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1 21:24: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需求评审汇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由质量负责人汇报。
(3)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年度收集或受理了多少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多少正面的、多少负面的。申诉、投诉及客户负面反馈如何分析、纠正、反馈、并获得客户认证的。哪些方面是最好或问题严重的、是否借此对体系哪些环节进行了改进的。
(4)质量目标实现程度: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提交质量目标的核算记录,质量目标是否达到文件规定要求的结论描述,是否需要对质量目标进行调整的建议。
(5)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由管理者或其授权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外部法律法规、认证机构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要求变化情况;内部组织结构、发展方向的变化情况;现行的体系文件对这些变化的要求的覆盖和细化情况;是否需要对体系文件描述进行调整的建议。
(6)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由管理层人员和质量监督员汇报。汇报要点:管理层人员针对体系文件中规定的职责对履行这些职责的情况、履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情况、职责范围内改进的建议。质量监督的范围、频次、发现的问题、纠正完成情况、纠正后活动的持续有效性、监督环节的调整、合理化建议。
(7)内外部审核结果: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总结:由内审组长汇报。汇报要点:内审的时间、内审的实施整体情况、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完成情况、因不符合项的纠正实施了哪些方面的改进、内审合理化的建议。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总结: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有无外部机构的评审、哪些外部机构(认证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评审、评审的情况及结论、评审的整改完成情况、评审活动对那些环节进行的改进。
(8)纠正措施: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年度各项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总结数量、完成情况、改进的环节。
(9)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哪些项目开展了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为什么开展、开展的结果如何、如何应用这些结果、有无对存在的不符合或不满意结果进行的分析和纠正、纠正是否获得认证。
(10)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现有的工作量和工作类型是否满足组织发展要求,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工作量和工作类型、为什么需要调整工作量和工作类型、调整哪些工作量和工作类型、需要什么支持、什么时间调整到位或执行、执行后如何验证、何时开展评审。
(11)资源的充分性:技术负责人负责汇报,人员、设备、环境等资源是否充分,更新、购置需求等。
第一步:高管深度汇谈
项目组首先为高管导入行动学习理念,获得了高管对行动学习的支持。通过高管深度汇谈,项目组确定了这次行动学习所要达到的业绩指标和能力提升要求(即确定检验行动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目的的标准),并分析了绩效提升的可行性,制定了能确保项目顺利操作的奖惩机制(见图表1)。
第二步:项目启动会及工作坊
启动会是公司高层对项目重要性及如何顺利推进项目进行宣导的关键手段。
在工作坊中,促动师就深度汇谈结果对项目成员进行“促动”,包括聚焦主题、确立愿景、SWOT分析、关键行动确立、行动方案细化六大环节(见图表2)。
第三步:
行动方案高管评审会
通过工作坊制定出的行动方案,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是否满足项目主题需求、是否具有执行的意义,这些都需要通过高管们的评审。高管评审会一方面提供了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最终的行动方案与公司发展、项目主旨相一致。
根据促动师要求,高管更多是运用促动方式与教练方式做提问,而非直接给予答案,即“告知引起争辩,提问引起反思”。第四步:月度实践与辅导
知易行难,第二和第三步只是“播种”环节,而“种子”如何才能发芽并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促动师进行心理和行动的干预。
在方案的实践过程中,促动师通过集中式辅导和分散式辅导两种方式,从策略分析到细节执行进行全面的“促动”,使所指定的行动方案最终落实到实践中(见图表3)。同时,在历时4~6个月的月度辅导中,项目成员进一步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获得了成长。
第五步:教练式促动
在行动方案的推进过程中,为了弥补项目成员的能力短板,项目组也安排了相应的培训课程。
如教练式促动课程培训,它依据项目成员的能力现状以及行动方案实施中的具体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缺。根据我们的经验,培训课程可在深度汇谈阶段确定,也可依据项具体项目推进实际安排。
第六步:成果汇报
项目成果汇报环节,是检验整个项目成效的重要一环,也是展示项目团队和个人形象的最佳时机。在促动师的引导下,项目组通过成果汇报得到了管理团队的认可,同时也在企业中进一步宣扬了行动学习的理念。
在成果汇报环节中,项目组则向高管团队同时报告项目整体提升的业绩,以及项目成员能力提升(前测与后测)的情况。
0.前言
目前大多数研究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为科研管理增加许多工作量, 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广大科研人员之间缺少一种快捷高效的沟通方式。因此,构建科研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1.科研管理系统构建的目标
科研管理系统是为了适应信息化管理, 提高科研计划管理的效率, 准确性和数据的安全性而设计的软件。科研管理系统的配备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以科研项目流程为核心,全方面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科研项目申报、项目管理、实施进度、项目结题、科研成果、项目经费等科研活动,以达到方便、高效地管理和控制,满足科研单位的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为科研院所对项目参与人员的评估提供依据。科研管理系统是一个科研院所内部管理的核心部分,包括人员档案、机构设置、项目申报、科研评估、成果管理、基金管理、科技统计、成果管理、专利管理、经费管理、报表管理等多项信息管理职能。
2.科研管理系统的构建
2.1系统技术架构
本系统整体架构属于典型的J2EE多层结构,遵循标准三层系统体系架构,完全采用JAVA和相关组件技术,采用了Oracle数据库作为底层数据存储平台,系统中间层采用Weblogic应用服务器作为系统运行支持平台,系统应用和集成了相应的中间组件和定制开发的系统应用实现系统的总体功能。系统的客户端层采用IE浏览器等实现。
2.2 SynchroFLOW在科研管理系统中应用过程
科研管理系统建立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环境下,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互和资源统一,实现统筹管理和规划。科研管理系统为应用系统提供了统一的信息接入方式,为各个应用系统打通了通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同时科研管理平台在这些出入口搭载上由平台组织好的统一信息包,让它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的传输和流转。以此彻底解决科研院所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协同工作流SynchroFLOW基于目前最流行和最具发展潜力的J2EE平台,以wfmc为标准开发;具备图形化的交互式用户界面,良好的稳定性、扩展性、安全性、分布式事务管理、灵活地业务流程变动功能;可方便地集成科研院所现有系统、中间件和电子商务应用,是开发、部署和管理关键业务的理想平台。工作流系统处理业务流程有很强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快速任意组合出适合的流程,用这些流程基本上可以解决所有的科研审批业务。在处理业务数据时,工作流可以方便的提取业务数据,使业务数据之间也能相互协作,从而提高工作流系统处理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科研系统设计的项目申请流程可以是一个独立流程,产生的业务数据也可以和后续流程进行衔接,可以实现科研项目审批和流转。让科研平台在科室内部的人员之间流转,就可以实现科研管理的自动化。
