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07:47: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玩手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手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害了人们的生活,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前不久, 看到一家咖啡馆的牌子上写道:“ 我们没有WiFi,和你身边的人说说话吧!” 现在跟很多朋友一起吃饭聊天对方都在不停的微信,语音,自拍,刷屏,心不在焉!不由的悲从心生,无论在哪里都是如此情景,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裕,上课,吃饭,睡觉都是机不离手,有句话话: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 我们可能说没有时间,可能说没时间给爸妈打一通电话,没有时间看书学习,然而却花大把的时间捧着手机沉思、傻笑。不知不觉中我们形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 早晨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摸摸手机在哪里,晚上睡之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玩手机,似乎离了手机就与世隔绝一般的孤独!其实今日的智能手机与当初的鸦片一样 、残食着我们的热情与灵魂。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 …玩手机! 所以,我们小组特展开一次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二、活动目的:本次调查活动本着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到自己对手机使用存在的不良习惯,反思自己,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第一,提高意识,大一时,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读大学的目标和方向;第二,确定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有梦想,有追求,就不会懈怠和做与之无关的事情,更不会花大量精力用在玩手机和电脑上。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手机控隐与缺乏信仰不无关系。第三,大学生应深刻地认识到过度玩手机和电脑将给自身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过度玩手机和长久地使用将给使用者带来视力下降、身体不适和影响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第四,通过这次小小的主题活动提醒我们大学生,端正使用手机动机,把更多的交流转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三、活动对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全体同学
四、活动形式: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网络呼吁
五、活动地点:校园食堂,情侣坡,图书馆,学子广场
六、活动时间:2014年4月7日——2014年4月17日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分工:徐琳制定策划书 周朝辉设计问卷调查表 李红、冯磊、杨健收集证据制作幻灯片 邱平、李自豪、张黎明撰写调查报告 郑航、蒲诚 、何奇奇课堂陈述 开展调查全组动力员出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54-02
一、学生“低头族”调查情况统计
据中国少先队事业中心最新的关于: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6.8%,而且17.5%的未成年人早在6岁之前就已经和网络有亲密接触。北京市妇联也在近日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邢台报告》中公布4~6岁的幼童中,约有一半以上会上网,且乐此不疲,将近有八成以上的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所以有调查宣称:六成以上的人群因为低头成为习惯,慢慢有了双下巴。因为在低头时,我们脖子承受的压力是平常的3倍,脖子的肌肉一向都是垂直生长的状态。长时间或者过度低头的不良习惯,导致脂肪溢出下颚,积日渐深后,定型出双下巴,颈部松弛提早约五年,而且容易产生皱纹。
针对当前同学们使用手机的情况,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对校园内的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随机抽取了20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由于时间原因,未收回5份),收集他们对于“低头族”相关问题的看法。问卷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问题一:通过调查显示本次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为
A:男性26% B:女性74%
问题二:通过调查“你身边的低头族多吗?”显示
A:很多60% B:一般30% C:较少10%
问题三:通过调查是否认为自己是低头族显示
A:是53% B:不是47%
问题四:通过调查那种情况下使用手机频率最高显示
A:学习时5% B:就餐时6%
C:睡觉前58% D:其他空余时间31%
问题五:通过调查一天中玩手机所用的时间数显示
A:1-2小时26.5% B:2-3小时25.5%
C:3-4小时26.5% D:4小时以上21.5%
问题六:通过调查上课玩手机原因显示
A:习惯性的17.8% B:老师上课没吸引45.6%
C:偶尔处理短信或其他信息17.8%
D:其他18.8%
问题七:通过调查“手机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显示
A:占用大量时间23%
B:导致学习缺乏严重性17.6%
C:导致学习缺乏专注度38.9%
D:能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6.5%
E:帮助我放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8.3% F:其他5.6%
问题八:通过调查“与朋友家人聚在一起时是否只顾玩手机”显示
A:经常玩9.5% B:偶尔玩71.6%
C:从不玩18.9%
问题九:通过调查您会为了玩手机而忽略你身边的朋友吗?显示
A:经常8.3% B:偶尔41.7%
C:极少33.3% D:从不16.7%
问题十:通过调查“您在大约多少时间范围内离开手机会感到情绪不安、焦虑现象?”显示
A:1小时以内19% B:1-2小时11%
C:3-4小时19% D:4小时以上51%
问题十一:通过调查“吸引你“低头”的是以下哪方面需求”显示
A:资讯信息(新闻、导航、美食、旅游、天气...)23.1%
B:娱乐休闲(游戏、音乐、体育、摄影、视频)27.6%
C:社交(微博、微信、QQ、人人、陌陌、)32.7%
D:工作学习(词典、电子书、教育、外语)14.1%
E:其他2.5%
问题十二:通过调查显示“请问你知道以下哪些“低头族”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显示
A:眼部肉群过度使用无法放松,出现干眼、眼睛酸痛、头痛、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26.1%
B:会使拇指过劳,发生手指肌腱炎7.4%
C:皱纹的产生几率会增加30%,而且更容易产生双下巴10.6%
D:使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18.4%
E:脑部过度刺激,会注意力不集中13.4%
F:浪费时间24.1%
二、调查结果剖析
1.大部分同学对“低头族’现象是有所了解的。而且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就是“低头族”中的一员,这说明“低头族”现象充分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高职院校在校生使用手机大多是社交和娱乐休闲,而学习在其中占的比重只有三分之一,因此低头玩手机大多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和别人聊天或者消磨时间,睡觉前玩手机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授课缺乏新意,只是照本宣科,很难激起学生兴趣,而且在一天中学生玩手机的时间普遍偏长,同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手机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在没有手机在身边超过四个小时,学生普遍会感到不安,这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
3.对手机如此高频率长时间的使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手机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淡忘了周围。学生在手机上谈天说地,却给了身边的人一个低头的背影;学生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却不愿当众发表意见;学生宁愿在说说上发心情,也不愿对身边的人说。加强交流,不仅可以通过低头玩手机,面对面的交流胜于任何方式。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低头族”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并且学生们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危害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对这种现象态度倾向于一般化,当了解这种现象的危害后,大多数人表示以后会考虑抬头或者坚决抬头,并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抬头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态度。
三、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结合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课题组总结出危害并提出解决提案如下:
(一)低头现象的原因分析
1.攀比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需要去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注重消费物品的象征价值,手机在各种场合常常代表着身份。所以很多学生对品牌手机趋之若鹜!
2.舒缓压力的需要。更多的时候是这个原因,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家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适合的休闲放松方式在合适的地方放松,而手机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当仁不让地成为校园内缓解压力的首选。
3.孤独感。正值花样年华的同学们在大学生活缺少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远离故园,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和忧伤无法排解,须臾不离的手机自然而然成了同学们派遣的对象,时日渐久,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性。
4.同学们缺乏学习目标,感觉迷惘,无所适从,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因此在课堂上上课不专心,提不起兴趣。
(二)低头现象的解决建议
1.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低头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重中之重。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在校生普遍认为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已经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强化大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精神教育,倡导合理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消除攀比消费心理,形成符合实际的消费理念。
2.高职院校应注重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校园人文大讲堂、社团文化节、学生科技大赛等等,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感受大学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道德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范媛媛.高校校园低头族现状研究[J].高教研究,2015,(3).
[2]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1).
[3]李昌镐.韩国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4,(02).
