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05 11:53: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质量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质量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1

2T型梁设计要求

预制T梁采用C50砼,预应力钢束与管道的摩阻系数为0.17,松弛率为不大于0.025,锚下砼张拉控制应力=0.75fpk=1395MPa;锚具采用15-7、15-8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制梁在桥墩顶处的负弯矩钢束采用BM15-4型,并采用配套之扁形波纹管成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梁加现浇连续箱梁,本桥共计70片40mT型梁。

3质量控制

3.1组织管理

配置组成由副组长和组员进行组织管理控制。其中组长,对工程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对工程项目的关键工序进行控制。督促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副组长在组长领导下按职责分工,抓好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监督检查各组员履行职责情况。组员按照各自业务分工,全面落实工程质量体系运行中的质量经济责任制。

3.2质量保证措施

3.2.1提高施工工人操作技能。施工工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重点部位工程,如土方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架子工和模板工等,施工工人需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2.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确立以质量为主的管理方针。建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和技术人员、试验人员、施工人员组成的施工质量管理小组,使每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开工前编制比较完善的首件施工方案,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掌握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执行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制度,重点工序施工过程中需主要技术负责人到场。

3.2.3重视试验工作,把牢质量关。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须按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相关试验规范和规程进行,遵守合同文件中有关条款要求,做好工程所用材料的试验与检验。此外,建立施工过程账和施工记录,严格遵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程序作业。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充分发挥试验工程师的作用。

3.3施工专项安全措施

3.3.1预制场内通行专项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禁止自上向下抛丢杂物和构件。施工期间,安排专人负责防护,防护人员对T梁施工时顶面进行全面检查,随时清除T型梁面的杂物,配备工人防护服。此外,注意施工器具的放置,防止掉落,造成安全质量事故。

3.3.2张拉过程中的控制。T型梁预制过程中,现场必须有明显的标志,严禁其他人员入内。千斤顶安全阀应调整至规定值后,进行张拉操作,千斤顶升压或降压过程中,速度应均匀,缓慢,切忌突然加压或卸载。操作过程中应由专人负责指挥,严禁摸踩及碰撞受力筋。需要注意的是,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梁端垫板位置正直对称,接触良好,严禁多加垫块,以防止支架在受力过程中不稳或受力不均倾倒伤人。

3.3.3龙门吊施工专项安全措施。操作前工人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具,在拆除锁轨装置后,方可小心进入驾驶室。在开车前必须检查所有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进行处理。龙门吊需按地面人员铃提示。在每次起动前,还要进行空载试车。此外,要注意检查卷扬限制器是否灵活,派专人负责挂钩指挥作业。吊车在修理时应先断电,拔掉吊车保险,并在电闸上挂上不准合闸的警示牌。

篇2

我国目前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极其缺乏工程质量控制意识,在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个人素质、团队配合等方面上有很多不足。一方面是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只讲工程进度,不顾质量监管,有时甚至节省工程开支,偷工减料,造成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再有一线的施工人员,他们大多是农民工,自身的安全、质量意识极差,造成施工过程中不按技术要求施工、不按工序施工、不按图纸施工、不按操作规程施工等等,致使施工经常出现质量问题,这样给工程的质量会带来很大的隐患,严重时就会发生质量事故。

1.2施工中质量检查工作不认真,没有很好的控制工程的质量

(1)没有对施工企业及施工人员进行资格认证;(2)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没有质量检查资格证;(3)工程现场质量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

1.3施工技术、工艺落后

城市建设进程在新时代历史时期快速的向前发展,建设工程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时代,在如此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的工程施工在技术和工艺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由于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还都是以农民工为主,他们施工技术基本都是老的、传统的,师傅怎么教就干,再加上自身素质较低,又没有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实际施工操作不规范、不科学,技术变形,严重的影响到工程质量。

1.4设计图纸存在缺陷

设计图纸的准确率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图纸如果存在缺陷,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建设工程在图纸设计目前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设计图纸自身存在缺陷,设计人员有的能力不够,有的责任心不强,经常马虎大意,尺寸标注错位、不标注,编码错误,设计过于简单不系统等等,导致施工人员无法正确的施工,模棱两可不知如何下手,严重影响着施工进度和质量,设计图纸的缺陷不单影响工程的质量,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工程的实用性及安全性。

1.5缺乏有效的监管

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大都是由外包企业完成的,导致建设工程部门的监督管理权利被削弱,使得施工质量控制受到影响,很容易引发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再有我们国家现在的建设工程监理部门,多数都是事业或企业编制,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收费标准又低的情况下,无法把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都是过重于形式走走过场。由于原材料质量的验收,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安全要求等等的质量监督不到位,致使出现了许多‘豆腐渣’工程,每次都是出现重大问题后,才会去惩罚,太流于形式,而忘记了监理的职业操守。严重的还有为了个人的利益许多监管人员与施工单位进行勾结,出具虚假报告,导致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2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1)市政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前,“预防为主”的原则要先行,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谨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将质量管理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位。(2)组织好施工设计图纸会审,对施工组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严格审查把关;对施工的材料、设备、人员等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核查、确认。(3)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第一”的控制原则是必须坚持的,建立全面细致的工程质量跟踪档案,严谨的控制各项质量数据,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4)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认真做好验收记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定,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通知施工单位,并且要做出具体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

