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9 02:30: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计量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井下人员必须时刻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保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观念,任何生产环节不得马虎,心存侥幸,在思想意识必须高度重视。职工学校把此次应知应会培训的第一堂课定为安全形势教育课,校长孔骋亲自主讲。他分别从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各类频发事故的汇总分析和构建社会、企业、家庭的安全文化氛围并结合我矿安全生产的特点等方面深刻剖析和诠释了安全生产的内涵,井下员工思想上又一次深受洗礼。应知应会就是要全面了解井下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井下员工本职岗位的安全生产知识,只有了解才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职工学校以次为契机,继续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负责讲授的郑树茂老师,业务精、工作踏实勤勉,授课灵活多样,语言生动风趣,贴近工人兄弟,易于接受,深受学员的喜欢。
二、“一通三防”——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 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若“一通三防”工作做好了,就能极大地扼制煤矿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职工学校历来十分重视“一通三防”的培训,并把它做为此次复训的切入点,继续巩固、加深、提高,目的是要达到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员三防员,把不安全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辛宏老师是职工学校一位通风三防的技术尖子,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通风的设备设施、重要性意义、风速风量配给、防瓦斯、防煤尘,防火做了深刻的阐述,尽可能地把井下复杂工作面形象生动展现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工人们系统地了解井下一通三防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真真切切得到“实惠”。
三、观摩直观实验演示,效果显著。
此次应知应会培训最亮丽的一点就是实验室的直观演示。工人们走进今年新建成的实验室,分别观摩了瓦斯爆炸直观演示、风电闭锁演示、安全避灾演示和通风系统演示。这些实验设备再现了井下瓦斯爆炸、风电闭锁、通风系统、安全避灾的场面,工人们对井下各种系统的工作运行,灾害发生有了鲜明的认识,对于提高工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帮助甚大。职工学校张富荣老师负责的实验课,讲解专业精辟,演示直观有效。特别是瓦斯爆炸的威力和避灾路线的选择对井下员工的心灵震撼颇深。
四、撰写学习体会与跟踪调查。
经过学习,受培训的每位井下员工全部通过考试,成绩合格。培训班结业时,职工学校组织学员撰写了个人学习体会。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做到培训一个会一个,会一个就没有一例违章行为。职工学校为每位参加培训的井下员工建立了跟踪调查表,经职工学校下基层摸排调查,受培训的井下员工全部没有违章行为,达到了培训预期效果,
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培训说明及特点。
此次应知应会安全培训为井下一、二线及生产辅助单位的主要工种专业,分通风类、机电类、地质类、运输类、工掘类,共举办12期,539人参加,学习形式为半脱产,时间30天,培训合格率为100%,跟踪调查反馈显示违章率为0%。此次应知应会培训,职工学校负责授课的每位老师翻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精心备课写教案,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工人们则真正走进课堂,认真聆听,仔细做笔记,课下多次留步主动与职工学校的老师交流探讨,学习氛围很浓。另外,培训班学习其间张存富矿长亲临职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了建议。(1)
查阅更多 地质测量安全技术应知应会培训班总结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2)
作者简介:贺东明(1969-),男,安徽安庆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高级工程师;徐振洪(1967-),男,广东蕉岭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工程师。(广东 佛山 5283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67-03
电力计量对外为客户和电力交易方提供准确优质的计量服务,对内为生产经营提供全面及时的电能量数据服务,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和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作为广东电网公司计量业务领域的排头兵,在抓好建设与经营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打造高素质的领导团队、运营管理团队、技能人才团队。然而,计量中心在日常生产中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使公司的知识积累方式明显落后于企业发展水平,导致企业核心能力未能得以有效传承,员工培训和日常生产不能紧密结合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将成为生产专业提高业务效率及驾驭能力的障碍。
业务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所以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业务展开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根据这一思路,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结合一线生产岗位在生产及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研究形成了一套内部课程开发的新模式。
一、计量中心培训课程开发的问题分析
据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调查指出,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技能水平正在破坏企业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由此可见,培训的作用及地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及重视。由于我国企业培训事业起步较晚,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领域,均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我国企业培训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计量中心培训课程的开发现状进行剖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理论思想的指导
目前,在企业培训课程开发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模式较少,致使原先的计量中心培训课程缺乏理论及实践指导,缺乏对课程开发理论、模式、实践的探索研究,不仅脱离了计量中心发展的实际,也易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
2.开发难度大、数量少
由于计量相关工作专业化程度较高,开发难度较大,很多操作知识与技巧都以个人经验等“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员工当中,没有沉淀下来形成可以广泛传播和学习的素材;再者,总体上计量人员较少,因此针对计量相关的培训课件数量较少。
3.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计量相关专业一般的培训课程都偏重于知识原理介绍,较多是照搬教科书式的理论讲述,而没有针对实际工作问题提供有效的培训内容,与各岗位业务直接相关的课程不多。与此同时,不少课程缺乏完成实际工作所需的关于软性技能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的提炼和分享,致使其实用性不佳。
此外,培训课程的内容陈旧、单调,一方面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无法将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融入课程中,且在课程实施策略上,仍沿用“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双向交流”的传统教学策略,无法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4.培训形式单一,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培训课程的设计缺乏将培训工作提升到知识管理高度的意识,课程内容往往偏重于业务流程的讲解,缺乏针对岗位工作的经验传授、典型案例和操作练习,形式传统而单一,容易忽略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而这种“一刀切”的方法,致使课程的针对性较差。且传统的内训师培养主要是对培训师培训技巧的训练,不能帮助内训师有效提升其核心能力即课程开发能力,故而成果转化率较低。
5.CAI的应用缺乏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课件开发者的技术辅助大都侧重于美工方面,而在知识逻辑方面仍有待提升。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帮助课件开发者开展知识提炼,既实现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情境的CAI,又实现以课件开发者为中心的知识提炼情境的CAI,是课程开发与管理中的一项难题。
6.缺乏知识传承机制
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核心知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笔巨大的财富较为分散,如同被一片片知识的壁垒所隔断,以致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有效地进行共享和传承,企业的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造成各单位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如果这些经验能够沉淀为分门别类的课程,则这些常见的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开发思路