[4]唐洪森.思想政治理论课“低头症”现象及其化解途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5]张岱年,程已删.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段子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现状研究及建设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6).
[8]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5,(03).
手机只是消遣之物,偶尔刷刷用于打发时间也无可厚非,但若一个假期都基本在玩手机,则表明大学生没有做好假期规划,没有比玩手机更有意义的活动。中国的大学生群体如此,中小学生的状况也难言乐观。“不知如何度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命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宅家度假”是一种习惯的延续,从小学到大学都一脉相承,并非大学时期才形成如此状态。学生要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要么被家长所主导而被动参加大量的补习班,孩子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度假方式。
反观国外,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利用假期来做自己规划中的事。在美国,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寒假来完成他们的义务服务工作。在法国,旅游是学生假期生活的一个重要项目。当然在国内,一些大学生的度假方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比如利用假期先做些兼职,自己挣一些钱后再去考察或者旅游,或者共同研究一个课题,抑或到公司实习或者打暑假短工,既体验到挣钱不易,又加速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不过,这些还仅是“小众化”还不是“整体性”的表现。实际上,大学生暑期刷手机皆因“无事可刷”,如何让他们的假期变得更有意义,从手机上将其解放出来,这既是一个社会命题,也是一个教育命题。唯有保持全面视野和采取综合手段,才能避免舍本求末或本末倒置。
“刷手机度暑假”背后的遗憾
现代社会,手机的使用已经濒临泛滥的边缘,对于大中专学生群体尤甚。据调查,90%的学生认为,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基本“生存”需求: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吃饭的时候经常看手机,走路的时候不时看手机,在宿舍大部分时间在玩手机,上课的时候会时不时摸手机,甚至偷偷聊天、看小说、玩游戏、发短信……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而且明知这是一种弊病却又难以有效控制。
一、高校学生手机上网情况调查
2014年5月,某学校在网上进行了一次关于手机上网的调查,来自湖北高校的占92.14%,陕西高校的占1.52%,北京高校的占2.08%,山东高校的占0.66%,上海高校占1.32%,天津高校占0.81%,未知的占0.47%;被调查的学生大二的占69.21%,大一的占17.03%,大三占9.85%,大四占3.91%;理工类学生占64.32%,文科类占32.41%,艺术类占3.27%。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拥有手机的占98.46%,没有的1.54%。
2、上课经常玩手机的男生占35.78%,女生占17.67%;不玩的男生占31.18%,女生占15.37%。
3、玩手机做的最多的事,看新闻的占42.68%,看小说的占18.82%,聊天的占25.56%,查资料的占9.92%,玩游戏的占5.02%。
4、平均每天上网时间1小时的19.28%,2小时的占23.86%,3小时占 28.43%,4小时占13.86%,5小时占17.57%。
5、上网做的最多的事:看电影的占40.34%,看新闻的占23.4%,查资料的占16.49%,聊天的占13.02%,玩游戏的占7.74%。
笔者本人在大学做过一些暗查,大教室合班课(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教师讲课激情高昂,声音抑扬顿挫,台下学生的反应却截然相反。有的嗡嗡作响,有的虽一无人说话,但认真听课的只有前面几排少数学生,65%-70%的学生却在低头玩手机。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某类高校的个别情况,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4个小时以内,上网仍然以娱乐为主要目的”
武汉是全国乃至世界高校最多的地区,本地区高校学生玩手机现象的调查结果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手机阅读的主要目的包括了解新闻资讯占85%、休闲娱乐占73%、打发无聊占63%、应急查阅信息占58%。”
有记者调查了武汉8所大学发现,不论是重点大学还是独立学院,不管是课业相对轻松的文科学生还是学习紧张的理工科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结果显示,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上网。
二、不同角度看待上课用手机现象
(一)从教师角度看
大学的功能在于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从评价高校和相互竞争的角度看, 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提高学校的声誉,带来实际利益。 而且决定教师命运的主要是科研,教学所占比重非常少,教师的职称一般只与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挂钩,教学方面只要按照学校安排按时上课、不出教学事故就可以。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就花在科研上,花在教学上的精力不足,教学质量显然会受影响。对于在课堂上上网的学生,大部分教师的态度较为“宽容”,只要不是过分影响课堂秩序,教师基本不会制止学生的行为。有教师反映,即使当时制止了,几分钟后学生又会重新拿出手机,教师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管教学生上面,所以就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而且与中学不同,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靠自主性,教师不可能强迫学生学习,只要不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也不会多管。
(二)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认为上网原因是多方面的:1、上课玩手机,折射出一部分同学性格比较孤僻,与同学的关系相处的不是很融洽,缺乏自信;2、这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缺乏认识,心里产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对学业失去信心,从而感觉大学生活无聊,把这些精神压力通过在课堂上玩手机发泄出来,进行情绪迁移;3、有时候老师上课讲得很投入,却疏于对上课纪律的强调,这就使得很多同学认为上课玩手机很正常,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将手机排放在桌子上玩,丝毫没有避讳的意思;4、部分同学选择性的听课,他们认为有些课程对自己帮助不大,对未来就业没有用,所以没有必要学习。
三、学校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有效干预“手机依赖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武昌理工学院于2015年新学年开学初便开展了“文明课堂,手机入袋”活动,实行课堂上“人机分离”的管理办法(此举措始于2013年11月江苏大学课堂上出现的 “手机暂存袋”),要求大家进入教室后都把手机放入“手机收纳袋”一个专门在教室存放手机的袋子。为避免手机拿错,学校对“收纳袋”按照学号或宿舍号进行了编号,同学们也都非常自觉地将手机静音或关机放入手机袋。“手机入袋”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任课老师认为,“学生上课玩手机,不但会影响学习,也会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是对老师劳动的不尊重。现在课堂上没有了手机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多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容易了许多,课上的学生开心,老师舒心。”
同学们也普遍反映,手机没有被收纳前,课堂上大家都经常会不经意间把手机拿出来瞅瞅,几乎成了一种“生理”习惯,严重影响了听课的连贯性,一堂课下来课听得断断续续,对老师讲的似懂非懂,搞的自己心情也很郁闷、很苦恼、很困扰。现在好了,手机被放进“收纳袋”,再也没什么“心事”了,听课效果好多了,心情也晴朗多了。
参考文献:
摘要:大学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就像江湖里的种种传说,大把大把的空余时间,无数的比赛活动,浪漫的恋爱,日上三竿的懒觉,大家似乎只看到大学课外生活的逍遥多彩,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是学习。然而,原本应该是学习的上课时间,玩手机,却成为了学生认真听课的一大杀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一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调查与分析
引言:大学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只顾观赏风景而忘记我们的任务是坚持奔跑。我们要始终坚信高科技能够引领我们前进,而不是倒退。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际派发问卷的方法。发放问卷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8份。
一. 令人震惊 八成多大学生上课玩手机
调查的对象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46.6%和53.3%。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竟有82.5%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其中,40%的学生经常上课玩手机,40%的学生每节课都在玩手机。由此可见,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上课玩手机原因数据分析
据调查44%的学生玩手机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无聊; 40%的学生是因为上课累了,想放松一下才玩的。 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受其他同学的影响;20%的学生是因为.需要查阅资料 而39.9%的学生习惯了;在时间上,有24%的学生能玩整堂课。由此可知,寂寞无聊 ,浏览网页打发课堂时间,成为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而其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上课玩手机互不影响,也不会影响老师讲课。
三.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具体内容分析
42.8%的学生选择聊QQ 看空间;44.6%的学生选择上人人网上微博; 24%的学生用来发短信。33.2%的学生选择了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只有5%的学生是用来查资料看书的。由此可见,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而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会利用手机。
四.对于大学生玩手机时的上课科目的数据分析
24%的学生选择了在思想政治课上玩手机,32%的学生选择了在公共基础课上玩手机 ,44%的学生选择在选修课玩手机。由此看来,不管上什么课,玩手机现象似乎愈演愈烈,因此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对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心理反应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有54%的学生会感到愧疚但还是禁不住会玩,仅有6%的学生不会感到愧疚,有18%的学生认为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56%学生认为虽然觉得不妥当,但还是忍不住; 20%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找点乐子。调查还显示,52.3%的学生上课玩手机并不认为有什么愉快的感受。由此可见,玩手机已经成为学生下意识的习惯性,即使心里有愧疚,但还是很难改正,这种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效率与效果。
