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3 14:17: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食品专业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81-01
食品科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不但是食品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训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食品专业校内实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和造就食品科学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知识系统全面、实践能力强、能胜任或从事食品专业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
1 启发式教学法在食品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1.1 制定实训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教师启发式引导教学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关系,理论知识探索与实践操作优化结合的教学体系,树立专业基础课为实训教学服务的新观念。教学大纲模块化,教学内容相对灵活,围绕“自主设计”主线,通过几个设计环节,实现阶段性培养目标和最终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1.2 实训教材编写与选定
校内实训教材的编写依据启发式教学思想和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注重学用结合,项目结合实际生产应用,突出真实性和适用性,着重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材编写也应融入食品行业先进技术和新工艺,保证教材的实践性和先进性,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
1.3 实施方案
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每个实训项目均采用以下步骤:引入项目,教师全面准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各小组制定实训方案。集中讨论,各小组将实训方案进行宣讲,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学生准备器材,配制试剂,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讨论实训结果。总结启发,根据整个实训项目,教师集中点评,并对类似项目操作方法进行启发引导。
1.4 建立启发式教学法进行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依据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检测和监测,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潜能的提高。
2《职业导向模块2实训(果蔬)》课程教学案例
果蔬实训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专业模块实训课程之一,在本科大三下半学期开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系统学习过有关食品各项指标检测、食品感官评定、果蔬加工、贮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本实训课程将以项目导向模式,内容主要包括果蔬品质鉴定、果蔬制品贮藏加工质量控制、果蔬制品加工、果蔬生产加工企业实地调查参观四个部分。
2.1 实训目标
(1)学会对不同种类新鲜果蔬、贮藏前后及果蔬及加工品的感官指标进行鉴定。(2)掌握果蔬贮藏保鲜过程中营养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3)进行果蔬加工中质量控制综合实训,掌握影响果蔬贮藏加工品质的因素及控制方法。(4)掌握果蔬罐头、糖制、干制等加工工艺,以及学会对果蔬加工成品进行感官评定。(5)实地调查参观果蔬加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加工条件、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实施情况,并结合企业实际,学会建立HACCP计划,GMP规范等质量控制体系。
2.2 实训教学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该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分成小组,指导每个小组选定果蔬材料,采取小组协作模式,设计各个模块方案,包括①果蔬感官品质鉴定指标及方法,②果蔬营养指标的测定方法;③果蔬护色、酶活性和酶促褐变抑制的测定方法;④果蔬罐头、糖制的加工;⑤HACCP计划,GMP规范等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训方案深入讨论,包括实训方法可行性、实训设备的使用等。
(2)学生实训阶段:该环节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助,学生根据每个模块实训任务,自行准备实验材料、试剂、仪器设备,逐个完成,针对每个实训项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反思总结实训过程,修正方案。使得学生在试剂配制、样品处理、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的技能与实际工作进行仿真训练,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训操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与启发阶段:各小组针对所得数据结果,查阅国标,对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并向指导教师汇报,教师集中点评,并就实训方案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进行启发式引导,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4)总结阶段。该阶段由各个小组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实训过程,写出实训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结合各组查阅文献、前期准备、实训操作、结论数据、团队协作的表现给出成绩评定,并给出点评意见。
3 讨论
以项目模块为导向的启发式引导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为核心,训练学生自我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是食品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改革的趋势。
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室,构建食品专业校内职业导向模块实训平台,将过程考核体系融入其中,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开展创新能动思维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也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起到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43-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率先以特色专业招生,2002年该专业正式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本科专业。[1]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批准于2006年开始招生。
邵阳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分析与检测类实践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一类课程,是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等多门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通过调研、总结和借鉴,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着手,按照培养应用型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风险评估、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在分析与检测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内容
1.根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食品监管等领域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和能力结构,构建分析与检测课程类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2.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能力。
四、实践效果
(一)构建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邵阳学院构建了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独立实验课、课程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了教学内容。
1.独立实验课。独立实验课由基础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组成。
