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13:43: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管理目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2、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财务管理目标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集中和概括,是企业一切理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成功的前提,只有有了明确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来源:文章屋网 )
财务管理是组织好资金运动,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财务管理所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和基本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应该保持一致。因而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的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的目标
企业是具有一定目标,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从事特定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获取盈利的经济实体。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解决这一复杂系统的相关问题,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总体目标。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外成功的企业系统都是以优质服务,质量第一的社会效益和追求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整体目标。从企业这个大系统考虑,应将系统内不同层次的目标区别开来,财务管理子系统的目标应当围绕系统的整体目标并保持一致。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希望实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全部理财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并且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纽带。因此,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主要是力求找到既符合本金最大增值的理财活动内在要求,又要满足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财务管理目标。为此,出现了多种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其中,尤以“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观点最为流行。
二、企业财务目标主要观点及分析
企业的财务目标理论和实务界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主要存在以下观点:企业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财务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目标是公平和效率。除了以上说法,还有企业财务目标是财务状况最优化,是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是现金股利最大化,是综合现金净流量最大化,是资金运动的合理化等等。这说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还存在许多分歧,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
在企业规模不变的前提下,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也便于和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系统接轨。但是企业规模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就会出现以下偏差:一是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企业的规模、资金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等问题,在没有现金流入时仍然计算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利润最大化有时会误导企业不顾风险大小,盲目上一些利润高而风险也很高的项目,一旦失误,企业将陷入财务困境。三是利润最大化有时会引起企业的一些短期行为,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赢利上,忽视企业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和长期目标。
(二)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
股东财富是通过股票的市场价值来体现的,即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的财富也就达到最大。最大限度地提高股票的价格成为企业的财务目标。这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有所进步,因为它考虑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可以避免企业的一些短期行为。但它也具有以下缺点: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股东的利益考虑不够;股票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经常变化,有时与企业财务工作无关。
(三)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中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最大。该观点适应于“共同治理逻辑”而存在。这种观点不仅考虑股东的利益追求,而且将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了企业追求的目标函数。由此决定了两者在理财对象、考虑问题角度不同。这是目前西方企业界和我国许多财务理论工作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企业的总价值可以用股票市场价格来表示,当其最高时,就说明企业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回事。这里有一个问题,企业财富不等于股东财富,企业价值=负债价值+股东财富。这还是比较传统的观点。按照新观点来看,企业价值=负债价值+股东财富+员工价值。从理论上讲,企业财务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比较好的选择,这可以较好地满足各方面的利益要求。
三、财务管理目标新认识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目前就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的研究,各自都是就自身提出的目标本身或相互比较来分析其优缺点,未能使用一个科学的可共大家共同使用的客观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这也可能就是在这方面未能形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反过来,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达成共识,就必须寻求一个能够客观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优劣的科学评价标准。这个科学而又客观的评价标准如何来确定?应该从目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来寻找答案。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为基础的竞争经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这样才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考虑的问题。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统一。经济性目标强调企业的经济责任,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由经济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市场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或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不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与报偿,还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失去社会支持的企业等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将会使其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既要突出经济性,又不能仅限于经济性,它必须有助于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优化。
(三)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资本配置最优化
新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其时代特征是: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新经济依靠创造和掌握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新经济首次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递增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知识经济推动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形成了企业新的财富观。信息技术扩大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为企业理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目标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联系上述企业财务特征进行分析,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目标应定位为资本配置最优化。
四、制定企业具体财务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具体财务目标要定量化、责任化
企业筹资活动要有财务目标,投资活动也要有财务目标;日常资金管理工作要有财务目标,收益分配工作也要有财务目标。至于各个具体的财务目标是什么,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点应当强调,即具体的财务目标要能真正指导和激励企业有关部门去搞好财务工作。具体财务目标不要定得时间太长,当然也不要太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关部门完成了财务目标,及时加以奖励,对今后制定具体财务目标意义重大。
(二)企业在制定具体财务目标时,要注意协调好各种财务关系
不能把它与投资者、债权人的目标尖锐对立起来,不要把财务部门的财务目标和其他业务部门的业务目标对立起来,财务经理人员的财务目标要与企业经理人员的财务目标协调统一,不能各自为政。具体的财务目标是死的,而理财活动是活的,因此具体的财务目标一旦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应当及时加以修正。在正常情况下,筹资成本最小化应当成为筹资的财务目标。但当企业面临很好的投资机会时,考虑的就不是成本最小化,而是筹资数量最大化。
(三)企业具体财务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各种理性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理财观念、技术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直接制衡和影响着企业理财行为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构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层次结构。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将资本投入到公司并形成法人财产后,委托由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监管法人财产的运营。董事会聘任并委托经理层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在这样的一种公司治理框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即相关利益主体的治理模型和以股东为主的单边治理模型。
虽然,理论界对财务管理目标众说纷纭,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是站在企业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各项财务关系主体(或多边契约关系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各契约关系主体利益最大化目标,还可以减少各利益关系主体内部交易费用,共同把企业这块蛋糕做大,共同获利。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虽然经历了“利润最大化”到“每股收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只考虑所有者和股东的利益,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常需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参考文献:
1、陈玉荣.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有者权益最大化[J].四川会计,2002(9).