2.3功能说明
用户可先通过项目审批确定项目立项与否,立项后可组建项目组、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通过实施计划编制项目进度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进度和人员安排,能实时反映出当前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进度分析、成本分析、收支情况,项目的查询、统计,验收交付情况。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审批、任务分配、任务汇报、项目汇报、查询统计等模块。
2.3.1项目申报
预立项目,建立项目档案库。
2.3.2项目审批
上级部门确认可申请立项的,送上级部门审批。
2.3.3项目成员
项目立项后,输入项目成员信息,为任务分配做准备。
2.3.4项目汇报
项目进度监控和执行制度化的过程,通过项目汇报的手段对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相关数据生成各类项目分析报表。
2.3.5任务分配
项目审批后,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可通过此模块向项目人员分配各自的工作任务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对任务的进度和目标进行预设,以此作为任务监控的依据。
2.3.6任务汇报
项目人员在接收到项目任务后,按照进度定期向项目负责人及主管领导汇报项目执行情况,系统根据汇报情况生成任务执行报表,并根据项目任务分配指标对项目人员的执行能力的情况做出评价。
2.3.7项目经费
项目人员在执行项目任务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经费如实的记录在系统当中,并受项目预算动态实时控制,项目负责人及主管领导随时查看经费支出情况,并根据项目任务分配指标对项目经费的支出情况做出评估。
2.3.8项目评审
项目评审模块包括项目里程碑评审,项目变更评审和项目验收评审三个功能。
2.3.9项目成果
项目人员在实施完项目任务后,项目成果进行归档,系统提供了文档目录管理、成果中心、成果查询等模块。文档目录管理模块可使文档管理员方便地对所有文档目录进行设定、维护,使文档体系能够严格遵循单位的知识管理体系,其他用户可经成果管理中授权后对相应的文档目录进行维护,自主添加和删除文档。所有的文档目录后即成为用户可用的文档中心,用户对有访问权限的成果文档进行查阅,系统提供强大的挖掘工具供用户自定义文检索方式,可迅速定位到所需的信息上。
3.科研管理系统的优势
科研管理系统构建后大幅有效的提升了科研院所流程的生产力, 实现了业务的流程化和规范化运作。大幅降低纸张文件的需求以及传递文件所需的额外人力负担,减少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浏览器和数据库把各种信息方便地展现给用户,让内部信息的流动及传递更加迅速准确。将科研所内流转的各种文件自动保存,科研信息实现共享,方便查阅。为科研所决策者提供项目管理依据,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项工作的执行状态,提高了任务的执行速度。建立在SynchroFLOW基础之上的科研管理系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科研院所业务流程的变化方便地做出调整,在业务变化时少量改动即可满足新的需求。
4.结束语
目的
确保本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
和有效性,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使本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实施。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单位、部门。
3
职责
3.1
总经理
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
3.2
总经理
负责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的具体工作。
3.3
安技部
3.3.1
负责管理评审实施、落实、组织、协调。
3.3.2
负责报告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3.4
车间、部门
3.4.1
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
3.4.2
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评审的频次和周期,
4.1.1
每年的3月-5月进行评审,两次管理评审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5个月,在下列情况下总经理可随时追加管理评审次数。
a)
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修改时;
c)
本矿内部组织结构重大调整时;
d)
发生重大事故时;
e)
矿长认为需要的其他情况;
4.1.2
管理评审安排在内部安全本标准化体系审核后,外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审核开始之前。
4.2
管理评审输入
4.2.1总经理负责组织专人制定行动计划,收集内、外审核的结果。
4.2.2
各车间、部室负责收集各自的安全生产运行方面的信息。
4.2.3
标准化系统评审应包括下列输入:
a)
监测与检测记录;
b)
以前评审的跟踪结果;
c)
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
d)
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
e)
事故统计分析;
f)
员工和相关方抱怨;
g)
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h)
标准化系统覆盖范围的充分性;
i)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j)
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
k)
现场人员职责的合理性;
4.2.2
评审的结果应包括:
a)
标准化系统的效力和管理过程的改善;
b)
资源需求;
c)
预防损失和对识别风险的缓减计划;
4.3
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4.3.1
各个部室及车间应将收集的信息交安技部,安技部负责整理后交矿长审核,作为矿长基管理评审会议上报告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的依据。
4.3.2
管理评审计划庆具备以下内容:
a)
组织结构的适合性,包括人员和其他资源配置;
b)
员工和相关方抱怨的处理,包括相关方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
c)
安全标准化管理
体系的符合性、运行的有效性,包括内、外审核发现过程和体系的不合格;
d)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与当前生产的相关性;
e)
需进行改进、改变的范围;
f)
未能完成的工作;
g)
上一次评审结论的处理情况。
4.3.3
安技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矿长审核批准。
4.4
管理评审的准备
4.4.1在管理评审会议召开前一周,安技部将《管理评审计划》交矿长批准并发放至各车间、部室,执行《文件与资料控制制度》,相关车间、部室就所议内容准备材料。评审计划应包括评审会议名称、评审内容、评审目的、参加人员、评审日期和地点等。评审计划由办公室在评审会议召开前一周向参加评审会议的各车间、部室负责人签发。
4.4.2
评审组成员可由总经理、各车间、部室主要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组成;评审会期间,可安排有关车间、部室列席会议并汇报工作,
4.4.3
收到参加评审通知的车间、部室,负责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5
管理评审的实施
4.5.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4.5.2
行政部部长汇报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上次会议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4.5.3