六.对于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动机
考虑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化,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求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部分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
2、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5%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
3、求方便的购买动机。调查得知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
4、求价格廉价的购买动机。当价格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他们会选择购买他们中意的新款手机。
(二)、大学生对品牌的概念
这也是手机商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到底哪个手机商拥有的顾客最多呢?根据我们的调查,最多人使用的手机牌子是诺基亚,调查显示一共有57%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耐用是它的一个最大卖点,而不断扩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爱立信,虽然使用者人数却是诺基亚的三分之一,即总人数的19%,但它的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位是三星,占16%,三星虽然拥有高技术,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其他品牌则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一二。可见诺基亚这一世界手机销售商果然不负众望,霸占了头位。
80%以上使用诺基亚手机的大学生还表示,下次还选诺基亚。
(三)、大学生对手机价格的敏感程度
64%的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在10002000元之间,11%的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在1000元以下,16%愿意考虑20003000元的手机,其余9%则能够接受更高的价格。以上数据表示,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价格区间为10002000元。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与购买不再是盲从,而是自主的选择,随着认识的加深,对于新潮的追随比起改革初期显得理智、透彻,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统一!科技的发展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手机这一科技产品在实践中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品牌上的选择则是各自需求,品牌的建立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质量与信誉的结合。大学生属于纯消费群体的性质决定了大学生手机的购买与消费。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由于人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得生产产家不断开发新产品,手机的功能,外观在不断的完善。大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也相对提高,为适应社会主流,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手机的使用不再是单单的打电话,90年代的手机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社会发展着进步着,实践证明了手机这一科技产品为人们开发利用,并将随着社会进步而前进。但是殊不知,真是由于对新手机的好奇心,才造成一部分学生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摸索与研究。
七.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成普遍现象
不管是课业轻松的文科生还是学习紧张的理科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
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上网。
(二)听老师上课念PPT,还不如上网打发时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xx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然而更多学生则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开小差。近年来,大学生专业方向和工作不对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不少学生开始质疑听课的意义。
(三)对于玩手机的利与弊总结
利的方面:
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⑥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同学,老师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学生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上完玩游戏,看电影的多,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说明手机必会给学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 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
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三)决定老师命运的是科研而非教学
为什么老师就很难控制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呢? 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上网的学生,多数老师表现得很宽容。很少有老师当场制止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更少有人明令禁止使用手机。大学的功能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理想状态下是三者的平衡。在外部竞争的压力下,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更快地给大学带来实际利益,教学被大大压榨甚至挤占。可以说,是科研而非教学决定了老师的命运。所以调查显示,67%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上课制止学生玩手机,加强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惩罚。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结语:
手机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与电脑网络一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机的相关使用和消费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了年轻人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勇于创新,张扬个性的优点。但是,在某些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还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的使用及消费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并没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与财力。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因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总之,手机将成为今后决定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快速、持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20xx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手机诞生于20世纪末,从最初的简单的通讯工具,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多元化的信息载体。截至20xx年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0亿大关,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76.92%。作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最有潜力的中国市场,国内外手机品牌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在这种大背景下,无收入,却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特殊消费群体学生手机族,已经成为手机消费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报告选取手机使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昆明学院在校学生为目标人群,通过问卷调查和文案收集等多种渠道,就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手机生产企业有所启示。
第一部分 调研内容
一、大学生手机消费需求调研
调研内容:对消费者的手机消费需求以及需求量进行调研。
二、大学生手机消费的消费偏好的调研
调研内容:对影响消费者的价格、品牌、质量、外观、功能等消费偏好进行调研。
三、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的调研
调研内容:大学生手机购买的购买途径、购买方式、购买决策等进行调研。
第二部分 数据来源和抽样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报告所用数据来源于《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调查对象为昆明学院在校学生,调查起止时间为20xx年5-6月。
二、抽样方法
本报告使用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获取样本。调查点分布在昆明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共完成10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其中回收问卷99份,有效问卷99份,问卷有效率99%。
第三部分 数据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行为的基本状况描述
(一)问卷描述统计分析
在利用所调研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之前,第一步要对样本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所以首先对 通过问卷调研回收的99个有效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考察调研样本的性别、年级、专业等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回收的99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34个占34.34% ,女性占了66.66%。从专业分布来看,绝大多数(59.41%)被访者来自于文科,19.29%来自于理科。
此外,从调研对象的年级分布看,在我们获取的样本中,大一的有26人,大二的有27人,大三的有45人,大四的有1人,主要年级集中在大三,这与我们研究背景和调研对象有关,因此本报告调查手机使用行为的样本是比较具有 代表性的。
(二)用户使用情况分析