有别于很多院校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我们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包括四大化学实验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侧重分析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如电泳、层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基础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大肠菌群的检测等。这两部分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背景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规范、掌握相应的基本操作,同时培养其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熟悉一些分析检测仪器的构造、用途、方法原理以及操作,重点是与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些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着重让学生熟悉、掌握食品常规检测项目的方法、原理以及操作,进一步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层次合理衔接、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对学生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训练、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类课程实训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采取开放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指导、答疑(根据食品行业的要求及发展,教师在有些项目上也可作些引导)。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训方案。学生根据一种样品(可以是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食品;可以是水果、蔬菜、牛奶,也可以是水果罐头、酒、奶粉……),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样品的常规分析检测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安全卫生指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处理,配制相关试剂溶液,分析检测其中的几个项目并作出评价(有的分析检测项目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没有开过,需要学生根据资料、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训)。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将一些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不便以单独实验形式使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如快速检测的仪器、糖度计、酒精度计、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等融入到项目检测中,对快速检测、感官评价、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作一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对食品样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分析检测过程有了较深的体会,初步掌握了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也锻炼了文献查阅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食品分析与检测融入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训中,看着自己生产的产品,吃着自己检验合格的食品,学生感到新鲜、兴奋外,对从原料到食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激发了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结合食品生产链从原料到产品,融合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实习。加强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缩短与食品企业生产实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监管要求的距离,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
以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熟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评价等相关岗位要求,促使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和提升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分析检测方面的课题以及一些新方法的研究课题,对学生在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性总结和检阅。
(二)建设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双师型人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了一支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三)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改变传统的一份报告定成绩的做法,根据不同模块实践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独立实验课的成绩由实验报告、基本操作成绩、实验理论考试成绩等组成;实训课程成绩由学习态度、方案设计、现场操作、实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内容组成;实习成绩由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等内容构成;毕业论文成绩按三部分评定,即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分、毕业论文质量分、学生答辩情况分。
同时引入了职业资格考核项目,7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等职业资格证书。[2]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拓展学生研发能力
依托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和食品俱乐部(系级),以项目承载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素养,拓展了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认真实施,学生的分析与检测能力达到了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相应的要求,毕业生活跃于食品流通、食品监管等各个领域,工作在质量与技术监督局、药监局、上海城市超市、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质检、品控岗位上(当然不局限于这些岗位,这里只针对分析检测岗位而言),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2]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熟悉本系教师、学生基本情况和教学开展情况。
学院现代农业系现开设2个专业,现代农业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共有专业教师7人,均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全日制学生共54人。
在学院教务处统筹安排下,本系学生自2019年9月入学以来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疫情期间开展网络在线教学。各门课程基本能够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尚未开展。
(二)完成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编撰。
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在海副院长的安排指导下完成了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初稿编撰工作,具体负责“考试管理规定”“教考分离实施办法”“试题(卷)库建设与管理办法”“阅卷、评分、登分及归档管理规定”“学生考场规则”“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章程”“课程考试主考、监考、巡考职责”“学生缓考管理办法”“学生考试违纪和作弊的认定及处理办法”等9个考试管理制度的编写工作。
(三)完成学院筹建期间借用的实训设备搬迁归还工作。
协调农校教师和实训物资管理人员,对学院筹建期间外借实训设备进行盘点。联系原学院筹建专业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搬迁,农业和食品专业所有借用农校的设备均已归还到农校。
(四)组织专业教师上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安排任课教师上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把已开设专业课程但未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列出清单,做出实验(实训)计划,上报实验(实训)所需器材和耗材的采购计划。
(五)安排学生到农校开展实践教学
根据在校学生实验、实训教学开展情况,安排农业、食品专业两个班共54名学生到农校开展化学课实验,筛选了具备实验条件的11个实验,组织开展完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两门课部分实践教学,完成68个课时的实践教学。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组织教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8月)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的要求,组织相关专业教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争取学院支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或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8~10月)
制定专业建设3~5年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办学总体目标,明确招生规模,制定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做出相应的实验(训)室建设规划,提出专业群建设规划,提出课程建设规划,提出科研项目平台建设规划,提出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规划。
(三)推进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7~12月)