相关车间、部室就管理评审的内容进行汇报并提出改进或纠正和预防措施会议讨论。
4.5.4
参加会议人员应在《签到簿》上签字,安技部负责做会议记录。
4.6
管理评审的输出
4.6.1
矿长对会议讨论情况做出结论,就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作正式评价;分清和落实存在问题和责任部门,由其代表人对不合格事项开出《管理评审改进报告》,明确指定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按《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执行。
4.6.2
管理评审报告
4.6.2.1
总经理工其他人负责整理《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评审会议结束后两周内编写《管理评审总结报告》。
4.6.2.2
《管理评审总结报告》,由矿长批准后方可下发到各车间、部室。
4.6.3
通过评审找出以下需持续改进的方面:
a)
方针;
b)
风险降低
c)
目标和指标;
d)
标准化系统评价;
e)
监测;
f)
数据分析
g)
纠正和预防措施
h)
现场人员能力
4.7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跳跃、检查、验证;
4.7.1
责任部门根据《管理评审总结报告》上的要求负责实施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
4.7.2
一、系统建设方面。2018年,共组织、参与需求讨论、评审或账务测试等需求8个,通过前期调研、需求评审、需求分析、案例编写与评审、UAT测试、账务核对、准生产验证、上线后运行问题跟进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从系统操作、风险控制等各方面严格把控,确保需求顺利上线,保证业务系统的稳健运营,为行内业务发展做出努力。**年累计执行案例1830个,发现测试缺陷21个,均已解决。
二、制度管理方面。为进一步完善会计业务制度,在部门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大力配合下,完成11项未上线业务核算规程的审核工作,为保证业务核算准确、系统平稳上线夯实基础。
同时,配合各项优化需求上线,便于指导各分行业务操作,重新编写系统操作手册1份,编写操作规程2个,汇总编写月度运营通报4个,为提高前台业务处理效率、完善会计运营制度增砖添瓦。
三、日常会计运营管理方面
(一)积极做好原综合组内日常人员管理工作,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能够及时上传下达,形成闭环。
(二)组织完成系统间存量数据对账工作,严格防范资金风险
2018年持续进行核心系统与各业务系统存量数据季度全量核对工作。共梳理对账科目52个,涉及账户133个,外围系统12个,本人发起主动对账2次,共发现问题3个,编写现有系统间对账机制文档1个。
(三)持续跟进生产问题,对分行优化建议进行分析和回复。2018年共进行生产问题跟进54个;分析与回复优化建议进行,全年共回复优化建议85个。
四、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即将结束,反思一年来的工作,发现思想和工作思路已远远落后于我行发展脚步,自身也有许多不足。2019年计划除了完成日常需求和系统运营工作外,重点跟进风险管控和后督系统优化方面的工作。具体为:
预算评审和检查,就是预算年度终了组织专门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新年度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全面考评。当前,各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但在预算评审和检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对预算评审和检查进行深入研究,切实掌握预算评审和检查工作要求和实施方法,对进一步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预算评审和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预算编制情况
1、预算编制依据准确程度。主要是考评预算编制是否符合现行财经政策法规;是否落实单位建设规划计划和年度工作任务;是否严格执行经费标准、开支限额和供应实力等。
2、预算编制程序规范程度。主要是考评是否进行了预算项目前期论证;经费需求测算是否准确,项目经费预算概算数额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收支计算过程是否准确、平衡;部门分项预算是否报经部门以上领导审查;预算调整是否按照预算审批权限和程序进行了报批,有无擅自调整预算的情况等。
3、预算编制内容完整程度。主要是考评单位预算和分项预算细化程度,是否按要求编制了分类预算,上报的预算报表种类是否齐全;预算编制说明要素是否完备,内容是否详细清楚;预算安排请示是否详实,意见建议是否科学合理。
4、预算收支安排合理程度。主要是考评所有预算经费、预算外经费、历年结余经费、存量资产价值、中央和地方拨给的经费等各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单位年度预算;是否严格按开支范围安排预算项目;行政消耗性开支是否实行了预算单列和限额控制。
(二)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考评的目的主要是看单位预算执行结果是否实现了经费收支综合平衡,有无超预算开支、超标准花钱、超财力建设等"三超"问题,主要通过以下几项指标进行考评:
1、预算收入完成率。主要是将实际收入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考评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实际收入数/预算收入数×100%
2、预算支出完成率。主要是将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考评预算执行结果或进度。其计算公式为:
预算支出完成率=实际支出数/预算支出数×100%
3、预算项目执行符合率。主要是将实际执行的项目数与预算项目数进行比对,以及每个项目开支额的符合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预算项目执行符合率=严格按预算执行的项目数/预算项目总数×100%
4、经费支出结构。主要是根据预算经费支出明细表和有关账簿资料,对需要重点考核的经费支出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考察经费支出的合理性。计算公式为:
经费支出结构比率=某项经费支出数额/预算经费支出总数×100%
5、经费节超情况。主要是对那些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偏差较大的经费,利用因素分析法找出影响预算执行结果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计算公式为:
经费节余(超支)额=预算数-实际支出数
经费节余(超支)率=经费节余(超支)额/预算数×100%
6、经费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主要是考评经费管理责任书的签订和经费管理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要逐级签订经费管理责任书,责任书必须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经费管理状况、经费管理目标、经费管理责任四项内容。要结合党委班子考核、专项财务检查和财务正规化建设达标考核,对经费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评。
(三)家底经费情况
家底经费使用管理情况,主要考评家底经费是否按规定由党委统一掌管;家底经费基数是否有足额的银行存款作保障;是否按规定动用家底经费,并纳入预算统一执行。家底经费基数部分原则上不得动用,特殊情况下应当经单位党委集体研究后,向上级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支使用。家底经费基数部分动用后,应及时补充,确保家底经费基数达标。
二、预算评审和检查的程序
(一)计划准备。一是拟制计划,明确考评的目的与要求、依据和标准、内容和范围、人员与时间、方式与方法等;二是收集资料。如预算计划,会计凭证、账簿、决算、报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任务完成情况和有关制度规定等资料;三是成立考评小组;四是组织考评人员集训,掌握考评标准与方法,明确人员分工和要求。
(二)实施考评。运用听汇报、询问、查阅、核对、计算、分析等手段,了解掌握被考评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据评审标准作出评价,确定考评结果;向被考评单位或部门通报评审情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要求。