1、消费需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100%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6%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更换手机情景的调查中,绝大多数被访者实在手机被偷或者损坏的情况下考虑更换手机的,其中也不排除因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攀比心理带来的产品更换。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更换手机的频率,绝大多数集中在6个月到2年这个时间段内。
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消费偏好分析
(1)大学生对手机品牌的选择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品牌比较复杂,主要以华为和小米居多,两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5.3%和13%,其次三星和苹果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支持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1%和10%,OPPO和步步高也拥有支持者,但其占有率不是很高,分别只有8%和4%,其它的小品牌占有率更低。主要因为华为、小米这两大品牌功能强大,品牌效应高,这样的品牌结构呈现为大品牌主导市场,小品牌填补市场空隙。其中国内大品牌占有率比国外大品牌多。
(2)大学生对手机价格的敏感程度
在手机价位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的价位选择集中在500--1500元之间,占调查人数的53%。另外,18%、15%的同学会选择1500-2500元和低于500元的价位,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高价位的手机。
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价格区间是500-1500元之间,同学们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接近的,手机的价格指数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品牌,配置和消费者的选择。手机价格的选择侧面可以表明该群体的收入状况和消费状况。
(3)大学生青睐的手机外观
其中,37.37%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产品设计的美丑对于产品的市场销售量有很大影响,54.55%的大学生认为有较大影响,8.08%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小。
经过调查,87.88的大学生喜欢直板手机,1.01%的大学生喜欢推盖的,3.03%
的大学生喜欢翻盖的,还有8.08%的大学生喜欢其他的一些外观设计的手机。 主要原因是:在同一档次上,直板机相对于折叠机要便宜100300余元。这是影响被调查者购买此种手机的主要原因。此外,打手机厂商都把低端机型做成直板机,并且此种手机外观简洁、外表美观、功能实用。作为还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直板机自然是首选。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直板机成为了消费者最青睐的产品。
经过调查,43.43%的大学生喜欢3.5-4.0英寸的手机,42.42%的大学生喜欢4.0-4.5英寸的手机,9.09%的大学生5.0英寸以上的手机,5.05%的大学生喜欢2.8-3.5英寸的手机。
经过调查,37.37%的大学生喜欢磨砂塑料的手机外部材质,23.23%的大学生喜欢金属材质的,22.22%的大学生喜欢钢琴烤漆的,17.17%的大学生喜欢镜面材质的。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外观设计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要性能好,更要外观漂亮,手机的外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吸引力,是时尚,更是个性。同时,在众多的手机设计中,有直板、翻盖、滑盖等,材质也有所不同,这也为手机生产商在外形设计上做出了参考。
(4)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期望
在对消费者调查的回馈中可以看出,拍照像素、手机外观、内存容量和电池容量这四个方面比较重视,而这其中拍照像素和内存容量的比重又是最高的,这取决于手机的硬件设施,选择像素和容量是消费者对于选择手机性能的两个个重要标准。
83%的消费者喜欢智能手机,如今的市场已经被智能手机占据,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智能手机也会有更多的创新和改善,大多数消费者喜欢智能手机的原因是因为智能手机是大家与外界联系沟通的必备工具,可以借助智能手机上网娱乐,智能手机可以说是现在人们的手上电脑,方便、快捷。
消费者平时使用手机功能中的影音娱乐占39%,这和消费者选择智能手机是离不开的,可以进行聊天社交,比如手机中的软件QQ、微信、微博,可以作为一个电影音乐的播放器,也是大家了解社会的上网工具,百度、支付宝、网上购物,作为娱乐的游戏机,而33%的用户主要使用的功能是联系亲友,联系的方式不一定只有打电话,现在可以用手机下载一些软件进行聊天,也就是上面所说的QQ、微信。
对于手机的应用软件,65%的人认为非常实用,方便了自己的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软件更是多种多样,涉及生活娱乐学习的每个方面,比如一些手机助手,91助手、豌豆荚、360助手、App Store等,需要什么样的软件都可以到上面下载,方便自己的生活,所以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软件。
以上数据表明,在除了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外,大学生还注重的功能调查中,大家对影音娱乐、拍照像素、内存容量和电池容量这四个方面比较重视,这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手机新媒体的出现是分不开的,所以商家对手机的开发也要注重这四方面。
3、购买行为分析
根据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所使用的手机价格是5001500元,比率高达53.5%。少部分学生选择1500以上。总的来说,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水平。因为大多数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依赖父母,手机消费不可能太高,因此在购买手机时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品牌手机。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特点及结论
根据调研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手机消费仍在以跳跃式的曲线增长,消费量趋向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手机消费国内产品为主导。
3、品牌手机在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中占据有一定的优势。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与购买不再是盲从,而是自主的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多数大学生对手机有极大的心理需求,他们注重手机的款式,注重手机的质量及功能,而且他们也是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学生消费者比较喜新厌旧,一旦有推出功能更完善的手机他们就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手机产生不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
第四部分 建议
一、经后手机有待增加的功能
在调查中,被访者提出了今后的手机应该增添功能的主要方向:
通过问卷对该主观题的调查,有27%的大学生对此题做出了回答,他们认为手机还应该增加投影,Office, Wps,增加与学习和办公有关的功能,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人性化,耐摔,网速好,程序明确清晰,具有扫描的功能,触摸记录,可以控制电器,更纤薄,具有双面镜材质,能够刷地铁、公交、购物,地图导航,还要具有防盗功能,防水、防尘、能够进行远程控制,包含电脑的全部功能,内存更大等。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也希望手机最主要的要有学习软件,少一些娱乐的工具,其次虽然现在的大部分手机已经是智能机了,但是要求手机要更纤薄,然后是要具有很好的上网功能,在现有手机的功能上增加一些,最重要的是防水功能有待提升内存有待扩展,最后就是手机的使用寿命要更长,但是手机的使用寿命不仅是手机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使用过程中的保护。
二、建议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大学生群体作为手机购买的新市场,为打破销售瓶颈, 12
脱离困境,为此,我们提出几条营销建议以供参考:
1、利用现有的资源。可以考虑对现有资源或者是系统的再设计利用。当前手机普遍支持 Java 程序和 Wap 协议,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扩展性能和高校市场占有情况良好,具备了支持在线服务的功能以及更大的可能。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系统便利,个体出租活跃。硬件资源具备良好的可用性。
2、降低流动性。为人们设计短周期的物质流动系统。设计师需要研发一种开放式的体系,使得人口或商品的转移与本地化几率可以相对持平。二手交易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往返购物的问题;拼车服务则可以降低重复路线的能源消耗。
3、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将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使用再生能源的基础上是实现局部范围自给自足的一个途径。
4、整合与分享。通过整合配套的功能服务来减少对物质产品的依赖。要提倡一种多功效、复合功能的体系,努力在个人需求与群体的需求之间求得一致。找出他们的共同需求点,让产品不再只为一个人而设计。高校的配套功能服务已经在很多方面开始运作,可以根据智能手机特点做进一步的功能拓展,如拼车等。
5、赋予大学生消费群体更多的参与能力。大学生群体的参与是任何一个可持续方案实现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来自他们的建议会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在进行本研究设计设计提案时,做了大量实地的调查,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等形式了解目前手机用户的使用方式和期望,以及高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6、继续推行中低档手机路线,专为学生消费者开发、设计,功能不是很全,但具备一些学生消费群体比较喜欢的基本功能,特别是在款式、造型及颜色等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手机,这对抓住学生消费者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7、对手机销售商来说,在销售地点选择上,主要将手机放在离学校较近的手机大卖场和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上销售;在促销上,选择赠送学生喜欢的礼物的方式;在定价上,则选择中低档价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53-02
手机在当代已经成为普通人的专属,然而就在手机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娱乐的同时,一种随之而来的心理病--手机依赖症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台湾有70%的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征兆,70%的韩国大学生呈现手机中毒症候群。我国的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现象,如突然忘记带手机时,40%的大学生觉得很不舒服,37%的大学生觉得无法容忍,一定要取回;超过一半的人学生表示如果长时间收不到短信,甚至把别人的短信铃声误认为是自己的。