所谓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显性化及为共享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并利用群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素材库;促进员工进行基于知识的交流;建立顺畅的内部知识交流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而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则是指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出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一门或多门课程进行课程开发、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确定的整个工作过程。
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教育培训应肩负起以下三个角色的重要职责:业务部门服务商、员工发展顾问和企业战略推动者。其主要体现在:培训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帮助业务部门发现、积累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通过向员工提供学习资源,培训课程能有效支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训课程开发能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效复制到员工身上。
为有效履行以上三个方面的职责,可借鉴经典的教学系统设计ADDIE模型为思路,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电能计量课程开发体系。所谓ADDIE即分析(Analysis):通过岗位能力标准建设和梳理,分析培训需求;设计(Design):培训课程开发体系的设计,是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开发(Development):根据体系设计框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实施(Implementation):将课程开发方案付诸于实践;评价(Evaluation):对课程开发过程和开发成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三、“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体系设计
针对计量中心培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知识管理的理论指导以及计量业务的梳理,佛山供电局计量中心建立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体系。“三位一体”具体指的是,培训课程开发体系将一举完成“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一批培训课程、形成一批电子课件”三个任务。
这一创新设计将课程课件开发与内训师的培养过程相结合,在课程课件开发的同时,融入了关于课程开发能力及现场培训技巧的内容,使内训师在完成培训后既学会了将隐性知识外显化作为培训课件的思路与方法,又掌握了作为一名内训师应有的培训技巧。此外,后台将提供平台支持,将培训课程的应用进行信息化广泛化处理,转化为适宜员工自主学习的课程,结合现在国际上先进的E-learning技术,生成电子课件,供广大的员工群体灵活、自主地学习。
“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体系可分为两大阶段,如图1所示:课程开发阶段和课程上线阶段。第一阶段需要内训师的深度参与,任务在于“开发一批培训课程”及“培养一批内训师”;第二阶段需结合专业IT技术在后台处理,此阶段所解决的任务主要是“形成一批电子课件”。
1.课程开发阶段
此阶段主要在“内训师培训班”的现场进行,对授课教师及辅导教师对学员(内训师)需要承担的开发任务进行培训和辅导,以确保每名内训师在培训期间既完成课程开发,同时也提升了授课能力。这样一来便实现了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的紧密结合,一方面知识服务于生产,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造。
课程开发阶段按照CBFCSC模型六个步骤进行开展(如图2所示):
(1)课题确认。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事先依据岗位培训考核大纲提供一套课程体系,以供学员选择。到达培训现场后,辅导教师对学员逐一进行课题确认,已开发的课题应及时标注,以避免下一期培训课程课题重复开发。
学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课题,同时还需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课题重要性:该知识技能对工作的影响程度;紧迫性:目标学员对该知识技能需要掌握的程度;专业依赖性:有一定的专业难度,或不适于自学的内容。
(2)框架搭建。确认课题后,教师即可通过培训和辅导两种方式的交叉来开展课程开发工作。为了保证开发出来的课程逻辑顺畅、结构完整、体系规范,在使用专用软件制作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搭建出开发课程的总体框架。计量中心课程开发的规范化整体框架如图3所示。
其中最核心的课题内容在于“KNOW-HOW总览”部分的结构搭建,即关键技术点的提炼和结构化。搭建KNOW-HOW总览图框架的要点是:选择步骤法或罗列法,用口诀描述KNOW-HOW点;对每个KNOW-HOW点选择步骤法或罗列法进行进一步地分解;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无须再细分,即最小KNOW-HOW点。示例如图4所示。
(3)内容填充。搭建好框架后,即可开始运用专用软件填充培训课程内容。计量中心在课程开发中,深入一线生产业务核心,并采用一套以先进的QUICK快课?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工具。以此工具为载体,结合现场辅导教师的引导,学员可即刻高效率地进行课程内容梳理和课程文件制作。
此阶段中,辅导教师以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引导学员将内隐的知识外显化,并以软件为基础,对每一个KNOW-HOW点的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填充:阐明技能意义,即完成某技能操作步骤的原因及意义;细化、标准化操作规范,即尽可能细化阐述每一步操作的动作要点,并阐明每一个动画细节应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合格,以量化标准规范操作;完善注意事项,结合学员(内训师)过往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新员工或一般员工容易出错或忽视之处,此处的总结越多,越能提高课程的质量;增加案例描述,最好同时包括示对和示错案例。案例形式可以为文字、图片、视频等,以之配合主体内容的讲述,一方面让课件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另一方面也使读者的学习体验更直观明了。
(4)课程审核。借助软件生成规范化的课程资源后,也需保证资源的质量。“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体系设计了以下两种审核过程:一是学员互评,同一期的学员相互评审各自开发的课件,从专业内容上给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二是辅导教师从课程结构、内容逻辑性、文字规范性等角度对其所辅导学员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学员共同修改完善。通过课程审核的环节,即可确保课程资源在大方向上没有原则性问题,剩下的细节问题将在第六个环节“后期完善”中进一步过滤和改进。
(5)现场试讲。培训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现场试讲”,要求每一位学员在现场对自己所开发的培训课程进行试讲,并作为一名内训师接受声音话语、身体语言、现场情况处理、培训教具使用等培训技巧的实战考核,从而提高综合培训能力。
(6)后期完善。离开了内训师培训班的现场之后,将对在现场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后续完善和评审,包括添加图片、视频、专业数据等。此外辅导教师和评审教师也将在课后对内训师修改过的课件再次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直至该课程资源符合课件制作标准并适合转换为电子化课件为止。
通过CBFCSC模型体系,从程序上实现完整的培训链条管理,真正做到“开始有介入、中间有互动、结束有跟进”,以全新的培训模式开发出一批达标的培训课件和一批合格的内训师。
2.课程上线阶段
课程上线阶段是课程开发阶段的延续,也是“形成一批电子课件”的阶段。本阶段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交互式设计完成电子课件开发,同时开发出四种交互评测方式以满足技能考核的要求。这四种方式包括:图片匹配:以匹配选择相应知识点的方式进行过关测试;视频识错: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要求学习者指出操作错误之处;前后排序:对操作步骤进行排序;点图确认:以点图题的方式进行考核。
此外,每个电子课件还包括以下三个内容要素:关键技术重点:对关键技术技能的讲解具体细致,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案例示范:使用与实际工作结合的案例,案例内容和形式丰富;测试题设置:以此全面高效地考查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能够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自学,每个课程在后台制作完成讲义的基础上,将配合同步录音以实现“有声学习”,即在播放电子课件的同时,将课程内容以声音呈现。同时,技能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增加集成及生动(视频、图片、Flash等)的界面供读者自主学习,并结合各种练习让课程更加紧凑,力求达到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现场效果。
四、小结
本研究基于对佛山局计量中心在课程培训方面问题的分析,针对业务知识体系与培训执行相互脱离的现状,将知识管理应用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研究提出的“三位一体”课程开发建设体系,有效解决了培训体系中培训实施标准不一、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分散、培训手段有限等问题,盘活了培训资源的运作,解决了培训体系中资源无法效利用的问题,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Frank Parry.Knowledge Management:An Introduction[J].Electronic Library,2012,30(3):445-446.
[2]Jonna K?pyl?.Towards a critical societal knowledge management[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12,13(3).
[3]任丽娟.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4]张润彤,朱晓敏,曹宗媛.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5]魏勇军.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9-38).
[6]王秀红,韩光平,卓德保,等.主体隐性知识共享调查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11).