(三)总结报告。将考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单位领导汇报,并报送上级财务部门。对好的经验与做法要认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四)公开结果。考评报告经单位党委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将评审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公开。
三、组织评审和检查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预算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是动力的源泉。只有思想上重视了,预算管理才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调动起有关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把做好预算考评的每项工作都变成管理者的自觉行为。
(二)要取得党委首长的支持。依靠党委首长的支持,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意见轻而易举的事情,仅凭财务部门自身的能力难有作为,必须依靠党委首长的领导,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为此,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理财参谋作用,做到多请示、多建议、多汇报。
公司管理方针:追求卓越、珍惜环境、安全健康、持续发展。
公司目标:(考核周期 季度,办公室负责)
公司质量目标:
1.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2.设备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
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
1. 火灾事故为0;
2. 危险废弃物100%分类达标排放;
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死亡和重伤事故为0;
2.轻伤频率小于三次每年。
各项目标均已完成。
管理评审:
时间2018-5-21,会议室,参加人员,总经理、管代、各部门负责人、职业健康安全事物代表,主持总经理,内容:各部门汇报即输入负责分管等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优点和不足,提出持续改进要求,经评审总经理确定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项目,确定完成时间、负责人。
评审标准共有6大部分、总分100分。分别是组织管理20分、基础设施15分、应用系统50分、应用集成5分、信息安全5分、信息利用5分。我院在标准出台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申报了数字化医院评审。
2、医院信息化基本概况
我院于2011年升级信息化,达到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CIS系统、体检系统、等全面无缝结合,信息双向交流,在医生站无缝嵌入临床路径、合理用药、输血管理、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电子病案首页、条码系统等,门诊药房、医生诊室、检查科室等启用了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建立了门户网站,可以网络预约挂号,电话预约挂号,现场预约挂号等,均从HIS系统里一个号源池取号。
3、医院申报数字化医院评审后,对照标准逐条梳理,结合实际情况,逐条规范信息化管理
3.1组织管理
2013年医院强化了信息领导小组职能,充实了信息科维护人员,加强维护人员培训学习。认真落实中长期信息化建设规划,按照评审标准完善了信息化职责与制度,并将职责、制度汇总行文下发科室。建立信息使用与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应急演练流程,分层次进行应急演练。服务器系统与数据库购买了正版软件,各个工作站尽量使用品牌机带系统,办公软件信息科积极推行用国产金山WPSoffice。
3.2基础设施
就机房新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医院信息系统与办公系统进行了二级安全等级保护认证。
3.3应用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模块比较齐全,按照标准,基本达到了要求,所以这方面没有做投入,按照科室日常需求维护。
3.4应用集成
医院系统与成都市医保、国家卫计委网络直报、区级医疗平台都做好接口,按照上级要求日常做。
3.5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上首先就登陆密码长度做了强制要求,必须数字与字母的混合,不能低于6个字符。门诊住院医生站、护士站无操作时达到5分钟就自动重新回到需再次输入密码登陆程序。完善了用户账号申请开通、变更、撤销流程,并严格执行。
3.6信息利用
医院自行建立了门户网站,网站设置了医院动态新闻、设备介绍、医生坐诊、专家介绍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设立了网络预约挂号功能,网络预约挂号与医院HIS系统无缝对接,并且从数据库里一个号源池取号。同时医院建立了现场预约、电话预约(接电话人直接将病人信息输入医院预约挂号系统)、诊间预约等功能,极大化方便病人就医。医院在门诊药房、门诊医生诊室、B超检查处建立了智能排队叫号系统,提供病人一个有序就诊环境。
4、总结
软件工程学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将“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1]。软件工程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终检验是看学生是否具备软件工程基本素养,是否能够在软件开发实践中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知识,是否已准备好融入规模、规范、工程化的开发团队。本文就软件工程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教学改进的一些举措。
1现状反思
软件工程的教学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条跨度不小的鸿沟,一些现实状况更是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与反思。
1.1毕业设计过程与结果的反思
很多情况下,软件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是以任务思维为导向,以简单地交付软件执行代码为目的。软件开发工具的掌握挤占了毕业设计的大量时间,课上教授的软件工程方法及工具应用弃之不顾,毕业设计的过程基本上是在脑袋瓜中展开作业。学生往往在非常简陋的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基础上,甚至在没有形成任何文档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程序编码。本该在过程中形成并指导各项开发实践的文档,往往是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再事后拼凑补齐,其质量更无从谈起了。
1.2企业对毕业生预期与评价反差的反思
软件企业往往希望毕业生到岗后,能够快速融入到开发团队,尽快独立工作。短期工具技能的掌握对学生适应企业起到关键性作用。参加过社会培训班的,就业更具竞争力。普遍的结论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差,距企业要求有很大距离,半年之内无法做实质性的工作。
1.3企业软件开发活动的反思
手工作坊式软件企业依然比比皆是,如个人英雄主义、变更管理失控、配置管理混乱、测试时间压缩、质保流于形式、验收前的集中突击补齐文档等。规范的软件过程常常蜕变成为认证而存在的一纸漂亮空文。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够并不是有足够说服力的托辞。
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工作之后没有切实有效实践,不能不说是软件工程学课程教学的很大遗憾。
2原因分析
2.1战术课程要求特殊
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语言等课程都可以归结为技术性课程,就像教会学生如何发球、接球、传球、扣球、拦网等;而软件工程是战术性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对手情况,展开战术配合、立体进攻、立体防守。技术性课程的评判标准很单一,每种技术动作都有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1加1就是等于2,学生可以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战术性课程是经验方法的总结,方法是死的,而方法的运用却是活的,其评判标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无法做到放之四海皆准。这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困难的本质所在。