1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概述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它并不是指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过度滥用甚至沉湎于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手机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症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同时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交往障碍和心理疾病,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在享受理性选择和科技便利的同时,很容易被人们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束缚,进入所谓“理性的樊笼”。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比自己的预期要长,甚至有50%的大学生因时间花费在手机上而影响睡眠。超过50%的大学生报告没有手机会感觉失落,一段时间没有看短信或者没有开机,40%的大学生就感到焦虑不安。归纳起来手机依赖成瘾原因如下:
2.1 心理诉求的需要
大学生通过手机打电话、发送短信、QQ、微信、飞信等传递消息,诉说感受,表达感情,以此缓解繁重学习压力,把手机上网当成生活困难委屈的倾诉工具,形成抑郁的性格,对手机更加依赖。
2.2 思维方式的替代
随着网络边界的不断延伸,所囊括的知识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各种知识可以说尽在网络之中,在完成教学作业时,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图省事,纷纷利用手机上网查找答案,甚至考试的时候,有的学生毫无顾忌地使用手机查答案,总感觉只有手机网络上的答案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就自信能力降低,产生了焦虑感,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2.3 沟通便捷的需求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部分大学生以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猛,提早为就业铺路为由,刻意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现实情况是大学学业繁重,面对面交流没有时间保障,而便捷的手机沟通省去很多麻烦,但影响了实际沟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孤独的性格,对手机产生依赖。
2.4 与众一致的需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且价格便宜,已经悄悄地走进大学课堂,在从众心理驱使下,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课前、课上、课后都在玩手机,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大学生也开始玩手机上网,彼此感染影响,从开始几分钟,到后来几小时,再后来不分课上课下,最后到了不玩手机感觉与众不同,从而产生强迫感,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3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矫正对策
3.1 自身矫正对策
(1)树立正确目标。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变被动监督学习为主动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同时遵守课堂教学秩序,加强对手机的使用,积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树牢人生奋斗目标。
(2)强化自我引导。克服“手机依赖症”关键是大学生自身,要树立信心,遇到情绪低落时,避开手机,及时转移注意力;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要立足自身解决,也可寻求同学帮助,不要一味相信通过网络寻求倾诉对象帮助解决。
(3)勇于社会实践。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学习知识也是为将来社会实践少走弯路,提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早了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反过来又直接推动大学期间的学习,所以说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思维和交流沟通能力,例如参加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消防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安全知识宣讲等。
(4)提升交际能力。大学生要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大学生辩论大赛、演讲比赛、晚会等活动,感受面对面交流沟通氛围,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交往,让自己避免因手机工具而陷于孤独。
3.2 外部矫正对策
(1)强化心理疏导。大学生心理状态尚不成熟,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大学教育者需要及时教育引导,疏导其心理压力,通过适当方式,让其及时宣泄情绪,防止陷入手机网络不能自拔。
(2)制定规章制度。院校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制度,让大学生既能利用手C学到知识,服务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又能防止因过度使用手机,引起“手机依赖症”。对于课堂上玩手机同学,要强化制约措施,做到坚决执行校规,以维护院校教学秩序,为国家和社会担负起培养栋梁之才的重任。
(3)丰富校园文化。院校要积极营造良好融洽的校园环境,举办歌手比赛,举行校园运动会,成立排球队、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等,并合理利用好业余时间,以消除学生的寂寞孤独感。
(4)借鉴先进经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在各大学院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已经采取措施加以矫正,并取得实效,我们可以借鉴吸收,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措施防止继续蔓延。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的心理、思维、交流、学业带来危害,因此院校、家长和学生自身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手机依赖症”的预防和纠正工作,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大学良好的教学秩序,创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为培育优良的学风而献出一份自己应尽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刘子恩,吴红.关于当代大学生与手机的调查报告[J].科学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6).
此前,智联招聘曾一份针对全国28个主要城市白领进行的手机指数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自身功能的加强,白领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控制”,近八成白领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时长最长,每天6.72个小时,其次为西安白领,为6.15个小时,其次为上海白领,5.45个小时。公关、营销等行业白领为了工作,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如果手机没电了,会心神不宁,怕漏掉客户重要的电话,也会觉得没意思了,手里没有玩儿的工具了。”
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另一项调查显示,11%的香港人甚至频密到平均3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搭上港铁,环顾四周,十有八九都是低头玩手机、ipad。甚至在朋友聚餐、家人团聚的时候,仍有“低头族”忙于听音乐、查邮件、上社交网络、玩游戏,而懒得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就算说话也是敷衍了事。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香港人身体的一部分,没有手机就像缺胳膊少腿似得,浑身不自在。前不久,一个关于香港手机使用率的调查报告,有受访者认为手机比恋人还重要。
朋友聚会,给大家当面交流提供了机会,可是手机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最终演变为“无言的结局”。朋友相见时气氛热烈,但是落座之后没过一会,就开始有人低头戳手机了。一开始大家还聊得很热络,但是上菜以后,大家就开始边吃饭边玩手机。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低头看手机屏幕,刷微博、聊QQ、发微信、玩游戏。当一张桌子上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玩手机的时候,聚会的目的已经消失殆尽了,无怪乎有人曾经说想念没有手机的时代。
科技绑架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技术是柄双刃剑,这是无需重申的常识。手机普及后,已经从纯粹的通讯工具演变为能体现人某种价值的器物,苹果手机的风靡,与其说人们所追求的是某类新款的手机,不如说是在追赶技术时代的某种符号、潮流。通俗而言,就是技术对人的绑架,使人养成了对工具的深度依赖。当然,手机依赖症也只是现代社会种种工具依赖症的缩影,现在很多人沉溺于电视节目,离开了键盘就不会写字,习惯了以车代步,人对技术的使用转变为技术对人的占据与控制,选择生活方式的自主性和能力则逐步丧失。
人有各种心理需求,包括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手机中的社交网络使获取“自我实现”变得空前容易,发表个人观点、转发并评论、晒个人生活,能以零成本迅速得到别人的反馈。同时,窥视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生活,从而得到心理满足。此外,人们渴望拥有信息权,不停刷屏,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寻找与人交流的共同话题。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手机上网查看资讯更为便捷,亦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手机病”背后是自我存在感的现实焦虑
在高节奏、加速度的社会运转节奏下,生活变成了适应,它是格式化了的,是按部就班地执行某种既定流,上班、下班,上课、下课,单位、家庭,教室、寝室,这种失控的生活状态下,人的价值被削弱,存在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深切的迷茫使得人们转向对技术工具的依赖,将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的嘈杂、紧张隔离。在自我建构的狭小空间里,通过对工具的使用来找寻自我的价值,用玩手机、上网等低能耗方式获取宁静。现代人总是热衷于追逐流行,他们所追赶的,是依托于符号之上的存在感与自我价值。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乐不思蜀,则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隔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人就会无所适从。这实际上是人的社会能力的一种退化,“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应该被克服的“社会病”。
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不应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而错失和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应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成为“遗失的美好”,毕竟,“人机关系”永远取代不了“人际关系”。
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