[7]郭延吉.组织中的隐性知识的共享[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
为加强全县能源计量工作的领导和实施,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我局成立了以分管计量工作的局领导任组长,业务股、计量测试所、特监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能源计量工作领导小组和能源计量工作服务队。建立能源计量工作的责任制,把责任分解到相关的股室,明确到所有参加活动的具体人员,切实有效地推动了我县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能源和计量的宣传活动。一是强化了能源形势宣传。大力宣传我县能源形势,大力宣传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节约能源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二是加强了能源与计量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企业法人代表的能源意识和能源计量工作的法制意识。三是普及了能源计量知识。积极宣传计量知识、先进的能源计量仪表和检测技术信息、能源计量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涌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使节约能源成为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建立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档案,制定节能降耗措施
我局按照省、市局下达的工作要求,以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耗能企业为重点,深入到全县40家耗能企业进行摸底,认真了解了企业基本情况、主要能源消耗、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能源计量检测和使用、能源计量产生的效益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建立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档案5份,与15家企业签订了《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组织专家对企业能源计量情况进行诊断、分析,了解企业需求,找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制定节能降耗服务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企业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
四、抓好技术服务,促进节能降耗。
我局的计量能源服务队,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培训3期;为企业免费提供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提供计量方面及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100多次;提供国内外有关计量及节能降耗最新技术法规和信息、资料200多份。同时计量技术人员深入达开水泥有限公司、翰田坝煤矿、梨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研究企业从原料购进、生产损耗、成品入库、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计量控制,帮助企业不断补充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计量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局将总结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依据gb17167-20__《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建立有效的计量监控、节能评价体系,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并按照计量法律、法规要求,要督促企业按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计量检定技术机构要积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计量检定/校准服务,保证企业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二是依据国家标准gb/t19022-20__《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对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鼓励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组织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培训、节能经验交流等活动,组织有资质的检测队伍或专家,积极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为企业耗能设备进行测试及效率分析,根据测试的结果,指导企业制定技术改进方案和节能降耗的改进措施,增强企业对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技术保障能力。
1992年1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了ISO1002-1国际标准的第一版,1994年,我国以GB/T19022.1―1994《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计量工作走上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道路。从这时起,我国企业计量工作及计量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对推动我国计量工作,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企业计量检测管理体系的建立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各国在计量管理工作上的交流和统一发展,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了当代世界计量管理领域的新标准―ISO10012:2013,我国于当年等同采用了这一标准并颁布实施,新标准的颁布标志着企业计量工作的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按照新保准宣传培训并建立新的计量管理体系实施管理就成为时之所需。
二、企业计量检测管理体系的运行与保持
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保持主要是靠体系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信息交流、质量控制及监督、文件管理、检查结果评估以及审核等运行机制实现的。因此,在计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
在企业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组织内部员工计量意识不强,知识和技能匮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宣传和培训是体系运行乃至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首先,由企业计量管理部门组织对与体系相关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及各科室的计量员进行宣传,加强认识,提高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其达到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及自觉执行相关文件的目的。其次,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点:国家确定的计量方针的培训,计量意识的培训,计量检测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包括一些世界这一领域的发展形势及新标准的认知等等),从而增强计量工作对组织和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的意识。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其一,要有完整的培训记录,如相关的培训试卷、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及时间表等。其二,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组织培训,保证做到使体系内所有人员都能得到系统规范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其知识技能水平。
(二)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在计量检测管理体系建立时及运行的初级阶段,信息交流甚至比正式运行时还要频繁。在体系建立之前曾涉及到的信息收集和交流等工作在体系运行之后同样应受到重视。在交流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其一,要重视相关方的要求,即外部交流。这能反应出一个企业主体对计量的总体态度。其二,内部信息的交流要保持畅通和有序,这关系到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切实有效。其三,内外交流也要做到无阻碍,有相应的程序及记录以便实时了解对问题的处理结果。保证双向信息的交流。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方针、计量目标及管理方案等需要及时传达。
2.职责及权限、文件、运行状态、评审、专业技术知识更新、不符与纠正、监测和测量结果等信息的传达。
3.法律法规的获取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等等。
(二)做好文件管理工作
企业计量管理体系运行往往注重的是时效性,但是现阶段主要的管理模式还是文件管理,因此,组织应该按照文件控制的具体要求,将文件及时下发至相关部门和岗位并督促其按照要求去实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文件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重点突出的原则,组织体系应在是否能有效实施和实现良好效果上多加关注,而不应执着于那些过于繁琐复杂的文件控制系统。
2.计量管理手册并不是计量检测管理体系必备之物,也并不热衷于采用过于复杂的文件系统。
3.ISO10012管理体系的文件要做到可以纳入和引用其他系统的文件,各层次文件应指出查询途径。各类文件要按照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各个岗位都能各取所需,从而提高效率。
(三)深入推进重点程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关乎整个体系运行质量和效果的重点程序要做到深入推进,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管理体系运行的程序文件以及其它作业文件,一旦下发到相应岗位,应确保员工能严格执行文件规定的程序,做到责无旁贷。其一是对要求特殊且难度较大的计量管理体系进行推进。如企业的产品研发计量检测控制,该程序对科学规划生产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有重要作用,单纯的培训已不足以凸显其重要性,也不易于掌握,因此应采用重点宣传,问题研讨等方式使之达到较好的运行效果。其二是对涉及面宽的计量管理体系进行推进。如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计量检测控制,该程序涉及面很广,几乎贯穿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始终,可以采用重点研讨等方式推进,使之得到有效运行。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第一,管理层和员工应通过培训了解执行程序的重要性,明确各自的职责及工作方法。第二,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应准确、规范的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传达给相关负责人。第三,如果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应了解汇报途径。第四,应急程序需按规定安排评审并改进。
(四)强化日常监督
进行比较规范的日常监督有利于保证计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使之能一以贯之的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日常监督。首先,建立完善的多级计量监督机制,做到层层监督,不留死角。所谓多级监督,就是在相应岗位设置如上下级或岗位间的监督体制,做到环环相扣,保证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其次,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报并整改,进而解决问题。及时通报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时保证监督的透明度与可信度。这种日常监督的方式,极大的推进了计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五)检查结果评估及审核
内部审核是计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的保证整个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运行,而且往往检测结果并不能全面反应出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检查结果评估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科学验证及总结,应在审核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审核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显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评审人员如果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差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也绝难发现问题。所以,应该注重内审员的培养,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及新标准宣传。
2.做好内部审核前的策划及准备工作。做好内部审核,重点是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吸取以往工作中的经验,针对前几次审核出现的问题再结合当前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心策划、妥善编制内部审核计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3.对是否遵循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认真评审。对于一个体系的有效运行来说,遵守法律法规是最底线的要求,而保证测量过程的有效性则是其基本要求。
企业的现有计量管理体系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亟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新建立的管理体系也会有诸多不符合的地方,所以在运行阶段要做好纠正及预防措施,保证体系健康有效运行,及时有效的整改体系的不足和缺陷。做好管理评审工作对于保持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及时做好相关工作,制定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促进现有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总之,为了实现计量方针的承诺,达到既定的计量目标,实现最初建立管理体系的意图,需要在以上诸多方面做好工作,这样才能使企业计量检测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总结: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其与世界经济的密合度更高。因此应在多方面实现国际接轨,协调发展。企业计量检测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已获得广泛共识,也必将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李俊(196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工程师,高级技师;张葵葵(1968-),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330043)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22-02
为全面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实现员工培训“做大做强”的功能定位,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11年,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有价值、可推广的电力培训教育模式,为提高培训项目管理水平、建设一流培训中心创造内生基础。
“电能计量Ⅲ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组,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拿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培训方案,入选为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之一。本项目组期望以“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内容模块建设、培训方式方法建设、培训精品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精品培训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
一、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立项意义与理论支撑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和员工的技能水平不仅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形象,而且影响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关系到电力企业、广大电力客户和老百姓的利益,其工作的好坏是客观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开展电能计量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是电能计量培训的重点之一。
岗位技能培训不仅要有好的、实用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有能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培训场所。作为承担江西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培训中心,近年来已建成多个与生产一线场景相吻合的电能计量实训室,通过近些年的培训,已摸索出一套针对一线人员的培训方法,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建设针对电能计量人员的精品培训项目就是重中之重。通过此项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培训质量,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培训项目朝着更有利于员工技能提升的方向发展。
