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3-01-03 06:35: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软件项目计划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软件项目计划书

篇1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

汇报。

(六)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用户真实环境下,对用户网络及硬件设备进行测试,对软件系统进行容量、性能压力等测试测试及试运行的目的在于确保系统各项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并且符合用户签署的《需求分析报告》中描述的需求,同时把尽可能多的潜在问题在正式运行之前发现并改正;同时目的还在于在正式运行前用户的有关人员能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掌握操作规范。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1、 编制计划: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测试及试运行时间,地点,人员等安排,项目组编制《测试及试运行计划》。

2、签署计划:用户签署《测试及试运行计划》,进一步确认测试及试运行安排。

3、发测试及试运行通知:在测试及试运行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测试及试运行计划》,将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4、搭建环境及数据准备:在试运行开始前搭建好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网络环境、调通线路;检查软件、硬件、网络、线路等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

5、组织测试及试运行:用户相关各级领导给予全面配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测试及试运行。

6、测试及试运行总结:测试及试运行完成,总结试运行中设备、软件的运行情况,总结试运行中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的情况,以书面总结形式将测试及试运行结果通知相关负责人。

公司项目组负责担当指挥,检查用户人员组织情况并给予指导,跟踪检查如下情况:

跟踪单据流转状况。

跟踪新资料登录环节。

观察业务流程执行状况。

观察操作人员操作表现。

观察系统运行速度及异常表现。

观察关键数据的正确性。

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新发生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确定解决办法。

(七)总体验收阶段。

此阶段是对项目总体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分阶段进行,在每一项目阶段结束时,用户对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进行验收,在测试及试运行结束后,对系统进行总体验收。

需要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主要项目阶段

阶段组成

主要里程碑

篇2

二、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以项目为学习的载体,在项目中涵盖必要的知识技术,以实际工作步骤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实现项目来掌握相关的知识技术。在课堂上,转换师生身份,营造企业工作氛围,教师身份向技术导师和项目Leader转换,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和项目组成员转换。令学生在拟真的环境中体验企业的工作过程,在实现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工作流程,学习和掌握实践技能。以软件技术专业《Java高级程序设计》某次课为例,项目目标:实现如下图所示的登录验证模块。涵盖的知识技术:构建图形用户界面,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文本框、密码框、按钮的使用等。课堂教学组织的主要过程:(1)演示案例,确定课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分析实现思路和过程;(3)带领学生编码实现,编码过程中讲解思路和关键技术;(4)学生自己动手实现,教师答疑解惑;(5)对完成得较好的学生和作品加以肯定和评价,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动力;(6)课堂小结,布置课后拓展学习任务和预习内容。

三、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引入企业评价机制,课程考核同时考量项目完成的过程与结果,使学生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及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角色转换,形成学生的职业化行为习惯。以软件技术专业《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选定一个课题以三周时间为限,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完成项目的开发,并分阶段进行开发成果的陈述。每一个阶段小组提交阶段性成果作品,并选派一名同学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由企业工程师、专任教师组成考核小组。

四、课堂项目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采用课堂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与企业职业岗位的能力差距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课堂项目化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师资问题。在课堂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下,指导复杂度较高的综合性项目,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课程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确实的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项目开发的标准流程有清晰的认识,还应具备专业相关的较广泛的知识面和技术面等等。目前,完全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师还存在缺口。

2.学生两级分化问题。在课堂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分组实现综合性较强的项目时,团队内部容易出现优秀的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整体素质提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无用武之地或自我放弃,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能力的两级分化问题。

篇3

01包是资源加工软件,简单讲就是将已经出版的纸质图书数字化,以实现后期流式电子书的和数字资源的入库。流式电子书,就是能适应任何屏幕的,可以在终端更改字体、字号的电子书,这有别于版式的PDF文件。复杂的流式电子书还须实现资源的相互链接、多媒体资源的嵌入等。资源入库,主要是指将不同的资源通过标引,确定资源属性,进而将资源写入数据库中的特定位置,以便于后期的调用。例如,某本玉米病虫害防治的书中的某个段落,通过标引,我们可以确定:该资源属于文本、不属于视频;属于正文,不属于目录;属于段落文本,不属于标题;属于种植,不属于养殖。通过后期的、不断的精细化标引,还可以确定该资源属于玉米,不属于小麦;属于病虫害,不属于遗传育种……

