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放线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06 16:08: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施工放线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施工放线总结

篇1

在这段时间里,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承台定位放样,控制标高,钢筋轴线放线以及协助其他施工员工作,给予我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承台放样由我和梁子健共同配合完成,我会始终保持一份严谨的心,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水准仪控制标高,我也从各位前辈中,得到了很多小技巧,帮助我更轻松地准确地进行工作。关于轴线放线这方面,我还需要多多熟悉图纸,跟上其他师傅的步伐,不拖他们的后腿。从一开始,什么仪器都不会使用,到现在能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这都离不开各位老师傅的帮助,才让我的能力得到了如此大的提升。

2、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由于个人工作经验的欠缺,在工作中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一些事情,造成工作效率不高,不能即时独立地处理突况;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不懂的地方需要多多向老师傅们请教。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我要改善工作作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学习多观察,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久久为功。加强学习,扩宽知识面,满足要求就抓紧考证件,施工员证、二建证、一建证。

3、个人建议

篇2

【中图分类号】 TU712.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727-5123(2011)02-135-02

The Subway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pot Mmonitor Method Summary

【Abstract】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that insure the subway tunnel, enhance to round in start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ock monitors,

according to further round the rock variety circumstance excellent turn the design with adjust to start construction project, practice the

information turns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becoming an important work mission.Monitors to the spot of the some item tunnel engineering

now the method make the textual summary.

【Key words】 subway;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pot; Monitor method; Summary

1工程简述

广州地铁三号线设计自花都白云机场北往南到番禺广场,线路长,开挖深度大。北半段从花都白云机场北到广州东站线路多丘陵起伏,地面高差大,建构筑物复杂。由于深度大,且穿越地层多为花岗岩石,北半段难以采用盾构或明挖的施工方法,整个线路需要开凿大量的隧道,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安全成为该地铁工程项目的重点与难点。

为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围岩监测,根据围岩变化情况进一步优化设计和调整施工方案,实行信息化监测施工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现对该项目隧道工程的现场监测方法作本文的总结。

2现场监测安排

该项目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监测项目及内容列于表1。

全断面开挖时水平收敛基线布置3条,起拱线处水平布1条,起拱线下2m处布置1条,轨面以上1m处布置1条;正台阶开挖时水平收敛基线亦布置3条,起拱线上1m处布置1条,起拱线下1m处布置1条,轨面以上1m处水平布置1条。拱顶下沉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断面内布置3点,各测点布置如图2和图3所示。

3监测方法

3.1周边水平位移监测。喷锚支护施作后,用风钻凿?准40mm、深200mm的孔,先用1:1水泥砂浆灌满后再插入测点固定杆,尽量使同一基线两测点的固定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等砂浆凝固后,即可进行监测工作。采用SWJ-Ⅳ隧道收敛计监测,SWJ-Ⅳ隧道收敛计结构见图4。

3.2拱顶下沉监测。拱顶位移监测的测点用风枪打眼埋设好固定杆,并在外露杆头设挂钩。测点的大小要适中,如过小,测量时不易找到;如过大,爆破时易被打坏。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掩埋,要尽快重新设置,以保证数据不中断。

采用水平仪、水准尺、挂钩式钢尺配合测量拱顶下沉,精度可达1~2mm。监测时用一把2~4m长的挂钩式钢尺挂上即可。拱顶下沉量监测见图5。

3.3地表下沉监测。与洞内收敛、拱顶下沉监测断面里程对应,地表下沉监测点集中设在隧道中线附近,并在开挖面前方H+h1处设测点,(H为隧道埋深,h1为上半断面净高),直到开挖面后方约3~5B处。

采用水平仪、水准尺配合测量地表沉降,精度可达2~4mm。用经纬仪将所有测点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测点钢筋安设就位后,表面磨平,并用钢钉等锐器在其表面冲眼标记。地表沉降监测区间及测点布置见图6与图7。

4监测实施与处理

各个隧道工程初期支护施作2h后即埋设测点,进行第一次监测数据采集。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测试中按各项监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相差过大则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前述监控监测要求进行复测。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监测数据应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监控监测资料须认真整理和复核。

该项目的监测频率见表2。

在实施过程中,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时间――位移曲线。一般情况会出现如图8所示的两种时间─位移特征曲线。

①图表示绝对位移值逐渐减小,支护结构趋于稳定,可施作模筑混凝土衬砌。

②图表示位移变化异常,出现反弯点初期支护出现严重变形,这时应及时通知施工管理人员,该段支护须采取加强措施,确保隧道不坍方;严重时施工人员须迅速撤离施工现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5结语

在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监测,及时了解了围岩及支护变形情况,以此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保证了围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并提供了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稳定的依据,确定混凝土衬砌施作时间。

该工程项目的整个监测过程与数据,基本上都没有超过设计规定的限值,但没有超过并不等于完全平安无事。在该线路地铁隧道的梅花园至燕塘区间,采用的是正台阶爆破开挖方法,虽然所有监测数据都在施工管理允许范围内,但爆破基本完成时发现该区段隧道附近居住小区部分房屋开裂。经过对房屋的鉴定,虽然造成的开裂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但也造成居民一定的心理负担,遭到投诉并为处理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从该工程项目所出现的问题看,对于城市地铁隧道,尤其是对居民区附近采取爆破开挖的地铁隧道,有必要制定更严格的监测管理值与上限值,同时应增加洞内弹性波速度测试(采用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与增加地中岩体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等B类监测项目,以便在施工监测过程中,依据更为全面的监测资料反映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并加快施工进度,并以此积累现场监测数据资料,总结经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现场监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的,通过该工程项目的施工监测分析,可为初期支护和模筑混凝土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把监测的数据经整理和分析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施工的目的,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O646 文献标识码: A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是电气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功能部分,对于建筑功能、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体现电气施工队伍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标准。实际的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应该注意施工的规范性、质量和准备工作,以技术为中心在控制弱电工程综合布线各子系统施工进程的基础上,对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整体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的注意事项