然而,何为“精品培训项目”?如何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项目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都没有检索到明确的表述。参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本项目组认为,“精品培训项目”也应很好地诠释“五个一流”。“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也应是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培训指导教材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培训内容现代化、实用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二、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进程安排与建设思路
“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项目组以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标准》为依据,按照上述“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培训管理5个方面,逐步开展“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4个步骤:2011年4月-5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2011年6月-7月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和师资队伍培养,2011年8月-9月进行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2011年10月-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形成项目成果。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第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联合、理实一体”的道路。由于历史的影响,一方面,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多是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他们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但是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弱;另一方面,企业技能专家,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相对薄弱、缺乏教学经验。为建设一流的培训师资队伍,项目组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到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一线挂职锻炼。只有将理论联系实践,成为“双师型”人才,才能胜任企业培训的需要;二是请进来,引进供电公司一线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兼职培训师,壮大我们的队伍。
第二,培训内容模块建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培训内容模块,才能制定出合情、合理、合用的培训方案,才能收获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期望的培训效果。为此,项目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要求,将电能计量Ⅲ级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分解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均以与现场关系紧密的实际操作项目为主。
第三,培训教学方法建设。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现场实操等等,推进培训项目的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
第四,培训项目教材建设。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为基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补充、开发电能计量一线员工迫切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指导手册和标准化专业试题库,利用团队优势,做出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课件及视频材料,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进行远程分享。
第五,培训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组严格按照培训中心标准流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4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每期培训班开办前,项目组会将培训方案、课程要求、学员信息等告知培训师;开班过程中,项目组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学员和培训师的各种问题,确保一、二级评估的准确、可靠;培训班一结束,项目组立即收集整理培训归档材料,并通过反馈进行及时整改,从而形成以培训中心为龙头的对地市公司培训业务的开展起示范作用的精品培训项目。
三、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亮点介绍
1.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需求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时间为2009年初,显然很多的最新技术没有列入其中。项目组考虑应该将最先进的技术放入培训中去,以体现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及时性。为此,将“智能用电技术”和“GIS技术”引入培训内容中,并将所有培训内容按照技能项目和子项目的层次编写成了课表的形式。
项目组自2011年3月即开始广泛学习、搜集资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编制《电能计量专业培训需求调查表》。2011年4月-5月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南昌、九江、赣州、抚州、萍乡、吉安、景德镇和赣东北8家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人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征求他们对我们设计的培训课表的看法和建议。项目组根据从一线获得的数据和培训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确定培训项目的内容模块。
2.合理配置教师,突出高效实用
按照调研整理出的培训课程内容,项目组从江西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库中选择生产一线专家作为主讲教师。这些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省公司互感器的检定和验收工作,在江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及其地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对现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了解非常及时;“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由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担任,他们也都是多年从事该项目教学的主讲教师。这样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实用。
3.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参与
由于参培学员大都来自于生产一线,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尽可能缩短学员的适应时间,快速地进入培训学习状态,本培训项目,特意以“情绪管理”课程开始,通过疏解学员的心理压力,让学员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然后学习业务技能、新技术;最后进行研讨。7天的培训课程,以快乐学习为基础、以培训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学员的业务技能,强化学员的工作流程意识。
在技能培训中,通常我们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为“讲授法”,也就是“灌输”的模式,学员在学习中很难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并且也容易阻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的培训教学中采用当今职业教育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的“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学员通过全身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激发出了“探索知识”的潜能,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言堂”现象,鼓励学员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最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员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
4.提前精编讲义,实施全程录像
在本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按照精品培训项目管理建设要求,我们事先向各位培训师提供了培训模块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编写的要求和模板。督促各位培训师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认真备课、按时交纳材料。项目组按照培训模块序列,精编讲义,让学员在报到之时即可拿到讲义,方便学习与记录。
本培训项目还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将7天的教学录像,结合精品课件,制作成本项目的“精品培训项目”视频教材,为更多的不能前来参加培训的现场电能计量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学习参考,也为进一步做好培训项目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四、经验总结
笔者认为,作为精品培训项目的建设者,培训师在精品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1.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为打造精品奠定基础
企业培训机构要成功地开展职工培训项目,就要将过去那种“我有什么,我教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推销式培训做法改变为“你要什么,我教什么;你缺什么,我教什么”的营销式培训做法。只有通过训前的充分调研,才能把握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要什么”,才能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学员“缺什么”,进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着眼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构建框架
培训师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能力项分解,再围绕每一个专业能力项,进行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设计,以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培训师的操作点和学员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技能的训练要点,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点和情绪的协调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训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将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创意编写培训讲义,为打造精品搭建桥梁
培训讲义是将培训师的教学设计与学员的能力构建实现清晰对接的桥梁,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职业培训的讲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科书。它不应该长篇大论强化理论,而应该简洁明白强调实用;它不应该太高精尖,而应该通俗易懂、实用够用;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培训师语录、课件翻版,而应该是学员的行动指南、学习指导。培训讲义应该人本化、实用化、逻辑化、系统化,一本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员工兴趣的讲义必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4.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打造精品扩大影响
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水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生动、形象、直观、鲜明的特点,令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而且,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好的培训教学资源能够尽可能地被更多的人来学习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网站建设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精品培训项目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项目影响,为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创造更深更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电能计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我叫,现年30岁,机电工程大专学历,九四年在市电力公司计量室参加工作,长期从事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校验和管理工作。二0xx年担任表计班长至今,这次我竞聘的岗位是表计班长。
回顾我工作十二年来走过的历程,虽然没有辉煌的成绩,没有耀眼的光环,然而通过这十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特别是我担任表计班长这六年中,在领导的言传身教,同事们的悉心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工作下,表计班(二0xx年、二0xx年、二0xx年)连续三年被公司授予先进班组,我个人也被公司授予先进个人和安全积极分子。使我对电能计量管理有了一个更清晰、更崭新的认识,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电能表计安装和管理岗位的重要,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更加体会到电能计量在用电管理中的重要使命,但我渴望迎接人生历程中的任何挑战,所以我今天仍竞聘表计班长岗位。
我若有幸继续这个岗位上工作,我将一如既往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开展工作,对工作负责,让领导放心,让同志们满意,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作为班长必须时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格执行电能计量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影响班组成员,激发班组成员学习业务技能的积极性。为此,我将首先深入学习电能计量表计理论知识和有关规程以及本局和计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在处理棘手的电能计量任务时,能冷静、果断地分析原因,并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其次在平时注意灵活掌握电能计量的有关知识,注意汲取自己、班组成员和相关事故通报的经验教训,同时注意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理论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
第二、努力抓好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为防止工作中各类事故的发生,力求抓好班组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电能计量装置安全运行。首先,我将做到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安规、安全文件,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和执行安全规程,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坚持“三不伤害”和“三不放过”原则,坚持班前、班后会制度,作好安全培训,对新入班组的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切实把安全意识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现场校验,认真做好运行中电能计量装置的情况统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跟踪检查,不放过丝毫隐患,保证了电能计量装置安全运行。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将注意收集班组成员遇到的业务难题,做好记录,与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增强班组成员间的经验交流,总结一些安装、检修的小窍门,小绝招,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在探讨中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自己,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向计量室领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努力提高设备维护水平、保证设备完好
检修设备性能的好坏是与日常的维护息息相关的,它直接关系到设备检修质量是否可以得到保证。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检修设备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损坏,因此我将对班组对所属设备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保养维护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设备的状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不发生因班组所属设备维护不完善造成影响工作的事件。
您们好!