手机,作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通讯工具之一,为人们所带来的方便是众所周知的。同样,手机也是一把“双刃剑”,为教师上课带来一些管理上的难题。2015年4月14日,山东枣庄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一辅导员被曝要求班里每名学生缴纳500元作为不玩手机的“保证金”。目前,钱已全部退还,经济管理学院对辅导员进行了批评教育。一时间“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成为我们教师之间讨论的话题。
一、在教学工作中观察到的典型“手机现象”
1.上课玩手机
教师上课时会发现有学生在玩手机,在平时工作巡堂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将手机放在抽屉里玩,利用前排同学的背部遮挡从而看手机电影或带着耳塞机趴在桌子上听音乐(女同学更是利用长发进行遮盖)等现象。
2.上课阻止学生玩手机困难
因为学生基本都是每人一部手机,所以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很容易出现。与此同时,因为手机属于学生个人的私人物品财产,根据我国《物权法》《教育法》和《教师法》里面的相关规定,教师是没有权力去没收学生手机(充其量只能说“暂时替你保管”),导致教师都会遇到同一个难题:如何阻止或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
3.考试作弊
现代手机的功能远不止打电话通讯,而是具有多功能。正是这样,每到期末考试时有学生就会利用手机的多功能(上网、拍照等)进行考试作弊。而这些作弊方法,已经属于高科技的作弊手段范畴。为此在学校期末考试、省市的技能鉴定考证乃至全国考试的考场规定中都提到“手机收好”,正反映出手机作弊的潜在性和普及性。
二、对教学工作中观察到的典型“手机现象”原因分析
1.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普及程度越来越广
在手机之家《2014中国手机市场发展及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该次调研南方沿海省份参与的比例远高于内陆省份,其中排名第一是广东省(为14%)。在受访者中,近半数人同时使用2部手机,更有14%的用户同时拥有3部以上手机,分别同比2012年的46%和10%有明显提升。其中消费者已经不再单纯凭借产品知名度选购手机,更多关注产品自身的功能和性价比。
与此同时,从以前的按键手机只能满足电话通讯到现在出现的触屏智能手机,手机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娱乐需求。加上手机售价接近“平民价”, 因此手机更加遍布到老百姓的各个生活领域中。
2.学生自制力较差
作为技工学校的学生,中技生普遍年龄在16~19岁,高技生普遍年龄在19~22岁。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中技生的年龄属于少年成长期阶段,高技生的年龄则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两个年龄阶段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并且自制力较差。因此会发现在上课时教室外有人经过,学生会很容易被吸引;上课期间手机虽然静音,但是突然一条信息导致手机震动或手机屏幕亮起,学生就会不自觉去拿手机看。
3.教师自身问题
教学是双向的,不能有问题就全责怪学生。教师更应该反省自身是否有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表面是学生不认真上课,但是源头可能是教师课堂管理或教学水平出现问题,可能是教师第一节课上课时没有明确规定“上课不能玩手机”,可能是教师定的课堂纪律没有严格执行,也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学“满堂灌”,照本宣科、对着PPT读、教学手法过于单一等。这样学生自然感觉无聊而玩手机,这些都是情理之中。
三、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建议对策
1.讲道理
学生是已经接受过多年义务教育的独立个体,能够接受道理的教化。教师或班主任要向学生讲清楚来技工学校学习的目的(学技能),并且反复强调,让学生从心里去接受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学校、教师和班主任其实是为学生好。
2.制度管人
讲道理是从道德层面上教育学生,而事实上还需要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为此,班主任必须告知学生关于学校对课堂纪律的相关要求,更重要的是在第一次班会课时就要讲解学校制度。同样要“管教结合”,管理学生不只是班主任的责任,任课教师也有这个职责。当学生去到课室上课时,任课教师就要履行教师管理课堂纪律的责任。例如第一次上课就要明确自己的课堂管理要求,同时遇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形出现时,在“人性化”和“和谐”观点下,就要根据自己的课堂纪律要求去执行,不能“只说不做”。教师在课堂纪律和教学上,“只教不管”和“只管不教”,都是属于不称职的,应该做到“管教结合”。
3.讲教法
学生来技工学校接受技能学习之前已经接受了至少9年的中小学义务教育。学生的潜意识上都已经熟悉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技工学校学习如果再次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觉得“课堂闷”,分心玩手机的现象就自然出现。所以作为技工学校的任课教师,我们应该采用让学生可以提起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教学或翻转课堂(微课)等。
4.教师起带头作用
任课教师作为课堂纪律规矩的制定者,如果认为制定出来的课堂规矩是用来管理学生而对自己是没有约束作用,难免说不过去。即使学生表面上不会有意见,在心里仍会将老师的行为与自己上课的行为进行对比。无论这个对比结果如何,对教师来说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都是不利的。为此,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起到带头作用。例如:每次上课前,任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用友善的语言一边提醒,一边在全班学生面前将自己的手机关机或者调为静音等。
5.学校宣传教育
因为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所以学校可以利用校道上的宣传栏进行有关上课不能玩手机的宣传。同样,学生科或者团委可以组织一次关于“上课不能玩手机”为主题的班级宣传报比赛,让“上课不能玩手机”这个观点不仅仅在管理制度上进行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班级的活动得到体现,更有利于深入学生心里。
6.家庭和学校共同管理
对学生上课的手机管理,需要学校、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无论是在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上,还是学生的管理和学习上,应该做到学校和家长进行互动联系,而不应该形成“学生在学校,就不关家长的事情”这钟错误观点。
7.从资金源头上进行控制
因为技校学生普遍不具有经济能力,所以大部分购买手机和手机套餐的钱,来自于家长的资金。为此,家长对购买手机或者手机套餐的态度,会不自觉地对学生手机使用的认识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学校对学生手机的管理。如果家长对学生购买手机或手机套餐上进行资金控制,就会一定程度上控制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等现象。
客观来讲,在“互联网+”发展潮流下,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是不符合现实的,同时教学方法有翻转课堂(微课)等现代信息数字化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手机已经融入我们生活,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问题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判断和看待学习和手机的关系。只有通过学校、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综合管理,学生才能对手机使用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让手机的“存在”而变得“合理”。
参考文献:
选择 恐惧症
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会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选择产生某种程度的恐惧。
病因:1.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2.害怕承担抉择的后果;
3.对自我不满,将对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逃避自己。
《暗时间》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会因为无法作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恰恰是最差的决定,在推迟决定的期间,时间在悄悄流逝,白白浪费了时间。如果你有一些钱不知道花在A还是B上,你先不作决定,没问题,因为钱还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
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有个飞轮开门的例子,就是无论你是顺时针转动飞轮还是逆时针转动都能将门打开,但一定要坚持,如果你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那就无论如何都打不开门。所以说贵在坚持,如果你认准了一个选择,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
每个人对待选择多少都会有些恐惧,因为选择意味着要放弃其中的若干选项,而失去的感觉总是不太好的。
如果一直处于犹豫状态,就会变成布里丹之驴,徘徊在两边的草之间,因为想要两者兼得,最后难逃两者都得不到而饿死的悲惨命运。
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选择的正确与否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因此常常在抉择之前权衡利弊,再三地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将会一无所获。
手机 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立不安。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手机铃声一段时间不响,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朋友晒照没?死党来约没?老板来催没?关注的事情有进展没?……不及时知道这些就会心痒痒!据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可以忍受手机不在身边的极限是3小时。不论是等人还是上厕所,手机都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当然,这个肯定是不能将睡眠时间计算在内的。)
“手机依赖症”之症状表现
对照以下情况,看你是不是“手机依赖症”患者。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你有8条情况吻合,那么你已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如果超过15条吻合,就属于重度依赖。
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
出门其他可以不带,一定要带手机。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心烦意乱,影响做其他事情。
时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
不管是在上班、聚会,还是在路上,时不时要把手机拿出来看看。
时刻关注手机的剩余电量,随身携带充电器。
当手机没有网络信号,或者连不上网络时会抓狂。
一旦出现新版本软件,就会不由自主地升级。
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
看到好玩的,吃到好吃的,遇到有意思的,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拍照发微博。
可以当面讲的事情,却宁可用手机短信、微信或者微博私信交流。
参加朋友聚会,主要活动内容却是各自玩手机。
常常因为玩手机而听不见别人讲什么。
睡觉前不玩一会儿手机睡不着觉,经常一玩就不留神超过12点。
晚上睡觉不关机。
睡不着或是半夜醒来,玩会儿手机再睡。
不能想象没有手机日子怎么过。
你可以这样克服“手机依赖症”
让家人、朋友监督自己,少发短信或删掉多余的手机应用程序。
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比如做运动、健身、郊游等。
把手机装在包里,而不是拿在手上。调一个响亮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在新时代社会的压力下,人们发现了一种现象――“下班沉默症”。
职场人,你是否是这样?
