Circadian variation in intestinal 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 (DPD) expression: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benefits of 5-FU chrono-chemotherapy [J].Surgery,2009,146(2):269-273.

[6] Levi F,Schibler U. Circadian rhythms: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2007,47:593-628.

[7] Giacchetti S,Bjarnason G,Garufi C,et al. Phase Ⅲ trial comparing 4-day chronomodulated therapy versus 2-day conventional delivery of fluorouracil, leucovorin, and oxaliplatin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the 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Chronotherapy Group [J]. J Clin Oncol,2006,24(22):3562-3569.

[8] 陈昕,杨健,龚光,等.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改良时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3):517-518.

[9] 武海松,邢磊,袁野.改良FOLFOX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8):944-946.

[10] Innominato PF,Focan C,Gorlia T,et al. Circadian rhythm in rest and activity: a biological correlate of quality of life and a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J].Cancer Res,2009,69(11):4700-4007.

[11] Tournigand C,André T,Achille E,et al. FOLFIRI followed by FOLFOX6 or the reverse sequence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 randomized GERCOR study [J]. J Clin Oncol,2004,22(2):229-237.

[12] 王国强,万德森,周志伟,等.FOLFOX6 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观察[J].癌症,2007,26(4):411-414.

[13] 周均田,邬麟,徐建华,等.N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8):583-586.

[14] 石会勇,徐忠法.结直肠癌化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24):1915-1918.

篇4

在各类小儿呼吸道疾病中,毛细支气管炎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以小气道上皮细胞发生急性炎症、水肿以及坏死,同时伴有支气管痉挛以及黏液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其病原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此类患者病情表现为反复性、慢性发作。临床多通过改善呼吸道通气状态、控制感染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巩固和提高疗效[1]。本文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入选患儿均与临床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相关诊断标准[2]相符,同时排除吸入性肺炎、心力衰竭、气道软化、病毒性或者细菌性肺炎、原发纤毛运动障碍、过敏性体质、脏器功能严重不全以及脓毒症患儿。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0.3~2.8岁,平均年龄(1.1±0.5)岁;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4d,平均病程为(1.7±0.3)d。病情分级为:52例为轻度,18例为中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1.2 方 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补液、常规氧疗,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以及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给药量为每次0.5~15ml,每天2次。若患儿伴有严重呼吸困难症状,可在前3d加大给药量,每次为20ml,每天3次,待患儿症状改善后逐步减少给药量。另取1.25ml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2ml制备为混合药液,通过压缩空气雾化器开展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0~15min,每天治疗2~3次,并以患儿病情以及改善程度为依据来调整治疗次数。本次研究1个疗程为2周,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哮鸣音、憋喘、咳嗽以及湿音消失时间,并统计不良反应例数。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文献标准[3]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主要临床症状以及肺部湿音完全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肺部X线片提示病灶吸收。好转:患儿临床症状缓解,肺部湿音有所减少,肺部X线片提示未完全吸收病灶。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未见任何改善或者出现恶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和好转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 两组哮鸣音、憋喘、咳嗽以及湿音消失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哮鸣音、憋喘、咳嗽以及湿音消失时间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哮鸣音、憋喘、咳嗽以及湿音消失时间对比(x±s)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 论

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可能出现支气管阻塞或者狭窄,导致呼吸道通气效果降低,诱发高碳酸血症或者低氧血症。研究认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婴幼儿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2]。由于毛细支气管内部上皮细胞受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导致淋巴细胞浸润或坏死,黏液分泌量增加、腺体增生和水肿、黏膜下充血等症状。支气管腔则会因纤维素以及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栓子而被堵塞,引发肺不张以及肺气肿。同时,细支气管广泛阻塞会导致患儿呼吸道部分甚至完全堵塞,造成换气以及通气障碍,患儿由此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通常情况下,现代医学多以支持治疗处置毛细支气管炎,例如补液、抗感染治疗、保持吸氧以及呼吸道通畅。此外,解痉以及祛痰也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儿科临床普遍性应用了氨溴特罗口服液,该药物是盐酸克伦特罗与盐酸氨溴索的复方制剂,对于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咳嗽、排痰困难以及咯痰黏稠等临床症状有显著的纠正和改善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其中盐酸氨溴索成分为黏液溶解剂,可稀释呼吸道痰液,并加快纤毛生理摆动,在治疗咳痰困难时可收到满意疗效;而盐酸克伦特罗的结构侧链同于舒喘灵,其β2受体选择性较强,且对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具有较强抵抗作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是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的复合产物,沙丁胺醇属于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可用于舒张呼吸平滑肌,对终末细支气管以及主气管全部平滑肌都可产生舒张效果;异丙托溴铵则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属于四价铵化合物,雾化吸入后可扩张肺部支气管而不影响全身,具有较少的毒副作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诸多方案中,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氧气雾化吸入效果确切,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