3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完善健全施工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2)建立施工各个岗位和岗位责任人岗位职责;(3)对施工所使用的所有设备进行施工前的维护保养,并做好设备故障的备选预案;(4)施工人员上岗前进行质量教育培训,从个人素质到专业技术进行系统的培训,让施工人员都清楚的认识质量是施工好坏的重要保证;(5)施工前对工程的原材料从质量到数量要严格把关,任何施工的原材料都要有正规厂家的合格证、化验单及质量检测报告,这样就可以把工程质量事故从源头就遏制住。

3.2加强施工队伍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首先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从个人素质、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从个人管理到团队配合等方面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艺及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施工经验,打造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施工队伍,逐步的把我国的施工队伍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的、高技术的、高素质、高质量意识的一流施工队伍。

3.3建设工程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1)施工前,技术人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教育,同时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做好标准具体化,认真仔细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2)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并对施工的重点部位要进行技术监督及跟踪管理。(3)技术复核工作是工序完工后运用检测工具对产品进行校核的一项技术工作,也可应用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4)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由施工企业、工程设计单位、工程监理三方共同进行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3.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控制

建设工程除了施工企业自己在工程中的各项质量控制管理外,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控制。通过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质量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选择的施工方法、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全方位监督,必须按照科学、系统的检测方法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并给予客观、真实的检测报告,保证监督管理的透明化、真实化,对于促进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篇3

建筑工程施工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从建筑工程的设计到建筑投入使用,其中都要涉及到建筑施工,因此建筑施工的质量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则制度进行施工,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纵观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由于其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难度也就比较大。

1.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

比较多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比较长,涉及环节比较多,因此影响建筑施工的因素也比较多,首先,是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虽然在建筑设计前期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建筑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貌,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没有预想道德水文地质,比如在进行建筑物的地基施工时可能会遇到浅水层地质,影响施工的进度;其次,建筑材料、施工人工以及投资资金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建筑材料的短期、人工数量的不足以及投资资金不到位而无法开展工作而导致施工被迫停止;最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比如遇到恶劣天气、地震的不可抗力因素出现而导致施工受到影响。

1.3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一般来说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严格规划的流程控制,因此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但是毕竟施工质量管理不同与其它流水式的管理,其受到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的质量存在很大的波动,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材料的轻微变化都会给建筑施工质量构成影响,而且建筑材料轻微的变化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又很难发现,因此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要严格规范施工质量,切实将各种质量变化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具有隐蔽性

特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每个施工环节都具有联系性,要想实施下一工序就必须要做好上一工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具有很明显的隐蔽性,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上一道工序的质量问题,那不可能在下面的工序中发现此问题进而会给建筑施工的质量构成威胁,产生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因素,为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有目的重点控制,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我们主要从建筑工程施工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着手。

2.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事前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筑工程还没有进行施工之前的控制措施。建筑工程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因此准备工作是事前控制的关键,准备工作包括:对施工原料的质量控制、对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方案的审查以及对工程技术环节的检查等。同时也要严格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图纸。

2.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该环节的控制重点是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该环节的施工控制包括: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分布分项质量控制以及设计图纸的修改。可以说事中质量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过程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3施工过程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建筑施工完工以后对其进行的质量控制。该环节主要包括:竣工质量检验、工程质量评定以及工程质量审查。事后质量控制是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总体检验,是发现问题并弥补质量缺陷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总体评价的最后环节,如果事后质量控制不严格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3影响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的因素

如前所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比较多,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3.1人的因素在建筑施工中,人是重要的因素

人的因素能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构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人能够认真负责,并且具有过硬的技术技能,那么就会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相反则反之。在建筑施工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组织人员等等。

3.2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要求高,涉及较大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进度。

3.3建筑施工方法的因素

采取什么样的施工方法对施工质量也会构成很大的影响,比如采取科学的先进的施工方法就会大大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4.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高低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就要建立完善质量责任制:首先,实施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项目经理发挥其组织与协调的职能,只有项目经理切实履行其职责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得以保障。因此要建立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的职责,规范他们的职权,从而提高他们履行其职责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施工人员是具体施工者,他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第一线,因此要规范他们的施工流程,保证他们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向有关人员进行反映,以此将问题及时地解决;最后,加强监理人员的责任制。监理人员要发挥其监理职能首先就是要熟悉与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并且在监理过程中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严格监督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

4.2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机械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而引发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采取的控制。在采购机械设备时一定要选择质量过硬的生产厂家,并且要经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机械设备生产商,并且要与其签订合同,保证采购的机械设备的质量;其次,机械设备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在选择机械设备时一定要保障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并且在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试运行,分析与掌握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最后,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及时地进行维护与保养,以此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4.3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生命,任何建筑工程的质量都是建立在质量过硬的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而且由于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任何环节的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构成致命的威胁。因此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一是严格规范材料的进场检查工作。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查验建筑材料的生产合格证、质量合格证,并且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在确保建筑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运行建筑材料进场;二是保护好现场建筑材料。许多建筑材料对存在的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钢筋,钢筋要存储在干燥的地方,因为一旦钢筋被雨水淋湿之后就容易生锈,进而就会影响钢筋的性能;三是提高对建筑材料采购人员的管理。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有时为了获得某些利益,他们会采取以次充好的方式,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样会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安全问题。