2、王学龙,王宝麟.论企业财务目标及其创新[J].财会研究,2006(5).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建立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组织、遵循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原则,运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什么样的财务指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基本准则,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需要的角度看,研究财务管理目标,具体准确地表述和界定财管理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的制约。本来,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二者的目标当然是有差别的,一般把企业管理的目标表述为生存、发展、盈利,但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活动,企业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在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很小的甚至可近似地认为二者根本上是一致的。例如,利润最大化是典型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学者们关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显然是指企业管理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企业价值最大化当作企业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的逻辑关系,源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管理活动的逻辑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力来源于企业所有者,即所有者授权。而财务管理活动的权力一般是来源于管理者授权,即所有者——董事会——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如理解为所有者授权,则为所有者——董事会——财务副总经理)的管理与授权关系。因此,企业确定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由其企业管理活动决定的。
理解财务管理目标,应把握财务管理活动的逻辑基础即管理授权,因此,虽然我们承认它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与核心意义,但它不是什么假设,财务管理由于其授权关系,必然服务于企业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由企业管理活动决定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企管理与财务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目标决定部分目标,这是显然的。总之讨论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以企业管理活动为起点。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类型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学术界常探讨的热点。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表述主要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净值最大化、每股收益(盈余)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多重目标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些表述的重点各不相同,理解上也有差异,并产生了很多争论,如经济效益最大化就是我国改革初期变产值观念为效益观念的产物;又如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否等同的争议。多重目标论强调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体系和综合全面性,财务管理目标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提高“三个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目标、维护社会利益目标。在多重目标论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争议基础上,又有人提出企业财务不是所有者财务而是利益相关者财务,财务管理目标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
上述目标实际上可归纳为四个:即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四种财务管理目标各有特色,一般认为,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原始的目标描述。根据亚当?斯密?大卫、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合适的企业财务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是企业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就增加得越多。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并有效运用资金、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全面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它虽然揭示了企业财务管理为履行作为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义务关系,但有以下缺陷:首先,利润作为一个绝对数,没有反映出实现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未揭示资金效率(即单位资金收益,或每股盈余);其次,它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三,它没有考虑企业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因而会导致企业经营者不顾风险大小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根本利益;另外,利润的计量期间应为多长,这也是一个问题。
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改进是每股盈余最大化(也可描述为单位资本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应把企业实现的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计算出单位股票(资本)的盈利能力,这样就可以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未考虑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的缺点,但同样不能反映时间因素和风险因素,也不能说明是短期还是长期(或具体多长时间?)的每股盈余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时也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由于衡量的是企业整体价值,它代表着资本市场参与者对该企业价值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全面充分地考虑了该企业目前和将来可能的获利能力,也充分考虑时间、期限、风险等与企业价值有关的各因素,故而能克服上述弊端。有人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意味着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企业价值包括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两部分,应区分两种提法。企业价值最大化也被认为不易操作,这是因为企业价值是其市场价值,也就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商品”在资本市场的价格。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总市值,对于其他公司体制来讲,虽然没有明确的价格,但在西方发达国家,收购的可能使任何企业都有被收购的价值,这也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提出的背景,是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已通过立法加强了工会等对企业的制约,并产生了环保、就业等社会责任问题。另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使拥有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力资本的地位上升,削弱了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管理实践中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突出所有者的权力。于是,以利益相关者财务取代所有者财务应运而生。它是企业的观念变革带来的变化,本质上仍然符合财务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它认为企业不仅仅是股东的企业,企业价值也不仅仅是由股权和债权组成,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公众)、政府等。如果说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所体现的价值最大化,则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大大地突破了资产负债表,包括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商业道德、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
这四个目标的评价主体是有差别的,利润最大化是由企业内部进行评价的,每股收益最大化也是如此,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则是由市场做出价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是在市场基础上,由利益相关者独立作出评价,并通过他们自己作出相应的行动来影响市场,影响企业决策。三、财务管理目标与理财环境财务管理目标的四种类型的出现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利润最大化出现得最早,然后是每股收益最大化,再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近出现的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四种目标之所以先后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因为它们分别是各自的历史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1.利润最大化目标与环境。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在既定的期间内(如一年),财务管理活动以取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相应的企业管理活动主要以如何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最有效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率为重点,不涉及资产重组问题,或者受环境限制,进行资产重组十分困难,企业既不能通过出售剥离现有部分资产,也不能收购企业,作为经营对象的企业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当然,更没有有效的资本市场来评估企业的价值,不论是收购价值还是总市值,都无法衡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利润最大化目标才是最有效的。
2.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与环境。如果说利润最大化是衡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的最佳财务目标,那么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显然不仅能衡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效益,还是一个衡量单位资本(资金)效率的最佳目标。表面上的数量逻辑关系,似乎对一个既定企业来讲,利润最大化也就是每股盈余最大化,反之亦然,但对于企业间的比较则大为不同,作为整体的企业间比较的共同基础只有在两个企业几乎完全一样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作为单位资本的效率的比较的基础则要广泛得多,不需要两个企业完全一样,我们可以把一个企业视为另一个企业的倍数(或分数)组合。例如,一个全股本企业甲的资本量为1000万元,年利润为200万元;另一个同行业的全股本企业乙的资本量为1500万元,年利润为240万元,从资本量上看,乙企业1.5个甲企业,但利润只相当于1.2个甲企业,这里就能反映资本的效率差异。于是,问题的关键,也许就在于:企业乙能成为1.5个企业甲吗?它能重新组合自己的资产吗?能剥离自己低效率的那部分资产吗?这一例子说明,在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前提下,企业能否有进行资产组合经营的环境,是决定企业究竟应选择利润最大化还是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关键因素,这两个目标自身并无优劣之分,环境决定了其优劣。
3.企业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与环境。企业价值是企业股东拥有的价值(即股东财富)和企业债权人价值之和,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不能等同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一个折衷的解释是债仅人资产价值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只获取固定的债权利息,能表明债权人资产价值是固定的吗?债权人对于自己资产的风险性没有一点顾忌吗?他不会为此寻求除利息之外的补偿或某种控制吗?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而这种控制也为关连交易创造了前提条件,也正是对类似问题的广泛考虑,才会诞生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当然,债权人资产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视为固定不变的,例如某种风险等级不变的假设条件,这也就是我们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同的合理基础。另外,精典的财务理论所衡量的企业价值是资产负债表体现的企业价值,不论如何去处理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不把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当作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深层考虑。
利润最大,每股收益最大,当然企业的价值最大,但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是这数量关系能概括的。企业价值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股东财富是股东因为拥有企业股权而获取的财富,因此离开发达的资本市场(最直接的是证券市场),就没有什么企业价值,也谈不上现代意义的股东财富,这正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成为最佳财务管理目标的真正基础。
在一个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市场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某一期间的利润,还有风险、成长性等多种因素。例如上例中甲企业的单位资本(金)的利润虽然比乙企业高,但由于乙企业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收益可能更稳定,按资本利润率计算,乙企业为16%,甲企业为2%,甲企业比乙企业高25%,但在资本市场上甲企业与乙企业的股价不会有25%的差距,两个企业单位股价很可能会一样。当然,这一切都有待于市场自己说明,这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差别之所在。
对上述三种目标的环境分析表明,有几个关键环境变量导致了三种目标的各自合理性:①因不能进行资产重组,故利润最大化为佳;②因能进行资产重组,但缺乏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故单位资本收益最大化为佳;③因有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故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佳。
4.利益相关价值最大化目标与环境。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顾客、供应商、员工、社区(公众)、政府等,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中,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已被考虑,因为企业价值是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之和,但员工、社区(公众)等的利益仍然处于企业价值计量系统之外。近年来的环保、社区就业的社会舆论实际上使这部分相关利益要求表面化、市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这已使得多数企业意识到维持长期的、稳定的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命脉之所在,但这是从企业自身考虑的结果,与企业社会责任无关,一遇到不景气,则大多数企业仍会拿员工开刀以节省支出,于是引发了就业与社区利益等相关问题,即企业保证就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如此。