1.1 注意施工的规范性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系统施工中要根据相关规定,在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当出现问题没有可供参考标准和相关规定时,应该结合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实际,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处理。

1.2 注意施工的质量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质量是生命线,因此,要在具体的施工中加强关键环节的自检、互检和随检查,将因施工技术而造成的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期和初始阶段。

1.3 注意施工的影响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应该尽量不影响建筑结构的强度,同时还要做到降低对建筑物内部装饰的影响,此外,弱电工程各布线系统之间也要确保功能上不相互影响。

1.4 注意施工的准备

要加强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全面掌握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施工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应该加强对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的准备和检验,使其处于性能良好的状态,正常发挥功能。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保证整个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分步分项进行,保证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所有的工序能够顺利的进行

1.5 注意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

要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同时检查施工操作人员的上岗证,保证进行综合施工的队伍具有良好的素质。同时,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规范他们的施工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细节,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2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各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信息系统施工的要点

信息系统一般以LED显示屏幕为主,LED显示屏系统的施工安装工艺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信息系统LED显示屏的组网方式比较复杂,通常有:(1)LED显示屏通过预先留置的综合布线点进行组网;(2)LED显示屏通过综合布线点进行组网。不论哪种方式,都对信息系统的施工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应该以系统性的观点,采用跨专业的技术和手段,做好信息系统LED显示屏的安装工作。

2.2 计算机网络系统施工的要点

为适应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发展,应该推进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信息管理、信息查询等各种信息服务的建设。应该建立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主框架的安防、消防等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系统与智能化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要优化拓扑结构,通过核心交换机直接汇接接入交换机流量,有效减少了故障点个数,充分发挥了高性能路由交换机的强大转发能力,大大增加了整个局域网的可靠性,具有极其优秀的性能价格比。

2.3 安防系统施工的要点

安全防范系统是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将为整个体系提供多种安全技术防范手段,组成多方式、多技术、分层次的立体安全技术防范网络,既实现在非法活动的初期预警、报警(入侵报警、电视监控等),又实现非法活动进行时的吓阻、完全阻止和现场取证功能。并通过技防与人防的有机结合,为社区和居民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全防范系统从空间区域上划分为周边防范区域、公共防范区域、重点防范部位等,系统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利用数字视频录像及存储技术,以达到主要公共场所和重要部位进行24小时实时监视、录像和报警。要确保安全防范系统的先进性,要使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管理决策手段为依托,建设标准高、功能完备的智能化安防体系,该综合安全防护体系由一个多层次、立体化、高度集成现场图像和各类报警、出入口信息等系统构建而成,最终为业主创建和营造出一个“安全、方便、灵活和舒适”的办公环境。安全防范系统应该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防盗报警子系统和巡更子系统等3个子系统。要立足于整个区域,创建1套由集成式安全管理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无线巡更等子系统组成的全面的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设备通过统一的通信平台和管理软件与各个子系统设备联网,实现由监控中心对各子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监控。整个系统留有向报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多个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并能连接上位管理计算机,实现管理和通讯自动化。

2.4 有线电视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

有线电视系统应设置主机房,这有利于整个有线电视系统按照数字电视系统构架搭建,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配-分支的方式实现,图像清晰度满足4级以上,用户端电平满足64±4dB,信号满足5~860MHZ。采用混合光纤及同轴电缆(HFC)双向式系统把信号放大处理过的地面电缆电视信号采用分支-分配方式传送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电平设计为64±4dB,有利于用户数字电视的改造。

3结语

总而言之,弱电工程是建筑电气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实现建筑和电气的智能化,必须加强弱电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运用能力。在实际的施工中要以弱电工程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技术加强为突破口,通过对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防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内容和环节的分析,探寻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形成指导具体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在确保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进而确保建筑各项功能的完美协调,完成电气施工的任务。当然,对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的研究不仅仅限于技术方面,在重视程度加强、主动精神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开发,这需要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技术的后续研究者在本文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寻和开发。

参考文献:

[1]综合布线相关的标准规范[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8(06).

[2]陈琪.量体裁衣酌情应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在实际工作的应用体会[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06).

[3]吕斌.细述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J].微电脑世界,2001(14).

篇4

***同志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对待工作;他热爱所从事的煤矿事业,为了保证探测的准确率,他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掌握其精髓,把理论知识践行到实际工作中,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二、    刻苦钻研,专业技术过硬

他所从事的井下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业务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关乎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大事。随着集团公司兼并重组煤矿数量的增加,收编整合的煤矿水文地质资料不全,未知的采空区、岩层水、溶洞、导水构造等地质条件,严重影响煤矿的生产,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他刻苦学习矿井瞬变电磁技术,掌握了其探测水患的原理,通过不懈的努力总结探测规律,很好的解决了煤矿水害威胁,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几年来,他共探测完成掘进头300个、侧帮10个、井筒检查孔6个。通过矿方打钻验证,准确率均达到预期效果,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所取得的成绩得到矿方的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