篇4

在传统的教材中,教材建设与国家现行桥梁建设实践相脱节,理论知识多,工程实际案例少,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比较离散,没有按照职业角色来设置课程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的桥梁施工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块,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偏离,学生在学习了全部学习内容之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不知道该怎样把学校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快速对接,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授课计划安排不够合理

传统的授课安排是在一个学期内将本门课程讲完,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多,要想在一个学期内将各种桥型的施工技术全部讲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教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接受全部的学习内容,结果显示,效果甚微。由于知识点密集,课时有限,老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只能讲授基本桥型的施工技术,只能对各种施工方法进行概念性介绍,对新型桥梁结构施工技术介绍较少,特别是复杂的施工工艺,学生很难理解桥梁施工的详细情况。(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边式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脱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采用教多学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企业调研,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教学文件[1]。为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岗位任职要求,邀请企业专家与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开发课程标准。通过反复论证与修改,按照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总结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结合在建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关理论知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工作岗位的任务分析,结合行业标准、规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二)根据岗位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课程围绕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建设部批准的市政行业《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设计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跨结构施工、桥面系施工和涵洞施工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工作任务,将知识点嵌入工作任务,分两个学期讲解。在教学中本着知识面“精、新、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际的高度融合,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编写特色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成员与企业专家一起通过研讨论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平衡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比重,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新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四个学习情境、十个工作任务划分的,每个工作任务按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实施单、检查单、评价单的顺序编写。在任务单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对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在资讯单中给出该任务的资讯问题,并给予资讯引导;在信息单中给出与任务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资讯、信息引导以及对任务的理解,填写计划单、实施单,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填写检查单、评价单。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实例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整体性[4]。在编写特色教材的同时,还编写了与之配套的能力训练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自我测试。教学团队人员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节假日、暑假去企业录制相关施工视频,制作课件,准备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相关文献供学生查阅,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课程网站建设以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组织实施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学习情境中的桩基础施工任务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了充分的教学资源,如特色教材、课件、施工视频、桥梁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图纸等。在资讯阶段,教师布置桥梁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钻孔及浇筑水下混凝土工作的内容,将学生分组,布置工作任务,并给每组同学分发施工图纸、活页教材等资讯材料。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资讯材料,明确工作任务,学习信息单及技术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重点难点统一讲解,对于复杂的施工工艺,为了加快学生对施工过程的理解,发挥课件、施工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对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掌握桩基础施工的基本内容之后,进入计划阶段,根据所给施工图纸,编写给定桥梁的桩基础施工交底方案,然后讨论编写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交底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进入决策阶段,方案论证结束之后,进入实施阶段,编写交底方案,最后小组自查,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际的工程案例,模拟了真实工作任务,使教学更接近实际,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且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五)专兼教师结合,提升团队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充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安排中,学校聘请部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授课,给予相应补助,兼职教师讲授时能够将理论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对于在校教师,为确保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一是团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暑假、节假日定期去龙建路桥等企业实践锻炼,锻炼期间,不但可以在企业对课程进行调研,录制相应的施工视频,获取真实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掌握新的施工工艺、新技术,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二是积极参与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教学能力大赛,参加科研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能力培训,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三是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要做好新教师的帮扶工作,互相帮助,提高专业技能。

篇5

1.2流程控制管理做好流程的管理控制,上一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以此保证施工质量。为合理配置资源,要积极培训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施工流程按照相关规定和规范进行。同时建立流程监控体系,加强对流程的管理控制,施工的全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对流程的监督、检查。

1.3材料控制管理高质量的原材料是高质量工程的保障,原材料不合格,景观效果也就不合格。针对细部质量要求高的精品工程,要选择高质量的工程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严格控制质量的现场加工的原材料,这些高质量材料是建造精品工程的基础。对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等,要严格对其规格、色差、等级、平整度、物理特性、质感等方面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1.3.1材料样板控制管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施工图纸会审后,尽快协商并确定使用的各类细部材料,尽快取得材料样板,并将其制作成样板小样,经相关单位确认后进行封样存底,工程结束后按此标准进行材料验收,工程进行中要严格按照材料样板制度进行采购、加工和验收,加强对材料样板的控制管理。

1.3.2材料进场前控制管理采购部要认真选择材料供应商,以确保各种材料质量。同时做好材料应急预案,如果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出现较大问题,可以使用备用的供货渠道进行供货,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加强材料进场时的检查验收管理,做好对现场的管理,所有进入现场的材料,要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不合格的材料决不能进入现场,施工中发现材料不符必须立即进行退场处理。

1.3.3材料选购加工控制管理以石材为例,因为天然石材易出现色差、杂质等问题,所以要从源头开始抓好采购、验收、拼样以及二次加工等环节的工作。首先,派专门的采购人员到石材生产现场了解石材的基本情况,确定使用此种材料后,严格监督石材的生产过程,及时剔除不合格的石料。其次,在石材加工完成后装车前,对石材进行认真的尺寸测量和观感检查,确保石材符合施工工艺要求和设计要求。最后,要通过对样品的反复比较来选择石材,对选出的几款样式比较美观合适的图形报建设单位进行审批,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通过这样的方法,石材安装后的效果会比较理想,如图1。现场施工人员要重视现场的二次工艺处理,在石材安装完成后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二次切割、打磨、勾缝等工作,确保工程效果均衡一致。如果没有对二次现场进行切割、打磨、勾缝等工作,就会影响整体的施工效果,如图2。