02包是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简单讲就是装所有数字资源的仓库。如果仅仅是用于存储,那么这个仓库就非常好做,但同时也没多大意义。因为存储本身就是为了调用和再编辑而存在的,正因如此,该包叫资源管理系统而不叫资源存储系统。还是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粮仓,把前期分好类(相当于资源标引)的小麦和玉米倒在一块儿,那么这个仓库就没多大意义,因为资源根本不好找,找到也挑不出来。因此,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必须跟资源标引的结构能一一对应。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该系统不仅存储、管理资源加工软件批量产生的数据,还存储、管理协同编辑系统“细水长流”的数据,也包括其中的过程性文件。

03包是协同编辑系统。此系统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力推的重点,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因为它不仅要求全社各部门以及部门(各合作的排版公司)齐心协力,而且要求每个人的技能大幅提升。协同编辑的目的是一次制作多次:也就是当纸质书付印的时候,该书的数字出版产物也就自动生成了,当纸书进行某处修改的时候,数字资源也自动修改。

协同编辑做好了,把软件的功能用足了,会特别受编辑欢迎,因为编辑用了这块功能,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用了软件,编辑直接在电脑上改好,无需排版人员改动这一环节,效率高了;另一个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编校成本。还有,使用系统的自动排版功能,只需选择系统自带的版式,即可把稿子排好版发印厂,排版费也大为节约。当然要把这个系统的功能按照软件设计真正用起来,用好,不仅需要把系统开发好,更需要提高出版社员工,特别是编辑人员的相应技能。

篇4

一、引言

对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来说,实行什么样的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探索的问题。下面首先分析一下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和毕业就业情况。

1.1、学生的现状

高职学生大多由于高考成绩不佳,不得已进入高等职业学院学习,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教育目的认识不足,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一定的逆反情绪,特别是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计算机软件太难,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学好,因此,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于不少传统知识体系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更加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敢面对软件相关的岗位;有些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认为将来没什么用;有些学习比较认真、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到企业面试时,却被认为是高分低能,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

1.2、企业的需求

不同的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小企业需要的学生,上岗就能干活,没有人带教,不给任何培训;大中型企业需要的学生,要有学习的能力,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专门负责新员工的培训与考核,学校原有的知识只能作为基础,如果学生有学习能力,在短期内能够通过企业培训和考核,大中型企业就会录用,反之如果学习能力不够,学校的成绩再好也无济于事。实际上,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1.3、问题的发现

为什么高职的学生学习软件专业很困难?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按照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来学习的课程,一般是知识灌输,不在实践中运用,不易理解,学习难度大,使部分学生望而却步。本科院校只教原理的方法,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

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还会被企业认为是“高分低能”?从企业的需求来看,无论是小企业需要的立刻上手型还是大中型企业需要的快速适应型学生,都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十分重视,成绩单不能反映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知识的学生,而有知识的学生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学生。

企业需要的具有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如何培养?教育部16号文件,为陷于困境的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许多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建设特色,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建设,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从传统的学科课程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的改革。

二、项目化课程的提出

学习了教育部16号文件后,高职院校开始了将原有的学科课程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转变的探索,也就是课程的项目化。

2.1、项目化课程的内容

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这是其本质所在。[1]

项目化课程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通过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目标。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师生的互动性。

课程的项目化,就是将非项目课程向项目课程转化的改革过程,项目化了的课程就是项目课程。项目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围绕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需要,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程模式。课程中的项目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便于学生化最少的时间得到关键的训练,让学生获得项目经验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2、项目化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化课程与学科课程有联系,但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从内容来看,学科课程理论性强,以学习书本上的经典理论为主,而项目化课程实践性强,以实际项目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够用为度;

从实施主体来看,学科课程教师是主体,灌输知识为主,并控制进程节奏,而项目化课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任务,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应用中发现知识不够用或不扎实又促进学习知识;

从知识涉及面来看,学科课程技术范围单一,而项目化课程牵涉面广,综合性强;

从完成方式来看,传统课程讲究独立完成教师的考卷,而项目课程则要求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完成项目任务;

从考核的时间分布来看,传统课程考核往往集中于期中期末考试,而项目化课程则分布在各个项目或任务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