因此,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与传统市场系统的效率提高有关,如股权与债权的关系问题,顾客、供应商与厂商关系问题,如成本与企业结构关系的理论已证明,产品类型的差异使售后服务需求不同,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售后服务需求越大,要求越严厉,则企业越不宜承担较大的风险,从而企业通过调整自身的财务结构和经营策略适应市场要求,保证这部分相关者的利益。
第二个层次主要是一些以前无法量化的因素通过社会舆论而市场化,当然,到目前为止,虽然这部分利益要求已经公开化了,也就是市场化了,但仍未真正出现像市场价格一样明确的市场信号,虽然像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市场—包括价格(如排污权等),但这仍是初步的。
因此,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背景不仅是企业价值的市场化衡量,更是市场本身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的产物,离开这一条件谈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充其量不过是书斋中的游戏而已。
财务管理目标与环境关系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启示本文对环境的分析仍是非常简单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不论是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都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联系具体的背景才能选择合适的理财目标,关键因素是理财环境的发展变化。就像近来沸沸扬扬的企业诚信问题,企业追求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诚信的收益何在?本质上这是市场问题,在没有诚信的市场,我们完全可以把诚信作为一种产品,就没有真正的诚信。
我国正处于完善和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阶段,虽然已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目标,但不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市场体系本身还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另外,不同地区,如东部、中部、西部、城市和乡村,环境差距非常大。即使同样一个城市,由于改革政策问题,有的企业自多,有的企业自少,同样限制了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市场制度的关键是交易费用问题,而实践中的交易费用并非对每一企业都一样。因此,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正确审慎地分析环境,才能确定最合理的理财目标,赶时髦,追新潮是无济于事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个调查表明,有84%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只有31%的企业实际将此指标确定为财务管理目标;只有的人认13%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但却有55%的企业实际采用此项指标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该是不为虚名所累、实事求是的时候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财务管理目标是构建财务运行理论的基石。逻辑严密的理论不能简单的来自于惯例的描述和归纳, 必须采用归纳和逻辑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为财务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从实践角度看, 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总之, 研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 也是指导优化实务的需要。
一、企业财务目标主要理论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财务目标发展阶段来看,财务目标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利润最大化。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前,根据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以及大卫・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被认为是财务目标,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繁荣。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学者提出“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祁怀锦,1999)。虽然利润最大化观点有优点,但有学者认为,利润最大化也向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利润最大化观点是静态的,容易引起财务管理的短视行为(牛吉平,2006)。
(二)股东价值最大化。就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言,James C.Van Horne 指出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为企经营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指导方向,因此不妨以它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国内许多学者也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覃学强,2007),认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不仅能给投资者和经营者带来利益,而且对国家、企业和职工都会带来较大的利益(石卫国,2008)。但是同利润最大化一样,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同样受到了质疑。有学者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过度强调股东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牛吉平,2006)。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30年代经济大萧条,人们对“股东至尊”的价值导向产生质疑,开始提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Modigliani和Miller(1958)还提出 企业价值等于按与之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对预期盈利进行贴现的资本化价值。当今有学者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当今企业的最优选择”( 陈小平,2007) ,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对其法人人格给予了充分尊重。
但韩德静、王久霞 (2007) 认为,企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容易使得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变得不可行。魏磊 (2009) 认为,企业价值体现企业多边利益关系的总和,是企业未来盈利的贴现,这一特点也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可操作。
(四)相关利益者最大化。王庆成( 1999) 认为应该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路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他的观点可以说局部涉及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朱玉红 (2009) 认为,我国现行企业财务管理注重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之间的协调,从而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对于该观点,学者徐淑红 (2010) 提出了其缺陷: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认识到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冲突性与协调性,但在可操作性方面会因为利益主体的冲突性而变得不可操作。
(五)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林黎 (2007) 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经营,主要是因为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了协调,因此,将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均衡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更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上述理论的评价
首先,我们知道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在两个基础的财务目标管理理论。很多学者都是在这两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其次,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而言,人们主要注重的是股东的利益,并以此为财务管理目标。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必须要与其利益相关者相联系。因此出现利益相关者学派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这是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巨大进步。
最后,从可操作性来讲,每一个理论的提出可能只是考虑到它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却没考虑它的可操作性。为了让每一个理论都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学者们又纷纷开始考虑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比如说企业竞争力最大化。
三、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经历从利润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下,更多地学者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看成是企业财务目标。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有以下几大趋势:
(一)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强调树立“战略眼光”,确立一个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理财目标,实现现金的时间价值、经营的风险价值和长期效益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
(二) 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角度在不断拓展。理论界由更多地从纵向角度关注企业财务目标的演进转向更多地从横向角度阐述财务目标与其他财务活动而存在各种特点;由更多地从空间角度研究转向更多地从时间角度研究财务目标。
(三)社会责任意识逐渐融入企业理财目标。尽管对企业理财目标如何具体体现社会责任还需要的探讨。但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未来的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尤其在越来越强调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今天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J].会计研究,2004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建立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组织、遵循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原则,运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什么样的财务指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基本准则,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需要的角度看,研究财务管理目标,具体准确地表述和界定财管理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的制约。本来,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二者的目标当然是有差别的,一般把企业管理的目标表述为生存、发展、盈利,但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活动,企业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在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很小的甚至可近似地认为二者根本上是一致的。例如,利润最大化是典型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学者们关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显然是指企业管理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企业价值最大化当作企业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的逻辑关系,源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管理活动的逻辑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力来源于企业所有者,即所有者授权。而财务管理活动的权力一般是来源于管理者授权,即所有者——董事会——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 如理解为所有者授权,则为所有者——董事会——财务副总经理)的管理与授权关系。因此,企业确定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由其企业管理活动决定的。
理解财务管理目标,应把握财务管理活动的逻辑基础即管理授权,因此,虽然我们承认它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与核心意义,但它不是什么假设,财务管理由于其授权关系,必然服务于企业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由企业管理活动决定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企管理与财务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目标决定部分目标,这是显然的。总之讨论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以企业管理活动为起点。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类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学术界常探讨的热点。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表述主要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净值最大化、每股收益( 盈余)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多重目标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些表述的重点各不相同,理解上也有差异,并产生了很多争论,如经济效益最大化就是我国改革初期变产值观念为效益观念的产物;又如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否等同的争议。多重目标论强调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体系和综合全面性,财务管理目标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提高“ 三个能力”( 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目标、维护社会利益目标。在多重目标论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争议基础上,又有人提出企业财务不是所有者财务而是利益相关者财务,财务管理目标是利益相关 者财富最大化目标。