1.4技术控制对在建的园林项目要进行全方位的工程质量控制,在技术控制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定点放线的准确性、美观性以及预见性等方面进行管理。而在园林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要严格控制园林的材料加工、切割、焊接、打磨等技艺的操作过程。同时要严格控制材料的缝隙通直度、平整度、坡度、材料模数、材料衔接及收口细节,保证园林的整体美观度以及园林施工质量。

1.4.1观感及质量控制在进行陶土砖的铺设时,要注意铺设的质量,陶土砖的铺设质量主要通过铺设过程中的材料排版、材料铺设的平整度、铺设坡度、缝隙间的通直度,以及对材料的切割技艺等项目来评定。园林的外观观感是园林整体美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的园林建设施工中,井盖严重影响了园林的整体观感,这也是园林在设计及施工中面临的一项难题,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在园林建设工程中既要保证井盖的正常使用,又要将其与园林景观很好地融合,做到整体观感的协调性,这是园林景观建设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了解决的方案,具体做法是:在施工时将井盖的任意两条边与铺设材料的缝线尽量放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或者可以将铺设材料平行于道路走向。

1.4.2放线控制在园林的施工中,重点是对道路的弧线、曲线的走势进行严格控制,使其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如图3。

1.4.3过程质量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蟠扎的整形绿篱的选择上,可以挑选直径规格在6~25mm的小叶女贞树,在使用前要先将女贞树太粗和太细的枝叶进行剔除,原因是太粗的部分不易弯曲,而太细的部分又容易枯萎。

1.4.4绿化配置及收口处理绿化配置是园林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在进行绿化配置工作时,认真设计方案仔细推敲每一个设计节点的效果,保证园林施工质量和整体美感。因为部分特殊部位会出现设计时难以预见的收口问题,所以在铺装收口的处理上,需要施工人员在现场具有应变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篇6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控制好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于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施工是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桥梁工程极高的安全质量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当前,国家和行业对于桥梁施工混凝土原材料有着明确的规范。实际工作中,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选择、采购、检测和使用混凝土原材料。对于进场的原材料,要认真检测、检查,确保其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规范要求。做好施工设备维护、校正工作,防止因设备故障、误差造成的工程质量风险。

2.2控制好混凝土拌制与浇筑

进行混凝土拌合作业时,施工人员要严格依照设定好的配合比施工,对于水灰比、骨料含水量、砂子含水量等重要参数进行认真测定与管控,在此基础上,对拌制作业的用水量进行科学测算。外加剂在混凝土原料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作用巨大。为保证外加剂添加准确,需使用精度更高的小案秤进行称量,避免因外加剂添加量的误差引发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的拌制作业须由专门人员负责,严格按照规定顺序投入原料,以确保水泥拌合物和外加剂的充分分散。实际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比设计时间多出一分钟。混凝土拌合料坍落度也是评价混凝土混料拌合质量的重要指标,需要拌合人员随时测量,以保障混凝土质量。初次拌制混凝土时,为方便搅拌机持浆,应在维持原有水灰比的调节下酌量加入少量水泥和细骨料。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采用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的方法,每层混凝土厚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混凝土整体高度尽量控制在2米以内。浇筑过程中要避免浇筑设备和模板、钢筋、预埋件及预应力钢束管道等发生碰撞。待浇筑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梁体底板、项板面进行全面清理,去除多余的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因收缩而产生裂缝。

2.3控制好混凝土振捣

为保证浇筑充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预应力钢材锚端等关键部位进行振捣和检查,如果工作需要,还应该进行钢筋人工捣固作业。现阶段混凝土振捣施工的主要设备是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振捣程度,避免出现漏振或过度振捣。实际工作中以气泡停止生成且混凝土没有沉降为准。混凝土振捣作业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通过适量洒水的方式保持混凝土必要湿度,并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过快蒸发。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不能低于14天。

2.4控制好混凝土浇筑强度

由于预应力的存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的3到6天里,混凝土会发生张拉现象,为保证混凝土不会因此开裂受损,在达到该阶段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实际工作中,应由检测人员对施工及后期的混凝土进行强度评定。检测人员使用和实际作业相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分别浇筑六组抗压模型,并制作三组弹模试件,以用来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测试,为预应力的计算提供参考依据。预应力计算与混凝土强度检测要同步进行,以确保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真实准确。随着施工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检测试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越来越复杂精细的混凝土强度数据计算需要更多的混凝土试件。

3梁段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

梁段是桥梁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梁段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秉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做好混凝土入模作业,避免压扁、碰坏管道。二是严禁施工人员在未捣实的混凝土表面随意走动,防止出现混凝土假空现象。三是进行腹板混凝土浇筑时,要以卸料钢板对进料口进行覆盖,以免混凝土洒落在顶板上形成蜂窝。四是要严格按照预定顺序对腹板和底板倒角处进行振捣,振捣工作要一次完成,振捣作业要严格控制振捣质量,确保振捣密实,避免腹板梗角处出现外鼓、上部出现悬空的现象。五是在浇注新的一层混凝土前,施工人员要对侧模和底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模板稳定牢固,不会因浇筑载荷发生形变。模板变形的同时混凝土也会变形,进而引发混凝土质量问题。