我叫,现年30岁,机电工程大专学历,九四年在市电力公司计量室参加工作,长期从事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校验和管理工作。二000年担任表计班长至今,这次我竞聘的岗位是表计班长。
回顾我工作十二年来走过的历程,虽然没有辉煌的成绩,没有耀眼的光环,然而通过这十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特别是我担任表计班长这六年中,在领导的言传身教,同事们的悉心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工作下,表计班(二00三年、二00四年、二00五年)连续三年被公司授予先进班组,我个人也被公司授予先进个人和安全积极分子。使我对电能计量管理有了一个更清晰、更崭新的认识,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电能表计安装和管理岗位的重要,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更加体会到电能计量在用电管理中的重要使命,但我渴望迎接人生历程中的任何挑战,所以我今天仍竞聘表计班长岗位。
我若有幸继续这个岗位上工作,我将一如既往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开展工作,对工作负责,让领导放心,让同志们满意,
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作为班长必须时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格执行电能计量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影响班组成员,激发班组成员学习业
务技能的积极性。为此,我将首先深入学习电能计量表计理论知识和有关规程以及本局和计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在处理棘手的电能计量任务时,能冷静、果断地分析原因,
并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其次在平时注意灵活掌握电能计量的有关知识,注意汲取自己、班组成员和相关事故通报的经验教训,同时注意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理论与实际工作任
务相结合。
第二、努力抓好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为防止工作中各类事故的发生,力求抓好班组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电能计量装置安全运行。首先,我将做到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安规
、安全文件,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和执行安全规程,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坚持“三不伤害”和 “三不放过”原则,坚持班前
、班后会制度,作好安全培训,对新入班组的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切实把安全意识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现场校验,认真做好运行中电能计量装置的情况统计,对
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跟踪检查,不放过丝毫隐患,保证了电能计量装置安全运行。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将注意收集班组成员遇到的业务难题,做好记录,与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增强班组成员间的经验交流,总结一些安装、检修的小窍门,小绝招,这样不仅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在探讨中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自己,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向计量室领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努力提高设备维护水平、保证设备完好
检修设备性能的好坏是与日常的维护息息相关的,它直接关系到设备检修质量是否可以得到保证。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检修设备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损坏,因此我将对
班组对所属设备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保养维护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设备的状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不发生因班组所属设备维护不完善造
成影响工作的事件。
第五、努力创建一个团结向上的先进班组。
搞好电能计量管理,确保电能计量装置安全运行,需要有一支素质高、技术硬的队伍,因此,班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创建一个团结向上的先进班组。我在今后工作中,一是重
视班组成员思想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组织班组成员深入学习电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法规,树立为电力事业服务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利用身边出现的先进个人
与事迹,营造班组团结向上的氛围和班组成员全新的精神面貌。二是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为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智慧和能力,将班组的目标和任务分配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人,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精神和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紧紧依靠各级政府计量监督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强电能计量监督体系建设,规范电能计量业务流程,提高电能计量检测能力和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水平,强化电能计量设备运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电能计量管理水平,为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二、计量宣传活动的主题
1、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2、计量与奥运。
三、*年电能计量宣传重点
1、做好电能计量法律法规、重要文件政策的宣传;
2、对*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授权*电力集团公司所属计量检定机构开展贸易结算电能表(含互感器)强制检定工作的宣传;
3、对建设省、市两级电能计量中心,建立起“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电力电能计量体系的宣传。
3、做好《节约能源法》、《能源标识管理办法》的宣传;
4、做好计量检定员管理、业务技能知识培训等方面的宣传。
四、计量宣传手段及形式
1.充分利用公司系统网络信息宣传平台,及时反映电能计量工作动态。
*电力电能计量中心、各市电能计量中心要将各项电能计量工作的进展及成效通过鲁能信息港、各单位网站向社会进行通报,以展示公司系统电能计量工作的风貌。
2.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计量的社会热点。
*电力电能计量中心、各市电能计量中心采取记者采访、提供宣传稿件等形式,广泛宣传电能计
量的重要工作、电力计量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地位,以及在和谐电力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公司系统依法开展电力计量、服务电力市场主体、履行电力计量责任的工作实力、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
3.积极组织开展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电力电能计量中心、各市电能计量中心于*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采取在电能计量中心(或单位)大门口悬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布置宣传展板、发送短信等形式,广泛普及计量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电能计量工作权威性、重要性的认识。
4.组织开展电能计量知识竞赛活动。
*电力集团公司统一组织,面向公司系统举办一次电能计量知识有奖竞赛活动,以提高系统职工对计量法律法规、计量基础知识的认识。
国家纤维计量站站长、纤维质检中心副主任韩世平是位“老纤检”,从事纤维计量工作也有很多年了,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了纤维计量站的背景,纤维计量属于专业计量范畴,专业计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的专业特殊性,有些地方计量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涉及不到的行业,就要靠专业计量站来解决,比如海洋计量站、南极考察时所用的低温计量器具等都属于专业计量的范围,全国现有多个专业计量站,国家纤维计量站也属于这个行列。为保障纤维检验设备的量值溯源,1991年国家纤维计量站成立。目前,全国拥有19个地方纤维专业计量站,主要负责纤维及纤纺仪器的检定、测试,以及纤维计量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说它是“小”机构,并不是说它职能小,而是人数少。记者来到国家纤维计量站的办公室发现只有几个座位,国家纤维计量站副站长、纤维质检中心副主任张保国告诉记者,国家纤维计量站现有6名人员。就这么个“小”机构却领导着全国19个地方纤维专业计量站的工作,并承担了制定纤维行业内通用的计量技术法规的工作。近年来,国家纤维计量站已经制定了10余项部门计量法规,并组织制定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校正规范。目前的主要业务范围是纤维尤其是棉花专业的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在国储棉的检验和工商交接过程中的贸易结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说起棉花计量器具的检定,就不能不提到棉花水分测试仪的强检工作。各地方纤维计量站在实施强检棉花计量器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几年来,棉花水分测试仪强检的工作量在每年1万多台,覆盖率达97%。据韩世平介绍,全国纤维计量工作会在每年5月召开,会后各计量站就着手当年的棉花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一般要持续几个月才能全部完成。尤其是新疆,棉花产量和加工量大,地域面积广,可能某个地区只有一两台仪器,由于路途遥远,计量人员往返的时间就需要两天,但是也必须要去,因为这是强制检定,一台仪器都不能漏。许多纤维方面的专业计量器具如含水、含杂等都要检定,尤其是作为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更是必须要检。