上述目标实际上可归纳为四个:即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四种财务管理目标各有特色,一般认为,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原始的目标描述。根据亚当·斯密·大卫、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合适的企业财务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是企业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就增加得越多。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并有效运用资金、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全面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它虽然揭示了企业财务管理为履行作为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义务关系,但有以下缺陷:首先,利润作为一个绝对数,没有反映出实现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未揭示资金效率( 即单位资金收益,或每股盈余);其次,它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三,它没有考虑企业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因而会导致企业经营者不顾风险大小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根本利益;另外,利润的计量期间应为多长,这也是一个问题。
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改进是每股盈余最大化( 也可描述为单位资本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应把企业实现的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计算出单位股票( 资本)的盈利能力,这样就可以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未考虑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的缺点,但同样不能反映时间因素和风险因素,也不能说明是短期还是长期( 或具体多长时间?)的每股盈余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时也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由于衡量的是企业整体价值,它代表着资本市场参与者对该企业价值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全面充分地考虑了该企业目前和将来可能的获利能力,也充分考虑时间、期限、风险等与企业价值有关的各因素,故而能克服上述弊端。有人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意味着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企业价值包括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两部分,应区分两种提法。企业价值最大化也被认为不易操作,这是因为企业价值是其市场价值,也就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商品”在资本市场的价格。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总市值,对于其他公司体制来讲,虽然没有明确的价格,但在西方发达国家,收购的可能使任何企业都有被收购的价值,这也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提出的背景,是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已通过立法加强了工会等对企业的制约,并产生了环保、就业等社会责任问题。另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使拥有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力资本的地位上升,削弱了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管理实践中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突出所有者的权力。于是,以利益相关者财务取代所有者财务应运而生。它是企业的观念变革带来的变化,本质上仍然符合财务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它认为企业不仅仅是股东的企业,企业价值也不仅仅是由股权和债权组成,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 公众)、政府等。如果说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所体现的价值最大化,则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大大地突破了资产负债表,包括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商业道德、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
这四个目标的评价主体是有差别的,利润最大化是由企业内部进行评价的,每股收益最大化也是如此,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则是由市场做出价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是在市场基础上,由利益相关者独立作出评价,并通过他们自己作出相应的行动来影响市场,影响企业决策。
三、财务管理目标与理财环境财务管理目标的四种类型的出现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利润最大化出现得最早,然后是每股收益最大化,再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近出现的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四种目标之所以先后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因为它们分别是各自的历史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1.利润最大化目标与环境。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在既定的期间内( 如一年),财务管理活动以取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相应的企业管理活动主要以如何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最有效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率为重点,不涉及资产重组问题,或者受环境限制,进行资产重组十分困难,企业既不能通过出售剥离现有部分资产,也不能收购企业,作为经营对象的企业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当然,更没有有效的资本市场来评估企业的价值,不论是收购价值还是总市值,都无法衡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利润最大化目标才是最有效的。
2.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与环境。如果说利润最大化是衡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的最佳财务目标,那么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显然不仅能衡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效益,还是一个衡量单位资本( 资金)效率的最佳目标。表面上的数量逻辑关系,似乎对一个既定企业来讲,利润最大化也就是每股盈余最大化,反之亦然,但对于企业间的比较则大为不同,作为整体的企业间比较的共同基础只有在两个企业几乎完全一样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作为单位资本的效率的比较的基础则要广泛得多,不需要两个企业完全一样,我们可以把一个企业视为另一个企业的倍数( 或分数)组合。例如,一个全股本企业甲的资本量为 1000 万元,年利润为 200 万元;另一个同行业的全股本企业乙的资本量为 1500 万元,年利润为 240万元,从资本量上看,乙企业 1.5 个甲企业,但利润只相当于1.2 个甲企业,这里就能反映资本的效率差异。于是,问题的关键,也许就在于:企业乙能成为 1.5 个企业甲吗?它能重新组合自己的资产吗?能剥离自己低效率的那部分资产吗?这一例子说明,在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前提下,企业能否有进行资产组合经营的环境,是决定企业究竟应选择利润最大化还是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关键因素,这两个目标自身并无优劣之分,环境决定了其优劣。
3.企业价值(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与环境。企业价值是企业股东拥有的价值( 即股东财富) 和企业债权人价值之和,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不能等同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一个折衷的解释是债仅人资产价值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只获取固定的债权利息,能表明债权人资产价值是固定的吗?债权人对于自己资产的风险性没有一点顾忌吗?他不会为此寻求除利息之外的补偿或某种控制吗?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而这种控制也为关连交易创造了前提条件,也正是对类似问题的广泛考虑,才会诞生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当然,债权人资产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视为固定不变的,例如某种风险等级不变的假设条件,这也就是我们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同的合理基础。另外,精典的财务理论所衡量的企业价值是资产负债表体现的企业价值,不论如何去处理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不把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当作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深层考虑。
利润最大,每股收益最大,当然企业的价值最大,但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是这 数量关系能概括的。企业价值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股东财富是股东因为拥有企业股权而获取的财富,因此离开发达的资本市场( 最直接的是证券市场),就没有什么企业价值,也谈不上现代意义的股东财富,这正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成为最佳财务管理目标的真正基础。
在一个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市场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某一期间的利润,还有风险、成长性等多种因素。例如上例中甲企业的单位资本( 金)的利润虽然比乙企业高,但由于乙企业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收益可能更稳定,按资本利润率计算,乙企业为16% ,甲企业为2% ,甲企业比乙企业高25% ,但在资本市场上甲企业与乙企业的股价不会有25% 的差距,两个企业单位股价很可能会一样。当然,这一切都有待于市场自己说明,这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差别之所在。
对上述三种目标的环境分析表明,有几个关键环境变量导致了三种目标的各自合理性:①因不能进行资产重组,故利润最大化为佳;②因能进行资产重组,但缺乏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故单位资本收益最大化为佳;③因有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故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佳。
4.利益相关价值最大化目标与环境。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顾客、供应商、员工、社区( 公众)、政府等,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中,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已被考虑,因为企业价值是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之和,但员工、社区( 公众)等的利益仍然处于企业价值计量系统之外。近年来的环保、社区就业的社会舆论实际上使这部分相关 利益要求表面化、市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这已使得多数企业意识到维持长期的、稳定的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命脉之所在,但这是从企业自身考虑的结果,与企业社会责任无关,一遇到不景气,则大多数企业仍会拿员工开刀以节省支出,于是引发了就业与社区利益等相关 问题,即企业保证就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如此。
因此,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与传统市场系统的效率提高有关,如股权与债权的关系问题,顾客、供应商与厂商关系问题,如成本与企业结构关系的理论已证明,产品类型的差异使售后服务需求不同,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售后服务需求越大,要求越严厉,则企业越不宜承担较大的风险,从而企业通过调整自身的财务结构和经营策略适应市场要求,保证这部分相关者的利益。
第二个层次主要是一些以前无法量化的因素通过社会舆论而市场化,当然,到目前为止,虽然这部分利益要求已经公开化了,也就是市场化了,但仍未真正出现像市场价格一样明确的市场信号,虽然像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市场—包括价格( 如排污权等),但这仍是初步的。
因此,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背景不仅是企业价值的市场化衡量,更是市场本身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的产物,离开这一条件谈利益相关 者的价值最大化,充其量不过是书斋中的游戏而已。
四、财务管理目标与环境关系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启示本文对环境的分析仍是非常简单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不论是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都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联系具体的背景才能选择合适的理财目标,关键因素是理财环境的发展变化。就像近来沸沸扬扬的企业诚信问题,企业追求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诚信的收益何在?本质上这是市场问题,在没有诚信的市场,我们完全可以把诚信作为一种产品,就没有真正的诚信。
我国正处于完善和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阶段,虽然已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目标,但不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市场体系本身还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另外,不同地区,如东部、中部、西部、城市和乡村,环境差距非常大。即使同样一个城市,由于改革政策问题,有的企业自主权多,有的企业自主权少,同样限制了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市场制度的关键是交易费用问题,而实践中的交易费用并非对每一企业都一样。因此,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正确审慎地分析环境,才能确定最合理的理财目标,赶时髦,追新潮是无济于事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个调查表明,有 84% 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只有31%的企业实际将此指标确定为财务管理目标;只有的人认13%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但却有55% 的企业实际采用此项指标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该是不为虚名所累、实事求是的时候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使企业的净资产价值达到最高,从而使所有者的收益达到最大。股东财富最大化仅以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为核心,没有考虑到职工、供应商、债权人、政府等相关方面的利益和众多的社会问题。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
2、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企业劳动者权益最大和企业所负社会责任最大的最佳组合。其中,企业劳动者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将来要为劳动者提供住房、医疗、教育和其他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加强环保、消除污染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包含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同时又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延伸和扩展。