篇7

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的技术专业性要求非常的高,例如桥梁墩、桥台以及基础等部位的施工环节中技术的要求专业性是特别高的,另外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的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等非主观条件进行考虑,从而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对施工所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解决,这对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具有关键因素。所以,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技术部门,他们要具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勤劳务实的态度与精神,这样才能有效合理地解决施工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2.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在施工初期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制定一个施工工期的目标,在施工前相关的施工规划人员应该依据这个总规划安排工期并绘制施工总进度的网络计划图,在这个计划图中应该明确地标出施工中的关键的顺序及关键线路,而工程项目着重对这些关键的工序及关键线路进行施工控制和管理工作。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也应依据工程的各个阶段的不同计划的实施要求来制定阶段性的网络计划表,另外监理工程师还要求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状况。

3.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后,工程项目应该在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的指示下,逐渐形成一种质量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并高效优质地完成各个分项的工程质量计划。此外,工程项目部还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来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质量控制体系,任何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网络。

二、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1.设计因素

桥梁工程的施工离不开设计,对于工程的造价预算、质量安全、工期长短及施工的难易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可是,一方面因为初期的设计勘察工作的费用不足,使工程的规划仅仅停留在现有的资料分析上面,缺乏对施工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全面的地质勘察资料以及涉及的要求严重缺乏,从而导致设计方案选择不当。严重缺少新型材料及新技术工艺的应用,对于初期的基础工作欠缺较多,对于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施工工期及设计周期比较短、低价中标,施工的质量安全很难得到保证。因为费用比较低且周期较短,创新思想及竞争激励的体制不强,设计也只是停留在符合单项技术规定的指标,因为不合理的设计而造成质量不安全以及各种浪费等问题,已经对桥梁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不利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施工技术的进步。

2.人为要素

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为因素,造成这种影响因素的原因不仅仅包括管理者管理素质,还包括工程施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我国桥梁工程因为质量原因引起事故多次发生的原因是领导者的素质偏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安全。另外一方面,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也会对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及监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3.施工及材料方面的要素

建筑的材料是桥梁工程施工的物质性的基础,想要保障桥梁的质量,我们必须要选择质量好的建筑材料。如果施工材料有质量问题,那么会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工程,这个工程的质量也不会达到标准。目前,很多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建筑材料质量都没有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因此使得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4.机械设备的因素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设备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及时的维护保养也是保证其良好运行的关键。5.环境的因素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技术环境、劳动环境及管理环境,然而劳动环境对桥梁施工质量影响最为严重,比如气温、土质、空气湿度等都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6.工程进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工期越长越有利于施工质量。如果一味的赶工期,会对桥梁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劣质工程。最常见的情况即为混凝土浇筑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其释放水泥遇水后产生的热量,如果为了赶工期,将大体积混凝土在很短时间内浇筑完成,会由于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而造成混凝土开裂。

三、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措施

1.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在桥梁工程施工前,应首先对全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培训教育,组织学习质量安全管理等知识。在施工中,应该对施工的人员定期进行质量安全考核,不仅对专业技术进行考核,还要对施工人员的相关质量安全的标准进行考核。

2.深入研究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工序

在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对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如:自身的资源(材料、资金、施工队伍、设备等)制定相应的施工工序并最大化的去优化每一道施工工序,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确保每一分项的工程都能在其承受能力之内,这样可以保证工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促进工程高效的进行。

3.完善监理组织,明确质量控制目标

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起先要建立完善的建立组织单位,其中对于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岗位,选择具备专业知识并且拥有相应的职称的人员担任总监、驻地监理工程师、道桥工程师、测量工程师,使监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理工作。

4.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开始,我们应该选用招标的形式对工程施工材料的厂商进行合理规范的选择,并且建立工程施工材料厂商的档案。在采购中,应当要求销售厂商出示产品的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等。然后,各工程单位应该进一步对所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工作,以保障工程的材料、配件及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再次,建立并且完善材料的运输及存储管理的规章制度,防止出现工程材料的损坏情况。进场的材料等应当进行分类,并对来源、加工等进行标注说明。最后,应注意工程产品、成品及半成品的后期保护工作,通过各种措施对其进行合理妥善的保护。

5.合理的进行分工,制定明确的责任制

健全的责任制有利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把质量管理的每项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工程小组甚至是个人,并明确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尤其是要强调收料员、工人、主要及其操作员等直接控制工程质量的人员应担负的责任,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地汇报工作情况,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工作是严格按照各项要求进行的,还要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及时向上汇报,各级管理人员也要明确具体的分工和职责范围,这样在施工现场出现状况的时候有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处理,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6.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在签订了施工合同后,工程技术部应该编写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规划,经过总工程师审核后,上报到监理的单位批准。项目的总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注意做好图纸审查等工作,在施工前应该观察图纸是否有错误,将工程质量的隐患消灭在施工前。为确定施工的人员对图纸完全领会,工程技术部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向施工班组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篇8

(1)没有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2)质量损失成本源归集不明确。

(3)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

(4)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不当。

本文就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质量所花的费用与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之和。质量成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质量成本总和最低的一点如图1.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可以求得质量成本的最佳点。内外部损失成本,一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而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之和,随着质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这两条成本曲线的交点,同质量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在同一条垂直线的位置上,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1、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了系统而有效地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建筑企业首先必须根据自身的组织状况,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各自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其他各部门的分工、协调关系。