说到棉花水分测试仪强检的意义,张保国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假设有600万吨的棉花,按照1.5万元/吨的交易价格计算,那么这些棉花价值900亿元;若由于棉花含水造成每吨棉花重量差1%,就是9亿元的出入。事实上,有些年度的棉花价格和交易量都要大于我们的假设,那样涉及的数目远不止9亿。因此,加强纤维专业计量器具的检定对保障棉农、加工厂和棉纺厂等各方合法权益有重要的意义。现在推行的棉花仪器化检验,更是要求仪器化计量的准确,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才能更好地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计量管理工作是国家纤维计量站的基础工作,其内容包括“量传体系”的完善和计量执法两部分。近几年来,国家纤维计量站修订了国家棉花水分测定仪的国家检定规程,制定了在线测水的部门计量检测规程,为地方培训了大量的计量检定人员,研发了计量标准器和纤维检验的高阻标准器,研制了计重法的杂质仪,并对HVI软件与我国信息系统的匹配性进行改造。计量执法方面,国家纤维计量站作为技术机构,本身不具备执法的权力,但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计量器具有效,并能正常使用,国家纤维计量站鼓励地方的纤维计量站获得地方技术监督局的授权,进行计量执法,必要时给予技术的支持和指导。
HVI维修保障体系:开在中国的HVI“4S”店
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实施,标志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拉开大幕。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棉花仪器化公检逐步展开,我国进口的HVI设备逐年增多,目前,全国的HVI达到了400多台。尤其到了棉花检验季节,全国400多台设备的维修保障就成了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当时,这个难题让国家纤维计量站感到不小的压力,为此,他们没少动脑筋,在学习了美国农业部USDA的经验后,决定成立HVI维修保障中心。韩世平回忆道,“为了筹备这个保障中心,陆阳局长和我先后两次去美国,主要是跟乌斯特公司谈这个事情并学习借鉴美国方面的经验。后来,我们把全世界12个国家的乌斯特公司的CEO请到苏州,召开了专门的会议,我代表中方维修保障中心负责人参会,借此会议我们学习了全世界其他12国的经验。后来,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决定将保障体系建成以国家纤维计量站为中心的三级区域管理模式,相当于中国的HVI‘4S’店”。
三级区域管理模式也就是将HVI维修保障体系分为国家纤维计量站、区域保障中心和各具体的HVI实验室三个层次,也可以说是三级。国家纤维计量站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主要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和全国HVI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区域保障中心是根据HVI实验室的分布建立的,负责该区域内维修保障任务的协调和调度;各实验室的HVI维修保障中心是该体系最基层的部门。各实验室都配有专门的维修保障人员,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可以向上一级的保障中心上报,三级区域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维修保障的效率和效果。
“软件”建设――HVI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初见规模
三级区域管理的设想有了,HVI维修保障人员哪里来?当时对于许多纤检人来说HVI是个新事物,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是一个空白,每每设备出现问题都求助于乌斯特(中国)公司的技术人员,这显然不能满足几百台设备的维修保养要求,培养自己的HVI维修保障队伍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国家纤维计量站定期组织HVI维修培训,请乌斯特公司的培训老师授课,学员来自全国的HVI实验室,培训班分为针对新人的初级班和针对已从事HVI维修工作的老学员的提高班,内容从HVI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到设备简单问题的排除和解决。很多学员是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他们会把平时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同培训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还有些实验室平时检验任务少,检验仪器使用的频率不高,维修人员碰到的问题也少,每年一次的培训正是他们进一步熟悉HVI的机会。就这样,HVI培训工作从零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成功举办了6次培训班,培训了规模达220余人的维修保障队伍。正是有了这些年不间断的培训工作,才建成了今天这支队伍。
不仅如此,去年的HVI维修培训班上,学员们发现了几位面孔熟悉的助教,这些助教是从纤检系统的维修人员中选的,而前几年的培训助教都是乌斯特派来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再用两到三年的时间,HVI初级培训班的讲师也能由纤检系统的人员来担任。除了内部的培训,国家纤维计量站每年在全国范围选拔5~7个骨干维修人员去美国的HVI生产企业参加培训。
这些年来,这支HVI维修队伍基本上保障了仪器化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几年来没有发生仪器大面积瘫痪、影响检验工作进行的现象。事实最有说服力:2008年全国棉花检验量增长快,而机台的数量、检验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尤其是新疆的各棉花实验室都是三班转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都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了棉花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硬件”水平――棉花标准样品库和HVI零配件库逐步完善
国家纤维计量站办公室隔壁的房间门上贴着“HVI维修保障中心”的牌子,这就是HVI零配件的储备库,进门可见整齐摆放的几个柜子,柜子的每个隔断和抽屉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HVI零配件。张保国向记者介绍,这些大大小小的零件数量将近1000个,价值总额有100多万元。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HVI的零件都是有损耗的,需要定期更换,而零配件都是美国生产的,如果每次机器遇到问题都去美国采购,无疑会耽误很多时间,也会影响检验的进程,而且零散采购价格高。现在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批量购买HVI零配件,采购的零配件放到HVI零配件库里统一保管,当某个实验室的设备维修需要更换零配件时,就可以从零配件库中找到需要零配件发到实验室。这样既降低了成本,也节约了维修的时间。
目前,零配件库仍在不断完善,对一些易消耗的配件就多储备一些,至于该储备哪些配件之前我们是没有经验的,最初就是参考乌斯特公司的建议,现在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经验和不断地摸索,比如测纤维强度的上下夹头,是钢材质的,原来我们以为那个不会太容易损坏,所以没有配备太多,使用一个季度后发现夹头已变得不平,严重影响了测量的精准度,之后零配件库里就准备了很多这种夹头。随着配件库的建立并逐步完善,由于缺乏配件影响仪器运转的事情明显减少,由每年几起减少为2009年1起。在恒温恒湿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排排的金属架上摆满了棉花标准样品。HVI运行期间,要经常使用标准棉样进行校准,因此标准棉样的消耗量很大,去年采购了价值100万元的棉花标准样品。目前来看,HVI保障体系从2007年正式运转至今,保障了80%以上的故障及时解决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只有当仪器出现大的故障或大型的保养是由厂家来做,我们目前也在逐步接手来做这些工作。
细节保棉花质量检验数据“公正”
“在我们纤检行业,棉花无小事,在棉花检验的问题上,我们要抓住每个细节,同样的错误避免重复出现。在每年的计量会上我都反复强调一些细节,也就是要保证每个环节的误差最小,这样最终的综合误差小,才能获得高准确度的检验结果。”韩世平的话语中刻意强调了“细节”两字。
为了保证棉花检验结果的“公正”, HVI仪器需要进行细心呵护。操作规程严格规定了对HVI仪器的保养周期,有每日的和每周的保养,还有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的大保养。和汽车的保养相似,HVI仪器的检验量超过15000吨就要进行大保养。对2009年的全国HVI仪器大保养以及对新疆地区实验室的服务张保国记忆犹新,“2008年度的棉花质量检验结果显示新疆各实验室的检验相符率普遍比内地低很多,为了找到原因并帮助提高检验相符率,2009年10月份,我们国家纤维计量站派出服务队到新疆,帮助实验室做保养并参与日常的维护,还帮助实验室建立了仪器的维修保障制度,制度明确规定了仪器的保养周期,在检验季节前把仪器都检查了一遍。在服务队的帮助下,2009棉花年度新疆的棉花检验相符率提高了11%,各个指标都有明显提高。2009年全国的HVI大保养工作,有一半以上是乌斯特公司做的,我们自己做了一小半。在这次保养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技术上以及零配件的储备方面的困难,通过努力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并总结了经验,2010年做了一个HVI维修保养的技术规范,这个规范经过多次修改,现在已经基本定稿,将于近期颁布实施。”