3、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理性选择,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可通过财务指标体系来体现。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指标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判断企业是否达到了财务管理的目标或财务管理的水平如何。
4、资本配置最优化。有的学者提出,财务本质是对资本要素的配置,新经济的出现促使资本要素范围扩大,要求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加强;而信息技术不仅为实现财务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可能,也将逐步地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使资本配置最优化能集中体现各相关人的利益。现有财务资本的有效利用,可以从资本收益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来量化考核。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智力资本的介入,导致企业面临资本总量的重新认定和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本结构比资本收益的地位更为重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理财环境下,可调节财务目标的部分标准。在企业发展期,考虑到智力资本的风险和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以物质资本的筹集和资本收益作为衡量资本优化配置的主要指标;在企业成熟期,物质资源已非常雄厚,智力资本的比重就尤为重要。
(二)价值最大化是企业最合理的选择。以上几种观点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股东财富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点是目标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明显缺陷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诸多股票跳水,金融及其关联企业关停,股票价值已不能体现企业价值。
其次,资本配置最优化过于抽象。这个财务管理目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提出的。由于时期不同,对资本配置最优的理解不同,最优化的概念本身也不明确,过于抽象,在企业具体经营中无法应用。目前,国际上很多企业采用EVA,即“经济增加值”的财务管理目标。应用EVA财务管理系统后,财务人员仍然可以通过推迟费用确认等手段来包装经营业绩,并非能够合理、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金融危机下,我们投融资时会选择避开金融概念类项目,但在正常市场情况下,金融类股票总是市场追捧的对象。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
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盈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和企业管理的目标相一致。通常人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企业利润最大化;2、资本利润率或每股利润最大化;3、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就上述三种观点做一分析探讨,并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和净现值(NPV)。
二、对利润最大化的认识
利润可以区分为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利润最大化这一命题最早是在经济学中提出的,即当产品的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化。对于利润最大化,通常人们以为是会计利润最大化,但是更正的理解应是经济利润最大化。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对经济利润的通俗解释是:“要是企业会计账户显示的利润水平是3%,但如果资本存入银行账户的收益率是5%,据此,经济学家认为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不是盈利状态。如果没有合理的计算机会成本,就意味着会计利润经常会高于真实的经济利润。”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理论,从而将经济利润这一抽象概念提升到企业实际可操作的层面。EVA是公司税后经营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为计算经营利润即息税前利润,事先要对财务报表做若干技术性调整。EVA理论认为,经济利润即EVA应当取代会计利润成为分析、评价和考核公司经营业绩的核心经济指标。与EVA配对的是市场增加值(MVA)。它是指公司资本市值减去投入资本的余额,是衡量公司为股东创造财富多少的战略性市场目标。EVA是时期性的,而MVA是时点性的,两者具有正相关性。在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中最有意义的分析方法是动态的增量分析法,如边际分析法和现金量折现法等。该方法考虑的机会成本,最有意义的指标是增量指标,EVA和MVA便是最典型的增量指标,因为所有者关注的不是你过去做成的蛋糕有多大(这是财务会计的事情),而是预期你以后可以做的蛋糕相比现在的能增加多少(这是财务管理的事情)。当然会计利润也是可理解为增量指标,但是就先进性而言,它不及EVA。掌握EVA分析方法是理解公司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关键,创造财富就是创造价值。EVA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是对财务管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价值管理的层面,其本质在于是一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学问。
三、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许多财务管理学者认为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或利润的取得时间,也没有考虑取得利润的风险因素。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面向未来的将来时式的属于财务决策范畴的利润目标,哪一种利润目标更好?如何确定未来一定时间内既先进又合理的令人满意的目标值?在贯彻执行中如何控制风险?这些都需要充分了解与分析过去,在此基础上科学的预见未来,为决策提供依据。从过去时式的分析去简单推导将来时式的决策,其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为过去是确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它们均主要面向未来,主要为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服务。而财务会计主要反映过去,主要为外部利益相关的人服务。诚然,财务会计利润也主要为外部利益相关的人服务,它主要反映过去,而不是主要面向未来。
四、三种观点并列叙述的观点
许多财务管理论著采用了三种目标观点并列式叙述的方式。对于前两种目标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或每股利润最大化主要强调了它们的缺点,对于第三种目标机企业价值最大化则主要突出了它的有点,而后者的优点恰好可以弥补前者的缺点。在负债资本市值稳定的条件下,企业价值最大化即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普通股总数不变的条件下,股票市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既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又考虑了风险因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前所述,前两种目标所强调的两个没有考虑的缺点并非真实存在。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猜测:强调前两种目标莫须有的缺点无非是为了反衬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这似有厚此薄彼之嫌。事实上将这两种类性质层次完全不同的目标作反衬式的优缺点对比是不妥当的,会无意中将其对立割断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笔者认为,前两种目标可认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战术目标,它通常用于对经营者业绩的中短期考核,一般来说考核期是1~3年(包括一年以内),最长是1~5年。可以作为战术目标的依次有财务会计利润、管理会计利润、资本利润率即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EVA。就目前而言,最有新意、最为先进的战术目标是EVA。EVA理论认为财务管理战术目标只有EVA一个。因为国外EVA的实践表明,上到企业总部下至厂区班组一律采用EVA考核,并直接与奖金挂钩,不再需要其他的考核指标,计算EVA事先要对会计报表做若干调整。
五、最大化目标的论述是否适合现代财务管理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一直支配了经济学界一百多年。“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益”几乎被看成是经营思想的核心。但这种最优化决策准则在当今复杂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是不容易做到的。其主要原因是各种目标之间的矛盾、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矛盾、决策者与执行这之间的矛盾、时间爱你长短的矛盾、决策行为与决策成本的矛盾、信息不全和正确预测的矛盾等始终是客观存在的。鉴于此,西蒙认为决策者是“管理人”,是尊重现实的人。他提出“满意”准则即有限合理的准则以代替“最优”准则,属于高管层风险型或不确定型的决策范畴的财务管理目标问题更是如此。
上述分析为求方便,用了“最大化”表述方式,但人们要实现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来说是令人满意的利润和增加值,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在确定预期的利润或增加值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各种风险两大因素,但由于信息不全及内外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人们不可能对这两个因素和其他因素事先加以正确的预测和把握,所以要用有限合理性决策准则替代决策的最优准则。
六、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目标应区分为战术目标和战略目标两种。战术目标可以根据当前企业实际管理水平和要求,在财务会计利润、管理会计利润、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和经济增加值中选择,它通常用于对经营者业绩的中短期考核,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客观的优缺点对比,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巴菲特的通俗解释是,你所得到的是价值,你所付出的是价格,如果价值大与价格,则创造价值;如果价值小与价格,则毁灭价值。EVA、MVA、NPV便是最典型的创造价值的经济指标,它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
1企业的本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决策所依据的最高准则,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它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的目标首先应从企业的本质入手。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财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这种合约是包括政府,股东,债权人,经理,工人等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关于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和社会公共资本的共同合约,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参与公司财务控制以维护自身专业化资产不受损害的权利。
2新形势下财务管理要面对的问题及其目标的特性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实现一体化,信息和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这种新的经济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数字统计,事后分析,报表为依托的,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将以人为本,其管理思路将从管理有形的财物资源转向管理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并举。在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金融,投资,企业财务,电子信息,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安全问题,汇率风险和股市风险日益加大等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财务管理要求建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第一,财务责任社会化;第二,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而这种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在新形势下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管理的总目标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应该定位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因而,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是应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
二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由“利己”型转向“利他”型和“利己”型的统一。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的制约或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不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不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回报,还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单个企业的行为只有有利于相关主体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利益的实现,才能使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周互惠互利,才能共享知识。做到“利己”和“利他”的统一就是做到了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的统一。
三是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参与企业的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层次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结构和层次性结构。参与企业的利益主体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经营者,政府,雇员,消费者等,这就要求财务管理目标不可能简单的等同于人以利益主体的个人目标,而是所有参与间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它是所有参与者共同作用和妥协的结果,是一个多元化的目标体系。
四是财务管理目标应体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前瞻性强调财务管理目标要高度概括和尽可能地涵盖显示,又要能过预测到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可操作性强调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可以加以利用,可以表现企业内部各单位的量化指标,否则财务管理目标就很难落到实处。
3以往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剖析
3.1关于利润最大化
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新创造的财富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这种观点的缺陷越来越多的暴露在人们面前:第一,它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二,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从而不利于高效率项目的选择;第三,没有考虑风险问题,若选择高风险的项目,一旦有不利事实出现,企业将陷入困镜,甚致可能破产。