(1)首先质量成本管理应纳入总会计师的职责范围,由财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在企业内部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归口分级控制。由各项目部负责内部损失成本、用户回访部门负责外部损失成本、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鉴定成本及预防成本。另外,总会计师还要制定质量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设立责任中心,明确财务部门和质管部门的责任,根据财务部门和质检部门的报告和改进计划,在掌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改进技术革新设备等决策。

(2)财务部门和预算部门要负责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设立质量成本科目,搞好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报告工作,设立质量成本控制指标体系,考核各质量成本部门计划完成情况兑现奖惩。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最优先成本决策,监督考核各部门质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根据质量成本数据提出分析报告及切实可行的改进报告,具体组织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

(3)各项目部根据下达的质量成本计划,提出本部门的执行措施和相应意见,编制责任预算。记录实际执行情况,定期报送真实的质量成本数据。各项目部还要将预算与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以便管理阶层据以进行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产品质量,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2、加强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

所谓质量损失成本源就是指造成质量损失的岗位和原因。探究质量损失成本源主要不是为了追究某个人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为了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2.1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模式

建筑产品生命周期长,质量影响因素多,无论是纵向的损失成本源历史分析还是横向的损失成本源责任关系分析,都十分复杂。主要思路是建立在两张对照分析明细表、一组分析原则与一张组织关系对应表的架构上,即组成“二表一原则一对应模式.

(1)从公司层面建立质量损失类型与原因分析表,如表1所示。质量损失类型与原因分析表纲要性强,是系统方面全面的统筹;是从公司层面对质量损失类型及其原因的概要性罗列。质量损失类型主要包括施工质量损失、安全质量损失、合同质量损失及工作质量损失。损失原因只列出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应作进一步的细分以便将损失源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

(2)从项目层面建立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十分详细,便于具体操作,是按照具体的分部工程将质量问题通病及其原因进行罗列,并根据具体原因找出相应质量损失成本源。

(3)在项目组织结构与公司组织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对应性,明确这种组织对应关系,就可以将施工中的质量损失成本源通过对应关系由项目层归集到公司层面。应理顺建筑企业的公司组织与各项目部组织的对应关系。

(4)为了避免在使用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时生搬硬套,使质量源的分析僵硬化,

需要制定如下分析原则进行指导:

①材料问题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是质检员和材料员。

②由于具体操作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责任是工长,施工员与质量负责人也要负一定责任

③已按交底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技术负责人是第一损失成本源。

④在施工过程中,该复检而未复检出现问题,第一损失成本源是施工员。

⑤重大施工安全问题,找项目经理。

⑥形成产品后查处的质量问题第一损失成本源是质检员。

⑦技术负责人应针对实际工程具体情况,提出全面方案,具体执行者为施工员、工长、质检员、安全员。若不按要求做,必追究其相应责任;反之,技术负责人对问题不提出解决方案、措施,任期盲目施工造成损失,应由技术负责人负责。

⑧施工方案经过审批论证,一旦成立,则不属于个人行为。

2.2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过程

首先,依据会计科目与质量记录,将施工质量损失归入施工质量损失成本源分析明细表,在项目部层面上寻找质量损失成本源。其次,结合质量损失分析原则将项目层面损失成本源通过组织对应表向公司职能部门层面归集,寻找施工质量的公司层面的损失成本源。再次,将其他质量损失归集进入质量损失类型与原因分析表。最后,按照质量损失类型与原因分析表将各类损失成本源归集至公司层面。

3、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3.1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科目设置

为了以货币价值的形式综合反映产品质量成本问题,企业应该设置“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并下设5个二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质量费用调整。其中,质量费用调整科目核算实际并没有支出,但应计入其他二级账户的隐含成本,以保证质量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能够完整地反映企业所发生的质量成本。各二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如表2所示。

3.2质量成本核算体制的建立

由于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属于管理会计体系范畴,不能纳入企业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第一步工作是填写相关原始凭证,包括返修单(内外部)、返工单(内外部)、停工单(内外部)、材料降级处理报告单等,把当期发生的质量费用通过原始凭证归集质量成本明细科目中。其次,每期期末把当期质量成本科目中归集质量费用按发生原因和发生地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分别结转到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科目。最后,编制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说明书,分析产品质量成本总额、构成、单位产品质量成本。具体运作流程如图3.

4、重视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即根据质量成本核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共包括4个分析内容:质量成本总额分析,构成内容分析,构成比例分析和质量损失率分析。

4.1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内容分析

首先,计算出本月(或本期)的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内容,然后,分析比较本月(或本期)质量成本与上月(或上期)质量成本的变化情况,据此找出质量成本的发展趋势。

4.2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分析

所谓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分析,就是在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比例,即内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率、鉴定成本率和预防成本率。然后,分析比较质量成本项目构成与最佳质量成本指标,找到控制和降低质量成本的途径。其中,最佳质量成本指标可借鉴朱兰的最佳质量成本模型而得。将质量总成本曲线划分为质量改进区、质量成本最佳区和质量成本过剩区,如图4所示。

在质量改进区域,损失成本高于质量总成本的70%,预防成本则低于质量总成本的10%,在此区域应加强质量管理,采取突破性措施予以改进,以降低质量总成本。在质量成本最佳区域,损失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50%,预防成本低于质量总成本的10%,处于此区域时应将质量管理活动的重点转向控制。在质量成本区域,损失成本小于质量总成本的40%,鉴定成本则大于50%,处于此区域应降低质量标准中过定标准,减少鉴定成本支出,从而使鉴定成本降下来。