2005年第一批购买的HVI 1000安装调试之后,很快有多个实验室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就是长强测试模块的导杆,每次测试都会报错,提示阻力太大,运转不畅。由于第一次使用这个型号的仪器,当时我们心里没底,接到这个反馈之后,我们就反复跟乌斯特美国公司来沟通,根据我们描述的问题对方也给出了一个个解决措施,比如加点油,或调整导杆的位置,这些办法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但是仪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旧病复发”。后来,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怀疑问题出在仪器从美国运输来的过程中,长途运输使得导杆变形,变形严重的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比较明显,变形轻微的就没显现出问题。找到根源之后,我们就跟乌斯特公司方提出,能否借鉴汽车召回的办法,对这一批机器召回处理,由于设备的运输费用昂贵加上其他的一些成本,对方感到很为难,没有采用这个建议。但是他们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就是邮寄过来一些配件,以备一些变形比较严重、出现问题的导杆更换;对于目前没发现问题的,也就是轻微变形的导杆,我们也跟乌斯特公司达成一致,将来这一批的设备凡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问题,他们都免费更换配件、维修。就这样,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谈判,将这个问题解决,为集体争取了利益保障。
任重道远:进一步完善HVI维修保障体系
1996年张保国硕士毕业到中国纤维检验局做计量工作,他说,“那时局里仅有一台1986年进口的HVI。经过10多年的发展,HVI的也更新换代了几次,现在局里有10台HVI 1000,全国的HVI数量达到400台。从HVI仪器的购置、安装、调试到正常运行再到使用期间的维护,HVI维修保障体系任务重;此外,作为这个体系的中心,仅有6人的国家纤维计量站还要负责中纤局价值4000万元的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很重。”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测力、硬度计量工作在企业生产中体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做好测力、硬度计量工作,才能确保产品质量;才能做好各种测力机和硬度计的检修工作,才能避免因试验机失准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才能真正体现测力、硬度计量工作全心全意为生产服务的宗旨。但依据总的形势和我国目前测力硬度计量工作情况来看,测力硬度计量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提高,全面开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服务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1、测力、硬度计量工作概述
1.1测力、硬度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测力、硬度计量工作是确定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主要手段,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起着决定作用。如果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不经过精确的性能试验,企业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就无法满足标准,严重时生产资料的错误投放会造成大量报废,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计量工作在审核企业生产工艺性能,确保产品质量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测试如:各种金属、水泥、木材等,测试的精准度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这些情况均反映了测力、硬度计量及其它方面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和工业生产间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只有加强这一工作,才能更好的、全面的为生产服务。
1.2测力、硬度计量工作中的问题
(1)从总体来说,我国测力、硬度计量工作发展不均衡,各地技术、经验水平不一,因此需要各地互相学习、互相推动,改变不平衡状况。
(2)由于实际生产中存在着硬度计不准确,机械普检普修不合格较多,最大误差可达50%,全力解决这些大量存在并且迫切解决的问题使符合社会的要求的,但需要寻找的是完成检修任务后,工作的前进方向。
1.3测力、硬度计量工作的新局面
(1)我国大多省、市都已充分调动本地人力和设备,独立开展工作,省市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大多省市的材料试验机、硬度计都已检定修理如:陕西、上海、辽宁等,硬度块的生产尽管快慢不一,但硬度计量工作都已开展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3)计量部门已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如:如何在设备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条件下开展工作;如何协同作业;如何解决检定和修理上的技术问题等。
2、开展计量工作的基本方法
(1)立足群众,全面开展计量工作
我国计量工作大致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采取了培训部分人,结业后通过在设备较好企业建立测力、硬度计量室和定度站,根据以大代小,以师傅带徒弟和业余培训班等方法,深入到基层群众大量培养计量工作人员。如:早期的天钢一厂、建筑科学研究所、105厂等均通过业余学习和专业学习组织培养了大量专业人员,构建了计量网和协作网,保证了量值的统一,发挥了计量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各计量部门深入生产实际,调查研究,提高了对计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了对口检查交流和普检普修工作,揭示了计量器具失准失修给生产带来的损,,进一步促进了计量网建设的发展。
(2)联系群众,开展普检
大范围内的测力、硬度普检普修工作往往由于标准设备和人员问题难以实现,因此必要时刻应当发动群众,发挥协作组织作用如:建设局、设计院等。依照“分散保管、集中使用”的原则,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目前我国的计量技术在沿袭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技术如:精密测试技术、激光、光 栅、万能量具检修技术革新等,增加交流活动次数和交流人数,极大的普及和提高了计量技术,各地和企业也纷纷成立了计量技术交流队。
(3)互帮互助
协作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互相支援、以强帮弱,把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作为大家共同的任务是发展协作组织的基本职责。计量由于其重要的主体地位,应经常组织这类活动,促进单位间的交流,为深入生产,服务生产奠定基础。如:我国某冶金局实验室在协作过程中抽出一个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帮助一些小厂――105厂、拔丝制钉厂、铁丝厂等,进行校对调整工作。又如某建筑公司400t试验机损坏时,机械厂和设计院分别派出代表做突击试验;设计院100t试验机损坏时建筑研究所承包下进行试验;内燃机厂试验机损坏由机械局试验室代为试验等。通过相互支援,相互协作在深入贯彻为生产服务方针的同时也增加了各厂之间团结。
(4)大力完善计量网和计量检定规程
各单位根据各自计量共组基础的不同,深入到实际生产中,研究计量和质量的密切关系。并做好群众性的计量技术培训工作和计量技术交流活动,普及和提高计量技术,促进计量网的开展,壮大计量队伍。可采用:举办专业的计量讲座和学习班;充分发挥计量测试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坚持为生产服务,促进生产等。在计量检定规程中,通过国家对校准规程的审定,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力值硬度计量检定和校准技术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力值硬度仪器设备制造、检定与校准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力值硬度计量专业的发展。
(5)依靠群众
在计量工作刚起步的阶段,不少研究所甚至对测力、硬度都不了解,通过与其他单位的携手合作,开展了材料试验协作,不仅解决了技术和设备问题,而且促进了生产质量的提高。部分单位通过深入基层,依靠工人群众开展了整体的材料试验机检定维修工作,并取得了可惜的成绩。因此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要走依靠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互相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计量工作轰轰烈烈、生机勃勃的发展。
(6)勇于竞争、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技术革新也同样如此。计量技术的革新能有效的解决生产的关键问题和补充仪器的不足,使计量技术更具体的为生产服务。企业技术革新要和群众技术革新相结合,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在指导生产中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结语
通过对以上工作的分析,对于做好计量工作总结如下:
(1)计量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但也不是深奥难懂的工作。掌握该技术一方面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系统知识,进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事实上,企业只要生产,就离不开计量工作,因此计量工作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为生产服务的宗旨,实现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总的来说也就是测力、硬度计量工作应密切结合生产,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关键问题。
(3)应采取“面中选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将培训干部和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组织群众,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投入实际工作实践,形成“相互支援”,让企业领导切实体会到协同合作的优势,从而使工作顺利开展。
(4)立足于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情况,贯彻群众路线是实现多快好省的开展计量工作的根本保障。同时计量工作的开展要密切结合我国的经济任务。
参考文献:
【1】叶明,激光干涉技术在硬度计量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0(11):18-19.