上班时侃侃而谈,应酬交际驾轻就熟;回到家疲惫不堪,连一句话都不愿多说。如果是这样,请注意,你可能患上了“下班沉默症”。
你是否认为自己患上“下班沉默症”?
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
症”。其中,34.7%的人认为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认为自己“有一些”。
有人认为,性格内向的人群更易患“下班沉默症”,不过在工作的压力下,不分性别、性格,其实都容易患上此症。那么,到底哪些职业的从业者更容易患上“下班沉默症”呢?
“下班沉默症”的典型特征
工作充满激情,反应敏捷,和同事聊天也总能“妙语连珠”。但一下班就像“死机”一样,不想多说一句话,即便回到家也很少和家人坐下来聊天。
周末、节假日只想待在家里,哪怕对着手机、电脑,也不想和朋友家人一起出去玩,甚至敏感易怒,沉默不语。
“下班沉默症”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下班沉默症”是一种对生活的挤压变形,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若任其发展,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惯性,甚至演变成家庭冷暴力。据调查:
41%的人会死气沉沉,对生活失去热情;
26%的人会因缺乏情感交流,引发心理疾病;
17%的人会让亲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
16%的人会让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受到伤害。
专家:心病当需心药医
和视频不太一样的是,虽然说游戏也是一个烧钱的祖宗,但成功的游戏却还是可以给开发团队带来极为丰厚的回报的,这和各大视频网站们费力不讨好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区别。
撇开愤怒的小鸟、我叫MT、神庙逃亡这些国内外典型的成功游戏不谈,根据知名研究机构Arbitron Mobile针对12000个美国不同品牌智能手机用户的行为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共计有78.8%的调查用户对智能手机上的游戏功能有所了解,平均每个月这些用户在手机移动游戏上花费的时间就在591.1分钟,那么按照每月30天进行计算的话,这78.8%玩手机移动游戏的用户每天都会有将近20分钟的时间花费在手机游戏上是,虽然这个时间对于一天24个小时来说短暂至极,但在几个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中却以占到相当大的百分比,商业价值也更为突出。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配置的提高、价格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拥有更好的硬件资源享受游戏开发者提供的更高质量更高享受的移动游戏服务,因此在移动互联网上,游戏同样是一个创业热门领域。
但由于PC互联网上端游、页游开发团队和巨头们的加入,移动游戏创业的未来已经可以明显呈现出一幅龙争虎斗的局面,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地策略加入的话,移动游戏创业也将变得越发困难,甚至有可能成为如移动视频一般可远观却不可亵玩的创业领域。
二、O2O
在最近举行的站长大会上,搜狗王小川就表示了自己认为广义的O2O可以成为当前比较适合的创业领域的看法。对于这种线上和线下的模式,无论是创业公司还巨头互联网企业都有所布局,从近日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收购高德事件中,我发现从这个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集团在和其他两大巨头一样改自家布局为收购入股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上,已经可以明显看出其增大O2O销售能力之后在移动互联网上巩固自己行业老大的美好愿景,因此O2O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创业主干力量已经毋庸置疑,但在如果创业团队与阿里巴巴这些巨头公司硬对硬地比拼明显不合常理的情况下,O2O的创业机会又再哪呢?
团购、点评分享、位置APP都还存在一定的创业机会,就拿位置APP来说,广义上的O2O就是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市场上大多数做出规模的位置O2O应用大多数都是一个应用就整合了多个地点的服务,这样的一种服务虽然与消费者而言可能比较全面,但全面并不代表着满意,由于在地点管理上必然会受到严重的人员运营难题,这就给广大的创业者们提供了突入的机会。
在已有地方网站的先例上,独立运营一个地方的APP,集中力量专注一个地方的O2O服务,位置APP也有更加细分的领域供创业者们加入。
三、平台
在平台方面,我们将其分为依托于BAT三大巨头构建的成熟商业平台进行创业和独立打造另外一种与BAT想媲美的平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80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教育是关键,青少年体质健康应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容乐观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中职生的体质健康更让人堪忧。发育好,素质差,外强中干的现象普遍存在。
所谓体质,是指身体状况和身体能力的反映,体质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更能广泛反映人体的生长发育,身体运动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只有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才能寻找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人格。
据相关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在胸围、体重以及身高同时增长的情况下,肥胖和超重的检出概率在不断的增长。中职学生的爆发力各方面素质水平都在逐渐下降。就今年我校中职生体质测试数据看,多数学生耐力水平根本就不达标。
一、究竟影响中职学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受家庭的影响,害怕吃苦。
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体力活都被父母代劳,上学也是车接车送,让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所以体育锻炼他们也不愿意。特别是耐力训练,多数学生根本不去练。
2.沉溺上网,迷恋手机。
现在,中职学生和普遍高中有一定区别,中职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些,学习压力较小。这样,很多学生沉溺上网,在网络游戏中沉沦,不能自拔,有少数学生甚至翻出学校院墙,在网吧通宵上网,早上再翻回学校,上课就打瞌睡。还有一部分学生长期手机不离手,下课玩手机,课外玩手机;甚至,上课的时候,也在偷偷玩手机,根本没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锻炼,体质怎么会好呢?