4.3质量损失率分析

控制内外部损失成本是质量成本管理中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成本的关键项目,因此,可以质量损失率的分析寻求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所谓质量损失率,就是指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之和与施工总产值之比,是质量指标体系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性指标,其大小反映了企业质量管理效,其值应该越小越好。同时,还可通过分析比较本月份质量损失率与上月份质量损失率,来衡量管理是否有效。

参考文献:

[1]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篇9

当前的监理业务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监理业务的转包、监理证照的挂靠行为以及系统内搞同体监理等。这就使得整个监理市场的规范性以及开放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主管部门利用监理权力,对下属监理企业进行蓄意的保护。

1.2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影响到监理工作高质量运作的重要因素。从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项目的急剧增长,我国现有的监理人员基本素质水平和数量都不能够更好的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很多单位出现监理证的挂靠行为。这就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工作的实施出现不倒位的情况。

1.3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偏低

监理人员的素质状况也会阻碍监理工作的实施,通过对各大企业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很多企业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涉及到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技术方面的人员。而单位的监理人员也大多数是从这类技术人员中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作业的。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员当中,不少人员对经济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有待加强,这就导致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偏低。

2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很多环节,是一项系统化控制的操作方式,其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保证建设的合法规范运行

建筑工程的施工往往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而监督部门往往都是通过合同的形式对工程的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规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监理部门的规范控制,不仅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可以极大程度上的保证工程能够在施工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合法规范运行。

2.2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监理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它是项目评价工程质量的基础参照之一。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可以包含全局控制、方案的审查、协调各部门关系、以及工程验收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监理工程师的行为也会直接决定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以及价值的实现。例如对监理工程师对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对现场施工工艺的监控工作,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3工程进度控制

建筑工程的进度与施工单位的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也设计到工程时间计划控制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监理工作可以从工程的设计、项目的招标以及施工和竣工等多个不同阶段进行综合控制。可以有效的剪短投入时间。其次,监理过程中,工程信息的管理也能够对基础信息进行更加及时、准确的把握,提高工作效率。

2.4建筑工程监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成本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单位所要控制的重点工作,而在保证质量与进度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监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工程费用的控制,通过监理部门对每一项成本的统计核算,制定出合理的采购以及投资方案,避免造成更多的材料或者人力资源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同时也是节约了成本。其次,对各项清单的认真审核,也可以减少工程中的附加费用。

3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作为监理工程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有充足的学习能力以及扎实的监理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情况能够做出合理到位的判断与处理。其次,思想道德的培训加强也尤为重要,通过相关内容的培训,使相关人员避免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适用合理的竞争手段,这也关系到人员自身的修养。

3.2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

不同企业和单位的内部结构都会有所不同,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自身的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保证每项工作都能够全面的进行监管到位。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条例,保证监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监管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严厉执行。

篇10

2影响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2.1施工规模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前文已经谈到水运工程规模大、投资高,在这样的规模与投资下,如果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没有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没有制定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材料浪费、施工事故等问题,从而导致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2.2施工条件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水运工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会对施工人员的状态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旦遇到台风、潮汐等自然现象,水运工程施工人员就必须停止水运工程的施工工作,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水运工程施工人员会经常到水中作业,这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也很难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导致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很难得到全面的保障。除此之外,水运工程施工条件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还会对未完成的水运工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进一步地影响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施工环节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前文已经谈到水运工程具有施工工种多这一特征,水运工程施工工种多就会使水运工程的施工环节变多,相应的施工流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标准也会变得非常复杂。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水运工程施工作业时,如果没有科学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规划,在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中就很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控制体系,就会导致水运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存在漏洞,从而无法发现某些潜藏的施工错误。显而易见,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对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2.4施工人员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在水运工程施工中的主体是施工人员,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达不到水运工程施工的标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很难得到有力的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水运工程施工企业还存在滥收农民工的情况,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在新进施工人员入职之后,也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水运工程施工培训,导致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从而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3保障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3.1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是水运工程的基础,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网络上流传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正确认识水运工程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存放、检验、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务必保证水运工程施工材料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高质量的施工材料应用到水运工程的施工中,保障水运工程的基础质量。

3.2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是水运工程施工中的必需品,施工设备的质量不仅会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无法预估的影响。对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采购足够数量的施工设备,务必保证施工设备的先进性、耐用性,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设备进行水运工程施工。除此之外,水运工程施工企业还应设置相应的检修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保障施工设备的质量,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与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施工工艺

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所使用的施工工艺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更可以保障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在设计施工工艺时,应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外的成功范例、根据水运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保证施工工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从而保障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3.4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是水运工程施工中的主体,在水运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者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效率,基础施工人员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注意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对基础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水运工程施工培训,提高基础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二是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并以此来培养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篇11

2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2.1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随着现代化市政工程施工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与实际市政工程施工工作不相适应,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作用发挥不充分。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政策文件、质量管理手册以及规范化施工流程等,是规范市政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日常行为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因此,要不断建立健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全面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原则,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工程的施工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手册以及规范化施工流程等,完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使其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确保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从根本上提高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2.2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1)市政工程建设的施工企业负责人要树立现场管理的榜样,深入到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现场,不断加强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日益完善相关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措施。熟悉了解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现场的实际地质地貌情况以及市政工程施工现场附近的自然环境,严格要求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照事前制定的施工计划方案开展工作,确保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尽量减少工程建设的投入成本,降低资源浪费现象。(2)市政工程的施工单位要熟悉掌握规范化的施工流程与科学施工工艺,定期对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现场进行排查管理。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突发问题,应及时分析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排除复杂问题对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影响。(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应从施工环节中的每个细小环节入手,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到施工现场每道工序中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质量安全。