2.2师资短板指导乏力
优秀的软件工程教学人员需要深谙软件工程理论体系、掌握主要开发工具、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教学人员为科研出身,对软件工程的认知多数停留在理论研究上,缺乏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切实体验,加上指导教师数量不够,导致知识转移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案例示范不够,实践指导乏力。有些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但企业自身的软件开发过程就不是很规范,反而起到负面的引导作用。
2.3课程设计背离初衷
软件工程设置课程设计环节的初衷是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实践加强对软件工程的理解,实际执行时却往往沦为软件开发工具的延续性课程。学生的主要精力消耗在开发工具使用以及编程架构熟悉上,最后的提交物就是蹩脚的程序加简陋的事后撰写文档。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这就要求我们提供较为成熟的开发框架、通俗易懂的编程指南、较为规范完整的经典样例,降低学生入手编程的技术门槛,使其主要精力投放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关键过程上。
2.4学时有限讲授不透
在SWEBOK[2]中,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划分为10个知识域: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由于学时的限制,相当多内容只能蜻蜓点水式的介绍,效果差强人意。
3教学改进
3.1课程体系优化
参考文献[3]提出软件工程应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的研究,注重因材施教。软件工程的实践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技能课程(如工具语言)以及软件工程理论,因此要贯彻“学以致用”原则,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合理衔接基础课程、综合性课程、技能课程,统筹课程学习及考核要求,避免相互脱节的现象发生。
与工具语言类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学生往往上来就是直接编程,任课老师经常也只是单纯考察程序的运行情况。在学生编程工具未掌握的情况下,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却又要求学生提交可执行程序,学生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工具熟悉及程序编码上。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软件工程只是种理论,实践中可以束之高阁。
参考文献[4]所述,软件工程课程重点应放在工程化、规范化方法的应用上,工具类课程应强调以软件工程方法为指导,套用较为成熟的编程框架模型,开发贴近实用的系统。只有优化课程体系设计,避免各门课程各自为阵,早期介入培养学生树立工程意识、规范意识,考核上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这样才能从源头消除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在软件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可采用阶段教学法[5],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可有选择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力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情景法教学、案例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3.2师资教材建设
学校教师熟悉软件工程规范要求,但缺乏开发经验,缺乏成功案例;企业开发人员熟悉开发工具,拥有较多的项目经验,但开发过程不尽规范。因此在师资及教材建设方面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学校、企业的双赢。
具体实施可借鉴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由企业提供背景案例,开发框架平台,教师进驻企业体验审视开发过程,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制定软件开发各阶段主要交付物的模板、编写指南、评审指南等。选取大小适中的典型案例,指导企业开发人员或学生,按软件工程规范性开发的要求,进行需求重构、分析重构、设计重构、代码重构,建立项目计划、配置管理、测试管理、质量保证等其他辅助支持过程。在此基础上,汇编形成覆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质保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典型案例教材。相关成果可以同时作为在校学生以及企业新进员工的培训教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需求分析样例、系统设计样例、编程框架指南以及规范的源编码能够显著降低初学者的入门技术门槛。样例库覆盖面应逐步拓展,如可包括:MIS系统、嵌入式系统、游戏程序等。
3.3实践教学编排
在实践教学内容及顺序的编排上,我们建议根据初学者特点,参考企业软件过程活动的现实状况,总体上划分为前期准备、分析设计及编码测试3个阶段,如表1所示。
对市场新军或者初学者而言,进入一个陌生领域时,剖析市场上已有的竞争产品,是最快捷最常用的方法。另一方面,软件工程学理论讲授从开篇到进入需求分析也需要一段时日。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没有在实践环节中体现,主要是因为可行性分析是要求很高的工作,并不是初学者所能承担的,勉力而为的话,只能提交出似是而非的成果,而初学者在没有任何项目经验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计划基本上是不可用的。因此,应使学生根据教学实践环节的总体安排,顺序推进各项工作。
我们建议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只要完成前期准备、分析设计两阶段的工作;而将编码测试工作挪到与编程语言相对应的课程设计上,两段分别独立评分。这种强制性地将分析设计与编码测试分开的做法,可以强化先分析设计后动手写程序的观念,以利于学生软件工程素养的形成,避免目前普遍存在轻设计重编程,甚至先编程后补设计的错误做法。
3.4实践教学组织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方面我们面临着以下选择:人员分组还是不分组;每人一题还是每组一题。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人手一题显然不切实际,而且初学者如果相互间没有商量,基本上很难开展工作。每组一题却又担心出现“吃大锅饭,不干活”的现象。因此建议如下:
1)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2)每个小组内部,借鉴极限编程的思想,两人结对一组,共同完成同一任务;3)选择一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各小组完成同样的课题;4)在实践教学每个阶段,大课题都拆分成较小的任务,分配给组内的固定结对搭档;5)小组长负责任务分派、组织讨论、工作协调以及成员考核;6)实验任务尽量在课前以开放实验的方式完成;7)课上主要组织开展交叉评审、成果汇报、专题讨论、实时讲评;8)课后根据课上讲评情况,修订完善后提交最终成果。
这种教学组织方式有如下优点:
1)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任务,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吃大锅饭;2)固定结对搭档工作,可以相互商量、相互促进;3)小组每阶段任务完成质量取决于组内每个结对搭档的任务完成情况;4)有利于形成组内协作、组间竞争及相互学习、提高的氛围;5)各小组完成相同课题,便于组间学习和任务考核;6)加强课堂评审,在点评比较中学习,“享受”软件过程,提高任务完成质量;7)做精、做透一个题目,胜过似是而非;8)适当弥补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缺憾。
3.5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教学的考核采用组内、组间两级评审,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方式。
组内评审:通常在课下由小组长组织开展。小组长综合各成员意见后,按照各人工作量、工作质量,给各成员排定对本次任务的贡献度顺序。组员如对结果有意见,可以申诉。