一、外输交接计量现状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共有6个外销原油交接点,滨二首站是滨南采油厂唯一一个外销至管道储运公司的一级交油单位。1998年8月5日滨二首站正式外销原油至管道局储运公司。2009年外销原油85万吨,平均含水0.8%。
目前我站原油外输采用流量计进行动态体积计量,人工取样,人工按照标准进行水分、密度的化验分析,同时核对交接的净油量。对于贸易结算的计量精度,根据国家标准GB9109.1—88《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要求,原油贸易交接的综合装置计量误差应不大于±0.35%,即计量器具引起的综合计量误差允许在±0.35%之内。流量计基本误差应不大于±0.2%,原油密度测定极限误差应不大于±1Kg/m3,原油含水测定极限误差应不大于±0.1%。2009年平均综合计量误差率为0.305%。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油价日益上涨,交接计量误差直接影响经济效益,2010年我们运用科学计量管理方法,降低交接计量误差率0.02百分点。
表一:原油外输综合计量误差率调查表
二、交接计量误差分析
我站作为原油贸易交接一级站点,实验室的计量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计量管理工作则主要减小原油交接计量中的误差。分析原油交接中可能造成误差的各种原因,归类不外乎三种误差,即体积测定的误差、原油取样不当产生的误差、化验室测定过程的误差。
1、体积测定的误差
(1)原油携带气体成份较多,流经流量计时转速加快,使计量数值大于实际输油量;(2)原油携带泥沙固体颗粒,流经流量计时,使表卡堵不走字;(3)流量计使用时间较长,没有按时检测,本身产生的误差超值。
2、原油取样不当产生的误差。原油交计量接取样时,取样口不放掉死油,或者死油放不净,导致样品含水值出现误差。
3、化验室测定过程的误差
⑴标准密度测定产生的误差
①温度误差,主要表现在实际温度和化验温度上,由于使用不保温的取样桶,人为因素造成温度测定误差;②修正值误差,为视密度折算时没有加减视密度修正值;③查表误差,计量人员在查表求标准密度时,不用内插法求取,而用靠近法。
⑵天平称重产生的误差
①现场操作人员称重时,不等天平稳,即结束称重(或明明看称重不够准确,而不用移液管完成增减工作),导致样品量或多或少、不够准确;②含水值或高或低时,产生误差。当含水比较高时,由于测定样品的试样量较少,做出含水值需要进行线性放大计算,导致测定误差被线性放大。例如含水在50%左右时,可能取样10克,称重时少了或多了0.02克时,这时线性放大到100克样品中是,误差这有0.2克了。③天平没有按时进行校验,本身可能会出现误差。
⑶蒸馏法测定含水产生的误差
①蒸馏过程中冷却水循环速度过快或过慢,造成的含水测定误差;②蒸馏时间不够;使冷凝管壁还有水珠,或接收器内水分没有完全分层,导致化验含水值低于实际含水值。
三、运用科学计量管理方法,降低交接计量误差率
根据以上的误差分析,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了我站原油交接中的误差率。
1、加强流量计运行和检定过程的管理,减小环境误差。
流量计安装在室内,以减少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带来的影响。检定时,应尽量保持流量计检定时的环境温度、原油物理性质与平时流量计运行时基本一致。我站将腰轮流量计更换为刮板流量计,刮板流量计的误差曲线平稳,泄漏量比腰轮流量计小,数字显示部分有校检装置,数据归零,克服体积量连续累积出现的问题,综合性能更好。
图二:现场鉴定
2、加强化验室计量器具管理,减小测量装置误差。采用准确度等级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计量器具,并定期进行标定。保养维护好计量器具,经常清洗过滤器,防止原油中的杂质对流量计的损坏。滨二首站用自动取样器代替手工取样,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原油计量的准确度。
3、加强操作计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准确无误使用计量器具,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提倡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生产的误差。
四、形成长效科学的计量管理制度手段,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计量管理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后,可以极大提高计量管理水平。总结我站十来年的原油交接计量管理工作,归纳出我站原油交接计量管理方法:
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计量交接管理实行三级单位、基层队站和班组三级管理体系。基层班组具体实施计量交接工作,基层队站负责监督计量交接的数据,三级单位专人负责计量交接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协调,实行统一管理。
2、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制度的完善,是确保科学管理的基础。为确保计量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对新执行的国家标准进行宣贯培训,并配齐各类国家标准。
3、计量器具管理维护。完备而准确的计量器具是确保计量交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为此根据国家标准对各种计量器具精度等级的要求配备了齐全的计量器具,并按检定周期制定了详细的计量器具周期送检计划,按期进行检验。同时全力做好计量器具设施的日常维护,以确保在计量交接过程中计量器具测量真实、准确以及计量器具的完好。
4、计量交接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制约着计量交接的水平,是计量器具能否发挥功能作用的关键。纪律严明,技术过硬是做好油品计量交接,确保利益不受损失的关键。为此在员工队伍中开展了“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是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为目的,开展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抵御不正之风侵蚀,把好油品交接关口。二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为目的,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鼓励职工参加各类技术大比武,使员工熟练掌握各种标准、参数,熟练操作各种分析仪器。通过职工的努力,化验室上岗员工持证率达到了100%,在各类技术竞赛中,我站职工在综合计量工种中数次取得优秀成绩。这些都提高了计量交接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四、效果分析
滨二首站2010年通过实施以上管理措施,2010年平均综合计量误差率为0.286%。2010年我站外输原油纯油量为104.9207万吨,按照降低的计量误差计算0.305%-0.286%=0.019%挽回原油产量为199吨。按照目前国际原油价格142美元/桶,换算成人民币为7077元/吨,即挽回经济损失为199×7077=140万元。
主任:
成员:
二、活动时间
自2007年4月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
三、活动范围
电能计量中心各班组、各专业人员。
四、活动内容
1、围绕中心,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
围绕着电能计量中心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心改建后,将结合省公司开展的《电能计量竞赛》活动,做好专业选手的选拔工作。在此期间,结合竞赛方案,制定竞赛的准备方案,严格监督考核参赛选手,结合实际进行操作演练,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结合这次竞赛,在班组中也要开展“全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
2、巩固创新,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认真组织职工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①组织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②组织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③组织开展向农民合同工送安全文化活动;④在农村供电所组织所长、技术员、安全员开展与农民工签订安全包保合同活动;⑤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活动;⑥举办一期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班。
3、结合“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系列活动方案,做好下列工作。
结合电能计量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要建立健全一个网络,征集春秋检期间的两件好人好事,组织开展三项活动,总结提炼十条合理化建议。
(1)建立健全一个网络——群监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重新审查电能计量工会的群监会组成是否按照公司工会的要求组成,并按照要求真正发挥职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督检查网络。
(2)春秋检期间的两件好人好事——在各班组和专业间征集春检和秋检好人好事,并综合评比报公司工会,加大宣传力度。
(3)组织开展三项活动——安全示范岗活动;给各位家属一封感谢信,当好贤内助活动;个人无违纪、单位无轻伤竞赛活动。发挥先进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保证全年安全生产指标顺利完成。
(4)总结提炼十条合理化建议——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电能计量中心建设的实际提合理化建议,对有价值的建议组织各班组QC小组进行攻关,形成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五、活动的相关要求
1、各班组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结合本班组和专业的实际,由班长负责,班组安全员具体执行,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