2.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监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检查职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从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入手,不断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并严格落实执行,确保监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市政工程监理部门在工作期间,要保证执法工作的透明性、公正性以及服务性,实现监理工作服务性与执法性的共同体现。将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日常监督管理与质量管理相结合,从而加大监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市政工程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人员管理,制定规范化监理工作流程以及监理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奖罚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约束市政工程监督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监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保证监理人员能够胜任其监理工作。

篇12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社会主义商品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监理工程师应至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处理好与业主、承包单位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人的能力,避免人的失误。

(3)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到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准备条件的检查。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以数据为依据。

(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监理人员在监控和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2.监理在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应依据工程质量的特点,切实抓好质量的事前控制,做到主动控制。依据监理规划,在专业监理细则的编制过程中,应具体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要点。监理工作的程序也应体现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的要求,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

(1)确定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作为监理工程师,要掌握和熟悉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以及工程合同文件和已经会审的设计图纸,以此作为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和标准,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另外,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具体特点,建立质量组织机构,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控制程序,落实质量控制责任。

(2)督促检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重点审核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配备及资格情况。

(3)审查分包单位资质。对分包工程,应在开工前仔细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及相关资质资料。重点审核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特殊行业施工许可证、国外境外)企业在国内承包工程许可证,分包单位业绩,拟分包工程的内容、范围及占全部工程量的比重,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

(4)审核施工方法。设计图纸是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监理工程师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好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针对出现的问题积极与设计方、施工方、协商讨论,并及时整理会审纪要,以便指导工程施工。首先,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其次,审核作业指导书。对于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要求施工单位提交作业指导书,内容应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出现意外的应急措施及方案。

(5)明确质量管理程序,严把开工关。质量管理程序是工程监理中一整套管理程序之一。主要控制《开工申请单》、《质量验收单》和《中间交工验收证书》三个环节,由于准备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为此,监理工程师应对开工申请认真、严格地审查,认为各方面条件具备后方可批准开工申请,承包人方可正式开工。监理工程师通过上述的事前控制工作,即可给下一阶段施工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奠定良好的控制环境和基础,为实现工程总控制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3.监理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

事中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其在质量控制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在这一环节中采取多种形式的监理手段和实施办法,做到全面、全方位地监理工程质量。目前,具体的监理手段和实施办法包括:

3.1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把好这一关尤为重要。掌握和熟悉各种资料、设计图纸及规范是材料供应的依据,严把材料质量关。各种材料必须要有合格证、质保资料,双控材料还要有试验、化验单,部分材料要有行业主管部分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检查混凝土等材料的配合比,发挥监理的监督及指导作用,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各种材料进入现场时,必须立即检查,要实测实量,检斤检尺,发现不合格要立即予以处理,要求限期退货。

3.2加强管理力度

做到巡视检查、平行检验与旁站监理相结合。对于每一位现场监理工程要求做到“四勤”:即手勤,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要有记录,要用文字记载监理工作的数据;腿勤,常到现场,了解施工现场的进度情况及随时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杜绝隐患;口勤,对于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常交底;脑勤,根据设计和施工进展情况,以及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协助施工队伍制定新的计划和杜绝产生质量问题的措施。在工作方式上,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关,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要用数据说话,工作中细心,处理事情要细致,做到一件事要实实在在,亲自去做,去检查,对质量问题的解决要落实到实处,不能找理由推脱,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难题。

3.3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管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监理内容、范围和制定监理规划。施工中的难点也是监理要抓的重点。对确定的监理重点,应会同施工单位共同制定施工计划、施工技术措施。对工作量大,而且是重复性工作的,应先做样板,监理工程师要会同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样板工程引路,而后推广。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4.监理在施工质量预验阶段的控制

施工质量预验阶段的控制对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也是关键的,因此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应加强对监理的质量控制,具体应注意:

(1)施工质量预验收监理工作应由总监负责主持组织,不可随意委托给总监代表,这是由监理规范要求和总监职责决定的。

(2)预验收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对预验收中提出存在问题整改的具体落实上,只有这样做才符合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使预验收的监理工作形成闭合环。对预验收过程中实体质量和工程竣工资料存在的问题,总监必须安排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时跟踪并督促施工单位逐条进行整改,经监理验证合格后方可签署工程竣工验收单。

(3)在预验收监理工作中,总监一定要特别重视两个环节:一是把握预验收的条件,若条件不成熟,不能急于进行预验收工作,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走过场。二是正确区分施工单位组织的自验收和监理单位组织的预验收,不能混同。

(4)在组织预验收工作时,总监应注意验收组成人员结构的合理性,除监理单位人员外,可考虑邀请质量监督站以及相关参建单位的人员参加,多方听取意见,有利于工程质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傅鸿明,黄励思,工程监理务实[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韦立志,聂相田,建设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丰景春,王卓甫,建设项目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杨浦生,许春云,水利水电建设监理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