组间评审:课上由教师组织开展,以全员静态文档审查为主。各小组长汇集本组所有成员意见后,给出各小组本次任务完成质量的排序结果。根据时间许可,可请若干小组上台做工作汇报及答辩,由教师及其他组对其进行点评[6]。汇报人员将予以适当加分,人员的选择采用自愿与点名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汇报人员必须能对整个任务进行完整的汇报。
教师综合自身意见及各小组意见后,采用固定级差的方式,给出各组及各成员的考核结果,示例如表2所示。
每个学生组内评审、组间评审的意见都要归集,最后要予以评价并纳入成绩之中。所有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各评审意见情况的加权和作为期末最终成绩。
上述考核体系向学生传达了两个讯息:一是个人的成绩与小组的名次息息相关,团队成绩上不去,个人努力被湮没,也许这种评分方法存在着不公平,但它何尝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二是学而不思则罔,同行间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进步渠道,鼓励在思考中学习提高,软件工程方法思想的掌握,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思考;三是答辩情况影响小组各位成员的成绩,逼使所有成员都要努力投入。
4结语
软件工程教学到实践的鸿沟是大环境下的客观现实,是中国软件行业未尽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软件行业发展过程中迄待解决的问题。提升软件工程素养,促使开发者将软件工程方法作为一种自觉思维习惯付之实践行动,需要学校、企业以及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软件工程学的课程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坚持“学以致用作为根本出发点”,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夯实课程平台,理顺关联课程衔接,加大师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战训练、实战考核,激发学习兴趣,多头并举,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 IEEE. 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erminology[M]. IEEE Standard 610.12-1990,1990:67.
[2] Abran A, Moore J. SWEBOK: 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 [EB/OL]. [2010-05-16].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2004. /portal/web/swebok/html/ch1.
[3] 孙艳春,王立福,梅宏. 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6):112-115.
[4] 高禹,李鑫.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的几点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21):163-164.
[5] 葛文庚.“软件工程”教学方法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21):131-133.
[6] 范萍,王莉,胡祥云. 软件工程课程实验考核方法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13-115.
Cross the Chasm Betwee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ZHANG Da-ping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但职业教育课程始终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束缚,使之成为被简化、被压缩了的学科课程的翻版,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组织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及职教专家,以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需要共同开发了以“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为主要架构的教学指导方案,突破了职业教育以课程讲授和原理验证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赢得了行业、企业的认可和支持[1-2]。
在“操作系统安全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模拟一个项目组,在类工厂的实训室中,将系统安全规划设计开发过程和工作情景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近似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情景下,扮演相关角色,完成相关任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系统规划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应用能力[2]。通过工作场景模拟实训课程的思想,在工作环境中开阔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工作意识,为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开发项目积累经历和经验,为教师综合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
1工作场景模拟教学法
1.1教学法的内涵和特征
工作场景模拟教学法[3]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种近似于实际工作的真实场景,模拟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真实事件,再现工作真实过程的情景和环境,让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在各工作场景中扮演接近真实身份的角色,通过场景中的一些情节,体验和理解其扮演角色的作用、工作内容等,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寓教于景”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工作场景模拟教学法由以下几个特征:1)实践性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工作环境中体验学习,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应用于项目,在工作中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创新潜能,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2)动态性强。在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组织指导作用。3)交互性强。表现在学生之间对项目规划讨论,学生与教师的主动交流,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思想的集中。4)协作性强。项目由小组共同完成,有利于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1.2教学法的迫切性
目前,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高,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够上岗完成实际开发任务。一些学校为适应这种需求,尽量送学生去企业或相关单位实训,但这种实训往往因为条件限制、人为因素等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而在课堂上完成实训任务,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出题目、提要求,最后进行检查,学生不能很好地体验实际项目开发的规则、制度、过程、管理和规范,与实际的工作场景严重脱节。
2操作系统安全实训课程设计与组织
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项目组经常会采用封闭式集中开发的形式,便于学生今后能够在实际岗位中适应这种形式的工作。在考勤上模拟工作考勤制度,学生实训时间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中间有1小时休息时间,下午3点上课前利用电脑上的联创系统实行实名签到制度,模拟工作中的上班打卡,晚到学生要根据迟到时间长短扣除相应平时出勤分数,模拟工作中扣除工资和奖金;工作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出入次数和时间;严格控制网络,只允许项目组长上网,对外网信息的上传进行控制最大不超过1M,不允许使用优盘等存储设备(防止公司信息外泄);晚上9点同样模拟工作场景,严格控制下班时间。看似很残酷的考核制度,实际上是让学生真正体会职场的严格制度和工作艰辛。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