目前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2019级全日制在校学生30人,2020年计划招生50人。在校生自2019年9月入学至今已完成1学年教学,公共基础和部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已经上完,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期教学计划安排,秋季学期计划开设5门专业技能课程,其中有3门课程总共21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72学时需在户外实验田地开展教学。系部计划招集相关专业教师在职教园区周边地区、曲靖农校、学院北面空地等地进行调研,寻找实践教学用地,以满足目前现代农业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教学需要。
根据现代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2020年秋季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开学后上述两个专业在校二年级学生和即将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将开设《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十余门专业课,其中实践教学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学院现有5个农业和食品专业实训室配置了部分实训设备,但因缺少实训用具和耗材,不能开展实践教学,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正常开展,充分利用已有实训设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计划配合实训中心等部门,尽快推进实训耗材采购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
(四)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7~12月以比赛时间为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学校组织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通知和相关文件要求,积极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参加比赛,以赛促教,通过参加比赛,促使教师加强学习,得到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五)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师资培训(8~9月以通知时间为准)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提升学院专业教师实施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的能力,促进学院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计划安排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教师,参加由培训评价组织举办的线下师资培训,
(六)启动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工作(8~12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后,组织专业教师制定课程标准。原则上每一门课程标准由两个以上专业教师协商、配合共同完成。每学期每个专业完成2~3门课程标准的制定。
(七)完成学院各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
(八)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04-03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国内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与企业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具体有“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实践环节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建课程的教学合作等。而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形式又有课程置换、课程共建等。课程置换是将院校现有专业的相关课程替换为企业培训课程,课程共建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课程建设。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拟就为什么要开展《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企合作教学,如何将《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日常教学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构建《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必要性
我院为新建本科院校,前身为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不同于老本科院校强调学术型的要求,也不同于专科院校、技术院校强调实用技术能力的要求,而是定位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日新月异的现阶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往往难以实现,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的深层参与和有力支持。校企合作是培养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单位,将校企合作下移至课程建设层面,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使企业清楚地看到校企合作的效果,双方的合作才能更有效。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是学生知识、技能构建的基础和依托。如何将现今企业先进的理念、知识、技能引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着力破解的难题。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提出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将企业提出的教学要求在课程中加以实现,人才培养才可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二)《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可行性
焙烤食品是指以小麦粉为基础原料,采用焙烤加工手段进行熟制的一大类食品,营养丰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面包、饼干、蛋糕以及塔、派、松饼、泡芙等点心类。《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具有动手机会多、学生兴趣高、社会需求广的特点。
烘焙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而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又是正确学会烘焙操作技能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对于《焙烤食品工艺学》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系统地学习、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焙烤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是《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学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系统、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因此,可将企业引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实现《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对于学校,校企合作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人才、技术和硬件的共享,加强了学校的教学力量和教学条件,扩展了办学空间;专业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锻炼实践,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推广企业及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培养未来潜在的消费群和合作伙伴。学校的课程教学,会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要求,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可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与风险。企业技术人员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授课交流,可实现教学相长,提高业务能力。学校的理论基础研究,可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产品质量改进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学生,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竞争能力;校企合作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模式下,《焙烤食品工艺学》
的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内容选择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为让学生扎实掌握焙烤食品的基本理论、制作方法、操作要点,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焙烤食品工艺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后实训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并用的新型教学体系。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实验教学和实训实习环节,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设计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时,积极与企业做好沟通工作,尽量使其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内容兼容;努力实现“理实融合,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充分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确立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上网查询、电话联络、上门走访等形式对焙烤企业进行调查、汇总与筛选,根据知名度、经营规模、生产现代化程度、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筛选符合要求的焙烤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各企业的用人要求,洽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等事宜。