3.体育考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考的体育考试忽视了年龄变小,个子偏小,体质偏弱的学生,对他们关心不够,中职学校的体育考试一般只考核技术,并不注重学生的进步表现,这样便打走了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
4.学校缺乏体育设施与器材,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中职学校的体育场地有限,多数学校没有室内场地,比如我们学校吧,地处长江三峡库区,秋冬季节,三峡大坝蓄水,气候变化大,雨水较多,而室外场地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还有,最近这些年来,体育器材的价格上涨了很多,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经费却没上涨,学校所拥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只能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而已。另外,缺乏场地种类,根本满足不了中职学校学生层次上和兴趣的需要。
有少数中职学校,领导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对体育课不重视。少数体育老师也是为上课而上课,“放羊式”教学。
二、为了增强中职学校学生体质,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加强思想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中职学校体育教育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强化学校的体育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加规范,要不断地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并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使中职学校拥有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健康第一”这一教学指导思想是中职学校的工作中心。任何体育教学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因为“健康第一”是衡量中职学校体育改革好或者不好的唯一标准,更是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发展的主动力,只有把握住了这一中心指导思想,也就把握住了中职体育教学工作的本质意义。
2.家校合一,督促中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学生在家,还是在学校,家长和老师都要积极配合,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引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自觉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3.学校重视,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学校领导不要歧视体育教师,一视同仁,要充分认可体育教师的劳动,提高体育教师待遇。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每一位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要让课堂气氛浓厚,生动活泼。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原理。
4.促进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
中职学校应当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这样可以促进中职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使运动能力有所提高,也使中职学校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从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兴趣。因为体育盛会的竞赛项目比以往更丰富,更全面了。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来参加,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兴趣的引导逐渐使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尽可能地调动所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校内体育锻炼全体总动员的最佳效果。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学生体质下降有其本身的原因,但是改善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改善学生体质下降最好的办法。因此,务必要改善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使体育课程的内容科学合理,目标明确,使教育教学的方法更具时效性,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传统的统计课堂教学是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教师采取讲台讲课的方式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尽管老师备课、上课很认真努力,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讲话、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不能兼顾学生的不同能力、个性化学习、知识基础和能力程度不同等要求,这也是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统计积极性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等到学生出去实习或找到工作时,总感觉学校的教学和实训与实际工作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涉及的实际统计工作无从下手;自信心不足,语言交流、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能力都有所欠缺。课堂改革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在统计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基于职业行动能力提升的高职统计技术情境教学的课堂改革研究和实践,希望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提升他们的职业行动能力。
一、职业行动能力内涵
统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职业能力,对职业能力的不同理解影响着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1]德国著名职教改革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认为,在社会向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的背景下,专业知识的统治地位逐渐让位给更重要、更基本的能力。为了能够在当今变化迅速的劳动力市场中生存,学生必须具有职业行动能力。从概念上看,职业行动能力是在个人、职业和社会领域里所采取的自我承担责任的能力,表现为“做事”的本领。其具体内涵是:职业行动能力首先是能够评价某事是否正确及某种方法对于达到目的是否实用的能力,其次表现为以何种顺序引入何种方法的决策能力。从内容上,职业行动能力是由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组成。为了掌握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范例地、自我负责地、整体地以及过程导向和行动导向地学习。此外还应考虑个体的学习途径和学习需要。胡格教授认为学生刚进入学校时,其专业能力很弱,教学的重点、能力培养的重点都应该放在方法能力上,随着教学的深入,专业能力越来越强,对专业知识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其方法能力的关注越来越少。社会能力从开始入学到毕业总的来说变化不是特别大,一开始就比较重视,到教学的后期阶段,同样也很重视社会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就是运用了胡格教授的职业行动能力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最初统计专业能力关注点最小,统计方法能力关注点最多,社会能力放在中间,方法能力建立起来以后,专业能力关注点越来越多。
二、统计职业行动能力提升的课堂情境教学改革目标
谷歌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指出:“完美决策=直觉+经验+数据,未来十年统计学将会是最性感的职业。为你打开一扇洞察人类本质的窗户。”统计职业的前景非常好,但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职业能力是摆在高职统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进入了统计教学改革的三叉路口:是选择按传统的统计专业知识课堂讲授进行教学,还是以专业知识为主,辅助一些实训进行教学,或者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前职教界对合格学生的标准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合格的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方法+人格魅力。为此笔者借助情境教学模式,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统计课堂改革,把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统计课堂改革尝试。在统计课堂教学改革中一直遵循了以统计专业知识为载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借助六步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升学生的统计职业行动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坚定树立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教学工作者向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转变,加大统计课程开发建设和课堂改革的力度,从演独角戏的个人精彩转变成更多地关注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
三、统计职业行动能力提升的课堂改革路径:创设学习情景
为了以统计专业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统计职业能力,笔者经过了实际统计工作过程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统计课堂改革的目标,分析了统计工作的典型任务,把统计工作转化为典型的工作过程,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最后形成统计报告;再通过课程开发,把各个典型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经过两次转化,实现统计工作过程到统计学习领域的跨越。在学习领域,根据统计职业能力递进的要求,目前创设了四个学习情景,即例行统计调查、问卷统计调研、问卷设计与统计调研、行业统计实战,根据学习情景,采用项目化或案例化的方式进行课程的系统设计。下面具体介绍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借助这些学习情景来提高学生的统计职业行动能力。
(一)例行统计调查学习情景
根据例行统计调查学习情景的内容,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方式进行课程的系统设计。在例行统计调查学习情景中,主要借助两方面的知识,即全国统计证考试指导用书上的知识和实际企业的一些统计报表进行情境学习。实际企业的统计实践情景主要是利用笔者在浙江省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搜集的从车间产量统计到公司整套报表作为参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每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确认一个组长,要求学生树立为自己负责、为团队负责等理念,教师灵活采用关键词法、旋转木马法、扩展小组法、交头接耳法、专家小组等方法,以统计专业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统计职业行动能力。
(二)问卷统计调研学习情景
如何对问卷进行调查和整理分析,是统计工作人员的一项职业能力。在问卷统计调研学习情景中,主要涉及到如何把已经设计好的现成问卷进行调研和整理分析,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在该学习情景中,教师在上学期结束前就提前介入,召集下学期要上统计课的各班同学,分发问卷,进行简单培训后,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在家利于调查的便利条件,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实际统计工作的学前体验。学生回校后,回收问卷,并对问卷质量进行打分,随着教学进度进行相应的问卷编码、问卷输入、问卷分析等操作。由于这一部分内容传统的统计书涉及不多,教师相对工作量大些,可按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把相应的知识点做成相对详细的PPT供学生参考,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资讯之一,布置工作任务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主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整个任务安排尽量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组织教学。
(三)问卷设计与统计调研学习情境
问卷设计与统计调研学习情境与问卷统计调研学习情景相比,多了一项工作任务就是问卷设计。在本学习情景中,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首先要求各组寻找一个调研主题,确定调查目标并自行设计问卷,并开展后续的工作,一般也按六步法进行教学。笔者主要按照浙江省统计调研大赛的要求,要求每组学生进行调研方案的设计和实地调研,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形成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完成后,要求学生把整个问卷设计与统计调研工作过程及成果制作成8分钟的PPT进行自我陈述。PPT的内容包括调查选题的目的和现实意义;介绍调查方案(包括方案的科学性、先进实用和可操作性);简述调查报告(含调查活动的总结、调查数据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其中简述调查报告部分内容汇报时间不少于总汇报时间的60%。要求4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自我陈述任务,然后每组回答教师的一些问题。在本情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把工作任务尽量分得仔细,教师给学生作为资讯用的PPT也应详细,要不断给学生信心,让学生不断在错误中总结经验,用心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在每个任务完成时,都要求学生上台进行PPT的自我陈述,如调查背景和目的的确定汇报一次、调查方案的确定汇报一次、问卷的确定汇报一次等,让组跟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指出缺点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任务的质量,也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四)行业统计实战学习情景
学校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上的正式调查,接受行业专家的指导,学会统计实战的能力[2]。由于调查数据质量影响全局,相对责任更大,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其统计职业行动能力。由于受人数限制,学生大规模地去企业进行统计实践活动不现实,为此,笔者经常联系一些政府组织或行业组织让学生参与统计实战。到目前为止,参加规模比较大的行业统计实践主要有两次,一次是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二是学生参与规模最大的是2012年6月1日的交通流量调查。因为黄岩区交通状况存在行路难、行车难和停车难,这三大难题是急需政府解决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拿出交通流量流向调查数据。为此笔者在学院的组织下,带领300名学生先接受了无锡市明大交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给学生进行的交通流量统计技术培训,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培训后,全体调查人员在两位老师的带队下分成27组,参加了黄岩区交通流量调查,分两个时段,即早高峰7∶30-8∶30和晚高峰17∶00-18∶00,根据组长指示确认自己的调查站位以及调查方向,熟悉掌握车种识别和记录填写方法,在各自的指定路口进行交通流量统计。此外,笔者还带领部分学生参与了第三次经济普查,联系了统计事务所,让部分学生参与统计事务所的一些调查。
四、结 语
基于职业行动能力提升的统计课堂改革任重道远,在改革过程中可能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坚定信念。在改革中,一定要牢记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让学生练习,并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当教学改革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现行的改革模式可能出现了问题,教师必须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加强学习和调研,找出适合的改革方式进行微调整。总之,教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从改变自己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表现就是一面镜子,教师要时时通过照镜子来反观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