1) 第1阶段。
根据实际情况以5~6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成立项目组推选出组长(项目经理),成立以教师为领导、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临时评审团。同时,教师公布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公司的项目需求(以类似于招标书的形式于内网服务器)供学生选择(图2给出其中1个中型企业的项目需求)。
公司背景:
绍兴XX公司是一家年产值上亿的中型企业,总部在绍兴市区,有多家子公司分布在上虞、诸暨等地,公司网络曾经发生过几次网络安全事件,给公司带来了一些经济损失,公司决定增加网络安全投入,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具体需求:
1. 用一个虚拟机模拟公司总部,一个虚拟机(或者是主机)模拟子公司或外地出差人员。
2. 总部和子公司需要使用VPN通信(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防止中间人攻击,采用IPSEC来保证隧道的安全性)。
3. 公司总部的Web、Ftp等服务器对内网用户开放。
4. 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不同职位所具有的权限不一样。
图2某中型企业的需求
项目组根据所学的操作系统安全和局域网组建知识及本组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需求,收集信息,共同讨论,分析规划,撰写项目设计初步方案和汇报PPT,最后写出相应的投标书。在指定时间,由各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项目规划,接受评审团的提问(记录相关信息并给出成绩),由评审团投票决定是否通过,若落选,重新选题,否则公布结果(包括第1阶段的成绩)。
2) 第2阶段。
项目组提出设计方案,图3给出某项目组对上述需求的设计方案,然后制定项目计划,再由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划分(提交教师审核),最后下发任务给项目成员。在实训室中尽可能的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完成项目设计方案的内容,测试人员同步跟进,及时记录测试清单,教师巡回指导,碰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包括对部分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控制工作进度,各小组“下班”前,提交每天的开发日志(模板如图4),明确当天的进度完成程度,如未按计划完成则给出理由和解决方法。项目经理按时向教师汇报小组情况,以便教师掌握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实施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交叉测试,检查是否全部实现项目所要求的内容及其实用性、可操作性、效率等,并及时进行修正。最后,撰写竣工报告和项目汇报的PPT。
某小组作为网络安全公司,为该中型企业设计的安全管理方案,实现以下安全要求:
1. 子公司可以通过IPSEC安全方式构建VPN隧道技术。
2. 为了防止黑客通过445端口在局域网中轻松访问各种共享文件夹或共享打印机,故在总部关闭445端口,开始开启TELNET服务。
3. 公司总部为经理、技术总监、普通员工,分配不同权限的账号,经理具有管理员权限,是管理员组的一员;技术总监是和普通员工都是普通账号;公司改革,经理兼任技术总监,故希望技术总监账号克隆经理账号,共享其所有权限。为了节约磁盘空间,对普通用户设置磁盘配额,每人只能使用350M的空间,超过200M发出警告,而所有普通员工自己增加的文件和文件夹都要用EFS加密,并导出其密钥。
4. 公司规定所有账号都不得采用弱密码,开启复杂性要求、设置最小密码长度为6、密码最长留存期为30天。
5. 公司为了实现信息公开化,信息共享,创建了Web、Ftp两个服务器,并设置了DNS,方便域名访问。对于Web站点公司希望实现一个站点对应两个IP地址(因为公司地址将有电信、网通的,而暂时只有电信的,为了防止环路,要求在同一张网卡下配置多个IP地址),同时希望隧道用户才能访问站点,并限制带宽为5M,连接数为50。同时Ftp服务器实现匿名访问,只允许隧道用户访问,限制连接数量为25,要求能读写。
图3某中型企业的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 组号
项目组成员
时间 地点
时间段
每名同学的工作内容
01 02 03 04
是否完成
进度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工作心得
参考资料
图4项目开发日志
3) 第3阶段。
各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演示自己的项目,随时接受班级同学提问,分享项目开发经验。评审团按照学
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参照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需求,确认总结学生的阶段工作成果。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设计以及在实训中的问题进行评析,公布相应成绩。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选出最佳项目组。
3教师在模拟过程中的作用
在整个工作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的位置应处于辅助地位,学生是主角,教师协助各开发小组完成实训任务。
1) 明确角色和任务。引导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提醒和引导学生成功扮演相应角色,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
2) 跟踪监控工作过程。跟踪项目规划设计实施的全过程,通过旁听讨论会、检查记录,及组长的进度汇报来监控小组的方向;检查开发日志监管系统质量和进度;检查考勤情况,监控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通过评审监控最终系统的效果和质量。
3) 指导和帮助。在第1阶段,负责为学生提供各种文献资料或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帮助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和讨论主题,提供规划设计及投标书的规范说明,并根据讨论会记录和需求规格说明,给出建议和意见。在第2阶段,帮助解决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第3阶段,帮助学生规范测试过程和测试报告的书写,参与评审答辩,帮助学生完善系统功能和性能。
4) 评价。观察每个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出勤、工作态度、参与情况、工作量,通过评审其所负责部分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质量,以及各阶段的小组成绩,给出每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或总评成绩。
4结语
工作场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操作系统安全实训课程,是对实训课程的科学改革。该方法既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又使学生角色扮演中,体验到真实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工作场景和相关制度、规则及规范,让学生对未来职场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为走上IT工作岗位做实战准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0-100.
[2] 钱宇虹.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训开发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8(20):175-178.
[3] 闫乐林,蔡平胜,元莱滨. 场景模拟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8):116-118.
[4] 柴巧叶. 基于“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的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22):132-134.