3.2每股盈余最大化
应当报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盈余(或权益资本净利率)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可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但这种观点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仍然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性;第二,仍然没有考虑每股盈余的风险性3.3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观点是西方财务理论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财务理论界也逐步映入了一些西方的思想及观点。他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它与20世纪50年代以前再在西方根深蒂固的利润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相比,由于他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风险性等问题,无疑更为科学和合理,尤其积极的内涵。但他的缺陷也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而且不适合我国的现实情况。首先,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无法完全排除股东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也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最大化。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断增强,经营风险不断增大,风险承担着一由单一的股东变成了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消费者,和政府等。尤其是在知识经济下知识资本已成为与实体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将更多的依赖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智力钻。企业这一市场契约关系的各利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把提供实物资本的股东作为企业的唯一所有者,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我国企业中上市公司只占少数,因而这一目标不能普及,并且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正处于摸索阶段,一些体制不健全,会计透明度很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投资者,政府等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三,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可能会引起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因为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如人力资本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高科技演剧投资在短期内难以见效。如果一味地坚持这一理财目标,对于长期性的战略性投资就可能失去兴趣,转而投资与风险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从而影响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4鉴于我国具体情况,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是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
要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要分析哪些利益关系认为企业理财产生影响。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理财主体更加细化和多元化。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员工,政府及顾客间有着一种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基础上组成了企业,所以笔者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首先包括企业本身,然后是股东,债权人,企业,经营者,政府,员工等。如果实现了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那么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企业的总目标,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都得到充分的兼顾。所以说,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4.1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这是因为这一目标注重企业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并满足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而企业本身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之一有其总目标:生存,发展,获利。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企业这一利益相关者为核心来协调和满足各自利益。从而,在这一理财目标下企业在求长期稳定发展中,可以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进行投资研究,这就避免了只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投资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4.2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体现了“利己”和“利他”的统一,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由于兼顾了企业,股东,政府,顾客等利益,企业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牟利的组织,而且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寻求其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中,由于顾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自觉维护和确切保障国家,集体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4.3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他很好的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使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使企业利益,股东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也就是将企业财富这块“蛋糕”做到最大的同时,保证每个利益主体所得的“蛋糕”更多。每个利益主体分别处于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有着不同的目标,这些多元,多层的目标体系为这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4.4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体现了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有些人会认为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其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而笔者认为,这一点反而使这一目标的又一进步之处。虽然我们不能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但从各个利益主体的角度去考察其效绩便会很容易。比如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有其一套评价指标,如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等;股东的评价指标可以使股价等;债权人可以寻求风险最小,利息最大等;政府可考虑社会效益等;工人可以确保工资福利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指标,再相互协调,是共同利益达到最大。只要合理合法,互利互惠,所有利益相关者财富达到最大是可以实现的。
一、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角度的比较
在理论研究上,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是从1953年开始的,当时攻读博士学位的美国会计学家斯朵伯斯将会计目标作为其课题研究的内容,首次将会计目标直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开启了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之路。之后在1960年《研究方法论和会计理论构建》的论文中则提到了会计目标研究的重要性。美国会计学会在1966年出版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最早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权威机构。经过了之前的研究,从此奠定了会计学界对于会计目标管理研究的重视,在之后的20年里,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企业而言财务会计目标的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目标是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中的,对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具有决定性和制约性的内容。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不参与企业管理的外部人员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都十分的关注。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会计的经济数据来了解企业的业绩、成本、利润、债务等信息,而外部人员可以通过这些经济数据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
在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中,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为题一直都是理论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理论逐步将注意力从关注企业资本合理分布与有效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作用而向融资决策、资本预算等方面过渡。到目前为止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先后出现了四种观点,分别是利润最大化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原则。
二、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基本内容角度的比较
在美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史上出现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受托责任观,另外一种是决策有用观。这两种观点在会计目标的基本内容上有着截然不同态度。受托责任观的思想理论系统是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尤其是股份制公司的产生,使得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这样就在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形成了受托和的关系。受托责任观的观点认为财务会计目标应当是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经营业绩的信息是最能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部分,所以在财务报表当中应当以企业经营业绩及评价为重点,这就是受托责任观的主要观点。而决策有用观的思想以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据侧有用性日益重要为其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这个观点的形成之初是因为美国会计学界对会计学派只注重会计数据准确性却忽视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性方面的批评而来的。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应当是以向企业的经营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现金流动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及变动方面的信息都是对企业决策非常有用的信息。目前,决策有用观的管的观点在美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主流的思想观点。
通过上面对财务基本目标的两种观点的叙述,我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市场环境与美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财务会计目标上也应当有所不同。不但如此,不同的组织形式在财务会计目标上也有着不同之处,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以向委托人报告有关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旅行结果的责任信息为主,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财务会计目标应当以提供决策者对企业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主。虽然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内容上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实际情况及不同的组织形式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但是财务会计目标的作用都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因此在具体内容上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体现:
1.财务会计目标内容应当能够为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各项经济政策时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国家实现宏观调控,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保障生产与需求的协调具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国家也可以通过企业的会计目标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2.财务会计目标要为企业在财产、成本、产品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决策时的主要参考资料。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把握可以企业在制定生产销售、技术创新、投资融资方面的战略发展规划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3.在财务会计目标上要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经营决策的相关信息,以便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内容就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而财务管理活动则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但是长久以来学术界都很难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界定,这也是由于企业是处于一种变化的环境中,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界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是企业财务目标不能准确界定的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模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内容上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指定生产销售目标等其他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总的反映企业的目标,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