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定位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岗位,其用人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型企业较注重自身今后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发展能力要求较高;小型企业更看重眼前的生存与利益,对工作经验、顶岗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及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要,确立《焙烤食品工艺学》采用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合目前的市场需求,适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并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统一。
(二)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验操作,抓住关键环节,掌握典型品种,合理精简教学内容
掌握理论知识是学会实践操作技能的条件和基础。只有理解焙烤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焙烤工艺中的制作原理及技术要领,理解操作参数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理解烘焙制作的真谛、掌握烘焙制作技术。
焙烤食品制作具有规范的工艺与严格的操作要求,实践操作是学习焙烤食品制作技术的重要途径。焙烤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分析、总结,才能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飞跃。
在全面考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的基础上,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内教学是由理论课《焙烤食品工艺学》(24学时)和实验课《焙烤食品工艺实验》(1周)两部分组成。主要通过《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来讲授焙烤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焙烤食品工艺实验》的实验教学进行具体的基本技能操作,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提高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总时数的削减,焙烤食品工艺学的课时相对偏紧,而焙烤食品的种类繁多、内容繁杂。因此,在有限学时的课程教学中,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应删繁就简,选择在技术上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品类,以面包、饼干和蛋糕工艺为授课主体,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共性,突出重点,做到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主要讲授焙烤食品原辅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加工特性,面包、饼干、蛋糕等主要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措施。通过学习面包、饼干、蛋糕等主要焙烤制品的特点、原料涉及的范围和最基本的制作工艺,以带动其他焙烤产品的工艺学习。
焙烤食品工艺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衔接,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面包制作、蛋糕制作和饼干制作三部分。在面包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主食面包与花色面包的制作比较,快速发酵法、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的比较。在蛋糕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SP海绵蛋糕、戚风蛋糕、油蛋糕的制作比较。在饼干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酥性饼干、韧性饼干、曲奇饼干的制作比较。
每项实验的知识要点包括原辅料的性质及工艺性能、制作工艺流程及要点、产品品质评定、常见产品缺陷及原因分析、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实际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实习实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约20%~30%的在读学生有意在焙烤行业发展,该部分学生希望在校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训、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毕业后,由于考研学生的分流,以及各人就业机会的不同,实际从事焙烤食品工作的比例约为5%~10%。
毕业生的校外专业实训、实习根据各自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流。焙烤实训基地、焙烤企业愿意为期望毕业后在焙烤行业发展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进一步学习与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通过与焙烤企业、焙烤行业的沟通,对烘焙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1)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诚信尽职,是对焙烤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2)烘焙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焙烤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3)焙烤专业能力,包括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烘焙店面管理能力等。
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需要企业氛围的熏陶、企业文化的渗透,是学校环境所不能替代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专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企业生产中进行实践与锻炼。因此,校外专业实训、实习课是对校内理论、实验课程的补充与提高,是《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校外实训课(1周)在校企联合实训基地进行,由企业下达生产任务,分发工作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主完成生产任务,从原料到产品模拟工厂实际。课程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焙烤食品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都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进行。使学生从书本和传统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协助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实训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企业工程师边讲边示范、学校教师参与辅导,既发挥了企业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优势,学校教师在教学辅导中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校外实习课(1~2个月)在焙烤企业按轮岗方式进行,每个岗位实习1~2周,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焙烤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真实的岗位实践训练,使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情境,有利于学生在生产中感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能力,逐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学校走进企业,从校园迈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天虹.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师生实践应用能力[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5):406-408.
[2]况汉英.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5):66-67.
[3]胡天明,李春华,党跃轩,徐丽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4]章斌,王忠合,侯小桢.《焙烤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1(14):10.
[5]孙秋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7(24):11-14.
[6]李丽贤,朱珠.创建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精品课程的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