Research on Operating System Security Training Based on Working Scenario Teaching
DU Huan-qiang, YUAN Si-da, CHEN Jun
信息系统监理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项目的立项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系统集成阶段,部署阶段和项目的验收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监理具有不同的工作要做,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协助建设方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各阶段工作进行记录并保存,最终形成监理文档,协同承建方的实施文档保存,便于以后查询。
下面将从工程中标后监理工程师应当做的工作进行讨论,主要的要点有开工令的签发,监理周例会制度,专题会议制度,沟通机制的建立,周报月报制度,项目变更的控制,阶段验收的控制,文档的管理,及项目最终验收。
一、工程开工令的签发。在项目立项完成,经过初步设计后,招投标并有中标公示后,签订实施合同,在承建方进场前,需要完成的工作有①承建方与建设方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在此过程中,我监理方要协助建设方对合同进行审核,如有必要可参与合同谈判,利用自己参与过项目比较多的优势,给建设方提供一些有利的建议,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合同纠纷,其中项目的范围,工期,付款条件等等均要严格审核,并出具相关的意见。②合同签订后审核承建方是否满足进场条件,在此阶段,承建方需要提交中标通知书复印件,公司相关资质复印件,双方已经签订的实施合同复印件,已经完成的实施计划,项目经理及项目组的任命书,其他一些进场材料的报验等。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承建方要提交开工申请,监理方审核相关文档及准备工作,组织三方讨论是否可以开工,并组织项目启动会,制定项目管理规则,及项目实施的要点,建设方对项目的要求及承建方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内容等。
二、监理周例会制度的建立。为了方便建设方和监理方方便控制项目,更好的对项目进行管理,及时跟进项目实施情况,在启动会阶段要建立周例会制度,主要是承建方汇报上周实施情况及本周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的问题,监理方汇报项目进度情况(承建方的实施进度与实施计划的对比,工期及质量存在的隐患等)建设方项目管理组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总结。
三、专题会议制度。有句话说得好,事后总结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专题会议制度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在项目实施前,对承建方的实施方案、设计方案,图纸审核,变更评审,延期等工程中对下一步实施会造成影响的方案的评审。然后结合监理方的实施过程中的旁站,抽查等监理方法,以做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尽量规避或降低项目的风险。
四、沟通机制的建立。完善的工作规范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沟通机制的确立就是一种工作规范,沟通机制要确定监理方,承建方和建设方之间的业务联系要以文档的形式进行,各单位的要有一套完善的文档表格,三方负责人能及时的沟通处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沟通机制的建立保证了事发后有据可查,为以后项目实施提供借鉴经验等。
五、周报月报制度。周报月报制度的确立,是监理方和建设方能更方便的对项目的进度、质量进行跟踪控制,方便了沟通。也属于沟通机制的一种,周报月报也是项目过程文档的一部分。
六、项目变更的控制。项目变更是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项目的变更进行控制。对于由承建方提出的变更,承建方要提出变更申请及变更方案,变更后对项目的影响(进度,投资等),经监理方审核,提交建设方审核,然后三方召开变更会,讨论是否同意变更,如同意变更,则根据变更对工程的影响的大小变更实施方案,实施计划等相关文件。如有建设方提出的变更,监理方要组织承建方对变更进行评估,出变更方案,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等文档,然后监理方组织召开三方会议讨论是否通过变更,如同意则根据变更的大小对项目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改动。由于变更往往涉及到新技术,或者新需求,或者项目资金的变动,所以在评审过程中要考虑各方意见,最终确定是否变更。做好了变更,也是对项目的预算,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
七、阶段验收的控制。阶段验收包括隐蔽工程的验收,设备到货的验收,里程碑阶段的验收等,作为终验的参考依据,所以在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执行。其中设备到货的验收不但指设备到货,要做到根据设备到货日期确定承建方何时订货(可以在周例会上查验城建方的订货合同),督查承建方设备到货日期,设备到货后要核实设备到货是否与合同清单一直,设备配置是否和合同详细配置一直,设备到货数量,及设备加电是否正常运行及相关说明书,保修卡等是否齐全等,并形成到货验收报告书,和隐蔽工程验收报告一样作为终验文档的一部分。
呼叫中心的性质非常特殊,要求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套服务,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时段也较长,因而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在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之后,呼叫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得以优化。一是增强业务水平,提高工作业绩。二是丰富工作经验,塑造企业文化。三是有效统一人力资源建设体系。
二、在呼叫中心人力资源规划中构建好“岗位胜任力模型”
(1)如何搭建在呼叫中心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呼叫中心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清晰的岗位结构。所谓岗位结构,是指根据分工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岗位,并制定出岗位职责和目标绩效。在呼叫中心的岗位结构一般为(如下图)
在岗位结构搭建好以后,我们就要根据设置的岗位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
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一般程序为:第一,要以岗位结构的设置为基础,提出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设想,要把各个岗位对员工的能力、素质和所要达到的绩效标准进行具体详尽的描述,以求通过这种岗位描述能够迅速明确本岗位需要何种类型的员工。第二,要建立评审小组,主要是负责对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评议和审核,以此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达到科学统筹、提高效率的目的。评审小组成员一般要包括公司的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和各部门主管。第三,要系统地整理各岗位员工的相关的资料,比如说员工基本信息、岗位职责表和岗位绩效标准等等,此项工作非常重要,为建成“岗位胜任力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四、要选择出已构建好的模版,广泛征求基层员工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以此来充实和改善模型,使模型更具备指导性。向员工征求意见的方法可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第五、要整理好调查数据,形成最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对各个岗位的指标进行定义,规范岗位描述、确定岗位绩效,向公司负责人进行汇报。最后,要召开评审会,由公司负责人对构建情况进行汇报,并向评审会提交成果,待评审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后,稍作修改便可最终构建成“岗位胜任力模型”,最终达到人―――岗匹配。
(2)如何应用呼叫中心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
1、应用在招聘工作中。对应“岗位胜任力模型”,把每一项指标都设置成相应的分数,以此来对应聘人员进行评判,这和传统的招聘方式相比,就有利于将应聘人员无形的能力素质进行量化,根据最终得分的高低来决定应聘人员的去留。
2、应用在员工培训中。传统的培训是短期的,缺乏针对性,而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制定的培训措施,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是基于岗位胜任力,有计划、有目的、分层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往往更具有可操作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非常有效。