三、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主要特征角度的比较
财务会计目标的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目标是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中的,对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具有决定性和制约性的内容,而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则是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来决定的。所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是使财务报告的内容能够满足使用者而应当达到的标准。财务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是互相决定的欢喜,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而会计质量信息具备的程度决定了财务会计目标能否实现。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明晰性
对于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的人来说,会计信息应当是容易理解的,这样的话就便于财务人员来研究和了解企业的情况。在会计信息的明晰性上有两个制约因素,一个是使用者的个人的理解能力,另一个就是信息本身的内容上。会计信息要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应当在明晰性上加以注意。
2.实用性
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人员最企业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的重要资料,实用性就是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最高级别,所以信息的内容上应当以实用为主,对于一些用处不大懂额信息也没有提供的必要。
3.关联性
这一点指的是多提供的信息需要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具备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够达到会计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关联性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预测、反馈、及时。
4.准确性
财务会计信息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就对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如果提供的信息不能够准确的展示出真实的企业情况,那么不但不能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甚至可能是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以致企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5.一致性和可比性
这两个特征是从信息使用的使用角度提出的,在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的时候,如果财会人员提供的会计报表本企业其他的时期的信息具有一致性那么会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大的增加。同样的如果会计报表可以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比较的话,也同样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这种可比性强调的是一种在相同时期政策、方法等条件下纵向的比较
6.重点性
这个特征是指会计报表的内容上应当企业的重要的经济情况进行重点的阐释,其他的相对不重要的事项则可以简化或是省略,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这些不重要的事项对使用者在重点经济事项的关注上产生干扰,从而体现出财务报表的重点性体现。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重要和相对不重要的事项的话费还处于一耳光模糊的状态,并没有具备可操作性的划分标准,因此在对重要事项的把握上要与使用者的需要而言的。
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方向而言,整个社会的经济特质、经济模式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侧重于稳定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
四、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环境背景角度的比较
在历史发展的条件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极其这些环境的变化都对财务会计目标和采取管理目标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会计的发展史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凡事重大的创新与变革都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等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就是所谓的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各种客观条件,在不同的谁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思想、理论、组织和实务的发展都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对于财务会计目标来说,不同的会计环境下的会计目标也是各不相同的,在会计环境中的三类因素中,对会计目标而言生产力环境是影响最大的会计环境的因素,其次是经济环境因素,最后是政治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上层建筑。可以说推动财务会计目标发展变化的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会计环境的变化。
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环境背景可以从系统论的观点上来看,系统论认为环境就是存在于研究系统之外并对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因此可以把财务管理以外的对财务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要素系统的总和称之为财务管理的环境,同时财务管理环境也称理财环境。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所必须的条件,它为企业开展财务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财务管理目标环境就需要对财务管理的环境有所了解,这是做好财务工作的首先也是关键的步骤。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府税收环境和金融环境。
通过上文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基本内容、主要特征、背景环境四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会计目标的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而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使企业的未来发展得更好,更加突出就要对这两个目标同样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卢永华: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J] .会 计 之友 ,2003,4.
[2]张炎兴:论不同财务报告目标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J].企业经济,2010,1 .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味注重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化,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的范围不断扩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断加强,为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仍能保持前期的增长速度,抓住发展的主动权,企业必须在发展的同时,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企业风险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协调能力。在计划经济的政策下,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好坏的衡量指?耸强雌溆形尥瓿晒?家的指标,如果企业能够按时完成国家规定的指标,就说明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较完善,相反,企业若未完成相关指标规定则标志这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着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将国家规定的指标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只注重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化,忽略了企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下,企业要重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由实现盈利能力的最大化转移到实现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协调化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核心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已经变得不实际,并且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发展理念经营管理下的企业至多至能够实现一时的发展,并不能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基于这一现实情况,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得不对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作出新的审视。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下,现在我国的经济政策已经由计划经济调整为市场经济,市场最为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其主导性作用,再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于经济推动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市场竞争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在现行的经济政策引导下,企业的已经基本形成了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财务管理模式,形成更具体更具有可行性的财务管理目标,在作出财务决策时能够更多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地解决事务管理与账务核算之间脱节的问题。科学客观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做出正确市场决策、核算企业资产的重要保障。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从概念上来说就是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意味着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的目标,企业的收益仍是财务管理的主导性目标,但它不单单是要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将更多目光投向实现企业收益增长的最大化,企业收益的最大化是一个静态的指标,它仅仅代表了企业现阶段的收益情况,并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而追求收益增长的最大化体现了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战略要求,相对于收益增长水平的提高体现了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收益的可持续增长则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高层次的要求。除收益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外,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包括企业多种财务能力之间的协调,协调好企业各项财务能力,各部门之间对于企业财务问题及时沟通,联系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有效的财务决策,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都占据着中心位置,企业经营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导目标,企业要实现什么程度的经营目标决定了企业应当采取的财务和管理制度,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环境下,商品的销售对于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以及市场平均价格的波动反应更加灵敏,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企业要对于市场变化做出灵敏反应,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销售决策,经必须要制定科学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模式决定了企业效益的增长速度增长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必然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管理与经营都有先前的垂直化转变为现在的平面化,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国内同类企业与不同类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逐渐增加,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为主导是有效应对市场运作变动,解决财务管理与企业实务之间的脱节问题,实现企业固定资产增值的主要保障。
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
(一)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以各种合法方式筹得资金并对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它包括资金借贷、企业运转资金在各项目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企业对自身固有资产的有效评估等。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其他各项能力的基础,只有在高水平的财务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其他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持与进步,协调合作的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特点
现代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创新俨然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创立以及发展历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必然是具有创新性的,创新才能够实现发展,自我满足并停滞不前只会导致衰落。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新的一轮科技革命已经蓄势待发,国外以及国内各个企业都加强了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实现产品从生产到制作再到商品的销售模式的创新突破,各企业都争当标准的创立者,掌握创新的核心技术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性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的财务核心能力,即使是同种类型级别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也具有不同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综合能力的核心,企业商品的生产销售能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和管理层的领导能力都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四、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核心能力
(一)一致统一性
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的提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目标,提高完善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根本出发点与归宿点。虽然仍有诸多经济学家对于企业财务能力概念与范畴具有分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创新提高是财务核心能力的一个主要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I各项能力的整合,它包含了企业管理能力,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也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核心能力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具有发展目标的一致统一性。
(二)特殊性
近年来,关于企业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议还是比较大,以至于财务管理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总是受到层层阻碍。在这一现实情况的影响下,结合我国国情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方式加以选择和分析就非常必要。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关于企业的制度改革,财务管理目标等内容也逐渐得到了完善,这就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必须要确立更加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概念
1.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它的存在也成为了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因此,企业在明确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之前,往往需要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判断,这样也才能有效确保企业财务相关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2.财务管理目标的三大特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三大特征比较明显:首先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社会经济体制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式逐年在发生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在本质上发生转变。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只不过是人们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比较客观的一种概括,总的说来还是相对稳定的。其次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化的调整。最后一个特征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从整体上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其中也包含了大大小小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层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一特征的作用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的规范化。
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时期、不同理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也会因此变得不同。总体而言,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以下三大因素。首先是受到财务管理主体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主体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应限制在一定的组织范围内,这样才便于企业更好地明确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这无疑也为正确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是受到企业利益集团的影响。利益集团直接反映出的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利益集团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所有者了,它的构成群体也变得更加强大,比如企业所有者、政府和企业职工等,都是是各利益集团利益的综合体现。最后一个影响因素则是社会责任。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正常收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应该以承担相应地社会责任为前提。除此之外,身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要多为社会做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也更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最有效的方法
1.坚持以政府经济政策为目标确立的方向
实际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和政府相继出台的经济政策关系紧密。因此,企业想要尽快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就要以政府的经济政策作为导向,这不仅对理财决策很有好处,如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政策资源,还能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寻找良机。不过,即便有政府的经济政策作为导向,但是这也只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还需要企业在掌握政府经济政策的同时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思路,这样才能及时应对市场上的风云变化。只有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企业既定的财务管理目标。
2.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被纳入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范畴,但是如何使得目标得以实现,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个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做到有依可循。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根据企业的总目标而设定,这样才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适当的处理,以此也提高了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在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
3.明确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
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当下自身的财务状况,便于及时解决所遇到的财务难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对财务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更加的客观、准确、全面、及时,这样才能为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且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4.加强对企业财务部门员工的管理
企业的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都是由相关的财务人员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对财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加强管理尤其必要,因为他们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并制定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就能有效促使企业尽早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通常一些和财务管理紧密联系的内容就由企业的上层领导安排给相关人员;反之则交给中层部门的领导审核,这样才能减小财务部门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严防在重要环节出现差错。
三、结语
为了确保企业有效运行,只有确定自身适度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追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更要树立长期的发展观点,充分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走向,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这样才能更加科学且合理的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作者:丁磊 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四种类型: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价值最大化。它们的出现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利润最大化出现得最早,然后是每股收益最大化,再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最近出现的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四种目标之所以先后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因为它们分别是各自的历史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1.利润最大化目标与环境。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在既定的期间内( 如一年),财务管理活动以取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相应的企业管理活动主要以如何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最有效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率为重点,不涉及资产重组问题,或者受环境限制,进行资产重组十分困难,企业既不能通过出售剥离现有部分资产,也不能收购企业,作为经营对象的企业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当然,更没有有效的资本市场来评估企业的价值,不论是收购价值还是总市值,都无法衡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利润最大化目标才是最有效的。
2.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与环境。如果说利润最大化是衡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的最佳财务目标,那么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显然不仅能衡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效益,还是一个衡量单位资本(资金)效率的最佳目标。表面上的数量逻辑关系,似乎对一个既定企业来讲,利润最大化也就是每股盈余最大化,反之亦然,但对于企业间的比较则大为不同,作为整体的企业间比较的共同基础只有在两个企业几乎完全一样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作为单位资本的效率的比较的基础则要广泛得多,不需要两个企业完全一样,我们可以把一个企业视为另一个企业的倍数( 或分数)组合。
3.企业价值(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与环境。企业价值是企业股东拥有的价值( 即股东财富)和企业债权人价值之和,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不能等同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一个折衷的解释是债仅人资产价值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只获取固定的债权利息,能表明债权人资产价值是固定的吗?债权人对于自己资产的风险性没有一点顾忌吗?他不会为此寻求除利息之外的补偿或某种控制吗?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而这种控制也为关连交易创造了前提条件,也正是对类似问题的广泛考虑,才会诞生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当然,债权人资产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视为固定不变的,例如某种风险等级不变的假设条件,这也就是我们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同的合理基础。另外,精典的财务理论所衡量的企业价值是资产负债表体现的企业价值,不论如何去处理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不把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当作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深层考虑。
利润最大,每股收益最大,当然企业的价值最大,但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是这数量关系能概括的。企业价值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股东财富是股东因为拥有企业股权而获取的财富,因此离开发达的资本市场(最直接的是证券市场),就没有什么企业价值,也谈不上现代意义的股东财富,这正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成为最佳财务管理目标的真正基础。
在一个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市场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某一期间的利润,还有风险、成长性等多种因素。例如上例中甲企业的单位资本( 金)的利润虽然比乙企业高,但由于乙企业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收益可能更稳定,按资本利润率计算,乙企业为16% ,甲企业为2% ,甲企业比乙企业高25% ,但在资本市场上甲企业与乙企业的股价不会有25% 的差距,两个企业单位股价很可能会一样。当然,这一切都有待于市场自己说明,这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差别之所在。
对上述三种目标的环境分析表明,有几个关键环境变量导致了三种目标的各自合理性:①因不能进行资产重组,故利润最大化为佳;②因能进行资产重组,但缺乏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故单位资本收益最大化为佳;③因有发达有效的资本市场,故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佳。
4.利益相关价值最大化目标与环境。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顾客、供应商、员工、社区(公众)、政府等,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中,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已被考虑,因为企业价值是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之和,但员工、社区(公众)等的利益仍然处于企业价值计量系统之外。近年来的环保、社区就业的社会舆论实际上使这部分相关利益要求表面化、市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这已使得多数企业意识到维持长期的、稳定的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命脉之所在,但这是从企业自身考虑的结果,与企业社会责任无关,一遇到不景气,则大多数企业仍会拿员工开刀以节省支出,于是引发了就业与社区利益等相关问题,即企业保证就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如此。因此,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背景不仅是企业价值的市场化衡量,更是市场本身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的产物,离开这一条件谈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就变得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 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 会计之友, 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